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桥梁工程论文范文

2024-07-13

地基处理桥梁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市政公路桥梁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应遵循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工作要点,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方式增强软土地基结构的强度、稳定性,有效预防因为软土地基不稳定、不坚固出现质量缺陷问题,改善公路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现状、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性,促使各项施工工作的良好落实与开展。文章分别从软土地基的特点展开,重点分析具体处理方法,旨在提升市政公路桥梁的强度和承載能力,保证车辆与行人的安全。

关键词:市政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

引言

软土地基容易出现沉降、滑动,如果过多的车辆进入桥梁中行驶,不但桥梁会受损,桥梁的地基还会出现塌陷的现象,严重时会造成公路桥梁垮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着车辆与行人的安全,同时还会大幅缩短公路桥梁的使用年限,从而增加软土地基修复成本。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软土地基问题。掌握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土质结构,采取科学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提升公路桥梁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保证车辆与行人的安全,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1软土地基具体特点

1.1含水量高

众所周知,软地基这个地理形态在我国山区道路中是非常普遍的,因此与我国以往的传统土质地基的含水率比例不同,在软地基中的土壤含水率比例可以说非常丰富。但软地基并不能形成良好的土壤渗透能力,主要因其中的水分能够到达百分之七十以上。通常情况下,当软弱土层含水率比例一定时,土的流动性会提高,所以,在这时就必须加强对地基的加固,但路面施工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1.2压缩稳定时间长

综合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特征直接会影响到它的后期施工,比如在施工阶段就必须通过额外的手段来强化软土地基,而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可以运用挤压排水的原理,将泥土中过剩的水份排除,这也就能够更有效的增强土质的稳定性。不过在实践进行的时候会出现其他问题,比如,如果这种方式并不能产生效应,受到压实后软土地基中的泥土反而不会稳定,也就会为道路建设留下无法忽略的隐患,这样不但阻碍了道路工程建设的正常有序进行,还大大降低了施工质量。

2软土地基对市政公路桥梁工程的影响

2.1路面碎裂速度加快

正是由于软土地基中的抗剪强度低、易压缩性能强以及稳定性弱等特点,软土地基会加快市政公路桥梁的路面碎裂速度。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市政公路桥梁工程,在具体的路面施工中都会使用沥青和混凝土材料,由于沥青和混凝土材料在软土地基上铺设不具备较好的稳定性,会严重影响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进而出现路面破裂现象,对路面车辆和行驶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2造成地基路面沉降现象

路面沉降现象是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中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造成路面沉降的原因较多,不利于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有序开展。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软土地基的过渡段长时间遭遇雨水侵蚀出现的大面积水土流失现象所致,加之软土地基本身具有较大的厚度差,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硬度。此外,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其稳定性就会越来越差,使软土地基的沉降率变大,进而缩短了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3市政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

3.1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的运用

与普通软土地基相比,在市政公路桥梁施工时还会遇到软粘土地基,这种地基的处理方法与普通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求施工人员在软粘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环境和其他外在条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根据相应了解制定合理的软粘土处理措施。另外,在软粘土地基处理时,需要引入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明确软粘土地基地表硬壳的厚度。综合处理地表硬壳薄弱地区,进一步实现软粘土地基处理的作用,保证道路桥梁整体稳定性。在进行软粘土地基处理时,需要采取砂石作为软粘土地基垫层,并应用大型机械设备碾压密实,缩短软粘土地基处理时间,减少软粘土地基处理资金投入量。此外,在市政公路桥梁施工之前,需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综合培训,保证相关施工人员对软土地基和市政公路桥梁施工要求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按比例投入适量石灰,保证石灰搅拌桩施工的合理性,借以提升市政公路桥梁施工中地基的稳固性。

3.2换填法施工工艺

换填法施工工艺在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大量实践证明,换填法施工工艺对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具有显著效果,具体操作流程为:(1)将地基下一部分的软土挖除,通过人工填筑的垫层将其作为软土地基的持力层。(2)通过应用排水设施,保证人工填筑的垫层满足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的基本要求。(3)铺设一层砂石,在铺设砂石的过程中,应采用分层铺设的方法,每一层砂石的厚度要严格控制在0.2~0.3cm,并能保证砂石铺设的质量。由于换填法施工工艺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迅速提高工程项目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如果将其应用到本工程项目中,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地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3置换法

1)应用复合地基法处理软土地基时,主要在原地基土质中使用,采用增加桩体的方式分担部分土质的荷载,复合地基法置换原土体3%~25%的土体量,从而可以显著提升地基的荷载承重能力。当然置换所用的材料只要达到相同的效果就可以进行替换,如目前经常采用碎石桩置换原地基土质,但是置换的量一般需要达到原地基量的40%左右。2)采用置换法处理公路软土地基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桩长效应。桩长效应会影响置换法应用效果的相关因素,同时加强对碎石桩的重视程度,2cm是碎石桩方法应用的分界线。对于小于2cm的碎石桩为了提升地基负荷能力,可以适当延长碎石桩的桩长。在置换法应用环节中,还需要发现石灰桩的应用特征,石灰桩对垂直方向荷载的传递值远超过碎石桩,石灰桩作用效果明显。3)采用置换法处理公路软土地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桩的端阻作用。当应用置换法的过程中,发现桩存在端阻作用,对于碎石桩而言,在一种情况下,碎石桩长度在基础宽度2.5倍以上,可以将置换法应用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不考虑桩端阻作用对施工方法形成的影响。

3.4预压固结法施工工艺

预压固结法施工工艺也被称为排水固结法,主要利用压实机械碾压地基土壤,先于地基区域内的地面上堆置重物并预压一段时间使地基密实,以此提高地基承载能力,降低沉降现象。预压固结法可以分为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法是在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的地基上再施加一定的荷载,从而将孔隙中的水慢慢排出,这时孔隙的体积就会随之减少,地基产生固结,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真空预压法是指先在软土地基的表面铺设一层砂石作为垫层,并埋设排水竖井,再使用不透气的封闭膜使其与大气隔离,再将薄膜四周埋入土中,通过已经埋设好的排水竖井,用真空装置将其中的空气抽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公路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与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出行紧密相关。施工企业必须明确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对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重要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处理软土地基问题,确保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浩.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的技术处理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9):128-130.

[2]易根平.市政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2):129-131.

[3]杜青.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技术处理要点[J].交通世界,2017(36):46-47.

[4]董业明.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的应用[J].国际援助,2020(14):107.

地基处理桥梁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一、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

事实上道路桥梁病害的发生现象较为明显, 比如路面出现开裂、地基不均匀沉降等都是病害产生的具体现象, 其施工中存在不当行为则为主要原因, 并且在设计上、不可抗力因素作用下都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从道路桥梁的设计方面进行分析, 很多桥梁在基础类型的设计上就存在着不恰当、不合理的问题, 因为一般来说道路桥梁的基础设计都是在实践调研之后, 采取明挖扩大式基础, 然后再使用浆砌石的实际方式。这样结构的强度是无法满足桥梁的使用要求的。另外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之中, 不能够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的因素, 就会致使后期施工与地质条件无法适应, 材料选用也不合理, 地基不能够实现稳定性, 最后会导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比如一些桥梁的基础是修建在冻土层这一特性的地质条件上, 其桥梁基础埋置的深度达不到应有的标准, 道路桥梁就会存在着安全隐患。

其次施工的不合理也是导致道路桥梁工程出现常见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 很多施工状况是无法得到有效的监控及控制的, 所以从客观的角度上进行分析, 一些使用的材料会随着周围温度的变化而相应的出现体积收缩与膨胀问题, 这会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障碍。并且在施工中一些施工细节也没能够进行相应的优化, 比如打桩深挖环节等。

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的病害问题, 就需要从施工、设计等方面, 实现工程的全面控制, 加强细节的优化, 从而提升施工规范程度, 增强地基的稳定程度, 。

二、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处理措施

(一) 分部分进行施工优化

在进行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 分为多个部分, 可以针对其工程的不同部分进行技术上的优化。以地基为例, 往往路面上出现麻面, 或者地基沉降不均匀, 都是因为地基处理没有做好, 所以需要实现对于地基的加固与增补。从地基原料的处理上来看, 可以使用深层搅拌的形式来清除地基中的空气以及水分, 增强地基的密实程度, 这个方法就需要搅拌机来辅助完成, 提升地基的基本性能。

同时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过程之中也需要具有相应的合理性, 提升其性能, 在考虑到路面以及桥梁的使用要求的基础之上, 尽可能利用高性能的复合材料, 遵循着不同材料的规格使用要求、级配使用要求来进行配合比设计, 同时也要保证在相应的宽度内, 同样比例的材料能够具有一定的平整度与压实度。而且在选择混凝土的修补材料时, 应该充分考虑聚合物砂浆活性因子的不稳定作用, 所以需要综合进行分子键计算与测试, 这样能够提升混凝土水泥的承载能力, 也能够提升道路桥梁的稳定性。

在多次试验与设计的过程之中寻找最优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同的材料对于路面桥梁的承重能力而言也不同, 以矿料为例, 往往矿料需要短小偏厚的颗粒, 这样的含量比较高才能够满足石料抗压强度的标准, 并且集料的压碎数值也能够满足设计的相应要求。将道路桥梁工程内容进行细化, 分部分之后进行施工优化。

(二) 丰富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方法

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之中, 除了常规的施工方法, 还有进一步实现其施工技术的提升与施工方法的丰富, 才能够满足桥面以及道路的加固要求。常用的方法有在原有路面上进行加铺补层的施工方法、外包砼加固法以及局部的修复修补方法等, 以加铺补层加固法为例, 这种方式就是利用对于原有路面的修补方式, 使得大面积形成对于路面病害的修补, 比如说麻面、出现裂缝或者是路面整体剥离等, 其强调的是后期的修补与维护, 往往其加固层要更为稳定, 另外也可以使用钢筋等, 实现对于施工效果的提升。

除了上文提到的方式, 目前的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还有锚喷技术等新技术也应运而生, 从而满足目前道路桥梁工程对于混凝土浇筑环节的相应需求;其锚喷技术就是利用锚杆以及钢筋等相应的科技施工技术结合而成, 能够更好的实现混凝土的浇固与维护, 并且大大节约了施工实践与施工效率, 能够实现原材料的运输、混凝土的浇固以及对于地基桥面的捣固。

另外施工技术也可以进行相应的细化, 比如说在针对软土地基时还有相应的施工处理技术, 可以直接更换土层, 利用优质的土层直接代替不良土层, 如果条件不允许, 或者工程量较大, 可以对于土层进行改造, 比如地面的表层主要以粘性土为主时, 可以增加外加剂, 来改善与提升软土地基的基本强度, 增强其土壤的稳定性。

所以想要改善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 就需要从施工方法处进行着手, 通过施工方式与施工细节的改善, 来实现对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优化, 从而推动其技术发展。

结语:

目前的道路桥梁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之中还存在着相应的病害问题, 地基不稳、路面不平整等多种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施工单位需要针对自身的施工方法进行优化, 同时加强对于施工内容的规划, 以完善的施工方案与施工管理体系, 来实现对于其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改善, 从而进一步提升道路桥梁工程的基本质量, 促进道路桥梁工程的有序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道路桥梁工程因为施工不当、天气变化等问题, 会存在着病害现象, 致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本文就将针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进行分析, 从而提出相应的施工处理技术, 希望能够为道路桥梁工程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工程建设,结构漏洞,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 袁涛.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 2017, 36 (01) :32-34.

[2] 高军.探讨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OL].河南建材, 2016 (03) :87-88.

[3] 黄河.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 2016 (05) :161-164.

[4] 王敏.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四川水泥, 2015 (10) :336-339.

地基处理桥梁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一、常见病害类型

(一) 病害产生原因

1. 桥面铺装层出现裂缝

这一病害的根本影响因素包含车辆行驶和温度。现下桥梁工程内部的桥面铺装层大多是半刚性结构, 这一结构能够让铺装层的强度与压实度有效提升。然而, 在常规的施工活动中, 温度因素可能会对铺装层形成不同的影响。另外, 如果桥面车辆出现急刹车以及超载等现象, 则将会引发路面磨损和裂缝问题。

2. 差异性沉降

如果道路桥梁项目的地基出现差异性沉降, 那么路桥面将受力异常, 出现裂缝。而引发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未进行有效设计和勘探, 在施工过程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

3. 梁端头部分破损

这一病害通常不便于修复, 其基本表现形式是梁端头变形, 也可能是塑封损坏。在正式施工的初始阶段, 若无法精准计算缩量值, 则将引发这一病害。

(二) 病害类型

1. 功能性病害

功能性病害通常出现在道路桥梁的初始设计过程, 对应功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上述过程, 施工区域、外部环境和施工均存在相应的差异, 最终的功能性病害也各不相同。经常出现的病害有裂缝、滑溜和波浪等。

2. 结构性病害

结构性病害即路面整体结构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 在初期阶段, 不会对桥梁的实际应用产生太明显的影响, 但在上升到相应程度标准后便会引发道路桥梁自身荷载承受性能的削弱。

二、施工处理技术

(一) 裂缝修补法

裂缝修补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把道路桥梁自身铺装层引发的裂缝问题有效处理掉,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 施工方法具有多样性, 具体表现在表面修补和裂缝填充, 在实际的施工活动中, 一般要求可依据裂缝的基本情况科学挑选, 借此合理应对裂缝问题。基于这一层面, 主要应用裂缝修补法, 且此种方法通常应用于裂缝浅显的部位, 在实际应用过程大多是通过环氧胶泥与水泥浆完成缝隙填充处理, 从而通过油漆完成全覆盖, 借此达到防腐标准, 最后还能够通过玻璃纤维布完成覆盖, 规避路桥表面的不良影响。

(二) 锚喷技术

应对桥头破损时, 一般会应用锚固工艺。此工艺的基本优势为凝结速度迅速、稳定性哟欧亮, 为此, 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高度应用。在具体的开展进程中, 锚固设备通常会产生明显的喷射力, 而裂缝内部会出现相应的硅胶材料, 经由模板加固便能够让硅胶材料与桥体有机联系到一起。常规条件下, 硅胶硬度与柔韧度均十分优良, 同时, 桥梁模板还能够让两者有效衔接。

(三) 混凝土修补

常规情形中, 施工人员应对待修补部位进行全面的观察, 并将所需厚度看成挑选修补材料的主要标准, 在砂浆中能够合理添加碳纤维, 进而减小道路收缩缝, 并可通过大体积混凝土完成修补, 经由喷射完成处理。此外, 还能够通过碳纤维完成加固处理, 借此来增强修补部位的牢固性和强度, 确保道路桥梁可满足相关的标准规范。

(四) 钢筋锈蚀

钢筋在道路桥梁承重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会出现锈蚀, 通常是因为不具备混凝土保护功效。作为基本的承重构建, 假若钢筋失去对应的保护层, 则极容易遭受外界空气的不良影响, 进而导致钢结构硬力与韧性减少。为此, 在工程过程中一般会加大混凝土厚度, 以此来保障钢筋。另外, 面向混凝土表层喷涂封闭层等, 进一步保障钢筋。着手混凝土施工操作时, 通过施工材料配比调整能够让混凝土密度显著提升, 并在其中添加适宜的矿渣和煤灰粉等, 这能提升防渗透性能。除此之外, 在着手混凝土施工活动时, 务必要在整个环节进行规范的质量控制, 减小裂缝问题的出现。我们只要做好上述工作, 便可增加混凝土的整体牢固性, 还可切实保障钢筋结构。

(五) 强化常规维护

道路桥梁工程应强化常规维护, 这是因为现下的道路桥梁自身的防治问题除与施工过程紧密相关, 同时, 还与后期维护存在某种关联, 为此, 施工人员应重视并落实好常规维护工作, 具体可从以下层面着手, 首先, 当道路桥梁完全建成后, 应与交通部门有效沟通, 处理好交通管制工作, 以免因车辆通行引发碾压, 最终产生路桥表面问题;其次, 施工单位应已经落实的道路桥梁项目进行科学的试验工作, 维护好道路桥梁的基本性能, 使其与车辆承载能力保持一致。

结语:

综合来说, 因相关因素的不同作用, 随着时间的迁移, 道路桥梁会产生不同的病害问题, 而道路桥梁是我国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 我们一定要保证相应的施工质量。简单来说, 务必要全面剖析道路桥梁中时常出现的病害问题, 并采取科学的处理手段, 借此提高道路桥梁的综合性能, 最终保障交通系统。

摘要:道路桥梁施工较为复杂, 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不同的病害问题, 而这会对桥梁工程自身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主要以道路桥梁工程为研究对象, 首先介绍其常见的病害问题, 然后研究对应的施工处理技术, 希望可为道路桥梁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病害,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李永兴.关于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6, (25) :4071-4071.

[2] 周萌, 宋圆圆.浅析道路桥梁工程监理管理的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 (33) :922-922.

[3] 徐英超, 赵国辉.浅析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32) :3010—3010.

地基处理桥梁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1. 高填土下沉问题

在道路桥梁竣工投入使用之后, 有的工程会产生下沉、塌陷等质量问题。这类现象往往和施工过程中的高填土、半填土或者深挖、半挖有关系, 比如填土超厚, 使用大型机械进行夯实等, 从而为建设完成后的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针对这种现象, 在施工中要注意采取恰当的措施预防下沉, 比如可以改换小型机械对一些难以夯实的地方进行夯实, 在施工中防止填土超厚等。

2. 气泡、蜂窝和裂缝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是气泡、蜂窝和裂缝, 尤其是在桥梁表面会出现类似于气泡或者蜂窝的凸起与凹陷, 在桥梁表面出现严重的裂缝甚至产生断裂问题。如果问题严重的话, 就会导致整个道路桥梁工程质量和性能降低, 产生使用安全隐患。另外还会影响道路桥梁整体的视觉感受, 所以对于气泡、蜂窝和裂缝问题必须要经过专业的检测然后分析具体的原因, 最后及时采取补救性措施。

3. 承载力和稳定性不足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出现承载力和稳定性不足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因为道路桥梁一旦出现承载力或稳定性不足, 对于整个道路桥梁的安全和使用中的交通安全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在车流量很大的时候, 承载力和稳定性的不足则可能危及到整个道路桥梁的安全, 产生桥梁断流等严重问题, 对交通安全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二、道路桥梁工程出现病害的原因分析

1. 人为因素

首先, 施工人员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主体, 他们本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关系着工程施工的进程和整体的质量。从当前情况来看, 虽然大部分施工人员均有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 但是在专业化程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 想要提高施工质量, 就应该加强人员专业培训, 一方面强化他们的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是要向他们阐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规范他们的施工步骤, 提高他们对施工质量安全的意识。

此外, 施工管理人员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体, 如果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现场实战经验欠缺,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没有根据操作规范来进行, 就会影响施工管理工作的进程, 进而影响施工工程的质量, 导致各种道路桥梁病害发生。

2. 施工器械、原材料和施工技术问题

施工器械是工程施工最重要的工具, 其种类多、数目多、流动性强, 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施工器械是工程施工考虑中需要的因素之一。首先在器械选购上尽量根据工程要求选择适合本工程, 且优质高效的器械;此外, 对于使用频次较高的施工器械平时一定要加强维护保养, 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设备状态检测, 按照使用规范正确操作。在原材料方面, 主要是低劣的原材料影响了施工工程的质量, 比如比较常见的瘦身钢筋就是一种劣质钢筋, 其性能在施工中会发生变化, 因而产生工程质量问题。此外, 在施工技术上,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道路桥梁施工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施工技术。

3. 道路桥梁管理的安全问题

在对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上, 安全因素往往被忽略, 一些项目领导缺乏安全意识, 没有真正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此, 在施工管理中没有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 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制度, 使得管理人员在工作开展中忽视安全问题。在施工现场应如何根据安全规范来操作并不明确, 如何做好消防安全防护措施也不了解, 有的甚至不佩戴安全帽就进入场地并擅自拉扯电线, 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隐患。

三、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工艺优化

1. 加强道路桥梁施工项目队伍建设

道路桥梁工程规模庞大、周期长、施工难度大, 因此在施工中必须首先要确保整个施工团队的质量, 加强施工队伍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首先应加强施工项目基层领导队伍的建设, 主要是提高他们安全施工、施工安全管理的意识, 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提升基层龙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对其他工作人员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其次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一方面要提升他们的专业经验, 另一方面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 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了激励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断学习, 加强自我培训, 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来提高他们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2. 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安全控制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包括施工技术控制、施工材料控制、工程人员和施工器械的控制。在施工技术上, 施工人员对于灌注桩、地基、支架、沉井、拱架和预留孔洞等必须根据施工工序要求开展施工, 对于施工工序之间的衔接、不同种施工方法的使用以及工种之间的配合等都需要做好提前的安排。在施工材料上, 一定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进场, 对于不合格的材料禁止入场, 为确保施工材料的稳定性, 需要根据国家标准在施工前对原材料进一步质量控制, 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3. 做好道路桥梁的养护工作

在道路桥梁工程竣工验收之后, 要对道路桥梁投入使用的情况进行后期的监督管理和养护工作, 设置专业养护团队落实一系列养护措施, 并要求养护人员及时上报道路桥梁的运行情况。道路管理部门也应设置严格的检查制度, 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定期检查。总之, 在养护工作上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养护和维修方案, 另一方面要全方位、多层次地落实养护措施。

四、结语

综上, 对常见的道路桥梁工程病害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分析, 在施工技术处理上, 笔者认为首先要从队伍建设加强做起, 然后在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之后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安全检测, 在后期还要做好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 从多方面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

摘要:道路桥梁工程由于工程施工的特点, 经常会出现如高填土下沉、裂缝、气泡以及承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常见病害不仅影响施工的有效性, 而且在后期使用中很可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 本文将对常见病害和原因进行分析, 然后对如何加强施工管理提几点看法。

关键词:道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施工工艺优化

参考文献

[1] 于平屹, 姚孟成.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及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 2016 (03) :147-148.

[2] 刘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门窗, 2015 (06) :74-74

地基处理桥梁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1.1、路面和桥面的铺装层易产生裂缝

道路桥梁因其常年暴露在外且承载量大的特点, 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 需要经常承受太阳的暴晒以及雨雪浸刷, 因此很容易受到损害。所以, 在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 因考虑其自身特点的影响, 在选材上会特别注意, 通常选用半刚性材料来建造桥面和路面, 使用这种材料可以有效提高铺装层的抗压能力和承载强度, 但是, 这种材料会受温度影响产生裂缝, 尤其是在北方温度较低的地带, 甚至还会出现崩塌。另外, 除材料自身的原因, 路面或桥面长期受压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 路面因受较大荷载或者出现车辆急刹车的情况, 就会使得路面承受严重的摩擦和挤压, 从而导致路面凹陷。

1.2、桥梁路面地基沉降不均匀的问题

如果路面地基因受其他因素影响产生不均匀沉降, 则桥面的受力也会不均匀, 从而导致桥面铺装层产生裂缝。通常情况下, 使得路桥产生均匀沉降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 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地基不均匀沉降, 随着施工环境的不同, 应该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 但是, 因前期在进行勘察工作的时候, 施工人员并没有因地制宜的进行工程设计, 导致施工技术不符合当地的环境需求, 从而出现桥梁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 (2) 施工不规范导致的地基不均匀沉降, 施工团队为了以最少的经济输出获取最大的收益, 从而不顾后果的对工程建设偷工减料, 施工材料以次充好, 因施工材料不达标导致出现工程质量不合格。

1.3、剥蚀破坏

道路桥梁施工中, 剥蚀破坏也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现象, 所谓剥蚀破坏从字面意思可知是路桥表面出现脱皮剥落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般是由自然原因所致, 道路桥梁的剥蚀破坏现象不仅仅是造成建筑物外观的破坏, 这种破坏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对构建截面产生威胁, 从而加大应力, 对工程项目造成腐蚀破坏。目前最为常见的三种剥蚀破坏破坏有而风化剥蚀、水质侵蚀以及冻融剥蚀。

2、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

2.1、裂缝修补技术

针对路桥铺装层产生的裂缝有一种专门的修补技术即为裂缝修补技术, 裂缝修补技术主要包括表面修补、裂缝灌浆、裂缝填充等这些方法, 具体选用哪一种技术需要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定。受文章篇幅的限制, 本文主要对表面修补技术展开介绍。当道路桥梁中出现的裂缝一般不超过20mm时, 便可以选用表面修补技术。该技术的主要施工方法如下:首先对裂缝处用水泥浆或者是环氧胶泥进行涂抹, 当其厚度达到1mm后, 再用沥青涂抹作为防腐保护, 之后再用玻璃纤维覆盖其表层来隔离外界的影响。

2.2、沉降病害采用桥梁加固增强技术

一旦道路桥梁因受力出现表面凹凸现象或者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 桥梁加固增强法就可以有效解决这种情况, 桥梁加固增强的技术有很多种, 但是最为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1) 通过增大截面面积或者增加钢筋配比来增大横截面积, 增大桥梁的横截面积即在桥梁的结构上方, 为了使得桥梁更加稳固, 从而增加桥面的横截面积; (2) 改变结构:这种方法一般需要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 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所以不常用。

2.3、混凝土修补

目前, 常用的修补道路桥梁的材料主要有砂浆与混凝土, 一般情况下, 在对道路桥梁进行修补之前, 施工人员需要对修补的情况进行考察, 确定了具体修补厚度之后再选择相应的修补材料。在运用修补材料时, 在砂浆中添入一些适当碳纤维可以有效增加路面的韧性, 从而减少裂缝出现的频率。另外, 碳纤维也可用来处理修补后的加固, 从而增加修补位置的强度。同时, 在对较大的裂缝运进行修补的时候, 可以运用喷射技术。

2.4、后期养护

目前, 道路桥梁施工中往往缺少后期的养护工作, 养护工作是路桥施工中的最后一道程序, 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路桥养护工作中, 如果存在养护不及时或者不到位的现象, 很有可能会引发路桥施工中的各种病害问题。因此, 路桥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做好养护工作,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预防病害产生, 而且能够避免路面出现破损。同时, 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有效的施工工艺能够控制常见的病害现象。如果路桥出现异常情况, 施工单位应该就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必要时调整施工方案, 并通过大荷载车辆限行等方法来避免路桥施工遭受更大损害, 从而有效解决病害问题, 保障路桥工程的使用寿命。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开展道路桥梁的施工中, 施工单位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制度以及先进的施工方法, 借助先进的材料来完成该项工程的建设, 同时对常见的病害问题应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治疗, 运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从根本上抑制病害。与此同时, 工程建设中各岗位职责的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建设, 从自身进行管控, 从而降低病害, 提高工程质量, 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 我国道路桥梁的压力也逐渐增加, 从而导致道路桥梁出现拥堵、坍塌等现状, 同时, 交通事故的频发率也逐渐升高, 给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在社会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建筑行业要想与时俱进, 在处理好行业中存在弊端的同时还应该对施工技术加以创新, 从而有效提高路桥工程的质量以及建筑水平, 以此来抑制常见病害问题, 并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鉴于此, 本文就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展开探讨, 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道路桥梁,常见病害,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张杨.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分析与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 2017, (13) :134.

[2] 周仲海.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7, (16) :202.

[3] 董磊.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重难点分析[J].四川水泥, 2017, (06) :31+75.

地基处理桥梁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1 GPS控制网的投影变形

在GPS工程应用中, 需要将GPS的直接定位结果经过坐标变换、高斯投影后才能得到所需的参考椭球面上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高程归算变形是将GPS地面观测的长度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产生的变形, 由式

其中, Hm为观测边的平差大地高;RA为观测边所在方向参考椭球面法截弧的曲率半径;D为实测距离。

将参考椭球面上的距离投影到高斯平面上即会产生高斯投影变形, 可按式 (2) 计算

其中, ym为观测边在高斯平面上距中央子午线垂距之平均值;Rm为观测边两端平均纬度处参考椭球面的平均曲率半径;S为参考椭球面上的距离。

因此, 地面观测值经两次改正转换到高斯平面后, 产生的变形 (称为长度综合变形) 为

可知, 长度综合变形与测区所处的投影带内的位置和测区的平均高程有关。实际计算时可取RA=Rm=6 3 7 1 k m, 并且取S=D, 则式 (3) 可简化为

利用 (4) 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已知测区内长度相对变形的大小。《工程测量规范》规定, 测区内长度综合变形超过2.5cm/km (即1/40000) 时, 必须采取措施来限制长度综合变形的影响, 以使控制网要满足施工放样的精度要求。

2 桥梁控制网中投影变形的处理

桥梁施工控制网不仅要满足采用常规测量技术进行施工放样的精度要求, 还要满足桥轴线、梁段安装、精密预埋件和设备安装等高精度放样的精度需要, 这就对桥梁控制网的建立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常情况下, 可采用边长尺度强制约束、抵偿高程面、抵偿投影带等方法在一定范围内限制GPS控制网的投影变形。边长尺度强制约束法通过在GPS控制网进行约束网平差时, 以两个点位精度可靠的国家点坐标成果作为平差条件输入, 使计算得到的矿区控制网坐标成果的边长尺度即为已知两点之间的边长尺度, 从而可控制整个控制网的边长尺度;抵偿高程面法通过适当选择参考椭球的半径, 使一定范围内的长度投影到这个椭球面上减少的数值恰好等于这个面投影到高斯平面上增加的数值, 从而使高斯平面上的距离和实地距离就保持一致[3];抵偿投影带法通过合理选择中央子午线的位置, 使长度投影到该投影带所产生的变形恰好抵偿这一长度投影到椭球面上产生的变形, 从而高斯平面上的长度也能够和实际长度保持一致, 减弱长度变形的影响。

然而, 采用边长强制约束法所建坐标系对应的椭球参数不明确, 不方便后期采用RTK技术进行定位测量, 而且如果测区处于国家标准坐标系边缘处时同样存在投影变形的问题, 导致这一方法有时难以凑效。抵偿高程面和抵偿投影带法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若测区东西跨度大, 则边缘部分仍然存在投影变形的问题。

如果能够综合抵偿高程面和抵偿投影带法, 即选择合适的高程抵偿面, 并且将中央子午线选在测区的中央或者合适的经度, 则这种坐标系能够更有效地实现两种长度变形改正的抵偿, 可以满足大范围施工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若采用该方法建立坐标系, 根据 (4) 式, 取Hm=0, ∆S/S=1/40000, 则可推导出:

即采用此法建立坐标系时, 可保证中央子午线附近投影变形为0, 并且可以使中央子午线左右约45km内投影变形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关要求。

3 工程实例

某桥梁工程建立主桥施工控制网, 测区位于北纬30°39′, 东经120°59′附近, 偏离120°国家标准分带中央子午线约95km, 平均高程为70m。由 (4) 式可计算出测区内的相对投影变形为1/9981≈10cm/km, 无法满足工程施工的精度要求, 也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为此, 在建立施工控制网时, 考虑到其引线工程的规模 (32km) , 将中央子午线设在测区中央即120°59′处, 选择70m高程面为投影面, 进行了投影计算、网平差和坐标转换。计算完成后, 用Leica TCA2003全站仪对部分边长进行了检查, 并将它们与经过投影变形处理后的坐标反算边长进行对比, 结果见表1。

由表1知, 经过对投影变形的合理处理后, 其精度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 且方便后续施工的处理, 对投影变形的处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 结语

本文研究了GPS工程控制网中的投影变形问题, 针对大型工程控制网建议采用将中央子午线选择在测区中央, 并将控制网的成果投影至测区平均高程面,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弱投影变形对工程控制网的影响。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摘要:采用GPS技术进行控制测量时, 由于其成果要经过高斯投影再转换为国家坐标系成果, 都存在一定的投影变形, 在离中央子午线较远或所处位置较高的地方, 其变形可能超出允许值, 因此合理处理投影变形在控制网的建立过程中意义重大。本文研究了常用的处理GPS控制网投影变形的方法, 并针对笔者参与的大型GPS工程控制网选择了合理的处理方法,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GPS,投影变形,控制网,投影面

参考文献

[1] 施一民.现代大地控制测量[M].北京:测绘出版社, 2003, 1.

上一篇:我国大学舞蹈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钢琴伴奏舞蹈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