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2023-09-16

交际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语言行为是交际的主导因素,非语言行为是语言行为的重要辅助手段。跨文化交际中,保持两者的和音一致是交际双方都应遵循的原则。文章拟在非语言交际行为及其与语言交际行为之关系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两者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并对于如何进免冲突、保持两者间的和谐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跨文化交际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生活中,人们主要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在研究交际的过程中,人们通常只注重语言行为,而忽视了非语言行为。但是,同语言行为的交际功能相比,非语言行为具有更真实地传递信息、更准确地表达情感等功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同语言行地表达情感等功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同语言行为一样,非语言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避免地会受文化的影响,同样的形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亦有不同的含义,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严重影响彼此的交际。本文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进行分析。

与人要友好,处事要冷静,不要只考虑自己,要替别人着想,用心去沟通. 和人交往我认为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语言,我觉得人文素养很关键,但是这也不一定是有文凭或着很好的家庭背景等等决定而是这人的人品,有的人不用讲话很多人都很喜欢,有的人不讲话人我们比较喜欢一开口我们就觉得压力很大,所以生活当中我老师说过没有知识要有常识,没有文凭不代表没有文化,所以一个人能成为别人生活中的顾问的时候他的人际一定很好,一个人懂得鼓励,与人相处懂的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懂的包容,懂得给人成就,懂得鼓励和称赞,所谓称赞不是奉承,而是给人肯定,懂得关爱身边的人的人,人际关系一定好的,这些说的很容易做到可是要受一定的考验的.

提高说话能力,提高交际能力,这需要你的勇气去改变和衡心坚持!首先你要学会找话题练好口才,大胆一点,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

一、变得开朗,学会大胆主动积极与别人说话,说了总比不说好,说多几次自然不用怕。下面几点内容你可以学习一下:

1 、说话紧张的时候,努力使自己放松。静静地进行深呼吸,在使气息安静下来,在吐气时稍微加进一点力气,这样心就踏实了。笑对于缓和全身的紧张状态有很好的作用。微笑能调整呼吸,还能使头脑的反应灵活,说话集中。

2、 平时练习一些好的话题。在平时要留意观察别人的话题,了解吸引人的和不吸引人的话题,在自己开口时,便自觉地练习讲一些能引起别人兴趣的事情,同时避免引起不良效果的话题。

3、 训练回避不好的话题。应该避免自己不完全了解的事情,一知半解、是懂非懂说一遍,不仅不会给别人带来什么益处,反而给人留下虚浮的坏印象。

4、 训练丰富话题内容。有了话题,还得有言谈下去的内容。内容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你对生活观察和感受。这样的人总是对周围的许多人和事物充满热情。

二、多看些书,多参加户外活动,这样可以多和人沟通交流,性格自然会慢慢的变得开朗的同时丰富你的阅历。

1、 和不熟的人讲话先礼貌客气点(起初谈话时不同和朋友那样的语气),先了解对方的性格,了解了对方才知道如何(用哪种方式)和对方沟通交流。先看这个人是否和自己是同一类人(思考方式、社会观念、价值观念等),若这个人和你观念差不多就很容易相处,因为大家观念同想法同,也可以找些乐观性格的人做朋友。和人相处需要真诚、友善,主动,你主动和别人沟通啦!

2、 若缺乏思想交流,听别人说话是一种很好的交流,要用心听,不是左耳入,右耳出。

3、 找话题跟人家聊,首先学会做个聆听者,多去听讲座,什么内容的讲座就你自己喜欢,去图书馆或者大学校园也有讲座的资料;在和朋友长辈沟通过程中多点听听别人的,从而每一天收集可以表达的素材,也能学习别人的语言表达技巧。

选择恰当的话题是交际活动的关键

1、从选择身边的小事开始,即使是一个小问题,只要和我们身边的个人生活有关,就都可以成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

2、平时聊天时要选择一些轻松活跃的话题,要是谈一些深奥高雅或是故能玄虚的话题,别人如果对此一无所知,肯定会缺少必要的回应,即使勉强听下去,也会觉得索然无味。

3、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不同的人所关心的话题也有所不同。像男生就比较喜欢体育、国家大事、科学知识,能女生多喜欢美容、健康等话题……。其实只要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每一类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话题。

4、切忌逞口舌之快,唯我独尊。一时的口舌之快很可能会误了你的大事,在交谈时不要老围着自己的喜好转,开口闭口我怎么样怎么样,这样会让人觉的你很高傲。 收获:

与人交际说话的一些注意点

1、说话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比如在自己家庭里,对父母,我们是子女,对兄长我们是兄弟,如果对弟弟、妹妹说话的语气对老人或者长辈说话就不合适了。

2、说话要尽量客观,这里说的客观就是尊重事实,事实怎么样就怎们样,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实,有些人喜欢主观臆测,信口开河,这样往往会把事情办坏。

3、说话要有善意。尽量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善意,尽快消除彼此的隔阂。

交际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口语交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而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然而,当前低年级小学生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堂上讨论发言、课后练习时间短等,导致很多同学对说话产生抵触心理;教师不注重课堂互动與评价反馈,以及教师缺乏有效引导与监督机制等,都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学习效果及发展水平。

关键词:情境教学 口语训练 交际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1.017

口语交际是每个人的基本能力,虽然它是基本的潜能,但它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生需要更高素质的训练,尽量满足他们的整体发展需要。但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保证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因此,合理应用相关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保证其全面发展。低年级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还不成熟,教师要引导孩子多角度地学习。语言是交流中最核心也是最有效、最直接且最快捷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导入,让孩子们了解到他们对某一类事物或人物所持肯定态度,或者教师将故事讲给同学听,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激发其口语表达,使其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活动,并获得提高与发展。

一、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

有不少学生对口语交际存在着认识不足、理解不深,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些都是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和学习时间较短所致。很多教师设定了教学目标:让孩子们能够学会听话,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以及与人交往中要注意的事项,等等,而且还可以在课后进行口语交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是一门以文为主,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学科。所以口语交际训练也就成为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低年级学生对于语言表达并不理解,因此很多教师都会认为口语交流就是简单地朗读文章、写字等基本功较弱且缺乏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的活动。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往往以传统教育方式为主导思想,“以阅读为中心”能更全面保证学生的课堂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识字率,尤其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和精神水平。但这也有明显弊端,首先容易造成语言学习不到位,学习语言关键不在理解而在运用,用理解的语言阅读文章,容易忽视语言的积累和应用。同时难以保证“表达”在语言课程中的重要作用,“表达能力”是语言学习的难点,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指标,然而,我国语文课程中大量的阅读活动缩短了表达“写”字的时间和空间,严重影响了走入社会能力的提高。学者们对语言教学的看法,学生“说不好”,文章写不出来,主要是在表达领域,我们的语言教学始终坚持“阅读聚焦”,没有改进表达方式。如果我们不纠正语文课程定位上的偏差,那么,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可能永远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二、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词汇运用和理解上存在不足

词汇是语音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因为汉语词义具有“形声”等特征,而小学语文教材对小学字词教学也有一定程度上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加强对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并在课堂外多使用一些直观形象生动且符合生活实际语境的话语辅助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二)学习环境不统一

学生的主要学习地点是学校。同时,在语文教学方面,教师的重点通常是提高整体知识和技能水平,而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口语交流能力的增强。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知道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能力,他们只能默默地学习,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目前学校还没有具备口语教学的条件,导致整体环境缺乏统一性,以至于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口语习惯。

(三)学生心理因素阻碍口语交际能力的进步

口语交际能力无法提高,主要问题在于学生的心理。如果一个学生愿意表达和交流,他就能获得更好的能力。但是,如果一个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进行相关的口头表达,就会导致口头交流的障碍。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疏忽会导致此类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直接导致学生不愿意进行口语表达,无法全面进步。

(四)缺乏口语交际环境,教学针对性不强

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受到教师、家长以及同学们的影响。现代教学中,教师一般注重孩子的阅读、写作能力,而忽略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缺乏对口语的针对性训练,使孩子只会一味地根据课本读写,缺乏自身口语能力的锻炼,所以教师应该多鼓励与引导。首先要让每个孩子明白自己说话时语调是否有变化;其次就是要学会倾听别人讲话,并说出其中的含义;再次则是从用词到语句结构等方面进行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及口语交际水平。口语交际训练离不开实践,学生应该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从而提高整体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当前的汉语表达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得到全面的逻辑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保证学生口语的全面发展。

三、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主题,丰富口头交流内容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而口语交际中词汇量的积累更是主要源于阅读。因此,应挑选、推荐适合小学生的各种书籍资料,培养小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与习惯。习惯取决于行为,性格取决于习惯,而性格决定着命运。人生道路上强有力的前进力量取决于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开展“书香校园”的活动,定期为小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阅读书目,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从而挖掘学生的口语交际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阅读效果。利用阅读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将积累的词语用于口语交际之中,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又提高了口语交际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选择合适的口语交际话题,丰富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选题具有重要意义,是成功的基础。因此,首先,教师的视野不应局限于教科书,而应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掌握教科书中潜在的材料,形成主题,使学生从事口语交际。二是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师有效地结合现实生活,运用一切实际资源,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开阔视野,口语交际训练可以渗透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从而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例如,在班级中开展“我是小小推销员”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物品带到教室,并分组充当推销员,从自己喜欢物品的外观、功能、用途、用法等入手,向班级学生开展推销,在不同学生之间的交际互动中开展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系统管理课堂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说明口语交际双向互动的重要性。但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与学生交流得津津有味,畅所欲言,而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就变得缩手缩脚,吞吞吐吐,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真正做到师生之间无隔阂互动。

第一,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实施口语交际设计,了解情境设计和交际互动的特点,使整个学习活动更加实用,培养学生在特定条件下的各种口语交际技能。二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教师要做相应的指导工作,监督和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确保学生顺利完成相关教学任务。第三,教师需要创造更多的课堂教学环境,使他们能够在“问答”的环境中好好学习,通过多方面的语境,学生可以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维度,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情感。

(三)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现代教学中,要加强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真正提高。首先,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有效教育和引导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相互交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有效培养他们的自我表达技能。此外,在学习时要考虑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渐转变。其次,实践训练以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为重点,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情境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分组,例如“我是怎样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你最喜欢说什么”等问题。然后对不同小组成员分别设计相应话题,让他们相互讨论交流。还可以用与其他同学一起表演节目等方法,来锻炼表达能力以及倾听别人话语的能力。

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担任着班主任的工作,由于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得比较多,参与的活动也相应增加。而学校的各种活动正是提高小学生口语交流水平的良机。比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朗诵比赛、辩论赛等多种活动,利用开展活動的时机,展开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能为学生的口语训练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另外,可以开展课前“五分钟”,不要小瞧这五分钟,能为学生的口语训练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平台。学生可以就学校的新鲜事件、社会新闻、各种报刊进行探讨与辩论,还可以讲个故事,朗诵一首诗歌,根据学生的喜好,可以多样化地探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问题。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拓展了知识的领域,口语交流兴趣得到了提高,表达能力也逐步提升。

(四)多种途径培养交际能力

1.创设情境

表演是创设情境的一种,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充当情境中的主人公,利用表演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锻炼,使其做口语交际的引导者,积极主动地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采访也是口语交际的另一种形式,作为新闻媒体的一种,采访的随机性与突发性相比更加强烈,能激发学生主动与人交流的欲望。比如,语文教材中的《未来的桥》,就可以以采访的形式表现出来,根据学生意愿,设定一名记者,自由选择采访对象,就文章提到的未来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桥的样式,通过叙述的方式描绘自己对未来的桥的向往,作为记者的学生掌握着口语交际的主动权,而被采访则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通过这种互动,积极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口语交际锻炼的效果一定显著。

补充说明也是锻炼口语交际的一种方式,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原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补充出人意料的结尾与故事情节,在补空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把这种想象力变成语言,表达出来。或者就一幅画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利用口语方式说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

2.立足交际,多向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既是领导者、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来一段情景表演,教师可以作为角色参与其中,引导问题的走向,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得到无限的语言升华。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重要,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并阐述自己的理念,让学生在不断辩论与阐述中,得到语言锻炼的机会。也可以分组进行,就实际内容,每组阐述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与论证,此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辩论中得到提升。

3.给予学生表扬和奖励

低年级的学生更看重教师的表扬与奖励。由于小学生无论心智还是思想都在发育中,还比较稚嫩,对于表现的优劣主要从教师的奖励与表扬中体现出来。作为教师,应当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积极鼓励与赞扬,在课堂上尽量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不可忽视课堂的评价,即使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不要批评,以免消减学生的积极性,应对于相应的错误进行引导与纠正。教师要不吝于表扬、鼓励学生,积极与教师在课上进行口语互动。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小红花等,使学生积极地与教师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觉得与教师交流是一件非常开心有趣的事情,从而达到口语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在情境交流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为困难的。通过对五、六段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和目标进行分析发现:第一部分为“听”与“说”。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的想法;同时,教师还要鼓励他们,正确合理地表达,并说出别人的话中是否存在好的言辞或问题。第二部分是在交流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小云《在情境中表达,在交流中提高——谈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考试周刊》2012年第84期。

[2] 乔德、闫海燕《培养学生交流意识提高交际能力——谈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年第3期。

[3] 廖秀华《立足课堂,扎实训练,提高能力——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琐谈》,《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年第2期。

[4] 刘旭《谈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学刊》2019年第18期。

交际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

引言

任何人类语言都有其不同的语言规则,人类的交际亦都是在规范的语言规则的指导下进行的,非语言行为同样也有非语言的规则,因此国内外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非语言交际行为规则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是指在人类的交际环境中除了语言交际之外的,对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具有交流信息价值的交际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可人为的生成,也可以是环境造就的。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外语言学家就开始了有关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上个世纪60年代是人类对非语言交际的相关研究的飞跃时期,一些语言学家就相关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经典之作,其中就包括埃克曼和弗里森的文章——《关于非语言行为的成因,使用和编码》。70年代同样涌现出大量的科研成果,不可忽视的名著当然是法斯特的《体态语》。直到上世纪80年代是就非语言交际的研究的大发展时期,比如,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克莱·布罗斯纳安教授在他的一片名为《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的文章里,首次就中国和英语国家的非语言交际之间所存在的异同进行了直观、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并着重强调中、英文化之间的离散型和聚拢型的区别是中、英国家非语言交际之间存在差异的核心原因。

二、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四个分类

体态语:英语有body movements、body language、gesture等不同表达方式,汉语中包括体态语、身体语言、态势语、手势语、体语等。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它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身体动作进行信息的传达和人类交流的一种行为方式。它是人类通过点头、摇头、伸腿、拥抱、握手等等肢体动作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的非语言交际。

副语言:又称类语言或者伴随语言,是人类语言交际的辅助语言,通常情况下是指伴随着人类所的语言所发出的无固定语义的声音。英美国家的人很重视话轮转接的有声信号的作用,美国人在讲话和交谈中的集中规矩和技巧:1)给与反馈,常用的词语2)打断活插话,3)请求重复某一点4)询问意思5)核对情况细节6)表示还未讲完7)纠正错误8)总结。

客体语:鲁希和基斯认为,客体语指人类一切物质的有意或者无意的展示,包括人体相关的诸如相貌、衣着、化妆品以及人类所使用的工具和机器等,甚至包括文字都属于客体语的范畴。客体语具有明显的非语言交际性,它在人类的交际中也起到了传达信息的功能,实用性和交际性是其两个显著特点。与此同时,服饰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服饰的文化差异及其提供的不同交际信息直接影响这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成败,国际公认的着装原则是TPO原则:T指time——时间,即衣着要适合季节和时代的要求;P指place——地点,即衣着要适应地区和场合的要求或习惯;O指对象和目的,即时装应有利于达到目的,获取良好的印象。

环境语:环境语指人类生活的环境包括时间、空间等因素,环境因素在我们的非语言交际中提供给我们很多的交际信息。通常情况下,英语国家的非语言交际的环境语包括十二个层面的环境因素,其中空间信息、领地观念、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声音、颜色和标识符号等对英美国家的人们非语言交际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譬如,英语国家人们的所谓的“领地观念”中对待隐私权的态度是最突出的表现,在英美国家人们非常重视对个人的隐私权的维护,因此,中、英国家的人们在交往中所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文化冲突之一就是人们对待隐私权的问题,英美国家的人们注重个人的独处自由,中国人强调的则是群体的隐私。另外,标识符号的差异也往往会文化冲突。比如中国公路上常见一个巨大的惊叹号表示“注意!”英语国家没有这种路标,而且英语国家的人见到这种标识还会产生一种轻蔑的“啧啧”之感,认为他有点像滑稽连环画中隐而不漏咒骂符号。因此,在文化交际中,彼此不熟悉的符号也会构成交际的障碍。

三、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的认识、态度和方法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点应是文化研究

中西方学者就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也同样存在着差异。例如有关中、英国家的非语言交际在校园中使用的研究,西方学者侧重于师生关系方面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对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及行为的重大影响,比如教师的行为表现,一些规章制度与要求,态度与感情及着装打扮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但是,西方国家一些学者的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的研究成果,英语国家在非语言交际方面的行为规范,以及中、英国家交际礼俗规范的文化差异等都对我国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为我国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基本理论和实践依据。肢体语言,符号语言,数字语言以及颜色语言等这些非语言形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影响着人们的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效果。因此,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排除优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偏见等的干扰,我们才能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小结

事实证明在人类的交际中非语言交际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不存在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的人群之间语言交际虽然起着主要功能,但是非语言交际亦能很好地传递着交流信息,其功能不亚于语言交际方式;但是,对于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存在差异的不同民族人类的交往中,非语言交际所代表和传达的信息是语言交际所不能比的。因此,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人类之间的交往亦是愈来愈频繁,非语言交际也会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作者单位:培华学院人文学院大英部)

参考文献:

[1]孙有中. 跨文化研究前沿[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10.

[2]王催春,朱冬碧,吕政,跨文化交际[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08.

[3]付晶,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J],齐齐哈尔学报. 2007,05.

交际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激增,尤其是既懂语言又熟悉文化的外语人才。但是现今语言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还是偏重于语言基本知识点的讲授,而不重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造成许多学生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经常产生文化冲突。 因此,在基础西班牙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西班牙语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外语教学 西班牙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之间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与西班牙、拉丁美洲各国的交流日益密切,国内对西班牙语人才也是越来越重视。然而历经多年的发展,西班牙语教学方法没有本质上的飞跃,国内越来越多从事西语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专家注意到传统的外语教学法已越来越限制不同文化间的交往需求。大家认为应该在西语教学中导入相应的文化因素,强调跨文化意识是西语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因素。

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Hanvey,1979)。我们可以把它通俗地解释为,在和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要应该尽量回避两者文化的冲突,应该得体的正确的运用对方的母语进行有效的沟通。

胡文仲在《文化和交际》一书中说到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必须了解它所依附的社会文化背景。众所周知,语言的使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模式和内涵。语言不是孤零零的符号,更是人们赖以表达思想,传达价值观,进行文化交流的工具。同时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受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反映了文化。因此,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无法脱离文化而单独进行。

1 西班牙语基础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

1.1 缺少基本的跨文化意识

受长期以来外语教学法的影响,现在的大部分西语教师还是停留在机械的语言知识传授上。教师们口口声声说的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还只停留在书面阶段或是进行的不顺利。传统的语言教学完全将语言和文化割裂开来,将讲述语法及句型作为外语教学的重点,导致语言教学严重偏离交际的实际运用。由于在教学中忽略了西班牙语民族的文化特征,学生常常会将母语的文化习惯带入西语中去,导致双方交流不畅。在日常西语交流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西语为母语的人們困惑,比如,学生和一位讲西语人士相遇,互相问候,学生会说: “Hola,Has comido?”(你好,吃了吗?)而对方的习惯问法却是简单的重复:“Hola,qué tal Cómo estás?(你好,你怎么样啊?你好不好?)”再比如说,西班牙人喜欢很直接的赞美对方,他们会说:“Qué lindo tu peinado!(你的发型真美)”而中国学生会谦虚地回答:“No,no es lindo.(没有,没什么漂亮的。)”这样会让西语为母语的人不知所措,其实只需要简单的回答:“Gracias!”(谢谢)。这种现象频繁出现在中西交流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西两国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人注重客套礼貌文化,而西语国家人更直截了当,学生们没有受到足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遇到别人的赞美或打招呼,会出现茫然不知应对的尴尬。

1.2 高分低能

目前国内的西语学生,学习能力都很好,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均能达标。但是当学生遇到外国人,进行现实的交流时,就会出现让人大跌眼镜的局促场面。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长篇大论,出口成章。但是现实运用却不恰当。究其原因,就是我们西语教师只重视了语言培养的一方面,语言的五项基本功只是一部分,学会怎么表达,如何得体会话比能说出大段的西语,重要的多。

2 在西语基础教学中引入跨文化意识培养

2.1 在西语课堂中引入背景知识的介绍

西语基础教学是给学生打好跨文化意识的最佳时机。在初级阶段,让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国外文化意识,会给学生今后学习带来巨大的帮助,在交际中形成“换位思考”的习惯。教师根据课文主题选择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讲给学生,使他们对相关的文化知识有所了解,形成文化意识。

2.2 在课堂上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多种活动,比如:情景对话,电影对白模仿等。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潜移默化的学习西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和交际习惯。教师在讲授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好教学任务,并指导学生合作完成。例如涉及familia(家庭)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陈述中西两国家庭类型及家庭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前就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中西两国的家庭类型以及家庭关系,并且在课堂上讨论中西两国家庭的异同。

2.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可以建议学生在课后利用互联网,灵活多样的练习日常交流。如,借助facebook, QQ,ICQ,Email等从网上和西语为母语的人进行实际的交流沟通,可以更接近真正的地道的西语。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资源组织活动:定期开办异国文化讲座、鼓励学生阅读报刊杂志、观看外国影视作品、定期查阅互联网等。多样的教学手段,会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真正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语言的快乐天堂。

3 结语

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人类的沟通,那么培养善于沟通,熟悉谈话对方国家文化知识的跨文化人才,是所有外语教学者的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有分析有辨别的接受外来文化,西语教师应积极创新思路,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运用各种灵活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要努力营造跨文化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起跨文化意识,使规范的语言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 吴芳珍,汪顺爱.“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外语教学[J].河北教育,2005(1).

[2] 张霞.跨文化交际障碍与大学英语教学[J].大学英语,2007(9):257-259.

[3] 刘卫东.论在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7):127-128.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交际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语言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语言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也决定了教师授课的效果。教师应该特别重视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还要学会完善自身的语言修养。

关键词:语言艺术;培养;策略;教学质量

语言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教师们应当掌握的教学艺术,这门艺术对于教师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教育事业中,教师拥有一门语言艺术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语言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也决定了教师授课的效果。如何培养教师的语言艺术,则是教师授课效果好坏的关键。

一、培养课堂中教师语言艺术的意义

语言艺术是运用语言手段创造审美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通过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它是教师教学表达艺术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评价一堂课教学是否成功,就看它是否做到了以下五点:课堂教学内容是否丰富并且新颖;课堂教学方法是否运用得灵活恰当;课堂教学语言是否具体艺术性;课堂板书设计是否精巧美观;课堂精神态度是否端正充满激情。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语言是否具有艺术性。它是教师日常教学表达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修养良好的教师语言活泼、丰富、幽默、清晰,这样良好的教学语言常常会使教学效果上锦上添花,它能把模糊又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能把枯燥无味的道理变的充满生机,能把静态的现象变得充满感情,使学生如临其境、置身其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養课堂中教师语言艺术的策略

(一)注重提高自身素养,增“值”教学课堂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正如于漪所说:“语言不是无情物,情是教育的根。”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要注重以情感人。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所做的工作、所教的学科以及所面对的学生,才是其最重要的工作动力。如果一个教室对学生没有爱心、没有耐心、没有责任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就不会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只有钟情于自己事业的教师,才会研究出丰富的、有益于学生并且受学生喜爱的教师语言;只有对学生拥有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的教师,才会在这无止境的教育教学的追求中,拥有创造性的情感,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教师语言艺术。正如魏书生魏老师那样,早在他20多岁的时候就有一个教师梦,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正是因为他对教育事业的这种热爱精神,才使得他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如今的魏老师,完全可以脱稿讲课,并且能够绘声绘色地讲好几个小时,在他的课堂上,听众们更是心无旁骛,完全沉浸在他那绘声绘色的授课中。反而言之,如果一个连自己工作都不喜欢的教师,怎么能付出真情实感,打动学生?

2.提高综合能力,拓展教学。语言艺术与人的素养是息息相关的。古人云:“惠于心而秀于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拓展科学的文化知识。一名教师不能将知识面只仅限于教材知识上,还要精通与所教学科有关的其他知识,这样在课堂上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才能把教师语言发挥到极致。教师语言艺术不能只在语言技巧上做文章,还应当注重以丰富的内在素养为基础,不然就会显得苍白、毫无生命力。

(二)善于运用创新语,增“乐”教学课堂

1.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师语言。对于不用的学生,不同的性格,所受教育的方式也有不同,教师语言也要根据这些差异有所变化。例如:课堂上针对学生不愿举手发言的问题,任课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性情使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动员学生。对于性格内向、胆怯、不爱发言的学生,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是不是还没做好准备呢?没关系的,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同学们应当集思广益,敢于发言,即使答得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让老师知道你心中的想法并加以指导对我们的学习岂不是帮助更大?”对于态度诚恳但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我们可以这样做“做事的态度对于事情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回答不一定完美,但是我相信以你的诚恳足以打动大家,同学们和我一样都欢迎你的真诚。”这样一来,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激励语言,不仅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状况,而且也鼓励了学生积极发言。这样的课堂定能产生学生踊跃发言、师生协调配合的愉悦氛围。

2.用发展的眼光组织教师语言激励学生。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对待学困生和后进生的问题上,教师们应该耐心积极地处理问题,特别是青年教师,更是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耐心和责任心。对于那些自暴自弃或者过分自卑的学生,教师们可以这样说:“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应该向前看,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老师们对你的将来表现充满希望,也都相信你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同时你自己也更应该有这种决心,相信自己是可以的。”其实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老师的鼓励占据着很高的位置。当学生有点滴变化和进步时,教师们继续使用创新语言加以鼓励:“你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功夫是不会负了有心人的,你的努力早晚一天会有成效的,这和进步一样,只是个时间的问题,瞧你的进步多快。”相信有了这番话,学生会受到更大的激励。所以说,教师应该运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激发学生,那么对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的帮助之大是毋庸置疑的。

(三)灵活运用体态语,增“效”教学课堂

学生们都喜欢看动画片、电影以及娱乐节目等,但是这类节目有什么魔力让他们乐此不疲追捧呢?就是因为这些影视有生动形象的表演。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的表演来感染学生,比如朗诵诗词,我们可以加上动作表情,有感情地去诵读;阅读叙事文章时,不妨找学生把它表演出来,制作成一部舞台剧。这些方法,既能改变过去平淡的语文教学的授课方式,也能把现在的语文授课方式变得有声有色,充满立体感,让学生们能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类似于戏剧的“表演”,又能使过去的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学生主动活跃积极参与的快乐课堂这种表演,既能让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变得栩栩如生,又能映射出文本中所反映的生活画面,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具有感染力,学生也更乐于接受。

(四)巧妙运用网络语,增“彩”教学课堂

目前,网络语言在生活中的出现越来越频繁。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借助网络语言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这样不仅更好地了解学生,也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理解学生的动态,给学生带来惊喜,构建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比如,教师可以把学生们耳熟能详、经常使用的“童鞋”(同学)、“酱紫”(这样子)、“打酱油”(漠不关心、相当于路过)、“给力”(表示很厉害、很棒)等这些网络中的热词运用到课堂中。当学生看到老师如此的潮、这些自己平时跟伙伴之间才能听到的词居然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瞬间提高数倍,对老师的喜爱崇拜之情更如长江之水一样“滔滔不绝”。学生对教师的佩服、喜爱,会引发他们对教师所讲知识和学科的兴趣和喜爱。

(五)学会运用提问语,增“智”教学课堂

现代的教学方法提倡的是启发式教学,反对过去那样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多给学生创设情境、制造悬念、引起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因此,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好教学模式,提出合情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去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講授内容的深入浅出,并因势利导,用问题支撑课堂讲授,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发,思考问题,探索新知识,掌握新内容。但是这种启发性的教学方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启发的目的是调动和激发学生听讲的积极性,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必须提纲挈领,言简意明,但是不应该把所有问题都明确地表达出来,应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诱导和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给问题给予补充和发挥,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集思广益,令同学之间相互补充,这样不仅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联想渠道,而且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内容理解更加深刻。

三、结束语

语言的培养对教师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在授课讲解时,一定要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准确并且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把握语言的力度,做到抓住人心、打动人心并且深入人心。教师更应当依赖自身的思想、智力和知识,协调体态、网络等途径,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娟华.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教师语言艺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9):78.

[2]孙利.论语言教学和教学语言艺术[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145-148.

[3]王清.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创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4]蔡菊红.讲究语言艺术,优化师生情感[N].科学导报,2012-04-16(3).

交际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需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本文借鉴了传播学、语用学、修辞学、播音学等多门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研究的学科借鉴,对于完善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 学科借鉴

On the subject Refer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tistic Language

XU Liy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Culture and Arts Workers, Shenyang, Liaoning 110180)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tistic language; subject reference

马克思说:“我们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因此,任何学科都不可能是孤立地存在,它一定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发展完善,也一定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来对其他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作以借鉴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的研究更是如此。具有艺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语言这一载体,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征和教育场合的特点,在语句合乎逻辑、语法规范、修辞妥帖的基础上,能够以完美的手段和技巧、独特的方式和内容使理论的表述具有审美性、感染力、独创性和表现力,从而使受教育者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和良性互动,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因此,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真正实现上述的艺术效果,我们就应该借鉴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修辞学中的修辞格以及播音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1 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

传播学是以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为基本研究对象。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同时受众又是传播效果的“显示器”。受众,就是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众多人。受众作为传播过程两级中的一级,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受众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又是传播符号的“译码者”,更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受众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有时受众也将直接参与到传播活动过程中。

关于受众,学者们将其归纳为:个人差异论、社会类型论、社会关系论、满足需求论、社会参与论五种。个人差异论认为受众成员心理或认识结构上的个人差异,是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注意力以及对媒介所讨论的问题和事物所采取的行为的关键因素。①这种观点认为:传播者在进行传播前应该考虑受众个体的性格、爱好、兴趣、态度、信仰、价值观等因素,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信息进行传播。社会类型论认为,受众会根据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性,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受众群体。社会关系论认为,受传者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圈,受众在接受信息时会受到生活圈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约束。满足需求论,也叫“使用与满足论”,认为:受众是能动的媒介使用者,受众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喜欢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信息。社会参与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应是公众的讲坛,而不是少数人的传声筒。公民及其团体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传播还要考虑受众的接受需要、接受动机、心理倾向等因素,以保证传播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语言这样的传播方式来完成同受教育者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与宣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犹如传播活动的两级,好比传者与受众的关系,因此,借鉴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研究,对于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接受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不无裨益。

2 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兴领域,迄今不过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关于语用学的定义,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归根结底,语用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理解语言、如何使用语言、如何使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它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把人们使用语言的行为看作受各种社会规约制约的行为,研究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着重说明语境可能影响话语解释的各个方面,从而建立语用规则。②

语境和言语行为,是语用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语境,简而言之,就是言语理解和表达的环境。语境这个概念,是由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将语境分为两类:一是“情景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二是“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指说话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费斯将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语境”这个术语规定了以下范畴:参与者的有关特征;有关的事物,非语言性、非人格性事件以及言语行为的效果。语境的功能体现在对意义的表达和理解所产生的影响。语境的功能也并非独立发挥作用,它是参与、协助话语的表达和理解过程。从说话人角度看,语境的作用表现为:根据交际目的,确定说话的大体内容;根据交际场合,确定说话方式;根据交际条件,确定交际渠道。从听话人的角度看,语境的功能包括确定指称对象,消除歧义,充实语义。③

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如何使桥梁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应该借鉴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充分考虑到“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两种不同语境形式,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主客观因素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表达手段和表达内容,尽可能使听话人确定指称、消除交流中的歧义、充实语言表达的语义。

3 修辞学中的修辞格

修辞学大概起源于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中西方对修辞学的研究路径不同,特点各异。在西方,由于古希腊人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为各种形式的演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公民聚会、礼仪场合以及法庭辩论等,都需要进行口头陈述和争辩,言辞应用的效果直接决定着事物的成败。④因此,人们开始了对话语论辩术的关注和研究。在西方对修辞学有系统性研究的当数亚里士多德,其专著《修辞学》和《诗学》都是代表性的学术作品,对后来修辞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辞格,是修辞学的主要内容,又称“修辞格”,或“修辞手法”,是语言重要的表现手段。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传统的修辞学,都以辞格的研究为终级情怀。自古以来,学者们对辞格的定义各不相同。但通俗来讲,辞格就是人们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而对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运用。现代汉语中已被人们认知并定义的修辞方法共有63大类,78小类,我们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借代、设问、反语、排比、对偶、顶真、拈连、双关、移觉、通感等等。辞格是使语言艺术化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使语言表达通顺、准确,而且要使语言形象生动、音韵和谐、节奏强烈、爱憎分明、内容深刻、富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⑤提高语言的形象性、感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分运用修辞方法。好的修辞手法将赋予语言信息和美感双重价值;好的修辞手法能够恰到好处地跨过逻辑的局限,让思维在语言的天空自由翱翔;好的修辞手法可以突破旧的语言表达方式,创造出新的语言组合形式。

学习并掌握修辞学中的修辞手法,并将其灵活恰当地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这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更加新颖、灵活、富有个性,充满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必然会调动起受众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 播音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播音学是以播音创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播音创作发生发展的规律。播音学,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它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有自身的矛盾运动规律和自己的质的规定性,不能被某一学科所代替。播音最重要的载体是语言,广播电视播音中主持人优美动听的语言,让人们喜欢听、愿意听,甚至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与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技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在表达过程中,学习和借鉴播音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更能够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所要求的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富有节奏,声情并茂;体姿相助,通俗易懂的问题。

有声语言和副语言是播音创作的手段,也是播音创作活动的重要环节。有声语言是由发声和表达两大要素构成。发声要素包括:气息控制、口腔控制和吐字归音。气息是发音的动力,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都与气息关系密切。用胸腹联合呼吸的气息方式,给说话者较稳健的语言状态提供保障,避免发生情感激昂时“读破音”的现象。有利于丰富情感表达时的不同需要,同时对说话者的嗓音起到保护的作用。口腔既是有声语言的构字器官,又是语言用声最重要的共鸣器官,很好地控制口腔状态,可以为说话发音提供一个良好的语音制造场和良好的共鸣环境。吐字归音,关系到字音的清晰、响亮、完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风格。平时有些人“口齿不清”、“吐字含混”、“吃字”等现象,都是因为吐字归音存在问题。有声语言的表达要素包括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外部技巧有: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外部技巧的运用可以使语言表达得清晰准确,生动具体,情感丰富语流富于生命活力,富于动态美感。内部技巧有:情景再现、内在语及对象感。情境再现,是创作主体的二度创作过程,能够激发表达者的内心真实感受,调动表达者的丰富情感,是对内容从理解到表达的桥梁。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人们的表情、眼神、体态、服饰等副语言,也都传递着信息,表达着情感。“副语言”或“无声语言”,在传播学中也被称作“非语言符号”。它是指语言以外,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受到的姿态、笑貌、颜色、气味以及其他所有传播符号的总称。副语言大多是以其辅助、伴随功能与有声语言表达一起来传递信息的,对有声语言表达具有补充、强调、调节的作用。比如用微笑表示亲切感,用紧锁的眉头表示愤怒,用大幅度的手势表达诙谐幽默等。副语言的运用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可感性,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增强传播的效果。运用好副语言,对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够起到强化、丰富、修正和补充的作用;运用得不好,则会弱化或干扰信息的传递。

借鉴受众理论、语境理论、修辞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和需求,把握教育的语境和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方法,掌握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表达技巧,这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语言感染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艺术性。

注释

① 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4.

② 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47.

③ 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19-120.

④ 崔应贤.修辞学讲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

⑤ 曹艳伟.政治语篇中的辞格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3.

参考文献

[1] 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 姚喜双.播音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上一篇:企业人才流失论文范文下一篇:德物理教师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