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

2024-07-15

小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亚文化,是一种有着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作为一门潜在课程,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可缺少。体育文化具有独特的陶冶作用,以特有的方式和途径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学生。它与其他教育形式在教育目的上具有一致性及相互联合性并协作进行。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深刻内涵,并探讨了小学校园体育文在化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作用,提出建设和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及具体的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途径,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途径方法融入到校园文化中。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 体育文化

1.校园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概述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学校的培养目标,与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同时,校园文化又是一个多层次、立体的文化,涵盖了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艺术文化、生活文化、体育文化、科技文化、社团文化、心理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范畴。而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这两种体系在相互融合和发展中产生了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又在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这两种体系中进行选择和重构。在不断构建自身的同时,还体现出了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者间相互交融所产生的光辉。文化这一大的范畴之内包含了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他们之间相互重叠的部分就组成了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技能为主要形式,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文化活动过程中由体育工作者、学生和其它教育工作者共同创造的,以不同形态存在的特质所组成的一切事物。

2.现代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健康日益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小学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观念应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学校体育教育改革首先应从转变思想观念开始。小学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也就必须遵循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人们现实客观需要。现代社会对于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精神文明的最求越来越重视,同时也成为了现代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

3.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与建设的对策

3.1加强小学教师体育锻炼意识,发挥表率作用

小学教师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充当着组织者和实施者的角色,教师们体育锻炼的意思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体育锻炼意识和教师综合素质,特别是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的提高。这对于一所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和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3.2 加强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营造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建设不能只靠校领导和有关体育制度来维持,要充分利用学校各个方面的优势。学校可以通过各种资源如板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黑板报等各种形式来做好校园体育文化知识的宣传工作。传播一些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原则和益处。丰富学生的知识,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更和谐。

3.3进一步完善小学校园体育文化规章制度,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小学校园体育文化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建设,必须要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其次要做好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保障。各个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设施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体育锻炼环境。学校的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对体育锻炼和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因此,对于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要进一步重视和加以完善。而且学校要合理地运用好现有的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

3.4进一步完善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课程和活动要求并大胆积极开发适合自己学校学情的体育校本课程

各小学基本能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课程及活动,但开展的活动效果以及质量良莠不一。这需要小学校领导和各老师的高度重视才能有高效有质量的活动效果。学校不应只局限于国家规定课程,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大胆积极地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体育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课程与生活。

3.5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师生校园体育活动

师生工作与学习之余的体育锻炼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是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育兴趣、能力、观念有着很好的培养作用。对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非常有利。学校可以组织体育节、趣味运动会、周五兴趣班、教工各种友谊赛等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很出色地凝聚了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关系。校園体育文化的氛围显得十分的和谐。

3.6根据当地传统文化,建设自身校园体育文化的特色

对于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发展和建设学校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例如许多好的学校都有自己的独具特色的体育项目,有的是篮球培训基地,有的是排球传统学校,有的是门球特色学校等等,能以当地的文化特色组建学校自己的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凸显出自己学校的独到之处。

【结 语】

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由于它的陶冶作用、激励作用、导向作用、凝聚作用以及情感作用等等,以其特有的方式和途径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内化成为人的行为,且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建设中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学校能够多方面的布置学校文化环境;能多形式地开展师生校园体育活动,多角度地开发校园体育文化特色。这样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大环境将越来越趋于完美。

【参考文献】

【1】郭成.校园体育文化【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2】魏子德,王文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

小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整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得到高度重视。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文化;问题;对策

一、 前言

中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不仅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发展其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情感能力的关键期。针对中小学生的教学,不仅要注重文化课程,也要关注其心理发展。为了给中小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很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校园内特殊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必须积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

二、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它不仅校风校纪、校容校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心理趋向以及人际关系,而且还包括校园建筑风格、设施设备、绿化环境等方面的内容,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一)硬件设施建设

其一,绿化建设。小学校由于生源日益减少,办公和办学经费紧张,因此,也没有必要大量购置高档花卉林木。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应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植被状况,选取身边的花草树木来绿化,做到经济美观。同时也还可以利用各種节日,比如植树节等,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校园内种植花卉林木,不但节约了资金,而且为中小学校校园增添了绿色。

其二,墙面和道理美化。旧物利用,将教室墙面重新粉刷,对课桌椅重新修补,在特殊的地方,可以绘制海报,具有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也使得校园美观大方。很多中小学校都有一些闲置的旧课桌,由于部分课桌椅已经破旧不堪,维修成本较高,那么可以将这些课座椅重新利用起来,制作花园栅栏,不仅经济,而且又大方美观。

其三,加大对校园道路的硬化。为避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校园必须做好硬化。面对资金短缺的现状,可以采取一些相对经济的办法,比如利用一些小石块、碎砖头等废旧材料铺筑一些校园小道。时间久后,在石块和砖块缝隙里长出小草和小花,美化校园。

(二)软件实施建设

其一,中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中小学软件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让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为此,可以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无私奉献等,进行主题教育活动,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其二,中小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应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画像、名人雕塑、学校标志性雕塑和励志名言警句挂于校园适当的位置,时刻督促学生去看看大师们用怎样的思维方法去观察、认识世界,让学生从这些名人身上吸取丰富的养料。建设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中小学校制度建设是学校各种活动开展的有力保障,学校不管规模有多小,各种规章制度一定要健全,要使机构有定员,部门有分工,干部有职责,事事有章程。

三、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趋于表象化

当前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很多情况下都只是一种简单的集体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引导学生开展表演活动等,这导致校园文化未能形成应有的持续的影响力,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成长等产生积极持续的影响和作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前,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很容易受到网络上负面信息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就需要积极借助校园文化为学生带来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在思想精神层面实现健康成长。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流于表象化,难以达到这种效果。

(二)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足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中小学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未能有效推行素质教育。这种情况下,中小学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而忽视了对于校园文化的营造。对校园文化的重视不足,导致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流于形式化、符号化和表面化,难以真正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发展水平以及教学发展目标,科学谋划,系统性建设和发展。当前我国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没有做好对应的设计谋划工作,而是将其简单为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最常见的就是组织学生听讲座。这种建设模式下,校园文化整体氛围难以形成,学生很难受到有益的影响,难以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发展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导致校园文化的建设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四、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和深度

为了达到良好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效果,就需要结合中小学生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思维发展水平,注重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引入相应的内容和素材,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深度,强化对学生心理精神思想的内在正向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要注意的是,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避免以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指导工作,要深刻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建立在学生对文化主动接受认可的基础上,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要避免对学生进行生硬的灌输教育,要注重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引入对应的内容和素材,增加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感悟和理解,注重强化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可,进而促使学生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精神文化追求和文化内涵,能够对师生产生积极作用。为了顺利实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对校园文化的重视程度,要引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主动根据教学需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重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对校园文化进行学习和感悟,强化学生的精神发展。学校领导要注重从整体上对校园文化进行规划和设计,引入丰富的资料和素材,配合中小学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积极推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积极整合多种要素

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长时间经营,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了达到最佳建设效果,就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做好整体上规划和设计,注重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发展阶段出发,从完善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出发,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方案进行设计。不仅如此,还需要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积极引入多种有益要素,比如可以建设图书室、校史陈列馆等,还需要积极做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注重做好人才建設和发展,要提高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能力,注重引导师生共同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作用,也是以校园文化实现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引导和发展。

五、 结语

近年来,中小学都在大力建设校园文化,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通过建设校园文化,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行为等产生正向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在校园取得协调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良好教学实践效果,促进中小学学生的整体性发展。

目前,中小学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校园文化建设深度不够、流于表面化,学校对校园文化的重视不足,校园文化的发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规划设计等。为了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就需要结合校园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促进校园文化,实现有效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实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丹.新时期中小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20(6):190-191.

[2]陈炳乾.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以甘肃省会宁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行动研究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19(9):13-14.

作者简介:

党小丽,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城关小学。

小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当前大多数小学校园管理机制比较陈旧、僵化,无法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造成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可以从贯彻“以人文本”思想、探索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处理好教育和管理的关系等几方面入手,优化小学校园管理机制。

[关键词] 小学;校园管理机制;优化

一、优化小学校园管理机制的意义

当今已进入信息化、人本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小学的管理机制也正在摆脱旧有的低效、僵化模式,转而搭上信息化、人本化的列车,让学校运转更为科学高效,这也是大势所趋。但是也可以看到,目前还是有不少小学的校园管理机制比较滞后,没有清晰的理念和思路、缺乏质量意识,所谓的管理仅仅是维持,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只求学校平安无事,不求提高学校品位,得过且过,失去质量目标和竞争意识。这样,就失去了管理的意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学校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小学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它一方面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振兴,另一方面又关系学生个人成长及其家庭的幸福。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树立神圣的办学责任感和积极的办学主体意识,不断反思与创新,追求优质、卓越的校园管理质量。

二、当前小学校园管理机制的现状

1.管理理念落后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大多数小学校园管理习惯沿用统一要求、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过分注重统一性和服从性,无法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因而造成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比如,虽然目前很多小学也开始引入建设“绿色校园”和“低碳校园”的理念,对于这种理念也有较深入的认识,但是由于受到旧的管理机制的影响,很多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因此无法将这种理念真正落实,也就無法真正建设“绿色校园”“低碳校园”。

此外,具体到教师对于班级的管理,不少教师依然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并且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也都是根据学习成绩即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整体情况。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如果不尽快改变,不仅不利于小学校园管理机制的创新,而且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机制缺乏创新

大多数小学在建立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都没有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忽略了学校自身的特色和短板,这样就导致学校的管理制度过于呆板僵化,无法充分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使得学校运行效率和质量较为低下,无法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潜能,教学质量也相应地会受到消极的影响。

目前的许多小学,校园管理机制仍然是一种刚性的管理模式。刚性管理模式,主要就是指校园管理者通常根据严谨的组织结构和严明的规章制度来辅助学校运行的管理机制。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机制、观念引起的办学主体意识的淡薄,目前很多小学校园管理机制中没有体现长远的办学目标和规划,更没有汇聚每个教师理想的、具有感召力的共同愿景。这样的管理机制无疑是落伍、缺乏创新的,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3.缺乏素质教育的理念

在目前的许多小学,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管理机制上仍然没有突破和创新,仍然体现的是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学校仍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这就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十分繁重,这非常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此外,缺乏素质教育的理念,使得学校的管理机制过于机械死板,也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教师缺乏主体地位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但在传统的小学校园管理机制中,校长的权力往往被过于强化,而教师处于学校管理体制的边缘,缺乏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因而,陈旧的小学校园管理机制比较缺乏科学民主的因素,不能充分满足教职工当家作主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需要,不能增强教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因此也无法有效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传统的小学校园管理机制对于教师的工作能力、效率和结果的评价往往不够全面客观,这就不能满足教师的自尊心、荣誉感、成就感的需要。显然,教师缺乏主体地位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三、优化小学校园管理机制的措施

1.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人是学校管理最重要的对象,学校管理必须面对两大课题,即对教师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因此,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一切手段和方法必须围绕人展开,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认清学校工作特殊性的前提下,树立“一切活动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把人视作能动性的主体,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内在动力作为最高宗旨和终极目的。

现阶段许多小学校園管理机制,主要重视对教师的工作绩效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考查,而忽略他们在精神层面上的需要。因此,小学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校园管理机制,要重视教师的需求,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教师,让教师明确自己在学校系统中的位置、职能、权利和义务,并创造最佳条件,使之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出色地扮演其担负的角色。以人为本的小学校园管理机制还要运用需求理论,从教师需求的特点出发,适当运用经济手段,同时重视精神激励机制的构建,多方面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大力倡导教师民主参与,形成一个互相支持、团结协作、不断创新,对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的优秀教师群体。

2.探索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小学建设创新的管理制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扬民主,进行制度的征集、草案的讨论与制定,并在实践中修订完善。创新型的小学校园管理机制要让制度成为文化,成为学校文化,让全体师生对制度形成高度的认同感,从而产生自觉的执行力,进而促进优良的作风、教风、校风的形成。实践证明,制度的有效性往往并不在于制度是否完美,关键在于能否有效落实。领导率先垂范是制度落实的关键。学校各层面的管理者都要加强个人修养,做自觉遵守和履行各种制度的带头人。一旦有管理者违反了规定,应注意开展自我批评,主动接受制度的处罚,切不可因小失大,失去了其在教职工中的威信,也使教职工对制度的认同感大打折扣。让制度走进每个人的心中,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领导更不能搞特殊化,而应带头做制度的落实者。

3.处理好教育与管理的关系

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处理好教育与管理的关系。教育和管理都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同的作用,面对学生的问题,应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办法。教育就是要正面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面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单纯的教育就显得有些无力,这就需要创新的管理机制去发挥作用。比如,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管理制度中提出标准,让学生做出承诺,教师及时跟进、检查甚至惩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创新有效的校园管理机制也能改变有些教师只重视惩罚与约束教育,忽视对学生的教育,把学生当成完成任务的工具的现象;能够让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管理,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具备行动力和执行力,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芬.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学周刊,2012,(18).

[2]陈立,左文龙.优化校园网管理机制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3]孙蔚,李翠翠.浅谈小学管理模式艺术创新[J].统计与管理,2015,(08).

[4]曹卫真.运用校园网络创新学校管理机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

责任编辑 万永勇

小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对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该区大部分的小学校园足球开展水平还都比较低,存在着对校园足球认识不足、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足且质量低以及缺乏政策保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希望能够对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重庆市涪陵区 小学校园足球 开展 现状与对策

2009年6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主办召开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工作会议,会议颁布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指出要以先进的训练理念为指导,缓解学生学习与踢球的矛盾,使学生既能提高其球技又不耽误学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些文件与思想的指导下,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也应看到,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校园足球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扫除校园足球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以推动我国足球人才培养的快速发展,成为了相关工作人员与研究者一致的思考与研究重点。

1 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

通过对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该区大部分小学都开展了校园足球,但是,不同的小学其校园足球的开展的程度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些小学将足球引入了体育课堂,建立了自己的足球训练基地,成立了自己的足球队,并且还配备有一支足球教练。一些小学虽然也将足球纳入了体育课堂教学之中,也建立了自己的足球训练场地,但是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一些对足球感兴趣的学生只有自己进行足球训练,对于学生足球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毫无益处。还有一些学校甚至都没有建立自己的足球训练场地,更别提配备一位专业的足球教练了,其对足球的教学只局限于在体育课堂上一些轻描淡写的叙述,根本起不到对学生进行足球教育的作用。整体上来看,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并不容乐观,存在有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素质足球人才的培养。

2 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校园足球的认识不足

在对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进行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学校领导、体育教师、还是家长与学生,对于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形成充分的正确的认识。通过开展校园足球,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足球知识,形成校园足球文化,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足球人才奠定基础。但是,由于深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人民形成了牢固的“重文轻武”的观念,并形成了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1]。在这种大的教育环境下,小学领导只关心升学率、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家长与学生也以为追求较高的文化成绩。另外,大部分的小学体育教师尤其是比较年轻的体育教师,在对足球技能的理解上存在严重的不足,限制了该区小学校园足球的健康快速发展。

2.2 经费投入不足

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面临着很多的难题,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就是训练经费不足的问题[2]。由于没有充足的训练经费,重庆市涪陵区的许多小学都不能建立起自己的足球队伍,训练的硬件设施与条件等都无法得到改善,阻碍了本校足球爱好者与外界的交流与学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重庆市涪陵区几乎全部的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经费的来源都主要是政府的行政拨款,其次是校方收取的一些费用,另外,还有一小部分是从某一企业获得的临时赞助。由于这些经费来源或比较少或不稳定,面对需要校园足球快速发展的需求显得“杯水车薪”,对于校园足球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

2.3 师资力量不足且质量较低

在对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进行的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绝大部分小学都存在足球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师资水平较低的问题。很多专业的足球教练大都到体工队或俱乐部工作,很少去小学从事学生教学与训练工作,因为他们认为校园足球缺乏应有的竞争,在小学校园足球这一领域内他们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水平,自身的价值得不到充分的实现。小学校园足球缺乏专业的足球教师,导致了小学学生不能够正确地掌握足够的足球运动技能,足球运动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最终会严重影响到我国足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4 缺乏政策保障

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是影响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快速发展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小学校园足球之所以会缺乏政策保障,主要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与重庆市体育局和教育局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与配合而造成的。虽然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出台了一些促进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的政策,但是,重庆市体育局与教育部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配合,不能切实有力地执行这些政策的话,也是不能发挥其对小学校园足球的保障作用的。除此之外,体育局与教育部之间实现良好的配合也是小学校园足球得以顺利开展的一个必要的保障。众所周知,在我国,教育部主要是对各级学校进行管理,体育局则主要是对各种竞技活动进行管理,而学校足球则属于教育部的管辖范围之内,二者如果不能实现良好的配合,那么就会导致学生所取得的足球比赛成绩得不到学校的承认的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师生进行校园足球的积极性。

3 促进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对校园足球的认识水平

足球运动本身就具有强身健体、愉悦心灵、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用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等积极作用。在现代社会中,相较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更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我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对校园足球形成充分的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校园足球的巨大作用,才能够促进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的进一步发展,才能够对我国的足球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2 加大对小学校园足球的投入力度

由于校园足球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校园足球的发展又必须要具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要想得到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及必须要获得充足的经费。为此,小学校园足球也打破以往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来获取资金支持的局面,在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政府增加对其的财政支持的同时,还要积极吸引社会人士与团体、企业积极主动地与校方合作,为校园足球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3]。另外,还要设置专门的足球场地建设资金,为校园足球能够有充足的训练场地奠定雄厚的资金基础,以确保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

3.3 建立起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提高足球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足球教师队伍,对于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与普及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要对足球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另外,还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对专业的足球教师进行培养,也要积极引进一些高素质高水平的足球专业教师,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足球教师队伍的水平,促进小学校园足球的快速普及与开展。

3.4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在促进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的过程中,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这个政策保障体系要以教育工作为中心,体教结合。在政策保障体系中,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技术支持等保障,一是相关的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落实等保障。只有这样,所建立起来的保障制度才是完善的,才能够真正促进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的顺利正常开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重庆市涪陵区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加以有效解决,才能够促进校园足球在这一地区的广泛开展与普及,才能够促进我国足球的不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原晓龙.我国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3(17):95-97.

[2] 李方锐.浅谈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3(5):87-89.

[3] 王格.我国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2):99-102.

小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一、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研究的现状

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于1932年提出,他把校园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在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被正式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一种社会文化的亚文化由高校提出。之后,我国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对“校园文化”的概念作出界定。1986年,沈辉发表第一篇讨论校园文化的论文《校园文化浅析》,稍后又发表《校园文化的特征、功能与建设》,从而引发了有关学者对校园文化的兴趣。此后,全国各地对校园文化的研究蔚然成风,使得校园文化的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校园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已逐步形成。曾任中宣部教育局副局长的梁为揖,首次提出“在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也迫切需要加强研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校园文化建设从中小学抓起,才能充分发挥它在培育一代新人中的作用。”2006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二、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注意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却缺乏特色与活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必须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使全体师生员工沉浸在文化的氛围之中,呼吸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但是,不少学校看起来布局合理,格调也幽雅,起到了净化、绿化、美化的作用,却缺少特点;其二,没有实行动态管理,张贴的名人像、警句格言等一成不变,学生对其熟视无睹,布置成了一种摆设。其三,教室布置整齐划一,墙面整洁干净,感觉不到生命的流动,放弃了学生个性生成的主要阵地,丧失了开展实践活动的多样舞台。

2.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但内涵不深,成效不大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不少学校的文化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却是以应付上级的有关活动为目的,组织不够科学严谨,看起来轰轰烈烈,但说教型的偏多,没有体现校园文化的多层次、多内容特点,没有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3.缺乏完善的制度和人文关怀

当前,中小学校师生普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某些人特别是主管或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事情,与学校其他部门如行政、后勤等部门没有什么关系。

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科学性、时效性、可操作性、人文性体现不够,执行的严肃性不强,使制度不能内化为师生员工自觉意识,不能很好地起到规范、制约和激励作用。其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但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队伍不够广泛和强大。

4.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软”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物质的,是有形的校园建设,包括文化设施、校园绿化、环境美化等。一是校风建设,包括群体精神、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作风、群体舆论、群体凝聚力等,是精神的,是无形的。当前,在中小学校普遍重校园建设,轻校风建设。如在建设目标上,把文化设施的建设作为重点,请专家去设计校门,装饰花坛,装修会议室等;而学生行为规范的建设则降为次要目标,对校风、班风建设的要求不具体。如果说校园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躯壳,那么校风建设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校风是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无可替代的精神力量,校风不正,再美的校园也会失去它的光彩。校园文化建设上的片面认识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根本原因。

5.对校园文化生活的潜课程作用认识不足

现在,不少中小学校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仅仅是只花钱而不产生效益的事情。事实上,校园文化潜课程的内容,对学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价值上规范上的陶冶和影响。校园里几乎到处都是潜课程,如,校园里的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内容,都是潜课程的教材。有些学校只注意宣传表彰那些学习上的精英,宣传的初衷是激励在校生去努力学习,但是由于宣传上的片面性,很容易让学生想到考不上大学就不光彩,客观上起着危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三、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更新观念,明确指导思想,努力创建和谐校园文化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深层地研究本校实际,动态地构建校园文化脉络,提升、规范校园文化,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学校的一件大事。

建设校园文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以“人文、协作、创新、实践”的学校精神为指导进行。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必将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从而培养并输送出能适应时代发展,能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能积极推进、引导社会发展的学生个体,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2.加强领导,注重实效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纳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注意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职代会、学生会及校园文化社团组织的作用,齐抓共管;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突出特色;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考核评价,促进其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所以,要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的代表组成,要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学会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善于发挥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新精神。

3.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尊重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切合各地实际,既体现知识性、科学性,更突出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对形式主义。

5.重视校园整体环境建设

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要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作用。环境设计要充分体现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形成独特的人文氛围,使每一个环境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课题和园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

6.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成为学校德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

7.重视中小学校园文化研究

无论是教育理论研究者还是基础教育研究者及基础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一定要调整思路,更新观念,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的研究,尽快出台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及实际指导意义的比较完善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评估体系及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萧宗六.学校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梅新林,赵光育.现代文化学.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

[3]梅新林,周瑞法.教育文化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4]谢学政,廖秉权.校长素质培养手册.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付一静)

小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小学班级管理

一个班级要想有秩序的运转,就必须要重视管理工作。如果教师仅仅将目光放在日常的教学上,不注重管理,那么学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在上课时,教师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控制班级秩序,同时教师也无法得知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效率无法提高,学生也无法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就要重视建设班级文化,以班级文化助推小学班级管理。

一、制定班级文化标志

要建设班级文化,教师首先就要引导学生一起思考体现班级文化的标志。就如同每一个不同的品牌为了展示自己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都会设计对应的品牌标志一样,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是认为能够激励自己的班级文化标志。当然,所谓的班级文化标志并不仅仅知识一个图像或是符号,同时还包含着对学生的期盼,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它可以是由一句话组成,也可以选取对应的歌曲作为班歌。当歌曲响起时,当学生看到能够体现班级文化的话语和标志时,学生都能马上想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想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愿意自发的约束自己努力上进,认真学习。

因此教师不能再将课堂当做一言堂,不能忽略了学生的想法,直接拍板定案,而是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活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自由畅想,随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最后教师再整合学生提出的一些想法,让学生进行民主投票,以少数服從多数,这样设计的班级文化标志才算是真正寄托了学生的情感和理想。如教师在召开主题班会活动的时候可以开门见山的说明活动的目的:“同学们,国家有国歌,家庭有家规,那么今天老师想要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建设班级文化,确立班级文化标志,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呢?”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如要能够体现班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要能够激励学生,鼓舞学生,给学生正面的引导。如果学生提出的想法太过离奇,或是学生无法确立合适的班级文化标志,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多提出一些备选标志,让学生进行投票选择。这些方式都能够凸显出学生的自主性,能够发扬民主精神,因此学生一致通过的标志就可以作为班级文化的标志,这样学生的接受度也会更高。

二、开展文化建设活动

要建设班级文化,教师还需要多开展一些文化建设活动。而开展这些文化建设可以围绕着班级文化体现的精神来开展,也可以是完善班级文化,如绘画班级文化标志,确立班级主题歌曲,解析班级文化的内涵,制定班级文化的牌子等等。在确立标志时,教师提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选项,最后确立了“敏而好学”这个主题。它取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寓意着学生即便很聪明,也不能骄傲自满,不能取得了一点成就而沾沾自喜,而是要戒骄戒躁,要不耻下问,努力学习,这样才可以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教师可以以“敏而好学”所体现的精神为核心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建设活动,并组织学生一起绘画标志,绘制黑板报或是自主设计可以挂在班级墙壁上,能够体现班级文化精神的牌子,让学生一进入班级,看到牌子上面的文字,看到多彩的黑板报就能升起紧迫感,能自主约束自己的言行,自主学习。

三、完善文化评价体系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一起完善班级文化评价体系,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或是互评自评等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完善评价系统,促使班级文化建设可以长足发展。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的某一件事例引导多方人士一起评价,比如有人上课开小差,或是有人在课堂上传递纸条,小声说话等等,教师就可以将其作为典型例子,让学生评价这些做法是否恰当。当然,为了照顾学生的情绪,教师用词可以委婉一些,不能让学生有被批斗的感觉。这样一来,班级文化的建设程度就会越来越高,小学班级管理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强化小学班级管理,就可以通过建设班级文化,以文化来烘托班级氛围,熏陶学生,促使学生能时刻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在这种环境氛围下,学生才会具备强烈的学习意识和自我提升愿望。故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制定班级文化标志,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文化建设活动,同时还可以一起与学生完善文化评价体系。如此一来,学生才会自发地采取各种行动去维护班级文化,促进班级文化建成。

参考文献

[1]米全有.小学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管理对策[J].东西南北,2020(05):234.

[2]赵传纲.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1.

上一篇:傣族剪纸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深孔数控加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