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调查报告范文

2023-09-23

税源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税源监控;纳税评估;信息化管理

税源监控是指税务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一系列规范的、现代的方法和手段,对税收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跟踪和纳税控制,掌握税基的规模和分布,分析预测税源发展变化趋势,发现税收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税收管理目标实现的一种活动。税务管理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掌握税源并促使税收从潜在税源依法转化为现实税收收入的过程。税源监控是税收征管的核心,是税收职能实现的前提条件,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税源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源监控制度乏力,造成税款流失

1.税务机关岗位衔接与职责划分不科学。基层税收征管部门设置的计划征收科,虽然赋予了征收和税源监控双重职能,但由于投入到征收中的精力过大,加上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将税收任务作为衡量税务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准,忽视了税源监控和征管质量的重要性。同时,出于加强廉政建设、分权制约的考虑,实行多人多岗共同负责,缺乏必要的考核制约机制,使得税源管理的直接责任人缺位,事实上形成了重征收、轻监控,甚至出现对税源监控几乎无人问津的局面。

2.税务干部对前一时期“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模式理解上存在误区,以为只要设立了办税服务厅,纳税人就能按期如实自行申报纳税。税务人员深入基层少,难以了解纳税人的真实信息,使零散税源、隐蔽税源、非正常纳税户出现了真空地带,形成税源底数不清和漏征漏管等问题。税源监控出现了远离企业、坐看报表的静态管理状态。

3.基层税务部门实际应用纳税评估的效果普遍不佳。由于我国纳税评估的效能定位不明确、基础信息不充分、评估分析手段不完善等问题,造成基层纳税评估工作质量不高,流于形式。同时,我国的税务代理行业起步较晚,税收筹划与代理服务水平还停留在较低层次。

4.税务稽查缺乏科学选案的手段。由于基层税务机关对征管部门日常性检查与稽查局税务稽查的职能定位及检查计划的安排缺少有效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导致各部门的税收检查工作尚未形成合力,征管部门在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中发现的纳税人有关偷骗税嫌疑的资料信息未能及时与稽查部门共享,征管与稽查之间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后“打击型”监控的效果。

5.税收分析与征管脱节。目前,各级税务机关对税收分析报告最关心的是实际完成进度情况,税收分析局限于对税收计划完成情况、收入增减情况和少数税源变化对收入计划影响的简单对比分析上,缺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行业发展和辖区经济发展的全面系统的精细化的调研和分析,更缺乏税收经济关系的前瞻性的科学分析和预测,导致对税源全程动态监控机制的缺失。

(二)税源监控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1.税务机关对税源的发展状况不能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尽管近年来税务系统不断加大对计算机硬件的投入,实现了从纳税登记、税款征收到税款划解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但目前的税源监控工作基本上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所掌握的税源信息零散、匮乏、流失量大,税收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

2.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的现金交易,逃避了税源监控。由于我国目前对现金支付处于失控状态,现金交易在私营、个体乃至其他经济形式中大量使用,现金支付数额过于庞大,使大量的现金交易信息游离于监控之外,为偷税、洗黑钱、行贿受贿等经济犯罪提供了便利。

3.税务部门未能与有关部门建立广泛的信息共享体系和严格的信息资料交换制度,不能及时获得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和分析材料。税务机关内部广域网处于封闭状态,未能与工商、银行、海关、外管等部门实施联网,社会公众网络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的有关涉税信息,使组织收入工作陷于被动。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跨国纳税人大量出现,国际间经济业务交往加大,避税情况日显突出,使税源监控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加强我国税源监控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税源管理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1.充实税源管理人员队伍,引导税源管理人员树立全新的税源监控理念。优化整合税源管理干部队伍,做到税源管理人员数量与税源规模相匹配、税源管理素质与税源管理难度相匹配。增强税源管理人员的大局、法治、创新、效率、服务、责任等意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共同致力于搞好税源监控工作。

2.开展全方位的税源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工作。积极引导他们不断更新知识,使其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论和税收、财经、法律、计算机等各项知识储备,做到专博结合,以适应纳税人点多面广的特点。

(二)完善税源监控制度,实现制度精细化

1.建立税源监控责任制,推行分类管理模式。科学设定税源监控岗位,将工作的具体要求作详细规定,将税源监控的职责明确落实到具体的组织或部门承担。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根据其生产经营状况和纳税信誉的好坏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并实施与之相对应的监控办法。

2.建立财务核算监控机制,控制和规范现金支付。在税收实践中,对新开业的企业须要求其按规定建账建制,对已开业的企业要责令企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严格核查企业账账、账证、账实间的配比关系。全面推行非现金支付制度,通过国家立法明确限制现金的支付范围,禁止大额现金流通,限制小额现金流通,坚持存款实名制,实现所有金融机构联网通兑,彻底解决纳税人普遍存在的多头开户、用假名开户的问题。同时,全面推行并使用税控装置,监控纳税人的真实税基及其变动。严把普通发票验旧购新关,加强对普通发票的检查。

3.强化纳税评估和风险预警工作。税务机关应广泛收集、充分运用各种涉税信息,将纳税人的财务资料、纳税申报资料及其它相关涉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比对,全面推广应用税负对比法、能耗测算法、投入产出法等纳税评估方法,建立各种纳税评估标准模型,优化、细化纳税评估流程,将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有机结合,找出纳税人实际纳税与应纳税额的差距,增强日常税源监控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税负预警制度,评估总体税源管理水平。

4.强化税务稽查和反避税工作。将从纳税评估中筛选出有偷逃税和避税嫌疑的纳税人交稽查部门检查处理,对有避税嫌疑的纳税人进行反避税调查,为税务稽查和反避税提供有效的、针对性的案源及审理思路,提高稽查和反避税选案的准确度。真正实现以管助查、以查促管的良性循环互动,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5.加强税收经济分析。税务机关应根据税源监控指标体系开展地区、行业、纳税人不同层面的税收经济关系分析,深入探析税收和经济变动之间的合理性、协调性及其内在规律,反映和说明影响税收经济关系变动的经济结构、税制结构、征管等因素的影响程度,查找税源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6.加大对税务代理行业的激励与惩罚力度。税务机关应加大同税务代理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开拓交流渠道,了解其最新动向,听取他们的意见,改进管理方法。同时要建立健全对该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恶意税收筹划的监控,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三) 强化税源信息化管理,提高税源监控的科技含量

1.建立税源信息数据库,实行全程监控管理。推行纳税人统一代码制度,全面建立健全税源户籍档案。对重点税源实行分级网络监管,分户建立重点税源电子资料档案卡和新增项目税源监控管理卡。定期对纳税人的户籍信息、税源构成和相关纳税信息等开展调查分析,做到税源户籍总数明了,税源结构分布清楚,户籍信息完整准确。

2.建立纵向连通的信息共享网络,加快税务机关内部信息资源整合步伐。加强各税务机关各部门信息交换和信息比对,提高数据采集质量,建立协同运作的应用格局,实现业务流程的高度自动化。规范各类应用软件的操作标准,做到基础数据一致,统计口径相同,税务机关与其他经济指标统计部门应用软件数据能对接。

3.建立横向连通的信息共享网络,完善社会协税护税体系。逐步建立征税人、纳税人、协税人三位一体的人工和网络并行的覆盖广泛的信息网络共享体系,与工商、银行、国地税之间以及房管、土地、统计、公安等部门实现各个系统之间必要的横向信息共享,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资料交换和信息沟通,明确各部门的协税护税义务及法律责任。此外,还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报纸、期刊等信息资源搜集各类重点税源户的涉税信息,加强重点税源户的信息储备,提高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能力。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完善涉税举报系统,全面提高对纳税人的规范和监控力度,形成全方位协税护税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茂锋.构建税源监控体系的新思路[J].税务研究, 2009, (12).

[2] 方铭辉.借力信息化,加强税源管理和监控[J].山东经济,2009,(9).

[3] 宋强松,管泽锋.微观税源控制管理的途径[J].税收征纳,2009,(10).

[4] 吴蔚.强化税源管理的内控机制研究[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9,(6).

税源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重点税源管理;问题;措施

一、引言

税源即税收的来源,在税收的定义中提到“税收是政府无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形式”,因此我国税收理论界一般观点认为税源实际就是国民收入。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进行采集、监控和分析,最大限度地缩小潜在税源与实际税收之间差距的一系列税收管理活动。也就是说,税源管理实际核心问题就是对纳税人进行管理,最大程度地缩小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全面征管。税源管理的对象不同,税源监管方式也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重点税源管理指的是对重点纳税人或对重点税种的监管,其中重点纳税人指的是税源规模较大,对税收收入贡献程度较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主要是通过获取和掌握该类纳税人的涉税数据和经营状况,分析和监管它们的纳税情况;重点税种主要是指几大主要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通过量化和分析主要税种的变动情况,为税收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持。本文讨论的重点税源管理指的是对重点纳税人的管理,即对一定规模以上的纳税人进行监管。由于重点税源户承担了大部分的税收贡献,因此,对该类纳税人的监督和管理是税务机关税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加强重点税源管理能够为公平税负提供依据,为税收征管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为纳税评估提供参考标准,为税务稽查提供重点选案线索。

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修订重点税源监控标准的通知》,将我国重点税源的标准确定为年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两税” 500万元以上的增值税纳税户、年缴纳营业税100万元以上营业税纳税户、年缴纳所得税500万元以上的纳税户、年经营收入1亿元以上的纳税户。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各地税务机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根据本地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经营状况自行设定重点税源户标准。

二、当前重点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动态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重点税源管理还是侧重于静态监管,事后评价。事实上,静态监管相对于动态监管还是不够合理、科学。如果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准备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涉税事项缺乏动态跟踪时,客观上就造成了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纳税人可能就会降低其纳税遵从程度。事后税务机关再采用的税务稽查或纳税评估对其进行检查与评估,会增加管理工作的盲目性,造成监管成本的提高。

2.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应用和发展,税收管理方式比之前有了很的改进,效率也明显提高。但目前我国税务部门的信息化水平还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部门间信息共享水平低。当前,国税、地税、金融、工商等部门并未真正联网,信息共享受到制约。税务机关还无法全面、及时、准备地获取纳税人所有信息,这其实也给重点税源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现在基层税务人员对重点税源的基本信息和涉税信息的掌握一般是通过企业填报的相关资料收集整理而得,而与企业相关的基于外部获取的信息较少。

二是资料采集信息化水平低。目前,各地重点税源信息基本还是上门报送,税务人员再进行手工输入,手工输入不可避免的会增加数据错误的风险,而且这种方式也增加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量。有些发达地区实现了网上报送,但也出现了国税、地税系统无法对接而导致企业重复报送的现象。如有一些重点税源户是共管户,既是国税的重点监控企业,同时也是地税的重点监控企业,而且各项监控指标基本一致,但由于国税、地税系统不一,企业要分别进行填报。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纳税遵从成本,也打击了企业报送信息的积极性。

3.管理方式和管理队伍落后

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目前税务机关对重点税源户的监管还主要是电话约谈、下户了解等方式。这种模式的管理方式会使税务机关在管理过程中被动性比较强,纳税人不按规定提交涉税数据和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管理队伍落后主要体现在基层税务机关,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基层重点税源管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較为不足。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税务机关人手相对少,纳税人多,税务人员专业素养水平不一,导致一些基层税务机关对重点税源户只能应付其纳税申报,对具体的遵从情况无法实施有效监管。

三、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措施

1.加强动态监管力度

动态监管就要求税务机关实时了解重点税源户的日常生产经营状况,因此相关税务人员要加强与重点税源企业的联系,及时获得涉税数据,科学分析纳税人的纳税情况。税务机关还应尽快建立重点税源户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风险预警模型及时发现征管上的薄弱环节,从而防患于未然,堵塞征管漏洞。

2.提高信息化水平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协调好国税、地税、工商、金融等各部门的沟通,共享各部门所拥有的企业信息,实现税务机关外部独立数据与重点税源户自行申报数据信息的比对分析,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强国税、地税信息系统的对接,避免重点税源户重复填报信息的现象,减少纳税人的遵从成本。

3.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系统的重点税源监管体系。利用计算机技术实行分类监控管理,将重点税源户分税种、分行业、分类型建立数据库,进行经常性对比分析,实时监控;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政策而对重点税源可能产生的影响事先进行充分论证和研究,及早对企业进行辅导,确保对重点税源监管到位,防止税收流失。

4.加强税务人员业务培训

当前正值我国税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包括税收征管方面的改革。加强税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由于重点税源管理是税源管理的关键内容,因此对负责重点税源的征管人员业务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税务系统应根据需要,定期对相关税人员进行培训,多与重点税源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进行经验交流,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重点税源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引进业务能力较强的税收管理人员,切实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

5.提高为重点税源户的纳税服务水平

纳税人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也有享有税务机关提供纳税服务的权利。鉴于纳税人数量过多,如果针对每一个纳税人做到“问必答,求必应”的纳税服务程度并不现实。因此,我们可以先从重点税源户入手。重点税源户一般为规模较大的企业,涉税业务更加广泛和多样,加强税务机关对重点税源户的纳税服务,有利于提高其纳税遵从度,从而保证税收收入及时、准确入库。

参考文献:

[1]安体富,王海勇.我国税源管理问题研究:理论范畴与政策分析[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2).

[2]姜涛.加强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J].税务研究,2007(10).

税源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2、表内的年、月、日一律用公历和阿拉伯数字。填写时,年份一律用4位数字表示,月份一律用2位数字表示,如:“1972.05”、“2002.02-2005.07 在什么单位任什么职务。

3、“入党志愿书编号”,系指各市党委组织部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制、使用〈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2004年制)的通知》的通知(鲁组通字[2004]32号)要求,为新发展党员填写入党志愿书时统一编排的号码。2004年9月3日以前在我省入党的党员和外省转入的党员不填写。

4、“姓名”应与居民身份证一致。“民族”填写全称,如汉族、回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不能简称“汉”、“回”、“鲜”、“维”等。

5、“籍贯”填写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长期居住地)。“籍贯”和“出生地”按现行政区划填写到县(市、区)。如:潍坊奎文、山东高密。

6、“学历”分毕业、结业、肄业三种,填写接受相应教育的最高学历。各类成人高等院校毕业生,应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认可的部门、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接受党校教育的,以各级党校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不得填写“相当××学历”。如:大学本科毕业、高中肄业。

7、“学位”,填写获得最高学位,如“大学理学学士”、“工学硕士”。“职称”,填写主管部门评定的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初级职称一般不填写。

8、“入党时间”系指党员取得党籍的日期。重新入党的党员,按重新入党的时间统计。

9、“健康状况”,根据本人情况填写“健康”、“一般或较弱”,有严重疾病、慢性疾病或身体伤残的,要如实简要填写。

10、“职务”填写所担任的全部职务。“职业”系指党员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同时从事两种及以上职业的党员,以其从业时间较长的认定其职业,如不能确定从业时间长短,则以经济收入较多的认定其职业。

11、“职业”分类比较详细,按照党内统计的指标分类如下: 011 公务员工作岗位;012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工作岗位;

0211事业单位管理岗位;0212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0213公有经济控制企业管理岗位;0214公有经济控制企业专业技术岗位;0215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岗位;0221非公有经济控制企业管理岗位;0222非公有经济控制企业专业技术岗位;0223民办非企业管理岗位;0224民办非企业专业技术岗位;

0311公有经济控制单位固定工(含营业员、服务员);0312公有经济控制单位合同制工(含营业员、服务员);0313公有经济控制单位临时工;0321非公有经济控制单位固定工(含营业员、服务员);0322 非公有经济控制单位合同制工(含营业员、服务员);0323非公有经济控制单位临时工;

111 从事农业生产人员;112从事牧业生产人员;113 从事渔业生产人员;191民办教师;192乡村医生;193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94本地务工经商人员;199其他农牧渔民;

211 军队军事军官;212军队政治军官;213军队后勤军官;214军队技术军官;215军队军事文职;216 军队政治文职;217军队后勤文职;218军队技术文职;219军队干部学员;21A军队战士学员;21B军队学兵;21C军队士官(志愿兵);21D军队技术兵;21E军队非技术兵;221 武警军事军官;222武警政治军官;223武警后勤军官;224武警技术军官;225武警军事文职;226 武警政治文职;227武警后勤文职;228武警技术文职;229武警干部学员;22A武警战士学员;22B 武警学兵;22C武警士官(志愿兵);22D武警技术兵;22E武警非技术兵;

3011研究生一年级学生;3018研究生毕业年级学生;3019 研究生其他年级学生;3031本科一年级学生;3038本科毕业年级学生;3039本科其他年级学生;3041专科一年级学生;3048专科毕业年级学生;3049专科其他年级学生;305中专学生;306技校学生;307高中学生;308初中学生;309小学生;

401城镇个体劳动者;402乡镇个体劳动者;403城镇个体工商户雇员;404乡镇个体工商户雇员;

501 离休人员;502退休人员;503退职人员;504内部退养职工;601执业律师;603 会计师;688其他中介组织从业人员;

901 自由职业人员;902未就业的转业(退伍)军人;903社区居委会干部;904下岗职工;905 未就业的毕业学生;906 出国(境)逾期未归人员;999 其他人员。

12、“村干部补贴情况”,填写村干部年补贴总额,单位元。

13、“工资(收入)情况”,填写2014年月工资总额或月平均收入总额,单位元;“月缴纳党费金额”,单位元。

14、“现居住地”填写现固定居住的详细地点。

15、“个人简历”从上小学填起,起止年月要衔接。

16、“曾受表彰情况”,填写受表彰的时间、经何单位批准、荣誉称号、享受待遇等。“曾受处分情况”,填写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的情况。经组织复查被平反纠正的不需填写。

17、“流动情况”,非流出党员不填写。

“流动党员”系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活动的党员。

“流出地点”具体到县级市。 “职业”,同11条指标解释一致。

“外出流向”, 按照党内统计的指标分类如下:

11 机关;12事业单位;121人才(劳动)服务中心;1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4外商投资企业;21民办非企业单位;22私营企业;2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4外商投资企业;3个体工商户;4城市社区(居委会);5乡镇社区(居委会);6建制村;8其他单位;9不掌握流向。

18、“第一书记”栏任职村居,规范填写××县××镇××村;“选派类别”,分省直单位选派、市直单位选派、县市区选派、乡镇选派4类。

19、“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栏:“家庭主要成员”主要填写党员本人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有关情况。“重要社会关系”主要指与本人关系较密切的亲属,主要包括岳父母、公婆、兄弟姐妹、伯、叔、姑、舅、姨等。重要社会关系中现任或曾担任副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军队副团级以上)的人员,以及重要海外关系也要如实填写。

税源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摘 要]泉州开发区作为市本级经济新增长点,曾为市本级财政做出较大贡献。但近几年在受到体制和空间的双重约束下,开发区如何发展,如何进一步做大财政收入,是摆在开发区面前的迫切问题。文章在分析开发区目前财政收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从扶持重点税源企业、提高土地产能两个方面入手,探索进一步做大财政收入的思路对策。

[关键词]财政收入:开发区:泉州;可持续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6.067

1 泉州开发区财政收入现状

1.1 财政收入总量及增长率分析

开发区2015—2020年财政收入总量逐年上升,从相对指标来看,财政收入增幅年度间不均衡,最高为2017年5.5%,最低为2020年19.2%,具体数据见表1。

总体来看,虽然开发区财政收入总量逐年上升,但近几年增幅却稳中有降,说明开发区财政增长后劲乏力。

1.2 财政收入占比及变化趋势分析

开发区2015—2020年财政收入占市本级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3%、13.8%、13.6%、16.2%、17.5%和14.7%,具体数据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虽然开发区财政收入总量占市本级收入总量(包括开发区)最高达到2019年的14.9%。

1.3 10强企业纳税变动分析

开发区2015—2020年,纳税10强企业税收贡献总额逐年上升,但占总收入比重基本保持不变,具体数据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纳税10强企业贡献税收占总收入比重保持在32.7%~50.4%,龙头企业对税收增速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1.4 税种收入结构分析

开发区财政收入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税种,绝大部分来自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2015—2020年主要税种收入情况及所占比重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2015—2020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税合计占开发区财政收入七成左右,其中增值税占总收入41.5%以上。可见,总收入过分依赖于主体税种,尤其是增值税,显示税种结构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2 财政收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增长后劲乏力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开发区财政收入增幅呈下降趋势,占市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开发区财政增收难度不断加大。主要原因有:一是龙头企业增速下滑。纳税前10名的龙头企业2020年纳税合计4.47亿元,同比下降34.2%,拉低财政总收入增幅14.2个百分点,不仅对总收入增幅没有贡献,反而拉低收入的增幅。二是产业结构单一。开发区以工业企业为主,经济结构、税源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税源增长点少。三是体量受限。开发区项目用地基本填满,大项目难以入驻,基本没有新增税源,增长主要靠存量税源带动,增长潜力有限。

2.2 收入规模较小

一是占全市财政收入总量比重偏低。开发区2020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3.23亿元,仅占全市财政收入总量的1.8%,占市本級财政收入的14.7%,占比偏小。二是自有财力少。开发区以工业企业为主,增值税占总收入比重超过40%,大部分收入上缴中央国库,开发区分成财力很少。如开发区2020年可支配财力约为2.65亿元,仅占总收入的20%,分成比例较低。三是与其他国家级开发区比较而言,总量较小。2020年,泉州开发区财政收入在47个东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第B,仅为广州开发区的B%,天津开发区的B%。

2.3 税源结构性风险较大

从税源企业方面看,开发区财政收入超半数来自10强企业的贡献,若有税源大户分流税源或减收,将严重影响收入增长。从税种结构看,增值税占开发区财政收入40%以上,税种结构很不合理,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地方级收入比重,进一步完善税种结构。

3 做大财政收入的思路对策

3.1 巩固重点税源,夯实财政收入基础

3.1.1 重点税源分析

(1)重点税源企业税收贡献分析。2020年,开发区纳税超500万元的重点税源企业32家(由同一控制人控制的2家或2家以上企业视为1家),共缴纳税款7.03亿元,占2020年开发区财政收入的53.2%。这些企业以占8%的户数比重,占8%的土地面积,每年为开发区贡献了近8成的税收收入。这些企业是开发区最重要的基础,最重要的依靠。若将统计门槛降至100万元,则有重点税源企业154家,共缴纳税款9.43亿元,约占财政总收入的71.3%。可见开发区企业税源高度集中,巩固重点税源,是开发区财政不断壮大的基础。

(2)重点税源企业稳定性分析。开发区的纳税大户中,有不少企业在外地购买地块或设立子公司,这些企业极易把税收转移到其他地区缴纳,造成税源外流。如特步、九牧王在厦门建有办公大楼并设立子公司,三宏化纤、群峰机械在南安设立生产分公司。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0家未在开发区购买土地,这些企业外迁可能性较大。

(3)纳税20强企业的产业和行业构成分析。2020年,开发区纳税20强企业中,体育用品行业有3家、纺织化纤行业3家、电子信息行业4家,机械制造行业3家、生物医药及工艺礼品行业2家、零售服务业5家。具体数据见表5。

3.1.2 巩固重点税源的主要措施

(1)加强沟通,增强企业对开发区的归属感区内多数企业是在开发区成长起来的,对开发区有着深厚的感情。要密切跟踪有外迁动向的税源企业,在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的带领下,组成工作小组,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增进感情,以真心留人,以真情稳企,争取那些在外地购买土地、设立分公司的企业尽可能把税收留在开发区。

(2)对接需求,努力稳住无土地企业部分重点税源企业在开发区无自有土地,未建设厂房,不是扎根于开发区的“大树”,就像插在开发区地面上的竹竿,只要其他地区有好的环境或政策,随时可能拔地而起。要积极跟踪服务无自有土地但行业高端且产出效益好的企业,了解其需求,特别是土地需求,尽量给予供地,使其扎根开发区。这些企业主要有:泉州恒凯箱包有限公司(纳税758万元)、泉州市锐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纳税687万元)、福建鑫铂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纳税609万元)、泉州耀星手袋有限公司(纳税550万元)、香港商斐乐有限公司泉州代表处(纳税549万元)、福建绿泉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纳税503万元)、泉州兆兴无纺布科技有限公司(纳税309万元)、香港蒙特贝卢纳有限公司泉州代表处(纳税303万元)。

(3)壮大产业,打造区域优势品牌。目前开发区产业集群内部技术层次较低,缺少强势品牌,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相对较低。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搭便车”,对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的共享,增强营销效用和减少营销传播成本,有助于本区域内企业品牌的成长,产生区域品牌“搭载效应”。要带动行会企业树立区域品牌意识,分析各产业集群的优劣势,理清培养方向,为区域品牌的形成建立基础。要加强产业投资引导,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将同行业的产品向知名品牌集中,支持有实力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壮大实力,成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做到全国前几位,有的可成立跨国公司,走向世界。要制定完善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建立企业信息、科技的互动机制和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发展。

3.2 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3.2.1 开发区工业用地现状

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为772.88公顷,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692.55公顷,土地建成率为89.61%。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面积为319.31公顷(4789.65亩),工业用地率为46.11%。

3.2.2 开发区工业用地效能分析

以开发区目前建成的工业仓储用地4789.65亩计算,开发区平均亩产值为30.3万元/亩。不同亩产区间的企业分布情况见表6。

从开发区现有土地利用情况看,亩产税收很不平衡,最高达232万元,最低接近0万元。亩产税收达平均数3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30家,占地约970亩;30万元以下的企业175家,占地约3821亩。可见,开发区大部分工业用地使用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土地效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2.3 需要提高土地效能的企业类型

最新統计,开发区内亩产税收低于30万元的企业175家,拥有土地合计约3821亩。这些企业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因销售管理水平不高、产业低端或直接将厂房出租(仅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因素影响,土地产出效益不高。二是小部分企业虽然纳税总额较大,但亩产不高。如宏玮协志(总额553万元,亩产9万元)、太平洋药品与罗裳山制药(总额391万元,亩产4万元)、新协志(总额376万元,亩产9.5万元)、中侨富士电梯(总额346万元,亩产7万元)、新华印务(总额321万元,亩产6.4万元)。三是企业数量多,多数占地面积小且零星分散。四是企业存在转型升级或土地置换的需求。应着重引导上述企业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或由政府回购统一规划发展新兴产业。

3.2.4 提高土地效能的具体措施

(1)引入民营资本实现低效工业用地的升级改造。目前,区内有多家重点税源企业在开发区内无生产用地,如起步儿童用品、黑金刚自动化等,应重点搜集这些企业的用地需求信息,由政府搭建桥梁,推动重点税源企业或区外产业高端、项目优质的企业与区内低效益企业洽谈,促进土地交易,政府承诺给予交易双方相关政策扶持。

(2)采用功能置换的方式激活低效工业用地针对地理位置好、潜在地块商业价值巨大的低产出企业,由政府负责将地块变更为商业用地,并组织权威专家、中介机构对地块功能进行整体规划,政府监督指导企业按照规划方案,建设办公、培训、咨询、商贸及娱乐等功能服务区,将工业厂房改造置换为效益更高的商业用途。土地功能变更发生的相关支出,由企业承担,产生的收益也由企业享有,以提高企业参与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3)划定发展新兴产业的重点区域确定区位条件好的部分区域,政府出资回购区域内全部地块,实施二次拆迁,组织权威专家、中介机构将地块划分成办公、培训、咨询、商贸、会展及娱乐等若干个服务功能子区,严格按照功能规划方案,由政府自主开发服务业聚集区。目前可重点收储以下三个区域土地,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诺林商城。诺林商城占地约70亩(包括部分锦绣江南小区),产出效益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极不匹配,建议回购该地块,对其实施二次拆迁,建设开发区地标性建筑,发展集酒店、商场、写字楼于一体的楼宇经济。二是德泰路以东、崇惠街以南、崇宏街以北的区域。该区域占地约220亩,亩产税收仅4.5万元,紧靠繁华的德泰大街,地理位置好,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建议重点对该企业群(安记食品除外)实施退二进三,建设第三产业聚集区。三是嘉龙尚峰—龙华化工区域。该区域紧邻迎宾大道,与高端住宅区奥林匹克花园隔街相望,是对外展示开发区形象的重要窗口,交通便利,应集中力量回购该区域地块,作为承接区内工业企业运输、仓储业务的储备地,大力发展集采购、运输、仓储、零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业。

(4)科学利用存量土地应用好用精开发区现有少数存量土地,首先用于发展检测、设计、仓储、物流及高新技术咨询服务等第三产业;其次用于满足在区内无经营用地的重点税源企业,以增加这些企业对开发区的附着力,稳住税源。

泉州开发区从荒坡中崛起,以9.5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创造出占市本级四分之一的财政总量,成为聚集3家主板上市公司、18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的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用地亩产税收30万元,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目前,项目用地基本填满,体量瓶颈日益凸显,转型升级、挖潜提效成为当务之急。开发区应冷静思考,认真借鉴新竹科技园区、内湖科技园区及国内其他先进国家级开发区的集约化发展经验,在稳住培育重点税源的基础上,采取回购土地重新规划、对接项目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约利用等措施,进一步做大财政收入。

参考文献:

[1]林青.创新政府管理 推动海西民营经济发展[J].福州党校学报,2010(12).

[2]林青.基于产业集群培育海峡西岸区域品牌[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7).

[3]肖阳,谢远勇.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区域品牌培育模式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

税源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地籍调查表填写要求

1、地籍调查表必须做到图表内容与实地一致,各项目填写齐全,准确无误,字迹清楚整洁;

2、表中填写的项目不得涂改,每一处只允许划改一次,并在划改处盖章,以示负责;全表划改超过2处时,整表作废;划改符号用“”表示。

3、表中内容填写不得空项,没有的内容,使用“/” 符号。

4、文字内容一律使用蓝黑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图形由铅笔绘制。

5、不得使用谐音字、国家未批准的简化字或缩写名称。

6、每宗地填写一份地籍调查表。

7、项目栏的内容填写不下的可另加附页。宗地草图可以附贴。凡附页和附贴的,加盖管理机关印章。

8、共有宗和共用宗需要填写共有/共用宗权利人列表。

二、地籍调查表的填写方法

编号:地籍调查表封面的编号是本宗地的宗地代码。共有宗或共用宗时在编号后加“( )”,内填共有或共用权利人数量。

土地权利人:填写全称。个人用地填户主姓名(以身份证为准);名称不能写简称,不能填写错字、别字或已没有法律效力的单位名称。没有公章的个体企业和个人,要按照个人身份证上面的名称填写,身份证上面的错字不能改。对土地所有权人,根据申请书进行核实后,按照“XX组(村、乡)农民集体”格式填写,加盖村或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公章;没有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加盖村委会或乡(镇)政府公章。

单位性质:单位性质分为全民单位、集体单位、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个体企业和个人等。填写其中的一种即可。

权属性质:填写“集体”或“国有”。

权源类型:划拨、出让、国家作价出资(入股)、国家租赁、国家授权经营、荒地拍卖、拨用、农用地承包、集体土地入股、其他等。

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依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大类标准,填写类别名称及编码。

土地座落:根据地名办提供的名称进行现场核实后填写。

法定代表人:根据收集的法人代表身份文件,按照土地权利人填写要求填写法人代表名称、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

代理人:根据收集的代理人身份文件,按照土地权利人填写要求填写代理人名称、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

所在图幅号:填写对应比例尺的图幅号。如果仅在小比例尺地籍图上有宗地,则不填写大比例尺图幅号。如果在大比例尺图上有宗地,而小比例尺图上没有或无法表示,则两种比例尺的图幅号都必须填写。大比例尺:是指1:500、1:1000、1:2000,小比例尺:是指1:5000、1:1万、1:5万。

宗地代码:是指本宗地的地籍编号,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编号。

预编宗地代号:在外业调查工作开始前,根据基础图件资料,预先设定的宗地编号。宗地四至:填写相邻土地的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如宗地外侧是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应填写地物名称;如宗地外侧是空地、荒山、荒滩等无法确定时,要用相应准确的文字标注,不得空项。

使用期限:填写政府批准的使用期限。尚未规定期限的暂不填写。

终止日期:土地使用权使用期限的终止时间,未明确的,暂不填写。

批准面积:填写经政府批准的宗地面积,不包括代征地、代管地的面积。

批准用途:填写经政府批准的土地用途,没有的按照申请书中的土地用途填写。

实际用途:填写经现场调查后宗地的主要用途。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填写至二级类编号。

实际面积:经测量得到的宗地面积,由测绘单位在测量完成时提供,由调查人员填写。

共有/共用宗权利人情况:此栏要填写清楚共有/共用宗权利人的名称(应填写全称)以及土地面积分摊原则;如因权利人名称字段过长填写不下时,可写简称;如因权利人过多填写不下时,可根据申请书编号顺序填写第一个权利人名称,后面加“等几人”;共有/共用权利人详细情况在共有/共用宗权利人列表中填写清楚。土地面积分摊原则包括按照建筑面积比例分摊、按照房基占地面积比例分摊、按照独自使用面积分摊以及协议分摊等。注明:土地面积分摊原则应由所有权利人提交文字材料交权属登记人员备案。

建筑占地面积:宗地内所有建筑物的占地面积之和。从数字地籍图上量取。

建筑面积:宗地内所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之和。从数字地籍图上量取。

土地他项权利:填写本宗地使用者或其他单位(个人)在本宗地的使用权或所有权以外的

使用土地的限制条件和权利。没有的此栏填写“无”。

备注:填写相关土地权利证书编号等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没有的此栏填写“无”。调查说明:采用大比例尺解析法实测的,不需填写此栏。采用小比例尺调绘方法的,应对宗地内被线状国有或其他农民集体土地分割和小于上图面积情况的说明。

其他说明: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界址点号:以宗地为单位,从左上角按顺时针方向,从“1”号起始,顺序编号,应与宗地草图一致。

界标种类:根据实际埋设、标注界标种类在相应位置画“√”。界标种类不足时,在“界标种类”栏空白格中填写界标种类名称。如“木桩”、“石灰桩”等。

界址点点位及界桩说明:采用小比例尺调绘方法的,应对界址点点位及界桩情况进行详细、准确的说明。

界址线类别:参见“界标种类”填写要求。

界址线位置:自有墙,在“外”处画“√”;他有墙,在“内”处画“√”;共有墙,在“中”处画“√”;各自有墙,在“外”处画“√”,并在“说明”栏中填写“各自有墙”或“双墙”。

权属界线走向说明/界址间距:采用小比例尺调绘方法的,应对两界址点间的走向作详细、准确的说明,可不填写两界址点间距。采用大比例尺解析法实测的,调查人员根据宗地草图丈量对应的界址边长填写界址点间距,但不对界址线走向进行说明。

界址线起点号、中间点号、终点号:例如:某界址线的界址点包括:

1、

2、

3、

4、

5、

24、

25、6;起点号填1;终点号填6;中间点号填

2、

3、

4、

5、

24、25。

邻宗地相邻宗地权利人(宗地代码):填写邻宗地的宗地代码。没有相邻宗地时,填写道路、河流等地理名称或参考“宗地四至”填写。

指界人姓名:个人指界时填写指界人名称并加盖名章(或按照手印);代理人指界时要核验指界人身份,填写指界人名称并加盖名章(或公章)。没有相邻宗地时,不用签字盖章。本宗地(邻宗地)指界人签字盖章:个人指界时由指界人填写指界人名称并加盖名章(或按照手印);单位指界的由指界人填写指界人姓名,并加盖单位公章;组农民集体的由村委会加盖公章。代理人指界时要核验指界人身份,填写指界人名称并加盖名章(或公章)。没有相邻宗地时,不用签字盖章。

税源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乔帅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分类分级管理为主要方法,采取纳税评估的手段,依托税收专管员为载体的管理方式。是今后税务管理的主流方向。

一、信息共享方面

我局目前已初步形成征管股国地税、工商部门数据交换,二分局、国土部门信息交换,信息股综合治税平台,三大信息共享机制。但交换的信息存在局限性,信息利用率不高,以国地税信息交换为例,目前仅涉及漏管户信息、税款缴纳信息,发票开具信息、代开发票信息交换目前尚未启动。目前的基础数据质量还难以有效支撑后续的风险管理和基础管理,而风险管理和基础管理效率不高又导致基础数据失真,形成不良的循环。第三方数据来源渠道狭窄,普遍存在“进来的信息用不了,想用的信息进不来”的现象,对第三方数据的深度加工和利用仍显不足,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二、分级分类管理方面

我局目前采用的管理模式是分地域,不区分行业划分管户。每个管理单位同时存在多种经济体,多种行业,多种规模的纳税人。这种模式下管理趋于粗放型,税收管理大户小户一把抓。重点税源分散在各个分局,加之目前管理人才极度匮乏,人力紧缺,管理人员能力有限,造成税源管理无法实现精细化。

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设置,对管户划分采取规模划分、行业划分的形式,对现有的各类纳税人进行梳理和划分,将同一类(行业、规模)纳税人归并到一个征管机构负责,实现征管事项与征管机构之间的一一对应,实行“一类事项一家负责”。

另一方面,专管员只需针对所管理的某一个行业进行专项突破,熟悉一个行业的风险指标,由从前的一对多,演变成一对一,有利于专管员素质的提升,便于定向性税务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精细化管理,有助于降低税收风险的发生几率。

但值得注意的是,打破属地管理会导致税务机关与地方政府的对接不畅,税源调整频繁,难以及时调动地方政府协税护税、参与社会化综合治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建立长效的、社会化的税源风险管控机制。

三、纳税评估方面

(一)现行纳税评估主要为事中、事后管理,要将事中、事后纳税评估,向事前风险管理过渡。

(二)将区域性、宏观性风险指标指标细化为分行业、细化性指标,建立、健全本区域各行业、各规模纳税人的风险指标,完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以房地产为例,建立建筑成本指标(不同时间段砖混结构、框剪结构建筑成本比对),销售价格指标(同时间、同地段、相似户型价格比对),行业利润率指标,存量房指标、财务费用指标。

上一篇:生态城市的特点范文下一篇:地理二轮复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