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范文

2023-09-21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范文第1篇

根据不同体质的运动员, 有针对性地合理搭配饮食, 基本要求如下。1) 保证足够的热能供给量, 这是其基本需要。2) 合理的三种营养摄入比例, 饮食中蛋白质、脂肪、糖的摄人比例, 对机体代谢状况和工作能力有一定影响。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 我国营养学家认为1:7为宜。3) 合理的饮食制度, 运动训练与饮食时间要相协调。4) 饮食质量和食物搭配, 从营养学角度选择符合运动员需要的食物, 充分发挥食物的营养作用。食物的合理搭配能充分利用食物之间的互补作用, 提高饮食质量。食物可分成“酸性”“碱性”和“中性”三种, 如肉、米面是酸性食物。青菜, 豆腐等是碱性食物。水果, 大豆, 鸡蛋等是中性食物。保持饮食的酸碱平衡对田径和选手来说尤为重要。由于运动员训练后体内乳酸等酸性物质积累较多, 因此, 运动员更应该多吃碱性食物来缓冲, 避免身体酸化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总之, 合理安排田径选手的营养可以加速训练后身体的恢复, 提高运动能力。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收集法

阅读有关书籍10多本, 上网查阅大量资料。

2.2 综合分析法

根据运动员营养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3 讨论与分析

3.1 什么是合理的运动营养

营养是人从外界摄人食物, 在体内进行物质代谢的过程。营养素是人体进行正常代谢所必需的物质。营养素可分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类。所谓合理的营养, 首先要符合饮食的一般要求, 以及时地恢复身体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运动员的营养在服从于平衡、合理饮食的一般原则下, 还应有一些特点[1]。第一, 运动员的营养不仅要补偿消耗掉的能量物质, 且应有助于提高运动和在大量消耗体力之后, 有助于加速恢复这种能力。第二, 根据不同项目体力消耗, 合理搭配营养。第三, 利用营养因素来调节运动员的体重, 保持与最理想的工作能力相联系的必要体重。第四, 运动员饮食要少而精, 美味可口, 易消化吸收。

3.2 六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

1) 糖类。糖类主要是由碳、氢、氧几种元素组成的, 是人体内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物质可分为单糖、双糖、多糖。糖类的来源丰富, 是较经济的供能物质。作为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期间要食用丰富的糖类饮食, 提高肌糖原的贮量, 对提高速度耐力有重要意义, 吃糖的种类对糖原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中长跑选手来说, 吃糖要注意多吃淀粉之类的多糖食物和含大量果糖成分的单糖食品, 因人体只能吸收单糖, 最理想的搭配是65%来自淀粉, 35%来自果糖 (最好是蜂蜜) 。其次糖类还是体内一些重要物质的组成成份, 具有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的碳架及解毒作用。

2) 蛋白质。蛋白质不仅是人体的主要成份, 且人体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活动往往都是通过它来实现的。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有:肌内收缩、催化作用, 组织生长, 免疫, 运载, 遗传及供给能量等。一般来说, 速度、跳跃、投掷等项目的选手训练时, 蛋白质的需要量较大, 每千克体重有2克左右, 保持成绩阶段或竞赛时期选手, 每千克体重有1.3~1.5克左右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入要适当, 过多过少都会给身体带来伤害。摄入过多, 会加重肝、肾器官的负担, 酸性代谢物质增多, 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摄入不足, 影响肌肉的生长, 出现血浆蛋白下降及运动性贫血等症状。有研究表明, 长距离选手饮食中蛋白质量需要比投掷类多, 这点值得我们重视。

3) 脂类。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它是高热能物质, 1克脂肪氧化后可产生9千卡的热量, 是糖类和蛋白质的两倍。脂类的生理功能有:贮存和供给能量, 保护机体和内脏器官的作用, 是构成组织细胞的主要成份,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具有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对于田径选手, 特别是女选手完全不吃脂类的食物这种极端的做法, 不仅要吃点动物性脂肪, 而且要吃植物性的脂肪食物。

4) 维生素类。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正常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维生素分两类50种, 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 另一类是水溶性维生素, 各种维生素的功用不同, 但总的来说都是起调节人体物质代谢, 保证生理功能的作用。人体内维生素的需要量并不多, 但人体内不能合成, 贮存量也较少, 必须经常由食物中所含维生素供给。有研究表明, 运动容易发生经维生素缺乏症。当缺乏时, 运动能力降低, 但补足后能明显增强体力。因此田径选手在大运动量训练时, 有时光靠饮食是不能满足需要的, 平时除了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糖外, 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一些维生素制剂。

5) 矿物质。矿物质又称无机盐, 是人体的童要组成成分, 需量虽少, 但却是维持正常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内生命活动中必须的矿物质主要有钙、磷、钾、钠、铁、镁、锌等。它们对维持渗透压、血液的酸碱度等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运动员体内缺乏矿物质, 会提前出现疲劳, 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 因此平时需配制一些矿物质合剂饮料。

6) 水。水是人体内体液的主要成分, 人体各部分都含有水, 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一个人若失去全身水份的10%, 其生理会发生严重的紊乱。若失水20%就可能死亡。运动员如果大量缺水会降低竞争能力, 还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有时会发生体克和死亡。所以训练后要及时补充水份。

3.3 田径项目运动员的营养特点

1) 速度型项目。这一类运动项目在运动中高度缺氧, 负有氧债, 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高能磷酸系统和无氧糖酵解供能, 短时间内在体内生成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其营养特点应当符合体内能源物质能迅速被动员, 使三磷酸腺苷 (ATP) 和磷酸肌酸 (CP) 的再合成加速, 并减少体内酸中毒的要求。因此膳食中应供给含量丰富而易于吸收的糖、维生素C、维生素B族、P、Mg、Fe等营养素。此外, 由于肌肉剧烈收缩和神经活动高度紧张, 应供给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2) 耐力型项目。这些运动项目的特点是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不大, 但是, 总能量消耗很大, 体内的物质代谢以有氧氧化为主, 由于长时间运动, 体内糖原大量消耗, 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因此, 运动员饮食中应供给充足的糖, 以增加体内的糖原储备, 同时供给丰富的蛋白质和铁营养, 以保证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和呼吸酶维持在较高水平, 另外,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C、维生素B族, 以促进疲劳的消除和体力恢复[2]。

3) 力量型项目。由于体内蛋白质代谢速度加快, 运动员对蛋白质营养要求较高, 供给量每日每kg体重可达2.5g, 蛋白质发热量应占总热量的15%~20%, 其中优质蛋白应占1/3以上。

3.4 营养补充与田径运动能力的关系

1) 糖。糖是人体内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 占人体全部能60%左右。如果运动员每日糖摄入量不足, 会降低肌肉和肝脏的糖原储备量, 导致血糖含量降低, 影响运动能力。另外, 如果缺少了葡萄糖, 脂肪就无法转化为能量, 就会影响到运动耐力的延续。Coyle和Montain详细的研究了从事耐力运动中碳水化合物的补充, 并指出每小时进食30~60g碳水化合物可有效支持耐力性运动的能力。我国学者则对一些食物 (如巧克力) 对不同强度运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指出长时间运动 (如马拉松) 前补充巧克力有利于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能量供应和运动后的恢复[3]。王竹影在1, 6-二磷酸果糖 (FDP) 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中指出, 短期连续服用FDP后进行运动, 小鼠的游泳耐力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如何利用FDP来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

实践表明, 运动训练后影响肌糖原合成的因素有服糖的时间、种类、量以及肌肉损伤的程度。在大强度训练时, 运动员糖的需要量可达8~10g/kg体重, 或占摄入量的60%~70%。运动前3~4h摄入高糖可保存糖的供应和提高运动能力。补糖时应注意选择补糖的种类、时间和浓度。在田径耐力运动训练后, 12h内补充单糖, 24h内补充淀粉, 以刺激糖原合成。补糖的浓度在6%~8%, 并且包括2~3种可转运的糖。尤其在田径无氧训练期间, 应以补充低聚糖为主, 并且补糖的浓度应小于8%, 以避免补充高渗糖而加剧机体脱水。对于糖的研究, 现在仅限于5碳糖 (核糖) , 6碳糖 (如葡萄糖、FDP) 的补充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但目前对于3碳糖、4碳糖、7碳糖 (景天糖) 的研究还未见有关报道, 所以在糖的研究和开发方面还具有广泛的前景[5]。

2) 蛋白质。蛋白质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射活动, 提高酶活性和激素效应, 如果蛋白质摄取不足, 可能会使肌肉不发达, 引起肌肉量减少, 甚至会引起贫血。马俊仁教练采用超过世界优秀长跑男选手的年均训练量2000km的4倍运动负荷来训练女运动员, 而无一人出现尿血现象, 就是利用人参调整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 使之保持正氮平衡。同时, 有研究显示, 不同项目、不同负荷的运动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不同, 合理有效的蛋白质组成和大负荷运动训练能改变身体的营养成分, 但过量摄取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每日蛋白质的补充量视运动项目而定, 一般耐力项目运动员, 蛋白质需要量为1.0~1.8g/kg体重, 力量项目运动员需要1.0~3.0g/kg体重[6]。

3) 脂肪。脂肪是人体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据报道:以70%V02max的运动强度运动1h, 75%的热能来自脂肪, 脂肪代谢加强后, 可节约糖原的消耗, 从而提高耐久力。近年有资料提出运动员食用麦芽油可增强运动的耐久力, 原因是麦芽油含有亚油酸, 它可以变成肌糖原储存起来。因此, 耐力性田径项目能量消耗中, 脂肪的利用对节余肌糖原和减少蛋白质的消耗有一定的意义。长跑运动员的脂肪摄入应尽量采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 (芝麻油、菜籽油) , 脂肪的P/S (不饱和脂肪酸/饱和2脂肪酸) 应大于1。

4) 维生素。

(1) 维生素E。维生素E具有提高肌肉力量, 促进蛋白质合成、防止肌肉萎缩、抗氧化还原反应和维持生殖功能的作用。据研究, 每天给运动员维生素E5mg, 运动时身体能力和耐力可提高51.5%。无氧耐力训练期间, 维生素E的补充量每天应为100~400国际单位。前苏联研究人员将维生素的补充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秘密武器”, 主要就是依靠其增强运动员的抗氧化能力。

(2) 维生素B。族研究表明, 运动员对维生素B族的需要量比一般人高5倍左右。其中维生素B1与田径耐力运动能力有密切关系。在糖代谢中, 维生素B是丙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耐力型运动员训练期须每天补充维生素B13~5mg, 比赛期每天为4~8mg。另外, 无氧耐力训练期间补充维生素B15, 可提高组织的氧化代谢率, 且有解毒作用。一般在无氧耐力的训练前一周开始每天服用150mg维生素B15, 并在整个无氧耐力训练期间连续服用。此外, 维生素B2是构成与细胞呼吸密切相关的黄酶的主要成分, 在体内起着传递氢原子和促进氧化还原的作用。运动员每日的需要量为2mg, 大运动量训练时应增加到4mg。

(3) 维生素C。维生素C可加速磷酸肌酸和糖原的合成以及乳酸的消除, 促进有氧代谢过程、减少氧债和抗疲劳。实践证明, 补充维生素C可明显降低田径运动员在无氧耐力训练中引起的氧化应激。一般运动员每日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为5000mg, 而耐力运动员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应比一般运动员更大一些。

(5) 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在人体内最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功能。目前已知与运动能力关系密切的微量元素主要有5种:铁、锌、铜、硒、铬。其中铁参与血红蛋白 (Hb) 、肌红蛋白 (Mb) 和血红素的组成, 锌是200多种酶的构成成份, 可以促进DNA和蛋白质以及雄性激素的合成, 锌的合理补充有助于肌纤维的增粗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是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的构成成分, 可以清除自由基, 保护红细胞膜的完整性, 有利于有氧运动能力的提高。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 在训练初期, 铁、锌、硒的代谢率增高。且大量出汗会造成一些微量元素缺乏, 进而使运动能力下降, 故为保持良好的体力状态及田径竞技水平, 应注意微量元素营养的合理性[7]。一些微量元素如锌、硒等可以激活抗氧化物酶 (SOD) 的活性。所以利用其对抗氧化酶的激活性来开发运动饮料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运动时失水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与运动员训练水平和失水量的多少有关。失水必然伴随失盐, 失盐将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降低、肌肉抽筋、四肢无力、运动能力下降等现象。另外, 失水对亚极量运动和极限工作能力影响较大, 而对力量型项目的运动能力影响较小。运动中水分的补充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 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要适当补盐。运动中水的最大汲取量为800ml/h。在束缚水方面, 1g甘油可以结合3g水, 在有氧运动中甘油和结合的水在机体内可以代谢分解成甘油和自由水, 甘油可被机体氧化利用, 为有氧运动提供能量, 而结合的水也被解离出来补充机体所丢失的水分。所以利用甘油结合水来开发运动饮料对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

3.5 其他

在进行田径无氧耐力训练时, 常服用一些抗缺氧的药物 (如中药红景天) 对迅速适应缺氧环境, 具有重要意义。一些抗氧化剂 (如牛磺酸、Vc、VE、辅酶Q10、谷胱甘肽FDP以及多糖类、黄酮类、多酚类物质) 都可以提高无氧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抗缺氧能力, 对增加机体的运动能力以及提高自由基的清除、疲劳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另外, 冯炜权从运动生化的角度探讨了某些氨基酸的代谢特点与运动营养之间的关系。一些氨基酸 (精氨酸、亮氨酸、色氨酸、部分支链氨基酸) 的补充对运动员肌肉力量的增加、耐力水平的提高以及机体抗氧化水平的增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8]。李良鸣从牛磺酸的生物学作用对运动机能诸方面影响综合得出结论, 提出牛磺酸的生物学作用:保护细胞膜、调节渗透压、对抗脂质过氧化, 双向调节Ca2+的跨膜转运、参与糖代谢的调节。由于人体合成牛磺酸的能力有限, 剧烈的运动有可能使其消耗增加。因此, 牛磺酸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运动营养补充品, 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4 结论

田径运动项目以其自身的运动特点 (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的运动与训练) , 要求运动员的营养旨在补充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能量消耗并达到超量恢复的目的, 以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所以田径项目运动员的膳食应明显区别于其他项目运动员。并且, 运动营养补充品对运动员具有特殊的意义, 其研究与探索将是运动营养与运动医学领域的一个亮点。但在开发研制运动营养补品的同时, 也应充分认识到研究者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做基础, 又要注意应用于实践的科学性, 即服用的安全性。

摘要:运动训练之外的强力手段应用于竞技运动后, 一直被运动训练界所关注, 其中营养补充手段对运动能力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田径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和营养补充与田径运动能力的关系, 综合论述了近年来田径运动员的合理饮食营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田径运动,营养补充,田径运动力

参考文献

[1] 熊正英.运动营养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15-117.

[2] 张勉.田径耐力项目运动员的合理营养[J].体育学刊, 2002, 23 (2) :29-30, 37.

[3] 陈吉棣.补充巧克力对长时间中等运动休闲跑步后恢复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1, 20 (3) :266-269.

[4] 王竹影.二磷酸果糖对运动能力及抗疲劳能力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8 (3) :94-96.

[5] 毕红星.无氧耐力性田径项目运动员营养与补充的综述[J].安徽体育科技, 2002, 23 (4) :61-64.

[6] 罗智.蛋白质在运动中的作用[J].体育学刊, 2001, 8 (3) :65-67.

[7] 冯炜权.当前运动生化与营养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24 (1) :64-68.

[8] 杨则宜.肌酸的补充与运动能力 (综述) [J].体育科学, 2000, 20 (1) :76-78.93.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范文第2篇

2、民办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

3、鱼腥草:泥土里长出的抗生素

4、应提升公众对全谷物食品认知度

5、老年人适合吃哪些水果

6、吃菠萝会引发急性肾损伤?谣言!勿信

7、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

8、小麦灌浆期籽粒累积钙的生理特性研究

9、补血养颜桂圆胶的制作工艺的探索

10、味蕾革命,你会接受人造肉吗

11、学生营养餐供应应体现“五性”

12、核心素养为本的学校健康力课程重构与实施

13、口服益生菌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14、探究食物原料在烹饪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及对策

15、2012年贵州省青少年科技营活动丰富多彩

16、不同加热温度对食用植物油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17、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园艺科学专业介绍

18、“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食品安全通识教育研究

19、香椿贮藏保鲜方法研究进展

20、硒肥施用对鲜食玉米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21、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原则

22、《食品与健康》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传播研究

23、2016年中考中的STSE试题例析

24、橄榄油有效成分及应用研究进展

25、帝斯曼 在不断创新中“淘金”

26、碳水化合物也有鄙视链吗

27、儿童无糖番茄百香果软糖的质构特性研究

28、两种纯化乳铁蛋白的肝素亲和柱性能对比研究

29、关于独立学院开设《膳食健康》课程的重要性探讨

30、中国传统宴饮礼仪在现代食育中的应用

31、拒做“成分党”健康消费需理性

32、“瘦肉精”危害到底有多大

33、美育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应用研究

34、英国妈妈给孩子吃什么

35、吃饭常“凑合”,警惕低蛋白血症

36、母乳喂养的现状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37、8种果蔬边角料的健康妙用

38、怀孕妇女不同时期膳食营养健康指导

39、主题学习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40、消费者对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41、关于巧妙制取中式烹饪中的高质量鲜

42、大豆营养成分及功效研究

43、那个文科班的女孩子

44、“老来红”要查个究竟

45、治疗癫痫不可随意停药,应注重家庭护理

46、新形势下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研究

47、超市购物:火眼金睛识好货

48、公益讲座教您打造安全餐桌/迷迭香气味可增强记忆力/饮食习惯决定胃癌发病几率

49、我国食品营养产业创新发展现状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范文第3篇

1 针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及专业特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营养学最初仅仅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的专业课, 20世纪90年代, 才开始在农业院校开设, 农业院校学生与医学院校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同, 课程基础不同,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农业院校学生的知识体系基础及专业特色, 采取针对性的教学。例如为弥补农业院校学生缺乏医学背景的不足在介绍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知识之前, 我们增加讲授人体消化生理学基本知识;同时为了体现食品相关专业的营养学特色, 增加了与农业生产及食品加工密切相关的营养学知识, 如食品贮存过程中营养价值的改变及食品加工工艺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等。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建立完善的食品营养学知识体系, 也为将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2 更新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兴趣及自主学习潜能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保障良好教学质量的两个重要支点, 在保证了丰富适用的教学内容后, 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显得至关重要。据研究表明, 课堂气氛越活跃, 学生参与越积极, 教学效果相应越好。因此我们根据食品营养学的课程特点, 采用问题启发法、生活案例法、研讨辩论法、情景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带动学生主动参与, 活跃教学气氛, 使整个教学过程寓教于乐。

2.1 采用问题启发引入法,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如此, 一堂课的成败往往决定于上课的最初几分钟。为了充分利用这个关乎课程效果好坏的关键时间, 我们会提前根据课程内容精心准备问题, 采用问题启发法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热情。所设置问题都是经过精心设置, 是课程内容、现实生活及学生兴趣的有机结合。例如在上脂肪章节之前, 首先询问学生“你们家吃的是什么类型的食用油?”在学生回答之后, 就顺着学生的回答继续发问:“花生油、橄榄油、猪油等这么多品种, 你们做了不同选择, 原因是什么呢?究竟哪种油好?”利用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后, 引入本次课程教学内容。这种采用问题作为课程开场白的方式,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接下来基本理论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2.2 采用研讨、辩论式教学, 培养严谨治学态度

目前营养学界存在许多争论性问题, 如“牛奶不仅不补钙反而会加速体内钙的丢失”、“只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哪怕吃再多的肉都可以成功减肥”等, 这些观点都是有悖于传统营养学理论的。当学生面对此类问题不知其解的事情, 若我们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争议性观点背后的真正本质, 那么学生会对所学习的营养基本理论产生怀疑及不解情绪。为此我们适时就此类热点和争议性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和辩论, 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开展辩论。在辩论之前, 我们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或是到图书馆收集、查阅资料, 通过丰富的理论和事实依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批驳对方的立场。通过正反双方激烈的辩论交锋, 大量的事实和理论依据一一展现, 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又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了学生深入剖析问题本质的能力。

2.3 运用情景体验式教学, 提供课堂实践

营养咨询是营养学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 也是开展好各项营养指导活动的重要前提, 营养咨询看似简单, 然而在现实应用中却往往会忽略很多细节, 遇到不少问题, 影响咨询效果。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真正掌握营养咨询的要点, 我们探索采用了课堂情景体验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是, 在讲授营养咨询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设计具体题目让两名学生分别担当咨询者与被咨询者的角色, 在课堂上体验营养咨询过程。演示结束后, 首先让参与者根据营养咨询的注意要点进行自我评价, 然后让其他学生评议点评, 最后授课老师结合参与学生的情景体验和大家的发言进行总结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这种学生自我体验、交互评议、教师综合点评, 提出改进措施的方式,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倡导建立以自主性学习为主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为教师讲授, 学生听课, 学生处于知识的被动学习的局面, 缺乏发现问题、独立思考, 自我探索, 解决问题的主动参与过程。鉴于此, 我们创建了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 老师辅助的学习新模式。我们科学设计各种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讨论, 再总结提炼讨论成果。例如通过布置“你认为我国食品工业中营养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该作何改进?”这个作业, 这种开放式的问题往往没有具体的标准答案, 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及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 老师提供协助, 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对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评价同时给出改进建议。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灌输式教育模式, 将学生放到学习的主要地位, 加强了其统筹全局、主动思考、自我学习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通过课程组多年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和总结, 完善了适用于农业院校的食品营养学知识体系, 更新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 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例如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在食品营养学中的比重, 采取更好的方法开展食品营养学的实践教学, 促进我院食品营养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并驾齐驱。

摘要:针对农业院校学生的知识体系特点及专业特色, 对我院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探索和改进。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孙远明.食品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 孙鹏, 孙先锋.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09 (8) :62.

[3] 耿敬章.“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9 (8) :39~40.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食品营养;食品卫生监管;食品安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42

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工业取得了突出发展,但是随着食品发展的深入,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了,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食品安全问题,这已经成为了举国上下的焦点与百姓热议的话题之一,而目前包括苏丹红、瘦肉精、染色馒头、三氯氰胺以及黄曲霉菌等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过去对于食品安全包括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不完善,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要求并不充分,这个给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带来了双重挑战,因此,本文着重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试图能够改进相应措施,更好的捍卫我国的食品安全。

1 食品安全内涵

根据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法》相关定义,仅仅将食品安全作为一个狭义的范畴来理解,只要食品没有毒,对人体没有伤害,并且要符合一定的营养要求,不造成对人体危害,那么这种食品就是安全的。实際上,这样的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出发,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数量上要够,其次要在有足够营养的前提下不对人体造成伤害,最后是要符合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的要求。很明显,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界定仍然是存在不足,实际上食品安全应该包含营养含量以及卫生与安全,而不仅仅是只注重各种卫生的法律框架,但却不涉及食品营养法律的各种条款,忽略食品卫生监管在其中的作用。

2 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现状

尽管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卫生法》中有涉及到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是食品营养问题。良好的营养将极大的有益于生物机体健康,营养不良将会使得人体受到各种疾病影响的可能性大大的升高,这种影响对人体是深重的,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而主要是对食品营养来源过于单一化,人们的营养意识不高,很多人不明白食物相克等原理,部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品添加剂界定不明,食品原料比较差,但是没有相关营养标准限定,转基因食品潜在破坏人体的问题没有充分重视和研究,更没有相关的营养以及界定标准,这些问题都是人体岁食品营养问题极大的挑战。

其次,食品卫生监管问题。主要的卫生监管问题表现在律法规体系过于粗放,不能细化,对很多药物检测和标准都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食品安全存在多头监管,仍然采取以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责任分割以及沟通的不甚明了,安全标准体系以及信用体系建设都不完全,这都是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向。

3 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改进措施

第一,提高对食品营养问题的重视,加快建设食品安全。适量增强食物多样,降低安全风险。通过进行多种类型的、数量适宜的,涉及大范围的摄入各种食物,使得营养均衡,从而达到膳食平衡的食品安全目的,既可以防止摄入食物发生相克的反应,导致食物中毒,又可以防止由于食物单一化造成尤其是青少年的肝肾以及胃肠消化代谢器的损伤问题,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化学以及细菌性的食物中毒事件。

第二,提高对食品卫生监管的重视,加快建设食品安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加大食品安全标准以及法规的建设,试图与国际迅速接轨。主要做好细化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完善相关法规,使得食品安全监控有法可依。其次是建设食品安全信用机制,主要做好改善信用环境,提高企业信用意识,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框架、制度和管理等。接着是建设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做好完善包括ISO体系在内的食品管理以及认证体系,严格企业的食品召回以及溯源制度,强化安全意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然后是健全安全的预警反应机制。要完善各种评级标准、机制以及技术水平,提高整个管理监管队伍人员的素质、水平、经验以及能力等。最后是要极大监管的各种力度,落实各个相关部门的责任,公布相关的监测信息,使市场透明化、公开化,从而达到长期监控的目的。

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这么一说,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与食品打交道,而食品安全更是影响人们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繁殖、延续,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国在发展中出现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了社会稳定、影响了我国正当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国家整个行业的总体声誉,因此,要加强食品营养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的营养意识,加大食品卫生监管的力度,双管齐下,注重两者并重,将使得我国能够更好的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

参考文献

[1] 云峰.食品安全10定律.中国保健营养,2009(2):45-47.

[2] 邵明立.当好人民健康的保卫者.中国医药导刊,2006,8(1):55-58.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范文第5篇

1 前言

1.1 《营养与健康》课程改革背景

体质健康是包含体格、体能、生理机能、适应能力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而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并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呈下降的趋势,大学生肥胖率上升,而肥胖是诱发一系列慢性病的因素,学习如何调节自身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是当前人们的需求,而《营养与健康》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教学目标是通过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一部分营养学知识,能够合理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也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能够让理论付诸实践,学生可以通过这门课程,改善自身的饮食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健康,养成健康的体魄。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上以“营养与健康”为关键词,共检索出文献5563篇文章,以“大学生体质健康”为关键词,检索出文献3657篇,通过对其归纳总结,全面了解了营养与健康课程目前研究的现状,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增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问题,以及营养与健康知识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人们的关注,为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两份調查问卷,一份针对选修课的学生,另一份针对开展选修课的授课老师。为保证问卷的权威性,调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有效性检验。随机向参加通识选修课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6份,回收率为95.33%,其中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为95.33%,向通识选修课的5任课教师发放问卷,总共发放问卷5份,回收5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份,有效率为100%。

访谈法:通过向通识选修课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课程的基本情况,并与参与课程的学生进行访谈交流,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意见以及改进的建议,为文章的撰写提供有效、可靠并真实的信息。

1.3 《营养与健康》课程现状分析

(1)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近两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身体健康成为人们的追求,这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使身体形态得以改善,避免超重、体能不足、啤酒肚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很多大学生开始注意到运动的重要性,且在大学时期,很多女生追求体型匀称和健美,以及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营养健康课程的内容又很多关于营养学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学习调节自身健康有很大的帮助,使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规律作息、均衡膳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与保持运动习惯,加强其上下肢的力量和精神方面的调节能力,以便于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类型的工作强度。

(2)国家对于体质健康的关注,在近两年,体育作为民生之本,如何准确把握其在新时代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中的价值定位,推动其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是我国一类重要群体,大学生关乎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体质健康是国家最为关注的事情。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释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重申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提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健康中国的核心概念即是将人民的物质、精神、行为等健康摆在最优先的地位,把人民健康置于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地位。其不仅是一个理念,一项战略,更是一个具有精神支持力量的社会理想。

(3)课程自身的影响力,在开设课程的初期,曾对学生参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做过调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非常高,而且在选课的时候这门课程选的人数非常多,而且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对于这门课程的开展持满意态度,调查的300人当中,47.7%的学生非常满意,33.3%的学生满意,17.3%的学生基本满意,1.7%的学生不满意。由此可以看出这门课程对学生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这就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对于大学生来说,营养与健康也是比较关心的问题,在完成学业,取得优异的成绩的前提就是拥有强健的体魄,在大学生群体里,肥胖率逐渐上升,引起很大一部分人开始注重体育锻炼,而进行体育锻炼,就需要有理论知识作为奠基,而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体育保健知识,可以学习到膳食营养搭配,这正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这就使这门课程在大学生群体中备受欢迎。

2 大学生体质健康低下的原因

(1)大学生从高中的高压学习中走出来,对于自身的要求放松,不自律,所以很少运动,而且,在大学,课程不是很紧,一部分学生用大量的时间玩电子产品,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没有了严格的管束,就养成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部分大学生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打游戏、看电影等,这样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作息,长期下去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大学生的饮食规律,有些大学生不按时间吃饭,经常点外卖,吃一些油炸类的食品,还有一些人为了减肥而减少吃饭的量甚至根本不吃饭。诸如类的饮食习惯。

(2)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各种外卖、垃圾食品的盛行,当前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吃肉过多吃素不足、吃得过辣过咸、垃圾食品食用频率高、饮食时间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暴饮暴食、过度节食、饮食类型单一等问题,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将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影响人的正常作息,还会影响到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发育,所以饮食结构不合理容易造成大学生的体质下降。很多大学生喜欢吃烧烤、炸鸡等热量高的食物,不喜欢吃米饭、馒头,从而导致体脂率大幅度增高及肥胖等问题。还有一些学生为了睡懒觉不吃早餐、夜晚暴饮暴食,这些都容易导致体质出现问题。饮食结构方面,很多学生不会合理调节膳食,经常饮食结构单一,导致营养不均衡,这都会对大学生体质健康造成威胁。

(3)大学生获取体育知识的渠道大多数是通过公共体育课程,在选课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在上课的时候学到一项体育运动,但是由于专业的问题,除去体育专业的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并不了解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这些知识,所以在他们平时的体育锻炼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运动损伤之类问题,这就让一部分同学对运动有了抵触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运动,但是课业繁忙,在完成学业的时候已经很疲惫了,导致没有精力在进行体育运动。

综上所述,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体质健康测试不达标人数增多,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强健的体魄是他们发挥自己力量的根基,所以体质健康问题就引起了国家的关注,而开展营养与健康课程可以对这一现象可以有一定的作用,在课程中融入体质健康知识,在课上使学生学到一些知识,并能够加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这门课程就是成功的,起到了课程开设的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也促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3 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3.1 将营养与健康课程与学生体质健康相结合

学生在营养与健康课程中可以学到一些营养学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在平时体育锻炼中结合起来,但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在课下并不会运用它,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只是单纯的为了拿到学分而参加课程,在课上也不会认真听讲,课下更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调节自己的膳食营养。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对课程的结构进行思考,如何可以将课程与生活与体质健康结合在一起,大学生对于体质健康测试都存在一种抵触心理,平时不运动,临时抱佛脚,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平时不运动,营养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而对于学生来说課程的趣味性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有很大关系,学生在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在晚上已经有些疲惫,在晚上选修课的时候,一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幽默风趣的课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可以更全身心的上课,将课程与学生体质健康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解决平时锻炼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3.2 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营养与健康课程

高校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围绕思政教育,修订教学大纲,完善教学目标,在课上,可以围绕学生在平时锻炼以及膳食搭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内容中重视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强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引导学生在平时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遇到挫折,不要退缩。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实现课程思政与教学的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培养出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3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为辅,这就造成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扮演的就是聆听的角色,这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师讲授的时候他们可能只是一味的聆听,并没有自己的思想,也没有思考的过程,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要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课件中加入一些有趣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知识,同时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通过转换角色,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一日三餐以及生活习惯,然后让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改进建议,这样,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对以前课上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共同进步,又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增进健康,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上下载免费共享的有关健康饮食和健身运动的视频材料,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课下可以观看这些视频,在课上进行分享与讨论,让课堂活跃。

3.4 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一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自身知识技能的储备,影响着一节课的质量,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而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有一部分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体现出来,还有一部分是在学生的结课考试中反映出来,《营养与健康》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所以,要加强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管理相关部门要定期进行教学督导和教学论证选修课教学质量。对通识教育选修课“营养与健康”这门课程,学校也要像对待其他课程一样,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和保障教学质量,而且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太乐观,所以这就要求在这门课程中,尽可能融入体育健康元素,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融入一些运动保健学、运动生理学知识,这些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锻炼过程中可以利用到,避免学生因为不健康的锻炼习惯造成运动损伤,这就需要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还可以聘请一部分优秀教师前来讲课,使这门课程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课程可以调节自己的饮食习惯、锻炼习惯,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4 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是我们所需要面对的问题,通识选修课营养与健康课程要结合当前热点以及学生的需要来进行课程改革,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样才能使课程发挥到积极的作用,基本建成适应需要、主体多元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后备人才基础更加坚实、素质全面提升。该课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将体质健康与该课程结合起来,在课程中加入一些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知识,以及一些运动损伤的防治知识,使这门课程更丰富,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这门课程,让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到知识,教师队伍的不断强大,将使课程更加完善、丰满,将学习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加强知识的巩固,最终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课题: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通识选修课<营养与健康>“线上+线下”全面构建及优化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JGY029)。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基础学院)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范文第6篇

1 前言

1.1 《营养与健康》课程改革背景

体质健康是包含体格、体能、生理机能、适应能力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而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并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呈下降的趋势,大学生肥胖率上升,而肥胖是诱发一系列慢性病的因素,学习如何调节自身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是当前人们的需求,而《营养与健康》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教学目标是通过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一部分营养学知识,能够合理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也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能够让理论付诸实践,学生可以通过这门课程,改善自身的饮食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健康,养成健康的体魄。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上以“营养与健康”为关键词,共检索出文献5563篇文章,以“大学生体质健康”为关键词,检索出文献3657篇,通过对其归纳总结,全面了解了营养与健康课程目前研究的现状,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增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问题,以及营养与健康知识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人们的关注,为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两份調查问卷,一份针对选修课的学生,另一份针对开展选修课的授课老师。为保证问卷的权威性,调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有效性检验。随机向参加通识选修课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6份,回收率为95.33%,其中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为95.33%,向通识选修课的5任课教师发放问卷,总共发放问卷5份,回收5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份,有效率为100%。

访谈法:通过向通识选修课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课程的基本情况,并与参与课程的学生进行访谈交流,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意见以及改进的建议,为文章的撰写提供有效、可靠并真实的信息。

1.3 《营养与健康》课程现状分析

(1)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近两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身体健康成为人们的追求,这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使身体形态得以改善,避免超重、体能不足、啤酒肚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很多大学生开始注意到运动的重要性,且在大学时期,很多女生追求体型匀称和健美,以及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营养健康课程的内容又很多关于营养学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学习调节自身健康有很大的帮助,使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规律作息、均衡膳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与保持运动习惯,加强其上下肢的力量和精神方面的调节能力,以便于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类型的工作强度。

(2)国家对于体质健康的关注,在近两年,体育作为民生之本,如何准确把握其在新时代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中的价值定位,推动其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是我国一类重要群体,大学生关乎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体质健康是国家最为关注的事情。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释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重申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提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健康中国的核心概念即是将人民的物质、精神、行为等健康摆在最优先的地位,把人民健康置于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地位。其不仅是一个理念,一项战略,更是一个具有精神支持力量的社会理想。

(3)课程自身的影响力,在开设课程的初期,曾对学生参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做过调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非常高,而且在选课的时候这门课程选的人数非常多,而且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对于这门课程的开展持满意态度,调查的300人当中,47.7%的学生非常满意,33.3%的学生满意,17.3%的学生基本满意,1.7%的学生不满意。由此可以看出这门课程对学生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这就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对于大学生来说,营养与健康也是比较关心的问题,在完成学业,取得优异的成绩的前提就是拥有强健的体魄,在大学生群体里,肥胖率逐渐上升,引起很大一部分人开始注重体育锻炼,而进行体育锻炼,就需要有理论知识作为奠基,而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体育保健知识,可以学习到膳食营养搭配,这正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这就使这门课程在大学生群体中备受欢迎。

2 大学生体质健康低下的原因

(1)大学生从高中的高压学习中走出来,对于自身的要求放松,不自律,所以很少运动,而且,在大学,课程不是很紧,一部分学生用大量的时间玩电子产品,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没有了严格的管束,就养成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部分大学生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打游戏、看电影等,这样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作息,长期下去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大学生的饮食规律,有些大学生不按时间吃饭,经常点外卖,吃一些油炸类的食品,还有一些人为了减肥而减少吃饭的量甚至根本不吃饭。诸如类的饮食习惯。

(2)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各种外卖、垃圾食品的盛行,当前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吃肉过多吃素不足、吃得过辣过咸、垃圾食品食用频率高、饮食时间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暴饮暴食、过度节食、饮食类型单一等问题,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将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影响人的正常作息,还会影响到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发育,所以饮食结构不合理容易造成大学生的体质下降。很多大学生喜欢吃烧烤、炸鸡等热量高的食物,不喜欢吃米饭、馒头,从而导致体脂率大幅度增高及肥胖等问题。还有一些学生为了睡懒觉不吃早餐、夜晚暴饮暴食,这些都容易导致体质出现问题。饮食结构方面,很多学生不会合理调节膳食,经常饮食结构单一,导致营养不均衡,这都会对大学生体质健康造成威胁。

(3)大学生获取体育知识的渠道大多数是通过公共体育课程,在选课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在上课的时候学到一项体育运动,但是由于专业的问题,除去体育专业的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并不了解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这些知识,所以在他们平时的体育锻炼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运动损伤之类问题,这就让一部分同学对运动有了抵触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运动,但是课业繁忙,在完成学业的时候已经很疲惫了,导致没有精力在进行体育运动。

综上所述,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体质健康测试不达标人数增多,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强健的体魄是他们发挥自己力量的根基,所以体质健康问题就引起了国家的关注,而开展营养与健康课程可以对这一现象可以有一定的作用,在课程中融入体质健康知识,在课上使学生学到一些知识,并能够加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这门课程就是成功的,起到了课程开设的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也促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3 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3.1 将营养与健康课程与学生体质健康相结合

学生在营养与健康课程中可以学到一些营养学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在平时体育锻炼中结合起来,但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在课下并不会运用它,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只是单纯的为了拿到学分而参加课程,在课上也不会认真听讲,课下更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调节自己的膳食营养。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对课程的结构进行思考,如何可以将课程与生活与体质健康结合在一起,大学生对于体质健康测试都存在一种抵触心理,平时不运动,临时抱佛脚,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平时不运动,营养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而对于学生来说課程的趣味性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有很大关系,学生在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在晚上已经有些疲惫,在晚上选修课的时候,一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幽默风趣的课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可以更全身心的上课,将课程与学生体质健康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解决平时锻炼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3.2 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营养与健康课程

高校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围绕思政教育,修订教学大纲,完善教学目标,在课上,可以围绕学生在平时锻炼以及膳食搭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内容中重视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强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引导学生在平时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遇到挫折,不要退缩。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实现课程思政与教学的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培养出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3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为辅,这就造成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扮演的就是聆听的角色,这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师讲授的时候他们可能只是一味的聆听,并没有自己的思想,也没有思考的过程,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要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课件中加入一些有趣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知识,同时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通过转换角色,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一日三餐以及生活习惯,然后让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改进建议,这样,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对以前课上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共同进步,又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增进健康,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上下载免费共享的有关健康饮食和健身运动的视频材料,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课下可以观看这些视频,在课上进行分享与讨论,让课堂活跃。

3.4 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一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自身知识技能的储备,影响着一节课的质量,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而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有一部分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体现出来,还有一部分是在学生的结课考试中反映出来,《营养与健康》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所以,要加强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管理相关部门要定期进行教学督导和教学论证选修课教学质量。对通识教育选修课“营养与健康”这门课程,学校也要像对待其他课程一样,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和保障教学质量,而且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太乐观,所以这就要求在这门课程中,尽可能融入体育健康元素,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融入一些运动保健学、运动生理学知识,这些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锻炼过程中可以利用到,避免学生因为不健康的锻炼习惯造成运动损伤,这就需要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还可以聘请一部分优秀教师前来讲课,使这门课程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课程可以调节自己的饮食习惯、锻炼习惯,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4 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是我们所需要面对的问题,通识选修课营养与健康课程要结合当前热点以及学生的需要来进行课程改革,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样才能使课程发挥到积极的作用,基本建成适应需要、主体多元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后备人才基础更加坚实、素质全面提升。该课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将体质健康与该课程结合起来,在课程中加入一些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知识,以及一些运动损伤的防治知识,使这门课程更丰富,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这门课程,让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到知识,教师队伍的不断强大,将使课程更加完善、丰满,将学习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加强知识的巩固,最终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课题: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通识选修课<营养与健康>“线上+线下”全面构建及优化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JGY029)。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基础学院)

上一篇:学校厨师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