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艺术风格分析论文范文

2024-07-13

素描艺术风格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美术作为中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和美术知识,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以及激发创造性思维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素描是中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熟练掌握素描技巧,才能不断的提升素描功底,为今后进行更加深入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和艺术修养。

关键词:中学美术;素描技巧;表现形式;艺术语言

素描在美术学习的基础地位是公认的,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到系统化美术教育的中学生来说,对于物象的认识、光影的处理都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通过教授学生素描技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物象的感知,通过强弱、取舍、概括等素描艺术处理,将客观物象描绘在纸张上,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文章首先对素描教学技巧进行了简单概括,随后就素描教学中的艺术研究进行了分析。

一、有效地进行素描教学的技巧

1.循序渐进。美术的学习是一个连贯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通过短时间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美术知识和素描技巧。因此,美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应当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情况以及课程安排等因素,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美术教学目标,以确保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对美术知识的高效率学习和对素描技巧的数量掌握。例如,短期目标可以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素描要点,包括视图、结构、明暗等;中期目标可以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熟练掌握素描基本功的前提下,独立完成素描作业等。通过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降低素描学习难度,加深对其中相关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2.轮廓准确。美术素描作品中所指的轮廓,不仅是要求突出作品的结构要点,而且要确保形象鲜明,避免素描作品似是而非。素描要求按照一定比例真实地还原物体,这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着严格要求。另外,学生在素描中坚持轮廓准确这一原则,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学的态度。这不仅对于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有积极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也有一定影响[1]。

3.注重整体。在美术素描中,学生只有从物象的整体出发,进行宏观把握,才能合理设计构图比例,体现绘画主体。因此,教师在素描技巧教学中,要有重点的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使学生养成整体观察的习惯。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物象素描时,能够自然而然的先进行整体观察,然后确定构图比例,保证素描作品的质量。

二、中学素描教学艺术研究的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中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进行素描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同时,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素描作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来确定是否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如果在学生的素描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开展个性化教学,反而会起到负面的教学效果。

2.拓展思维,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其素描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对物象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有关。例如,有的学生可能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素描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乏丰富的素描素材,难以形成个人的绘画特色,因此素描水平难以突破瓶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写生,通过对实际景物的素描和绘画,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中学素描教学的艺术研究

1.独特的形式美感。素描借助于点线面的组合、黑白灰的刻画以及不同长度、不同方向的线条,真实而客观的对真实物象进行刻画,因此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2]。另外,在中学素描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对作品理解层次的不同,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观念。在个人审美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往往能够绘画出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

2.最为单纯的表现形式。与其他种类的美术作品相比,素描作品给人一种单纯、明了的视觉感受。对于客观物象来说,虽然经过素描褪去了华丽多姿的色彩,但是却更能彰显物象本身的特性。例如,素描作品通过黑白对比,不仅能够简练的概括整个作品的风格基调,而且能够通过平面装饰、空间变形等方式,使素描作品展现出新的艺术魅力。这种单纯的表现形式,与我国传统的水墨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种绘画形式一种写实,一种重意,但是都能够通过对黑白语言的灵活运用,来实现对作品的高度概括。

3.特有的艺术语言。素描艺术主要指除了绘画形式共有的各种基本构成元素和衍生出的形状、构图等可视形象语言外,同时拥有自身本体语言的艺术性。即在黑白构成、线条的穿插、笔触大小疏密变化的即兴发挥中形成特有的单色肌理趣味和形式美感[3]。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材料将其全部创作思维过程记录下来,在画纸上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痕迹。这些独特的绘画“痕迹”构成了素描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特有的肌理美感,深刻影响了人们对艺术的见解。美术作家菲利普·罗森认为,优秀的素描作品让作品凭已构成的痕迹显露着,而不是被事后的思考而加上的层次所掩盖着。因为它保持着那种特有的时间品质,这正是素描艺术所特有的。

中学美术与其他科目相比,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也为美术教师开展高质量的美术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在教授素描技巧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维创造能力,加深学生对素描艺术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刘双林.探析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6(07):164-165.

[2]崔秀刚,钱振清.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和反思[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3(04):131-133.

[3]胡玉敏,李广华.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小型课程教育,2014(21):109-111.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素描艺术风格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针对艺术教育专业的专业特征和学生的美术基础状况,本文将素描基础课程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以期更好地达到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美术基本素养。

关键词:素描基础;石膏几何形体素描;静物素描;风景素描

艺术教育专业是为中小学校培养艺术教师和艺术管理工作者,也能够在社会团体、基层组织等机构从事艺术活动的组织、策划、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素描基础是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注重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这也是艺术教育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美术基本素养。而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没有绘画基础的文科生,和美术学专业相比,课时量又明显偏少,这就要求必须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素描方面的基本造型技能和实际需要。尽管素描学习仍然要把有关造型艺术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训练放在首位,但在教学的内容上应该有其专业的针对性,在学生基本没有绘画基础,而学时数又少的情况下,教学显然是不能遵循常规的素描教学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对艺术教育专业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可分为两个模块:石膏几何体和静物素描、风景素描。

1 石膏几何体和静物素描

石膏几何体和静物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造型能力以及对物体的形体、结构、比例、空间、明暗、体量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它能使学生通过训练掌握绘画语言的基本要素,学习绘画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通过对自然的模仿认识物质世界的规律。这部分课程的理论讲解中,涉及素描的基础知识、观察方法与表现形式,透视知识等内容。当然理论性的认识问题不能过多地占用课堂时间,所谓“教在课堂,学在课外”,该课程应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形式,课堂示范、观摩、作业评析等教学法为主要手段。理论讲解与实践练习相结合,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接受理论知识,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中提高动手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

(1)石膏几何体素描教学。学生初学素描首先进行的是石膏几何体素描训练,因为几何素描是造型艺术最基本的元素,它是整个素描课程的入门课,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千姿百态,但概括起来有三大特征:一是由近似几何体组成。二是大都是具有对称性。三是整体与局部相联系。作为造型基本功的素描训练,首先训练学生从单只几何体为造型对象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构图能力、造型能力,掌握透视变化规律,包括画面的平衡性、重心、画面的适中性、完整性,物体比例关系等,理解掌握几何体在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所产生的透视变化规律。[1]在学生掌握单只几何体素描的技能后,接下来是两只几何体练习,在两只几何体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整体观察,即把组合形象理解成一个整体,避免单只孤立的去画,另一个目的是进一步理解透视规律,在两只几何体组合中寻找各形体之间的相互位置以及互相之间的明暗关系。再下来就要进行多只几何体的组合训练,组合物体之间的形体、空间、主次的分布关系更为复杂,要从全局的角度把握画面的整体效果,通过组合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复杂形体组合的全面认识。

(2)静物素描教学。在几何体素描练习的基础上,继而进行静物表现。与石膏体相比,静物更富有生活气息和亲切感,美感更丰富,相对于石膏体,静物要复杂得多,结构造型变化丰富,有着几何体不可比拟的色感、质感、量感。静物写生是为了加强和巩固素描知识应用,并有进一步的提高。在静物素描教学中,首先通过简单静物练习,在塑造时要求学生不光注意把握形体,同时还要注意刻画对象的质感,表达出一定的视觉和触觉特征,要通过不同效果的线条处理,达到准确表现物体特征的目的。[2]其次是复杂静物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整体、全局观念,比较物体之间的位置、明暗、透视关系,看主次关系如何,主体是否突出,虚实关系如何,是否表现出空间感、体积感、质感等。

(3)表现手法。素描的分类从形式上可分为结构素描和调子素描,结构素描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除了画看得见的外观物象,还要画出看不见的内在连贯的结构,以及看不见的外部轮廓。这种表现方法相对比较理性,可以忽视对象的光影、质感、体感和明暗等外在因素。基本排除光线的干扰,做到线条简练而概括,在绘画入门的初级阶段,安排结构素描的练习,避免学生在明暗画法中犯造型不到位,色调不准确的毛病。[3]调子素描以光影明暗为主要表现手段,也叫光影素描,充分利用调子,表现结构的微妙变化较为丰富,是在结构素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画法。调子素描的练习利于学生整体观察,看到大关系,保持画面整体关系的准确和协调统一。所以,在石膏几何体和静物素描练习中,应先进行结构素描练习,奠定一定基础后,再进行调子素描练习。这样符合学生的基础状况,也符合专业特征,因为结构素描注重线条的表现,更利于简笔画和速写的练习,调子素描则注重明暗空间的表现,能进一步提高物体的质感、量感等基础表现技法,也能提高学生对素描艺术的审美鉴赏,而作为中小学校的美术教师,或社会团体、基层组织等机构从事艺术活动的组织、策划者,简笔画、速写、美术鉴赏等是最基础、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观察和理解开始,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反复比较,并对所观察的形体加以分析理解,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

由于学时有限,加之专业特点,素描课程其他内容不能在课堂上完成,但几何体、静物素描写生训练的意义不只在于简单的形体本身,更在于学生学会今后用这些形体去概括归纳其他形体,如石膏像、人物头像与半身像等,这些较为复杂的形体在此基础上就容易迎刃而解,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风景素描

风景素描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工作和生活中用途较广。风景素描重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且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符合艺术教育专业特点。在风景素描课堂练习中,教师采取讲解、示范、指导练习等方法,并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练习,使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并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练习,多写生,提高观察和表现能力,同时向学生推荐美学、艺术史、美术鉴赏等书籍,使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逐步提高艺术修养和个性。

(1)表现手法。风景素描的种类比较广,在表现形式上大体分为:以单色线为主的风景素描;以明暗为主的风景素描;用线与明暗相结合的风景素描。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素描基础课程特点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有选择地进行教学。以明暗为主的风景素描,一般是运用线条的密集排列形成不同色彩的明暗度,在技法上要求相应较高,对于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显然有一定难度,可以选择以单色线为主的画法,这种画法能迅速、明确的表现景物的形态与位置,画面干净明快,易于掌握。也可选择线与明暗相结合的画法,这种画法集合了线与明暗的优点,用线造型,用明暗给其以补充,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重点掌握其一。

(2)练习方法。对于艺术教育专业来讲,风景素描的练习方法也应和美术类专业的教学有所不同,教师的讲解示范更加详细、具体。首先是进行风景单体元素的临摹,临摹是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快提高学生绘画技法的有效方法。临摹风景画中的主要构成要素,如植物、建筑、山石、河流、桥路等。在临摹的过程中,学习各类树木、花草等植物、建筑、河流、山石等的画法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各元素的内在特质,并在自己的笔下表现出来。这些要素是构成风景画的根基,是风景画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们是风景画中的活体元素,能给画面增加勃勃生机,每一个要素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临摹完单体要素后,再临摹完整的风景素描作品,学习优秀作品的构图方法、景观布局、造型、空间层次的处理等表现方法。在临摹学习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感受风景画的空间布局、景物的层次表达、透视关系的表现等。

在学生临摹有一定的基础后,进行风景素描写生。在写生过程中,可对现实中的景物有取舍的进行描绘,对现实景观元素进行美化表现,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联想,注重感觉并升华感觉,使画面达到构图合理,内容丰富,意境优美,在升华感觉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欣赏水平和观察能力不断提升,真正的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内涵。风景素描写生是整个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使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逐渐掌握室外风景的素描写生技法,提高学生的素描表现能力,抒发学生对自然的艺术情感,并拓展了审美感受空间,使教学理念形象化,从而调动学生的绘画热情,开阔他们的思路。[4]

3 结语

根据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素描基础状况,在进入素描基础学习中,重点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促使他们懂得艺术的含意, 领会素描语言的表达力,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在教学中,通过石膏几何体和静物素描、风景素描两个阶段的学习训练,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该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毅.中学素描教学之我见[J].大舞台,2008(05).

[2] 韩雪.结构素描[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01.

[3] 于海涛.石膏几何体[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0:09.

[4] 王海侠.风景园林美术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9).

作者简介:杨湘涛(1968—),女,陕西临潼人,安康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学和园林艺术。

素描艺术风格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高校课程体系建设既要体现当代教育的发展特色,也要符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本文就“大类招生”政策,结合美术与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客观论述造型基础课程的重要性。通过改进素描教学内容和方法,力求解决“轻基础,重应用”之间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课程体系;大类招生;素描教学

伴随着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迅速崛起,现行“大类招生”政策下专业课程体系发生了结构性改变,逐渐由往学术型转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其中,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规模庞大,竞争激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素描基础课程为例,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万丈高楼平地起,古树千年幼苗成”,全面掌握素描造型被视为专业表达的基础能力。因此,通过课程体系建设体现素描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巩固美术与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

1 优化美术与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意义

1.1 再识素描基础教学的重要性

所谓“课程体系”特指同一专业领域所开设的课程总和。主要包括课程种类、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大纲、课程内容等组成部分。按照课程模块大致划分:通识课程、基础课程、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据初步统计,综合型大学基础课程的学时比重仅占10%左右。显然,基础课程比重失衡,不合理的教学安排并不合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事实上,美术与设计属于应用型的两个大类专业。为满足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对学生造型基础具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因此,优化课程体系有助于完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提升专业造型能力,筑牢基础教学根基。作为美术与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根基,应用能力应当具备坚实的造型基础。发挥素描教学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实践方法,着重体现造型应用的表达方式。

第二,找准学生学习起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美术与设计专业课程学习的起点,重點明确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回归艺术教育的本质,围绕课程体系建设改进传统教学手段,高度重视素描基础课程的评价机制。

第三,推动专业特色发展,激发自主创新动力。作为美术与设计专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基础教学凸显了素描造型的应用价值。通过优化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有效解决专业定位的特色问题。

不容忽视,“轻基础,重应用”的教学现状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相比专业美院的造型实力,综合型大学的基础教学较为薄弱。要应对挑战和不足,优化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素描教学仍是重点和难点。

1.2 探究素描基础教学的主要问题

素描即美术与设计专业造型基础的一门必修课程。理论上讲,“造型”一词最早取自素描术语,强调绘画表现客观物体的形象,侧重视觉观察、审美感受和塑造能力。就课程定义而言,我国高校美术专业主要涉及素描基础、线性素描、素描形式与语言等;设计专业则细分为设计素描、创意素描、意象素描等课程。无论是美术专业纯绘画研究,还是设计专业的造型应用,将基础知识融入实践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种造型语言的素描方法。

深受“美术联考”应试教育的影响,综合型大学的素描教学存在专业认识的差异。课程体系中基础教学暴露诸多问题,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问题如下:一是现有课程体系架构不健全,基础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专业评价体系;二是造型基础与专业知识衔接不够,部分内容脱节与重复甚至学分与课时大幅度减少,弱化了美术与设计专业技能的应用特点;三是综合型大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生源基础较差,不够重视素描基础教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质量有待提高;四是教育理念过于守旧,单一性的教学方法急功近利,刻意追求授课形式,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缺乏特色和差异;五是“唯分数论”,一味强调专业办学的考核结果,而基础创新能力的突出矛盾难以解决。

2 在“大类招生”趋势下专业方向的课程规划

“大类招生”是我国高校全面推行专业大类培养的招生政策。通过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力求摆脱原有应试教育的发展困境。具体针对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规定新生入校后前一年或两年统一学习基础课,经考试再分流到各自专业方向。该措施始终秉承“通才教育”的理念,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打破了以往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尽可能避免专业办学方向的盲目性。应该说,艺术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主体性。近些年来,专业美院十分重视基础教学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导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纷纷增设基础教学部,承担起美术与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的教学工作。尤其是课程体系的规划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累了丰厚的办学成果及教学经验。

2.1 同一课程、不同性质

区别于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借鉴专业美院的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别侧重不同领域造型基础的应用特点。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教改契机,大胆更新观念,就专业方向拟定基础课程规划的实施细则。同一课程、不同性质,利用多样的实践手段解决以往素描教学同质化的现象。积极探究跨学科、跨专业领域之间的异同点,合理规划美术与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纵观历史,我国近代美术教育源自西方传统绘画课程体系。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受到苏联美术教育的现实影响,作为一种纯绘画形式的系统学习,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成为国内高校主要参考的课程体系。其中,原苏里科夫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教授在执教中央美术学院期间,拟定了新中国美术教育第一部素描课程的教学大纲。时至今日,素描教学融入了现代绘画的创作观念,其课程规划成为美术专业体系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传统工艺美术延伸到现代设计领域,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被正式引入,所主张“设计素描”的课程改革逐渐引起国内高校广泛关注。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不再是美术专业的素描写生,旨在开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课题训练强调素描造型的应用特点,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专业基础知识。由此可见,课程体系的规划建设客观反映同一课程,不同性质的价值取向,观念转变取决于专业办学的目标定位。

2.2 修订和完善素描教学内容

基于高校艺术教育学科交叉的研究特点,优化美术与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助于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素描教学内容。在“大类招生”的整体趋势下,笔者认为专业发展势必转向基础应用型、社会服务型、文化创新型三个领域,课程体系建设关键突出基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以明暗和结构表现为主的素描教学,完善传统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强调画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修订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进度和要求。首先,充分发挥美术专业的画种资源优势,及时补充和调整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应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明确课程体系中造型基础的主导作用。其次,宏观把握“大类招生”政策,从美术专业基础课程规划入手,查找与解决特色问题,丰富教学手段,处理好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内容側重造型应用的开发价值。抓准专业特色定位,拓展专业基础相关知识,修订和完善课程体系中同一课程、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首先,突出专业自身特点,设置素描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除设计专业写生基础外,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多种形态要素、语言要素、构成要素等造型知识。其次,将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加大实践环节的课时比重。教学内容不仅兼顾素描课程的审美性和功能性,更要强调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素养。以思维训练为教学导向,有效整合课程体系中区域文化的优势资源,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及创新意识。尤其是制订课题式的授课内容,从中发掘基础造型的课程特色,全方位体现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理念。

3 开拓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的特色性

3.1 发掘区域文化,彰显课程特色

民间艺术是区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呈现了地方独树一帜的美学样式及表现形式。相关造型元素取自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活动、宗教信仰等方面,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就地方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的发展而言,课程特色应当立足区域文化,深度发掘传统美学内涵,将民间艺术常识融入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中。

第一,深度发掘区域传统文化的美学内涵,丰富课程体系中素描教学的特色内容。将民间艺术作为课程教学重要的优势资源,积极拓展专业基础的实践内容,汲取精华,为己所用,与素描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发现民间艺术的造型特点及视觉美感。

第二,丰富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的教学手段,以素描写生与创作形式展现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差异化的素描造型相得益彰,突破了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专业认识,将传统审美转换为新的表达意识,补充课程体系的特色内容及知识结构。

第三,彰显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的双重价值,真正落实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为主的实践教学,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将特色教学看作优化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通过艺术教育彰显区域文化的课程特色,增强素描教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2 贯通专业知识,创建基础平台

着眼当下,抓住历史机遇,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转型发展。对照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不再局限于专业领域的自身发展,力图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贯通美术与设计专业的应用知识,加大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造力度,重点创建素描教学的基础平台。

第一,拓展课堂实践平台。师生是课堂实践的主体,强调教与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作为基础课程的素描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全面拓展课堂实践应当具有实效性。借助课堂实践平台,任课教师需要做好随堂示范讲解,并且融合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进一步贯通课程体系相关内容知识。

第二,搭建学生赛事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与专业教学对接,不仅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尤其是综合型大学积极搭建学生赛事平台,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和激励机制,分多个层次促进高校基础教学的广泛交流。

第三,开放网络课程平台。利用网络技术有效传播信息,共享课程体系中基础教学资源。探寻专业领域多渠道的学习途径,重点打造微课、慕课等网络视频精品课程。既增强“网络教学”互动环节,也让学生能够全方位获取更多的专业信息。

4 结语

“大类招生”政策出台,对我国高校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推进作用,决定了当代艺术教育的办学思路。由于美术与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较为复杂,不可千篇一律,应当循序渐进,重点突出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特色。总之,与时俱进、应对挑战,笔者建议从素描基础教学改革试点,力求多元化的路径解决课程体系中的建设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宪生.素描教学新论[M].安徽美术出版社,1991.

[2] 丁一林,胡明哲.当代素描教程[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

[3] 约翰·伊顿(瑞).造型与形式构成: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及其发展[M].曾雪梅,周至禹,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4] 何广庆.手头笔头:素描造型研究[M].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2018.

[5] 蒂尔·塞勒(美),克劳迪亚·贝笛(美).当代素描新概念训练教程[M].赵琦,何积惠,周燕琼,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6] 孙妍彦.看视觉艺术思维和观念在美国基础教学中的培养亲历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系本科基础课教学[J].装饰,2009.

[7] 周至禹.设计素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 中国工业美术协会《现代设计丛书》编委会.设计素描: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基础教学大纲[M].吴华先,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9] 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

[10] 艾伦·派普斯(英).艺术与设计基础[M].欧艳,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何广庆,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美术与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研究。

素描艺术风格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艺术设计中的素描教学是造型课程的基础,通过素描课程的教学,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造型意识、基础功底训练和创造能力。文章用“黑、白、灰”的绘画过程探讨素描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素描;造型;训练;基础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艺术行业在近些年来逐渐被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艺术院校的大课堂里,不仅专门的艺术院校、美术院校被给予高度重视,就连各大院校也都在艺术专业上加大了力度。而其中,素描,是整个美术设计中最基础、最锻炼功底的课程,本文从解决素描教学基础入手,探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美术课程的第一步,素描是美术课程的基础,只有通过对素描课程的系统学习,才能更好的进行其他课程,教师在布完景后,会要求学生先给予观察,先整体、后局部。大的明暗调子的掌握,物与物之间的对比关系,都要用线条形式先将大框表明出来。

1.结构素描。结构素描用线条的方式,表达物体的结构特点,对物体的内部结构进行明确的划分和表述,由形体结构表达出线条自身的美感。结构素描利用透视法“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原则,合理的进行了结构的分析,将画面有序的表达出来。

2.明暗素描。明暗素描运用明暗调子,表现出物体的黑、白、灰、高光、反光五大调子,运用这五大元素可以将物体的体积感和光感体现出来。在明暗素描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训练学生对“黑、白、灰”的观察意识及表现意识,和学生对立体空间的感知和表达,从整体到局部的作画方式。根据物体的材质不同、造型不同、光影不同等,锻炼学生的对比关系能力。

学习素描时,要运用铅笔这个单一的工具表达出绘画物体的质感、空间感,因此,对比能力、观察能力是学生首要的锻炼技能。

其次,培养学生的整体造形意识。造形是素描课程的第二步,只有形找的准,才能对物体进行五大调子。形关乎整体,如果整个篇幅的形没有找准,即便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是一个失败的作品。通常,刚学习素描的同学都会抱怨形找不准,找形找了好几天,这是初学者的通病。但“形”不是在素描的开始阶段找好就完事大吉的,而是在每一步的过程里,都要不断的用线条来调整形,不可以将就了事,让学生养成得过且过的意识,这样的基础训练不但会影响学生对形意识的错误,还会影响接下来的训练课程。只有锻炼学生对形的准确把握,才能更加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只有通过了造形这第一个难关,严格对待线条和结构的调整,才能养成一个找形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强调整体,因为学生在初学过程里,很容易只找局部,而忽略整体结构。要让学生养成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整体观察、整体绘画。错误的观察会让学生导致只观察局部、只对局部进行描绘,忽略全局,常常进行到最后,其他的物体就不翼而飞,或者无它的地位了。作画前的观察是为了更好的用画笔表达事物做得前期准备。

学生在进行一张素描绘画时,要先从整体出发,进行物体造形意识的观察,就算在处理局部的过程中,也要从全局出发,要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有整体观察的意识,但并非是说只观察整体,局部可以忽略不计。而是在局部绘画的过程中也要将整体相结合,这样才能使画面更加丰富,更加饱满。整体和局部是对立面,也是统一面,二者是不可分的。

再次,培养学生的耐心。初学者常常会听到老师说“你凳子上有钉子么?那么坐不住!”实际上,就是指学生的耐性差,素描对于外人看来,是个相当枯燥乏味的艺术,每天只是拿着几支铅笔、一块画板、一块橡皮,关在画室里一坐就是一整天,看来看去,无非就是黑压压的一大片。但是,只有锻炼了学生坐得住的能力,才能养成一个好的绘画习惯,让学生可以对素描继续深入下去。

素描是艺术设计的基础,既然是基础,就必定要磨人耐性,基础地基打不好,在上面即便建筑再美丽的房子,也会有坍塌的一天。在教学时,教师应当针对期限不同的作品,采用对应的教学方式。要锻炼学生的深入理解能力和研究技法能力,不断加以改正和研究的能力。学生在初学阶段,会有很多的不良习惯出现,教师不要一味的强加灌输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对自己内心的想法无法表现出来,那么学生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错误想法有多严重,教师应当先观察学生对素描绘画的初步意识表达过程,然后,再循序渐进的改正学生的不良方法。让学生在了解的前提下,安下心作画。

这期间也要不断训练学生速写的功底,这样两者相间的教学,才会更快提高学生素描造型的能力及素描绘画的耐心,也可以培养起学生对记忆的培养能力。初学者在学习素描时,教师多会采用聚光灯进行基础教学,因为学生在初学阶段的观察能力还不是很强,采用聚光灯,光向就会固定,对初学者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我们不可能永远呆在只有聚光灯的环境里,所以,速写能力的加强,对学生的记忆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由此引申,也会帮助学生在自然光下,对光、对物体的敏感度及观察度。还有助于初学者避免了在长期素描过程里观察力的迟钝、画面表现过生硬、过腻的缺点。教师应当及时提醒学生调整状态,找出原因,立刻修正。只有在不断的研究、对比过程中,才能找到绘画和实物之间的差别。

以上的三个方面仅仅是素描绘画的基础,但只有将基础中的基础做好,有一个正确的方法、正確的学习态度,才能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认识能力、专业能力、艺术修养能力及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白玉成.高职院校素描教学中设计思维的培养[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2]牛 勇.艺术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1(06).

(作者简介:孟秀民(1966-),女,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创作与美术教学。)

素描艺术风格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里希特是一个在艺术上迷恋古典写实美学的人,在生活中由于童年的经历对事实的真像有不可遏制的揭露的冲动。影像绘画以其独特的写实表达力成为里希特的不二选择。有趣的是里希特为人所知的另一重要风格是模糊,这一度成为他的标签。起因可能是基于拍坏的照片的启示(照片模糊不清),另一种可能性是可能是因为某一次绘画的失败经验(因为画坏,画面的形象模糊不清或失败是带情绪的破坏画面亦或不小心笔误把两个形的边缘线扫虚)。里希特对这种新奇的画面视觉经验一开始是惊喜和新鲜的,但是里希特毕竟是里希特,很快他便开始思考这种偶然的发现是否能够成为一种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的画面形式语言,使其成为表达艺术思想的利器,里希特发现在模糊的视角下反而是去除了细节的干扰更加直接的反应事物背后的真实。里希特对自己的这一思考是这样表述的“我不是创造模糊,模糊不是最重要的,也绝非我绘画本身的目的。当我消融区域间的交界制造过渡时,并不是为了推翻经典绘画,也不是为了使其更具有艺术性或减少其精确性。那些模糊的过度,光滑的表面,使内容清晰并且使作品更具有可信度”。[1]为了更好的通过架上绘画反应对真理真像的渴望,里希特在这里运用了模糊的手法,使自己的艺术更加接近对真实、纯粹的追求,更加贴近本质。《1977年10月18日》是里希特创作的最为重要的系列作品之一,在这一系列作品中里希特的艺术理念得到了最充分的展露,也是里希特模糊绘画的重要代表作品。《1977年10月18日》这一作品表现的是四名分别叫做安德里斯·巴德、百德龙·恩斯林、霍尔格尔·梅斯和乌尔里克·梅斯霍夫的在德国制造了多起恐怖爆炸事件的恐怖分子的生和死,他们属于一个叫做红色旅的组织,但是这个事件的原因是相当模糊和具有争议的。他们中的巴德和恩斯林的遗体于一九七七年十月十八日被人在位于斯塔姆监狱中的密牢里发现。斯塔姆监狱是他们被捕后的关押地。悲剧发生的起因是激进主义分子通过绝食活动抗议斯塔姆监狱要求改善犯人的生存条件。传言梅斯霍夫在牢房里自缢而亡,在绝食中死亡也成为了流传的梅斯的死因。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年,他们几个死亡的年轻人被认定为是自杀,然而被谋杀确是最被大众所认定的。这四个红色旅的激进青年的形象在里希特的作品中不管是他们生前的形象还是死亡后的遗容都变的模糊而不可辨别细节,里希特是这样思考的在生命的消亡这件大事面前任何的细节末叶都显得微不足道,最为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生命消逝的真相,是什么夺走了他们的生命,真相不应当被谎言所掩盖。画面模糊的技法处理使得观众在观看画面时不在过多的被细节所吸引和分神,而是紧紧抓住观者的思绪,使之越来越想发掘在这朦胧之下的生命消逝的真相。而且当当事人的形象也不在清晰时人们对于整个事件的真相便开始了深深的思考这四个人到底经历了什么?遭遇了什么?在德国以资本主义民主自由作为普世价值观观的政治社会语境下,满怀理想主义的革命者们与司法体系的执行者与社会秩序的维护者站在了彼此对立的堡垒之中,最终冲突爆发了。在里希特的思想认识里尤其是其童年的不幸战争经历使其坚定的认为试图通过暴力的手段来达到改良的目的不管对立双方站在何等的角度都是具有不可饶恕的罪行的,而且他们都应成为这一暴力行为的责任承担者。可是里希特在《1977年10月18日》作品中报描绘的暴力者们是如此的瘦弱,很难使人将之与国家公敌、恐怖分子、暴徒联系起来,甚至会产生怜悯之心。里希特是智慧的他熟知人们对弱者会产生同情的心理尤其是对可怜的人的死亡,而且人们的心理深处都具有打抱不平的心理,通过对对象模糊的处理手法里希特很好的达到了这一目的,激发起来人们对于这个死亡事件背后真相的探究和追讨,以及反思。

模糊的绘画表达语言对于里希特来说并没有改变他对古典写实艺术只求,只是将画面表面的写实转向了对绘画事物背后真理与真相的写实,归根到底他的人生观和艺术思想是一贯如一的、延续的。“艺术的本质就是文化、坦率、直接、自发性的和真实性的!”[2]这是里希特对于艺术本质的精辟解释。真正的艺术应该是单纯的、纯粹的,它容不得一星半点的造假和虚伪,更加不能容忍的是欺骗。因为艺术关乎人类思想的至高点,即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与表达。而且艺术不应该仅仅是迷恋于技巧更不能卖弄技巧,那是初级的匠人所为。真正的艺术应该是使人由低俗的文化中释放出进而升华,使人从中追寻到崇高感,并且准确的反映出人们心里的所需所想。里希特毕生都在追求真理与真实,至于模糊的油画表现语言只是他思辨的一个智慧的方式,将真实由画的表面转到了画的背后。在里希特的艺术世界里真实与模糊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哲学家,我们应该从思辨的角度理解伟大的艺术家的作品。

摘要:里希特艺术风格里真实与模糊并存,我从其生平与艺术经历中进行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里希特艺术风格,真实与模糊

注释

1[1]《形象的模糊》朱其/主编第16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素描艺术风格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刘汉民

1945年生,祖籍山东省掖县。1968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1985年入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原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全国美术技法理论研究会会员,黑龙江青年艺术家协会顾问。现为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艺术系主任和广东梅州嘉应(大学)学院客座教授,在基础课教学上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多次参加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素描教学研讨会,有论文发表在美术专刊上,出版有《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绘画设计教学大系·素描教材》、《素描教学》两部专著,《刘汉民山水画集》两部。《美术》、《国画家》、《江苏画刊》、《美术大观》、《中国国画家》、《世界知识画报》、《鉴赏收藏》、《财经界》、《中国艺术经典》、《中国艺术品投资》、《寰亚周刊》、《黑龙江画报》、《黑龙江风采》等著名刊物经常刊登刘汉民国画作品。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级展览和各级画廊展出,国家及省、市美术专刊、杂志、报纸及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宣传报导。2005年,在泰国曼谷,获《亚太地区名家水墨画展》金奖。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国际获奖,亦在国内外美术馆、画廊展出被收藏。美国《国际日报》2006年8月27日刊登了刘汉民的国画作品并高度评价他“将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中很有个性的画家之一”。 我国著名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卢禹舜的《苍浑淳厚 造境幽远》一文,充分体现出了对汉民老师的赞赏。

上一篇:图书馆计算机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园林城市设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