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境外工程承包是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跨国发展战略目标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对实现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企业境外工程承包快速增长,对外汇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提出相应的改进外汇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境外工程承包 外汇 问题 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一)缺乏统一的规范性文件,导致监管乏力

国际承包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业务,从工程投标、合同签约、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涉及很多环节。早在2009年商务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文颁布了《对外工程承包资格管理办法》。国务院也于2008年颁布了《对外工程承包管理条例》,但目前外汇局尚未出台系统完整的境外承包工程外汇管理规定,仅在《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实施细则》中对境外工程承包收支业务和前期费用管理进行了明确;在《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实施细则》中对收支申报进行了解释,但规定较粗,有些甚至存在盲区。

(二)职责不清极易造成多头监管或监管空白

对外承包工程管理,因其行业特种、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相关规定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决定,其业务必然涉及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如,如境外工程承包在境外设立了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企业国际申报多申报在资本项下,应为资本项目管理,但境外工程承包又属于经常项目管理,极易造成多头管理或监管空白。

(三)境外工程承包业务申报要求较高

境外工程承包涉及前期費用、保证金、预收、预付、工程进度款、货款、融资款质保金、工人工资、分包款划转等多种款项的申报,即涉及资本项目申报又涉及经常项目申报。而上述业务申报均使用同一个境外承包合同,且工程承包往往收款周期较长,对银行业务人员分清资金性质并进行正确资金申报提出了较高要求。

(四)境外发放工资存在集中汇入、分别解付的问题

通过核查发现,企业存在将境外人员的工资以个人名义集中成一笔大额汇入国内、解付后分别转入相关人员名下的情况,并且此类汇款的收款人多是项目部的经理或指定人员。这一问题虽然违反了《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中“境内本人与非直系亲属账户间不得划转”的规定。但是,每笔汇款都有真实背景。此问题已成为困扰外管部门、银行的一道管理难题。

(五)国外项目政策传导服务机制不完善

当前,由于我国政策服务机制尚不完善,缺乏传导平台。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熟悉项目所在国的法规政策而造成资金往来不畅、违反所在国外汇管理法规而遭受处罚的问题。银行、外汇管理部门对相关国家政策和境外项目所在国有关制度了解的也甚少,一般是通过一些互联网络、报刊、杂志进行粗浅了解,缺乏系统性。外汇管理部门、银行对境外承包工程的管理也主要是按照国家关于境外承包工程的有关法规政策执行和操作,这对于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是非常不利的。

二、对策及建议

(一)尽快出台系统全面的境外承包工程管理法规,完善监管手段和措施

尽快出台系统全面的境外承包工程管理办法,对境外承包工程外汇业务进行专门管理,摆脱目前管理混乱的局面。同时,结合承包工程的业务特点,制定操作规程和相关配套措施,规范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明确境外工程承包汇出入制度、细化操作规程和事后监督办法,使其具可操作性。

(二)加强监管,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一是国家审计部门定期对境外承包工程企业工程项目进行专项审计,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二是企业应建立垂直化管理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对境外工程承包项目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同时,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约束与自律,防止隐患发生。三是明确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的法律责任,规范其业务操作,外汇局依法实施监管,发现违规行为严厉惩处。四是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联系与合作,共同制定配套的奖惩措施,对违规企业联手采取有效措施,以形成监管合力。

(三)对境外承包工程企业实行政策倾斜,支持其“走出去”

一是在保证真实的基础上,简化企业办事手续和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二是允许企业发放劳务人员工资可以在境内发放,且本人与非直系亲属账户之间资金可以划转,但须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三是政府、财政、税务、海关、银行应给予企业适当的政策支持,鼓励其积极“走出去”。

(四)建立政策信息服务平台,优化经营和监管环境

按照信息共享的原则,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设立政策咨询信息网,按照不同国家、不同产业建立项目国政策法规及产业信息库,优化服务环境,增强企业运用法律和政府保护机制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提高银行和外管部门的监管能力。

(五)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对外交往规模日益扩大,人才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要实现跨国战略目标,不仅需要外汇从业人员懂技术、懂外语,还应熟悉国际、国内外汇政策,掌握会计核算、国际金融、对外贸易、法律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具备综合分析能力,为此,国家和企业都应加紧实施人才战略,对外汇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涉外部门必须要注重人才的选拔、培养与合理使用,既要立足于当前,又要着眼于长远,高标准地建设外汇从业专业队伍,采取内外结合、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办法,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不断提高外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促进涉外业务的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莉莉,赵理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完善境外承包工程外汇管理的建议[J].华北金融,2017(08):59-62.

[2]贺坤.境外承包工程资金运作模式与相关外汇管理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4(06):53-54.

[3]张园园,李函晟,郭雁.完善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外汇管理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3(22):89.

[4]汪文进.广西与东盟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基于外汇管理视角[J].东南亚纵横,2013(07):42-45.

[5]张鲁东.境外工程承包外汇汇率风险管理实务浅析[J].会计之友,2013(06):100-101.

作者简介:孙玉伟(1974-),男,汉族,新疆呼图壁县人,中级经济师,中国人民银行克拉玛依市中心支行外汇管理科科长,经济学学士,主要从事经济金融方面的研究。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国际护理人员短缺的现象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教学方式的探讨和研究旨在构建一支专业化的涉外护理英语教师队伍。

关键词:涉外护理;教师队伍;专业化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逐渐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蔓延,护士这一职业无论在国内还是在西方国家都十分紧缺,由于国外医疗职业工作相对稳定、薪金高昂,我国涉外护理人员输出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目前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护理专业教育情况亟待改善。一般来讲,专业的涉外护理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因势利导的临场应变能力、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一、我国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理论大于实践

我国英语教育模式的一个通病是,对理论高度重视,却对实践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总体呈现出“理论为大”的教育局面。护理英语专业性很强,按照学科分类专业知识多而繁杂,词汇长,从句多,十分难记,这对学习者的英语基础是极大的考验。而众多大中专院校多将护理英语作为一门阅读课程,进行英语实践练习的机会十分有限。

2.学生动力不足

学生选择在涉外护理专业学习时,或是因为对涉外护理专业盲目了解,重“涉外”而轻“护理”,或是因为对职业规划“走投无路”的被迫选择。对专业认识的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兴致缺乏,无法认识到护理英语课程是未来就业的敲门砖这一重要性;一些学生在前期学习中不重视本专业英语,可能拥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但缺乏将本专业实力转化为对外交流的能力,无法发挥全部的水准,在择业过程中饮恨。例如某市在全市某高校6月组织的招聘会中,国内外十余家医院需要数百名涉外护理专业的工作人员,经面试,前来应聘的100多名学生只有13人符合要求顺利通过面试,现场就业率不足百分之十。

3.语言环境弱,无法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语言环境的弊端是我国英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一方面是学校对该专业不重视,不愿意花大力气在本校打造完善的护理英语语言环境,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现有的涉外医院较少,涉外护理学生与语言环境之间存在僧多粥少的局面。

二、構建专业化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的功底建设

一是要招录高素质教育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实现英语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前提,是基础的基石。在教师队伍构建初期,学校往往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面向全社会召集英语专业的人才,通过严格的笔试选拔出基础知识牢固的教育人才,在资格审核关口对拥有涉外工作经历、具备国外护理从业资格的人才重点关注,择优录取。学校需要首先解决教师人才的缺口,不然极易出现人才不足而采取拆东墙补西墙打乱教学计划的现象。

二是要创造足够多的机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专业教师。学校要紧紧抓住每一次涉外教育的交流机会,让英语教师走向国际舞台,互相交流教育心得,接触更加先进的教育方式。

三是要畅通良性人才晋升通道,使得人才不只培养得出,更要留得住。一方面以优厚的薪金待遇作保障,形成积极的教育奖励机制;另一方面要畅通人才晋升通道,让教师充满教学动力,在全校上下形成比技能、赛作风的良好环境。这就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在实行通行的考察方式的同时,更加主动以差生减少人数和优生增长人数作为教师的考核项目。

四是要建立教育跟班机制。规定每位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到涉外护理专业课进行旁听,并积极同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明白涉外护理专业的重点难点,以制定今后授课时的内容和侧重点。

2.灌输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发多样的教育方式

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终目的是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专长。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详细的了解,然后将所有学生分类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激将法。此类方式适用于之前成绩较好,性格好强,各方面能力均十分出众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对此类学生的弱项重点了解,然后以言语或者肢体动作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动力,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激情。

二是情感同化法。此类方式适合成绩一贯较差,学习成效不大且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交心谈心,细致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方法。此类学生需要外界不断的鼓励作为学习的动力,教师花费的时间要多于一般学生。

三是启发式激化法。此类方式适合绝大多数学生,尤其适合虽有学习动力但不具备正确学习方法的学生。比如在教学中常有学习认真刻苦,熬夜学习意志坚定的学生,但因未在学习初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年以错误的学习方法引导自身,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很是可惜。教师就需要从学生学习的源头入手,认清学生的短板是在语法还是在拼写规则的错误认知,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加强教师语言环境建设能力

基于学校语言环境不足的短板,英语教师应以课堂为实验室,强化课堂的语言环境能力,以英语护理情景强化学生的印象。

英语教师自身要以口语教学的方式强化听力能力。在绝大多数大中专院校,英语教师半口语化教学现象较严重,在母语与英语交替的听力环境限制了学生对第二语言的接受能力。教师应从教育初期就以全英文化的口语教学方式主导整个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以全英文同教师和同学对话。这个时期需要教师以足够的耐心包容学生的语法错误和口语发音,并随时加以纠正,这一过程可能会持续一到两个学期甚至更长,教师需要足够的心理准备。

涉外护理专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教育资源齐头并进,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涉外护理专业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是重中之重,需要所有一线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指引出一条通往国际化护理事业的捷径。

(作者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玫.涉外护理人才的需求与护理英语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育,2012(18):1118-1120.

[2]许金仙,丁梅,孟利敏,姚宏亮.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现状和思考[J].全科护理,2013(08).2108-2109.

[3]张霞.护理教育创新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67-69.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金华 涉外经济 转型升级 实现途径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金华的涉外经济发展迅猛,呈现出经济外向度较高、中小企业集群优势、民营企业主体作用突出等特色优势,涉外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随着区域涉外经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何转型升级已成为金华涉外经济发展必须认真加以对待、切实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金华涉外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党委政府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工业强市”战略、“赶超发展”战略,金华涉外经济健康发展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对外贸易快速发展,金华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一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2012年,金华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27.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外贸依存度为53%。二是外贸结构以出口为主,出口占93.71%。目前,金华市已与全球2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进出口贸易往来关系,区域内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誉满全球。出口地域以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为主,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为主。三是出口主体为民营企业。2012年,金华民营企业出口190.18亿美元,同比增长51.48%,占全市外贸出口的82.90%;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13.59%;国有企业出口占13.59%;以“市场采购”方式出口52.7亿美元,占全市总出口额的23.2%。四是金华市域内的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后,以进口馆为依托区域进口业务初具规模有一定特色。义乌进口馆规划面积达10万平方米,集经营、展销、洽谈于一体,已入驻主体155户,安排商位244个,汇集了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万种进口商品。受进口关税及境内消费能力的影响,经营珠宝、酒类等高档消费品摊位较少,以与生活相关的日用百货为主。进口国主要集中在欧美、中东、东南亚地区。

2、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加快接轨世界经济。一是引进外资呈现一定规模。统计显示,2012年,金华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88个(不含外商投资合作企业),合同利用外资3.49亿美元(含外商投资合伙企业0.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3亿美元(含外商投资合伙企业0.6亿美元)。二是投资项目以工业制造业为主。2012年,金华市新批工业创造业外资项目26个,其中总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工业项目有10个。近年来,引进了一批诸如光电、环保、节能、新能源、高端装备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优化了投资领域。三是独资企业成为投资主要类型。2012年,新批外商独资企业73个,合同利用外资1.61亿美元,占新批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74.92%;中外合资项目15个,合同利用外资0.53亿万美元,占新批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24.76%。截至2012年底累计登记注册外商合伙企业有1345家,外方认缴额6021.64万美元。

3、外经合作规模扩大,区域经济“走出去”的层次不断提高。一是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金华仅实现外经营业额2252万美元,境外投资186万美元;2012年金华市审批核准境外投资企业(机构)46家,境外投资总额41675.56万美元,同比增长180.24%;中方投资27200.48万美元,同比增长171.40%。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5774万美元,列浙江省第三。二是境外营销网络建设扎实推进。2012年,金华市新批境外营销网络(贸易公司、办事处)29家,占项目总数的63%。遍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阿联酋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涉及汽摩配、电动工具及配件、旅游休闲用品、健身器材等多种行业。三是以增资并购方式实施的境外投资大项目增多。2012年金华市境外投资增资总额11220万美元,占中方投资额的41.25%。除世丰投资、青年汽车外,香港华谊兄弟国际有限公司增资6000万美元;温商科技集团增资5000万美元,在瑞典建设龙门旅游商贸城项目。

二、金华涉外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出口企业竞争实力有待增强,出口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较快。一是出口主体中小企业居多,转型发展的创新能力不足。目前,金华市拥有进出口资格的企业7493家,进出口企业99%以上为中小企业,出口企业以“低、小、散”产业为主,缺乏核心竞争力。出口的产品中,高新技术出口仅占出口总额的2.47%,绝大部分为服装、纺织品、箱包、玩具、机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从品牌上看,金华出口企业以“贴牌”居多,尽管有一些企业有了“中国名牌”、“驰名商标”等称号,但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很低,绝大多数企业依懒“贴牌”出口。二是研发费用投入少,发展后劲不足。据资料反映,金华市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区域GDP比重只有1.5%,比浙江全省的2.05%低0.55个百分点。由于投入少导致出口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出口产品处于低端过度竞争,这也是加剧贸易摩擦的因素之一。三是主要生产要素价格上升较快,成本过度增加压缩企业利润空间。这些年,企业的劳动力工资、原材料价格、厂房租金等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地外贸企业的价格优势,使许多外贸小微企业不堪重负,生产经营和发展难以为继。

2、进口总量偏低、市场来源较为集中,进口馆业务发展受到诸多制约。一是初级产品居多。2012年,金华市进口商品为14.25亿元,仅占进出品商品总额的6.27%。从进口产品看,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额2.16亿美元,铜及其制品进口额1.91亿美元,棉纱进口额1.91亿美元,铝及同制品1.64亿美元;这四类产品占进口总值的53.47%。从进口市场看,台湾是金华市的最大进口地,占全市进口总值的18.24%,其次分别为美国、越南、进口值分别为1.74亿美元、1.39亿美元。进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占75.50%。二是赋税费用过高,限制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进口业务。按照古典经济学家大卫·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应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国际分工和贸易会使贸易双方均获益。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上,集中表现出利用自身成本比较优势出口小商品,而进口中高档商品却因赋税费用过高受限。三是企业融资困难,阻碍了进口拓展的步伐。在国内货币政策偏紧背景下,银行贷款规模相对紧张,当企业经营困难、资金链紧绷时,银行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使企业雪上加霜。四是政策支持不够。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后,政策支持的着力点仍局限于出口业务。如为解决义乌小商品贸易难题,尝试实行新型的“市场采购”模式,突破市场交易瓶颈,但此模式仅限出口市场主体。然而,在义乌进口商品中同样面临小商品贸易归类难、核价难、成本高、效率低等难题,束缚了其进口业务发展。

3、引进外资来源较为单一,项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香港地区仍为外资主要来源。2012年金华新批外商投资项目有32个来源于香港,合同利用外资17415万美元,占全市总额的81.22%;实际利用外资11762万美元,占全市总额的52.76%。二是投资领域较为狭窄。2012年,金华市新设立第三产业外资项目60个,占新批项目数的68.18%;累计合同利用外资5764万美元,占全市新批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26.88%。从总体看来,金华市三产外资企业呈现“项目个数多、投资规模小、经营范围窄”的特点。

4、义乌小商品市场“市场采购”贸易出口方式受到很大挑战,影响到金华市的出口业务。一是义乌小商品“市场采购”方式当时出口占金华比重大,影响较广。据资料显示,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营总面积约470万平方米,商位7万个,汇集了16个大类、4202个种类、170多万种商品,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2012年,金华市以“市场采购”方式出口52.7亿美元,占全市全年总出口额的23.2%。其中,义乌小商品市场采购出口49.1亿美元,高达93.17%。二是“义乌模式”在全国各地受到复制,影响分流义乌乃至金华的出口业务。2012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580.03亿元(含国内市场交易)。去年到义乌经商、采购、旅游的外国人达46万人次,其中有1.5万名外商常年在义乌从事国际贸易采购。2002年以来,义乌商人复制“义乌模式”,在全国各地创办了140多个小商品市场。三是网络业务飞速发展,潜在的影响值得重视。2012年,全国网络购物用户已达2.42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达42.9%,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不断攀升,仅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就已经突破了1万亿元,相当于2011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4%。全国各地商品市场的异军突起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义乌小商品市场受到双重挑战,也给金华以“市场采购”方式出口的贸易模式造成冲击。

三、金华涉外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和路径

1、加快出口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涉外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在创新理念更新上,重视自主品牌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相结合,增强创新工作的前瞻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把推动自主创新和实施品牌战略结合起来,以自主创新引领品牌战略,以品牌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充分发挥金华市块状经济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品牌,加快块状经济向创新型产业集聚的方向发展。根据金华市现有产业基础、区域特色和技术优势,在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新兴领域实现出口产品新的突破。二是在创新主体培育上,重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与产业研发中心相结合。培育创新主体就是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研发机构。制订政策,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创办研发中心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发中心。针对本地工业块状经济、产业集群较为明显的特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探索建立行业技术研发中心。鼓励企业联合组建研发机构,鼓励企业研发机构对外开放,开展行业发展需要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实现“资源整合、利益共享”,成为行业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平台。三是在创新基地建设上,重视特色工业功能区与科技孵化器相结合。建立科技孵化器,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初创企业,加强以金华高新科技园为主的科技孵化器建设。注重发挥特色工业功能区的承接功能,积极鼓励特色(专业)功能区引进、组建为本地区产业提供科技服务和研究的研发机构,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优化人才引进、培育的政策措施,重点引进科研的领军人物和高层次人才,积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本地设立科研机构或与企业合作建立研发中心。

2、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建立现代服务贸易支撑体系。一是更新贸易发展新理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电子商务正成为现代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商业模式。必须认识网络虚拟市场对传统的贸易模式、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革命性变化,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把握进出口贸易发展先机,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二是加快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专家分析预测,“低成本采购+现代化仓储+电子商务+快捷物流配送”将成为现代服务贸易的主流形态。加强对现有进出口企业的教育培训和辅导,引导他们认清未来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抓住发展机遇,大力拓展电子商务业务。采取措施,大力扶持环球资源等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在金华做大做强,努力把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城股份有限公司培育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逐步形成区域内的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和重要基地。三是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在大数据时代,金华要依托和发挥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特色和优势,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云计算”的运用和建设,加快建立区域第三方平台体系。加快建立现代服务贸易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区域内的低成本市场采购、贸易便利、现代物流便捷发达优势和潜力,加快建立影响力大、在线支付便捷、安全的服务体系,使义乌建成区域乃至全球的网货配送中心、地区快递分拨中心、世界电子商务重要基地。

3、加大扶持力度,以进口馆业务为依托大力发展金华进口业务。一是设立综合保税区,降低企业进口成本。义乌小商品市场进口主要存在量少、成本高问题,由于进口起步阶段受资金、规模等影响,进口时也只能采取拼柜方式,无法解决拼柜难题。为此,建议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研究设立综合保税区、进口商品免税区、出口加工区等配套贸易平台和载体,帮助企业解决进口拼柜难题。二是建立融资平台,拓展金融服务产品。建议由地方政府出资担保,建立融资平台,参照小商品市场摊位质押贷款模式,完善进口馆摊位质押管理办法,为进口企业提供融资,缓解资金短缺困境。三是出台配套措施,支持进口业务发展。海关方面,支持发展进口、转口贸易,对义乌进口馆内的进口商品,统一按照进口展览品监管办法的最长期限(两年)给予管理,并建议将其纳入“市场采购”方式管理;工商方面,参照国际上通行做法,探索给予境外自然人贸易主体资格,允许申办个体工商执照资格,支持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分支机构并赋予对外贸易经营权。

4、完善配套政策,优化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大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加大对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展览会的补贴力度,鼓励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加大对信用保险费率的补贴力度,解决企业后顾之忧,让企业“有单敢接,有单敢做”。二是强化政策在转型升级中的催化剂作用。对具有一定规模、发展潜力较大、产品优势明显的企业,在技术改造研发、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品牌建设、完善营销网络和外经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地方财政资金扶持,加快“金华制造”向“金华创造”转变。三是完善通关等外部环境。建立完善由商务、海关、外管、国税、检验检疫等涉外部门组成的贸易促进机制,拓展外贸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为外贸企业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驾护航,助推涉外经济转型升级。四是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以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建议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重点吸纳高新技术产业、生态产业和技术密集型外资企业来金华投资。对于引进的外资企业,要在合同中设置相关制约条款,将企业用地多少与税收、销售、吸纳劳动力等指标挂钩,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熙: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2] 金中梁等编著:崛起浙中——金华工业强市五年回眸[M].红旗出版社,2011.

[3] 中共金华市委政策研究室、金华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编:2006—2012政策研究文选[C].2012.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由高职外语专业辅助课程“涉外礼仪”教学实践,引发对该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相关技能训练及学生考核等方面的思考。通过教学反思,推进该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完善,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成长为应用型、技能型涉外工作者。

关键词:高职;外语专业;涉外礼仪;能力训练

作者简介:陈婵婵,女,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涉外礼仪、商务礼仪、英语语言文学。

已创办了20多年的高职教育,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使命与目标也在演变。然而,无论在哪一个阶段,高职教育都应始终秉承培养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宗旨,为国家输送大批建设者。

高职外语专业的教育,同样也应该遵循高职教育理念。高职外语专业不能局限于或者说不必以钻研的方式来进行外语基础、语法、阅读等版块的纯语言教学,而应该注重如何培养学生在学校组织的相关涉外实践活动、在将来的涉外工作实践中更有效地运用此语言。为此,高职院校的外语专业开设了很多辅助性课程,其中,“涉外礼仪”便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

笔者负责所在院系“涉外礼仪”课程的授课任务,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与学生的沟通以及在学生之中开展问卷调查,不断吸取教学经验,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对此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涉外礼仪”的教学目的

在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的“涉外礼仪”课程问卷调查中,学生普遍表示,急切需要大量学习与不同国度的人进行日常交往或者商务往来时应掌握的礼仪知识。平时交谈中,不少学生经常透露这样的疑惑:“我的口语表达不错,却还是不知道怎样与对方交谈。”“我怎样做才能热情得体、不卑不亢?”学生们的疑问引发笔者的思考:这门课应该如何制定教学目的?

制定课程教学目的,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外语专业培养的学生,并非仅仅懂得某门外语的语法规则、句法使用,或把外国语言文学当做研究对象。高职外语专业培养的,是“在某个生产部门或经济领域熟练使用外语的专才。”[1]即是说,我们的毕业生使用某门外语的目的是能够进行某个工作领域所需知识及技能的交流。接下来的疑惑便是,如何在工作岗位中与国际伙伴进行有效交流,为企业创造效益?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余锋说,涉外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涉外工作,“除了专业知识和外语技能,还应该掌握一定的东西方文化知识和礼仪知识”。[2]从广义角度看,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交际艺术”[3],在人际交往、贸易往来中贯穿始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即是培养懂得有效进行人际交往、贸易往来的职业人才。因此,学生有必要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还应该学会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涉外礼仪”课程的开设,通俗而言,便是主要“教学生怎样和外国人打交道”,其教学目的主要体现在:(1)获取涉外工作时与外国友人有效交流的方法;(2)培养文化敏感度,使所学语言知识真实、得体地得以运用;(3)塑造良好的国际交往形象,正面传播中华民族文化。

二、“涉外礼仪”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学目的性质一致,才可以培养熟悉和外国人打交道的学生。金正昆教授把礼仪规范体系分为五大范畴: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涉外礼仪。目前,许多院校开设的综合性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基本都会涵盖五大范畴,因为高职礼仪课程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三大目标的达成需要五大礼仪范畴的合理结合。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设置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时,通常结合院校及专业特色,在五大范畴中有所偏重。同时,集合各个范畴中所需的知识点,融汇教学,而非孤立地挑选某个范畴进行授课。由此可见,为高职外语专业开设的“涉外礼仪”课程,相对于普遍意义的礼仪课或者其他专业的礼仪课,会有较多内容与“涉外”礼仪范畴息息相关。同时,还应该科学结合其他四大范畴里对个人形象的打造及对将来工作实践有较强指导性的内容,从而进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

表1系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涉外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及所用课时设置。此设置结合学生的诉求,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第五学期(19周学时)开设的选修课程“涉外礼仪”为研究对象,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为基准。

表1中,主要贸易国交谈礼仪、主要贸易国接待礼仪、主要贸易国商务谈判礼仪作为该课程的主体内容,占总课时大约48%,其他几个版块作为补充版块,几乎都涉及了国际礼仪条例以及东西方文化规范,极好地辅助学生在个人形象塑造、公共礼仪及工作礼仪方面提升自我素养,在涉外工作中风度翩翩,处事自如。

表1“涉外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设置

项目名称课时/周驱动任务所占总课时比重

个人形象礼仪2着装,化妆5.2%

坐立蹲行及手势语2坐立蹲行5.2%

手势礼仪25.2%

行进礼仪2电梯/楼梯/房间行进礼仪5.2%

办公室礼仪2电话礼仪、交谈礼仪5.2%

商务活动礼仪6会议、开业礼仪,新闻发布会16%

主要贸易国

交谈礼仪6主要贸易国商务交谈/日常交谈礼仪16%

主要贸易国

接待礼仪6介绍礼仪、名片礼仪、座次礼仪

接待礼仪、馈赠礼仪、饮食礼仪16%

主要贸易国

商务谈判礼仪6模拟谈判16%

中西宴请礼仪4座次礼仪、点菜礼仪

用餐礼仪、祝酒礼仪11%

应聘礼仪2模拟国际企业招聘会5.2%

三、“涉外礼仪”课程的能力训练及考核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税收与经济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表现在两个方面:经济决定税收和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税收有筹集国家财政收入和宏观调控的职能,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对经济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税收经济发展税收调控

税收与经济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从 理论上弄清楚税收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税收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全面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经济意义和社会历史意义。

一、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税收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越发展,税收越重要。税收与经济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经济决定税收和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

经济决定税收,这是前提。经济是税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税收分配的范围和程度,并从根本上决定新税种的产生、发展和更替。商品生产、贸易的发展和繁荣,使商品课税成为可能,而跨国经济的发展又促使税收分配范围的国际延伸,国际税收也随之产生和发展。不仅如此,不同税种的构成、不同税制模式的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如今,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知识经济发展迅速,这些无疑都预示着税制将随经济的发展而面临新的创新和发展。

税收依赖于经济,只是一个方面。从税收研究角度讲,更重要的还在于另一方面,即税收对经济具有反作用。随着税收分配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稅收职能也随之拓展,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也不断扩大。这主要表现在税收的财政地位的不断提高和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的日益加强。正因为如此,税收也随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二、税收的财政地位

筹集国家财政收入是税收的首要职能,有的将其简称为税收的财政职能或财政收入职能。由于税收分配是一种无偿分配,税收收入又具有及时、充裕、稳定、可靠的特点,因此,税收一直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现代经济中,绝大多数国家的财政收入的80%以上都是通过税收筹集的。

税收的财政职能决定了税收在财政中的重要地位。税收与财政同属于分配范畴。虽然税收是财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财政分配关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这种独特的地位,不仅表现在税收具有独特的调控功能,而且税收活动对财政的意义重大。首先,税收是财政最重要、最稳定的收入来源。税收分配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的特点,收入可靠稳定,也无须像国债收入那样还要偿还。而多税种、多税目、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税制度,为广泛地大量地聚集财政资金提供了条件;税收的征收也有利于财力调度,满足日常财政支出。其次,税收有利于规范、明确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应是政府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最根本最规范的分配方式。税收分配,不仅有利于政企分开,而且也有利于企业进行公平竞争。第三,多税种多层次的税源分布,有利于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源分享,如今分税制已成为世界通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

三、税收调控与经济发展

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反映了税收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即通常所说的税收调节职能。它使税收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

1.税收调控机理

调控政策之所以能起作用,是因为政策手段和政策目标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实现过程就是所谓的传导机制。税收调控手段(增税或减税)与各种税收调控目标之间也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简言之,增税在总量上具有紧缩效应,在结构上表现为抑制性调节;减税在总量上具有扩张效应,在结构上则表现为鼓励性调节。税收之所以具有这种内在作用,是因为:第一,政府的储蓄、消费倾向与企业、个人的不同,因此,税款从企业、个人手中转向政府,势必影响社会的总储蓄、总消费水平,从而影响社会的总供给水平。第二,税收影响纳税人的切身利益,增税使纳税人税后可支配收入减少,减税意味着税后可支配收入的相对增加。因此,增税和减税所引起的 税收成本的增减势必直接影响纳税人的投资或消费行为。第三,税收调控政策本身具有示范和引导效应,政府采取增税措施来实施调控,表明政府在总量上欲实行紧缩政策,或在结构上实施限制性政策,从而引导企业和居民的投资和消费行为。特别是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起步阶段,涉外税收政策的示范作用更为明显;涉外税收优惠往往成了实行对外开放,鼓励外资引进的象征。第四,在宏观税负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方面开征新税或增税,意味着可以相应降低其他方面的税负;反之,对某一方面停征税收或减税,则其他方面需负担更多的税收。因此,利用税收优惠可以有效地校正经济的外部性,即通过征税(或减税)可以使外部成本内在化,如对污染征收污染税可以增加排污成本;通过税收优惠可以使外部性效益内在化,譬如对植树造林方面的税收鼓励,与正常税负相比,就相当于得到一笔补贴而增加收益。从中也可以说明,税收政策对环境保护,进而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2.税收的调控作用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正是由于与经济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税收才谈得上反作用于经济。但是这种反作用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只有认识、掌握了税收与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认清了税收调控的作用机理,才完全可以运用税收手段来调控经济,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离不开税收调控。税收是国家保证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手段,税收的能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为明显。首先,国家可以运用正确的税收政策,引导经济走向,有效地减少或者避免由于市场调节的盲目性,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保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次,国家可以充分运用税收的奖限作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刺激有效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其三,调节分配不公,维护社会稳定;调整分配关系,促进公平竞争,增强经济活力。其四,税收可以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进行有效监督和预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对策,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面发展。

3.税收调控与经济发展

税收调控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要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因此,应当根据当前形势,采取相应的税收措施和对策。

(1)调节供求关系,促进供求平衡。供需是否均衡决定经济能否均衡发展。我国经济自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通货紧缩、供大于求、民间投资不足、大多数低收入阶层消费不足。国家在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发行国债,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到2002年,我国经济走出低谷,出现快速增长势头。但是,国家债务连年攀升,政府投资,部分企业受益,影响企业公平竞争;有些国债资金被用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被挪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重视累进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在调节经济、实现供求平衡中的作用。在通货紧缩、供大于求时,企业和个人收入减少,税率自动降低,刺激民间投资和消费,促使经济升温;在通货膨胀、求大于供时,企业和个人收入增加,税率自动上升,抑制民间投资和消费,促使经济降温。在我国税收中,流转税占的份额大,所得税占的份额小,对经济调节缺乏灵活性,征税容易侵蚀税本。因而,要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就要调整税制结构,逐步建立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在此基础上,可根据供求状况,实行以减税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既是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也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2)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2001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62481.9亿元、28667.8億元和14329.8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了328.2%、300.8%和254%,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7.5%、16.7%和15.1%。可见,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都有很大发展,但发展水平的差距明显扩大。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各个地区的经济能否平衡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为了促进各地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实行分税制,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3)调节个人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市场经济本身不是趋向共同富裕,而是趋向两极分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收入来源渠道增多,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同时出现了个人收入差距扩大乃至悬殊的现象。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6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366元。因此,对合法收入应当保护,并依法征税;对过高收入作适当调节;对于非法收入,必须坚决取缔和打击。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对各类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实行按年综合计征个人所得税。同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和社会保障税,加大个人收入调节力度,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4)调整税负,促进公平竞争。市场经济要求税收公开透明,保持中性,不扭曲企业的经济活动,给企业创造一个透明的、公平的、可预见的税收环境,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税收负担一要公平,二要合理,三要透明。我国企业所得税的法定基本税率为33%,高于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多数国家的税率水平,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不统一,对外资企业优惠较多,税负轻于内资企业。在内资企业中,由于管理上的原因,规模限额以上企业的税负较重,大量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负较轻。因此,要把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扩大征税范围,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适当降低税率,取消不必要的税收优惠,加大税费改革力度,加强税收征管,尤其改进和加强小企业和个体户的征管,努力实现公平税负的目标,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5)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税收优惠是国家利用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减少税收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世纪初的10%猛增到80%。所以,应当把税收优惠的重点放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上,可采取投资抵免、降低税率、税前费用扣除、加速折旧等形式,加大对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要贯彻国民待遇原则,清理整顿过多过滥的减免税,取消歧视性的税收优惠,避免引起不公平的竞争和反倾销案的发生。

(6)调节对外经济往来,促进对外开放。中国加入WTO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标志着中国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和税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需要采取应对措施。一要按照WTO规定的公平、透明、无歧视、国民待遇等原则,完善我国税制,与国际税制接轨,合理合法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二要通过《税收协定》等法律文件,界定国与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避免重复征税,促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三要履行加入WTO承诺,降低进口关税,调整税率,使关税总水平降低,但在某些产品的税率上有升有降,以保护我国幼小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改进出口退税的管理办法,实行免、抵、退,扩大产品出口。四要加强国际间的征管合作,大力开展反避税斗争,维护我国权益。

总之,经济是决定因素,税收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我们必须增强历史责任感,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提出改革措施,为推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涉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基于风险管理视角对税务审计进行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应用风险管理和税务假设,达到对风险进行识别的目的,进而发现企业是否存在税务方面的违法违规等问题。但是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企业的税务监管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的税务监管制度等进行完善。

【关键词】风险管理 税务审计 风险

一、引言

税务审计的目的就是对可能出现的弊端和错误进行查找,同时提出防范的方案,最为核心的内容是检查企业是否存在税务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在风险管理导向下,开展税务审计必须要对税务风险进行分析,比如对可能引起纳税人出现纳税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发现风险疑点。而应对税收风险主要是在识别出风险之后,对其进行排序,然后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税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税务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时,与企业进行直接沟通,其素质的高低对该项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影响非常大。在我国的很多大型企业中,大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用于避税的方法相对来说更加隐蔽,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并且对于政策也要更加的熟悉。也就是说税务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法律、财务管理以及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还能够熟练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我国各地区的税制差异。而在税务部门中,这些人才非常缺乏,尤其在信息系统方面,很多税务审计人员缺乏对这方面内容的了解,即使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数据方面的问题,但是对于企业存在的漏洞却很难发现,这也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关人员知识的缺乏,无法胜任岗位工作,也不能得出审计工作的结论。

(二)风险管理理论应用的较为浅显,评估结果存在争议

税收风险管理的本质是在税收征管中应用风险识别、评价与应对等方法,而税务审计实际上只是其中的一种工具,并且在应用该工具的过程中也更加全面系统的应用了风险管理的方法。因此,二者实际上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前时期,我国虽然也对税务审计的风险管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是并没有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在进行应用时,大多数只是对国外经验的借鉴,甚至是照搬。对于在这种模式下得出的评估结果,还存在很多具有争议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税务审计的技术还不成熟

税务审计所针对的是一些大型企业,这些企业拥有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也具有较为复杂的交易项目,并且具有非常健全的财务信息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税务审计技术无法满足对避税手段的侦查。而相关人员并没有掌握一流的审计技术,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无法熟练应用。而且由于专业知识较为缺乏,在优化工作流程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这些都对该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在软件更新速度方面也有差异,稽查软件的更新速度要滞后于会计软件的更新速度。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软件比较容易存在不兼容的情况,增大了税务机关获取信息的难度,无法及时的进行数据的比对。并且通过计算机来开展审计工作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标准化尚未形成。此外,由于各地审计软件的质量存在差异,审计的效率也大不相同。

三、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税务审计的若干思考

(一)不断加快税务审计的信息化进程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税务审计工作来说,很多大型企业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电算化,但是税务机关应用计算机开展审计工作的水平还比较低。所以,迫切需要不断加大在审计软件方面的投入力度,以不断提升该项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同时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不断优化该项工作的质量。

(二)提高审计人才的专业化素养

当前时期,我国参与税务审计工作的队伍相对来说非常庞大,这些人员也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且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应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这也是其开展该项工作的优势。但是在税务审计的分工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方面不够成熟,无法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出现了很多资源浪费的现象。并且伴随国际贸易的发展,涉税事项也越来越多,并日趋复杂,这也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进而提升税务审计队伍的整体水平,以改善该项工作的工作质量。对于税务机关来说,需要定期组织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大对培训的投入力度,引进一些优秀的人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

(三)规范审计程序、提升审计效率

當前时期,在对内资企业进行审计时,还比较缺乏完善的规程,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开始进行涉外交易,使得税务审计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大幅提升。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法规与制度建设,并且结合纳税人的特点,来不断优化审计程序,以此来不断提升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此外,还要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来实现审计效率的提升。虽然目前在审计效率方面,我国已经实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对于重大涉税案件的应对能力明显不足,对于这种情况,必须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来开展税务审计工作,才能真正实现税务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

(四)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建设

大企业对税收水平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需要税务机关加强管理,成立专门的部门来专门负责该项工作,以此来不断优化服务。在其工作内容中也应当包含税务审计的相关内容,比如对税源进行管理和监督,并积极开展日常检查以及评估等工作。由于大企业体量比较大,涉及的业务比较多,在对其进行税收和会计处理时,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税务审计人员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水平,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征管时,还有注意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因此,税务机关需要结合行业和税种等特征成立专业的审计团队,并且还要配备会计师等人员来辅助开展税务审计工作。税务机关也需要不断优化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制定出能够满足双方需求的审计与风险评估的方法,并尽可能的降低审计的成本。

四、结语

税务审计是当前时期,为确保国家利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所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在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开展该项工作,需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好税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该项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文川.基于税务审计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27):30-31.

[2]杨悦.基于税务审计视角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6(23):159-160.

上一篇:农村小学语文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专题结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