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经济范文

2023-09-20

税源经济范文第1篇

一、目前税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着地方税收的快速增长。从郧县地方税收总额来看,第三产业提供地方税收比重增幅较大。郧县2000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9.8:51.4:28.8,2001年与2002年在GDP有较大增长的情况下,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例大幅下降,从上一年的56.4%下降至32%左右,第三产业比例大幅上升,增长六个百分点,而反映在税收上,增长只有三个百分点。这说明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还没有真正完全到位,另一方面所调整的部分行业含税量低及第三产业中非税GDP比重过大。

2、地税收人占GDP、财政收入比重偏低。自地税机构成立以来,地税收人对地方财政的需求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地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94年的18.5%增长到2002年的26.4%,净增长了7.9%,但与全省地税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30%还相差2.1%。2002年由于全省实行税费改革,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大,地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有所下降。

3、国有、集体经济的税收贡献率低。由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近年来郧县大部分国有集体企业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税收贡献率逐年下降。虽然近两年来,为从根本上解决郧县国有、集体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突出矛盾,县委、县政府按照“抓大放小”、“放小转民”、“放开搞活”的发展战略,对郧县国有、集体企业进行改组、改制、改造等一系列的改革,企业生产经营有了一定的好转。但由于企业改革、改制,企业只对有效资产承包承租经营,大量闲置资产被剥离,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地方固定税源大幅减少,年影响地方收入在100万元以上,导致地方财源匮乏。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税收比重低,地方税源十分脆弱。屠宰税是农村主要地税收入来源,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屠宰税后,农村地方税收块头大幅下降,所占比重进一步减小,培植农村新的税源迫在眉睫。 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

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优化地方税源结构。

第一,降低第一产业结构比例,提高农业效益和质量。主要途径是:

1、合理调整种植养殖业结构。扩大适宜秦巴山区种植条件的黄姜、丹参等药材种植和具有丰富资源优势的“三大宝”:苞谷、红薯、龙须草及有独特地方特色的白羽乌鸡养殖业等;

2、合理规划引导上规模。郧县的地理气候环境特点适宜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应结合当地具有的丰富资源优势,借鉴外地经验,统一规划,科学引导,实行“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多镇一品”的专业化生产,提高规模经营效益。目前郧县不少特色产品,缺的不是市场,而是规模和品牌宣传;

3、做好服务。目前,农民缺少的是科技知识、市场意识、经营管理经验,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应及时向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资金、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

4、农产品加工增值。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把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企业“焊接”在一起,让龙头企业与多种经营基地和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县域基础资源的最佳配置,在创造更多的就业需求和增收门路的同时,开辟地方税源,增加地税收入,从而把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把产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把经济优势变为地方税源优势。

第二,提高第二产业结构比例,增强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目前郧县工业化程度还很低,2001年第二产业结构比例只占GDP的31.3%。要大力推进农业向产业化、企业化、工业化转化升级。

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通过兴办以农产品加工增值为主的龙头企业,在保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逐步提高第二产业结构比例。

2、进一步加大企业改革力度,搞活县域经济。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促进重点企业,尤其是十堰汉宫集团、十堰康迪制药厂等骨干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带动相关产业如烟叶、药材种植和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

3、发挥资源优势,做活县域经济。发挥“三大宝”优势,将“三大宝”的产业优势与传统轻工业资产存量优势结合起来,重点抓好以粉丝、酒业、造纸等龙头加工企业;发挥大理石、重晶石矿产蕴藏量大的优势,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合理有序,安全开采,加工增值,增加地方税收。

今年9月,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长期全面合作协议,给郧县汽配工业企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更快更好地适应汽车零配件采购全球化的趋势,增加企业效益。 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幅提高发展速度和比重。

根据郧县实际,加快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提高其在GDP中的比重,可采取的措施:

一是加快发展以改善投资基础环境建设为主的行业,重点发展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饮食业和居民服务业、房地产业、仓储业、金融保险业及信息咨询业等一批利税产业,使第三产业成为改善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为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在旅游业方面,省政府“十五”计划中已把武当山列入全省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给予重点支持,并把鄂西北旅游区作为全省二区(鄂西南旅游区,鄂西北旅游区)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来抓。加之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更加有利于推动郧县发展旅游产业。郧县作为十堰乃至全省西进的“桥头堡”,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应定位于鄂西北大旅游区中,统筹规划,立体开发,实施以汉江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精品名牌战略,做大做好旅游产业。

二是加快发展以“路通”促“流通”的道路交通建设,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抓住银武高速公路穿郧而过、209国道十堰段改造工程建设、城关至庙垭公路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郧县境内与毗邻地区的交通资源的同时,加快建设或改造村镇、村村、村组道路交通,促进农村丰富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和商品优势转化,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挖掘税源潜力。

三是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应抓住省委、省政府“十五”期间将加大对鄂西北地区开放开发支持力度的大好机遇,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基础环境,着力走好小城镇与大市场结合的路子,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上来;利用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库区的补偿资金,实施移民建镇,开发式扶贫,促进跳跃式发展;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存、保鲜、运输和销售等行业。同时,加大科技投人,搞好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交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税源经济范文第2篇

摘要:与传统税源专业化管理不同的是,大数据时代下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更加重视对数据的使用。大数据时代下的税源管理具有数据价值方向开始转变、税务机关重点工作转变和相关数据要求开始转变等特征。而目前我国的税源管理存在数据质量不高和体质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应采取实施税源的分类管理、建设税收信息化平台和提高税源信息的质量等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税源管理;专业化

在大数据时代,大家发现数据才是极具价值的资源,但各式各樣的数据汇总起来,其数量完全脱离了传统税源管理模式所能管控的范围,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资源,需要在国家层次、地区层次、单位层次等治理方面努力。税务机关作为国家机关之一,为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应该顺应大数据时代潮流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对税源管理进行一系列改革。在新时代的形势之下,为使得税务管理更加具有适应性,张月红(2015)、江武峰(2018)和王明月(2019)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见解。本文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税源管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表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并对我国现行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对策。

一、大数据时代潮流下税源管理特征

(一)数据价值方向开始转变

奥地利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他的著作《大数据时代》中指出,大数据不是通过捷径,例如随机分析法,而是采用对所有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大数据有着四个显著的特征——规模大、流转快、类型多和低密度价值。21世纪以来,在税收征管方面,西方国家计算机网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美国为代表,计算机中心掌握着纳税人的各类信息,使得美国80%以上的税收都是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征收,实现了税收各个环节的网络化管理。对税源管理而言,“大数据”既是动力也存在一定阻碍,因为数据本身存在价值不大,只有面对不同的场合,将数据重新排列整理,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数据才能发挥其作用。

(二)税务机关重点工作转变

随着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等此类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多样化经营日益普遍,从传统的区域线下经济向跨区域的线上转化,与此相匹配的传统管理模式不再适应,“风险管理”开始被人们关注。“风险管理”的理念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在西方国家中使用广泛。所谓风险管理通过测度风险、评估风险和应对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风险的管理手段。在大数据时代下,为了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水平,税务机关将税源相关的风险管理列为重点工作,即注重收集纳税人的事前和事中税源信息,使得税源信息受主观影响的可能性降低。

(三)相关数据要求开始转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普遍性的管理内容上移和个性化管理内容是税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上级税务机关的工作可以直接利用大数据进行,不再依赖于下级税务机关提供相应的数据,使得税源管理工作更加简便。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数据要求的变化,从要求精确向完整转变。因为大数据时代需要的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所以绝对精确的数据不再被要求,数据能揭示存在的相关问题即可。

二、我国现行税源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质量不高

西方国家在税源管理工作方面远远在我国之上,他们通过各种线上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使得税源管理的数据很高。而我国获取税源数据的方式主要依赖于纳税人所提供的,数据缺乏一定的客观性,造成我国的税源数据质量不高。

1. 税源信息具有分散性

由于缺乏一个统一将零散分布在各个系统、单位和部门的数据整合起来的税收信息网络,使得我国的税收信息极其分散,难以形成完整的数据系统,不能为税收工作提供很好的辅助作用,造成相关工作更加繁杂。

2. 信息获取具有局限性

一方面各地区、各单位和各部门都对自身所掌握的数据严格保密,另一方面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数据提供的义务性,导致各类数据的共享性很差,能获取有关数据的渠道少,获取方式也存在局限性。

3. 信息提供具有方向性

我国对部分企业在对外信息提供上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在不同的事务所需要对外披露的数据也不同,如企业向税务机关提供的经营信息和向公众提供的财务报表。由于在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和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对应所提供的数据也存在一些不同。

(二)体制机制不合理

1. 税源管理机制不科学

在西方很多国家,大企业的税源管理、税收征管、税务稽查和纳税服务等工作的实施已经不再由税务机关来承担,而是各个管理辖区都设有大企业管理局,大企业管理局负责确保相应工作的落实。将所有纳税人分成不同的等级,相同类型的纳税人配置相应的管理机制,实现分类管理模式。因为层级越高的机关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权利,所以税务机关管理等级最大的纳税人,以此做到层层分配管理。

但在我国大部分的税源管理工作是由基础税务机关完成,反而级别高的税务机关很少接触纳税人的相关管理工作。随着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慢慢一些省市级的税务机关开始设立大企业局或大企业处,并划分不同的辖区,由相应机构负责辖区内的相关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并没有实现把税源管理当作重点工作。

2. 传统税源管理体制不适应

随着我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快速发展起来,所对应的传统产业经济发展开始变得缓慢。据统计,2019年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比2018年年末增加了46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比2018年年末提高了1.02%。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带动我国铁路、客车等新兴工业产品和网络购物、移动游戏等新兴产业增长迅猛,整体有利于新经济的发展。

新经济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使相对应的税源规模和新增税源户迅速增加。过去我国经济主要由传统经济项目所带动的,与之对应的税源管理是税源管理员制,每个管理员负责自己权限下的企业,工作量较小,基本能掌握所属企业的全部信息。但随着几何形式增长的企业数量,跨区、跨域和跨界的经营模式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由于企业产权和企业间的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传统的税源管理体系已经不适用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了。

(三)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兴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也得以孕育,新形势的出现推动了税源管理的发展,但同时也给从事税收行业的工作人员带来了挑战,对他们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兴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对数据的运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数据的提供、更新和分类等各个环节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基础工作完成后,还需要设计相应的风险测度指标,对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从而将数据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别,方便对风险高的数据进行重点监控。这样可以使得税源管理工作更加具有效率。

然而,仅依靠传统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实现这一目标,大量数据和AI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对税源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不仅是需要精通于税收业务,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也需要涉猎,新兴税源专业化管理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能够将计算机知识很好地融入进税收之中,让税收工作更有效的进行。但就目前而言,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是十分缺乏的,不能满足我国新兴税源专业化管理发展的需求。

三、我国税源管理的建议

(一)实施税源的分类管理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税源管理模式也应该随着税源管理对象的变化而做出相应改变,面对税源对象的多样性特点,税务机关应该分别制定管理机制,使其措施更加有针对性,实现税源的分类管理。

首先,税务机关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专业化管理机制,改变传统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做到更有针对性地识别风险,突出重点;其次,各个地区的税源结构、分布等问题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实现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专项管理,应该成立专管重点税源的部门,实现对重点税源的责任管理;最后,对中小纳税户实施差别化管理,对规模大、风险高的企业进行专业化流程管理,对其他纳税人继续实施原有的传统管理方法。

(二)建设税收信息化平台

1. 构建信息平台,整合税源信息

第一,国家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全国税局平台,推动税务平台与其他平台相整合,建设更加完整的税源数据平台;第二,各省规范和有效整合自身平台,做到纵向和横向的信息互通,实现跨平台、跨区域的信息共享;第三,着力构建基层平台,建设域内的税源信息平台,使得更多相关部门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2. 推进信息共享,保证信息质量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创新,需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分散的税源数据整合起来,接着完善相应的数据管理机制,保证数据的质量,推动税务机关和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三)提高税源信息的质量

1. 完善收入预测体系,提高预测的准确率

税源预测对税源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税收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受预测的准确性所影响,所以需要完善收入预测体系,提高预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税源预测中,要坚持自上而下的原则,有利于及时对偏差大的项目实施调整措施、寻找原因和追究其责任。

2. 强化税源信息采集工作,确保录入质量

内部采集和外部采集是信息采集的两种方式。首先,提高内部信息的质量,通过对税收征管软件的改进和对申报信息的审核,增加信息的有用性,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其次,提高外部信息的质量,通过对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有利于信息的共享和各类信息的对比,从而发现税源存在领域、形式和规律。

(四)培养税收人员的素质

1. 将人才队伍建设放于首位

在大数据时代下,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将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是各级税务机关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决策人才的培育,随着时代的推移,决策者需要摒弃传统落后的主观决策方式,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利用对大数据分析整理后的结果进行决策;第二,专业人才的培育,大数据时代下的税源专业化管理需要的不是精通税收知识的单方面人才,而是能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并为税源管理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2. 提升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是人才的培养,将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才要求进行分类整合,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人才进行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培养效率,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其次,对不同标准的人才进行分类培养,比如决策能力强的人员,重点往决策者培养,操作能力强的人员,重点培养其实践能力;最后,是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不同层次的人员分配到相应的岗位,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叶晓楠,宁若鸿.“三新”经济新意喜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8-13(007).

[2]王月明,张飞,周杰.新经济业态税收征管问题研究[N].江苏经济报,2019-06-06(B04).

[3]陈玉春.大数据分析如何应用于税收征管[N].人民邮电报,2019-03-29(003).

[4]张月红,林虎,李伟.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主动服务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J].现代商业,2015(30):66-67.

[5]江武峰.大数据背景下税收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税务研究,2018(01):113-116.

*本文为2019~2020沈阳市科技创新智库研究课题“关于沈阳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对策研究” (項目编号:2019YJ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税源经济范文第3篇

(2012年版)

一、登录 ................................................. 2

二、选择任务 ............................................. 2

三、确认报表期 ........................................... 3

四、录入数据 ............................................. 4 4.1下载及安装插件 ..................................... 4 4.2数据录入 .......................................... 6

五、审核数据 ............................................. 7 5.1自动审核 .......................................... 7 5.2手动审核 .......................................... 8 5.3变长表审核 ........................................ 9

六、上报数据 ............................................ 10

七、其他功能介绍 ........................................ 10 7.1离线填报介绍...................................... 10 7.2 另存报表为Excel表 ............................... 11 7.3修改登录密码...................................... 12 7.4消息管理 ......................................... 12

一、登录

在IE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报表服务器的地址http://,依次点击“办税服务厅——〉办税区——〉网上直报——〉重点税源网上直报系统”。显示出服务器上的“重点税源网上直报系统”任务组,如下图。

图1:页面中显示了服务器上已创建的任务组及相关公告内容。 用户名:也就是填报单位的单位代码, 统一设置为企业的国税纳税识别号。 密码:即登录密码,2012年、2011年两年都达到重点税源标准的企业登陆密码与其2010年登陆密码一致,系统未做更改。2012年新增达到重点税源企业标准的纳税人登录密码为其纳税识别号。企业进入系统后可自行修改登陆密码。,登录后企业可自行修改。

请注意:只有重点税源企业的用户名存在于任务组中的单位列表中。未达重点税源企业标准的企业代码不存在于单位列表中,因此不能登录系统。

二、选择任务

在图1对话框中依次输入“用户代码”和“密码”,点击【确定】按钮,系统显示图2所示页面,页面中显示了任务组的报表任务。

图2:选择2012年重点税源报表任务

上图中显示,此任务组中的两个报表任务。其中2011年重点税源监控月报表作为展示任务,只能进入查看本重点税源企业2011年上报的历史数据,但是不能再进行填报操作。2012年重点税源监控月报表为本年使用的报表任务,企业可以查看本年已上报的数据并能够填报下月数据。

注意:1.填报2012年属期报表只能在2012年重点税源月报表任务中操作, 2011年重点税源月报表将变更为展示任务,企业只能进入查看历史数据,不能再进行填报操作。 2.展示任务中只存在上年重点税源企业的历史数据,若上年不是重点税源企业,进入后将没有报表显示。

三、确认报表期

在填报数据前必须明确要填报数据所属的报表期。 当前报表期:表示当前所处的报表时期。 已填报报表期:表明本期已上报过数据。

如果要填报的报表期在页面上没有列出,可以通过“更多报表期”来选择其他报表期。如下图3:

图3:企业选择报表期及填报方式

四、录入数据

4.1下载及安装插件

选择要填报数据的报表期后,点击“在线填报”就可填报数据了。如果是第一次使用本系统或插件升级后,系统会提示下载插件。

(图4)

插件下载失败的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的:

1、在windows XP系统中,出现如下提示,

(图5)

点击上图中黄色文字部分,系统提示如下,

(图6)

选择“安装ActiveX 控件”即可安装插件。

用户也可手工修改IE属性,修改方法如下:在IE浏览器,选择IE的 菜单 工具->Internet 选项->安全->自定义级别->ActiveX 控件和插件,将 “下载已签名的 ActiveX 控件”和“运行 ActiveX 控件和插件”设置为“启用” ,如下图。

(图7)

2、IE的安全级别设置过高:可将Internet 区域的安全级别设置成为“默认级别”或“安全级别-低”,点击重置按钮后点击【确定】。如上图7中左图所示。(注:安全级别重置仅对本次下载插件有效,下载后系统会自动还原为原安全级别,因此不会影响用户电脑安全)。

3、如果安装了类似3721上网助手等控件屏蔽工具,可将IE工具栏上的上网助手设置为“不拦截”。

(图8)

4、登录Windows的用户操作权限不够,可选择具有较高操作权限的用户名或以超级用户Administrator登录Windows。

插件下载安装后,如果服务器上的插件没有升级,则再次填报选择报表期数据时,系统不会再次下载插件。

插件正确安装后,系统就会在新的IE窗口中打开报表。如图9所示。

4.2数据录入

在线插件安装成功后,系统将从服务器上下载报表任务,并在IE窗口中打开报表任务,如下图9。

(图9)重点税源报表填报

在图9中选择要输入数据的表元,即可以直接用键盘输入数据了(新输入的数据将覆盖原来的数据),用鼠标点击想要编辑的表元,则表元里会出现一个闪动的输入提示符,这时可以直接用键盘输入数据,另外,也可以用键盘来移动录入焦点。

在填报数据时,用户点击页面下侧的报表标签切换报表。在报表标签上点击鼠标右键,弹出如下菜单,选择报表标签的显示方式并切换到相应的报表。

(图10)

注:当重新修改录入已上报数据时,如果上级已锁定当前数据,则在线填报时系统会出现如下提示,用户不能再修改数据。

(图11)

五、审核数据

纳税人数据填写完毕后,需进行审核,审核通不过时需填写审核情况说明,否则无法填报下一项目,也无法正常上报报表。若企业核实实际经营纳税情况属实仍出现错误提示,需要在审核情况说明表填写审核情况说明,然后可以正常上报数据。

5.1自动审核

如果录入或修改了某张报表后,试图切换到其它报表时报表数据不符合审核关系,则系统会自动审核当前表。如若没有选择行业代码,会弹出如下对话框:

(图12)

事实上,系统中的审核是无处不在的。当保存数据、计算报表、汇总以及切换报表时系统都会自动检查当前报表的数据是否正确,如果存在没有通过审核的数据,则弹出错误所示对话框。审核通不过时需填写审核情况说明,否则无法填报下一项目,也无法正常上报报表。若企业核实实际经营纳税情况属实仍出现错误提示,需要在审核情况说明表填写审核情况说明,然后可以正常上报数据。

5.2手动审核

系统中的审核分为逻辑性审核和合理性审核(其中:【审核当前表】、【审核当前行】、【审核所有报表】进行的是逻辑性审核)。逻辑性审核主要检查报表数据是否满足一定的逻辑性关系。合理性审核与逻辑性审核的操作方法类似。

自动审核只能审核当前表的表内公式,如果需要审核所有报表进行表内表间审核,请选择工具栏核结果如下图所示:

按钮下拉菜单中的【审核所有报表】来完成。审

(图13)

当选中审核结果列表中的某一条目时,与该条目相关的表元(错误相关表元)将会用红色醒目显示标记出来,方便用户定位修改。(如果是合理性审核,则出错表元以黄色显示)。

(图14)

双击审核结果列表中的某一条目时可以看到当前出错信息对应的审核公式。

(图15)

5.3变长表审核

变长表是一张行数不固定的报表表,其审核与行列数据固定的基本表的审核不同。当录入完一行数据后,如果该行数据不符合审核关系,此数据行中将会划一红线,表示此行数据没有通过审核。如下图所示。

(图16)

选定某一未通过审核的数据行,选择右键菜单中的“审核当前行”,可查看详细审核提示信息。

要查看变长表的详细审核信息,可在报表区域中点击鼠标右键,在菜单中选择“审核当前行”,系统将在图15所示审核窗口中显示审核提示信息。

(图17)

上报数据前,点击菜单栏上【审核】旁的下拉箭头▼,选择“审核所有报表”,确认所有报表审核无误即可上报数据。

(图18)

六、上报数据

所有报表审核通过后,点击菜单栏上的【上报】按钮,将数据上报到服务器。 如果在上报时发现网络连接中断,请选择【上报】按钮旁下拉箭头▼中的【保存到本地磁盘】,将数据上报到磁盘;网络连接正常后,选择【装入本地数据】将保存至磁盘中的数据装入后,再上报至服务器。

(图19)

七、其他功能介绍

7.1离线填报介绍

当用户上网条件不方便或报表任务中的报表很多,需要比较长的填报时间时,可使用【离线填报】方式填报数据。选择【离线填报】,系统将自动在本机上安装离线填报工具。

请注意:为避免企业填报错误,目前报表服务器尚未开放离线填报模式。 在图3中点击选择【离线填报】,系统提示:首先从服务器上下载离线填报工具,并安装在本机上,如下图所示,

(图20)(图21)

根据提示,点击【下一步】或【是】,将离线填报工具安装到本机上。 离线填报工具安装成功后,系统将会自动打开报表任务,企业可以打开并填报报表,审核完成后点上报数据就行,具体过程与在线填报类似。

7.2 另存报表为Excel表

在线填报时,可以将报表保存为Excel文件。

如图9显示的填报界面中,点击上方的【编辑】菜单,选择【导出所有报表为Excel】,系统将提示选择Excel文件的保存目录。选择了保存目录后,当前报表将被另存为Excel格式。

图22 导出数据到ExceL表

7.3修改登录密码

填报单位登录时的密码默认与登录代码相同,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成功登录后,最好修改登录密码。

填报单位登录成功后,在图2所示页面中,点击菜单【编辑】,选择【报表户信息】,系统显示如下修改帐号页面,

图23 修改报表户密码

在上图中输入旧密码,设定新密码后,即可修改密码。

如果填报单位忘记了登录密码,只能联系主管税务机关,由税务机关重新设置登陆密码。

7.4消息管理

在消息管理中,填报单位可以查看税务机关发送给自己的消息。

在图2所示页面中点击菜单【查看】,选择【消息管理】,系统将显示“消息管理页面”,页面将列出所有未读取的消息

图24 查看消息通知

点击消息的标题,即可查看消息。

税源经济范文第4篇

摘要:税源监控是税收征管的核心。针对我国税源监控工作中存在的制度乏力和手段落后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税源监控工作的几点建议:优化税源管理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税源监控制度,实现制度精细化;强化税源信息化管理,提高税源监控的科技含量。

关键词:税源监控;纳税评估;信息化管理

税源监控是指税务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一系列规范的、现代的方法和手段,对税收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跟踪和纳税控制,掌握税基的规模和分布,分析预测税源发展变化趋势,发现税收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税收管理目标实现的一种活动。税务管理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掌握税源并促使税收从潜在税源依法转化为现实税收收入的过程。税源监控是税收征管的核心,是税收职能实现的前提条件,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税源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源监控制度乏力,造成税款流失

1.税务机关岗位衔接与职责划分不科学。基层税收征管部门设置的计划征收科,虽然赋予了征收和税源监控双重职能,但由于投入到征收中的精力过大,加上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将税收任务作为衡量税务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准,忽视了税源监控和征管质量的重要性。同时,出于加强廉政建设、分权制约的考虑,实行多人多岗共同负责,缺乏必要的考核制约机制,使得税源管理的直接责任人缺位,事实上形成了重征收、轻监控,甚至出现对税源监控几乎无人问津的局面。

2.税务干部对前一时期“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模式理解上存在误区,以为只要设立了办税服务厅,纳税人就能按期如实自行申报纳税。税务人员深入基层少,难以了解纳税人的真实信息,使零散税源、隐蔽税源、非正常纳税户出现了真空地带,形成税源底数不清和漏征漏管等问题。税源监控出现了远离企业、坐看报表的静态管理状态。

3.基层税务部门实际应用纳税评估的效果普遍不佳。由于我国纳税评估的效能定位不明确、基础信息不充分、评估分析手段不完善等问题,造成基层纳税评估工作质量不高,流于形式。同时,我国的税务代理行业起步较晚,税收筹划与代理服务水平还停留在较低层次。

4.税务稽查缺乏科学选案的手段。由于基层税务机关对征管部门日常性检查与稽查局税务稽查的职能定位及检查计划的安排缺少有效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导致各部门的税收检查工作尚未形成合力,征管部门在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中发现的纳税人有关偷骗税嫌疑的资料信息未能及时与稽查部门共享,征管与稽查之间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后“打击型”监控的效果。

5.税收分析与征管脱节。目前,各级税务机关对税收分析报告最关心的是实际完成进度情况,税收分析局限于对税收计划完成情况、收入增减情况和少数税源变化对收入计划影响的简单对比分析上,缺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行业发展和辖区经济发展的全面系统的精细化的调研和分析,更缺乏税收经济关系的前瞻性的科学分析和预测,导致对税源全程动态监控机制的缺失。

(二)税源监控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1.税务机关对税源的发展状况不能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尽管近年来税务系统不断加大对计算机硬件的投入,实现了从纳税登记、税款征收到税款划解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但目前的税源监控工作基本上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所掌握的税源信息零散、匮乏、流失量大,税收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

2.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的现金交易,逃避了税源监控。由于我国目前对现金支付处于失控状态,现金交易在私营、个体乃至其他经济形式中大量使用,现金支付数额过于庞大,使大量的现金交易信息游离于监控之外,为偷税、洗黑钱、行贿受贿等经济犯罪提供了便利。

3.税务部门未能与有关部门建立广泛的信息共享体系和严格的信息资料交换制度,不能及时获得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和分析材料。税务机关内部广域网处于封闭状态,未能与工商、银行、海关、外管等部门实施联网,社会公众网络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的有关涉税信息,使组织收入工作陷于被动。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跨国纳税人大量出现,国际间经济业务交往加大,避税情况日显突出,使税源监控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加强我国税源监控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税源管理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1.充实税源管理人员队伍,引导税源管理人员树立全新的税源监控理念。优化整合税源管理干部队伍,做到税源管理人员数量与税源规模相匹配、税源管理素质与税源管理难度相匹配。增强税源管理人员的大局、法治、创新、效率、服务、责任等意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共同致力于搞好税源监控工作。

2.开展全方位的税源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工作。积极引导他们不断更新知识,使其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论和税收、财经、法律、计算机等各项知识储备,做到专博结合,以适应纳税人点多面广的特点。

(二)完善税源监控制度,实现制度精细化

1.建立税源监控责任制,推行分类管理模式。科学设定税源监控岗位,将工作的具体要求作详细规定,将税源监控的职责明确落实到具体的组织或部门承担。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根据其生产经营状况和纳税信誉的好坏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并实施与之相对应的监控办法。

2.建立财务核算监控机制,控制和规范现金支付。在税收实践中,对新开业的企业须要求其按规定建账建制,对已开业的企业要责令企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严格核查企业账账、账证、账实间的配比关系。全面推行非现金支付制度,通过国家立法明确限制现金的支付范围,禁止大额现金流通,限制小额现金流通,坚持存款实名制,实现所有金融机构联网通兑,彻底解决纳税人普遍存在的多头开户、用假名开户的问题。同时,全面推行并使用税控装置,监控纳税人的真实税基及其变动。严把普通发票验旧购新关,加强对普通发票的检查。

3.强化纳税评估和风险预警工作。税务机关应广泛收集、充分运用各种涉税信息,将纳税人的财务资料、纳税申报资料及其它相关涉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比对,全面推广应用税负对比法、能耗测算法、投入产出法等纳税评估方法,建立各种纳税评估标准模型,优化、细化纳税评估流程,将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有机结合,找出纳税人实际纳税与应纳税额的差距,增强日常税源监控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税负预警制度,评估总体税源管理水平。

4.强化税务稽查和反避税工作。将从纳税评估中筛选出有偷逃税和避税嫌疑的纳税人交稽查部门检查处理,对有避税嫌疑的纳税人进行反避税调查,为税务稽查和反避税提供有效的、针对性的案源及审理思路,提高稽查和反避税选案的准确度。真正实现以管助查、以查促管的良性循环互动,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5.加强税收经济分析。税务机关应根据税源监控指标体系开展地区、行业、纳税人不同层面的税收经济关系分析,深入探析税收和经济变动之间的合理性、协调性及其内在规律,反映和说明影响税收经济关系变动的经济结构、税制结构、征管等因素的影响程度,查找税源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6.加大对税务代理行业的激励与惩罚力度。税务机关应加大同税务代理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开拓交流渠道,了解其最新动向,听取他们的意见,改进管理方法。同时要建立健全对该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恶意税收筹划的监控,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三) 强化税源信息化管理,提高税源监控的科技含量

1.建立税源信息数据库,实行全程监控管理。推行纳税人统一代码制度,全面建立健全税源户籍档案。对重点税源实行分级网络监管,分户建立重点税源电子资料档案卡和新增项目税源监控管理卡。定期对纳税人的户籍信息、税源构成和相关纳税信息等开展调查分析,做到税源户籍总数明了,税源结构分布清楚,户籍信息完整准确。

2.建立纵向连通的信息共享网络,加快税务机关内部信息资源整合步伐。加强各税务机关各部门信息交换和信息比对,提高数据采集质量,建立协同运作的应用格局,实现业务流程的高度自动化。规范各类应用软件的操作标准,做到基础数据一致,统计口径相同,税务机关与其他经济指标统计部门应用软件数据能对接。

3.建立横向连通的信息共享网络,完善社会协税护税体系。逐步建立征税人、纳税人、协税人三位一体的人工和网络并行的覆盖广泛的信息网络共享体系,与工商、银行、国地税之间以及房管、土地、统计、公安等部门实现各个系统之间必要的横向信息共享,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资料交换和信息沟通,明确各部门的协税护税义务及法律责任。此外,还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报纸、期刊等信息资源搜集各类重点税源户的涉税信息,加强重点税源户的信息储备,提高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能力。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完善涉税举报系统,全面提高对纳税人的规范和监控力度,形成全方位协税护税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茂锋.构建税源监控体系的新思路[J].税务研究, 2009, (12).

[2] 方铭辉.借力信息化,加强税源管理和监控[J].山东经济,2009,(9).

[3] 宋强松,管泽锋.微观税源控制管理的途径[J].税收征纳,2009,(10).

[4] 吴蔚.强化税源管理的内控机制研究[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9,(6).

税源经济范文第5篇

一、目前内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1、制度流程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业务的开展。

如我行单位U盾过期后,系统既没有自动提示,也没有自动展期功能,使单位代发工资数据上传不到位,影响了对客户的服务;对库存现金,特别是对残破券的逐张清点规定,网点实施起来困难很大,每天清点会占用很多时间,势必影响柜面服务,不清点又不符合制度;军人持有的身份证件号码目前无法通过7646交易进行联网核查,无法对便装军官进行开户。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使“内控优先”的原则成为一句口号,直接影响了操作层的执行力。

2、业务执行不到位,导致操作风险隐患。

许多问题的产生不是因为没有制度或制度本身有问题,而恰恰是由于执行中出现了偏差。部分前台柜员在处理业务时不严谨,对业务流程不熟悉,造成操作风险隐患,如:个别网点柜员不知道支票背书要连续,当支票出现背书转让时,第二背书人要在背书人栏内签章;有网点为客户办理业务时,客户提供的户口簿上有涂改,在几轮授权均被拒后,几分钟内,户口簿涂改部分的上面出现了一枚模糊的印章,再次要求授权。上述问题,如果授权人员轻易授权,很容易出现操作风险隐患。究其原因,主要是柜员甚至是有些管理者往往只感知长此以往也没出什么差错、事故、案件,但却忽略了一个常识性的,也是“十案九违规”所证实了的事实,这就是操作风险往往就可能出在你随意放置的印章被人利用,随便涂改的资料往往会导致不可避免的法律纠纷。

3、考核导向形成的负面影响。

从管理机制看,现行绩效考核机制下经营目标与风险偏好的矛盾难以权衡。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形成的业内趋同的考核机制,奉行“以业绩论英雄”、“胜者为王”的市场法则和经营理念,造成业务考核硬指标、内控管理软指标,到了季末、年末冲存款、贷款、中间业务违规等现象比比皆是,冲完了指标要求合规部门查,查完了睁一眼闭一眼,然后到了季末、年末再冲,如此循环,形成圈内共识,也造成各支行执行制度时,进行机会成本的选择。

从考核分配机制看,体现内控价值的成分偏少。一是由于定向考核到个人,一线柜员对此积极性颇高,业务掌握得也好,甚至一些新入行的柜员也熟知此道,学的也快。这样考核到个人头上,势必影响到不做柜面的营业经理和网点主任的分配收入,有时还会出现现金柜员与理财经理的业务冲突。

4、内控管理难以满足管理需要。

目前支行内控人员只有3到4人,工作头绪多,很多工作职责履行不能到位,处于疲于应付状态,导致部分支行内控管理形式上要求的多,具体针对性措施少。

5、处罚处理多,正面激励机制未形成。

现在各类检查、考核,往往都是对网点员工的处理,如记分、罚款等,但很少有对一线柜员中文明服务水平高、业务核算质量好、堵住外部欺诈、安全措施抓得紧等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的,整个正面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员工对此颇有想法。

6、员工的业务素质、守规意识与内控文化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新学员培训不充分,仓促上岗问题多。据反映,我行一批新学员仅在分行集中培训一周时间,就分配到各支行、网点,由于网点人手紧,有的学员还没几天跟班学习,就独立上岗了,以致个别学员甚至连基本的珠算还不会,个别学员连下班前要进行轧账都不知道!大量培训不到位的学员独立顶岗,造成网点差错多、反交易多、补打凭证多等问题,给柜面业务带来很大风险。

二是员工的业务素质、守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临柜人员对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业务操作通过前任柜员短期的“传、帮、带”获得,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加之自身不勤于学习,又往往在不够严谨规范的制度环境中耳濡目染,很容易形成偏离制度规范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致使业务差错屡有发生。

二、对策及措施

1、加强内控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控管理中,事前控制对各种违规行为控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事前控制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最能影响人的恰恰是文化。内控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良好的内控文化有助于引导员工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的工作意识和思维习惯,将员工的经营理念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形成一种内控氛围。我行这几年不遗余力地抓了执行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执行不力的问题仍屡有发生,影响制度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包括体制、机制和制度流程)本身的不合理。因此,加强制度文化建设,逐步实现制度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使制度执行从“靠管理推动”向“靠流程推动”转变,控制手段由“软约束”向“硬控制”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实际上很多制度、流程要从总行层面去推动,二级分行更应该充分发挥内控管理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对目前分部门银行体制下出现的管理重复,交叉,业务流程管理出现的真空地带,或出现扯皮的业务进行协调,对明显滞后当地业务发展的一些制度、规定,进行完善、创新,实现控制与效率的平衡,降低制度管理成本,打造和谐内控文化。

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和各部门的领导者对待内控管理的态度密切相关,无论外部监管环境怎样,无论内控文化建设的进程怎样,也无论上级行的内控监督力度怎样,只要是有利于规范操作、风险防范、案件控制,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者坚定不移地在制度和授权的范围内,依照现有的罚则对检查出来的所有问题进行纠正与做出适当的处罚决断,就能在这个部门内营造出良好的内控氛围,创造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充分发挥授权中心的优势,加强业务事中控制。

授权中心作为事中控制的最前沿,承担了我行绝大部分网点的授权业务,充分发挥授权中心的优势显得尤为重要。集中授权让所有需要授权的相同业务用同一个尺度掌握,避免分散授权个别网点对业务控制不到位,随意授权的现象发生,如个别网点的业务授权遭拒后,很不理解,认为以前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怎么现在不能作了,殊不知以前一直都在违规操作,对制度的理解不同,造成执行的走样。建议授权中心对被拒绝授权的业务,进行统计记录,每月出一次通报,对问题进行归类,阐述不能授权的原因,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对违规操作人员,特别是有恶意违规的人员,要及时网点主任联系,了解现场的真实情况,切实把好事中控制关,如有必要,建议支行将其列为重点人员,予以重点关注。

3、强化重要环节风险控制,加大检查力度。

高度关注国家近期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结合内控管理重点,加大对全行房地产贷款、小企业贷款、个人贷款、代发工资、代理保险、银行承兑汇票、电子银行、中间业务以及客户经理管理等方面的检查力度。对每项检查做到查深、查透、查实,如:针对中间业务检查,特别是融资顾问费、财务顾问费、担保业务收入等,就不仅是看和企业签订的收费协议、收费方式,更重要的是根据现行的中间业务收费模式,查看收费是否准确,有无遗漏,贷款利率的执行是否正确,有无人为的跑、冒、滴、漏等现象;加大对重要业务、重要风险环节的检查、控制,对防范和化解风险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4、加强考核引导,建立内控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指标考核体系。目前上级行以经营绩效为核心设置对下级行的目标考核指标体系,特别是时点数指标的考核,必然导致下级行在完成经营指标和执行制度间进行机会成本的选择,如果有支行在季末、年末违规冲存款、贷款或中间业务收入等经营指标并没有被处罚,个体的“理性”选择成为共识,就会在各支行间群体效仿,产生“羊群效应”。因此上级行在经营考核指标设置上,应更多的考虑选择时期数,避免季末、年末出现大规模违规现象的发生。

二是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树立正确的风险偏好。进一步认识内控成本与风险偏好的关系,合理界定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如:对反交易的考核,应该设置一个合理的反交易率,对柜员正常处理业务过程中出现的反交易,有合理的风险容忍度,不能均作为差错处理,导致柜员为了不做反交易,而变通出现性质更严重的违规行为。

三是加大内控考核指标在整个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并切实将内控考核指标运用得当。目前我行内控考核指标,在整个绩效考核指标中占比为2%(1000分的绩效考核指标,内控指标只有20分),偏低,就拿内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考核指标而言,该系统的考核指标只占2分,网点会觉得该指标考核无所谓,给支行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即使目前的内控考核指标在整个绩效考核体系中占比不是很高,但只要运用得当对内控管理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问题是在每季考核的实际运用中,除非有重大的处罚问题才有所体现,平时并没有跟每季查出的问题的实际严重程度、风险程度、发生频率等沾边,因为系统中录入的问题并不全,或者有些机构对重大违规问题没有录入系统,只是录入一些不痛不痒的小问题,如果以此为处罚标准,会挫伤各支行系统使用的积极性。因此市分行合规部要加大市分行机关各部室检查发现录入问题的分析力度,以此为标准,将分析结果与内控考核挂钩。当罚则比较健全、问题库也比较完善的时候,可以依照该系统分析结果,按照违规程度、通报次数、记分分值、罚款金额、整改情况等综合扣分,并在对下一级行长经营绩效考核中兑现。

四是在内控考核中体现正激励机制。对一线柜员中文明服务水平高、业务核算质量好、堵住外部欺诈、安全措施抓得紧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能每季从业务差错指标、检查发现问题的频率、被拒绝授权的次数等方面进行评比,评选出当季的内控标兵,形成正面激励机制,创造大家争当内控标兵的新局面。

五是加强内控考核结果的运用。从内控考核上进一步探索内控管理的长效机制。我行目前有很多内控管理工具,如:内控评价、各级管理人员尽责评审考核办法、内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旨在加强支行内控管理,推进管理人员履职能力建设、增强责任意识,促进员工合规自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并完善三维立体的内控评价考核体系:一是对内控评价的评价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和经济资本占用的依据;二是对一线操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考核、聘用、晋级的依晋级的依据;三是对管理人员的内控尽职评审,评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用、晋升的依据。

6、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在管理学研究的领域中,可能都知道人的决定性因素,但在管理实践中则往往对人的管理有所忽略。为了加强内部控制,减少违规操作、降低经营风险,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的工作不能放松。客户经理的“九必须”、“十不准”,柜员的“员工行为规范手册”明白地告之不该做的事项与告之应该做的事项,绝不是管理上的装饰,教育员工怎样做人、树立职业操守,遵守职业道德,端正价值取向,整体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能有效地加强内控管理,防范案件,减少屡查屡犯问题。

二是加强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我行目前开展的各种各样的业务技能培训不可谓不多,但效果怎样,从授权中心每天被拒的授权业务量可见一斑,怎么能切实提高培训水平、增加培训效果,我们应该做些深入的思考。我行目前的大部分培训模式是各主管、网点主任、营业经理等管理人员参加市分行的各种培训后,回去对员工进行再培训。各管理人员培训时一般都有很多附带的任务,如:领凭证、报销等诸如此类的工作,培训效果已打了折扣,开展再培训有时就利用开晨会时一点有限的时间提一下,想保证效果很困难。再从内控检查的层面看,更多的是查阅培训记录,因为考虑到硬盘容量,网点晚上的录像是自动关闭的,无法通过录像查看培训的真实状况,就是看到培训的情况,也无法验证培训的效果。因此培训效果的后续检查很重要,不能完全依赖授权中心对业务的合规性把关,一旦授权中心人员工作出现疏忽,极易酿成操作风险。

税源经济范文第6篇

一、地籍调查表填写要求

1、地籍调查表必须做到图表内容与实地一致,各项目填写齐全,准确无误,字迹清楚整洁;

2、表中填写的项目不得涂改,每一处只允许划改一次,并在划改处盖章,以示负责;全表划改超过2处时,整表作废;划改符号用“”表示。

3、表中内容填写不得空项,没有的内容,使用“/” 符号。

4、文字内容一律使用蓝黑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图形由铅笔绘制。

5、不得使用谐音字、国家未批准的简化字或缩写名称。

6、每宗地填写一份地籍调查表。

7、项目栏的内容填写不下的可另加附页。宗地草图可以附贴。凡附页和附贴的,加盖管理机关印章。

8、共有宗和共用宗需要填写共有/共用宗权利人列表。

二、地籍调查表的填写方法

编号:地籍调查表封面的编号是本宗地的宗地代码。共有宗或共用宗时在编号后加“( )”,内填共有或共用权利人数量。

土地权利人:填写全称。个人用地填户主姓名(以身份证为准);名称不能写简称,不能填写错字、别字或已没有法律效力的单位名称。没有公章的个体企业和个人,要按照个人身份证上面的名称填写,身份证上面的错字不能改。对土地所有权人,根据申请书进行核实后,按照“XX组(村、乡)农民集体”格式填写,加盖村或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公章;没有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加盖村委会或乡(镇)政府公章。

单位性质:单位性质分为全民单位、集体单位、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个体企业和个人等。填写其中的一种即可。

权属性质:填写“集体”或“国有”。

权源类型:划拨、出让、国家作价出资(入股)、国家租赁、国家授权经营、荒地拍卖、拨用、农用地承包、集体土地入股、其他等。

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依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大类标准,填写类别名称及编码。

土地座落:根据地名办提供的名称进行现场核实后填写。

法定代表人:根据收集的法人代表身份文件,按照土地权利人填写要求填写法人代表名称、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

代理人:根据收集的代理人身份文件,按照土地权利人填写要求填写代理人名称、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

所在图幅号:填写对应比例尺的图幅号。如果仅在小比例尺地籍图上有宗地,则不填写大比例尺图幅号。如果在大比例尺图上有宗地,而小比例尺图上没有或无法表示,则两种比例尺的图幅号都必须填写。大比例尺:是指1:500、1:1000、1:2000,小比例尺:是指1:5000、1:1万、1:5万。

宗地代码:是指本宗地的地籍编号,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编号。

预编宗地代号:在外业调查工作开始前,根据基础图件资料,预先设定的宗地编号。宗地四至:填写相邻土地的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如宗地外侧是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应填写地物名称;如宗地外侧是空地、荒山、荒滩等无法确定时,要用相应准确的文字标注,不得空项。

使用期限:填写政府批准的使用期限。尚未规定期限的暂不填写。

终止日期:土地使用权使用期限的终止时间,未明确的,暂不填写。

批准面积:填写经政府批准的宗地面积,不包括代征地、代管地的面积。

批准用途:填写经政府批准的土地用途,没有的按照申请书中的土地用途填写。

实际用途:填写经现场调查后宗地的主要用途。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填写至二级类编号。

实际面积:经测量得到的宗地面积,由测绘单位在测量完成时提供,由调查人员填写。

共有/共用宗权利人情况:此栏要填写清楚共有/共用宗权利人的名称(应填写全称)以及土地面积分摊原则;如因权利人名称字段过长填写不下时,可写简称;如因权利人过多填写不下时,可根据申请书编号顺序填写第一个权利人名称,后面加“等几人”;共有/共用权利人详细情况在共有/共用宗权利人列表中填写清楚。土地面积分摊原则包括按照建筑面积比例分摊、按照房基占地面积比例分摊、按照独自使用面积分摊以及协议分摊等。注明:土地面积分摊原则应由所有权利人提交文字材料交权属登记人员备案。

建筑占地面积:宗地内所有建筑物的占地面积之和。从数字地籍图上量取。

建筑面积:宗地内所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之和。从数字地籍图上量取。

土地他项权利:填写本宗地使用者或其他单位(个人)在本宗地的使用权或所有权以外的

使用土地的限制条件和权利。没有的此栏填写“无”。

备注:填写相关土地权利证书编号等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没有的此栏填写“无”。调查说明:采用大比例尺解析法实测的,不需填写此栏。采用小比例尺调绘方法的,应对宗地内被线状国有或其他农民集体土地分割和小于上图面积情况的说明。

其他说明: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界址点号:以宗地为单位,从左上角按顺时针方向,从“1”号起始,顺序编号,应与宗地草图一致。

界标种类:根据实际埋设、标注界标种类在相应位置画“√”。界标种类不足时,在“界标种类”栏空白格中填写界标种类名称。如“木桩”、“石灰桩”等。

界址点点位及界桩说明:采用小比例尺调绘方法的,应对界址点点位及界桩情况进行详细、准确的说明。

界址线类别:参见“界标种类”填写要求。

界址线位置:自有墙,在“外”处画“√”;他有墙,在“内”处画“√”;共有墙,在“中”处画“√”;各自有墙,在“外”处画“√”,并在“说明”栏中填写“各自有墙”或“双墙”。

权属界线走向说明/界址间距:采用小比例尺调绘方法的,应对两界址点间的走向作详细、准确的说明,可不填写两界址点间距。采用大比例尺解析法实测的,调查人员根据宗地草图丈量对应的界址边长填写界址点间距,但不对界址线走向进行说明。

界址线起点号、中间点号、终点号:例如:某界址线的界址点包括:

1、

2、

3、

4、

5、

24、

25、6;起点号填1;终点号填6;中间点号填

2、

3、

4、

5、

24、25。

邻宗地相邻宗地权利人(宗地代码):填写邻宗地的宗地代码。没有相邻宗地时,填写道路、河流等地理名称或参考“宗地四至”填写。

指界人姓名:个人指界时填写指界人名称并加盖名章(或按照手印);代理人指界时要核验指界人身份,填写指界人名称并加盖名章(或公章)。没有相邻宗地时,不用签字盖章。本宗地(邻宗地)指界人签字盖章:个人指界时由指界人填写指界人名称并加盖名章(或按照手印);单位指界的由指界人填写指界人姓名,并加盖单位公章;组农民集体的由村委会加盖公章。代理人指界时要核验指界人身份,填写指界人名称并加盖名章(或公章)。没有相邻宗地时,不用签字盖章。

上一篇:施工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行政检查的法律依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