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矿业投资分析论文范文

2023-09-23

澳矿业投资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陕西省矿产品企业生产经营、对外贸易、国际地位等方面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矿产品已成为陕西省进口及转口贸易付汇额最大的商品,矿产品企业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经营日趋灵活,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保障内需供应具有深远意义。并对矿产品企业后续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物贸易 调查 分析 矿产品贸易

调查显示:矿产品已成为陕西省进口的最主要、占进口总额比重最大的商品。矿产品企业在开展国际市场矿产品贸易过程中,运营模式逐步多样、方式渐趋灵活,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户群和收益,不仅极大促进了陕西省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在不可再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电解铜等大宗金属资源国内持续缺乏的情况下,通过进口、转口贸易渠道保证了国内市场供给,具有十分长远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一)矿产品已成为陕西省进口及转口贸易付汇额最大的商品

目前统计数据表明,陕西省从事矿产品贸易的企业共30余家,由于国内资源缺乏的现状及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出口的消极影响,原本占比较小的矿产品出口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但矿产品进口及转口贸易发展迅猛。2009年,矿产品进口付汇额达17亿美元,占全省付汇总额的37%。2012年,付汇额53亿美元,占全省付汇总额的53%。目前,矿产品贸易企业在陕西省货物贸易收付汇前20位企业中约8家,预计2013年矿产品进口及转口贸易总额将持续增长,并超过以前各年份。

(二)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程度进一步加深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矿产品的需求剧增,矿产品贸易由顺差向逆差转变。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矿产品贸易不单以出口创汇为手段,更重视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国内逐渐地增加了短缺能源、金属矿产原料等的国外进口量,中国开始从矿产品生产大国逐渐转型为消费大国。陕西省矿产品进口及转口贸易付汇额大幅持续增长,既充分说明陕西省企业利用国际优质矿产资源发展经济的势头良好,也凸显了企业利用转口贸易方式扩大收益能力不断增强。

(三)陕西省矿产品企业进口商品以电解铜产品为主要份额

陕西省矿产品企业进口商品以电解铜产品为主要份额,另外还有镍、铅锌矿等产品。2012年,电解铜全球总产量2013万吨,国内电解铜总进口量340万吨,陕西省某矿产品企业1家2012年电解铜销售量就约达93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6%,年进口量约达70万吨,占全国总进口量的21%,说明陕西省矿产品贸易行业企业集中度较高。

二、矿产品贸易优势分析

(一)矿产品进口贸易方式由单一逐步趋向灵活

陕西省矿产品进口由过去一般贸易进口的单一模式,即进口方主要以进口自用或向国内销售为主,逐步转向进口自用、国内销售、转口贸易、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结合操作的、较为灵活的方式,在矿产品报关进口、转口贸易之间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的比价关系,在较为有利的价格上选择适宜的贸易方式。

(二)企业利用金融工具降低成本、获取收益的能力逐步提高

在进行实物进口及转口贸易的同时,陜西省部分矿产品贸易企业设立了自己的期货部门,利用国际市场上“期现结合”的专业操作模式,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两个市场间同时操作,在化解和控制市场价格风险的前提下,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利用国际结算工具,使用境外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对宽裕且成本远低于境内银行融资成本的资金,极大降低企业采购成本。通过在正常的货物贸易交易中合理、组合使用有关国际结算产品、风险对冲工具,使企业在有效控制贸易项下资金成本的同时及时享受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正面影响。

(三)企业在部分矿产品国际市场已具有一定话语权

转口贸易业务的拓展对促进国内企业国际化、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电解铜消费量中,中国消费量895万吨、占44%,中国电解铜消费量中,陕西某公司供应量为93万吨,占10%,以这家公司代表,陕西矿产品贸易企业中又有3家公司,在国际市场商品定价谈判中,逐渐具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四)矿产品进口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企业经营理念

目前,国内能源及原材料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陕西省矿产品贸易企业已不仅仅停留在资源的进口和使用上,而是利用进口资源,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不仅扩大了进口规模,而且有利于建立生态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些企业逐步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每年推出新的技术改造项目,采用的精馏烟气余热收尘系统技术、消烟除尘设施改造项目等,开创了国际、国内冶炼工艺技术的先河,被列入陕西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三、矿产品贸易劣势分析

(一)矿产品进出口政策有很大的随意性

由于进出口政策还不完善,矿产进出口政策很容易收到行政指令以及人为地干扰。也正因为矿产品的资源形势不能从全局角度加以考虑,因此,也无法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较好的固定地位。

(二)贸易观念落后,交易方式单一

无法在国际上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由于贸易观念欠缺,国内在很长一段时间均采用单纯的“进口替代”、“调剂余缺”等平衡策略加以解决,而交易方式上则采取较为单一的现货交易方式,这直接造成国际市场发展动力不足。

(三)矿产品出口的创汇效益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矿产品出口创汇额逐渐增加,但是出口创汇额仅仅是矿产品出口增量的结果,所付出的代价很大。从最近几年的单位产品创汇效益来看,矿产品出口创汇效益呈不断下降趋势。

四、矿产品贸易机遇分析

(一)国外矿业投资环境为矿业实现国际化合作提供了条件

虽然国内的矿产资源较为短缺,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矿产资源还是较为丰富的。这与陕西省矿业现状实现了很好的互补,也为矿产资源实现国际化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使很多实体经济都受到影响,矿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矿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很多矿企债务增加;另一方面,矿业企业融资途径少,融资成功率低,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目前,许多国外企业均出现了现金链断裂的情况,直接导致矿业经济转向了低迷。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家均采取了保证矿业领域正常运转的有利政策,这也为陕西省矿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实现全球资源分配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遇。陕西省矿产品企业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努力抓住机遇,与周边国家实现共赢。

(二)金融危机促进了“买方市场”出现

金融危机促进了“买方市场”出现,这为我国获得境外矿产资源主动权创造了条件。金融危机导致矿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很多对于矿产品依赖性很高的国家,经济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占有重要资源的发达国家希望借助资源开发利用以增加社会的福利,并且积极地为矿产资源寻找新的市场。另外,我国是国际市场大宗矿产品的主要消费国,是世界上矿产品生产的主要目标市场。所以,在金融危机促进形成的“买方市场”背景下,中国毫无疑问地获得了境外矿产资源的主动选择权,这也为陕西省矿产品企业获取价格谈判话语权创造了机遇。

五、扩大矿产品贸易、促进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矿产品进口满足了国内各项基本建设对资源性产品的需要,转口贸易由于具有破解不同国家间贸易壁垒、降低交易成本和不用缴纳关税和增值税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在全球贸易中发展迅猛。为强化陕西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下对外贸易经济结构合理调整、在保障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下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扩大陕西省矿产品进口及转口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国有大型企业应重视使用金融工具规避市场风险

国际贸易存在汇率、价格、运输等多方面的风险。经调查,陕西省部分国有矿产品企业拥有自己的矿山资源和冶炼工厂,具有较强优势,但由于责任承担原因,很少采用金融产品和工具来规避风险。对此,企业应树立积极避险的意识和态度、主动规避风险,扩大利润空间。金融机构应积极推介和宣传自己的金融避险工具,为重点客户选择整套适合的避险工具和方案,为企业成本下降和利润增长服务。

(二)促进陕西省矿产品企业做大做强

促进陕西省矿产品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合力、争取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尽管我国及其他国家多次呼吁建立国际矿业经济新秩序、改革矿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但由于国际市场矿产资源企业多数已有欧美等国公司参股,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日益强大、参股矿产品企业极其敏感,导致中国在国际市场矿产品定价权方面很难有所建树。但我们仍应理性分析市场,从加强自身建设出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企业,发挥合力,争取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三)鼓励企业走出去,走合作勘探开发及加工之路

为有效增加国内资源经济的增长点,鼓励企业“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是緩解和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矛盾的重要途径。许多发达国家均在积极地探索和开拓海外市场,并将此转化为基本国策,海外市场开拓往往通过跨国公司形式进行国际经营。合作开发可采用就地加工法,为增加矿产品的附加值,可在目的国建立矿产品加工企业。矿产品就地加工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跨国矿业公司的赢利,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少初级矿产品及加工这些初级矿产品所用能源的进口,从而降低该类产品加工、冶炼对国内环境形成的巨大压力。

(四)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开发经营

矿产品企业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切实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思路拓宽视野,从全局出发,不盲目上规模和加大产量。通过发展矿产品深加工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节材、节水、降耗技术和工艺,降低资源消耗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资源的二次开发和再回收利用,形成“开发——消费——再开发”的良性循环,不仅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而且对环境保护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利用技术壁垒措施对进口矿产品进行合理调节

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消除因技术法规和标准的适用而产生的贸易技术壁垒。然而,各国的某些技术壁垒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应该允许各国结合自身情况,设置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等限制措施,来确保进口产品的质量,或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

(六)各部门加强配合、健全进口保障机制

一是协调海关、外汇管理、商务等部门,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通过降低关税、取消数量限制、推动进口贸易便利化等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扩大进口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完善进口信息发布机制和渠道,为企业进口提供及时详尽的咨询和信息服务,同时加强对企业行为的引导和监督。三是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各司其职,又互为依托、有效配合的协同体系,发挥我国在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的合力,争取在定价权方面有更多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乐爱山. 矿产品贸易的分析与思考[J]. 中国检验检疫,2012(04).

[2]何良君. 我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SWOT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11).

[3] 刘向晚.中国矿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J]. 经济师,2009 (04).

作者简介:吴华芳(1965-),女,陕西渭南人,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渭南市中心支行。

(编辑:龙大为)

澳矿业投资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矿业融资是指矿业企业在矿产勘查、开采生产过程中主动进行的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行为。矿业有自身的特点,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其融资方式与取得资金的来源不同,勘查阶段融资最大的特点是融资风险高,资金需求量小,成功时收益回报率高,可选择的融资方式相对少;开发阶段融资特点是资金需求大,风险程度较低,资金回报率有所下降,可选择融资的方式多;矿山投产进入经营期,是矿业开发的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的资金需求主要是运营资金以及偿还债务。

2、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始于上世纪30年代美国油田开发项目,后来逐渐扩大范围,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煤炭、铜、铝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如世界最大的,年产80万吨铜的智利埃斯康迪达铜矿,就是通过项目融资实现开发的。项目融资作为国际大型矿业开发项目的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是以项目本身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现金流量作为还款保证来融资的。它不需要以投资者的信用或有形资产作为担保,也不需要政府部门的还款承诺,贷款的发放对象是专门为项目融资和经营而成立的项目公司。

3、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或者私募的方式增加资本,借以融资,无需还本付息,但需要分配红利。

股权融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股权融资吸纳的是权益资本,因此,公司股本返还甚至股息支出压力小,增强了公司抗风险的能力。若能吸引拥有特定资源的战略投资者,还可通过利用战略投资者的管理优势、市场渠道优势、政府关系优势、以及技术优势产生协同效应,迅速壮大自身实力。股权融资最大的风险就在于股份稀释可能失去公司的控制权、一部分收益权,甚至发生在公司战略和经营目标、经营手法上与新股东有重大分歧而导致公司经营困难,以至分裂。股权融资方式包括VC、私募、上市前融资及管理层收购等。

4、债权融资

债权融资主要是指企业从外部借款,按期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主要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计划、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可转债、资产支持证券。

(1)银行贷款。

(2)委托贷款。委托贷款是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发放的贷款。受托金融机构只负责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贷款风险。适用范围:委托人所确定的贷款对象和用途,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项目本身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信托抵押贷款。项目方将采矿权证或其他可以办理质押的证件抵押给资方,资方委托银行直接放款给项目方。

澳矿业投资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一、我国境外投资现状

1979年, 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有限公司在日本合资兴建了京合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中国第一家海外合资企业, 标志着中国海外投资的开始 (张亚军和彭剑波, 2016) 。但由于当时的中国刚从“文革”时期走出来, 国内经济并不繁荣, 国际收支平衡压力大, 外汇资金短缺, 投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海外市场经验不足, 投资规模小。经过30多年的蓬勃发展, 中国境外投资从无到有, 不断壮大, 目前我国企业境外投资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一)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自上世纪末以来, 中国境外投资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2018》中指出:虽然2017年中国对外投资数额减少了36%, 下降至1250亿美元, 但仅位于美国和日本之后, 中国对外投资全球排名第三。为响应“一带一路”政策, 中国企业积极与邻国合作。用“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方式在平等和自愿的基础上联系世界, 共同探讨, 共同构建“一带一路”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分享“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和利益, 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焦越, 2018) 。

(二) 投资主体多元化, 方式多样化

最早中国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 进行境外投资, 但从上世纪末, 民营资本逐渐活跃, 在境外投资总额的占比逐年上升。以致到2015年民营企业“走出去”踌躇满志, 海外并购十分活跃, 民营资本输出已经达到总投资金额的66%。投资方式也趋于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新建投资外, 大多数企业选择以货币、有价证券、实物、知识产权或技术等形式的合资或股权投资, 可以形成优势互补。

(三) 投资行业分布广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涉及领域广泛, 三大产业均有分布。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 截至2016年底, 三大产业投资净额占比分别为1.68%、19.83%和78.49%, 三大产业投资存量占比分别为1.10%、23.26%和75.64%。投资存量超过1000亿美元有五个行业, 即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上述五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79.64%。各行业投资净额逐年上升, 投资行业多样化共同发展。

二、我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所面临的风险

目前, 中国不断在扩大自身的能源产品需求和消费规模, 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国。其自身的矿产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国人需求, 一些稀有矿产对外依赖性明显提高。根据数据统计, 采矿业已是中国对外投资存量最大五个行业之一。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的数量和金额持续增长, 与之迎来的国际产能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给海外矿业投资者带来了更加不一样的挑战 (彭齐鸣, 2017) 。如果我们想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而提高境外投资的经营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如何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达到我们的目标应是所有境外投资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我国境外矿业投资会遇到哪些风险, 本文将以加拿大矿业投资为例展开分析。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采矿投资国家之一, 不仅在于它的优质矿产, 加拿大政府还不断出台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吸引外国投资者。正因为如此, 它已成为中国公司在国外投资采矿的重要目的地。然而在投资过程中, 中国企业也经常遇到困难, 吸取了很多失败的教训。

(一) 境外矿业投资面临的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存在不规范的财务管理和控制制机。在境外矿业投资过程中, 一些企业也缺少健全的约束机制。境外子公司向境内管理层进行汇报工作时, 没有编写详细的财务报告, 以及对财务报告未经审计或审计不及时, 都将导致境内母公司不能尽快知晓境外投资状况, 筹集、资本运作和资金分配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加。境外投资项目不受资金支持, 资金链中断, 导致财务风险, 此类问题频繁发生。此外, 投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 也因此增加贪污公款的机会, 给企业造成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融资能力不强, 融资渠道狭窄。对于中国海外投资公司而言, 融资渠道相对简单, 融资渠道主要基于当地银行融资和全球授信 (刘明佳, 2016) , 少数企业通过在加拿大金融市场发行人民币或加元债券进行融资。许多企业在加拿大投资时, 并没有对其融资环境进行研究分析, 就开始投资。此外, 中国政府对这些企业支持还不够, 没有建立更全面的融资支持。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渠道尚不完善, 无法及时为境外分公司提供血液。

投资决策缺乏风险评估, 不予全面考虑。在加拿大矿业投资的环境下, 收购公司股份是大多数企业的一种直接投资方式。一些企业不了解加拿大投资行情, 对投资目标, 市场环境, 自身能力不能理性评估, 盲目投资。对项目的前景和宏观环境过于看好, 缺乏谨慎, 导致有关价值区间的判断最终证明与实际不符。这样就会造成很多企业因为一些不良的收购而背负债务, 形成高负债率的资本结构, 引起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本损失, 大大增加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再者收购公司股份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收购资金, 容易导致企业的借贷利息增加或定向增发等股权被稀释, 这样无疑又是给企业增加了财务压力。

(二) 境外矿业投资面临的法律风险

一些境外投资企业因为不熟悉当地的法律, 而惹上官司。所以要想在境外国家进行产业投资, 必须了解当地的法律制度, 使企业投资处于合法状态, 利用当地的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加拿大的法律制度跟我国不同, 所以我国企业在加拿大投资时, 要充分熟悉当地法律法规, 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第一, 投资保护和准入的法律风险。

由于主权保护, 对海外投资的范围和行业有一定的限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产业的保护政策, 但除了要保护本国的一些产业外, 还要鼓励海外资本投资本国某些产业 (刘海棋, 2016) 。作为世界第三大采矿国, 加拿大的矿业资本市场已经成熟, 吸引了许多外国投资者。一旦外国投资者过多涌入, 将会导致加拿大本国企业被挤压, 因此加拿大政府必须限制外资数量。规定任何在加拿大投资的项目都需要向当地政府备案, 对于超过一定金额的投资项目, 还需要通过审核。这限制了外国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的进入。

第二, 税法风险。

任何一项投资都离不开税收, 加拿大对境外企业征收四种税——企业所得税、资本利得税、消费税和预提所得税。境外投资企业就其来源于加拿大的收入缴纳公司所得税, 包含联邦税和省级税, 存在二次征税,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净利润;加拿大对外企一半的资本利得征收资本利得税 (王珊珊和王炯辉, 2016) ;而在加拿大设立公司置办的一些设施器具需要缴纳消费税, 且每个省税率不同;如果企业以间接的投资方式, 加拿大本地企业在向我国企业分发股利股息时需要交纳预提所得税。如果审视不清楚, 企业会存在重复征税的风险。如果两国之间没有双边税收协定, 企业将再次缴税, 进一步损失企业利益。

第三, 劳动法律风险。

境外投资企业还可能因为触犯当地的劳动法, 被罚款甚至坐牢。签订劳动合同时不能违反加拿大当地的强制性规定, 严格按照当地最低的劳动时间及发放劳动工资。招聘外籍员工时, 应该注意人数限制。

三、我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风险防控措施

(一) 应对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企业一般是设立子公司进行境外投资, 首先企业管理者应不断提高财务会计与管理水平, 采用系统化管理模式, 提高财务核算能力, 建立符合企业境外投资规模的财务管理控制模式。其次还要加强监管, 严格控制资金流向, 消除一切腐败机会。企业进行境外融资方式要有所创新, 不能还是单一的投资方式和狭隘的境外融资渠道。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融资问题的调研, 进而拓宽融资的渠道, 通过一些创新境外投资方式降低融资风险 (傅蕊, 2017) 。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全球金融资源, 与实力强的国家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利用当前最热门的互联网金融增加融资渠道, 积极吸收海外资金, 将国内资金和国外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企业的可利用资本, 从而降低境外投资财务风险。

为了防止投资失败, 公司决策者应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在投资前, 严格考察投资国的环境, 科学评估所投项目的经济效益。在分析经济效益时, 对项目的前景和宏观环境不应过于乐观, 只有在谨慎评估之后真正有投资效益的项目才能进行出资。另外如果需要收购加拿大企业来达到投资的目的时, 需要综合考虑被收购企业未来发展情况。对于那些无法挽救, 没有市场前景的公司, 不能收购, 否则不仅会因此背上债务, 增加财务风险, 未来也会毫无盈利。

(二) 应对法律风险的防控措施

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可行性评估时, 应将当地的法律制度纳入评估方案中一同分析。应该聘请当地的律师了解其投资项目涉及的法律法规, 需要了解加拿大的法律如下:第一, 对外国投资者的市场准入机制包括商业企业法、电信法和加拿大投资法等;第二, 投资所得征税有高额的红利征税、资本利得税、资源暴力税等;第三, 劳动法包括工会法、劳动法典和平等就业法等等。企业管理者在熟悉加拿大市场的法律环境后, 再根据中国国内的扶持政策制定相应的方案, 用法律的手段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

在一些发达国家, 劳动保护法相对健全, 严格限制企业中外籍人员的数量, 特别是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雇佣限制。劳工权益保障法律风险应当主要考虑到三个因素:工会、劳动者分类、用工制度 (徐卫东和闫泓汀, 2018) 。所以中国企业在加拿大投资, 雇佣当地员工时, 人数比例注意控制。与当地雇员签订劳动合同时, 应明确规定雇佣、解雇、加班、岗位和工资增长等条件。

此外,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政府对海外投资法律政策给予了更多支持, 如税收优惠, 切实的把鼓励海外投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师圣洁, 2018) 。政府应该加强立法, 尽快完善境外投资相关条例, 为企业打造一个公平的境外投资环境。我国政府应该和加拿大政府签订一些互惠合约, 减免企业在加拿大投资的部分税负, 同时完善在加拿大所得税收抵免规则, 加固企业的法律后盾。

摘要:近几年,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外开展投资, 与此同时很多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从两方面剖析企业境外投资所面临的问题, 并对相应的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本文认为, 企业境外投资所面临的问题一部分来源于企业内部决策不当, 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一部分来源于外部的法律环境, 所造成的法律风险。只有内外兼顾, 熟悉外部法律环境和企业内部运营机制完善并行, 才能保证企业境外投资可持续发展。并且政府号召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希望, 为境外投资企业做好了坚强的后盾, 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法律援助。

关键词:境外投资,财务风险,法律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亚军、彭剑波.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法律风险及对策[J].广西, 2016 (1) .

[2] 焦越.从贸易繁荣走向发展繁荣“一带一路”的发展寓意阐释[D].兰州大学, 2018.

[3] 彭齐鸣.我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的风险之源与防范措施[J].国土资源情报, 2017 (6) .

[4] 李俊锋、王朋吾.“一带一路”境外投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17 (11) .

[5] 刘明佳.如何有效帮助企业规避境外投资财务风险[J].新经济, 2016 (9) .

[6] 王珊珊、王炯辉.中国企业投资加拿大矿业实务分析[J].中国矿业, 2016 (9) .

[7] 刘海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经贸实践, 2016 (18) .

[8] 傅蕊.企业境外融资及其风险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7 (14) .

[9] 师圣洁.“一带一路”战略下境外投资的法律风险管理[J].中国国际财经 (中英文) , 2018 (3) .

上一篇:小制作电子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互联网金融会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