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22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根据企业科研管理的特点,提出引入工业工程方法来解决科研项目管理问题,并阐述了工业工程专业与技术体系。提出了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结构模型,结合该体系模型分别阐述了工业工程知识与技术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工业工程思想的引入为科研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与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升科研成果品质。

关键词:科研项目;项目管理;工业工程;IE

1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使得作为科技创新重要载体的科研项目数量快速增加。承担科研项目的企业、院校所拥有的资源,如人力、设备、资金、原料等都是有限的,在同一时间内要完成多个项目,资源利用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同时,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大都实行分阶段、分层次、分部门的管理模式,权责清晰,但是对于部门间信息共享、沟通协调却加大了难度。有限的资源、弱化的协调管理,导致科研项目实施效率不高。要保证科研目标的实现,需要对科研项目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而科学的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门由一系列简单逻辑和步骤组合而成的管理科学。若要将这些逻辑和步骤正确运用到科研项目管理中,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形成科技成果,实现科研活动的目标,绝非简单的管理方法所能达到的。将工业工程的管理思想运用到科研项目管理中,可以有效配置并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对科研项目进行运筹管理、计划控制,来提高科研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最终更加有效地实现科研

目标。

2 工业工程专业的知识与技术

在《工业工程术语》标准(Industrial Engineering Terminology,ANSI Z94,198z)中,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NSI)是这样定义工业工程的:“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同时,ANSI强调工业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学科,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还包括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它是一门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的交叉性学科。

作为一门新型学科综合体,工业工程囊括了各类专业的方法与技术,图1展示了工业工程的技术体系。依靠此技术体系,工业工程师才能将人、设备、物料、信息等资源有效配置、不断改善,实现更有效率的运行,为管理活动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保证,最终达到系统效益与生产率的优化提高。

图1 工业工程方法与技术体系示意图

台湾清华大学陈茂生教授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图2):专业工程技术(A)和工业工程(B)是 “生产力水桶(D)”上的两个提耳,C是管理。离开工业工程,生产力的潜力和效率都得不到有效开发和

提高。

图2 工业工程、专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三者间的关系

3 工业工程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1 系统化的思想

所谓系统,是“对客观或抽象的多个对象的性质进行研究,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门学问”。系统化的思想不仅要求对系统内部的静态对象和动态规律进行考察,更强调对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关联进行分析。系统化地思考问题是工业工程的一个特点,有利于在开发、改造和管理大规模复杂系统时,对其整体行为进行分析和控制。

现行的科研项目管理一般包括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三个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一个科研项目在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后并没有结束,后续还需要对科研成果进行事后评价和管理。因此,根据工业工程的观点,可以将科研项目的管理看做一个开放式系统,如图3所示。这个系统包含了五个子系统,即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事后评价及成果管理。

图3 科研项目管理体系

这五个子系统同时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经济形势、技术发展等。这些外部因素决定着投资战略,所以在立项阶段,决策者和规划者要充分考虑外部因素,体现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中。在实施过程中,执行者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科研计划和目标。比如,在研发一种新型材料时,某种原材料价格上涨了,就需要及时找替代料;若市场对在研项目有更高需求时,项目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变化调整技术指标,研发人员就应考虑是否对产品进行改性或改进工艺,以提升产品性能。在验收和事后评价阶段,外部环境会对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产生的效益引起波动,因此评价标准必须做出相应调整。最后,在成果管理阶段,成果的鉴定、登记、报奖以及专利申请和保护等工作都要遵循行政审批流程。在项目结题完成后,企业在后续项目规划中,根据外部环境因素,来制定新的投资战略。因此,在项目管理中,不仅要整体考虑这五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还应将外部环境因素纳入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之中。

3.2 科学的分析与决策

工业工程在决策与分析技术方面包括了可靠性研究、工程经济学、市场分析与预测等技术。这些技术在项目可靠性分析、经费预算、论证分析、成果验收、成果应用效益分析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科研及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以项目立项阶段为例,由图3可知,该阶段由四个关键步骤组成,包括评审项目建议、可行性论证、商务谈判及签订。这四个步骤是对整个科研项目的背景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技术指标、进度计划、经济效益分析、风险分析以及项目经费预算等内容的反复论证分析,直至合同签订并实施。

3.3 控制与管理

控制管理是工业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包括用于生产计划与控制、全面质量管理、成本控制以及管理信息系统控制。这些控制管理思想融入到科研项目管理中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3.1 立项论证。严格把关项目立项工作。在立项阶段的各个环节,可以通过专家论证的方式对拟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从前面的内容可知,组织专业人员对整个项目的反复讨论、质疑和分析体现了科研工作的严谨态度,是对研发项目立项的严格控制与管理。

3.3.2 实施过程控制。对项目执行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就如图3中所示,项目管理不仅仅是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而是要严格按照项目进度规划和技术指标管控各个关键节点。项目管理者可以结合组织专家检查的方式对项目进行进度推进、中期验收、结题验收等。除此以外,项目过程控制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根据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调整项目目标,只有把握项目目标的先进性,才能保证项目成果的实现以及投资者的利益。因此,通过严格的项目检查与验收以及对外部环境的把握,可以发现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从而有效地实现科研目标。

3.3.3 项目成本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费规划不足、花钱大手大脚是经常出现的两个问题。为避免这两种情况出现,在科研经费管理中,要强化成本预算过程和成本控制过程,即对项目实施全额预算管理。首先,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行科研成本预算,预算要详细、充分、准确。然后,由项目管理部会同财务部,亦可邀请同行业专家一起对项目预算进行审核。这样制定出的资金计划可以避免在未来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较大的经费误差。项目执行过程中,必须做到专款专用,每次费用报销有专人对经费的用途、金额、票据进行审核把关,防止经费滥用等违纪行为。

3.3.4 知识产权保护。项目结题验收并不代表整个项目周期的终点,项目的成果管理才是科研项目的最终目标。只有完成成果的转化,才能体现该项目的真正价值,实现投资者和研发者的利益。因此,科研单位要重视科研成果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对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管控,实行专利及论文发表登记审查制度,必须完成“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部-单位负责人”传签流程,才能进行专利申请或论文发表。

3.4 重视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工业工程将每一个任务、项目、企业看作一个系统,每个系统所包含的资源可以分为“人、机、料、法、环”五个种类。“人”排在第一位是因为“人”不仅仅是可利用的资源,更是所有资源的使用者、管理者。项目的有效实施必须依赖“人”的智慧、能力与技术。团队建设对于项目的成功实现是至关重要的。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的系统思想,可以设计出团队建设模型,如图4所示。团队建设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人员的选择、所必须的专业培训、合理科学的岗位部署以及人员的安全、健康保障等。相同的目标、合理的分工和必要的技术是团队建设的三要素,因此团队建设过程的输入条件有项目目标与计划、技术及管理需求以及分工和纪律。最终形成的项目团队即是一个组织合理、技术过硬的队伍。

图4 团队建设模型

4 结语

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改进。工业工程思想的引入为科研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与工作方法。作者在多个科研项目的管理中,运用工业工程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开展工作。系统优化了项目的组织体系,促进了信息均衡与有效沟通,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合理的管控监督机制与科学的团队建设模式,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与成果转化。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工业工程囊括了各类专业的方法与技术,本文是对作者在工作中运用的一部分工业工程知识的总结,将更多的工业工程方法与技术融入日常工作中,一定能持续不断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升科研成果品质,加快科技创新,创造更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范春晖,蒙有为.科研事业单位多项目环境下科

研项目管理方法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1,

(23):180-183.

[2] 陈颖姣,何贤.借鉴现代项目管理理论 提升科

研项目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10,

(24):208-210.

[3] 李松,唐林兵.多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的应

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47):26-27.

[4] 李凝.科研项目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

技术企业,2009,(3):174-176.

[5] 汪应洛,袁治平.工业工程导论[M].北京:中国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7.

[6] 齐二石,汪应洛.中国工业工程学科发展现状与趋

势[J].工业工程,1999,2(1):1-4.

[7] 钟永光.系统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10-11.

[8] 穆荣平,连燕华.重大科研项目计划管理方法研究

[J] .科研管理,1997,18(4):68-74.

[9] BOOHER.H.Handbook of Human Systems

Integration[M].John Wiley &Sons,2003:1-30.

作者简介:徐柳(1982—),女,河南郑州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工业工程。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是当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技术研究热点问题之一,通过技术应用体系构建,实现原有沥青材料的再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项目建设经济效益,还能够实现资源利用模式优化,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在简要阐述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应用意义基础上,分析该技术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结合实际提出技术应用经济效益提升的基本策略,以此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为推进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应用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就地应用沥青冷再生技术;公路工程;经济效益

课题项目:2021年度秦皇岛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推进应用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提升经济效益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1LX285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我国理论层面的研究起始于1998年左右,进入21世纪之后,在相关工程建设中得以广泛应用。其技术原理是将废弃的沥青铣刨材料重新处理,并基于不同的辅助处理措施,在压实力作用下,形成具有路用性能的路面结构层,从而达到资源重新利用的目的。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形成柔性基层路面结构,优化路面组合形式,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公路发展与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意义

由于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周期长,覆盖面广,每年约有15%的路面要重新大修,并产生约360万吨的沥青路面废料,因此强化这些废料的利用研究,已经成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的重点问题。在公路养护事业发展要求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要求不断提升背景下,如何构建新型沥青废料利用体系,成为相关研究的主要突破点。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能够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利用再生设备连续完成沥青废料的發泡、喷洒、铣刨、破碎、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等流程,满足路面铺设的技术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外发达国家在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方面的研究较为超前,美国在1915年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至20世纪80年代,再生混合料在路用混合料中的占比已达到50%以上,欧洲部分国家在废弃沥青材料方面的整体回收利用率已达到100%。相对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较为滞后,1998年开始,国内相关工程建设中,才开始这方面的试验和工程实践,近些年来,这方面技术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冷再生技术也得以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乡村公路及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2019年,再生工程总量已超过5000万平方米,并且所采用的粘结剂也由单一性的水泥材料转向泡沫沥青、乳化沥青等柔性粘结剂方面。

就理论层面而言,研究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以及其所产生的附加效益,能够有效弥补我国沥青冷再生技术乃至公路路面修复处理技术研究方面的不足,通过对技术应用过程中相关要点分析,为同类项目施工提供参考,优化现有技术体系存在不足。通过技术层面改善,更好的发现与国外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提升技术研究水平。

就实践层面而言,通过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方面的研究,能够为具体工程项目实施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对施工人员技术引导,能够有效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尽量减少由于工程施工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施工技术总结,能够更好的完善技术应用体系,强化施工技术改善,为工程建设体系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二、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一)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作用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具有废弃资源利用、路面结构优化、环境保护等多方面作用。通过沥青面层混合料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应用,能够将已损毁路面的沥青材料进行重复利用,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材料成本,提升工程建设经济效益。通过废弃沥青混合料的应用,能够优化基层路面结构,提升路面设计方案的灵活性,更好的促进我国公路工程设计、建设和维护工作水平,为公路交通事业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我国沥青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专业和高性能沥青产品供给不足背景下,通过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还能够驱动行业整体发展形式不断优化,提升沥青产业技术革新力度,为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可以从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入手。以某一级公路工程施工为例,直接经济效益的核算比较如下(价格以工程建设时间为准):如采用新建基层改建方案,所需要的成本投入包括旧路材料处理和新建基层两个组成部分,其中旧路材料的挖除、清运和弃放处理,成本约为25元/m2,新建基层包括天然砂砾、水泥稳定砂砾等材料,成本约为64元/m2,综合成本单价约为89元/m2。如采用冷再生技术,材料费为33元/m2,人工费为2元/m2,机械费用18元/m2,其他费用为17元/m2,综合成本约为70元/m2。以此可以看出,该项目利用沥青冷再生技术,较之新建基层造价,单位成本可节约20%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施工中仅占用单幅车道,并且减少了原料采购和运输等过程,将施工流程对周边环境和交通影响降到最低水平,由此也能够创造较为明显的间接经济效益。

综上分析,在单个项目施工中,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能够直接和间接节省经济效益30~40%之间,在石料供应匮乏,采购价格相对较高的地区,经济效益水平还会提高。从这方面而言,在公路路面修复工程中,工程管理层面必须要认识到技术革新应用的重要性,多方面分析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全面分析比对,尽量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确保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势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三)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社会效益分析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应用的社会效益主要集中于如下方面:一是具有良好级配的泡沫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对于后期维护工作没有特殊要求,能够减少由于路面维护对正常交通运行造成的影响。二是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的结构形式,决定了其温度敏感性低,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公路交通建设中都能够广泛应用。三是泡沫沥青混合料生产属于就地取材,在处理过程中,不用占用其他车道,能够通过处理后就地压实处理,减少对交通运行影响,有效缩短施工工期,更好的提升公路交通运行效率。四是泡沫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平衡刚柔度和结构完整性,有效提升路面质量,有效延缓路面破损时间,提升公路交通承载能力。

(四)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生态效益分析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旧沥青路面材料的使用价值,达到循环利用目的,节约堆放空间及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减少了由于石料开采和使用对森林植被的破坏,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而言,通过降低新生沥青材料的使用和沥青加热等环节的有效控制,有效降低工程施工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我国建设低碳社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三、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

(一)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历史,相关方面的技术研究也较为深入。但是该技术在我国公路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仅有二十多年历史,覆盖范围还较为有限。由于技术应用环节的复杂性,在某些关键性技术环节,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受到工程行业粗放式管理思维影响,在部分工程项目施工中,不愿意采用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技术应用中也没有采取对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由此造成路面质量无法达到验收要求,难以体现技术应用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在具体项目施工中,多数技术人员对施工技术参数优化重视程度不足,在施工技术细节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由此不仅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难以有效控制,还会造成不同形式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实现带来负面影响。

(二)施工组织难度加大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施工场景多是以局部范围内的路面修复为主,采用封闭或半封闭施工管理形式,相对直接修复技术而言,施工場地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旧料收集和重复处理环节的增加,要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对应的优化,尽量减少由于施工技术流程增加带来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但是当前多数项目施工中,管理人员依然是采用传统理念进行施工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度明显不足,由此不仅造成项目施工经济效益难以提升,还会对施工质量控制造成一定影响。

(三)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需要施工人员具有良好的技术应用和操作能力,能够严格依照规范要求做好不同作业流程中的机械设备操作、温度控制、拌和控制等,需要全面做好各个施工环节的衔接处理,由此对现场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由于我国在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施工组织能力还有待提升,使得多数项目施工组织中,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相对较为滞后,多数施工人员还是依照传统理念进行作业,由此造成工程项目施工组织和质量控制难度加大,对经济效益实现造成负面影响。

四、推进应用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提升经济效益的策略建议

(一)做好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由于就地泡沫沥青再生技术应用中需要尽量提升旧沥青占比,又需要确保路面性能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因此要确保经济效益达到设计目标,就需要做好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首先来说,在处理原有沥青路面时,要先将基层表面清理到位,确保材料应用性能达到使用要求。其次是确定最佳含水率,利用击实试验,确定集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确保集料质量能够满足路面性能控制要求。再次是根据冷再生混合料的合成级配范围和混合料中原沥青含量,初步确定泡沫沥青用量。通过这些参数设定,做好摊铺作业前期的准备工作。

(二)做好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

由于沥青混合料属于典型的粘弹性材料,粘弹性状与温度具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就地热再生施工流程中,必须要做好温度控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避免由于控制不当造成施工工序受到影响,施工周期增加及材料浪费现象对经济效益造成的影响。温度控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要点,一是环境温度要处于合理区间,通常情形下,环境温度介于25~35℃时,施工效果最佳,而在气温或路面温度低于15℃时,应当停止现场作业。二是要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和红外温度计等,对施工过程中不同节点位置进行温度实测,确保就地热再生料温度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三是在不同技术应用阶段,温度要求具有较大差异,必须根据技术要求进行对应调整,例如原路面旧料翻松后路表温度一般在80~90℃之间,摊铺后路表温度一般在120~130℃之间。温度控制当前还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在实际施工中,应当以混合料的处理成效为基本判断标准。四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沥青路面材料导热性能不佳,常会出现表面温度过高、下部温度不足的情形,在施工中可以采用合理设置加热器参数、间歇加热方式进行温度控制,提升加热效率。

(三)做好现场材料的试验检测

虽然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我国公路工程施工中已经有较久的应用历史,但是由于公路建设范围较为广泛,不同地区施工技术规范和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对材料性能也具有不同要求,因此必须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做好材料的现场试验检测。在一般施工技术要求下,现场材料性能主要体现在马歇尔指标和强度两个方面。马歇尔指标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稳定度、流值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三个技术指标,强度则包括干劈裂强度和湿劈裂强度。通过相应的试验方法和检测频率设置,能够准确判定材料质量,确保材料性能达到工程施工要求。通常情形下,现场材料和厂拌再生材料性能有所偏差,强度性能有所偏低,对材料的水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应当采用工艺优化方式,确保性能达到施工要求,避免成本浪费,为技术应用经济效益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四)做好质量检测和养护工作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应当全面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在确保前一流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下,才能够进行后续施工,避免由于重复性施工造成材料和人工浪费,对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同时由于冷再生层强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设计参数,因此在碾压完成后,可以采用路面覆盖草袋或土工布结合洒水形式做好养生处理。在部分高温或低温施工场景下,在整体施工作业完成后,还应当做好养护管理中的组织,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全面养护,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五)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

根据上述各个方面材料参数要求做好材料准备基础上,要确保冷再生技术的经济效益充分体现出来,还应当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通过施工现场范围的合理界定,尽量减少施工作业对现有交通狀况的影响,保持道路交通能够有序进行,以此更好的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投入。在施工过程中,还要遵循新时期精细化施工管理要求,全面做好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提升整体施工水平,避免出现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而重现施工等方面问题,确保项目经济效益水平能够切实体现出来。为确保施工现场和质量控制目标的达成,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做好施工机械和人员调配工作,做好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管理,由此合理做好施工成本控制,为提升项目建设经济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稳定发展态势下,沥青冷再生技术应用已经成为项目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路径,但是就整体而言,相关方面技术应用还较为滞后,旧沥青利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关企业必须在做好各方面研究和施工控制基础上,才能够将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建立.再生粗骨料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21(04):10-13.

[2]张贺,刘忠根.我国再生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研究进展[J].北方建筑,2021,6(04):20-23.

[3]芦欣,孙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优化的探讨分析[J].市政技术,2021,39(08):189-193.

[4]赵晓荷.再生沥青路面骨料碱活性混凝土砌块制备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2021,37(14):95-97+162.

[5]李鹏飞,韩占闯.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中外公路,2019,39(02):260-264.

[6]刘然,方文达.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新泗路大修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08):94-96.

[7]毛隆权.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G328路面修复工程中的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20,37(14):56-58.

[8]王玥珩.基于级配优化对掺水泥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J].路基工程,2019(02):65-70.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每个水利施工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水利基建投资的不断扩大,以往旧的安全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安全管理工作的滞后,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下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措施

一、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安全投入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个别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有的施工单位为降低管理成本,不设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员,安全管理处于失控状态。还有些施工單位承担的建设任务重,企业无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施工设备存在着安全隐患。有的施工单位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安全投入方面没有强制标准与约束,必要的安全设施得不到添置或更新。

2.安全责任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

水利工程施工周期相对较长,短期内施工无事故,容易让施工单位产生盲目乐观的麻痹思想,安全意识有不同程度的弱化。同时一些施工单位墨守陈规,习惯于按经验办事,对安全生产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站在“预防为主”、“责任重于泰山”的高度去解决安全问题,混淆了安全管理的核心与重点。一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脱节现象,责任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到班组,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二、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1.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项目法人及现场建设机构应按照《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要求,在工程施工初期就全面布置安全生产保证措施,组织有关参建单位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单位与参建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的同时应明确安全管理目标,监理和施工单位应制定安全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审批、特种作业和重要岗位管理、施工人员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和重要机械设备运行验收等较为系统的管理制度。

2.明确安全责任,建立安全管理

长效机制安全在于管理,管理重在责任,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坚持安全生产企业负责制的基础上,按照岗位负责制、专业负责制、逐级负责制的原则,严格实施干部失职行为追究办法,形成硬性约束,增强各级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和动力。

3.改进安全管理模式,坚持从严管理原则

首先,安全教育培训要严格按计划进行,不走过场。教育培训工作应能够根据工程特点制定职工安全守则和培训计划,注重对职工遵守纪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管理应有所加强,尤其是对新入场人员的考核培训,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形式多样,侧重加强案例教育,针对典型的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找出案例关键点;其次,要坚决执行安全命令,服从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指令,对政府监督和安全管理提出的安全问题,要认真对待、坚决整改,从而加强现场管理,完善安全措施。改进安全管理模式,实施科学管理,把安全管理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坚持全方位管理,既突出重点,又注重非重点环节的控制。坚持全过程管理,扭转安全管理重结果轻过程不良倾向。重视现场管理,确保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到一线,严格标准,落实责任,增强安全现场控制力。

4.确保安全生产投入,加大对安全投入的执法力度

4.1 要从制度上保障安全投入,国家《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具有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要求“工程承包合同中应当明确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同时还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4.2 要强化安全防护设施超前投入。各施工单位,尤其是各项目经理部和施工现场,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超前投入。要补全和完善各项防护设施,特别是各种内外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等,凡不符合规定的,要坚决认真改善。

4.3 在强调加大物质安全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要重视人力资源的资金投入。如加大安全教育培训的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普及活动等,掌握必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4.4 加大对安全投入监督检查的执法力度,依法对达不到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投入资金不足的企业,予以相应处罚。

5.以人为本,强化安全意识

水利工程施工中人的安全意识是关键。一方面,要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制定目标责任制等手段使施工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的领导及负责人把施工安全管理作为首要问题,自觉抓好安全施工。另一方面,要通过三级安全教育、事故案例剖析等形式使一线作业人员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不仅关系个人的生命安危,而且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6.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严把安全技术交底关。

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安全施工的保障,安全技术交底是确保安全技术措施有效实施的前提。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把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作为重点工作,同时要把安全技术交底作为施工技术交底的重要内容,必须认真执行,绝不能走过场,使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心中有数,并能够在施工中加以贯彻实施。

7.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是关键。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保证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从而对事故进行科学、有序、高效的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

8.严格控制关键工序的施工安全

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控制导流围堰填筑、深基坑开挖支护、土石方爆破、模板安拆、混凝土现场浇筑、钢筋制安、脚手架搭拆、大型构件吊装等关键工序的施工安全。做到关键工序施工“三落实”。即制度落实、检查落实、责任落实,同时要做好施工记录,为隐患排除和事故处理提供直接依据。

9.狠抓作业现场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作业现场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也是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最终发生点,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做到制度健全、执行有力,杜绝无证上岗,严格履行工序、工种、作业面的安全交接手续。作好易爆易燃品的管理和使用控制,要尽量避免赶工作业和夜间作业,确实需要加班加点时,应加强监督巡视,使作业现场的安全时刻处于可控状态。

10.强化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处理安全事故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进行安全检查,通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掌握现场施工安全状态,以便合理分析现场安全形势,必要时采取措施,做到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同时,一旦发现安全事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尽最大努力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结束语

由于水利工程具有工程规模大、形式多样、施工技术复杂、地处野外且多为开敞式施工等特点,与一般建筑工程相比,水利工程施工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对做好施工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前,全球范围内环境恶化,自然灾害、能源危机频频发生,人们更加关注绿色、节能、环保等方面,绿色建筑工程也就越来越快的发展起来。但是,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即缺少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评估体系不完善、缺乏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人才等,严重阻碍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1、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建筑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目前,以客观角度来讲我国绿色建筑工程施工也仅仅是刚刚起步,大部分建筑企业看到的也只是表面上的绿色建筑施工,此外,绿色施工技术并没有随着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的运用而得到充分的应用。施工企业更没有把绿色施工能力作为企业的竞争力,未能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2、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2.1缺乏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政策体系还是依赖二十多年前颁布的法律,这些法律里虽然提及了绿色建筑的有关内容,但是没有正式规定有关项目,只是笼统的提及了绿色建筑行业,没有明确各个部门的法律责任,没有实际操作的价值。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没有针对施工和材料使用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也没有明确其法律责任,在很多时候建筑节能设计仅仅局限于形式方面。虽然建筑工程管理部门通过行政规章对建筑节能做出相关规定,但因规章的权威性低于法律、法规,人们在法律法规之间缺乏衔接的情况下,只是把规章当成一种参照来运用,缺少法律法规那种强制性作用。

2.2没有专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尽管我国现在出现了一些衡量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但是没有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加上规章制度的适应性不高,在规章制度间相互比较独立并没有形成較好的融洽性和衔接性,甚至有些规章制度是相互冲突的,不仅没有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起到促进作用,而且为评估体系的建立带来了问题。

2.3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达标

要想管理好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就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但是很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技术不达标准,没有很好的履行职责,加上管理知识的缺失,不利于从根本上管理好绿色工程建设项目。

3、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建立并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体系

在进行绿色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对策,有效确保绿色施工的效果。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多联系实际,学习国外先进经验,逐步建立并完善绿色建筑工程相关法规标准体系,这样才可以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确保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可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建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实施政策引导进行绿色施工,才能明确建设各方的职责,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效能,全力推進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开展。为了杜绝管理过程中出现扯皮的现象,无论是从供应商到开发商,还是从管理人员到施工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进而保障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3.2完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评估体系

绿色建筑行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习国外先进经验,逐步完善各种类型的绿色建筑工程的各项评估系统。例如: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绿色建筑工程验收及后期维修保养等评估系统。依据绿色建筑评估标准,通过评估企业资质,坚决拒绝不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混进来,对于那些没有达到绿色建筑工程要求的建筑行业,不可以审批;不断强化控制过程工作,实行全程评价管理。绿色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体现在立项以及规划还有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全部的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完善的规定,且管理一定要做到位,要加强监督管理绿色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还要结合监管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调整和完善全过程,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评估体系,保证顺利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

3.3实施有效的经济激励、优惠政策

实施科学、合理的经济激励、优惠政策在建筑市场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不仅可以加强开发商与建筑企业的积极性,还能方便建筑管理问题的解决。所以,经济激励、优惠政策也是实现绿色建筑工程推广的重要途径。首先,政府可以通过直接补贴和贴息补充两种方式对建筑生产进行财政补贴,既能够调动生产人员的生产积极性,还可以刺激当地的消费,加强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其次,设立专门的绿色建筑专项资金,建筑企业在建筑投资中花费成本较大、成本回收时间长是放弃节能建筑投资的根本原因,绿色建筑的推行可以保证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在政府资金支持和鼓励下,绿色建筑工程的宣传和教育意义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与传播,绿色建筑工程在质量上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3.4强化安全施工管理

在工作管理过程中,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以防范危险与维护安全内容为主。在对工程管理的阶,可以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进行管,封闭式管理能够预防各种安全问题产生。此外,在管理项目的过程中还需设计好未知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保证安全施工。在实践过程中,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名誉度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安全生产机制,并且应用到实践中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照机制要求去工作,都能够自觉的去遵守执行相关的安全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

结论: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绿色施工已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在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得绿色施工实施不能顺利开展。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项目特点与实际需求,不断的对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严格的控制建筑材料质量,做好施工人员的优化配置,此外,还需要不断的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绿色工程有效实施,才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刍议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建材,2016,02:277+280.

[2]吴明温.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03:151+172.

[3]程淑华,杨建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0:122-123.

[4]梁巧.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探讨[J].商业故事,2016,04:102.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迅速,为推动整个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之建筑工程不断提升各种新型的材料和其他密切相关的建筑工程当中所需要运用的技术和设备,同时又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整个环节变得更加复杂,这就需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组建一支专业的质量监督管理团队,并且相关的管理人员本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措施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促使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工作不容忽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也成为了影响整个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建筑工程企业要高度重视对施工技术规范和标准的执行力度,不断提高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正视在质量方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地优化和完善相应的解决策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为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质量监督管理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之下,建筑工程更是需要严格地保证其工程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其工程质量,才能够满足现代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建筑工程要想做到工程质量达标,就要充分发挥其質量监督管理的功能,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督,不漏掉任何一个死角,从进料到用料,从施工设计到竣工,都要充分发挥监督的功能,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没有不合格的材料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唯有这样,才可以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在有工程的地方,就需要质量监督,就要发挥监督的作用,为质量保驾护航。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特点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逐渐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服务品质得到很大的提升,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视和要求也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建筑产业的蓬勃发展,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制度也相应产生,逐渐质量监管工作也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国家相关法规也对与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制度还有其他有关规定进行了完善,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具有推进作用,使其更加有章可循,为有效地解决当前我国相关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以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中,监督管理工作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随着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并将企业和地方政府相关的监督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地责任分配,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

3.1 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现如今我国的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较为散漫,很多的施工单位对于这个部门并没有十分的重视,往往还只能粗略地完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目前能够重视并认真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一些建筑工程企业对于其所有的施工费用和盈余过于重视,忽略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同时还有一些建筑工程企业安排专业技术能力比较弱的监管人员去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这大大降低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建筑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3.2 质量监督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建筑工程行业在施工阶段质量监督的作用发挥不到位。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还不完善,发展落后地区的质量监督人员严重缺失,监督机构严重不足,给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带来很大影响。一些质量监督人员,无法抵制物质利益的诱惑,导致质量监督标准下降。另外,有些质量监督机构重视程度低,在监督的过程中相互跨越,如水利方面质量监督人员进行建筑工程方面的监督,这就使得他们对建筑工程监督作用无法发挥出来,不能胜任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使建筑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

3.3 质量监督人员素质不高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开展的过程中,质量监督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从事质量监督的人员由于其综合能力水平偏低,缺乏先进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思想,无法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以及实现质量监督的真实价值,从而导致工程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出现重大的安全隐患。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存在着部门技术人员的任免是人事的决定而不是依靠技术的决策,这对企业和部门技术人员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3.4 施工材料管理工作不到位

建筑工程中的原材料作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施工单位在选择使用建筑材料时,如果不严格地按相关的技术和安全检测标准对其进行检测,或者不按相关国家法律规定的要求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会产生安全事故,甚至无法达到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往往会因为无法及时地完成所有材料的取样,检测人员仅仅挑选了一部分对其他材料的进行了检测,或者只是粗略地观察看,正是检测人员的不负责任造成材料和工程质量上的问题,使建筑工程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3.5 现场施工条件制约着混凝土实体质量的控制水平

受地区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县目前整个施工的大环境、施工条件、施工技术手段在苏北地区是比较落后的。多数施工企业在购进机械、设备,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方面投入很少,目前仍在大量重复使用落后的拼装钢模板,采用木支撑,现场搅拌混凝土,使用老式砂浆垫块。总体而言以人力施工为主,机械化、工厂化施工很少。

4、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

4.1 加强质量监督因素的控制

因受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派的国家质监站,应该全面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等规章制度,对全国各地工程参建责任主体的质量情况以及工程施工实体质量全面加强监督,全面掌握所辖地区的工程质量状况,调查分析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通过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从而达到全面提升本地区工程质量水平的根本目的。

4.2 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

我国正是因为有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相关的规章制度,相关的监督管理者才会得到相应的权威。因此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之前,要先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从而促使监督管理者能够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施工单位也可根据其相应的法规内容,建立一套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充分运用人力资源和管理模式,奖罚分明,真正地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4.3 提升监管人员素质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就要高度地重视人员的技术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提升其工作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通过建立严格的用人要求,做好对技术人才能力、履历情况的记录,实现从多方面入手进行考核,利用绩效奖惩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实践能力,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感。企业还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监管人员在培训中要做到以身作则,并在培训中做出表率,促使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地提升,保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地进行。

4.4 明确权利与责任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内普遍存在部门和监督机构之间监督职能相互推脱,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在项目施工初期明确各个环节的施工任务和责任。以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并不完善,这也正是导致我们无法明确权利和责任的重要原因。因此相关单位和部门首先将其主体权利与职责予以清晰,加快制度改革的步伐,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有效地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4.5 创新质量监管形式

目前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起来,政府部门及时介入其中,从而使我们的利益切实受到维护。以前的监理一般是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检,虽然这些监理能够使一些材料的质量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但这样并不能彻底解决材料的质量问题。为保证工程质量,我們要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手段,例如建立网络云平台对项目建设中的各个单位进行实时监督,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涉及范围非常广,并需要进行综合治理,为此还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只有全员参与,才能使质量监管更加有效,才能彻底杜绝质量问题,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4.6 严格地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

众所周知,施工过程中原材料质量的重要性,它是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想要保证整个建筑工程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的所有原材料在进场前施工单位必须对其原材料进行严格地检测,保证其所有原材料切实地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人员要把控住建筑材料的质量,相关部门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原材料取证和送样的管理制度,所有建筑材料从现场到交付、送检都要严格地进行监督管理,保证所有检测资料真实有效,未经检测的原材料均为废料。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使用不当的建筑材料拒绝验收,为建筑工程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提供可靠保障。

4.7 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因素的控制

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因此项目部要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要重点建立“三级交接验收制度”。在专职质量检查员的组织下,木工班组的模板校正结束后,由钢筋捆扎员班组参加质量检查和合格模板施工,合格之后再进行捆扎钢筋;钢筋大直径绑扎完成,在自检结束后交由混凝土班组检验;在砼班组对钢筋检验合格之后完成砼的施工。并对这三个工种间的交接检验建立书面的交接检验笔录,由工长签字认可。与此相配套,也要建立相应的经济奖罚措施,与工资挂钩,做到责任追究有奖有罚。这样可以使责任明确到人,任务落实到位。

4.8 加强施工条件、施工技术手段因素的控制

作为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陈旧的施工机械、设备,落后的施工技术手段从客观上必然会对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要根据工程的具体状况,制订出钢筋保护层施工管理方法,作专门施工交底,而专门技术交底内容必须深入,更细化能够指导所有工种对保护层管理的具体施工方法。要积极开展QC小组攻关活动,集思广益,广泛借鉴其它工地在控制保护层厚度方面的成熟作法。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钢筋保护层控制准确。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已经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为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开展,相关单位和部门都需要提高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视程度,培养一支具有先进技术的队伍,加强对其的培训和教育。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的前提是工程质量的控制。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把控,充分发挥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和监理职责,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者、施工者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工程质量问题,保证建筑工程能够高质高效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陈武云.探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低碳世界,2021,11(06):152-153.

[2]牛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3):73-74.

[3]秦志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4):117-118.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工程的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出发,探讨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带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对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为建筑工程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寿命,而且影响着建设企业的信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质量管理,对于加快工程进度和降低施工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已取得一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律体系。同时,市场监督有关部门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管作用也越来越大,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市场监督主体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也逐步形成。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行政部门对质量监管执行不力,没有依法处理和控制某些建设项目的违法违规行为,甚至为了工程进度强制要求建设单位违规作业。还有些部门对工程质量的审核不严谨,任意变更施工图纸;有的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影响施工质量,危害建筑安全和人身安全。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一)设备配件质量管理不力

要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需要加强对工程原材料的管理。在对工程材料进行质量验收和审核时,很容易忽视对建筑构配件物的管理,导致出现施工问题。比如对水电电暖、消防以及卫生等设备检查力度不够,也没有完善的配件设备检测制度,导致电路线功能较差、用户卫生器具渗漏的问题出现。这不仅会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而且会影响建筑企业的信誉,造成经济损失,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良影响。

(二)设计质量管理不严

有些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只重视工程的施工程序,对工程设计质量并不关心,很可能导致施工工作出现漏洞,影响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设计是施工的依据,能够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补救,促进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对工程设计的质量把关,让影响施工的不良因素加入到设计考虑范围,促使设计更接近施工中的实际状况,加快施工进度,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三)准备工作不充分

施工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处理好工程成本、人力和物力之间的关系,对于增强施工管理质量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建设企业,没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导致后期建筑施工过程中诸多问题产生,比如相关文件没有及时落实、原材料之间的供应落后、施工设备问题没有及时处理,以及资金运转问题等等,都会导致工程施工进度缓慢,质量受影响。

(四)盲目追求施工进展

建筑施工工期会影响施工成本,因此很多企业会最大限度缩短工期,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是工期受气候和温度影响,进度不一样,盲目追求进度势必会影响施工的质量。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目前很多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建筑业长久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促使建筑工程管理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在工程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的素质会对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首先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要提升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第一,加强对施工人员工作和技能的培训。第二,增强施工人员对质量安全认识,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认识,明确责任意识,严格质量管理,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落实工程质量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工作,首先要明确有关质量管理的各项和要求,然后根据这些要求和工作任务,分配和划分责任,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并认真履行。有关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合理的质量管理计划,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其次,深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维护建设企业的声誉,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高监督管理效率和水平,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其次,要积极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检测设备,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处理,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出现质量事故。最后,定期对有关管理人员质量监管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项目监管,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四、结语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诸多问题,需要各部门和各人员共同努力解决。要建立完善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项责任,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加强社会市场监管,切实提升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康垚.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J].装饰装修天地,2017,(21):39.

李明吉.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6):3806.

朱军会.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房地产业,2015,(11):117-118.

上一篇: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种子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