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式英语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15

沉默式英语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活动,具有交互性和启发性,然而在高中英语的课堂提问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支架式教学理论,是指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教学帮助、必要的学习支架,从而使学生到达更高水平,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效率。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课堂提问;高中英语

引言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课堂活动形式,运用于各个学课、各个学习阶段中的课堂中,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对教师和学生的进步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然而,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并未发挥其优势,尤其是在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中阶段。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课堂活动,具有交互性和启发性。提问在高中英语课堂的交互活动中占到30%左右。(王晓纹, 2004)这种常见的、轻松的交互方式不仅提供了知识之间的交流,而且提供了师生情感之间的传递,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连接起来,更能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面对高考升学压力,高中阶段的课堂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是与高考息息相关,因此会导致课堂活动形式受限制,相应的课堂提问的目的也发生了改变。

首先,问题的难度浮于表面。为了节省上课时间、问题能够被较快回答出来,教师会选择较为简单的问题来询问学生,但当回答不需要太多思考时,学生会因其不具挑战性而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另外,教师也会选择记忆性的问题来检测学生是否完成背诵任务,这类问题如若过多,会使课堂提问变得机械性。

其次,提问的方式单一。问题的提出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教师提出,另一类是由学生提出。但教师更注重前者,而往往忽略了后者。学生少有机会向教师提问,这意味着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发散思维的机会,使学生变成了单方面的问题接受者。

问题的作用单一。根据核心素养,课堂中的活动应涵盖多方面、应多角度启发学生,课堂提问也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但在真实的课堂提问中,教师给出的提问往往以知识能力为出发点,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授内容,而忽略了问题的其他作用,如联系实际、批判性思维、情感态度等作用。

以上课堂提问的现状应给予重视,英语教师应积极采取对策,发挥出课堂提问的优势与作用。

支架式理论基础

“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是“支架式”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最近发展区理论最早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Vygotsky, 1978)在20世纪20年代末提出的。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个水平:一个是学生目前的发展水平,即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学生的即将到达的水平,即通过接受教师、同伴的帮助到达的水平。目前的水平和即将到达的水平之间存在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判断现有水平,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不断给予帮助,扩大其“最近发展区”,促进早日到达更高水平。

随后,布鲁纳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支架”理论(scaffolding)。这里的支架原本指的是建筑工地上的脚手架,在教学中指的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到达更高水平所提供的帮助。教师通过搭建适宜的学习支架,提供知识框架、搭建桥梁,学生将在搭建的支架中到达比现有水平更高的学习水平。(聂丽丹,2015)

在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根据学习材料适当地设置些有难度的问题,这会让学生感到挑战性。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教师给予适当种类的支架,不仅能帮助学生回答有难度的问题,而且更能加深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

支架式理论在提问中的运用

在高中英语课堂提问中,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判断学生的现有水平,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预估下一水平的大概情况,然后再两个水平区间进行教学。教师设置的课堂提问,须在学生现有能力水平之上,但是这些问题的难度都不能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过难的问题会让学生失去信心。

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口语教学支架

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提供一定的“口语支架”,让学生有话可说、敢于张嘴表达。

为了让学生克服“无话可说”的困难,首先,教师应根据所学话题设定具体的情境,这种情境必须贴合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认为会真实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话可谈的事情;其次,在进行口语练习之前,教师应给出“口语支架”——会话模板,将学生会用到的句型,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口说。经过几轮的练习,学生将会在已给支架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发挥,加入自己的表达与见解。

提供文化背景,搭建阅读教学支架

高中的英语学习,是更有难度、更需要学生全方位地学习英语,文化差异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应该被关注的方面,因此,这就需要学生被提供更多的、关于英语国家的知识。

以译林出版社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第二单元的Reading——English and its history為例子,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英语的发展史,包括从古英语到现代英语、时代种族的变化等,内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略有难度。教师可以提供与其有关的“文化支架”以增加学生对其的理解:播放关于英语发展历史的视频、作英语语言发展的小汇报、提前给学生分小组布置课前任务等形式,在课前让学生们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学生们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提问,例如“Where did English come from? What is the difference among Old English, Middle English and Modern English?”等问题。再进行文章的学习,这样形式的支架对学生梳理英语历史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提供合作机会,搭建写作教学框架

英文写作能够很好地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语言组织能力,同样的,这也是学生的一大难题。写什么?怎么写?等等都是学生面对写作文时的困惑。因此,教师应设计好写作前的问题导入,提供学生必要的写作支架。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首先,教师应对题目进行解读。在学生阅读写作背景前给出以“Why, What, When”等开头的问题;其次,罗列出有关作文内容的问题框架,在已给框架中让学生进行口头回答,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大致的内容;再次,更换主题背景,继续训练学生对内容笔头的熟练度,让学生在给定的框架中进行controlled writing并给予学生反馈;最后,让学生在给定框架的基础上添加个人的内容,进行free writing。

结语

支架式教学理论将学生的需求与帮助放到了中心位置,通过关注学生现阶段所达到的学习水平、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根据课堂情况,帮助教师提出贴合实际的课堂提问,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当中,能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加学生信心。总而言之,支架式教学理论对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有很大益处。

参考文献:

Vygotsky. Mind and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Processes[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1978.

聂丽丹.支架理论在英语课堂提问中的作用[J].学理论,2015(30):157-158.

王晓纹.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提问策略[J]. 兰州学刊,2004(4):282-283.

作者简介:郭月(1997-),女,汉族,陕西省宝鸡市, 在读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

沉默式英语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基于抛锚式教学的理论,从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方面,以沪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5 Save the Endangered Animals 为例,分析了抛锚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简介】徐文星,韩琳琳,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目前,由于应试压力,初中英语老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法和词汇能力,且通常把口语课的模式和语法、词汇课模式混为一谈,单纯讲解句型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而非引导学生开口练习,导致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日渐退化。基于抛锚式教学法下的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旨在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英语口语情境中,注意到问题情境的关键特征,并且能挖掘出新的角度来感知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在实际环境中培养口语交流的策略(David,1995)。

一、抛锚式教学的定义

抛锚式教学最早是由美国约翰· 布兰斯福德教授所领导的项目组(Cognition &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 CTCG)提出,是指在多样化的现实生活背景中运用情景化教学技术以促进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刘洋 钟志贤,2005)。首先,学生被给予一个含有真实事件或者实际问题的情境,即给出一个“锚”,此环节我们通常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或音频材料等让学生感知一种社会现实或一段故事。其次,学生在感知具体意象之更容易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确定出一个目标问题,这就是“抛锚”。类似于船舶为了安全靠岸而采取这种稳固的措施,教学中的“抛锚”过程就像船舶安全靠岸,问题情境就像“锚”一样能奠定课堂的整体基调,学生也能依据此建构恰当的知识体系。

二、抛锚式教学的核心步骤

抛锚式教学主要有五个步骤: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

1.创设情境。良好的课前情景导入有助于营造英语口语课堂开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个含有实际社会问题的真实情境,比如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影片和动画等,这不仅能够减轻学生对于口语课的紧张情绪,还能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环境中,从而充分调动起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确定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确定好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在此环节的身份应由控制者转变为指导者,指导学生归纳出上述情境所表达的主题,并在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联想出与此主题密切相关的、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实际问题。

3.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主动寻找方法并尝试解决问题,此时教师也不能丢下“指导者”的身份,可为学生提供思路线索,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媒体和图书报刊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通过科学的指导,将“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变“生硬学”为“兴趣学”,学生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能构建独立思考的学习模式。

4.协作学习。学生需成立学习合作小组,在小组活动中,各个组员可以把在自主学习中的研究成果或者是凭一己之力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取长补短,最终通过合作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5.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的目的是抛出真实情境,因此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霍立静 吕娜,2008)。所以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在各环节的表现,对学生的闪光点与弱点进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继续发扬优势,弥补不足,为今后参与各项课堂活动奠定基础。

三、抛锚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本文以沪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5 Save the Endangered Animals为例,来具体说明抛锚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段保护野生动物的纪录片:“Let’s  enjoy a documentary《Giant Pandas》 to know a little about pandas. ”。影片叙述了中国千百年来为保护大熊猫族群所付出的努力,从而从视觉上唤起生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怀。同时教师可出示一些图片:“Now Look at some pictures about wildlife, the first is tusks and killed elephants, the second is the Amur tigers live in the bare forest.”,引导他们进入特定情境,鼓励他们进行自由发挥和想象,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根据真实情境确定问题。首先,教师可设置“free talk”环节,学生畅所欲言对于上述情境的感受。教师也可设置一系列问题进行提问:“What topic does the documentary want to express?”“what difficulties do the elephants or the tigers face? ”“Do you think that there are more animals having the same problems?”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归纳出当前主题是保护濒危野生物种,从而产生与此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animals?”

问题确定好以后,学生需在自主学习环节独立思考问题,此时教师也可利用“cue card”罗列关键要点为学生提供思路:(1).search for some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three main questions: What are the endangered animals? Why they are in danger?  How to help them? (2).accumulate some vocabularies and collocations in some professional materials.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能对如何采取措施保护野生动物这一话题有深入而清晰的认识,并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而且学生也能有充分的语言知识储备为接下来的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在协作学习环节,学生们通过团队合作中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加深理解与运用能力。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可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Are the measures to protect different kinds of animals the same?”或“How can people take actions if they are at different ages or in different jobs?”此外,班级内可选取学生代表进行英文采访活动“How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animals?”,或者学生排练小型英文话剧《If There Were No Animals in the World》进行成果展示。

最后,教師要对协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可以按content、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stage performance等方面进行,先由学生进行组内自评打分,教师再逐一提出专业意见。此外,教师需记录好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环节暴露的共性问题并进行解答,同时借助典型案例分析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促进共同进步。

四、结论

综上所述,抛锚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具有很大优势,它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灌输的传统口语课堂模式,而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框架,学生既能在特定情境中锻炼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口语水平,又能在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的有机结合中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今后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多采用抛锚式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从而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David D.. Kumar. Intelligent Educational Systems for Anchored Instruction[J]. TechTrends,1995,35O.

[2]刘洋,钟志贤.论抛锚式教学法[J].江西教育科研,2005(2):9-11.

[3]霍立静,吕娜.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172.

沉默式英语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2、借力项目式学习,发展初中生英语语用能力

3、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项目式学习的策略

4、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学习的行动研究

5、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6、项目式学习方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7、基于PBL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探究

8、项目式学习渐成课改趋向

9、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

10、PBL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11、在线教学与项目式学习整合实践有效性研究

12、项目式学习模式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13、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14、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如何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15、翻转课堂联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

16、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实践探究

17、探究项目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18、基于“互联网+”与项目式学习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探索

19、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之差异分析

20、课程“握手”项目还学习快乐与精彩

21、信息技术支持下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

22、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

23、项目式学习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24、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英语词汇学习的可行性探究

25、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

26、小学英语课堂项目式教学探寻

27、项目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28、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9、基于翻转课堂的高级英语PBL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30、浅谈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创客课程建构

31、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32、项目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3、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

34、在计算思维教育中应用人工智能模块的研究

35、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支持系统模型的构建

36、通过项目式学习促进初中生主动参与英语综合实践活动

37、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38、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39、数字化视域下的小学英语PBL

40、项目式协作性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41、项目式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概论

42、项目式教学法在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研究

43、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证分析

44、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

45、项目式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46、项目式学习驱动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思考

47、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英语项目式教学应用研究

48、翻转课堂在《电子EDA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49、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项目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沉默式英语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少数民族本科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生活、语言、文化环境及学习方式等因素差异,若对基础和层次相差较大的少数民族预科生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索适应少数民族本科预科英语教学新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显而易见。本文结合学生、教师和教材,着重对一年制少数民族本科预科英语多样化互动式教学进行研究与应用,尝试研究出一套有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并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本科预科;英语;多样化互动式教学策略;研究与应用

一、引言

少数民族本科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生活、语言、文化环境及学习方式等因素差异,若对基础和层次相差较大的少数民族预科生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目前全国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机械地接受,是一种单动式教学,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和调动,由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弱,学习主动性受挫,教学效果不尽理想,有的教师虽然采取了多元化的互动教学模式,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未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教师在多元化教学中未能把握好尺度,无法有效地控制课堂,因此收效甚微。

在全国范围的现有研究资料里有关民族预科生英语教学研究目前还不多见,是一个尚未完全开发的研究领域。2008年周燕在《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研究》和2007年吴学容在《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探究》中从预科教育的特殊性、特色、培养目的、教学质量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等方面,进行了开展多样化教学的相应研究,以上这些研究都给本文起到了良好的参考作用,但对一年制民族预科英语多样化互动式教学提出的建议太少,由此可见,探索适应少数民族预科英语互动化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显而易见。本文结合学生、教师和教材,着重对一年制少数民族本科预科英语多样化互动式教学进行研究与应用,尝试研究有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并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我国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招生规模正不断扩大,作为华东地区唯一的全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我校成立了面向全国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教育学院,今年少数民族预科(本科)学生突破历史新高,达到6000人左右,学生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个少数民族,因此,在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即对一年制民族预科英语课程进行多样化教学探索,在教学中从“授学生以鱼”改为“授学生以渔”,尝试因材施教,运用多样化教学策略进行有机组合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从单纯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以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激发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通过英语多样化互动式教学,使我学院民族预科生在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培养后,在原有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基础上,达到活学活用,整体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为顺利完成大学英语阶段的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并能为今后的预科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三、研究设计与应用

针对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多、层次多而杂的特点,我们开展了相关课题,旨在探索和研究适应一年制不同层次的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的英语多样化互动式教学策略及在不同班级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样化教学策略进行有机组合教学所产生的效果。

课题组各成员秉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各预科班级,针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采用多样化互动式教学,即在课堂上运用有效的策略构建一套适合本班英语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指导,师生共同积极参与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体验、理解、拓展所学的知识,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

课题组成员在学习研究相关理论,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调查研究各班英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和各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后,探索、研究出一套适应一年制不同层次的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的预科英语多元化互动式教学策略方案;随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教学实践,实践研究该教学策略方案;再通过调查分析、比较以及对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对该策略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教师进行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调整,将不同的教学策略交叉式的进行了有机组合,并进行教学效果跟踪,再通过访谈,针对反馈进行教学策略的改进;最后总结出一套适应一年制不同层次的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的预科英语多元化互动式教学策略方案,并在本校民族教育学院进行推广。该方案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特色,即层次多而杂,并且该方案适应一年制不同层次的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的预科英语多元化互动式教学,即通过在不同班级采取交叉式的多样化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培养学生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其创新之处在于该方案适用既具有通用性和普遍性,同时具有个体独特性。

具体操作中首先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减少他们自卑、恐惧、厌学、焦虑等情绪,利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然后创设独特情境,营造互动的环境,实现互动目标,诸如,使用电教媒体,借助角色和短剧扮演,运用游戏,选用英文歌曲、电影,合理编排小组,确保互动到位,学生讲课,比赛机制等。

四、调查结果和分析

经过对我院2009级150名左右学生,2010级350名左右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注: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I《一年制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成功收回480份,500份调查问卷II《一年制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策略参考方案》,成功收回480份,有效问卷960份,达到96%),对2009级150名左右学生,2010级1500名左右学生,2011级2000名左右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我们发现95%的学生英语课程愿意接受多样化互动式教学,即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式教学、浸润式教学、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激励式教学、任务型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与其他教学策略进行有机组合的方案。

在实际教学运用中,根据学生层次,所学科目,文章题材,学生的生源地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对不同的多样化教学策略进行交叉式的有机组合。

五、结语

该方案经过反复适用后,各任课老师普遍认为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学生也充分认为这种多样化互动式教学方案确实让其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有利于整体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即全面发展其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从不同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从接受式学习改变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提升学生的创新兴趣;有利于教师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完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素质。

但由于我院从事少数民族本科预科英语教学的教师们教学任务繁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的干扰以及应试压力和考试通过率的需求,有些老师缺乏一种力求创新、富有个性的研究思维,有些学生自身存在学习态度问题,致使本研究出现了一些表面化现象,我们将力求克服以上困难,尽量完善该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为学生日后顺利完成大学英语阶段的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并能为今后的预科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周燕.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

[2]吴学容.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探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0).

沉默式英语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倍受青睐,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使其在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双语幼儿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体验式教学为切入点,分五个阶段详细阐述了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施。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学前教育 英语教学

在世界趋于开放交融的21世纪,语言便是人们相互交流沟通的纽带。英语,由于其特殊的人文背景,在国际商贸、生活交流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各国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纷纷进行了外语,尤其是英语教学改革。菲尔什曾经提出“情景联系理论”,首先提出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记忆、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中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感受、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教材学习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模拟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或者学习方式。这里包含了体验式教学的三层含义:首先,它以教材的知识学习为基础;其次这种体验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再次,这种体验活动可以是真实的实践;最后,是虚拟的,也就是说,可以是学生真正参加到真实社会生活,从中获取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是模拟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众多语言教学研究者和机构在实践探讨过程中,对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提出了质疑,先后提出了由传统的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法到功能教学法,以及现今比较流行的交际教学法等。但时代总是在变革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所以体验式英语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传统的理论与教学实践将语言的载体忽略了,且单方面将情景与体验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英语作为语言学习的特点。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充分发展了他们的优点,以情景引导思维,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了解世界的需求,融入了时代感强、文化意识浓厚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和控制的主线,让学生在真实的、模拟的多元情景中自主体验,互动交际,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对语言知识的探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语言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同时,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及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体验进步的教学模式,是英语新课程教学模式上的一个大胆尝试和创新,必将成为当今英语教育发展的趋势。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自律性差,学习困难及交互影响等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專业作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的热门专业,深化改革英语课程对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得到深刻的理论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探索出适合学前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体验式教学的过程

从教学实践来看,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实践感受阶段、体验内化阶段、强化反馈阶段和学习迁移阶段。

(一)激发兴趣阶段

体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体验学习的设计者是教师。因此,在学生亲历之前,要有一个启动体验学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提供情景材料并引发学习者的个体需要,引导学习者产生动机,在情境中体验。在这个阶段,教师所提供的情景材料,要围绕学习目标,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识与生活经验),诱导学生有感有悟,从中获取新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创设体验的情境。

1.利用多媒体创设体验的情境。利用教材中可挖掘的人文地理背景知识,结合多媒体设备,充分展示教材内容,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和好奇心,例如,在Two Famous Bridges in San Francisco一文中,我先将金门大桥和海湾大桥的图片展示在屏幕上,学生立刻会被这两座大桥独特的颜色所吸引,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两座大桥的颜色会如此与众不同呢?这时,我再将旧金山的地理位置及天气状况做进一步的解释,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再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两座大桥,这样比直接进入主题阅读课文要有趣得多。

2.用简笔画创设体验的情境。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简笔画是他们的基本技能,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才艺服务于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Disneyland一文时,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去过迪斯尼乐园的,但是对它耳熟能详。我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用他们的想象力和已有的信息描绘出心中的迪斯尼,然后分组展示介绍。在此基础之上,再请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心中的迪斯尼和现实的迪斯尼有什么共通点和不通点,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又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对课文的兴趣,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3.利用声音、故事等创设情境。例如在Vincent Van Gogh一文中,作者反复提到了Vincent这首歌曲,所以在教这篇课文时,我们以歌曲开始,学生陶醉其中,接下来,请学生边看歌词边欣赏歌曲,学生就能大致明白凡·高这个人物的生平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了。

(二)实践感受(主体体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对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虽然个体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但是最真实的。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感悟和体验。

1.在表演中体验。生动逼真的表演,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使英语学习更加形象化、趣味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表演童话故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环节,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和我国的《买椟还珠》等,学生都非常熟悉。在正常的英语教学之余,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表演英语情景剧,以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他们今后在教学岗位上打下了基础。

2.游戏中体验。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恰当的游戏,能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语言的实践活动。如在复习和教授Food and drinks/Sports and activities/People’s jobs等内容时,做击鼓传花游戏。游戏进行时,每个同学注意力高度集中,既要观察花的传递,又要听音乐是否停止;既要听别的同学说,又要思考自己说什么(不能重复前面同学所说的内容)。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进取心,特别是能帮助那些胆小的学生消除恐惧心理,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3.竞赛中体验。适当的竞赛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竞赛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以男女生为单位;可以是对话表演赛、抢答比赛,也可以是开火车比赛。利用图片或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比赛,或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相关英语单词,进行单词拼写比赛。每当进行这样的竞赛时,几乎每一个同学都行动起来,个个争先恐后,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或利用手头的资料快速查寻。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增强了生生之间的合作。大量的单词得以复现甚至拓展,提高了单位时间的课堂效率。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参与、合作、成功的快乐。

(三)体验内化阶段

这个阶段是体验学习的关键阶段。所谓内化,就是把外部客体的东西转化为内部主体的东西,是指通过个体反思、同化或顺应等方式,将亲历中对事物、知识的感知或者对情境、人物的情感体验内化成自身行为或观念。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组织讨论、辩论、演讲、写作、动手做等活动。如:对故事结尾的异构、对未来的畅想、辩论或演讲活动;情景对话、情景作文;做比萨、贺卡、并介绍其制作过程等动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交流,可以促使体验主体再一次梳理自己的感受,使内化进一步深入。在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亮点,引发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感悟和体验。

(四)强化反馈阶段

反馈评价是学生体验活动的重要部分,更是师生共享的情感体验阶段,它决定着学生体验的方向和价值,起着调节和强化的作用。评价应贯穿于整个体验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学生交流评议,引导学生将亲身进行归纳、印证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体会不同的体验感受,从注重学生的统一性变为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努力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更深层次的体验提供必要的条件。

(五)学习迁移阶段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帮他们克服恐惧、害羞的心理,提高言语能力和语用能力,对他们参加各种演讲比赛、外出时帮外國人指路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既保证体验学习的时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的多样性,使每一次体验教学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领悟,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学生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条件不同,体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应该是多样性的。体验式教学以其日益凸显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学习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它还有许多方面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沉默式英语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在教学中, 要钻下去, 深下去, 积蓄内力, 引领孩子亲近课文, 体验课文。一定要让孩子在这节课中真正懂得一点什么!但大都我们上课的时候, 学生都是眼睛睁得很大, 可却没有看到眼仁儿;眉头锁得挺紧, 可却感觉不到思考;声音真是好听, 可却没有被打动……挤眉弄眼、忙放忙演, 学生被眼花缭乱的外在形式弄得心浮气燥, 而应有或感悟的却没有发生。如何通过四十分钟的学习, 能够触动孩子们被“爱”厚厚包围着的心灵最纯真、最柔软的地方是多么的不简单呀!课文中的老师抓住“怎样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我又要抓住怎样的契机, 让孩子们懂得去关爱父母, 回报父母呢?

在走进教室的一刹那, 我灵机一动, 今天上课, 就让学生跟着课文走吧!让学生与文中的孩子们产生“三个共鸣”——共鸣高兴、共鸣沉默、共鸣热闹。让学生真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与课文文本产生共鸣。教师的引导和感情与学生形成和谐交流, 充分调动学生共性的生活经验, 使学生与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在体验、合作、感悟中“获得”, 从而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 共鸣“高兴”

在阅读教学中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可以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作品里的人物情相融, 心相通, 学生便会情趣盎然, 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果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 文本与学生脱节, 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有真切地感受, 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激发求知的欲望。只有进入文本, 真切感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 这样的学习才会主动, 这样的课堂才会生动。

师:孩子们, 你们过过生日吗?

生: (不以为然) 过过。

师:那你们是怎么度过你的生日的?谁愿意把这份快乐、高兴与我们一起分享!

(课堂气氛浓烈了, 同学们从病恹恹的状态立刻被激活了, 他们打开记忆的闸门, 拨动学生的心弦, 使学生有情感的涌动。)

生:我那次和姜卓尔、毛元博、毛思研去肯德鸡过了生日, 并且到我家还进行人神大战, 非常的好玩!

生:我过生日不是在肯德鸡, 而是在食府。那次徐舟爽还把蛋糕涂在我的脸上, 弄的我像个大花脸一样。 (说完还在嘻嘻的笑)

2 共鸣“沉默”

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许多, 熟悉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看到同学们已经高兴的差不多了, 我又进行了以下教学。

师:孩子们, 当你们高兴的度过一个又一个生日的时候, 你们又帮爸爸、妈妈过过生日吗? (昨天家作我已经叫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生日了, 如果问课文中同样的问题, 就没意思, 也不能产生共鸣。)

生: (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

师:当爸爸、妈妈带着你和你最好朋友到肯德鸡、酒店的时候, 你有没有过, 你的爸爸、妈妈每天这样的辛劳, 甚至为了你们忘记他们自己的生日, 你们可曾想过?

生: (教室里非常的安静, 孩子们也面面相觑。)

师: (故意停顿了好长的时间)

生: (教室里更加安静了, 孩子们都低下了头。)

提及情境教学, 许多教师都不由得联想到各种由多媒体支撑的绚丽画面及与之相伴的娓娓动听的语言。但我们也发现, 有些教师费尽心机创设情境, 声、光、电、形一齐上阵, 表面看热热闹闹, 效果却很不理想。究其原因, 是教师在情景创设中走入了误区。在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效、高效的今天, 我们不能不对教学情境的有效性进行认真思考, 还情境教学以本来面目, 使情境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佳环境。结合文本环境, 创设生活情境, 我用一个问题:“你为父母过过生日吗?”与课文的“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请举手!”这个问题进行平行线的教学, 就是跳出文本, 自己创设一个与课文一样的情境, 进行更深层、更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 让学生更能深入的理解课文。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境:讲台上教师讲的头头是道, 讲台下学生听得索然无味。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一个“情场”, 没有和学生形成一种共鸣, 而这“情”字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中, 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中反映的生活与学生实际生活通过现实情境沟通起来, 打开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宝库, 强化他们的体验, 增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体味情境, 才能使那些藏于学生脑海深处的内容鲜活起来, 唤起学生的想象力, 这样对审美对象认识与把握就会更全面深刻了。

3 共鸣“兴奋”

小学生虽然社会生活阅历不丰富, 对人生体验也不深刻, 但他们正处在“花季”年龄, 对生活充满憧憬, 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反映的生活, 理解文章的思想立意, 体悟其意境情感, 并使之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 要求教师不但要备好教学内容, 还要备好学生这一头。因为教学内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那里。他们真正地掌握了, 才算是达到了教学目的。

师:孩子们, 课文中的小朋友想出了种种办法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那你该怎样给父母一份特别的惊喜呢?

生:当父母生日的时候, 我们也给他们过生日。

生:我们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钱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生:我要给爸爸、妈妈设计一个特别的生日。

……

师:小组讨论, 给你们爸爸、妈妈设计一个最特别、最惊喜、最温馨的生日聚会, 好吗?

生: (异口同声) 好!

此时, 教室里没有原先的沉默, 真如课文中所写的“像获得赦免一样, 那一道道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教室里又热闹了起来。孩子们都在热烈的讨论着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教室里沸腾起来。其实, 我们用心去观察学生, 用自身的创新意识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开启他们的心窗, 让他们去体察周围, 感悟生活, 往往能产生现场体验的效果, 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人生的理解。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设计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我要给爸爸过生日。我要在房间里布置很多很多的气球, 爸爸回来了, 我就用爸爸送给我的枪瞄准一个, 打一个。打破的气球还会飘出一张张写着我对爸爸感谢的小纸条。

生:我要给妈妈过生日。我和爸爸到花店里, 拿出零花钱, 给妈妈买一束鲜花和一张贺卡。贺卡上面写着:“祝妈妈生日快乐, 您辛苦了!”我想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

……

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 教师需要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 突破文本的限制, 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面对着学生, 在每一次的课堂上, 我们都要用真诚的话语在每天的课堂里播撒一颗颗爱心的种子, 用真挚的感情在课堂上创造爱的永恒, 用真实的心灵在课堂40分钟里体验生命的增值和律动。

摘要:本文对《可贵的沉默》第六册人教版一篇精读课文的课堂教学做了描述, 供大家参考。

上一篇:信息化税务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宅基地公共政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