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范文

2023-12-31

都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中能够发挥思想库、智囊团、孵化器、强化剂等作用。文章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的重要意义、面临的主要困境,从发展体制、合作机制、应用机制、保障体系、孵化机制等方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

现代智库,又称智囊团或思想库,是重要的智力谋划和生产机构,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的源泉,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治理能力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国际话语权的象征。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涉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践行落实。2015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更大力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把确保质量安全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环节,让人民群众吃的安全放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对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是指由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专家组成的跨学科研究机构,其研究人员可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问题进行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旨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建议和办法,切实有效服务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需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作为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践的思想库、决策的智囊团、农产品产业创新的孵化器、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强化剂等职能。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民主决策要求日益强烈,迫切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践的思想库

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专项研究、农产品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交流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及检验技术标准的成果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的创新突破、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系与风险预警专题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引领和导向作用。长期以来,农产品行业生产链(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安全问题的实况总结、技术总结、理论总结等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奠定了基础,尤其在农产品产业安全标准与检测技术的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理论与实现路径、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的安全运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交流与防控、农产品产业的市场运作与发展等方面都积淀了丰富和深厚的理论思想,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践加强了智力供给,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理论具体运用于实践的思想库。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决策的智囊团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已达成了多元主体社会共治(co-regulation)的共识,体现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理念的革新。在社会共治的理论框架下,作为专业领域的排头兵,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重要功能就是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决策建言献策。一方面,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能够为政府的战略决策提供采集、分析、处理、提炼、验证的大量精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信息,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决策奠定良好的数据信息基础。另一方面,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能够聚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可行性路径分析提供专业性、权威性的咨询与建议。即在决策前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执行决策过程中分析其利弊得失。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为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保藏、检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安全问题提供了引导和咨询建议服务。因此,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决策制定的宏观层面和可行性实施路径的落地层面上,都应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智”的作用,以其创新性有效地回应农产品质量安全这种公共问题复杂化和动态化所带来的挑战,有效实现公共治理中的“智治”。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是农产品产业创新的孵化器

在实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着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的重大调整。经济结构调整按层次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而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推进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能够将市场需求快速准确地予以把握。针对消费者强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需求,其中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存储、检验、销售等环节的安全需求,都能够快速跟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根据农产品产业创新的基础研究与学科建设、前沿研发与技术创新、集成示范与成果转化、企业创新与产业(商业)模式等四个层面,需要抓住农产品产业链中营养健康与产品设计、加工技术与装备、质量安全和物流与服务等四个关键环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引领农产品行业发展新方向,是农产品产业新模式、新产品、新業态的培育者、孵化器,能够推动农产品产业的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调整,对于农产品产业的创新转型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是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强化剂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更多地体现在文化、教育、科技、智库等“软实力”的强弱上,而不是仅仅凭借经济能力、军事力量、资源等“硬实力”来作为衡量标准。作为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适应了国内和国际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强化剂。从国际层面上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国民经济、国际贸易关系密切,农产品进出口产生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此,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建设与国际化发展成为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和必然之举。从国内层面上看,我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病”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接踵而至。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性、特殊性、复杂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建言献策、战略研究的功能作用尤为必要。因此,结合国际和国内发展的新态势,加强中国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在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中具有强化剂的重要作用。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面临着体制内外发展不平衡问题

从经费来源、得到资助的方式以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来看,我们可以将中国的智库分为三种类型:“官方”“半官方”和“民间”。其中,官方的研究机构属于政府机关,如党政部门内部的政策研究室;半官方的研究机构属于事业单位,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附属于高校的研究机构等;民间的研究机构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企业。在上述三种类型中,前二者属于“体制内”智库,后者属于“体制外”智库。同样,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也可分为“体制内”智库和“体制外”智库两大类。由于受到“官本位”思想的长期影响,“体制内”官方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对于“体制外”民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多半会采取排斥、歧视、对立的态度,容易使“体制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成为“局外人”的角色,发展举步维艰。西方发达国家的体制外思想库都是独立核算和研究的,它与政府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彼此的权利和义务都有明确规定,这保证了智库能较客观中立地研究和提供建议。我国智库建设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与民间思想库的关系和地位不平等,这将导致“体制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与“体制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发展不平衡,使得“体制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影响力十分薄弱,尤其是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咨询、建言献策功能,其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决策咨询竞争的机会是不均等的,容易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只是thinker(思想者),而不是think tank(思想库)。然而,由于受到官方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重视,“体制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在拥有政府所提供的研究经费支持的同时,也更易获取政府内部关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手数据资料,几乎“包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决策研究课题。这些都预示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将面临“体制内”智库与“体制外”智库发展不公平、严重失衡的现象,从而制约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建设和发展。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缺乏协调互动合作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是一项协调性、互动性、合作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充分协调发挥多方主体的智慧才能,甚至跨学科的互动合作,且伴随着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的革新,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治理和研究历程中达成了社会共治的共识。因此,建立健全协调互动合作机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的必然之举。我国不同学科的单位虽然已意识到协同工作研究的重要性,但在工作实际中往往缺乏协调合作机制或是机制运行效率并不高。多数协调合作研究平台都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临时组建运行,这些临时性的跨学科协调合作机制难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负责人詹姆士-麦甘博士对专业型智库的前景表示担忧,他强烈建议智库能在智库的组建和架构上真正体现多学科、现代化的特点,寻求突破。我国智库建设受到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科研工作与社会需求一直存在差距,缺乏与政府、社会的互动机制,缺乏与大学之间的双向人员流动。因此,缺乏协调互动合作机制,这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亟待解决的困境。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成果的传播形式和应用程度受到挑战

一方面,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成果的传播形式方面来看,由于新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传播知识的途径与以往大相径庭,如何以新的形式传播成果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必须予以重视的一大课题。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媒体的出现,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智库成果的传播形式已经受到严峻挑战。传统的传播途径只能发布些简单的成果信息,不能汇编、传递复杂信息,也不能与社会公众实时分享与互动,缺乏反馈性、及时性和动态性。对于现在的智库而言,需要思考的是:根据发布的信息类型来选择发布方式,并且使其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成果的应用程度来看,其成果的实用性不强。首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将面临体制“内”“外”发展不平衡,以“体制内”官方智库为主,易于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研究成果多是对现行政策的附和与阐释,独立自主性和创新性不足。其次,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缺乏协调互动合作机制,且受到成果传播形式落后的影响,信息的滞后性和封闭性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咨询参谋作用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发挥和应用。再次,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研究倾向于对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对应用型对策研究缺乏敏锐性和洞察力,“纯学术”“书斋式”的研究理念普遍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难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元化视角进行研究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际应用问题,成果的应用程度不高,将难以适应新时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需求的变化。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缺乏制度性保障

自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以来,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的智库建设,只是一种专家咨询制度,缺乏统一健全的法律法规的制度性保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中,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咨询程序、采用哪种方式咨询、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具体咨询领域、如何评估咨询方案、智库的咨询建议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决策等实体内容和程序上,没有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致使政府相关部门政策咨询意识单薄、智库提供咨询建议的程序混乱,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此外,我国在智库建设中没有建立起专家咨询激励制度、责任机制等基础性的制度框架,也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和智库的行业自律。再者,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的信息系统处于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的状态,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真实情况,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决策咨询的质量水平和效益难以得到保障。因此,缺乏统一明确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应配套的制度性保障,已成为我国农产品質量安全智库建设的绊脚石。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性人才

在智库建设人才队伍的架构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是以专业化的研究人员为主,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综合性人才,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智库专家群体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支以专业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人员为主导的智库人才队伍,往往只是对某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固定问题进行“书斋式”“纯学术性”的研究,导致智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建言献策功能难以很好地发挥和运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学科规划体制仍不健全,尚未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性人才培养方案,未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弥补“综合性人才储备不足”这一缺陷。此外,鉴于“高手在民间”现象的普遍存在,让除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学者之外的其他社会人士参与到政策的参谋、决策、制定的过程中来,即充分吸纳民间智慧、建设一支流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性人才队伍、发挥众治的“智治”作用已经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发展的新趋势。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的具体建议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平衡发展体制

鉴于我国智库“体制内”与“体制外”发展严重失衡的现状,建立健全官方和民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平衡发展机制尤为重要。首先,应转变对于民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传统理念,即转变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理念,改变以“体制内”官方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为主导的智库建设体制,这是促进官方和民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平衡发展的前提条件;转变“以身份论英雄”的思维观念,树立“高手在民间”的思想,为建立官方和民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平衡发展体制扫清思维领域的障碍。其次,应加大对民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扶持力度。在经费支持上,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民间智库的经费扶持力度,扩大经费来源渠道;在政策扶持上,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文件积极鼓励民间智库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研究分析、决策咨询,为民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发展提供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和体制保障;在项目支持上,政府可以适当放宽民间智库项目的申报审批限制,向民间智库提供更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项目以及调研时所需的内部信息数据,从而加大对民间智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再次,建立健全公平开放的决策咨询体制。这是建立官方和民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平衡发展体制的根本性举措。不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政府扮演的应是“中间人”的角色,建立一套公平、开放透明的决策咨询体制,比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研究项目上建立较为完善的招投标制度、建立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数据公开发布制度、建立健全智库成果评估制度、建立官方和民间智库公平竞争机制等,从而在体制上可以充分汲取民间智库的智慧,公平地将“体制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纳入决策咨询的程序,促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民间智库逐渐摆脱“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困境。

(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协调互动合作机制

建立协调互动合作机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发展建设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具有复杂性、特殊性、重要性的特征,客观上需要各方面的社会主体参与智力机构,且应充分发挥多元化参谋主体的协调性、互动性、合作性。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协调互动合作机制予以保障。首先,在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方面,应当在政府、高校、社会之间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吸纳各学科、各领域人员,组建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研究队伍,树立互动合作意识,跨学科地从人文社科领域、自然科学领域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智力谋划。其次,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划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协调互动合作平台,建立跨学科的协同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单是企业自律、技术标准的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社会协同才能解决。在这个意义上,整合国内原有智库资源、建立类似于“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跨学科平台是必要的。再次,加强与国外知名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协调、互动与合作,充分吸收国外智库建设的智慧,结合我国整个农产品行业改革实情,在合作研究中展开竞争,在竞争中充分实现协调互动,逐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决策咨询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成果传播的新形式,创新应用机制

衡量一个智库是否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智库产品与成果的质量好坏以及其应用程度的高低。因此,为做好全产业链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建设,应当建立智库成果传播的新形式,创新其应用机制。一方面,应当顺应新媒体时代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趋势,变更智库成果传播方式,由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传播转变为以互联网为纽带的数字化媒体进行传播。这就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应当加强自身网络通信技术的建设,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与国内外智库的衔接和交流。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智库成果传播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优势资源的功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可以成立专门的营销部门和机构,集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力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传播的新形式,加强与外界的互动合作,获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以实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应当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成果的应用机制。首先,必须从农产品的质量和水平上人手,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自身的专长和特色,努力钻研亟待解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多出成果”的同时更要“出好成果”,从而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智库品牌优势。其次,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成果的质量水平基础上,国家和政府应当加大对其重大研究成果和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以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数字化媒体等作为宣传平台,通过新型传播媒介,逐步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应用程度。再次,应当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在供给侧改革下的产业化发展。智库产业是指整合高端人才的智力资源,针对公共政策、商业运营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索、研究、创新,提出解决方案,带动第一产业、促进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的产业形态。智库产业是未来智库发展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方向。为做好供给侧改革下全产业链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提高成果应用程度,应当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产业化发展。一是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运行体制和监管机制,为全产业链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产业发展纳入到国家五年发展规划这一政策层面上来,将其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从“前期试点”入手,逐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规模和水平。三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走向正轨之后,应当在自主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化环境中推进智库的产业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给的质量,实現从供给侧推动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全面统一的制度性保障体系

为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全面统一的制度性保障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措施。首先,要建立健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法律法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性质定位、管理运行机制、智库的监管体制、经费来源、如何评估决策咨询方案、智库具体的决策咨询程序、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项目的申报审批程序等方面,即从实体上和程序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给予制度化、法制化的规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良性发展提供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制度性保障。其次,应当构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发展建设的基础性框架。一方面,在引入市场机制、形成智库发展优胜劣汰竞争法则的同时,应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行业自律机制,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行业准入制度,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基础性的制度框架。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需要与大数据建设同步同轨,占领大数据的主控权。大数据技术一旦走向成熟必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工作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要警惕和防范其他国家对我国大数据的渗透,确保大数据的安全及我国的国家信息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也应加强大数据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设施,在解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信息孤岛”困境的同时,也应确保我国智库的内部信息安全。再次,应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监管体制。在决策咨询制度方面,应当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决策咨询的领域、范围和程序,在官方和民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中建立项目招投标、采纳制度等决策咨询公平竞争机制,确立专家咨询激励制度和淘汰机制,构建合理可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决策咨询制度;在监管体制方面,可以建立客观可行的智库监管体系,例如,成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监管部门对智库建设进行严格监管,设立严格的智库从业人员的审核制度以及智库成果的评估制度等,与此同时,充分借鉴吸收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监管体制建设的经验,不断加强“硬条件”和“软环境”的建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建设编织出制度性保障的“安全网”。

(五)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综合性人才的培育孵化机制

人才作为智库实力和影响力的决定性要素,对智库的发展建设意义重大。但是,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人才队伍主要以专业化的研究人员为主,缺乏综合性人才。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人才队伍架构的实际情况,需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综合性人才的培育孵化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国家和政府要大力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要组织制定合理有效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体系、培育实施方案及相应激励政策,同时应当加大人才培训经费支持力度,形成一支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队伍,着力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人才交流机制。在人才培育机制方面,应当借鉴美国顶尖智库人才的“旋转门”做法,即智库成员的身份在政要与研究者之间转换,智库的研究人员有机会进入政府机构,成为政要,而重要官员离职后又常常进入智库,成为研究人员,由此而“旋转”。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综合性人才的培育孵化机制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决策部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沟通和交流,将拥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机关干部输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型智库,主持或参与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的研究工作,支持鼓勵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的研究人员到政府相关部门挂职锻炼,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与政府部门之间实现人才双向流动,从而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人才的“旋转门”。三是在大力培养跨学科综合性人才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人才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现行高等教育学科规划体制以及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应当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农产品产业链全过程相衔接,寻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等不同领域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综合性人才的培育孵化机制,以更好地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咨询决策的人力资源优势。

责任编辑 莫仲宁

都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该文通过分析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组织机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和建议

歙县是一个以山区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县,国土面积2 122m2,辖28个乡镇,50.2万人口,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 200元,是中国名茶之乡、贡菊之乡、枇杷之乡,也是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生产基地县。

近年来,歙县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目前,全县拥有省级科技示范园4个,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个,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8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4个,“三潭枇杷”、“黄山贡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营销收入2 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5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体系建设,强化职能,强化宣传培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向好,连续6a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以前是民以食为天,现在是食以安为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严、越来越高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格外关注的热点。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县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监管工作。同时在监管工作中呈现出各种现状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2007年以来,县农委在县政府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委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头等大事来抓,农委相继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监管机构,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由县农委法规科牵头开展工作,每年按照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根据不同季节和农时开展各项农资专项整治工作,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同时对在我县农资市场销售比较多的农药、化肥、种子、兽药、饲料进行抽样送检,检测结果合格率在97%以上,根据不同季节开展蔬菜快速检测、生猪尿样快速检测及生鲜乳抽样送检工作,检测结果合格率在96%以上。按时完成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体系工作,于2012年底全县28个乡镇农产品监管站全部挂牌,人员定编定岗到位,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网络基本覆盖全县28个乡镇,切实有效的保障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1.1 当前农产品生产环境较差 我县是一个山区县,人多地少,以种植多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县,人均耕地不足334m2,长期以来,为追求农作物高产,人们依赖于化肥、农药的大剂量反复使用,造成农产品农残超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开发建设经济园、工业开发区、工业园,好多基本良田被开发商所征用,工业污染治理跟不上发展需要,导致我县现有的农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

1.2 农产品质量意识不强 目前我县农业生产属自给性生产,农民对优质农产品的意识不强,相当数量的农村年轻劳动力出外打工,留下来务农的大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农,大多农民留给自已吃的,尽量不打农药,要卖的就不管质量和安全,有的农产品在没有过药效期就采摘销售了。虽然近几年媒体不断宣传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农民的脑海里是只要事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不会引起重视,其根源就在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大局意识,而且对科学生产和种养知识概念模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认识不足。

1.3 农产品经营体制不完善 我县的农产品生产绝大部分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户们一直按自己的意愿和经验进行种植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指导,还盲目跟种,容易造成经济损失,仅在茶叶、菊花、粮油上有为数不多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正常生产加工销售。但多数农产品销售仍以经纪人为主,规模化、标准化、网络化的农产品销售体系仍较低,制约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在市场上难以形成竞争力。

1.4 农产品质量监测手段落后 多年来,我县在基础性、公益性检测方面投入不足,检测设备不齐备,检测方法落后,只能开展一般性的简单速测,有针对性的大多样品是送到市质检部门或海关检验检疫局进行检测,有争议性的送省有资质和权威机构检测。由于经费少,很难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能形成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控体系。

2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县从县到乡镇级虽形成了农产品监管机构,但县级机构职能部门有牌无编又无专人从事监管工作,大都是兼职或挂靠在其他科室。乡镇级机构有编有人,但在编人员大多身兼乡镇府工作数职,不能专门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很难保障监管工作到位。

2.2 监管环节多,监管困难大 我县虽是山区县,但经济作物种植多样,大多是农户自产自销的农产品,涉及面比较广,哪种农产品价格好,就种什么农产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涉及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而且从事农产品生产的群体是广大农民,监管工作量大,抓落实相对难。

2.3 市场准入工作推行缓慢 我县虽然是一个山区县,可种植的各种经济作物比较多,由于农产品市场销售主体多元化,销售渠道自由化,要想进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涉及到从事各种农产品的经营者和相关部门,建立和实施起来目前难以有效推行。

2.4 检验检测体系尚有待健全 目前,我县农产品农残检测中心大楼基础建设已完工,但设备仪器还未购置到位,一时不能开展检测工作,同时缺少专业检验技术人员。需要招聘和配备专业检测人员,完善配套检测设施,强化人员培训等后续工作。目前也只能进行简单的速测、定性分析,不能进行定量分析。乡镇级监管站仍未配齐检测设备。农业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未配备检测设施和自律性检测室,无法开展检测工作,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全面监督管理。

2.5 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不足 由于目前我县大多为农户自主性农产品生产,在农产品生产中很难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受农产品质量影响,无法与农产品市场接轨,没有品牌,竞争乏力,销售受阻、受损,经济效益也无法提高,使得全县整个农业产业受到影响。

2.6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金缺乏 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广、量大,无论是生产基地的硬件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和安全技术开发推广体系的软件建设,还是监管机构的日常工作经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目前财政在这一块的投入,还只能勉强满足最基本的检测费用。

3 今后监管工作建议与对策

3.1 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作为山区农业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依然繁重,责任重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各职能单位的监管职责,逐步形成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格局;要按照“统一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各方联动”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做到运作措施有力,事件查处坚决,监督管理有效;县农业部门作为直接监管部门,要勇挑重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真正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切实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负责。

3.2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2013年国务院已明确规定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县、乡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范围,统筹建立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衔接机制,细化部门职责,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环节工作分工,避免出现监管职责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建议成立一个综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统一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高监管效果。

3.3 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 我县每年通过放心农资下乡、农业科技下乡、食品安全宣传月等宣传活动,借助电视专栏、网络平台、报刊资料等媒介,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每年还应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项目组织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使用和限制使用规定的培训,提高农民农产品生产水平,使他们自觉地按照标准化、无公害要求从事生产。

3.4 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监管体系建设,要依托我县现有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检测设备,紧贴茶、果、菜优势产业和优质农产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镇村级监测点。要督促指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连锁超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配备中小型速测仪器,努力构建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为中心,乡镇、重点基地、龙头加工企业等为补充,覆盖生产、经营、销售各个领域和环节的监管体系。要着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从本县乡镇从事农业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中选调专业人员充实到县、乡监管队伍中来,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制订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办班、跟班学习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乡镇监管员监管知识和速测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工作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明确县农委的职责和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职责,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5 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的社会事业,县政府在工作经费上要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而且还要根据本县财政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加工作经费,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责编:吴祚云)

都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为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2010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农业部和省里的统一部署,2011年将继续开展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工作。

1.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

1.1监测城市

全省9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

1.2监测品种及抽样地点

1.2.1品种及抽样范围 应季蔬菜、水果。蔬菜种类包括茄果类(番茄、辣椒、茄子);瓜菜类(黄瓜、西葫芦);甘蓝类(结球甘蓝、花椰菜);白菜类(大白菜、小白菜、普通白菜);绿叶菜类(生菜、芹菜、波菜);豆菜类(菜豆、豇豆);根菜类(萝卜、胡萝卜);薯及薯芋类(马铃薯、红薯)共计8类。水果品种为苹果、葡萄、梨、香蕉、桔子等,根据应季品种具体确定。

1.2.2抽样地点及抽样数量 9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蔬菜每次每城市30个样品,水果每次每城市20个样品。

1.2.3监测参数 监测参数为甲胺磷、甲拌磷、对硫磷、磷胺、久效磷、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水胺硫磷、敌敌畏、毒死蜱、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杀螟硫磷、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三唑酮、百菌清、乐果、丙溴磷、亚胺硫磷、腐霉利、五氯硝基苯、吡虫啉、多菌灵、除虫脲、灭幼脲、阿维菌素、克百威、甲萘威、涕灭威等35种农药参数。

1.3抽样时间

第1次为元旦、春节期间;第2次为“五一”节日前;第3次为“十一”节日前。

2.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

2011年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工作,对重点品种、重点生产区域和有可能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时期适时开展针对性专项监测。监测参数和具体时间按照监测方案进行。

2.1保护地蔬菜专项监测 在2011年3~5月份对全省重点蔬菜保护地生产基地适时开展2次监测。每次抽查20个基地,每个基地根据种植种类和规模抽检10~20个样品。蔬菜品种以应季上市品种为主。

2.2露地生产基地蔬菜专项监测 7月份对全省40个县(市、区)蔬菜基地开展专项监测,按照生产品种和面积,每个县抽检20个代表性样品。水果抽检10个县(市、区),每个县20个样品。蔬菜、水果品种以当地生产的主要品种为主。

2.3冬储秋菜专项监测 9月份开始对秋菜生产基地进行抽样监测。抽查品种包括白菜、马铃薯、红薯、萝卜、胡萝卜、雪里蕻、根用芥菜等冬储菜。监测地点选择20个重点县生产基地,每个县25~30个样品。

2.4高风险蔬菜农残专项监测 对市场销售的冬春季应季菜(芹菜、韭菜、春甘蓝等)和豆菜类(豇豆等)等高风险蔬菜品种开展监测,进行质量安全抽查。在2~5月份进行,时间和监测频次按具体监测方案确定。

2.5食用菌专项监测 全年进行1次食用菌农药、重金属残留量检测,对全省主要食用菌生产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食用菌进行专项抽检,以食用菌主产区为主。在6~9月份进行,具体时间根据各主产区产菌时间确定。

2.6人参专项检测 对我省地产优势特产品人参继续开展专项监测,主要对人参生产基地生产的鲜参开展农药、重金属残留监测。在8月份开始监测,具体时间根据各生产基地起参时间确定。

2.7农产品包装物专项监测 继续开展农产品包装物质量安全状况监测。以我省包装基础较好的优势农产品大米为切入点,开展包装物污染状况监测。

3.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常态化监测工作

在我省优势农产品集中生产区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常态化监测,监测生产环境和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确保我省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优势。监测重点为水稻、玉米、大豆、杂粮杂豆、马铃薯、花生、西甜瓜、食用菌、人参、苹果梨、葡萄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首批在2011年建立30个常态化监测点,进行生产基地环境调查,开展土壤、大气、灌溉用水监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通过常态化监测工作的逐渐展开,逐年扩大试点,争取3~5年时间,在全省实现产品生产环境及质量安全常态监测全覆盖。

4.农产品应急监测

为应对类似2010年“海南豇豆”事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情况的发生,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监测机构要密切注意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和监测动态,一旦有需要,立即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监测,查清、消除风险隐患,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确保消费安全。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供稿)

都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都是社会大众重点关注的对象,频繁出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显示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着问题,人们的身体健康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基于此,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和思考,以此来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

近年来,农产品安全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对象,但是农产品安全问题仍然屡见不鲜,不仅使得农产品生产秩序混乱,而且存在严重质量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后,会严重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所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是关乎到民生的一项重大工作,值得深入探究思考。

1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1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

1)积极构建农业标准体系[1]。基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目标,针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和产品四个环节质量安全控制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促使主要生产领域的地方标准同国家与行业标准相一致,逐渐构建起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标准为骨、地方标准为配套、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农业标准体系。2)组织开展标准的修订工作。基于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标准,主要涉及农产品产前、产中与产后,覆盖养殖、种植、加工等各个领域,关乎产地环境、农产品及投入品等一系列环节中,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给予技术指导,并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提供理论依据。3)积极创新标准。在标准修订时,应针对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提质增效、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过程成本投入等方面予以创新。

1.2 开展标准实施示范推广

在标准体系建设与完善的基础上,基于产业发展,围绕农产品重点工作,积极实现农业现代化,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构建安全优质农产品”作为工作目标,以农产品优质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等级规格、检测方法、农药使用规范、病菌抗药评价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重点,以水稻机械直播、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等节约资源和保護环境标准为补充,以雷达监测黏虫种群、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技术规程等现代农业防治标准为提升,以建设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的推广,要求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对基地环境予以严格控制,对农产品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予以全面规范,构建生产记录、农产投入品进货与使用记录等相关标准化生产档案,实现规范化生产,对农产品过程进行标准化质量安全控制。另外,开展标准宣传活动,汇编蔬菜、食用菌、“三品一标”等标准宣传手册,组织观看蔬菜、粮食种植视频。

2 完善五项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2.1 完善监管制度

各级农产品质量监督监管部门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订《关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考核奖惩办法》《关于加强农产品生产用药管理意见》《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关于农业标准化的意见》《农产品质量检测实施意见》《农药登记备案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针对农药生产、经营与使用制定有奖举报的办法,对外发布致广大菜农、粮食种植户的公开信。同时,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状,以此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2.2 完善农药经营告知制度

针对农药产品采取登记备案审查告知制度,未通过登记备案的农药产品一律禁止销售。各级农产品质量监督监管部门应积极开发农业投入品监管系统,借助系统平台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以此来引导农民合理选购与科学使用农药。积极告知农药,针对农业部门限制使用的农药产品不予登记,对于地区未防治对象及作物的农药产品不予登记,防治对象及作物超出规定标准的农药产品不予以登记,真正将各种问题农药拒之门外。另外,认真全面地排查清理备案之外的农药产品,严格抽样检测备案在册的农药产品。

2.3 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制度

各级农产品质量监督监管部门应结合地区情况,制定强制性例行检测制度、定向定位检测制度、基地准出制度,实施强制性例行检测与生产经营单位自检相融合、质量速测与定量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全覆盖、无缝隙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构建检测结果通报与责任追究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追根溯源、跟踪检测与执法,从而有效预防存在质量问题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2.4 完善属地管理制度

各级农产品质量监督监管部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点,对机构建设、监督工作开展情况予以全方位有效的考核。同时,贯彻执行属地管理问责制,对所管辖地区出现的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应追究相关责任。

3 强化智慧监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3.1 创建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公共平台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全面收集地区蔬菜大棚、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物流园区、粮食生产基地、超市等相关种植、交易、追溯、检测信息,并对其进行数据化管理与运用,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与产后间全过程监控,积极构建“流通千万里、追溯零距离”的透明、高效监管方式。

3.2 建立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制

借助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平台中种植数据、市场交易数据、检测数据三个模块,实施农产品追溯制度,对地区农产品进行全过程的追溯监管。精确统计每一个生产地块,并登记具体的地理坐标,从而实现精确查找与定位。联合相关技术部门,积极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手机APP软件,为每一个农产品市场安装APP,并配置二维码打印机,对农产品市场要求如下3点:1)重点检测农产品进场交易及收购信息,并将数据自动地传入到监管平台[2]。2)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手机APP软件对每一笔交易进行如实记录,并将农产品的名称、数量、交易日期以及农户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自动生成相关电子交易记录台账。3)对每一批次农产品加贴追溯二维码和产品合格证明,通过扫描二维码,消费者便能够查看到该产品任何信息。

3.3 创建生鲜溯源交易平台

以农产品网上交易及质量追溯为基础,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订单交易,将农产品整个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置入质量监管与追溯系统,并借助准入机制、溯源机制、检测机制、信用机制对农产品进行全程监管,保证每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

3.4 引导大众,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应积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而有效避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3]。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予以规范化生产,销售者严格把关农产品质量,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主要的补充力量,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危害降低的主力军。消费者也应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对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农产品予以坚决拒绝,有效抑制有问题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各级农产品质量监督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积极引导社会大众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奖励规范生产销售的农产品人员,严厉惩处违规行为,从而形成一种优质的农产品生产销售环境。

4 结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关乎民计民生的重大工作,然而农产品种类十分繁多,生产销售规模较大,这无疑是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度。但是,各级农产品质量监督监管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督效率与质量,尽量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郭雪霞,王海,郭海枫.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世界农业,2014(9):175-177.

[2] 郑炳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果菜,2017(12):44-47.

[3] 陈松,周云龙.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3):12-15.

都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力度能够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并且从整体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能力,提高全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必须制定科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涵和意义

1.1  内涵

利用已经开发的社会资源加强对农产品的生产监督管理,让其发挥应有的功效。开发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促进资源的开发,并且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真正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的利用价值。

1.2  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知道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比较匮乏。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开发和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能够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水平、可以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此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水平。第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让消费者加大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此外,完善监督管理组织机构和增加监督管理的人数,从整体上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第三,促进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资源开发和利用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会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此外,通过知识走进校园的方式也能够加强对民众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的教育,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水平。

2  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配置现状

通过资源配置能够将有限的资源合理的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用途中,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的配置就是为了保证农产品,确保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我国的农村土地政策应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来实现农村的土地流转,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土地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壤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耕地的质量下降,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而土地的分散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的配置,造成成本的增加,协调难度加大。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粗放低效,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表现为南多北少和东多西少,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浪费比较严重。此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有的地区为了追求高速发展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水资源的污染比较严重。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大气污染来源于工业和民用废气。尤其是在城市郊区附近的农业大气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生物物种资源的配置应该以市场自由配置和政府推广为主,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使用的转基因农作物。土地水资源的配置主要以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为分配的方式,需要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和协会组织进行认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产地的认证等问题。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1  基本步骤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活动具有一定的特点,即过程性和生成性。首先,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过程,是相关的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监督管理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过程。其次,在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的丰富农产品社會资源。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调查研究。要掌握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水平,掌握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的现状。第二,确定开发和利用的主体、客体,如何农业质量安全开发和利用相关的生产部门和人力资源部。第三,制定具体的开发利用计划。,确定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案。

3.2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主要涉及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农业生产的经营者、组织者。首先,应该调查本地区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员的数量,分析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其次,针对人力资源的不同分布情况制定农产品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为此,应该改变我国传统的农业人口从业结构,一方面需要改变我国传统的土地经营模式,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以便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法律和相关的知识技术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再次,我国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人员比较缺乏,应该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建设,保障监督管理队伍的稳定性,通过提高工作待遇和改善工作环境让监督管理人员安心工作。最后,重视对其他相关行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不能忽视其他方面人力资源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3.3  资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资本资源发挥着很关键的作用,是重要的手段和载体。首先,首先应该进行调查,调查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资料生产和经营情况,调查相关的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是否能够满足当地的检测水平。其次,调查当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在当地的推广和应用情况,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使用情况,在了解当地资本资源的基础之上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发和利用的计划。

3.4  组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组织资源是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的纽带。通过组织能够将生产者和管理者联系起来,投入到生产和监督管理中,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组织资源主要包括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其中的政府资源比较固定,主要包括农业生产中的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等机构。而社会组织的开发性比较强,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和科研等实体组织。通过组织资源的调查能够了解当地的农产品质量生产是否安全,监督管理是否符合要求。通过社会资源可以调查本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需求,能够结合调查的情况制定开发和利用的计划。相关的工作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引导等方式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组织,通过判断生产实体的安全监督管理组织的建设能够了解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4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因素

4.1  开发者的素质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开发者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为此,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开发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4.2  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重要的物质保障。良好的物质条件能够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顺利进行,在物质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方面的利用,利用其他方面的资源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建设。

4.3  财力条件

在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需要财力资源的保障,否则很难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顺利开展。财力条件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和设备的购买,也关系到技术更新和推广等环节,为此,应该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与开发方面的财力的建设。

4.4  开发者的权限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主导是政府,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政策,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购买先进的检测设备,重视对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做好产品的认证和设备的配置等,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计划。

5  结语

综合上面的阐述可以知道,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主导因素非常的关心,相关的工作部门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应该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并且采取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的手段,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水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达到规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樊铭勇.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12):5-7.

[2] 吴兴明.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8(9):223.

[3] 张少明.全省农村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现状调研报告[J].甘肃农业,2014(8):23-25.

都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近年来,国际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事件不断爆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愈发严峻和紧迫,本文在对新疆部分地区调查的基础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总体评价,然后研究了消费者个体特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能力的影响,并就该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行为;认知;问题

1 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

1.1 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关注程度

调查发现,9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关注或非常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闻报道或政府信息,仅有7%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关注,这说明了广大消费者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这与当前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并已成为全社会热点问题有关。对于消费者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程度,35%的消费者选择“从来没有接受过宣传或培训”,55%的消费者选择“偶尔接受”,只有10% 的消费者选择“经常接受”。结果表明,尽管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投入较大,但由于宣传培训不到位,消费者对政府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不甚了解,对于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清楚,对于可追溯农产品的了解有限。

1.2 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评价

选择“较好”的占36%,选择“一般”的占57%,选择“较差”的只有7%,“良好”或“非常差”则没有人选择。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对目前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上是放心的,这主要得益于前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保证市场正常供应,没有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使得消费者较为放心。但是国内的农产品销售处于相互大量流通状态,再加上网络媒体非常发达,某地一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消息很快就会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因而也造成了新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心不是很足的局面。

2 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的认知和购买情况

2.1 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程度

目前,一些农产品企业为了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而引入并开发了可追溯系统,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障碍,有企业的因素,也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因素,主要是缺乏一套完善的有效实施的可追溯监管体制,并且宣传也不是很到位。因此,经常听说且非常了解可追溯农产品的消费者只有11.8%,偶尔听说或听说过一些的占到74.2%,没听说过的有14.0%。而对于可追溯标农产品的信任度,选择“非常信任”或“信任”的消费者达到了84.9%,选择“不信任”的仅占15.1%,这是因为农产品可追溯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能够有效地保证质量安全,因而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信任度都很高。但是,仍有部分消费者对其漠不关心、缺乏信任。

2.2 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购买情况

调查显示,对于购买过农产品的消费者而言,有56%的消费者认为表面上感觉没有差别,但经过认证发现可追溯农产品更有利于健康,以后会继续购买;27%的消费者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差别,以后不会再购买可追溯农产品;17%的消费者认为可追溯农产品确实品质好,会经常购买。在这部分购买过的消费者中,40%的消费者经常用查询系统来查询农产品的信息,46%的消费者偶尔查询,还有14% 的消费者没有查询过农产品的信息。究其原因,有些消费者觉得查起来麻烦,不想查,有的认为已经可以保证质量就没有必要查。没有购买过消费者主要是对可追溯系统不完全信任,甚至不知道市场上有这样的产品。在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支付程度分析中发现,遇到过高的销售价格,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就越来越弱。

3 农产品市场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其建议

3.1 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高,对安全农产品了解不深

通过调研发现,新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较高,多数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均有所耳闻,也会做出相应的购买行为,但是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表示不会详细认准包装上的认证标志,并且在被问及“大众”农产品与“三品”的区别时,多数人表示不清楚、多凭感觉判断或认知仅停留在表面上等。在农贸市场访问时,有些消费者认为蔬菜应看“虫眼”、瓜果应该看卖相。由此可见,消费者对“三品”缺乏深刻认识,从而也影响了其对优质农产品的选择。 因此,提高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认知,引起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关注,可以唤起消费者的兴趣,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实行购买行为。

3.2 消费者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多种多样,食品和米面粮油最堪忧

在与受访者的交流中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能罗列出十余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其中80%以上受访者表示食品和米面粮油最令人担忧。人自身免疫力、抵抗力等相对较低,一旦受到问题农产品影响,将对身体健康和成长发育造成巨大伤害;而米面粮油需求弹性较低且几乎不可替代,其影响范围大、广度深。因此,在全面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儿童食品和米面粮油的质量安全,而农贸市场和超市自身也应该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把关力度。

3.3 消費者认为政府部门权责需明确

政府部门在今后要继续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工作力度,尤其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向消费者提供更多更翔实的信息,确保消费者能够买到高品质的放心农产品。有多数受访者认为政府部门对责任相互推诿,监管疏忽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不法商贩为谋取自身利益,不惜违反法律售卖问题农产品这一现象,被调查者认为惩戒力度不足、处罚过轻,使得不法商贩获得利润远大于罚款金额,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因此,政府部门在自身建设中应该权责明确、求真务实,可以考虑提高罚款金额,采取强而有力的处罚措施,建立长效的打击机制,出台强硬措施,加强对农产品销售职业道德规范,以防止不法商贩和问题农产品卷土重来。

参考文献

[1]欧阳喜辉,佟亚东,周绪宝,郝建强.消费者对认证食用农产品的认知水平和购买行为分析——基于北京市消费者调查的实证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6(2).

[2]何坪华,凌远云,刘华楠.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号的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9 市、县消费者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8(4).

[3]许志辉,胡云娟,倪华.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

[4]李晓乔,江红梅.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红柿为例[J].当代经济,2010(7).

[5]李芳芳,李强.大连市安全农产品的消费者行为及市场拓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1).

上一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公益环保项目市场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