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论文范文

2023-11-13

科技型中小企业论文范文第1篇

提要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造、吸纳和转化高科技成果的最有效载体,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我国未来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源。现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诸多约束,其中融资约束问题突出。本文试图通过深入分析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构建促进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为推动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创新

作者简介 宋高堂(1969—),男,江西省科技交流中。副主任、副研究员。(江西南昌 330046)

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江西与国内外重大科技创新政策对比与启示”,2008年4月2日。

一、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主要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信贷融资,表现为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吸收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上市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表现为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股权关系。若根据资金来源性质,可以区分为政策性资金来源和商业性资金来源,政策性资金来源主要表现为政府财政对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投入,可以是债权形式,也可以是股权形式,其要求的回报和承担的风险有别于商业性资金。

(一)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问题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性融资支持主要包括政府主导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政府财税政策支持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等三个方面,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利用政策性融资过程中遇到四个突出问题。

第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小,企业受益有限。我省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设立省级创新基金和基金管理中心。从资金规模来看,创新基金的总体规模偏小;从资金运作方式来看,创新基金主要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或担保补贴等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没有起到引导社会资本的作用。

第二,政府科技创新投入低,财政扶持力度小。我省政府科技经费投入的总额低,只占全国的0.73%;增速慢,“十五”期间比全国增速慢了53个百分点;R&D(研究和开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仅为0.78%,比国家低0.56%,比世界平均水平低0.82%。科技投入较为分散,在一些领域使用效果较差。

第三,科技创新税收政策有待完善,操作性和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目前,我省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单一,有许多空白点或缺乏可操作性。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中,要求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对象必须符合相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门槛较高,相当部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不到这个要求。

第四,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政、银、企三方沟通不够。近年来政策性银行和保险机构都在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很少,因此迫切希望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贷款平台、担保平台、信息平台和管理平台等。目前我省政府机构与政策性金融机构之间缺乏强有力的有效的沟通机制,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和产品缺乏了解。

(二)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问题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信贷融资、信托融资和租赁融资以及民间借贷等,与全国的情况类似,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高度依赖银行机构,其他合规的创新融资渠道如信托、租赁等应用很少。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运用间接融资渠道中遇到六个突出问题。

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点限制了其信贷融资能力。一是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我积累能力弱,信息不透明,管理不规范,可抵押资产少,资信状况较差;二是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大,自然淘汰率较高,再加上部分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因而严重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信心和积极性;三是中小企业贷款“急、少、频”的特点增加了银行的信贷成本,降低了银行对其贷款的意愿;四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性与商业银行的信贷收益不匹配,使得银行更不愿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放贷。

第二,银行信用等级制定不尽合理,信贷决策权普遍上移,不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信贷资金。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存在诸多不合理性,国有银行信贷审批决策权普遍上移,手续繁杂,审批时间滞后,与地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时间急、频率高、金额小”的矛盾十分突出。

第三,银行信贷方式单一,抵押物不足,制约了银行信贷向中小企业的投放。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主要采取抵押和担保两种方式,其中抵押又以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抵押为主,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可抵押物往往较少。

第四,信贷担保行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支持严重不足。一是自身信用水平不高,总体上仅能按担保基金1—2倍的放大比例进行贷款担保,与理论上放大倍数5—7倍距离甚远;二是反担保条件苛刻,与银行贷款条件基本相当;三是无法获取企业信息;四是现行信贷担保机制也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特点不相适应,大大制约了信贷担保对此类企业的支持。

第五,地方商业银行实力有限,信贷供给不足。在现有金融机构中,地方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承担了主要的中小企业融资任务,南昌市商业银行及江西省信用联社中小企业贷款占总贷款之比远远高于其它金融机构,但受其资产规模等影响,很难满足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六,对信托融资和租赁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认识不够,没有充分发挥信托投资公司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三)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问题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了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中小企业板上市和创业板上市等。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中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风险投资规模小,私募股权投融资尚未开展。一是风险投资机构规模小,数量少;二是复合型的投资人才匮乏且投资能力不强,我省不仅风险投资机构少,而且非常缺乏既了解国情、省情,又懂科技、资本运作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省外风险投资机构较少进入我省开展业务;四是我省风险资本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未能有效吸引民间资本介入;五是私募股权投资作为近年来全球活跃的创业融资方式之一,在我省既没有本土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也没有主动去吸引省外的私募股权投资。

第二,对资本市场利用不够。一是市场份额狭小。截止到2007年12月,我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1家,占全国份额约2%,在中小企业板中的份额更小。二是上市企业分布不均。我省的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化工、机械等行业,一些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如旅游业等缺位。从所有制结构看,绝大多

数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很少。三是总体资本运营能力较差。多数企业所募集到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一些新项目,募集资金用于技术改造的较少,用于并购从而实现低成本扩张的更少。四是本土券商少。

第三,产权交易所的功能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我省产权交易所的主要业务是发布项目信息(包括资产类、产权或股权类、技术及无形资产类、债权类%及收购项目、技术产权交易项目等)和股权托管。截止到2007年底,江西省产权交易所累计登记托管非上市企业27家,企业总股本39.92亿股。相对来说,产权交易所的业务还比较单一,它在资本市场链条中的作用及其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功能和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

二、构建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对策与建议

第一,建立科技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策协调与配合。建议省金融办牵头,联合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省银监局、省证监局、省保监局、中小企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各银行和信用社等相关单位组成科技金融工作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研究有关科技金融政策的会议。联席会议组成人员为上述部门的分管负责人。科技金融工作联系会议的主要功能是为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出台相关的金融、财税、劳动用工、服务体系建设等支持政策,形成政策体系和政策合力。

第二,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大学研究机构联动的科技金融对接机制,加强科技金融理论与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加快科技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是做实省科技金融协会,使之真正成为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支持省科技金融促进会实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路线图计划”;二是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成立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充分利用高校的研究力量,大力开展科技政策、财税政策、融资政策、风险投资、资本运营、公司财务、金融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政府各职能部门可以依托科技金融中心加强政策研究。同时,以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为平台,利用高校的优势,加快科技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政策研究、咨询培训等方式服务于政府和企业;三是建立政府部门主办,省科技金融协会和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承办的科技金融论坛,每年举办一次,形成政府、金融、企业三者联动的对接机制。

第三,以税费减免换取企业信息,强力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其业主的征信体系建设和数据库建设,不断改善信用环境。一是人民银行牵头,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商业银行、信用社、担保机构等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建设步伐;二是采取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换取企业的财务、经营等信息;三是建设动态更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征信系统和数据库,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和科研单位可以充分挖掘和使用;四是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和信用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商业文化和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

第四,通过“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大力推动地方金融业发展,即以省产权交易中心为核心,大力发展我省资本市场。以做大做强现有地方金融机构和新建金融机构为抓手,完善地方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一是明确产权交易所的功能定位,充分认识到产权交易所在未来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产权交易所是地方资本市场的核心部分,加快产权交易所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拓展省产权交易所的业务,将产权交易所打造成为地方资本市场的核心平台;二是通过适当的重组和增资扩股等做大做强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做大做强国盛证券、江南证券、江信国际、江铃财务公司等一批现有金融机构;三是借政策东风,快速启动新建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主要为地方居民和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第五,建立以政府引导基金为导向、政策性金融机构和财税政策协同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一是可以参考山西省的模式,引进省外资本成立政府创业引导基金,使之成为“基金中的基金”,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和引导作用;二是主动对接政策性金融机构,主动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搭建合作平台;三是增加政府财政的科技投入,改善科技管理体制;四是加大税费减免或优惠力度,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

第六,创新信用担保机制,建立以银行信贷为主,信托融资和租赁融资为辅的间接金融支持体系。一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担保行业;二是鼓励各地尤其是各个园区创新信用担保机制;三是充分发挥信托投资公司的优势,开发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四是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模式,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供给。

第七,以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为重点,以产权交易所为核心,培育场外市场,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体系。一是要抓住私募股权投资兴起的机遇,加大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招商力度;二是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发展本土风险投资机构,吸引省外风险投资资本和私募股权资本;三是鼓励本省的证券机构,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丰富上市资源,备战创业板;四是拓展产权交易所的业务和功能,加强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五是充分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信贷支持证券等产品为企业提供融资。

第八,引导保险业支持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科技保险业务。一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科技保险的宣传力度;二是严格规范科技保险服务对象;三是科技保险产品设计要有针对性,科技保险费率不宜高于一般商业和寿险费率等,对科技保险保费支出的“时间价值”应该加以补偿。

责任编辑:尧水根

科技型中小企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将管理会计引入企业管理以来,至今没有在中小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压力逐步增加,以往粗放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运用管理会计进行企业管理成为重中之重。文章针对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做研究,阐述了管理会计的目标及应用要素,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促进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管理会计;中小企业;企业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传统的会计已越来越不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亦日益暴露出不足。中小企业通过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使其在发展中更具竞争力,应用管理会计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管理会计可以切实有效改进中小企业的管理,根据企业现状及未来的预测运行数据,及时施行对应的发展策略,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及水平。因此,通过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探究加速其发展进程,并践行其在企业管理中的约束能力,为中小企业科学、高效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通过研究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管理会计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提供经验。

1 目标及应用要素

管理会计是为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制订计划,对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并对业绩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尽可能多地提供内外部信息帮助企业做好战略决策工作。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要素主要由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四部分组成。

2 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人员规模、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由于我国管理会计引入时间比较短,观念上未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以及我国专业管理会计人才缺失,企业预算编制与执行不到位等各方面原因,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2.1 管理层对管理会计认识不足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发展的滞后性,导致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认识不足,企业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没有掌握管理会计的应用理论及技术方法,更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还是以传统的观念进行企业管理,更加注重生产管理,例如企业财务人员向领导层申请投入使用能够改善企业管理的ERP系统,领导层通常会过多考虑这项投入的支出而对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置若罔闻。但与此同时,企业生产部门申请投入经费改进生产工艺,尽管有时管理层也会考虑支出,但大多數结果是批准生产部门的申请。由于管理层对通过管理会计的应用改变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的不认可,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勇于创新精神,导致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很难在中小企业得到施行。

2.2 财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管理会计人才短缺

中小企业管理会计人才短缺,导致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没有发挥自身的价值。由于管理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在财务核算的基础上将管理会计的理论及技术方法有效结合,为企业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管理会计人员需全面掌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关知识,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对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及应用能力的要求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由于中小企业组织架构不健全,没有设置管理会计部门,企业在招聘财务人员时,对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做要求,只是强调能胜任一般的会计工作,甚至很多中小企业领导层任用财务人员时任人唯亲,导致能够提高企业综合效率和绩效的管理会计人才极度缺乏。

近几年,随着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将管理会计引入企业管理,管理会计人才从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扩展。但是,由于应试教育、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部分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并没有学以致用,无法真正胜任管理会计工作,在人才严重匮乏的情况下,管理会计的应用很难在中小企业中进行推广。

2.3 企业预算与执行环节不到位

预算是企业资源配置的工具和表现形式,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其作用是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与企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工作的“润滑剂”,保障企业运行。但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导致预算与实际执行脱节;此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的预算编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只是配合相关工作,由于各部门之间无沟通或者沟通不及时形成“闭门造车”,导致预算失去其应有的效果。同时,由于预算编制与实际脱节、预算编制不合理导致预算难以执行,过高或者过低的预算指标都会使企业员工失去动力从而降低效率,比如生产部门为达到预算产量目标而未考虑市场实际情况,导致产品积压或者由于产品被市场淘汰,不得不低价抛售,造成企业资源浪费。同时企业将预算作为绩效目标,也会导致员工因无法完成预算目标而排斥预算。

2.4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落后

管理会计需要以财务会计的数据为基础进行深加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达到预测目的,单纯地依靠手工操作已经无法满足管理会计的需求,因此,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以及通过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这一工作。一方面,由于引进先进的ERP、OA等适宜企业发展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开发成本较高,大多数中小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吝于投入;另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以传统的会计核算为主,记账核算、出具报表、纳税申报等,很少提出信息化建设改进建议。企业软硬件设施处于较低水平,制约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发展。

3 运用策略

针对中小企业运用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如下解决措施,为中小企业顺利实施管理会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3.1 增强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

大海航行靠舵手,一个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决策,首先需要加强管理者对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意识。其次中小企业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财务人员要认识到,优秀的财务人员不仅要会记账,更要会利用财务信息及相关资料进行财务预测、决策、成本控制等相关工作,以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中小企业开展全面预算就是管理会计应用的一部分,企业管理层从根源上意识到全面预算的重要性,带动企业全员参与,通过对预算的编制合理控制成本,规避市场风险,为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3.2 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提升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人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将管理会计运用到中小企业的同时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促进会计人员转型,使其具备管理会计能力,例如:××化工企业将人才理念融入企业发展中,公司通过制订“人才计划”鼓励财务人员学习深造,至今公司拥有注册会计师3人,管理会计师2人,高层次以及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成为公司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带动了其他财务人员提升业务水平,打造了一支强大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规范预算管理制度

首先,全面预算的编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完整的预算需要企业各部门勤沟通、共参与,有效减少部门之间传递信息而带来的时间上的误差,有助于各部门之间协调工作。其次,企业根据近几年实际状况及发展预期合理确定预算指标,并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降低员工由于预算过高或者过低而消极怠工的风险。再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增量预算、零基预算等科学预算方法。并根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算,分析、记录造成偏差的原因,以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预算的执行应当采取有效的激励方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为完成预算目标提供保障。

3.4 引进先进科技技术,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模式是与时俱进的体现,管理会计与经营活动的有机融合必须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一是引导中小企业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企业信息化规划,从源头上解决信息技术难题,促进各部门协同合作关系,发挥各部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数据,有效推动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二是引导中小企业信息系统与ERP管理系统无缝衔接,提高ERP管理系统使用效率。例如:××化工有限公司为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在上市准备阶段投入使用ERP信息系统。自此,财务人员不再是“账房先生”,企业各部门将经手的原始单据录入ERP系统,通过ERP系统自动处理完成重复、机械的核算统计工作,将财务人员从枯燥、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通过ERP系统的运用将物料进销存的核销、汇总工作及時、保质保量地完成。财务人员由核算型向监督型转型,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更加突出。公司通过BI分析系统,使大家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公司运营情况的相关数据,监控物料出入库情况,实时汇总分析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价格变动情况以及造成存货积压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实时监控的过程中使企业各业务流、资金流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因此合理运用管理会计,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才能得以推行,财务风险得以有效控制。

4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应用的趋势也愈加明朗,文章通过研究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中小企业人员少、资产规模小、经营规模小的背景下,通过加强企业内控管理、提高管理层的认识、提高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以及打造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措施,深入推进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研究,使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逐步融合,帮助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明蕾.浅谈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7):141-142.

[2]刘慧.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4):176-177.

科技型中小企业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江苏科技型企业发展迅速,科技成果日益增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为推进江苏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全省科技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受到融资约束。资金短缺、融资成本过高等难题导致江苏科技型企业技术研发进程难以为继,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江苏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推进江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新业态发展,建议从优化政策服务支持体系、构建科技金融与科技保险服务体系、畅通民间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等方面入手,缓解省内科技型企业的融资困境,为企业发展构建良性金融生态。

一、江苏省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分析

科技型企业公司内部治理存在缺陷。一是科技型企业自身特性与融资特点决定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先天劣势。一方面,科技型企业资金需求结构不同于传统企业。课题组调研发现,江苏省大部分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占经营成本的比重超过80%,企业创办之初就面临着研发资金重度需求。同时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迫使企业在与资金供给方谈判议价时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科技型企业通常具备高风险、轻资产的特性,且技术研发项目存在复杂性,导致资金供给方的审查成本较高,投资热情大大降低。二是科技型企业大多缺乏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与财务制度。在资本和人力资源不足的约束下,科技型企业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在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上,往往忽视了企业的内部治理与财务制度规范,导致企业缺乏必要的融资财务准备,难以向投资方提供详尽、准确的财务信息。这些内因使得科技型企业难以获得投资方信赖,也难以在市场上建立起信用度和知名度,抑制了金融市场向科技型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科技企业支撑政策与服务尚需完善。課题组梳理省内现有科技企业支撑政策发现,全省尚未形成系统的政策性科技金融机制,导致地方政府在实践中缺乏整体规划,难以发挥政策协同效应。据课题组走访调研发现,现有政策扶持分配有所偏重。由于地方政府扶持资金有限,在分配不同企业支持资金等政策优惠时,国有和民营科技型企业之间、大中型企业和小微科技型企业之间的分配不公情形时有发生。同时,由于科技型企业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不完善,科技园区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如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压力之下,部分科技园区资金池的使用过于谨慎甚至未被启用。

金融机构贷款供应与科技型企业需求间存在匹配差异。一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条件下决定的信贷配给模式导致科技型企业间接融资越发困难。首先,银行对信贷资金运用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与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经营风险、现金流不稳定的特征之间存在严重冲突,导致银行放贷意愿较低。其次,相较于大中型生产企业而言,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较强的自身特色,银行向其贷款会占用较多资源,贷后监查成本较高且收益有限。最后,国内的科技银行发展模式尚不完善,其本质功能并未发挥,无法以差异化风险控制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二是省内资本市场层次缺乏,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受到抑制。一方面,上市门槛高使得上市融资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仍是步履维艰的融资途径;另一方面,私募等风险投资体系不完善、投机性过强等现状导致创业投资机构忽视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致使不少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也无法从相关机构获得资金支持。

二、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优化政策服务支持体系建设。一是建议深化省内科技企业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如南京联合产权交易所已有针对南京本土企业的中小微科技企业股权报价服务系统,为市内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提供了专属操作通道。省内其他股权交易市场也可以考虑增设“科技板”,进一步放宽科技型企业的挂牌条件。进一步规范企业遴选、信息披露标准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二是建议完善科技型企业信用担保与评级体系。建议地方政府逐步建立科技型企业信用档案库,试点构建信用评级制度,成立政策性担保机构或科技信用担保基金,为地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提供评价与担保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尤其是人才平台建设工作。通过建设专业服务团队,借鉴国内外既有成熟合作模式,建立人员中介平台,为科研人员在研究机构与企业的流转服务方面提供便利。

完善科技金融与保险服务体系。一是逐渐转变商业银行“重大轻小”的信贷资源配置模式,增加省内城商行等机构的信贷产品创新与制度创新。如在信贷产品创新中可灵活推进供应链融资模式与融资租赁模式的应用。二是大力推进科技保险转型试点。在促进科技保险从政府资助到市场化运作的转型的同时,扩大科技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差异化补偿机制,兼顾险种和企业规模差异,采取级差补贴制。

畅通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一是继续鼓励私募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引导民间资本向科技型企业等项目集聚。二是利用互联网金融等新型渠道搭建起科技型企业与民间金融市场的桥梁,通过运用互联网金融灵活的资金来源、评估方式以及还款方式,满足科技型企业不同的资金需求。三是在监管服务方面,建议为科技型企业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征信评价体系。推进评价内容在民间资本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为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构建良性金融生态。

〔本文系南京大学方先明承担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破解江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成果〕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刘志刚

科技型中小企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产品与技术研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等多种原因导致企业研发活动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不佳,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规范提高。论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的重要性以及研发活动的特点进行概述,讨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如何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财务管理水平,希望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范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圖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1 引言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依托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其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科技创新、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产品与技术研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最为重视的工作。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不断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动力,保障了企业产品与服务在市场中具有足够竞争力。研发活动的系统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层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

目前,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仍存在过度追求短期利益的问题,往往在重视产品与技术研发的同时忽视了研发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导致研发活动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监督与纠正。因此,财务管理应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参与到研发活动中来,发挥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决策分析等作用。

2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的特点

①产品导向性。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较少涉及基础科学方向的研究,其研发项目针对性较强,一般为企业已有产品及技术相关的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项目单项投入不高,项目周期通常较短,一般控制在2年以内,可以及时把握市场风口及控制研发风险。所以,研发项目对成本、收益及风险权衡等因素的考虑尤为重要。

②资源共享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强,研发可利用的资源有限,研发项目所需的人员、实验室、服务器、知识产权等经常需要相互共享。研发资源共享的好处是可以提升企业资产的利用率,减少重复配置资产的成本。研发资源共享的不足之处是研发项目管理难度加大,尤其是项目的财务管理需要更精细化,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是一项挑战。

③组织架构灵活。研发活动一般以组建项目组的方式确立项目团队,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产品及技术关联性及相关度较高,研发团队之间、研发与生产之间也需要密切的配合及协同,研发团队常常出现兼任、调整、合并等组织管理情况。灵活的组织架构可做出快速高效的协同反应,但也对项目的流程化管理及财务管理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 财务管理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的作用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入企业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发挥着计划、控制、监督和资本运营等作用。有效、恰当的财务管理可为业务部门提供更多更全面维度的参数数据与分析结论,是提升企业业务活动效率的有力工具。

强化研发活动中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研发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具体表现为:①提供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为研发项目决策者提供决策咨询;②研发活动过程监督,控制预算执行风险;③为研发活动绩效考核提供依据[1]。

4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研发活动财务预算工作不到位

与众多中小企业一样,科技型中小企业受控股股东所支配,经营决策受规章制度约束较小,有时决策者为了追逐产品及技术风口仓促上马研发项目,未能充分考虑企业的各项资源配置、项目可行性等因素。此外,研发业务部门项目管理能力不高,研发与财务系统相互独立,各自形成“信息孤岛”,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2]。因此,研发活动常常出现研发项目无正式立项、无预算计划、预算过于粗放、预算流于形式、无决算程序等情况,这为研发项目后续的无序管理埋下了隐患。

4.2 研发活动财务核算不规范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从业人员也比较少,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往往聚焦于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的工作,而忽略了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的培训[3]。因此,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总体水平较低,对研发活动的财务核算也普遍存在粗放核算的问题,如财务账未开设“研发费用”“开发支出”等核算项目;未设立研发费辅助账;研发费归集不合理;研发费在各研发项目之间的分摊依据不充分。研发活动财务核算不规范对项目分析、决策、鉴证及评定等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4.3 研发活动效益评价体系不完善

对于一项研发项目是否成功,企业决策层往往较多地关注研发项目的产品技术性指标,这就很容易忽视投入与产出比较、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难于做到全面的对研发活动进行评价。此外,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部门由于对研发活动业务不熟悉,未能参与研发活动的过程管理,对研发活动的财务管理仅局限于研发费用支出核算,未能对研发活动实施效益评价。由于缺乏有效的效益评价体系,企业无法实现项目的科学筛选,也难以对项目进行有效总结及积累,不利于企业整体工作绩效的改进和提升。

4.4 研发财税规划不充分

我国非常重视科技的发展,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在企业研发投入方面制定了完善的财税支持政策。财税规划作为一项提升型的企业管理手段,在中小企业普遍开展程度不高,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往往过于着眼于当前的发展,对长远性的投资与规划不够重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国家研发相关财税政策理解与准备不足,容易出现适用主体不合格、资格认定不过关、享受财税优惠不充分等问题。

5 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5.1 建立研发活动财务预决算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建立健全研发活动规章制度,尤其是研发预决算制度,确保研发活动实现立项、计划、过程管理及结项各环节有章可依。研发预决算制度应明确研发经费使用的原则、资金筹措与使用相匹配、执行主体权责、监督主体权责等重要方面。

编制研发预算是研发活动的首要环节,是监控研发活动执行的重要依据。研发部门应根据年度研发计划,在财务部的协助下,编制研发预算,并交由决策层审批。对于每一个立项的研发项目,预算编制者都应当将研发周期、研发人员、研发投入、资金来源等关键指标纳入预算范围。研发费用预算可按自下向上做预算,即对低级别任务做出估计并逐级向上至高级别任务形成预算总和,也可以按自上而下做预算,即由项目经理完成高级别任务的成本估计,然后使用此估计为低级别任务设定成本限制。

财务部应定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过程监督管理。除了定期对研发投入金额与预算进行比较,财务部还应与研發项目负责人对研发项目的成果加以监控,如研发进度、关键技术指标、验收结果等。对于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超预算或预算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财务部应与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算调整。

每一个研发项目结项时,财务部都应当会同研发部门对项目整体实施预决算评价,复盘预算执行情况,形成研发项目费用决算报告。年度终了时,研发部门还应对各研发项目年度费用进行汇总,形成研发部门费用决算年度报告,并以此总结研发管理经验以及查找问题。

5.2 提升研发活动财务核算水平

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应加强相关会计准则及财税法规的学习,深入理解研发活动相关的财务核算要点与操作规范。

首先,财务核算人员要明确研发活动是企业进行的技术研究和开发活动,它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具有实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其范围应与企业的其他生产活动严格区别开来[4]。财务核算人员应对符合条件的研发费与其他成本费用予以甄别,准确做好研发费的归集。

其次,财务核算人员应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及各项指南对研发费用进行财务核算。研发费用支出应通过“研发费用”“开发支出”等科目进行核算,这是研发活动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财务核算人员应对各研发项目进行业务学习,合理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厘清研发投入费用化与资本化界线。

再次,建立研发费辅助账是研发活动财务核算的重要内容,也是享受各项财税政策及研发补贴的必要环节。研发费辅助账是针对每一个研发项目做出的费用归集及分配,可以从研发项目的维度充分反映每项支出的情况,对资源共享型的研发项目管理尤为重要。财务人员应与研发项目负责人密切配合,清楚了解各研发项目所需的人力、物资及技术支持等因素,统计好各项目的人力成本、设备摊销折旧、直接费用、外部协助费用等,并根据工时、受益情况等因素在各研发项目之间进行分配,最终形成研发费辅助账。

最后,科技型中小企业应重视研发费用专项审计。企业聘请专业的鉴证审核机构对企业研发费投入进行专项审计,一方面可以对企业研发费财务核算规范与否进行检验,纠正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账务处理;另一方面可以让财务核算人员更加清楚地了解研发支出的分类分项归集方法,为研发决策提供精确明细数据。同时也可以以专项审计报告为参考,提升研发经费预算的合理性[5]。

5.3 健全研发活动效益评价体系

研发活动效益评价体系应贯穿研发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中期评估、验收评估、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估等。

在研发活动的关键节点,研发负责人应与财务管理人员对研发项目进行中期评估,包括对市场环境、政策因素、资金情况、研发进度、技术指标等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否与研发计划相符,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加快进度、按计划推进、暂停、中止、终止等决策,必要时应对研发计划作出调整。

研发项目完成时,研发负责人应按项目管理的规定提出验收申请,由包括财务管理人员在内的相关评审人员对项目进行验收,主要包括比对研发计划对关键技术指标、研发周期、研发投入等进行评价,在检验研发成果的同时也进一步积累了研发成功经验。同时,企业应建立研发活动激励机制,如对规定时间完成的合格项目以及预算控制得当的项目组应予以绩效奖励。

研发完成后的产品量产时期,企业应对产品线进行整体效益分析。整体效益分析工作应将研发阶段费用作为投入的因素之一纳入考虑范围,以此综合评估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

5.4 合理利用國家相关政策,争取财税支持

国家鼓励企业研发活动,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财税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加计扣除、研发费后补助等。近年来,相关政策的适用范围以及扶持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国家财税政策的支持,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减轻研发投入压力,降低企业总体税负,也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研发投入意愿,形成良性的循环。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发费财税政策的主要适用主体,应充分利用好政策工具,争取最大的支持与奖励。财务管理人员应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定期进行梳理,明确企业具备的各项资质条件、目前及未来适用的各项政策、合理的财税筹划空间等。

对于已具备研发政策适用条件的企业,应及时进行资格认定及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科技型中小企业适用面较广的资格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等,很多财税政策的制定都以此作为适用门槛或参考条件。在获得国家财税资金拨付后,企业应按有关要求做好资金管理,如专款专用、独立核算等。此外,具备资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应做好资质的维护工作,以达到长期受益的目标,如高新技术企业通常每3年复审1次,复审通过条件与首次认定基本相当,涉及高新技术产品与服务收入比例、科研人员比例等,企业应每年都对相关指标进行维护管理。

对于未达到研发财税政策适用标准的企业,应比对政策适用条件找差距,提升企业规范化核算水平,加大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研发投入,做好知识产权登记工作,提升企业适用财税政策的广度。如软件行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做好专利、软件著作权的申请,并向税务机关履行报备程序,以此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于财务管理能力有限的企业,可以聘请专业财税顾问,对财税资格认定、研发投入鉴证、项目申报等进行指导与协助。

6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正视从业人员素质及财务管理水平偏低、发展短视等问题,对研发活动发生的与财务管理有关的预决算、核算、效益评价、财税规划等突出问题予以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财务管理应以提升财务核算水平为基础,以预结算分析及效益评价为管理手段,以提高研发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活动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以财务管理助力研发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涛.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中财务管理研究与实践[J].天津科技,2008(6):54-55.

【2】易美莎.研发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2015(30):237+366.

【3】王秀娟.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8(13):105.

【4】王翠青.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核算与财务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8(18):198.

【5】魏勇.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核算与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9(05):270.

科技型中小企业论文范文第5篇

2、东湖高新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品牌创建互动机制研究

3、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创业期现金流管理探讨

4、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与出路

5、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析

6、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理论研究综述

7、对中小科技企业财政支出政策的探讨

8、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选择探析

9、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

10、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1、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模式选择

12、众创空间平台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研究

13、当前民营科技企业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

14、减税降费对绵阳市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影响及发展研究

15、四月各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汇总

16、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17、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路径分析

18、科技型企业价值评估实物期权定价法探讨

19、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

21、临沂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模式初探

22、优化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区域金融环境研究

23、北京市科技金融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24、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分析

25、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6、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税收筹划分析

27、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28、成长期科技型创业企业管理协调性分析

29、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30、兰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研究

31、创新基金成科技创新“推进器”

32、科技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33、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融资途径优化

34、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及风险管理探析

35、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36、科技型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7、新政策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财税管理研究

38、科技型小微企业资产管理策略探究

39、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及建议

40、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扶植对策研究

41、新三板科技型企业上市公司融资问题研究

42、浅谈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问题探究

43、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研究

44、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融资途径研究

45、海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扶持机制完善路径

46、农业科技与金融发展的耦合机制研究

47、国有科技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问题解答(上)

48、科技型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的风险及防范

49、中小银行发展科技金融业务探讨

科技型中小企业论文范文第6篇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中国的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尤其是中国的科技型企业, 不仅要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 而且还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大力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和有较高附加价值的新产品, 并形成生产制造的批量化,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如何更加有效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如何实现产品装备和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如何提高科技型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作为企业核心利益体系的供应链管理是影响企业生产制造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而目前我国的科技型企业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美国、日本等一些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十年前就已经用供应链的思想实施采购战略, 随着世界制造业导入了“战略采购”的新概念, 各国都在探索“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 我国的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注重发展供应链管理, 并且开始采用战略采购的做法。

2 企业战略采购的概念

战略采购是企业为满足正常的生产建设物资需要, 对供应商生产能力及市场条件进行了解, 以最低总成本建立物资供应网络, 通过协商谈判, 签订协议价格, 按照协议价格获得所需物资的一系列业务活动。企业的战略采购是针对某一特定物资或服务, 通过内部需求、外部市场、竞争对手、供应基础等分析, 设定该物资的采购目标、达成目标所需的采购策略及行动计划。企业的战略采购是一种系统性的、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采购方法。其本质是一种市场运作, 是从市场信息流入手, 带动物流与资金流的一系列重要管理活动。企业战略采购形成的驱动力一般在于一个企业期望通过与一些具有互补资源的供应商的联结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战略采购下, 物资采购的价格不再是唯一决定因素, 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靠的是一种共识和相互信任, 以建立双方良好的互惠合作关系。

3 战略采购的作用

企业实行战略采购, 从“同谋共事”的角度出发, 建立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长期的、稳固的相互信任关系, 实际上是企业长期的需要。如企业实行零库存管理, 这就要求供应商有能力提供品质优良的产品。企业加强采购管理, 对提高企业的效益意义非常重大, 企业间的竞争焦点将集中于供应商和供应渠道的争夺。企业应从战略的角度高度重视采购管理, 降低经营成本的压力, 提高采购物资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 使双方最终形成成本和利润优势, 并获得新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

4 我国企业实施战略采购的建议

实施战略采购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使企业能够很好地应对复杂的环境,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并能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我国企业要想有效地实施战略采购, 必须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着手做好工作。

4.1 政府层面

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政府机构可以从采购政策导向和政府采购倾向来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政府可以出台关于净化市场竞争秩序, 建立企业诚信的政策和规定, 定期公布一些诚信度好和诚信度差的供应商, 也可出台一些鼓励中国企业进行全球采购的优惠和扶持政策, 培养中国企业全球采购的视野, 进行全球范围的采购寻源, 降低采购成本等。

4.2 行业层面

发挥理论和实践的专业优势。采购行业协会可以在战略采购理论和实践的推动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印刷出版宣传小册子等方式向全国展示战略采购的价值与重要性;通过对协会成员的考试体系与课程设置来强化企业战略采购意识, 促进采购人才的培养;通过组织专家研究战略采购理论和编著国内优秀企业战略采购应用案例来指导国内企业的实施。

4.3 企业层面:多方位强化采购职能

(1) 提高企业内部采购职能的战略地位。作为战略采购的主要执行者, 其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采购水平。

(2) 依照物品特性对采购品种进行分类管理。在采购管理上, 可以按照不同采购物品的重要性及供应风险两个纬度, 应用物料细分工具, 将它们分为战略物品、瓶颈物品、集中采购物品以及正常物品。

(3) 设立集中采购组织, 集中采购职能。企业内部可以在不同集中层次设立集中采购组织, 依据集中程度由弱到强, 分别为:本地采购小组、区域采购小组 (如华东、华北地区) , 中国采购中心和全球采购中心, 这些处于不同集中层次的采购单位共同构成了企业集中式战略采购组织框架系统。

(4) 建立供应商伙伴关系, 促进战略联盟。建立供应商伙伴关系是战略采购管理的关键和薄弱环节。供应商细分是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先行环节, 中国企业可以应用供应商分类工具, 依据采购物品的金额、采购商品的重要性以及供应商对采购方的重视程度和信赖性等因素, 将供应商划分为商业型、重点商业型、优先型、伙伴型四种, 并根据细分供应商的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供应商关系策略。

(5) 利用信息管理系统, 控制采购环节, 避免漏洞。供应商提供的任何服务都是有价格的, 只不过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包含在价格中。企业可以通过“菜单”选择所需的产品及服务, 往往这种办法更能有效降低整体采购成本。

(6) 提高采购人员素质。尽快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是提高企业战略采购能力的捷径。战略采购对采购人员技能上的要求与传统方式不同, 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实施一系列计划来提高采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 并挖掘采购人员的潜力, 充分发挥自身的才智和力量, 并不断提高采购人员个人和整体团队的素质。

摘要:21世纪的工业时代, 是科技化、柔性化、精益化表现更加深刻的时期。特别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 如何解决生产活动中的柔性与规模效应之间的平衡, 如何通过有效的采购管理来降低经营成本和资金占用, 实现科技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已经成为其生存和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战略采购,供应链,供应商

参考文献

[1] 宋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战略采购[J].中国工业经济, 2003, 6.

[2] 黄莱, 吴建华.战略物流成本管理精要[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4, 8.

[3] 何海燕.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采购管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 2005, 2.

上一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营销酒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