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范文

2023-09-1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范文第1篇

(一)持有江西省常住户口、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贫困家庭(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福利院供养孤儿、新增四类优抚对象和低保边缘户)重性精神病患者。

(二)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危害公共安全、自身或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

(三)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工作仍按照《江西省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实施办法》(赣综治办〔2007〕11号)执行。符合本方案条件的贫困家庭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可享受本方案规定的补助标准。

(四)重性精神病并存躯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费用按照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有关规定核报,不列入本方案补助范围。

二、补助标准

1、急性期住院治疗定额补助标准一是在一个参保年度内,重性精神病患者急性期住院限享受一个周期免费救治。一个周期急性期住院治疗时间为30天; 如病情需要,经定点住院医疗机构申请,当地协调小组批准,可延长至45天,达到出院标准。二是依据临床路径确定全省定额补助指导标准:三级医院为 6500-7500元、二级医院为5500-6500元、一级医院4000-5500元。如患者住院时间未达到定额规定天数,按定额标准转换成床日付费。 具体由各设区市、县(市、区)确定。再次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按原政策进行结算。

2、缓解期门诊定额补助标准缓解期门诊定额补助标准(含血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三项化验和复诊补助费):1200元/年/人(按每人每月100元计算)。 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患者,缓解期门诊治疗费用纳入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范围,定额标准内医疗费用经报销后的剩余部分通过民政医疗救助支付;属于新农 合的患者,缓解期门诊定额标准费用由新农合统筹基金支付80%,民政医疗救助支付20%.

三、办理免费救治手续和住院流程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范文第2篇

[摘 要]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积极构筑班级精神文化,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教师要结合主题班会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征集班训班徽中进行积极导向,在组织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团结合作,促使学生在讨论典型案例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引导他们自主解决各种班级矛盾。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教师能更好地建构班级精神文化。

[关键词] 班级精神文化;心理健康;小学班主任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也是班级师生在学习、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班级的认识和信念体系。班级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念、班风学风导向、团结状態集体舆论、班级人际关系等,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言行和他们的认识水平、价值取向之间的密切关系,组织各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活动,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更积极健康的心理。

一、设计主题班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主题班会指的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设计特定主题的班会,促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起到规范行为、提升品德的作用。

一些学生家庭比较富裕,便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其他同学。针对此问题,教师组织了“怎样的职业对社会的贡献更大”这个主题班会。在活动中学生首先了解自己的父母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展开角色扮演的活动,表演家长工作的状态,使其体验不同的职业内容。此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说赚钱和社会贡献度是否完全成正比。学生在讨论中逐渐认识到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同时也很难完全用金钱去衡量各种职业对社会的贡献,不同的职业只有相互配合、合作共进,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思考自己是否有正确的观念,是否会因为他人的家庭状况轻视别人。在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了净化精神世界的作用,他们对待班级同学也更为友善。

在主题班会的促进下,学生能进入到班级特有的文化活动氛围中,从而更好地端正自己的言行,培养高尚的情操,开启智慧。这样就为构筑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奠定了基础,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自主设置班训,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班级都应该具有特色,有独特的班级精神,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设定班训、班会等方式表述自己对班级特色的思考。教师则要在此过程中进行适当地引导,进行积极导向,让班级逐渐形成正确的班风和学风,让班级学生形成共同认可和追求的价值取向。

在设定班训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我们班级要争取成为全年级学习成绩最好的班级,要成为所有班级仰慕的对象。”该建议提出后,得到了一部分同学的赞同,但是另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垂下了头,似乎提不起兴趣。教师此时便进行引导:“如果有的同学虽然经过了努力,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成绩还是无法大幅度提高,拖了班级的后腿,大家觉得这样的同学还能成为大家的好同学吗?”这样的话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在一番辩论后学生认识到,成绩并非衡量一切的标准,要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进步,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情不同。最后学生设定班训为“做最好的自己”。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设定了更有意义的班训。

在班级建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定明确、规范的奖惩制度,并引导学生自主设定班训、班会主题、班规等,若他们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去做,则要引导其他同学相互帮助、提醒。渐渐地,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要努力遵照班训、班规的要求去做,提升集体荣誉感。

三、参加实践活动,塑造团结的积极形象

优秀的班级应该是团结的班级,班级成员相互之间要互相合作,少一些埋怨、敌视和蔑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创造相互了解的机会,促使他们积极合作,团结互助,进而形成积极的氛围,解决各种问题。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较好,但是却很少主动帮助他人。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到“学习共进小组”的活动中,学生两人一组,自由组合,每人都要在对方的身上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同时也要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对方提升自我。在一段时间后检查学习共进小组的成绩,看看双方是否都得到了进步。在活动中,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看到他人得到进步,自己也会产生愉悦感;此外,学生还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都能成为“学生”或“小老师”。在两人学习共进小组的基础上,教师还组织了多人小组,学生能进一步展开互动交流,看看能从小组成员的身上获得怎样的启迪。在相互帮助中,学生逐步形成了一个团结的整体,班级凝聚力得到了强化。

在设计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将各种正确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融入活动中,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心理。这样就能构筑良好的班级活动氛围,对学生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让他们逐步改善心理问题。

四、讨论典型案例,培植健康的集体舆论

集体舆论是在班级中占优势并能产生共鸣的言论和意见,它对班级成员的心理和行为有很强的动力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班级中发生的具体事件进行讨论,让他们产生顺应的心理,从而培植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行为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在组织集体活动的时候,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积极参与,而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自认为没有资格参加讨论,活动并不积极。在大家讨论谁能代表班级参加校园歌手大赛的时候,恰好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报名,教师便把握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成绩差的学生能否代表班级形象,参加校园大赛?”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成绩的优劣并不是衡量学生的全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想要为班级尽一份力,其他同学应该积极鼓励,给予支持。渐渐地,班级舆论得到了调整,在召开班级会议的时候,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积极发言,若他们的提议好,也能得到其他学生的认可。班级的沟通氛围得到了改善,学习成绩不再是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唯一标准。

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班级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扩散、传播,并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在集体舆论的影响下修正自己的思想,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自觉地维护班级的利益,这样能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班级目标。

五、自主解决矛盾,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

许多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受到家人的宠爱,或多或少会造成骄傲、自私等问题,在班级生活中会因为无法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而和同学产生矛盾。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主解决矛盾,积极展开反思,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对同桌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如将对方的书本弄到地上,占用了太多的空间等问题。教师并没有直接批评学生,而是引导他们参与到“夸夸说说我的同桌”主题活动中。在该活动中,学生要各自说出同桌的优点和缺点,看看谁说的内容更多、更详细。在交流中,两名学生发现对方虽然有不少缺点,但是优点也不少,还是一个好同桌。此后教师又引导他们反思为何同桌身上也有不少优点,但是自己平常却看不到,反而会放大对方的缺点,还因此而争吵,以后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提出了解决方案,认为一方面在有矛盾的时候要想一下对方为自己做过什么,这样就能心平气和地和对方协调,另一方面则要在有矛盾的时候理性地和对方商讨,尝试友善解决问题。

在自主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和同学相处的时候要形成共同心理倾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产生互相欣赏、吸引的亲和性情感,这样才能构筑相互信赖、理解和支持的班级氛围,更好地解决人际矛盾。

班级精神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形成的,大家在相互交流和实践活动中交换意见和看法,并在相互影响中进行契合,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級舆论和班级风气,这对学生的心理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教师要积极构筑隐性课程资源,促使学生逐步调整思想观念、行为习惯,进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强有力的班级精神文化,对自身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月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基于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3).

[2]廖祖权.从三个层面营造班级学习文化氛围[J].中小学班主任,2020(11).

(责任编辑:姜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范文第3篇

梁启超、孙中山、胡锦涛包括现在的习总书记、前后几代伟人和学者都反复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年青人要经得起千锤百炼”,这就要求我们青年人“应当以国家为己任”,在实现民族富强历史重任中充分发挥生力军、接班人的作用,这是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兵团的建设又在祖国的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六十年风雨兼程,老一辈兵团人、老一辈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用他们的身躯铸成一堵催不夸,打不烂的高墙,默默的维护着边疆的稳定。他们用最坚定的信念、最朴实的作风、最吃苦耐劳的兵团精神不断地续写着传奇。为我们青年人指引着方向。人总会老去,而他们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来。我想任何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有文化的兵团青年都应当对前辈们的奉献做出回应,去继承兵团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去弘扬老一辈革命先烈吃苦耐劳的兵团精神。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有

责任心、有使命感、有澎湃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实践行动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从身边说起,我的奶奶就是山东女兵,五十年代初扎根团场,我的父辈们屯垦戍边一晃也是

四、五十年,到我这代,我大学毕业后依旧选择了回家乡工作,若干年后,当我们老去,我们的孩子,我们孩子的孩子依然有可能在兵团工作,就是通过这种祖祖辈辈前仆后继的努力把那些经得起风霜的兵团精神,兵团文化继承和弘扬开来。而我们正直青年,这种使命,舍我其谁?

现在是兵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刘向松同志在兵团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对广大青年提了几点期望,希望广大青年“弘扬兵团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弘扬创业精神、弘扬奉献精神、要勇于创新”,宋浩同志也在会议上激励青年朋友们要“大兴学习之风、要倡导苦干之风、要崇尚务实之风、勇于实践、敢于担当”,他们还共同强调“人才在实现兵团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这不但要求我们当代青年从文化学习上、实践创新上不断储备能量,厚积薄发,还要求青年朋友们团结、凝聚在一起,去共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去努力实现六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两个率先,两个力争”的宏伟目标。

身为军垦后代,我们必须从实践出发、从点滴做起,严格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范文第4篇

建设法治中国

政和二中

高二(1) 徐秀英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二、12月4日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事实上,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

三、国家宪法日设立的重大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四、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其中,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决定指出,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决定将现行宪法公布施行的日期,即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五、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这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在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关于宪法宣誓的主体、内容、程序,各国做法不尽相同,一般都在有关人员开始履行职务之前或就职时举行宣誓。全会决定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样做,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六、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决定》中提到: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向宪法宣誓,代表着宣誓人内心的认同,可约束宣誓官员的良心,同时宣誓也是公开的,是向公众表态,这是宣誓人向公众做出的承诺,“有个有形的和无形的约束。”

提高宪法权威,引入宣誓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领导人宣誓是很重要的政治活动,在正式场合通过仪式化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庄严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作用。

七、向宪法宣誓,代表宣誓人内心的承诺

《决定》中提到: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国家宪法日”对维护宪法权威,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向外界昭示了执政党和政府重视宪法、捍卫宪法的决心。同时,也可以让全社会更加尊重宪法,认知或了解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只是其中的一步,要使宪法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系统缜密的宪法宣传和布置、领导干部要首先带头遵守宪法、实践中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要大力监督和揭露,同时还要在普法宣传中避免流于口号。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政和二中 高二(2)

李远明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二、12月4日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事实上,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

三、国家宪法日设立的重大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四、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其中,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决定指出,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决定将现行宪法公布施行的日期,即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五、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这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在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关于宪法宣誓的主体、内容、程序,各国做法不尽相同,一般都在有关人员开始履行职务之前或就职时举行宣誓。全会决定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样做,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六、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决定》中提到: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向宪法宣誓,代表着宣誓人内心的认同,可约束宣誓官员的良心,同时宣誓也是公开的,是向公众表态,这是宣誓人向公众做出的承诺,“有个有形的和无形的约束。”

提高宪法权威,引入宣誓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领导人宣誓是很重要的政治活动,在正式场合通过仪式化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庄严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作用。

七、向宪法宣誓,代表宣誓人内心的承诺

《决定》中提到: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国家宪法日”对维护宪法权威,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向外界昭示了执政党和政府重视宪法、捍卫宪法的决心。同时,也可以让全社会更加尊重宪法,认知或了解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只是其中的一步,要使宪法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系统缜密的宪法宣传和布置、领导干部要首先带头遵守宪法、实践中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要大力监督和揭露,同时还要在普法宣传中避免流于口号。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政和二中 高二(3)

张汇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二、12月4日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事实上,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

三、国家宪法日设立的重大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四、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其中,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决定指出,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决定将现行宪法公布施行的日期,即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五、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这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在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关于宪法宣誓的主体、内容、程序,各国做法不尽相同,一般都在有关人员开始履行职务之前或就职时举行宣誓。全会决定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样做,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六、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决定》中提到: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向宪法宣誓,代表着宣誓人内心的认同,可约束宣誓官员的良心,同时宣誓也是公开的,是向公众表态,这是宣誓人向公众做出的承诺,“有个有形的和无形的约束。”

提高宪法权威,引入宣誓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领导人宣誓是很重要的政治活动,在正式场合通过仪式化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庄严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作用。

七、向宪法宣誓,代表宣誓人内心的承诺

《决定》中提到: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国家宪法日”对维护宪法权威,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向外界昭示了执政党和政府重视宪法、捍卫宪法的决心。同时,也可以让全社会更加尊重宪法,认知或了解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只是其中的一步,要使宪法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系统缜密的宪法宣传和布置、领导干部要首先带头遵守宪法、实践中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要大力监督和揭露,同时还要在普法宣传中避免流于口号。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政和二中 高二(4)

吴琳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二、12月4日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事实上,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

三、国家宪法日设立的重大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四、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其中,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决定指出,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决定将现行宪法公布施行的日期,即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五、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这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在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关于宪法宣誓的主体、内容、程序,各国做法不尽相同,一般都在有关人员开始履行职务之前或就职时举行宣誓。全会决定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样做,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六、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决定》中提到: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向宪法宣誓,代表着宣誓人内心的认同,可约束宣誓官员的良心,同时宣誓也是公开的,是向公众表态,这是宣誓人向公众做出的承诺,“有个有形的和无形的约束。”

提高宪法权威,引入宣誓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领导人宣誓是很重要的政治活动,在正式场合通过仪式化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庄严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作用。

七、向宪法宣誓,代表宣誓人内心的承诺

《决定》中提到: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国家宪法日”对维护宪法权威,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向外界昭示了执政党和政府重视宪法、捍卫宪法的决心。同时,也可以让全社会更加尊重宪法,认知或了解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只是其中的一步,要使宪法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系统缜密的宪法宣传和布置、领导干部要首先带头遵守宪法、实践中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要大力监督和揭露,同时还要在普法宣传中避免流于口号。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政和二中 高二(5)

叶宝珠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二、12月4日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事实上,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

三、国家宪法日设立的重大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四、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其中,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决定指出,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决定将现行宪法公布施行的日期,即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五、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这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在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关于宪法宣誓的主体、内容、程序,各国做法不尽相同,一般都在有关人员开始履行职务之前或就职时举行宣誓。全会决定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样做,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六、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决定》中提到: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向宪法宣誓,代表着宣誓人内心的认同,可约束宣誓官员的良心,同时宣誓也是公开的,是向公众表态,这是宣誓人向公众做出的承诺,“有个有形的和无形的约束。”

提高宪法权威,引入宣誓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领导人宣誓是很重要的政治活动,在正式场合通过仪式化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庄严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作用。

七、向宪法宣誓,代表宣誓人内心的承诺

《决定》中提到: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国家宪法日”对维护宪法权威,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向外界昭示了执政党和政府重视宪法、捍卫宪法的决心。同时,也可以让全社会更加尊重宪法,认知或了解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只是其中的一步,要使宪法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系统缜密的宪法宣传和布置、领导干部要首先带头遵守宪法、实践中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要大力监督和揭露,同时还要在普法宣传中避免流于口号。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政和二中 高二(6)

李加有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二、12月4日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事实上,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

三、国家宪法日设立的重大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四、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其中,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决定指出,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决定将现行宪法公布施行的日期,即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五、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这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在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关于宪法宣誓的主体、内容、程序,各国做法不尽相同,一般都在有关人员开始履行职务之前或就职时举行宣誓。全会决定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样做,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六、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决定》中提到: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向宪法宣誓,代表着宣誓人内心的认同,可约束宣誓官员的良心,同时宣誓也是公开的,是向公众表态,这是宣誓人向公众做出的承诺,“有个有形的和无形的约束。”

提高宪法权威,引入宣誓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领导人宣誓是很重要的政治活动,在正式场合通过仪式化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庄严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作用。

七、向宪法宣誓,代表宣誓人内心的承诺

《决定》中提到: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国家宪法日”对维护宪法权威,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向外界昭示了执政党和政府重视宪法、捍卫宪法的决心。同时,也可以让全社会更加尊重宪法,认知或了解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只是其中的一步,要使宪法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系统缜密的宪法宣传和布置、领导干部要首先带头遵守宪法、实践中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要大力监督和揭露,同时还要在普法宣传中避免流于口号。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政和二中 高二(7)

宋燕华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二、12月4日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事实上,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

三、国家宪法日设立的重大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四、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其中,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决定指出,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决定将现行宪法公布施行的日期,即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五、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这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在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关于宪法宣誓的主体、内容、程序,各国做法不尽相同,一般都在有关人员开始履行职务之前或就职时举行宣誓。全会决定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样做,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六、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决定》中提到: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向宪法宣誓,代表着宣誓人内心的认同,可约束宣誓官员的良心,同时宣誓也是公开的,是向公众表态,这是宣誓人向公众做出的承诺,“有个有形的和无形的约束。”

提高宪法权威,引入宣誓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领导人宣誓是很重要的政治活动,在正式场合通过仪式化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庄严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作用。

七、向宪法宣誓,代表宣誓人内心的承诺

《决定》中提到: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国家宪法日”对维护宪法权威,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向外界昭示了执政党和政府重视宪法、捍卫宪法的决心。同时,也可以让全社会更加尊重宪法,认知或了解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只是其中的一步,要使宪法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系统缜密的宪法宣传和布置、领导干部要首先带头遵守宪法、实践中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要大力监督和揭露,同时还要在普法宣传中避免流于口号。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政和二中 高二(8)

祖小华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二、12月4日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事实上,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

三、国家宪法日设立的重大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四、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其中,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决定指出,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决定将现行宪法公布施行的日期,即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五、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这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在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关于宪法宣誓的主体、内容、程序,各国做法不尽相同,一般都在有关人员开始履行职务之前或就职时举行宣誓。全会决定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样做,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六、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决定》中提到: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向宪法宣誓,代表着宣誓人内心的认同,可约束宣誓官员的良心,同时宣誓也是公开的,是向公众表态,这是宣誓人向公众做出的承诺,“有个有形的和无形的约束。”

提高宪法权威,引入宣誓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领导人宣誓是很重要的政治活动,在正式场合通过仪式化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庄严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作用。

七、向宪法宣誓,代表宣誓人内心的承诺

《决定》中提到: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国家宪法日”对维护宪法权威,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向外界昭示了执政党和政府重视宪法、捍卫宪法的决心。同时,也可以让全社会更加尊重宪法,认知或了解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范文第5篇

---------主题中队会

活动目的:

让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兵团的思想,了解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在学习生活中用兵团精神激励自己,做一名优秀的兵团继承人。 活动准备:

1.过去的故事伴奏;塔里木河伴奏;小品道具;队旗;服装。 2. 雏鹰争章台及爱国章章徽;“爱护公共设施”倡议书四个小队各一份;五团建设的课件配音乐;响板;队歌;话筒。

活动过程:

中队长况玉洁:全体起立唱队歌、出队旗。请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本队人数。中队长向辅导员报告人数。

中队长况玉洁:中队辅导员,“学兵团精神,做兵团传人”主题中队会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请辅导员批准我们开展。

辅导员:好,对此次的活动,我知道你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精心准备,相信每位队员都会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我预祝队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队长况玉洁:六年级一班希望中队“学兵团精神,做兵团传人”主题中队会现在开始。有请蔡红霞、王雅洁、张家荣三位主持人闪亮登场。

蔡红霞:在茫茫的隔壁荒漠,走来一群拓荒者。从汗珠泪水起步,青春与热血从此在这里流淌。

王雅洁:荒漠旷野留下数不清的足迹,灵与肉创造着无数个奇迹。 况玉洁:兵团拓荒者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你们的时代精神;

张家荣: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你们坚定的革命信念;

合:沿着前辈屯垦戍边的足迹,我们将在绿洲上再创新佳绩! 蔡红霞: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说,他们当年吃着窝窝头,喝着涝坝水,住着地窝子,开荒种地,修渠栽树,用辛勤的汗水,把荒漠变成了万顷良田,实现了戈壁滩上建花园的梦想。如今绿满大地,高楼林立,军垦人过着幸福的生活。我想请大家跟我一起去感受一下时代变迁的历程,有请第一小队为大家表演配乐诗朗诵《时代的变迁》。 王雅洁:听着实在让人感动,沙漠变绿洲,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就像张家荣说的老一代军垦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我们五团,这样的老军垦有很多,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一位老奶奶来到我们现场,大家想不想听一听他们建设兵团的故事?有请老奶奶上场。(张、蔡二人敬献红领巾致词----我代表六一班所有成员送上我们最真挚的祝福,并敬队礼)

况玉洁:听了老奶奶讲的故事,我真的很感动,我们现在所享受的一切都是我们的老前辈为我们创造的,大家随我一起来看看我们生活的环境。(放画面)问:能谈谈你们欣赏之后的感受吗?(学生发言)对,美景背后,你们看到了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不和谐音符,地面时而会有着片片纸屑,社区的景观河里有时也会有漂浮物,周边绿化带会有踩踏的痕迹,我们在伤着劳动者的心,真的很对不起为我们建设的如此美好环境的兵团人。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家乡,好好保护我们的环境才对。在此,我发出倡议,要求每位同学能够“爱护公共设施”。我准备了四份内容一样的的倡议书,请四个小队的队员签名宣誓,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我先宣读倡议书------签字----------请举起右拳跟我宣誓)

张家荣:刚才的场面太激动人心了,你们只有把今天的行为落实在实际中,才能表现你们的爱团之心。第四小队有两个小歌星早已迫不及待的想表达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了。他们说,假如他们是小鸟,他们愿用清脆的喉咙歌唱,歌唱伟大的祖国,歌唱伟大的兵团,有请我班的小歌星马啸宇、何鹏为大家演唱歌曲《塔里木河》。 蔡红霞: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呢,这首歌曲唱出了兵团人热恋故乡的感情,做为21世纪的兵团传人,我们更应该热爱兵团,热爱五团,因为我们享受着兵团“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上学不花钱,住校不交住宿费,反而还给住校生生活补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呢?可是,在我们住校生当中,总有一些浪费粮食的学生,他们的一言一行让人愤慨,是不是这样的行为就一直放纵下去呢?请欣赏第三小队自编自演的小品《从那以后》 王雅洁:东山同学能认识到浪费粮食可耻,并改正了自己的不足,同时还把自己明白的道理告知他人,做到人人节约粮食,东山真是好样的!(同时翘起大拇指)他明白艰苦朴素是兵团人的优良传统,这与星火社团的队员苦口婆心的教育也是分不开的,值得一夸。第二小队的队员早就等不及了,他们更想夸我们可爱的兵团,请欣赏响板《夸兵团》。

况玉洁:老前辈值得夸,因为他们付出的太多了,真正做到了无私奉献,不过我也夸夸我们班的同学。在汶川地震后,同学们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献出了微薄之力;为贫困区的孩子捐钱捐物。这些不正传承了先辈人的光荣传统吗?这次活动中,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争达“爱国章”, 希望你们抓住这次发言的机会,为自己争夺一枚“爱国章”,你们有信心吗?好,我进行现场采访,请你们谈谈

在这次的活动中,自己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走到学生中间采访并评价,同时由中队委帖章)

(A.要学习爷爷奶奶身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好品质。拾花劳动开始了,双休日我要主动地投入其中。烈日当头,蚊虫叮咬,口渴难耐,我都不退缩,再苦再累我都咬牙坚持。劳动可以磨练顽强的意志。B.现在我们生活条件比父辈们优越得多,但我不能比吃穿。在家里,哥哥姐姐们不穿的衣服,只要我能穿,我都尽量穿,不要求父母给我买新的。父母给了钱,要计划着花,不大手大脚。我知道,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要把它用在刀刃上。C.从父辈身上我学到了勤奋上进、顽强拼搏的精神。常听爸爸妈妈说,他们上学没有赶上好时候,工作了才开始用知识武装自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多难呀。他们教育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掌握各种本领…….)

张家荣:同学们说的太好了,认识的很透彻,不愧为兵团子女。在活动即将结束时,请老师给我们做总结讲话。

辅导员:我很高兴,因为今天的活动太有意义了,我觉得你们一下长大了、懂事了。现在请大家同我一起领略五团风光、感受兵团之美吧!

(插播音乐放课件)我们这个边陲小镇展现出了勃勃生机,一条条大道宽阔无比 ,一座座楼群拔地而起,人勤年丰、甘甜洒露 ,天格外的蓝、草格外的绿,水特别的清、人特别的美。那低矮的平房已留在遥远的记忆里,电灯电话早已不是时髦的词语,计算机也步入平常百姓的家里。五团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卷,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诗篇。我们的五团美吗?(活动高潮)师:我骄傲 生:我是兵团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范文第6篇

雷锋精神是“大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虽然时代不同,但是它的精神实质是不变的,它表现为一种爱,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珍爱,对他人的关爱,对人民的大爱。雷锋把他全部的爱给了人民,倾注于这个社会,雷锋精神就像阳光一样洒遍社会每个角落,照亮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雷锋精神就是大爱、博爱。

雷锋精神是“奉献”。“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这就是雷锋精神的闪光点,并以这种我为人人的情怀铸就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美谈。雷锋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为社会主义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天,我们应该像雷锋同志那样,为帮助别人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做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用我们的双手营造社会和谐美好的大家园。

雷锋精神是“坚定的信念”。雷锋同志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怀着对党和人民的坚定信念,一以贯之,从不含糊。他说,“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最重要的是,他坚守自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并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在当今时代学雷锋,我们应该像他那样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付出全部心智和心血。

雷锋精神是“传统美德的延续”。新时代,雷锋精神是既一种文化自觉,也是时代精神的凝结,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我们要把雷锋大旗高高举起,把雷锋精神提到日常上来,把雷锋精神寓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之中,并让其常态化。所以今天我们发扬雷锋精神既要发扬时代精神,更要弘扬继承传统文化,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时代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任何一个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的思想境界、追求和闪光点,都是与一定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并被烙上时代的印记。新时期,应该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遵纪守法,诚实经营就是发扬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开拓进取,跨越赶超就是雷锋精神;我们应该把雷锋精神与积极向前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雷锋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大力发扬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博大的,不同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读。只要每个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尊重他人为你付出的劳动,感激他人对你的奉献,社会就会充满真情,人间就会充满真爱。虽然时代已发生很大变化,但雷锋始终活在人民的心里,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种伟大精神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放射着灿烂的光辉。(无极县委宣传部甄建坡)来源长城网)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是雷锋精神的精髓。雷锋一心向着党,他把党比作母亲,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属于党和人民的,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都“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为了党,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对敌人要狠,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对党、对人民

1要忠诚坦白,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这是雷锋给我们留下的名言。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雷锋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自觉经受思想锻炼,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雷锋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在他看来,“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正因为如此,雷锋时时处处都以党、人民和祖国的利益为重,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作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人生核心)

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雷锋人生观最光彩夺目的是,他正确地解决了“为谁活着,怎样做人”的问题。他把“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作为自己的信条,“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在这样的人生观指导下,雷锋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干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毕生奉献的誓言。

雷锋精神,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有其历史客观必然性,从思想来看,雷锋精神既是马列主义时代精神的体现;又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内涵

定义

中国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1.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坚定的政治立场。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

3.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态度。

4.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5.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新时代诠释

助人为乐,在助人之时,心里真会感到愉快。而这一精神,“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比如,公交车上让座、斑马线上扶老人过街。

勤俭节约,不少人请客吃饭,好面子讲排场,吃不完,打个包,也不丢面子吧?

敬业爱岗,用现代的说法,叫职业素养。

集体主义,也就是团队意识,如何去合作,如何去沟通。

钉子精神,就是挤时间学习,补己之不足。也可以理解为,进取心。

“只要我们从身边的事做起,这些都不难做到。”那么。何不从现在就去做呢?

雷锋精神是产生于50年前,但是50年来,雷锋精神始终传承在我们全党、全社会。在传承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人们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也越来越具有时代的特色。50年来,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没有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具有了时代的气息。

今天我们来把握雷锋精神,我想突出的有这么五个方面:一是要学习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雷锋精神的第一位,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这个理想和信念激励我们全党全社会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要学习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是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这是雷锋精神的一个典型的标识,也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弘扬的一个崇高品德。

三是要学习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雷锋生前做过多种岗位,但是干一行他热爱一行、干一行他精通一行,这一点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仍然是需要的,仍然需要像雷锋那样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

四是要学习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雷锋总是把工作作为一种无穷的动力,要钻进去、要吃透它,而且还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通过学习丰富自己。这种刻苦学习、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的精神仍然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中受到大家的推崇。

五是要学习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过去叫做艰苦朴素不忘本,今天尽管我们国家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普遍改善了,但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种在雷锋身上所体现的作风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要本着这种精神来从事今天崇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意义评价

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概括起来说,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最完美的结合,雷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表现出的是一个革命战士、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周恩来同志曾精辟地把雷锋精神概括为四句话:“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江泽民同志也曾中肯地提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雷锋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高贵品质的生动反映,也是我

党我军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它的实质是:忠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做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曾对雷锋精神作了全面而精辟的概括,即“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精神是我们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一九六三年三月,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号召下,全国人民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对提高全国人民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无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二十多年来,在我们国家里涌现出数不完的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他们继承和发展着雷锋精神。今天我们所说的雷锋精神,已经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的结晶,已经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理想人格。

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反映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 着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学雷锋活动,已经成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教育培养青年的重要途径,传播精神文明的有效形式,弘扬先进文化的生动载体。

上一篇:县级森林经营规划指南范文下一篇:向解放军致敬主题班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