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法范文

2023-09-22

外语教学法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中国甚至是世界发展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英语学习缺乏大的语言环境,主要通过英语教师在学校展开教学,所以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英语教育的整体质量,而教师的专业素质又与其所接受的教师教育密切相关。文章在归纳近代国内外英语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并提出重塑大学英语教学观的建议。

[关键词]外语教师教育 大学 英语教学观

[作者简介]刘凡(1974- ),女,广东兴宁人,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广东广州510630)

一、国内外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概况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国际交流,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也日益成为各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86年,英国文化委员会Utley教授曾提出,训练大批合格的英语教师及培训这些教师的专业人员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可见英语教师教育之于我国的重要性。然而,反观教师教育研究,无论国内外,长期以来外语教学领域中对教师教育的研究均比较薄弱。在我国,外语教师教育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外语教师教育体系,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教法、学法、教材、大纲的研究上,对教师的本身研究却比较缺乏。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著名的TESOL组织的学术刊物TESOL Quarterly的论文内容也集中在英语教学方面,只有9%的文章以“教师准备”为题。近年来,随着外语教学的开展,国内外外语教师及培训问题已经开始吸引研究者的关注。

1.外语教师专业素养研究。教师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专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理想的外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条件?对此,国内外研究者纷纷就教师的专业结构进行分析。1984年我国学者曾容光将教师专业结构划分为专业知识和服务理想两方面。90年代,林瑞钦将其进一步发展为所教学科的知识(能教)、教育专业知识(会教)和教育专业精神(愿教)。现在我国学者叶澜认为教师的专业结构包括专业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三方面,这是学界目前普遍接受的教师专业结构划分方式,其中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当前研究的焦点。

首先,在知识结构上,舒尔曼(Shulman)曾把教师知识结构概括为: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法知识、课程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有关学习者的知识、有关教育情景的知识、其他课程知识等。格罗斯曼(Grossman)在此基础上,强调“有关教师自我的知识”,关注教师的自我认识。理查德和纽南(J.C.Richards & D.Nunan)则在《第二语言教师教育》一书中,概括出构成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的核心知识基础的六大要素内容是教学理论、教学技能、交际技能、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推理技能与决策和情景知识。我国学者申继亮、辛涛则进一步将以上六要素概括为本体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三大方面,这其实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更要注重实践,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至于外语教师的能力结构,人们往往会认为,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在其教学技能上,其实不然,有研究者指出,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其能力结构不仅仅是组织教学能力,还包括思维条理性、逻辑性,以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国学者罗树华站在教师专业的角度,将其概括为基础能力(智慧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职业能力(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能力),自我完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四方面。从课堂教学情景角度出发,舒尔曼将教师能力结构加以分解,具体有:课堂组织与管理、清除解释与生动描述、布置与检查任务、通过提问与探察、回答与反应、表扬与批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等。其中,课堂话语和思维模式的转换是外语教师执教能力的两个主要体现。外语课堂上,查德龙(Chaudron)和瓦士(Walsh)先后对教师课堂话语进行研究,发现教师的发音、遣词造句、使用外语的时间等将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以萨皮尔(Sapir)和沃尔夫(Whorf)为代表的相对主义认为,一个人使用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思维过程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中西方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人们的思维模式也有所不同,思维模式的转换是英语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熟悉英语惯用的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并学会使用英语惯用的句子与篇章。同时,英语教师还要积极有意识地转换思维模式,才能减少母语的干扰,从而减少“中国式英语”。

2.外语教师培训研究。《外国语》刊物在1999年《外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文中展开了大讨论,指出我国外语教育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学习周期长、效率低;二是师资质量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师资水平,提高外语教师教育的教学质量?英国著名的从事外语教师培训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史特文斯认为,语言教师培训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学员的个人品质,学员将面对的学生个人和群体的品质,一般教学的性质与语言教学的特殊性质,学员培训的目标,现实培训的可能性等。外语教师的培训方案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选拔、个人继续教育、作为教师或教育人员所接受的普通专业教育以及作为外语教师所接受的特殊教育。其中,外语教师的特殊教育是培训课程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技能层面、知识层面和理论层面三项内容,要求英语教师掌握相应的英语教学技能,熟知英语教学的相关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二、外语教师教育的模式

华莱士(Wallance)曾专门就外语教师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在他看来,外语教师教育的模式经历了匠才模式(the craft model)、应用科学模式(the applied science model)和反思模式(the reflective model)的发展过程。所谓的匠才模式,又称学徒模式,就是学徒听从师傅的建议并模仿师傅的技能从而获得技艺。在语言教师教育领域中就是有经验的教师告诉新手型教师应该怎么做并演示如何做,然后新手型教师通过观察和模仿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等教育环境的变化,过去的经验教师已经不能维持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于是,伴随着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推广,出现了外语教师教育的应用科学模式。应用科学模式是专业培训或教育领域中最有影响的一种方式教师从专家的讲授中获得科学知识和实验的成果,它包括了“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的应用—向实习教师传授实验结果—展开教学实践—提升专业能力”等一系列过程,这种模式又称为“理论到实践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与匠才模式相比,应用科学模式考虑到了教师的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但也忽视了语言教师自身的反思行为,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具有一定局限性。相比之下,反思模式更注重教师自身实践与思考,强调教师将专家的理论研究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变化个人的知识体系,即通过“行动反思”(reflection in action)形成“行动中的理论”(theory in action)。在外语教学领域中,间接获得的知识是理论知识包括英语历史,语言学、英语教学罚、英语心理学等。由实践产生反思和由反思推进实践形成的反思,为语言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提供了动力源头。具体如图2(见75页)所示。

反思实践模式是立足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几个过程的循环打破了应用科学模式的局限,促使教师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开展教学实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三、重塑教学观:提升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师资水平的关键所在

根据反思实践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与反思,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和认识在教师教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1.我国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两方面转变。教师的专业成长无异于从新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认知结构和课堂决策上。认知结构上,研究者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认知图式具有更为精密、复杂、灵活和内部关联性强以及容易理解等特点,所以专家型教师在做预先决策、互动教学和教学反思中可以调用以往所储存的大量教学事实、原则和丰富经验并进行整合。在课堂上,专家型教师成功的即兴发挥主要表现在他们具有迅速列举事例、将学生回答或提问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具备一个很大的图式网,使他们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从这个图式网内选择相关信息、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常规等。其次,在课堂决策上,教师的决策能力是教师专业技能的关键要素。伯利纳(Berliner)曾对专家型教师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相比,在开始上课时他们花较少的时间用于评价学生作业,他们能迅速了解学生的出勤率,知道完成作业的情况,并确认哪些学生需要补课。相比之下,新手型教师缺少这种常规式的思维摹本技巧。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经验是教师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如果不将其系统化,还是很难以使经验起到可生成的作用,而经验的系统化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

2.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存在的问题。不同的语言教学观会产生不同教学基本技能的构成以及教师基础知识准备的不同。从近年来申报的项目,发表的论文,新编出版的教材,参加研讨会或研修班的踊跃程度,都可以感受到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形势在变化和发展,但是不少人还处于对外语教育理论原则和教学与研究方法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概念模糊、行动跟不上、缺乏反思意识等状况。

3.重塑大学英语教学观的路径。从教学理论与教学技能的关系看,国外有部分学者将普通的语言教学观分为三种:科学研究教学观、理论哲学教学观和艺术工艺教学观。科学研究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以实验和经验性调查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活动;理论哲学教学观与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教学观截然相反,其核心不在于继后的状况或生效的结论,相反在于什么应该有效或者在道义上更为准确;艺术工艺教学规则强调教师个体的技能和个性。

三种教学观为外语教师教育计划提供了三条指引路径,他们丰富了外语教师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措施。(1)科学研究教学观要求教师应该:理解通过某项研究得出的学习原理;根据这些原理或结论制定教学任务和活动标准;根据该标准,对任务活动中的学生表现进行见空,确保取得理想的结果。(2)理论哲学教学观(与基于价值的思路)要求教师应该理解某系列教学行为所依据的理论和原理;根据该理论或原理选择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任务;监控教学确保教学与理论或原则保持一致;理解对某系列教学行为起支撑作用的价值和信念;选择与该价值或信念一致的教育手段(技巧、程序);监控教育手段的实施过程确保该价值或信念一直在被奉行。(3)艺术工艺教学观要求教师应该把每个教学情境都看做是独一无二的;辨别出每个情景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尝试各种教学策略、教学程序和教学技巧;对在该情境中对学生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反思和评价;经过多次反复,形成一个内在一致的、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实践的路子,以应对各种情境提出的独特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教学观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整合体系,同时,它也不能脱离实施该教学方法背景下的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等重要因素。

总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仍然是教师质量问题。21 世纪,随着我国入世后的形势对高等教育人才标准的需求,随着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如何教如何学,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如何培训,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如何自我发展等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而在众多问题中,大学英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隋铭才.英语教学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4]甘正东.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0(4).

[5]贾爱武.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5 (1).

[6]刘道义,袭亚夫.中国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

[7]吴宗杰.从IATEFL年会看英语教学走向[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

[8]Duarte I.B.Review of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J].TESOL Quarterly,1998(32):617-623.

[9]Freeman D & Richards J.C.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10]Richards J.C & Nunan D(Eds.).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1]Schulz R A.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development:MLJ perspectives-1916-

1999[J].MLJ,2000(84):496-523.

[12]Wallace M J.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3]Freeman D & Richards J C(Eds.).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外语教学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 素描教学 教学质量

素描教学是中等专业学校美术专业的基础科目。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多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内容上偏重造型的技能技巧的训练,仅仅把素描当做其他艺术的一种技术准备。然而,素描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在教学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全面的搞好素描教学我从以下几点去探索。

一、把握好每个学生学习素描的脉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讲授的是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的内容。然而,在素描具体表现过程中,每个学生作业体现的效果却是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具体分析,因人而异。要有针对性的观察、辅导,及时掌握每个学生学习进度,了解学生的特点减少盲目性。素描训练是一个长期反复和枯燥的过程,让学生找到最为适合自己学习素描的方法,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素描的兴趣,那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素描的脉搏,因人而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积极性?首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如从互联网下载大量丰富优秀的素描作品,可以是西方大师经典作品如达·芬奇、拉斐尔、安格尔等大师素描经典作品,也可以是以往学生画的优秀作业。通过投影仪将这些图片展示给学生,从感官上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素描的渴望与激情。其次,对学生感兴趣的作品,进一步从艺术理论角度具体分析阐述经典作品的意义,进行拓展,让学生对作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者,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让他们知道通过努力自己也能画好。

二、树立正确的素描观,重视素描独立的审美价值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正如安格尔所说:“除了色彩,素描包括了造型艺术的一切。”而素描的独立审美价值往往为人们忽视。其实,素描本身就是造型艺术,具备一切造型艺术的共同点,能艺术地、能动的表现自然,揭示自然的本质。因此,素描历来是被作为“造型的精髓”、“绘画的根基”。优秀的素描作品同样具有光芒四射的艺术魅力。

(1)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影响着绘画、雕塑和其他绘画形式的发展。在学习素描的初级训练阶段必须严格要求,进行长期有步骤的系统训练,循序渐进,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没有严谨的写实功夫,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素描是不可能学好的。在多年的素描基础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着轻理论重技能的问题。而这一现象导致学生不理解绘画对象内在结构,仅仅从表面去摹写对象,导致机械的摹写和细节的拼合。最后看似用功,花费大量时间练习,最后效果不尽如人意。会用脑者事半功倍,不善于用脑者事倍功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素描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敏锐感觉能力的培养和观察力的提高,准确把握对象形体结构的内在本质,表现出写生对象的明暗光影、质感量感等外在的物理特征,把看似繁冗的东西通过去粗取精,归纳于整体之中。能根据画面需要,去伪存真地表现对象。能通过现象看到和看清对象的形象的本质,而且能表现出写生对象的内涵。画中所表现的对象不是描绘客观对象的复制,而是创造性的艺术再现。

(2)素描作为独立的画科,同样是一种艺术语言,它包含了艺术创作内容和形式。每幅优秀素描作品背后同样反映出艺术家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纵观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比如,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中,达·芬奇素描作品中多体现出睿智、深邃、严谨的气息。拉斐尔作品以圆润流畅的线条将表现对象高度和谐的完美展现。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中体现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其他绘画大师中如鲁本斯的性感,安格尔的含蓄、简洁及质感的表现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画家的素描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素描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素描仅是其他造型艺术的基础,而且让学生知晓素描独立的审美价值。

三、将素描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更新,素描教学不仅要继承传统教学模式而且应融合现代的教学方法。以往传统的素描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教师在课堂上直接通过讲解和示范,直到学生明白弄懂为止。学生对教师的讲课产生强烈的依赖性,被动地接受。而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缺乏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从而缺乏创新意识。这种教学方法会让教师的教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变得被动而无趣。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式为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循序渐进,不断提示和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领会教学内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大胆地发表己见,开展讨论。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传统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但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度运用多媒体,防止教学课件演示节奏快、内容信息量大、画面花哨容易转移学生注意力等问题。而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交互性,譬如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可以让学生准确目睹素描绘画步骤过程。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所学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四、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在十多年的素描教学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素描的态度和学习效果,错误的评价会挫伤学生学习素描的积极性,失去学习素描的兴趣和信心。采取多种评价形式,使学生可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掌握课程的现状,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1.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近期学习素描的小结和心得。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学生能否客观自我评价,直接影响到其以后艺术生涯。

2.学生相互评价,他人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素描作品展示,让不同班级、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交流,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提高素描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作品的点评,以及学生自我作品水平的认定,不仅增加学习探讨氛围,而且能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更好的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对今后的素描学习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和学习参考。

3.教师评价。学生心目中,指导教师艺术素养高,修养深厚,有着独特的思维方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权威性、指导性、激励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缺点,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见证人,能清楚的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发现不足,扬长避短。

在素描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注重传授学生技能技巧而且要树立学生正确的素描观。我们要不断提高认识和修养,敢于突破和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以后从事艺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思国.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2]曹建红.高职院校素描教学反思.艺海,2009(4)

[3]郑丽敏.浅谈高职美术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教育与职业,2011(21)

外语教学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把国家规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的过程。课堂理论课教学负担着以上知识传输的任务,是一种强化认知过程。受教育者要对教师传递的教学内容加以反映并内化为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研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在国家的不断推动和教育界的不懈努力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最早的课堂实践性学习活动,如简单的课内讨论、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了多种多样的课外教学形式,如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参观实践基地、“三下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同时,有越来越多的校内部门,如团委、学生处、各系部等加入到这样的实践教学中来。

内容、形式和管理上的不断总结创新,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和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式、教学载体,而是在独立特征的基础上更加接近于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我们有必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澄清认识,掌握规律,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进一步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和理论教学是统一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最初提出到今天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平行存在,越来越表现出独立性,自成体系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是,我们应看到,作为共同提出的一对范畴,二者首先是统一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的学科,严谨认真、具有逻辑性的理论教学是整个教学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必须要以理论教学为指导,在目标、内容、环节设置上保证不脱离整体大局。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水平和发展,是实践教学的理论载体。

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实现和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部分,用来印证理论教学的正确性并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把居于被动受众地位的学生转变为活动主体,将理论思考加以深化和升华,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活动反过来可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在育人功能上相互配合,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构成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独立性特征

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大量案例都是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出发,以主题形式开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得比较好的案例,严格按照问题提出、理论研究、资料搜集、数据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对策、实施、效果考核的程序作为项目开展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虽然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为依托,但从某些方面看,它已超越了一般理论知识体系,实现了与其他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已经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在教学目的、教学规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变化。

(一)教学目的方面的不同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教学目的上又存在不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提出不仅仅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角度,而且是从整个高等教育的角度。因此,不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般教学目的直接迁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过程性活动,其教学目的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学实践本身即是教学目的,具体的教学目的仅仅是过程的外化表現。在对不同的院校进行调查中,我们发现,各高校均制定了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一而同,但总体来说,是院校综合社会相关情况制定出来的,体现了过程和目的的一致性。

(二)教学规律方面的不同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强调对既定知识的正确反映,在教学中强调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内在逻辑结构,要求以科学理论和文化基础知识为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坚定信仰、加强修养、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包含多个层次的立体教学,一般课上和课下实践活动简单、普遍、易行,能够经常性开展,通过一些特殊案例的分析来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世界的问题、现象或事件等进行探索,对热点时事形成正确认识;校外项目实施过程往往真实、复杂,强调过程研究和知识的分析应用,学生主动获取直接经验,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科学理论内化为自身的信念与修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主要强调间接经验的获得,步骤简单直接,而实践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存在着更多的环节和因素,已明显具有了不同的教学实施规律。

(三)教学内容的变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在内容上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任务,主要是进行国家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工作。虽然在教学中也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但多是用作支持理论、辅助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实施过程更具体,环境更真实,各类影响因素更多,使得其覆盖的学科范围也更加广泛,延伸到诸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是一种更具综合性的学习过程。虽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其他科目知识的学习没有列在教学目的中,但究其实施过程来看却是必需的,没有这些科目知识和能力的支撑,就无法很好地完成实践教学项目。这也就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自发地扩大,而不仅仅是理论教学内容的简单复制。

(四)教学方法的差异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学习。为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要在学生意识领域镌刻上理论知识内容,虽然是间接知识的掌握,但要求越直接、越迅捷越好,其内容也要求越正确越好。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过程性教学,通过实践过程达到目的,这就使得实践教学项目不是直达目的的,而是要通过摸索、探究,要在很多的偶然、不可控因素中发展。过程不确定,结果多元化,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既要研究归纳,又要进行演绎,是一种研究型学习,同时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能够推动和开放学生的思维。即便是在最简单的课上讨论实践中,为了强化过程学习,也可以故意制造弯路来加强其过程性,实现能力训练的目标,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五)评价的区别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多以试卷问答作为成绩考核形式和学生水平评定依据。在考核中,不仅仅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会通过时事问题、材料分析题目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水平。但是,这些题目的滞后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更多反映的是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对社会的了解,而不是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于题目没有真实环境,也难以体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的非确定性、答案的多元性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偶然、变化、分歧或错误的发生,使得考核能够更准确地展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但这种考核也变得更加艰难,更多的主观判断会直接影响到客观公正性,对教师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内在地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人”的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面向真实社会的教学。在不断的创新与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展现出不同于理论教学的独立性特征,在研究这些新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淑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

[2]陈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7.

[3]侯云霞,于金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实践教学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2).

作者简介:

陈然,女,河北辛集人,法学硕士,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郭建怀,男,河北定州人,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外语教学法范文第4篇

【摘要】目前我國高职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在众多理念中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尤为引人注意。本文尝试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高职公共外语教学相融合,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评价体系设计三方面对公共外语改革进行思考,以期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公共外语;教学改革

近年来众多高职院校纷纷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但其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成果导向教育成为了当前影响较为广泛的一种教育理念。该理念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产出进行分析,进而反向设计学生的教育结构和相关评价体系来提高教学质量。该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高职公共外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一、高职公共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课程目标上,高职公共外语教学目标认知与国家对提升高职学生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目标,以及与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目标,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外语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相对稍差,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这就更需要我们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进行着重培养,保持特色鲜明,突出能力、注重实用。

2.课程设置与内容上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由于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不一,公共外语采用同一规范的标准规划外语课程和教学,缺乏对教学对象和高职教育目标的考量,这使得高职公共外语课程的学习效果缺乏有效性和实用性。

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是基础外语教学,没有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来合理开设课程,职场化外语、行业外语的设置不足,且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难度大,缺乏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内容。

3.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普遍采取考试(成绩包含作业成绩、测验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务处组织的评教及评学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上述两种评价方式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要求并不一致,没有从多层面、多主体等角度进行评价。

二、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公共外语教学改革

1.课程目标重构

在课程目标重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课程目标的设定不能孤立于整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改革理念,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按照知识层、理解层、应用层、分析层、综合层、评价层六个层次来制定成果目标,每个层次应制定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可测量的、且来自于学生的成果目标与评价标准,以便于实施与评价。

其次,课程目标的制定在突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的同时,还应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不应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不应简单地拔高外语学习的难度,这样反而会挫伤了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课程目标的设定过程中也要注重目标的职场化和行业化要求,这就需要高职公共外语课程体系的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以应用为主旨。在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公共外语课程,要突出系统性、完整性,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使其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最后,学校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不同专业的公共外语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从而明确各专业外语教学的目标和深度,为不同行业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

2.课程内容设计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逆向设计课程内容,明确各知识点与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关系和贡献程度。在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公共外语课程建设中,应根据目标反推设计各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由于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注重递进式教学的教育理念,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注重分级、分阶段开展外语教学,充分考虑各专业需用外语主要岗位的工作过程,与专业一起联合企业专家开发校企合作项目设计课程内容,将部分职场化和行业应用性内容逐步纳入到课程内容中,并以“工作流程”的形式来呈现,积极参与各专业实践教学。学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相应岗位和行业对外语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合理取舍,不断完善基础阶段、职场化阶段和行业阶段外语的教学内容,提高高职公共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中“评估学习产出”要紧扣“定义学习产出”,准确把握课程目标预期及各阶段的评估指标;重视学生在各阶段每个过程的学习成果评价,淡化试题理论考核,提倡评价层面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引入企业、评估中心、学生等非教师参评主体;评价方式采用直接与间接测量相结合,以直接测量为主,间接测量为辅。在基础外语、职场化外语和行业外语各阶段中通过小组作业、项目、调查报告、学生学习档案等方式进行直接测量,也可通过调查问卷、课程平台运作等方式进行间接测量。此外,评估内容要多元化。公共外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如对学生的外语基本知识和各阶段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而且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加强对非智力方面的评价,如对学生的兴趣态度、自信心、学习策略、自主能力、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价。当然,学生的职业能力(外语交际能力、专业业务技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也应成为其教学评估的重点。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可以在不同的专业间借助于相应的实践项目进行评价,如国际贸易专业项目实训中可以将外语融合到进货、销售等环节中,在使用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三、结语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生能力培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了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学习内容的自我选择,学习方法的自我确定,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该理念的逐渐认可与重视,成果导向教育将在越来越多的院校和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秋燕.《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85-87.

[2]卢竹.《加拿大社区学院CBE模式与OBE模式的比较研究》[J].2014,(15):75-77.

[3]赵毅、崔良乐.《基于OBE教学模式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J].高等教育,2015(12):33-34.

作者简介:何亮(1984—),女,山东泰安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法范文第5篇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介入外语教学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它对传统的教与学起到了补充、发展和优化的作用,具有高密度、呈现手法灵活生动、便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优势;同时它也引发课堂信息技术手段流于形式、设备使用和技术异化等诸多问题。本文就现代信息技术影响外语教学的利与弊展开几点思考。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外语教学;网络;多媒体课件

一、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外语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教学优势,突破了教育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使信息传送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地域更远。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语言输入量,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的时间,为新材料的操练巩固“腾出了时间”。教师可以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教学程序环环相扣,这样就加大了课堂训练的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教学材料使用图文音像的好处

托尼·斯托克威尔在《快速学习:理论及其实践》一书中指出:要想快速有效的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研究表明:人们从外界获得知识信息,80%要通过人的视觉从图像中得到。心理学家已经证实,同一件事物如果用单纯的符号或文字认识需要10秒钟的时间,用图画只需要约一半的时间,用逼真的图像只需要用1/3的时间。与以往单一的文字符号相比,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学生记住并掌握所呈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特别在外语教学中,通过视频,播放小电影,对话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些丰富多彩的实况外语节目,不仅在课堂上尽量排除用汉语讲解的干扰,保证纯正的语音与优美的语调,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模仿,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现代信息技术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与学习内容相类似的“真实”情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去探索或发现知识,应用知识。

三、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中的基本矛盾是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所提出的认知目标和实践目标与学生知识能力的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因教学手段的局限,难以适应不同个体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教师很难有效地实行因材施教。現代信息技术的使用,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和网络的普及,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认知风格和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需求,帮助优秀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进取,改变“吃不饱”的现象。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料库,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也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应鼓励学生上网学习,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在INTERNET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利用,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新的思维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重要的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毫无疑问,现代信息技术为学校外语教学发展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然而,在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表示极大乐观的同时,我们有必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学量过大。部分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组织外语课堂教学,目的是避免写粉笔字,电子教案成为手写教案的翻版,授课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忘记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忙于做笔记,学习仍然被动。二是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依旧主要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组织教学。教师完全围绕着事先精心准备的课件讲课,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先进的教学媒体,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甚至将本可以简单明了的教学步骤复杂化,难以摆脱低层次的徘徊。多媒体配套设备不全,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由于设备故障或操作不熟练等耽搁上课时间的小插曲,时有发生。越来越受学生欢迎的网络教学资源无所不包,信息资源虽然丰富多彩,但却杂乱无章,用户很容易迷失方向,常常会导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更严重的,对青少年造成“信息污染”甚至引起网络犯罪。另外,网络虚拟空间的沉迷现象,网络伦理困境等技术异化现象也受到越来越多社会人士的关注。

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更新观念,加强培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扬长避短,让它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参 考 文 献

[1]李康.教育技术学概论:基本理论的探索[J].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胡隆,张红玲等.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珍尼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J].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4]托尼·斯托克威尔.快速学习:理论及其实践[J].EFFECT出版社,1992

外语教学法范文第6篇

摘 要: 作为外语教学的辅助手段,影视材料在高职外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创造真实语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化,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挑选恰当的电影片段,运用不同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外语 影视材料 教学应用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之中,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法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在实际情景和模拟情景下的听说训练,重理论轻实践。另一方面导致学生以语法和词汇量衡量自己的外语水平,实际的外语交际过程中出现听不懂、不能说的状况。

我国的外语教学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之中,学生对语法的掌握往往强于其他语言技能,另外,由于教学手段单调,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不高,外语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特别是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受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成绩普遍不是太好,听、说等语言运用能力很强。因此,在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如何在相对有限的语言学习环境中,针对学生和高职教学的特点,提供充足的听说材料,进行实际语言活动,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外语教学的目的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为,以校企合作为基本途径,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类型。高职外语教学要突出在实际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中应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1.高职教学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即高技能型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学目标突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坚持以就业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理念及方法来教育和培养学生,构建能力教育体系。由于教学目标的就业能力和教学要求必须够用,要求高职教学必须根据岗位就业要求,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既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又要按照授课对象的特点组织教学内容。

2.高职外语教学特点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高职外语教学的总体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掌握使用的外语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一般的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并能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在外语教学中,既要突出外语的实用性,又要强化其职业性,即在一定工作场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组织教学内容,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境。

二、影视材料对高职外语教学的意义

首先,影视材料能为语言学习提供真实的语境。影视材料提供的语言信息具有语境丰富的特点,它所展现的语言材料和交际场景是对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和模拟加工,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真实的语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特别是影视材料中配合情感、肢体语言的表达,使语言更富冲击力。

其次,影视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传统的教材、教学内容相比,影视材料是声音与图像的结合体,以声像形式出现的语言方式能显著提高外语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影视材料丰富的语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多角度地给学生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再次,影视材料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影视材料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能够从多方面展示外国的社会状况、文化教育、生活方式及民俗习惯等。

最后,选取影视材料作为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客观要求。生态外语教学观认为,传统外语课堂教学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中存在的多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客观上抑制了诸因素的互动与课堂教学的发展,甚至破坏了课堂的自然生态。影视材料进入课堂可以实现教师、学生、教学设备的互动,调动各因素协调作用,符合教学规律。

三、影视材料的选取原则

影视材料在高职外语教学中有着其他文字或单纯听力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它不仅打破了外语教学的传统模式,还突破了课堂外语教学和教材的局限性。如果能合理选取影视材料,就可以把立体化的语言及其文化呈现给学生。

1.影视材料的选取

影视材料的选取要以教学为目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行选择。选择时要注意语言文化信息含量、情节内容及语音语调等。清晰、生动、易懂,精彩的影视片断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刚开始要选择一些语言和内容较简单、轻松的材料。逐步对电影语言熟悉之后,再选择些语速较快、情节较复杂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2.不同课程的具体应用

目前,许多影视材料的运用多局限在听力或视听课上,其他课程试用视听材料较少。影视材料的运用,不应局限于某个课程,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单元选择。若能在综合课、国情概况课选择适当的影视材料应用,一定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韩国概况》课,在讲到婚礼风俗时,可把《结婚》里男女主人公的婚礼现场作为教学材料进行讲解;《综合韩语》课,在讲到自我介绍的章节时,可把《浪漫满屋》里出现的各种自我介绍的场景进行展示并模仿。

影视资料的选择,一定是要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片断,对教学内容进行阐述。课堂时间有限,影视材料必定以选取某个场景或片段的形式播放,所以尽可能地选择普及率较高的影片,也可以提前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单独播放。另外,许多影视材料往往掺杂着各种方言,所以教师更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影视资料片断进行合理的整合。

3.注重培养听说表达能力,坚持“精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外语教学不可过于依赖影视材料本身传递的信息,还要让学生明确其学习动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语言的输入、输出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行为主义理论把语言习惯看成是习惯形成的过程,语言的学习过程是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在播放完每一个片段后,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一些活动,如复述情节、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总结和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书写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影视资料的选取,要求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影视信息储备。运用影视材料进行教学,从确定影视材料,到教学片断的选取,再到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是一项非常费时费力的工作。但它可以将高职外语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更好地结合起来,生动立体地把外语的语言和文化展现给学生,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永祥.论电影片段在语用学教学中的应用.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VOL25(3).

上一篇:合同档案管理范文下一篇:信贷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