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范文

2024-03-01

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全面切口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319-01

当前在医院妇产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便是实施腹部切口手术,因为妇产科疾病表现出诸多的特点,并且妇女自身的生理技能较为特殊,所以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其腹部切口的愈合效果对患者完成手术后的临床康复表现了重要的影响。因为在进行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没有严格要求无菌技术,并且完成手术后没有有效进行护理,往往导致患者完成腹部切口手术后,出现诸多的并发症,例如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的情况以及出现了脂肪液化的情况,对患者的临床康复以及自身生理机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1】。为了有效避免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研究具体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对其完成全面切口护理后,临床获得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86例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5岁-66岁;对患者进行手术的类型:异位妊娠的患者8例,选择实施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4例,选择实施子宫次全切术的患者12例;选择实施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2例,选择实施剖宫产术的患者50例。患者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表现为肥胖的患者4例,表现为贫血的患者6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4例,表现为体质消瘦的患者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手术患者分为C1组与C2组。对比C1组与C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

针对C2组患者主要实施常规切口护理,针对C1组患者实施全面切口护理。对比C1组与C2组患者完成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本次实验研究过程中,利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表示研究的实验数据。通过卡方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护理效果

在C1组42例患者中,护理显效的患者34例,护理有效的患者6例,护理无效的患者2例。护理有效率为95.24%。在C2组44例患者中,护理显效的患者18例,护理有效的患者8例,护理无效的患者18例。护理有效率为59.09%。在护理有效率方面,C1组高于C2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

2.2 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后,在C1组患者中,完成手术后的4天-13天,出现脂肪液化的患者4例,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2例。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患者的切口合并出现渗出物的情况,合并出现了切口疼痛的情况以及轻度发热的情况,此外患者合并出现了切口发红的情况,并且伴有肿胀,出现了咳嗽症状。临床没有感染的患者40例,并且患者的切口全部有效愈合,愈合程度为1级甲等。

在C2组患者中,出现脂肪液化的患者10例,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18例。临床未表现出感染的患者26例,患者切口愈合的程度为1级甲等。综合对比C1组与C2组患者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发现,C1组优于C2组患者明显(P<0.05)。

3、讨论

针对C2组患者,对其实施全面切口护理。完成护理后,获得的护理效果确切,护理步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对患者实施手术前护理

3.1.1 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基础护理

确保患者的床单整洁,衣物清洁并且皮肤清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观察患者临床疾病情况,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表现予以认真记录,一经发现患者临床表现出高热症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在准备进行手术前1天,做好备皮工作,利用松节油棉签对患者的脐孔进行清洁,防止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伤。在准备手术前一天,协助患者进行淋浴更衣,避免患者出现感冒的情况【2】。

3.1.2 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针对准备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设计均衡膳食,主要将能量适宜、少食多餐、低膳食纤维以及低脂作为饮食原则,并且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

3.2 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要求无菌操作。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对患者彻底进行止血。在准备操作电刀的过程中,需要对电刀的强度以及电刀温度进行认真调整,了解操作的每一过程,避免电刀同患者的皮肤长时间接触或者过多的接触,防止对患者的某处组织多次进行切割,避免对患者大型脂肪组织造成破坏。在准备进行缝合前,对手术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物品进行仔细核对,防止遗留在患者的腹腔,从而导致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利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冲洗。在进行缝合的过程中需要逐层进行缝合,避免出现死腔的情况【3】。

3.3 对患者进行手术后的护理

对患者完成基础护理后(对患者临床疾病情况以及临床生命体征给予密切观察),对患者实施红外线热疗,以促进患者切口局部血液循环,确保患者的切口干燥。对患者实施中药外敷,针对个体技能非常差以及肥胖的患者,主要选择大黄以及芒硝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外敷,有效加快患者切口愈合速度。

总而言之,针对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对其完成全面切口护理后,在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促进患者的切口愈合等方面,表现了重要的意义,成功凸显全面切口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美英.128例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0):105-106.

[2]胡艺.对妇产科手术病人进行腹部切口护理的临床探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6(01):755-756.

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范文第2篇

1 术前护理

手术前的护理目的:术前护理目的, 在于了解患者的病情, 明确诊断、确定患者手术的耐受性能力, 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使患者顺利进入手术。生理上适应术后变化的环境。

1.1 心理护理

术前心理问题主要是因患者对手术不了解及对手术预后的担心而引起。例如子宫切除术, 由于患者对生殖器官功能认识不足, 认为切除子宫后会早衰、引起性功能降低, 失去第二性征而造成自我形象紊乱。有的患者由于陌生的住院环境即将切除子宫、卵巢而影响生育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 表现为被动、依赖甚至抵触。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做到:护理亲切、耐心接待入院患者, 了解患者对疾病及陌生住院环境的反应。给患者做好病室环境、病员及医护人员介绍, 减少陌生感。尽可能地满足或给予比较满意的解释。针对心理问题, 提供相关信息, 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健康教育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的机会, 具体做法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相关的医学知识, 纠正她们的错误认识, 并让患者说出自己感受, 与患者共同探讨适合于个体的缓解心理应激的方法, 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 取得患者配合。沟通中, 注意对年老、幼小及病重者区别对待, 根据她们的特点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并告知术前准备、拟定的手术名称、范围、麻醉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通过沟通交流, 使患者对手术的意义、术前准备及术后注意事项有一定的了解, 并对手术充满信心, 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1.2 术前准备

(1) 一般准备增加营养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作好全身功能器官的功能检查, 术前1d备皮及药物过敏试验。

(2) 术前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 对相应的合并症患者给予术前对症处理, 例如积极调解血糖水平、纠正贫血及减轻或消除水肿等, 术前需让患者摄入高蛋白、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使得患者机体的抵抗能力与愈合能力有所提高, 使患者快速的恢复健康。

(3) 胃肠道的准备, 一般于手术前1d灌肠2次, 病人能大便3次即可。

(4) 阴道的准备, 多用于子宫全切的患者, 一般先阴道清洗, 于手术前1d冲洗2次, 常用1∶20碘伏等。手术日晨用消毒液行宫颈、阴道消毒, 注意阴道穹窿部位的消毒, 消毒后用棉签蘸干。全子宫切除术患者, 消毒后用1%龙胆紫或美蓝涂查宫颈、阴道穹窿部作标记, 再用干棉签蘸干。

(5) 保证患者睡眠, 缓解紧张情绪保证患者的良好休息, 遵医嘱给镇静剂, 常用地西泮5mg睡前服。术日安置保留尿管, 保持引流通畅, 术前30min给基础麻醉药, 常用阿托品和苯巴比妥, 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减少腺体分泌。

2 术后的护理

术后护理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及时发现问题, 为医师提供治疗依据,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1) 术后应保持床单、衣服的清洁与干燥, 减少因不良因素引起切口感染, 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侧位, 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必要时及时吸出口腔或呼吸道分泌物。

(3) 密切观察病情:患者被送回术后复苏室后, 首先注意生命体征, 如术后由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 术后1~3d体温升高, 但≤38℃, 如体温持续升高, 应注意切口、肺部、泌尿道等部位的感染。血压、脉搏、呼吸异常, 应注意有无出血倾向。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麻醉恢复的时间, 卧位方式、留置管是否通畅、手术切口有无出血、渗液、红、肿、热、痛、阴道分泌物的量、颜色等, 以判断切口愈合情况。

(4) 术后疼痛的护理麻醉作用消失后至术后24h疼痛最明显, 是术后主要护理问题。翻身、咳嗽、运动都会使疼痛增加, 焦虑、恐惧的患者对疼痛更加敏感。主要的措施是及时止痛, 保持安静的环境。术后6h腹部捆腹带, 帮助伤口的固定, 有利于翻身、咳嗽及床上运动。术后第2天采取半卧位, 减轻腹肌张力, 可减轻切口疼痛, 并有利于腹腔引流, 炎症局限。在止痛的前提下早下床活动, 能增加血液循环, 防止血栓形成。增加肺通气量, 有利于痰液排除, 避免肺部并发症, 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 我们要努力做好患者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 尽量减少术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让她们安心并积极的配合治疗, 才能使手术更加完美, 使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妇产科腹部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手术, 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 极易使患者术后产生胀气, 拔管后尿储留、切口脂肪液化及胃肠蠕动功能的减弱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不良的并发症发生不仅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 加重了患者的心理与经济上的压力, 还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 极易导致医患纠纷, 为了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提高患者的疗效, 这里我们对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做了简单的介绍。

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439例, 年龄23~78岁, 平均 (46.9±3.2) 岁, 其中剖宫产103例, 异位妊娠59例, 卵巢囊肿切除术64例, 子宫肌瘤切除72例, 子宫全切33例, 宫次全切术28例, 宫颈癌根治术21例, 附件手术59例。均进行积极有效的切口护理, 有3例患者发生脂肪液化, 平均住院时间 (18.5±2.7) d, 其余患者切口均为1级甲等愈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疾病困扰, 对开腹手术会产生恐惧、烦躁、害怕心理, 担心手术影响生育和其他器官功能。我们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 向其讲解手术的必要性、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并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和检查, 教会患者术后有效咳嗽方法及咳嗽时如何保护好切口, 防止切口裂开导致不必要的伤害。以其熟练、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 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手术,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1.2 基础准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基础护理。保持衣物、皮肤清洁, 加强营养, 以增加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提高血浆蛋白水平饮食为主, 增强机体组织修复能力, 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监测生命体征, 保证患者在各项检查与生命体征平稳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按下腹部手术常规消毒皮肤、备皮, 剔除会阴部的阴毛, 彻底清洁脐孔污垢, 避免损伤皮肤, 防止增加术后切口感染机率。

2.2 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切口缝合。术中做到彻底止血, 使用电刀时应注意其强度和力度, 尽量减少电刀与皮肤的接触时间和次数, 避免对组织进行反复切割, 关腹时注意彻底清洁腹腔, 仔细核对手术器械和纱布等使用的物品数量, 以免遗留造成感染, 导致伤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缝合时选择合适的材料, 对齐切口, 逐层确认缝合, 做好对切口的保护, 防止死腔与缝合不当造成切口感染[2]。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术后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 减少影响切口污染的不利因素, 严密观察切口渗出液的颜色、性质、量, 特别是对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和肥胖、贫血、水肿患者要观察敷料位置和切口周围是否有红肿发硬或皮温增高现象, 坚持每日换药。患者术后由于器官表面和腹膜的牵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腹胀症状, 我们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 缓解紧张情绪, 指导其保持适宜体位, 尽早活动, 对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可根据不同情况清除渗出物后给予微波治疗, 促进切口愈合。

2.3.2 疼痛护理

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不同, 有些患者对术后切口引起的疼痛不能耐受。我们护理人员应仔细辨别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 用音乐、谈话、舒适体位转移患者注意力, 对不能耐受者遵医嘱常规使用止痛泵镇痛, 防止患者因疼痛烦躁痛苦导致腹部切口裂开。

2.3.3 切口护理

细致的切口护理是减少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方法。术后护理人员应每日观察患者腹部切口好转情况, 注意切口有无渗血渗液, 切口张力是否增加, 减轻腹部肌肉的紧张度[3], 可适当抬高床头20~30°, 膝下垫小软枕, 咳嗽时用双手轻压腹部, 防止因腹部压力过大导致切口裂开, 每日进行消毒, 更换敷料, 保持切口及周围皮肤的干燥, 红外线照射, 防止切口脂肪液化及裂开。

2.3.4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康复运动和注意事项, 防止因任何因素导致腹部切口张力增加阻碍切口愈合。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活动, 促进胃肠功能与体力恢复, 但要防止过早的剧烈活动;保持大小便通畅, 以免造成腹内压过高导致切口裂开, 引起术后切口感染和延迟愈合。

3 体会

开腹手术作为妇科临床的主要治疗方法, 切口的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 减少感染和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我们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切口护理的重要性, 术前做好心理、基础护理预防切口感染, 术中坚持无菌操作避免切口感染, 术后积极观察和指导减少切口感染, 以熟练的护理技术促进患者切口早期愈合, 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妇产科开腹手术腹部切口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妇产科实施开腹手术439例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切口护理。结果 有3例患者发生脂肪液化, 平均住院时间 (18.5±2.7) d, 其余患者切口均为1级甲等愈合出院。结论 充分认识切口护理的重要性, 术前做好心理、基础护理预防切口感染, 术中坚持无菌操作避免切口感染, 术后积极观察和指导减少切口感染, 以熟练的护理技术促进患者切口早期愈合。

关键词:妇产科,开腹手术,腹部切口,护理

参考文献

[1] 邓会先.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13:79.

[2] 顾英姿.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1, 3:194.

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男49例, 女31例, 年龄20~75岁, 平均年龄 (51.3±6.2) 岁。手术类型:阑尾炎手术27例、胃癌根治术21例、结肠直肠手术15例、胆囊切除术12例和其他5例。职业:农民32例、工人29例、干部14例和学生5例。均排除存在智力障碍者、不能配合研究者。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职业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 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内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和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等指标。

1.3 评价标准

(1) 疼痛评价[1]。采用国际通用的数字疼痛分级法 (NRS) , 用0~10级数字表示疼痛强度, 0为无痛, 10为最剧烈的疼痛, 由患者自己评分, 1~3为轻度疼痛, 4~6为中度疼痛, 7~10为重度疼痛。 (2) 睡眠质量评价[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 (PSQI) , 该问卷由1 9个自评和和5个他评项目组成, 并构成7项成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 每个成分按0~3分计算, 累计各成分评分为PSQI总分, 其范围在0~21分, 得分越高, 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3) 满意度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称赞为满意;能满足患者所需为一般;患者反映尚有不足为不满意[3]。术后1周, 患者均在统一指导语下进行调查, 当场收回问卷。

注:各项指标比较, P>0.05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干预

2.1 环境干预

加强环境干预, 提高患者的环境舒适度。 (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采光度良好、温湿度适宜; (2) 消除病房里的不良刺激, 可以放置鲜花或绿色植物, 提高患者的视觉舒适度; (3) 房间灯管不要太亮, 保持柔和, 避免噪音。

2.2 心理干预

实验证明, 人的大脑能够产生吗啡样物质, 如脑啡肽、强啡肽类物质等, 它们与外源性吗啡一样, 能够控制疼痛的传导, 抑制疼痛, 而情绪、心理等因素可影响吗啡类物质的产生, 所以,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可以激发机体产生释放内源性吗啡类物质, 对术后减轻疼痛具有重要意义。患者焦虑情绪越严重, 可以导致机体痛阀值降低, 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

2.3 体位干预

术中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引起疼痛并不少见, 术后保持舒适卧位, 每2小时更换1次, 不仅可缓解疼痛, 而且可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肠蠕动。患者在躺卧、翻身、起坐时可以导致疼痛加剧, 所以患者在做以上动作时, 家属或护士应给予协助, 如翻身时, 可以使躯干整体翻动, 可以减轻切口疼痛。同时, 床垫要有一定的柔软度, 使患者躺在上面舒适。床单要整洁、干燥、平整。

2.4 基础护理干预

(1) 每项护理操作前, 应向患者讲明目的、方法和配合注意事项, 尽量做到轻、稳、准, 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如监护仪, 应避免血压计袖带长时间捆绑在患者四肢上; (2) 每日为患者做好擦浴、洗脸、梳头等, 使患者保持舒适状态; (3) 患者行动不方便, 应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 经常用吸水管漱口以保持口腔黏膜湿润, 每日清洁口腔1次, 防止口腔内有异味产生; (4) 教会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 并让其慢慢适应, 防止过度憋尿。

2.5 自我暗示与分散注意力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 个体差异很大, 实践证明, 采取自我暗示的方法能够减轻疼痛, 巧妙积极地暗示可以使患者按照医护人员的意志行事, 分散和转移对疼痛和疾病的注意力, 可减少对疼痛感受的强度。

2.6 饮食干预

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 多吃清淡, 富含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 禁食易产气的食物, 预防肠道气体过多引起腹胀, 导致术后疼痛。同时, 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 防止便秘。

3 结果

3.1 2组患者术后1周内疼痛程度比较 (表2)

3.2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表3)

3.3 2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 (表4)

4 讨论

术后疼痛不同于一般的生理性疼痛, 除了外科伤口对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引起伤害性感受外, 组织损伤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改变也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术后疼痛还会引起内脏的反应, 这是对生理功能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 主要与疼痛导致自主神经活动异常, 血中儿茶酚胺升高有关, 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呼吸浅快等, 还可出现恶性、呕吐、出汗等。同时由于致痛和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 又可引起机体内激素和酶系统代谢异常, 蛋白质合成缓慢, 分解加速, 免疫球蛋白下降, 不利于切口愈合和术后康复等。我们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进行护理干预, 将多种干预措施融为一体,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使患者正确认识术后疼痛, 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减少了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转移了其注意力, 使患者全身放松, 疼痛程度减轻, 如观察组患者轻度疼痛发生率为8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0%。术后切口痛一般于2d或3d逐渐减轻, 若患者持续疼痛应寻找原因及时处理。由于患者术后疼痛减轻, 有利于患者的睡眠和休息, 以及精力的恢复, 如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为 (5.12±1.03) 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9.92±2.16) 分。护理干预, 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了患者的睡眠, 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保持心理和生理处于舒适状态, 赢得了患者的信任、肯定和尊重, 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可以减轻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 促进睡眠和精力恢复, 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中的护理效果, 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将8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 比较2组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和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例如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减轻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 改善术后睡眠质量, 提高对护理质量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干预,腹部手术

参考文献

[1] WHO.Cancer pain relief[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86:4~10.

[2] 齐玉龙.医学院校大学生失眠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 21 (3) :243~245.

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 对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间收治的93例确诊为子宫肌瘤并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所有病例在良好的治疗和护理下均获得较好恢复,其中顺利手术者82例,中转开腹者11例。结论 良好的术前准备,有效的心里护理和优质的术后护理是保证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子宫肌瘤;腹腔镜;护理

子宫肌瘤(Hysteromyoma)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发生于子宫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造成女性患者不孕、流产、月经过多、继发贫血等的主要原因,其临床发病率不同的文献报道差别较大,大体分布于40%左右[1,2]。目前治疗以手术为主,在众多的术式中,腹腔镜下切除术以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而独树一帜,这其中的成功与围手术期良好的护理密不可分,本文就93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总结如下,其中手术中的护理主要由手术室护士完成,本文不予具体讨论。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间收治的93例经妇科双合诊、阴道B超以及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2-48岁,平均(35.2±7.21)岁;其中黏膜下肌瘤66例,占71.2%;肌壁间肌瘤13例,占13.6%;混合型肌瘤14例,占15.2%;肌瘤大小波动于3-12cm之间,平均(6.8±2.4)cm;肿瘤个数波动于1-4个之间,平均(1.9±0.7)个。

1.2 手术方式 按照常规手术步骤,消毒铺巾后造气腹,之后于脐孔进入腹腔镜初步探查腹腔内情况,判断能否顺利施行腹腔镜手术,对于腹腔内情况较好的患者可以在下腹部再取两个孔作为手术器械进出通道,并按相关手术操作规则进行手术。如果遇粘连较严重,分离困难的患者,或是手术中出血难止情况,应果断中转开腹治疗,避免盲目操作。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一般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血细胞分析、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免疫、出凝血时间、血型、血交叉试验等相关检查,术前8h禁食、4h禁饮;留置导尿管,建立静脉通道。

2.1.2 患者心理护理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妇科疾病治疗技术,以微创而被人们熟知,所以许多患者对这一技术充满期待,往往期望值过高而出现应激;另外有部分患者,因为疾病和手术而产生的恐惧,特别是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更是怀有一种满矛盾心理。所以有必要向患者介绍手术的一般情况,向她们讲清手术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优越性,介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注意事项及缓解方法,同时也应该指导家属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鼓励、宽慰患者,使之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树立信心,保证情绪稳定,用最佳状态配合手术[3]。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一般护理 待患者于清醒室完全清醒后转回病房,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为防止因CO2气腹而造成高碳酸血症,应该常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3小时,每半小时测量生命体征及其氧饱和度,连续纪录8次数据,绝对卧床休息6-12小时,之后若无特殊不适,可以帮助患者起床适当活动;24小时后可以适时停止心电监护,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并解释着样的目的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同时24小时后可嘱患者进食少量流质、半流质食物。

2.2.2 术后疼痛护理 起初由于麻醉剂的作用,表现不是很突出,患者一旦从麻醉中醒来,由于切口疼痛而产生焦虑、痛苦等心理,此时护士应多以语言进行安慰和鼓励,必要时可用镇痛泵或药物缓解。

2.2.3 手术穿刺孔的护理 术后经常巡视病患,观察手术穿刺孔是否有出血、渗血情况,术后头三天应该每天更换辅料,保持伤口干洁。

2.2.4 出院指导 患者恢复良好者可于术72小时以后出院,日后再返院拆线,一般平均出院时间4天,全休1个月,禁盆浴和性生活2个月,保持外阴清洁,加强营养。出院后1个月门诊复查,如有穿刺口愈合不良,腹痛、反复发热等情况,应立即来院诊治[4]。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其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少、术后痛苦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使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代替传统开腹手术成为一种趋势,而临床上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治疗成功率,保证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晓梅.5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人的手术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11,9(12):3161-3162.

[2] 朗景和.新世纪的妇科腹腔镜手术[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5):289.

[3] 方荣荣.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1,24(4):663-664.

[4] 陈晓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64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6):45-46.

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范文第6篇

1 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

手术病人大多存在消极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失望。因为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 害怕麻醉及术中出血, 怕手术中出现意外而死亡。担心术后疼痛及术后留下后遗症, 从而出现情绪低落, 术前焦虑、术后悲观的心理状态。

1.1 择期手术可在手术前一天进行术前访视

急诊手术在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进行。根据病人的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不同, 以病人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交谈。如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环境, 解除病人因周围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不安。介绍所需麻醉的种类及注意事项。教入手术室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使病人能自觉配合, 做好术前各项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高级人的思想工作, 解除病人的恐惧、紧张的心理, 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下从容手术, 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1.2 麻醉与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 根据樵前访视时掌握的病人的基本情况。结合入手术室后的情绪变化, 及时进行安慰和鼓励。巡回护士在协助病人配合麻醉师麻醉时, 应将麻醉师的每一步操作及可能的感觉和需要病人配合的提前告诉病人, 使病人有心理准备, 积极配合, 确保麻醉的顺利实施。手术过程中, 巡回护士尽量陪伴在病人身边, 做好解释工作。可应用一些肢体语言, 如握住病人的手, 帮助病人擦汗等。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对于要求听音乐的病人, 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乐曲, 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心情放松, 缓解紧张。术中要做式操作轻、说话轻, 以减轻对病人的不良刺激。对任何暴露身体的手术, 在进行手术和皮肤消毒之前, 都应遮挡好。尽量避免暴露病人的身体, 以保护病人的自尊和隐私, 给病人以人文关怀。

1.3 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术后第2天对病人进行探视和问候, 询问病人术后的一般情况。针对病人的不适给予安慰、解释和帮助。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调整尿管、引流管、深静脉留置等, 尽量使病人舒适。并使病人在人格尊严上得到满足。鼓励病人做深深呼吸、咳嗽、咳痰, 减少术后病如症。通过对病人的关心、安慰等, 给予病人情感上的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安全度过手术恢复期。

2 讨论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心理护理质量的高低, 决定着对病人护理质量的高低。大量研究证明, 手术病人接受有效的心理护理, 其手术及预防效果明显好于未接受心理护理的病人[1]。将心理护理运用手术室护理中, 彻底改变了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 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心转向病人, 提高了手术实护士的责任心, 促使手术室护士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提高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积累工作经验, 更好的实施护理服务[2]。“关爱病人”是我们护理的核心与中心任务。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增强手术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争取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学的发展, 心理护理正在日益得到重视。传统手术护理主要针对病人在手术期间, 即从病人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的一段时间所实施的护理。体现的是手术中的护理。随着整体护理的广泛开展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更高的要求。病人除了应得到手术中的细致护理外, 对手术前、手术后即整个围手术期, 都应该进行细致的护理。围手术期即病人从决定手术治疗开始, 到手术治疗结束的一段时间包括手术前期、手术中期、手术后期。在整个围手术期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以病人为中心, 从病人的利益出发, 在注重病人疾病的同时, 注重病人的心理需求。让病人得到亲人般的照顾与关怀。使病人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手术, 预防和减少术后病发症, 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围手术期,病人,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刘艳杰, 陈荣菊.巡回护士对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技巧[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2) :71.

上一篇:房地产估价案例改错范文下一篇:防艾专题讲座主持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