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英语媒体发展论文范文

2023-12-16

大陆英语媒体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1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多媒体大班授课优势

1.1 缓解了师资短缺的矛盾, 减轻了教师工作压力。

以牡丹江大学为例, 若公共英语教学全以传统的小班 (30~40人) 上课, 每个教师的平均工作量每周可达24学时以上, 而采用大班上课, 每个教师的周学时数基本能控制在14学时左右, 这样一来, 教师可把更多的时间用来钻研教材, 改进教学方法, 将有更多的机会与同事交流或听听其他老师的课。

1.2 多媒体教学采用图像、声音、文字信息结合的方式, 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1.3 大班学习环境宽松, 有助于学生身心放松

大班人多, 对同一问题, 总有多人能考虑回答, 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就创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1.4 班与班之间竞争, 使学习动力增强

大班竞争无处不在, 尤其是当该班由来自不同小班或不同系、部的学生组成的时候, 这种竞争更为突出, 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大班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个体关注有限, 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集中上课, 班级人数多, 教师与学生间的个体接触有限, 因此教师很难对班级上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于是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2.2 学生的学习效率低, 能动性差

高职学生大多英语较差, 很难主动参与到互动课堂学习中去。他们不太愿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尽量避免和教师进行交流。即便在分组讨论时也是有依赖心理, 自己不参与, 认为这是别人的事。久而久之多数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觉得课堂单调乏味, 缺乏课堂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甚至完全失去学习兴趣。

2.3 各系生源渠道多样化,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高专院校生源结构复杂, 既有高中毕业生, 又有对口中职生, 因此学生整体素质呈现较大差异。一些问题或作业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很简单, 但可能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就很难, 从而造成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2.4 课堂秩序混乱甚至难以控制, 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兴趣

大班授课, 人数多, 教室大, 势必会使后面的同学看不清黑板, 听不清老师讲话, 因此走神, 讲话或打瞌睡;部分同学本身就对英语没兴趣, 因此可能会干脆聊天或找其他课外书看。而这群人又非常容易影响周围同学。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也不可能花大量时间去维持课堂秩序。

2.5 课堂教学难管理,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不多

在大班授课情况下, 教师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任务, 又要控制七八十人的大课堂, 在这种情况下, 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就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更多的老师宁愿放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而选择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互动模式单一, 往往采取师生问答或教师陈述的模式, 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率都不高。

3 提高公共英语大班授课的对策

3.1 适时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

首先, 要多应用与课文配套、适合教学所用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其次,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 发展视听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优质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进而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

3.2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利用第二课堂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分析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之间的差异, 同时要多了解学生的兴趣, 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关于第二课堂活动, 具体如下: (1) 利用广播站播放英语节目, 适时播放英语国家电影名片; (2) 定期组织英语角, 委派教师或外籍教师进行指导; (3) 邀请校内外英语专家学者来校做讲座; (4) 创办各种形式的英语社团; (5) 举办多种英语技能竞赛。

3.3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大班授课的情况下,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只有“教会学生学习”, 使学生真正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才能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才能使学生独立驾驭学习活动以取得知识和能力。

3.4 重视学生考勤, 抓好课堂纪律

教师可以把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及完成作业情况和平时考核挂钩。标准如下: (1) 缺课一次扣1分; (2) 上课睡觉, 交头接耳, 看课外书、玩手机、迟到、早退等每次扣0.5至1分; (3) 认真对待课堂练习,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酌情加0.5至1分。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平时分的累积意识, 而且还保障了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3.5 实施分层教学有助于因材施教, 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和材料分层、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以及评价分层等。要求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前提下, 给不同学生群体“量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评价。

3.6 课堂教学以小组活动为主

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分组讨论, 最后再选一个代表在班上发言, 综合小组的最佳答案, 从而达到“由点到面”的效果, 就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教师也应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以便能及时给予指导, 提供帮助。

3.7 加强教师业务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强人格魅力的培养

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学方法、个人魅力是吸引学生课堂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这一课程中所展现出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等重要因素, 都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决定了其教学效果。

总之, 现阶段公共英语大班英语教学是许多院校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教学形式,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带来一些不利, 但只要我们多思考、多下工夫, 这个矛盾是可以得到积极解决的。

摘要:本文立足科学发展观, 从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入手, 分析了当前英语多媒体大班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以期更有效地搞好高职英语大班教学。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班,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逾倩, 袁京生.大班授课展新颜[J].教育技术资讯, 2007, 3.

[2] 李瑞芳.策略研究与外语教学[J].清华大学学报, 2001, 3.

[3] 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大陆英语媒体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由国有的新加坡传媒公司和监管机构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联合拍摄的一部30集的中文电视剧将在6 月底以3 分钟一集的形式在3G手机网络上发布。电视台将通过3G手机网络广播电视剧,这在亚洲还是首次。这部电视剧的名称叫《P.S...I Luv U》,还将由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马来西亚在内的亚洲其它地区的电信运营商在手机上发布。在全球范围内,无线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网络都纷纷在搭乘3G这班车,为手机提供内容,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提供能够通过手机网络传输的娱乐内容。

新加坡传媒公司宣称,计划明年拍摄至少10部、200 集的3G电视剧。在今年5 月份,福克斯娱乐集团推出了几部手机电视剧。早在2001年,NTT DoCoMo就推出了全球首家3G手机服务,但由于受包括缺乏图像内容在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它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但是,随着无线宽带连接带宽的提高,电信运营商相信,视频可能成为3G的一种“杀手级”应用,可能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大陆英语媒体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一、打造好热点新闻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模式开放,覆盖面广。在此背景下,平面媒体应该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发展。首先要打造好热点新闻,第一时间把热点新闻做上来,且做深做全,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把标题做得抢眼,这就要求编采人员的眼光要有穿透力,能够洞察稿件的“新闻眼”,把最具新闻价值的内容体现在标题上。另外,编采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敏感。人们常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同样可以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新闻,缺少的是发现新闻。也就是说,记者看到了,听到了,亲历了,但不等于发现,许多好新闻与没有新闻敏感的记者擦肩而过。而新闻敏感强的记者,却能从平凡中洞见伟大,能从普通中窥见独特,能从砂子中发现真金。所以,平面媒体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采访编辑队伍。

二、增强报道的权威性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传播信息快速、简便,但也存在新闻信息不真实、要素不全、可靠性不高等诸多弊端,而平面媒体恰恰具有其真实性、可靠性以及权威性等方面的优势,平面媒体应发扬这一优势。当今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在急速增长,平面媒体应该顺应时代多元、多层、多变的特征,充分满足读者多方面、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广泛传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在包容中引领多元的声音,使社会各种声音的交响更加和谐美妙、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这样做就能争取读者,就能增强报纸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立足本土新闻的报道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罗万象,涵盖的信息涉及到天南地北,区域性不是很强,也不深入,这就为平面媒体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平面媒体要把握机会,做好本土新闻报道。首先是要把新闻做得有看点,不要干瘪、僵化,让记者沉下去,走进群众实际生活,倾听群众的心声,用真心、动真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作品。其次,做好会议报道,不要落于俗套,千篇一律。记者要有产品销售观念,以读者为重,经常自问:稿件写出后有没有人看?谁看?谁满意?另外,要做好民生新闻。好的民生新闻,不仅有内容、有内涵、有力度,而且让读者感到贴心、暖心。

四、强化深度报道和策划意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 的独家新闻成了媒体取胜的法宝,要想做到这一点,编采人员必须要有策划意识和创新意识。有人说:“既叫好,又叫座,才是好策划。叫好是专家、同行认可,叫座是市场认可。”所以,策划不仅要站在全局高度,多侧面、多角度地发掘新闻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办出报纸的个性特色和内涵。而且,有了好的策划和新闻内容,编辑还要根据报纸的定位要求,对稿件进行修饰打扮,采取一些灵活的编辑手段,诸如新闻链接、配发言论、图表、漫画等形式,让稿件变得光彩照人,使内容和形式珠联璧合,令读者赏心悦目,以期取得更大更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五、巧用新媒体元素

当前,各种新媒体形式不断出现,以报纸为代表的平面媒体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着力于新闻资源的发现、鉴别、转换、整合、展示和增值。由于网络的便捷,很多人习惯把身边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发布在微博上,所以,记者要学会在微博中寻找新闻线索,同时还可以通过报网互动,吸引更多网友参与报纸的一些话题的讨论。这样不仅利用网络推广了自己的作品,同时促进了报纸读者、网站网民的融合,扩大报纸的影响力,优化读者的结构,使部分网民博友成为潜在的读者或热心读者。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流行元素来丰富版面内容,例如,微博上流行的“神马”、“给力”等网络流行语,就可以借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平面媒体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北方新报社)

责任编辑:邰山虎

大陆英语媒体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当今社会的新环境和新变化,既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该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主阵地的地位受到挑战。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拓展教育的内容,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原因;对策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了令人难以预料的深刻变化,国内的改革和发展也进入了深水区,利益调整越来越深刻和敏感,这些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严峻挑战,给受众甚至给讲解者都带来了程度不同的困惑,进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因此,要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进一步认识开设本课程的重大意义,直面现实挑战,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敢于触及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发展的观点来解答学生的困惑,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实施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与原因

1.部分高校出于种种原因忽视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导致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的一些浮躁情绪,功利主义思想,不可避免的会渗透到高校,更有部分高校尤其是一些民营高校更是赤裸裸的以盈利为目的,在和学生接触过程中处处钱字当头,在这种情况下,是难以让学生相信思想政治课所讲的内容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结果。因为,关键是这些高校的相关人员自己就根本不相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作用,更别提拿出人力物力财力来改善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了。

2.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普遍存在陈旧僵化的情况,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对理论的需要和要求。当前由于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该类课程的投入普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一些传统的老方法,并且不少学校采取并班、并专业等大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很多班的规模甚至在二百多甚至三百人以上。事实上,现在大学生的理论需求是急迫的、现实存在的,对当前社会的一些理论争议热点、社会现实困惑,他们是渴望得到相应的理论解答的,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还是沿用老一套照本宣科的方式方法,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3.社会转型期的各种不合理不正常现象,使思想理论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急剧转型变化的时期,旧的社会生活模式已被打破,新的合理的社会生活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上还存在大量的不合理、不正常现象,这些情况,对学生的影响是直观的、感性的。并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选择、利益取向越来越多元化,这对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尚未确定时期的大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市场经济导致的极端利己主义。一些官员的违法乱纪以及腐败现象;一些媚俗低级的、充满着物欲的社会现象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4.当今世界开放性的发展趋势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越来越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历史终结论”、“颜色革命”等论调;在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及深入调整,导致社会处于矛盾高发期,这使很多学生出现思想上的混乱以及心理上的迷茫。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和挑战。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课开课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一崇高目的出发,应积极探索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1.与时俱进,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经济一体化、文化交融化深入发展,高校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平台,加强学生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教育,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使学生真正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充分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保证当今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理论。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和道德情操。要紧密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对学生进行法治和道德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法治对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作用,道德对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重要意义。

2.从组织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选配培养上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育人地位。高等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建设什么性质的大学的高度,选配好高校党委尤其是党委一把手,并通过人才引进、培训提高、落实待遇,加强考核等途径和方式,配齐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加强该支队伍的动态管理,并强化和健全考核和评比工作,提高整个队伍的工作水平,以适应新形势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新要求。

3.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热情。在各种传播媒体迅速普及的今天,再单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在课堂上单纯给学生讲理论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了。举个例子,老师辛辛苦苦备好教案去给学生讲课,可能是你所引用的例子看是很新,可是学生在课堂上用无线上网一搜,找到的相关材料比你老师准备的又多又全面。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争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要采取课堂讨论、主题辩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专题调研等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立体化、丰富起来,吸引学生参与进来,能够带着问题来学习和思考,并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真正使学生有所思考,有所认识。

4.树立环境育人观念,创建综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校园文化。高校要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创建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校园文化环境,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一,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事物都能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第二,有效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各种能够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水平的社团,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第三、针对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性格缺陷等问题,这既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当然,这两者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门类,但是在工作中是可以相互配合的。

当前和可预见的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环境和受众都将出现越来越复杂和不确定的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深刻把握时代发展的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提高其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9.

[2]柳礼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37.

[3]姚中国.关于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3,(1).

[4]王景云.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08,(4).

作者简介:姚树密(1975-),男,山东曹县人,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社科部讲师,法学硕士,兼职律师,研究方向为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大陆英语媒体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一、国内英语媒体的发展现状

(一)电视英语媒体

早在1 986年,上海电视台就开设了《英语新闻》节目,这是国内最早开播的电视英语节目,之后,武汉电视台也开设了英语频道,到2000年,很多地方电视台都开设了英语新闻节目。央视九套在2000年也正式开播英语节目,我国传统媒体英语节目开播已经形成一种趋势,2010年,英语国际频道重新更名改版,主播英语新闻,国际新闻所占比重不断提升。随着我国国际文化交流及经贸合作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视英语媒体不断增加,英語新闻节目及英语新闻频道大量出现,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纸质英语媒体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纸质英语媒体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已经有十几家英文周报及英语日报。另外,还有很多对外传播性质的英语杂志和报利,我们所知道的《学英语》及《疯狂英语》等刊物在人们学英语及传播英语文化、中国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网络英语媒体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现在出现了很多网络英语媒体,有些媒体是专门对外宣传的中央级精神的英语网站,这些网站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英语媒体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性的英语网站建立起来,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网络英语媒体的不断发展,目前,这些网络英语媒体已经形成我国英语对外传播的重要体系。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外经济交流活动,也开始建立自己的英文版网站,这些政府性质的英语网站数量是非常可观的。并且现在各种英语学习网站发展态势良好,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在网络环境下,英语媒体利用微信、微博、电脑客户端等手段,蓬勃发展起来,网络英语媒体发展态势良好。
二、我国英语媒体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英语媒体的需求度不断提升,这就要求英语媒体能够打破格局,实现新的发展。但目前,我国英语媒体发展还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国际传播格局的限制。受众接受一个媒体,按受媒体的服务,首先是要对该媒体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信任。而我国英语媒体在这方面不占有优势。我们知道西方英语媒体建立的时间长,发展的质量高,有着良好的受众基础,在语言方面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而我国英语媒体发展的时间短,服务也不是很完善,很难打破国际传播格局的限制。世界格局形成的固化局面,对我国英语媒体发展是一定的限制,我国英语媒体想要进入国际市场还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我国英语媒体受众错位。我国英语媒体的一个重要使命是通过语言传播,使世界能够了解真实的中国,受众定位应该是海外受众,或者是中国的外国受众。但因为发展的限制,我国英语媒体的受众存在错位问题。我国英语媒体的受众多是本国公民,英语媒体成为中国入学习英语的重要工具。这种受众错位的情况,影响到我国英语媒体的传播效果,也影响到其使命的实现。

第三,我国英语媒体传播形式较为单一。与国外英语媒体相比,我国英语媒体存在着传播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国外英语媒体经过长期的发展,其传播内容非常丰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而我国英语媒体发展具有一定的问题,其传播内容不够丰富,形式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处理传播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受众就会感到我国英语媒体较为单一刻板,这不利于我国英语媒体的发展。虽然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英语媒体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我们也需要看到,我国英语媒体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我国英语媒体发展既有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同时也面临着国外英语媒体的挑战。
三、我国英语媒体的发展趋势

(一)坚持新闻本位传播思想

新形势下,我国英语媒体面临着舆论环境不断改善,国内英语媒体要能够坚持发挥自己的宣传作用,并坚持新闻本位传播思想,重视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英语媒体要多做一些深度报道,独家报道,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国内英语新闻传媒组织,不仅要关注特定客户群体,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服务,同时还需要能够积极拓展客户群,能给受众提供多样化的英语新闻服务。我国英语新闻媒体要能够多关注国际社会,要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不断提升国际性新闻事件的报道量,积极发展海外受众,能够向世界展示真实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国内英语媒体要能够坚持新闻本位传播思想,积极改变国际上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能够向国际社会提供具有中国视角的新闻信息。

(二)不断强化网络化发展

在新形势下,国内英语媒体网络化趋势不断加强,这是其发展的新动态,也是其发展的必然。长期以来,我国英语网站多是以中文网站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官方中文网站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英语网络的发展是受到一些条件制约的。国内英语媒体实现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是必然选择。

网络内容具有可选择性,并且相关内容是可以复制的,英语媒体借助于网络实现发展,是能够受到受众欢迎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新闻,能够有效地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对于受众而言,需要的是丰富多彩的英语讯息,因此,英语媒体必然要能够实现网络化发展。

(三)实现新旧媒体共同发展

新形势下,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英语媒体机构借助于网络技术实现了传播方式的创新,现在很多英语媒体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络新媒体传播平台。比如,央视英语频道就在新浪微博中开设了新浪微博,进行英语信息传播。不仅如此,央视英语频道还在央视官方网站上进行节目的同步直播,有效地拓展了自己的受众群。借助于央视电脑客户端及手机客户端,受众就能够观看到英语新闻节目内容,并且相关内容传播形式多样,包括有文字、视频及图片等,吸引力很强。新形势下,国内英语媒体机构实现新旧媒体的共同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

(四)加强媒体间网络协作化发展

我国英语媒体在新形势下正在经历快速的转型发展,英语新闻种类不断增加,新闻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的单一的运行模式被打破了,并且不同媒体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协作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不同的英语媒体之间的协作在网络化环境下不断增强,在英语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能够实现协作,不同媒体的协作能够有效满足受众的不同讯息需求。

中外英语媒体之间也开始了沟通联系,我国英语媒体发展时间较短,市场占有量不足,但其主要传播的是中国相关讯息,讯息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这就为中外英语媒体之间开展合作提供了支持。另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外英语媒体协作更为便利,这在客观上也促进媒体之间进行合作发展。

(五)关注市场需求

英语媒体在新形势下要实现不断的发展,必须要能够积极更新信息传播理念,能够密切关注国外受众的认知思维情况和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受众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英语信息。英语媒体要能够关注市场需要,制定合适科学的宣传策略,不断提升英语媒体对外传播的针对性、亲和力和说服力,这是其实现创新突破的关键。国内英语媒体机构要能够客观分析受众的阅读需要,尤其是国外受众的阅读需要,能够结合形势发展,积极进行内容改版,要能够真正为受众提供符合他们要求的服務。并且相关机构要能够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不断丰富版面内容,能够设计出更为多样化的,更加充实的,有深度的形式。只有结合受众的阅读习惯和认知需求进行服务创新,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解读,英语媒体的发展才有保障。

(六)坚持协同共进原则

国内英语媒体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协同共进的原则,我们知道国内英语媒体在国际市场上不占优势,其传播力度不足。要打破这种限制,国内英语媒体必须要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发展,以协同共进原则为指导,回归到媒体本位和新闻本位上来。这样,国内英语媒体就能够形成传播合力,国内英语媒体在国际社会中所发出的声音才能更加响亮。国内英语媒体要坚持协同共进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在国际范围内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才能强化自身的国际话语权,其持续长远发展才有保障。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向全球呈现真实的,有魅力的中国已经成为国内英语媒体需要承担的重要使命。目前,国内英语媒体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在国际上的宣传力量不是很强,如何提升自身的宣传力度就成为国内英语媒体需要重点研究的工作。国内英语媒体要能够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大受众范围,要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竞争力。要实现这种转变,国内英语媒体需要关注市场需求,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信息量,丰富宣传的形式,要加强媒体间的合作,能够融合多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创新。这是其重要的发展趋势也是其发展的关键。

(作者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大陆英语媒体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新媒体的兴起对构建传媒国际传播力过程中的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和方式、传播客体(受传者)等要素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是严峻挑战,又带来发展机遇,文章着重从传播诸要素视角探讨新媒体时代传媒构建国际传播力的危机与契机,分析成因及其对策。

新媒体 传媒国际传播力 话语权 议程设置

G206 A 1003-6687(2014)12-0043-05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硬实力竞争上升到软实力竞争层面,增强传媒的国际传播力是展示和塑造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传媒国际传播力是指新闻媒体对外传播新闻信息、引导国际舆论、掌握话语权等方面的能力。新闻媒体兼备新闻信息、文化、意识形态和经济诸多功能与属性,是有效拓展中国国际话语权最为直接且潜力巨大的舆论平台。近年来,基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崛起的深远影响,在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同时,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传播新格局。新媒体的兴起对构建传媒国际传播力过程中的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和方式、传播客体(受传者)等要素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是严峻挑战,又带来发展机遇。本文着重从传播诸要素视角探讨新媒体时代传媒构建国际传播力的危机与契机,分析成因及其对策。

一、对外传播格局的多元与复杂

从传播主体看,新媒体时代参与国际传播的主体呈现出多元而复杂的特点,打破了传统上政府及其控制的传媒主导国际传播的单一格局。一直以来,国家形象的传播主要以政府和官方媒体为主,但是新媒体推动了舆论话语权从国家向社会转移的趋势,官方媒体的话语权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多元的社会传播主体分享。[1]2013年春节前后新浪微博“学习粉丝团”以平实活泼的语言和近距离的图片,直播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甘肃等地的动态,传播效果甚至超过了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引起巨大反响和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而“学习粉丝团”博主并非专业媒体从业者,只是一位普通的肄业大学生。伴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境外媒体主要是西方媒体比如《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先后推出中文网站,加强了对中国的关注与报道,力图提升对中国受众的影响力并拓展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以英语为主的西方媒体对中国事务的报道和评论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形成传播主体多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降低了新闻传播的门槛,赋予了每个公民以传播的权力,加上政府对新媒体难以有效控制,客观上打破了政府及专业媒体对新闻传播的控制与垄断,国际传播主体多元是必然的趋势。传播主体多元有利于普通公民、非媒体机构包括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共同参与国际传播竞争,增强对外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弥补政府和传媒对外传播的局限与不足。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先后发生拉萨3·14暴力事件、奥运圣火国外传递遭遇抵制等事件,号称客观、公正的西方媒体不惜捏造事实,“抹黑”中国形象,而中国在国际上缺乏有效的“发声”渠道,国内媒体基本失声,海内外华人主要是年轻网民挺身而出,用电脑和鼠标对抗西方媒体强大的谎言,彰显了中国网民的力量,后来国内传媒跟进报道,不同传播主体“异口同声”,迫使CNN最终不得不向中国人民道歉。

与此同时,传播主体多元对传媒国际传播话语权亦带来挑战,如果媒体以外的其他传播主体与传媒设置的议程不一致,出现“众声喧哗”的情况,就会削弱对外传播的效果,降低传媒公信力,甚至对国家利益造成不利的影响。比如2011年“7·23”温州高铁事故在微博等自媒体的推动下,迅速发展成为影响国内外的公共舆论事件。此次事故的报道主体主要有三:一是以网民为代表的自媒体,二是政府相关部门,三是广播电视、报刊为代表的传媒。三类传播主体对于事故原因的传播口径并不一致:政府相关部门认为是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的;网民在情绪化驱动下质疑并认为是人祸,而后来跟进报道的传媒则把事故原因归咎于高铁技术问题。比如上海某周刊评论说:“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一个最大的天问是:高铁能苟全我们的性命于‘乱世’吗?”“起来,拷问高铁安全的人们!”[2]这种看法也是国内媒体对高铁事故报道和评论的基调,经过境外媒体的广泛传播,国内外舆论一致暗示中国所谓先进的高铁存在技术问题,这些导向错误的舆论对我国高铁技术出口和高铁建设本身客观上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和巨大损失。反观日本媒体对当年新干线事故的报道则一致把技术问题置换为管理问题即“人祸”,很好地维护了日本高铁的形象与国家利益。

从传播渠道(平台)看,目前中国对外媒体的发展滞后,国际传播平台相对不足。虽然我国大力发展对外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颇有成效,比如新华社旗下“新闻电视网英语台”(CNC)24小时对全球播送英语新闻,2010年开播以来已经覆盖南美洲以外的所有大陆,其节目在全球70多个国家进入家庭和酒店等,新华社的海外记者达到200名左右;2012年1月和2月中央电视台非洲分台和北美分台开播,其中北美分台节目通过卫星和有线网络进入美国家庭等。[3]但总体上看,中国传媒在国际传播格局中仍居于弱势地位,像我国海外报刊的影响主要局限于当地华人读者群,很难进入当地主流社会,要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目标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不少媒体具有浓厚的政府色彩,难以为国外受众所接受等等。更重要的是,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舆论场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国际舆论话语权,传统媒体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话语权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我国主流媒体舆论场在与新媒体舆论场的竞合、较量中被边缘化,甚至有丧失新闻舆论阵地主导权之虞。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发展特别是社交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欧美各国政府和媒体都非常重视利用新媒体开展对外传播,而我国利用新媒体开展国际传播方面相对滞后。

二、媒体议程设置的解构与重构

从传播内容和形式看,传媒国际传播力主要表现为议程设置效果,现代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设置议程主要体现在“传播什么”与“如何传播”两个方面。大众传播时代“传播什么”与“如何传播”基本上是由大众传媒及其代表的国家利益所定义、结构和传播的,媒体议程设置效果主要取决于传者需求。一直以来,我国媒体通过及时传播中国重大新闻事件和评论,讲述各种各样的“中国故事”宣传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的成就,介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等,为形塑正面的中国国际形象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播权力从大众传媒向受众逐渐转移,开始出现从基于传者需求的媒体议程设置向基于受众的媒体议程设置转变的趋势。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局限性凸显,这就是凡是对媒体及其所代表的国家利益有利的就报道,反之则不报道或少报道,媒体甚至不惜“扭曲”事实以符合偏见与成见。我国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主要以重大政治、经济、社会等硬新闻为主,软新闻和负面新闻较少;讲述的中国故事主要以精英人士为主而不是小人物;传播的中华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而不是丰富多彩的诸子百家文化,总之传播的基本上都是有利于中国(政府)的正面形象。与此相对照的是,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与评论则走向另一个极端,负面新闻和负面形象居多,中国被塑造成与西方不同的“他者”形象。对受众尤其是海外受众来说,无论是中国媒体的“高大全”形象还是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都不是完全真实、客观公正、可信可亲的中国形象,损害了传媒的公信力。

我国传媒作为喉舌的性质,突出宣传功能和传播正能量,如何评估和判断负面报道即负面新闻要不要报道、如何报道等就成为困扰媒体对外传播的一大难题。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体基于对新闻信息垄断的优势,倾向于报喜不报忧,对负面新闻不报道或少报道即淡化的议程设置方式基本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随着人人都是记者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媒及政府继续通过这种选择性方式处理负面新闻已经变得不可能了,因为受众通过互联网工具不但能够弱化甚至颠覆大众传媒设置的议程,而且可以设置议程,引领舆论走向。北京奥运会前后针对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的舆论攻势,网民用事实说话,通过网络和键盘“战胜”西方媒体设置的错误议程;陕西周正龙“华南虎事件”中网民寻求真相,成功瓦解了传统媒体所设置的正面议程等,足以表明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源愈来愈多元与复杂,受众在传播过程和议程设置中的地位与作用凸显,大众传媒对负面新闻选择性报道的议程设置方式和舆论话语权受到新媒体及其背后受众的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如何对待之,在业界与学界引发激烈争议。一方面,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既有真实、客观的部分,也存在基于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议程设置方式,比如全球未来研究所创始人兼总裁钱德兰·奈尔撰文指出,近日一期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封面是一条中国龙缠绕着地球的画面,地球被笼罩在一片浓烟和火舌中,封面的题目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污染者”,暴露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从许多方面来说,这已经成了一种典型的“中国故事”——强调这个国家给世界带来了巨大而且日益加大的冲击,却选择只突出它的负面影响,从环境和外交政策到在非洲的投资,似乎北京做什么事都不对。[4]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垄断中国报道的话语权,其涉华报道从西方中心论出发普遍存在“傲慢与偏见”“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对非殖民主义论”等负面言论甚嚣尘上,对我国国际形象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对此中国媒体不能置若罔闻,而是要对西方媒体巧妙的议程设置及其背后隐藏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加以揭露与批判,以正视听。

另一方面,面对西方媒体的负面报道我们更需要保持对外传播的理性与自信,少一些受迫害心理,防止陷入网络民粹主义等非理性舆论的陷阱。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发生“叶诗文风波”,西方一些媒体等质疑夺得两项冠军的我国运动员叶诗文采取了不正当作弊手段,经过严格药监证明属“子虚乌有”,引发国内强烈愤慨,最终英国权威科学刊物《自然》杂志公开道歉。《人民日报》把西方媒体等对叶诗文夺冠的质疑定义为“对中国的歇斯底里和妄想恐惧症”,是“采取双重标准,将攻击矛头对准中国运动队和中国选手,这样做,用无心之失恐怕很难解释,刻意打压、故意干扰可能更接近事实真相”。[5]事实并非如此,西方业界和媒体普遍不同意奥运赛场上对中国存在什么有意识的偏见和阴谋,英国《卫报》2012年8月8日发表的评论认为:“无论全球地缘政治中存在何种更大范围内的紧张关系,在伦敦奥运会上要找出公开反对中国的态度并不容易。”如果我们在义愤填膺之余稍稍心平气和一下,倾听一下西方人士和媒体的声音的话,也许会认识到,我们的情绪里面其实有着许多不真实的夸大成分,至少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西方大多数人的想法。[6]

为何产生如此严重的“误读”与“误判”呢?事件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还是中国媒体和民众对西方媒体及其文化的“误读”与隔阂造成的,而其中媒体不辨真相、“误导”舆论又起了关键的作用。具体来说,一是对西方媒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新闻价值规律欠缺了解。与中国“传播正能量”的新闻价值观不同,西方媒体作为第四权的角色和“扒粪者”,热衷于负面新闻,对国内国外新闻事件的报道都是如此,比如西方媒体对叶诗文等人身上的怀疑并非特别针对中国运动员,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个国家的运动员身上,所以我们需要以平常心看待西方媒体的负面报道,不必作上纲上线的过度解读。二是源于“普遍弥漫于曾经在列强入侵下国破家亡的中国人民心灵深处的那种近乎‘病态’的民族自尊感”,[7]而互联网和国内部分媒体又将这种不成熟的国民心态放大,形成“不理性的声音”和非理性舆论漩涡。

从传播客体看,新媒体时代受众与传媒的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网络传播中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同时也是主动制作和传播信息者,信息传播的双向乃至多向互动使受众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如前所述,新媒体时代媒体议程设置效果不再取决于传播者而是取决于受传者。互联网时代受众对传媒构建国际传播力影响巨大,但这种影响也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传媒国际传播要对受众产生影响,获得受众的认同,就需要在构建过程中加强对受众价值观念和逻辑习惯的研究,但目前我国传媒对外传播报道重宣传轻传播,受众意识还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舆论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理性与不理性的声音并存,非理性的网民与网络舆论对传媒构建国际传播力不但没有正面作用,反而起到阻遏甚至破坏的作用,需要媒体加以正确引导。

三、构建传媒国际传播力的路径选择

第一,从传播主体方面看,我国传媒构建国际传播力亟须推动整合多元化传播主体,以成为多样化国际传播格局的主导者和对外传播的主力军。如何协调政府、媒体、企业、公民等多种传播力量,协同发出“中国声音”,将是我国政府和传媒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传媒与政府的关系方面,西方标榜所谓新闻自由和传媒独立于政府,这也成为西方攻击我国对外传播的一大借口。事实上西方传媒的独立性近乎一种当代神话和迷思,传媒所谓的“监督政府”其实是“小骂大帮忙”,它和政府、企业等一起维护金融寡头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已经形成特殊的“共生共荣”关系,这从默多克新闻集团的窃听丑闻和美国传媒集体淡化对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报道中可见一斑。西方传媒实际上成为西方对外传播的窗口,只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透过民间传媒、企业、所谓非政府机构等进行对外传播甚至发动舆论战,而不是采取直接行政干预的方法。这一点值得参与国际竞争的我国传媒加以学习和借鉴。中国媒体对外传播中华文化以取得海外受众的认同是当务之急,这是对外输出中国产品包括文化产品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从传播渠道看,创新传播渠道、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是传媒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当务之急。一是进一步发挥已有传统媒体的作用;二是有针对性地创办具有竞争力的外文媒体;三是利用新科技开拓新媒体,打造互联网平台发出“中国声音”。新媒体的出现为我国传媒开展国际传播和竞争提供了契机和平台。比如中央电视台顺应现代传播的新媒体趋势,开通网络电视台,合理利用各种渠道的优势。《人民日报》开通官方微博,被认为是主流媒体主动打通以网络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官方舆论场和海外舆论场的重要举措。总之,传媒需要充分利用新的传播手段,以数字化为突破口,推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与转型,构建和发展技术先进、传播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国际传播体系,以形成全媒体建设为重点并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国际地位相称的对外传播新体系。

第三,从传播内容和方式看,传媒构建国际传播力过程中应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以“用事实说话”的方式设置议程,塑造媒体公信力。为此,首先要真实、客观、公正地“向中国展示真实的世界,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使受众对世界、对中国都有真实、客观的了解、认知与理解,培养跨文化差异思维以消除误解与隔阂,以增进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交流与交融,这也是传媒最基本的伦理与责任。媒体既要讲中国发展的成就,也应讲存在的问题;既要展示精英人物的成功故事,也要呈现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全面和平衡,以及对问题和困难的透明开放及坦诚,是媒体构建公信力,争夺受众市场话语权的核心要素。[8]

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双方相互的“误解”、碰撞乃至冲突的发生,由于西方入侵等特殊的历史背景,加深了国人对外部世界包括西方文化的“误解”与隔阂,众多“睁眼看世界”者之中能够“清醒看世界”者寥寥;鉴于国人昧于世界大势,不知己不知彼,梁启超、严复、陈独秀等一批先贤创办报刊如《国闻报》《新民丛报》《新青年》等,以“通中外”“通外情”为要务,促进中西方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但救亡压倒了启蒙,媒体启蒙国民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西方的交流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时至今日,不少国人对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的认知似乎还停留在表象和想象的层面。正如曹林所说:“中国虽然已经崛起,成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但一些人似乎还跪着,未能摆脱那种小国胸怀和弱国心态。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屈辱经历,让有些国人一直不能理性平和地看待西方世界,要么表现得过于自卑,总觉得低人一等抬不起来头来,要么就是盲目自大和过于自尊,带着强烈的仇外、排外情绪——受害者心态,就是这两种情绪的复合物。不仅对待奥运,这些人习惯以这种受害心态看待中国与外在世界的任何交往。”[9]不少国际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因双方不够了解造成的,语言、文化、信仰、习惯的差异等容易使双方出现交流的障碍并产生误解,东西方均如此。狭隘的网络民族主义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事件的发生缺少跨文化思维,往往用自己的思维来主观臆断地推测对方,并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容易曲解真相、加深误解,产生负面效果。[10]

媒体应在客观报道“真实中国、真实世界”的基础上以中国价值引导舆论,培养成熟理性的舆论环境,实现“全球内容,中国价值”的对外传播新境界。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媒体面对的舆论环境更加多元而复杂,塑造舆论共识、争夺话语权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外传播要取得效果必须有价值观作支撑,这就是中国价值,它既融入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对传统中华文化优势的继承与发扬,阐旧邦以辅新命,又是对人类文明包括西方文化一切优秀成果的继承与升华,它是媒体对外传播文化自信的源泉。当前中国对外传播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内容、国际表达”,但在新形势下中国国际传播的内容不应限于中国事务,而应强调“全球内容、中国价值”,进一步放眼全球,用中国价值来审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通过对全球事务的报道传递中国价值。传播理念既体现中国立场,又体现世界眼光,强调全球利益共享与合作,更好地让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传播视野强调开放与包容,通过更高层面的议程设置与角度选择,将中国立场寓于客观报道之中,润物无声地传递中国价值、体现中国影响。[11]

第四,从传播客体看,传媒在建构国际传播力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新媒体对受众进行更为精准的传播。在新媒体语境下输出价值和文化必须遵循新媒体的游戏规则,“相信你的用户”是互联网行业秉承的理念,这对于中国的对外传播同样适用。[12]另一方面,媒体也不能一味迎合受众趣味,还应站在更高的层次以高度的责任感引导而不是“误导”受众和舆论,营造理性的舆论氛围。比如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民族主义本应是针对中国国际事务而引发的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理性表达,其目的是试图通过民众的广泛议论来影响国际舆论,以此来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其受众主要是与中国国际事务相关的国家及其民众。但在我国,网络往往被视为情绪宣泄的途径,而非传播信息的渠道,没有考虑信息接受者的问题,而往往是信息仅在本国人民内部流动,引发争论甚至是“口水战”,这对国家对外事务的合理解决起不到积极的作用。[13]新媒体时代如何引导受众是传媒构建国际传播力过程中必须面对与克服的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于运全,袁林. 新媒体环境下国家形象传播的变革[N]. 光明日报,2013-01-26(06).

[2] 胡展奋. 高速噩梦[J]. 新民周刊,2011(8):25 .

[3] 刘晓忠. 遵循新闻规律 讲述中国故事[N]. 21世纪经济报道,2013-01-08(04) .

[4] 钱德兰·奈尔. 西方媒体扭曲报道忽略中国成就[N]. 参考消息,2013-09-12(15).

[5] 钟文. 双重标准有损公平正义[N]. 人民日报,2012-08-06(17).

[6] [7] 陈季冰. 奥运之后的思考[N]. 经济观察报,2012-08-20(49).

[8] 刘晓忠. 遵循新闻规律 讲述中国故事[N]. 21世纪经济报道,2013-01-08(04).

[9] 曹林. 带着受害者心态看奥运会很累[N]. 中国青年报,2012-08-07(02).

[10] [13] 叶璞. 理性看待“网络民族主义”[N]. 北京日报,2013-09-30(18).

[11] 王庚年. 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N]. 人民日报,2013-09-12(07).

[12] 宋诗婷. 文化营销“大数据”[N]. 北方周末报,2013-09-12(C17).

上一篇:语境传媒现象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电视剧全球化探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