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的论文范文

2023-09-16

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1篇

1 现代虚拟经济概述

首先, 虚拟经济是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 与传统物质生产及其有关一切劳务活动相区别的经济形态, 其主体是虚拟资本以增殖为目的进行独立运动的权益交易, 其本质在于资本证券化后的有价性和有息性, 即价值的虚拟性。其次, 信息经济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虚拟经济运行提供了载体与媒介, 使其变化更为快捷与便利, 但并未从根本上将利润与实体经济分离, 只是有助于提高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运行效率。第三, 虚拟经济具有“投入溢出”效应和“报酬递增”特点。由于虚拟经济在资源动员、支付结算、风险配置及信息揭示等方面更具有克服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的一般功能, 生产能力的提高就不再需要以增加成本为代价, 也就使固定投入具备了“投入溢出”效应和“报酬递增”特点。第四, 现代金融创新使虚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虚拟经济以金融系统为基础, 其主体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 其交易媒介主要是金融衍生工具, 其交易行为构建了金融衍生品市场。

2 虚拟经济与现实的背离

过度背离实物经济是虚拟经济在当代发展的特点, 表现为虚拟资本价值增值的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 即原生金融资本价格的膨胀和金融衍生资产衍生化程度的加深。

2.1 原生类金融资产及其交易: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基本吻合与对应

在这一层次上, 虚拟资本价值增值过程与实际个别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借贷资本 (包括外汇) 、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和股票作为原生类金融资产与实际资本基本上一一对应, 因而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也基本吻合。如股票便是最典型的虚拟资本, 其虚拟价值增值主要来自公司的股息、利息和其价格变动引起的收入两部分。前一部分与个别资本实际价值增值过程直接相关, 后一部分虽然其价值运动过程与实际价值增值过程相脱离, 但它却直接代表实际资产并始终与它并存。

2.2 衍生类金融资产及其交易与发展: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过度背离

在这个层次上, 金融衍生资产的价值增值过程外化和虚拟化程度更高, 它主要包括各种证券化资产、共同基金及金融期货期权等, 它们是在原生金融资产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 可作为纯粹为金融衍生交易服务的衍生类金融资产。如金融期货期权直接以风险为交易对象, 它只与整个地区、行业、国家地社会生产 (即社会总资本运动) 和世界经济状况密切联系。而指数基金、指数期货期权等作为高级金融衍生品, 根本没有任何实际对应物, 甚至连间接投资的内容也没有, 其价值增值过程的联系被完全割断。至此, 虚拟经济扩张已发展到与实物经济扩张相关性很小或完全无关。

因此, 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相脱离实际上是一个异化的过程。有关专家曾指出, 目前每天的金融交易中, 只有2%与实体经济有关。目前世界衍生工具交易总量已超过40兆亿。国际外汇市场上每天约有2万亿的交易额与实际贸易活动无关。由此可见, 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物经济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2.3 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当金融资产 (包括原生类和衍生类金融资产) 的市场均衡被打破, 实物经济中的虚拟成分会急剧增加, 从而打破其他几种市场, 包括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力市场的均衡状态, 使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过度背离, 有可能引发货币危机。

2.3.1 虚拟经济的急剧膨胀打破了市场均衡

假设某国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且资本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在某个时期, 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实物经济和原生类金融资产的风险急剧增加, 而衍生类金融资产的风险则相对降低, 人们处于规避风险的需要对衍生类金融资产的需求也相应剧增, 其价格变化的敏感性比原生类金融资产市场和商品劳务市场的价格的敏感性更高。短期内市场需求剧增, 使得衍生金融资产的价格在短期内急剧彪升, 市场均衡被打破, 交易量同时大幅攀升。这显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经济的信心, 并通过心理预期作用影响人们对金融资产收益预期和风险升水的主观判断, 原生类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便会高于其基本价格, 市场价格高于基本价格的部分就被称为资产泡沫。泡沫资产的存在说明原生类金融资产的市场均衡被打破。

原生类和衍生类金融资产市场失衡时, 金融资产总量剧增, 而货币的供给在短时间内是呈刚性的, 而此时市场上的货币需求也急剧上升, 使货币市场均衡打破, 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导致实物经济中的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利润率下降, 生产性投资减少, 经济增长减缓, 内需不足;同时, 利率的上升导致汇率上升, 出口下降, 外需也下降。这使得商品劳务市场上的总需求相对减少, 而这两个市场的供给在一定时间内又具有较强的刚性, 它们的均衡也被打破。再者, 利率的上升进一步引起国际游资的流入, 推动衍生类金融资产市场价格的持续高涨, 形成恶性循环, 使市场进一步远离均衡状态。

2.3.2 相对稳定状态被打破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市场这种非均衡状态可能会在一段时间保持相对稳定, 但这种相对稳定性很容易被外界微小的干扰所破坏。即当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物经济而达到某种呈现一定的相对稳定性的临界状态时, 这种没有真实价值支撑的虚拟资本 (主要是国际游资) 很可能由于预期因素的突然改变而推出市场, 并表现为短期内大量国际投机资本的撤出或是巨额外债的归还, 从而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减少, 本币相对供大于求, 汇率大幅度贬值, 引发金融危机, 并进一步向邻国转移, 导致更大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此时, 整个经济的相对稳定被打破, 使经济发展出现大幅度波动, 再加上此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非常大, 从而引发恶性的通货膨胀, 导致经济危机和衰退。

虚拟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有其必然性, 是与实物经济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最大也是最主要的特点是与实体经济相背离, 当这种背离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摘要:虚拟经济以虚拟资本为载体、是相对实物经济而言的信用制度高度发展与货币资本化的产物, 是新经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深入。从虚拟经济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入手来分析虚拟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虚拟,经济,特点

参考文献

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温州地区民间借贷活动的基本特征与利率现状,探究了民间借贷利率的影响因素和价格形成机制,并对合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定价以及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间借贷;利率;认定标准;市场化改革

一、民间借贷的界定

(一)借贷主体方面

民间借贷是一个与金融市场借贷相对应的概念。由于银行借贷与民间借贷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将这两个借贷领域区分开来是必要的。

民间借贷和银行借贷主要存在以下差别:第一,借贷主体不同:民间借贷中,借贷双方都为民事主体,而商业银行借贷中多为商主体;第二,两者所适用的法律规范不同:民间借贷适用的法律规范较为宽松,多由民法调整,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商业银行借贷的法律规制较为严格,因为其对社会经济的总体影响更大,对商业银行存贷款的规制是公私兼具的经济法层面。

(二)借贷方式方面

民间借贷是典型的合同关系,借贷双方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订立借款合同来约定金额、利息率和还款期限等相关问题,这与金融机构的借贷,主要是银行借贷存在很大的区别。在银行借贷中,存款人与贷款人两者分别与银行发生存贷关系,从而实现资金流转,有效地将社会闲余资金集中并投入到需要资金进行发展的领域中去,以实现资金的最大效益。与之相比,民间借贷形成的是资金所有者和资金使用者之间的直接法律关系,借贷方式更加直接,法律关系更加明确。

(三)借贷对象方面

在当今社会,虽然民间借贷中,仍然存在以货币以外的种类物为借贷物的情况,但是其影响和数量都无法与以货币为借贷物的借贷相提并论。鉴于此,民间借贷的范围限定在通常所说的货币借贷上。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对民间借贷的直接官方定义,只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对民间借贷做了界定:“公民之间的借贷纠纷,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借贷纠纷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纠纷,应作为借贷案件受理。”

二、温州民间借贷活动现状

温州地区的民间借贷活动历史悠久,是民间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监测,2011 年6月温州地区有89%的家庭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借贷规模约为1100 亿元,占银行贷款总额的20%,民间借贷综合利率高达24.4%,为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3.72 倍。自 2003 年以来,民间借贷利率一直在10%到25%区间内波动,而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波动区间为5%至7%,民间借贷利率严重偏离了银行贷款利率。①温州民间借贷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用于短期的借贷,如短期垫资、拆借周转等,也有用于长期的借贷,如项目投资等,参与借贷的主体大致可分为民间互助性借贷、企业间直接借贷、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社会中介机构贷款等。不同主体的借贷其利率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一)民间互助性借贷

互助性借贷是温州最常见的民间借贷形式,一般发生在家族内部成员、亲朋好友之间,基于血缘、地缘、亲缘的关系而进行的借款,用于弥补子女上学、求医治病等生活消费支出。借贷大多是口头协议,一般也不规定还款期限。现金利息为零。

(二)企业间直接借贷

企业间直接借贷通常发生在较为熟悉、业务往来密切的企业之间,主要为了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对温州 400 户民间借贷监测点的监测结果显示:每月民间借贷的发生额中约有 80%用于生产经营。这种借贷的利率一般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为基础,以借贷主体、担保方式、借贷期限等多因素来确定。据监测,温州民间借贷的单笔借款金额快速扩大,从几十万元发展到上千万元,2012 年 4 月温州企业间直接借贷利率为 17.75%。

(三)小额贷款公司贷款

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资金支持。目前温州有小额贷款公司20家,注册资金39.2亿元,它们以初创企业、个私企业为主要对象,提供周转性贷款。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受到相关政策的限制,利率水平并非处于完全自然水平。据监测,2012 年 4 月温州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为 21.08%,高于企业间直接借贷利率。②

(四)社会中介机构贷款

我国总体上实行低利率政策,民间借贷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这促使了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典当行、寄售行等众多中介机构参与民间借贷活动。目前,温州已有各类融资性中介机构 1000 余家,它们热衷于民间借贷活动,已成为近年来温州发展最快的民间借贷市场。据监测,2012 年 4 月温州社会中介机构贷款利率为 30%。

三、民间借贷利率定价的影响因素

在分析民间借贷利率的影响因素时,除考虑交易成本、机会成本和垄断利润等因素外,还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发展的地区实际情况,重新审视民间借贷利率定价的影响因素。

(一)国家实行的货币政策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受到央行数次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温州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减少了约 100 亿元,银行信贷市场产生了巨大的资金缺口,这迫使企业转向资本更加丰厚的民间借贷市场,民间借贷需求的增加导致其利率上升,月平均利率达到 11.98‰;到 2009 年,国家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温州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总量比 2008 年明显增加,民间借贷的需求减弱,导致民间借贷月平均利率下降至 10.84‰。自2010 年 9 月以来,央行连续上调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率,造成银行信贷市场流动性偏紧,银行信贷扩张能力受到约束,贷款额度受限。一方面,银行信贷资金倾向于规模大、风险小的大项目,压缩了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规模;另一方面,银行监管部门严格了中小企业贷款审查以及放款和用款的手续,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和难度。此时,中小企业纷纷转向民间借贷市场,从而导致民间借贷利率不断上扬。

(二)民间借贷的用途

民间借贷利率的高低与借贷目的、借款资金的用途有较大关系。2010 年 9 月监测数据显示:温州民间借贷资金用于生活消费、生产经营的借贷利率为11.7%,而用于投资的借贷利率为 21.34%,远远高于生产经营的资金利率。目前,温州民间借贷资金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约占 35%,用于房地产投资的约占 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规模约为 40%。近年来,大量民间资金转向私募股权投资,私募股权基金成为民间资金的投资热点。通过企业上市或直接投资高风险资产追求少则几倍,多则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短期投资回报。

(三)民间借贷的交易成本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温州民间借贷逐渐转变为合同关系和生产经营性借贷。在发生民间借贷时,借贷双方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需支付高额的信息成本。虽然民间借贷合约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连带责任制度和特别的合约执行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该问题,但是道德风险仍不可避免。因此,民间借贷放款人为了减少贷款风险,需要对借款人进行调查和甄别,贷款成本的提高推高了民间借贷利率。

(四)社会中介机构的经营成本

温州中介机构的民间借贷资金主要来自个人家庭、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的闲置资金。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利率双轨制形成了较大的套利空间。一方面,中介机构支付的资金成本要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另一方面,部分社会个人和企业将银行贷款进行转贷,获取高额利息。这势必抬高民间借贷市场的资金成本,从而导致民间借贷利率走高。

四、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对策建议

随着民间借贷的普及化和借贷总数的扩大化,规范民间借贷活动刻不容缓。相关规范也正在起草过程过,负责规范起草的李有星教授认为,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总体的原则是“轻审批、重服务、强监管”。笔者认为,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区别考量不同需求下利率定价问题

民间借贷在民营经济中较为活跃,其融资规模、融资方式随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变。所以,对民间借贷活动进行监管,首先应当区分不同情况下利率的确定。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利率四倍以上,此规定过于死板,不能满足不同情况下借贷利率定价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不同情况下考虑利率的定价问题:

1.因生活必需产生的借贷:此种情况下,借贷人多因突发的变故使生活陷入困境,此时的借贷是用于生活必要的开支,作为较低的生活保障。因此,应实行较低的利率。

2.因扩大再生产产生的借贷:银行借贷的高额利率、手续的繁琐,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阻碍。因此许多企业转向手续简单、办理周期较短的民间借贷。对于此种需求的借贷,也应当采取相对低的利率,以促进中小企业扩大规模,更加具备竞争力。此时利率介于因生活必需产生的借贷的利率与银行同期利率两倍之间为宜。

3.因投机性活动产生的借贷:投机性活动并不产生实际的GDP,对社会经济不产生实质性贡献,反而还会导致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相关产业的动乱,不值得提倡。因此,对投机性活动产生的借贷,应当实行较高的利率,可高于生产性借贷的利率,但应低于银行同期利率5倍以下,以起到抑制投机性活动的作用,维护市场的稳定。

(二)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利率管制,让银行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逐步并轨。规范民间借贷市场,最主要的是做到使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对此,一方面,放开银行贷款利率限制,由银行根据信贷产品特点、客户价值、风险程度以及目标利润进行贷款自主定价,增加银行的盈利压力,迫使银行将服务网点延伸到农村,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研究,开发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放开银行存款利率限制,尤其需要放开银行存款利率的上限,提高民间资金的收益率,缩小民间借贷市场上的套利空间,让民间借贷利率回归自然。③

(三)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针对民间借贷主体多元化,民间借贷用途多样化。一方面,加大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开展面向“三农”的融资业务,开辟小微企业的债券市场以及建立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中心等,通过制度安排化解当前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让隐蔽的民间借贷机构和借贷人自愿走向合法化,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降低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的门槛,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中介机构的金融服务,建立起真正的民间互助性、合作性金融组织,满足不同主体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注释]

①周春喜,姜露:《我国民间借贷利率定价问题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第66页.

②《浙江在线》.http://www.bankrate.com.cn/a_2012_1022_82874.html,

2012-10-11.

③周春喜:《我国民间借贷利率定价问题研究》,财经市场,2010.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12-10.

[2]吴经邦.经济行为与制度[M].商务印书馆,2004.

[3]吴国联.对当前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调查[J].浙江金融,2011,(8).

[4]曹冬媛.民间借贷利息的法律问题[J].河北法学,2012,(12).

[作者简介]鲁妮(1991—),女,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201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吴晓峰(1991—)男,湖北广水人,华中师范大学201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国家级A类项目,项目标题:民间借贷规范发展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指导老师:石先钰教授)。

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年来,现代金融经济迅速发展,资产价值有涨有跌,经济泡沫无处不在。作为一个中性的产物,我们要时刻对经济泡沫进行有效的控制,充分发挥好经济泡沫的优势,让其助力经济发展,更要控制好经济泡沫的发展,确保不衍生泡沫经济。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成为了金融经济的中性代言词,需要做好平衡和把控。

关键词:现代金融经济;经济泡沫;泡沫经济;防治;促进

经济方面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方面。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有可能会在金融经济中存在经济泡沫,这就使得经济发展情况不佳,构成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经济泡沫主要指的是金融经济中的一些虚假需求,这就使得价格和资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展开对经济泡沫的研究,有利于及时避免相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健康情况,促进金融经济更加稳健地发展[1]。本文,在剖析经济泡沫及泡沫经济的前提下,通过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让泡沫经济更好的发挥作用,有效助力资本集中。

一、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诸多金融风险逐渐的显现了出来,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经济泡沫金融风险。该种风险一经出现就会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的有效地解决,我国的金融产市场的稳定性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因此我国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努力的探寻经济泡沫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2]。

(一)积极因素分析

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经济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经济泡沫,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局部”的经济现象,也就是说,在宏观可控的情况下,经济泡沫是一种可被承认的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客观的,宏观的存在的,所以说,其存在以下积极的意义:利于资本集中、利于促进竞争、利于活跃市场、利于繁荣经济等等。

一是助力资本集中。在现代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泡沫能够有效的助力资本的集中,能够促进无数小资本融合成大资本,也能够促进大资本不断融合小资本,在此过程中,资本有效集中,让现代金融经济更好的发展;二是促进金融竞争,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能够更好的促进金融竞争,为金融金正提供更好的竞争性和开放性的金融环境,能够促进各金融部门、各金融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合理,更好的促进金融经济的发展;三是活跃金融市场,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能够更好的活跃市场,让市场价值得到更大的彰显,能够高效率的、稳健的发展,形成更好、更活跃的金融环境,加速经济的发展;四是带动区域经济,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能够促进经济的文件、安全发展,减少经济动荡不振等情况,让事宜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因素发挥更好的作用,更快的助力现代金融经济发展。

(二)消极因素分析

经济泡沫的优势在现代金融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但是,作为一个中性的经济名词,经济泡沫还是存在一定的消极因素的。而经济泡沫的最大消极影响,就是把控程度不够将衍生为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作为一种全局的经济现象,当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时,将因为缺乏实体经济支撑,导致市场预期破灭,资产价值下跌的情况,造成泡沫破裂,而泡沫破裂后,将导致诸多的不利因素。

二、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关系把控

对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进行分析后,我们得知了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消极因素中,如何防止经济泡沫转变为泡沫经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在现代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好经济泡沫和泡沫经济关系的有效把控,让经济泡沫发挥良性作用,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可能导致经济泡沫转向泡沫经济的原因分析

经济泡沫是一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可能导致经济泡沫转向泡沫经济的因素也将是客观存在的。对经济泡沫的掌控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泡沫的金融发展走向。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不断的防治和实时的监管,多措并举,多维度防止经济泡沫转为泡沫经济。而在经济泡沫转向泡沫经济的过程中,是需要一个传导机制的,是需要在一定条件下刺激转化的,很多情况下,现代金融经济市场中人们的贪婪,人们对金钱的控制欲望,人们投机倒把的热情,都是有可能将经济泡沫转向泡沫经济的导火索,都有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泡沫经济的爆发,最终将导致泡沫破裂。

(二)经济泡沫转向泡沫经济后带来的不良结果分析

而在泡沫破裂后,将为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风波。泡沫经济,是极易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正因为有大量投机的活动支持,方能检验出,在现代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的贪婪,在这写贪婪背后,是大连的投机倒把,人们都对市场有着一个巨大的预期,一旦心中对市场的预期破灭,将导致资产价值迅速下跌。资产价值的过渡下跌,让原有的市场价值或者说商品市场价值都偏离了原来的商品价值,不是所谓的暴涨就是所谓的暴跌,或者是暴漲之后暴跌,这种现象,恰恰验证了一句话,繁荣的背后,就是衰亡。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一旦没有做好把控,发展演变成了泡沫经济,将带来一个又一个大起大落。这些大起大落的背后,是无数个家庭,无数个企业的一种投资失败,将带来一个又一个悲剧,在很大程度上,将引起市场的低迷,将带来消费的萎缩。如果泡沫经济的情况在某一区域内过度集中,将导致经济动荡不振。

(三)经济泡沫转向泡沫经济后经历的不同阶段

我们在探寻,如何能够让经济泡沫控制在可管控的范围职能,不向泡沫经济转变,让现代金融经济能够向着更好的发展。而经济泡沫一旦转变为泡沫经济,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泡沫经济也是分为三个阶段的,其一是形成阶段;其二是膨胀阶段;其三是溃灭阶段。一旦经济泡沫转变为泡沫经济,也要在不同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市场预期破灭,资产价值下跌带来的经济损失,让现代金融经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利用和驾驭方式浅析

随当今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金融市场的热度,大量资本纷纷涌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操作不当,很容易产生经济泡沫。经济泡沫可能会激活市场经济,也可能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本文对于市场金融体系下产生的经济泡沫,进行了恰当分析,从社会、金融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具体原因,针对当今经济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希望无论是从业者、政府还是法律层面,都能对经济泡沫这一现象控制在有效合理的范围内[3]。

(一)建立健全体系

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分析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切的分析和探寻都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驾驭,如何能够更好的利用和驾驭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其中,建立健全体系,是首要要务。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机制,能够对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进行有效的掌控,能够对经济泡沫进行有效的限定,确保在管控范围之内,尽量控制引发其转变为泡沫经济的传导机制和刺激条件。其次,要建立配套的制度,没有制度,不成方圆,很多情况下,没有规范、约束、引导的良好机制,很多环节都不能达到最好的运行效果,只有建立相关的配套机制,才能让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更好的受到约束和控制避免丧失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加强相关部门监管及引导

经济泡沫转为泡沫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贪婪和投机倒把的心态成为了一切的催化剂,刺激了转化,很多情况下,现代金融机构要做好有效的监管和及时的引导,要宣扬正确的投资理财价值观,让市民有正确的投资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让市民摈弃投机倒把的意识,摒弃贪婪的本念,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让市场经济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让现代金融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相关金融部门,在整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金融市场,把准市场经济走向,握准经济发展脉搏,让市场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要进行必要的监管和助推,在必要的时刻,扭转经济的走向,引导整个金融市场向着良性发展,不为经济泡沫转向泡沫经济提供发展要素和催化剂。

(三)趋利避害及时止损

经济泡沫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经济情况,但是其余泡沫经济在转化之间暂无明显的关键提示点,所以在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趋利避害,发现苗头,及时制止,并且,在整体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止损,尽量减少经济泡沫转化为泡沫经济过程中的损失,更要有效的减少泡沫经济产生后,泡沫破裂后的相关损失,如此,才能够让现代金融经济向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良性发展,营造更积极向上的健康国民经济。

综上所述,在现代金融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泡沫有着多重的身份和多重的意义。在很多情况下,现代金融中的经济泡沫起到了良性的作用,他们利于资本集中,能够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经济,带动了區域经济发展。而从另外的角度讲,要时刻防止经济泡沫转化为泡沫经济,让现代金融经济丧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向鸿瑾. 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探析[J]. 商场现代化.2019(10):2.

[2] 李国英. 关于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金融风险防范对策探讨[J]. 时代金融.2018(33):2.

[3] 李会霞. 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分析[J]. 现代商业.2017(11):2.

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全球化和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趋势。泛北部湾具有地理位置优越、面临市场广阔、与东盟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对外交往历史悠久以及对外交通条件好等五大优势,加强该次区域经济合作,实施生产力的南向互利合作发展,已经上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资本扩张理论则是这种互利合作的理论基础与深层动力。

[关键词]生产力互利合作;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扩张

[作者简介54]高剑平,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教授,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广西南宁 530006

全球化和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趋势。一方面,为了获取全球比较利益和规模利益,要素流动、生产组织、贸易市场等日益全球化;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过程的深入,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理相邻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取向相对一体化,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从而推动各成员国经济的共同繁荣。这些已经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选择。

在2006年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首次提出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构想;在2006年11月召开的中国一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和2007年1月召开的第十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又提出“积极探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可行性”。这说明,加强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实施生产力发展的南向互利合作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位于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具有地理位置优越、面临市场广阔、与东盟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对外交往历史悠久以及对外交通条件好等五大优势,是实施我国生产力南向互利合作战略最重要的基地。发挥广西区位优势,培育广西连接两大市场的生产力基础,不仅可以为广西乃至全中国企业走向东南亚铺平道路,也可以为东南亚企业进入中国架起海陆桥梁。

一、生产力互利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后发优势:泛北部湾次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

狭义地讲,泛北部湾次区域包括中国环北部湾地区省份与海上东盟6国。广义地讲,泛北部湾次区域则包括中国环北部湾省份与整个东盟10国(本文取广义)。东盟10国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广阔的潜在市场;东南亚是世界著名的富矿带,锡、锰、铬、镍、玉石等居世界前列。铅、锌、石油、天然气、煤、磷酸盐等矿产资源也占有重要地位;东盟年产稻米一亿多吨,泰国和越南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的大米出口国;东盟热带经济作物丰富,盛产咖啡、香料、橡胶、棕榈油、热带水果等;东盟木材积蓄量248亿立方米,年产原木约3亿立方米,其中柚木的产量占世界的90%以上。东南亚的近海渔业资源也非常丰富,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捕鱼区。东南亚国家中的新加坡、文莱属于高收入国家;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属于中等收入国家。随着中国—东盟各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购买力不断增强,将会形成一个新兴的、充满巨大潜力和活力的市场。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它的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8亿,近3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①。这是继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后的又一世界重要的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其主要内容有:货物贸易关税的减让;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简化和协调关税程序;采取有效的贸易便捷化措施,简化海关程序和制定相互认证安排;逐步实现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东盟新成员国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及灵活性;扩大中国与东盟在金融、旅游、投资、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小企业、产业合作、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林业及产品、能源及次区域开发等领域的合作。

2003年10月1日,中泰两国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率先实施了水果和蔬菜产品的零关税,迈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实质性的第一步。2004年1月1日,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早期收获”计划全面实施,中国对来自东盟的500多种产品(主要是农产品)降税。同时,中国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这些是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保障。2005年7月20日起,中国与东盟将正式开始对双方约7000种产品相互削减关税,其中大部分产品逐步取消关税,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中国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6国将于2010年建成自由贸易区(FTA),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4个东盟新成员则可享受五年过渡期的优惠待遇。

2004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59亿美元,2005年双边贸易额达1304亿美元,2010年双边贸易额将突破2000亿美元。

通过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加强广西生产力基础,发挥出广西北部湾的区位优势,将中国与东南亚两大市场融合在一起,那将是一个拥有不同消费结构、消费层次,对高、中、低档各种商品都有巨大需求的广阔市场。实施生产力发展南向互利合作战略,可以使中国一东盟各方获得共赢,它将为中国一东盟两大经济区生产力的发展开拓出更大的上升空间。

(二)生产力南向发展: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可行性

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东南亚经济产业链条即所谓的“雁行模式”,已经在上个世纪末断裂。这意味着日本在东亚区域分工中的头雁作用已经丧失。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原尾随日本的东南亚诸国,正改变策略,尾随当今的中国。目前形成了整个东亚范围的对话与合作即“10+3”、东盟自身10国的发展与合作、东盟分别与中日韩的合作(即三个“10+1”)、中日韩三国间的对话与合作等四个轮子并行运转的东亚合作格局。在三个“10+1”中,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渠道是目前公认的最现实的合作机制。已经签订的《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3年10月,我国与东盟开始建立面向繁荣与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双方关系迈上了新的台阶;我国同时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政治法律基础。这也为巩固我国的周边环境、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然而,令人更为欣喜的是,泛北部湾次区域内的贸易正在发生转变,

从原来的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贸易格局转变为以规模经济和产业内贸易为基础这二者并重的新贸易格局。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次区域内生产网络正在形成,为实施生产力南向发展奠定了坚定而扎实的基础。

高度重视泛北部湾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将促进中国与东南亚两大经济区在经贸、科技、社会各领域的密切合作,推动中国与东南亚两大市场的融合,从而创造出广西乃至华南、西南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重大机遇,将为我国西部提速,东部扩展,东西互动,拉动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资本扩张:泛北部湾生产力互利合作的理论基础与深层动力

一切社会都存在着利益的驱动,在市场经济中,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类追求自身利益表现为两种形态——消费形态与资本扩张形态。它们决定着人们处置剩余劳动的方式。当人们把几乎全部的剩余劳动都投入到消费之中,那么社会生产系统将会处于持续的简单再生产状态。而当人们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投入到现实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必然造成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于是,社会经济系统便会以不可遏止的力量将所有资源不断吸收到资本的漩涡中运转,推动着社会经济无休止地扩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把资本理解为一种组织社会生产、迫使工人生产剩余价值并进行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分配的社会关系,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资本就成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建构力量。资本的逻辑构成了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关系结构。形成了现代社会。资本的增值于是产生了一个不断扩张的社会结构。

在西方流行的经济学看来,资本被理解为一种生产要素,资本是投入到经济生产过程中与劳动和土地相并列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人工制品的资本与劳动、土地相结合,组成自变量,决定了产品的产量。由此形成了生产函数。西方经济学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得到了资本的价格。

不论资本如何定义,其公认特征是资本的扩张性。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这种扩张本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理论说明:剩余价值一旦转化为资本,投入到社会经济系统内部而使其自身得到增值,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不断扩张。西方经济学外在地描述了资本的扩张现象:厂商追求利润,使经济体系不断扩张。

这种扩张意志通过两个方向上表达自身:一是在空间中进行的量的不断扩张,不断把尚未资本化的资源卷入到资本化的漩涡中,由此产生了经济全球化运动;二是在生产力的质上的扩张,不断迫使经济系统进行科学技术创新,以开辟新的市场,开辟新的资源流通渠道。

(一)空间扩张:经济全球化运动

在市场竞争压力下,追求最大利润的资本将会产生出两个方向上的运动:一是原有市场内企业不断联合兼并而走向垄断,二是向国外寻求新的空间。由此而产生的结果,是垄断集团向国际市场的扩张。随着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必然把发展中国家原有的未资本化的资源——包括处于处女态、封闭态与闲置态的资源,吸收到国际性资源流通网络中,实现资本化,进行全球性资源配置。由此形成经济全球化。通过全球化,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经济系统越来越成为全球性市场经济网络系统。

通过全球化过程,那些在原来市场体系中沉积的不能流通的新增资本,一下子打开了流通的渠道,重新获得了生机。因此,全球化是解决资本体系内部矛盾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全球化过程是发达国家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与市场优势,从发展中国家赚取巨额利润的过程,必然受到各种政治的、文化的和经济的力量的反抗与阻碍,招致各种“反全球化运动”,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矛盾冲突与国际政治经济事件。

一旦全球化过程达到它的目标状态——全球资源全部实现资本化之时,或者资本的全球化过程遇到的障碍越来越大之时,新增资本便失去了通过全球扩张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这些矛盾便会激化。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内部矛盾的一系列理论预言,将会比今天更充分地表现为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二)科技创新:经济扩张质的表现

新增资本不仅通过全球化过程横向开拓新的市场,而且还会在质上寻求新的出路——这就是科技创新,它在原来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出拥有新质的经济。

首先是因为它创造的新产品与产业能够开辟出新的市场。例如,电视广播的出现,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移动电话的问世,都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型市场,那些被困的过剩资本逐渐找到了出路,同时自然界更多的资源被圈人到资本化的漩涡中。于是,社会经济扩张了,变得层次越来越高,越来越庞大。

其次是一旦某一科技创新获得成功,将会吸收传统产业中的各种生产要素,导致落后产业面临瓦解—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被困于落后产业中的生产要素将会被释放出来,经过改造与转型,又被重新吸收到科技创新产业中,并且获得新的价值——超过它们在旧产业体系中的价值。这个过程被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称之为“创新一毁灭过程”。于是,旧的社会产业体系被提升为新的产业体系。这既是质上的经济扩张,也同时实现了量上的经济扩张。因此,科技创新所获得的经济扩张,是最有效率、最有前途的高质量经济扩张。

(三)资本扩张:全球化过程与科技创新过程的统一

现实的经济扩张过程,是全球化化过程和科技创新过程的辩证统一。

首先,科技创新必然会生成和诱导全球化过程:由科技创新产生的技术势差,是推动全球化经济运动的动力源,它产生了新产业从产权国向全球推进与扩张的波浪。其次,全球化必然会诱导科技创新:因为全球领域中的激烈的国际竞争,迫使各个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从中国手机市场可以看出,全球各大厂家,如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等,为了抢占中国市场。纷纷进行研究和开发,以生产具有市场优势的产品。发展中国家为了提高向发达国家的出口创汇能力,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地供应原材料与初级产品,而是努力进行科技创新,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

因此,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全球性经济扩张过程。这是资本的经济扩张力的最宏大的表现,它造就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运动的主要潮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与曲折,但是,人类要解决经济生活基本矛盾的巨大力量,驱使着这些矛盾总要得到某种形式的解决,而解决的方式则总是进—步的经济扩张。当代社会主义的中国,也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源的资本化力量,来实现经济发展的伟大历史使命。

在中国参与和推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参与的第一个区域一体化的建设,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一体化的区域,并且由此可以推动东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实施,不仅将促使中国一东盟两大经济区的共同发展,而且将进一步充实和丰

富中国—东盟合作的内涵,使之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新的增长极,从而促进东亚整体合作的深入发展。因此,资本扩张则是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层动力与理论基础。

三、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生产力互利发展与区域内资本扩张

中国与东盟国家要么陆上相连,要么海洋邻接,在空间上连为一个整体,同处于太平洋西岸,是太平洋经济圈和印度洋经济圈的结合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适时提出,为区域内产业结构重组、生产力空间布局、区域内资本扩张提供诸多便利的条件。

(一)地缘临近:具备合作的便利性

首先说广西。广西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优势。广西有8个边境县、市与越南广宁、谅山、高平3个边境省接壤,边境线长637公里。双边沿陆地边境有5个国家一类口岸。它们是东兴—芒街、凭祥一同登、友谊关一友谊关、水口—驮隆、龙邦一茶岭。此外,还有7个国家二类口岸和25个边境贸易互市及沿海有4个贸易码头。广西与越南的进出口贸易逐年上升,越南已连续7年成为广西对东盟贸易的第一大伙伴国。

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对广西对越南乃至对东盟国家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里,广西扮演的角色是一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双向交流的桥梁。广西成为中国与越南之间的桥梁是毋庸讳言的。东盟国家中最有条件利用博览会平台的就是越南。地缘上的接近、文化传统上的许多相同之处、交通的便捷、经济的互补、甚至广西壮族与越南京族语言上的相似等多种原因,使得越南参加博览会。十分便利。越南既可来南宁推销产品,增加出口,又可来南宁招商引资,引进技术。

同时,广西也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其他国家的桥梁。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国通过中国南宁的货物进出口也变得便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商品中的桥梁作用将变得更加明显。

其次说云南。云南涉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及“两廊一圈”中的西廊,即“昆明—河内一海防”经济走廊。“昆明—河内一海防”经济廊内有着10多个大大小小的口岸,其中河口与老街、天宝与清水河、金水河与马鹿塘是经济走廊内三对国家级的口岸。

近10多年来,云南与周边国家都十分重视边境口岸的建设与发展,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发展生产、经营、基础设施,推动了口岸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使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单一通道功能发展为综合型多功能的,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货物过境运输、免税仓库、免税商店、展览会、交易会、生产企业、进出口商品加工、国内外公司办事处,口岸集市、基础设施投资、服务、旅游、酒店、娱乐文化等各行各业在口岸得到迅速发展。

再次说广东与海南。广东与海南主要涉及“环北部湾经济圈”经济合作。广东的雷州半岛,海南的海口、洋浦、八所、三亚港,都是北部湾区域内的海上交通要道,对“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东盟双方经济合作的推进,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将得到不断完善,合作将日趋紧密,“泛北部湾”的地缘邻近性将进一步凸显,陆海通道将更为便捷,为双方合作奠定扎实牢固的基础。

(二)产业合作:增强互利共赢效应

中国—东盟双方在经济合作各方面都存在者很强的互补性,而在产业结构和经济技术水平方面,互补性更强,有利于加强技术协作,互相开拓市场。一方面,有利于区域内产业转移与承接,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广东、马来西亚等产业发达地区正处于加快产业转移速度,提升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而中国广西、云南、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过程中。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相互之间的特色优势,实现产业的迅速转移和承接,进而达到区域内产业的合理分工,实现生产力互利发展和利益共赢。另一方面,在一些传统的合作领域,如旅游、贸易与物流、矿产与能源、海洋产业、海洋开发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各方依然具有很强的产业合作与开发空间。

从次区域的合作层面看,由于我国珠江三角洲、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已经形成了发达的产业优势,与广西、云南以及越南的产业互补明显,因此,“泛北部湾次区域”内将出现三级产业分工梯队。第一阶梯是珠三角、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第二阶梯是我国广西、云南、海南;第三阶梯是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东盟国家。珠三角的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家用电器、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竞争力,比较优势明显,呈现出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态势。

(三)要素流通:投资贸易便利通畅

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积极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各方正在优先制定便利化措施,相互简化出入境手续,推进一站式通关,降低并统一区域内与货物贸易相关的通关、检验检疫、运输、仓储等收费标准,建立健全区域内银行间跨国结算机制,促进区域内人员、货物、资本等要素的快速便捷流动。

2008年2月21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将广西沿海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来统筹开放开发,并建设成为“重要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区”,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创造条件。为此,广西方面确立了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近期目标有以下六项:(1)实现货物通关便利化;(2)实现人员签证手续简化和通关便利化;(3)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基本对接,增加互相之间的航空、海港的航线、航班,形成海、陆、空交通枢纽的雏形;(4)实现降税计划目标;(5)建立常规化、有效的协调机制;(6)实现北部湾新区的率先发展。

这些措施必将加快要素流通,便于投资贸易,促进区域内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四)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便于区域内资本扩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契机,实现率先发展。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世纪90年代,以浦东新区开放开发为契机。上海经济迅速发展,带动了长三角经济圈。到20世纪末,我国沿海形成了以“两角”即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主导的发展格局。

进入21世纪,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呈现新的特征,形成“两湾”新格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将带动环渤海地区和辽东南地区的发展,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将带动我国广西、海南、粤西地区乃至带动云南、贵州的开放开发,并促使我国沿海开放开发格局逐步从东南沿海向沿海整体方向的转变,使我国改革开放的战略更为深入、全面和协调。“两湾”新格局的营造及其形成,实际上是运用马克思资本扩张理论指导实践的继续。但是,从资本扩张的角度观察,这里面呈现出两个新转变:

1、第一个转变:我国对外开放的方式从当初的“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转

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方式主要是“引进来”,即引进外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上个世纪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都是属于“引进来”阶段。此阶段,主要是营造一种氛围,让外部资本(外国资本及我国港澳台资本)能够比较好的进入我国,寻找价值和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的增殖和扩张,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向前发展。但随着对外开放的目标指向的转变,“走出去”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提出了对外开放的“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走向国际市场,拓展海外基地,包括拓展海外市场,建立生产基地,扩大海外投资,开拓能源基地,扩大资源合作等等。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以后都是属于“走出去”阶段。此阶段,我国自身的资本发展不仅有了巨大的量的积累,而且有了质的飞跃:诞生并成长出一大批有相当实力的企业,外汇储备也有了飞速的增长。这就需要国家导引方向,为这些资本寻求出路,需要营造另外一种氛围,让国内的这些资本进行增殖和扩张,因此,“走出去”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概念的提出,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找到了准确、合适的定位,为中国的对外开放拓展了巨大的空间。

2、第二个转变:我国对外开放的途径从经贸关系和经贸、产业领域的开放,向积极参与和推进区域一体化转变。我国对外开放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改革开放之初为第一阶段,主要体现在经贸关系的开放上,以吸引外资,扩大贸易为主要目的。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2年为第二阶段,随着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和外资吸引量的迅速提高,吸引外资全球最多,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于是逐步对经贸和产业领域开放。加入WTO以后,经贸和产业领域的开放成为主要途径,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经贸领域包括服务贸易都已经基本开放,产业领域也已经基本开放,投资领域除个别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领域外,也基本开放。以2002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启动为标志,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第三阶段,主要呈现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并且将成为我国下一步对外开放的主要途径和方式。除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外,中国还启动了与俄罗斯、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等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中国与南非、中国与巴西、中国与澳大利亚及中日韩等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在酝酿或者进行之中。显然,参与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是下一步对外开放的趋势,也是未来相当一段时期的重点。区域一体化是对外开放层次更高,合作更深的形式,使中国经济更加全面的与世界融为一体,从而在更大范围、更广阔的空间实现要素市场流动和资源配置。那些原来在国内市场体系中沉积的不能流通的新增资本一下子打开了流通的渠道。通过区域一体化找到了扩张的土壤与空间而重新获得了生机。因此,区域一体化是解决国内资本体系诸多矛盾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区域一体化,让这些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同台竞技,摸爬滚打,全面博弈,一较高低,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获得锤炼,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扩张、发展和壮大。

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就是主动运用马克思资本扩张理论的实践成果。划定宏观经济区域,精心营造,让资本等发展经济的关键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由于资本的本性,它会带来横向扩张——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它自身发展经济的质的扩张——科技创新,从而带来生产力的互利发展,带来区域内经济、政治、文化乃各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品越,资本逻辑与当代现实——经济发展观的哲学沉思[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古小松,2007泛北部湾合作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侯振宇,扬鹏,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概览(东盟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古小松,广西参与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

[5]万辅彬,中越两国建立“两库一圈”相关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

[6]高剑平,东靠西联,南向发展——论广西在中越“两廊一圈”中的战略定位[J】,学术论坛,2005,(11)

[责任编辑:罗运责]

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5篇

在新的理念背景之下,绿色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脚步在逐步加快。在目前的绿色经济体系发展与构建的过程中,还需要相关人员加以继续深入的研究。相关人员应该在明确绿色经济理念含义的基础上,清楚绿色经济发挥的价值作用,提出明确的绿色经济发展路径,以促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绿色经济的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长期战略目标之一。绿色经济的理念不仅是新时期的经济发展重要理论成果之一,还是会影响到我国经济长久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能够深刻改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小,发展绿色经济对我国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在新理念背景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路径加以研究,具有现实价值。

一、绿色经济发展概念

提到绿色经济的理念,其词源的产生比较明晰,绿色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英国。英国的经济学家皮尔斯发明了绿色经济这一词汇。在其关于绿色经济的蓝皮书之中,皮尔斯详细介绍了绿色经济的概念。总的来说,绿色经济需要一个经济发展单位依托自身所具有的自然生态条件,在评估生态循环周期与构成要素的情况下,开展一种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此种经济模式应该是经济性与生态性的集合体。在绿色经济发展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其的破坏是同时进行的,并且破坏的幅度不会高出自然生态循环的速率,实现人类社会的经济进步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和谐。经济发展的方式具有多样性,绿色经济发展是众多发展模式中的一种,其不具有最好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属性,但是其是最具有环境友好性的发展模式。在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之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将不再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避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持续采用。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受了相当程度的破坏。人类居住和生活环境的破坏不能够依靠经济的发展来抵偿,对此,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目前的可靠战略选择。

二、绿色经济发展的价值

(一)绿色经济发展促进技术的升级

绿色经济的发展为市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大市场,其市场规模足够引起相关企业参与绿色经济发展的兴趣。大规模的市场需求是绿色经济企业的发展原始动力,也是绿色经济企业推动其技术升级的最重要激励。绿色经济可以根据其具体内容和路径选择被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利用高科学技术水平来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这类绿色经济的发展路径可以实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对平均资源消耗量较少,同时单位产出比较多的产业进行投资,实现产业的升级。第二种是实现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已有的传统产业链基础之上,减少传统产业制造过程对资源的消耗量,将环保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绿色经济的发展不论是依托高新技术产业的,还是依托传统产业的,其都不能够与绿色技术相分离,绿色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前提。在发展绿色经济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单位基于绿色经济要求而建立关于消耗量过大的能源资源的替代工程,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材料进行替代寻找的工作,提高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绿色经济的发展不只是需要相关单位提高对特定内容的利用能力的提升,而是要求相关单位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构筑完善的全方位绿色科学技术支持体系。因此,绿色经济的发展会创造有良好经济吸引力的绿色市场,会推动相关单位进行绿色技术的升级,推动我国高新技术的进步,支持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绿色经济发展促进产业链整合

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单位在整个产业链条上提升其绿色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整个行业的绿色水平。也就是说,绿色经济的发展会促使相关单位进行绿色经济企业产业链条上的整合。绿色经济的产业链要求能够实现对能源、资源等消耗品的减少使用和循环性的使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综合性利用。绿色经济的发展能够助推企业进行产业技术方面的变革,改变其技术与绿色经济的契合程度,推动自身的技术水平朝绿色技术方向进步,实现产业技术的革新与结构上的改进。绿色经济促进下的产业链的整合能够使得传统产业突破自身的业务边界,实现绿色产业链条的延伸和绿色经济产业技术领域上的扩展。绿色经济的发展帮助不同的产业链条上的单位进行绿色技术领域的交流,实现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产业链的整合,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率,进而促进对资源的节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经济发展促进市场专业化

在绿色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绿色经济的参与企业会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进行专门化的生产。绿色企业的专门生产行为需要其将主要的资源应用在该特定行业之中,集中于主要业务内容的生产。而对于资源的回收处理等工序可以借助市场竞争行为来进行专业化的处理,促进专业市场的出现和成熟。在市场主体进行绿色经济内容的活动时,其也可以将不可持续资源的替代工作,资源的高水平利用工作以及能源的分层级使用等工作等依托其他市场主体来进行。实现绿色经济条件下的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充分合作,实现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绿色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主体的绿色经营能力的增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绿色经济的发展会促进市场专业化的同时,会促进绿色经济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绿色经济事业提供持续性的支持。绿色经济活动的专业性越强,其技术的提高效率就越好,相关主体的绿色经营能力就会越得到提高,综合言之,绿色经济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可以促进市场主体根据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而实现技术的革新,扩大市场主体的范围,进而实现绿色经济市场的专业化。

三、绿色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来自传统产业的消极影响

绿色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传统产业同样是我国的经济主要发展动力之一。在过去,传统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价值,不但解决大量劳动力的就业,同时促进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但是随着绿色理念的崛起,传统产业面临发展转型难题。在我国科技水平尚不高的年代,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我国主动承接世界经济产能的转移,使得不少公司将主要的生产基地移户中国,有效帮助中国实现了产业基础性升级。但是此种经济策略的采用,使得中国牺牲了大量的环境利益,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事业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环境污染等问题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开始显现,并且逐步扩大化。此种以传统产业经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过高,已经不适應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现实需求情况。而且随着我国经济阶段性转型工作的开展,传统产业的发展应该适应转型的需求,但是目前很多传统产业的发展依旧对绿色经济的要求以背离。工作人员在发展绿色经济产业的同时,应该充分注意传统产业的消极影响,避免其对绿色经济的效果造成削弱。

(二)对绿色能源的使用率不高

虽然绿色经济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一个阶段,但是其发展程度尚不及预期。关于绿色经济产业的内容,其很多表现还不足以支撑整个绿色经济行业的自我更新与持续进步。尤其是绿色能源行业,各相关行业对绿色能源的使用率普遍不高,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尚需要被加大投入与政策上的倾斜。经济的发展与维持需要使用能源,其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要素。许多能源在被应用过程中因为分解不够充分等问题会导致大量有害物质的产生,危害人类安全与环境保护。对此,经济的绿色转型需要相关单位对能源产业加以持续性的研究,减少能源消耗过程中伴随而生的有害物质的产生。绿色能源也可以作为对环境友好的良好传统替代型能源而被使用。但是由于行业发展的限制与价格高企等原因,绿色能源的价格曲线尚没有与传统能源的价格曲线相交叉,因此,经济发展中的绿色能源使用率不高。相关人员应该着力提高民众对绿色能源的认识,使社会大众与主要企业意识到绿色能源对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绿色能源的价格水平需要被继续改善。

(三)绿色经济产业创新性不够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最核心驱动力。在发展绿色经济产业时,相关单位提升其产业的创新性非常重要。而目前就我国的绿色经济产业发展情况而言,我国的绿色产业创新性尚需加强。在绿色经济发展中,我国很多关键性设施都依赖国际供应商,国内的绿色经济产品的生产也需要依赖国际上的部件供应。因此,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状况需要改善,需要提高其关键部件等的自我供应能力。在提高国内绿色经济产品供应能力的情况下,我国的绿色经济产业发展水平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提升利润获得能力,减少成本支出。

四、绿色经济发展的路径

(一)制定并落实绿色经济的约束机制

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单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感受到充分的激励,同时也需要相关机构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根据世界各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其本国的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制定了相应的绿色经济行业目标和行业标准,像是污染排放的标准和资源回收的指标等。各国的相关机构往往根据自己国家的绿色经济发展现实而制定了有利于本国绿色经济事业发展的目标导向的机制。对于在一般的企业经营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等,相关单位应该根据绿色经济发展的理念而制定专门的固体废弃物回收指标,明确绿色经济企業在经营中应该保证的废弃物产量。政府应该对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回收工作提供充分的政策方面的支持。例如,政府可以提高对于回收利用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的资金支持比例,提高资源回收行业的经济利润获取水平,进而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政府可以出台专门的规定将部分行业的资源利用与回收的标准确定下来,提高部分绿色企业经营时的对资源回收与利用的技术与资金方面的支出。我国提出了双碳的目标,在这一目标机制的约束下,应该明确提出不同的市场主体的碳排放标准,提高企业对于产出产品的循环利用水平,以促进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

(二)坚持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高新技术

绿色经济发展所带动的绿色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一般就有较为明显的正外部性。这些具有良好外部效应的绿色经济技术在短时间内可能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不能带来市场主体的经营利润的上升,但是可能导致市场主体经营成本的增加。但是,为了提高绿色经济发展的现实可能性,应该坚持提高绿色经济中高新技术水平的策略。为此,相关机构应该在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中为绿色企业的投资与研发行为提供充足的政策方面的支持。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进行绿色技术的研究,在综合考察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科研投入状况的基础上推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实现主体共同工作基础上的绿色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应该构筑一个有利于绿色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法律体系,提高对绿色技术进行侵权活动的成本,减少相关主体进行绿色技术维权的资金和时间上的损耗,从国家的政策层面促进绿色技术的发展。除了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研发之外,国家应该投入力量建造专门的绿色技术研发中心,根据绿色经济的现实发展需要和发展方面对绿色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资金投入与研究,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方面的基础性支持。

(三)延长绿色经济主体产品可使用性

相关主体在进行绿色经济活动之时,应该延长绿色经济主体产品的可使用性,创新绿色技术,改进其绿色经济的商业模式。相关企业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可以针对自身产品中所具有的不可持续性资源进行材料选择上的替代,减少企业的生产活动带给环境的不良影响。相关主体可以从材料的原始选择、企业主要产品的设计与生产的全领域渗透绿色经济的理念,针对适应绿色经济发展的材料进行开发工作,保证材料的使用不会造成环境的破坏或者尽量减少其对环境的破坏。在具体的产品生产过程中,相关主体也应该减少过度的生产环节的资源消耗,减少包装环节对环境的破坏,尽量提高产品经济性的同时,保持产品的环境友好特性。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相关企业建立一个从产品的设计、原料的选择、产品的生产、资源的回收等全部领域都可以实现绿色经济模式要求的全新商业模式,在这一模式的作用下,绿色经济可以实现较为良好的运行。

(四)优化并且变革传统产业结构的形态

作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良好路径选择,我国应该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对传统产业结构进行良好的优化并且不断变革,使之适应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依靠绿色经济技术的发展而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在绿色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传统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对此,我国的传统产业管理者应该提高其绿色经济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占比,减少在传统产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有害物质数量,促进行业内部绿色能源利用比例得到充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明确观念,首先,绿色经济的发展与传统经济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就是需要创新理念与技术等的带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依旧是创新性。绿色经济的本来内涵就蕴含着绿色创新的概念。相关人员为了能够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应该大力支持我国的资源再生等行业进行不断的产品与服务的创新。相关企业可以和国内外的主要企业进行合作,在内外交流充分的基础上实现对绿色经济产业的良好推动。

(五)积极宣传绿色经济重要性以形成氛围

为了实现绿色经济的良好发展,相关单位应该向企业宣传绿色经济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这是推动绿色产业出现并扩张的重要可实现路径之一。企业的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充分的树立,可以让其发展过程中的绿色技术应用水平得到提高,进而实现我国经济体系发展与完善过程中的绿色经济要素的充分渗透。同时,相关企业在发展绿色经济产业内容时,应该与其他行业同仁积极沟通,实现彼此绿色经营理念与实际情况的充分交流,提高其对绿色经济的认识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绿色经济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就绿色产业企业主体而言,其应该提高对绿色能源的利用与重视的程度,在充分了解传统能源产品弊端的基础上,实现对新能源的有效利用。企业应该在其内部树立绿色经济重要性意识,提高员工对绿色经济的了解水平,激发员工发展绿色经济的责任感,进而实现企业绿色经济内容的发展程度得到显著提高。

五、结语

综上,为了实现我国的绿色经济事业的发展,应该明确绿色经济的内涵,了解绿色经济的重要作用,切实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我国应该在绿色经济事业推进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为企业主体提供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促进绿色大市场的形成,进而实现绿色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作者单位:新疆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 《库尔勒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基于主成分、熵值分析法》(2020PT015)。

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现代金融经济;经济泡沫;问题

我们国家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泡沫也开始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一个消极的影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泡沫没有被严格的制止,如果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会对经济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一、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的含义以及类别

(一)经济泡沫的含义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经济泡沫是由于过度投机导致了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不匹配,造成了商品价格出现了暴涨和暴跌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出现是因为大量的资金在一个特定时间内全部地聚集在一个行业当中,并且,在这个行业中不断地进行运转,造成了经济在这个时间内出现了扭曲和膨胀的状况,也会使得其他行业经济降低。企业内的资金上涨并且价格逐渐地减少,经济朝着预想的变化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危机。经济泡沫会使得资产在短时间内暴涨和暴跌,因此,在经济泡沫阶段中金融投资就变得非常的火热。经济泡沫最容易发生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中。经济泡沫是因为投行内的活动,使得经济市场的价格发生了变化最终经济发展不平均。在现有制度的影响下泡沫经济试图在寻找一个平衡点,但是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

(二)经济泡沫类别

1、房地产所产生的泡沫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国家和政府最为关心的话题就是应该采用怎样的办法将现阶段房地产的经济泡沫进行控制,这是中国发展历史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1]。房地产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供需关系不仅仅是依赖商品房间价格展示出来的,这样的问题就导致了房地产经纪泡沫的出现,同样,也是非房地产泡沫问题的核心。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的房地产价格已经超过了最高的标准,并且和我国经济发展严重的不匹配。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不难看出,中国房地产的价格非常高,并且一般家庭已经不能负担得起这样的价格,越来越多的人面对这样的房价望而却步。引起房地产价格升高的因素有很多,资源开始大量出现在房地产的市场中,同时,房子的价格太高使得人们无力支付导致了资源浪费更多的房产搁置。

2.、股票市场所产生的泡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证券市场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并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也没有落实到位。证券市场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使政府监督管理职能和范围更加的明确。因为,证监会是我们国家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中心,它对证券市场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因为政府有一些关于制度的限制,造成了证监会的监督管理职能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这样的结果就是股市泡沫的核心。在经济市场发展的状态下,价格是不会因为供需的关系而发生变化。我们国家的股市在近几年发展中经历了很多的变化,使得股市投资的资源越来越多。绝大多数的投行都是利用人工的形式来对股市进行相关的操作,同时,还有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对股票市场中所产生的舆论进行控制保证低买高卖,最后使得资金的差价变得很多以此来达到盈利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经济制度也不是很完善,特别是在股票交易的过程中想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就导致出现了灰色交易,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会有人将内部消息进行利用对股票进行操作和控制。所以,想要控制股票市场的泡沫就需要将股市投行的操作进行规范,确保股民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股票交易。

二、现代金融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出现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市场经济发展的非常迅速,这就造成了现代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管理不是很完善。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资金炒作。在炒作的过程中人们想要获得更多利益就忽略了很多的因素,使得經济发生了停滞,这就给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同样,这也就给经济泡沫带来了发展和生存的空间[2]。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来看,这对经济发展有着严重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科学合理的进行资金投资。

(二)约束机制的原因

现代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的状态中,面对经济泡沫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最主要的是没有制定出一个合理管理措施和办法,来对其进行调整和落实。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可以预见和控制经济泡沫出现的,就是因为制度的不健全管理以及不规范,使得经济泡沫经常发生。最常见的就是在进行投行的活动和支付资金的时候,没有对其进行实施的监管,进而出现一系列问题。除此之外,在实际经济市场中依旧还会有很多人认为虚假的繁荣是经济正常发展的表现,这样的想法也造成了经济泡沫的出现。

三、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政府要加大力度对金融经济进行控制

想要对金融经济中的经济破泡沫进行合理的控制,就需要政府出面对其加大干预的力度[3]。第一点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以及完善的金融制度,以此来帮助和引导金融经济的发展方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对经济泡沫进行控制和防范。第二点就是政府和国家在制定金融政策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地响应相关制度以及控制工作,通过科学的方式来对金融经济进行指导,使其可以健康合理的发展下去。结合总体发展的情况不难看出,政府一定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金融经济进行干预,这样可以控制经济发展的方向,防止经济向传统的发展模式随意的发展导致经济泡沫的出现。

(二)政府应该对房价进行合理的控制

深入分析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不难看出,房地产的价格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价格是水涨船高。在这样的状态下国民生产总值也是不断的上涨。在短时间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的确是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收益的提升,但是通过长久考虑可以看出,因为房地产发展的迅速使得房价不断地上升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望而却步,群众已经不能支付起这么高的价格。更重要的是由于房价升高使得更多的资金向房地产进行流动,进而降低了其他一些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房子的价格太高会导致人们对房产的购买欲望逐渐降低,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价格太高会使得人们开始租房而不考虑买房,这样就造成了房地产出现了资源浪费的情况,房地产出现闲置,使贫富差距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三)控制好股票市场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发展股票市场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其中,这也使得我们国家的证券交易市场也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在进行股票交易的时候会有非常多的资金买进和卖出,这样的交易就会使得人们对经济价值没有足够认识,在之后进行模拟经济基础上就会造成股票交易市场出现泡沫。除此之外,在股票交易市场中还存在着很多交易上面的问题,这些违反法律的操作会影响股票市场的正常交易,对国家的经济结构有着严重的威胁,最主要的是股票市场泡沫的情况变得更加的严重。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相关部门还要对股票市场的价格严格的进行控制,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欲就破坏了股票市场的规范,从而给国家带来了不可逆的损失和影响。还要将实体投资的价格和虚拟的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一些异常的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针对上市公司来说,净收益率也需要控制在一定区间内,在运营的过程中超过了规定的范围,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制止。

(四)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在金融经济的过程中会发生非常多的资金流动,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因素对金融经济产生影响,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金融经济就会面临上涨和暴跌使得金融风险变得非常高。人们在进行金融投资的时候会对经济发展的走向有着一个乐观的心态,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就会盲目投资大量的资金,这样的操作就会造成经济泡沫。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金融经济市场进行约束和规范,降低经济泡沫的出现。在进行金融交易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来执行,絕不能因为私欲就打破了法律的防线进行违法的操作。与此同时,还对加大力度对企业内资金的控制,避免其利用非法的手段获得收益对金融市场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泡沫不是只存在着弊端,但是泡沫经济的确是给我们国家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打击。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监管和控制,对股票市场和房地产这类经常容易出现经济泡沫的行业进行控制,防止其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冯湃.关于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研究[J].中国市场,2017(34):50-51.

[2]李婷婷.关于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2):17-18.

[3]原洋.谈谈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9(02):48.

上一篇:审计理论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系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