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范文

2023-09-22

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范文第1篇

1. 什么叫电能计量装置?由什么组成?

答:电能表、与气配套使用的互感器以及电能表到互感器的二次回路统称为电能计量装置。包括各种类型的电能表、计量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电能计量柜(箱)。

2.感应式电能表的结构?

答:测量机构(驱动元件、转动元件、制动元件、轴承、计度器)、补偿调整装====

3.电压互感器有哪几种接线方式?(图见P101)

v/v型:广泛用于中性点绝缘系统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35KV及以下的高压三相系统,特别是10KV三相系统,接线来源于三角形接线,只是“口”没闭住,称为Vv接,此接线方式可以节省一台电压互感器,可满足三相有功、无功电能计量的要求,但不能用于测量相电压,不能接入监视系统绝缘状况的电压表。 Y/Y0型:主要采用三铁芯柱三相电压互感器,多用于小电流接地的高压三相系统,二次侧中性接线引出接地,此接线为了防止高压侧单相接地故障,高压侧中性点不允

Y0/Y0/do接线方式:也称为开口三角接线,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开口三角的输出端上的电压均为零,如果系统发生一相接地时,其余两个输出端的出口电压为每相剩余电压绕组二次电压的3倍,这样便于交流绝缘监视电压继电器的电压整定,但此接线方式在10KV及以下的系统中不采用。

4.感应电能表测量机构的驱动力矩与负荷大小的关系(成正比)。

5.两表法和三表法分别适用于什么电路?

答:两组元件结构相同时,三相电路完全对称时,60°型无功电能表可以正确计量完全对称的三相三线电路的无功电能。

三组元件结构相同时,三相电压对称,三元件60°型无功电能表能够正确计量三相四线电路的无功电能。

6.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分为哪两个?

答:幅值误差和相位角误差!

7.简述TA和TV的允许运行方式。

答:TA,1)正常运行时,TA不允许开路。

2)TA的二次回路应设保护性接地。

3)绝缘良好,要求高压侧绝缘电阻不小于每千伏1兆欧,低压侧绝缘电阻不小于0.5兆欧。

TV,1)正常运行时,TV不允许短路。

2)TA的二次回路应设保护性接地。

3)绝缘良好,要求高压侧绝缘电阻不小于每千伏1兆欧,低压侧绝缘电阻不小于0.5兆欧。

8.简述感应式电能表制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永久磁铁)

答:作用:产生制动力矩(MT),当与驱动力矩(MQ)平衡时,才能实现匀速转动,可以按极性相反安装!

9.什么是计度器的计时容量?有何意义?

答:计度器的计时容量是电能表在额定最大功率下运行时,计度器各位字轮的示数都从“0”到“9”所需要的时间,用Tz表示,单位为h。

计度器的计时容量反映了计度器翻转一次的所需时间。

10.什么是窃电行为,窃电应承担什么责任?

答:以非法占用电能,达到不缴或者少缴电费为目的,采用秘密手段不计量或者少计量用电的行为。 窃电应承担民事责任1)单场中止供电,停止侵害,并可采取必要的辅助技术措施。2)追补电费。3)加收违约使用电费。4)要求赔偿损失。5)拒绝接受处理的,应报请电力部门或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窃电应承担的刑事责任1)责令停止违法行为。2)追缴电费。3)罚款的额度不应超过窃电金额的五倍。4)责令赔偿损失。5)治安处罚。6)劳动教养。7)对与窃电有关行为的行政处罚。

窃电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11.如何调整电能表的灵敏度?

答:改变防潜针的距离(对有防潜针的电能表而言),以减小潜动力矩。也可重新调整轻载误差。

12.数字化电能表与感应式电能表相比有何优缺点?

答:优点:可靠性高,长时间工作而无需校验,容易实现各种电量的分别计量,可以用于三相四线电路也可用于三相三线制电路。

缺点:维修较复杂,质量不过关,表计易死机,从而造成严重的计量数据混乱,单块表计价格较高,大约十年,与长寿命计数电表相比,寿命不长!

13.什么是基本误差?

答: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对误差,称为基本误差

14.什么是潜动?

答:电能表接入被测电路,只有电压回路有电压,电流回路没有接通负载,而电能表圆盘在缓缓地连续正转或反转的现象,被成为潜动或空转。

15.什么是灵敏度?

答:电能表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及cosφ=1的条件下,负载电流从零增加至圆盘开始转动时最小电流与其基本电流的百分比,称为灵敏度

16.什么是综合误差?

答: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定义为电能表、互感器、二次导线电压降所引起的计量误差的代数和。

17.分析电能表错误接线的原因,写出错误接线的功率表达式,画出错误接线的相量图,改正错误? 答:p173 (3)、P175 (7)

18.简述四相线无功每一组所代表的意义?

答:Ⅰ象限,输入有功功率p,输入无功功率Q,用户为阻感性负荷。

Ⅱ象限,输出有功功率p,输入无功功率Q,用户负荷相当于一台欠励磁发电机。

Ⅲ象限,输出有功功率p,输出无功功率Q,用户负荷相当于一台过励磁发电机。

Ⅳ象限,输入有功功率p,输出无功功率Q,用户为阻容性负荷。

19.怎样进行满载误差调整,欲使在相同负载下转速变慢,满载应怎样调整?

答:调整方式1)改变制动元件相对于转盘圆心的位置实现调整制动力矩的目的。2)改变穿过转盘的制动磁通量。

欲使在相同负载下转速变慢,应增加回转半径R和永久磁铁的制动力矩

20简述带电检查三相三线电能表的原则步骤?

答:1)测量三相电压。

2)检查电压接地点及判明接线方式。

3)测三相电压相序。

4)检查电流接线

21.某低压三相四线计量用户,运行中b相电流互感器二次断线,后经检查发现时,断线期间的抄见电量为6万kw.h,如果三相负载对称,求该用户应追补多少电量?

答:因为三相负载对称,则各相均分电压,抄见电量为6万kw.h,b相断线,则a、c相均分6万kw.h电量,每相应为3kw.h,则三相电压共9kw.h。则应追补3kw.h电量。

22.已知某用户用用电95200kw.h,经检查,电表误差为-4.8%,求退补电量?

答:△A=[抄见电量/1+(±实际误差百分数)]×(±实际误差百分数)

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范文第2篇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会计学的相关性分析

文章所指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包含了马克思经济理论与邓小平经济理论。《资本论》可谓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精髓, 其侧重基本生产关系, 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实质, 并探讨了社会生产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2]。邓小平经济理论主要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新时代下, 需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会计学的关系。

商品货币理论是会计的基础理论。商品是为了出售所生产的劳动成果, 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其自然属性, 而价值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3]。在货币出现之后, 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货币可以用来表现商品的价值, 而货币可以细分为现实的货币和观念的货币。观念货币也被称为计算货币, 也就是商品的观念价格。在市场经济中, 会计的本质就是计算货币以及控制资本运动。在通常意义上, 资本就是指运动过程中增殖的价值[4]。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计算和记录商品流动过程中, 将商品转为价值符号, 并在纸上或是头脑中将商品的自然属性消除。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记账时需要将商品转变为价值或是货币商品等价的形式, 而会计所采取的是观念上的货币[5]。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 资本主要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的, 在商品的流通环节主要是以货币资本存在的, 在生产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生产资本存在的, 包括材料、产品、机器、工具、设备等。实际上这些东西是资本在运动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都是可以通过观念货币来取代。马克思主义认为, 资本在生产过程还是流通过程中, 通常都是以计算货币的形式存在于生产者的脑海中。从资本运动角度分析, 商品与货币都是资本价值的一种表现。在市场经济中, 会计是确定资本运动的重要方式, 是指对资本运动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记录, 主要是通过账表重现资本运动[6]。资本运动是商品流通的客观存在, 人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通过账本记录能够观察到资本运动过程中的具体经济业务。

二、西方经济学与会计学的相关性分析

早期会计的发展是人们通过长期记账经验上不断改进获得的成果。直至19世纪末期, 会计工作者主要是对已经出现的实务进行描述, 但是没有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描述实务的体系。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以归纳法进行探究, 学者所归纳的理论被称为“描述性理论”。之后随着股份公司的快速发展, 对于会计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散, 为了维护企业的正常经营, 保护投资者与债权者的利益, 需要形成一套全面的会计体系, 从而约束会计行为。这就提出两方面思考: (1) 一方面是对会计实务中现有类型进行再次分类, 但是由于可选择的方法较多, 在操作过程中的可控性较差; (2) 通过采取一套系统框架, 各种会计行为能够从系统框架中演绎而来。

自1920年之后, 一批经济学者参与会计理论研究中, 并使用了演绎法对会计理论研究进行了整理与归纳, 从而改变了会计理论研究暧昧、模糊的情况。由于会计学自身没有形成较为规范、严谨的概念, 学者通过引入经济学中的概念并使其具体化, 从而构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框架, 从而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指导[7]。从《会计学中的经济学》这一书中就明确指出了人们在会计学研究中引入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收益的确定在1950年受到了会计学的关注, 早期研究主要通过借鉴经济学中关于收益的相关理论, 并以此确定会计中的部分概念和方法。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发现, 除了坎宁之外, 爱德华兹、贝尔等学者出版的书籍中都有提到“收益”的概念, 在论证时主要是通过外部经济环境出发, 借鉴了经济学中有关收益的相关理论, 并确定了会计中“收益”的概念, 但是他们提出的概念与传统会计中对收入核算、费用均摊等确定收益的方法存在差异。因此, 他们提出了采用现行成本法来核算收益。爱德华兹与贝尔在1961年所出版的《企业收益的理论与计量》中所提到, 经济学与会计学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 希望通过对现行会计实务进行改进, 从而建立一套系统的关于收益的理论。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其他学者的认可和关注。但是这一理论之后成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的“全面收益”概念的标准。

在1970年之后, 西方会计研究中心向资产负债表转移, 因此资产成为会计研究的热点。美国提出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以一个全新的思路对财务会计进行定义, 也就是以资产作为财务会计的核心, 通过对资产的明确划分, 逐步建立完整的财务会计体系。从这一概念来看, 本质上与“收益”概念一致, 但是这两种概念体现了会计思想的变化。但是遗憾的是,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由于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 因此与实践活动相妥协。

三、经济学基础上我国会计制度完善的策略

(一) 提高产权利益主体参与会计制度标准制定的热情

我国实施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非公有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所占比重逐渐升高, 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利益格局, 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了一个交往密切的网络。为了能够让会计制度的各个标准和要求保护各权利主体的切实利益, 需要让公有制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利益代表都参与会计准则的制定。只有通过各产权主体在经过共同协商和探讨上形成的会计准则, 才能够确保各产权主体的实际利益, 并在实际经营生产中都能够遵守相应的准则。

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制定中, 其他产权利益主体在会计准则制度制定中的参与性较少。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各界对于会计准则的认知不足, 没有认识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同时我国缺乏完善的产权体系以及公司治理体系。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通常是固定工资, 与业绩挂钩的奖励比重较低, 为了提高利益的最大化, 部分管理者更加追求控制权收益而不是当期的货币收益, 这就导致管理者选择从非货币报酬方面收取利益。在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体制的基础上, 管理者往往会选择和会计师一起徇私舞弊, 通过会计作假的方式获得收益。对于管理者来说, 通过会计作假获取的利益比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更高。因此, 目前许多上市企业的管理者普遍存在着这种心理, 不想为准则制定付出努力, 对准则制定保持观望态度。

(二)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我国的进出口水平快速增长, 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制度, 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向国际化的标准靠拢是必然的趋势。在此背景下, 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会计准则的改革, 需要从准则的完善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使得会计准则中需要保持中国特色也是重要前提。首先, 目前会计准则中有许多方式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 而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不能一味为了追求国际化而放弃这些内容, 但是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制度进行完善, 而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

四、结束语

经济学理论对会计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由于经济制度的特殊性, 使得我们在完善会计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 同时也要不断向国际化标准靠拢, 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摘要:会计制度是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会计制度也要不断的改进, 从而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与企业制度的需求。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会计学, 能够引进经济学中的先进理论, 为会计学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与经济理论与实践经验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经济学理论的提出, 能够为会计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或是更加深刻的阐述会计现象。因此, 文章主要针对经济学理论对会计学研究的渗透展开探讨。

关键词:经济学理论,会计学研究,企业制度,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 罗栋梁.会计的行为经济学基础:基于强互惠视角[J].会计之友, 2016, 12 (7) :2-8.

[2] 史梦鸽.新常态下会计研究的经济学思考及前沿探索[J].当代经济, 2017, 32 (9) :45-47.

[3] 武文燕.从经济因素分析我国会计法律责任[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 31 (3) :100-102.

[4] 施齐霞.互联网+会计环境下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以经济学的供求理论进行浅析[J].环球市场, 2016, 23 (8) :119.

[5] 刘燕, 王雨.会计理论发展及经济学对其影响之研究[J].消费导刊, 2016, 23 (11) :99-99.

[6] 蒋丽.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法务会计研究[J].法制博览, 2018, 23 (33) :253.

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范文第3篇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 重点研究经济学, 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在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中可以看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2000之前使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作为主要方法的论文有一成左右, 到了2005年就有五成左右, 现在经济学论文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已经称为一个不可或许的方法。我国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使用的计量经济模型方法的往往被作为优秀论文被大家学习。所以在大学课程中, 把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掌握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本文将从本人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感触给出一些经验。

1 学习的基础

美国现代经济词典给了定义为:计量经济学是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经济理论, 以便通过统计方法来论述这些理论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对于经济问题, 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研究:

这个程序化的步骤方便了这一方法的运用, 因此对于要研究的经济问题, 只需把每一步骤所需内容掌握, 就可以进行实际的问题的经典的一般性研究。

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必要的基础知识, 计量经济学也不例外, 在大学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开设这门课程, 也是因为它所需要基础知识的掌握, 一般需要经济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和经济统计学的知识。对于经济学, 由于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问题, 所以要在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之上, 研究的内容都是经济问题和经济理论, 在学习阶段的案例和应用阶段的论文都是经济学里面的内容, 因为要有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该课程的方法几乎全部来源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为了对于计量经济学内容的理解, 要知道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期望方差协方差、点估计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正态分布和统计量的三大分布, 整个计量经济学会反复使用这个知识, 以推进本课程的理论推导, 理论原由, 给予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上述知识点都要灵活掌握运用, 才能使计量经济学得以顺利的学习, 快速理解模型中的第三步模型检验。对于线性代数, 主要掌握的基础内容是矩阵及其运算和线性方程组的内容, 因为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基本都是用矩阵思想来研究的, 表述、推到和性质用矩阵表达会更加清晰和容易理解, 对于联立方程组的模型研究要用线性方程组的结论, 所以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要有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对于经济统计学, 要学会经济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应用, 在计量经济学中, 研究一切问题的基础就是数据, 而数据的收集就是首要因素, 把数据应用到理论和软件中, 就需要用到经济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应用。

计量经济学是学习理论方法, 重视思想、方法和应用, 轻推导。实际应用中一般使用软件, 大多数都使用Eviews。Eviews是Econometrics Views的缩写, 直接翻译为计量经济学观察, 通常称为计量经济学软件包, 它是美国QMS公司研制的在Windows下专门从事数据分析、回归分析和预测的工具。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基本上不需要繁琐的计算, 全部交给Eviews来完成, 因此还需要有必要的计算机基础。

2 学习要点

计量经济学教材的学习顺序一般是: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虚拟变量模型、误差设定与测量误差、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联系方程组模型、实证项目的计量经济研究。这些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基础、提供和应用。

基础内容为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 开始先研究最简单的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详细叙述了计量经济学研究问题的过程思路, 一般用简单的收入消费模型进行研究, 学习建立模型的基础知识, 基本假定的内容, 用OLS估计参数, 估计参数的性质, 进行假设检验, 最后进行预测, 同时在Eviews上进行操作实施。之后加强解释变量的个数, 也就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学习, 基本上还是延续了简单线性回归的顺序学习, 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内容, 特别主要此时对矩阵和方程组的学习应用。然后学习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 这三个章节研究方法类同, 都是因为上述研究的基本假定被违反的时候的处理, 学习过程为:概念、后果、检验和补救。通过概念了解定义、产生背景等, 可以得到经验的认识, 遇到模型知道容易发生的问题, 对于后果要认识到危害, 以便在实际应用中不致产生错误的结论, 以及危害的大小和承受程度。检验的学习是重点, 一般都有3个以上的方法来检验这种错误是否出现, 这个实际操作的内容, 可以根据案例和实践熟悉, 理论内容作为了解就可以, 最后是补救, 补救就是目的, 这个补救之后就得到直接应用的模型了因此补救的理论方法要熟知。

在以上的基础一般性的方法论之上, 就是提高的内容, 对于一些特殊的数据和模型, 要使用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虚拟变量模型、误差设定与测量误差、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联系方程组模型来研究, 每个部分基本上是独立的, 实际问题中不可能千篇一律, 总会有一些特点, 例如在虚拟变量中接触到定性的数据就不能用普通的定量的解释变量来描述, 因此引入了虚拟变量来实现。还有计量经济学中重要一类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 这类数据具有独特的结构, 有必要使用专门的手段来研究, 就是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于这类数据, 我们一般是用ARMA模型, 重点去确定p、q这两个阶数, 期间还要知道前线的偏微分方程的基础知识。现阶段很多的经济学论文都会涉及到时间序列数据, 因此这部分的过程和理论需要掌握。

最后是应用阶段, 通过了计量经济学的学习, 目的就是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对于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进行讨论、阐述和发现。通过案例来总结性的学习, 把整个过程联系一起。一般通过实证项目的计量经济研究来学习。

计量经济学的学习离不开软件Eviews, 它方便的解决了计量经济学的计算问题, 在每个计量内容中都要实践各种方法, 认识重要的结论数据, 对这些数据能够进行识别, 发现模型的问题和结论。能够利用Eviews进行合理的操作, 发现模型的问题, 并且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补救。

3 计量论文

整个计量经济学的学习理论内容和软件的学习结束后, 就要根据实证项目的计量经济研究做一个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的后续就是经济学类的论文的撰写。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就是在实际的经济问题使用计量的研究中提出来的, 这些理论和方法在现阶段经济学问题中经久不衰, 是因为能够对于各类和各时间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做课程论文之前要学习实证的案例, 然后阅读其他课程论文和以发表的论文的研究过程, 包括同类文章的选题, 建模过程, 数据的分析和结论。作为自己课程论文和发表论文的基础。选题是在经济学的基础之上对有兴趣和前沿的经济学问题进行选择, 数据的收集也是重要的过程, 它是文章结论和真实性的基础, 一般采用统计年鉴和各类统计机构的数据, 自己实际的采集数据需要人力物力财力, 还要根据时效性来确定。要使用不同的思路, 或者结果自己学习过的经管类课程, 这是一个不断探索、渐进深入认识和熟悉思路的一个过程, 可以选择宏观经济方面、微观经济方面、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学方面、市场营销或产业组织、公共财政和人口社会学方面等等。在模型的建立中也要反复推敲, 先假定一个, 然后往下做论文, 遇到问题就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但是并非一个模型就是固定的, 修正模型也是一个过程, 为了得到合理正确的模型, 需要反复修正, 在各种检验中都可以通过, 并且参数估计值与其理论的预期值要一致。一般我们先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然后进行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的顺序检验和补救, 首要进行多重共线性的研究, 之后对于面板数据, 一般优先检验异方差,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 一般优先检验自相关。论文研究有两种重点, 一种是结构建模, 就是对于模型得到一个合理的结果, 一般使用经典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一种研究重点放在模型的设定方法, 从统计和经济理论, 强调逻辑的一致性, 它即是对数据分布信息的动态挖掘, 也是对模型建立的不断思考和改进的过程。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要有充分的结论来说明, 用数据来说话, 期间必要处要有Eviews的回归结果, 显示自己的结论是有数据支撑的。

结束语

本文自讲授计量经济学几年来, 通过学生学习和课程论文以及毕业论文的指导得到上述探讨, 对于学习这门课程有重要的意义,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核心课程, 不仅在学习中有重要作用, 在实践中更是一个强有力的解决工具, 现今社会数据大量而且复杂, 应用计量经济学这一数据处理软件能从中发现联系, 既能检验和说明过去的经济理论, 又能进行预测。因此对于经济类、统计类和管理类专业的人士都有受益匪浅的。

摘要:本文主要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和理论应用出发, 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特点、学习的必要基础、课程内容的要点和课程论文的撰写。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如何学习计量经济学这门课进行的阐述, 重点叙述了如何使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经济学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 包括数据选取、方法运用和使用Eviews软件来得出结论。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Eviews,计量经济学模型

参考文献

[1] 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6.

[2]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3] 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

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范文第4篇

教学内容:教材40-41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想一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呢?

学生交流后提问: 为了调查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你会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说说你的方法。

学生交流呈现自己的记录方法,教师稍作评价。

(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2.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张丽华同学用画“正”字记录的记录表: 谈话:除了可以用画“正”字的记录表进行记录?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记录数据方法,展示之后引出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更清楚地表示数据,让学生对这两个新事物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进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统计表。

提问:这种统计表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统计表中填出的数据表示什么?

学生根据引导,从上到下观察统计表,了解统计表的各个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2)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3)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

2.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吗?请大家完成在课本上。 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呈现学生的统计表交流、检查,注意填表日期)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1 说明:合计数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3.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出示条形统计图。

引导:观察条形统计图,这张条形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提问: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的?

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几个人?是怎样确定直条高度的?

说明:完整的条形统计图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这里标题是“某班向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2)一般在统计图的横向底线和纵向左边线上分别表示出项目和数量,这里沿横向底线表示项目,沿纵向左边线是表示数量的刻度,这里每格高度表示2人;(3)用直条表示数据是多少,直条长度要根据左面数量的刻度确定。

4.根据题中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在课本上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强调画好直条后要把数字写直条上方。 【设计意图:本节课学生初次接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根据手机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首先需要了解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表达数据的方式,否则会影响学生在统计表里和统计图上正确地表达数据。因此教学设计展示统计表和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一张统计表和一副统计图要“有哪些要求”“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怎样表示数据的”,了解其结构好数据表达,使接下来自己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具有知识基础。】

5.小结方法

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根据填表、画图的经验说一说要注意的地方。

指出:在统计表里表示数据,一要注意正确填写每个项目的数量,二要注意正确计算合计数。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数据,一要看清各类项目的位置。在对应的位置上表示相应的数据:二要根据每格表示几确定条形画多高,准确表示数据;三要在直条的上部标出表示的数量、不管是统计表还是统计图,都要注明统计的日期。

6.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人数最多的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说明:从统计表和统计图里,除了可以知道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各有多少人,还能知道最喜欢哪几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比较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少,喜欢不同类节目的人数相并多少等。所以统计可以知道许多想知道的信息,不同的统计又可以知道不同方面的信息。在学习、生活里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想要了解哪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收集数据,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7.回顾、反思。 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互相说一说。

小结:统计表是用表格呈现数据的,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呈现数据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而条形统计图能更直观、更形象地表示数据。

三、巩固练习,统计实践

1.完成“练一练”。

出示题目要求,理解题意。

讨论: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调查,怎样表示调查得到的数据。

组织交流:说说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2 各小组按要求开展调查活动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每位同学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在组内检查、核对记录的数据,全组统一结果

全班汇总记录的数据,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引导: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交流:通过统计,你了解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哪些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自己班里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统计数据的过程:收集数据、汇总数据、填统计表以及画统计图,通过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再次熟悉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结构和数据表达。】 2.完成练习七第1题。

读题后提问:统计图的纵轴、横轴各表示什么?纵轴上1格表示多少?

交流:第1题统计的什么内容,你了解哪些数据?哪天用水最多,哪天最少? 除了星期六和星期日外,每天的用水量大约多少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说明可以看这五天每天的用水量,大多数是11吨,其余比它多点或少点,所以可以说大约11吨,也可以说成大约10吨)

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四、课堂总结

总结收获。

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对于统计,你有哪些体会? 指出:我们这节课,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知道了它们各由哪些部分组成,学会了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明白了统计表填数表示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据,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相关信息,便于我们分析向题。知道条形统计图除了能表示出数据,还可以更形象反映各项数量的多少。在日常生活里,有许多内容都可以统计,经过统计的数据是可靠的,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一定的信息和情况,因此当要了解什么数据时、就可以用统计方法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留心身边事物,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填数表示

统计图——直条表示 直观形象

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范文第5篇

2. 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 斜线不得多于1 条, 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应写成mg/ (kg﹒d) 。

3. 量符号均应使用斜体, 如m (质量) 、t (时间) 、V (体积) 等, 且应注意某些希腊字母与拉丁 (或英文) 的区别。

4. 图、表中的量和单位应量符号在前, 单位符号在后。 单位符号前的数字最好为0.1~1 000 间的整数或小数, 避免使用分数。 当过大或过小时, 应改用适当词头中M, P或10n, 10-n表示, 但应遵守有效数和修约规则。

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范文第6篇

20 世纪30 年代初, 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传统的法律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严峻考验, 人们开始探寻新的法律模式。法律现实主义运动的发展导致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逻辑推理方式, 开始将法律同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 尝试采用新的法律方法对新出现的法律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法律经济学理念的首次提出, 一般认为源于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 在此文中, 科斯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1973 年, 波斯纳的著作《法律的经济分析》的问世, 为法律经济学划定了自己的领地, 也奠定了波斯纳本人的学术地位。自此以后, 法律经济学逐渐成为广受关注的重要法学流派。

二、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困境

( 一) 方法论问题

法律经济学主要采用个人主义, 强调社会的变迁来源于个人的行为, 而整体主义则着重强调整体优于部分, 社会整体大于个人的简单叠加, 整体主义往往与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密切联系, 自主的个人如何脱离现实制度来解释制度本身的演进和变迁是个人主义所无法解决的, 因此这种个人主义往往被方法论整体主义所质疑。

由方法论个人主义所导致的方法论主观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判断和理解能力, 而这种价值判断和理解能力是因人而异的。尽管波斯纳对功利主义的评价是度量困难, 但对于法律经济学来说, 同样没有很好地解决度量问题, 正如效率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困扰法律经济学的一大难题。虽然波斯纳尝试将效率的评价标准诉诸于金钱, 从而引申出社会财富最大化的理论, 但不可否认的是, 法律经济学中的主观主义的方法论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 二) 社会财富最大化问题

波斯纳极为推崇社会财富最大化, 但是, 各种幸福都可以通过财富获取吗? 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性是, 我们必须放弃部分或全部财富才能获得某种更大的幸福呢? 如果存在这种可能性, 我们是不是应该综合考虑所有的幸福来源, 而不是单单追求财富的最大化这一种途径。因此, 对于社会财富最大化这个标准, 法律经济学是否应该划定范围、或提供标准以供适用者来判定哪些案件适用财富最大化标准以及哪些案件不适用此标准。尽管波斯纳承认财富之外的幸福来源以及其与追求财富最大化可能产生的冲突, 但他并没有提供标准来供我们判断何种情况属于此情形, 也没有提出解决之道。正如台湾学者熊秉元教授所说: “波斯纳自己也认为‘财富极大化’是一种退而求其次、不得已的做法。既然是以‘财富极大化’来逼近‘效用极大化’, 也就是借着‘财富’来间接反映‘效用’或‘福祉’; 那么, 在财富和效用这两者彼此不抵触的时候, 运用这个原则当然不成问题。可是, 如果‘财富’和‘效用’发生冲突的时候, 还能坚持以‘财富极大化’为目标吗?”

( 三) 道德缺陷

法律经济学将“效率”视为至高无上的标准, 强调对法律规则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 从而对法律实施的结果得出结论以及对其社会价值作出评价。采用以“个人理性”及相应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为其方法论基础, 以“效率”为标准探究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状况, 波斯纳甚至认为, 在最普遍的意义上, “效率”可以被视为“正义”, 基于经济原则建立的道德体系同人们日常的道德体系是一致的, 因此, 并不关注理性的人 ( 行为的施动者) 的行为动机, 也不重视对人性的考察。

法律经济学认为“经济人”的行为就是选择适当的手段以期达到期望的目的。如果其选择与其目的是一致的, 这种人就是理性的。他们仅关心“经济人”是否按理论的预测行事, 并不在乎“经济人”是否自私等关于人性的问题的讨论。同时, 经济学家认为正义等理论是模糊的, 不赞同某些传统的法律方法, 沉醉于采用完美的数学模型来进行法律研究, 忽视了在法学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的道德伦理。我们应该正视的是, 经济分析方法只是法学研究中的一种法律方法, 它本身也不是无可挑剔的, 也是需要不断修正和发展的。

三、主流法律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主流法律经济学以芝加哥学派为主, 其代表人物为波斯纳。芝加哥学派主张运用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经济学传统理念, 重视对财富和效率的追求, 将财富、效率等的最大化视为其重要的目标。在分析方法上, 主张适用实证分析方法, 如成本———收益分析法、均衡分析法等。近二十多年来, 主流法律经济学不断遭受质疑和抨击, 诸如新制度经济学派、公共选择学派、行为法律经济学等一系列的新兴学派的涌现, 从不同角度对主流法律经济学不断进行挑战。

( 一) 新制度经济学派

在当代, 新制度经济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当属施密特 ( A. A. Schimid) 、萨缪尔斯 ( W. J. Samuels) 和威廉姆森 ( O. W. Illiamson) 。新制度经济学派并不像主流法律经济学那样过于强调效益最大化或极端的分权制市场理念, 它认为对于法律制度是能够进行选择的, 即通过对不同的法律领域中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将交易花费视为重要参考因素, 在不同的制度选择中选取交易花费最少的一种制度。随着法律经济学的发展, 制度经济学与法律经济学逐渐呈现出相融的趋势。这种新制度经济学派不再局限于将法律经济学视为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法律问题的分析, 他们试图探究法律领域与经济学领域存在的内在关联, 以期发现法律制度中隐含的经济学思维。

( 二) 公共选择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是以经济学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问题的一个重要学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戈登·塔洛克 ( Gordon Tullock) 和詹姆斯 · 布坎南 ( James Buchanan) , 他们认为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究习惯上由政治理论家研究的问题。随着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 公共选择学派逐渐将研究的视角扩展到法律经济学领域, 对宪法的选择和改革、法规公正与效率以及法律程序等问题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种对于宪政领域所进行的经济学分析, 最后发展成为宪法经济学。宪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非经济现象, 而是像集体决策的规则等类似的政治问题。其研究的目的也与经济学不同, 宪法经济学的着重点在于对于约束的选择, 即不同规则间的选择, 而不是在既定制度内的选择, 而经济学则着重于对于约束内的选择, 即对实务的政治家提出建议。从宪法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宪法的内涵, 有异于宪法学范畴下的宪法定义。与宪法学相比, 宪法经济学更侧重于对宪法规则的经济学分析。

( 三) 行为法律经济学

行为法律经济学通过结合心理学的视角和方法, 去理解法律目标和其实现过程。通过分析人类的行为, 提出主流法律经济学所主张的某些设定是不相符的。他们认为主流法律经济学对人类的真实行为所进行的不准确的分析, 将会导致他们提出的相关假设的不合理性。行为法律经济学通过运用心理学、实证研究、行为实验等理论和方法对主流法律经济学的理性人的假说提出了许多修正。行为法律经济学针对自己的发现对包括科斯定理、预期效用模型等在内的传统法律经济学的诸多理论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传统法律经济学的“理性人”的理论所发展出的制度和理论模式可能存在缺陷, 并在财产法、侵权法、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宪法、刑法等诸多领域尝试对传统法律经济学的理论进行修正。

摘要:法律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学流派, 由独特的经济学视角进行法律的解读, 成为跨经济学和法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尽管法律经济学已经得到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的普遍认可, 其在方法论、社会财富最大化、道德质疑等层面仍然面临着亟待解决的理论困境, 以及不同新兴流派的不断挑战。

关键词:法律经济学,理论困境,新兴流派

参考文献

[1] [美]波斯纳著, 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2.

[2] [美]博登海默著, 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

[3] 熊秉元著.正义的成本[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4.

[4] 张文显著.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6.

上一篇:维修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