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学校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024-05-23

中部地区学校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202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县域经济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县域支柱产业。可以看出,在新发展阶段,縣域成为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主战场。通过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城乡融合视域下优化河南堵县域产业结构,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策。

关键词:城乡融合;县域产业;协调发展;河南

一、概述

对于当前城乡发展不均衡现状,2022年1月河南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提到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基本形成城乡发展新格局。在城乡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产业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融合的关键环节。多数人口生活在县域,这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经济和社会单元,连接着城市和乡村[1]。因此,促进县域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是现阶段继续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举措。可以说,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影响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国民的收入和就业。

二、城乡融合与县域产业的互动关系

城乡融合可以推动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加快资源要素的自由流通,县域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2]。

(一)县域产业是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手段

目前,河南省城镇化率是54.2%,虽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但是与国内东中部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县域面积占据了河南省总面积的80%以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3%,可以说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城乡融合的必要手段,而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根基,发挥产业聚集作用,通过产业为载体带动企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消费升级等,以县域产业升级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二)城乡融合可以带动县域产业的发展

城乡融合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也是“三农”工作的主要方向,对县域经济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3],为城乡融合发展描绘了蓝图,从政策制度上给予县域产业发展一定的倾斜和保障,为县域企业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城乡融合和县域产业的互动关系

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也体现了新发展阶段城乡关系的转变,实质是更多地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实现城市和乡村一体化发展,使城市的功能能够自然地融入乡村,将城市的教育、医疗、人才、基础设施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融进农村,同时农村的生态资源、土地以及农副产品也能够有利于城市发展,两者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进而协调发展,最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城乡融合视域下河南县域产业发展现状

(一)河南县域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高

当前县域经济进入3.0时代,也就是在政府主导的大力推动下城乡快速融合发展[4],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2020年,河南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到31 920.8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56.3% ,2015—2020年年均增幅达11.3%。2021年,河南共有7个县市入围了全国百强县,依次是巩义市、新郑市、济源市、永城市、新密市、荥阳市、汝州市,分别位列45位、49位、58位、64位、68位、74 位、93位。这7个县市2020年GDP分别是1335.57亿元、826.57 亿元、706.29 亿元、703.16 亿元、637.04 亿元、546.03亿元、485.50亿元,有6个县市均超过500亿元。2020年,河南省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7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 108元[5],城乡收入差距由2015年的2.35:1缩小为2.1:1。在河南省一百余个县域中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进一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河南县域产业内驱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河南县域加快经济建设,形成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发展后劲增强。产业聚集效应更为明显,目前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了产业聚集区,比如长垣起重、民权制冷、新密纺织、鄢陵花木等,已经成为享誉全国走向世界的品牌。同时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建立了聚集人口、资源和工业的城市平台,城镇化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河南县域城镇化发展迅速,2020年河南城镇常住人口5507.86万人,城镇化率55.43%,跟2015年相比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

(三)河南县域产业协调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城乡融合发展,也激发了乡村的内在活力,乡村居住环境以及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倡导和实施下,农村的各项基本建设有了很大改善,农村的医疗、民生等事业也达到全面覆盖,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乡村地区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整治以及污染防治工作。截至目前,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全省大部分的县(市、区)得以开展,强调生态文明,注重文化保护,形成各地具有特色村落面貌。2020年,河南省新改建农村公路1.4万公里,农村出行条件得到改善,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了保障,也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四)河南县域产业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不断推进

为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河南省政府于2020年4月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县域经济要借助相互之间的资源优势,取长补短,彰显特点,各地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据河南省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排名前30的县(市)特色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占GDP的45%和工业增加值的50%。例如,固始、新安、扶沟、桐柏、西峡等县域依托特色农业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推动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着力开展农村电商、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发挥1+1>2的特色农业产业优势。栾川、嵩县、南召、商城、新县等县域整合当地特色旅游资源,集中规划,融合发展,共建全域旅游带,形成了一条中原区域特色旅游线路。

四、城乡融合视域下河南县域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不同区域之间发展失衡、城市和乡村发展失衡的情况。从空间分布来看,2020年,郑州地区巩义市(县级市)生产总值是826.5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是103 574元,安阳县地区生产总值仅为98.8亿元,唯一一个低于百亿的县,人均生产总值仅为17 692元。巩义市生产总值是安阳县的8.4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则为安阳县的5.8倍,可见两县的经济实力差距较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靠前的县(市)集中在郑州、许昌和洛阳等中部地区,而信阳、安阳、濮阳等地区明显落后,存在“中间强、南北弱”的情况。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可以看到,县(市)城镇收入都是高于农村收入的,但是经济发达的县域之间差距要小,相反有的之间差距很大,县(市)社会经济二元结构显著。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也是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的原因之一。

(二)县域产业科技投入不足

河南省整体农业发展水平有限,还是以传统的粗放式农业生产为主,县域在产业分布上,农村地区还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虽然科学技术研发经费快速增长,但投入强度还较低(见表1),河南主要地区的科技研发经费与其他地区相比总体较低,排名落后,还存在着差距(见表2)。可见河南县域产业多是采取简单的生产模式,农产品附加值低,供应链方式简单,产品多是以传统的初级加工形式对外输出,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应不高。因此,农村城乡三产业融合与城市相比还比较低,科技投入、生产技术、产品供应链等层次都还不高。

(三)县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河南省县域经济结构特征是农业基础浓厚,农业经济特色突出;工业发展创新不足,能力较弱;服务业近些年发展快速,但起步晚,还未形成规模和规范,相对滞后。特别是河南省县域经济很多仍然是传统的农业经济,随着生态文明的推进,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得以大力发展,2020年河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9.7%。农业产品进一步开发加工不足、层次不够,农业缺乏专业化和公司化管理体系,农业产业链还未建立,知名度不够,农产品品牌少,缺乏市场竞争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6%,河南县域工业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少,传统工业比重大,创新能力不足,生产技术不够先进,产品更新换代慢,再加上很多优质的资源集中在城市,城乡二元体制并未真正消除,生产要素在城市和乡村的流通仍存在障礙,导致全省县域企业发展潜力欠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48.6%,河南县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比如具有特色的中原自然风光和乡村文化,但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完善,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品牌优势还不显著。

(四)县域产业特色不够明显

近年来,河南县域经济取得显著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对地方经济贡献有所增长。但对于河南的大多数县域来说,工业集聚对区域辐射的影响并不强,现有产业聚集中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产业集聚规模不够,供应链环节短,层次较低,聚集主体多是中小甚至小微企业并非龙头企业,缺乏品牌认识、经营方式粗放,大多经济主体进入市场主要凭借价格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代表性的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慢,没有相关的配套设置,经济辐射能力弱。河南土特产资源丰富,原阳大米、信阳毛尖、新郑大枣、杞县大蒜、灵宝苹果、民权葡萄酒、温县四大怀药等传统特色产品不胜枚举,在省内家喻户晓,但由于没有实力企业和现实产业支撑,以致省外市场认同度不高,土特产品牌内涵缺失,难以推动区域特色经济振兴。

五、城乡融合视域下县域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一)优化产业结构体系,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要想切实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河南省各县域因地制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是可重点发展县域的工业企业,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加工和资源优势产业,在中心城市和大型企业周边可以继续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和劳动力聚集产业,从而发展具有特色和技术含量的新型工业企业,例如产品精细加工等,从而壮大县乡工业。二是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一协调城乡经济的发展,以农村经济建设为基本,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比例,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积极引导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6],建立多条有利于农产品生产的工业带,打造一批不仅在省内家喻户晓的农产品品牌,同时在国内外市场也能享有名气的知名产品。三是继续坚持开放共享的态度,各县域应该采取有力的政策支持,吸引外资激活内部经济,加大对外交流的范围和力度,借助当地优势资源整合重点项目,动用多方资源做到县县有项目,乡乡有项目。

(二)创新县域发展制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在城乡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县域经济实力的提升也是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第一,创新就业体制,促进公平就业。县域经济的发展就必然会打破以户籍管理为代表性的就业制度,鼓励中青年劳动者返回县乡就业和创业,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不仅大城市要降低人才引进落户的要求,县域地区也要给愿意返乡创业的人员一定的财政补贴。第二,改革教育体制,推动城乡教育自由公平分配。河南省是一个具备人口优势的农业大省,但人口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县域经济发展一方面要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提升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中加大职业教育的分量,加强对农民工现代化技能的培训,为农业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实用型人才。第三,推进乡村治理制度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城乡融合协调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但是也离不开多方主体的参与,充分利用村民自治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提高新时期乡村治理服务水平。

(三)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现阶段,要不断促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经济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建设也要同步进行,只有这样,县域的经济转型和发展才能实现质和量的统一。第一,政府要贯彻实施节能减排的方针,企业对流通的各环节进行提质改造,力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不断降低废弃物的排放。第二,加快河南县域生态产业的发展,发展绿色农业,建立全国最重要的食品、生产及出口基地。第三,加大对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使当地村民能够真正意识到绿色环保的意义,树立人人心中有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思维,真正认识到绿色发展与和谐共生的重要性,进而成为绿色环保发展的主要践行者。

(四)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智慧农业

当前,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成果,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VR技术等手段,发挥信息化手段的重要作用[7],通过农业数字化建设,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加强对农产品的全程监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迈向智慧农业时代。第一,河南省在进行县域产业结构调整时,在科学组织农业生产、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一些现实问题中,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范围。第二,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助农活动,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使信息技术人才、科技服务人员、专家学者积极投身农村,指导农民的农业生产,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第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可视化管理以及智能化决策,在智慧农业领域也可以积极探索更多新的模式,加快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生态观光、采摘体验、民俗展演、健康养生、红色旅游等,形成“农业+多产业”的产业融合新模式,从而为农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五)实施政府优惠,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

河南南部和东部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在科技水平、能源消费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相对落后,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要加快整体的协调发展,缩短与中部北部地区的经济差异,这就需要有财政支持。第一,在目前的經济能力水平上,省财政给予东南部地区的政策支持是可行的,2020年9月印发的《加快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2020年工作要点》中就提到打造“河南样本”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涉及到我省东南部22个县区。第二,政府政策还要重视农村地区交通,电力、网络等方面的建设,加大对这些地区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倾斜。第三,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经济落后的县域,实施教育振兴的优惠政策,鼓励公务员、教师、志愿者到落后地区实施教育帮扶、科技帮扶等。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期推进农业农村建设,实现全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县域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政策扶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谢传会,奚雷.新发展阶段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进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38(09):52-56.

[2]孙路.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3]范根平.习近平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的三重论域[J].西藏发展论坛,2022(01):46-52.

[4]孙悦,项松林.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问题与路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16(03):64-70.

[5]河南省统计局.河南2021统计年鉴[EB/OL].(2022-02-09)[2022-02-15].http://oss.henan.gov.cn/sbgt-wztipt/attachment/hntjj/hntj/lib/tjnj/20- 21nj7zkZindexch.htm.

[6]李颖,林小浩.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石家庄县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J].南方农业,2021,15(18):129-131.

[7]安晓明.河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路径[J].开放导报,2019(04):108-112.

中部地区学校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2篇

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以教体局和学校工作要点为指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宗旨,坚持教学质量是生命线,以教学为中心,以文化建设为统领,以教科研为先导,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保平安、抓质量、谋特色、创品牌、图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管理,紧紧团结和依靠教职员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学校。

二、工作要点

(一)德育工作重点

本学期,我们创新德育管理模式,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归纳起来就是“四四三三”。具体如下: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优化德育常规管理,抓住工作落实关键,强化“三支队伍”建设。

(二)教学工作重点

本学期,以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和课堂教学效益监控为保证,细化、内化教学常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脚踏实地、高质量、高效益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教学质量在创新高度、新突破。

(三)后勤工作重点

规范完善后勤管理制度,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做好校园各项安全工作。加强对物业服务中心工作的督查,以精细化管理标准严格要求,提升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办好学校食堂,为师生营造优良的生活条件。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为师生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德育工作具体措施

学部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主”的理念,坚持“正确引导,严格规范、促进发展”的思路,坚持“以尊重为前提,以沟通为抓手,以关爱为保障,以进步为目标”的原则,开展以“规范,诚信,感恩,立志”为重点的系列教育活动,创新管理,以培养学生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为突破口,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设优良校风,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基。 1.本学年,我校将以班会课、团队课、社会实践,思想政治课等为教育主渠道,加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国成才、为校争光,为我成功”的理想,学会感恩,学会做人。为此,做好以下工作。

通过团委、学生会组织好各种社团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重视学生人生规划指引,激发同学们为校争光的爱校情感及为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勇于担当的使命

1

感。强化感恩教育,利用教师节、母亲节、校庆等,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热爱生命,孝敬父母,感恩母校,服务社会。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考试前考纪教育,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等活动,教育学生树立诚信是立身立德立业之本的观念,形成互相监督的氛围,坚决摒弃不诚实的毛病。

加强家校教育合作。一是以家校合作育人为抓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安全防护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利用现代通信方式,保持家校间的密切联系和良性互动,引导家长担负起对子女的监护责任,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以团体辅导为主体,以个体跟踪辅导为补充,面向全体学生,防患于未然,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开展一些“亲师”“亲生”活动,对学生全程、全方位进行人文关怀,让学生情感有依托。组织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改善师生关系。 2.坚持系列规范教育,落实专题活动

本学期以“梦起校园,学会感恩,做文明向上的中学生”为总主题,开展“规范-礼貌- 感恩”、“ 担当-诚信”、 “立志-勤学-进步”等专题教育活动。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系列活动的效果。 (1)精心规划每个阶段,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执行,有督促,有总结和表彰。以每月为时间段,要求各年级要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系统规划各年级专题教育和班会主题,从多层面、全方位深化系列教育的功效。

(2)要充分利用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团仪式、主题班队会、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纪念日等等教育活动,提升专题教育的效果。

(3)广泛进行专题活动的宣传,及时出版专题版报、班级版报,广泛进行专题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教育氛围。 3.优化德育常规管理。

加强对学生进行常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营造从严治校,科学管理的纪律氛围。以班级管理为抓手,狠抓优良学风和班风的形成,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1)狠抓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促进班风建设。一是开展学习,新学期,将在七年级开展学习《中学生守则》教育。二是完善文明班评比方案,优化评比过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构,全校榜示量化评比结果。三是深入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以班风建设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2)强化德育管理责任意识,促进学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提高课堂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树立正面典型,坚持正确引导,开展适合年级特点的学生活动,逐步形成年级班级管理特色。加强值日管理,重视值日培训。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进一步完善教师值日制度,落实教师值日的职责要求,优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过程,促进良好学风的良性循环。

(3)发挥学生会作用,促进校风建设。进一步地探索,打造一支学生学生会队伍,加强学生干

2

部素质能力培训,以学生会促进良好校风形成。

(4)规范内宿生管理。通过文明宿舍和星级宿舍的评比活动,来规范学生在校园的日常生活学习,进一步提高宿舍管理水平。

4.抓住工作落实关键,强化“三支队伍”建设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是要强化“三支队伍”建设,即发挥学校德育主力军作用,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抓好全员德育队伍建设;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抓好学生自治管理队伍建设。

(1)发挥德育主力军作用,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提升班主任的内在价值,做到公正的考核和贴心的服务,真正体现对班主任工作的尊重。

四、教学工作具体措施

本学期,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实行有效的管理措施,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狠抓教学常规,全面提高我校教学工作效率。

1.从严落实常规教学,创新教学管理方法

教学常规工作,不是轰轰烈烈的形式,而是平平凡凡的内容。一个教师能够把常规做好就是不寻常,能够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能够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计划——备课——教学案编写——上课——练习、巩固、辅导——考试评价——总结——科研,这些教学常规工作,一环紧扣一环,任何一环脱节都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要常抓不懈,从严要求。同时,也要创新教学管理方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1)加强常规检查力度。

本学期,一是要规范常规教学的要求,要进一步规范常规教学的要求,以学生学习效果为终极目标,不断反思教学过程,逐一检查我们以往的教学常规要求,对于那些不适合我校学情、教情的常规管理要求予以坚决抛弃。二是要不断研究科学的方法,结合我校教学改革新思路,不断创新,对于实践检验过的,适合我校的教学管理的办法,要坚定不移地推行。三是要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检查督促是规范落实教学常规的保障,我们将加大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常规要求,确保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本学期,一是要深入课堂,要求各级领导,级部主任,教研组长要坚持深入课堂,随时进行推门听课,经常性地检查本科组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教导处要汇总相关情况,并及时做好反馈和指导工作。二是要深入检查课后情况,级部主任随时检查了解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情况,一学期至少两次形成书面材料交教导处,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 (3)加强集体备课管理。

本学期,一是坚持“四定”要求,要求各备课组的活动要“定时间、定地点、定检查、定反馈”,不

3

走形式。二是检查表彰反馈,对每周各备课组活动,教导处要加大检查、反馈力度,要安排专人检查反馈每月至少反馈一次。 (4)发挥教研组长引领作用。

本学期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在本学科的引领作用。精心打磨示范课,前半学期,由科组长提出自己的高效课堂理念,并用一次课堂实践来展示,同时还要写出一篇相关论文,进行提炼、总结。后半学期,在科组内进行“微课”实践,要求教师人人懂微课,常用微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教学成绩新的增长点。 (5).加快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本学期,根据我校的教学实践,在初中全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其过程大致是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展示点拨、当堂评测。在初一年级中,各科一开始要养成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6)完善考试评价管理,重视考试分析工作。做好”日日清”。每天早读课,文科教师抓“日清”,晚自习,理科教师抓“日清”。狠抓“周周清”“月月清”。确保试题难度、信度、效度有较好。实行质量监督制度,教导处对每次月考命题的质量予以评估, 重视考试分析工作,开好质量分析会,每次月考后,各年级都要形成书面分析材料,在年级组或全校召开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取长补短。 明确考试分析要求,大型考试教师要认真做好考试分析。本学期要求期中期末考试备课组长分析各自备课组的情况,从自查考试命题思想、考试预期目标达成、本次考试得失、以后的改进办法等方面分析;级组或科组长在全校教工大会上分析各自级组或科组的情况。教导处形成全校性的考试分析材料,引导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7)提高师徒结对实效。一是确定长期师徒关系,要求毕业未超过5年及5年以上但未上教过初三毕业班老师,必须拜师。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较长期的师徒关系。二是明确师徒交流学习内容,本学期,我们要求徒弟要采用观摩师傅上课和学习编写导学案的形式为主,年轻老师要主动学习,大胆实践;作为师傅,要有指导方案,做好针对性指导,讲求实效。学校鼓励其他老师结合实际自主拜师,主动提升自己。

(8)坚持教学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要加强教学课题的研究工作,组织、指导课题申报工作,对于现阶段没有立项课题的科组,指导、协助他们进行科研规划,做好课题申报等工作。

(五)后勤工作具体措施

(1)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后勤人员要更新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要牢固树立为教学、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思想,热情周到地做好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后勤服务工作,以一流的后勤服务确保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并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一是教学用品采购及时,教育教学用品、办公用品,实验仪器设备等要及时购买,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做好新生报到有关的后勤保障工作,初一新生在军训前,就要做好有关量身、定做校服、入住等工作。三是调整好年级办公室工作,新学年教师的工作分工有变化,教师的办公室要调整,另外还要补配齐师生的桌凳,确保教师、学生开学时有一个舒适的办公、学习环境。四是做好开学前教学用品的准备,具体如各办公室、图书资料、文印等用品的购置工作,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后勤工作千头万绪,要求后勤人员要服务细致到位,组织人员要不定期检修教室、

4

办公室、宿舍,做到维修及时到位,确保各种公共设施都能安全使用,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加强巡视排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排查安全隐患,定期做到每月一次校舍安全检查,确保师生安全。 (2)校园安全常抓不懈

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在工作中把安全工作当头等大事来抓,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工作常抓不懈。抓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警钟长鸣,时刻牢记“责任重于泰山”,确保师生安全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安全隐患警示,对于存在安全隐患、又无法改造的地方安装醒目的警示牌,如 “小心地滑”“请勿拥挤”“严禁攀爬””小心玻璃”等,提高学生的注意防护意识。加强安全宣传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的食品安全、防火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和预防疾病等宣传教育,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墙体标语、主题班会、广播等宣传活动,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安全防范意识。严格保安队伍管理,注重形象、仪表,要求按章办事,自觉遵守保安人员的岗位职责,落实保安人员巡查制度以及校门来访出入登记制度,确保学校财产安全以及师生人身安全。加强疾病防控工作,严格食品安全管理,严把食品采购关,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要求,食堂严把食品采购关。提高食品卫生意识,确保食品安全,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

清华实验学校初中部

上一篇:创新发展城建档案事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策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