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论文范文

2024-05-19

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课程始终处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黄冈科技职业学院《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包括课程的定位、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

经济法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特征是内容涵盖面广,且理论性强、法律条文多、动态变化大、难理解又枯燥,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较强的课程。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缺少基本法学理论的学习和长期法学素质熏陶的专业背景,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具备法学基础,学习《经济法》课程普遍存在入门难、理解难、分析难等诸多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难以取得预期教学效果,对《经济法》课程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满足社会或职业需求的基础上满足教育或个性需求,进而实现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经济法》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对从业人员的法律素质,特别是对大学毕业生的法律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要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的要求。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备法律素质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需要,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备技能之一。大学生通过学习经济法等法律课程,掌握经济法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大学生依法经营和管理的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防范法律风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利益最大化。

3.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迫切要求。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懂经济、管理、财会会计、金融投资等,还要求懂法律。高职院校要培养既懂经济知识又懂法律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学生的职业技能对法律基本理论的系统性要求不高,但对法律教育的岗位针对性要求较强,对现实法律问题关注较高。[1]高职院校应把《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与各种职业资格考试所需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全面落实教育部在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学历毕业证、职业技能资格证),促进大学生就业或创业。

4.提高教学质量的紧迫需求。传统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是以理论传授为主,轻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快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的特征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牢固树立能力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结构的整体设计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对社会和职业的适应能力,真正实现课程体系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由知识体系系统化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转变。[2]本文结合黄冈科技职业学院《经济法》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探讨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课程的定位。我们在对武汉城市圈、湖北省及中部地区的有关企业、行业、职教专家和学院往届毕业生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掌握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中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经济工作的重要性、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经济运行的规律性、经济联系的全球性等使得经济和法律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对法律的依赖日益突出,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经济法是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其他专业的公共选修课,先行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使学生掌握了法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经济法》课程为学生后续《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谈判》、《财务管理》、《国际商法》和《电子商务法律》等课程的学习服务,还能使学生顺利通过会计证、营销师等职业资格考试中有关经济法的考查内容。《经济法》课程定位:坚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法律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理论知识的运用为途径,以关键能力培养为核心,面向武汉城市圈,辐射湖北及中部地区,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培养既懂经济知识又懂法律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经济法》课程组教师与有关工商企业法律顾问,律师事务所、法院等企业、行业和司法部门的法律专家经过深入、细致地分析,依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遵循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由感性到理性,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和学生毕业后从事经济活动中进行依法管理工作的实际所必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确立了以企业经济法律基础理论、市场主体法律实务、市场行为实施与规制管理、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劳动者保护与社会保障、经济纠纷的解决等6个项目模块,建立了认识企业与经济法、个人独资企业设立与管理、合伙企业设立与管理、公司设立与管理等16个工作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按照企业经济法律实务工作要求,以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组织教学内容,构建课程结构体系,体现了《经济法》课程以理论知识的运用为途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

《经济法》课程立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做了根本性的改革,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根据工作任务相关性及工作能力复杂程度对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形成行动领域。校企(行业)共同设计和开发了以企业经济法律基础理论等6个项目模块,认识企业与经济法等16个工作任务,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并根据学院内外的教学资源条件,安排了16个教学实训实践项目,构建了课程内容体系。每个项目模块对项目目标、项目任务、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教学材料、使用工具、实施步骤等提出要求,使课程内容既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又体现了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和态度的要求。目前我国企业法律顾问、会计证、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等职业资格和职称晋升等涉及到经济法知识的考试,高职院校应把《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与各种职业资格考试所需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职业目标和教育目标的融合,落实教育部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的制度。高职院校学生通过《经济法》课程的学习,以满足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掌握企业经济法律实务中的工作技能,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崇尚法律精神,提高防范风险和解决纠纷的能力,为大学生今后就业、创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要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经济法教师应优先从有民商经济法学历背景的教师或毕业生中选聘,做好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经济法教师要密切关注当前理论研究与经济立法的最新动态,积极开展教科研、学习、进修、访问、交流等活动,积极从事经济法律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如担任律师、企业法律顾问、法制宣传员、仲裁员、人民陪审员等职务,不断提高法学理论素养和法律服务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聘任律师、法官和企业法律顾问等法律职业人士作为实践教学兼职教师,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各自的专长,共同做好《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经济法教材要适应经济法律的时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较强等特点,及时关注法律的立、改、废和司法的动态,做好教材编写和修订,加强教材建设工作,以适应经济法教学的需要。我们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吸收了当前经济法律研究和经济立法的最新成果,并依据企业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法律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精心选取设计《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出版了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规划教材《经济法律实务》。这本教材理论与实训结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已被多家高职院校选用。

4.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经济法教学活动中,坚持“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的主线,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组织教学。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全面参与信息收集、计划制订、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结果等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使之在学校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或行动来提高职业能力和教学效果。

《经济法》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除了具有传统法学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点。《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在教学中要坚持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从学生主体性入手选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经济法》课程特点和职业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综合地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专题演讲教学法、讲座式教学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教、学、做”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手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习实训,把法律知识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建经济法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网络学习平台,并运用E-mail或qq工具进行交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在线交流,开展网上辅导答疑、互动讨论等,全方位地拓展了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考核方式多元化。不断完善《经济法》课程考核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强实践环节和职业能力考核的比重,坚持以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建立多主体、多维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形成由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专兼职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多主体参与的互动式评价方式。把项目公共考核评价(包括工作与职业操守、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交流及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企业评价(顶岗实习、实践等)和社会评价等相结合,不仅要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把学生的态度、表现、成果等纳入评价范围,形成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提高改进教学。

参考文献:

[1]邓满.浅析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法律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0,(24):135.

[2]傅伟,柳青松,邓光.基本工作进程系统化的高职专业建设内涵探析[J].职教论坛,2010,(3):41.

基金项目:该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改革研究”(2012B403)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左剑君(1956-),男,湖北鄂州人,硕士,黄冈科技职业学院经贸系主任,教授,鄂州职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经济法学。

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当前大学生普遍表现出高智商、低情商的特征,在进入社会之后往往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社会技能成为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鉴于此,在分析当前经济类专业教学对社会技能提高的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以提高大学生社会技能为基础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旨在提高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实现大学生情感上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在毕业之后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

[关 键 词] 社会技能;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直以来,很多教育者将社会技能与实践技能等同起来,认为高校专业课程建设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即可确保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顺利地适应岗位需求。但是笔者在对社会技能内涵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社会技能和专业技能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如果说专业技能的掌握是大学生智商的体现,那么社会技能则是大学生情商的体现。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也呈现出高智商、低情商的倾向,很多大学生在就业之后要么团队合作意识较差、要么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导致其在社会中举步维艰,究其原因就在于对社会技能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深入地剖析当前专业建设对大学生社会技能掌握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大学生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技能视角下经济类专业建设的不足之处

当前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大部分,其中课内实践由实验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组成,课外实践则侧重于第二课堂的开拓和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分析目前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其更多的是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的社会技能掌握,具体如下:

(一)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主要教学方式,经济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在机房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相关软件的操作,类似于理工科的验证性实验。从理论上说,实验教学是完全符合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其中明显存在着对学生社会技能掌握的不足之处。首先经济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在学校机房进行,教学内容是以相关软件的操作为主,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足够的自由交流空间,也缺乏相应的团队协作机会,这和社会技能中对谈话技巧、合作行为的要求是相矛盾的;其次是经济类各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割裂现象较为严重,重复性教学现象普遍,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参与性,这对于社会技能中参与行为、任务完成等要求是弊大于利的;最后是实验教学的专业性远大于社会性。虽然说专业性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考虑到学生未来发展主要处于社会大环境下,因此具备一定的社会性是必要的,而当前经济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明显是围绕课程的知识点设置的单项性实验,缺乏一定的社会性。

(二)集中性实践教学

当前经济类专业的集中性实践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实习、培训和论文,其中实习是集中性实践教学的主要环境,具备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内容,其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走进工作岗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在实践中经济类专业实习也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使得学生社会技能的提高大打折扣。一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没有培养人才的义务,而经济类专业对工作岗位的需求更多的是管理层,而企业的管理层数量又极为有限,这种情况下学校往往难以找到足够的岗位供学生实习,不得已让学生自主实习或者转到其他岗位实习,如此一来学生就难以接触到真正的社会现实,其社会技能的提高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实习的时间难以保证,社会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其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岗位实践中通过与同事的合作、与客户的交流等形式来提高,而实习时间的不确定则使得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掌握社会技能;三是实习的考查以论文形式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社会技能的考查。社会技能中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考查的,但是当前经济类专业的实习考查仍旧以论文考查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社会技能的考查。

(三)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顾名思义是独立于课堂之外的教学实践活动,但是当前经济类专业的课外实践逐渐偏离了“实践”二字,呈现出理论化倾向,这对于大学生社会技能的掌握是有害无利的。例如,第二课堂的开拓是课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经济类专业大多数所谓的第二课堂主要指的就是专业课程之外的一种和专业相关的理论课程,也就是说目前第二课堂的开拓充其量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但是对于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却毫无帮助。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课外实践存在一定的风险,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比例是相当悬殊的,这种情况下如果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毫无疑问是难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从而极大地增加了课外实践的风险性;其次是学校缺乏课外实践途径,理想中的课外实践基本上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例如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等,而经济类专业课外实践则主要是通过对各公司的调查访问完成,如果学校缺乏足够的公司支持和沟通,课外实践难以进行也是理所当然的。

二、社会技能视角下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当前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专业素养的需求,也有社会技能的需求,因此在确定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时,应当将学生的社会技能提高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放在同等位置,然后针对性地制订出实践教学方案。具体而言,社会技能视角下,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应当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学生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对岗位工作内容进行思考和整合;二是学生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三是学生要具备能够大胆又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将其付诸实践的能力;四是学生要具备在社会权威下谦虚接受正确思想的心态;五是学生要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积极思想;六是学生要具备相应的社会道德思想和行为。然后围绕这些教学目标来制订教学计划,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同时达到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技能提高的目标。

(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目标的变化决定了实践教学内容也必须相应的做出改变,为确保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技能发展的需求,笔者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完善:首先是设立社会学分,即根据学生在学习期间和实习期间所表现出的社会技能给予一定的学分,该学分主要是针对那些能够量化考核的社会技能而言的,例如学习任务的参与积极性、团队协作意识、人际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其次是设立可选实践教学项目。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社会技能也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例如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但是表达能力较差等,对此可以通过可选性实践教学项目的设立来确保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实现社会技能的全方位提高。最后是增加综合性实验教学项目。当前,除了继续完善按课程知识点设置单项性验证性实验项目以外,重点增加各专业、各管理环节之间相互衔接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建议围绕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系统的模式规划经济类专业综合实验课。

(三)改革实践教学评估内容

考核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在提高学生社会技能上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必须将学生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集中到专业技能和社会技能同步提升上来,逐步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技能的新型考核机制。具体包括,实践考核的内容要从以基础知识测量为主转向以能力测量为主;考核的评价尺度应从正确与否转向具备社会技能与否。考核的评价标准应当鼓励学生在将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的同时掌握相关的社会技能,只要学生同时达到这两个要求,就应得到相对较高的评价等级等。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将社会技能放在和专业技能同等的位置上,积极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来提高社会技能。

(四)落实实践教学管理

将社会技能作为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之一需要一个衔接紧密、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的教学管理系统作为保证。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落实实践教学管理:首先是强化学校四级组织功能,即主管校长强有力的领导和决策功能,教务处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功能,院系的专业指导功能,教师的检查、管理、执行功能。其次是规范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只停留在“喊口号”上,社会技能是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只是空谈,因此我们必须有效地将相关理论和学校文件落实到教学环节中,一方面专业负责人要根据社会技能需要制订相应的教学大纲,另一方面要将教学大纲落实到实践中。

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经济类专业已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使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实践教学作为一种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其对于学科建设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当前实践教学中也普遍存在过于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的问题,这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毫无疑问是背道而驰的,对此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确保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英奎,陈明,郑庆华,等.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5).

[2]苗雨君,李喜云.基于ERP实验平台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2(1).

[3]陈支武,张德容.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思考:以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4]周泽炯.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3(2).

[5]柳秉毅,徐锦康.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应用能力培养[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Excel;经管类专业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定量性和综合性等特点[1]。该课程目前的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偏重于整个理论体系的讲解。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不但要求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还应具备经济分析方面的综合素质,需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解决经济管理中常见的技术方案经济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设备更新、方案选择、技术创新、价值工程等生产实践问题。由于该课程涉及许多定量分析,对于经管类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单纯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尝试引进实验教学的方式,通过Excel软件的应用解决课程中的应用难题,以有效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2]。

一、经管类专业设置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1)课程定量分析方法教学的内在要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效运用课堂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开设这项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对投资项目的市场预测、经济评估指标分析均涉及相当多复杂的手工计算,投资者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对于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结论的验证也相当费时,因此如何解决理论知识的应用问题便成了本课程亟待解决的难题。

Office软件是办公中最常使用的工具,其中Excel是其重要成员,是一个强大的表格制作和数据处理软件。借助Excel各种编辑操作、财务数据分析方法、函数和图标等高级工具的综合应用,学生在不需要掌握复杂的编程和较难的数学推导情况下,就可以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常见的数据分析问题,并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大部分量化问题。因此,开设本实验的意义在于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Excel进行函数模型及技术经济分析的计算,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课程理论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可以把抽象的理论通过具体的形式生动地重现出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使得知识的传授过程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而且更具说服力。技术经济学中技术经济方案评价、资金时间价值、设备更新等理论对初学者很难理解。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许多理论问题包含在实验当中,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应用,不仅使理论知识易于理解,而且还能通过实验发现新问题[3]。

(3)实验教学有助于推动技术经济学的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密切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技术经济学相关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加以体现,实验所创造的情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共鸣,使学生对抽象理论方法产生真实感,对教学内容产生认同感,愿意进一步深入学习,同时又可以激发教师以及学生对该学科的研究热情。从目前来看,实验教学正是学科发展这个木桶的短板,一旦突破,必极大推动学科发展[4]。

二、基于Excel的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特征

Excel 是一种能够使财务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和高效的软件工具,使用它可以避开数学和统计学中较难的部分,使许多以前用手工计算很复杂的程序大大简化。实验项目以 Excel 为基本工具, 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利用了 Excel 的表格计算能力、图表显示功能、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丰富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从实际案例出发,让学生了解技术经济分析中遇到的问题,理清问题结构,对问题中的关系进行量化,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工具来求得结果,帮助学生获得和提高动手能力、独立建模能力、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能力[5]。

我们根据课程的难点与重点,在技术经济学的教学中主要应用 Excel 软件设计了资金时间价值计算、资产折旧计算、量本利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为复杂的技术经济分析带来极大的便利。应用Excel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核心是函数的应用,尤其是财务函数。财务函数主要可分为四类,即投资计算函数、折旧计算函数、偿还率计算函数、债券及其他金融函数。

三、实验教学内容的确定

1.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本实验的开设可以面向经管类本专科学生,专业方向为财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工业工程、电子商务等。 实验环境为微机室,软件环境需要安装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2007,为保证Excel中的很多扩展功能可以使用,Microsoft Office需要完全安装,这样可以使加载宏功能可用。同时,教师机需要安装传输文件的软件如飞鸽传书,每次实验前由实验指导教师将实验所需要的数据、实验要求发送给学生。

2.基于Excel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

(1)正确性。要求根据案例背景在模型中输入正确的公式或调用正确的函数,公式能够正确反映各要素间的数学关系;函数的函数名与调用的参数符合语法,函数的逻辑关系清晰。

(2)动态性。使用单元格地址表示模型中的变量参数,当模型中的变量参数发生变化时,通过控件控制单元格地址,使模型能动态灵活地随变量的变化而改变,实现在不同情况下,得到不同的技术经济分析结论。

(3)简约性。在使用函数和公式时,尽量选择简约的表达方式,减少烦琐的、难以理解的公式。

(4)易维护性。模型分布区域化,在建模过程易于查找错误和修改,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方便改善模型,同时,正确使用变量可以提高模型的易维护性[4]。

3.实验内容

根据经管类技术经济学课程设置的内容,实验主要包括7个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1)移动平均分析和指数平滑分析;

(2)回归分析;

(3)投资项目经济评估指标分析;

(4)折旧计算;

(5)量本利分析;

(6)投资决策模型;

(7)项目风险模拟决策。

四、实验教学组织实施

(1)划分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技术经济学教学实验采用小组形式,由 5~6 人组成,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小组内部的分工协调。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迪。同时,通过小组间的激励措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的实验教学监督与管理。

(2)示范讲解。教师每次示范都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示范目的,即要解决的问题,示范什么,如何示范,在示范时提示学生要观察什么。教师进行软件操作示范要正确、熟练,讲解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确保讲解内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模仿对象。这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保证每一步操作都做到正确规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差异性,确定讲解内容的深度、广度及具体的讲解方法。讲解要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努力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提高教学效果。

(3)指导学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是主体,处于积极主动地位,应让学生的智慧、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指导过程中要及时正确地找出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实验中的新结果,启发学生将实验结果和理论相联系。有些实验结果是验证了结论,有些实验结果可能与学过的知识相违背,这就要求学生不断领悟知识,拓展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技术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要承认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有差别,对不同对象要因材施教。同时顾全大局,鼓励进步,帮助后进,调动全体学生做好实验的积极性[6]。

五、考核

实验以Excel工作簿和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7],其中:

(1)工作簿命名正确占10%。工作簿的命名规则为学号+姓名,例如:00088110 李四.xls。

(2)模型正确性占70%。使用正确的公式、函数、图,控件参数设置正确,数据分析和规划求解参数设置正确。

(3)模型的格式清晰美观占10%。模型在工作表中分布合理,图表具有标题。

(4)实验结果按时上交占10%。

(5)五级记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综合了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决策模拟等多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设备,科学组织与管理实验过程,规范实验考核。根据经管类学生的特点,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科研、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科的长远发展。同时,实验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扩展,不断丰富实验项目、实验案例,尽量广泛涉及宏观的和微观的技术经济问题,通过Excel这个功能强大的表格数据管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建立正确的模型,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侯琳琳. “四位一体”教学方法的实施与思考——基于《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0,(4):34—37.

[2]安嘉清.《技术经济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外企业家,2010,(6):257—258.

[3][4][6]占纪文.农业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探索[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9):84—86.

[5][7]傅佳琳,索琪.基于 Excel 的经济管理预测与决策实验体系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20):90—92.

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建设原则

一、经管类专业毕业目前实习困境分析

传统的毕业实习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是从事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的,企业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需要大学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所欠缺的。对于学生而言在没有工作之前,到哪里去积累经验是对学校和学生都是个难点。对学生毕业实习的安排,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非常手的工作。

第一:实习内容与学生期望的差异。同学们对实习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不少同学习上在实习期间大显身手,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实习单位的日常工作,因为涉及到公司的利益,决不能有半点差错。当同学们满腔热情来到实习单位,发现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只是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直接降低了实习的效果。

第二:实习与找工作矛盾。由于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绝大部分同学都要在这段时间寻找工作单位,面试的机会多,请假多;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学生还要应单位要求转到工作单位去实习。这些都容易造成实习单位的误解,长此以往,实习单位不愿意安排比较重要的岗位给实习生,甚至拒绝接受实习生。

第三:实习与撰写毕业论文的矛盾。根据安排,学生实习与撰写毕业论文一般同时进行。学生出去实习,论文专业进度容易脱节。由于学生在外实习,无法随时和指导老师保持联系,遇到专业上的问题没有良好的环境进行讨论,无法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等有效资源。实习时间和撰写毕业论文时间上的冲突,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有较大的阻碍。

第四:实习费用的处理。学生出去实习,需要一定的费用,主要是车费、餐费和付给对方公司的实习费用。这些对于部分学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实习效果。

但是无论是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还是从就业方面考虑,专业实习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构建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营造企业经营管理情景和依托实验中心开展毕业实习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毕业实习新模式。通过这个模拟实习平台,把企业真正“搬进”高校的实验中心,让学生在实验中心完成模拟毕业实习,掌握企业运作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体会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高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经济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效地提升经济管理各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经管类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的构建探索

让学生在学院内以模拟的方式进行专业实习,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和探索。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设计的原则

第一、仿真性原则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运用现代信息化方法和手段去实践经济管理活动过程,认识和把握经济管理活动规律的,因此,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从业务流程安排、工作岗位设置到企业情景设计都要尽可能地贴近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实际,突出模拟实习的高度仿真性。环境的设计要使学生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环境模拟的越真实,实验的效果就越好。环境模拟不仅包括一个单位内部的工作环境,还包括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如外部企业、税务部门、银行、海关和用户等。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在各个企业内部要设置各种主要业务工作岗位,并建立起各个业务岗位的管理工作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设计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工作岗位,让学生通过轮换单位和轮换岗位实验,了解和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岗位之间、单位之间业务联系的途径和方式,从而达到树立全局观念、增强业务工作能力的目的。

第二、系统性原则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不同于单项课程实训软件,它是在整合经济管理专业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能够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全过程的系统,是将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进行的全面集成。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的设计,应根据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方法和手段,营造一个模拟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平台,突出系统的总体功能。毕业模拟实习平台是由各个单项模拟实验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各个单项模拟实训综合实训系统中的子系统,通过有效整合,充分发挥系统整体功能。毕业实习综合实验平台是通过模拟企业的业务流程将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既具有各个单项实训功能,又具有总体功能。

第三、互动性原则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不是单个学生进行的实训,而是一个团队协同进行的实训,是一个动态的实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要求做到在实验过程中将学生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根据已有的基础资料资源进行操作。每个岗位的操作结果都会对其他岗位产生影响,即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其他环节的结果,并最终影响到整个实训的效果,因此,需要大家各在其位、各负其责、通力协作,以实现经济管理目标。这种模式不仅具有高度的仿真性,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了体现外部环境变化对经济管理活动的影响,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既要设定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又要设置众多的变动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力。

一个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的建设

该实训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第一、计算机与网络系统

第二、经济管理专业“影子工厂”是整个模拟实习平台的核心构件。

“影子工厂”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它是一个虚拟的工厂;其二,它是信息层面企业的模拟,其数据及活动描述均来源于真实企业。影子工厂实训教学系统应该全面模拟企业ERP实例的教学软件,结合教学的特点及实训过程组织的需要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实训教学平台。

“影子工厂”实习教学平台基本能实现仿真企业平台和仿真教学,基本体现了前述模拟实习平台设计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仿真企业环境。提供真实仿真企业的业务处理环境的功能。对环境的设计和各个实训流程的设计都必须使实验者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这种环境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规划自己的实训过程和实训步骤,主动加入群体活动中去完成实训。环境模拟的越真实,实验教学的效果就越高。环境模拟不仅包括一个单位内部的工作环境,还包括改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第二:模拟职能岗位。模拟实训中,一种设计思路是每个学生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针对一个特定系统的业务,由实验者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目的是熟悉系统的功能,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为了全面提高实验者的综合实践能力,真实模拟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运行过程,由不同的学员模拟企业中的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第三:仿真企业流程。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于其业务流程,对“影子工厂”实验教学平台也是如此。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将系统性地经济业务理论与实践全面结合,使每个实验者深刻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②其他重要的组成平台包括: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模拟实验平台、witness生产系统建模与流程优化实验平台、统计专业软件操作与实践模拟实验平台、市场营销与竞争模拟平台、国际贸易实验平台、电子商务实验平台、证券分析与模拟教学平台。整个模拟实习平台不仅需要搭建软件模拟平台,还需要一定量的实体实训设备和装置,如必须的模拟生产线、人因工程和物流工程的实训所需的耗材。

三、经管类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应用的效果分析

该模拟实习平台基本上能让学生了解企业运营全过程,学习企业运营决策方法,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既能对企业的某一个专业职能和流程进行仿真,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物流管理等提供模拟教学环境,又能体现其跨学科、跨专业性。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相关环境的完整模拟,可以使毕业生对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整体的系统的认识。来源于企业ERP实例的影子工厂实训教学系统,将管理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充分结合,克服理论教学抽象、空洞、难以联系实际的不足,有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组织下厂实习的困难。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技术、物资、生产、财务等各管理环节,理解企业的各项管理职能、过程和活动。

四、结论

经管专业毕业生如何开展模拟实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全面提高实习效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实现毕业生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目前在这方面还有待于完善,提出合理的质量控制和监督体制,加强反馈控制,切实保障模拟实习质量。(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构成及学习现状,寻找目前中职学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经济法作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只有改进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合格会计人才的

目标。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探讨

经济法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会计继续教育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掌握要求颇高,为了以后在专业领域有更好的施展,则要求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即从根本上了解经济法的专业理念,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贯彻经济法理念,做一名守法的合格财务人员。从培养既要精经济又要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特在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意见或措施。

一、会计专业学生对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

会计专业对经济法的要求与法律专业不同,不需要对经济法条文做到一字不错的记忆和复述,而只要做到能区分不同的市场主体,掌握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要求,如《破产法》中,对破产清算企业的财产的分配顺序,《公司法》中,不同性质的企业主体对注册资金的要求等,会计专业学生均要做到熟悉区分,进行正确界定。但实际工作中不要求财务人员原文复述条文,而重点在于对条文的理解与应用,所以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的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做到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的选取要顾及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就业需要

能否使用优秀教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经济法和现实经济生活联系密切,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它要求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既要有突出的学术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国家新近出台的相关经济法规制度要做到有所涉猎,因为会计行业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它必须对国家的各项最新政策做到一定的认知,才能在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合理、合法地开展会计工作,最大限度地为本企业争取最大的利益。

而选取教材还需考虑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兴趣较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能形成自主学习,而且这个年龄在理解能力和社会阅历方面都比较欠缺,从原来的文化课学习转为专业课的学习,接触到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如果新的知识不能快速的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则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材的选取要适合中职学生现状,做到难度适宜,新颖活泼,还要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份量恰当,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前市场上经济法的版本众多,有为法学专业适用的经济法,有适用财经类专业的经济法等,各种版本良莠不齐。因此,在选取教材时要考虑到专业学生的特点,谨慎选择。

对我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我们选取的是财经出版社的教材,此教材图文并茂,彩色排版,使教材摆脱了严肃的黑白排版,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难度不大,易于理解,适合中职学生学习。

三、将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由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法学的系统教育,对于高度概括、原则和抽象的法律规范往往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单靠教师一味的说教来讲解,学生会感觉十分枯燥,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

案例教学是非常适合经济法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多是为了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从周围的实际生活或者书刊报道中选取,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结合所讲内容,可以采用留思考题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讲评。案例教学将教学方式由单向转变为双向,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在我校使用的教材中,比较注重案例的引导,几乎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均会配有相关案例,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初期注重引导学生将案例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教会他们分析的过程与方法,后期则主要由学生自己小组之间讨论,不同小组做补充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电子课件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经济法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几个案例需要分析,案例文字较多,在黑板上书写浪费大量时间,而采用电子课件教学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此外,法律知识日新月异,发展较快,电子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总之,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首次接触到专业知识,会有很多的困惑和不解,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难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引导,解惑,就会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我在教学中,从不让学生机械地去记忆名词与法律条文,而是从书本表述中找出重点词汇,引导学生去理解知识点,让学生在案例中体会到了经济法学习的乐趣,又减少了他们死记硬背的负担,让学生爱上了经济法。

【参考文献】

[1]曾 峰,案例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课程中的运用。

[2]郭贺强,浅谈如何让中职学生学好经济法。

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各城市人才教育、经济发展、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现状,针对广西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设置、中职学校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广西中职学校布局、根据各市重点建设内容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广西中职学校数据库、依托区内大学培养各市重点专业中职教师、加强中职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与监督等措施,以加快建成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广西 中职学校 布局 专业结构 现状 对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广西依托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深入实施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广西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广西抓住重大机遇,全面实施“双核驱动、三区统筹”的发展战略和广西产业经济“14+10”发展战略,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加速资金、技术、人才向“增长极”的流动,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广西产业集群发展、实现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与产业规划与产业布局相匹配的中职教育层次的人才,因此,现有中职学校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需要重构与进一步完善。

一、广西人才教育现状

截至 2016 年,广西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产业园区,从整个布局来看,基本实现对广西重点发展的食品、汽车、石化、机械、冶金、建材、电子信息等“14+10”产业集群全覆盖。然而,目前广西人才教育现状与广西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仍有很大的差距。如图 1 所示,此柱状图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含中职、大专及以上四个档次。从图 1 看到,2013—2015 年三年来,人们接受教育程度小学和初中居多,高中含中职以上受教育程度略有增长,但是总体水平分别维持在 10% 左右,大专及以上在 2014 年后略有增长,2015 年达到 8% 左右,广西人才接受教育程度十分落后,很难适应经济战略规划的要求。

其中,中职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目前,广西基本建成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大规模的中职教育体系,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校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设置同质化、办学特色不鲜明等问题。而调整学校布局、优化专业结构等,是推进中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

资料来源:由广西统计年鉴中数据整理所得,以下同。

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为了探究如何更为合理地进行广西中职学校布局与专业结构优化,需要深入了解广西各市城市面积、人口、各经济带生产总值、各城市工业生产值、各产业生产值趋势等方面。

(一)广西城市面积、人口等概况。广西各市中百色、河池、桂林、南宁、柳州、崇左 6 市面积均在 1.5 万平方公里以上。南宁、玉林、桂林、贵港、柳州 5 市人口总量占全区 60% 以上,人口相对密集。以上各市除了南宁、柳州、北海、防城港 4 市的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其他各市城镇人口少于乡村人口。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比,除了南宁为 1.46、柳州为 1.64,其他各市比例为 1 左右。

(二)广西各产业生产总值趋势。从表 1(见下页)可以看到,15 年来,广西第一产业总产值比例逐期下降,每期下降约 4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逐期上升,每期分别上升 8 个、4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有所下降,从“十一五”到“十二五”保持不变。

广西的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1 年的 17.5∶49. 0∶33.5 调整为 2014 年的 15.4∶46.8∶37.8,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稳中有降,第二产业保持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增长。相比全国产业结构,广西的产业结构还有极大的调整需求,特别是第三产业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但目前广西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仍是“十三五”期间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力。近年来,广西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贡献率逐步提升,吸纳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但从整体上看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广西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的实施,预计 2020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将到达 45%,服务业发展将迈入提速增量、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单位:亿元)

(三)广西各经济带产业生产总值情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6 市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和崇左;桂西资源富集区包括百色、河池、崇左 3 市;珠江—西江经济带包括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 7 市。3 個经济带均包括了崇左市,2 个经济带均包括南宁市、百色市。

(四)广西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收入。从表 3 数据和图 3 可知,柳州、南宁、桂林 3 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收入占全区总收入近一半。而北海、玉林、钦州、防城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收入均在 1500-2000 亿元以内。

(五)广西各市综合对比分析。综合广西各市城市面积、人口、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图 4 数据比较,可以将城市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产出效益比较好的城市,即城市面积人口相对小产值相对大:柳州、北海、防城港。第二类,产出效益相对中等有待进一步深挖的城市,即城市面积和人口相对大产值相对比较小:南宁、桂林、梧州、玉林、钦州。第三类,产出效益低需要积极利用人口、地域促进产值的城市,即城市面积和人口相对大产值较小:百色、贵港、崇左、来宾、贺州、河池。此外,梧州、玉林、钦州、百色、贵港、崇左、来宾、贺州、河池 9 市人口和地域相对多,仍有相对较大的产值空间。

三、广西中职学校和专业设置现状分析

(一)广西中职学校分布现状分析。具体如下:

1.广西中职学校总体分布。截至 2016 年底,广西共有 251 家中职学校具有招生资格。南宁有 54 所中职学校。其中,区直 26 所、市属 21 所(含民办学校 15 所)、县级 6 所、特殊学校 1 所。桂林 34 所,玉林 21 所,百色 22 所,柳州 21 所,河池 16 所,崇左 14 所,贺州 14 所,梧州 14 所,贵港 12 所,钦州 11 所,来宾 8 所,北海 7 所,防城港 3 所,分布图如图 5 所示。

资料来源:广西职业教育网(www.gxzyjy.net)数据整理所得,以下同。

由图 5 可以看出,南宁、桂林、柳州、百色、玉林、梧州、河池 7 市的中等教育学校 2017 年比较 2016 年有所增加并且比重较大,达到 20 所以上。南宁、柳州、梧州、河池、来宾 5 市的中职学校增加比例相对较大。

2.广西中职学校国家级示范学校分布。2017 年广西中职学校国家级示范学校共 32 所:南宁 15 所、柳州 6 所、玉林 2 所、桂林 2 所、梧州 2 所、北海 2 所、来宾 1 所、贵港 1 所、河池 1 所。由图 6 可以看出,目前南宁、柳州两市中职教育国家级示范学校比重是最大的。

3.广西中职教育区级示范学校分布。2017 年广西中职学校区级示范学校共 88 所:南宁 28 所、柳州 9 所、玉林 7 所、桂林 9 所、梧州 7 所、钦州 6 所、百色 5 所、北海 4 所、来宾 3 所、贵港 4 所、河池 3 所、贺州 3 所。由图 7 可以看出,目前南宁、柳州、桂林、梧州、钦州、百色各市中职教育区级示范学校比重是比较大的。而钦州、百色、贺州 3 市无国家级示范学校,但是自治区级示范学校比重增加。

(二)广西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情况的总体分析。具体如下:

1.广西中职学校专业和招生人数。依据教育部 《中职学校专业目录》(2010 年修订)的分类标准,对截至 2016 年广西所有的中职学校的开设专业和招生人数进行统计,以便明确掌握广西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现状,统计结果见表 4。

从表 4 可以看出,广西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中农林牧渔类、文化艺术类、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 5 个专业设置比例合计为 49.3%,占了近一半比例,形成了广西中职学校的主导专业。另外,这些专业的专业计划招生数所占百分比例也较高,合计为 57.66%。广西主要以农业、信息产业、旅游等为主,传统的优势产业也主要以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加工制造类为主,所以中职学校大量设置这些专业是广西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客观要求。另外,广西中职学校的交通运输专业设置比例也较高,招生人数较多,这与广西近几年大力发展高铁和地铁产业有关。总之,从专业设置来看,广西中职学校共招收 213 种专业,包括以上分类的各个方面。广西中职学校各学校的专业特色比较明显,不同类型的学校招收的专业类型比较好区分,比如有专门的旅游学校、厨师学校、警察学校、卫生学校等,招收综合性专业的中职学校较少,较多集中在民办中职学校中。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区内各个市县都有公办卫生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主要提供本地区的卫生人才的输送,以及本地区所需职业人才的培养。

2.广西中职学校专业数量分布情况。根据 2016 年广西具有招生资格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广西各中职学校开设不同专业数量分布情况如下:1-3 个专业 49 所,占 19.5%;4-5 个专业 61 所,占 24.3%;6-10 个专业 75 所,占 29.9%;11-15 个专业 34 所,占 13.5%;16-20 个专业 24 所,占 9.6%;21-25 个专业 6 所,占 2.4%;25 个专业以上 2 所,占 0.8%。全自治区 2016 年共计 251 所中職学校。

从图 8 可以看出,开设 1-3 个专业的学校有 49 所,占 19.5%,其中仅开设 1 个专业的学校有 9 所。开设 1-10 个专业的学校共 185 所,占 73.7%。25 个专业以上的学校只有两个: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开设 27 个专业,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开设 40 个专业。

3.广西中职学校具体专业分布情况。根据 2016 年广西具有招生资格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广西 251 所中职学校开设不同专业设置分布情况如表 5 所示。

此外,电子与信息技术、美容美体、汽车制造与检修、社会文化艺术、西餐烹饪、现代农艺技术、园林技术专业分别有 8 所学校开设;医学检验技术、物业管理、航空服务、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高铁乘务专业分别有 7 所学校开设;国际商务、金融事务、客户信息服务、木材加工、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有色金属冶炼、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分别有 6 所学校开设;食品生物工艺、通信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商务越南语、商务英语、平面媒体印制技术、农产品保鲜与加工、美术绘画、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分别有 5 所学校开设。

四、广西中职教育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广西中职教育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广西经济发展战略和各市情况,专业布局整体来说基本能够适应当前的产业和经济需求。然而,结合表 4 与表 5,以及“十三五”规划中重点产业为智能制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大健康六大产业等发展规划要求,则存在一些问题。

1.热门专业重复开设较多,同质专业学生数量偏多。各学校开设的专业中最热门的有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于维修、会计、电子电器运用于维修、电子商务、学前教育,分别有超过 80 所学校开设。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物流服务与管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有超过 40 个学校开设。

2.现行的资源环境、新能源与新能量、石油化工、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产业专业设置少、招生数量少,各专业开设的学校全区不超过3所。司法服務专业设置比较多,但是招生人数很少,可以适当增加。教育类 2 个专业招生人数非常多,会计专业开设学校多、招生人数多但是内涵建设欠缺可以进行减少、合并或者质量提升建设。

3.有一些紧跟重点产业发展建设的专业,开设学校极少或者欠缺。采矿技术、蚕桑生产与经营、船舶电气技术、船舶制造与修理、地质调查与找矿、纺织技术及营销、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精细化工、锰加工技术、棉花加工与检验、中草药种植、中华茶艺等专业全区分别只有 1 所学校开设;船舶驾驶、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制糖技术、制药技术专业全区分别只有 2 所;有色金属冶炼有 6 所学校开设。

4.目前中职教育十分欠缺适应广西经济战略发展的智能装备制造、机器人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海洋经济等专业的设置。

5.广西中职学校发展建设数据库不完善。比如广西中职学校质量报告数据库仍存在较多问题:(1)2016 年全自治区 251 所中职学校只有 48 所在广西职业教育网上披露了本校的年度质量报告。(2)各中职学校之间披露内容可比性比较弱,版本差异比较大,不利于对质量报告进行对比分析。(3)披露内容还需要完善。比如,对于学校学生的就业情况要作更详细的披露。据统计,截至 2015 年,广西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只有约 6% 的生源留在广西内工作,其他 90% 左右的毕业生都到广东就业。因此,对学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作详细披露十分必要,以便寻找对策留住人才,为广西经济发展做贡献。(4)质量报告披露的信息存在比较模糊的情况。比如某国家级示范学校,其会计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在披露会计类教学成就水平为会计专业学生取得会计类资格证书通过率为 100%。会计类资格证书分为好几种,应该详细说明取得哪一类会计资格证书的比例,更好地说明专业建设情况。

(二)广西中职教育建设发展的建议。具体如下:

1.优化广西中职学校布局。根据广西各市域的地区人口规模、工业生产总值、各产业发展发展情况、中职招生情况、办学特色等现状,近期来看,整体上广西各市中职学校的布局是较合理的,从长期发展来看,要根据广西产业规划和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结合广西中职学校布局现状,合理确定中职学校数量、类型和区域分布。从产值和人口、面积比来看,可以适当增加桂林市、柳州市的学校数量或者提升教育质量以更好地为当地核心的生产值服务;玉林市、贵港市两市是桂东承接新兴产业转移团的重要城市,两市相对来说人口多地域小,学校的分布较少,可以适当增加学校分布点或者在周边城市布局学校;崇左市、百色市两市是沿边沿海特色新兴产业发展带重要城市、河池市为大健康组团重要城市,这三个城市相对其他城市呈现地域大人口少学校布局比较小的特点,建议可以加大对这三市的学校布局,以便充分发挥当地中职教育的作用,培养并调动当地人才积极性。

2.根据各市重点建设内容,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专业鲜明的中职学校。“十三五”规划中南宁为一极;桂林、柳州、北海为桂柳南北新兴产业带;钦州、防城港、崇左、百色为沿边沿海特色新兴产业发展带;玉林、贵港、梧州、贺州为桂东承接新兴产业转移团;河池、来宾为大健康新组团。因而,各市首先要对接广西区产业规划,其次各市每所中职学校应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建设 1-2 个与区域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主干专业或专业群,扩大该校主干专业招生规模,逐步降低其他专业或专业群比重,支持学校创建品牌专业和优势特色专业群。

根据广西经济发展战略和各市情况,专业结构优化方面要对新能源、智能机械制造、海洋经济、农作物、制药、制糖、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国际贸易等专业及大健康相关专业可以适当增加专业点布局,以便支持各市当地的经济建设需求。比如防城港市,虽然人口、市辖面积较小,但是产值却相对较高,该市仅有的 3 所中职学校分别为防城港理工职业学校、上思中职教育中心、东兴中职教育中心,无国家级、地区级的示范学校,也没有比较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但是,防城港市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选择一所中职学校建设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更好地为当地的港口建设等发展输送人才。在珠江—西江经济带中地位非常重要的梧州市,共有 17 所中职学校。其中国家级 2 所:(下转第21页)(上接第12页)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自治区级 3 所: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梧州市卫生学校。可以选择示范学校强化建设适应当地发展的专业,并形成特色和强项,有色金属、物流、制药、机械、海洋经济、新能源等专业。玉林市人口全自治区第二,地区面积较大,产出相对较低,可以强化建设机械制造、制药等优势专业。崇左市也可以建设制糖、锰业等特色专业,以为当地产业充分利用和发展人才。

3.建立广西中职学校数据库,完善和贯彻执行广西中职学校质量报告披露机制,规范披露内容,以利于广西中职教育的数据完善,进行中职教育发展规划分析等。

4.依托广西区内大学培养各市重点专业中职教师、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中职学校建设可与区内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广西区内各大学建设各市重点专业中职教师队伍,培养中职教师,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比如,广西科技大学的机电技术教育专业的办学目标是为广西培养中职师资,广西民族大学的中药制药专业将为广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钦州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面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将助力广西民航业的发展,广西大学和钦州学院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将为广西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培养人才。

5.加强中职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的指导与监督。自治区进一步加强指导,支持各中职学校紧密结合广西“14+10”战略和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开展专业设置工作,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同时加强对新增专业、重点示范专业办学质量的监控,通过开展新专业评估等工作,督促各校保证对新增专业、重点专业的投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新永,张卫华.“十三五”及中长期广西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动力[J].宏观经济管理,2016(2)

[2]李 楠.“十三五”时期广西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分析及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6(5)

[3]杨银辉.十三五”时期重大项目对区域产业发展扶持机制的思考[J].市场论坛,2017(4)

[4]李桂荣,姚 松.中职教育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7(2)

[5]胡玉琼.老少边穷地区中职学校办学困境及出路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6 年度委托重点课题“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广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实证研究”(2016AA009)。

(责编 刘 影)

上一篇:农村社区景观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教研工作管理模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