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的话教案范文

2023-09-16

西风的话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西风的话》

2.学习竖笛do、re、mi、fa四个音符指法,吹奏歌曲《快乐小舞曲》。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连贯、优美、自然、和协的声音合唱歌曲《西风的话》,并能较流畅地跟琴识读乐谱。能对指挥的手势、表情做出正确的反映。

2.了解作曲家黄自的简单生平及其音乐代表作品。

3.掌握竖笛do、re、mi、fa四个音符指法、气息平稳、音色柔和、没有杂音。能够大方的吹奏出《快乐小舞曲》。

教学重点:

唱好《西风的话》,能吹奏《快乐小舞曲》 教学难点:

二部合唱的统

一、和协、均衡;竖笛吹奏的气息控制。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八孔竖笛等

一、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秋天是充满诗意的季节,诗人眼中到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多媒体播放金色秋天的一组图片,背景音乐为伴奏音乐《西风的话》。

师:在这秋高气爽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欣赏秋的美景,聆听秋的歌声,感受秋的诗情与画意,走进《金色的秋天》。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与音乐为学生营造轻松、熟悉的环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引出课题,并为学唱歌曲做下铺垫。)

二、新歌教学

师:秋天的西风爷爷有话对我们说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西风的话》。

1、复听歌曲,理解歌词。(第二次聆听) 师:西风爷爷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

师:歌曲《西风的话》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黄自谱曲、杰出音乐理论家廖辅叔作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抒情歌曲。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通过第一人称“我”(西风)与“你们”(小朋友)的对话,简练而生动的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表现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

2. 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人,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柏林音乐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后任教于沪江大学和上海国立音专,培养了很多音乐人才。他创作的作品题材比较多样,代表作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对旋律、和声的民族风格进行了有意的探索。他还发表多篇音乐论著,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复听歌曲,感受情绪。(第三次聆听)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生:柔美、深情

师:作曲家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出“柔美深情”的呢?(引导学生从如速度、力度、旋律走向等音乐的基本要素来分析。)

4.再听教师的范唱歌曲。(第四次聆听)

师:下面,老师分别范唱高低声部,请你们感受一下老师的“柔美深情”咯,并请思考老师演唱力度有什么规律?

生:„„

师总结:上行渐强,下行减弱。

5.高低声部学生分别随琴用“hu”模唱旋律(模拟西风),并画出旋律线。 6.根据旋律线,学生随老师的手势唱出旋律的起伏特点。 7.高声部小组合作学习填词演唱的同时低声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歌词数遍。

8.低声部用各种形式巩固演唱。(如:学生“小老师”的带唱;与老师的轮唱;用学过的小乐器演奏旋律等。)

9.尝试合唱:

(1)老师(低声部)和高声部的几个代表合唱,其它同学聆听并谈听后感受。(引导他们从声音的统

一、声部的均衡、和协方面去欣赏合唱) (2)两声部合唱,教师指挥并录下学生的“作品”。(要求学生看懂指挥的手势、表情等。)

(3)学生听赏自己的录音,教师引导讨论分析好与不足的地方(与教材的录音作比较)。(注意提醒学生歌唱状态、声音位置与气息控制)

(4)再唱,再分析。(提示学生唱好“袄”“高”“蓬”“红”的归韵)反复几次,不断提高。

10.教师指挥,放音乐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新歌教学中先以问题驱动的听赏几遍,让音乐感觉无意识的潜入学生心中;二部合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尽量避免机械和填鸭式的学唱。)

三、学吹竖笛《快乐小舞曲》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竖笛的吹奏知识:口型、手型、按指方法、吹奏姿势、气息要求、六字箴言:孔按牢、轻轻吹等。

2.复习sol、la、si、do的指法:

(1)出示指法图,逐个吹奏八拍长音,强调轻轻吹。 (2)看指法图,快速的吹出老师柯达伊手势,吹4拍。 (3)集体吹奏《颂祖国》。 3.学习do、re、mi、fa的指法。 (1)长音吹奏练习,强调“六字箴言” 1=C 4/4 1| 2|3| 4| 3| 2| 1‖ (2)看老师柯达伊手势,吹2拍

(3)教师任意唱音,学生吹1拍,强调气息柔和。 4.吹奏乐曲《快乐小舞曲》

(1)出示曲谱,老师范奏。(也可叫能力强的学生单独演奏。)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

(2)教师总结并简介乐曲:

《快乐小舞曲》是一首节奏、音调都比较简单的儿童歌曲的旋律,具有舞曲的特点。旋律大多为同音进行,音域只有五度。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

一、三乐句完全相同,第

二、四乐句的旋律只有一音只差,

(3)学生跟钢琴伴奏划拍识谱乐谱。 (4)学生跟钢琴用“tu”音模唱旋律。

(5)学生跟老师的吹奏口唱乐曲,手按指法两次。

(6)学生跟老师的带奏,分乐句的吹奏两次。(用吐音奏法) (7)老师、学生的接龙吹奏。

(8)引导学生注意呼吸、演奏姿势、换气统一(0一拍休止处)等再跟钢琴齐奏一次。

(设计意图:从复习到新授、从长音到短音、从无声到有声、由易艰难层层深入。)

西风的话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学内容:歌唱教学《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演唱《西风的话》,学会用舒展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培养对音乐作品、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

3、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拟、对比、和声训练、学生自主表现等实现教学目标。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音乐家黄自的简单生平。

2、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音乐情感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用自然、舒展、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用连贯、舒展、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且能用正确的声音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视频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背景音乐是《西风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创设的优美情景体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愉悦地进行下面的歌曲演唱。】 师:视频里播放的是哪个季节的画面啊? 生:秋天!

师:是啊,当夏天的南风悄然离去的时候,飒爽的西风飘然而至,为我们送来美丽的秋天。西风这么厉害,哪位同学能起来模仿一下西风的声音呢? 力度记号的感知与认识 生:呜------- 师:掌声(师带领鼓掌),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风声好吗?

1、2 (师生一起模仿风声)

师:同学们想想,刚入秋的时候,风是强的还是弱的? 生:弱的。是微风。 师: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 生:轻声“呜”

师:又过了一段时间呢?风力稍微大了点,我们就用这个记号(屏幕上出现

“mp”),来表示。一起来: 师生一起模仿。

师:如果我们换一个力度记号,风声就会发生变化(课件显示“渐弱”记号),来,我们一起试试(师生一起模仿渐弱的风声)。

师:再来换一种,风声又会发生变化。(课件显示“渐强“记号)

【设计意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很形象地掌握几种力度记号】

师:这么强的风声让我感到了阵阵凉意,西风的确厉害,它能够吹红叶子,吹熟果实,给整个大地披上了金色的衣装,不过它还有温柔的一面呢,它现在有许多话要告诉同学们呢!一起来听——。 教唱歌曲:

一、完整聆听

1、 情绪?速度

师:听完这首歌曲,大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生:优美抒情„„

师:那么它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呢? (屏幕上出现了歌谱) 生:„„

2、节奏以及力度记号的处理

师:我们来看歌谱,很清楚这首歌曲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 生:四个乐句。

师:是的,这是一首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歌曲,歌曲是4/4拍子,我们已经知道4/4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师领学生拍),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规律? 生:„„

师:是不断变化的?还是相同规整的呢?(一点鼠标,屏幕在歌曲下面显示节奏闪烁几下。) 生:„„

师:谁能起来拍一拍第一个乐句的节奏? 生:„„

师:听老师来拍一遍,(师示范一下)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非常准确,下面老师哼唱

一、二乐句,你们为我伴奏,好吗? (师哼唱,生伴奏)。

师:很给力,(师竖大拇指),如果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那么旋律就是它的灵魂了,

师:下面老师就来播放这首歌曲的旋律部分,同学们认真聆听,感受一下(屏幕

上显示画了旋律线(旋律线用螺旋状)的乐谱,背景音乐同时播放)旋律线的起伏与力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师:师做手势:旋律线越高——生„„,旋律线越低——生„„

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这个规律随琴用风声“呜”来模唱歌曲。(师弹琴,生“呜”唱)

【设计意图:通过随琴模唱,即进行了发声练习,也进一步熟悉了歌曲旋律,为下面的歌曲演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歌词

师:同学们刚才的模唱非常形象生动,把西风都吸引进了我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想对我们说什么话?

(课件播放歌曲,同时背景是带歌词的歌谱)

朗诵歌词。(朗诵时注意音乐形象的把握,同时要正确咬字吐字,达到“字正腔圆”)。

师:这些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 珍惜时间„„

4、作品介绍

《西风的话》这首歌曲是由音乐家黄自谱曲,廖辅叔作词的一首作品,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通过第一人称“我”(西风)与你们(同学们)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

师:那么根据歌曲寓意,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生:„„

二、歌曲演唱

1、圆滑线

师:下面同学们就试着用舒展、柔和的声音来填词演唱这首歌曲(师弹琴,生填词唱,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下面老师来唱两遍第一乐句,大家听听哪一句更好听? 唱两遍第一句。 生:„„

师:为什么第二句好听呢? 生:答(第二句„„)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大家看(鼠标一点,圆滑线用不同颜色。),在这里有一个圆弧线,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生:„„

师:圆滑线要求我们在唱的时候,要圆润、连贯?

师:大家一起来试试(师生一起加手势唱),很好,我们把第一乐句唱完整了:

师指挥,师生一起唱第一乐句。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交流平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也增强了他们歌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力度记号

师:在第一乐句中还出现了几个力度记号,也是刚才我们练习过的,一起来看(点鼠标:大屏幕出现不同颜色“mP”)它叫什么名字?对,中弱,也就是要求我们怎样起唱第一句? 生:稍微弱点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师指挥生唱)。

师:我们接着看,(点鼠标出现“﹥”记号),这个是——渐弱, 师:我们把第一乐句完整演唱一遍(师指挥,生唱) 师:再来看第二乐句,(点鼠标出现“p”),这个是什么记号? 生:弱

师:要求我们这句要更弱着起唱,大家一起来试试(师指挥,生唱)。 师:我们再来看第三乐句,有一个大的圆滑线,哪位同学起来试着演唱一下这句?(点鼠标,圆滑线不同颜色。)

3、根据歌曲意境有感情地演唱

师:很好,这首歌曲虽然简短,但是寓意深刻,每一乐句都表现了不同的情绪与意境,我们一起来看------- 师:师读第一乐句歌词“去年我回去你们刚穿新棉袄”,这是在怀念去年的事情,一种美好的回忆。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美好而回忆的声音来演唱第一乐句。 生:师指挥,生唱。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乐句,“师唱:今年我来看你们,你们变胖又变高”,(师带抚摸状:西风仿佛一位慈祥的老人,带着亲切的笑容抚摸着孩子们的头,看到同学们变胖了也变高了,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 生:高兴

师:是的,高兴、欣慰„„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情感来演唱第二乐句。 (师生一起唱第二乐句)。

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第三乐句,第三乐句是西风在告诉大家人生的道理,那么西风在用什么样的情感对大家说话呢?是这样(师用很严厉的声音来唱第三乐句,还是:用深情的方法再唱一遍)。 生:深情、亲切„„

师:好,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深情的声音来演唱第三乐句。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聆听一下第四乐句,看看它有什么变化?(课件播放那个最后一句) 生:„„

师:大家想想为什么在结束处要渐慢呢?(师带动作唱),西风经过的地方树叶

怎么样啊? 生:变红了

师:最后西风越走越远,但是还有很多话还没来得及告诉大家呢?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生:„„

师:意犹未尽,依依不舍„„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师生一起唱最后一句,感受渐慢的感觉)。 师:同学们能不能把这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再表现得绵长形象一点,来,我们再来一遍(师指挥生唱)。 师表扬:非常深邃悠远„„

师:下面我们就根据每一乐句的情绪与意境的处理来完整演唱一遍这首歌曲,让老师从你们的歌声当中听到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 (播放伴奏一遍,师指挥唱)

【设计意图:根据每一乐句所变现的不同情绪情感来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唱好歌曲】

4、音乐要素

师:非常好,大家想想如果我们采用稍快的速度,较强的力度,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会是怎样的效果呢?我们来唱两句试试(师弹琴,师生一起唱)。 (师生一起随琴唱快速有力的效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师: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把歌曲唱的有声有色,就得注意哪些方面的处理? 生:速度、力度„„

师补充:以及旋律的起伏、演唱的音色等等。只有把握好这些音乐的要素,才能把歌曲唱得优美动听。

5、巩固歌曲

①师生接龙演唱、男女生接龙唱。 ②分角色演唱。 ③小组唱、独唱。

(以上演唱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对于每次的演唱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评价总结,取长补短,让歌唱水平不断提高)。 和声感受

聆听品赏合唱版《西风的话》

(课件播放小天使合唱团视频《西风的话》)。

师:怎么样,好听吗?下面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和声的魅力吧? (学生分成两个声部, 在教师引导下,演唱最后一乐句的和声感觉)。 小结:

和西风一样,在这依依不舍的风声中我们很快就要说再见了,同学们,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真正记住西风的话——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待到人生的金秋时节,

西风的话教案范文第3篇

《花的话》是宗璞女士的一篇童话。本文将不会说话,也不可能聚集在一起的花儿安排在月下花园比美论贵,作者以这样的方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教育读者。

文章开头,作者先写花儿们之所以能相聚在一起比美论贵的前提:颜色绚丽,色彩繁多,式样各出新裁,它们在“既非真实,也非虚妄的园中”“铺展开一片锦绣”,它们确实为装点环境做出了贡献,有了比美的资本。花儿们从“惊叹”到“彼此学习”显美的本领,最后“看惯了春天的世界”,滋生了骄傲的情绪,觉得只有自己才是“这美好世界中最美好的”。于是,花儿们在园中展开了一番争斗。

最先说话的是“急性子”榆叶梅,然后是“异常娇艳”的玫瑰花,有“花相之名”的芍药,“已经将残”不便言美的桃花、杏花、迎春花等都不甘寂寞,目无他人、高傲自大地表现着自我,然而却并不惹人厌恶。

“不大爱说话”的白丁香适时说话了,它以它的幽香烘托了对玉兰的赞赏,她认为玉兰“既清雅又高贵”,“贵而不俗,雅而不酸”。“屈尊纡贵”的玉兰对白丁香的吹捧及时地给予了回报,她说:“丁香花真像许多小小的银星,她也许不是最美的花,但她是最迷人的花。”她们矜持的神态,适当的措词,有把握的评价,显示出谦虚的风范。

白丁香和玉兰的言谈举止与前面的玫瑰、迎春花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是尽管如此,她们看重的都只是花儿外表的美丽。“浅紫色的二月兰”,虽然“矮小”,“默默无闻”,“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殊招人喜爱的地方”,事实上它也为园中的“锦锈”尽了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样一对比,野生的二月兰其精神就显得非常可贵了。

小男孩飞跑进园中采摘二月兰,表明人们有时并不注重大红大紫的外表,而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小男孩将二月兰作为礼物送给终日辛勤劳碌的老师,是对老师以及像老师一样谦虚质朴、无私奉献精神的肯定、赞美。至此文章的主题得以外化,具有强烈的感染教育作用。

二、亮点探究 1.“若照严格的花时来说,她们可能彼此见不着面,但在这既非真实,也非虚妄的园中,她们聚集在一起了。”这一句话在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探究学习:

从结构上看,这一必要的交代使不同时令的花儿能够聚集在—起,为下文花儿们的对话做了铺垫。

从内容上看,避免了文章内容(不同时令的花同时出场)与自然规律不一致而产生矛盾。 2.花儿们争贵比美时各自的神态语言如何?花儿们对话的顺序能否调换? 探究学习:

花儿们的神态语言(略)。

花儿们对话的顺序:作者先写急性子的榆叶梅,她快言快语,骄傲情绪超越于众花之上,她把其他花儿都当成了背景。于是,一场激烈的争论便展开了:玫瑰强调自己“出身名门”,是“珍贵的品种”,而且说完之后还“骄傲地昂起头”;桃花则突出自己“开得早”,是“冒着春寒开花的”;迎春花强调自己“有用”,“能做药材,治病养人”,而且还“得意地摆动着柔长的枝条”;不大爱说话的白丁香和矜持的玉兰最后也加入比美争贵的行列,它们一反别人的自我吹嘘,采用吹捧对方的方法来抬高自己。白丁香认为玉兰“贵而不俗,雅而不酸”,玉兰说白丁香“也许不是最美的花,但她是最迷人的花”,这真是抑中带褒,先抑后扬,可谓吹捧之高手。

实质上,花儿说话的顺序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它是一个有序的逐步衬托的过程。从“骄傲”的程度看,榆叶梅可谓最骄傲,后面的花则次之;从“吹嘘”的手段来看,前面的花只会自我吹嘘,后面的白丁香和玉兰表面谦虚,实质吹嘘手段最高,她们相互吹捧抬高自己,达到了既夸人又夸己的目的。综合这两者看,其顺序不能调换。 3.当小男孩跑进园中采摘了二月兰后,花儿们为什么不再讲话,她们为什么感觉到有点不好意思?试想,作者可不可用花儿们齐声咒骂二月兰、小男孩结尾?为什么? 探究学习:

花儿们沉默并且不好意思的原因是:她们的大红大紫,她们的外表艳丽并不受人们重视,人们更喜欢的是内心美的二月兰——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花儿们由此受到启发,觉得自己前面讲的话实在太过分,实在太骄傲,她们决心向二月兰学习。

如果改用花儿们咒骂二月兰和小男孩结尾,文章主旨就不明确,读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花儿们进行评价,其结果必然纷繁多样,使主题异彩纷呈。这与作者原来的意图不符。况且,童话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儿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单纯,其阅读材料不宜太复杂,否则儿童难于把握。

三、选题设计

1.比较下面破折号的用法,其中如果有属“话没有说完的”,请你根据语境把它补续出来。 ①“要说出身名门——”芍药端庄地颔首微笑。

②“花么,当然要比美,依我看,颜色态度,既清雅而又高贵,谁都比不上玉兰,她贵而不俗,雅而不酸,这样白,这样美——”丁香慢吞吞地想着适当的措词。 研究指向:

(1)明确破折号的用法。

(2)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能够展开合理想像。 2.阅读文章第

2、3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如此”指代什么? (2)这段话反映了花儿们怎样的心理过程? (3)阅读这段话后你有哪些收获? 研究指向:

此题设计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文段,指示代词“如此”答案就在文中;后两问属开放性问题,只要学生理解文段、言之有理即可。

3.删去课文最后一段,然后请你根据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给课文续一段结尾,再比较它与原来的优劣。 研究指向:

(1)训练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想像的能力。 (2)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训练学生形成初步的比较鉴赏能力。 4.有人说:“要成功,就要包装。”不仅产品如此,人也如此。也有人说:如今,人要学会自我推销——实质也就是自我标榜,自我吹捧;否则,只默默做事,永无出头之日。这与本文所倡导的思想岂不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研究指向:

此题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

四、备教卡片 ●卡片①

童话《花的话》写于1963年,原载《人民文学》1978年第6期,后收入《宗璞文集》。 (摘自《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宗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卡片②

作者在情节构思上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严谨。前边是“明月初上”,后边是“月儿行到中天”,从时间上进行照应;前边是“花儿们呼吸着夜晚的清新空气,都想谈谈心里话”,后边是“花园里始终没有再开始谈话,花儿们沉默着”;前边是“觉得自己十分重要,自己正是这美好世界中最美好的”,后边是“都有点不好意思”。这些是从群花的思想变化方面照应。 (摘自《能力全程导学·初一语文上册·<花的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卡片③

十年**的前夕,曾为宗璞写过一首龚定庵示儿诗。诗句是这样的:“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我写这诗的用意,特别在最后一句。 人在名利途上要知足;在学问途上要知“不足”。在学问途上,聪明有余的人,认为一切得来很容易,易满足于现状。靠学力的则能知不足,不停留于现状。学力越高,越能知不足。知不足就要读书。

有两种书:一种是“无字天书”;一种是“有字人书”。

自然、社会、人生这三部大书是一切知识的根据,一切智慧的源泉。真是浩如烟海,无边无际。一个人如果能够读懂其中的三卷五卷或三页五页,就可以写出“光芒万丈”的丈章。古今中外的真正伟大的作家,都是能读懂一点这样的书的人。这三部大书虽好,可惜它们都不是用文字写的。故可称为“无字天书”。除了凭借聪明,还要有至精至诚的心劲才能把“无字天书”演绎为文字,让我们肉眼凡胎的人多少也能阅读。 ——其父冯友兰《宗璞小说散文选》佚序 (摘自《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宗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卡片④

宗璞生于1928年,她的小说创作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夕,不过,当时影响不大。发表于1956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是她的成名之作,曾引起争议,并受到不公正的批判。粉碎“四人帮”以后得到平反,成为重放的鲜花。进入新时期以来,先后有《弦上的梦》《我是谁》《三生石》《蜗居》《米家山水》《全息照相》等篇章问世。数量不算很多,却以创作严谨,艺术悉心深索追求著称。论成就之高,当推中篇小说《三生石》。 (摘自张钟等著《中国当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 ●卡片⑤

宗璞,其创作主要有小说、散文、童话,另有短诗、创作谈、外国文学论文、翻译小说等多种。

(摘自《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宗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卡片⑥

宗璞的散文堪与小说齐名。《西湖漫笔》《废墟的召唤》《哭小弟》和《霞落燕园》都是散文园中的佳品。《哭小弟》和《霞落燕园》继承了中国艺术所追求的内在表现力,已深得中国散文的神韵,文字平易、自然、质朴,没有丝毫的外在铺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课本的还有其散文《紫藤萝瀑布》) (摘自陈素琰《文学广角的女性视野》,花城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卡片⑦

宗璞始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高等学府幽静的校园的一角„„可以说,她始终都生活在中国高层的知识分子群中;与他们学业的专攻,操守的崇高,事业成就的欢欣,以及家国危亡的忧患深深地纽结在一起。

西风的话教案范文第4篇

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卓越诗人, 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雪莱一生追求真理, 勤于创作, 为人们留下大量优秀的作品。最著名的有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抒情诗《西风颂》、《云雀颂》, 论著《诗辩》等。

《西风颂》问世于1819年, 当时雪莱正漫步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树林中, 气势恢宏的狂风暴雨使诗人受到感染, 于是产生了写作的冲动, 构思出这首诗的几个意象, 并写出了大部分的诗行。全诗风格奔放, 气势磅礴, 寓意深远。

在诗形上, 这首诗采用五节十四行诗体, 其韵律为aba, bcb, cdc, ded, ee五音步, 抑扬格和扬抑格兼用, 前后呼应, 层层推进。

在音韵方面, 雪莱使了与口语句子的长度最为接近的五音步抑扬格, 压韵在最后一个重读的音节上, 而且大多数的尾韵都属于单音节的阳韵, 如:dead, bed以及thou, blow等, 沉重、铿锵的特点立刻显现出来;在诗歌的意境上, 西风被雪莱刻画为一个可以直接对话的对象, 他使用比喻的手段, 西风被描绘为驱散幽灵的巫师 (破坏者) 和驾驭马车、播撒生命的使者 (保护者) , 在作品中还引入了多个意象如“群鬼、姐妹、如羊群般的花蕾”等;不仅如此, 雪莱还采用了色彩堆砌的方法, 让各色残叶随风飞舞、使新生的花蕾随风摇曳的景象栩栩如生。

2 各种译本的出现

诗歌翻译的难度巨大, 首先, 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不同, 译诗须忠实于原诗。其次, 翻译者在再现原诗的内容与美感的同时, 还要尽可能实现达意、传神、存境的效果。各国读者喜爱并广为传颂《西风颂》的重要原因就是诗中“高远的理想, 鲜明的自然的形象, 随着事情变化的音乐效果”, 以及“严谨的格律”。

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 郭沫若先生就早已把这首诗译成中文, 此后许多译者都曾尝试过翻译这个作品。在此选取王佐良、江枫两位译家的译文, 通过分析二人对细节的不同处理, 使读者能更好地体会该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3 两个译本的比较

3.1 细节的比较

1.O Wild West Wind, 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

Thou, 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

Are driven, 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ing,

王译:呵, 狂野的西风, 你把秋气猛吹,

不露脸便将落叶一扫而空,

犹如法师赶走了群鬼,

江译:哦, 狂野的西风, 秋之实体的气息!

由于你无形无影的出现, 万木萧疏,

似鬼魅逃避驱魔巫师, 蔫黄, 残黑,

原诗当中的第一句是头韵修饰的方法, 译文中无法表现出来, 所以两人都采用了直译的办法, 而being一词的翻译, 也是很困难的。王译为“呵, 狂野的西风, 你把秋气猛吹”。Being被不露痕迹地归化为“秋气”而, 使文字苍健有力。江译作:“哦, 狂野的西风, 秋之实体的气息!”这句语气平缓, 对下文起了重要的铺垫。“实体”一词, 有哲学本体的意味。

接下来的两行, 王译为“不露脸便将落叶一扫而空, 犹如法师赶走了群鬼”夹杂文白, 改变了成语, 译者行文的简洁体现了出来, 译文不跨行和节, 显得干净利落, 句法形式也不拘泥原诗。江译为“由于你无形无影的出现, 万木萧疏, 似鬼魅逃避驱魔巫师, 蔫黄, 残黑”, 这些再加上此后几个表示颜色的词的处理, 巧妙借助了汉字本身的瑰丽多彩, 译文给人细腻的视觉感受。

2.Her clarion o'er the dreaming earth, and fill

(Driving sweet buds like flocks to feed in air)

With living hues and odors plain and hill:

王译为:为沉睡的大地吹响银号,

驱使羊群般的蓓蕾把大气猛喝,

就吹出遍野嫩色, 处处香飘。

江译为:吹响她嘹亮的号角 (如同牧放群羊,

驱送香甜的花蕾到空气中觅食就饮)

给高山平原注满生命的色彩和芬芳。

这里是第一部分的第四节。王先生译为“猛喝”一词的使用有相当力度, 但“羊群般的蓓蕾”不免让人费解。江先生忠实于原文, 也同时使用了括号, 江巧妙地用两个动词“牧放”和“驱送”, 使得羊群和花蕾的比喻其如其分, “就饮”二字也准确地描述了花蕾不仅从空气中吸收养分, 也同时吸收水分的过程。

3.Wild Spirit, which art moving everywhere;

Destroyer and presenter;hear, oh, hear!

王译为:狂野的精灵!你吹遍了大地山河,

破坏者, 保护者, 听吧-听我的歌!

江译为:不羁的精灵, 你啊, 你到处运行;

你破坏, 你也保存, 听, 哦, 听!

这是第一部分的最后一节, 对于destroyer and presenter的翻译, 二人译法有所不同, 王先生沿用了名词结构, 译为“破坏者, 保护者”, 引文前文没有交代和引入, 后来又出现“听吧——听我的歌”的呼吁, 译文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以让破坏者, 保护者听我的歌。而江译的时候就避免了这各语义过窄的不当译法。江译为“你破坏, 你也保存, 听, 峨, 听!”。这里借助了动词转成主谓结构, 不仅使功能上实现了对等, 而且且逻辑主语的问题也得到落实。

4.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王译:吹响一个预言!呵, 西风,

如果冬天已到, 难道春天还用久等?

江译: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 西风,

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这里是诗的最后一句, 王的译文两行都压韵, 但后一行比较长, 不太平衡。江译两行不仅压韵, 且长度相当, 准确无误。

3.2 整体比较

两位先生译本的特点是较好地体现了译者重视原诗形体的特点和格律音韵效果。江译本在译文分行分节和断句时, 大胆调整了句子顺序, 尤其是部分倒装句和跨节句的句序, 江译本体现出了他“译诗, 应该是原作在完全符合译人语言诗歌规律的条件下的再现”的观点。王译本严格遵照了原文在句子顺序排列方面的次序, 但相比于江译本, 反而译文的通顺性方面略逊一筹, 一些欧化结构的句子在译文中出现。在译文的格律和音韵效果上, 江译本与原诗从头到尾都比较一致, 使用以顿代步的方式大致重现了原诗中五步抑扬格的节奏感, 而王佐良先生译本中的顿数则略显参差不齐,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奏的有效转达。谈到意象的翻译问题, 原诗本来具有的意象在这两个译本中都没有削减, 王在翻译是不仅尽力保持原文的意象, 而且有意识地大胆融入了个人的风格, 这是他翻译观念和实践中“直译形象, 灵活运用语言表达”的最好体现。

总而言之, 两位译者在形式上都忠实于原文, 同时采用了格律译法, 译文较为准确达意, 也能够较好体现原诗的意境。王译文多变灵活、短小精悍、简洁明快且跨行较少, 与汉语诗歌习惯比较符合, 各节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气势与原文较为统一, 译文总体上一气贯通, 使读者有酣畅淋漓之感。江译文的遣词造句采用了比较严谨的做法, 目的是力求传达原诗中的形式美, 汉语词汇丰富, 句法多变和音调优美的语言优势在译文中被他发挥得很充分, 使译文达到能够表达原诗的风格与意境的双重目的。

4 结语

通过对两个译本的赏析比较, 读者从译作中得到了教益, 在开阔了视野的同时, 也给人以美的享受。翻译诗歌要力争达到茅盾先生所提出的要求, 即“用另一种语言, 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 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 感受和美的感受”, 译者仍需要不断地努力。

摘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名作《西风颂》在形式、音韵效果和意象方面颇具特色, 文章选取王佐良、江枫两位译家的译本进行对比, 通过二人对细节的不同处理, 使读者更好地欣赏原作的音美, 形美和意美。

关键词:《西风颂》,对比,韵律,意境

参考文献

[1] 江枫.雪莱抒情诗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2] 孙建.英国文学词典作家与作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3] 王宏印.英诗经典名译评析[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4.

[4] 文军, 林芳意.识形态和诗学对译文的影响--以《西风颂》的三种译诗为例[J].外语教学, 2003

上一篇:写给闺蜜的话范文下一篇:消防演练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