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2023-09-19

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三查:用“——”划出课文中的新词,(包括本课新出

现的成语,不懂的词语)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查词

典对照,并把词意写在词语的下边。

四标:边读边思考,把你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

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用“~~~”画出来 ,

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地方用笔标出来,画上问号。

五批:细读课文,将自己对文段的理解批注在相应的自

然段或句子旁,可结合课后的问题进行思考。不懂的内

容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并标注在课文上。

温馨提示:

1.相信孩子一定能按要求认真完成预习作业,做个爱读1.

书的好学生!

2.预习后,请家长检查,在家作本上签字。2.

3.希望家长能主动听孩子大声读生字词、放声读课文、3.

大方地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请您做个忠实的听众、热

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赵玉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的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已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怎样才能做好三年级作文教学呢?我认为,在注重遣词造句、如何围绕题目这个中心写出结构完整的作文等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看图写话或看图写句子要高出一个层次,而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重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注意命题和选材。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能力,在命题和选材上要尽量贴近他们熟悉的、易于理解、感兴趣的人和事。作文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如:《我的妈妈》、《我想xx》、《一件小事》《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第一次XXX》《我最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等此类题目,让学生一看就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进而树立起写作信心。

第二,要创设情境,激发欲望。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如在作文前运用课件、成语故事或班级活动开展的实况等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声、形、色的感观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引导学生看、听、想、说、写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情以物近,辞以情发”,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及困惑等,然后有针对性的出一些《说说我的心里话》、《我最想说的的话》或《我有一个小秘密》之类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怒哀乐或感想……,使学生产生交流沟通的欲望和需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也可以出一些《一朵小红花》、《我爱香口》、《我帮妈妈洗衣服》和《我是小雷锋》等题目,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社会、引向家庭、引向普通而平凡的人际关系,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平凡的人和事中,得到写作的好材料,进而使学生乐于作文,精于作文,使作文学习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还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这个特点,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生动的故事。开展每个学生都来讲故事活动,引导学生找故事、编故事、写故事、讲故事。实践证明,开展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激情效果颇佳。

第三,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九<<我希望我的房间是…...>>,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想象中的房间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写清楚为什么希望自己的房间是某种样子的,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将自己想象中的房间的布局、功能等描述清楚,注意抓住最显著的特点来写,不重要的点可以略写……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内容具体为止。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当然,作文是想象的翅膀,但这双翅膀要在现实的土壤里成长。所以要求孩子想象要合理,思想要健康。

例如,可以采用童话故事新编法命题作文。在学习一篇童话的基础上,要求从新的角度或不同的侧面去重新考虑,设计不同的经过,得出与课文相同或不同的结果。如学了《乌鸦和狐狸》以后,可以出个《小乌鸦和小狐狸》的题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狐狸是否比老狐狸更狡猾?是否运用了比老狐狸更高明的手段骗取了小乌鸦的信任?小乌鸦是否吸取了老乌鸦的教训使小狐狸的鬼主意没有能得逞……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更加生动、具体、完美地去想象,直到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鼓励学生积累丰富的语句,提高综合素质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都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印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认真地去观察事物,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的第一手资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体观察时,首先要告诉学生观察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一)观察时要注意一定的顺序。一般先整体后局部,也可以先局部后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一只小燕子,从整体上看,它有一身乌黑光滑发亮的羽毛;从局部看,它有俊美的翅膀和剪刀式的尾巴,还有一张浅黄色的阔嘴巴等,这样各部分合起来,学生头脑里就自然形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又如指导写“一个我喜欢的物品”片断,我从家里拿来一个小闹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要求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如“外形→画面→联想→数字→联系生活的感想”等,在复习课上稍加指导,看到外形,你想到了什么?看到画面,你想到了什么?看到数字,联系自己的生活,你又想到了什么?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写出自己联想和感悟。

(二)观察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世上的万事万物千姿百态,观察时要注意发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如猫的眼睛是绿的,绿得发亮;同一只猫的眼睛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情况下,又不相同:夜晚捕鼠时,它睁得又圆又大,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却眯成一条缝;又如兔子的眼睛是红的,像两颗红宝石;鸡的眼睛是黑的,天一黑就看不见东西等等。这样,学生在观察时通过比较分析,不仅了解到事物的主要情况、和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获得感性的认识,而且还帮助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掌握对事物的描写方法。通过对动物的描写,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对周围人和事的描写,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鼓励学生所写的作文回归生活

让作文回归生活,就是要学生们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写身边的人、事或物。自己的事,身边的人、事或物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手所做的,感受深刻,体会真切,这样为写作文积累真实可信的材料,写出来的作文会更具真情实感。

(一)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走出学校,走出家门,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拓宽视野。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风云雷电等。只要学生们肯留心去观察,用心去体验,就会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激发写作的欲望。

平时,每个周末学生回家,我都习惯布置他们一道课外的作业,其内容都是与生活和大自然有关,并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回校后,再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收获。这样,一方面,既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另一方面,使得他们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积累属于自己的写作的材料,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创造性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在活动中积累素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平时,多组织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运动会、歌咏比赛、经典诵读比赛、跳绳比赛、足球绕杆比赛、书法绘画比赛、庆元旦联欢会……等。在孩子参加活动前,就布置作文,要求孩子留心观察,积累素材,活动结束后就接着让孩子写,这样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教师先请学生带来自己喜爱的水果,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品尝,了解了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教师应趁热打铁指导孩子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学生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真情。

四、做好学生的习作评价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评价,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原则,以情诱情、以情激情。有位教育家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上进心,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因此,我们在作文讲评中,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以激励为主,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赞扬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比如,及时公布优秀作文的名单,搞优秀作文展或推荐发表,把学生写到的好思想、好行为、好语句以及独到的见解和观察都搜集起来,然后在班上富有感情地朗读,意在表扬和提倡,由此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要改进评价的方法,尤其是讲评差生作文时,即使他们全文仅有一两个用得恰当的词,一两句精炼的话,也要加以鼓励,使他们能鼓起作文的勇气,下次作文时有所进步。只要孩子袒露童心,释放童真。就给予肯定,不嘲笑,更不能批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说真话,写真事,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的境地。

五、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 俗话说十分文章七分改,就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值得培养的好习惯。而作为学生往往是写完后交上,没有想过修改的问题。作为老师要让学生每写完一篇文章,都要出声朗读几遍,自己感觉不舒服的地方好好修改一下,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点:

1、指导学生自己修改。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要求学生首先检查自己写的选材内容是否合题意。然后检查有无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连贯。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可以删去。最后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好文章,工整地抄一遍,使学生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相互改。教师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要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请同学们提出意见帮助修改。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能使他们的作文进一步完善,起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

3、教师要认真批改。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对观察细致,表达得体,富有创见的作文,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写上赞扬、鼓励的批语。对语句不通或词不达意的作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对这类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最好叫学生当面批改,不能不改,更应该详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都要给予订正。这样才能逐步填补他们过去缺陷的知识,使他们建立作文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六、鼓励学生多练笔

写作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什么窍门,必须多写才能掌握领略其中的奥妙。练习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挖掘课文中可供习作训练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扩写、缩写、仿写、续写;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情,及时记录,发表感想。结合课外阅读,看电视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观后感。

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娄丈子总校美铝希望小学张 琢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在我国教育史上,识字向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识字是

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这是对识字教学的重要定位,也是对十几年来识字教学现状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

我认为新课标中的识字教学精神可以概括为这样十二个字:多认少写,科学记忆,开放识字。

一、多认少写

尽早大量阅读是发展语言的最重要、有效的途径,而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据研究发现,儿童识字能力的强弱存在年龄差异,一年级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最强,以后逐年下降。可见,低年级是识记汉字的黄金时期。

识字量增加了,但写字量基本不变。新课标规定,第一学段要求800~1000个字会写,,这样,学生的负担并未增加。相反,许多字因为多次接触之后再要求学生书写记忆,学生往往不费多大力气就能记住,难度相对降低了,学生反而感觉学得轻松。因而,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课标》关于两类字的不同教学要求进行识字教学。

二、科学记忆

由于低年级识字量大,学生在学习中极易产生疲倦、厌烦的情绪。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有些孩子对识字很感兴趣,却怎么也记不住生字。如果不积极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尽靠老师在课堂上挖空心思大讲特讲以引起孩子的注意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师生共同调动,交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生字。

对教材中要求认识的字,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认得快,不回生呢?一是第一次指导学生认字要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生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 :

(1)形象记忆法:这种方法既可以用于字形教学,又可以用于字义教学。形象直观的事物和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如教学“竹”字时,教师利用实物或图画,孩子们既认识到“竹”的象形特点,又直观地理解了字义。

(2)归纳记忆法:祖国的汉字不论是形还是音,都存在一定的规律。启发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学生比较轻松地学习生字。如凡是带“曾”的字,“蹭、增、赠、憎”等都是平舌音;带“青”的“请、清、情、晴、蜻”等都是后鼻音,而且形旁都表义;再比如“虫字旁”的字意思与小动物有关;带“木字旁、草字旁”的字与植物有关等。

(3)儿歌记忆法:这种方法不但有趣,而且生动形象。在实验教材《教师用书》中就提供了许多识字儿歌。如学习“乖”字,儿歌是:“千字在中间,北字分两边。”再比如区别“陪”和“部”时,儿歌是“左耳陪,右耳部,方向不对犯错误。”

(4)想象记忆法:孩子们的想象相当丰富,识字过程中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飞”字时,孩子们就想象到鸟儿展翅飞翔的样子;想学习“身”字时,孩子们就想象自己在做体操,伸伸手,踢踢腿,仰仰头。

(5)游戏记忆法: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永远具有无限的乐趣。教材中的识字游戏就有许多,如:谜语、体态表演、单字开花、连环套字、词语接龙。一些现在的游戏方式依然十分吸引学生,如网上构字游戏、最佳猜字拍档等。

识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时我们要根据教学需要,对各种方法进行大胆的取舍,敢于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寻找教材特点,敢于打破教材之间的界限,善于借鉴,善于融合,只要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识字效率,我们就可以采用。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发现、体验、参与,孩子们就会对识字昌盛浓厚的兴趣,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探求者,即使字再多、再难,他们也会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学习,识字效率和质量自然会不断提高。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有激励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不断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机会,两年认识1800个字的目标完全可以达到。

三、开放识字

要达到”多识字”的目标,还须构建开放的识字教学体系,将识字与阅读、与生活巧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1.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机是6-12岁,而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的学习是从阅读开始的。因而在小学一二年

级,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将主要精力放在攻克汉字上,而应将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识字的同时接触大量规范、优美的书面语言,让他们从中汲取丰富的书面语言营养,及时开发其语言潜能,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读儿歌识字。儿歌生动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儿童十分喜欢。在入学教育、拼音教学及看图识字教学中,我们采用补充儿歌的方式,让学生听儿歌、背儿歌、读儿歌,利用学生的无意记忆识字。

3.读故事识字。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因而,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方法组织教学。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将故事的语言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丰富了语言仓库。

识字与生活相结合识字如果局限于课堂40分钟时间、局限于一本教材,其效果肯定是有限的。”人人是学语文的主人,处处是识字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拓展识字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养成在校园、家庭、社区、社会中识字的良好习惯。

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1在动手操作中要排除一切干扰性的因素

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在实施动手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到慎重的选择操作材料,从而使得一些无关的属性过度的干扰着学生的动手操作。 比如在让学生“数一数”时,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时期,教师会让学生将自己的积木、皮球等玩具带到课堂上来,然后让学生数一数自己有多少这样的玩具, 但是学生好像没有体会到教师的 “好意”,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被五颜六色的玩具深深的吸引,课堂秩序也因为学生的吵闹而变得混乱起来,教师的好意并没有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而是产生了截然相反的负面效应。 在这里,教师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即没有慎选动手材料,从而使得玩具的色彩和形状对学生的“数一数”造成了干扰。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动手操作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 为此教师选择一些干扰因素较少的操作材料来让学生“数一数”。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数一数班级里有多少盏灯、有多少张课桌、有多少把椅子等等, 这些在色彩和形状等因素上存在较少的干扰因素,可以让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数数上面。 再比如在学习 “ 认识图形 ” 时 , 教师也要尽量避免一些颜色鲜艳 、 形状各异的动手材料,以免学生的注意力再度出现错误的判断。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具,选用颜色相同、大小相同、形状不同的物体作为学生“认识图形”的操作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高效的认识到不同形状的特点,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认识图形的兴趣。

2教师的指导可以有效的促使动手操作效率的提升

合理的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一旦操作不当,很有可能就会出现上述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众所周知,小学生一般具有较差的自我控制和重点把握的能力,在一些极具诱惑力的玩具和图片面前,他们往往会忘掉自己该干什么,从而将注意力全部的集中到次要的事物上面。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效率。 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动手操作的目标。 比如在学习“分一分”时,教师要清楚本堂课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来设想各种动手操作的情景。 比如教师可以拿出两个苹果,让学生公平的将这两个苹果分给两个学生,学生很容易能就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分到一个苹果。 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将一个苹果平均的分给两个学生,这样的问题依然不会难道学生,每一个学生自然就得到了半个苹果。 紧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一个苹果可以用1表示,那么半个苹果该怎么表示呢? ”这个问题确实难住了在场的每一个学生。 最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1/2,告诉学生,横线代表平均分的意思,2代表分成了两份,1代表其中的一份,从而让学生树立了分数的概念。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习惯。年级越低,学生的动手能力越差,越需要教师的指导。比如在学习“认识物体”这一节时,如果教师不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应该观察什么、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抓住哪些重要的特点等等。 所以在“认识物体”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观察的物体是什么、 可以按照从上向或由外到里的顺序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可以把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因素作为观察的重点等等, 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的观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观察的效率。

3保持动手操作与思维的同步进行

小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能力萌芽的初始阶段, 而这一时期的学生的直观形象感又非常的好。 因此学生的动手操作并不是简单的为了操作而操作,为了形式而操作,如果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仅仅得到一个表象的结果, 那么这样的动手操作就成了教学的无效形式。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动手操作与思维能力的提升联系在一起。 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分析、抽象和总结,这样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才会在动手操作中不断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 “100以内 ” 的加减法时 , 教师通常会选择直接将 “10进1” 的规则告诉学生,这样的教学只能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能的能力。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几盒火柴, 然后给学生规定好个位、十位、百位的位置,并告诉学生个位、十位、百位上面最多只能放10根火柴 。 然后让学生动手拨一拨 、数一数 ,当学生在个位数上放了10根火柴后问题就出现了, 个位数上最多只能放10根火柴,那么下一根该怎么放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脑想一个解决的方法。 这时有一些思维转的比较快的学生就会提出 “像十位进”的方法,教师可以接着提问:“怎么向十位进呢? ”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转了起来。 在这样的动手操作和思维训练紧紧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动手能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和提高。

总之,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意识和能力都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动手操作训练的实施和指导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摘要: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给小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手动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本文探讨了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一些方法和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1趣味性教学方法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所谓趣味性教学方法是指用新的充满趣味的教学观点、手段、技术来营造有趣、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使孩子在学习中感到乐趣,产生兴趣,从而自主、积极学习的一种教育学新理念。 可见趣味性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 趣味性教学方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有很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尤其是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促进教学创新方面都有突出的教学成绩。

1.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相对逻辑关系比较强,因此传统数学知识的教学比较枯燥。 数学思维是比较抽象的思维方式,数学知识的学习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不高。 受其影响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一直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 趣味性教学的关键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动乐趣横生。 因此,趣味性教学理念与数学知识教学创新目标不谋而合。

1.2活跃课堂氛围

活跃的课堂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同时也是开展高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 活跃的课堂氛围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愿、自发的,学习过程是愉悦的,同时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参与性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科学规划。 趣味性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活跃课堂氛围的教学方法。

1.3促进教学创新

趣味性教学方法是一种教育新理念。 该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在现代小学阶段的教学实践都是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 探究式教学、活动教学、分组教学、讨论教学等教学方法都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趣味性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融合探究、 分组、讨论等等教学模式,实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

2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趣味性教学方法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教学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趣味性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还是可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高效的目的。 因此,重视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教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岗位从业多年,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当前趣味性数学教学方法的应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重视手脑并用的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更差。 好动是这个阶段学生的天性。 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学生往往表现得非常茫然,教师也常常无计可施。 在趣味教学方法应用实践中就需要特别关注这个阶段学生的特性, 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化不利为有利因素。 这个阶段的学生爱玩耍,要多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学生手脑并用,例如: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 等趣味性强的动手动脑环节,就可以更好地吸引孩子注意力,让孩子在动手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2.2重视正向肯定评价的应用,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一群非常单纯的学生, 对教师评价反馈非常明显。 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评价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在教学中多使用正向肯定的评价方式。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过度的廉价表扬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常会根据学生采取不同的肯定方式。 例如: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好, 因此这些学生只有在认真自己努力后才会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 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敛,当他们在学习中有主动交流或主动发言的行为就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有的时候肯定和表扬甚至仅仅是一个眼神。 通过把握好表扬的“度”, 用心关注和观察每个学生学习中的表现, 通过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2.3重视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基本的思想思维能力。例如:数形结合、数学类比等等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方法的学习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是素质教学对教育实践的重要要求。 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切忌一味追求教学的趣味性而忽略知识的传授与学习。 趣味性教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敏感性为教学目标。 因此,在趣味性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等结合起来是非常必要的。 要以实现这个教学目标为中心点开展教学实践创新。 例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借助生活看得见的图形、玩具等等转化成低龄儿童能够接受的形象。 立足教学目标开展的趣味性教学创新才是有价值和有效的教学创新。

3结语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难点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对数学知识还比较陌生, 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趣味性教学充分利用了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动、爱玩耍的特性,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知识的殿堂。 相信在这个阶段, 趣味性教学的应用能大大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摘要:关注和重视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水平和效率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趣味性教学方法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帮助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开始趣味性教学实践。

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第6篇

当然, 对一年级这群刚从幼儿园这一相对纪律比较宽松的的环境中来的小朋友们立刻进行自主练习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在在进行教学之初,首先要进行严格的常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课堂堂中的纪律要求有一定的认识, 确保学生的课堂纪律能符合上课课的要求后,笔者就开始了对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能力的培养训练。练。

1自主练习的培养过程

对学生进行广播操的自主练习必须是建立在的集体练习习后,学生对所学动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进行的,时间不不宜过长,根据学生的注意的特点,笔者把时间控制在了5—8分分钟。

1.1 保持队形,单独练习

笔者要求学生按四列横队的顺序一人一“点”站开(操场上上有许多做早操时确定每个学生站位的小圆点) 自己练习刚才老老师教过的广播操动做。这种方式可以确保课堂纪律, 对于不会会做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可以跟着前面会的小朋友进行练练习, 且降低了学生随意走动玩耍不进行练习的发生率。教师也也可以在这一时间对不大会自己练习的学生进行启发和辅导,教教他们方法, 帮他们练习。但这一练习方法对于错误动作的改正正没有太大效果。所以在学生学会自己练习后, 可以进入第二项项练习。

1.2 教师指定学生结对,进行自主练习

这种练习方法在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同时学会观察, 纠错错和互助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练习的效果,而教师指定结对也避避免了学生把练习的时间浪费在寻找伙伴上, 但是这种方法必须须在一半左右学生对所学广播操的动作较熟悉的基础上进行,不不然,让一个会做的学生带着一到两个不会做的学生进行练习,对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不一定都具备管和和教的能力。

1.3 自由结对,进行结对练习

当学生对结对练习有了一定认识, 了解并掌握它的方法规规则后,就可以给与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自由结对了。这种练练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对于纠正错误动作起到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纪律较差以及对动作不熟悉的学生,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寻找结对的同学,或对他们的练习进行指导,导,以减少学生违反练习规则以及课堂纪律的可能。

2开展自主练习的几点注意

在对学生进行广播操的教学中笔者对学生的要求由紧到松的进行变化, 使学生在确保课堂纪律的同时练习的自由度越来越高,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真正的掌握自主权,实现了自主练习,但是在对学生进行自主练习的培养过程中,还有5个教师必须考虑的注意点。

2.1 良好的纪律基础

无论进行什么练习,没有良好的纪律这一基础,都不可能有好的练习效果,尤其是刚进入小学阶段的一年级学生,首先该教他们的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堂纪律,上课能听从教师的指挥,即使分心了,也能在教师的提点下立刻回到所学内容中来,有了这一良好的纪律基础,才能对学生展开自主练习的培养过程。

2.2 学生对所学动作的掌握程度

有了良好的课堂纪律这一基础后, 在开展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注意学生对所学动作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掌握的不好,对动作不熟悉,不了解,那么在自主练习时学生不知道该怎么来完成,那么他投入到练习中的可能性就小,而且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掌握,在结对的时候根本就不存在互助的可能,两个不会的学生在一起, 除了玩也确实不能期望他们进行什么练习了。

2.3 时间的掌控

在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自主练习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掌控好时间,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时间要短,这不但因为要练习的内容并不多,而且也和学生注意的发展规律有关。所以在前一阶段的练习中,笔者只安排学生进行5分钟的自主练习,在学生慢慢适应自主练习后,我们可以适当的延长自主练习的时间。

2.4 人数的限制

在刚开始的自主练习中,笔者让学生四、五个人一组,结果学生就把时间全都浪费在了找小伙伴上, 尤其在练习的中途有些学生还要换小伙伴,这样练习不但乱,而且实际练习的时间并不长,也使得学生的注意更容易分散。后来笔者要求学生一对一进行练习,且练习的过程中不得互换小伙伴,所以练习进行的较顺利。且在以后的练习中学生也能形成一定的习惯, 固定小伙伴,这样就避免了把时间浪费在找小伙伴上。

2.5 自主练习的方法应多样

对学生进行自主练习的过程中从单独练习到指定结对再到自由结对,除了让学生逐步适应,培养自主练习的习惯外,更是因为单一的练习方法容易让学生厌烦,失去练习的兴趣,而阶段性的变换练习方法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一定提升的同时, 也让学生能够变换心情,尤其是自由结对的时候,学生对于能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练习十分高兴,这样不但提高了练习的效果,也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

3自主练习的评价方法

在对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对学生的自主练习进行有效的评价, 对于学生自主练习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到以下四点:

3.1 学生能否及时地进行应放在评价的首位

进行自主练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前面已经讲过一般该控制在5—10分钟左右,如果不能及时的开展,那么这次自主练习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把是否能及时的开展放在首位进行评价, 可以避免学生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寻找伙伴, 甚至玩耍上。

3.2 练习的过程要到位

练习的过程是否到位, 笔者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所以在进行集体练习的时候会对所学动作的正误进行评定以及对纠正方法进行讲解, 所以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是否进行互相纠错,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帮助了别人都应评价在内。

3.3 对练习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这是我们进行评价的最主要的部分。之所以进行自主练习,就是为了在教师集体授课之外,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以,对最后的练习效果进行评价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为了评价能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思想,评价也应以个人为主。每个人的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应以练习前后相比较所得结果作为评价的标准,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评价都更为公正,也能让体育课上的“后进生”得到恰当的发展,并使他们能在体育课上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对体育产生兴趣,而这一兴趣正是学好体育的原动力,使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学生真正的学好体育,爱上体育。

3.4 有一定的奖惩措施

一年级的小朋友难免不自觉,所以在进行自主练习后,笔者总是预留5、6分钟的时间给小朋友做做游戏, 而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认真练习的小朋友就延长练习的时间直到其他小朋友游戏结束作为惩罚。这样做不但是为了让学生能主动的约束自己,也是为了让学生觉得练习并不是无休止的,很快就能结束,而且付出了努力后不但能结束练习,更能做自己最喜欢的游戏。这样就能让学生带着愉悦的有希望的心情进行练习,达到更好的效果。

上一篇:精致女人范文下一篇:学期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