建构主义理论论文范文

2023-09-17

建构主义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建构主义更加强调学习者的参与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而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实践对于营销策划教学非常重要,因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增加实战环节,强调学生参与,强化体验式教学,落实实战技能训练环节,使掌握营销实践技能,积累营销经验,就显得很有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营销策划;体验式教学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的《营销策划》的教学理念设计

《营销策划》作为一门以管理学为基础,综合运用心理学、经济学、哲学、行为科学等理论的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创新性及实战性。因此,在《营销策划》教学中有必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入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而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这种理论思想特别适合用来指导《营销策划》的教学工作。

基于对建构主义的理解,基于《营销策划》的课程特征,在教学设计理念上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启发式学习、协作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的应用,尤其是探索性学习和启发式学习。

(一)探索性学习。探索性学习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能够“主动学习”。“探索性学习”从广义上理解,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从狭义上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专业角度广泛的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探索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启发式学习。启发式学习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启发式学习鼓励学生用所学过的营销知识和方法去尝试、探索、发现、建构和创造不同的企业营销过程。启发式教学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发现和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的体验式实践教学应用

(一)体验式实践教学环节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体验

1.营销场景体验。可以与营销策划课程同步,设置营销场景体验环节。倡导学生学习中结合具体行业的某个企业,借助该企业真实的经营环境和营销状况,观察营销活动状态,参与营销感受,找到营销职业的感觉。

2.营销视野体验。开辟校外营销体验通道有助于学生开扩营销视野。可以聘请职业的咨询师、策划师和企业营销高管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把握实践教学方向,定期举办营销实战讲座,为学生提供与营销职场精英对话的机会;有机会可多参与一些相关的主题论坛和峰会,参与相关的实战型高端培训;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涉足营销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参与营销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等等。

3.营销情绪体验。将学生置于特定的营销情景,结合营销理论,针对授课内容所涉及的实际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拓展课外营销实战信息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地产公司的案场销售模拟;经如双汇瘦肉精事件后危机公关等都是很好的课题。

4.营销思维体验。要求学生深入企业勘查实际营销问题,自愿结合,组成项目小组,依据营销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返回企业验证对策的可操作性,再携带企业意见回到课堂,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结论。以此缩短课堂教学与营销现状的距离,对营销实际问题反复推敲,训练学生营销思维习惯。

5.营销角色体验。学生具有一定的营销思维能力,需要借助沙盘模拟系统或计算机软件设置综合性营销实践教学平台,开辟营销角色体验系统。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兴趣和能力,分别扮演不同的营销角色,担当相应的营销工作,取长补短,组成“营销团队”进入营销对抗模拟状态。以此审视自身的营销素质、锻炼营销协作能力、积蓄营销职业的能量。

6.营销行为体验。可以安排学生深入企业,挂职企业营销的管理岗位,在外聘“岗位教师”的引领下,能够站在企业的角度,观察营销环境竞争态势,把握微观营销的运作过程,从企业营销管理者的视角提出建设性观点与意见。以此来积累营销职业经验。

(二)体验式实践教学环节的多种实现方式

1.独立实践。实践有很多种方式,学生自己也可以做到很好的实践学习。比如鼓励学生多逛商场,多参加展会,多去专业市场看看(如古玩市场、建材市场、广告材料市场、科技市场、花卉市场等),多看广告,多接触市场,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独立实践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并不一定是有东西要买,才去逛商场的,我们可以用眼观、用耳听。比如说看一下有什么新产品出来,产品的包装,产品的品牌,产品的价格等等。有很多产品的名字都是很有特色的,像功能饮料,就有脉动(乐百氏)、尖叫(养生堂)、激活(娃哈哈)、劲跑(康师傅)、他+她-饮料等。

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广告已是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无处不在,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商品大部分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广告去购买去使用的。品牌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懂得充分利用广告这一最有冲击力、最有影响力的促销手段作为进军市场的突破点,而起关键作用的则是电视广告的宣传。引导同学们去留意广告,从收集一些好的广告词开始,如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农夫山泉(农夫山泉有点甜)、麦氏咖啡(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等。好的广告语就是品牌的眼睛,对于人们理解品牌内涵,建立品牌忠诚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平时接触市场的积累将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有助于同学们理解营销策划的精髓,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2.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模拟实践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充当各种经营管理者角色,根据计算机软件所提供的背景资料(教师可修改),进行模拟性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教师事先设计好模拟项目的背景资料,交给各小组分别进行准备,并参加模拟实践活动,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判小组进行评定。如分别作为营销区域经理和总经理进行产品市场开发和产品生产管理活动,作为销售人员预测市场销量、制定广告费用计划以及促销活动方案等活动;作为谈判双方进行模拟商务谈判活动等等。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运用,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开展模拟实验,使模拟性案例教学更加生动,更加逼真。

模拟实践教学现在有很多选择,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的方式有很多厂商和品牌可供选择,也可以选择沙盘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式。

3.实施调研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有目的的实地调查,取得所需要的资料,并整理成案例;然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找出实践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对策;最后,根据讨论所得出的结论,写出调查报告,供有关部门参考。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实际的企业或在某个实际的行业中创建一个虚拟的企业,通过对行业的发展和竞争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观念、经营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撰写案例;并结合课程的学习,分析企业营销中的成功或失误,以市场为导向提出企业的营销战略或某一个方面的营销策略。

实践证明,调研性实践教学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观察和综合分析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与国际接轨,重视一手资料的调研和分析,走理论联系实际道路的好方法。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者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而《营销策划》因为本身实战性的要求,要求学生的参与互动,强调个人的主动体验,因而基于建主义来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有意义、有价值且可行。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在课程设计上多强调学生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注重实践环节的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进而有效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营销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市场营销意识,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懂经济、会管理、善营销,不仅在理论上精通,更在实战上精深的能适应企业一线需要的人才。这是对《营销策划》教学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毛静娣.体验教学在“问”中的运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2]陈永俭.专业课体验教学浅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3]梁青松.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07,16.

[4]杨淑红.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

[5]郭洪英.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建议[J].中国市场.2007(26).

作者简介:李俊伟(1976-),男,现供职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消费者行为和品牌管理。

建构主义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建构主义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心理学家对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理论逐渐流行,并愈来愈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是由主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从外界被动吸收的,具有主动性。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不失去发现独立于他们头脑之外的知识世界,而是通过先前个人的知识世界,重新组合建构起一个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建构性。建构活动主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包括学习的内容和条件、认识的手段和方法、教师的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具有社会性。本文仅对数学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你做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数学教学、建构主义。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而建构主义学习观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自主的建构活动。而教师的教学应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需要出发,利用情境、协作,提供良好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之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建构新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我们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结果。我们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的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不是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但学生的这种建构活动要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本人从事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已有几年的时间,仅谈一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建构主义的理论教学观念。

一、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疑问是建构教学的起点,它可以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智力产生刺激。问题是知识递进的需要,也是学生在先前的探索活动中产生的疑点。在问题的情境中发现,有利于记忆的保持,从而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同化和不断分化,为形成更好的认知结构创造条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创设适宜的活动情景,可以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与时间,但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设置的教案框架里,从而激发学生追求问题解决的心向和思维的积极性。

二、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数学的学习并不总是“做”出来的,不管教师设计多好的活动,“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新的数学观念形成后,学习者就会试图用新的观念去重新认识已经积累起来的解题技巧、方法和规律,把它纳入刚刚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反思过程。反思学习是智能发展的高层次表现。反思通俗地说就是指在完成一项任务后回顾一下自己的智能活动过程,想一想自己的发现过程、解题过程、有何经验、有何教训,及时总结最佳学习策略。“反思”是建构学说在教学实践中的主要体现,它是对主体建构活动的再建构,即二重建构,唯有反思,才能控制思维操作,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建构活动,实现良好的循环。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去总结概念、定理的产生过程、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的探索过程,对一些问题进行变式和推广,甚至要求学生采取撰写小论文的形式对一些经典问题进行反思。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才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消除对数学的偏见。

三、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探索

探索是一个不断提出设想、验证设想、修正设想的过程。传统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弊端在于忽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认为没有一个教师能够教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好的教学也并非是把数学内容解释清楚,阐述明白就足够了。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再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而再现的过程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去归纳、去联想……,正如有人说:“思维应该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而教师仅仅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启发学生积极探索,不要一味地“灌”,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掌握者更是知识与方法、技巧的创新者。

四、除了理论教学,还要提倡数学实验

利用计算机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了主动角色,教师把更多的思考任务交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结合《几何画板》等工具去操作教材上的例子,且通过实验、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活动形成对数学理解。学生也要像“研究者”一样,自己主动地发现和探索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并且通过“做”数学缩短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在“做”数学中体会到数学的原汁原味,真正学到了“现实的数学”。“做”数学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容易学了,原因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参与了建构数学的过程。这样,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掌握到得数学知识会更牢固,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充满信心。

在建构理论下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既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我探究的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学者曾说过:“实在说来,没有一个人能教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从这可看出,为学生创造建构环境,让学生在这环境中进行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是值得推行提倡的。毕竟数学学习不是“做”出来的。不管教师设计出多好的活动.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团结协作的精神相对较差,通过课堂上的协作学习,让他们知道协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协作才能完成学习的任务.所以我认为这比掌握一门知识要重要得多。

建构主义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出发论述“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价值,从教学原则与目的到教学步骤,层层拓展分析,为“翻转课堂”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有利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翻转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 大学英语

苏格拉底曾说:“理想的教育方法不是把自己现成的表面的知识教授给别人,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激发对方的思考,通过对方自身的思考,发现潜藏于自己心中的真理。”在计算机与互联网如此普及的今天,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才是每个教育者应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孕育而生,迅速引发世界教育改革的热潮。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翻转课堂

作为当代各国教改的主导理念,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Plaget)为创始人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而学习者只有通过仔细地思考才会导致有意义的学习。在建构主义教学观中,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信息加工的主体,根据先前认识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而教师应该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与帮助者。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有共同点,即主要靠交际需要引起的。作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如何有效指导创造学生交流环境变成目前普遍关注的话题。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化学教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在课堂中首次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 Model),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并引发关注。如今很多中国大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而教师不再单纯地教授知识,而是通过去理解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建构主义理论为翻转课堂提供了理论依据,而翻转课堂也为建构主义提供了实践模式。

二、翻转课堂特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1.教学视频的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倡的教学视频是短小精悍的,要求教师用最短的时间去传达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学生在短时间内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另外,随着网络不断地发展,若有新的内容,教师可以用最快的方式达到资源的共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去决定学习的进度与深度。同一课程的教师也可以针对同一内容进行不同的视频编辑;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师对于同一话题从不同角度的展开以及不同表现方式,比如有的用影视展开,有的用音乐或演讲说明,有的用沙画等方式表现,通过学生不同的选择,让多元智能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体现。

2.学习流程的重新建构。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信息传递,是通过师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来进行的;而第二阶段的“吸收内化”是学生在课后独自完成的,但由于没有教师的指导与陪伴,学生在“吸收内化”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长时间下去,学生便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成就感。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后很少有学生进行复习,使学习的内容在短时间内遗忘,学生的各种技能不断僵化,学习成绩也渐渐下降。“翻转课堂”帮助学生学习过程进行重构。

“信息传递”指学生在课前对教师提供的视频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提供在线的指导,而“吸收内化”是师生在课堂上互动完成的;教师根据了解的学生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对问题给予解决,通识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完成视频库、资源库、教材以及练习库的建设并利用社交网路组织一个群,每次课前让学生了解下节课即将面临的学习任务,学生在预习阶段并不是简单地将材料浏览而是要思考这节课的重点、关键点、难点都是什么,在课前通过网络提问;或者教师按学生的爱好、基础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提出问题,为课堂的高效做出充分的准备。“吸收内化”是大学英语教师答疑解惑并让学生知识成体系并升华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各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部积极投入课堂互动之中。如教师可以采用美国学者Bransford提出的抛锚式教学,让学生根据一个完整真实的事件或问题的情景,进行问题的探讨;教师也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让学生活动于“有情有趣的广阔的背景空间”,引发学生一定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情境思维中主动建构知识、活化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甲乙分解,将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让学生认知水平短时间内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教师更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进行互动教学,利用部分时间,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去介绍课前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提问,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必须参与到讨论中,“翻转课堂”将重心由课后转移至课前使课堂的效率大大提升,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自我的知识建构。

3.复习过程的便捷。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最后几分钟留下几个小问题,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让学生自身对自我学习状况进行客观评判。对学习回答状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监控,有利于更有效的沟通。

4.评价系统的多样性。“翻转课堂”的评价体系应该与教学模式同步化来配合,学生分数不应只是期末考试与考勤的成绩,而应把平时成绩的分数分为课前、课堂与课后三部分。教师要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英语学习中。为了让其他学生也有参与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分。将学生之间的互评分纳入最终的成绩中,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也起到督促的作用。

5.学习方法的科学化。“翻转课堂”内外学生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我认为可以采用由Slavin在2003年提出的PQ4R法比较合适。PQ4R即为:预习(Preview)—快速浏览材料对学习材料的基本框架、主题和分主题有大致的了解,并明确自己的学习内容;提问(Question)—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提问如什么事(What)、为什么(Why)等;阅读(Read)—试着对你提出的问题根据阅读材料进行回答;对材料进行反思(Reflect on the materials)—通过各种方式理解和解释所学内容;背诵(Recite)—通过出声地陈述主要观点、提问和回答问题等方式来记忆信息;复习(Review)—积极复习,集中精力回答问题。其中前三步骤可以课前进行,四五步骤由教师辅助在课堂中进行,最后一步由学生在课后进行。

三、翻转课堂面临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与教学方式的发展。《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提高自己的过程。“翻转课堂”给教师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对于习惯传统教学理念的教师来说,打破自己与固有观念的平衡态,让自己进入全新、富有活力的动荡之中,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只要每个教师抱有坚定的变革信念,拥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心,相信这份心会成为一种取之不竭的源动力。

“翻转课堂”需要课前进行视频的制作,课后需要网络与学生交流,对于很少涉猎多媒体网络的教师将又是一个考验。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清楚认识到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越发增强,师生之间通过网络平台增加联系是一个趋势,即使没有“翻转课堂”的出现,不爱接触新鲜事物也终将被时代淘汰。

当然,部分教师也会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出现“大跃进”,过于强调多媒体网络的重要性,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于视频制作上,甚至在课堂上也全用课件进行教学,忽视了师生的互动,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这也是一个误区。课前视频为我们节省了课堂现场教学的时间,而并非能代替课堂的对话与讨论,一直依赖多媒体使课堂少了观点的碰撞与思想的火花,而这些才是“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提升的基础与关键。

2.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中国大学生因为长期接受应试教育,所以学生都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学生是自我建构知识过程,“翻转课堂”将“教—学”模式改为“学—教”模式,首先需要学生更多的自觉性,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个性选择自己喜欢的视频进行学习,同时要自觉与同伴配合完成教师作业。其次,国内学生比较羞涩,不擅长提问,学生的不主动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气氛与效率。学生应在大学环境中学会自主学习性,学生要认清教师和自己一样也是成年的个体,可以平等地沟通学习的内容,“教学相长”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不要压抑自己内心的想法,损害了自己最宝贵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四、总结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参观时提出了好教师的四条标准:第一有理想信念,能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第二有道德情操,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第三有扎实学识,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第四有仁爱之心,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作为一名改革的教师我们要拥有这四点,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我们要努力地教,在实践前把所有的问题提前解决,向着理想教学方式前进。

“风萧萧兮易水寒,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探索,我们才刚刚起步。但是相信有先进的理念指引我们,有不断探索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定会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广东省出版集团.2010.

[2]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贾冠杰.英语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文秋芳.韩少杰.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5]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Jack C.Richards.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基金项目】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HEUCF151218,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青年专项课题)GBD1213057。

作者简介:

刘丹(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杨力明(197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法。

常国鸿(197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建构主义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概述

1.1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不确定的, 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 但是它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 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 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 它不是绝对的、唯一正确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 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同时认为知识运用具有情境性,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 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此外, 建构主义还强调对知识理解具有个体差异性, 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 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同的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

1.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者认为, 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 是学生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 而需要学生自己建构才能获得知识。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 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受皮亚杰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影响, 建构主义者主张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同化是认知结构的数量的扩充, 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性质的改变, 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 就是一个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的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环境是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情境, 该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 其中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协作和会话是意义建构的过程, 而意义建构则是建构主义学习的目的。在此基础上, 有学者提出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六条核心特征, 即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的学习与反思性的学习。

1.3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 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 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 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知识和经验, 其中既包括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 也包括一般的日常经验;既包括与新知识相冲突的知识也包括与新知识相融合的知识。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 他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 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 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提出他们的假设。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 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倾听他们的想法, 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 并以此为据, 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建构主义者主张学生的协作活动对意义建构起重要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 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 了解彼此的想法。建构主义虽然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 但是它也不否认外部引导, 亦即教师的影响作用。

1.4 建构主义的教师观

建构主义者对传统的教师角色提出了挑战, 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应该是“给予”, 教师不应该把自己视为“掌握知识和仲裁知识正确性的唯一权威”。极端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冯·格拉塞斯费尔德指出:“教师的作用将不再是讲授事实, 而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在特定领域中建构自己的经验。”建构主义者主张, “一个教师必须从信息演讲者转向知识教练, 他可以是某个角色模拟者, 可以是咨询者, 也可以是调解者, 或者是对话者, 或者是质问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而应该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学习环境的设计者, 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创设与学习主体有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环境, 展示与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相类似的学习情境, 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讨论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

除了上述四种构建主义关于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之外, 建构主义还认为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是教师指导和协助学生按自己的情况对新知识进行建构活动, 最后建构起关于知识的意义的过程。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浅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谓是“当代教育心理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它的出现与发展给教育心理学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向传统的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 引发了人们对学习与教育的新一轮思考, 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为准确的把握了认识的再造性方面而不只局限于认识的发现性一面, 既吸收了以往学习理论的精华又提出了很多独创的见解, 在理论上具有其它学派无法匹及的优点。一方面, 这一理论的提出代表了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视角的转换, 改变以往从宏观上描述问题的方式, 揭示了学习发生发展的微观机制, 更强调了学习的“具体”的一面, 同时, 该理论从认识论的高度揭示了学习的建构性原则, 强调了认识的能动性。认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直接的简单的反映, 而是人以原有知识为基础通过指向事物的活动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成的。此外, 建构主义学习论揭示了学习的动态性和无限性, 把学习看作一个不断的连续建构和永恒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主体不断充实完善自身, 获得生命的能量。客观自然界的博大精深也在不断被人发掘, 人的发展与自然的演化使这种建构在两者的运动中、在两者的谐调中被确立。所以这种建构也可以看作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一致的发展进程。

其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科学的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了重要借鉴。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已涉及到具体的学科教学, 有一些学者对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外语教学等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这些研究给教学实践和改进教学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启示。有许多研究者对在教学中活动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生环境;改变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哲学思维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都有相同的认识。学者高文对建构主义影响下的实际教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他强调学生“学”, 而非教师“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 应该对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定向;强调实验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并且建议进行互动式教学, 同时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更重要的是他强调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 这对指导实际教学是很有意义的。

尽管如此, 建构主义理论也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建构主义拒绝任何对知识的直接确认, 强调主体是在不同的建构之间选择“正确的一个”, 强调真理的相对性, 造成了某些认识的片面性与极端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身所独具的特点也造成了它的一个薄弱之处, 即过分关注学习的具体层面, 导致它最终都是以对微观学习过程的关注来建构宏观学习的框架, 试图消除认知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分, 努力将认知因素与社会因素结合起来的同时又带来了其理论的模糊性。同时对学习的具体建构过程的论述也存在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 可见,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任重而道远。

摘要:建构主义已经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 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策略研究、新课程改革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 1999 (1) .

[2] 崔克忍, 刘俊琴.建构主义及其主要学习观点[J].教学与管理, 2002 (7) :3~4.

[3] 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上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 2000 (4) :91~93.

[4] 胡斌武、吴阶.建构主义教学论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 2002 (7) :10~12.

建构主义理论论文范文第6篇

本文作者将通过分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观和所提倡的教学模式来进一步论述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内涵建设。

1 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单纯的“刺激—反应”过程, 而是不断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 是对认知结构的扩充, 从而形成知识的积累。顺应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是认知结构的重组, 从而形成知识的积累。“同化”和“顺应”解释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行为主义相比, 建构主义“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 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也强调了学习者个体主体性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

(1) 学习的发生和意义的建构。学习是学习者有目的的对外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接收, 分析, 将分析所得的讯息和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同化”和“顺应”, 从而导致意义的建构和形成。在教学中, 学习的发生体现在学生对教师的引导、教材、辅助材料和其他外部学习材料进行有目的的分析, 加工, 结合自身的理解自主建构知识的行为。

(2)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自我学习和协作学习, 达成意义建构的过程。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景”, “协作”, “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2 建构主义教学观和教学模式

2.1 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教师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能够基于所要了解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自己提出问题, 认真思索, 结合一系列的外部学习环境, 将新知识整合或加以改造, 变成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教师应该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原材料, 让学生有目的的主动吸收知识, 而非盲目的被动接收知识。它强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会对学生建构意义产生任何有效的作用。康弗雷 (J.Confrey) 也支持这一观点, 认为教师应支持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反省行为。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教师应联系目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 设计符合现实教学程度和学生需要的案例, 基于案例, 和学生构成一种协作学习的关系, 共同商讨一种可能的学习方案, 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自己的学习风格。这对于学生在终生学习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展开的, 目前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支架式教学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 情境教学 (sitauted or anchored instruction) 和随机访问教学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三种。这些教学模式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 (1) 强调教师需按“最近发展区”要求,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概念框架, 目的是要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 强调教师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 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学习来源; (3) 培养学生自己确定问题, 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能和同学、老师形成良好的协作学习关系, 这是知识习得过程中的同化和顺应过程; (4) 老师和学生共同对该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总结经验, 更好的为今后的教学, 学习提供借鉴。

3 英语专业内涵建设

从建构主义学习观, 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出发, 结合英语语言教学和语言自身特点, 本文将围绕教与学整个过程所涉及的多个要素来论述英语专业内涵建设。

3.1 树立正确的英语教育理念

从英语专业“最近发展区”出发,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的英语教育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强调学生实际的听, 说, 读, 写, 译的能力的提高。从过去片面强调语言、功能的理解转向现在强调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培养。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对于语言掌握的过程也是对该文化的学习过程, 所以在教学中应提倡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倡交际法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新型教育模式。教师对各门课程的设置制定相应的可行性教学目标, 摈弃过去一味追求英语过级率的应试教育目标。

3.2 优化英语专业教与学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情景教学是学习习得的一大要素。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实现其正确﹑前沿的学习资料输出并协助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输入知识。教与学优化的过程需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优化知识输出源; (2) 明确教师角色; (3)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4) 优化课堂教学; (5) 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

3.2.1 优化知识输出源

(1) 英语教材。

教材是教师展开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是围绕教材展开的。有研究发现“98%的课堂指导来自教材而非教师, 90%的学生课后作业也是由教材来指导的。”为满足学习者在语言内容和交际能力方面的需求, 一本好的英语教材需要设计恰当的课堂活动以及适当的听, 说, 读, 写, 译练习, 并能够给学习者提供“真实语料, 创造真实的环境和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活动”。它应具有“可学性”, “辅助性”, 能反映学习者对目前或将来语言发展用途的需要, 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

一般来讲, 一个课程的教学跨度最少是一个学期。如果教材的选择出现错误, 那么造成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一旦学生适应了“问题教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中途转化教材会使学生产生对教材的不适应性, 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

(2) 教师话语。

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参与者, 其话语通常被学生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专业信息输出。教师话语的质量和数量是教学过程中需认真考虑的因素, 因为教师话语的数量所占教学时间的比率的多少对整个课堂的教与学产生重要影响。教师针对不同的英语专业课, 可以通过教师话语质量和数量上的选择和使用, 增加或减少学习者语言学习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5]例如, 在翻译专业课上, 教师话语的输出较少, 学生的写作练习增多, 而教师的指导功能较多的体现在翻译理论的介绍和对学生作业的批改, 注重学生译的练习。在口语课堂, 教师话语的数量也应适当减少, 主要对学生的会话起到引导作用, 注重学生说的练习。而在精读课上, 教师话语的数量应相应增加, 教师对语言知识内容的精讲, 对学生的提问, 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一个互动的延续性的学习过程, 在此时, 教师的话语质量就尤为关键。

(3) 网络学习资源。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Internet上信息的高度共享使教师和学生在开放式的环境下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 所以教师应有效的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 根据所教授的专业方向, 为学生补充更多的课本外的知识, 从而使所授知识点可以不断的更新, 达到学科的前沿水平。

3.2.2 明确教师角色, 提倡协作学习

由于个人所能掌握知识的有限性和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所带来的便利的学习资源, 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已不再存在。面对着同样的学习资源, 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积累过程中, 教师同样需要对知识进行更新。教师单纯的以教材为本和以自身的所学为本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刘丽群认为, 教师已从由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意义的建构是学生在教师、同学等外部学习环境的协助下完成的。教师的角色已从单纯的知识输出, 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所以, 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 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由于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 这就要求教师应认真探索教育学的本质, 教育规律和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霍力严认为, 教师是学生学习方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者, 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因材施教。

3.2.3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由于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所以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学习意愿的强烈程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常, 带着问题和明确的学习目的进行学习的学生, 学习效果都比较好。

3.2.4 优化课堂教学

基于语言学习自身的特点, 教师应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 发扬个性和互动的教学模式;建立语音室, 充分应用网络、教学软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给学生提供生动的课堂学习环境;充分利用英语语料库, 让学生学有所依;利用互连网带来的便利性, 采用真实语料进行教学, 如师生可登陆VOA、BBC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网站进行学习, 再现真实的语境, 以期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采用案例分析、学习讨论等授课方式, 刺激学生课下多花时间学习, 而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内容的精讲, 和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互动式学习。

3.2.5 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直接作用于课堂活动的各个方面, 无论是教学目的、任务, 还是教学过程、环节和方法”。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老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能力, 教学方法都需要得到科学的评价。为了发现教学问题, 老师也应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在不断的改革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价范围最起码应含概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评价; (2) 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评价; (3) 教师是否以学生为中心, 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评价; (4) 学生学习主动性评价; (5)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6) 学生自我监控、自我测试和自我检查能力的评价。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 即结构主义理论, 是认知发展领域研究的重要发现。本文作者将通过分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教学观和所提倡的教学模式来进一步论述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内涵建设。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学观,教学模式,英语专业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红柏, 熊昌雄.建构主义理论对数学教学的启示[J].平原大学学报, 2006, 23 (4) :104.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由来和发展[EB/OL].http://www.jswl.cn/course/kczh/IT/IIS/llxx/theor y/zt1/zt1_1.htm, 2008-05-12.

[3] 徐斌艳.极端建构主义意义下的数学教育[J].外国教育资料, 2000 (3) .

[4] 赵勇, 郑树棠.几个国外英语教材评估体系的理论分析[J].外语教学, 2006 (5) .

[5] 周军平.教师话语与第二语言习得[J].外语教学, 2006 (5) .

[6] 袁小陆.关于大学E-teacher的角色思考[J].外语教学, 2006 (5) .

上一篇: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下一篇:经营与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