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改革教育实践论文范文

2023-12-09

建构主义改革教育实践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在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后,笔者尝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英语教学设计方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职英语;教学设计

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迅速发展的今天,高等职业人才受到了国家和社会以及企业的重视和广泛关注,高职人才的英语综合能力也备受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从国家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就可以看出,通过正确和科学评价的方法手段所获得积极有效的反馈信息是改革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重要措施;通过注重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为主,够用性为度”原则,强化英语听力和口语技能,充分体现高职高专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因此,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高职英语教学中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是非常紧迫的。建构主义也被称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更进一步发展,是中国素质教育和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相互吻合的教学理论观点。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极有影响力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1]建构主义理论关注以原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建构的知识,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社会性,对各学科学习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很多新的有效观点。

1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学生间的知识水平差异

高职高专院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没有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学生,所以这些学生的录取分数要比本科院校学生的录取分数低很多,大部分学生的弱项更是在英语方面,存在英语基础不扎实、阅读能力不强、词汇量小、听力及口语薄弱、西方文化缺失等严重问题。

1.2 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都非常认真地备课、积极讨论英语教学方法,然而经过教师长期的观察发现,英语教师讨论的只是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多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教师仍然只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因此教师们经常困惑为什么学生上课表现沉闷不积极,学习热情低下和效率不高等问题。

1.3 学生的建构性学习被忽视

在高职高专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主要按照传统的方法教学,把英语学习只看作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而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教师的教学行动。仅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建构性学习,实际上只是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执行教师规定的课堂步骤,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得出教师想要的结论,[2]这种流于形式主义的英语教学是不能真正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1.4 课堂教学中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缺乏和西方文化的缺失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了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育应把培养英语实际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同时把西方语言文化学习也充分纳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3]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日渐激烈,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很不乐观,很多毕业生最后想要进入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工作,英语应用能力和对西方人文和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就成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是在目前的英语教学策略和方案上,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英语国家传统文化的讲授是大量缺失的。

2 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了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是英语课程学习的总体目标。[4]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该突破记忆的被动学习,主动去探索和认知,促使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以人为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主动建构知识,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观点是非常一致的。英語学习是一个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的实践和探索,这种探索和发现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案与步骤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教师的角色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其他有效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激活英语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1 教学目标的设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5]教学设计者通常应该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使整个英语教学的设计过程围绕着“意义建构”这个中心展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2 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造设立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并且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通过积极的场景“同化”与“顺应”所教授的教学主题,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6]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面。创设英语教学情境的常用方法有借助实物、图像,利用漫画、视频资料和学生的语言活动等,这些教学方法通常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3 形成性评价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式学习,积极主动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形成性评价在此基础上,以学习者和学生为中心,以信息反馈为手段,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认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和兴趣点,从而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建构主义理论同时还强调了教师和学生必须通过真实有效的教学活动来获得反馈信息,改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形成性评价包含了学生的情感、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等主观个人因素作为评价数据,需要运用定性的评价方法。因此,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形成性评价必须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

4 建構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

4.1 建构主义理论下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势

(1)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选择教学主题和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与合作,教师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改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模式和方法,能够引导学生科学地应用理论知识学习语言;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改革。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发展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形成了从班级教学模式发展到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

(2)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图、文、声、像、影相结合和交互性为基本特点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创立真实情境非常有效的工具,它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现实景象、生动的场景,使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促进学习与现实环境的融合。

(3)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对每个阶段英语教学的结果、学生英语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采用形成性评价,因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评价可以灵活调整和改善英语的教学活动,所以这对于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4.2 建构主义理论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1)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建构主义理论观反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抽象的教学方法,却盲目追求真实情境的创设和亲身体验,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探索发现法建构语言知识的意义,这样教师很容易造成过分重视非理性学习,轻视理性学习的现象。

(2)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建构主义理论虽然强调语言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和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言知识都能够通过情景的创设而实现意义建构的。如果过多强调建构主义的情境学习法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新建构知识的不理解,因此要客观辩证地分析建构主义英语教学法的优势与劣势,并同其它教学理论相结合,共同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这样才能保证英语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教育资源不均衡。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飞速提升及信息技术的大力普及,许多学校的硬件条件与环境在不断改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也在不断推广和应用,但还是有很多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在硬件方面的配置和建设不够完善,这必然会影响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4)师生间的情感作用被忽视。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中,往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被计算机所取代,目光交流越来越少,教师对着计算机讲授,因而并不知道学生对所讲知识的理解能达到多少,这种教学环境显然不能有效地发挥师生间人与人的情感作用。所以,建构主义理论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的情感体验是有所局限的。

5 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方法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学生生理、心理、智力等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和重要价值。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教学理论,而应采取重建和创新的教学理论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如果我们用辨证主义的观点看,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的社会性和个体性、知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个体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学活动的规范性等都有待于我们教学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全面和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黄先敏.高职英语教学策略及教学法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2):59-61.

[4] 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 王德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 禹明.非测试型: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建构主义改革教育实践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具有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在后疫情时代,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拓展教学时空,整合教学资源,系统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建构主义;混合式教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建构主义相关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该理论阐述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基本内容是“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已有经验的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既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又促进人的整体发展;而学习的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由教师来指导,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真实建构过程,并不时提供鼓励与辅导、支持与帮助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最终实现建构知识的意义。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该形成平等的朋友式的合作关系,共同合作达到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中。面对互联网时代学习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两大挑战,2011年,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创立了“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他认为根据个人兴趣和问题解决需要,选择相关的信息与知识,采用零存整取策略进行学习,可以建立起个性化知识体系。该理论以经典建构主义为基石,契合了网络时代的学习特点,把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分享”“协作”“探究”和“零存整取”为关键词,旨在实现知识的建构与创新。

二、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一种必然

2020年早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导致全国各地停课。为实现“停课不停学”,各地教育部门依托“云技术”资源的支持,推出了线上教学方案。以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支撑的网络教学,在一种被动的环境下,得到了快速覆盖和大力推广,但仅有线上学习、没有线下互动协作、无法巩固内化知识的缺点也成为大家诟病网络教学的主要方面。

混合式教学是“线上+线下”循序渐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就是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平台,线上的学习和线下的课堂教学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意义建构,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根基,通过线上网络的学习资源和线下课堂学习环境的结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当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是建构主义、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教学策略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地展现建构主义、认知主义与行为主义的优势,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

当前,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少教师以文章为语言实体,通过带领学生阅读文章,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忽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策略和方法去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阅读量少。而成功的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又要引导他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去理解意义,获取信息,进行交际。要达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意义建构的目标,必须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从线上虚拟课堂,到线下真实课堂,再回到线上虚拟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前、课中、课后混合式教学设计实践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协作”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初中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阅读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融生活与知识于一体,涉及学校生活、家乡变化、业余生活、餐桌礼仪、人物传记等方面。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为目标,强调“情境”“协作”,寓学于乐,寓学于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混合式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阅读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阅读课前(线上虚拟课堂)帮助学生先行探索

1.认真筛选线上微课或英语阅读资源,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线上资源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协作。整合线上资源,可为教师创新提供新能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支撑。互联网信息庞杂、泥沙俱下,如何为学生整合好线上资源,需要教师用心用力。阅读课前,教师要对线上材料进行筛选,有所取舍,选取的材料要与教材精读的内容相关。如八下Unit 8 “Natural disasters”中提到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笔者在课前安排学生在线观看相关的电视新闻报道。梧州作为西江、浔江、桂江三江交汇之处,在夏季时常发生洪涝灾害,学生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容易产生共情与共鸣。线上资源与精读内容相结合,更能唤起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针对课前预习,教师选择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于一体的线上视频或微课,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如八下Unit 4 “A good read”中涉及《格列佛游记》,笔者选取原声电影片断,让学生提前在线上了解故事情節。电影画面生动逼真,语言纯正地道,能激发学生对名著的热爱,进而掀起读名著的热潮。

2.提前给学生发放自主学习单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生在教师帮助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搜集、分析资料,要求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对问题提出质疑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用探索和发现的方法来建构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自学技能,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发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让学生有效预习,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例如,九上Unit 1 Reading “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的教学,笔者通过钉钉教学平台及班级QQ群发放自主学习单(见表1)、导学案和已录好的微课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预习课文的单词和句型,提高自学效率。

3.对线上学习进行检测,掌握学生情况,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针对课前预习的内容,教师可进行线上检测,通过学生上传的预习内容图片或朗读单词、句子的音频文件,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阅读课文时所遇到的共性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发展思维能力,笔者要求学生针对预习内容做内化型的笔记或设计一些个性化问题,把问题带到线下课堂。在九上Unit 1 Reading “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作拓展性思考:《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中你最敬佩的人物是谁?他或她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通过钉钉教学平台,教师可迅速了解学生学习的轨迹与进度,清楚学生在学习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对于尖子生,教师应该注重其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及预习习惯的培养;对于中层生,需要帮助其提升阅读能力;对于后进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其养成整理单词和短语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利用QQ、微信等平台建立班级的信息交流区域,形成有意义的“信息沟通与分享、传递与交流”,师生齐心协力完成课前准备工作。

(二)阅读课中(线下课堂)解决刚性需求问题,创设情境,增强学生间的协作与交流

1.以学生为主体,善于点拨、帮助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

九上Unit 1 Reading “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的教学,教师已让学生在线上自主预习相关的单词与句型,回到线下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找知识盲点,聚焦难点,培养质疑思维,帮助学生解决刚性需求问题。首先利用多媒体紧扣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精准回忆课前预习内容,对问题进行解答与反馈。对于内化型的笔记,笔者会进行答疑与引申;对于学生提出的共性的问题,笔者会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交流学习,如“What is Fang Yuan’s personality? Why do people in the town respect Fang Yuan?”等問题,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个性特征,了解每份工作都会对性格有特定的要求,要提前做好人生规划。如医生要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还应有同情心和责任心。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以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关注时事与社会热点 ,在课中进行拓展延伸,例如让学生讨论:“最美逆行者”身上有什么样的良好品质?作为一名医生,在疫情严峻之时,在祖国和人民需要之时,钟南山是怎样履行医生的职责的?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地挖掘阅读文本的内涵和学生学习的潜能,立德树人,落实课程思政。

2.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分享交流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支持者。知识的输出有助于知识的内化。让学生作为主体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活动或与同伴分享交流心得,让不同的观点在讨论和交流中变得清晰明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关键环节。在线下课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如让学生通过辩论、小品、演讲等多种方式展现自我和汇报学习成果,将新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紧密融合,实现由浅层思维向深度学习的过渡发展,确保学生能在协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对英语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如七下Unit 3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涉及家乡话题,笔者组织了“谁不说俺家乡好”主题会,要求学生分别从家乡的风景名胜、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粤语粤剧艺术文化等方面挖掘家乡的美。提到小吃龟苓膏是家乡的非遗美食,梧州不仅是粤语的发源地,而且是世界人造宝石之都时,学生无不感到自豪与兴奋。又如八下Unit 5 “Good  manners”中提到要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教师可组织有关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的大比拼,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各表演两个小品,让对方指出中西方餐桌礼仪的不同和陋习。

在组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任务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英语去完成任务。比如,用英语给学校图书馆制定馆规;用英语为即将来临的长假做计划;用英语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人;学了有关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内容之后,用英语制定一个环境保护爱心行动计划、选拔动物保护形象大使;等等。这些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实施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挂钩,所以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学了知识就要运用,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阅读课后(线上虚拟课堂)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内化,学以致用,建构知识体系

1.课后线上指导,强化一对一因材施教

线上知识、核心知识点的复习巩固要靠课后来实现。教师应整理资料,然后分类上传到班级QQ群,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下载学习资源。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还可进行一对一在线答疑,解决学生的难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多元化的在线学习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2.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为对知识进行创新,新时代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在网络时代如何学习、如何应用和如何创新。例如教完九上Unit 1 Reading “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在学生完成梳理内化后,笔者布置了一道课后写作题“The person I admire most”,之后在线就学生在写作时遇到的难翻译的词组和句子对学生进行指导,在线批改,师生共同进步,打造师生和谐发展的乐章。

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是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写作过程其实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围绕生活,用语言探索知识、认识了解世界、感知与批判世界和发表见解、创新思维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基于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思考,而且还可以产生新想法进行意义关联,完成知识的内化。如八上Unit 5 “Wild animals”讲述了珍稀野生动物的生态危机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一系列道德思考,在写作上要求学生反对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杀害行为,号召人类保护动物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指出人类与动物要和谐发展,才能共创美好家园。又如八下Unit 8 “A green world”这个单元的话题是保护环境,作文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分析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地球千疮百孔的现实问题,提出中学生作为“环保小勇士”,从“我”做起进行环境保护的方法,倡议大家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

四、优化混合式教学评价方式

混合式教学是新型的教学模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同样重要,教师应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加强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及时反馈,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

通过线上的数据,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追踪学生的学习进程,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在活动中的动态发展。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彰显学生的个性。如在课前线上虚拟课堂,笔者会颁发“五星好评”的奖状给朗读单词与课文较好的学生,或给写作优秀的学生颁发“写作高手”的奖状,并公布在班级学生群和家长群。在线下真实课堂,笔者对勇于表现、积极发言分享心得的学生也给予及时的反馈,评出最佳辩手或颁发最佳口才奖。笔者还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比如在书写美观、作业优秀、积极举手、回答精彩、团队合作等方面作出评价。线下每周进行一次周测,并评选出周测小冠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后疫情时代,以线上资源为有效补充、以线下课堂为主的混合式教学受到了关注。在数字化时代,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将会是课前、课中及课后一体化循环,线上线下教学联动,从知识构建到知识内化,再到知识巩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7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11-18.

[4]  张丽霞.浅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16):548-549.

[5]  刘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证研究:建构主义视角[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建构主义改革教育实践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统筹城乡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必须发展计算机教育。但目前的城乡计算机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亟待解决。论文提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并建立城乡计算机教育一体化模式:建立健全计算机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实行计算机教育师范生顶岗实习和建立农村计算机教育培训基地、加快计算机教育应用理论研究。

关键词:城乡教育;计算机;二元结构;一体化;模式

一、城乡计算机教育发展现状比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而且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但当前的实际情况是,由于我国经济状况和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基础教育的经费不足、国家不可能拿出足够的资金来专门开设的计算机的必修课,因为计算机课程有它的独特性,它不仅需要良好的师资条件、还需要相当精良的机器设备,所以这一切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在现实情况中,资金支持比较薄弱的农村,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与城市计算机教育相比,农村的计算机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意识薄弱,重要性体现不足

农村地区目前仍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思想观念较城市仍落后,信息化水平偏低,这导致了一些学校和教师对实施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且,由于受到“一考定终身”的观念的影响,急于成为飞出来的“金凤凰”的农村孩子也认为考上大学是重中之重,而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相对不如高考重要,此种观念也在乡村的家长、部分老师、甚至某些地方领导身上也有体现,这就导致计算机教育管理上的薄弱。而且,大部分学校也缺乏相对健全的计算机教育发展的相应条款制度,直接影响到了农村地区顺利实施中学计算机教育。

(二)国家和各级政府对计算机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现代化的、精良的计算机设备严重缺乏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落后问题仍然是困扰着教育发展的方面,国家对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的教育政策在具体落实仍存在较大困难、教育资金相对于城市而言投入不足、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扶持力度较城市不够,造成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拥有量的普遍不足,且配置较低。学校进行多媒体教育的计划难以实施。

(三)计算机专业教师人才奇缺,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据调查,农村学校即使存在计算机教师,但大部分任课教师没有经过正规与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导致整个计算机教学教师队伍的水平有限,从学历来看,拥有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的教师占0.5%、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占43%、专科学历占43.7%、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12.8%,而且大部分是通过进修等方式取得的学历;从职称情况来看,初级职称占76%,中级职称占17.8%,高级职称占6.2%,教师的业务素质急需要尽快改善和加强。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农村地区相对生活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好,很难吸引优秀的计算机人才落户。即使有毕业生愿意来工作,但他们很多只是把这份工作作为一个跳板,不能长久地扎根农村。而且,在计算机教学中的照本宣科,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教学水平和方法也有待提高。

城乡计算机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必将影响整个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也为未来高科技人才的培养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二、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实现城乡i,t-算机教育一体化模式研究

(一)建立健全计算机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在制度上为城乡计算机教育一体化提供保障

政府是公共制度的产出者,政府应在工作中提高制度效率,加快城乡计算机教育一体化进程。首先应建立城乡一体的教育经费统筹机制,落实政府职责。按照事责与权责相统一、事权与财权相統一的原则,建立以县为主的经费管理体制,可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下计算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难题,为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具备提供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应建立城乡一体的计算机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科学配置城乡计算机教育师资。针对农村计算机师资年龄老化、结构失调、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应坚持从机制创新人手,加强对计算机师资的统筹管理,促进整体优化和城乡均衡,促进城乡师资交流;第三,应建立城乡一体的计算机教育资源互动共享机制,加快推进城乡教育现代化,并建立现代教育网络体系;应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各项标准。如教学人员编制、课程设置标准、学生成绩标准等,强化教育督导环节,建立健全问责制度,把不断推进城乡计算机教育一体化纳入对整个教育体系的评价中。

(二)结合师范生计算机教育顶岗实习和建立农村计算机教育培训基地,在师资和技术上为城乡计算机教育一体化提供可能

农村的计算机教育面临着专任教师缺乏、业务素质偏低等困难,阻碍了农村计算机教育的全面快速发展,并会给农村学生在日后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应重视计算机类师范生的教育,加大对他们培养质量的监控,把专业学习和敬业教育相结合。同时,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鼓励计算机类师范生毕业后到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其次,把师范生顶岗实习制度与农村教师交流培训结合起来。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让师范生走到真正的教学岗位上去进行实践教学,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上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改进。与此同时,由他们担任农村计算机教学工作,而原来的在职教师就能利用这段时间外出进修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交流和培训,跟上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实现了“双赢”。现实情况显示在很多省份实行的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农村教师的交流培训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此外,其他非师范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去农村计算机教育培训基地的实习,能够帮助建立和维护农村学校计算机网络设施,建立现代网络教育体系,真正实现包括计算机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资源的互享。

(三)加快计算机教育应用理论研究,在教学中丰富和完善计算机教育一体化

由于在师资、管理和教学方法上的欠缺,目前的乡村计算机教师普遍在教学上缺乏有序性和连贯性,因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因此,对计算机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是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实现计算机教育一体化的教学理论保证。计算机教育应用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三个阶段: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计算机教育初始阶段、以认知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计算机教育发展阶段和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计算机教育的成熟阶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它的教学设计理论与传统教学相比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实际教学中,首先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在多种机会下和不同的情境中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重要的是形成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还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例如信息的获取途径和方式,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等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帮助的方面;最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的实现是学生自觉学习的结果,教师和外界环境只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建构。由于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如能提供友好界面、学习环境形象直观,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组织灵活,因而对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发展相当有利。如果在农村计算机教育中重视计算机教育的应用理论研究,会在教学中丰富和完善计算机教育一体化。

三、结语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由示范实验阶段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计算机技术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把计算机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好计算机是对二十一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教育部也明确提出把计算机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全面统筹和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城乡计算机教育一体化模式的研究能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责任编辑:小渔]

建构主义改革教育实践论文范文第4篇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职课程改革的支撑理论

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 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主动学习”为主, 基本观点包括:

1.1 知识观

建构主义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 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 一用就灵的, 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因此, 教师并不是知识“权威”, 课本也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1.2 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潜力巨大, 在日常生活中, 在以往的学习中, 他们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 还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活动和交际中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经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所以, 在具体问题面前, 每个学生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

1.3 学习观

学习意义的获得, 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 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 学习者是主动地建构意义, 原有的知识经验也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因此, 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双向的作用过程。

1.4 师生角色定位

建构主义强调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教师从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面对复杂的真实世界情境, 并在这种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 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和认识加工策略, 形成对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

2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罪犯心理测量与运用》课程改革

2.1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2.1.1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依据建构主义思想,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所以, 本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 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

2.1.2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 改变以往注重测量知识传授, 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倾向, 给学生具体的真实任务, 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 自主地进行学习,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并使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 形成正确测量观的过程。

(2) 改革课程内容繁、难、旧, 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将授课的内容分为模块, 依据学习者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 与学生职业发展紧密联系, 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

(3) 改革课程学习过于集中在课堂的状况, 建立课堂、院内实训室、院外实习基地三位一体的授课模式。

(4) 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单一、以结果为导向的现状, 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评价内容、方式、标准多样化, 着眼于促进学生自由发展, 并有效促进教学实践。

2.2 课程知识模块的构建及对应的学时

《测量》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模块, 总学时64, 其中讲授28学时, 实训36学时 (不包含课程综合实训) 。具体安排如下:

(1) 罪犯心理测量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罪犯心理测验的绪论 (历史、性质、种类) 、测量的误差、信度、效度;讲授8-14学时。

(2) 通用测验;主要包括智力测验 (韦氏智力测验、瑞文智力测验等) 、人格测验 (MMPI、EPQ、16PF、CPI、绘画测验等) 、其他测验 (兴趣测验、临床测验) ;讲授6-10学时, 实训14-20学时。

(3) 罪犯心理测验的编制与使用;主要包括罪犯心理测验的编制 (编制程序、项目分析、常模) 、罪犯心理测验的使用 (测验的选择、实施、应用、管理) ;讲授4——8学时, 实训4-8学时。

(4) 罪犯心理专业测验;主要包括入监测验、岀监测验;讲授6——10学时, 实训10-16学时。

(5) 课程综合实训;主要包括对罪犯实施心理测验, 分析测验结果;实训一周。

2.3《罪犯心理测量与运用》课程改革的具体对策

针对《测量》课程改革目标和内容,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在教学安排、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材开发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1)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重新编码和认识, 因此, 在教学安排方面, 应将《测量》课程安排在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罪犯心理学等课程之后;另外, 在课程结束之后, 组织学生到监狱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测量》课程综合实训, 对出入监罪犯进行心理测量, 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因此, 在《测量》课程教学设计上, 力求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专业资料室和心理测评室, 获得心理测量的书籍、文字资料;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课程录像资料全部上网;通过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等方式可以实现课堂内外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

(3) 在教学方法上, 采取灵活多变, 形式各异的教学方式。

(1) 突出课程重点, 精讲多实践, 讲究授课方法。《测量》课程中涉及到的心理测验量表很多, 既有适用于普通人群的, 还有专门适用于罪犯的, 如罪犯人格测验、再犯罪预测、罪犯危险等级测验等, 因此教师讲授的内容要有比较和取舍, 除课堂上讲授外还要辅以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同时, 教师还要关注学科前沿, 及时了解罪犯心理测评的最新进展, 更新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手段, 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讲授之中, 适当弱化理论, 强化应用,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资料、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和复习。

(2) 实行任务驱动式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在讲授中针对众多的量表的使用技术和方法, 为使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进行任务导向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收集罪犯不同时期心理测评的工作要求, 编写具体的工作任务,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从中引出基本概念, 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整个教学活动由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学生探讨为中心”转移, 既可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 又与以后的工作实际情境相联系, 可以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3) 突出实训环节, 培养职业技能。本课程在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上特别强调激发学生对心理测量的学习兴趣, 重视培养自主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有效利用实训环节, 增强感性认识。根据教学需要, 利用现有心理测量量表, 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抽象的心理测量概念。

B、配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普查活动, 学生深入不同班级进行实习活动,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校内教学过程结束之后, 带领学生到院外实习基地深入到罪犯中进行见习、实习活动, 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从而掌握真正的知识。

C、教、学、做结合,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教学活动中, 结合教学进程, 每个实训项目给学生下达任务, 让学生进行研讨式学习, 从而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4) 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开发教材。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高校, 对教材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要求比较高, 同时还要有专业针对性, 因而一般的高校心理测量的通用教材是不太适合高职生。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理论部分采用通用教材, 操作部分老师自编特色实训教材。通过改革实践后, 拟编写《罪犯心理测量》的专业教材。

(5) 完善评价体系,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这种评价体系违背了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测量学原理, 强化了学生投机取巧、学而无用、一知半解、一切皆可撞大运的思想。对此, 我们根据学习理论和心理测量学原理, 确立了由平时成绩、理论考试加技能操作考核组成的评价体系, 其中平时成绩占30%, 技能操作占40%, 理论考试占30%。平时成绩主要由作业和课堂表现、出勤率组成。技能操作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学生平时实训操作的表现;第二部分是测验调查报告, 要求学生组成小组, 自由选题, 对30名以上的被试进行心理测验, 并分析测验的结果, 最后以论文的形式提交报告;第三部分是学生在监狱进行的课程综合实训的表现。理论考试共分二次进行。第一次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对相应章节 (罪犯心理测量基础知识) 的掌握情况。第二次期末综合考试, 主客观题型结合, 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目前, 这种评价体系正在学生中实施, 受到学生好评。

摘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结合《罪犯心理测量与运用》课程的教学理念和目标, 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教材选择、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改革设想, 努力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解决问题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等特点的高职人才。

关键词:建构主义,罪犯心理测量,课程改革,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 闫巩固.心理测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 2005.1.

[2] 丁家永.建构主义与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新发展[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0.5.

[3] 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 1999.1.

[4] 李云峰.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指南[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建构主义改革教育实践论文范文第5篇

1 指导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目标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 借助他人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自我探索和人际间的交流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实践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先有教师设计一个合理的实践项目, 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 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整个实践教学中起到组织、指导、帮助、启发、引导、鼓励和促进的作用, 利用教师创设的场景、问题,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由交流和协助等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创新性、主动学习性, 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实践教学指导,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当代是提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那我们的高职教学也一样, 我们培养的学生也是要可持续发展的。这种发展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获得, 而是理论与操作、过程与结果、态度方法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一体化。促进学生的这三方面的一体化的发展是我们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应该具备和达到的目标。从理论与操作来看, 主要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理实一体化, 培养学生又懂又会做。从过程与结果来看, 主要使学生在注重结果的同时也要注重过程, 在乎整个操作过程, 要让学生全过程参加操作, 从头做到尾。从态度方法与价值观来看, 培养学生不仅在于知识和技能, 还要注重人文涵养的培养, 如职业素质、沟通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问题。

2 指导实践教学的过程

我们传统的实践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 填鸭式的传授学生。主要通过老师示范, 学生看, 然后学生自己回去操作, 不注重知识获得的手段和过程, 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格外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手段和方法, 实现意义建构的目标, 就要十分重视实践教学项目的创设、问题的设计和情境的设置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整个过程应该是:首先充分收集资料, 创设典型的实训项目;然后创设情境, 明确步骤, 细节落实, 设置问题;最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 老师就起到组织、监督、分析评论、业务技能顾问、宏观调控等作用。具体来讲就是将实践教学过程分为事前资料收集准备阶段、事中实施控制阶段和事后结果反馈阶段。

(1) 事前资料收集准备阶段:包括实训项目准备、思想态度准备、人员组织准备和知识储备准备。

实训项目准备:是教师在开设实训前就应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合理科学的收集资料。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置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一定要典型、适用、合理。

思想态度准备:教师将实训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设计方案讲给学生听, 让学生了解实训的内容, 熟悉实训的过程操作、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学生讨论教师的实训设计方案是否符合他们的实际要求, 还需要做那些调整和补充, 这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人员组织准备:让学生根据实训项目的任务书和指导书, 按照实训教学项目要求、目标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自由组合小组, 选出组长, 设置每个人的角色, 明确本小组和个人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然后讨论分工协作的具体事宜并分头进行准备, 通力合作完成本次实训项目任务, 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

知识储备准备:为完成某项实训项目, 肯定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做铺垫。所以我们在实践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 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2) 事中实施控制阶段:在准备阶段之后, 学生就开展实训项目, 在实训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处于中心地位。老师起到协调、监督、分析评论、业务技能顾问、宏观调控等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协作性等。

(3) 事后结果反馈阶段:通过学生个人总结、小组集体评价、实训交流会等活动中的表现, 教师对整个实践教学的成效进行自我剖析。事后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此次实训项目的开设合理性, 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等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实训成果和问卷调查结果, 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建构主义理论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 实训项目的创设、情境、问题的设置和学生问题的解决是非常重要。教师需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 帮助和指导学生, 解决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交流和小组协作中学到的知识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效果远大于平时上课, 这就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实践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

3 结语

运用建构主义指导实践教学,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并非否认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 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 教师的责任并没有减轻, 而是更加重要了, 其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只不过教师有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习, 并非让学生放任自流。主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协作和研究。充分发挥学生教师两个积极性, 真正体现意义建构的思想。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以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形象和地位, 以学生为主导地位, 充分培养学生的主导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方向。本文试以该理论指导高职实践教学为例, 就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提出笔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薛国凤, 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97, 5.

建构主义改革教育实践论文范文第6篇

(1)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认为学习者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 (2) 强调“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 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 (3) 强调“协作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 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 (知识意义的建构) 起着关键作用。 (4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5) 强调意义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2.1 基于案例教学法

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就是其实用性。案例教学法根据这一特点, 依据某一章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模拟实际的生产环境, 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 介绍所涉及到的知识、概念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将本章内容加以抽象和总结, 上升到理论层次。例如,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的工艺过程的组成的学习就可采用这种方式的教学。其教学步骤如下。

给出案例:选择一阶梯轴单件小批生产和中批生产时的工艺过程卡片, 通过这个案例说明工序、安装、工位、工步、与走刀等概念。

构建环境:用多媒体放阶梯轴简图、阶梯轴单件小批生产和中批生产时的工艺过程卡片及加工录像,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教师指导学习:教师先从文字上解释工序、安装、工位、工步、与走刀等概念, 然后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 通过向学生提问, 引导学生对已经存在了的概念和定义进一步思考,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按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如轴的加工过程的描述, 分析其工艺过程的组成。通过思考将所学知识固化。

教学效果评价:可采用作业或提问的情况进行评价。由于在完成作业时, 学生通过实际应用加深知识的理解,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进而达到知识构建的意义。

2.2 指导式的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双主教学。根据这一思想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特点, 可设计指导式的教学步骤。如机械制造技术的课程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建立知识框架:围绕教学主题, 按“菜单式”结构建立知识框架并给出要求。如设计一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某一重要工序的夹具, 设计应完成的内容: (1) 制定指定零件 (或零件组) 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选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 (2) 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 (3) 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 (4) 确定主要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5) 对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 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画出的工序简图, 选择切削用量; (6) 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 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 (7) 编写设计说明书。

(2) 设计路径:设置将学生引入获得知识点的路径, 此路径包括学习方法, 学习资源等, 如查阅哪些资料, 设计时用哪些知识点等。

(3) 自我构建知识树:学生利用各类资源, 按照教学大纲和学习目的的要求, 按照教师所给出的学习要点和指导的学习路径, 对各类学习资源加以总结概括, 学生自主构造一棵本单元或本学科的知识树, 并能无限延伸。

2.3 基于问题的教学法

问题是教学的起点, 也是教师选择知识点的依据。教师所选问题以及所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应与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知识的场景相似。要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构建新知识。教学环境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获得实际应用所需知识的机会, 其教学步骤如下:

(1) 确定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选择出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素材, 教师将根据这一问题展开讲授的知识, 例如在讲到“车床传动原理”的传动系统图时, 可以引入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同学们在实习操作机床时都知道, 机床主轴可以正转、反转、停止, 还可以以各种速度运转。这些都是如何实现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学。

(2) 创设情境:提供解决此问题所需情境, 如在讲铣床夹具时用图片、实物模型, 演示一些典型铣床夹具的类型、结构。播放零件加工时使用铣夹具的录像。

(3) 教师讲授:教师根据问题, 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实习: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习, 如夹具的拆装调试, 零件的切削实验等。通过实习,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巩固。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机械制造技术教学的实践总结

3.1 建构主义理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知识的转化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 有时甚至“满堂灌”、“填鸭式”,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认知主体, 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通过建构愉快、民主、活跃的课堂环境, 利于学生积极参与, 给学生创造动脑的机会,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从而挖掘了学生的智力, 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印象, 牢固掌握的知识, 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3.2 建构主义理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调查, 75%以上的学生认为在教学中通过情景的设置,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发思维, 引发联想, 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体验不同情景下的角色扮演有利于以后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利于个性发展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师生、同学之间的协作, 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学生在开放的课堂、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总的来说, 建构主义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逻辑讲解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意义建构等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过程, 为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解决问题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等特点的职高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职高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摘要:本文利用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结合《机械制造技术》教学实际, 试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 应用新的教学技术, 形成全新的机械制造技术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根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2008 (6) .

[2] 郑海斌.论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教育的应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 .

上一篇:进度控制生产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创设问题情境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