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业商品采购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22

零售商业商品采购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文章摘要】

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情况,文本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细致研究了海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相关特点,旨在对国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经验以及优点进行吸收和借鉴,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方向以及转型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情况;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的深入,个人零售业务因具有高收益、低风险的优势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商业银行将零星服务以及小额金融产品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业务就称之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该业务涵盖了诸多方面,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家庭、个人以及中小企业,并具有多样性、交易频率高、分散性等诸多特点。一般而言,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由五类构成,即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传统零售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以及贵宾理财业务等。本文从实际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零售业务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现存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并在分析、研究国外先进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措施。

1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必要性

1.1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

进入新时期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随之有了明显提升,他们的消费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转变。在这一情况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就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投资理财以及信用消费的思想已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并逐渐深入人心,信用卡、消费信贷等业务也拥有了十分广泛的客户群体。因此,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将会赢得更多的消费群体,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2其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许多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即零售业务于总业务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比如,花旗银行的零售业务利润已占到了总利润的40%以上。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开展零售业务一方面可以帮助银行完成业务拓展,另一方面还能使银行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市场已受到了各国零售银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所以,面对国外投资者的竞争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商业银行就需要抓住机会,迎接挑战,重点开发和发展零售业务,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发展。

1.3科技水平的提升为发展带来了契机

当前,科技水平的提高不仅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进步,还为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首先,科技水平的提高使技术创新得到了完成,进而扩大了信用消费的规模;其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层面的保障,也使银行零售业务的效益得到了提升。

2 现存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中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严峻挑战,其强势地位受到严重冲击和动摇。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除了遭受到国内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强力竞争外,外资银行的纷纷涌入也进一步加剧了其发展难度。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过渡,其业务类型始终局限于传统模式,在向零售业务转型的过程中任重而道远。

2.1产品种类少

对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产品种类少是现存于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产品进行开发时,我国商业银行往往缺乏创新精神,诸多金融产品的运营依旧处于初级阶段,而这就导致了产品种类少、技术低等问题的出现。虽然针对传统业务而言,商业银行已进行了初步的革新和完善,但客户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依旧未得到有效满足。除此之外,各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基本大同小异,不具备创新性。

2.2个人征信制度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个人征信制度还未得到完善。与此同时,我国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破产制度以及个人基本账户制也未得到出台,而这就使得居民个人信用记录无法得到完善。但对银行的决策工作而言,消费信贷申请者的财产数额、收入水平以及负债状况等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倘若以上信息不够完善,那么在开展零售业务时,商业银行就难以完成决策工作,其日常业务的开展也会随之受到阻碍。

2.3业务的网络化水平低下

当前,柜台业务依旧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渠道,具有网络化、信息化的业务并未得到广泛开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商业银行也加大了营业网点的建设步伐,并为客户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服务,主要表现在设置了VIP 客户窗,划分了营业窗口,为重要客户提供了便捷服务。但对当前商业银行的服务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可知,一些问题还是较为明显的,即当前以营业网点等为主要渠道的服务方式已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因此,对产品进行创新、对服务设施的网络化水平进行提升都是商业银行需面临的问题。

3 推进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需采取的相关措施

3.1加强零售业务产品的创新研发

在零售业务的发展工作上,商业银行需进行不断创新,加快零售业务产品的研发步伐,旨在使客户的多样性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当前,产品竞争已成为了银行市场竞争的核心,对产品进行不断创新一方面可使银行完成业务调整工作,跟上时代的部分,另一方面还能对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提升,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所以,加快产品研发力度是极其重要的。另外,在对产品进行创新研发的同时,银行还需对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使新研发产品的吸引力得到提升,并依靠技术创新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3.2依靠科学技术对网络服务进行发展

和传统性质的银行业务相比较,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主要表现在需要运用到各类专业知识以及新型科技。所以,不管是产品设计研发工作,还是交易运作环节,都需要运用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以及新型科技,因而商业银行就要逐渐转变发展理念,加大力度对自助银行、网上银行以及手机银行等服务系统进行研发和创新。与此同时,这些业务除了对客户的多样性需求进行有效满足之外,还能有效帮助银行减少运营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3对个人信用体系进行建设和完善

在对零售业务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风险控制,使盲目扩张等情况得到有效避免。而对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合理发展而言,完整、科学的个人信用制度是极其重要的。在2005年,我国个人征信系统虽已在全国范围内的商业银行系统中实现了联网,但其中依旧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主要为信息采集不完善、系统点击率低下、信息系统未与相关部门完成资源共享等。另外,商业银行在对个人征信体系进行完善的同时,还需积极建设个人信用征信公司,旨在使科学合理的个人信用登记系统得到建立和完善,进而减少商业银行在开展零售业务时所需面临的风险,最终有效推进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进步。

在对以上一系列措施进行采取以后,我国商业银行还可对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但需注意的是,在进行借鉴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需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适合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方法,并依靠创新理念、先进科技为银行业务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样一来,我国商业银行就能获得核心竞争力,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4加快零售业务转型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也进行了改革,但其改革工作依旧停留在管理理念层面上,较为浅薄,并没有触及到根本问题。笔者经过深入分析并结合多年经验发现,在开展银行零售业务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将客户作为中心,加强零售产品创新力度,才可提升银行的竞争力,为银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4.1针对营销产品,加强动态管理,将产品的创新升级工作作为重点,针对消费者需求开展营销活动。针对现有产品的功能,银行需积极开展研发工作,使产品属性能满足市场需求。另外,银行还需对产品自身的相关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其所针对的客户群,旨在使产品具有更高的人性化。

3.4.2加大个人金融产品的品牌建设力度,提升银行的整体形象以及信誉。具体而言,银行在制定零售业务发展策略时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品牌推广活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在短时间内让消费者认识到品牌价值。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在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服务满意程度是决定其品牌忠诚度的最主要因素。

3.4.3注重产品的包装、组合工作,并依靠科学合理的营销对产品的创利空间进行拓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客户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树立起流程型的银行理念。

3.4.4对产品经理制进行建立,使产品的研发与市场需求同步,促进金融产品由粗放型走向精细化。一般而言,个人金融的创新工作不仅需依靠市场反馈,还需要建立起专业而独立的产品研发部门,对产品经理这一职位进行设立,做到一方面依据所得的市场反馈进行产品研发,另一方面针对市场情况完成深度预测,使所研发的金融产品具有高度的创新性,最终使个人金融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4 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及产品的最主要方式就是零售业务,而作为帮助商业银行拓展新市场、新运营模式的核心工具,零售业务也可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银行办理业务。当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商业银行就需从实际情况出发大力推进银行零售业务。另外,在发展期间,商业银行还需对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重点关注,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旨在使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得到合理调整,推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威.国内零售银行业务发展问题与策略研究[J].金融纵横. 2013(07) .

[2]谢雪平.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当代经济. 2012(15) .

[3]狄睿.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 2012(10).

零售商业商品采购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人们生产出商品,为了让消费者了解商品性能以达成更好的生产与销售目标,必定会考虑商品的展示与宣传的方法与手段。商品只有在完成了消费后才可称为生产目的的完成。这个目的的完成需要多种传播媒介的介入。作为商品与市场的中介,广告是实现商品完成消费的手段之一,而现代城市中,作为各类商品的聚散之地的大中型百货商场,其临街橱窗成为用于商品展示与宣传的重要广告手段之一。即使在今天信息如此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大型高级商场以及消费综合体,对于各家的橱窗设计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当然,橱窗不仅仅属于市场,它们也属于整个城市。它们天然地具有美化市容的功能。面向商场外部空间的橱窗,也因此成为了城市的客厅,虽然客人无法入座,但它欢迎所有人来到它的面前,通过对于设计师精心设计的空间以及在此空间中摆放的物品的观赏,未了解这个城市的经济生活、工业生产水平,以及这个城市的气质与情调。在城市被夜晚吞噬之时,商场橱窗里的灯光开始照亮橱窗。同时,被照亮的橱窗也成为了照亮街道的灯箱(广告中灯箱形式也许其初始发想就是来自于夜晚橱窗)。橱窗在夜晚的城市中成为了某种发光体,也成为一种照明与夜晚的地标。橱窗,这个属于半公共性质的商场展示空间,无论日夜,都是城市的装饰品。与城市融合一体的商场橱窗,是城市里永不关闭的画廊。橱窗既是商业文化,也是街头文化之有机组成部分,最终,它们自然地成为了城市文化的视觉表征之一。

商场橱窗有时并非只是商品陈列与展示的所在。在某些特殊时期,它还要担负另外一些特殊的功能。这一点在麻建雄先生收藏并且捐献给武汉美术馆的武汉老橱窗设计作品照片中体现得非常清楚。这批在时间跨度上居于1950年代至1980年代初的武汉老橱窗作品照片,恰好展现了武汉的一些商场橱窗在展示商品的同时如何展示意识形态的景象。这部分橱窗作品照片,给出了特殊历史时期里商场橱窗的另外一副面目,也为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商业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新的社会秩序迅速建立起来,国家面临了经济重建与社会改造的新局面。不过,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使得经济建设的步伐不如想象的那么顺遂。我们知道,从1950年代至1980年代初期的这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始终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强力掌控之下。在此期间国家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口号,展示其满足与保障日常民生的基本需要的意志。如何让市民相信国家经济繁荣与稳定,这关系到社会安定与政治稳定。即使是在三年困难时期或“文革”后期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时期,城市里的橱窗设计者也仍然要以丰足的意象来展示商品供给“欣欣向荣”的假象。因此,商店的橱窗设计美工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商场的橱窗并不是只是商品的展示与宣传,更是在根本上要与国家意志的贯彻、意识形态的灌输、社会动员的实施等政治目标联系在一起,商品宣传与政治宣传是要一体联动的。

在那个政治高于一切的时代,商品宣传、或者说更具旧时代色彩的说法是广告活动已经被大体停止。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国营经济成分占有绝对比重,个体经济比重已经微不足道,旧有的市场经济模式无法继续,城乡经济以及商品供应与分配只能是“按需”进行,因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色彩深厚的广告活动,在当时被认为除了助长不切实际的幻想与不满,于计划经济模式并无好处。不过,就像捐赠了这批老照片的麻建雄先生所指出的,在那个时代,变相的广告活动还是存在。这种广告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那就是城市大中型商场的橱窗设计与电影院的电影海报设计。因为前者与国家工业生产与人民日常生活有关,而后者则是意识形态的宣传所必不可少。因此,尽管国家不断发动与开展各种政治运动,但仍然有属于经济理性的商品宣传的实践发生与存在,并且在如麻建雄先生这样的有心人的悉心收集下,作为这种商品宣传实践的极具特色的一部分一橱窗作品老照片终于得以存留并重见天日。

武汉号称“九省通衢”,在旧时代已然是一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大城市。在活跃的商品经济活动中所形成、发展起来的大中型百货商场的商业展示形态中,其展示商品的橱窗设计尤其令人瞩目。许多大型百货商店拥有长达数米的玻璃橱窗,如友好商场拥有宽为7.5米、高为2.84米、深为1.6米的大型橱窗。这些橱窗中盛载琳琅满目的日用百货,吸引行人驻足观赏,诱发购买行为的发生。即使在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时代,这些商业橱窗仍然在起着商品宣传的作用,仍然需要各式商品来填充。不过,这种商品布置以及由此而来的橱窗设计,其性质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首先,这些橱窗里的商品陈列以及展示方式,必须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尤其是新时代的政治要求。它们既担负宣传商品的功能,又承载在某些特殊时期宣传新时代的政治诉求的视觉传播功能。这种橱窗宣传设计,正如当时的某位主管领导所说,要求从事橱窗设计的“美工人员应该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自觉地积极投入各项政治运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牢固树立政治、生产、群众三大观点,本着政治是灵魂,商品是主导的原则,多种形式的(地)宣传商品,把商品宣传与政治宣传紧密联系在一起,既为政治服务,又为经济服务。”(武汉市第一商业局王际清副局长的报告《巩固成绩吸取经验把商品陈列和橱窗宣传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1963年11月30日,武汉市档案馆藏)。王际清在报告中还着重指出,“美工人员必须加强政治修养和艺术修养,美工人员的政治修养和艺术修养的程度,能直接关系到商品宣传内容和表现形式,加强美工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积极学习业务,就成为抓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同报告)而这些橱窗最终必须达到“思想高度化,艺术硬度化,生活深度化,商品风度化,费用限度化”的标准(同报告)。

为达成这个“既为政治服务,又为经济服务”的目的,当时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较为重视橱窗设计这种商品宣传工作。比如,1959年,在主管部门的组织下,武汉的专业美工人员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商品宣传工作研究会。在1960年,武汉市提出了在橱窗宣传方面“学上海,赶北京,迎头赶上全国水平”的口号。为了取经,市里先后三次组织专业美工人员共36人到南京、上海、北京和天津等地参观学习,并且也组织召开了橱窗陈列经验交流评选奖励大会。

而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过后不久,国家商业部于1963年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商业广告工作研究会议”。这样的全国性专业会议在武汉举行,对于武汉的商品宣传工作与水准提升是一个促进。据武汉市第一商业局向武汉市政府提交的报告,此会议“主要研究另(原文如此)售商店商品陈列和橱窗宣传工作如何为生产为消费服务的问题”。该报告指出,“橱窗宣传的主要标志是真实、具体、生动、活泼的宣传商品形式,在橱窗摆设中要求有思想性、政策性、真实性、艺术性及民族风格。围绕中心,结合季节、配合生产,进行宣传。”(《武汉市第一商业局关于8月份商业部在武汉召开全国商业广告会议的报告》,1963年6月28日,武汉市档案馆藏)其中“思想性、政策性、真实性、艺术性及民族风格”被当时的美工人员简称为“四性一格”。据另外的文件,此“四性一格”乃中央提出的要求,因此成为当时全国橱窗美术设计的政治与业务的准绳。为了促进交流,武汉市第一商业局安排友好商场、硚口百货大楼以及冠华百货商店设立“外地示范橱窗”,请参加会议的19个城市在此三个商场的橱窗里展示它们的作品。(《武汉市第一商业局关于迎接全国十九城市商品陈列和橱窗宣传工作研究会的几项工作的通知》,1963年8月8日,武汉市档案馆藏)全国共有19个城市的大型商店的专业人员代表参加了这个会议。据武汉市第一商业局副局长王际清的报告,这个在武汉召开的会议历时11天。

如上所述,当时橱窗设计的基本要求必须是将“商品宣传与政治宣传紧密联系”。如何将“商品宣传与政治宣传紧密联系”起来,对于当时的美工设计师们是一个挑战。他们必须敏锐地把握时时变化的政治形势,并且要把这样的政治形势与美学在橱窗这个面向行人(当时是“工农兵”或“革命群众”)的舞台上有声有色地展演出来。而且,这种展现更应该以符合橱窗宣传的相对具有广告性质的方式来完成。通过对于由麻建雄先生捐赠的武汉老橱窗作品照片的深入仔细的考察,我们发现当时这些橱窗设计大致可以分成三类:1、用于单纯的政治宣传的橱窗设计,2、用于单纯的商品宣传的橱窗设计,3、结合了商品宣传与政治宣传的橱窗设计。

在第一类橱窗设计里,由于需要传播意识形态与国家意志,美工师往往以具有强烈的视觉煽动力风格的图像来图解、宣传一些特定的政治口号,以此促成橱窗观众对于意识形态宣传与政治口号的接受与理解。这些橱窗的设计风格,比较明显地以昂扬、夸张的构图来吸引关注。此外,由于某些特定政治事件与节庆(如国庆与建党庆祝等)也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因此在某些时候橱窗也会成为为城市增添喜庆色彩的空间。在这些应景的节庆橱窗设计中,由于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商品在橱窗中的出现可能会削弱政治的严肃性,因此这些橱窗有时索兴被设计成单纯的政治宣传,即使有商品出现,也是作为一种装饰性要素,居于橱窗的次要地位。比如,创作于1950-1960年代的《庆祝祖国十五年来的伟大成就(友好商场橱窗)》,橱窗里完全没有布置商品,整个橱窗如同一幅具有装饰画性质的宣传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具有纯政治宣传性质的橱窗,有时就是中央精神、党报社论的橱窗化展示,或者是一件具三维性质的宣传画。

在第二类橱窗设计中,由于具有明确的商品宣传目的,因此橱窗设计显得较为单纯。对于美工师来说,如何突出日用百货的商品属性,如何以喜闻乐见的橱窗设计风格来赢得行人(消费者)的欢喜并促使他们产生购买欲望,需要运用高超的视觉营销的手段。而这样的橱窗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了政治宣传的压力与负担,因此美工师的自由发挥度较大,对于他们来说,这同时也是一个努力探索商业宣传的可能性与展示自己的商业宣传专长的宝贵机会。相对来说,这些单纯宣传商品的橱窗给人的感受较为活泼,而且也较能感受到美工师的创意。创作于1950-1960年代的《一日之计在于晨》,主要宣传商品是台钟,橱窗前景堆满了各式台钟,但橱窗背景设计成农村田野,右边配有一只报晓的雄鸡,远处是东升的旭日以及高耸的烟囱。这些意象都让行人想到早起以及报时,而引伸出来的视觉意蕴则是祖国大地朝气蓬勃、国家建设事业蒸蒸日上。不过吊诡的是,即使是在商品短缺的时期,橱窗也必须保持一种商品充足的假象。因此,在某些时代,橱窗还是一种促成对于制度的信心保证。或许人们能够买到的商品没有这么多,但橱窗并不给出这个事实。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幻想供应商,给出某种心灵的安慰。同时,这些橱窗还肩负宣传突出湖北武汉本地百货商品的任务与使命,因此“武汉制造”的商品如何宣传也是一个挑战。

第三类橱窗设计,则是尝试如何把意识形态与国家意志通过结合了商品的宣传来达成其宣传与传播的目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结合”可能更具挑战性。因为其困难在于如何达成商品传播的世俗性诉求与政治宣传口号的“超越性”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这就需要美工师围绕商品来展开一种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通过巧妙的“构思”、商品的巧妙铺陈以及整体意境的设计,给出以物质来引导精神的视觉诉求。例如,麻建雄于1978年2月创作的《新的长征》橱窗作品,虽然目的是为了宣传各种类型的收音机,但画面中却是以新领导人华国锋的形象来带出新时代与新任务,而背景则以国歌与传播音乐的收音机建立起联系。这些橱窗设计,往往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商品来搭建具有某种理想主义色彩的空间,因此需要设计师在构思立意上的提升与突破。不过,有的手法后来也成为了某种套路而成为了陈词滥调。

从这些照片所展现的橱窗宣传实践,我们或许可以认为,即使是在政治挂帅的时代,国家的工业生产、店家的商业活动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还是要继续,而这种继续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橱窗宣传这样的商业广告实践来促进与巩固。而具体制作了这些橱窗作品的美工人员,则以他们的才华为促进商品的流通、确保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讨论一下这些老橱窗作品中摄影所起的作用。由于这些照片是作为橱窗设计工作的记录与资料被拍摄与保存,因此文献性是拍摄时的最重要的考虑。而充分的细节记录,则是确保照片具有文献性的保证。唯有充分、精确的细节记录,才能让我们在今天时过境迁之后,仍然得以充分考察当时美工人员设计橱窗时的构想、视觉语言与形式的运用与表达以及日常生活的物质水平。与现代摄影史上将橱窗作为创作灵感来源的摄影家不同,这些武汉老橱窗作品照片的拍摄者以忠实再现橱窗作品为首要目标,因此所有这些照片在拍摄角度上都显一致,从正面取景以求最大限度地再现橱窗的整体面貌。而在夜间拍摄这些橱窗照片,则是考虑到橱窗的灯光照明效果此时最为稳定,因此摄影的光源有了基本保证。从画面看,这些橱窗照片的画面都消除了透视畸变,这可能与夜间拍摄也有关系。在人行道并不宽敞的情况下,夜间拍摄既可排除人来人往的干扰,也可使照相机与大型橱窗拉开适当的距离以克服透视畸变。所以说,这些充分地展现了橱窗内的各种细节的照片,其实是深思熟虑地考虑到文献记录效果的拍摄结果。唯其如此,这些照片才能真实地传达橱窗设计原作者的构想。这么说的话,其实这批照片也是中国商业摄影中的优秀之作。此外,这些具文献性质的照片的拍摄,也时时处处要求拍摄者排除自我意识,尽可能忠实地再现橱窗本身。

橱窗本身作为一种商品与意识形态展现“框格”,已经成为了令当时行人(消费者)驻足凝视的第一次“定格”提示。作为一种固定框架形态的橱窗,是一种“定格”了的展示空间。而拍摄这些作为视觉文献照片的橱窗作品的摄影实践,则是对于已然“定格”了的展示空间的“再定格”。因为这一“再定格”的拍摄行为,人们得以将不断变换也是不断上演的特定时代的橱窗这个商业与意识形态剧目作了精准记录,使之存留永恒。而通过这样的“再定格”(记录)人们的社会实践,则为人们的城市记忆、历史记忆提供了某种重要保障。而照片的从记录到记忆的性质与形态转换,借助摄影的功能使之悄然完成。而这正是摄影的独擅胜场之处。

2014年11月22日至2015年1月18日在武汉美术馆举办了由笔者策展的《为工农兵服务——武汉美术馆藏麻建雄捐赠武汉老橱窗照片展(1950-1980年代初)》,展览的题目来自展出作品本身。在某一件橱窗作品中,我们发现了醒目的“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而这个口号之下,还有更具体的子口号:“大力组织人民经济生活,把东西送给最需要的人。”这个子口号,似乎就是专门为主口号“为工农兵服务”下的定义。在这里,“大力”表明了政府对于保障民生经济的态度,但“组织”两字则又显示,这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的商品生产与供应的习惯方式与特色。而作为供应对象的“最需要(东西)的人”,应该指的就是广大的“工农兵”。因此,我们认为,“为工农兵服务”这个口号,充分说明了当时的政治化的日常生活与已经日常化的政治之间在民生经济活动中的某种基本定位与价值取向。而这个“当时”,从时间上说,则是本展览所展出的这批武汉老橱窗作品所涵括的时代,从1950年代至1980年代初。

感谢武汉商业美术设计界的老兵麻建雄先生收藏武汉老橱窗设计作品照片并且慷慨地捐献给了武汉美术馆。对于武汉市,这是一份珍贵的城市记忆,是一份横跨了近30多年历史的武汉城市记忆的视觉文献。对于新中国商业史与商业美术史,它们是一份有关中国商业发展史以及商业美术史的重要历史文献。同时,这些武汉老橱窗照片中的商品本身,也构成了一部建国后的国产百货商品的历史。因为这些珍贵的视觉文献的存在,武汉的城市记忆与中国商业美术史都变得更为具体、真切与可感了。

零售商业商品采购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当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中,零售业务的占比通常为50%左右,成为最有潜力的发展领域之一。由于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投资需求逐步增大,以及零售业务的稳定和增长性,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进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由于观念、认识、机制、体制等多方面原因,转型虽初具成效,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目标。为此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引进咨询公司或组织行内专题项目组等对转型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寻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和道路。本文借鉴同业先进的发展模式,结合实际,对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

一、当前零售业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点的作用。

多数商业银行网点的作用界定不清晰,绝大部分网点以操作型综合功能为主,未能突出网点的零售特色,业务服务专业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未能解决转型的基础问题。

(二)零售网点的模式和人员配置。

当前部分商业银行设立了专门的零售业务网点,但主要以高端客户为主,在网点设立了理财服务区,由于成本及客户数量原因,此类网点不可能成为普遍的模式。同时我们也没有理由拒绝为其他客户服务,特别是一些潜力客户,所以必须寻找山适合中国零售银行业发展的网点模式。

(三)通过改变、引进,解决员工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人是零售业务战略转型中的最重要因素,如何改变现有员工在转型中由于认识不足、行动迟缓而带来的消极因素,如何改造、培养、提高现有员工的业务水平和销售能力,如何发挥新引进人员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四)确保规划的统领性和可执行性。

在零售业务战略转型中,各家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规划的制定工作,通过调研和分析,

制定了阶段性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和单项业务操作规划。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规划的配套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往往形成规划和操作不统一,致使业务发展中要么都是重点,要么没有重点,或是偏离了业务发展目标,或是未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五)建立一套科学、准确涵盖所有零售部门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工具。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工具而构成的考核体系是确保零售业务转型成功的最重要工作之一。按照规划的目标,通过考核来引导业务发展并发生业务结构改变是转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建立以效益为中心,通过考核的引导,壮大银行目标业务规模是当前零售转型中存在重中之重的问题。

二、解决转型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零售业务战略转型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建立以零售网点为依托的零售银行模式,切实发挥网点的销售服务功能。

从目前银行的赢利模式上看,虽然零售业务的占比逐年增加,但批发业务还处于主导地位,要将网点转变为零售型,必须解决批发业务的发展模式,确保批发业务稳定并快速发展。

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分行行业部制,将本区域重点批发业务集中在行业部,在网点设立专有的批发业务柜台,通过内部考核计价和约束机制确保批发业务柜面服务质量。上述模式可以减少一个银行的内部竞争的消耗,更可以实现人员从专门化到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当批发业务的发展模式确定后,网点的零售功能就凸现在面前,零售网点的发展模式就基本形成了。

(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零售网点结构模式,完善网点资源配置。

当前,各行都提出中高端客户的发展思路,并成立了为高端客户服务的理财中心。但现实和成本的原因,我们不可能完全依靠高端客户来支撑业务发展,且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怎样将今天的优质客户稳定成为我们未来的高端客户,是发展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某银行10%客户占比,业务占比为60%;20%的客户占比,业务占比为80%。在这样的占比下,不能否认高端客户对银行的贡献,但现实的问题是,要承认在高端客户服务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一旦利益驱使等原因,部分高端客户流失后,未来零售业务对整个业务的影响,与今天批发业务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十分相似的。

我们理解零售网点的模式应该是,建立数量适当足够服务所有高端客户的理财中心,切实稳定地发展高端客户,形成品牌和竞争优势;建立足够数量的服务标准以上客户并兼顾其他客户的销售服务型网点,形成支撑我们业务发展的基础;在高档社区和繁华商业区建立自

助服务和一人银行配套的服务网点,提升我们的销售能力;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网络银行配套物理网点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建立一个网点就应确立其中长期业务发展目标,并根据目标确定网点应该配置的基本人员,并在相应业务规模上进行人员递增,保证网点的基本服务、销售和品牌的塑造。由于各商业银行的发展重点和目标的不同,人员配备的标准会有差异,但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团队,一是高柜服务团队,包括普通高柜和贵宾高柜服务人员;二是销售团队,主要从事零售客户的销售开发工作;三是销售服务团队,主要包括大堂经理和负责理财咨询、客户维护提升的专业服务人员;四是专业的资产业务团队,负责个人贷款业务的销售和管理,由于个人贷款业务的特殊性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应结合城市规模和业务发展需要在部分零售网点适当地配置,保证业务的专业性管理和操作。

(三)改善人员的业务结构,着力建设一支支撑并促进业务快速发展的销售服务团队。

零售业务战略转型过程中,人员的素质及结构问题存在的矛盾,一直是困扰着各商业银行改革的瓶颈。如何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引进需要的人员,是各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适当地安置一批、培养提升一批、选拔引进一批,并建立一种人员自动淘汰机制,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目前,各银行主要靠内部培训来提升员工的素质,但从实际效果看,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培训很多时候只能解决员工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并没有从理念、技巧等方面提高员工的技能。在实际业务中大部分员工主要依靠关系去销售,背离了零售销售文化的本质,从长远的角度看,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员工的素质提升中,应该引进咨询公司试点跟踪后推广的模式,在短期内训练提高整体的销售、维护能力。对销售人员而言,其具备的条件应该是熟悉零售业务和销售技能技巧。简单零售业务所需要的专业化要求相对较低,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和引进的方式解决,甚至可以引进具有其他零售业务领域销售经验人员来解决。零售客户的维护和和销售技能提升则对人员的要求较高,除熟悉业务知识、销售技巧外,还应有较专业的业务技能,能够按照客户的需求,令客户增值和成功,这里主要包括专业的理财人员、维护人员和大堂服务人员,可以通过重点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的方式解决。

(四)坚持规划在先、销售在后的原则,用规划统领业务发展。

目标客户是谁,多长时间内达到什么目标和规模,通过什么方式调整人员和业务结构,通过什么手段和措施保证目标实现,是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通过规划的方式进行明确,保证业务的有序开展,才能实现有好有快地发展。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规划的作用,制定了详细的零售业务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激励规划等,明确了业务发展的手段和措施,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是规划是规划、运行是运行,没有实现规

划统领业务发展的目的,业务运行中随意性较大,有时显得杂乱无章。规划的目的是有计划的实施,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特别是在具体项目规划中更要提前明确相关原则和方法,确保按照规划有序开展。并要不定期地跟踪和分析,及时解决规划执行中的偏差,要有严格的制度和配套的资源,确保按照规划实现中长期目标,保证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的落实。

(五)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科学的计量工具,实现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相统一。

绩效考核是目前各家商业银行激励员工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团队或员工自我发展的加速器,在银行的发展中作用不言而喻。一家商业银行要将自身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相结合,在绩效考核中要充分发挥其激励的作用。在实际绩效考核中,一家商业银行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计量工具,有一套完整的模型对投入产出分析,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计量,实现通过绩效考核方式来保证规划实现的目标。

在零售业务的绩效考核中要根据不同的团队来确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对销售团队主要客户新增标准以上客户和利润;对大堂经理要考核服务评价、新增客户和现有客户提升率;对理财维护团队主要考核现有客户提升、新客户稳定率和利润指标,确定不同人员不同努力方向。

零售商业商品采购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42013年7月12日发布来源:《上海证券报》记者:颜剑

在上半年投行业务大跨越的背景下,平安银行正试图搭建投行业务的银行同业平台。

今年年初,平安银行提出要实施“四轮驱动”战略。根据规划,该行试图通过打造投行业务线,和公司业务、零售业务、资金业务一起构成平安银行快速发展的“四轮驱动”。

平安银行分管投行业务条线的行长助理张金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截至目前该行投行业务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接近1000亿元。数据显示,该行年初投行业务管理资产规模为168亿元。可以发现,相较于其他业务条线,平安银行今年上半年的投行业务增速惊人。

今年以来,平安银行在投行业务条线推出了包括“金橙”系列业务、以及将平安银行“金橙俱乐部”打造为高净值投资人、优质融资人、投行业务中间人和投行人的高端交流平台的构想。

今年5月以来,“金橙俱乐部”已经陆续跟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通过一系列的论坛演讲、业务研讨和产品互换,形成高端金融同业“圈子”,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张金顺表示,“金橙俱乐部”是以科技平台作为支撑,最终成为业务撮合的平台。

此前,银行业间的银银合作更多的是发生在资金业务方面,而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的迅速发展,银银合作已经扩展至投行业务层面。此前,比较成熟的银银合作平台有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招商银行的‘银银通平台’等。他们在这些搭建的平台基础上,均与中小银行开展了理财产品代理销售的相关合作。

11日,在平安银行举办的银银合作高峰论坛上,该行宣布“金橙·行E通俱乐部”成立。“行E通”签约和上线的合作银行目前已超过50家,覆盖网点5000多个。

针对“行E通平台”,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将其定位于一个为同业提供产品合作,以及同业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平安银行将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平台优势,提供包含保险、信托、基金、证券、交易所等综合化产品。金融同业也可以将自己的优势产品放在这个平台上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共享,共同打造综合金融超市。

零售商业商品采购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零售业态发展现状分析

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零售业的发展面临着环境的变化、销售方式的调整以及整个企业结构的重组。下文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零售业态的发展状态。

(一)网络技术影响整体发展状态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非常突出的影响,网络技术的积极影响对在于,促使整个零售行业的发展在销售环节的运行模式上发生变化。具体来讲,有了网络平台的支持,零售业市场的销售环节就可以突破传统的线下销售方式中所带来的地域性限制,利用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从销售部门的市场利用和开发的角度上来说,这意味着零售业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市场范围更大,销售行为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也更高。这对于零售业态的发展来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网络平台上信息沟通的灵活性和自由性也意味着销售和交易环节可能面临的风险也会同步增大。可见网络技术的出现对于零售业态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具有综合性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认清网络技术的特征,合理利用网络平台达到预期的发展效果,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上来说,网络化发展也是我国零售业态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二)人员结构面临重组

这一点主要是指在零售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其内部组织成员的结构会随着市场的发展发生变化。上文已经提到,网络技术的融入给整个零售业的发展和运行状态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从销售工作的具体开展角度上来说,这意味着具体工作开展对相应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反映到销售部门内部人员结构方面,主要表现为销售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分布结构上的变化,除了常规的零售工作人员外,部门内部还需要加入一部分负责是网络销售工作和网络平台运行维护的工作人员,这意味着销售部门的运行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未来发展趋势的角度上来说,零售业发展的人员比例中,技术人员的比例可能会相对更高,而从管理人员的角度上来说,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需要结合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大环境在管理工作方法和思路上进行调整。

二、影响零售业态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市场结构的灵活性,在零售业态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对于零售业态的发展而言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作用。下文针对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述。

(一)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发展对于零售业的发展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当国家宏观上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也会随之提高,这意味着人员的消费能力会发生与经济发展状态同步的提升。从零售业态发展的角度上来说,这种提高可以刺激消费者更多地将个人的经济收入分配给零售业领域。而从零售业自身的角度上来说,这一行业的发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就是说,一个零售业态发展状态良好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也一定达到了相应的层次。最后,零售业获得发展的动力中,技术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只有经济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状态,先进技术这种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持的项目内容才能获得更好的推进和应用。可见经济发展与零售业态的发展是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客户需求因素

客户需求的因素变化是最具灵活性的因素,对于零售业的发展来讲,客户也属于核心因素的范围。客户的主观需求如果发生变化,意味着整体的零售业发展也会面临相应的波动和变化。客户需求的变化方式,主要包括需求的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市场发展中,如果需求量增加,意味着整个业态发展的规模也会提升,且具体的零售业门店组织形式和商品类型也会不断得到丰富。这种丰富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于商品的需求,从零售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最大化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是这一行业寻求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管理因素分析

大规模且具有复杂性的零售业发展状态必然是需要是科学的管理方式达到约束和管理效果的。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零售业态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零售业的具体业务开展中如果出现问题,则可通过管理人员的外部干预或内部调整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办法,二是零售业的发展在长期运行中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了抵御这种影响,也需要通过管理手段的实施稳定零售业具体工作开展的状态。三是通过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零售业整个市场发展状态的优化。具体来说。从市场本身的角度上来说,其具有典型的灵活性特征,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也要切实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从宏观的角度上分析,可知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体现在发展状态上的,而市场对管理工作开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员上。

三、优化零售业态发展状态的科学路径

零售业态的发展中,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已经在上文做了相应的阐述。除此之外,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外部因素对零售业态发展的不利影响。下文具体阐述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路径。

(一)灵活运用政策管理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零售业的发展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获得了新的突破和变化。另外,政府部门为了促进零售业的发展,也颁布了一系列宏观政策,例如“一促两稳三重点”政策。就针对性地提出要通过宏观政策的干预达到刺激零售业发展目的。在政策的带动下,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博览会也同步召开,这实际上为零售业的发展搭建了更好的平台。从管理工作开展的角度上来看,各级管理部门应当认识到多项积极促进政策的重要作用,在具体落实管理工作时将政策落实放在第一位,利用政策的便利条件打开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市场,并依托宏观管理政策实现对市场运行状态的稳定和管理。有了宏观的政策支持,不仅管理工作的成效本身能够得到提升,具体到零售业的企业来讲,也为其在发展中获得更为丰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帮助。

(二)相互协调监督管理

这方面的管理工作相对来说在内容和管理方式上都更加具体,零售业的协调管理中,企业是市场运行和发展的主体,有效的管理工作主要目标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促进各个不同行业在零售与业务开展顺利进行。二是针对市场运行中的安全问题和稳定问题进行严格控制,市场对零售业的影响是具有灵活性的,只有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做好规范和协调,才能确保取得更好地管理效果。例如,针对零售业的工作人员和零售业务开展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控制。在众多的零售业务类型中,药品的售卖是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的因素。因此,药品零售企业需要保证相应资格证书办理齐全,按时参加年检。并且在药物保证药物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

另外,关于药品的销售价格,也要结合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控制,避免价格缺乏合理性的问题出现,充分发挥药品这一零售产品的积极作用,避免药品销售中环节成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利益的负面因素。从具体的管理办法角度分析,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是传统且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不仅有利于帮助具体工作人员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也便于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零售业务开展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具体业务开展中的制度制定,确保各项业务开展在满足宏观业务发展需求的同时符合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的规范和要求。

(三)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实施管理

先进技术手段在这里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和系统的应用。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于管理工作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且技术的应用现阶段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一种状态。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也应当重视技术手段的应用,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和技术达到提高管理成效的效果。具体来说,零售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借助计算机系统搭建起一个宏观的管理平台,将业务开展中的各个环节都内化到计算机系统的项目和功能中,管理人员可通过调取系统内的数据资料了解企业的运行状态和零售商品的相关信息。这种管理办法最大的优势在于便捷性强,确保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受人员和区域的限制。

除此之外,在具体的管理工作执行中,管理人员还应当同步重视现场管理的作用,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监督视察,获得企业运行现场的关键性信息。只有技术手段和人工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尽可能提升管理工作开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具体到管理工作人员的角度上来说,管理人员要想运用信息化手段完成管理工作任务,自身就需要结合具体的零售业务要求掌握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灵活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对整个业务的开展流程和状态进行全面控制和把握,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上来说,信息化管理人才也是零售行业在现今的发展状态下所急需的一类人才。具体工作人员具备了专业的信息化技能,对其自身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言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综合来讲,我国的零售业态发展由于受到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影响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前景,零售业务的开展不仅要把握住规范性原则,在市场范围的拓展方面也要着力加大力度。只有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行业发展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空间。管理工作人员应当认清这一形势,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规定,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力求发挥出管理在零售业态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我国的零售业快速发展,零售业现阶段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高速发展从宏观上来讲属于一种积极的发展转台,但从微观上来讲,高速发展的模式也必然意味着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必然会影响到零售业态的发展。基于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要求,针对零售市场的发展需求和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好市场管理是现阶段促进零售业发展取得更好效果的有效措施。通过管理工作的开展为零售业态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

关键词:零售业态发展,市场管理,管理分析,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杰,刘维.新零售背景下我国连锁零售业规模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02):27-30.

[2] 李英吉,夏冬梅.我国消费金融发展新模式对线下零售业的冲击与贡献[J].商业经济研究,2020(06):27-29.

零售商业商品采购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随着全渠道时代的到来, 消费者的行为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 零售企业不仅要在销售渠道上进行整合, 还要针对目标客户群体、业务系统、企业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那么, 在渠道的视域下, 零售企业该如何开展创新型商业模式, 目前这一问题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一、全渠道零售战略背景

零售企业的历史背景悠久, 现在看来对多个零售渠道进行运作也已经习以为常, 但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零售渠道在众多销售途径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传统意义上, 零售企业为了避免多种销售渠道之间的消费群体出现交叠的情况, 通常将各个零售渠道进行分开管理, 但在此同时各个销售渠道之间也会出现缺乏沟通与合作的情况形成“简仓现象”, 从而消费者的满意度降低、库存管理出现漏洞、企业业绩下滑等一系列问题。

企业对各种销售渠道进行整合,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 在这种全渠道零售有利于促进各种销售渠道之间的互补性, 使消费者在企业的不同销售渠道之间进行自由迁移。全渠道战略使零售企业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进行无缝购物体验的一种可行性销售路径。

全渠道零售, 企业的传统零售方式与新兴销售渠道相结合, 使商业活动得以优化, 从而满足消费者之一增长的购物需求, 也为零售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从现代零售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 全渠道销售模式已经来临, 零售企业固有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全渠道的商业模式必然会使固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变革。零售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需要与时俱进, 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不断创新, 从而能更有效的应对销售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二、全渠道战略背景下零售商业模式的创新内容

零售商业模式的创新主要指零售商业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发生改变, 从而改变零售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零售商业模式是企业的体系的一种改变, 零售商业模式创新最基本的标准是看这些要素的变化是否从根本上使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发生改变。

(一) 零售业态创新

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运作形态。在零售实践中, 零售业态主要表现在店铺选址、商品种类、价格策略以及消费者教育界面等各种要素的特定组合。当今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 消费者在零售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对此零售企业将面对各方面的挑战, 从而不断地对企业实施业态创新, 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消费需求, 使消费者获得良好的购物体验。一直以来, 零售企业针对消费者界面做出的改变和各种消费渠道相互之间的协调和整合, 使零售行业衍生出了多种新兴业态。

(二) 零售方式创新

零售方式其内容和结构和在零售中执行的顺序是由零售企业的行业状态所决定的, 这些零售方式以及实体店的氛围、产品组和、销售价格、品牌以及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有着密切的关系, 零售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售货供应链的优化, 对企业的效益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零售方式的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新的零售发展形势下, 零售企业应对怎样在现有的销售业态中创新出新的销售活动方式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而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 增加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可度, 增加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粘合度, 使企业自身品牌成为消费者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 零售治理机制的创新

企业通过对零售治理机制的创新来激发组织成员去完成其各自的任务从而满足胡可的购物体验。这里提到的组织成员包括零售商、消费者、网络合作伙伴, 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通过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的和配合来实现零售企业提质曾效, 获得价值共享。

在全渠道的战略背景下, 零售企业开展商业创新模式, 这要求企业对零治理机制进行改革创新, 建立奖励措施, 激励组织成员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 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 从而逐渐形成想好的而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的以零售企业为主要动力的双边交易平台。

三、全渠道战略背景下零售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 零售渠道整合

零售企业应在对消费者进行精准目标定位的基础上, 对消费者的消费渠道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归纳, 将消费者的消费渠道进行汇总, 筛选出目标消费者的偏好的购物途径以及各种消费渠道的特点, 充分满足目标消费者的多种购物需求, 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帮助、安全感和归属感, 从而大大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的同时零售企业也可从中获得更大的利润。

在进行零售渠道模式的整合和创新的道路中, 其关剑是对零售企业进行跨渠道的优化整合, 并非单纯的将这些归纳在一起。零售企业将线上和线下也业务进行融合是零售企业的必然发展方向, 企业只有将线上线下业务进行充分的融合, 才能将以物理商圈为基础的虚拟商圈协同现代化信息技术一同成长起来的新型消费者, 才能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 提升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 重视实体店的价值

消费者可通过在实体店与销售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与产品实质上的接触、购物环境中体验专属化的购物体验。这是线上零售不可取代的。而移动零售方式可整合消费者的零散的闲暇时间, 使消费者将随时随地的购物变为现实, 并且消费者可同商家进行实时沟通享受到专属定制化的服务。在这个电子商务盛行的时代, 传统零售业在进行全渠道传略转型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实体店的作用, 拥有实体店的零售业可通过实体店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购物体验, 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服务, 从获得竞争优势。

(三) 吸纳最新科技成果

不断变化的消费价值观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是激活零售企业创新模式的有效动力。科技的发展为零售行业带来重要的影响的同时也为零售企业也将面临着新技术所带来的挑战, 零售企业要把握时代前沿, 吸纳最新的科技成果,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出新的商业模式。零售企业要时刻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模式创新的最佳时期, 避免错过有利时机。与此同时, 零售企业要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整合, 创造出智能、高效的运营系统, 运用新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独一无二的购物体验, 通过专属的服务, 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情感依托, 提高企业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四、结束语

当今的零售业已经进入到了全渠道时代, 零售企业想要实现全渠道模式下的战略转型, 就必须对固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彻底的优化改革, 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零售企业也只有在完成发展战略和运营环境相匹配的商业模式转型, 才能够使企业适应和满足当前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对此, 零售企业必须明确当前全渠道模式下的战略背景和零售商业模式的内在逻辑, 分别从零售业态、零售活动、零售治理机制这三大主要零售商业模式开展创新和实践, 对新技术将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紧密的关注, 将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分配与整合, 强化企业自身能力,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企业在内部进行组织优化和构建, 外部对整个零售链进行合作, 进而使企业在零售市场中占有较高的地位。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对多样化的前提下, 企业原有的零售商业模式变得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全渠道的零售时代已悄然到来。为了良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零售企业务必要分析和把握市场发展方向, 深入研究全渠道的时代背景, 和零售商业模式的发展规律, 企业要结合自己的自身优势, 采用更等科学、更高效的零售商业模式, 使企业走向创新之路。企业应进行多渠道整合、打造商业生态系统、开展全网络营销模式以及企业自理机制的变革等策略, 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片文献从分析全渠道零售战略背景入手, 提出全渠道下视域下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初步框架和创新营销策略, 希望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全渠道,商业模式,零售

参考文献

[1] 彭虎锋, 黄漫宇.新技术环境下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及其路径分析——以苏宁云商为例[J].宏观经济研究, 2014 (2) :108-115.

[3] 许慧珍.“互联网+”下传统零售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与对策[J].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6, 30 (1) :57-60.

[4] 李富.实体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及发展空间[J].开放导报, 2017 (1) :59-64.

[5] 高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零售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 2017 (12) :17-19.

[6] 张素勤.技术革新趋势下我国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 2017 (5) :23-25.

[7] 宋倩, 王能.互联网条件下国内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电子商务, 2013 (3) :19-20.

[8] 王生金.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 2013 (21) :27-29.

[9] 高凯.“互联网+”时代传统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J].企业经济, 2017 (5) :155-159.

[10] 乔浩.网络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 2011.

上一篇:电网公司设备采购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飞机机翼整体壁板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