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范文

2024-02-08

抑郁性神经症范文第1篇

新的抗抑郁药物因此不断地被开发,虽然精神科医生主要的处方己为不成瘾新改良品种的血清素调节剂(Se1ee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简称SSRIs—血清素受体重摄取抑制剂),但此类治疗精神问题的药物成本高昂,在情绪失调的案例攀升的今天,成本的压力将会制约了临床的使用,又或成本将转嫁给病人,增加其经济负担,又或病人因而无力负担此类药物高昂的治疗费,转而使用价钱较廉宜的,却易于成瘾或副作用多的药品,譬如:2004年中欧洲药物评估中心,在研究其中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赛乐特(Seroxat):即帕罗西汀(Paroxetine)的副作用后,警告该药或会加剧18一29岁年轻病人的自杀念头。这种种对病人肯定有负面的影响。因此.,以相对简、便、效,且安全,不会成瘾的针刺治疗此类病症的临床研究确实有其必要性,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大,抑郁性神经症的患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抑郁性神经症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对于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以症状诊断为主,没有确定的实验指标,因此确定新的临床实验指标成为研究的重点。当前临床已拥有各种有效的抗抑郁剂,但仍约有1/3的病人治疗效果很不理想,且长期服用毒副作用明显,因此寻找新型、低毒的抗抑郁药仍有必要本研究对照,探讨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指标,并通过对孟宪民老中医集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的纯中药制剂温胆安神汤进行临床疗效观察,证实其抗抑郁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不断激烈,人们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愈发增大,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病人起病由心理社会应激所促发,如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伤病等,尤其有抑郁人格基础的人更易发生。生物学因素方面很少证明有改变,有学者推测本病与抑郁症可能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如有研究指出本病患者与抑郁症患者同样存在中枢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的活性下降,给予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对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有疗效。从已有的文献得出西医治疗本病除了用心理疗法治疗外,主要以抗抑郁药治疗本病,但疗效不尽理想,且存在副作用多、禁忌症多,成瘾性大,费用昂贵,病人依从性差等不足。因此针对本病寻求一种简廉确效的治疗途径无疑具有重大的医学和社会意义。

抑郁性神经症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 男12例, 女88例, 年龄17~75岁, 平均 (42.3±10.4) 岁。均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制定) 相关规定符合, 并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定 (HAMD) , 结合辅助检查、病史及体征检查确诊, 排除生理性与患者症状相关的疾病、药物和酒精依赖性疾病及精神分裂症。

1.2 方法

对该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抑郁表现发生情况、主诉的躯体化症状、HMAD评分及病情程度。识别神经内科抑郁障碍, 并分析临床特点, 总结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HMAD评分:轻度:17~25分;中度:26~39分;重度:40~46分。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主诉躯体症状

睡眠障碍占82%;腹痛腹泻占5%;头痛头晕占74%;呕吐发作、眩晕占10%;记忆力障碍占72%;体重变化占19%;心慌心悸占67%;慢性疼痛占33%;食欲减退占65%;胸闷、呼吸不畅通占37%;四肢麻木或乏力占60%;性功能障碍占63%。

2.2 抑郁表现识别情况

兴趣减退占94%, 自杀念头占30%, 情绪低落占92%, 绝望感占50%, 自责感占51%。

2.3 HAMD评分与病情程度

依据HAMD评分不同, 按轻度 (24.2±7.6) 分、中度 (33.1±9.3) 分、重度 (41.9±8.7) 分划分, 轻度相对占较高比例, 与中度、重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P<0.05。

3 讨论

神经内科中, 抑郁障碍以伴躯体化症状的类型最为常见。相关研究显示, 对综合医院1 039例患者展开调查, 检出精神障碍率为26.1%, 其中12.8%为抑郁障碍。WHO研究发现, 在抑郁障碍的识别率方面, 与国际平均诊断水平比较, 中国医师还存在一定差距, 其原因为躯体化症状相对多变及复杂, 使抑郁症状掩盖, 导致延误诊断[2]。

患者病发抑郁障碍后, 多由躯体化症状, 多主诉躯体不适, 而未分析及总结精神症状。故实际工作中, 需对病史行密切询问, 患者主诉有心悸、情绪低落、食欲减退、兴趣减退、乏力、烦躁等表现时, 需加强关注[3]。针对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头晕头痛患者, 神经科医师需关于在其中找出心理情绪存在的问题, 通常其为抑郁障碍并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患者, 采用抗抑郁药治疗后, 可显著改善躯体化症状[4]。该研究中, 睡眠障碍为最多见的躯体化症状, 其次为头晕头痛、记忆力障碍, 与报道一致, 睡眠障碍占82%, 提示睡眠障碍和抑郁障碍并存, 而记忆力障碍、头痛头晕患者均高于70%。主诉性功能障碍、食欲减退、心慌心悸的患者比例高于60%;其次为慢性疼痛、四肢麻木或乏力、呼吸不畅通感、胸闷, 提示抑郁障碍患者躯体症状具有一定复杂性、多样性, 且以轻度、中度患者占有最高比例[5,6]。

呕吐、眩晕为主诉的患者占10%, 故需严格筛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防止漏诊, 依据需要可取抗抑郁药物对眩晕反复作用者治疗[7]。研究显示, 躯体化症状在女性患者中更为明显, 且就HAMD评分结果分析, 神经内科以轻度抑郁障碍患者最为多见, 中度居其次, 重度较少见。抑郁表现包括绝望感、兴趣减退、自责感、自杀感等, 故对抑郁障碍进行识别和积极治疗, 是重要的挽救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的手段[8]。神经内科多次就诊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头晕、失眠的患者, 在治疗无效或无相应阳性体征者, 需警惕存在抑郁障碍, 以免误诊, 加重病情, 造成恶性事件发生。且神经内科就诊的抑郁障碍者, 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表现均较明显, 与抑郁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为诱发因素[9]。患者因疾病迁延不愈, 身心均承受较大痛苦, 加之对预后过分担心, 或存有自责心理, 均会诱导抑郁情绪的产生。神经内科症状在对躯体化症状进行询问的同时, 需了解睡眠情况和情绪, 以提高确诊率, 积极治疗, 改善预后。

综上, 依据神经内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 加强识别力度, 依据影响抑郁障碍的因素制定针对性防控方案, 可提高诊治效果,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抑郁障碍患者的识别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该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 均为该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抑郁障碍患者, 进行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主诉躯体症状包括:睡眠障碍占82%;腹痛腹泻占5%;头痛头晕占74%;呕吐发作、眩晕占10%;记忆力障碍占72%;体重变化占19%;心慌心悸占67%;慢性疼痛占33%;食欲减退占65%;胸闷、呼吸不畅通占37%;四肢麻木或乏力占60%;性功能障碍占63%。抑郁表现识别情况包括:兴趣减退占94%, 自杀念头占30%, 情绪低落占92%, 绝望感占50%, 自责感占51%。依据HAMD评分不同, 按轻度、中度、重度划分, 轻度相对占较高比例, 与中度、重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依据神经内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 加强识别力度, 依据影响抑郁障碍的因素制定针对性防控方案, 可提高诊治效果,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神经内科,抑郁障碍,识别情况,影响困素

参考文献

[1] 张蕾.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抑郁症患病情况调查[J].青海医药杂志, 2006, 36 (6) :68-69.

[2] Nys GM, van Zandvoort MJ, van der Worp HB, et al.Early depressive symptoms after stroke:neuropsychological correlates and lesion characteristics[J].J Neurol Sci, 2005, 228 (1) :27-33.

[3] 司天梅, 舒良, 党卫民, 等.简明国际神经精神防谈中文版的临床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23 (7) :493-497.

[4] The WHO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 Consortium.Prevalence, Severity, and unmet need for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i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s[J].JAMA, 2004, 291:2581-2590.

[5]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87-89.

[6] 张长青, 方向华, 刘宏军, 等.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9, 35 (3) :148-151.

[7] Paolucci S, Gandolfo C.The Italian multicenter obscrvational study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DESTRO) [J].Neurol J, 2006, 253 (5) :556-562.

[8] 龙洁, 蔡焯基, 刘永珍, 等.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1, 27 (6) :430-432.

抑郁性神经症范文第3篇

• 抑郁性神经症又称心境恶劣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情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

•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较轻,自知力完整或较完整。

• 女性多见。

1、临床表现与诊断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持续的、轻到中度抑郁为主症,伴有以下症状中至少三项:

①兴趣减退,但未丧失。②对前途失去希望,但不绝望。

③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④自我评价降低,但愿接受鼓励和赞扬。 ⑤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但被动接触良好。⑥有想死的念头,但顾虑重重,留恋亲人。 ⑦自觉病情严重难治,但又主从求治,希望能治好。

(3)常有失眠,食欲、性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4)无下列各项症状的任何一项:

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②早醒和症状昼重夜轻;

③严重的内疚或自罪;④持续食欲减退和明显体重减轻(并非躯体疾病所致);

⑤不止一次的自杀未遂;⑥生活不能自理;

⑦幻觉或妄想;⑧自知力严重缺损。

(5)病程: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如有正常歇期,每次最长不超过两月。(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

2、与抑郁症的区别:

(1)严重程度不同:轻vs重

(2)生物节律不同:晨轻暮重vs晨重暮轻

(3)病程不同:2年以上(间歇期不超过2个月)vs2周以上

(4)诱发原因不同:社会心理因素vs生理因素

轻度抑郁症表现

(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2)对前途悲观失望(3)无助感

(4)感到精神疲惫(5)自我评价下降(6)感到生活或生命没有意义

【严重标准】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

抑郁性神经症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自2012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该次研究,并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该组患者分成药学组和对照组, 其中药学组:病例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60~7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1.32±6.94)岁,病程在1~19年不等,平均病程为(7.45±1.63)年,其中并发高血压者9例,并发心脏病者12例;对照组:病例3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61~82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72.43±7.01)岁,病程在2~20年不等,平均病程为(8.46±2.43)年,其中并发高血压者11例,并发心脏病者11例。 所有患者均表示自愿参与该次研究。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证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影响因素调查采取该院自制的问卷调查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对疾病的认识、治疗的信心以及记忆力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影响患者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因素。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疾病的一般用药教育, 具体:药学人员按时发放患者的药物,并指导患者按照医嘱进行服用。 而药学组则采用综合药学监护,具体:1健康教育: 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不足, 所以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药学人员应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措施等。 并树立长期与疾病对抗的信心,让其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适当予以患者鼓励[2]。 2沟通交流:药学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尤其是对于一些没有家属陪同的老年患者,其内心较为孤独,这也是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重要原因。 因此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从中了解患者的需求, 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予以耐心的解答。 尽量满足患者的一切合理的要求。 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让家属配合医生的诊疗,并共同监督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 3用药监护:予以患者实际可行的治疗方案,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药物的剂量、次数以及组成等进行调整, 尽量采用药物种类少但有效的方案[3]。 4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由于年龄的缘故,身体各部分的机能明显下降,可能导致很多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继而患者出现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将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 因此药学人员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告知患者疾病的治疗方法,并举一些成功治愈的病例,以增强患者的信心。 5出院监护:患者出院时应嘱患者定期复查,并严格按照糖尿病患者的正确饮食结构进食。 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对于一些孤寡老人,应进行上门服务,帮助患者检测血压、血糖,并检查药物的服用情况,让患者在院外也能够体会到药学监护服务。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抑郁、焦虑情绪的情况。

1.4依从性分级标准

优:指能够遵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并检测血糖,基本不能够保持血糖的稳定;良:不能很好的按照医嘱进行用药,血糖出现较小幅度的波动;差:不按照医嘱用药或私自改动医嘱, 为对血糖的检测引起重视,血糖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

1.5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该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 药学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患者的文化程度、 对糖尿病的认识、运动情况、经济水平、独居老人以及记忆力等均是影响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 详细的分析结果见下表2。

3讨论

依从性临床中主要是指患者按照医生规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其是反映患者对医生医嘱的执行程度。 临床中大部分老年人的治疗依从性一般较差, 一些患者由于没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因此得不到患者的重视,从而不按照医嘱按时服用药物,甚至有些患者根本不服用,经常忽视疾病导致的并发症。 随着临床的不断深入研究, 人们开始意识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该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对糖尿病的认识、运动情况、经济水平、独居老人以及记忆力等。 研究也表明,可以通过优质的药学服务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治疗依从性,其疗效也十分显著,研究中可以看出,通过综合药学监护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由此看来,可以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老年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继而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以确保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及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药学对策。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2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该次研究,并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该组患者分成药学组和对照组,各有病例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用药教育,而药学组则采用综合药学监护,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对比。结果 结果显示,药学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经过药学监护后,药学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运动、独居老人、对糖尿病的认识等,可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老年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继而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以确保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患者,糖尿病,抑郁、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 欧阳海春,麦思资,吴沃栋,等.自我血糖监测对伴抑郁或焦虑情绪的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36(17):2676-2679.

[2] 王国俊,雷利群,罗宏丽,等.1例酒精性肝硬化伴糖尿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用药分析及相关药学监护[J].重庆医学,2013,42(14):1628-1630.

抑郁性神经症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1月住院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伴抑郁症的患者105例,抑郁症与糖尿病的共病率为43.7%(105/240);其中符合入选条件分为两组,NPDR组97例;NDR组100例,病程5~10年。两组纳入标准为:(1)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1985年中国眼底病学会制定的DR分级标准;(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的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 。能正常沟通意识清楚自愿接受测试量表评估和调查;排出合并恶性肿瘤、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者、既往有神经精神疾病病史及家族史。

1.2 方法

1.2.1 所有对象查空腹血糖、Hb Alc等,测身高、体重、BMI。

1.2.2 抑郁状态判定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1项进行评定,按分值大小总分〉29分为重度,20~29分为中度,17~19分为轻度。

1.2.3 糖尿病相关指标

空腹血糖(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脂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 Alc)采用免疫比浊法,将Hb Alc〈7.0%定义为血糖达标;专业医师进行散瞳眼底检查(Canon CR-DGi)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福州福达光电设备有限公司FVC-50荧光眼底照相机)。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抑郁症的比较

两组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5,P<0.05),NPDR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临床指标及Hb Alc达标情况的比较

两组Hb A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相关分析抑郁症严重程度与Hb Alc呈正相关(r=0.435,P=0.000),NPDR抑郁症患者血糖达标数为36.1%;见表2。

2.3 Hb Alc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Hb Alc水平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抑郁等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抑郁是影响Hb Alc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值为1.638 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由于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增加负面的心理情绪,使血糖升高治疗依从性下降,加速DR发展[3] 。多数研究认为糖尿病易伴发抑郁,而抑郁又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其原因是抑郁情绪可激活下丘脑-垂体-靶线轴,使生长激素雌激素等分泌异常,导致血糖升高。Hb Alc是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该研究显示NPDR组Hb Alc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37.1%;抑郁症与糖尿病的共病率为43.7%,提示糖尿病与抑郁症共病未被充分重视,共病状态对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临床结局变差,心理治疗对情绪和血糖控制有重要的作用。偏相关分析在校正年龄、BMI等混杂因素后,抑郁症严重程度与Hb Alc呈正相关,抑郁症程度越严重,患者血糖达标率越低,NPDR抑郁症患者血糖达标数为36.1%;提示NPDR患者抑郁症与Hb Alc存在内在联系。有研究[4,5] 报道抑郁状态并不能预测血糖值的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是影响Hb Alc达标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说明了抑郁症和血糖控制水平的发生有相关性。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相当高,严重影响患者降糖治疗的依从性和日常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将心理评估作为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的一部分,对有抑郁情绪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利于血糖控制及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T2DM非增生性视网膜(NPDR)病变抑郁症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 选择24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其中符合入选条件分为两组,NPDR97例;糖尿病正常眼底(NDR)对照组10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入组患者进行评定。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化验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PDR组Hb A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偏相关分析抑郁症严重程度与Hb Alc呈正相关(r=0.435 P=0.000),NPDR抑郁症患者血糖达标数为36.1%;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是影响Hb Alc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NPDR患者抑郁症与Hb Alc存在关联。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抑郁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参考文献

[1] 戴俊平,赵振环,陈志兴,等.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2008,23(4):243-244.

[2] 中华医学会全国精神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2001:87.

[3] 徐娜.上建华.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7):50-52.

[4] Zihl J,Schaaf L,Zillmer E.The relationship berween adult neuropsychological profiles and diabetic patients,glycemic comtrol[J].Appl Neuropsychol,2010,17:44-51.

抑郁性神经症范文第6篇

患者,XXX,女,47岁,主因“发现血糖高、右下肢肿胀七月,加重一周”入院,患者近六七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两手及两足麻木,并有间断性口渴、多饮,但未予注意,一直未行诊疗。于入院前7个月发现右下肢肿胀,就诊于某医院,测空腹血糖20.2 mmol/L,行双下肢超声示“双下肢深动脉粥样硬化,双下肢静脉未见异常”,诊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给予诺和锐各6 u,三餐时皮下注射,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20 u,睡前皮下注射。经过治疗20 d虽血糖控制尚可,但右下肢肿胀较前明显加重,故出院。于入院前4个月又赴上级某医院就诊,行下肢血管B超:右下肢动脉未见异常,右下肢深静脉未见血栓。足部X线片提示:双足骨质未见异常。诊为:“糖尿病肾病Ⅳ期、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高甘油三酯血症、腰椎退行性改变”,给予相应的治疗后好转出院。入院前近一周无明显诱因又复出现双足浮肿,为行进一步诊疗,于今日来诊,故收入院。患者平素测快速空腹血糖多为6~9 mmol/L,餐后血糖未系统检测。近三年时常出现腹泻,好于晚间出现,多时每日八九次;经服用中药或氟哌酸后可缓解,但又好转为便秘。患者平素间断口干、多饮,近一月来时常双下肢瘙痒感。

入院查体:T36.2℃,R20次/分,P92次/分,BP95/65mm Hg一般状况尚可,发育正常、中等体质,步入病室,自动体位,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各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对称,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两胸廓对称,双肺未闻及异常呼吸音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心律92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未及包块及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脊柱生理弯曲存在,各棘突无压痛。双下肢皮肤较为粗糙。双下肢浮肿,浮肿较硬,指压亦可出现凹陷,回复较慢,以部及右小腿浮肿明显右足;左侧足部较肿胀明显而小腿部相对较轻,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可及。

辅助检查:(1)右下肢超声示:右下肢动脉未见异常,右下肢深静脉未见血栓;(2)血常规:WBC8.49×109/L,Hb 126 g/L,PLT294×109/L”,尿蛋白(+);(3)血糖9.6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3%;(4)血胆固醇:5.8 mmol/L,甘油三酯1.4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9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2.19 mmol/L;入院后上级医师查房中发现患者左足足弓正常,右足足弓塌陷消失,局部肿胀但无明显发红、疼痛及皮肤破损,行走无碍,虽患者入院前4个月于上级某医院行足部X线片提示:双足骨质未见异常。疑似糖尿病性夏科氏关节病,故再次行足部X线片示:“1右侧舟骨、距骨及楔骨骨质破坏,考虑糖尿病足,其他疾病不除外。2左足骨质未见异常。”并行颈椎MRI除外是否颈部脊髓空洞导致,经行颈椎MRI示:颈髓无异常。诊断:(1)糖尿病性夏科氏关节病;(2)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糖尿病肾病。请骨科会诊指示:观患者足部X线片提示:(1)舟距关节脱位中足以远足列向内侧移位;(2)足弓消失;(3)各关节周围广泛的弥漫骨痂生长。患者无痛,且功能尚可。诊为:夏克氏骨关节病。因已形成之骨质破坏情况无法行手术解决,应行原发病治疗,对症治疗。经给予营养神经,足部注意保护,由于该院医疗条件有限,故建议患者於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2讨论

糖尿病性夏科氏关节病是糖尿病一种罕见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年发病率约为0.1%,大部分临床医生对夏科氏足综合征的认识不足,使得疾病在发病初期不能够及时诊断,进一步发展即引起了严重的并发症,包括二次溃疡、骨髓炎以及截肢等。如果在发病前3个月得到诊疗预后较好。夏科氏足是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特殊表现,可能与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足部高血流量,从而骨的重吸收增加有关。它还可能涉及躯体外周多神经病变导致保护的感觉的丧失和未能察觉的急性或慢性轻微创伤的发生风险增加。在这两种情况下,当足局部对损伤有过多的炎症反应时,导致足局部骨质疏松。夏科氏足的急性和慢性期亦被描述。急性期的特征是局部的红斑、水肿,明显的皮温升高,而疼痛并不是一个突出的症状。在这个阶段,没有足部畸形,影像学检查也基本正常。

该病历中患者仅表现为肿胀,且X线检查未见异常。此时如果医生使用便携式红外线温度计会记录到与对侧足温度升高2~6℃。早期诊断能阻止疾病进展和避免进一步的骨质破坏,然而目前这一观点强调不够。该病历患者由于此时未被及时正确诊治,继续患足负重行走,足部骨和关节多次反复受压反复受到破坏,足部病变逐渐加重。足畸形逐渐明显。故发展为慢性期(也称为非活动期),局部炎症的迹象逐渐消退。下肢红肿消退,两足皮肤温度差减小。取而代之地,稳定的畸形可能进展,最常见的包括:(1)足跖弓坍塌与中足凸底变形;(2)足突向内侧面(内侧凸性)。这两种畸形施加异常的压力,容易发生溃疡。该病历已在慢性期表现为足跖弓坍塌,足部X线片提示:(1)舟距关节脱位中足以远足列向内侧移位;(2)足弓消失;(3)各关节周围广泛的弥漫骨痂生长。所以当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出现下肢或足部肿胀、红斑、皮温升高、感觉减退时应高度怀疑该病。依据X线平片表现和生理学阶段分为4期(前期、进展期、融合期、重构期)。前期无X线平片骨质无或轻微异常,仅有关节肿胀、红斑、皮温升高、感觉减退、深反射消失,常无痛。如此期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可避免关节破坏和畸形,关节功能可得到保护。该病历患者在该期均未被及时诊治,导致病情加重。进展期特点为软组织严重肿胀,骨与软骨的骨折、断裂以及不同程度的关节半脱位;融合期的特点是软组织肿胀减轻、骨痂增值和骨折愈合固定。该病历在该院再次复查X线平片属于融合期。重构期表现为骨性的关节强直和增生肥大。X线检查是诊断夏克氏足常用的检查,但有一定的限制性。MRI成像方面优于CT,对关节创伤渗出、骨折、骨碎片、韧带损伤能更好提供诊断依据。在某些情况下,Chareot关节病与骨髓炎鉴别较困难,用骨穿刺活检对于鉴别二者最具有特异性。若活检结果表现为滑膜深层内嵌有许多骨碎片和软组织,为夏克氏足的特异表现。

夏克氏足的内科治疗目的是足部减压、治疗骨疾病和预防骨折的发生。减压是治疗急性夏科氏足最重要的措施,能有效阻止畸形的进展。理想状态下,应对足部实施制动,将其固定在一个不可拆除的全接触石膏支具上。最初每3 d更换一次,然后每周检查1次。治疗几周后,水肿可明显减轻。水肿消退后,应经常更换支具。支具应持续使用至肿胀消退、患足与健足温差缩小至2℃以内。如果可以的话,患者应使用拐杖或轮椅以避免使患足负重。另一种减压方案为预制的、可移动的行走式石膏支具和即时的全接触石膏支具,后者由前者改造而来,不易随便拆除。全接触式支具可对健侧肢体产生不利影响,这是因为非自然的压力状态可诱发溃疡甚至骨折,故应用时需慎重考虑。夏科氏足患者本体感觉丧失,并伴有体位性低血压等多种并发症,故行走的不稳定性增加,有跌倒的危险。制动措施虽有助于减少上述风险,却有使肌张力减低/消失、骨密度下降和健康锻炼缺失等缺点。

3结语

该病例表明,此患者早期出现间断性口渴、多饮,且无诱因双手及双足麻木,但未予注意,未行诊疗,此时已发生糖尿病且伴有周围神经病变,而糖尿病夏科氏足的发病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有关,该患者于入院前7个月发现右下肢肿胀,测空腹血糖20.2 mmol/L,无疼痛,无外伤史,发病初期仅表现足部肿胀,此时应高度怀疑此病,因早期即I期仅表现足水肿,X线平片通常是正常的,故临床医生很难想到此病发生的可能,所以夏科氏足诊断的最大障碍是临床医生早期临床意识的缺乏。又由于早期未能正确诊断,患足继续负重行走,导致足部骨和关节反复受压及损坏,因此患者来该院住院时已发生经典舟状足畸形,已错过早期治疗,对该患者而言,减压是最重要的初始治疗措施,而手术治疗是对早期涉及急性足踝骨折或晚期减压无效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摘要:糖尿病性夏科氏关节病又称神经原病性关节病,由于早期仅表现为肿胀,易被漏诊或延误诊治,诊断主要以X线表现为主,当影像学发生改变,骨质已经破坏很大,很难进一步阻止其发展,失去最佳治疗机会。

关键词:夏科氏关节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关节完全破坏

参考文献

[1] 张建中.糖尿病神经性骨关节病[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4(5):310-311.

[2] 石鸿雁,许樟荣.2011糖尿病夏科足国际专家共识介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4):252-254.

[3] 许樟荣,冉兴无,主编.糖尿病足病规范化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1-12.

[4] 吴石白,关小宏.糖尿病足的诊断治疗及进展研究[J].空军总医院学报,2010,26(2):92-99.

[5] 李延铭.糖尿病足的分类分级法与治疗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5):3624-3625.

[6] 刘旭东.糖尿病足的诊治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095-2098.

上一篇:优秀团队心得范文下一篇:医院控烟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