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性政治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13

启发性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而目前, 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 长期背负差生压力, 逆反心理较重, 尤其对思想政治课的抵触情绪较大, 认为思想教育既无专业性也无实用性, 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般的注入式教学, 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职业教育的思想政治课中如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分析问题尤为重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初浅的认识, 在此提供给同行参考。

1 利用生活热点,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你所上的课感兴趣, 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教学工作就会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吃透教材, 另一方面要洞察生活中的各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现象与问题, 从而进行潜心研究, 精心备课, 做好课堂教学策划, 在教学设计上才能有的放矢, 创造出一个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 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和表现能力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什么是哲学时, 老师可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全校学生都要去报告厅听学术报告, 你们先到的话, 你会选择过道两边的位子还是选择中间的位子?通过这个提问, 学生们就会联系自己进行思考, 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先到就有优先选择权, 理应选择过道两边方便进出的位子, 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先将过道两边的位子占住, 就会给后边的同学带来不便, 故而应选择中间的位子;接着我又发问:先到的同学都把方便进出的位置坐满了, 而中间的位置却空着, 随着学生的不断到来, 你们各自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回答:坐在过道两边的同学就要不断地站起来让道, 而坐在中间的同学虽然散会时要等别人先走, 但却免去了让道的麻烦。为此老师及时点题:这就是哲学, 一个人心中只有自己, 在方便自己的同时, 会无形中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 而给别人方便的时候, 实际上也方便了自己。用这种方式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后再进入知识点。

2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思维

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思维, 发挥想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教学中, 教材上只讲了正当防卫的概念, 其所包含的信息量有限, 学生无法理解透彻, 这就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 一片沉寂, 李某在街上游荡, 两只贼眼溜来溜去伺机作案, 这时张某手提公文包边走边打电话过来了, 于是李某就尾随张某, 张某发现有人尾随就加快了脚步, 李某也加快了脚步, 张某跑, 李某也跑……案情进一步将会如何发展呢?这时要求学生以正当防卫为中心, 展开想象。根据学生的想象对案情做出多种假设: (1) 张某认为李某将实施抢劫, 先下手为强, 将李某打成重伤; (2) 李某对张某实施抢劫, 在抢夺中张某将李某打成重伤甚至死亡; (3) 李某抢劫张某后, 把张某打倒在地走了, 张某爬起赶上李某, 把李某打成重伤甚至死亡。此时可问学生:在遇到歹徒时, 你比歹徒先下手是正当防卫吗?如何确定是否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是否负刑事责任?对防卫过当有何处罚?通常什么案件不存在正当防卫呢?等等, 要求学生把问题与案件情景二者结合起来, 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思考, 探究案情……最后经过大家思维的碰撞和教师的整合, 得出相应结论:案情1为假想防卫, 案情2为正当防卫, 案情3为事后防卫。这样通过大量的创设问题情景和案件的分析, 学生对正当防卫有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准确的认识, 同时也启发了学生思维,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3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的习惯和科学的思维习惯, 从而使学生不但掌握老师已涉及的知识和能力, 而且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学前预习中, 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 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可根据知识点及与知识点相关的社会现象, 提出一些问题, 要求学生课前查阅资料, 也可安排辩论课或学生分组备课上课, 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思维习惯。但应注意,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把握好教学进程, 要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不能使思维活动有大的障碍, 更不能使思维活动偏离正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关键时候要加以提示和点拨, 为学生的思维作场外指导, 使学生思维得以展开, 进入积极状态。此外教师对所提问题在学生讨论、辩论的基础上要给予正确的归纳总结和阐释, 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4 抓好课后检查, 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不重视思想教育课, 因此, 课堂教学无论如何精彩, 如果不加强课后检查, 就容易使教学形成一笑而过的结局, 再加上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在不同课型上的教学设计, 其接受情况必然不同, 因此应加强教学检查, 及时反馈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认知偏差的原因, 给予补救, 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正确认知过程和结论得到及时的强化, 使不正确的认知和结论得到及时的矫正, 使教与学两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5 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注意以下问题

(1) 要注意对教材的了解和把握。教材是教和学的依据, 要实施启发式教学, 老师必须钻研教材, 只有弄清教材内容及每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精神实质等,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 才能做到承上启下, 前后呼应, 融会贯通, 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知识。

(2) 要注重教学过程。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最终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因此, 启发式教学应注重问题分析、解决的过程, 而不是在注重问题的结论, 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疑问去思考、对比、分析、综合、归纳, 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才是启发式教学的最终目的。

(3) 要多宽容、多发现、多鼓励。启发意味着接纳人与社会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尊重学生对事物的多元化认知与判断, 珍视学生对生活经历的个性化体验与解析, 这就要求教师接纳学生各种奇异的想法, 同时要能够捕捉与学生互动交流中闪现的智慧和灵感, 对有见地的学生发言要充分肯定, 鼓励创新思维, 鼓励个性发展。对理解有失偏颇甚至理解错误的学生, 不要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也要给以鼓励, 给予正确引导。

摘要:目前, 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 心理压力大, 逆反心理强, 尤其对思想政治课的抵触情绪更大, 认为思想教育既无专业性也无实用性, 若在教学中采用一般的注入式教学, 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职业教育的思想政治课中如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分析问题尤为重要。

启发性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 启发教学之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价值

启发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运用启发教育追求的是学生个体潜能的最大发挥, 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 是科学的学生观、学习观、教与学统一观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实现。

启发教学之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价值, 首先是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角度来看, 启发教学应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始终。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其教学活动所预期达到的效果, 即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素质发展的要求。学生的品德形成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 是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此, 启发教育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有效保证。其次,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价值是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教学设计, 使讲授的内容作用于学生思维和内部的心理活动, 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价值是能启发学生的心智。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能流于形式, 应深入学生的内心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采取启发式教学, 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能激发学生带着强烈的情感主动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达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发展。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是认识的内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只有学生主动思维, 头脑中才能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才能学到知识和提高觉悟。教师的教学虽然只是学生认识的外因, 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没有教师的启迪, 没有教师的“教”和“导”, 也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 启发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

人们习惯于把启发教学看成是一种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从本质上看, 启发教学并非仅为一种教学方法而存在和应用。与具体教学方法相比, 它高于其它教学方法, 统领其它教学方法, 居于教学方法体系的较高层次。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使他们主动的获得知识, 发展能力,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 对每一种教学方法均起到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 是教学方法的灵魂。

教学原则是教学方法的指导和依据。首先,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把启发教学作为重要原则, 渗透到其他各种教学方法中去, 指导我们对具体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其次, 启发教学也不能等同于各种具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它同各种具体其发式教学方法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启发教学的共性, 也就是启发性, 它寓于各种具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个性之中, 并通过他们的个性表现出来。如果不能很好地认识二者的关系, 各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就容易忽视“启发”的原则性和规律性的作用, 启发的共性就不能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再次, 运用启发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 要让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 能把果子摘下来”的学习状态, 维果斯基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以及“最近发展区”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3 启发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设计要求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 启发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学设计的要求, 主要是方法和策略性的, 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要求教师提供启发原型。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与学的矛盾运动, 而这一矛盾的产生是有教这一外部条件引起的。因此, 启发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提供原型。例如在讲“商品”这一概念时提供一些例子让学生思考:“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家里的“自来水”、南水北调的水等是不是商品的问题, 从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商品的概念。原型可以来自教材, 可以从实际中选取。无论来源何处, 都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引导学生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举一反三, 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 在哲学课上讲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问题时, 引导学生透过自然现象认识其本质扩展到在复杂社会中也要能透过人的表面现象认识其本质, 如学会慎交友等,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进而好学、乐学。

其次是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原型是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 学习动机才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原型而无动力, 就会出现启而不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常常无动于衷, 并非缺乏学习动机, 而是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处在一种潜伏的静态, 这更要教师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设计富有启发、趣味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实现知识系统学习与能力充分发展的结合, 是激发动机的好途径。

再次是选择启发的中介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牢记一些概念和原理, 有必要选择一些中介方法, 利用各种变式进行比较, 让学生领会其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系, 把客观的东西加以主观化。如讲“依法治国”的概念时, 可选择要素分析法, 分析其中的几个要素:谁去做、作什么、怎样做, 明白这几个要素以后, 这个定义也就自然理解了、记住了, 并能保持长久。又如讲“银行”这一概念时, 可采用层次分析法作为中介, 这样学生可一目了然。

当然, 启发教学的运用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拥有其理论基础的同时, 还必须掌握一些具体的方式和技巧。如我们在用设疑启发时,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 引导学生无疑之处生疑。即感觉此处有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帮助他们挖掘出来。这就需要我们的提问富有艺术性和针对性。如进行“企业”的概念讲述时, 可用反诘启发:学校是企业吗?私立学校呢?从而引发学生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摘要:启发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 不能仅把启发教学理解为单纯的一种方法, 而应把它作为一种教学原则渗透到其它教学方法中去。同时要对教学精心设计。

关键词:启发教学,教学原则,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 朱明光, 蓝维, 等著.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2 (1) :159.

[2] 论语·述而[M].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1, 8 (1) :141.

启发性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工程材料这门课程实践性很强, 课堂知识很容易和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因此, 教学过程中十分容易和学生产生互动, 但是, 从课堂内容到生产实践, 应注意过渡的合理、自然, 应注意启发性教学语言的应用。

1 注意直观性要素

直观性要素即语言的形象、生动性。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 能启迪学生的思路,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教师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 并善于创新知识和提出独到见解。引导、激励、启发, 而不是牵着学生走, 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

2 情感性要素

教学中使用带情感色彩的教学语言, 有极大的启迪教化作用。

(1) 处理好趣味性与实用性的关系.工程材料这门课很容易从生活实践中找到例子, 比如路边卖的螺丝刀虽然外形和五金店里的一样, 但是不耐用, 是因为没有淬火。家用的菜刀为什么有的容易生锈, 有的却不会生锈, 是因为材料不同;“百闻不如一见”, 对那些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内容, 我们多采用现场教学和实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比如在讲常用钢铁种类时, 由于不同种类的碳素钢、合金钢和铸铁等均有各自的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 因此内容繁多且学生不易掌握。为此, 我们收集了大量不同材料的小型零件 (如:锯条、刀头、滚动轴承、滑动轴承、铸铁块等) , 在教学时采用现场教学和实物教学等方法, 当讲解某一种材料时, 拿出相应的实物零件, 使学生亲眼目睹、记忆深刻, 且很容易区分不同材料的使用性能和适应的工况条件。在讲授焊接那一章节时, 可以放映幻灯片, 展示家用煤气罐是如何焊接的, 由于都是身边的东西, 学生自然兴趣盎然。一旦课堂知识和课外实践联系起来了,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提高了。

(2)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执著的探索精神。学生的主动性有许多因素, 有爱好, 兴趣, 求知欲等, 应注意多褒奖, 慎批评。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在教与学的实践中, 师生在相互认识、理解、情感的亲近与信赖基础上建立的关系, 以教学活动为中介, 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及满足学生求学、成才的愿望为目标。和谐的师生关系, 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自由。作为教师, 我们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而且必须有爱心。爱, 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养料,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古今中外, 凡有成就的教师, 无疑是爱心的楷模, 凡有成就人士, 都得到爱心的滋润。教师应该树立以构建持久、有效的启发性教学模式。

3 科学性要素

要求教师发音要正确, 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 讲授要抓住重点, 围绕中心, 论证严谨, 立论有据, 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对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则和主要结论, 务求科学准确。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对工程材料这门课程熟悉之外, 还需要具备制图、力学、金属学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四.节奏性要素。需注意节奏的快慢急缓、语音的轻重强弱、语气的抑扬顿挫、语调的高低沉浮等。目的是让学生从语气上知道什么地方是重点, 需要加以注意, 还能避免学生在平淡的语言中昏昏入睡。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挖掘教学教材中潜在的乐趣, 变枯燥苦学为艺术乐学;重视学生间认知差异, 实施多层并驱, 因材施教, 关心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 变一味指责失误为千方百计让学生从失误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把微笑带进课堂,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枯燥感, 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宽松的环境中大胆探索, 促进创新意识的产生。

总之, 工程材料教学过程中和实践联系紧密, 注意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运用, 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灵活应用的能力、启发性语言的使用, 将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学生精力集中, 把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处理好学与思、学与用的关系。

摘要:工程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如何引导学生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是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探索了如何使用启发性语言教授工程材料这门课程。

关键词:工程材料,实践,启发性

参考文献

[1]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 郭婧, 蒋海燕.人本主义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8.

[3]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4] 殷虹.关于启发式教学的一些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9) .

[5] 孙军.实践教学对思维能力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2) .

[6] 龚建良, 罗卫华, 吴宇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课程中的一例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8, 98 (4) :3~5.

[7] 徐建军. (机械工程材料) 教学改革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8 (6) :340~342.

启发性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发布和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各学科要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是自然学科的重要基础,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现代社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而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基于抽象结构,通过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建构等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本质、关系和规律.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的本质,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情境;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发布和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各学科要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是自然学科的重要基础,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现代社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而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基于抽象结构,通过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建构等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本质、关系和规律.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的本质,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学情境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過程.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教师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其主要作用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理论根据及类型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决模型—应用模型”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中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根据这个理论,创设情境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创设悬念情境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等,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余弦定理”时,可创设情境:我们都熟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c2=a2+b2,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呢?锐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有c2=a2+b2-x?钝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有c2=a2+b2+x?假若有以上关系,那么x=?教师从这个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设疑”引入了对余弦定理的推证.以上通过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创设多媒体信息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通过一些教学软件来精心制作有关的数学实验,动画演示,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探究、学习与归纳,让他们在参与中深刻领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和推理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与效果.例如,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部分的“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课,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动画:经过直线a作平面β,使β∩a=b,随着平面β的移动,直线b的位置发生改变,学生去观察直线a与b之间关系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动画过程,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能准确得出问题的结论:直线a,b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平行)不变.由此引入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学生对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理解深刻并能牢固记忆而且过渡自然.因为学生在一种具体情境中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到教师的讲课内容上,更容易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是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使教学生活化.例如,在引入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可创设情境:建造一座大楼,怎样才能使墙面与地面垂直呢?学生很快会联想到建筑工人常常用一端系着铅锤的细绳让其垂直地面,并以这根绳子为参照,看看所砌的墙是否经过这条细绳.然后问:为什么若墙面经过这条绳子,所砌的墙就与地面垂直呢?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门板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它们是否垂直?转动门扇是否还与地面保持垂直,奇怪吗?为什么?到底隐藏着数学上的什么奥秘?由这些亲切真实情境,导出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就水到渠成了.通过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直观想象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创设实验情境

创设实验情境就是利用数学实验来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经具备学习新命题的预备知识,但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不易被学生发现时,教师可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来设置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在实验情境中探索规律、提出猜想,再通过逻辑论证得到数学命题,来揭示数学命题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在学习数学归纳法原理时,教师可通过演示“多米诺骨牌”实验,来揭示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直观背景与抽象过程:一列排好的直立骨牌,用手推倒第一块,第二块就被第一块推倒,第三块就被第二块推倒,……,于是所有骨牌都被推倒.让学生在“多米诺骨牌”实验中思考,为了保证无数块骨牌都倒下,只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就够了:① 第一块骨牌要倒下;② 当某一张骨牌倒下时,紧随其后的一张也要倒下.至此,数学归纳法原理的引入可谓水到渠成、呼之即出.通过这一实验,学生掌握了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依存的情境,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学情境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林钟洲.高中数学课标课程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福建中学数学,2009(6):37-39.

[3]吴佑华.创设有效引入情境打造高效数学课堂[J].中学数学研究,2010(1):1-4.

[4]叶锦霞.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34-35.

[5]王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探索[J].中华少年,2015(16):81.

启发性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成人教育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特殊的身份和经历,往往在学习方面表现出学习自卑、学习焦虑、学习倦怠、学习实用等学习消极心理,严重影响其学业的顺利完成。分析影响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及其产生的主要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管理举措,对于促进成人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成教学生 学习消极心理 对策

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人高等教育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取得了快速发展,提高了办学效益。成教大学生在完成学业、成长成才的目标任务过程中,在学习上还突出存在一些影响学习的消极心理。因此,分析影响成教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及其原因,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管理举措,是保证成人教育学生质量、实现成教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的几种消极心理

正确分析影响成教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是对他们进行正确教育和管理的前提,影响成教学生学习的主要消极心理可归纳为学习自卑心理、学习焦虑心理、学习倦怠心理、学习实用心理。

1.学习自卑心理。

高校多数成人教育学生具有较为严重的自卑感,特别是在学习上存在自卑心理。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成人大学生总觉得低人一等,自我价值否定性倾向明显[1]。学习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受中考、高考失利的影响。一般来说,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大都经历了中考或高考的失利,这是人生学习成长历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易产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不如别人的心理阴影。二是受社会对成教文凭消极评价的影响。长期以来,社会普遍认为成教文凭含金量比不上正规文凭,有的单位对一些成教文凭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关键评价方面不予以承认。一些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认为成教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比不上普通大学生,不招聘成教大学生。这样往往使成教大学生认为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成教文凭最终价值不高,社会不认可,于是对成教生在校学习的意义产生自我怀疑与否定,导致心理自卑,在学习上容易悲观、失望,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

2.学习焦虑心理。

学习焦虑是指学生由于不能实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各种困难,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而形成的一种带有恐惧情绪和紧张不安的精神状态[2]。这种焦虑心理影响了成教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样性,成教大学生大多数具有一定的社会经历,这样容易受影响而产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二是理想目标值过高,理想目标要从实际出发,要适合自己的能力,要与现实接轨,如果把学习成绩或实现的目标设定过高,在努力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易产生焦虑。三是对压力的不合理认知,有的成教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从本质上看,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方法的一种挑战,迎接挑战的过程是成长提高的过程,不能正确理解压力,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心理。

3.学习倦怠心理。

一般来说,成教大学生怀着对大学的憧憬而来求学,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较高。但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对大学新鲜感的消失,再遇到专业课程学不懂、学习困难、考试失利等挫折,热情骤减,由希望到失望,失去学习热情,学习动力也随之降低,产生学习倦怠心理,突出表现出学习情绪低迷、上课精力不集中,时常迟到、早退、不听课甚至逃课、考试作弊等一系列不当学习行为。

4.学习实用心理。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成教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更明显的职业性,更突出的深刻性,以及更显著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他们的学习动机总是与现实的生活、工作紧密联系[3]。重实践运用的学习目的是好的,但学习是一个渐进过程,实践本领的提高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作基础,有的成教大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关系,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心态上则表现得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这样对大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缺乏兴趣、疲于应付。有的甚至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混文凭”上,这种不正确的学习动机严重影响成教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和表现。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产生学习消极心理的主要因素

1.外在因素。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产生学习消极心理的外在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和社会方面。

一是家庭方面因素。家长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认可程度、对成教大学生的重视程度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高,对成人高等教育学习的认识合理,孩子更能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二是学校方面因素。成人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这种无形的文化学习氛围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识与评价及自身的好学、乐学意识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成教大学生的学习。同伴群体中他人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方式等都对置于其中的大学生有重要影响。三是社会方面因素。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等对大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在认可成人高等教育知识技能传授的氛围引导下,成教大学生会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2.内在因素。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产生学习消极心理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意志品质。

一是学习能力方面,主要包括个人智力因素、过去经验、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二是学习态度方面,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效率,学习态度端正,决定着学还是不学,决定着学习的行动。当学习态度正确时,学习能力便能充分发挥,就会取得优异成绩。三是意志品质方面,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也会受到一些玩乐的诱惑,意志坚强、积极自信、自律自制等意志品质强的学生,往往有决心、耐心克服困难,从而强化动机,提高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反之,遇到困难就放弃努力,久而久之,则信心不足,学习成绩受到影响,以致学习消极被动。

三、针对成人高教学生消极心理的若干教育引导对策

针对成教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四种学习消极心理,应从加强成教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完善教学管理与考核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消极心理,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帮助大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1.加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成人高教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

培养成人高教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正确的学习观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动力源泉,培养成教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要树立终身学习观,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要树立自主学习观,逐步增强自我教育意识,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二是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合理、科学的学习目标能够强化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引大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指导成教大学生探索建立具体化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每学期、学年都要有切实可行、能够实现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的实施,制订好具体学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向自己的目标奋进。三是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合理分配时间,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参加一些课外集体活动和体育运动,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减缓学习压力,保证以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中。

2.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成人高教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心理品格。

针对影响成教大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引导,培养成人高教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心理品格。一要发现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自信,消除自卑心理。成教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优于普通大学生,在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动手操作、工作忠诚度方面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所以成教大学生要勇于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通过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锻炼,不断增强自信心。二要积极面对现实,在挫折面前合理归因,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正确认识自己,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能否定自己,而应客观冷静地分析情况,进行恰当归因,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分析思考,在学习方法上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争创优良成绩。三要广泛开展“一对一”谈心活动,要紧密结合成教大学生实际,把握其思想脉搏,深入了解其学生生活工作实际,帮助发现其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予以引导帮助,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四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心理品格。根据成教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更加注重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行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掌握理解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调适技能,实现自我成长。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队伍,行之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帮助解决心理困惑,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3.创新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激发成人高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和力量源泉。要注意转变学生以应付考试、获得证书为主要目标的外在的低层次的表面型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学生树立兴趣取向、价值取向、提升自身素质等深层型学习动机[4]。

在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方面:一是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改善成人教育学习环境,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二是要加强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尊重差异、包容差异,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培养学生扎实专业基本功和实践应用能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知识,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未来。三是要科学合理地设定课程考核标准,突出平日表现和平日成绩的考核,突出实践应用的考核。

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内容上,要善于研究学科前沿和最新知识,保证内容新;要结合成教大学生实际水平授课,保证所教授内容能够理解、难易适中;要深入思考、精心提炼,以最丰富、最简单的语言传授课本知识。在教学方式上,多采用案例、实例教学,多为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实现课堂上的互动,活动课堂氛围;多采注重实践教学,以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通过创新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激发成人高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帮助成教大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王玉彬.关于高校成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初探[J].大家,2012(10):203-204.

[2]刘国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3]冯铁臣.成人高教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及其调控[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9-10.

[4]肖春红.学习动机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0(11):60.

启发性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中学生的生物成绩以及生物水平。那么如何进行良好的生物教学,启发式教学则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对提高学生生物方面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启发式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物 启发式教学 教师 学生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现有的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高中生物教学更需要启发式教学的渗透,这有利于生物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实现中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然而,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比如说:原则问题;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启发式教学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等。要想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启发式教学,需要我们进行总结与反思,生物教师与中学生需要不断地磨合,找到一个真正的融合点,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出自主创新、合作探究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中生物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首先,可行性分析。第一,新课改要求教学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改要求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这种新教学观要求了解学生的需要,主张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得到良好的互动,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第二,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习由被动转换为主动。高中生物知识分为必修和选修这两个模板,必修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选修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与兴趣进行设计的。这两者的结合很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激发其学习生物知识的内部动力,让其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掌握学习方法,最终满足学习的需要。第三,新课改的高中生物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模型,是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发展的。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分析研究资料,培养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个性得到最大的发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解决一些问题,顺利完成探究活动。

其次,必要性。第一,生物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自身努力,主动进取的内在动力,自我的思维、智力、情感等也要得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会把最大的热情投入到生物学习中来;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全面有效地发展。第二,启发式教学是实现生物课堂互动教学的需要。新课改的高中生物教学试着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让中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以外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下,实施启发式教学,这是新课改课堂教学的必要要求。第三,启发式教学是生物新课程的需要。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与交流,获得生物知识,进而发展自我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坚持的原则

第一,坚持自主性原则。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经常出现独角戏的情况,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失去信心,这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思维的引导有关系的。在生物启发式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创造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坚持独立思考原则。知识不是一味地灌输,这样不利于形成自己的知识。那么,生物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物生命现象丰富学生的知识,引导学生独自发现、分析、探索并解决问题,完善学生思考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坚持情感性原则。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表达情感,幽默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大胆提问,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需要认真倾听,无论对与错,都要跟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不断将知识深化。

第四,坚持适中的原则。生物教师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上课的时间,在合理的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状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

第五,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原则。生物是与现实生活贴近的学科,那么生物教师需要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帮助学生运用生物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让中学生很好地掌握生活知识。

三、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方式和策略

首先,实施方式。第一,提问式启发。生物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结合教学目标、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类型的题目,问题需要环环相扣,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第二,直观启发。生物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如:多媒体教学、录像、模型等形式,将生物的一些抽象知识具体化。第三,比喻式启发。运用比喻方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生物概念及规律的理解。第四,比较启发。通过生物的一些共同特性知识、容易混淆的知识归类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异同,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

其次,实施策略。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生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综合利用教学手段,营造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种情感反应,进而把这种积极情绪带入到课堂中,激发自我求知欲。第二,通过直观手段和实验教学,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生物教师在讲解一些知识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第三,语言生动教学,把一些深奥知识浅显化。生物教师需要运用幽默的语言,改善枯燥、乏味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一些生物知识更加灵活、生动。第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如:在讲到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模拟动画,让学生一目了然,更加容易理解这块生物知识。

总之,要想启发式教学很好地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仅需要我们掌握其可行与必要分析,而且还要找到合适的原则、方式和策略优化生物教学。

上一篇:自主性学学英语论文范文下一篇:胸外科优质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