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职称论文范文

2023-09-16

本科生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词汇学习困难;词汇学习观念;建议

词汇是语言的基石,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成败的关键。长期以来,词汇一直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来背单词,但是效果并不显著,词汇仍然是学生英语学习的瓶颈。学习是获取、储存、检索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学习策略则是学习者为使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快速、有趣、有效而采取的特定行为,词汇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

国外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究者开始意识到学习效果不仅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学习者本身的行为的影响。不同学者对策略进行了不同的分类。O'Malley和Chamot (1990)把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xford (1990)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为四类: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1997年,Norbert Schmitt在研究日本中学生、大学生和成人学习英语词汇策略使用时,他对词汇学习策略做了另一种分类。他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把词汇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词义发现策略(Discovery Strategies)、词汇巩固策略(Consolidation Strategies)。词义发现策略又分为两类:决定策略(Determination,简称 DET)、社会策略(Social,简称SOC);词汇巩固策略又分为三类:记忆策略(Memory,简称MEM)、认知策略(Cognitive,简称 COG)、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简称 MET)。研究发现学习者使用不同策略来学习词汇(Schmitt,1997),善学者和不善学者在策略使用上存在差异。

国内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文秋芳(1995)概括了学习策略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学习听、说、读、写、词汇、语音、语法等七项英语技能的方法。吴霞和王蔷(1998)调查了北京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及其对词汇知识的影响,发现学生使用多种策略来学习英语词汇,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知识的质和量都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存在较大差别。于婷(2013)在对哈尔滨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进行调查时,发现学生使用包括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在内的多种学习策略来学习词汇,词汇学习策略与记忆效果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好学生比差学生更经常地使用学习策略。

国内学者使用的大部分问卷是参考O'Malley和Chamot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来设计的,把词汇学习策略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本研究采用Norbert Schmitt的分类方法,认为该分类法更能全面反映词汇学习的策略。

本论文的研究问题有以下四个:

1)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2)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观念是什么?

3)学生使用什么策略来学习英语词汇?

4)学生希望老师如何教授英语词汇?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论文使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质性数据的收集包括布置学生写一篇英语词汇学习方法的总结、选取10个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量化数据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来收集。

质性数据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10.0进行分析,量化数据通过SPSS17.0来分析。

(二)研究对象

作者在开学初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英语词汇学习的心得体会,写作提纲包括三个方面:学习词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用哪些方法和策略来学习词汇、希望老师如何教授词汇。作者共收集到44份心得体会。

作者在广西6所高校(2所一本院校,2所二本院校,2所三本院校)的一、二年级学生中发放了600份问卷,回收545份,删除那些存在多个数据缺失、问卷填写呈现明显规律性,如答案呈“Z”字形排列、所有题项均选同一选项等的问卷,有效问卷51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5%。男生占39.5%,女生占60.5%,学生分布在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新闻传播学、生物工程、国际贸易、缅甸语、越南语、动画设计等二十几个专业。

(三) 测量工具

作者使用NVIVO10.0软件对质性数据分析后,根据质性分析结果,并参考相关文献,特别是Norbert Schmitt (1997)的词汇学习策略分类(Taxonomy of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编制了一份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回答者的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所在学校、专业等;②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信心和积极性;③词汇学习的观念;④词汇学习的策略使用情况。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点选项,第1-3题为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信心和积极性,选项从1(非常弱)到5(很强),第4-9题是词汇学习观念,选项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第10-31题是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包括2题决定策略(Determination,简称为DET)、1题社会策略(Social strategy,简称为SOC)、4题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简称为COG)、1题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y,简称为MET)、14题记忆策略(Memory strategy,简称为MEM),选项从1(这句话非常不适用于我)到5(这句话非常适用于我)。

二、研究发现

作者使用NVIVO10.0和SPSS17.0进行分析后,研究结果呈现如下。

(一) 词汇学习困难

1.单词记不住

学生普遍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记不住学过的单词,学过的单词很容易被忘记。例如,有学生写道:“我在学习词汇的时候,经常记不住词汇,第一天记得了,第二天再看到它又忘了,相当于没有学习到这个词语,记忆不长久。”

2.混淆词义词性

学生虽然记住了一个单词的拼写,但是很容易把它和其他的单词混淆起来,也没用心记住该词的词性。例如,一学生写道:“每次记了又忘,特别是词汇与中文结合起来的时候,中文很难和英文结合起来记,记多了就很容易混乱。”

3.词汇应用困难

学生感到头疼的另一个问题是词汇的应用。由于在记单词的时候只重点记单词的发音和中文意思,对词性、搭配和使用语境关注过少,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这些单词时,对文章的理解问题不大,但是无法在口语、写作和翻译中应用,即词汇无法内化、活用。

(二)词汇学习观念

绝大部分学生认同学习单词不仅是记住发音和拼写,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词的用法、固定搭配等(均值=4.13,选择第4、5选项的人数达到79.4%)。通过大量阅读来扩大词汇量、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单词、反复记忆、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选项的均值都大于3,选择第4、5选项的人数超过50%,表明超过一半的学生赞同使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词汇。认为背诵词典或词汇表对于单词记忆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达到42.6%。

(三)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作者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编制出词汇策略使用的量表。经过问卷发放、回收、数据输入,使用SPSS 17.0进行分析。

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验证了第一阶段质性研究的结果。学生策略使用情况具体如下:

1.在遇到生词时,学生通常使用手机查单词,这是使用最频繁的策略(均值=4.07),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词义的较少(均值=3.10),而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的更少(均值=2.60)。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里安装的电子词典非常方便使用,学生越来越依赖电子词典的这种便捷功能,愿意动脑筋通过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的学生不多,也不太愿意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在巩固所学词汇方面,大约45%的学生使用反复读、写单词等认知策略,而背诵词典或词汇表,或者把生词记到笔记本并定期整理单词笔记等认知策略则很少使用。学生似乎还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这个结果和O’Malley(1990)的观点一样:学习者经常依赖于那些不需要积极脑力活动的学习策略。

3.40-45%的学生使用朗读背诵英语、注意词的搭配和用法、把词义和感觉联系起来等记忆策略,而其他记忆策略,如通过构词法、大量阅读、把单词进行分类记忆、词义形象化、活用单词等,只有不到40%的学生经常使用。大部分学生没有把想象力、分类、归纳等能力应用到单词学习中。

4.元认知策略定期复习单词题项均值为2.78,只有21.4%的学生选择第4、5选项,表明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定期复习所学单词的习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过的知识经过1小时,人只能记住原来的44.2%,一天后,只能记住原来的33.7%,6天后只能記住原来的25.4%,一个月后只能记住21.1%。所以,要想记住更多的单词,学习者需要定期复习,直到真正内化。

(四)建议

在学生的词汇学习总结中,学生提出以下主要建议:

1.设计有趣的活动,如猜词游戏、故事接龙、辩论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一个学生写道:“我建议老师可以采取一些小游戏或加分环节对同学们进行抢答提问,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景以便让学生学会词的用法,活用词汇。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远远不够,学习词汇是为了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来呈现词的用法。例如,一学生说:“我更倾向于老师用一些有趣的句子把单词在语境中表现出来,这样也更能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3.充分利用英语媒体,如电影、电视节目、英文歌曲等。有趣的内容总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如果能巧妙地利用这些英语媒体为学习服务,会有很好的效果。一学生说道:“大多数同学们喜欢看视频,老师可以播放一段英文小视频,同时让同学们找出视频的重点内容,根据视频中的词汇延伸出其他相似的词汇。”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类、归纳等能力。从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这些策略相对较少,而现有研究表明这些策略是效果较好(Schmitt,1997;于婷,2013;吴霞 &王蔷,1998)。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词汇讲解有意识地学生自觉使用这些策略。一学生写道:“我觉得老师的讲解方法很好,让我们把类似的词汇放一起记,通过一个单词能学到更多的单词,让同学们记忆深刻,并且能记忆的时间长久。”

5.敦促学生使用有效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根据前人研究,做词汇笔记并定期复习是效率较高的策略(Schmitt,1997),但是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这2个策略的学生较少,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做词汇笔记、定期复习所学词汇,并采取有效手段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学生写道:“还是坚持听写单词吧,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自觉性去增加词汇量的,多数大学生还是有惰性的,强制听写会带动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

三、结语

本研究使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的困难、观念、策略使用及其对英语教师的期望。研究表明,学生的词汇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记不住单词、混淆词义词性、不会活用等方面。大部分学生虽然有正确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付诸实践,他们使用频率较高的策略主要有:使用手机安装的电子词典查单词、反复读写单词、朗读背诵英语等,其他策略的使用较少。他们给老师提的建议主要是希望老师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他们分类记忆(如把近义词、反义词、近形词、同根词等归纳起来),创设情境教学生活用词汇等。

基于以上分析,作者认为教师需要强化学生高效策略使用意识,在教学中训练他们使用这些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O'Malley, J., & Chamot, A.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1990.

[2] Oxford, 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Boston: Newbury House,1990

[3] Schmitt, N.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A]. In N. Schmitt & M. McCarthy (Eds.), Vocabulary:description, acquisition and pedagogy, pp.199-228.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 吴霞,王蔷.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13(1):53-57.

[6] 于婷.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学习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34(10):171-173.

[7] 张烨,邢敏,周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 (4): 44-48.

本科生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留学生;本科生;教学质量

一、我校本科留学生现状分析

1.学生规模。截至2013年9月,我校有来华留学生810人,其中本科学历生529人,占学生总数65.3%,是在校留学生的主体人群,本科学历生人数相对于2010年的336人增长了57%,相对于2012年的460人增长了15%,数据显示,本科学历生规模增长潜力巨大。

2.生源国别。我校来华留学生中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生很少,主要的生源国使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沙特阿拉伯、苏丹等中亚、中东及非洲国家,这些国家的基础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来华留学学历生教育培养带来很大的难度,对学生规模、层次的进一步发展、提高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

3.专业分布。作为一所行业院校,我校发挥自身在石油石化领域的特色优势,努力将石油工程、地质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主干专业建设成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品牌专业,同时随着中国石油海外战略的不断推进,相关专业也成为来华留学生来校学习的首选,有80%的本科学历生在这些专业攻读学位。

二、我校本科留学生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1.留学生汉语言基础差。绝大多数留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接受过预科教育。我国现阶段的预科教育阶段通常是以基础汉语学习为主,辅以科技汉语课,学生初步涉猎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一年预科结束后,留学生虽然具备基础的汉语言能力,对中国文化有了些许了解,对在华学习环境也比较适应,但多数学生在汉语言知识和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相关专业知识等方面还未能达到进入学校专业阶段学习的基本标准。并且我校专业以理工科为主,设置的课程本身专业性强,专业术语多,表达方式也较日常汉语晦涩难懂。很多中国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尚且会遇到困难,更何况母语是非汉语的外国学生。

2.留学生数理化基础薄弱。我校留学生多数来自于非发达国家,学生在来华前所接受的基础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尽管在预科教育阶段曾学习过数理化课程,但由于当时教学进度快,课时数量多,学习强度大,学生学习效果不够明显。而且我校相关专业的学习对数理化基础要求较高,留学生学习比较吃力。

3.留学生培养方案设置不够合理。我校与其他兄弟院校的做法相似,留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方案仅是简单的在中国学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删除人文、英语、体育类课程,其他课程与本专业的中国学生保持一致,这种培养模式理论上遵循中外学生的趋同化管理,也是对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的效仿,但是实践发现,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从现阶段我校留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无论是在语言能力、基础知识认知能力方面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单纯地强调趋同化管理,困难重重。有的学生甚至还没过适应期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进而直接影响学习动力,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我校在来华留学生本科生培养质量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

1.优化留学生培养方案。学校结合外国留学生的心理和文化特点单独制定行之有效的留学生培养方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对留学生汉语、中国文化素养、专业核心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培养。(1)强化留学生汉语和文化类课程教学。汉语言基础薄弱是留学生学习中文授课专业的最大障碍,为提高留学生汉语能力,我校试行在留学生进入专业阶段后,继续加强对留学生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素养的培养,加大语言文化类课程学分所占比重,通过贯穿大学本科四年的汉语言和文化类课程设置帮助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现由通识汉语不断向专业汉语拓展、深化和转换,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发展进步,了解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作为行业特色院校,我校鼓励教师编写专业汉语教材,辅助留学生专业学习。(2)强化专业核心知识教学。在确保专业核心知识传授的原则下,适当调整留学生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设置,教学培养环节更有针对性,使留学生最大受益。同时加强核心课程教材建设,立足重点专业核心课程,编写适用于留学生教学的系列教材或讲义,形成留学生课程的特色和优势。

2.强化留学生教学过程管理。(1)夯实留学生基础教育。为帮助留学生完成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过渡,我校不断改革留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留学生基础课程实行单独开课,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降低难度,前期注重初高中基础内容衔接,进一步强化基础教育,为高等阶段学习创造条件。在高等教育阶段,对于留学生很难理解接受的“难点”、“非重点”教学内容,适当给予调整,教与学过程中注重实用性。(2)创新留学生教学模式。探索留学生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根据留学生不同的数理化基础及汉语交流水平进行分层分级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相对应的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鼓励有留学背景的教师开设留学生课程,为留学生集中开课,积极探索启发式互动教学,采用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提高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灵活掌握授课内容,加强专业课程内容凝练,注重专业核心知识传授。加大平时测试力度,提高出勤考核和平时成绩比重,采取集中考试与文献综述、大作业、学习汇报等相结合的灵活考核方式。同时创造条件配备优秀助教在课后对留学生给予辅导。

3.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我校在培养留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同样注重对留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注重留学生实习实践方案的整体化设计,强调实用性。日常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为留学生安排实习、实践环节,注重利用校内模拟仿真实习基地与现场实践的有效结合,增加现场(野外、油田、炼厂)实习、实践的机会。同时鼓励学历留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提高留学生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来就业方向,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就业岗位要求,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让我们培养的来华留学生在全球化就业市场中具备更强竞争实力,这势必将对我国对外宣传留学生教育质量和扩大招生规模及提高层次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历生的规模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所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水平,我校在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的同时,将把不断提高学历生的教育培养质量作为现阶段留学生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校来华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建、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科研项目(2010B016)。

作者简介:徐长亮(1982-),男,吉林农安人,工作:留学生管理。

本科生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培养大学生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以长江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改革与实践为例,对当前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长江师范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实践情况、取得的成效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地方师范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范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实践

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然而近年来,学术道德失准、学术行为失范屡见不鲜,地方师范院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受到严重冲击,普遍出现质量滑坡。

一、当前地方师范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观目前各地方师范院校普遍存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点:

1.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制度不够完善。因长期受重理论轻实践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高校都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理论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而对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制度建设则相对滞后或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已建立的质量监控制度因其可操作性差而使有些监控工作流于形式,导致一些责任心不强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不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从而影响了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毕业设计论文形式过于单一。从当前地方师范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形式来看,无论文科还是理科,大都还是以毕业论文形式居多。单一的形式不利于人才培养,应该实现人才培养的分层多样,毕业设计论文也应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以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

3.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欠考虑。当前地方师范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时期恰恰是学生求职的高发期,同时还要完成毕业实习任务,部分学生因个别科目成绩不合格还需进行毕业前的补考等,无法静心于图书馆、实验室或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导致学生真正用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从而使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

4.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力度不够。随着地方师范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剧增,指导教师捉襟见肘。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增多的同时,还要完成更加繁重的教学任务、科研或行政工作,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5.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比较松散。从选题到成绩评定整个过程,存在较多中间环节,且每个环节之间存在紧密的链接关系。有些学生和指导教师不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6.毕业设计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学术造假等现象在国内部分高校屡见不鲜,甚至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当前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亟待规范,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待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科学化、系统化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二、长江师范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改革与探索

长江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了一些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

1.树立开放意识,将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实习有机结合。教学院系成立有行业、企事业人士参与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组,选聘一批专业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参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学生在毕业实习中真正发现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在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研究中加以解决,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实用性、实践性。

2.探索分层次、多元化的毕业设计论文形式。改变当前毕业设计论文形式过于陈旧且相对单一的现状,根据专业特点和生源差异将专业分为文史类、理工类和艺体类三大类,探索适用于每一类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使毕业设计论文呈现分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提升毕业设计论文在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性、针对性、实用性。

3.转变管理模式,实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心下移。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中,教务处以选题报批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审核为重点,强化过程指导和质量监控,转变以往“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确立教学院系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主体,全面负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

4.做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确保真题真做。选题报批是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真题真做的关键,选题以地方实际问题为导向,与社会、生产、教学、科研等实际相结合。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注重在具有实际应用前景、具有创新构思的课题中选取,实现选题来自于生产实践,研究结果服务于实践;文史类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注重分析解决当前经济改革、社会现实生活和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生活,在良好专业素养基础上取得优秀成果,服务于生活。

三、长江师范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效

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长江师范学院最终形成系列配套制度,健全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体系。

1.建立了学术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大力推进学术道德建设,制定适用于地方师范院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不端界定标准和管理规定,将学术不端行为纳入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中,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弘扬严谨的学术风气,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逐渐形成学术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2.建立了多元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以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为依据,采用分值定性确定等级,从组织、过程管理到毕业设计论文效果,设置相应的评价要素,根据权重设置不同的分值,针对每一个评价要素挖掘相应的评价内涵,设置A、B、C、D四个评价等级,构建出分专业类别、多元化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适用于地方师范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方案,实现对地方师范院校本科生多元化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

3.建立了本科生多元化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针对本科生多元化的毕业设计论文,分门别类建立科学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质量标准采用定性确定等级,根据导向,分派权重。质量标准包括教学环节、主要观测点、权重、等级标准、要求与说明等,既要符合学科专业特点,又要与社会、生产、教学、科研等实际相结合。

4.搭建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信息化平台。以选题和质量为重点,覆盖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全程有效指导,将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使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真正成为集过程与结果于一体的动态评价。借助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正方教学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平台,提高监控过程的有效性,使师生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共同学习、共同受益。师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互动增加,解决了过程管理松散的问题。

5.健全了毕业设计论文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结合工作实际,明确了学校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工作职责。教务处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宏观管理,制定指导性文件,编制经费预算,审核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实施方案、选题和成绩评定办法,监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施;二級学院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主体和第一责任单位,制定工作实施办法,具体负责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管理、过程管理、成绩评定办法、材料归档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R].2010-02-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R].2011-12-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Z].2012-11-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R].2012-03-16.

本科生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1 调查对象、内容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理负责人及我院护理本科学生。

本科生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互联网 体育院校 本科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存废引起了巨大争议。2012年5月1日一篇题为《逗你玩: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博文再次将争论推向一个新的高潮。随后,《光明日报》分别在5月7日、8日和18日刊载《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可不可行?》、《本科毕业论文存亡不应一刀切》、《毕业论文应加强而非取消》三篇文章,此外还有《新华每日电讯》、《山西日报》等,本科毕业论文存废的争议性之大可见一斑。体育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其本科毕业论文既具有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本文以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为背景,探讨体育院校的毕业论文制度改革。

1 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大致有三种主张:其一,主张应坚持本科毕业论文制度。这种观点甚至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取消,而是应该如何加强。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同样不例外。”①在这种主张里,还有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应坚持,但是应对其进行改良。因为“真正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其效果往往胜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往往能更充分、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了解整个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将来,从而使得四年来的知识更系统化。与其另起炉灶,从根本上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还不如对现有的毕业论文制度进行升级,或对相关的测评、考核方法方式进行改良。”②其二,主张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应取消。如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教授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③其三,主张毕业论文成为多种可选择的形式之一。这种主张认为,简单的取消毕业论文过于武断和绝对,毕业论文和其他形式并列成为可选择的考核机制之一。“…目前要完全‘一刀切’式地废除本科毕业论文,确实还不大可行,因为总得有一种方式或载体,来考察和检验学生学了几年的综合素养或成效;而完全靠临毕业时弄成的一篇毕业论文来考察和检验,也过于机械和死板。故而因校制宜、因系制宜、因实践制宜,对本科生综合素养进行毕业考察,就大有必要。”④从这三种关于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主张看,前两种观点要么肯定,要么否定,而第三种主张,显得较灵活。

2 毕业论文存废的逻辑前提

其实,孤立地争论毕业论文的“存”抑或“废”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毕业论文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服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这个中心。如果毕业论文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则应坚持和加强;反之,则应取消,用其他更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机制替代。从学者关于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情况看,存、废的立论基础是统一的,即都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出发。这可从其中一些代表性观点看出,如,肯定者认为,毕业论文是最具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培养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综合利用资源能力等。⑤否定者认为,大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大、精力有限等原因,大多毕业论文都是拼凑、应急之作,发挥不了培养大学生素质能力的作用。折中者认为:“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说到底是对大学培养不同人才的要求,需要区别对待。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大学的定位应该体现一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如研究型大学要注重科研创新、教学型大学要注重知识传授、高职高专教育注重实践技能培训等。大学定位不同,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不可能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⑥

那么,当代大学生需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力,毕业论文制度有助于这种能力素质培养吗?《大学生学习理论与方法》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四种素质(学习素质、求实素质、主体性素质、创新素质)和十种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表达能力、鉴别审美能力、自我控制调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⑦那么,毕业论文有助于这些素质能力的培养吗?有观点认为,毕业论文设立初衷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在我国硕博士等高端人才日渐增多的情况下,这已没有价值和意义了。“……但人类2l世纪不仅对专业人员要求具备科学研究能力,非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也必须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在自己所从事的社会职业的实践中,也要善于从大量个别的偶然现象中进行概括总结工作,一方面要为专业的科学研究提供各种事实材料,同时也必须有目的地指导自己和他人的实践活动。未来的社会要尽量缩小实际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距离,使更多的实际工作者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⑧即便撇开科研能力,毕业论文作为一种综合性培养考核机制,仍可在培养锻炼学生其他素质和能力上发挥作用。

需要澄清的问题是,不能因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问题而否定毕业论文制度本身。在诸多主张取消毕业论文的观点中,往往将毕业论文工作问题作为取消的理由。如学生抄袭、拼凑、应付等,教师精力有限,无法指导大量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等。这些都是毕业论文工作问题,而非毕业论文本身的问题。

当然,将毕业论文作为唯一的机制也不符合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思路,比较务实和可行的做法是,将毕业论文作为多种可选择的方式方法之一。这样既能继续发挥毕业论文在培养锻炼学生上的作用,也能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从而增加灵活性,推动教育机制创新。

3 体育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

虽然体育院校现在多向综合性发展的方向,除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等术科性专业,还开办经济、新闻、外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性专业。体育院校毕业论文该何去何从?我们认为,可行的做法是对现行毕业论文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顺应体育院校本科教育发展。

首先,树立正确认识。尽管体育院校作为专业性院校,学生在素质和能力要求方面有不同于普通院校之处,尤其是对学生运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但毕业论文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培养考核机制,对体育院校学生素质能力仍可发挥重要作用。以科研能力为例,体育院校主体专业培养定位是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他们都需要具备基本的科研工作能力,否则无法胜任工作。况且,体育院校当中还有部分学科专业。因此,体育院校毕业论文制度仍应坚持。如前所述,毕业论文的很多问题是毕业论文工作机制不完善所致,可通过工作机制的完善解决。如毕业论文答辩走过场的问题,可采取随机抽取的形式让一部分学生参加论文答辩,并严格答辩要求。

其次,完善毕业论文工作机制。毕业论文不同于单门课程教学,涉及环节较多,链条较长,向前可延伸到《体育科研方法》等课程的教学中,向后可延伸到教师、学生的评价。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最终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制作。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重视:一是本科毕业论文的投入保障机制。本科毕业论文虽不如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复杂,但要想做好,仍需大量投入。例如,如果要把论文写得言之有物,有实际针对性,可能需要进行小型的调研、访谈,这就需要经费,可是目前在本科毕业论文这一块还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因此,在投入保障上,可以借鉴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做法,为论文制作提供一定经费保障。二是毕业论文制作的监控。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持续时间最长的环节,从论文选题、开题、写作、答辩,最短也需要两个学期,如何对运行在这两个学期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是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实际上,只要能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最终毕业论文的质量一定不会差。现实情况是,虽然各学校针对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监控措施,但真正落实的不多。因此,毕业论文的监控也有待完善和落实。三是毕业论文指导机制。依照目前毕业论文指导机制,通常的做法是在大学第六个学期选择论文指导老师,然后开始毕业论文工作,直至论文完成。这种机制的问题在于,一是学生在导师选择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是仅仅认为这个老师面善,论文容易通过而选择。因为,学生选择指导老师的标准通常是根据前面几个学期和老师在课堂上接触的印象。二是学生进入论文工作过晚而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可以考虑的做法是,在本科阶段实行导师制,让学生尽早接触老师,接触科研工作。

最后,逐步实行培养考核的多元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只要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的形式和手段都可以采用。虽然毕业论文的制作对大学生素质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将毕业论文作为唯一的方式和手段也过于死板和机械,不利于教育的多元化和因材施教理念的实施。因此,在坚持毕业论文制度的同时,可增加其他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培养考核形式。

本科生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药学毕业论文;问题;对策

对于药学高等院校而言,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其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1]。十余年来,药学高等院校为提升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毕业论文的质量,在论文的选题(如不再允许撰写综述型文章和调查报告)、书写的格式、涵盖的内容(如需包括综述和英文文献的翻译)、答辩的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使得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也在毕业课题的完成过程中得以强化,为他们走出校门,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迁,药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地凸显出来。

一、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论文的选题和方案设计困难。论文题目的选择和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完成毕业论文的最根本前提。尽管药学专业为理科专业,大学四年开设的实验课程所占比重较大,但学生基本是听从教师的安排,“老师怎么说,我便怎么做”,没有科研选题和设计实验方案的经历。自主选题非常盲目,要么缺乏创新性、没有实际价值;要么脱离学校现有的仪器条件、难以实现。同时,指导老师由于研究经费等原因,不愿意学生选择自己科研课题之外的项目,但自身的科研课题又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交给本科生做又担心无法良好完成,最终造成毕业生选题难的尴尬局面。

2.指导老师资源紧张。现在很多药学高等院校在学生大二阶段便已开始实施科研导师制,但由于近年来高等本科院校普遍扩招,每年招收的学生均较多,专业老师相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非常紧张,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如愿找到自己的科研导师尽早开展课题研究。此外,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大都是各高校中的骨干任课教师,除了每天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要进行课题的申请和实施开展、文章撰写、结题等工作。再要为学生毕业课题的设计、试剂药材等的购买、实验操作、论文的撰写事无巨细地操心,实在是身心疲惫、力不从心,因而从内心上也不愿意进行毕业论文的指导。

3.毕业生考研、就业压力的冲击。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场景,这使得毕业班的学生不得不向更高的学历挑战,每天在图书馆、通宵教室为考研而拼搏着,没有心情顾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验;这个学期也有不少医院、医药企业或公司来学校招聘或做校园宣讲会,很多学生都会积极参与以求取面试的机会。写论文也是心急火燎,到要交了临阵磨枪,故而难以有效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4.毕业生综合应用能力不强。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可以说是对大学生四年学习的一次综合检验,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灵活运用程度。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尚显欠缺[2]。虽然《文献检索》这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已在药学专业的大二学年安排,然而真到了学生要利用文献检索工具来设计和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却发现所学知识早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都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更不用说是查阅外文文献了,部分学生甚至向指导老师索要英文文献供他们翻译,让指导老师哭笑不得。

此外,药学专业的论文,不仅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更重要的是必须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才能完成科学研究。然而学生在开展实验过程中,往往只是把它当成一个任务来应付,缺乏热情,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开动脑筋思考实验设计的原理和依据,一旦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第一时间就去问老师。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最有感触的一件事情。

二、改善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论文的选题仍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主体。由于在短期内药学高等院校提供给学生毕业论文的经费不会有明显增加,除少数较优秀的学生自选课题外,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仍将是学生毕业论文的主要来源。针对教师科研课题难度偏大、本科生难以较好胜任的局面,教师一方面可以将课题分解成小的子项目,另一方面可让研究生担当其中的良好中介。让学生跟着研究生做课题,既解决了毕业生论文选题难的问题,也让学生有研究生更直接、更全面的指导和帮助,能更好地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原理等,能较为有效地完成实验和论文。

2.从校外引入指导老师资源。除医药高等院校的教师外,不少医药企业、药检所等科研院所也在开展与药学相关的科研工作,由于这些单位编制人员少,对药学实习生的需求十分迫切。高校应搭建好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与企、事业单位间相互熟悉和了解后,实现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的双向选择。让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担任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不仅大大扩充了指导老师的资源队伍,减轻了在校教师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指导学生;而且也可扩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尽早接触校园之外的社会,为今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3]。

3.合理安排时间,给予二次答辩的机会。针对毕业生考研、就业压力的影响,学校可引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利用大三的暑假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并适当提前不参加考研、准备直接就业学生的答辩时间,让他们尽早开展实验;对于考研的学生则将答辩时间放在考研结束之后的两三个月,即给予二次答辩的机会,让这部分学生可以安心复习考研,等到考试结束后再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工作中。

4.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几年大学生涯的积累,因此,要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是药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关注的问题。在毕业论文设计之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讲座等形式让相关的任课教师再系统地辅导一下学生如何充分使用检索工具,指导期刊文献特别是外文资料的查阅;学生也应重新翻阅《文献检索》等相关教材,回忆起遗忘的知识点,以提高检索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应明确毕业论文也是自身专业学习中非常关键的部分,是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练,从课题的选题、设计、实验操作到论文书写一定要认真对待。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机理和原因,而不是糊里糊涂只当是赶紧把任务完成。同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应先自己思考该如何解决,然后再和指导老师或研究生沟通、商议或解答,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失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要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不要气馁,端正态度带着问题重新来过,以获取最终良好的结果。

5.强化对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针对前面提到的部分学生在临交毕业论文终稿时,才会绞尽脑汁拼命撰写的情况,学校通过宣传并落实好导师的选择、开题、中期检查、终稿递交、答辩等每一个环节,可以较好地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4]。在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抽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实验进展情况等检查,以督促学生和老师按时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最终保证毕业论文的优质完成。

参考文献:

[1]龚波.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102-104.

[2]付以琼.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J].兰台世界,2009,(22):72-73

[3]刘晓娟,孙玉琦,王佩琪,等.提高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基本途径[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34-36.

[4]许信刚,童德文.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1,(10):81-83.

上一篇:降水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合同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