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食品行业发展论文范文

2024-05-06

休闲食品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借助市场营销方式使得消费者认知自身产品,进而达到实现本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和发展。营销手段多种多样,对于中小食品企业来说,品牌是营销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是,目前许多中小食品企业的品牌营销存在着问题,不了解如何做品牌营销,也不知道如何做好品牌营销,导致企业发展出现困难,严重制约了中小食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中小食品企业在品牌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品牌营销过程中的具体营销策略,提升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食品企业;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繁衍离不开食品,自古以来食品企业就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尤其以中小企业居多。现代社会中,食品档次、食品安全等成为人们每天关心和谈论的话题。中小食品企业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如何生存、发展、脱颖而出?其中很重要的理念就是注重品牌的发展与维护,注重品牌营销。

一、品牌营销理论概述

品牌是识别标识,是企业产品甚至整个企业价值观的全面展现,同时更是自身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的客观表现方法。品牌识别是通过了解品牌的核心与灵魂,吸引消费者产生共鸣,由此实现品牌价值;用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来进行营销,由此塑造品牌形象,遵从民族化、个性化、长期性、可持续性等原则,保持消费者对品牌忠诚的行为。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在食品企业里,品牌价值更是占据企业本身价值的50%~60%。

有研究表明,95%的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而在中国食品企业中拥有建设优良品牌思想、具有好的品牌策略和建设品牌能力的企业少之又少。大多数中小食品企业想要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品牌的策略研究。

二、中小食品企业品牌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1.品牌的定位相对模糊

品牌的定位就是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兴趣,塑造出一个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独一无二的标识,从而快速渗入目标顾客群的消费视觉区域,为日后持续销售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常来说,公司对品牌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品牌传达产品内涵,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是公司所作出的承诺。而目前市场上的中小食品企业对于品牌的定位相对比较模糊,不能准确找准目标顾客群体。

2.营销观念落后,影响营销的顺利实施

企业想要顺利开展市场营销,必须以正确的理念做支撑。现阶段,中小型食品经营市场中,各参与企业不但规模不大,同时也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撑。甚至多数公司在开展品牌营销时,没有顺应时代潮流的新理念做指导。老旧的营销观念认为,消费者更注重产品本身而忽视产品的品牌。在这种观念引导下的企业,可能只注重产品的生产阶段,却疏忽产品的销售过程和对于产品品牌的宣传。

3.缺乏对品牌的宣传传播

现实案例显示,能被消费者熟悉和接受品牌,无一不是经过了大量的宣传推广。许多中小食品企业被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等思想观念所局限,认为不需要对产品品牌进行宣传;或者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实力所限,不舍得在产品的品牌宣传方面投入;或者轻视产品的包装打造,以至于产品品牌的宣传不到位,不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和信任,因此,错失了许多进入市场的机会。

三、食品行业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误区分析

绝大多数的中小食品企业在建设自身产品品牌时,往往遭遇资金、生产设备等各方面实力不足原因,导致企业品牌一面世,就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在强势品牌的打压下,毫无还手能力,品牌产品往往在推广不久就夭折。

1.只抓产品,不树品牌,模仿已成功品牌

这是中小食品企业最容易犯的错误--走\"山寨\"道路。将产品品牌从名称到图案、色彩等多方面标志打造成与现有成功品牌相似的外表,从而想依靠鱼目混珠获得销量和利润。这样做的误区在于:产品自身优势不能显现,自身品牌得不到推广。模仿成功品牌就忽略了自身企业产品的优势,产品在市场上得不到认可,自然无法推广品牌。便把企业自己产品的优势埋没在成功品牌身后,即使是好的产品也达不到推广自身品牌的作用,限制了品牌的发展前景。

2.只抓生产,不懂市场,盲目跟风,不求创新

中小食品企业由于资金、实力等影响,很容易盲目追随市场中现有产品。缺乏创新发展,就不能与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形成竞争;相比那些能够在所生产食品极度类同的市场上获得认可的产品,其进入市场营销之前,势必细化了企业产品自身的营销方向和定位,同时寻找到自身的产品价值。只有不断的创新,准确找出产品的差异性,中小食品企业才能在产品销售成功的同时,推广宣传出自己的品牌,从而推动品牌建设。

3.只抓价格,不求品质

片面追求产品价格,夸大价格因素在营销中的作用,降低产品品质要求,最终只能是本末倒置。在产品品质得不到保证的前提下,产品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毁掉品牌,是消失在市场浪潮中。食品企业尤其更要注意食品安全的问题,一旦由于产品出现安全事故,就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整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由此看来,中小食品企业更要把产品品质放在第一位,以此为基础,开展品牌战略。

四、食品企业品牌营销策略建议

品牌形象是吸引消费者最直观的因素,质量是品牌的核心,媒体则是企业宣传品牌的主要手段。

1.注重产品品质,提高产品影响力

一流的食品品牌,必须依靠一流的食品质量,产品品质是品牌营销的基础。优质的产品,才能打造出优质的品牌,从而通过优质品牌来提升产品优质的形象。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食品类公司想要确保自身产品质量,就要在源头如原料选购、过程如加工生产和包装、销售如保质期等各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控制,达到质量标准要求。企业还要建立科学而合理的食品管理监测体系,对产品品质进行严格的监控。

2.具有品牌创新意识,不断创新品牌

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大多时候企业需凭借逐步创新品牌来提高其竞争力。一般状况下,产品品牌只有在逐步革新中适用千变万化的市场、满足消费者逐渐变化的需求。因此,对于中小食品企业而言,品牌创新不仅体现在意识上,更要体现在实际生产中。首先,要充分应用现代高新技术不断开发新的食品种类;其次,在新产品中增强文化内涵,展现企业文化中的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情,这不失为一种创新品牌的有效途径。

3.合理制定产品价格,提高品牌竞争力

合理的产品价格定位,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能够使得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如果产品价格与产品品牌竞争力不符,消费者就会放弃产品转而选择替代品。如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到品牌的推广力度和市场竞争力。因此,中小食品企业要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增强竞争力。

4.引导消费意识,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中小食品企业在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广告宣传是不能缺少的一步,广告宣传可以使品牌走进消费者的视野,是消费者认知产品的有效入口。在广告宣传中,选择合适的媒体,充分展现品牌的个性、特色,突出其特殊性及利益点,并同别的产品区分清楚。通过对品牌的广告宣传,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从而为品牌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

中小食品企业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营销观念和品牌观念,时刻把握消费者需求,不断培育和创新品牌,才能使企业不断进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企业才能拥有越来越大、越强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王丽君.企业产品定价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2).

[2]佚名.品牌战略规划与定位的五大原则.

[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9HSS-9Fil2OPTUwiIwstKGjATdjDUKWIz_VA7H96kVKYgkh8dlaKhrrPLeMHAp4AEcwakYfXbbzejW8X-hGQElBABU6bF1yHeEpnmzcRUdS

[3]佚名.黑龙江绿色食品企业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MxgHR2imd5mt_tHCi2qKsCrdWbd7lMYCNPGhT6HxdkEbJKzxL0JXL1rGmezd1grHWZDu4uIOFwrUJs5eezWU8GZ5gLRgXaMOxGKlMDX1iRS

[4]郭楠,程丹,刘杨.中国中小型食品企业的品牌策略研究西安财经学院学报[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王泽馨(1983- ),女,辽宁营口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及科研工作

休闲食品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果蔬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从我国果蔬食品的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可知,果蔬冷链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已远不能满足果蔬行业的需求。为解决相关问题,提高我国果蔬食品冷链物流的水平,保证食品安全,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通过市场调研,对目前我国果蔬冷链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果蔬冷链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冷链;果蔬;发展;解决措施

1 研究背景

中国是果蔬生产和消费大国,蔬菜、水果生产水平仅次于粮食作物,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鲜菜2000年为114.74千克,2007年为117.8千克,2008年为123.15千克,蔬菜消费量保持逐年增长趋势[1]。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系统发展节奏缓慢,冷链流通比例也相对落后。我国80%的果蔬食品常温保存,既缺乏先进的果蔬保鲜技术和装置,更缺乏产地预冷、冷藏运输设备,采后损失达果蔬生产总量的20%~30%,居全球首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50亿元[2]。

国外对于食品保鲜问题,早已形成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而我国却发展节奏缓慢。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出台了《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政策措施》,强调加快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强一系列设施的建设,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下,流通环节的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都得到空前加强,冷链体系不断得到完善,果蔬食品不仅每年的损失将很大程度上降低,新鲜度甚至果蔬品质,都将得到很好的保证。

但是专家学者的研究大多针对整个食品体系,果蔬自身具有很多特性,对于冷链物流的依赖程度高于一般食品,关于我国果蔬食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以果蔬为切入点,研究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冷链(cold chain)是指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3]。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四个方面。食品在产地收集后,经预冷、加工、储存、包装后,运到销售终端最后卖给终端消费[4]。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所以国内外都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为目的的一个系统工程[3]。由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耐藏性(Tolerance)组成的“3t”是冷链物流的核心内容[5]。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并建设冷链物流系统,采用多式联运。进入21世纪以来,采用较先进的冷链技术,果蔬采摘后预冷、气调贮藏、冷藏运输等处理方式,形成完整的生鲜农产品冷链体系。我国则相对落后,起步晚且发展慢。

Vander Vorst、Epperson J E、Estes E A等学者指出,早在20世纪末期,美国生鲜农产品消费量已经占美国整个食品消费近四分之一[6]。Lucas MT、Chaied D两位学者认为与其他商品流通类似,水果蔬菜等生鲜农产品的流通,主要是以物流网络的形式,将水果蔬菜产品以及相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7]。

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现代物流的起步发展初期,大多数农产品还不能实现“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8]。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初级的生鲜冷链物流产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冷冻储存为主导的冷链物流系统。

我国目前仍未形成完整的冷冻冷藏链,不仅起止点的管理控制不到位,且流通过程中的效率和效益无法得到控制及整合。我国农副产品流通量很大,其中80%以上的生鲜食品是采取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手段[9]。孙红菊对比了国内外冷链物流发展状况,提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10]。杨光华等人针对现在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模式,提出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新模

式[11]。宋林波在《金融危机下果蔬冷链物流战略探讨》一文中以果蔬冷链物流为切入点,借鉴国外果蔬冷链经验基础上,提出如何构建我国的果蔬冷链物流供应链体系[12]。张诚、单圣涤在《浅谈物流安全管理》中指出物流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并就一般物流安全管理、特殊商品的物流安全管理、物流安全管理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13]。苏永龙、钟磊刚在《HACCP在物流作业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运用HACCP思想和方法研究供应链、食品流通和物流过程中的危害和风险,并有针对性提出一些举措[14]。韩月明、赵林度在《超市食品物流安全控制分析》中针对超市物流运作的实际模式,探讨围绕超市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15]。宋汉利、于勇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安全监控应用研究》中基于信息网络探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和可追溯系统的建立[16]。由此可见,我们对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重视度已经逐渐变强,并通过探究不断发展和调整我们的步伐。

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冷冻冷藏链,从产地到消费者的流动贮藏未实现高效整合,不仅效率低,且效益较低,有待进一步完善。

2 我国果蔬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果蔬生产与消费大国,但是由于冷链物流不到位,每年造成巨额损失。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果蔬的质量要求也逐步上升,与冷链的现实水平产生了矛盾,这就要求对果蔬食品的冷链物流进行重视,通过冷链系统的完善,从而最大可能保证果蔬食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果蔬食品冷链物流比一般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代价更大,且协调难度、系统复杂程度都较高。同时果蔬食品本身价值低、成本高的特点,使得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受到阻碍。

2.1 果蔬冷链发展的优势

我国的果蔬冷链起步晚,相对发达国家落后,但是发展快。同时,我国果蔬冷链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2.1.1 国家政策支持。根据发改委2010年6月发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果蔬产品冷链流通率达到20%以上,冷藏运输率达到30%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降至15%以下[17]。据《规划》可知,2015年我国果蔬产品冷链流通量将达到1.91亿吨,运输量将达到2.86亿吨。根据2005~2009年的果蔬平均增长率,预测果蔬产量如表1:

2.1.2 果蔬产量持续增长。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及丰富的果蔬资源,但我们并未停滞不前,而是不断优化果蔬、品种结构,果蔬产量、质量上都保持一定的优势。改革开放后,国家放开果蔬购销价格,积极性得到调动,又促进了发展势头。果蔬的特性导致其对冷链物流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果蔬产量的持续增长,直接促进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自2003年以来,我国水果行业发展良好,不仅在产量上以年均近6%的速度稳步增长,并且在品种、质量、区域的优化等方面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2008年全国果园面积1 073万公顷,总产量达1.92亿吨(如图1所示)。

我国2008年蔬菜播种面积是1 788万公顷,2009年蔬菜播种面积1 820万公顷,蔬菜总产量6.02亿吨,同比增加2 684万吨(如图2所示)。蔬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中国水果蔬菜的种植面积、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首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果蔬第一生产大国。

2.1.3 产销布局渐趋合理,结构不断优化。我国果蔬产品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19]。为了提高竞争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采取了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全国蔬菜产业优势区域的布局也初步渐趋合理化。

我国果蔬产品消费集中地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四川、北京、上海等地[20]。果蔬流通模式主要集中为两种,一种是一二线城市为中心,周边城市向其汇集的短距离流通模式;另一种是产地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长距离流通模式。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等大规模果蔬批发市场是果蔬流通重要环节,也是果蔬主要集散地,果蔬销售由此辐射全国。

经过多年的调整,我国果蔬生产区域布局、产销布局合理化以及结构优化,不仅是一种进步,更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果蔬冷链发展阻力,因为我国受一家一户的果蔬生产模式的制约程度很深。

2.2 果蔬冷链发展的不足

2.2.1 果蔬冷链物流技术落后、硬件设施陈旧。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主要以果蔬加工和贮存为主导,“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农产品现代物流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列为攻关项目,围绕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我国目前的冷链运输设备相对落后,而类似冷藏集装箱的冷链运输设备成本高,因此使用的少,而且果蔬冷链虽一直在发展,但是并未达到理想的发展目标,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体系。不仅硬件设施落后且技术手段不足,而且管理上各自为政的条块分割现象严重。

2.2.2 果蔬食品冷链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的果蔬运输仍然是自营为主,除外贸果蔬,其他内销果蔬,大多数超市考虑果蔬的经营风险,不作为主要经营商品,因此,少数超市拥有小库容冷库,大部分超市不配备果蔬贮藏周转的相应设施。批发市场中更是常温摆放销售,未配备保鲜冷柜。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服务质量较为落后,很少的供应商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极少部分能保证全程低温控制,实际大部分企业只能提供冷冻冷藏运输服务。

目前,中国果蔬冷藏运输率仅为15%,冷链流通率仅为5%,且由于冷链物流硬件设施落后,技术水平的不足,使果蔬在物流过程后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在5%以下,美国的果蔬在物流环节损失率可控制在2%以下[20]。

据统计,全国每年铁路运输的易腐货物约1 000万吨,其中冷藏运输的只占25%;公路冷藏保鲜车仅有5万辆,公路冷藏运输货物仅占总量的20%;水路冷运能力更显不足,全国各型冷运船只仅200余艘,总容量10万吨,而易腐货物冷运量仅占全年水运总量的l%。因此,除出口果蔬基本冷藏运输,国内果蔬基本是常温流通[21]。

2.2.3 果蔬物流过程冷链供应不足,物流成本过大。我国果蔬食品在流通过程中,多数环节处于常温环境中,而其特性导致从产地收购到销售各环节必须依靠冷链运输。因此,由于冷链控制的缺失,导致了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高损耗和浪费,物流成本随之提高。

2.2.4 农户分散经营,冷链运作能力差。从产业链上的冷链运作流向(如图3所示)来看,越往产业链后向末端,其冷链节点的基础设施越差,冷链运作条件越不具备[22]。主要原因归纳为两点:第一,产地相对于经销商而言,和城市距离较远,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相对较少,相应的冷链设施也较为缺乏;第二,我国果蔬主要为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农户不依靠实力雄厚的合作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很难进入冷链运作市场。

2.2.5 消费者对于果蔬冷链相关常识的缺失。对于果蔬食品,在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几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对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力,若每一环都能冷藏到位,产品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障。

消费者认为果蔬常识的缺失对于果蔬冷链发展影响不大,其实,这样的观念不仅仅导致自己在购买新鲜果蔬后,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保鲜,且由于没有把握好冷链最后一道关,从而纵容了果蔬冷链发展的缓慢,唯有强烈的需求才能最大力度地推动其发展。

3 常州地区大型超市果蔬冷链实例分析

3.1 调查地区简介

常州位于江苏南部,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以经济发达、工商比翼而著称,是全国最早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近年来,经济总量更是稳步攀升,人们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迅速上升,生鲜食品的冷链物流发展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因此,选择常州作为调查地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3.2 调查对象选择

本次调查,选取的对象是常州地区的6家大型超市: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乐购、大统华、华润苏果。此外还选取了以信特超市为代表的多家地区型连锁超市。本次针对超市工作人员的调查问卷共发放23份,收回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为87%。针对消费者的调查问卷共发放51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为78%。

我国的生鲜食品经过多年发展,逐渐确立了主力商品地位,超市经营者逐渐认识到其有助于形成经营特色,且能增加销售额。各地竞相开辟“冷柜式菜场”或生鲜食品区,大型城市的这种趋势日渐明显,果蔬食品的发展进入另一个阶段。

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对象中70%选择在大型超市购买生鲜果蔬,而消费者最重视的三个因素为新鲜、环境、便捷,而这也恰好是超市的特点,因此选取超市作为果蔬冷链发展的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3 超市果蔬冷链建设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1996年由沃尔玛、家乐福、万客隆等欧美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在中国首开超市经营生鲜果蔬的先河,超市果蔬食品的发展也随即迈开步伐,并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果蔬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多种弊端,本文经过市场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从8个方面分析超市果蔬冷链建设的现状。

3.3.1 工作人员对于果蔬保鲜常识的了解程度较低。仅57%的人能够准确回答苹果和梨适宜贮藏的温度,香蕉的适宜贮藏的温度有14%的人表示不清楚,大白菜作为常见蔬菜,有14%的人不了解其贮藏方法。可见工作人员并没有详细了解果蔬的相关知识,或了解不够透彻。

3.3.2 超市果蔬主要进货渠道多样化。在受调查对象中,以当地采购为主要进货渠道的占71%,以自己的果蔬生产基地作为主要货源的占29%,其中多数超市伴随有外地采购、进口水果,以及私人承包自营的运作方式,进货渠道的多样化造成果蔬冷链管理更加繁杂,这给统一和发展形成很大的阻碍。

3.3.3 果蔬冷链物流技术落后、过程冷链供应不足。调查发现,果蔬在起始点的保鲜比较到位,基本采用温控的方法控制果蔬的新鲜度,但由于绝大多数大型超市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和配送车辆,这无形中提高了果蔬成本。为节约成本,42%的受调查对象表示偏向于采用常温车,对于易腐果蔬,仅29%则表示部分易腐果蔬采用冷藏车。

3.3.4 分散经营,冷链运作能力差。据调查,86%的工作人员表示非常关注果蔬货物在集货和运输过程中的冷链物流品质,大家一致认为冷链物流的完善对于果蔬保鲜影响非常大,果蔬保鲜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但现实情况是,常识掌握程度浅,且果蔬保鲜未曾落实行动。

据调查,受调查对象中57%表示一直努力完善果蔬冷链,其余表示未曾计划完善冷链物流,这会无形增加果蔬的成本,宁愿将果蔬腐坏的损失在采购价格中去弥补。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压低采购价,最直接的是农户的积极性受损。而分散经营的农户处于被动状态,无力改变这一现状。因此,分散经营也是果蔬冷链发展的障碍。

3.3.5 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果蔬由于新鲜度要求高、需求量大的特性,其配送频率高。据调查,72%的调查对象每天进行配送,这对于零售商而言,无形增加了运输成本压力,导致果蔬成本升高,难以让利给顾客。沃尔玛一直坚持让利给顾客,因此致力于自己的配送网络,从而能达到天天低价的目标,对于没有如此巨大配送能力者,最好的选择莫过于果蔬冷链物流外包。这就给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介入,提供巨大的商机。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57%表示有过果蔬冷链外包计划,不仅高效,还能节约运输成本。但是47%表示未曾计划过外包,原因为:(1)目前我国的物流服务市场没有信誉好、实力雄厚且适合自己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2)冷链物流成本过高,自身难以承受。由此可见,我国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市场相对落后,同时存在很大发展空间,对于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可以把触角延伸其中,这对于果蔬冷链的发展非常重要。

3.3.6 果蔬冷链行业发展需要统一标准。在受调查者中,57%表示在验收果蔬时,出现过或多或少的果蔬的变质,43%表示在验收货物时,没有明确的检查标准。这就直接反应了,果蔬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已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3.7 冷链末端执行水平低。据调查,在接货后,57%以冷库保存,14%常温保存,29%选择全部上架,保证零库存,对于零售商而言,库存就是成本,而实现零库存需要相当强的配送网络。此外,对于果蔬的待售条件统计,只有29%的完全使用果蔬保险柜,57%的对部分易腐果蔬使用果蔬保鲜柜,其余部分为完全常温保存,这样的待售条件对于果蔬的损失是很大的。

3.3.8 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缺乏了解,果蔬保鲜常识匮乏。根据针对消费者的市场调查统计分析,在受调查者中,只有10%的人对冷链物流有非常鲜明的了解,此外40%只是有模糊的概念,30%的表示经常购买需冷藏的果蔬食品,40%的人偶尔买,但是却只有40%的人非常关心果蔬冷链环节的品质。由此可见,我国的消费者对果蔬冷链缺乏足够的关注度。

50%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担心购买果蔬的新鲜度,但是对于果蔬的保鲜常识却非常匮乏,10%的人表示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80%的人表示对于热点问题有所耳闻,70%的人听说过果蔬保鲜剂,其余表示未听说过。60%在判断常用果蔬保鲜剂时,将有毒物质选在其中,结合(图4)数据得知,我们消费者对于果蔬保鲜的常识非常匮乏。

4 果蔬冷链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冷链物流原本属于充满生机的行业,大有可为,但现实存在的问题却让人担忧。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目前却存在太多不到位之处,一串串果蔬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就是一个爆发点。因此,我要必须加以重视。

根据我国国情,结合调查结果分析,笔者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重视冷链物流技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果蔬产品的高效流通、降低损耗依靠冷链物流技术及配套设施为其提供保障,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硬件设施落后,主要以大城市的生鲜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生鲜批发市场为节点。

对于完善果蔬冷链物流,提高质量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80%持赞成意见,其中60%认为有问题就要解决,发展总是好事情,20%表示果蔬新鲜很重要。而对于为了完善冷链而提高果蔬价格的问题,80%持不反对态度,其中40%表示食品安全第一,因此对于发展果蔬物流的意见,消费者态度积极。

4.1.1 加快自主研发。自主研发各种节能环保的新型冷链物流技术,引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重点加强各种高性能设备的研发与推广,例如:经济型预冷设施、节能环保型冷链运输装备及销售陈列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将科技落实到实践,同时,还要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来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4.1.2 充分发挥公路的冷藏运输潜力。公路的特点是机动、灵活,速度快,适宜短途运输,其能高效地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业务。

4.1.3 使用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要迅速摆脱冷链设备落后的现状,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水平,必须大规模改造及更新现有的冷藏运输设备。充分利用冷藏集装箱,既能冷藏,又具备集装箱优点的优势,发挥其作用。

4.1.4 开展果蔬食品多式联运。各种运输方法均有自己的特性,因此扬长避短,采用多式联运不仅能提高运输速度,降低成本,且能很大程度上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其发展速度。

4.2 优化信息网络体系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提高果蔬流通效率要适应时代特征,进行信息化建设。欧美等发达对于先进事物具备很高的敏锐性,因此,捕捉到有效信息后,普遍重视信息技术在物流产业中的实际应用。

4.2.1 构建果蔬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力求资源共享。目前,我国可以在现有的农村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针对果蔬市场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对零散信息的搜集整理,对有效信息进行分享。并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构建跨区域的虚拟物流协作系统,实现信息的系统规划。

对地区的农产品流通信息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并科学收集和全面分享,通过电子商务方式,使全球各地有效信息实现随时展现,如:果蔬需求量、地点、价格等,构建跨区域农产品虚拟物流协作体系。

4.2.2 运输系统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运输部门要充分利用运输管理系统拥有的资源,对各种冷藏车的使用情况实现动态监控,例如:铁路运输系统,可以最大程度简化冷藏运输计划的审批手续等环节,真正实现优先组织运输冷藏货物,实现冷藏食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建设。

4.3 鼓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介入

由于冷链物流的专业化程度高、难度大 、基础设施投入大、进入门槛高,以上几点,导致一般的物流企业都很难加入。但是,无论站在市场需求、企业长期发展,还是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等角度看,未来冷链物流市场的竞争主体必然是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在调查中也发现,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冷链物流供应不足,农户分散经营,冷链运作能力差等问题,这都需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介入才能解决。对于实力强的物流企业,将触角延伸到第三方冷链物流市场,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商机。

4.4 加强宣传工作

针对果蔬相关工作人员及消费者对于果蔬冷链常识的缺失,认识比较浅、比较薄的问题,可以对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相关宣传,让他们有科学的认识。同时,让他们意识到冷链管理的落后甚至缺失,将会带来的危害。

4.5 重视政策规范

4.5.1 制定规范冷链物流产业政策。国家有关部门需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及制度,消除政策壁垒,满足不断发展的冷链物流的需求。

4.5.2 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虽然许多高校中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每年都有大批物流专业人才从高校中走出来,但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我国专业人才的缺失已逐渐成为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国家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采用多种渠道培养专业人才。

4.6 完善果蔬冷链标准化体系,降低安全隐患

当今社会,标准化操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前提。建立以“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为基础的果蔬冷链物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推行安全认证及市场准入制度,这不仅是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更是提高果蔬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保障。

调查过程中发现零售环节接货时,没有严格的验收标准,就是一个反面典型。因此可以制定一系列关于果蔬冷链物流各环节的处理技术标准、全程质量监控与安全认证、追溯制度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等,在果蔬冷链各环节应执行统一的标准,形成详尽、配套的标准化体系,并以法律法规形式予以强制执行。

5 结束语

笔者所做的上述研究,都是基于提高我国果蔬食品冷链物流的水平,保证食品安全,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利益为目的的。目前我国的食品冷链体系还不够完善和成熟,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势头良好。我们只有客观面对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0)[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0)[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662-721.

[3] 国家国内贸易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物流标准术语[Z]. 2004.

[4] 高旭琳,等.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冷链物流研究[J]. 物流科技,2006(4):6-8.

[5] 王强,等. 国外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做法与经验[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2):15-18.

[6] Vander Vorst JGAJ. Product traceability in food-supply chains[J]. A credit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2006,34(11):33-37.

[7] Epperson/E, Estes EA. Fruit and vegetable supply—chain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cooperative regional research projects[J]. Journal of Food Distribution, 1999,28(30):38-43.

[8] 刘宏伟. 食品行业的冷链物流[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7):15.

[9] 崔彬. 优化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探讨[J]. 现代商业,2004(7):15.

[10] 孙红菊. 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J]. 物流技术,2009(3):34-35.

[11] 杨光华. 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J]. 物流技术,2009(10):99-102.

[12] 宋林波. 金融危机下果蔬冷链物流战略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09(17):54-55.

[13] 张诚,单圣涤. 浅谈物流安全管理[J]. 企业经济,2006(13):67-69.

[14] 苏永龙,钟磊刚. HACCP在物流作业管理中的应用[J]. 物流技术,2004(13):13-14.

[15] 韩月明,赵林度. 超市食品物流安全控制分析[J]. 物流技术,2005(43):56-58.

[16] 宋汉利,于勇. 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安全监控应用研究[J]. 物流技术,2007(55):78-80.

[1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Z]. 2010.

[18] 中国物流技术协会.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0)[R].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131-144.

[19] 李作战. 我国食品物流业发展的特征、瓶颈及其突破[J]. 中国酿造,2009(1):186-187.

[20] 谢如鹤,唐秋生. 国外食品冷藏供应链发展概况[J]. 物流技术,2002(6):139-141.

[21] 杜卫东,魏启文,高观. 我国蔬菜水果冷链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8(2):15.

[22] 赵英霞. 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探讨[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4-48.

休闲食品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国民对于食品的选择不再仅仅停留于其多样性,而是开始追求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绿色食品在我国的发展问题亟需重视。本文将对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出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相应的对策。

绿色食品概述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并且按照食品生产相关标准,严格按食品质量生产的无污染、优质营养类产品。其涉及产品种类多样,范围广泛。按照其检测标准、生产场地、相关化学合成物质使用量的不同,绿色食品主要分为A级和AA级。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绿色产品在国民食品选择中所占比重逐渐提升。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绿色食品所占比重较小。据当前我国相关数据表明,相较于其他类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和所占比重普遍偏低。这也就导致许多居民对绿色食品的认知不是很深刻。尽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绿色食品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其生产规模和国民需求仍不成正比,这也就导致了其价格高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绿色食品要想在我国取得健康稳步的发展必须加大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

国民绿色消费意识淡薄。在我国,尽管提及绿色产品时,大家都众所周知,但真正问到深层含义及绿色产品的标准时,却很少有人可以侃侃而谈。可见当前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认知还不够深刻。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不排除绿色产品相较普通产品价格偏高,因此消費者在面对产品选择时,多数选择价格偏低的普通产品,这也就导致了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选择少,也就更谈不上对其认知了。

绿色食品市场不健全。此外,我国绿色食品的市场还不够健全。对于绿色食品的管制缺乏宏观制度的保障。这种市场不健全导致许多不法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用普通产品冒充绿色产品,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质量的认知,导致许多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是否真的“绿色”心生疑虑。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策略

加大绿色食品生产规模。绿色产品在我国的生产规模却并不大,生产规模小导致了许多商家间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加大绿色食品生产规模是迫在眉睫之举,规模加大,商家间才能有进行有序公平的价格竞争,最终让绿色食品不再是消费者嘴中吃不起的食品,让绿色食品逐步大众化,成为民众的生活必需品,成为居民选择食品时的首要选择。

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绿色食品在我国发展的前提就是要加大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力度。在信息化时代,大力度的宣传才是增强国民对于绿色食品认知的最有效手段。商家和政府可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宣传相关绿色产品知识,为民众普及绿色食品的标准,让老百姓和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一个更全面深刻的了解,最到潜移默化影响消费者绿色食品消费观念。

逐步完善绿色食品管理机制。绿色食品想要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发展,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机制作为其发展的保障。一方面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打破传统信息的滞后性将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厂家弥补绿色产品的质量缺陷,从而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合理保障。另一方面要更好地规范绿色食品市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从而保护绿色食品生产人员的生产信心,增进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信任感。这种良性的管理机制不仅可以激发绿色产品生产厂家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可促进同行业的良性竞争。

总而言之,绿色食品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国民身体健康,同时也关系着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应顺应时代需求,让绿色食品成为时代主流食品。此外,绿色食品问题也会是一个永恒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休闲食品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既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也重视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长期生活在繁华喧闹的大城市、处在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的市民,非常向往到宁静安逸的环境生活,到近郊去呼吸新鲜空气,活络筋骨,品尝物美价廉的农家菜肴,是人生一件美事。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为城乡居民拓展休闲度假空间,将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有机结合,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实现农业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对突破农业发展瓶颈、提高农民收入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1永靖县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永靖县休闲观光农业开始刚刚起步,出现了如三塬高效农业示范园、农林科技苑、罗川台循环农业园区、瑞华山庄、陇上生态园、枣园新村等,为人们提供了兼有观光、休闲、采摘、垂钓、娱乐、教育等功能的活动场所和活动形式,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求新求变、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但是,总体上讲,这些休闲观光农业处于发展的初期,其旅游产品的经营方式还在探索,发展模式还不够丰富,发展速度与旅游业需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首先,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的宏观管理。有关部门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缺乏完整、合理、统一的总体规划,目前基本上都是以企业自主开发为主,都未经过科学论证和规划,特色不鲜明,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其次,资金投入不足。有些园区建设的投资主体没有解决,仅凭县财政扶持资金显然是杯水车薪;有些园区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发展相当缓慢。只要增加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就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运作经营不规范。园区建设规模太小、生产经营配套设施不齐全,在为游客提供的服务上,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特色服务等方面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品牌不突出,档次偏低;第四,市场定位不准确,文化底蕴不足。投资商往往急功近利,集中在吃住、采摘、垂钓等常规活动,缺乏特色,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没有将种、养品种的新、奇、特和传统文化底蕴做实、做强、做大,造成游客的体验类型单一,无法满足游客深层次的需求。

2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有利条件

2.1交通快捷便利,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永靖县地处甘肃省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以北,素称“河州北乡”之称。距省城兰州市40多km,是兰州市一小时经济圈,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境内兰刘(兰州、刘家峡)公路和铁路专线直通县城,国道213、309线和环县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黄河、湟水河穿境而过,流经县境107km,黄河水运连接临夏、东乡、积石山各县。永靖县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东界西固区、临洮县;南濒黄河,与东乡、临夏、积石山县为邻;西毗青海省民和县;北滨湟水,与红古区相望。东进西出,北下南上都十分便利,交通极为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2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县域内气候宜人、植被丰富、山川秀美、风光旖旎,美丽的太极岛是黄河上游最大的黄河湿地之一。炳灵寺、吧咪山、罗家洞等均为旅游胜地,久负盛名。雄伟壮观的刘家峡大坝,世界最大、种类最多、分布密集的白垩纪恐龙足印群化石地质遗址,享誉海内外的瑰宝“彩陶王”,堪称戏剧舞蹈 “活化石”的傩舞戏等彰显了悠久深厚古黄河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为我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淀了更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子。

2.3农业资源丰富,产品地域特色鲜明永靖地处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2 500m左右。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20℃,无霜期200d,年降雨量300mm。全县总土地面积1 864km2,耕地面积3.60万hm2,水域面积2.20万hm2。土地肥沃,有效养分含量丰富,十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境内无工业“三废”污染,是一块无公害的净土,是发展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土壤质地好,淡水充足,还有远近闻名的红枣、百合、草莓、水果黄瓜、樱桃西红柿、黄河鲤鱼、红鳟鱼、鲑鳟鱼等特色农产品,是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宝贵资源,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4产业基础坚实,区域发展氛围浓厚近年来,该县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以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立体农业为主要特征的园区农业发展迅速,以垂钓休闲、民俗饮食为主的“农家乐”正在兴起,以打造中国西部休闲水乡与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跨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品牌,为我县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产业基础。

2.5综合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休闲观光农业,融休闲观光、餐饮娱乐和户外运动于一体,并因自然、生态、绿色、健康而独具魅力,备受现代都市人的青睐,孕育着庞大而广阔的消费市场。据有关统计,2008年该县旅游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年累计接待中外游客55.39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9 276万元。综合优势明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前景十分广阔。

3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3.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观光休闲农业的功能与作用观光休闲农业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功能。通过农业生产过程及农产品的包装与加工,使之赋予浓厚的农耕文化,丰富农业价值取向,拓展农业的增值空间,提高农业的经济收益;为喧嚣的都市提供一个清新、宁静、安逸的自然场所,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体验农业,增进健康的欲望;增加绿色空间,营造怡人景观,绿化、美化、净化乡村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光休闲农业的开发,促进了农业产供销的链接,拓宽了产业化经营渠道,创新了农业经营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在维护农产品生产这个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注重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2充分挖掘旅游观光资源,彰显人文特色科学整合本地自然资源,农业资源,特色农产品资源,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着力观念创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旅游观光农业。我县境内有西北高原最大的人工湖刘、盐、八三大水库水波浩淼,景色非凡和三颗耀眼明珠“水电站”,是近代水电事业发祥地;有元、明、清各代建成的炳灵寺、白塔寺罗家洞、岗沟寺、吧咪山金花宝殿、抱龙山、泉神庙等,散布在我县农村乡间,这些景点,人文底蕴深厚,极具旅游观光价值。县内乡间小吃,民间剪纸、傩舞戏、“花儿”演唱等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要依靠先进技术,配套先进生产设施,栽种名特新奇品种,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展示现代农业成果,增强感受农业、体验劳作,满足消费的欲望。要突出春天踏青赏花,夏天避暑纳凉,秋天采摘瓜果,冬天品尝农家菜肴农村生活气息。

3.3政策扶持,将休闲观光农业做大做强根据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古城新区的规划建设,真正成为省城兰州的“后花园”。在城市发展建设上要为观光休闲农业预留空间,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吸引民间加大投资力度。财政上给予扶持,土地使用及税收上给予优惠,积极引导这一朝阳产业的发展,争取做大做强,做出名牌。

3.4科技创新,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品味与档次认真分析市场需求,解剖消费心理,提高产品品味,体现区域特色;积极引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栽培方式,种植名花异卉、特色果蔬,养殖珍稀动物,满足猎奇心理,增加观赏性;企业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管理,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土地以租赁、入股等合理流转,确保农民受益,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总之,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前景广阔。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因势利导,规范管理,一定能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开创永靖农业发展的新天地,为打造富民强县作出贡献。

休闲食品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如今,全运会的经济效应正在日益受到重视。辽宁省可以凭借举办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契机,大力发展辽宁经济,调整地区产业结构,提高辽宁省的知名度。本文在充分分析全运会的长期经济效应和短期经济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引导企业参与全运会、促进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全运会;经济效应;契机

全运会作为一项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必然会对主办地的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全运会的经济价值日益受到认可。所谓全运经济是指在全运会的筹办、举办以及全运会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主办城市所发生的与全运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应和经济效果的总称。

1 辽宁经济面临的全运会机遇

(1)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十二运的31个大项分布在辽宁省14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承担了十二运的比赛项目,其中沈阳和大连承担的比赛项目最多,分别承担19项和15项。自2009年辽宁省成功获得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承办权以来,各城市就开始着手兴建比赛场馆及相关市政建设项目。兴建全运村及各种比赛场馆势必带动辽宁地区经济的增长。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为13%和13.1%。根据以往举办全运会对经济拉动的测算,举办一届全运会对举办省经济每年将产生一个百分点以上的拉升作用,因此,举办全运会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随着十二运相关建设项目逐渐开工,2010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14.1%。另外,为保证十二运成功举办,主要城市道路的改扩建,水、电、热、气等市政建设项目陆续展开,环境治理、污染控制、绿化等环保方面的政府投资,将会通过乘数效应拉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而且,在十二运举办期间,省内外游客会大量进入辽宁观看赛事,由此引发的经济、消费活动而形成的外部有效需求又会进一步带动辽宁地区经济增长。举办全运会可以让更多的辽宁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提高人们体育健身的热情,有利于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

(2)提升地区产业结构。由于全运会的举办涉及多个行业,其中以第三产业中的旅游、餐饮、酒店以及交通运输业为主。全运会的举办对旅游业、会展业、信息产业和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餐饮、商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来说,举办全运会有利于其内部结构的优化。因此,举办全运会有助于辽宁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变辽宁过分倚重重工业发展的局面,优化产业结构。辽宁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2007年,辽宁省接待入境游客20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65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307亿元,占全省GDP的8.3%;到2010年,全省年接待海外旅游者28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60亿元,年均递增16.2%。可以预见,在十二运期间,大批游客的涌入会带来可观的收入。因此,辽宁地区第三产业的收入会有突飞猛进的增长。

(3)提升辽宁地区的社会知名度。辽宁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重工业的生产基地,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辽宁成功获得十二运的举办权,能够有效提高社会知名度。十二运筹办以及举办期间,各省体育代表团及游客云集辽宁,不仅有利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吸引投资,提高辽宁省的社会知名度。沈阳全运村的承建单位绿城集团,就曾经为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主办城市济南承建过全运村。绿城集团进驻沈阳,为沈阳建筑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大企业集团进驻辽宁,同时也有利于扩大辽宁对外开放的形势。

2 抓住全运机遇,加快辽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处理好十二运给辽宁经济发展带来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的关系。所谓短期效应是指十二运的筹备、举办能够大幅度地提升辽宁经济,但是,十二运结束后,举办地大多会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投资下降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全运会筹备期间,各地建设大量比赛场馆和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需要大规模投资,因此,全运会筹备阶段的建设是对辽宁地区未来几年投资的一种透支,必然造成全运会结束后辽宁地区投资下降、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第二,比赛场馆和相关基础设施在赛后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出现闲置的情况,还会出现维护费用较高,白白浪费财政收入的问题。第三,全运会结束后,大批游客离开辽宁会造成辽宁省的旅游、餐饮、酒店以及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收入急剧减少、甚至萧条的问题。这也会延缓辽宁经济的增长速度,出现全运会结束后辽宁经济发展的低谷。

相对于短期效应,十二运给辽宁经济带来的长期效应,需要经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才能显现,有些影响在短期内无法释放或者释放出来的仅仅是负效应。从长期来看,十二运给辽宁经济带来的影响是正向的,效应是巨大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升了辽宁地区的社会形象。通过举办十二运,全国各地都了解了辽宁,提升了辽宁在全国的知名度,这是对辽宁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营销宣传,有利于吸引大企业集团落户辽宁。二是促进了辽宁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辽宁是老工业基地,第三产业发展比较落后,通过举办十二运,可以提升旅游、餐饮、酒店、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这些行业的服务水平,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三是有利于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辽宁省的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利用这次举办全运会的机会,不仅增加了全民健身的热情,而且也有利于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四是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辽宁省为举办全运会,进行的大量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如拓宽道路、发展公共交通等,这些都是辽宁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

(2)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业是历届全运会受益最大的行业,无论是在全运会的筹备阶段、举办阶段,还是全运会结束以后,旅游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十二运的举办会吸引大量省内外游客来到辽宁观看比赛并参观旅游景点。辽宁省应适时推出具有辽宁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辽宁是满族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辽宁可以依托清文化资源——一宫两陵,在重大节事活动时举行清朝文化表演,体现辽宁地区满族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满族风情的旅游产品。辽宁地处东经118°~125°,北纬38°~43°,地热水资源极为丰富,温泉资源遍布辽宁省14个城市。而且在全省温泉分布中,既有热泉又有冷泉,形成了辽宁百里不同泉的风格,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辽宁应以丰富的温泉资源为优势,将温泉旅游打造成辽宁第二个旅游精品。辽宁沈阳的《刘老根大舞台》节目,是以独具地方特色的二人转曲艺形式展示了东北的民俗文化。节目的精心策划和演员表演的诙谐幽默,能够给观众带来巨大的精神愉悦和享受。如今,到《刘老根大舞台》看二人转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看辽宁、逛沈阳的必游之旅。我们也可以借助十二运的契机,将二人转推向全国,让更多的人认识二人转节目,将其打造为辽宁的第三个旅游品牌。除此之外,辽宁还有很多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场所。总之,通过举办十二运,可以增加省外游客对辽宁旅游产品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有利于拉动辽宁地区的消费。因此,辽宁还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改善旅游景区的交通、通信和食宿等条件,加强旅游相关行业的员工培训,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3)积极引导辽宁企业参与全运会。政府应积极引导辽宁企业了解全运会,鼓励它们积极参与全运会,在全运会筹备及举办阶段,不断地去发现商机,从而找准投资领域。辽宁省的14个城市都承担了全运会的赛事项目,因此,各个城市都要进行比赛场馆、环境治理、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辽宁企业可以通过投资、管理、设计、施工等方式参与到全运会相关建设项目中来。辽宁企业可以借助全运会的东风,成为全运会的赞助商或者是特许供应商,使用全运会的标志,展示企业的品牌形象,为企业进行营销宣传,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4)加快体育休闲产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体育休闲产业迅速发展,产值不断扩大,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将体育休闲产业作为了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而且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然而辽宁在体育休闲产业方面发展较慢,尚处于起步阶段。借助举办全运会的机遇,提高人们健身消费意识,让体育健身休闲逐渐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使体育休闲产业真正地形成一个产业链。全运会结束后,对于规模适中的比赛场馆可以改造成健身休闲会馆。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比赛场馆的利用率,而且能够增加人们的健身休闲场所,可谓一举两得。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而且有利于完成辽宁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扩大消费需求的任务,为辽宁地区经济的增长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孟祥文.第十一届全运会经济效应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0.

[2]张志勇.济南市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经济及社会效应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

[3]王敏.试论中国旅游业的奥运契机[J].体育文化导刊,2006(9).

[4]黄宝军. 第十二届全运会为沈阳市体育无形资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商场现代化,2011(2).

[5]齐辉.第十一届全运会对济南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魏博文(1981—),女,沈阳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府经济学。

休闲食品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发展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但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六大问题,必须从市场开拓、保障体系、监督管理、投入、宣传等五个方面完善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绿色食品;问题;对策

文献标识码:A

上一篇:企业发展国际贸易论文范文下一篇:跨国公司扩张模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