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分析论文范文

2024-07-22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就如何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高校网络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其次指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路径,达到提高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   网络教育   路径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网络教育是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新型远程教育模式。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来说,网络教育模式突出了灵活性特点,这种模式不仅不受地域限制,还不受时间限制。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教育模式逐渐被各类教育机构所应用,相对于我国教育体系内的大中专院校来说,教育机构应用得更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传统教学相对于新兴教学模式来说仍然占主导地位,接受网络教育不如接受传统高校教育这种思维定式的影响仍然很大,这是阻碍网络教学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高校网络教育虽然具备传统教育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存在课程的设置、内容及教师网络授课的技能和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劣势。一些精品课程内容网络化之后,重点内容并没有被提出,使得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反而不如传统课堂。高校如何取得学生规模上“量”的改变的同时,真正取得教学质量上“质”的突破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网络课程没有全面实现标准化、高校网络教育优质师资培养力度有待加大及高校网络教育投入力度有待加大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高校网络课程没有全面实现标准化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各地很多高校课程网络教育主要采用教师与学生基于网络课程教学软件在线沟通交流及网络视频课程录制相结合的方式。各个高校在网络教育过程中存在技术和内容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学生在学习网络课程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问题:首先,由于教师的不同,授课风格及内容侧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受到授课风格及内容侧重点不同的影响,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准确判断课程的重点内容,不利于对一些专业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其次,网络课程需要借助网络完成,但是一些学生由于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经常出现网络不稳定的情况,导致部分网络视频课程播放不流畅或者视频录制清晰度较低的情况,学生不能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进而影响学习质量。最后,虽然现阶段教师和学生在网络课堂中可以沟通,但是仅限于基本的、简单的内容沟通,对于一些复杂的专业知识难点,无法立即向教师求助,这是网络课程的“致命缺点”,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网络教育优质教师培养力度有待加强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各地高校开展网络课程教育不仅针对年轻教师,对于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也一视同仁。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时间短且发展步伐过快,且很多高校教学侧重点并没有放在网络教学上,一些高校并没有对教师进行网络教育技能培训,导致部分教师不仅不能够高效利用网络课程教育软件开展实时网络课程教学工作,而且不能够制作课件。同时,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主观意识上仍然更加认可传统教学,对于网络教育活动缺乏足够的热情,面对机器,学生本来就容易产生厌倦感,再加上教师缺乏灵活、生动的授课方式,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导致高校网络教育质量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高校网络教育投入力度有待加强

虽然我国各地区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了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投入一定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网络教育体系建设,但是现阶段网络教育体系建设仍然是小众化的,面向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继续教育居多,现有网络教育水平并不能够从容应对高等教育整体教育模式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高校网络教育硬件设施、信息化校园网络教育平台等方面投入不足,一些设备存在数量不够的情况,不能够满足教师教学需求;第二,网络教育平台存在资源共享性差的问题,在一些学习平台的“资源库”里,学生只能够对现有资源进行下载而不能够实现自有资源的上传,这种单向的信息共享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优化知识结构,需要通过平台的完善实现有效的交互式共享。

(四)高校网络课程不符合网络教学需要

高校网络课程不符合网络教学特点,无法最大限度地增强网络教育效果。目前在互联网背景下,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网络课程。然而,相关课程内容以教师教学视频为主,只不过把相关课件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段都重复听到相关课程,有效打破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及教学范围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因此,网络教学的积极意义根本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影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对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不利影响。另外,由于课程内容过于死板,与互联网技术的连接性比较小,因此网络教育的积极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影响网络化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高校管理者需要针对相关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几点优化途径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全面实现高校网络课程的标准化、重视对高校网络教育优质教师的培养及加大对高校网络教育的投入力度等优化途径,具体如下。

(一)全面实现高校网络课程的标准化

首先,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制定高校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可以借鉴一些国家高校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制定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教育标准,具体内容要能够涵盖课程目的、课程的教学深度与广度、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习任务、课程的组成单元与课时要求及教学资源和相关作业练习数据文件等,使高校在日后网络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有章可循,可以按照既定的标准对网络教育教学课程建设、学生评测、教师资质与教学方法及网络课程项目的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有所侧重,实现全国高校网络课程标准的统一。其次,在高校网络课程技术标准上,严格要求不仅对录制网络视频课程采取统一的量化标准,对于視频文件的录制格式、播放时间、视频的分辨率等方面都进行统一的量化规定,还应当设定最低的网络流量要求,对于网络路由器和适配器规范参数设置,在技术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保证所有网络视频课程都能够被学生流畅清晰地观看。最后,在高校教师与学生网络沟通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当设定相应的沟通模块,要求各个高校建设沟通平台为学生解答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疑惑,尽可能弥补网络教学的不足,促进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提升。这里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为例,课程内容存在复杂性特点,且专业性较强,高校构建沟通平台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统一约定网上即时在线交流时间,针对知识难点进行答疑解惑,并可以通过平台将一些课程上传回馈给教师以供批改。

(二)重视对高校网络教育优质教师的培养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优质教师的培养是网络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各地区高校应当认识到网络课程教育开展与教师综合水平的密切联系,不仅要重视对年轻教师网络教育操作能力的培训,还要针对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进行重点培训,培训内容要较年轻教师进行拓宽并细化,不仅邀请专业人员细致讲解软件操作流程、各个模块的功能,还要培训课件制作能力。同时,对于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网络教育主观意识薄弱的情况,高校应当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进行网络教育精神思想及趋势的贯彻落实,并将网络教育发展提到高校重要议事日程上,邀请最有名望的教授做出表率,率先开展网络教育活动,尽可能转变一些教师的抵触心理,提升网络教育活动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为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提高夯实基础。

(三)加大对高校网络教育的投入力度

我国高校应当认识到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用于网络教育体系建设。首先,高校应当重视网络教育硬件设施及信息化校园网络教育平台等硬件方面的建设,购入足够数量的现代化设备用于网络教育发展,在能力范围内及时淘汰已经过时的设备,为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硬件支持。其次,高校应当重视网络教学软件的优化,配备专业的教学辅助技术支持团队,帮助教师解决一些教学软件操作和使用上的问题。同时,针对现阶段网络教育平资源共享性差的问题,高校应当完善现有学习平台的“资源库”,给予教师和学生信息资源共享权限,使其可以在“资源库”内实现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全面实现交互式共享,为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助力。

(四)结合互联网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

高校需要结合互联网的特点设置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进行网络教学应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需要把老师的课件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随时随地收听相关课程内容,另一方面需要改变教學内容及方式,通过制作动画、影视等相关内容实现寓教于乐,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教学效果。

在互联网环境下,很多教学信息实现了共享,可以从网络上学到一些高效的教学方式。高校需要针对目前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应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全面增强整体教学效果,为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高校管理者在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互联网技术的特点,把教学工作与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学的积极意义,让学生整体教学效果得到增强。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利用网络达到一对一、面对面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同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教学进度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全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吸收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交流过程中,也可以及时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一些不足。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通过网络沟通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一些普遍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对于更好地保障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密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积极配合网络教学工作的开展,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整体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模式从幕后走向了台前,在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关键期,网络教育面临的压力巨大。要求从容面对外界和内部的压力和挑战,切实消除网络教育模式较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对网络教育体系进行完善。鉴于此,本文在分析“互联网+”大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全面实现高校网络课程标准化、重视对高校网络教育优质教师的培养及加大对高校网络教育的投入力度等优化途径,促进高校网络教育优势的充分发挥,切实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海宁.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探讨[J].教育观察,2019(07):120-123.

[2]高欣峰,陈丽,徐亚倩,封晨.基于互联网发展逻辑的网络教育演变[J].远程教育杂志,2018(06):77-79.

[3]李强.大数据在高校网络教育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03):110-112.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感受性、实效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以信息容量大、信息种类丰富、信息传播速度快且实效高的特点,为社会各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对于当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发展亦是如此。面对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如何趋利避害,最大化地利用大数据时代实现自身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此,深入探究大数据本身及其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影响,并对其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综合多方考虑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以切实实现大数据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时代变革

大数据犹如一场信息风暴,席卷了高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数据时代的降临,刺激了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探索大数据背后的变革力量,并对其加以利用,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本质性要求,也是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思想价值观念,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建设的现实性选择。

一、大数据及其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

(一)大数据的内涵

所谓大数据,简单来讲就是一种信息资产。之所以如此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其海量的资料容量、高速的信息增长效率和多样的信息种类脱不开关系,但其基于新处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为人们带来的高洞察力、简便流程和辅助提升决策能力的性能,才是其引领信息风暴的关键。

在一系列关于大数据的研究中,人们逐渐掌握了其本身的特征并进一步挖掘了其自身价值。依赖于大数据的使用,供应方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需求方的具体需要,从而进行更精准的营销和传播活动,以收获更好的效益结果。但大数据并不是一项百利无害的选择,基于当前技术发展的限制,大数据的应用过程仍然存在很多缺陷,这对人们驾驭大数据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大数据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已然成为支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大数据在网络社会掀起的风暴,也同样席卷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的生活。据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使用率已接近百分之百,学生利用网络已然成为一种常态[1]。与此同时,高校网络课程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网络环境,结合大数据的自身特点,以及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形成的大量信息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在向着更加贴合学生学习需要,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依托校园信息网络,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更加高效和全面的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正在形成。

(三)大数据应用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

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课程和网络管理体系的建设已成为一大重要内容。网络,已然成为了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发展的重要工具。但是,就当前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现状来看,大数据对其的渗透影响还不明显,应用效果也并不理想。高校思政教育惯有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思想阻隔了大数据作用于其根本发展的实效性,影响了大数据应用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再考虑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应用等基本素质的水平参差,也为大数据应用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带来了极大挑战。

二、大数据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大数据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的发展机遇

1大数据拓展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路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颠覆了人们对于因果关系的惯性思考模式,转而更加关注数据变量的相关性,表现为大数据时代的人类思维模式变化。换一种方式来说,就是人们在数据和信息的分析中,更加注重对信息本身的探究,而非对于信息传播原因的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立,是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理性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2]。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这种思维习惯和方式的变化,无形中拓展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路,颠覆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训练学生关注事物因果关系的教育观念,转而要求其顺应学生思维模式变化的现实,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维,而这种教育思维的转变,无疑将带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

2大数据丰富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

伴随着信息网络的发达,网络信息量成几何倍数增长,形成了庞大而海量的数据信息库,这也是大数据时代的一大基本特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这些丰富的网络信息数据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体系到授课方式等的创新,都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发展资源。单纯地就数据信息量来讲,大数据的海量数据库翻转了纸质出版时代,教育刊物数量有限,承载思想教育创新信息量有限的局面,为其提供了更富有深度、更具时代性、更加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革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比较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形式,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传统信息承载模式,结合网民群体自创的博文、自制影像等,极大地丰富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组成形式,促使其更加富有时代气息,也更好地贴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现实需要。

(二)大数据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发展挑战

1大数据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海量信息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云存储技术的强大技术后盾支持下,呈现出一种无限增长的状态,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增长速度也在加快。因此,大数据所包含的数据信息量是无法想象的庞大。在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网络使用频率不断提高,从生活中的邮件收发、即时通讯等,到学习上的信息查阅、网络办公,每天都在产生巨大的信息数据,并不断地并入大数据时代的庞大数据库中。同时,网络每天流动的多样信息传播,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大学生群体的思维观念。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海量信息,以及这种信息传播流动影响的双向性和不确定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针对性迫在眉睫,其结合时代发展特色,加强自身结构建设,把握数据海量性特征和自身教育的对象性要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和引导性的变革不可避免[3]。

2大数据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网络使用者带来了更快速的信息传播和接收体验,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信息时效性的需要。网络维度的交互融合,结合大数据的爆炸式信息生产速度,刺激了现代社会几何裂变式的信息增长速度。大学生作为社会先锋群体,不断追寻着网络发展脚步,展示出了高度的“数字化生存”理念,在大数据时代中接受着来自社会正能量和不良思想的双重影响。面对如此复杂的网络发展环境,以及飞速传播的数据信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不能及时掌握社会时态,对大学生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帮助,必将失去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机,背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道路。

3大数据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数据本身的海量性和多样性,导致了其信息包容的广泛性和杂乱性,各种信息充斥其中,为信息搜集和分析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大数据时代不乏价值极高的信息内容,但也同样充斥着包含负能量和错误思想的不良信息,再加上网络安全、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的未解决,使得整体的大数据网络环境呈现分散、凌乱的状态[4]。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大数据信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数据,实现自身实效性发展的挑战也十分严峻。高校学生在大数据背景下参与网络信息的动向传播,不断接受网络文化的冲击,对其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习惯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热门事件和热点话题对其思想观念的引导,使其容易产生相当效应,但在社会主流意识的传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传播和认同上,仍然收效甚微。在这样的条件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提高凝练大数据信息价值的能力,顺应碎片化、快餐化的文化环境,提高自身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对大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和正确思想意识培养提高到重要位置。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的策略建议(一)树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思维观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更加关注集体意识,更注重综合思维和创新理念的思维模式正在逐步建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中的这种思维变化,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都提出了相当的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满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引导需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梳理全新的、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思维观念。首先,要树立更加注重团队协作的思维,强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部门的协同协作,共同致力于挖掘大数据时代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的宝贵财富。其次,要时刻保持思维的机敏性和前瞻性,适应大数据时代高速更迭的数据信息变换,并能从中准确地把握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保持并不断提升对大学生群体相关社会思想意识的机敏性,并善于运用大数据思维分析和发现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动态,提高整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最后,要鼓励开放性思维和个性化理念的渗透,保持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性和引导性[5]。要广泛地接受和借鉴社会新潮思想,取其精华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所用。同时,注意结合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因人制宜地以学生为本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大数据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二)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体系

数据是构成大数据时代的基础,也是适应大数据时代趋势,进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体系,首先要从教育管理内部的分析整理开始,整合各部门、各院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源,构建全面的、体系化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其次,要注重内外联合,将校园内的网络数据体系与社会相连接,重视对于社会属性的大数据体系的联系使用,时刻把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不仅如此,还要充分地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使用习惯,积极联系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络媒体,最大化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搭建具有动态性、时代性、全面性和吸引力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体系[6]。

(三)提高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素质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降临,高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新鲜思维不断发展变化,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有必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素质,建立和培养具备敏锐的数据感知力、高效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综合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首先,要组织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基本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对于大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其次,要针对大数据本身的海量、高速、复杂等特点,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课程考核、能力比拼等形式,选拨一批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工作者,并将其充实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部门,激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的生机与活力[7]。对于大学生干部的培养应用同样重要,要积极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锻炼他们的数据分析、采集、整理能力,鼓励其树立大数据意识,在大数据时代发挥其对于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榜样引领作用,增强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的基础力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研究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性。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积极应对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网络为大学生群体带来的影响,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主流价值观,促使其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影响,更好地参与网络生活、参与社会发展的本质需要,也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建设现代化的,富有活力、感召力、影响力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只要我们在大数据时代中,综合把握其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灵活应对挑战、完善自身建设,革新树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思维观念,不断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大数据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构建全面动态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体系,就能实现大数据时代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提升,更好地发挥其引导学生成长,服务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邰永林.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探析[J].亚太教育,2015,(27).

[2]王川,沈颖.“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政学术“慧课堂”的构建与效能研究[J].速读(下旬),2015,(4).

[3]刘轶颖.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师生思政状况调研——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时代教育,2014,(13).

[4][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郭晓科.大数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我们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EB/OL].人民网,20120102.

[7][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郑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4.

(责任编辑:侯秀梅)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网络在高校内普及,根据相关报告数据显示,98%的大学生使用过网络。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如:在网络中听信、散布虚假信息;沉溺于网络游戏;进行网络恶搞;在聊天室内语言攻击他人等等。极个别大学生甚至因此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本文依托“大学生网络环境现状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为平台,带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试图努力探索出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途径,使在校大学生成为网络道德的遵循者和提倡者。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郑美林(1981-),男,湖北武穴人,九江学院科研处,讲师。(江西 九江 33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大学生网络环境现状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编号:09YB4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高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调查

多年来,很多专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这其中包括通过书面或口头教育给大学生分析介绍不良的网络行为可能给自身带来的危害;或者通过给计算机安装相关软件以屏蔽不良信息。这些研究对推动高校网络道德建设乃至整个德育工作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1-2]但是,这些研究亦有其不足之处。其表现如下。

1.针对性地进行有特色的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目前高校进行的网络道德教育的方式通常为召集学生开会,念一些报纸和杂志,讲述使用网络的注意事项等。这种种措施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具体的网络行为的实证分析和全面研究,缺乏针对性。

2.网络道德教育手段落后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更新较快,获得信息渠道较多。如果还采用老一套的说教手段必然使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新时期网络道德教育应该采用现今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且善于利用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收集相关网络道德教育的典型案例,做到网络思想道德教育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高校学生网络思想道德的现状,“大学生网络环境现状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组以九江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财经职业学院为调查对象,发放学生网络思想道德调查表1000份进行问卷调查。表1为调查数据统计表。

从以上数据统计数据表明,高校迫切需要加强网络思想道德建设。

二、应对措施

在3所高校就网络思想道德现状进行充分调查后,课题组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建设。

1.探索模式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强调教师居高临下的权威,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惟命是从。而本课题组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看成是独立思考的主体,提倡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3]课题组在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中,除了积极组织各类以网络道德为主题的辩论赛、讨论会、征文、演讲赛等活动,还在大学生喜欢的影视剧中来挖掘相关题材。课题组利用相关经费购买了一批有意义的影视剧光碟,进行实例教育。如利用《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永不放弃的精神,告诉大学生不要因为生活中的不如意就沉迷网络;利用《山楂树之恋》中纯洁的爱情观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思想,不要因为失恋在网络上随意地发泄自己的情绪甚至攻击他人;利用《唐山大地震》告诉学生现实生活中充满了阳光和关爱,而不要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生活当中。

2.针对不同的违背网络道德的现象进行不同的教育

在现实中,不同的学生违背网络道德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学生沉湎于虚拟的网络生活;有的学生甚至利用网络在考试中作弊。针对以上现象,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利用教师的优势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有位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经了解这位学生是由于在大一时英语成绩不好,从而被任课教师批评和同学嘲笑,导致信心一落千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课题组便安排一名英语过了六级的教师,每周给该生辅导英语,而且和该生的英语任课教师联系,随时注意这名学生的英语上课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不仅不再玩网络游戏,而且还帮助其他跟他情况类似的同学,受到了其他同学的好评。

3.积极邀请专家教授进行网络道德的讲座

网络的开放性、无约束性往往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样的挑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要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道德,使他们以自觉的态度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真正做到在网络交往中的“慎独”。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养,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4-6]利用相关教授专家的讲座教会学生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和自辨能力,通过专家的言行教会学生自己辨析网络信息的能力。[7-8]其目的是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而不是作为猎取不良信息的途径。高校应高度重视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素养。

三、结论

经过“大学生网络环境现状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的努力,90%以上被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学生对本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表示满意,而且本课题组成员还准备将这一工作的经验和其他高校进行交流,以获得更大的进步。通过努力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由于网络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完全让学生摒弃对网络的使用是不可能的,围追堵截不如正确引导。高校可以通过网络部门对大学生经常登录的论坛进行检查,发现不道德行为规范,可以马上删除并对其进行教育,开辟大学生网络文化场所。另外,网络的使用使得人与人当面的交流越来越少,同学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关系也越来越加淡薄。为此,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包括体育、娱乐、竞赛等活动以充实学生的学余时间,尽量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对于那些不积极参加活动而宁愿长期处于上网状态的学生,高校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他们明白网络道德的重要性,明确网络道德的范畴,教育他们认清自身的道德责任,建立正确的的网络道德观念,教育他们要坚持原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自身的网络道德体系。

在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许多参与课题的教师和学生给课题的实施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由于课题组时间、人力、物力上的限制,在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上还有很多做得不如意的地方需要继续改进,课题组将总结经验,将此项工作继续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温立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几点思考[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4).

[2]范笑仙,刘东锋.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及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1).

[3]檀江林.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危害与治理[C].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

[4]郑景献.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透视[J].思想教育研究,2003,(1).

[5]刘新奇.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2).

[6]宇业力.论大学生道德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7]张军.论网络道德失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8]于睿.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3).

(责任编辑:苏宇嵬)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校教育管理也逐渐受到重视,加上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也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要想充分运用网络科技实现高校教育的科学管理,就必须对网络技术带来的变化和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文章主要探讨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并对此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词】网络技术 高校 教育管理 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因此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与机遇,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意识到网络技术对教育管理产生的影响。由于网络技术具有共享、合作、开放等特征,其深刻影响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与分析。

1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

1.1 使高校教育模式变得更加开放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如今网络开放的环境下,人们可以充分实现信息与能量之间进行的等物质交换,然后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将其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1]。高校原本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教室及实验室中进行信息交流与教学,然而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场所进行学习,并且在校外还可以进行相关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摆脱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使现阶段高校教育模式变得更加开放。

1.2 使高校教育管理形式更加丰富

网络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使其在高校教育工作的应用进一步扩大。网络技术不但丰富了高校教学内容与手段,还大大提高了高校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现如今,高校教育管理形式逐渐从原来的人力管理转变为如今的信息化管理,这不但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还进一步提高了高校管理的工作效率。然而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一些对网络技术不算熟练的工作人员,反而在信息化的管理中加重了工作的负担。

1.3 使高校办学形式更加丰富

在高校传统的教育工作中,很多高校只是承担一些教育机构硬性规定的任务。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繁荣,很多原本没有经历过高等教育的人希望接受高等教育,为的就是提升自身的个人价值[2]。原来的办学形式导致这些人受到空间和时间的束缚而无法接受教育,但今天的网络技术下的远程教育就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使各个阶层都能接受高等教育,这就在很大形式上使高校的办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

1.4 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发展方向转为定向与定性相结合

高校是信息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的主要阵营,然而由于高校在课程安排、财务及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就会造成高校在人事安排方面存在冗杂现象,而且也无法利用财务管理方面的有效资源,最终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受到限制。

2 加强网络技术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的相关策略

2.1 改革并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网络技术平台

很多所高等院校都设置了局域网络,并且也配置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然而高校在创建与维护网络技术平台、普及网络知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通常来说,网络硬件条件决定着高校信息的互动交流,如果硬件存在问题,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任务无法开展,从而制约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3]。因此,高校必须扩展网络建设的服务范围,尤其是对学生集中活动的地方要全面覆盖,并且进一步强化网络知识普及力度,最终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正常进行。

2.2 高校要积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不仅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还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从传统的“硬性管理”转变为“软性引导”,利用观念的转变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学习意识。现在教育发展速度很快,高校课堂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此要借助网络技术使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能力,拓展自身视野[4]。不仅如此,新的教育管理观念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与约束,这对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具备积极的作用。

2.3 提高办公网络化,形成分布式学习

提高办公网络化主要指的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办公的电子化,并加强信息之间的交流与传递,这不但能够大大节约办学资源,还能有效提高高校的办公效率。此外,由于国家财政在高校办学方面有所补贴,经常会导致高校扩大办学规模时出现资金方面的问题,而通过网络技术就能够很好地将这一问题解决。分布式学习是指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对不同区域的学生实行同等教育教学,这不但能够节省教育资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教学规模。

2.4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技术有利有弊,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时,教育管理人员一定要正确认识到网络技术的作用,并对其进行了解和掌握,然后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网络引导,拓展其学习渠道,让学生把网络技术灵活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结语

网络技术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在对待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方面,各大高校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学会利用相关措施对出现的网络教育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的水平,最终给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晓进.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3(90).

[2]韩晓鸣.网络平台沟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华章,2014(09).

[3]孙利宏,石琰茹.浅谈网络技术下的高校教育管理[J].科技信息,2013(15).

[4]刘成杰,马庆.论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与融合[J].时代教育,2014(07).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困难也相伴而生。解决民办高校所面对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国际化应是解决诸多困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渠道是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以此推动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民办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首要前提是树立国际化的教育意识。在新世纪,高等教育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牢牢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对外开放。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互派留学生的简单交流合作上,更重要的是对各国和各地区的先进办学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进行吸收和借鉴,“洋为中用”,并进一步谋求更大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民办高校以其灵活的办学机制,在吸收与借鉴他人经验上有着强大的优势,只要有利于学校发展、符合教育规律。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校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大胆吸收和借鉴。

民办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力保障是完善制度建设。我国民办高校的立法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法制体系还不十分健全。虽然相继颁布了《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各个省、市、自治区出台的一些地方性法规,但从实际执行效果上看,还存在立法滞后、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无法落到实处等问题。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在立法与执法层面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民办高校自身也要积极争取政策的支持、制度的保障。

民办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运行基础是加强师资建设。民办高校要想应对国际化趋势,就应该在吸引创新人才、优化教师队伍上下工夫。由于优化师资队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持续发展计划,建立有助于教师发展的培训体系。就教师个人而言,要更新教育理念,要具有国际意识和现代知识,转变自己在传递知识方面的角色和行为方式,重新锤炼自身的素养。民办高校在把本校教师送出去的同时,还要把国外一流教师请进来。这也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知名度和国际化程度的有力措施。

民办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条件是拓展经费来源。从对一些民办高校经费来源所作的调研来看。靠学生缴纳的高额学费依然是民办高校维持运转的主要资金来源。然而学费不能无限制增长,校际之间的竞争、社会世俗的偏见等原因导致学生报考民办高校的数量逐渐减少,政府补贴又微乎其微,这些综合因素导致部分民办高校出现运转困难、经费紧张。在这種情况下。我国民办高校多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靠银行借贷来缓解;二是为了获得运转经费而设立“公司”,借以盈利。但这些措施都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高校要想突围就需另辟蹊径。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国内外的产学合作,吸收大量的外部资金。目前中国企业研究开发的能力较为薄弱,利用高校的研究能力和资源与企业合作,可以实现多赢,既可以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实现产品升级,又可以提升民办高校研究能力获得大量资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办学资金不足的困境,而且还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我国政府应加快产学合作的制度建设,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创造有力的法律保障。

民办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效路径是开发培训项目。以前,在我国有资格招收留学生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公办高校,但是目前国家在民办高校吸引留学生上也逐步放宽了政策,已有不少民办高校获得了招收留学生的资格。但是如何才能吸引留学生进入我国民办高校呢?必须依靠政府、学校领导层创造条件,开发一些接受留学生的项目。就我国民办高校而言,与公办高校相比,单纯培养语言生竞争力小,但是它可以在构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特色专业和课程上下工夫。民办高校具有灵活设置专业的优势,它可以根据国际化要求,紧随市场开设一些新兴专业。此外还可以与其他国家展开合作办学,对他们国家稀缺的人才进行专项培训。

民办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辅助手段是开展网络教育。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的研究、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了决定性影响。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大学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他们借助网络来宣传自己。还有,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通过网络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国外很多高校也抓住了这个机遇,将学校的课程内容利用网络向全球公开并借此来吸引各国的学生。更有不少大学通过网络与海外的合作伙伴学校开展各种远程教育或者开设共同研讨的课程,这些举措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高校国际化进程。对于我国部分因资金短缺而不能开展国际合作的民办高校而言,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育无疑是一个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好方法。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的发展,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应用研究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热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网络技术提高传统模式下体育教学的效率,有效促进了高校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对终身体育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快速的普及,为高校体育教学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保障。本文将重点对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技术;高校体育教学;应用

由于高校传统模式的体育教学难以适应当前体育信息快速更新的信息化时代,运用网络技术辅助高校体育教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现代化的高校体育教学已经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支持,网络技术是当今现代化教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网络技术应用体育高校体育教学的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

一、网络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传统模式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方式是以体育教师的单向讲解为主的讲述式的教学,网络技术的应用使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学对参与数量以及时间地点的约束。互联网成了体育教学的教学信息资源库使得通过网络获得体育教学信息与体育知识成为当前高校体育学习的一种重要可行的途径和方式。传统模式下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体育学科的教授者而更需要成为体育运动技术练习方法的指导者,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体育知识的信息化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通过网络快速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体育信息知识成为当今在校大学生的越来越多的选择,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化环境的有效信息选择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和创新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进行实时幫助,使体育教师能够及时充分掌握每位学生个人的学习近况,从而可以对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保障教学效果,向每位学生提供最适合其自身的学习方法,并针对不同类型学生采用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教学方式进行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与成绩。同时为未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提供有有力技术支持和保障。

二、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过程中的应用

使用网络教学技术的模式可以将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更加强大的资源展现,通过使用网络资源使得体育教学的内容具有丰富性与多元化的双重优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模式进行课程的选择,对于网络上的体育知识与视频资料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在学习结束之后还可以通过网络的诸多形式进行成绩的记录。在使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体育理论知识进行更加丰富的知识展现,使得学生在进行知识掌握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学习效率,让学生按照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内容学习,以便让学生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体育知识的魅力所在。

2.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目的中的应用

从现阶段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使用网络教学的模式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以及体育知识的构建有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的内容有更加细致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中将学生通过网络技术进行知识的获取进行进一步的能力实践规划,网络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前提下能够将该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应用对策

1.完善网络技术基础设施

首先,高校应从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应用实际出发,增加网络技术基础设施投入,目前高校网络设施在网络稳定性、带宽等方面很难满足学生与教师的应用需求,所以应该适当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及硬件设备,定期升级与更新网络硬件设备,如机房服务器、路由器等,为体育教学网络基础的应用提供高质量的网络硬件支撑。同时,更新网络硬件设备时应立足高校教学实际,以发展的眼光选择性能优越、兼容性强、具有扩展性能的设备,更好的满足高校未来教学工作需求;其次,根据高校体育教学以及不同学院教学要求,搭建专门的网络传输线路,在满足师生教学、学习活动的一般要求外,为更复杂的师生互动、网络课堂、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2.提升体育教师网络技术综合技能

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均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但将其灵活运用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却略显不足。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提高认识,即掌握熟练的网络技术并不代表能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尤其应认识自身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应用中的不足,认真分析网络技术与体育教学内容的结合之处,争取做到网络技术与体育教学工作的完美融合。同时,体育教师应多虚心请教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学习其网络技术应用技巧,使网络技术真正的能为我所用,促进体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

四、网络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是高校体育教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和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都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为构建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社会以及实现终身体育教育体系的基础提供保障。国内高校体育教学由于应用网络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的发展需要不断深化,将面临许多艰巨的任务,但这是未来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都促使了国内的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水平的迅速发展。

五、结束语

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为了适应这种现代化教学趋势的发展,高校应该从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加以重视,促使我国的体育教学朝着更加信息化与多元化的发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西锋.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5:123-124.

[2]崔安福.网络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S1:72-73.

[3]叶向东.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30:194+196.

[4]金洁.对计算机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10:147-148+151.

[5]贾克俭.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11+73.

上一篇:电力企业流动资金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我国职业高中班级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