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喘嗽临床路径范文

2024-07-06

肺炎喘嗽临床路径范文第1篇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儿科协作组的关于儿科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要求,本科自2015 年5月开始实施“肺炎喘嗽病”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现将该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一、实施情况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

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明确了“肺炎喘嗽病”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路径实施情况

自2015年05月至2015年12月以来,本科共有876例进入路径,平均住院费用2344.3元左右,住院天数为10天左右。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本科室对“肺炎喘嗽病”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该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科室的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行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是由于科室部分医疗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准入标准认识不到位,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进入路径标准时,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主要原因是临床上单纯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三、下一步工作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科室要加强相关人员关于临床路径的培训工作;加强临床路径的宣传力度,普及临床路径知识,引导患者理性就医。

2、继续加强专科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医患沟通、合理用药、中医药治疗比例等方面加强质量监控,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肺炎喘嗽临床路径范文第2篇

2015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 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遂宁市中医院儿科继续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的实施工作。肺炎喘嗽始终是我科室确定的儿科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今年对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优化修订。从2015年5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接受住院患者61例,门诊患者36例,共有97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完成97例,运用中医药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治疗日6.5天,门诊平均治疗日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外敷、中频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9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21%,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35%,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20例(21%),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6例(78.35%),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7例(100%),中药外敷15例(15.46%),推拿治疗41例(42.27%),中药雾化吸入76例(78.35%),拔罐3例(3.1%),儿科基础治疗97例(100%),其他疗法6例(6.18%)。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0%),中等(20%—70%)和差(<20%),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中药雾化吸入和儿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外敷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解毒法治疗肺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外敷方法。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97例病例中,临床痊愈73例(75.26%),好转转诊21例(21.65%),效果不显著转诊3例3.1%)。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100.0%。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对主要症状: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四大主症改善情况的评价

(2)对体征:肺部罗音改善情况的评价;

(3)对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的评价。 2.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为预后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1)改善症状

97例患者主症发热改善94例(96.91%);咳嗽改善89例(91.75%),痰鸣改善95例(97.94%)喘促改善96例(98.97%)综合主症未改善2例(2.06%),3天内转往上级医院。 (2)改善体征(肺部罗音) 97例患者中,体征(肺部罗音)消失94例,7天内体征(肺部罗音)消失89例,10天内体征(肺部罗音)消失94例。3天内体征(肺部罗音)为改变3例 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

97例患者中,X线全胸片阴影全部吸收73例,X线全胸片阴影大部分吸收转诊21例,X线全胸片阴影未吸收或加重3例(3天内转往上级医院)。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1)风寒闭肺:该型占整个证型分布的2.92%,可出现于本病的早期,以发热相对较轻,咳嗽以呛咳为主,痰量较少为辩证要点。临床治疗多采用辛温开肺法疏风散寒,开宣肺气。华盖散加减或三拗汤加减,该方长于开宣肺气,降逆平喘,尤其对于咳嗽症状缓解明显。 (2)风热闭肺:该证型占证候分布的16.25%,多见于支气管肺炎早期,风温重症,多见于风热闭肺向痰热闭肺转化阶段,以发热、痰黄、咽红、舌红为辨证要点,治疗以“清”、“宣”为主,用药轻清宣散,不可过于苦寒。

(3)痰热闭肺:痰热闭肺证是小儿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证候类型,占证候分布的75%,以喘、咳、痰、热四大症为表现,多见于本病的极期阶段,治疗当分清痰重或热重,把握用药时机至关重要。 邪热闭肺是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热、咳、痰、喘、煽”是肺炎喘嗽的典型症状。病初多有表证,但在表为时短暂,很快人里化热,主要特点为咳嗽、气喘、发热。初起辨证应分清风热还是风寒,风寒者多恶寒无汗,痰多清稀,风热者则发热重,咳痰黏稠。痰阻肺闭时应辨清热重还是痰重,热重者高热稽留不退,面红唇赤,烦渴引饮,便秘尿黄;痰重者喉中痰声漉漉,胸高气急。若高热炽盛,喘憋严重,张口抬肩,为毒热闭肺重症。若出现心阳虚衰或热陷厥阴,见肢厥脉微或神昏抽搐,为邪毒炽盛,正气不支的危重症。

绝大多数小儿肺炎经过合理的治疗和适宜的调护,可以较快的康复。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病情迁延,有的甚至经年累月不愈。影响小儿健康。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驱邪要彻底,除恶务尽,不留有遗患。

(二)注重恢复期的治疗,肺阴虚者养阴清肺;肺脾气虚者培土生金;痰浊未清者清化余痰;邪热羁留者继续清解余热。应使患儿体质恢复到健康状态。

(三)治疗小儿肺炎选方用药,在极期要当机立断,用药宜精,药量要足,以求速效,免生它变。恢复期药性宜平,既要防止过热、过燥伤阴耗液;又要防止苦寒伤阳损气,脾胃受损,痰涎内生而使病情迁延。 (四)在患病过程中,应注意节戒饮食,不食冷饮、鱼肉、辛辣厚味,饮水要适量。

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

肺炎喘嗽临床路径范文第3篇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韩萌

概述 • 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病况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它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 肺炎是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包括感染、化学、物理和免疫原性损伤。肺炎的分类方法很多,在临床上为了便于治疗,一般都按病因分类,包括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立克次体性、衣原体性、病毒性、真菌性、过敏性、放射性和化学性肺炎等。目前,肺炎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病原以细菌所占比例最高。

• 重症肺炎日益增多: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还经常并发败血症、脓胸、心包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病因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凡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可导致肺炎。细菌感染的有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此外还有支原体、真菌和原虫等。病原体多由呼吸道入侵,也可经血行入肺。 病理生理

病原体入侵肺,引起肺泡腔内充满炎症渗出物,肺泡壁充血水肿而增厚,支气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窄,从而影响换气和通气,导致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储留,为增加通气及呼吸深度,出现代偿性的呼吸与心率增快、鼻翼扇动和三凹征。重症可产生呼吸衰竭。由于病原体作用,重症常伴有毒血症,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症状。缺氧、二氧化碳储留及毒血症可导致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症状以及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诊断标准 • 1 、症状:病初期可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突发寒战、高热可达39~40℃,咳、喘症状加重,早期咳白色泡沫痰,可带少量血丝,典型者1~2天后出现铁锈色痰,以后痰液增多而呈粘液脓性或纯脓性(黄痰)。同时,胸部往往有剧烈的刀割样锐痛或针刺佯疼痛,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和口唇紫绀,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 重症肺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慌、呼吸困难和紫绀加重;严重者出现嗜睡和烦躁,亦可发生昏迷,通常提示由于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毒素作用,引起脑水肿及中毒性脑病、心功能不全。

2、 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呼吸浅、快、严重时出现呼吸急促,三凹征,鼻翼扇动,口唇青紫,早期肺部仅闻呼吸音变粗,以后可闻到中、小湿罗音,后期可闻细小湿罗音或捻发音。当肺炎病灶融合扩大时,肺部叩浊,并听到管状呼吸音。胸部一侧明显叩浊和呼吸音降低,应考虑有无合并胸• • • • • • 腔积液。严重者气急、紫绀、嗜睡、血压偏低。败血症者,皮肤粘膜可有出血点、神志恍惚等。心率突然增快、肝脏进行性增大,提示心功能不全。 3 、实验室检查: 特异检查:

(1)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年老体弱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加,但中性粒细胞增高。

(2)痰液检查:痰直接涂片以及痰培养上,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3)胸部X线检查显示两肺有小斑片状浸润阴影,以两肺底、中、内带,心胸角居多,亦可融合为大片状阴影,可见于细菌性及病毒性肺炎。 常规检查: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等。

治疗常规 • 治疗原则: 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

• 若中毒症状明显,或严重喘憋,或脑水肿、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注意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改善低氧血症; • 防治并发

抗生素的治疗 治疗过程中根据药物敏感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中注意浓度依耐性抗生素与非浓度依耐性抗生素使用上的差别,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机率。

机械通气治疗 • 无创通气:给予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吸气压10~15cmH 2 O, 呼气压3~5cmH 2 O,吸氧浓度(FiO 2 )为50%~100%,持续使用。 • 有创通气:呼吸困难无改善,氧合情况恶化,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顽固性降低,X线胸片示病灶迅速进展或无改善,患者有意识障碍或分泌增多等情况,改用。模式多采用压力控制模式+压力支持模式(PSV)+呼气末正压(PEEP),以减少人机对抗和气压伤的发生。按ARDS的治疗标准进行脱机,脱机后继续间断无创人工通气治疗,直至病灶基本吸收或病情基本改善。

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 重症肺炎可由ALI发展为ARDS,为了减轻ALI的炎症反应,可采用激素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 • 重症肺炎消耗性极大,需保证有足够的能量供给。根据病情均衡各营养成分的摄入,综合运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保持血浆白蛋白在正常水平,特别是有创通气患者常规给予静脉滴注白蛋白20g/d 增强免疫功能 • 重症肺炎患者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是目前较为确切的免疫调节治疗。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 1. 意识障碍。

• 2. 呼吸频率≥ 30 次/分。

• 3. 少尿,尿量< 20 ml / h 或 < 80 ml /4h 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 4. 动脉收缩压<90 mmHg。

• 5. PaO2< 60 mmHg,PaO2/ FiO2< 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 6. X 射线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 48 小时内病变扩大 >50%。

• 7. 并发脓毒性休克。

• 8. 呼吸衰竭: 动脉血气分析 PaO2< 60 mmHg,PaCO2> 50 mmHg,PaO2/ FiO2< 300。

• 9. 消化道出血、抽搐、肺外感染( 包括败血症) 、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一般资料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16岁,学生,于2007年11月19日因发热,腹痛三天伴呕吐腹泻入院,查体:神志尚清,两肺呼吸音低,闻及湿罗音,咽部充血,无药物过敏史,体温37.6℃,脉搏100/min,呼吸21/min,血压80/60mmHg,主诉:腹痛,头痛,恶心,呕吐,诊断为“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11月20日查胸腹CT提示中毒性鼓肠,心肌酶谱示中毒性心肌炎,SPO2快速下降,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骨穿有中毒症状,红白细胞增殖低下,有巨幼性红细胞,造血系统改变,测血糖偏高,胰岛功能受损,一过性肺水肿,肝功能受损。

二、病理生理分析

肺实质的炎症。因感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等引起。它通常急性起病,发热,咳嗽,咳痰,胸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有呼吸困难,缺氧,休克,少尿甚至肾功能衰竭等相应表现。

三、治疗

入院后遵医嘱给予特级护理,心电监护,面罩给氧,后改为机械通气,留置胃管、导尿管、深静脉置管,治疗以积极抗感染,预防并发症,纠正代谢性碱中毒,一方面胃内减压,另一方面给予鼻饲营养支持,同时用大量丙球,阻断毒素,用白蛋白支持,保肝,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经过治疗护理,病情好转,现基本抢救成功,呼吸功能正常,曾出现的心包、胸腔积液已消失,肺衰竭也基本消失,主诉基本正常。体温正常,造血功能基本恢复,病情稳定,患者于2周后正常出院。

四、护理措施

(一)管道护理 病人病重期间有多根管道:气管插管、胃管、深静脉置管、导尿管。呼吸机管道护理方面,妥善固定经口的气管插管,检查插入长度(22cm),固定的绷带松紧适宜,每日行口腔护理,绷带每日更换,牙垫每日更换,定时观察气囊充气情况,确保充气适宜,随时予石蜡油涂搽口唇,防止口唇干裂。及时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保持在需要的刻度,监测湿化温度,及时倾倒集水杯中的冷凝水及管道中的冷凝水,集水杯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吸痰要按需吸痰,之前可配合翻身拍背,必要时湿化,并增氧3分钟,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按流程进行,吸引瓶及时更换,旁边备简易呼吸机以防呼吸机发生障碍。

胃管方面确保在位,插入长度为55cm,每日更换固定胶布,每次鼻饲前抽吸胃液,以温开水、鼻饲液、温开水顺序进行,每次小于200ml。一周后更换另一侧鼻孔插入。

深静脉留置管每日治疗前抽回血,每天用消毒液消毒,换药,确保置管处干燥,固定良好,治疗结束后用肝素钠封管,病人的时间治疗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以确保疗效。根据不同药物调节滴速,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导尿管每日用0.05%黏膜碘进行会阴护理,每日更换尿袋,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引流管始终低于膀胱位,防治逆流,并注意观察尿液情况,定时复查尿常规。拔管前采用间歇夹管方式训练膀胱反射功能。

(二)基础护理 插管期间,病人无法自行翻身,每2小时翻身拍背,睡气垫床,翻身时防止气插管脱出,进食流质期间病人大便次数较多,多为水样稀便,每次大便给予温水搽净,并用红外线烘干,以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完整。高热期间予冰袋、冰帽进行物理降温。用毛巾保护好耳廓防冻伤,病人出汗时更换潮湿衣物,使用约束带期间松紧适宜,定时放松并随时观察约束部位皮肤颜色。镇静期间病人眼睑松弛,不能完全闭合,予湿纱布封盖,保护眼睛,必要时按摩。每次交班详尽、仔细,护理记录准确及时。

(三)心理、安全护理 镇静药停用后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正常,也能比较好的配合,约束带解除。期间病人不能说话,用写字板进行沟通,尽量满足病人所需,每次做治疗、吸痰时,向病人讲清目的、注意事项,征得病人同意,并配合,能较好的确保病人安全、气管插管的在位。并经常鼓励病人,帮助其树立信心。

(五)体会

肺炎喘嗽临床路径范文第4篇

(2015.12)

一、临床资料:

2015年1-12月份接收住院患者1261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完成1261例,运用中医药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治疗日7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外敷、微波理疗等。

二、疗效评价:

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1261例病例中,临床痊愈率80.2%,好转率17.9%,效果不显著转诊占1.9%。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98.1%。 评价标准:

(1)对症状: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四大主症改善情况的评价和次症纳差、寐不安情况的评价;

(2)对体征:肺部罗音改善情况的评价;

(3)对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的评价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进行评价。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肺部体征消失及胸片恢复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1261例患者主症改善者占99%;次症改善者占96%;未改善者占3%。改善的主症中体温恢复正常者1261例,咳嗽、痰鸣改善者1250例:喘促改善者占1250例。改善的次症中纳差改善1246例,寐不安改善1232例。

三、分析总结:

针对本小儿肺炎喘嗽病特点,通过以上中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缩短了患儿病程及咳喘治疗时间,并继续采用推拿、拔罐、微波理疗等治疗手段,驱邪同时兼顾小儿正气,较好的解决了肺炎后期啰音吸收缓慢的问题,突出了中医特色。对肺炎喘嗽急性期,患儿咳喘症状明显者(依从性好),均采用中药饮片、中药穴位帖敷治疗,效果显著。

四、优化结果:

上一篇:风险防控典型案例范文下一篇:反洗钱测试题题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