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设计论文范文

2023-09-17

勘察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山区公路;新理念;设计

在山区公路勘察设计中,要求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包括线路合理性、线形舒适性、环境美观性等等,因此,需对山区公路勘察设计理念进行变革和创新,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并将新理念应用于山区公路设计中,提升山区公路设计水平。

一、山区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概述

(1)在山区公路勘察设计中,严格依据标准的技术指标,保证公路工程设计符合标准规范,同时综合考虑山区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据此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保证项目建设能够顺利开展,同时确保山区公路线形连续性。在施工过程中,重点关注土方开挖施工,根据施工条件制定规范化工艺流程,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求施工人员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灵活性,提高施工质量。(2)在山区公路工程设计中,要求对施工区域及其周边地质条件、人文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分析,同时还需与当地路政和相关部门开展沟通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关注工程设计中的各项细节问题,优化细节设计,充分展现出山区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的优势[1]。

二、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在山区公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线路选择。在山区公路设计前,首先需确定公路工程长度以及设计时速要求,将工程路段的时速作为限制条件进行项目设计。在线路选择方面,需对沿线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如果山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可能会发生山体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则也需综合考虑至线路设计中,保证线路选择符合山区公路设计规范和要求,同时保证公路工程安全性。另外,在对山区公路沿线进行地质勘察时,应当采用多种先进的勘察技术,对施工路段地质条件进行勘察,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据此为路线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二)平面线形设计。(1)在公路工程选线前,可利用航拍技术、微型技术等获取图像资料,确定适宜的走廊线路。(2)组织公路工程参建各方以及有关部门相互沟通交流,选择科学的线形方案。(3)在确定路线方案后,组织开展测评工作,对路线方案的可操作性进行评估,合理预估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作出合理判断。如果发现问题,则应当及时作出调整,并再次组织开展测评和审核工作。在路线方案正式确定后,还应对地形条件进行分析,拟定具体的设计方案。通常情况下,在路线方案预选完成后,应当注意与山区公路工程沿线地形条件相协调,同时避免出现长直形路线,主要原因在于长直路段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在施工环节需进行深挖和高填处理,因此会对区域生态环境、地质条件造成较大破坏。由此可见,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尽量采用曲线设计方案,同时对半径值进行调控,保证路形设计能够与山区地形相适应。

(三)縱面线形设计。在山区公路工程线形设计中,不仅需做好平面线形设计,同时还应做好纵面线形设计:(1)确定适宜的坡比和坡长极限值。在山区公路工程建设中,在很多路段均需穿越山岭或者山脊,并且在穿行期间,车辆载重比较大,因此,在纵剖面线形设计中,应当保证与山区地形相适应。在河流、沟谷纵坡等区域,需开展多次试验,同时还可对路线几何形态进行模拟和测试分析。在坡长设计中,应当对地形状况和后续使用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并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另外,应当注意对山区公路工程纵坡长度进行控制,如果长度过大,可对行车安全以及排水通畅性造成不良影响,而如果长度过小,则会造成工程量增加。因此,要求严格依据相关技术规范以及施工现场条件,对坡比、坡长进行严格控制。(2)纵面线形设计。在公路工程纵面线形设计中,小半径短平联合竖曲线线形组合比较常见,虽然能够满足相关设计规范,但是可能无法满足视距要求。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视域比较小,容易产生视觉偏差,同时也无法对前方路线作出准确判断,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出现背曲线纵面,则很难保证行车安全。在山区公路工程设计中,很多设计人员对于这一问题比较关注,但是由于山区地质条件以及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因此很难保证各方面协调。因此,通常情况下,需适当增加竖曲线半径,据此增加驾驶员视距,保证行车安全[2]。

(四)横断面设计。在山区公路工程横断面设计中,对于灵活性的要求比较高,对此,应当对山区公路工程预先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保证各路段横断面设计方案与地质地形相适应,同时坚持灵活性、便捷性要求。如果横断面路段坡度比较缓,地势比较平,则可采用整体式路基断面设计方案,如果部分路段地形条件比较复杂,横坡陡峭,则应当保证路基为水平布置形势,然后再采用上下错开设计方案,避免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减少工程量。在横断面设计中,需坚持以下几点原则:(1)对于路基中心位置填方高度,应当控制在20m以下,如果无法达到这一标准,则应当将桥梁工程设计方案为主。(2)对于路基中心位置挖方高度,应当控制在30m以内,如果不符合这一标准,则可制定隧道施工方案。(3)对于路基挖方边坡高度,应当控制在40m以内,如果不符合这一标准,则应根据路段地质环境进行优化调整,另外,还可采用半隧半路设计方案,或者采用全隧道设计方案。另外,在山区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新理念的实际应用中,需对公路路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横断面路基的使用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提升整体横断面设计水平。

(五)细节设计。在山区公路工程设计中,为保证项目建设完整性,必须关注各项细节内容。在山区公路细节设计中,应当合理应用山区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新理念,并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提升项目绿色环保性。在山区公路工程深挖以及高填方施工中,土地资源作业量比较大,因此,应当注意尽量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以及土地资源造成破坏。另外,为协调自然生态平衡,需在山区公路工程设计中采用安全防护技术措施,比如,在爆破施工中,对爆破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尽量减小对项目建设区域环境的破坏[3]。

(六)避险车道设计。在山区公路工程设计中,由于山区地质地形条件比较特殊,车道设计难度比较大,行车危险性高,因此,需合理设计避险车道。在避险车道设计中,应当保证车辆高速行驶状态的安全性,对于避险车道,应当设置在过弯难度较大的主弯前方,保证车辆能够顺利、安全的通过。另外,在避险车道设计中,还应确保驾驶员具有开阔的视野,并且设置指示牌,以起到警示作用。当车辆行驶在避险车道时,危险性比较大,因此,应当注意避免与人口密集区域保持适当安全距离,保证车道行驶安全性。除此以外,在车道宽度设计中,应当将一辆车宽度作为标准,而在车道长度设计中,应当注意能够保证失控车辆能够停稳。最后需注意,如果在避险车道设计中涉及坡道线形,应当采用小曲率曲线设计形式。

总结:

综上所述,在山区公路工程设计建造中,山区地质地形条件比较复杂,因此设计难度较大,对此,要求对工程勘察设计理念进行创新,并将其融入至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中,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工程投资、技术指标等各项因素,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选,保证山区公路工程设计方案的适宜性。

参考文献

[1]朱旺.贵州山区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的应用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20(4):2.

[2]张继红.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名城绘,2019(5):1.

[3]赵亚丽.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及其应用[J].运输经理世界,2020.

勘察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针对勘察设计单位的成本核算控制要点,做了简单的论述。从勘察设计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要加强对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视,做好风险防范,改进成本核算管控办法,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总而言之,勘察设计单位加强成本核算控制,要坚持精细化与信息化原则,以实现管控目标。

关键词:勘察设计单位;成本核算;控制要点;信息化

引言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工程勘察完成合同额总计已达588.0亿元。勘察设计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经营规模以及经济效益得以全面提升。在新经济常态背景下,强调的是资源优化配置,由市场主导企业生存。对于勘察设计单位来说,加强成本核算管控,能够让其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

一、勘察设计单位成本核算的依据

在设计阶段制定成本核算方法时,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勘察设计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以及条例。基于企业业务实际情况,制定项目成本核算标准与管理方法。因为勘察设计单位的产品,其主要为勘察设计图纸材料与其它文件,技术含量高,所以成本核算法不同。勘察设计单位成本核算多采取二级核算法,核算对象包括勘察设计材料费用与差旅费等。

二、勘察设计单位成本核算管控现存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不够

依据相关统计数据,截止到2016年,中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2万家。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已经达到33975亿元,其中工程总承包占据31.4%。就勘察设计企业分布来看,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华北地区以大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为主。在新时期下,勘察设计市场的发展,将进一步朝向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步市场化方向发展,低碳与环保等理念,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也给勘察设计单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对于勘察设计单位来说,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管控,是适应新经济常态最有利的工具与措施,但多数单位管理人员对于成本核算管控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部门对于此项工作的配合程度低,未能实现财务信息共享,影响成本核算的精准性,阻碍着企业经济发展。

(二)成本核算缺乏系统性

从我国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实际来看,核算管理相对简单且粗放,规章制度缺乏系统性,缺少明确内容的支撑。若勘察设计单位也采取此管理方法,不能结合自身实际,极易出现各类弊端,难以确保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影响企业经济发展。除此之外,成本核算编制方法不够合理。因为勘察设计单位经营具有特殊性,成本核算编制时间花费较长,编制方法较为复杂,以往多采取标前预算编制法,难以适应当代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勘察设计单位成本核算需求。

(三)成本核算管控的信息化水平低

新时期下,勘察设计单位开展成本核算管控工作,需要数据信息的支撑,以提升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实现财务信息共享,提升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这需要信息技术与手段的支持,但多数勘察设计单位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不注重信息化建设,使得成本核算管控的效率较低。对于此问题,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协同各部门,提高财务信息利用率,为成本核算人员,提供完整的数据信息,以确保成本核算成果的利用价值。

三、勘察设计单位成本核算控制要点

(一) 改进成本核算方法

依据勘察设计单位经营特点,在成本核算工作中,要核算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直接成本主要包括材料费与差旅费等,间接成本主要包括折旧费与水电费等,对于各类费用,需要清晰规划,按照不同项目进行核算。采取二级核算法,以保证核算有序开展。以传统核算方法为例,其将各部门效益综合起来,此方法的科学性较差。对此可折算有效期的工程效益总值与年值,来反映综合经济效益,例如表1所示。经过改进的核算方法,企业资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能够降低资产安全风险。改进成本核算,可实现资产严格把控,提高利用效率,使得成本核算工作更加的細致。以表格的形式,采取各类核算法,制定项目成本,能够清晰的展现项目成本,表现出核算所存在的问题,提高成本核算效率,能够节省1/3的时间成本。

(二) 提高对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

勘察设计单位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能够明确新时期下项目成本核算对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重培养员工成本核算的意识,做好成本核算宣传工作,使其能够认识到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同时需要做好财务人员的管理,从考核与培训等方面入手,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督促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展成本核算编制工作。要做好各部门调动工作,落实责任制,将项目成本核算管理职责,划分到各部门,采取奖惩措施,以调动各部门的配合积极性。财务人员要具有风险防范意识,做好企业固定资产与其它物资的统计管理工作,强化控制力度,实现内部资源利用最大化[2]。除此之外,采取制度管理措施,要健全成本核算管理机制。注重引进复合型人才,合理制定成本核算计划与管理目标。完善财务与成本核算监督管理制度,利用监督体制,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基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做好制度审查工作,对于不符合管理实际的条例,要做好改进与纠正,及时在员工队伍中公告。

(三)加强成本核算管控信息化建设

勘察设计单位若想提升成本核算控制水平,依托信息技术,有着必要性。首先,要提升勘察设计单位BIM技术应用水平。若能够有效的借助BIM技术的优势,提高勘察设计图纸质量与水平,对提升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有着极大的帮助。增强企业信息化发展能力,对促进企业适应建筑新业态,有着极大的帮助。

其次,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信息共享平台,集成企业各部门,使其能够及时将汇总的有关项目成本核算的信息,传递给财务部门,为成本核算人员,提供完整的数据信息。基于此系统,加强工程勘察设计全过程的成本监督控制。运用全过程与全员参与等成本管理理念,将成本目标分解到各环节,从项目设计招投标以及技术工艺等方面入手,加强工程设计成本的把控,鼓励全体员工参与项目成本控制,形成成本核算管控长效机制。

最后,构建物资管理系统。利用物资管理系统,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对提高成本核算效率,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各项物资的采购、验收、审核、收发、领退、报废、盘点、清算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并将各项物资的使用情况记录下来;制定各项物资使用消耗定额以及内部结算价格;建立各类材料的计量工具和单位标准,从而全面完善各项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准备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勘察设计单位开展成本核算管控,要着力解决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现存的问题,做好项目勘察设计全过程的成本核算控制。利用信息技术与制度等工具,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提高勘察设计单位资金投入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洁.勘察设计企业项目成本核算的特点与实施措施[J].中国外资,2013,(04):68-69.

[2]王晓琼.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强化项目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57+59.

作者简介:

许慧娥(1982-),女,福建泉州人,中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勘察事业单位的人力源管理和管理体制改革。

勘察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合理配置内部资源,降低成本费用,将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为提高勘察设计单位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学习,详细的阐述了勘察设计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总结提炼了几点具体的改进对策,

以期给广大读者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内涵;问题;对策

一、勘察设计单位自身所具备的特点

1 业务特征明显。勘察设计单位的业务具有长期性,一般情况不是一个会计年度就能全部完成设计勘察任务的,而是可能三五年,有些更长达十年之久。因此这对预算的编制带来了挑战性,具有如下特征:(1)时期长;(2)收入基本可以确定;(3)项目差异大。

2 收支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勘察设计单位在收入和支出方面具有独特性。收入方面:勘察设计单位一般是先签订合同再开展业务,且收入基本上按合同时间获得,因此其收入的时间与资金基本上确定,另外增加收入主要来自新增或对以前合同进行补充增加;支出方面: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科研支出、期间费用等。因为勘察设计单位一般是知识密集的单位,所以其支出主要在人工费用,其次是设备费,而且管理费用也具有其独特性。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解读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提升管理水平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不同于传统的生产技术财务计划,更注重成本的效益,较目标利润和目标成本管理更注重对资金使用效率、资产质量等方面的关心。全面预算管理通常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资本预算、生产经营预算、财务预算。

1 资本预算又分为投资预算与筹资预算。投资预算反映预算单位关于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改造、更新、资本运作的可行性研究情况,具体表明投资的时点、额度、收益确认、回收期和现金流。筹资预算反映筹资规模、筹资方式、筹资成本、筹资的时机等内容。

2 生产经营预算是某一时期为实现经营目标而编制的计划,描述了在该时期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数量标准,包括营业收入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等。

3 财务预算是指对未来财务状况的估计,是综合反映有关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具体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

三、勘察设计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1 预算管理与勘察设计单位的战略没有有机结合起来。实施预算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编制预算的目的就是为了防范风险,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可是现实中很多勘察设计单位却没有明确的战略指导,预算往往与单位的长期发展目标不一致。编制的预算没有与单位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就容易导致预算的短视,重视眼前的利益而使公司的长期利益受损。公司的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如在效益与个人薪酬、升迁相挂钩的单位中,经营者为了在当年得到更多的收入而寅吃卯粮,将以后年度的收入提前到当年确认;将相关的费用推迟到以后年度确认;忽视对科研的投入,使公司的技术得不到提高,使公司的发展潜力受到损害。

2 对于预算管理缺乏重要性认识,预算机构设置不健全,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这一问题在勘察设计单位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单位预算工作质量的提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领导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单位的预算机构形同虚设,只是空有其表,单位在实际进行日常收支活动时,根本不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对不少费用支出采用实报实销制度。传统的预算通常采用基数加因素调整的方法,部门经费完全由基期的相关数据决定,而不是根据部门项目情况,人员配备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做只能使“贫富差距”加大,不能适应部门的发展需要。

3 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奖惩工作弱化。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估、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最后一个环节,是发挥预算约束与激励作用的必要措施。有的勘察设计单位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估、考核与奖惩在业绩评价措施中没有落实,或者是奖惩制度不合理。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以预算标准考核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以考核结果对他们执行奖惩时,被考核方过多地强调客观因素对活动绩效的影响,故意回避主观方面的原因,考核方则常常参杂太重的个人情感去评价被考核方,使考核过程在“有色眼镜”下进行,缺乏客观公正和科学合理。如果考核奖惩制度不合理,导致业绩评价不公平、不客观,从而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不认同预算管理,或者考核后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最终导致预算管理失败。

四、强化勘察设计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 预算管理要与勘察设计单位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以战略目标为基础进行的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与沟通服从单位的整体发展战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有效利用。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各期预算,可以相互衔接,避免了预算工作的盲目性。具体说来,勘察设计单位可采取的措施是:(1)量化战略的分期实现目标,作为预算目标制定时的参考依据。(2)利用预算目标,动态修正战略目标,发挥预算与战略之间的互动。(3)预算的管理模式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的竞争战略确定。同时,预算目标的制定要适应外部环境和应对市场变化,具有一定的弹性,为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留有余地,减少预算过大所带来的风险。协调一致的预算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实际,与经济环境的预测一致。要根据行业和自身管理的特点建立适合自己的预算指标。利用行业先进水平作参考,与行业的发展水平匹配,注意与集团长期目标的衔接。

2 全面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健全预算机构的设置。由于勘察设计单位没有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另外根据预算管理辐射面广,涉及部门多的管理特点,应首先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成立最高决策和审批机构预算委员会,在预算委员会审批后的预算范围内,各行政领导进行日常收支的审批工作。而预算日常的执行工作及组织编制上报等管理工作则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预算委员会委员由各管理部门第一负责人、分管管理部门的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由分管财务的领导担任。财务管理部门是预算管理的主要执行机构。

3 细化预算目标,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为了使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执行,要细化预算目标,将预算的指标、定额、费用细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身上,使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科学选择编制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各个预算项目的业务活动规律和预算管理特点,确定每一个预算项目最适宜的方法。例如:对成本费用类采取零基预算的方法,可以切实压缩各项支出,促进各预算责任部门精打细算;而在市场变化较大或较快的情况下,因为无法准确估计业务量,对销售预算采用弹性预算更为适合。此外,各个勘察设计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要根据各自情况,确立以利润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或以成本为导向的预算管理等。只有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提高了,预算才能更好的执行下去。

4 严格预算的执行与考评,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预算的编制仅仅是预算管理的开始,预算作为一种价值化的目标管理体系,关键在于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跟踪、分析和考核。预算一经确定,执行机构就要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严格执行,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要实施跟踪控制管理,对每月、季度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考核是评价勘察设计单位及其内部各部门业绩的尺度,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工作的生命线。所以要实行奖勤罚懒,调动职员的积极性,激励职员共同努力,确保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具体说来,勘察设计单位位可采取的对策是:(1)将预算控制融入日常财务控制中,如报销按预算内外进行分类,执行不同的审批流程;(2)严格按预算制度执行;(3)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定期召开预算分析工作会议,了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科学设置预算调整条件,严格执行;(4)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纳入业绩考核。

勘察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工程结算是目前铁路工程建设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工程支付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结算是企业经营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此提出几点的看法。

【关键词】 铁路工程; 项目; 结算

铁路工程是呈线性分布的一种人工构筑物,通过勘察、设计和施工,消耗大量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而完成的建筑产品。铁路建设是一系列资源投入、产出的过程,工程分布特点是点多线长,涉及专业和范围比较广而复杂,因此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资金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铁路工程项目建设费用大致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和基本预备费等部分,其中建筑工程安装费所占比例最大,是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和结算的主要内容。

1工程项目结算的意义与依据

一方面是铁路建设单位对铁路工程建设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总结,是其计算工程项目实际总投资和编制竣工决算的依据;另一方面对工程承包商控制工程成本、考核企业盈亏起着重要的作用。

工程结算项目是铁路建设单位根据承包商完成的符合合同协议规定并满足质量要求的工程量,依据协定的计价条款及有关规定,合理确定造价并办理支付的过程。合同文件是工程项目结算的依据,工程结算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文件规定进行,合同文件的先后顺序为:①合同协议书及附件②中标通知书③投标书及附件④施工专用条款⑤施工合同通用条款⑥技术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⑦图纸⑧工程量清单。

2工程结算的程序与方法

铁路工程项目结算包括确定各阶段已完工造价及根据确定的造价进行费用支付两层含义。工程结算程序一般为结算造价的确定与结算费用的支付两部分,其中工程结算造价的确定包括合同造价不变部分(即工程量清单部分)、工程变更费用、工程索赔费用、价格调整费用四部分的费用的确定。支付包括预付款支付、期中结算支付、竣工结算支付和最终支付四部分内容。费用的支付以确定的造价为基础,期中结算的金额作为各期进度款支付的依据。竣工結算造价确定以后,根据各期中结算累计支付总额,计算竣工支付金额及缺陷责任期满后的最终支付金额作为支付的依据。

3做好工程结算,要做好竣工结算审核。

首先要搜集、整理好竣工资料。各种签证资料是竣工核算的基础,是进行结算的依据,必须做到数据准确无误。其次要深入工地,全面掌握工程实况。准确的工程量是竣工结算的基础,注意现场签证的收集与审查。现场签证是在施工全过程中因种种原因产生调整的工程量和材料差价,一般施工单位编制工程结算时往往多计取调增项目的内容,少计或不计取调减项目的内容。因此,对签证项目的审查不可忽视。第三,要熟悉掌握专业知识,注重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是进行结算的依据和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才能运用的好。而且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是工程结算的重要因素。只有提高专业人员工职业道德素养,杜绝吃拿卡要的不正之风,才能使工程建设走向正常轨道。

4铁路建设单位工程结算流程

铁路建设单位的财务部门是进行工程结算部门,首先要开设建设资金专用帐户。财务部门依据投资计划、资金预算和工程进度填制建设资金请领表,然后按照先权益性资金后债务性资金的原则,请领建设资金、资本金。进行资金支付时,先预付工程款,包工包料的工程参建单位填制资金请领表、收据(由施工单位提供预付款保函),经建设单位审核确认后预付,建安工程预付比例为当年预计完成投资的20%,安装工程预付比例为当年预计完成投资额的10%;其次预付月度工程进度款(参建单位填制工程月度预计完成投资额、收据,经建设单位审核后,按不高于月份施工计划的70%比例支付);第三拨付工程结算款,根据验工计价书和发票,需预留不低于5%的质量保证金,按不高于95%的额度支付,同时依据合同约定,抵扣工程预付款和预付工程进度款。对于工程中的征地拆迁款,按协议合同和发票,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据来支付。施工配合费,根据协议、验工计价和发票,按不高于协议总额的80%比例支付,待配合单位结算完成并办理资产交付后付清余款。最后,是工程完工后,到质保期满后,支付剩余的5%质量保证金。至此,整个建设工程的价款结算流程全部完成。流程见下图:

4结束语

铁路工程项目结算直接反映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和承包商双方的利益,是铁路建设单位与承包商之间对于铁路承包工程内容进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结算,是根据合同条款、有关造价法规以及施工阶段发生的工程变更、工程索赔、价格调整等实际变动情况对原合同协议价格进行修正总结的汇总。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关,若不能严格把关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工程结算中不固执已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自身信誉,保证“量”与“价”的准确合理,做好工程结算,去虚存实,促使竣工结算的良性循环。

勘察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类学生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提高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的融合、题目的选择、计算机辅助设计、分组与考核方式、与机械创新大赛接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课程设计;机械设计;教学改革

0 引言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类学生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以及《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金属工艺学》等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机械设计的能力和机械设计的技能,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现代控制科学等与机械科学不断交叉融合,使传统的机械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机械的概念和机械设计过程相对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工程设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存在很多问题,还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无法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工程设计人员。因此,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

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与课程设计脱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的第一次比较正规而全面的设计,由于其涉及课程多,知识面广,且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大的工作量,因此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以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后续,是在将机械设计课程完全授完之后再进行课程设计。一方面这样使得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中某些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产生了断续:另一方面,由于单纯针对授课,学生对课程设计与实际工程中很重要的知识点理解的不够透彻,从而使课程设计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不必要的复习上。同时,由于课程的断续,在课程设计开始阶段,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题目从最开始进行重复式的机械设计基本计算,又花费了一般2~3天的时间。加上事先对设计题目没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思考,学生自身又有一定的惰性,临时抱佛脚,缺乏系统思维,乱抄乱设计。这都使得设计过程时断时续,时间紧张,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影响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的社会工作,给学生和社会造成了很不必要的浪费与困扰。

1.2设计题目单一化

传统的课程设计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题目和给定数据多年不变,只需要按设计任务中给定的数据、方案及规定的设计方法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即可,形成相互抄袭的后果“’。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缺乏新思维,师生同受其害。同时,传统课程设计题目与专业、毕业设计相关度不大,使得学生所学专业课程无用武之地,缺乏学习兴趣,设计与专业课程学习不同步,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充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3计算机绘图欠普及

传统机械课程设计,手工绘图贯穿始终,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加上空间想象力不足和缺乏工程设计经验,学生面对二维设计图纸难以想象出机器的整体结构,导致学生对设计缺乏全面认识,似懂非懂,极大地影响了设计的积极性和质量”’。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技术及Solid—work、Pro/Engineer三维设计软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使机械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与设计手段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面向新世纪的高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1.4协作与团队意识差,缺乏创新意识

以往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每个学生一个题目,题目类似而参数不同。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各自为政,互不往来,缺乏沟通与交流,虽然能够巩固单个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却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协作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现实生产中,任何一个机械设备不可能单靠一个人就设计完成,也不可能单靠某一个人的设计方法就能完善所需要的功能,必须集思广益、广泛讨论。因此,必须在学生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团队意识,使其逐步与社会接轨。

以往的课程设计由于时间紧张,工作量大,老师往往忽略或不明显鼓励学生的创新设计,从而局限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单一的、互不协作的课程设计,时间紧张,思维狭窄而受限,就更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即便是学生有好的想法,也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考虑,没有老师的认真点拨和严密的思考论证而流产。

创新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动力,现代企业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去推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机械类学生第一次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设计训练,必须充分利用其契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1.5考核制度不完善

传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分二、三、四周三种模式,所布置设计任务根据时间不同稍有区别。在这几周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都很认真,能够脚踏实地地进行设计,因此对自己最后辛苦所得的成绩也比较在意。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考核主要包含了三个部分:图面成绩50%(包含草图和抄正图成绩)、平时成绩30%和答辩成绩20%。但图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成绩,老师们各凭印象标准,自行决断,并不能像正式考试那样给出一个让学生一目了然、欣然接受的成绩,考核缺乏标准性和透明度。这既有可能造成学生成绩评定的不公,又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答辩成绩学生相对心里有数,但倘若老师们在答辩过程中所问问题难易有所偏颇,也极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毕业设计产生不好的影响。

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2.1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过程相融合

改变课程设计与教学脱节的问题,就必须在机械设计课程开始阶段将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使课程设计与教学相同步,把课程设计分部、分阶段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分步完成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带着设计任务听课,既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思索自己设计任务中的若干问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与老师交流、沟通,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逐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宽广的空间。

在最近两年的机械设计课程中,将课程设计与教学相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课程的学

勘察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监理)专业为例,本文着重从专业定位与设置分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主要思路及内涵。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四个“嵌入”;通信工程设计;监理

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专业是我院2010年新增专业,2011年增设了监理方向。通信行业、产业不断发展和升级,特别是3G、LTE、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对通信工程施工、调测、运行维护、工程监理及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且本专业学生就业层次较高,后期发展空间较大,职业岗位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我院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优越,具有现网运行环境的实验实训平台5个,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3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第二年选择参加与江苏邮电建设工程、江苏海迅等公司的校企合作“订单班”。本专业探索和实践了“工学交替,校企融合,订单培养,大赛引领”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

专业定位与设置分析

专业设置背景 (1)通信行业、产业不断发展和升级,特别是3G、LTE、三网融合等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市场对通信工程建设类人才的大量需求;(2)通信工程建设类(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调测、维护、工程监理及管理)工作岗位实践技能要求较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与之相符;(3)当前此类代维、施工就业企业较多,岗位需求量较大。

专业特征分析 (1)本专业方向就业岗位层次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但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实践技能要求也较高,职业岗位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例如,可以由简单的勘测员、线路及室分设计员、设计工程师成长为设计经理,由普通的施工人员、工程督导、工程经理成长为项目经理。(2)毕业生就业企业多数为通信代维、施工类企业,学生就业多数定位于设备安装、调测,线路施工、维护等岗位,部分学生从事通信工程设计类工作。(3)通信技术更新较快,因此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并加以运用的能力。

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通信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监理及管理三大类职业岗位群,毕业后可以担任查勘员、设计员、工程制图员、设备安装工程师、线路维护工程师、调测工程师、工程督导、监理员及工程项目经理等。其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以及所需职业资格认证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通信行业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吃苦耐劳、诚信求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具有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调测、维护、监理及管理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毕业后能从事通信设备安装调测、通信线路施工及维护、基站勘察设计、线路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及项目管理等工作。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以“四个嵌入”的基本理念为指导,适时融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内容和企业主流技术,构建并实施反映通信行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首先,以学院“四个嵌入”基本理念为指导,把握好专业课程建设总体方向。“四个嵌入”的具体内涵即“将职业培训体系嵌入学历教育体系,将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嵌入专业课程,将行业标准嵌入教学大纲,将企业文化嵌入校内环境”。基于与中兴通讯、讯方通信、江苏邮电建工、广州龙腾中望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经验,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通信行业职业规划》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专业范畴、就业方向、岗位技能要求以及作为一名合格的通信工程师应有的职业素质,毕业前一学期邀请企业人员来校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合作层次,将中兴通讯的电信工程施工工程师认证、中望CAD工程師认证、通信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师认证、深圳讯方通信无线基站建设维护认证等内容和要求嵌入专业课程中,学生学习完成相关课程之后可直接参加认证考试。将企业对人才的技能、素质要求嵌入教学大纲中。通过教师在企业的培训将企业文化纳入课堂教学环境中。其次,注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好大赛对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在2009、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通信项目竞赛中,我院代表队均获得团体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本专业经过这两届通信技能大赛的经验积累,已将与本专业相关的技能大赛项目内容融入课程建设和设置中,开发了本专业的《通信工程制图》技术基础课程和《通信工程概预算》、《通信管线工程设计》、《移动基站勘察设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4门工作任务课程,并增设了《FTTX接入施工实训》整周实训课程和《无线网络规划优化》、《三网融合技术与应用》2门专业拓展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技能要求、项目化实施及考核方法均来源于大赛。大赛也带动了本专业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建成了WCDMA无线基站、3G仿真实训、通信工程制图实训、通信工程概预算实训、通信工程施工及EPON技术实训等平台。总之,技能大赛引领了人才培养的方向,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基于校企合作平台,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念,构建了反映实际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的课程体系。即由“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分析论证→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归并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确定典型学习任务”六大步骤工作过程分析及转换,最终形成了本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学习领域课程的构建 校企深度融合,整合资源,企业全程参与本专业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环节,实现学校学生培养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依据本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将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转换成两大学习领域,从中提炼了21个典型学习任务,归纳形成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具体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专业课程体系组成及内容 本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课程、技术基础课程、工作任务课程、拓展课程(专业拓展和人文拓展)、整周实践课程五大模块构成,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了职场体验环节。技术基础课程、工作任务课程的学时分配如表3所示。

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从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律及要求出发,深化校企合作,基于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专业的实际工作岗位技能要求,探索和实践了以“工学交替,校企融合,订单培养,大赛引领”为主要特征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融合是创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是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改革教学模式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才能适应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等环节中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我院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思路及内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准确定位,直接影响着学生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本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经过多次企业调研,进行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分析,在校企专家论证通过后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模式,最终组织实施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小军,张善智,崔景茂.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7(1).

[2]万红.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9).

[3]刘光灿,张刚林,黄飞江.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9(2).

[4]方黛春.高职“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5]袁红萍.可持续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8).

[6]于正永,孙秀英,杜文龙.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J].大众科技,2009(3).

作者简介:

于正永(1982—),男,江苏淮安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现代通信技术及高职教育教学。

上一篇:教室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保障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