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勘探论文范文

2023-09-16

油气勘探论文范文第1篇

1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物探的装备以及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物探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油田开发应用到了物探技术。然而近几十年来, 物探技术逐渐演变成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地球物理油藏技术。地震勘探技术中的反射地震, 数字地震, 三维地震技术在不同的时期为油气的勘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增加了油气发现数量以及储量, 推进了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油气勘探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不仅提高了油气勘探技术的成功率, 而且也促进了传统的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近几年, 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新疆, 吉林, 塔里木, 玉门等地区的油田带来了新的发现, 油气勘探技术在油田开发阶段也得到了应用, 加大了开发面积以及开发储量。随着先进的油气勘探技术的广泛应用, 其在石油勘探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

2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2.1 高密度空间采用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现阶段, 高密度空间采用技术已经得到了长时间的发展, 所以相对而言比较成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应用小面元或小道距进行野外高密度空间采样。对于野外激发以及接收采用不组合或者少组合的方式。使之能够真实有效地记录信号和噪声。对于信号的改造, 则需在不采集信号时来进行, 用以来保证有效波不受外界的干扰。因为高密度空间采样率与横波, 纵波分辨率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 所以在进行野外组合时, 难免会伤害到有效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改革。

2.2 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主要利用横波, 反射波以及转换波的技术对于地震波数据进行完整的记录。虽然转换波勘探技术的运行成本逐渐降低, 但是在勘探过程当中, 勘探能力却有着大范围的提高, 所以, 转换波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横波, 纵波等勘探技术而言, 传换波勘探技术有着更多的优势。转换波勘探技术不但可以有效的收集到横波纵波的信息, 降低了勘探技术运行的成本。即使横波, 纵波勘探技术也具操作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但是在实际勘探过程当中, 对于预测油气等方面不能很好的完成。而转换波勘探技术则可以有效地进行预测。所以, 转换波勘探技术在当下的油气勘探过程当中, 有着明显的优势, 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3 时移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时移地震勘探技术就是在不同的时间内对油田进行三维观测。时移地震勘探技术多用在开采过程当中疏漏掉的油气分布, 利用不同的时间点的地震数据来进行分析。将剩余油气的分布合理的探测出来, 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对剩余的油气进行中开采。利用时移地震勘探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对于油藏监控成本, 提高油气的采收率。

2.4 井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井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要是通过垂直地震以及井间地震这两种方式进行勘探。但是在实际油气勘探过程当中, 垂直地震法较为常见, 并且对于地质的问题能够很好的解决。在勘探过程当中, 垂直地震勘探法常常用于追踪裂隙, 研究油藏等方面。

2.5 综合解释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综合解释技术主要是对于各项地震资料进行合理的解释, 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综合解释技术包括对岩性, 三维可视化以及构造的解释。综合解释技术在当前的油气勘探开发中应用得较为广泛, 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也有了不小的收获。

3 结语

总而言之,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只有合理的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才能使得油气勘探成本不断的降低, 而且油气的开采率以及采收率等不断的提高, 为我国的油气勘探收益提供一个更高的保障。对于油气勘探开发, 还需根据不同的地质, 不同的环境而变换勘探技术, 使得勘探技术发挥最大的效用, 对于油气数量的开发以及储量的开发都有所提高。油气勘探技术的出现, 也使得我国不再依赖于国外的原油, 使得石油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摘要: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气的勘探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出现, 使得油气发现的数量以及储量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很大的增加。目前, 我国使用的油气勘探技术多为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技术, 提高分辨率勘探技术以及地震综合解释技术。这三项技术的使用使得我国新疆, 吉林, 塔里木, 玉门等油田的勘探开发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发现并落实了众多的油田。

关键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油气勘探,应用,解析

参考文献

[1] 魏银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9:77-78.

[2] 孙龙德, 方朝亮, 撒利明, 杨平, 孙赞东.地球物理技术在深层油气勘探中的创新与展望[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 04:414-424.

油气勘探论文范文第2篇

1 知识体系整体建立

石油资源勘探不同与浅地表资源勘探、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业过程、使用了地质、电、磁、地震、数学、物理等大量的技术手段。这使得《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研究内容十分丰富, 它包含了《沉积学》、《地球物理测井》、《数学地质》等专业课程一部分专业知识与工作方法。如果分割教学会使学生误以为是各个专业课的实践复习, 建立不了研究工作的大局观, 从而偏离了课程设计为学生建立油气田勘探工作基本框架的目的。

为了建立该课程的知识体系, 必须首先使学生对油气田勘探工作有全面的认识, 要明确勘探油气是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 其它的技术手段是为主要目的服务的各个枝节。然后才能讨论各个实验的对象、方法及流程。即各个专业课知识体系是服务于油气田地质勘探工作的, 各个专业课实践工作是油气田勘探的有机组成部分。

具体体现在教学中, 应首先以实际油气田工程作为实例, 去讲解勘探流程与结果, 从而建立和强调该课的知识体系, 在其基础上再讲解各个部分, 与其在这一体系中的目的和作用。只有达到“纲举目张”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才不会陷入斑眼窥豹、盲人摸象的地步。

2 教学方式整分结合

如所述该课设知识面广、内容十分丰富。它涉及各个专业课如《矿物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专业课程知识点时, 既不能一一展开讲解, 学生难以消化;也不能一带而过, 因为缺少关键环节将使整体工作不能完成。同时由于使用了多种技术手段, 必然产生多种类型的数据记录;这些数据的读取、分析、存储组合, 又要通过不同石油地质软件各个阶段的地质成果, 其意义、描述、联系也是非常复杂的, 如果仅满足于专业软件教学, 该课程设计有失偏颇, 仅强调地质教学, 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实验的知识点为核心, 集中主要教学力量攻破各个知识节点, 同时兼顾各个部分的客观联系。具体体现在教学方法上, 应在学生建立整体认识后, 采取分组合作制度。要以油气田勘探的目标为核心, 以实际例子为指导, 在实练实训中解决教学问题。分组教学时, 要将主要成果逐步展现出来, 做一步学一步并及时答疑;同时要将各个步骤清晰化、程式化, 并汇集成书。使不同小组的同学能够保持整体观, 明确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以便各组之间联系与协调, 使学生认识到各知识点的联系与目标, 并为课后的复习留下空间。

3 考核方式逐步细化

一门课的考核方式直接影响了该课的教学效果, 过去该课程设计对学生的考核停留在布置课程报告上, 又因为是分小组完成, 同一类型小组研究内容一致, 所以小组内报告相似程度较高。现在改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并依照程式化的指导书逐一考核。考核内容从最后的一本报告, 改变为平时考核为主。

这也依赖于教师面对面的指导与交流、手把手的操作与监督。在分组教学的前提下, 可以地质成果图件为考核核心, 图件质量、制作过程、地质描述等细化内容被列入了考核目标。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减少了相互抄袭、偷工减料的现象。小组教学不对该课的考核细化做出了贡献, 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学习态度。

4 结语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成果是以地质工程实例作为引导, 在实训实练的基础上切实地提高学生地质思维和工作能力。首先建立整体知识框架, 再由点及面逐步展开, 最后逐步细化考核目标。通过多次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分析表明, 该改革学生对油气田勘探工作整体认识有较大提高, 基本理解要做什么, 怎么做, 为什么这样做的一系列问题, 提高了学生对油气田勘探的认识与思考, 掌握了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使学生能够适应今后地质工作与研究的基本要求。

摘要:《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在油气田勘探的实例中提高动手能力、在实训中加深专业认识、在实践中建立知识体系, 最终为完成油气田勘探工作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在长期教学摸索中认识到, 建立整体知识框架是重中之重, 其次要突出实验任务、由点及面逐步展开教学, 最后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认真考核, 是提高该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针对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查专业《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学生就业需求和教学培养需要为出发点, 对知识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 对其进行了讨论与研究。

油气勘探论文范文第3篇

测井在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中, 是准确定位、评价油、气层的重要手段之一。当今, 随着石油科技的迅速发展, 在使用常规测井方法之外, 还处理新领域内的新型测井技术。具体而言包括:介电测井、地球化学测井、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等。此外,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标志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已经进入成熟的发展阶段。

1.1 常规测井方法

用测井仪器向底层下发射出一定频率的电流测量地层点位, 在得到底层电阻率测井的方法后, 包括底底层发射电流测量地层自然电位的测井方法。声波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坏境地层的声音性质去判断底层的特性, 包括声幅、声速、声波等多种测井方法、核测井一般称为放射性的测井, 依据地层岩石及孔隙流体的核物理性质, 其中包括自然伽马测井、密度测井及孔隙度测井。

1.2 新型测井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众多新型测井方法, 其中有成像测井、随钻测井及电缆地层测试等等。此外, 测井新技术的开发中, 正朝着学科结合为特征的综合评价技术方向发展, 测量信息大而且准。此外, 实时测量、实时监测是当今系统中的新型测井方法。现如今, 油气田的具体勘探开发中, 在识别过程中油气层具有较强的识别作用。这些测井技术在油田勘探的开发过程中可显示出及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2 油气田勘探开发在具体测井技术中的应用

2.1 地层评价及地质探刚的应用

测井技术应用在地层评价环节中, 可明确地划分地质界面, 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勘探人员的岩层性质进行分析。此外, 细致分析对岩层中所蕴含的矿物质。具体而言, 每种矿物成分含量的计算中, 能够绘制地剖面图。此外, 测井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具体应用, 能够计算出油气存储中岩性特征, 油气层温度高低、实际的压力及厚度等等特性。除此之外, 可对油气藏的实际渗透率、饱和度进行相应指标分析, 可有效帮助相关人员对油气田的地址特征做出精确分析。此外, 储存评价上, 明显地应用到了测井资料, 其中评价方式趋于成熟。总的说, 不仅可明确划分各种地层, 并对油气田的产能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为计划方案的编制, 储量的评价提供更多基础性的参数。测井技术在地质能够对多井资料进行对待, 之后还可以将真实的地下储存进行真实的反映, 能够为今后平面规律、地质构造的研究提供资料。具体而言, 地质剖面的划分中, 可利用信息做依据, 既能够反映地层岩性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对底层做一对比, 将孔隙度、含水率精确地计算出来。

2.2 在土油气钻采中的应用

测井技术现如今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油漆工程的钻探及开采应用上, 在具体的应用范围内对钻井井身轨迹进行详细细致的分析, 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固井水平及质量进行有效评价, 分析在油井和油气中是否存在串漏情况。实时监测油气的动态工况, 不仅对工况进行分析, 还有利于问题的查询。能够做好生产方面的调整及优化。测井技术可对油田、气田中开展射孔施工, 可对测量开发中的生产剖面及吸水剖面进行开发测量, 与此同时, 得出探井中的水淹层资料和情况资料, 对储集层破坏的实际情况做出评价。此外, 测井技术的应用中, 可对检验管壁的具体质量进行检测, 并对优化设计提供保障, 确保油气田工程能够安全实施下去, 确保油气田勘探的高校性。

2.3 描述油气藏中的应用

测井技术在描述油气藏工具的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仅可以对含有水平、产能提供有效地评价, 还可以对剩余油量进行检测, 确定储存的参数。此外, 测井资料可用来分析油气藏结构特征及沉积环境等。测井技术同时还可以对低阻油层进行识别和监测。总的来说, 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中, 油气藏不仅能有效地开发油气资源, 还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3 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测井技术的发展新方向

测井技术新发展思路中, 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常规测井技术。当今, 测井技术朝着提高测井采集分辨率与测井评价精度实现发展中, 集高可靠性、高集成度、高精度的测井技术为一体, 它们作为基础性的性能产生了一系列评价体系和测井方法、测井就技术朝着更高效、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土层环境及新的地质。而且具体的测量方式朝着多源、多波的方向发展, 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井眼的覆盖效率, 并且适应了非均测量的具体需求。

具体而言, 测井资源的采集方向朝着集成化及阵列化的方向发展, 具体表现是阵列测量逐步取代单点测量,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勘探复杂储层的需要, 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及策略质量。

摘要:现如今, 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下, 我国勘探以及开发油气田的力度不断加强, 勘探油气田的目的在于寻找蕴藏在地下的油气层,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测井技术起到重要作用, 文章就测井技术问题进行探究, 与此同时, 还对勘探开发油气田的工作的测井技术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测井技术,勘探开发,油气田

参考文献

[1] 朱洪刚.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测井技术的应用探析[J].石化技术, 2015 (3) .

[2] 杜海洋.测井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 2012 (6) .

[3] 廖齐明.四川油气勘探开发中测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J].能源与节能, 2013 (10) .

油气勘探论文范文第4篇

本区除沧东断层规模较大外, 其余均为小断层。沧东断层为分割沧县隆起及黄骅凹陷的一级断层, 是一条切割结晶基底并对沉积盖层产生重大影响的大型断层, 根据其地质作用、断面特征、产状的不同, 将其分为南、中、北三段, 本区属于沧东断裂中段南部。该断裂总体走向北东, 断层断距较大, 控制着早第三纪沉积。上第三系以正断层为主, 前第三系有少量逆断层。这些小断层控制着构造的形成及油气的保存。

2 地层分布特征

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地层在该区分布较为广泛, 该组地层在C18 井、三呼庄-新集一带未见底。该层底界地层埋深变化不大, 一般在800-1200m。

由于燕山期构造活动强烈, 上升盘抬升较高, 后期剥蚀强烈, 造成该区缺失部分石炭系和奥陶系地层。残留地层分布在工区西部及东部沧东断层上升盘, 工区中部缺失上、下古生界地层。

3 油源

该区油源主要有两种, 一是隆起上发育的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油源;二是下第三系油源, 紧靠沧东断裂下降盘的板桥、沧东、南皮凹陷中的下第三系生油岩。

古生界油源: 沧县隆起上广泛分布中上元古界及下古生界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主要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二套烃源岩, 地层以灰色、深灰色白云岩和灰岩为主, 地层中夹有黑色叠层石。雾迷山组地层厚度巨大, 地化指标有机碳含量最高0.71%, 平均为0.12%, 沥青“A”2463PPm, 平均159PPm, R0 值在蓟县-昌平一带为1.78-1.95%, 其余大部分地区为1.0-1.3%的生油为主。

高于庄组, 白云岩及灰岩地层中夹少量黑色页岩, 地层厚度在蓟县一带超过1300m, 有机碳含量最高达0.94%, 平均0.2%, 沥青“A”最高544PPm, 平均129PPm, 由于上覆地层巨厚, 成熟度已达生气阶段。

奥陶系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0.13%, 沥青“A”平均含量为183PPm, 总烃平均含量为98PPm, 属于较好的生油岩。

石炭-二迭系地层主要分布在沧县隆起的南部, 其下部的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为含煤地层, 有机质十分丰富, 可构成良好的烃源岩。

虽然沧县隆起上具备了古生界油源的基本条件, 但由于该隆起在演化过程中受新生代早第三纪断块运动影响较大, 不同区段的地质特征有明显的差异, 应具体分析评价。本区中上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低、烃源岩厚度薄、沥青“A”含量低;中上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0.1烃源岩厚度薄300米左右、沥青“A”含量0-50PPm。总之, 各项指标均较低, 不利于油气成藏。

新生界油源:本区新生界油源来自于凹陷内部的孔二段生油岩, 沧东、南皮是两个沿沧东断层下降盘发育的有利生油凹陷, 下第三系暗色泥岩及油页岩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 油源丰富。从孔南地区生油岩分布图看, 与该区相邻的舍女寺附近地区生油岩厚度一般在200米左右, 长期活动的断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4 有利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综上分析, 认为该区应以寻找以新生界油源为主的油藏, 其原因如下:

4.1 与东侧的沧东、南皮下第三系生油凹陷相邻, 该区段沧东断裂面结构呈坡度较缓的断面坡, 可使得凹陷中孔二段和沙河街组生油层与沧县隆起呈上倾方向接触, 运移条件有利, 油气可沿断面坡和不整合面向隆起上运移。

4.2 本区储层有明化镇组砂岩, 馆陶组砂岩及中上元古界碳酸岩盐。兴济凸起上古风化壳由于淋滤剥蚀程度不同, 形成一系列的古残丘, 成带分布, 经长期淋滤溶蚀, 裂缝溶洞非常发育。

4.3 明化镇组及馆陶组砂岩与上伏泥岩能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 由于兴济凸起长期隆起, 石炭-二迭系地层大面积缺失, 因此保存上主要依靠潜山上的明化镇组泥岩和潜山内幕的寒武系泥页岩和中上元古界地层内的隔层起封盖作用。

4.4 发育史研究认为, 沧东断层上升盘构造形成期为东营组早期, 油气运移期为东营组末期, 油气保存期为明化镇组时期及第四系时期, 油气藏配置关系较为有利。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本区兴济凸起的找油目标主要是靠近沧东断裂带有利的残丘圈闭。主要目的层为中上元古界碳酸岩盐储集层兼探明化镇组及馆陶组砂岩储层。

摘要:通过对沧县隆起-舍女寺构造、地层、成藏条件等研究分析, 结合目前勘探程度, 认为沧县隆起-舍女寺具一定的生、储、盖成藏条件。油源主要有二种供油渠道。一是下第三系油源, 紧靠沧东断裂下降盘的板桥、沧东、南皮凹陷中的下第三系生油岩。二是隆起上发育的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油源。上第三系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中的泥岩等等可分别在不同地层中起到良好的盖层作用, 因此沧县隆起具有寻找油气的勘探前景。

关键词:沧县隆起,成藏条件,油源,生油岩

参考文献

[1] 杜旭东, 漆家福, 陆克政等, 黄骅坳陷中生代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石油实验地质, 2000, 22 (2) :125-130.

[2] 胡宗全, 王传刚, 张玉兰等.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潜山油气成藏条件评价[J].石油试验地质, 2004, 26 (2) :553-558.

[3] 石彦民, 于俊利, 廖前进, 等.黄骅坳陷孔西地区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初探[J].石油学报, 1998 (2) :6-9.

油气勘探论文范文第5篇

1 微地震监测技术的使用原理

假设某个点上发生了微小地震, 该地震将会导致地层出现剪切错动, 因为错动又会出现微地震波的震源。这样的地震震源与其他地震勘测不同, 这样的震源影响能力并不大, 其差不多等同于几克的炸药所产生的影响。对此, 它在向外播散的同时,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及影响会逐渐降低。与此同时, 勘测在三个位置进行检测, 通过测量的影响程度以及三个位置的实际距离分析微小地震的实际情况, 震源位置等等。微地震检测技术则主要是对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微小地震进行研究与勘测, 并利用勘测、研究结果作为依据预测开采活动以及结果。这样的方式与常规的地震勘测不同, 微地震检测技术会涉及到发生时间、强度、方向、范围等。

2 微地震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2.1 水力压裂裂缝监测

随着水力压裂可能会导致层厚不够的层面出现裂缝, 从而形成横推断层、层理面等, 其开发过程中的稳定性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极容易出现剪切滑动等现象的发生, 最终形成微天然地震或者微地震等现象。微地震所引发出的弹性波频率非常高, 几乎所有在波及范围之内的设备, 都会受到影响, 可能导致油气勘探中所使用的传感设备故障, 导致这些设备所检测出的数据出现明显差异。

使用光缆将三分量实时采集检波器分别放在压裂井旁的随意一个邻近井中对井底的储层厚度进行测量, 依据这样的测量方式能够有效地检测裂缝段岩石的张性、破裂程度, 破裂的微裂隙层所引发的微地震信号将会受到阻截, 从而获得裂缝的长度、高度、位置、对称性等空间具体情况。

在储层出现压裂的情况时, 岩石会随着裂缝而出现损坏的可能性, 此时裂缝的周边便会出现微地震。在微地震出现之后, 便可以采集微振波的信号, 并对信号进行整体、分析, 最终便可以得出微地震震源的具体位置, 得出储层裂缝的实际裂缝大小、裂缝位置以及裂缝时间等, 给之后的操作提供可靠依据。微地震能够对储层出现压裂时, 裂缝所影响的范围、裂缝的发展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检查, 进而更有实际依据的对压裂工程进行评估, 给之后的压裂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提升压裂效果对低渗透油气勘探开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利用微地震检测技术对水驱前缘进行检测

如果油气藏发生漏水、渗水也可能发生微地震, 此时, 利用微地震波对水驱前缘进行监测, 从而有效的发现渗漏水油气藏的渗水范围、渗水位置以及渗水流动方向等实际数据。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检测活动当中的增加采取量、部署等活动的依据。在进行检测之前, 可以对渗漏水井停注入数小时, 最终使上述的微裂缝闭合。在闭合之后, 将其打开, 在注水时, 将有可能出现流动压力前缘及孔隙流体压力形成压力影响, 之后便会发生微地震, 形成微震波, 此时微裂缝便会重新开裂, 从而发生微裂缝, 引发微地震。

2.3 火烧油层检测

火烧油层主要是用于在稠油开采中, 因为原油的粘稠度较大的情况之下, 其无法在地层有效的流动。在往稠油层内冲入空气之后, 燃烧掉一小部分原油, 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剩余的稠油的温度便会提升, 粘稠度将会极大程度的降低, 进而使其能够顺利在油井当中流动。用燃烧的手段处理稠油必须是知道前缘位置, 以及燃烧可能会影响的最大范围。如果燃烧波及的范围以及温度设计的过低, 便会出现多次的燃烧操作, 从而形成资源的浪费。但是如果燃烧的选取范围过大, 则会直接导致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 准确的判定燃烧的范围以及前缘尤为重要, 对能源节约以及稠油开采都有实际意义。

2.4 地应力监测

从当前的研发技术分析, 地应力场对于天然的油气注水开发有着一定的主导性作用, 与井网优化、人工压裂裂缝均有着决定性影响。依据应力的指数得出能够影响地层破裂的压力值, 也可以成为注水压力的设计依据, 利用应力测量的方式研究地应力场, 利用微地震源分析出孔隙度、地应力以及渗透率之间存在的关系比值, 从而获得油气运动以及地应力之间的关系, 从而间接的获得油气田目前的剩余油量以及油田的高低产区储层位置等。

3 结语

油气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 其是否能够持续、稳定的安全生产尤为重要, 油气安全开发的先决条件必然是有效的可靠的勘探技术。微地震在页岩气勘探当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以及应用前景, 其研究结果说明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宽广。微地震的处理以及数据采集必须依靠可靠的观测系统进行设计。相关工作者可以依据本文所描述的多种应用方法, 提升微地震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引用效果。

摘要:微地震检测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中必要并且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其也是我国油气开发中主要的技术之一。本文主要分析油气勘测开发过程中微地震检测技术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油气勘探,微地震,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圣琦.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 2014.

[2] 王爱国.微地震监测与模拟技术在裂缝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 2008.

油气勘探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探技术;要求

引言

在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现状中,工程施工的过程以及质量控制的越来越严格,对于工程行业中的岩土工程施工,更是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岩土勘探如今地质环境不断变化的现状条件里,勘探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需要提高,一般的勘探已经无法适应先进的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特点,因此,提升勘探技术,掌握勘探技术水平,才可以顺利进行岩土勘探后的具体施工工作。

1.我国城市岩土工程施工的规律性特点与重难点

岩土工程专业涵盖工程土力学、地震学、岩土力学一类的相关学科知识,勘探的进行是运用勘察的专业科学技术,进行岩土的勘探、治理、设计、检测等一系列活动,我国的国土领域是及其广阔的,涉及的国土面积、国土环境都会有相当复杂的地块,比如地形特殊、地貌奇异、地质复杂等等条件都在我国非常常见,这种复杂的地理综合条件,让我国岩土勘察的进行比较棘手,需要相当高的綜合技术,才能顺利的进行勘察,而且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变化,只有对于岩土进行深入的勘测研究,才能确保工程的进行,在我国岩土工程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岩土工程施工的不确定性

在现今的岩土工程的勘探来观察得出结论,相对较多的工程使用地址勘察方法进行勘探,这种方法对于地质条件的具体情况是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确定的,不能够勘探到土的所有性能,确定的可靠数据有限,给定的多数数据都是参考意见,而且,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土质的实际情况很容易自行改变特质,容易出现在后期岩土工程开始施工的时候,地质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造成施工的地质条件与勘察的内容不符合,性能的改变会给施工过程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施工的风险,对施工造成不利的影响。

1.2岩土施工隐蔽性

在岩土施工中,一些施工是隐蔽的部位很难就行勘察,既无法获得准确的数据,又难以进行施工的工艺操作,比如地基的底部处理、桩基的成孔施工、地下连续墙的开槽等等施工流程,对于施工的部位都是隐蔽在地底的部位,没有办法观测到施工部位的具体情况,这些施工的具体流程都是直接在隐蔽部位直接进行施工,只能根据一些基本的勘察资料分析一部分的地质情况,实际施工需要极大的经历进行现场观察,并且施工的风险也会相应的较大,并且一旦这类施工的过程出现问题,都会比较难以进行处理,对于施工的过程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2.岩土工程勘探技术的有效方式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岩土勘察的进行需要有着一定的专业技术支持,很多的经验和技术知识对岩土勘察都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比如土力学知识,能够很深刻的让我们指导现实中相应的土力学变化和应该注意的重点,再比如工程地质知识,能够对很多地质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解,在实际勘察中如果见到就可以直接进行对比分析,这类专业的技术知识,需要我们的勘察人员重点的学习和加强,应该着重进行培训,不断地学习这些知识,并且要经常进行实践勘察工作,将学习的知识和现实相对应参考,分析具体的实际情况,不断地累计这些实践的工作经验,更好的学习如何分析、评估、和进行总结,同时深刻的认识所学理论,更加舒莉莉安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勘探技术水平的过程。

2.2设计沟通的必要性

在岩土工程的持续发展中,发现的技术人员的沟通也是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这些沟通的内容决定最终的勘察是否能够顺利的完成,一个较好的技术人员,会更加专业,通过设计的方向,把握住重点的工作内容,将工程的特征熟练的结合到勘察工作内容里,最大限度的呈现现场实际需要的勘察数据,有效的节省勘察的时间和付出的成本,在符合勘探标准符合规范的前提下,选择经济成本较低以及工作效率较高的方式,实现勘探工作目标,这也是提高工程技术优势的表现。

2.3等级划分的重要性

在进行勘察分析的环节里,需要重点的进行等级划分,一般都需要分级的有建筑的安全面,地址的实际状况,勘探的实际等级,这些等级确定在进行勘探工作时,对于所要进行的工程内容具有非常良性的进展,进行等级划分,在有效保证经济合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进行勘察工作并且完成。

3.提高岩土工程勘探技术的有效方式

若是想要提高岩土勘探技术,则应当对现场勘探环境展开深层次的了解和分析,其中包含对于土层深度、类型、特点、稳定性的分析,在对土质稳定性展开研究的前提下,对土质之中存有的一部分不良情况展开全面的数据分析,其中包含对墓地、孤石、河道等,针对严重影响到工程施工的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基地震、岩溶、团软土、红黏土、湿土等,对其危害程度展开全面分析,特别是需要分析其会对工程施工带来哪些消极影响,通过全方面的分析,来趋利避害的选取最佳的岩土工程勘探技术来展开施工。与此同时,还应当时时刻刻注意地下水位分布的实际情况,这是因为地下水位会对岩土工程勘探工作带来诸多消极影响,若是并未对其展开实时检测,则会为工程施工带来极大影响,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会为建筑工程施工预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基坑工程而言,对土层渗透性、基坑周围环境展开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参考设计数据信息,再依据设计数据来分析与研究深基坑开挖的稳定度和可行度。

4.结束语

作为岩土勘探的资深国家以及企业,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去改进勘探技术,去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规范的学习是现今条件里必不可少的环节,应用新的技术,从理论和实践上面共同促进勘探技术的不断完善,才能取得更加长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夏溦.岩土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探究[J].智能城市,2021,7(04):113-114.

[2]于鑫忠.岩土工程施工特点及岩土工程勘探技术研究[J].居舍,2018(34):87.

[3]彭辉平.岩土工程施工特点以及如何提升岩土工程勘探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7(32):178.

[4]夏立程.岩土工程施工特点及岩土工程勘探技术之我见[J].低碳世界,2017(16):43-44.

(1.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000;2. 青岛岩土基础工程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上一篇:律师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制博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