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论文范文

2023-09-16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尝试探究装置艺术的独有特性为品牌传播创新灵感源泉背后的原因,研究在品牌传播中,如何通过装置艺术语言,引入视觉创意与材料混搭,进行精心布置与策划,使消费者感受到超出商品服务或是品牌之外的信息,使其获得新颖的消费体验,产生消费欲望,并且有效提升品牌品质,使其更具有文化内涵、故事性、趣味性。

关键词:装置艺术;品牌传播;商业推广

一只漂浮水上“俯视众生”的可爱大黄鸭,因为它的出现,上海、香港和北京的人们为了一睹其真颜甚至排起了长队;在世界许多地标前都能找到KAWS的巨大踪影,同时其联名品牌火爆市场;奥迪、宝马、别克等汽车品牌携手装置艺术大师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的行为屡见不鲜。不受艺术门类限制的装置艺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各大品牌在商业推广方面的青睐,同样也得到了大众的喜爱。

现代品牌在其营销传播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吸引顾客眼球,同时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产生购买欲望,就需要充分发挥策划者、设计者的创造力与丰富的想象力,不停地创作出新的视觉感官形象和更能打动人的艺术感染力。装置艺术以其极具实验性的现代艺术形式、独特又多元的表现技法,被越来越多地融入品牌传播中。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1 震撼空灵——品牌传播中大型空间装置艺术的运用

装置艺术属于环境艺术,这种独特的空间性由装置艺术的环境场性特征决定,当观众进入装置营造的空间,必定能够有其内心的体验;以“大”为基础特征的装置是最常见的,“大型”也可以说是装置的一个典型特征,其给人们带来的冲击往往不仅停留在视觉,也会直冲人们内心。

2 前卫科技——品牌传播中新材料装置艺术的运用

从材料运用上来看,提倡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现成物品的装置艺术,综合运用组装、置换、聚合等多种新奇手法来完成前所未有的装置作品,也正因为材料的易获得性,从而决定了装置艺术的亲民性。因此,大众往往会觉得该艺术形式非常亲切,没有距离感。

装置艺术极为重视媒介材料的潜在艺术表现力,重视艺术表现与其原有的生活状态之间的关联性。蜡、橡胶、沙子、木板、铁皮、玻璃、塑料等媒介通过设计者、艺术家们的奇异构想,使工具性材料转化为艺术性话语,从而成为艺术人文和创意精神的载体。

3 趣味横生——品牌传播中互动装置艺术的运用

互动装置艺术是艺术作品本身或者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包含观赏者的参与在内的一种艺术形态,而观众的参与往往基于一定的设备基础(互动装置、计算机、互联网等)上。互动装置艺术是一切基于互动技术这一特殊平台之上的艺术创作,包括互动影视作品、游戏、多媒体界面、网页装置艺术等。

互动装置艺术很强调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这也是其作为一个新的艺术类型的表现,包括行为互动、环境互动、媒介互动等。观众通过设计者设定的参数,用他们自身的声音、动作、肢体语言、体温以及表情,甚至包括意念等各种状态的改变,引发艺术作品装置的相应变化。因此,在互动艺术中,每个观众都与他们面对的机器或是装置对话,这过程也产生了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观众的介入和参与也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多维传义——品牌传播中影像与虚拟现实装置艺术的运用

具有强大功能和表现力的多媒体影像装置在品牌传播中也是屡见不鲜的,特别是对动态影像的表现。这种多媒体映像装置把电影、电视、音乐等这类“时空艺术”和造型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手法是其他技术手段无法达到和实现的。现今,许多的商业展示及品牌的发布,常常把多媒体影像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声音影像与商业展示构成两条不同的线索,实际存在的具体商品与虚拟的影像经过艺术手法划分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的空间效果;在这多层次交叠的过程中,变幻莫测的时空对比会给观众和参与者带来更复杂、丰富的体验,在多重感官下,他们会开始探究创作者、设计师们隐含其中的深意,从而产生共鸣及情感体验。

虚拟现实装置,综合利用声光电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人类感官系统的刺激,使受众和参与者完全沉浸在其营造的虚拟现实环境中,通过物理空间、人类心理空间以及虚拟空间表现视、听、触等多感官体验的综合系统。

装置艺术以其独特形态创造的新奇的环境,唤醒参与者的记忆,激发他们产生以记忆形式出现的经验,参与者通过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进一步强化了此种经验。品牌传播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产品或服务本体的参与,装置艺术的设计是围绕展示的“物品”展开的,这便是整个过程要具备的中心主题,以突出产品。因此,装置艺术这种紧扣中心理念深入思考并展开创作然后实现的观念做法,与品牌传播的理念极为协调,在当今时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

参考文献:

[1] 唐·舒尔茨(美).整合行销传播[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21.

[2] 王绍强.商业装置艺术[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 徐淦.裝置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 郑欣.空间的分割:新媒体广告效果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50.

[5] 黄建成.空间品牌传播[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 赵圣亚.商店品牌传播[M].河北:邯郸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张海粼(1988—),男,广东梅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品牌与广告设计。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装置艺术与设计自诞生之初本属不同领域,但是随着设计的发展、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等原因,如今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装置艺术逐渐进入设计领域,并发挥起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融合了装置艺术与设计的作品,给设计带来了新的设想,兼具两者的长处,已成为当今国际潮流,正以越来越鲜明的姿态,登上艺术与设计的舞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装置艺术原本只是作为单一的艺术品出现在公众视野面前,与公众互动,寻求艺术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而如今,装置艺术越来越多地被引进设计领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被赋予了实用性功能。正如有设计师所说,“谁能说那些造型独特、引人遐想的室内设计产品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装置艺术呢?”

装置艺术与展示设计的“和而不同”

由于两者的相似之处众多,装置艺术对展示设计的影响尤为明显。1961年美国纽约举办的“装配艺术”展览会上,主持者塞茨对装置艺术的定义为,“它们主要是装配起来的,组成要素是预先形成的天然或者人造的材料、物体或者碎片,而不打算用艺术材料”。从材料的选用上看,装置艺术与展示设计有相似之处。且两者都注重展示的效用,并寻求空间与材料之间的交流。

但是两者只是形式上的相似,在艺术内涵上相去甚远。装置艺术将艺术延展至整个生活,解释生活的主流意识形态与真实人性之间的差别与反叛,呈现出被科技、传媒等遮蔽的生活之真实性和个人的力量。装置只是装置艺术的物质形态,它的内涵式艺术和背后所反映的思想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展示设计更偏重于实用功能,是为了烘托展品或者商品的美感,因而艺术内涵相对欠缺,很少如装置艺术一般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装置艺术的观念介入展示设计,可以令展示设计本身被赋予丰富的观念。

装置艺术围绕中心理念而深入思考展开创作的观念做法可以作为展示设计的借鉴。由于传统设计的平板化与单一化现象,现代设计本身的主题以及观念的表达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可贵。装置艺术围绕主题展开创作,突出作品的中心思想是最终目的。而展示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产品的参与,设计围绕展品而展开,要求有一定的中心主题以突出产品,大多注重形式,而缺乏主题意念。

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展示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装置艺术与展示设计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如今,装置艺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展示设计的领域,对展示设计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些展示设计中的装置,本身具有了艺术美感,与展品或者商品一起共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形态,积极寻求与观众之间的对话。而为了展示而设计的展馆等更成为了一件艺术装置。如上海世博会诞生的100多个国家的场馆,因其自身设计上的独特而具有了艺术价值。

又如日本Nendo设计公司设计的美术馆展览装置,采用新材料制作的展示柜,一改传统的悬挂式展览的方式,是对传统展示方式的背叛,本身也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可以拆卸并能反复使用。装置与艺术品融为一体,发挥着双重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而瑞典Guise设计公司设计的服装店,采用了手风琴式的货物展示架,打破传统的服装展示方式,本身也具备了艺术感,同时,应用了高科技的新材料,给展示设计带来了一阵新鲜空气,使展示设计不再只是材料的简单加工,也不再仅以展品或者商品作为主题,展示设计本身也可以作为主角登上舞台。

这样的展示设计,无疑是借鉴了装置艺术长处,让设计具有了更多的艺术感、主题感和独立性,使得设计和展品或商品相得益彰,相互发挥效用。展示设计本身独立出来,成为可供欣赏的艺术品,而装置艺术具有了实用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更大的效用。而其背后对环保的支持也是值得其他设计领域借鉴的。

链接

展示设计,又称陈列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将特定的物品案特定的主题和目的加以摆设和演示的设计。展示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合成性强的空间视觉传达设计类别。展示设计要素包括物、场地、人和时间四方面,成功的展示空间,能更好地传达物品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示空间主要分为文化艺术展馆空间、商业展卖空间、专题展会空间。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装置艺术对展览设计的进入

设计师:Nendo设计事务所Oki Sato

项目名:Kanazawa World Craft Triennial 2010

为日本西部21世纪金泽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的这些展览装置,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是装置艺术进入展示设计领域的佐证。设计师一反传统,设计出一个可以令展品得到全方位展示的展览装置。该装置如同家用小温室一般,全由玻璃构成,在灯光下显得晶莹剔透,很好地展示了这些美轮美奂的工艺品。这些展览装置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价钱便宜、安装方便,只需一把螺丝刀就可完成操作,62个玻璃盒子仅需一天就安装完毕。

设计Undercurrent Architects 翻译&编辑Jasmine

棕榈树亭是一个可移动的、模块化设计的建筑,由太平洋绿色Undercurrent 建筑设计事务所、豪华家具生产商和建筑产品生产商合作设计的。临时展馆使用了椰子树木材,创建出一个具有异国情调和令人兴奋的气氛,在贸易展览上吸引了公众的兴趣。

设计的灵感来自于棕榈树在自然环境中为人们提供可供休息的绿洲,营造出休闲惬意的氛围。它高耸的华盖屋顶和高高的支柱为人提供了庇护场所和开放的室内空间。该结构由棕色棕榈木条、精致的钢材制作的拱形结构和半透明弹性良好的纤维布料组成,可作永久性遮阳篷、柱廊、帐篷或者独立式建筑之用。

该展馆将展出在2010年3月的广州家具展览会上,并在中国15个城市的太平洋绿色商店(www.pacificgreen.net)发售。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关系就是根据对特定信息传达的需要, 有效地选择和调节构成元素之间的组织关系结构。具体来讲就是艺术家根据各种各样的需要, 选择相应的材料和表现形式, 运用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各种元素间的关系, 最后形成能够传达特定信息的图像, 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1、色彩

色彩与感情, 色彩有象征作用, 还有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感情作用, 利用色彩来表达感情, 表达丰富的感情世界, 色彩也富于表情, 具有强烈的感情性。六个基本色相 (红、橘黄、黄、绿、蓝、紫) 的心理效应形成了审美情感的色彩。色彩的表现也不只是三维的, 其原因是空间, 一个色块不会是被单独的看到, 它还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颜色光源以及阴影或阴影外的感觉及放置表面的纹理等因素的制约。

我们所看见的物体色彩只不过是在特定的环境背景显示出来的差异, 每一种颜色都会因周围环境改变而改变。由于环境的变化, 可能原来很亮丽鲜明的色彩变得灰暗。原来不美观的颜色, 放在新的色彩环境中变得特别和谐。在色彩的对比中, 效果越柔和, 对比越弱, 整体色调越和谐, 给人和谐静谧的感觉。反之, 则对比越强, 视觉效果越强烈, 会使人感到色彩饱满, 丰富。但是如果色相的面积、明度和纯度关系如果处理不好, 则会适得其反, 容易产生混乱、眩晕、炫目的感觉。

2、光影的运用及虚实关系的体现

在诸多的视觉要素中明暗的效果会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情绪, 这种体验体现在大自然中交替的白天与黑夜, 这是自然界的照明规律, 造成明暗世界的要素就是光。

艺术当中的光影效果在很大程度上, 都是为视觉提供快感, 提供影子的虚实明暗变化。虚实明暗变化同时也影响着观者的心情和视觉效果。光源的强弱也是影响光影虚实关系的重要关键因素。物体表面反射的光因波长的不同, 反射的光亮剂颜色的深浅和明暗也有很大的差别。各种波长的光, 明度也有很大的差异。黄光明度最高, 蓝白光暗些, 视觉作品的传达中的明暗色调转换之处, 更能吸引观者的目光。光影对视觉的影响与明暗的对比强度和分布的面积有关, 对比的极端便是黑白。

在光影中变美丽, 光线可以让物体改变原有的姿态和美感, 节日的火焰和舞台的灯光是我们获得光色美丽感受的一种, 因为它充分的使用光线的色彩及变化, 来增加美感。

二、结构 (黄金比例)

黄金比例及视角。从视觉角度看, 与可见物体遮挡到看到可见物体的比例及视觉的扫描习惯由于主题和背景的差别, 才能引起视觉上对主体物的聚焦。及视角也就存在于此, 盲区也如此。其空间及黄金比例的分配则显得格外重要, 由于形态的大小力度和结构动感不同, 所以形成视觉力的强度也不同。而形成视觉力强度高低的因素还有造型中节奏的体现, 其疏密程度, 刚柔、曲直、虚实、浓淡、大小及色彩等。而均衡的形态比例及数量的秩序都要对形体进行衡量, 没有尺度便会让人感觉不合理, 不舒适, 没有美感可言。所以造型的结构对造型整体的视觉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

1、层次感

三维空间内的前后距离是产生深度知觉的主要因素, 层次感是形成丰富的视觉印象, 满足人的深度的欲求。由于处在不同的位置上, 对空间的视觉刺激的强弱也不一样, 因而层次的处理非常之有必要, 有利于突出主体元素的主体形态, 其层次的处理表现方式也存在于物体与物体间的重叠关系, 重叠可以不受线性透视法的局限, 自由的表达和表现深远的空间。

让两个形状互相遮挡, 产生深度空间内的前后关系。远的物体总是在近的物体的后面, 因此遮挡就可以形成层次感, 就是因为有层次感的存在, 当物体的形态从在公用空间公用位置时, 后者便产生了较后层面的感觉, 视觉就会产生错移的错觉。要想要求视觉张力更大效果, 在视觉传达表现上, 距离近的形态, 视觉张力也就越强, 物体的状态因距离形成的视觉张力除了产生具有明确方向性之外, 又可以使形态较为相近的物体状态形成更大的层次感。在视觉中体现形体线条和体积, 色彩的韵律。

2、位置感

近距离观察, 放大视觉视野、透视的应用和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透视学告诉我们两条平行线渐行渐远的方法。几何透视, 人的视网膜在接受外部物体的投射的大小都会产生近大远小的效果, 而远近可以使物体呈现清晰和模糊的位置感及视觉效果, 最重要的是位置感给人杂乱的视觉感官, 在前后, 远近, 层次等深度空间内给人以最真实的视觉透视。

三、结论

视觉艺术是以各种视觉元素所构成的视觉关系, 是一种语言, 也是一种传播载体, 因为视觉艺术是一种以欣赏的肯定性为基础的知觉性艺术。作品很大的一定程度是一种视觉的体验, 所以视觉元素是至关重要的。设计的概念是以一定的物质手段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的计划和构想。其构成元素是二维和三维空间的物质。艺术创作主体通过装置艺术来体现。将行为、语言、听觉和视觉串联, 最终实现作品的完整面貌。

摘要:视觉是人类认知一切事物的窗口, 而内心是人类感官的重要器皿和感受。作品很大的一定程度是一种视觉的体验, 所以我们对每一个作品的认识都是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强化的过程。装置设计根据其自身特点, 需要通过对色彩、空间、结构元素不断重组搭配, 再通过设计者自身巧妙的安排, 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不同的视觉引导。从而给予人们一种综合的感官, 达到一种视觉升华。通过这种方法的表达, 真正的让受众感到设计者的意图。

关键词:视觉元素,装置艺术,艺术表现

参考文献

[1] J·伊顿《色彩的艺术》。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

[2] 冯雷·理解空间——现代空间观念的批判与重构[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蝴蝶一辈子都只有一个伴侣, 表述着忠贞不二, 是所有昆虫当中忠贞的主要代表。人们为其起了一个优雅的明细“飘零的花朵”, 是一种高雅文化的佐证, 它能够令人体会到回归天地的心旷神怡。与此同时, 它还象征着经过漫长酝酿后的“破茧成蝶”, 通常在古诗当中被诗人运用于诗词当中, 象征着爱情的来之不易。蝴蝶同样被大家视为幸福美丽的象征, 恋花的蝴蝶代表浪漫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蝴蝶同样也是代表着浪漫、幸福、吉祥、美满这些美好的事物, 表达出了人类对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追求。古代传统文化常把比翼的蝴蝶看成自由恋爱的象征, 例如《梁祝》, 最终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蝴蝶飞走, 蝴蝶寄托了作者对自由的美好向往[1]。

蝴蝶的种类繁多, 大部分的蝴蝶拥有着及其对称的外形, 其色彩缤纷, 色泽鲜艳, 飞行中体态优雅, 大小不同, 大部分头上有着膨大的圆柱形触角。从蝴蝶的外观上我们可以找到点线面的基础形态。而蝴蝶本身便拥有多种多样的颜色和图案的基本构成, 或是以点或是以线。尤其是它们翅膀上的花纹, 含有非常多的造型元素。

二、装置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表现形式

装置艺术是通过对现成品生活意象赋予“错位”处理来表达这种进步和作品化。“后现代主义观感的一个最主要方案就是把已认知的东西陌生化, 把清晰明了的东西模糊化, 把简易的东西复杂化”, 以此来破除大家有限且单一的鉴赏方式。在经过了“错位处理”之后, 使原本现成品的含义由简单明了变得模糊多义了, 传统经验与理性所设立的有限被打破了, 日常生活的认知被艺术体悟代替了。

有太多太多的艺术作品是通过它们自己本身, 以此体现出另外一种不同存在的表达方式, 这也是一种不同的视野。艺术作品往往通过诱导、暗示让观赏者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产生与作者相同的认知, 而不是一种消费。作品从此不再是一种物品而是丰富多样化关系的一个过程, 我们以此体会到似曾相识的感受。所以, 在最初选择材料时就应该选取日常中一些司空见惯的东西[2]。

蝴蝶往往给人充满活力的感觉, 人们赋予它象征吉祥美好的寓意, 我们时常可以触摸到它, 就好比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方法感悟生活中充斥着的活力一样, 我们不过是通过艺术的手法让这些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事物变的丰满起来。这些日常里不足挂齿、经常被忽视、被认为是使用性的物品, 我们可以通过另一种角度来观察和认知, 在生活中通过艺术的手法创作出感性的表达方式。这种装置艺术方法不仅仅是日常生活当中的应用, 也要逐渐承担起人和人、人和环境沟通交流的一种新媒介的责任。

怎样把蝴蝶所蕴含的美好寓意赋予到公共环境创作中, 使它与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从蝴蝶身上产生创作灵感, 由此运用到公共环境建设当中, 这些都是对设计师的想象力和才学的一种考验。顺从大众审美的同时要勇于开拓、勇于创新。

1、造型

在公共环境方面, 我们可以把蝴蝶的造型按比例放大做为比较大的环境雕塑应用到室内或室外, 同理也能按比例缩小制作成艺术观赏物品。蝴蝶的形象结合其他艺术作品, 创作出装置艺术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融入声音、光线等科技手段创新出立体的、全方位的视觉、听觉盛宴。

2、材料、质感

在材料的选取上我们可以发挥出更广泛的空间。泡沫, 锻纸, 木材, 玻璃钢, 陶瓷以及一些金属材料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选择来进行加工制作。比如说用于室外会受到风吹日晒雨淋,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选取比较结实, 耐腐蚀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反之在室内没有诸如此类的限制性因素, 那我们可以大胆采用一些成本低的新型材料。

3、色彩、纹案

关于色彩应该遵循传统的审美规范进行处理, 不要从根本上违背色彩原理。镀铜、丙烯、喷漆、水粉等都可以作为色彩原料进行使用。

4、排列、布置

蝴蝶作为环境布置中的造型安排上可以更加灵活多变, 无论是凸显个体形象还是成组成排的进行布置和摆放都能体现出特有的美感;无论是规则的摆放, 还是弧线、矩形、不规则的进行布置都无损这一份布置的优雅和美观。当然, 在布置过程中, 无论是顺序、松散、凌乱、规矩, 都要强调动态, 都要把空间上的距离尺寸以及围合的程度考虑进去。在遵循审美规范的基础之上, 布置方面也要考虑到安全性, 本身既要结实牢固不易损坏, 也不能对公共人群造成威胁和不便。

5、环境因素

在布置作品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各种外界因素, 例如人工、外部环境等等。在室外环境中声、光、电等因素以及其他诸如车流量、历史文化因素还有其他建筑和景观的影响;在室内环境中要注意采光、空气湿度以及墙壁的色彩, 这些都会对作品造成影响。所以我们要从整体和全局出发, 在此基础上决定作品的色彩、材料、质感、位置、尺寸、造型等, 要研究这些外部因素是否会对作品造成不利的影响, 要通过均衡、对比、变化等方式方法争取把效果达到最佳进而达到我们预设的意境和氛围。

三、总结

之所以选择蝴蝶的形象作为造型的主题元素, 是因为没有烦冗的外部限制, 可以灵活的选取安置到任何环境中, 在艺术上这是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思想涵盖。把蝴蝶的形象作为媒介, 通过环境展示来表述出厚重的文化品质。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起点, 延伸到中华五千年的璀璨历史文明。把艺术、文化、设计与时代充分融合, 进而通过艺术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扬中华民族恢宏的历史文明, 这是艺术作品应该体现的灵魂与光辉。

每个时代的艺术特色都是为了人类进步的不同需求而进行演变, 当今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攀升, 生活环境日新月异, 这些变化也导致了人们对艺术的审视和思考发生了变更, 传统艺术思想与新的艺术形态究竟会撞击出什么样的灵魂火花, 让我们见证这个时代, 现代装置艺术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

摘要:生活中我们时常被大自然的绚丽所吸引, 树叶的经络, 石块的花纹, 蝴蝶翅膀上的纹路……蝴蝶在我国古代经常出现在诗歌之中, 它表述了人类的一种浪漫情怀。以蝴蝶形象为主旨的环境装置通过当今的艺术、科技方式使其运用在各种环境里, 将古朴与时尚、中国与欧美艺术融合在一起。是为了以蝴蝶形象为表面现象而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境界。

关键词:蝴蝶,环境装置,应用,公共场所

参考文献

[1] 王治河.后现代主义的三种形态, 国外社会科学, 1995 (1) .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一、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

(一) 基本概念

简单来说,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建立在计算机采集、编辑并处理信息基础上, 借助硬件设备支撑, 以特殊化展示平台为媒介, 和人进行互动, 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而互动影像装置是指借助传感器等信息采集装置优势作用, 有机整合特定空间中多样化信息, 及时将其传输到对应的控制设备, 比如, 单片机、计算机, 巧用已编写好的程序科学化处理信息, 再以指令的形式将其传输到显示器等显示终端, 客观展现特定的图像以及图形多样化艺术效果。在此基础上,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和电子技术、传统影视艺术二者有机结合紧密相连, 客观折射传统影视艺术部分特征的同时却以全新的形式客观展现传统影视艺术。与此同时, 新媒体互动影像装置作品实现了电子技术、影视艺术二者思维深度交融。在科技与艺术发展大潮中,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以全新大众文化以及艺术思维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其思维和传统艺术、影视艺术以及科技思维都有着根本上区别。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1. 国外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计算机图形艺术逐渐分离于传统艺术, 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是一种新型艺术表现形式并得到认可, 被称之为CG艺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深入, 计算机图形艺术呈现形式日渐多样化, 比如, 影像艺术、数码照片。同时, 在计算机领域持续发展中, 新媒体应运而生, 以信息化形式呈现出来, 为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出现以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力量。在此基础上, 作为艺术语言, 互动装置流行于国外大众中, 尤其是科技发达的欧美等地区, 加上科学技术不断作用其中, 互动装置艺术很早便频繁出现不同类型的高校中。由于互动装置艺术有着鲜明的互动性以及趣味性特征, 迅速在大众中广泛传播。

2. 国内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和国外相比, 我国互动装置艺术发展相对较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新媒体技术出现在我国, 九十年代初期, 在信息技术发展浪潮中, 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加快且不断出现在人们生产生活中, 开始了解、研究新媒体影像装置技术。但在各方面因素作用下, 我国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研究以及作品创作仍处于模仿阶段, 急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突破创新。在此基础上, 近些年, 我国部分高校对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关注度持续提高,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日渐开设了一些相关的专业将其课程, 某些地区城市也不断举办不同类型的新媒体艺术展览, 极大地促进了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此外, 作为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不断得到社会大众认可, 但其持续性发展却面临着众多挑战, 比如, 对综合环境因素要求非常高, 过分依赖科学技术, 如何实现艺术以及科技完美融合是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性挑战, 急需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中不断突破创新,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为人类发展服务。

二、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的“互动性”思维探究

(一) 互动多媒体主要技术应用

在新媒体互动影像装置艺术探究发展中, 交互式计算机图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互动多媒体主要技术有效应用其中, 对其“互动性”思维深入探究以及作品创作路径优化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交互式计算机图形技术对新媒体影像装置作品人机交互功能实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发挥交互软件辅助作用, 操作计算机实时处理新媒体影视图像, 达到人机对话的目的。图像识别技术是交互式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关键所在, 图像跟踪技术、动态图像识别技术二者是图像识别技术的延伸, 在相互作用下, 有效分隔图像的同时分析单元内图形, 将这些信息和数据库进行对比并获取新媒体图像关键性信息, 为计算机高效、精准识读图像关键性信息提供了重要保障。虚拟现实技术简称为VR, 其硬件方面分支较多, 比如, 虚拟现实投影仪、舱式4D半球式投影。在探究新媒体影像装置“互动性”思维中, 需要进一步深入剖析V R头戴视网膜投影设备硬件, 其功能作用发挥和光场技术、光学反射技术等有机联系, 在视网膜作用下, 实现360度投影, 提高新媒体影像虚拟效果真实性。同时, 由于硬件设备多样化, 其软件开发方法并不相同, 技术要求和设备运行原理有机联系, 借助人类左右眼所见角度差异性, 通过计算瞳孔对焦深度的计算, 利用陀螺仪准确判断人类头部运动角度作用下的数据接口, 将真实环境观察中人视角动态变化真实模拟出, 促使呈现的新媒体影像装置作品有着更高的视觉效果。此外, 体感式交互技术作用下的硬件由RGB-CMOS、红外摄像器等组成, 在RGB通道、深度通道作用下实现多方面功能。在新媒体互动影像装置作品创作中, 其中的RGB通道可以实时输入图像纹理信息, 定位二维坐标, 深度通道在红外测距阵列作用下呈现和RGB通道信息相关的深度纹理信息并有机组合, 计算机会自动化处理空间目标并模拟3D空间, 虚拟转移人体关节坐标, 对照、剖析相关样本, 明确作品创作中输入的各方面内容, 让观者在观看作品过程中实现体感式交互。

(二) “互动性”思维分析

1.“活动”思维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思维是一类新型的综合性思维, 即活动、游戏、审美与技术思维, 互动性是其本质特征。活动雕刻作用下的“交互”萌芽以及视觉跟踪等作用的交互艺术作品等都属于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活动”思维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开端。随着技术与艺术持续发展,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实现了作品创作者、观看者等之间“活动思维”转换。在“活动”思维探究中, 会发现自始至终都是以一种活动的形式呈现出现, 实现了作者、参观者有效对话。在此过程中, 作品创作者包含文字脚本作者、电子技术人员等, 都属于艺术活动主体, 扮演着艺术创作者、技术操作者角色, 作品的呈现属于艺术创造、技术制作二者完美融合, 和普通艺术作品创作有着根本性区别, 主要呈现制作者、接受者两大层面。制作者扮演双重角色, 接受者和普通艺术作品鉴赏者、读者等有着明显区别, 可以参与到艺术作品创作中, 这是因为在作品“活动”思维作用下实现了互动性欣赏, 参与者能够不断和艺术作品交流、对话, 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需求等, 进行指令操作, 让作品以不同形式呈现出来, 从中获取的信息以及体验也有所不同。

2. 游戏和审美思维

从某种层次上说, 艺术、游戏具有相似性, 游戏可以有效整合数字媒介具体特征, 对电影、影像艺术等有着较大冲击力。同时, 在技术发展浪潮中, 游戏作用下的新交互形式逐渐扩展, 加上新艺术观念的出现, 为新兴美学领域出现奠定了基础。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普及化,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作品创作中技术、艺术、游戏三者不断融合, 作品呈现环境、形式等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随着游戏元素在作品中的不断融入, 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作品的艺术品性, 而艺术在游戏中的渗透, 让游戏泛艺术化, 在游戏新理念不断作用中艺术作品制作得以创新, 优化艺术作品审美形式的同时游戏境界明显提升, 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下不同层次观众对新媒体影像装置作品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审美需求, 而这便是其游戏和审美思维的客观呈现。

3. 技术思维

在艺术、技术不断融合中,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还具备明显的技术思维, 这是互动多媒体主要技术有效应用的必然结果。技术在信息传播路径优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技术在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不断应用是对艺术本身的客观表达, 利于创作者在创作中不断探索艺术、技术二者有效融合路径的同时呈现对真理的追求、探索, 包括对智慧的阐释等, 促使创作出的新媒体影像装置作品具有鲜明的交互性、技术性、时代性、游戏性等特点, 在展现作品技术思维的过程中揭示艺术本质以及折射艺术在与技术不断融合中的独特魅力、现实意义。

(三) 实例

“装置”、“影像”是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两种呈现形式。以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为例, 无数参观者眼球被命名为“世博数字艺术画廊 (EDG) ”的全球最高画质的超大型LED屏幕上的动画吸引, 主要是因为其LED巨大动画给观者带来了全新的多感官体验。参观者可以利用手机上传相关主题照片, 在互动多媒体技术作用下实时动态化采集现场照片, 参观者观赏动画中遨游的数字鲸鱼的同时也能看待自己, 在互动过程中获取了真实的多感官体验, 而这是让该新媒体互动影像装置作品具有极强生命力、感染力的关键所在。又比如, 2013年, 法国的互动数码影像作品—《8 Ties》, 作品图像属于符号动画影像, 有着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为观者营造了全新的现实、虚拟二者结合下有着浓浓诗意的环境氛围, 能够让观者获取别样的视觉体验。

三、结语

总而言之, 作为全新的思维,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思维在大众文化浪潮中持续发展, 对装置艺术领域持续性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需要在多层次探究实践中全方位、系统化把握应用其中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中的活动、游戏、审美等思维, 科学化、深层次探索新媒体影像装置作品设计新思路、新路径, 在科学、艺术二者深度结合中增加作品附加值, 提升作品设计整体层次以及作品艺术性、经济性等。以此, 在展现新媒体影像装置作品独特魅力的过程中满足观者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 为电子科技与装置艺术发展迈向新征程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关链接】

新媒体 (New Media) 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 简单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

一个相对的概念, 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摘要:随着装置艺术研究持续深入, 如何在艺术设计领域有效融入互动多媒体技术日渐重要, 需要在理论探究与实践剖析中从不同角度入手深入把握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作用下的“互动性”思维, 优化影像装置作品创作设计路径, 最大化提升作品视觉效果的同时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互动感, 促使艺术与科技在新时代下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互动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李楚瑶.新媒体视域下互动媒体艺术的信息传播[J].科技传播, 2018, 10 (20) :12-13.

[2] 马晓翔.刍议新媒体装置艺术中的审美表现与文化脉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 , 2015 (04) :115-118.

[3] 方兴, 田颖慧.跨媒体艺术与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印·踏”展为例进行分析[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8, 2 (07) :40-41.

[4] 魏笑然.移动互联网语境下交互式思维对新媒体艺术的普适性探究[J].教育现代化, 2018, 5 (35) :151-153.

[5] 陈涛.新媒体艺术“新”意之我见——新媒体艺术时代下影视动画的新发展刍议[J].新闻研究导刊, 2018, 9 (13) :144+167.

[6] 史磊.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审美要求——评《新媒体艺术设计——数字·视觉·互联》[J].新闻战线, 2018 (21) :177-177.

[7] 王馨.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8 (17) :29-30.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摩擦传动原理的电位器传动装置,文中简要描述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并对相关设计参数进行了计算,对类似传动装置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摩擦传动 打滑装置 设计

引言

一旋转输出式电动机构,通过输出轴上交联的精密线绕电位器实现信号反馈,进而判断输出轴的转动圈数,同时为实现成品的特定功能,要求电动机构输出轴到达电位器的极限位后,电位器能够自动停止,实现对电位器的保护。

需求分析

为实现电位器到位后的自动停止功能,需要在机构轴出轴与位置反馈电位计之间设置摩擦装置,利用摩擦传动原理,机构处于非极限位置时,机构输出轴能够带动电位器正常转动,通过电位器输出电信号确定机构运转圈数;到达极限位置时,摩擦装置实现打滑,从而实现电位器的自动停止功能。

电位器相关指标要求:启动力矩不大于5mN·m,工作时的旋转力矩不大于3mN·m。

打滑装置设计

2.1 功能设计

通过前面的需求分析,利用摩擦传动原理设计一传动装置,其原理如图2-1所示。

驱动电位器转动的传动件与电位器轴之间装有波形弹性垫圈和调整垫圈,锁紧螺母提供的锁紧压力,通过压板将波型弹簧垫圈与传动件内端面紧密贴合形成摩擦副,由于电位器启动力矩和旋转力矩都很小(由前文所知,最大不超过5 mN·m),电位器处于非极限位置时,依靠弹簧垫圈与传动件端面之间的摩擦力,传动件、波型弹簧垫圈、压板、电位器轴形成一个整体从动件,机构输出轴通过传动件带动电位器实现正常转动;当电位器旋转至极限位置时,因为已通过调整垫圈控制了弹簧垫圈与传动件之间的摩擦力,此时电位器轴上传递的阻力矩大于弹簧垫圈与传动件之间的摩擦力矩,传动件与弹簧垫圈之间实现打滑。

此打滑装置实现的关键在于:传动件与轴承的外圈配合构成整体从动件,弹簧垫圈、调整垫圈、压板等零件与轴承的内圈配合构成整体从动件,才能够实现极限位置的打滑功能。

结语

通过上述设计,在非极限状态下,电位器与机构输出轴随动;当机构工作至电位器极限位置时,机构输出轴与电位器之间发生打滑实现相对运动,满足了产品要求的功能,同时也达到保护电位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编委会编.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第2卷.机械设计基础

[2]秦代成著.波形弹簧的力学性能分析.制造业自动化.第36卷第8期 2014-08(上)

陈刚(1968.01--);性别:男,籍贯:四川省德阳,学历: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有职称:高級工程师;研究方向:机电;

上一篇:网络课程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软件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