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制度财务科规章制度范文

2024-02-13

章制度财务科规章制度范文第1篇

作者: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汤兆云

近年来,我国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成绩显著。目前,包括城镇企业职工、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城乡居民在内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并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框架。

养老金“双轨制”加大社保差距

产生于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各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模式变迁、管理体制、资金筹措、保障水平以及养老金待遇给付等方面差别较大,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双轨制”和“碎片化试点”等特征,即: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实行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的退休养老金制度;而城镇企业职工、农民工群体、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则实行由“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的“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体表现为:(1)统筹方式不同,前者由财政统一拨款,后者由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2)支付渠道不同,前者由财政统一支付,后者由自筹账户支付;(3)计算方式不同,前者以退休时的最高工资为基数,而后者则以职业生涯中平均工资水平为基数;(4)支付标准不同,前者退休所得的替代率可达到90%以上,而后者只有40%甚至更低。因此,养老金“双轨制”使得我国两类社会保险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比如城市职工养老保险,个人需要交纳职工月均工资的8%(企业缴纳20%),累计缴纳15年才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政府机关和事业

单位人员,在职时个人不缴纳养老保险费,退休后直接领取退休金。这制约着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建设,也成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阻碍。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应实行“社会统筹+个人账户”模式

实践证明,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实行的“社会统筹+个人缴费”模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符合国情。因此,将目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实行的现收现付、确定给付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为部分积累、确定提拨制的“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实现步骤为:(1)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的承诺方式从确定给付制改为确定提拨制。个人在职期间按照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交纳退休金,建立与政府补贴共同组成的“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2)建立包括基本养老保险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3)逐步降低退休所得的替代率(目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金替代率太高),以体现养老退休金的“养老”作用。(4)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间人逐渐过渡”的原则,用15—20年时间逐渐完成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金的改革。(5)养老保险金待遇要考虑与退休人员的职务、职称、职位以及地区等因素挂勾,并实行随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的正常调整机制。

将有固定工作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整合进城乡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基于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实施多年,比较成熟,在完善有固定劳动关系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参照城镇企业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也要考虑到农民工工资收入较低、工作地点转移频繁等特点,在整合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缴费比例问题。可以适当降低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缴费比例,其差额部分由国家财政参照对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补助标准进行补助(主要考虑到农民工的农民身份性质)。(2)统筹层次与转移接续问题。由于农民工工作地点转移比较频繁,因此,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要高,以便能够在各省市区自由转移接续。(3)待遇计发问题。目前城镇企业职工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以15年为期,针对农民工的特殊情况,可以稍作变通,即:按其实际缴费年限与15年的缴费年限的比例享受社会统筹部分。(4)考虑到农民工职位、职称以及受教育程度都比较低,其养老保险金替代率可以(相对于城镇职工)适当降低。 加大新农保、城居保制度的整合力度

按照2014年2月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的要求,各省市区应尽快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保证新农保、城居保制度的合并实施。针对新农保、城居保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切实保证养老金待遇给付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综合考虑农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年龄、地域以及身体状况等实际情况,其待遇计发年限灵活处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和其他惠民政策(如土地补偿政策、拆迁补偿政策、国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新农合等)的良好统筹与衔接。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借鉴世界银行“三支柱”、“五支柱”养老保险理论以及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具体

章制度财务科规章制度范文第2篇

第一條 爲加強財務管理,規範財務工作,促進公司經營業務的發展,提高公司經濟效益,根據國家有關財務管理法規制度和公司章程有關規定,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公司會計核算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

第三條 財務管理的基本任務和方法:

(一)籌集資金和有效使用資金,監督資金正常運行,維護資金安全,努力提高公司經濟效益。

(二)做好財務管理基礎工作,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認真做好財務收支的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

(三)加強財務核算的管理,以提高會計資訊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四)監督公司財産的購建、保管和使用,配合綜合管理部定期進行財産清查。

(五)按期編制各類會計報表和財務說明書,做好分析、考核工作。

第四條 財務管理是公司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公司財務管理中心對財務管理工作負有組織、實施、檢查的責任,財會人員要認真執行《會計法》,堅決按財務制度辦事,並嚴守公司秘密。

第二章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

第五條 加強原始憑證管理,做到制度化、規範化。原始憑證是公司發生的每項經營活動不可缺少的書面證明,是會計記錄的主要依據。

第六條 公司應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編制記帳憑證。記帳憑證的內容必頇具備:填制憑證的日期、憑證編號、經濟業務摘要、會計科目、金額、所附原始憑證張數、填制憑證人員,復核人員、會計主管人員簽名或蓋章。收款和付款記帳憑證還應當由出納人員簽名或蓋章。

第七條 健全會計核算,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和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帳簿。會計核算應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爲依據,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保證會計指標的口徑一致,相互可比和會計處理方法前後相一致。

第八條 做好會計審核工作,經辦財會人員應認真審核每項業務的合法性、真實性、手續完整性和資料的準確性。編制會計憑證、報表時應經專人復核,重大事項應由財務負責人復核。

第九條 會計人員根據不同的帳務內容採用定期對會計帳簿記錄的有關數位與庫存實物、貨幣資金、有價證券、往來單位或個人等進行相互核對,保證帳證相符、帳實相符、帳表相符。

第十條 建立會計檔案,包括對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都應建立檔案,文章由【风云ャ突变】精心整理,如需更多资料,请加Q:344512748.最全的管理资料,可打包下载。

妥善保管。按《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保管和銷毀。

第十一條 會計人員因工作變動或離職,必頇將本人所經管的會計工作全部移交給接替人員。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必頇有監交人負責監交,交接人員及監交人員應分別在交接清單上簽字後,移交人員方可調離或離職。

第三章資本金和負債管理

第十二條 資本金是公司經營的核心資本,必頇加強資本金管理。公司籌集的資本金必頇聘請中國註冊會計師驗資,根據驗資報告向投資者開具出資證明,並據此入帳。

第十三條 經公司董事會提議,股東會批准,可以按章程規定增加資本。財務部門應及時調整實收資本。

第十四條 公司股東之間可相互轉讓其全部或部分出資,股東應按公司章程規定,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和購買其他股東轉讓的出資。財務部門應據實調整。

第十五條 公司以負債形式籌集資金,頇努力降低籌資成本,同時應按月計提利息支出,並計入成本。

第十六條 加強應付帳款和其他應付款的管理,及時核對餘額,保證負債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凡一年以上應付而未付的款項應查找原因,對確實無法付出的應付款項報公司總經理批准後處理。

第十七條 公司對外擔保業務,按公司規定的審批程式報批後,由財務管理中心登記後才能正式對外簽發,財務管理中心據此納入公司或有負債管理,在擔保期滿後及時督促有關業務部門撤銷擔保。

第四章流動資産管理

第十八條 現金的管理:嚴格執行人民銀行頒佈的《現金管理暫行條例》,根據本公司實際需要,合理核實現金的庫存限額,超出限額部分要及時送存銀行。

第十九條 嚴禁白條抵庫和任意挪用現金,出納人員必頇每日結出現金日記帳的帳面餘額,並與庫存現金相核對,發現不符要及時查明原因。財務管理中心經理對庫存現金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以保證現金的安全和完整。公司的一切現金收付都必頇有合法的原始憑證。

第二十條 銀行存款的管理:加強對銀行帳戶及其他帳戶的保密工作,非因業務需要不准外泄,銀行帳戶印簽實行分管、並用制,不得一人統一保管使用。嚴禁在任何空白合同上加蓋銀行帳戶印簽。

第二十一條 出納人員要隨時掌握銀行存款餘額,不准簽發空頭支票,不準將銀行帳戶出借給任何單位和個人辦理結算或套取現金。在每月末要做好與銀行的對帳工作,並編制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對未達帳項進行分析,查找原因,並報財務部門負責人。

第二十二條 應收帳款的管理:對應收帳款,每季末做一次帳齡和清收情況的分析,並報有關領導和分管業務部門,督促業務部門積極催收,避免形成壞帳。

第二十三條 其他應收款的管理:應按戶分頁記帳,要嚴格個人借款審批程式,借款的審批程式是:借款人→部門負責人→財務負責人→總經理。借用現金,必頇用於現金結算範圍內的各種費用專案的支付。

第二十四條 短期投資的管理:短期投資是指一年內能夠並準備變現的投資,短期投資必頇在公司授權範圍內進行,按現行財務制度規定記帳、核算收入成本和損益。

第五章長期資産管理

第二十五條 長期投資的管理,長期投資是指不準備在一年內變現的投資,分爲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公司進行長期投資應認真做好可行性分析和認證,按公司審批許可權的規定批准後,由財務管理中心辦理入帳手續。公司對被投資單位元沒有實際控制權的長期投資採用成本法核算;擁有實際控制權的,長期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

第二十六條 固定資産的管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資産應納入固定資産進行核算:①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和其他與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②不屬於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期限超過2年的。

第二十七條 固定資産要做到有帳、有卡,帳實相符。財務部負責固定資産的價值核算與管理,綜合管理部負責實物的記錄、保管和卡片登記工作,財務部應建立固定資産明細帳。

第二十八條 固定資産的購置和調入均按實際成本入帳,固定資産折舊採用直線法分類計提,分類折舊年限爲:

(一)房屋、營業用房30年

(二)通訊設備、交通運輸設備3年

(三)電子電腦、辦公及文字處理設備3年

(四)電器設備、安全保衛設備3年

第二十九條 已經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産不再提取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産,不再補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産,當月不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産,當月照提折舊。

第三十條 對固定資産和其他資産要進行定期盤點,每年末由綜合管理部負責盤點一次,盤點中發現短缺或盈餘,應及時查明原因,並編制盤盈盤虧表,報財務部審核後,經總經理批准後進行帳務處理。

第三十一條 無形資産指被公司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産,包括:專利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無形資産按實際成本入帳,在受益期內或有效期內按不短於10年的期限攤銷。

第三十二條 遞延資産是不能全部計入當期損益,需要在以後內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包括

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産的改良支出和攤銷期限超過一年,金額較大的修理費支出。開辦費自營業之日起,分期攤入成本。分攤期不短於5年,以經營租入的固定資産改良支出,在有效租賃期內分期攤銷。

第六章收入管理

第三十三條 公司的營業收入包括手續費收入、其他營業收入等。營業收入要嚴格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並認真核實、正確反映,以保證公司損益的真實性。

第三十四條 營業收入要按照規定列入相關的收入專案,不得截留到帳外或作其他處理。

第七章成本費用管理

第三十五條 公司在業務經營活動中發生的與業務有關的支出,按規定計入成本費用。成本費用是管理公司經濟效益的重要內容。控制好成本費用,對堵塞管理漏洞、提高公司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十六條 成本費用開支範圍包括:利息支出、營業費用、其他營業支出等。

(一)利息支出:指支付以負債形式籌集的資金成本支出。

(二)營業費用包括:職工工資、職工福利費、醫藥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住房公積金、保險費、固定資産折舊費、攤銷費、修理費、管理費、通訊費、交通費、招待費、差旅費、車輛使用費、報刊費、會議費、辦公費、勞務費、董事會費、獎勵費、各種準備金等其他費用。

(三)固定資産折舊費:指公司根據固定資産原值和國家規定的固定資産分類折舊率計算攤銷的費用。

(四)攤銷費:指遞延資産的攤銷費用,分攤期不短於5年。

(五)各種準備金:各種準備金包括投資風險準備金和壞帳準備金。投資風險準備金按年末長期投資餘額的1%實行差額提取,壞帳準備金按年末應收帳款餘額的1%提取。

(六)管理費用包括:物業管理費、水電費、職工工作餐費、取暖降溫費、全勤獎勵費等其他費用。

第三十七條 職工福利費按工資總額14%計提,工會經費按工資總額2%計提,教育經費按工資總額3%計提。住房公積金經批准後,由公司按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逐月交納。

第三十八條 加強對費用的總額控制,嚴格制定各項費用的開支標準和審批許可權,財務人員應認真審核有關支出憑證,未經領導簽字或審批手續不全的,不予報銷,對違反有關制度規定的行爲應及時向領導反映。

第三十九條 公司各項成本費用由財務管理中心負責管理和核算,費用支出的管理實行預算控制,財務管理中心要定期進行成本費用檢查、分析、制定降低成本的措施。

第八章利潤及利潤分配管理

第四十條 公司營業利潤=營業收入 營業稅金及附加 營業支出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支出

(一)投資收益包括對外投資分得的利潤、股利等。

(二)營業外收入是指與公司業務經營無直接關係的各項收入,具體包括:固定資産盤盈、處理固定資産淨收益、教育費附加返還款、罰沒收入、罰款收入,確實無法支付而按規定程式經批准的應付款項等。

(三)營業外支出是指與公司業務經營無直接關係的各項支出,具體包括:固定資産盤虧和毀損報廢淨損失、非常損失、公益救濟性捐贈、賠償金、違約金等。

第四十一條 公司利潤總額按國家有關規定作相應調整後,依照繳納所得稅,繳納所得稅後的利潤,按以下順序分配:

(一)被沒收的財物損失,支付各項稅收的滯納金和罰款;

(二)弭補公司以前虧損;

(三)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法定盈餘公積金按照稅後利潤扣除前兩項後的10%提取,盈餘公積金已達註冊資本的50%時不再提取。

(四)提取公積金、公益金按稅後利潤的5%計提,主要用於公司的職工集體福利支出。

(五)向投資者分配利潤,根據股東會決議,向投資者分配利潤。

第九章 財務報告與財務分析

第四十二條 財務報表分月報和年報,月報財務報表包括資産負債表、損益表。財務報表包括資産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營業費用明細表、利潤分配表。公司財務月報表應於次月15日內完成,財務會計報告應於次年90日內製作,必要時聘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

第四十三條 年末還應報送財務情況說明書。財務情況說明書主要內容包括:

(一)業務、經營情況,利潤實現情況,資金增減及周轉情況,財務收支情況等。

(二)財務會計方法變動情況及原因,對本期或下期財務狀況變動有重大影響的事項;資産負債表製表日至報出期之間發生的對公司財務狀況有重大影響的事項;以及爲正確理解財務報表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第四十四條 財務分析是公司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管理中心應對公司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總結、評價和考核,通過財務分析促進增收節支,充分發揮資金效能,通過對財務活動不同方案和經濟效益的比較,爲領導或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依據。

第四十五條 總結和評價本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財務報告指標包括:①經營狀況指標:流動比率、負債比率、所有者權益比率;②經營成果指標:利潤率、資本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

第十章 會計電算化

第四十六條 會計電算化硬體設備是指專用於會計電算化的微機及其配套設備,包括伺服器、工作站、網線、印表機、UPS電源等。會計電算化硬體設備由財務管理中心統一管理和使用,非會計電算化工作人員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特殊情況確需使用時,應經財務管理中心經理批准,在不影響會計電算化正常工作情況下進行。

第四十七條 財務軟體是用於完成會計核算、處理會計業務的軟體。操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軟體的設計功能未能正常實現時,應立即與軟體發展商聯繫,進行修改、調試,完成調試後,應及時檢查、核對,以確保相應帳務資料和功能模組的正確性。

第四十八條 每月10日前對上個月的會計資料進行備份。操作人員運用財務軟體必頇是通過系統功能表選項進入系統操作,應根據工作需要設置操作許可權和密碼。操作人員對使用的硬體設備的安全負責。下班時,應關閉設備的電源。設備的開啓和關閉應嚴格按規範程式進行。

第四十九條 公司會計電算化未通過財政部門評審之前,採用微機和手工帳並行的辦法。每月末,會計核算人員必頇將手工帳與微機帳進行核對。保持手工帳與微機帳一致。

第五十條 企業銀行電子支付系統的管理,嚴格按照企業銀行電子支付程式和許可權規定執行。電子支付密碼器、智慧IC卡、帳戶密碼和操作人員密碼是使用企業銀行系統的關鍵要素,應妥善保管,主管卡和操作員卡應按照分管並用的原則,由財務管理中心負責人和操作員分別設制密碼,不得一人統管使用。

第十一章附則

第五十一條 本辦法由公司財務管理中心負責解釋。

章制度财务科规章制度范文第3篇

第一條 爲加強財務管理,規範財務工作,促進公司經營業務的發展,提高公司經濟效益,根據國家有關財務管理法規制度和公司章程有關規定,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公司會計核算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

第三條 財務管理的基本任務和方法:

(一)籌集資金和有效使用資金,監督資金正常運行,維護資金安全,努力提高公司經濟效益。

(二)做好財務管理基礎工作,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認真做好財務收支的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

(三)加強財務核算的管理,以提高會計資訊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四)監督公司財産的購建、保管和使用,配合綜合管理部定期進行財産清查。

(五)按期編制各類會計報表和財務說明書,做好分析、考核工作。

第四條 財務管理是公司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公司財務管理中心對財務管理工作負有組織、實施、檢查的責任,財會人員要認真執行《會計法》,堅決按財務制度辦事,並嚴守公司秘密。

第二章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

第五條 加強原始憑證管理,做到制度化、規範化。原始憑證是公司發生的每項經營活動不可缺少的書面證明,是會計記錄的主要依據。

第六條 公司應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編制記帳憑證。記帳憑證的內容必頇具備:填制憑證的日期、憑證編號、經濟業務摘要、會計科目、金額、所附原始憑證張數、填制憑證人員,復核人員、會計主管人員簽名或蓋章。收款和付款記帳憑證還應當由出納人員簽名或蓋章。

第七條 健全會計核算,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和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帳簿。會計核算應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爲依據,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保證會計指標的口徑一致,相互可比和會計處理方法前後相一致。

第八條 做好會計審核工作,經辦財會人員應認真審核每項業務的合法性、真實性、手續完整性和資料的準確性。編制會計憑證、報表時應經專人復核,重大事項應由財務負責人復核。

第九條 會計人員根據不同的帳務內容採用定期對會計帳簿記錄的有關數位與庫存實物、貨幣資金、有價證券、往來單位或個人等進行相互核對,保證帳證相符、帳實相符、帳表相符。

第十條 建立會計檔案,包括對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都應建立檔案,文章由【风云ャ突变】精心整理,如需更多资料,请加Q:344512748.最全的管理资料,可打包下载。

妥善保管。按《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保管和銷毀。

第十一條 會計人員因工作變動或離職,必頇將本人所經管的會計工作全部移交給接替人員。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必頇有監交人負責監交,交接人員及監交人員應分別在交接清單上簽字後,移交人員方可調離或離職。

第三章資本金和負債管理

第十二條 資本金是公司經營的核心資本,必頇加強資本金管理。公司籌集的資本金必頇聘請中國註冊會計師驗資,根據驗資報告向投資者開具出資證明,並據此入帳。

第十三條 經公司董事會提議,股東會批准,可以按章程規定增加資本。財務部門應及時調整實收資本。

第十四條 公司股東之間可相互轉讓其全部或部分出資,股東應按公司章程規定,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和購買其他股東轉讓的出資。財務部門應據實調整。

第十五條 公司以負債形式籌集資金,頇努力降低籌資成本,同時應按月計提利息支出,並計入成本。

第十六條 加強應付帳款和其他應付款的管理,及時核對餘額,保證負債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凡一年以上應付而未付的款項應查找原因,對確實無法付出的應付款項報公司總經理批准後處理。

第十七條 公司對外擔保業務,按公司規定的審批程式報批後,由財務管理中心登記後才能正式對外簽發,財務管理中心據此納入公司或有負債管理,在擔保期滿後及時督促有關業務部門撤銷擔保。

第四章流動資産管理

第十八條 現金的管理:嚴格執行人民銀行頒佈的《現金管理暫行條例》,根據本公司實際需要,合理核實現金的庫存限額,超出限額部分要及時送存銀行。

第十九條 嚴禁白條抵庫和任意挪用現金,出納人員必頇每日結出現金日記帳的帳面餘額,並與庫存現金相核對,發現不符要及時查明原因。財務管理中心經理對庫存現金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以保證現金的安全和完整。公司的一切現金收付都必頇有合法的原始憑證。

第二十條 銀行存款的管理:加強對銀行帳戶及其他帳戶的保密工作,非因業務需要不准外泄,銀行帳戶印簽實行分管、並用制,不得一人統一保管使用。嚴禁在任何空白合同上加蓋銀行帳戶印簽。

第二十一條 出納人員要隨時掌握銀行存款餘額,不准簽發空頭支票,不準將銀行帳戶出借給任何單位和個人辦理結算或套取現金。在每月末要做好與銀行的對帳工作,並編制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對未達帳項進行分析,查找原因,並報財務部門負責人。

第二十二條 應收帳款的管理:對應收帳款,每季末做一次帳齡和清收情況的分析,並報有關領導和分管業務部門,督促業務部門積極催收,避免形成壞帳。

第二十三條 其他應收款的管理:應按戶分頁記帳,要嚴格個人借款審批程式,借款的審批程式是:借款人→部門負責人→財務負責人→總經理。借用現金,必頇用於現金結算範圍內的各種費用專案的支付。

第二十四條 短期投資的管理:短期投資是指一年內能夠並準備變現的投資,短期投資必頇在公司授權範圍內進行,按現行財務制度規定記帳、核算收入成本和損益。

第五章長期資産管理

第二十五條 長期投資的管理,長期投資是指不準備在一年內變現的投資,分爲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公司進行長期投資應認真做好可行性分析和認證,按公司審批許可權的規定批准後,由財務管理中心辦理入帳手續。公司對被投資單位元沒有實際控制權的長期投資採用成本法核算;擁有實際控制權的,長期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

第二十六條 固定資産的管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資産應納入固定資産進行核算:①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和其他與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②不屬於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期限超過2年的。

第二十七條 固定資産要做到有帳、有卡,帳實相符。財務部負責固定資産的價值核算與管理,綜合管理部負責實物的記錄、保管和卡片登記工作,財務部應建立固定資産明細帳。

第二十八條 固定資産的購置和調入均按實際成本入帳,固定資産折舊採用直線法分類計提,分類折舊年限爲:

(一)房屋、營業用房30年

(二)通訊設備、交通運輸設備3年

(三)電子電腦、辦公及文字處理設備3年

(四)電器設備、安全保衛設備3年

第二十九條 已經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産不再提取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産,不再補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産,當月不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産,當月照提折舊。

第三十條 對固定資産和其他資産要進行定期盤點,每年末由綜合管理部負責盤點一次,盤點中發現短缺或盈餘,應及時查明原因,並編制盤盈盤虧表,報財務部審核後,經總經理批准後進行帳務處理。

第三十一條 無形資産指被公司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産,包括:專利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無形資産按實際成本入帳,在受益期內或有效期內按不短於10年的期限攤銷。

第三十二條 遞延資産是不能全部計入當期損益,需要在以後內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包括

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産的改良支出和攤銷期限超過一年,金額較大的修理費支出。開辦費自營業之日起,分期攤入成本。分攤期不短於5年,以經營租入的固定資産改良支出,在有效租賃期內分期攤銷。

第六章收入管理

第三十三條 公司的營業收入包括手續費收入、其他營業收入等。營業收入要嚴格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並認真核實、正確反映,以保證公司損益的真實性。

第三十四條 營業收入要按照規定列入相關的收入專案,不得截留到帳外或作其他處理。

第七章成本費用管理

第三十五條 公司在業務經營活動中發生的與業務有關的支出,按規定計入成本費用。成本費用是管理公司經濟效益的重要內容。控制好成本費用,對堵塞管理漏洞、提高公司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十六條 成本費用開支範圍包括:利息支出、營業費用、其他營業支出等。

(一)利息支出:指支付以負債形式籌集的資金成本支出。

(二)營業費用包括:職工工資、職工福利費、醫藥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住房公積金、保險費、固定資産折舊費、攤銷費、修理費、管理費、通訊費、交通費、招待費、差旅費、車輛使用費、報刊費、會議費、辦公費、勞務費、董事會費、獎勵費、各種準備金等其他費用。

(三)固定資産折舊費:指公司根據固定資産原值和國家規定的固定資産分類折舊率計算攤銷的費用。

(四)攤銷費:指遞延資産的攤銷費用,分攤期不短於5年。

(五)各種準備金:各種準備金包括投資風險準備金和壞帳準備金。投資風險準備金按年末長期投資餘額的1%實行差額提取,壞帳準備金按年末應收帳款餘額的1%提取。

(六)管理費用包括:物業管理費、水電費、職工工作餐費、取暖降溫費、全勤獎勵費等其他費用。

第三十七條 職工福利費按工資總額14%計提,工會經費按工資總額2%計提,教育經費按工資總額3%計提。住房公積金經批准後,由公司按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逐月交納。

第三十八條 加強對費用的總額控制,嚴格制定各項費用的開支標準和審批許可權,財務人員應認真審核有關支出憑證,未經領導簽字或審批手續不全的,不予報銷,對違反有關制度規定的行爲應及時向領導反映。

第三十九條 公司各項成本費用由財務管理中心負責管理和核算,費用支出的管理實行預算控制,財務管理中心要定期進行成本費用檢查、分析、制定降低成本的措施。

第八章利潤及利潤分配管理

第四十條 公司營業利潤=營業收入 營業稅金及附加 營業支出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支出

(一)投資收益包括對外投資分得的利潤、股利等。

(二)營業外收入是指與公司業務經營無直接關係的各項收入,具體包括:固定資産盤盈、處理固定資産淨收益、教育費附加返還款、罰沒收入、罰款收入,確實無法支付而按規定程式經批准的應付款項等。

(三)營業外支出是指與公司業務經營無直接關係的各項支出,具體包括:固定資産盤虧和毀損報廢淨損失、非常損失、公益救濟性捐贈、賠償金、違約金等。

第四十一條 公司利潤總額按國家有關規定作相應調整後,依照繳納所得稅,繳納所得稅後的利潤,按以下順序分配:

(一)被沒收的財物損失,支付各項稅收的滯納金和罰款;

(二)弭補公司以前虧損;

(三)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法定盈餘公積金按照稅後利潤扣除前兩項後的10%提取,盈餘公積金已達註冊資本的50%時不再提取。

(四)提取公積金、公益金按稅後利潤的5%計提,主要用於公司的職工集體福利支出。

(五)向投資者分配利潤,根據股東會決議,向投資者分配利潤。

第九章 財務報告與財務分析

第四十二條 財務報表分月報和年報,月報財務報表包括資産負債表、損益表。財務報表包括資産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營業費用明細表、利潤分配表。公司財務月報表應於次月15日內完成,財務會計報告應於次年90日內製作,必要時聘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

第四十三條 年末還應報送財務情況說明書。財務情況說明書主要內容包括:

(一)業務、經營情況,利潤實現情況,資金增減及周轉情況,財務收支情況等。

(二)財務會計方法變動情況及原因,對本期或下期財務狀況變動有重大影響的事項;資産負債表製表日至報出期之間發生的對公司財務狀況有重大影響的事項;以及爲正確理解財務報表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第四十四條 財務分析是公司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管理中心應對公司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總結、評價和考核,通過財務分析促進增收節支,充分發揮資金效能,通過對財務活動不同方案和經濟效益的比較,爲領導或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依據。

第四十五條 總結和評價本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財務報告指標包括:①經營狀況指標:流動比率、負債比率、所有者權益比率;②經營成果指標:利潤率、資本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

第十章 會計電算化

第四十六條 會計電算化硬體設備是指專用於會計電算化的微機及其配套設備,包括伺服器、工作站、網線、印表機、UPS電源等。會計電算化硬體設備由財務管理中心統一管理和使用,非會計電算化工作人員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特殊情況確需使用時,應經財務管理中心經理批准,在不影響會計電算化正常工作情況下進行。

第四十七條 財務軟體是用於完成會計核算、處理會計業務的軟體。操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軟體的設計功能未能正常實現時,應立即與軟體發展商聯繫,進行修改、調試,完成調試後,應及時檢查、核對,以確保相應帳務資料和功能模組的正確性。

第四十八條 每月10日前對上個月的會計資料進行備份。操作人員運用財務軟體必頇是通過系統功能表選項進入系統操作,應根據工作需要設置操作許可權和密碼。操作人員對使用的硬體設備的安全負責。下班時,應關閉設備的電源。設備的開啓和關閉應嚴格按規範程式進行。

第四十九條 公司會計電算化未通過財政部門評審之前,採用微機和手工帳並行的辦法。每月末,會計核算人員必頇將手工帳與微機帳進行核對。保持手工帳與微機帳一致。

第五十條 企業銀行電子支付系統的管理,嚴格按照企業銀行電子支付程式和許可權規定執行。電子支付密碼器、智慧IC卡、帳戶密碼和操作人員密碼是使用企業銀行系統的關鍵要素,應妥善保管,主管卡和操作員卡應按照分管並用的原則,由財務管理中心負責人和操作員分別設制密碼,不得一人統管使用。

第十一章附則

第五十一條 本辦法由公司財務管理中心負責解釋。

章制度财务科规章制度范文第4篇

第一条 岗位轮换制度,是指企业有计划地按照大体确定的期限,让员工轮换担任若干种不同工作的做法,从而达到考察员工的岗位适应性和开发员工多种能力的双重目的的一种制度。

第二条 企业为了适应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要求员工具有较宽的适应能力,在企业的经营方向或业务内容发生转变时,能够迅速实现转移。员工不能只满足于掌握单项专长,必须是多面手、全能工。在日常情况下,企业可以安排员工轮换做不同的工作,使其取得多种技能,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同时,员工长期从事某一工种、岗位工作,容易丧失对工作内容的兴趣和敏感而流于照章办事,降低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对员工进行岗位轮换,能使其保持对工作的敏感度和新鲜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和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

另外,通过岗位轮换,让员工在不同环境的岗位、工种上工作,体会公司各种工作的艰辛,让艰苦岗位上的员工也能获得工作快乐,建立人性化管理的企业文化。第二章 岗位轮换对象

第三条 岗位轮换对象:公司全体从业人员。第三章 岗位轮换时间

第四条 岗位轮换具体时间由公司根据生产实际、工作需要,或单位内部机构、人员年龄构成情况而确定。第四章 岗位轮换种类

第五条 岗位轮换种类分为新入职员工的岗位轮换实习、在职员工的岗位轮换、公司管理骨干的岗位轮换、其他岗位轮换。

第六条 新入职员工的岗位轮换实习。新入职员工在入职后,根据公司对其最初的适应性考察被分配到不同的岗位工作,在工作上,为了使他们尽早了解公司的运作程序和工作流程,同时也为了进一步进行适应性考察,让他们在各个岗位上轮流工作一段时间,亲身体验各个不同岗位的工作情况,为以后工作中的协作配合打下基础。经过这样的岗位轮换,企业和员工对双方的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减少工作安排的盲目性,做到人职的最佳匹配。

第七条 在职员工的岗位轮换。主要采用培养“复合型”员工的岗位轮换的办法,即对公司全体岗位轮换对象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轮换,以便使他们掌握多种工作技能,熟悉公司的整体工作流程,适应公司日益发展的需要。

第八条 公司管理骨干的岗位轮换。要成为一名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对企业业务工作的全面了解和对全局性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对于公司重点培养的管理骨干人才,要培养这种能力,只在狭小部门内自上而下的纵向晋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他们在不同的部门、岗位间横向移动,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另外,在基层岗位进行轮换的经历,使其与企业内各部门各阶层的同事有更广泛的交往接触,有助于他们更了解这部分员工的情感,使他们日后在工作中保持体察下情的谦虚态度,从而减少上下级之间离心离德的可能性,有利于他们日后在高级管理岗位上工作的开展。

第九条 其他岗位轮换。当公司因市场竞争需要而调整机构、人员素质结构或员工出现不能适应现职工作等情况,可以进行岗位轮换,以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员工。第五章 岗位轮换形式

第十条 员工岗位轮换,可进行单位内部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部门、不同地域轮换,也可进行跨单位轮换。岗位轮换形式分为单位内部岗位轮换和跨单位岗位轮换。

第十一条 单位内部岗位轮换是指单位内各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的岗位轮换。如服务员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岗位轮换,司机在不同的线路进行轮换,管理人员到生产辅助岗位轮换等。

第十二条 跨单位岗位轮换是指在企业内各下属单位之间的岗位轮换。如在xx分公司工作的可轮换至yy分公司。

第十三条 单位提出员工跨单位岗位轮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协调,按员工岗位轮换审批权限办理。第六章 审批权限

第十四条 单位内部岗位轮换计划由单位拟定,经公司人力资源部核准,主管人力资源副总经理审批,总经理批准。

第十五条 跨单位岗位轮换计划由公司人力资源部拟定,经主管人力资源副总经理审批,总经理批准。

第十六条 单位内部岗位轮换审批权限:员工所在部门按岗位轮换计划提出岗位轮换人选意见—综合办公室(人事部门)审核—单位经理审批。

第十七条 跨单位岗位轮换审批权限:员工所在单位按岗位轮换计划提出岗位轮换人选意见—公司人力资源部核准—主管人力资源副总经理审批—总经理批准。第七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制订、修改并解释。

章制度财务科规章制度范文第5篇

1.财务工作要坚持量入而出,服务工作开展,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财务工作制度。经济上要做到收支平衡,接受上级和群众监督。

2.一切财务开支,必须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不得“先斩后奏”,擅自开支,凡购买各种用品和开支其他费用。所有单据必须由一把手书记亲自审批,凡不符合程序的一切开支单据,财务人员有权拒绝报销。

3.一切报销单据,必须由经手人签名并注明用途(或开支原因),经有关人员签名证明,最后由一把手书记签名批准,方能向财务报销,没有写明用途,没有经手人、证明人、批准人三人共同签名的单据,一律不予报销。

4.凡需预领款项出差或采购物品的,必须由领款人先开具领款单,交由领导签名批准后,方能向出纳领款。领款后必须在7天内将购物单据(或旅差往返销款单据)按审批程序批审后交出纳结帐。未经领导签名批准的领款单,不得付款。

5.每月终了7天内,必须将该月帐目结清,并按规定编制出月报表,送领导审核。并将该月的收支单据和记帐凭证装订成册,归档保存。

6.财务人员对一切财务单据帐册,负有妥善保管之责,不得丢失损破,对于超过保管期限之单据册,应定期造表上报有关领导,由领导审批后派专人负责清点无误后,方能监督销毁。

【扩展阅读篇】

工作总结格式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

(1)标题。一般是根据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工作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工作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说,工作总结的标题由工作总结的单位名称、工作总结的时间、工作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市化工厂1995生产工作总结”“××市××研究所1995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即所需工作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工作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例如:辛勤拼搏结硕果——××县氮肥厂一九九五年工作总结——

(2)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工作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炼的文字概括交代工作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工作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阅读、理解全篇打下基础,管理制度《财务工作制度》。

(3)正文。正文是工作总结的主体,一篇工作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

1)成绩和经验这是工作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一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做法,成绩之后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成绩和经验是工作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是构成工作总结正文的支柱。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谓经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在工作总结中,成绩表现为物质成果,一般运用一些准确的数字表现出来。精神成果则要用前后对比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高尚,使精神成果在工作总结中看得见、摸得着,才有感染力和说明力。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存在的问题虽不在每一篇工作总结中都写,但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工作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这样才能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虚心谨慎,继续前进。

写存在的问题与教训要中肯、恰当、实事求是。

(4)结尾一般写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这部分要精炼、简洁。

(5)署名和日期。署名写在结尾的右下方,在署名下边写上工作总结的年、月、日,如为突出单位,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边,则结尾只落上日期即可。

简而言之: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那么,工作总结怎么写?个人工作总结的格式是怎样的?详情请看下文解析。

(一)基本情况

1. 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 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 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具体可以参考部分工作总结范文。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 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章制度财务科规章制度范文第6篇

摘要:我国会计改革基本经历了93年的“两则两制”、01年的统一会计制度、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三个阶段。首先总结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及区别,结合我国历次会计改革具体环境及会计规范自身的完善程度,分析我国会计改革的基本动因及历次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更替的原因。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改革

1 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1.1 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含义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指出:“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与事项)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它详细分析各该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必须引用的概念的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各种会计问题做出处理的规范。会计制度是以某一特定部门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

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规范的两种形式,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分析我国会计改革的动因及会计准则与制度之间的更替原因,有必要先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2 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

1.2.1 两者均为行政法规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2.2 两者统称会计制度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法律法规,而本文中所指的企业会计制度是狭义上的。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会计制度也各有特色,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

1.2.3 两者都是会计规范及标准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均是由国家统一制定、并要求会计人员共同遵守的业务规程和行为准则。两者都是对各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依据和准绳,只不过有的标准原则一些,有的标准具体一些,但是它们都可以反映各自运用的会计政策。

 1.2.4 两者的功用和目的统一

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其目的都在于确保企业依次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提供真实和完整的会计信息,为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1.3 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

1.3.1 规范的目标不同进而规范的内容不同

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着重于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提供对外投资、信贷等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制度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的问题,侧重于会计科目在使用上的规范和会计报表在揭示形式上的统一,以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及统计信息可比性的要求。

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主要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定,它是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环节进行规范,而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则具体得多,它主要对会计记录进行规范。会计准则是对某一类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加以规定,而制度是对某一类企业或全部企业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具体规定。会计准则重点是规范会计决策的过程,而会计制度是重点规范会计的行动与结果。

1.3.2 在会计规范体系中层挺不同,进而制定、修订的灵话性和稳定性程度不同

准则和制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规范,前者,尤其是会计基木准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约后者。根据会计法律权威性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层次关系作以下划分:会计法是第一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第一层次,会计准则是第三层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制定的补充规定或暂行规定是第四层次。

会计准则的制定、修订要比会计制度方便。因为一项会计准则涉及的范围通常较小,易于增加或修改,而会计制度修订存在两种困难:一是即使经济业务只有一点变动,也要修订整个会计制度;二是如果新业务涉及所有行业,则各行业的会计制度都要修订。制度及其补充规定具有应急、灵话、多变的特征,可以根据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作出临时性规定,或对原规定进行修改。而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凡需要形成准则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是带有普遍性的可以形成准则规范的内容,形成之后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1.3.3 适用的范围及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同

会计准则大多适用于上市公司或股份公司的会计处理,有些也适用于其它企业;而会计制度要求除股份有限公司外,符合条件的其它企业也可执行,国有企业经批准后可执行。

采用会计准则的形式可引导会计人员从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开始考虑进一步决定怎样记录和报告;采用制度的形式,会计人员能直接使用科目进行记录,少按规定程序和格式编制报表。由于规范的详略程度不同,会计准则比会计制度要有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2 我国会计改革历程回顾

2.1 1993年的“两则两制”

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分别以第四号、第五号部长令发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计准则》,于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各类企业施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各行业的不同特点及管理要求,财政部分别制定了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金融、施工、农业企业等13个全国性、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及相关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它的发布实施,为实现我国会计核算从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转换,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确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初步协调的新会计模式,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一个里程碑。

2.2 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

我国于2000年12月28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并要求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其后修订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会计准则,发布了无形资产、或有事项、借款费用、租赁、固定资产、存货和中期报告准则。2001年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3年发布了《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2004年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在这期间又发布了一系列专业核算办法。这些会计标准的建立,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满足众多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有用性的需求奠定了基础。

2.3 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

针对2001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提出的新需求,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保障社会公众利益,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我国于2006年公布《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2.3.1 构建了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

就框架结构而言,新准则由l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

则和准则应用指南三部分构成。基本涵盖了我国企业经济活动中所遇到的所有重大事项,大体能够解决我国各类企业经济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涵盖面宽,应用性广的特点。

2.3.2 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

国际趋同的改革目标在2006年准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会计准则除了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部分政府补贴的会计处理等极少数问题外,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2.3.3 创新了会计准则内涵

2006年准则的内容包括会计要素和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同时兼顾会计记录的要求,以准则应用指南附录的方式规定了156个会计科目及其主要账务处理,用于满足企业记账的实际需要。创造了既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近,又不完全一致,带有中国特点的准则内涵。

3 历次会计改革的原因分析

3.1 我国会计改革的基本动因分析

要分析为什么我国2001年的统一会计制度替代1993年的“两则两制”,而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又替代了2001年的统一会计制度,首先要要搞清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基本动因。

会计标准的制定必然与经济体制改革,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信息需求同步发展,并且随着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修正和完善。我国的会计标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且把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作为我国会计标准制定者的目标始终贯穿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当需求变化时,会计标准也应随之而变。

需求可以分为国际、国内两个方面:从国内看,促使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直接动因在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国家运用会计信息以调控解决国内问题的需要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从国际看,其直接动因则在于吸引国际投资,拓展国际贸易,把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的需要。

3.2 “两则两制”并行的原因分析

3.2.1 为适应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了提供可理解的通用会计信息,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中国会计标准制定者于1993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会计制度改革,“两则两制”的并行,奠定了会计信息向市场化需求的方向发展的基础。

3.2.2 “三步走”的改革目标

我国从1988年开始研究会计准则,1992年出台《企业会计准则》,到1993年7月1日开始实行准则与制度的并行。而在此之前,我国一直是通过制定统一会计制度来指导约束企业的会计核算。所以,限于当时只出台了基本准则,缺乏一套系统有效的具体准则,理论界对我国会计改革设计了“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基本会计准则→大行业会计制度→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办法

随着具体准则的逐步出台,过渡到第二步。

第二步:基本会计准则→大行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办法

待具体会计准则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时,取消会计制度,过渡到第三步。

第三步: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办法

由此可以看出,财政部是以大行业会计制度作为过渡,进而向完全的会计准则模式逐步接近。

3.3 统一会计制度替代“两则两制”的原因分析

3.3.1 “两则两制”不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993年实施的两则两制使我国会计核算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但随着八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则两制”与我国当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国情不相适应;与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矛盾日益突出;缺乏稳健性,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3.2 会计法律环境的变化,要求建立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

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9年10月31日重新修订了《会计法》。修订后的《会计法》也专门增加了关于“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并在多处提到应当以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作为衡量会计行为是否违法的标准。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该条例也在多处提到应当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来规范编制财务报告的行为。

3.3.3 改革目标由“三步走”转为“四步走”

实行“两则两制”期间,不少会计理论工作者结合部分具体准则实施后与行业会计制度双轨运行实践,重新思考准则与制度的关系与定位,独到地从其功能分工人手展开研究,指出:“会计标准的表现形式不是唯一的,会计准则与会计核算制度都只是会计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不采用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标准的表现形式并不是违背国际惯例。”“评判一国会计标准的优劣只能看其是否适应本国经济的发展。”“准则与制度并行发挥作用,符合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生长规律。”“实践证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不矛盾。就其最本质的方向来讲,是互为补充的,会计准则更多的侧重于确认、计量、报告等会计政策方面,会计制度则更多的侧重于会计科目、记账方向、编报程序等会计记录方面,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相结合,就能把(会计要索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四个环节很好地串联成一个整体……”正是这些认识上的深化和共识,才将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三步走”演绎成为“四步走”。即在原来的第二步之后增加新的第三步,原第三步改为第四步,即:

基本会计准则一综合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一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办法

3.4 新会计准则替代会计制度的原因分析

3.4.1 会计准则替代会计制度的必然性分析

(1)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会计制度是以规则为导向,具有强制性,因而制度应尽可能覆盖所有的经济业务。而现实的经济环境是千变万化的,制度的规定对于层出不穷的经济业务始终是“滞后”的,也就难以提供有用的会计决策信息。所以,会计准则是为投资者提供及时透明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前提和保证。

(2)国际趋同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必须采用相同或相近的准则,以提供真实、公允和可比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报告

2002年全球调查》中有一个调查选项就是:是否有直接采用或者是使本国准则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计划。在59个被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95%(有56个国家和地区)有意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3%(有2国)已经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92%(有54个国家和地区)表示打算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者是向其趋同,只有5%无意于接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表明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4.2 会计准则替代会计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1)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完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特别是2003年初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换届以后,由中国证监会、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企业界、学术界等组成的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从实质上参与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咨询,从而使会计准则更具有代表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2)会计准则操作性的增强。《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具体准则、具体准则指南和具体准则讲解。具体准则指南其实就是对具体准则的具体讲解,虽不如会计制度那么详细,但相对于大部分会计人员来说足以对具体准则进行理解,所以在完善准则指南的前提下,取消会计制度是可行的。

(3)政府部门的努力。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涉及面广,影响较大,因此做好相关的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工作十分重要。财政部会计司提出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宣传培训及贯彻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召开的各省市财政厅会计处长座谈上,会计司就促进新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提出了若干拟采用的宣传措施供与会人员讨论。另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达了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对全国5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7万多名注册会计师展开大规模的培训工作。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会使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极大地提高我国整个会计队伍的素质,也为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铺平了道路。

(4)各部门协调合作,加强监督管理。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财政部、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领导人在会上纷纷表示,为了保证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各部门将协调合作,加强监督管理。另外,为了规范和加强对会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改进对会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服务,实现信息共享和政务公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由财政部会计司、监督检查局、中注协、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与信息中心五方联合组织开发财政会计行业管理系统,于2006年2月16日正式运行。这些措施为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提供了外部保证。

上一篇:怎样做一个好的班主任范文下一篇:志愿者协会会长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