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评析论文

2022-05-08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西方经济学评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类专业,普遍开设了“西方经济学”。由于该课程一般是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因此很有必要把知识点传授和培养正确世界观与思维方式结合起来。开展“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两者结合的最佳途径。

西方经济学评析论文 篇1:

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学说体系大量引入。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西方经济学的做一次总体性的认识。

关键词 竞争神话 唯科学主义 数学形式主义

一、西方经济学在中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建设,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学说体系大量引入。长期以来,经济学界的主流学派,往往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不加批判的照搬,“套用”其基本理论来解释我国经济中的矛盾,指导我们的改革。这种唯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马首是瞻的做法,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方向的误导。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改革。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西方经济学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二、对西方经济学的评析

目前的西方经济学已经建立起一个非常完整庞大的体系,其主体结构已经完成。但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各种各样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一)“竞争神话”的实质。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这三大理论构成了市场竞争万能论的神话,认为市场机制能自动带来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但是,所谓“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其实质是把强者的利益普遍化为全体人的利益,其结果是加剧了贫富差距,激化了社会矛盾,其本质上是市场经济的宗教。

市场经济的逻辑即“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盲目引进的竞争机制,使得中国市场经济发育过程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或者说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关系的问题越来越突出。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教育、医疗、住房三大领域已经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沉重负担;以“产权明晰”为导向的国企改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口号的市场模式,导致了中国社会分配机制的扭曲,绝大多数社会财富向极少数人集中 。

市场机制的引进使得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经济活动本来是人类赖以维持和改善生存状态的工具,是人类进化的手段。只有全社会全面的壮大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我们现在急需正确摆正对市场机制盲目的崇拜心理,在分析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兼顾经济发展速度与社会公平的问题。

(二)“唯科学主义”的盛行。

当今经济学界对西方经济学不顾一切的顶礼膜拜,导致了“唯科学主义”的盛行。一些学者认为,只有西方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科学”的科学 ,因此,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唯一重要标志是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数理推导是判断,而中国的现实国情、东西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差别等等因素,是无关紧要的,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指出,经济学是不是科学,关键要看它承认不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不是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研究经济问题,能不能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 。通过合理的抽象,来描述客观世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方,进而指导人类改造自然的种种活动。可是,如果通过一系列的抽象之后,得出的“理论中的世界”与“客观的世界”有明显的差距甚至完全相反,这种理论就有问题了。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一些根本不正确的假设前提下的,而且现实中的经济行为也不能无限细化。所以,将西经理论不加分析地直接运用到我国现实的经济分析中也是不科学的。

(三)滥用数学。

西方经济学滥用数学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这种滥用数学的结果导致数学形式主义的盛行。可是,西方经济学中正确的数学形式,决不能证明其经济理论的正确。现阶段的西方经济学已经陷入无用的数学符号迷阵,忽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相互依存性。其经济理论中装配数学公式,恰恰是给错误的内容以貌似科学的包装。

在经济理论研究中恰当地运用数学方法,可以使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成果表达得更为准确和精确 。但是,在经济学中运用数学时,要结论正确,首先要求前提正确。数学本身不能创造任何经济理论,但是可以给错误的经济理论披上科学的外衣,使读者不易识别它的伪科学性。西方经济学家现在在他们的经济学论文、专著和高级教科书中相当广泛地运用数学,这本来是一个进步,但是,他们不考虑现实情况而滥用数学公式,无疑是不科学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不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的一门科学,而是建立在虚幻假设基础上的理论。

三、如何对待西方经济学

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不是为了更好地批评它,不是在理论上争个高低。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它,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改革。为此,对待西方经济学我们应当明确:

首先,对西方经济学进行评论乃至批评是必要的。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是高度数学化的经济学理论,如果不经过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而只是从对该理论的介绍中了解它,评析它,是不可能击中其要害的。

其次,应对西方经济学加以应用。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理论总结,应该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在借鉴西方经济学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时,不应只是照搬其理论,而要利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体系研究中国经济问题。

总之,我们应该明确,不管如何对待西方经济学,目的都是促进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进步,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中国的经济学需要改造,在改造中需要借鉴和利用西方经济学。因此,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体系,最后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建设中国的经济学,更好地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系(研),对外经济关系方向)

注释:

蔡继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含义.学习论坛,2004(07).3-4页.

金鸿.西方经济学的陷阱.http://www.wyzxsx.com.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117页.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第二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224页.

参考文献:

[1]李炳炎、江皓."科学经济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学术研究,2005.

[2]蔡继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含义.学习论坛,2004(07).

[3]金鸿.西方经济学的陷阱.http://www.wyzxsx.com.

[4]李正发.“效率优先”原则过时了吗——公平与效率关系新探.经济学动态,2006(04).

[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

[6]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第二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作者:靳佳彬

西方经济学评析论文 篇2:

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类专业,普遍开设了“西方经济学”。由于该课程一般是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因此很有必要把知识点传授和培养正确世界观与思维方式结合起来。开展“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两者结合的最佳途径。本文探讨应用型独立院校“西方经济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和路径,从大量知识点中找出适合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容,加以融入,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熟练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更好地成为建设伟大祖国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西方经济学 课程思政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和目标

“西方经济学”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总结而形成的一门课程,二十世纪从国外引进,现成为中国各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需要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进行合理消化与吸收;独立学院是本科层次、三本招生院校,生源学习基础相对较差。通过本课程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将来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思维方式,将西方经济学的思想与中国实际经济的实践结合,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打下认识基础。

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是三本招生、一年级开始“西方经济学”学习,二十一世纪出生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并没有成熟,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完全没有感受,对于市场经济尤其是转型时期的运行、困惑很熟悉,对于西方文化思潮、西方经济理论盲目崇拜。本课程基于中国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目标,从课程教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人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导向、对比教学方法、价值引领作用,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把传授专业知识和价值观引领塑造有机结合。“讲述”知识点后,着重进行“评析”教学环节,使学生明白西方资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又是如何表现的;现代经济学的科学方法、值得我们的学习点表现在哪里,需要条件支持的是哪些点,需要扬弃的点是哪些,避免对学生价值观形成产生误导;通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对比学习,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剖析,让学生明确,将西方经济学前提假设中的“利己自私”作为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的信条注定是行不通、行不远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更需要每个人的“利他奉公”行为,更需要端正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应用型木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特点

一方面,西方经济学在研究市场运行规律时有其合理性,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另一方面必须在导论部分即向学生指明,“西方经济学”将研究对象定位为针对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跳过了生产资料与生产关系的分析,有阶级性。此外,西方经济学的出发点是“经济人”基本假设,即个体对自发利益的追求最终会促成社会利益的达成,但这个是基本假设,并非事实,和谐社会的构建更需要“利他奉公”。这些地方很有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和原理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批判性接受知识内容。

2.在知识讲授的基础上着重加入“评析”的教学环节

相对于以往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要注意,在知识点讲授之后应加入“评析”评析环节。该环节的开展可以是教师主导,也可以是教师引导和启发,让同学们加入进来,锻炼批判性思维,树立更加稳固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西方经济学里的帕累托最优,是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目标。但是,现实中我们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仅仅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但是一个社会贫富分化不断拉大,基尼系数突破警戒线,会对全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课堂知识点讲解后,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思考本部分内容,提出看法和建议。

比如说,西方主流经济学提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社会总需求萎缩是非自愿失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致——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的无政府性、整个社会生产能力的增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导致总供求与经济景气的波动。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失业问题更加凸显了新古典主义理论中的市场机制调节引发的波动问题。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看待自己的劳动,让劳动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中具体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容

以“西方经济学”教材内容为例,筛选适合开展课程思政的授课要点,选取对应的课程思政映射和融入点,如下表所示:

表1 “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授课要点及思政融入点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第一,建设“西方经济学”课程网站,组织“声、像、图、文”素材,分专题形成教学参考文献并辅助教学,比如课堂内可以播放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形象的图文可以提升学生对党和祖国的崇敬之情,增进民族自豪。可以运用表格、图形对比我国和西方国家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实践,直观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健和有效性。课后,善于使用学习强国App中与“西方经济学”教学的相关资源。

第二,借鉴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总量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比较静态与动态分析方法、图像分析方法等,并通过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认知与感受抓住主干、去掉枝叶的思维,做好衔接工作,确保在价值观教育引导问题上保持步调一致。

第三,增加“西方经济学”虚拟仿真沙盘模拟实训。在沙盘模拟实训中,一部分学生模拟不同类型的市场,如自由竞争、垄断竞争、寡頭和垄断市场的厂商的市场行为,一部分学生充当消费者,还有一部分则代表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市场主体的出发点和经济选择,微观利益和宏观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和协调。更直观地体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实行师生双向评定考核。加强师生间的课前、课中、课后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点理解掌握和思想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开导解决。同时,增加课堂讨论及课程论文中的评分标准增加思政因素得分占比,将课程思政的实践贯穿整个课前、课中和课后。

第五,西方经济学的各位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就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沟通,尤其加强和思政课及辅导员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

四、结语

针对应用型独立院校“西方经济”的课程思政建设,重在传授知识点的同时进行及时的评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运用于我国经济建设中。

参考文献:

[1]韩雪.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例[J].农场经济管理,2020(09).

[2]张纯记.论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J].高教学刊.2020(02).

[3]肖咏嶷.新阶段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32).

[4]“西方经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上·下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廖颖

西方经济学评析论文 篇3:

应用型本科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提高经济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仅对老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还要求授课教师懂学情,懂学法,懂教材,懂教法。更要求学生对经济学有兴趣,最好还具有良好的数学功底,且能自主、自愿、自动地学习,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掌握经济理论,使学生具有经济学的思维,会应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经济问题,也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以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种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提高全民的经济素养,更需要大批懂经济学的人才。

然而,作者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发现学生普遍反应该课程较难,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期末考试指望考前突击,而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卷面不及格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此外,学生的表现两级分化非常突出,部分学生有较好的经济学直觉,会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甚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部分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千里之外”。卷面成绩也是严重的两级分化,成绩的方差较大。

一、我国应用型本科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有限课时与理论体系复杂庞大的矛盾突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西方经济学理论学时不断地被压缩,从以前的100多课时减少为目前的72学时,甚至64学时。但是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两部分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不同,内容庞杂,经济学流派众多。且经济学理论和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断被推进和发展,越来越复杂。所以,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为:理论体系庞大,授课内容多且抽象。

此外,很多经济思想是通过数学模型和大量的图表表示出来的,定量分析较多。学生对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普遍感到困难。例如,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对于连续可导的效用函数、生产函数、收益函数、成本函数等,进行边际分析就涉及到求导或者求偏导。学生对求导可能比较熟悉,但是老师授课时发现学生普遍对求偏导比较茫然,需要经济学的授課老师补充讲解相应的数学内容。

(二)应用型本科学生普遍对理论性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

自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录取比例较高且不断提升,伴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带来高校生源逐渐减少,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多元化、异质化明显,不少应用型高校学生数学功底较差,且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学习经济学充满了畏惧甚至有抵触的情绪。

另一方面,大学生经济活动、社会参与度较低,缺乏对经济现象的关注和敏感性,因此要真正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本质问题并不容易。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基础课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低年级本科生的经济知识有限,作为消费者他们有一定的体验,但是对于生产者、要素提供者、政府管理者等经济主体缺乏关注和亲身的体验,所以大多数学生对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的敏感性较差。

(三)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基础课,课头较多,地方应用型高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或者为了节约办学成本,通常采取七八十人左右的合班教学。大班授课主要采取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吸收的方式,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方法还可以开展,但讨论式、模拟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难以开展或者效果较差。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大多采用ppt课件取代板书的方式,所谓的多媒体教学主要体现在课件,其他形式的媒体教学所用很少,教学手段单一。总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学。

(四)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经济学思维的培养

受高校行政化的影响,教学管理趋于规范化,也越来越形式化。由于西方经济学为专业基础课,大班教学其他考核方式难以开展。因此,总评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根据作者长期的教学经验及同行的交流,西方经济学采取期末理论考试比写小论文或研究报告的结果稍微好一点:理论考试至少会督促学生复习、回顾一下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和主要经济理论:而写小论文或研究报告,学生普遍抄袭严重,且主要知识听过就忘或者平时压根就没听课,开课的意义全无。

当然,期末理论考试也有弊端,学生往往在考试前要求老师缩小复习范围,并用考前临时突击的方式来应付考试。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考试后很快就遗忘了,这样的学习习惯很难激励学生平时自觉学习和理解经济理论、掌握经济学的方法,不会下意识地运用经济理论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分析并解决经济问题,很难培养出学生的经济学思维习惯。

二、应用型本科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根据学生基础和目标需求,分层培养

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在了解生源的具体情况及对以后的就业去向的摸底调研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的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应该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经济学教研组一起讨论,确定不同的培养课时,修订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并分别选取合适的教材。

将有志于接受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少部分学生组成一个班级,类似于“4+1”项目的雅思英语集训教学方式。为满足后续学习和研究的需要,经济学理论素养要求较高,这部分学生可以安排相对较多的课时,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懂得经济学的思想,又掌握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和分析工具。必要时,对于西方经济学用到最多的导数、微分、积分等章节进行点讲和复习,并告诉学生这些内容对于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最优化决策、福利经济学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大多数毕业即参加工作的应用型本科生,应采取“精原理、细专业”的学院式教学模式,达到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摸得着、用得上”之效果。这部分的学生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注重讲授经济学思想,轻技术分析方法”,注意经济理论与经济现象结合,注重对经济理论的应用。

(二)注重应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兴趣

经济理论是对经济现象的抽象、概括、总结和提炼,并且理论又反过来指导经济实践。经济学的理论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个体紧密相关。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述机会成本的概念时,可以用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经典名言让学生明白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客观上还能督促学生珍惜大学的时光;讲述外部性的时候,可以用学生的宿舍关系来分析或者讨论,当有人要休息,有人要看电影或者打游戏,怎么处理?讲边际报酬递减时,让学生回忆高考冲刺阶段,是怎么安排复习时间使得高考总分尽量提高的?这些现实的问题都是学生亲身经历或者身边发生的,学生有参与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生动的日常生活例子中一些经济概念和经济思想就慢慢地掌握了。

关注热点新闻、国内外的经济事件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例如2016年的一条新闻,视中一东北女孩通宵排队仍没挂上北京的专家号,她绝望并愤怒地指出:票贩子将300元一张专家号炒到4500元:票贩子插队,保安不作为!这个视频引发网友的热议。这个几分钟的视频可以让学生先观看,即使学生没有相似的经历,至少可以从视频中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探索欲望。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精选恰当的案例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视角,提高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精选恰当的案例,通过引导式教学和啟发式教学,不断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参与讨论,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以上述女孩怒斥票贩子的新闻事件为例,通过这个视频介绍事件,依次提问,是不是票贩子导致挂不到专家号的?为什么挂不到专家号?专家号真的这么便宜吗?需不需要挂专家号?怎样才能挂到专家号?你觉得哪些人需要专家号?你觉得应该怎样配置专家号?在这一个案例中,可以让学生明白优质的医疗资源本质上是稀缺资源,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短缺的根源在于政府的价格管制,价格管制会带来短缺、黑市交易盛行、资源低效配置的后果,也造成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并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讨论还有哪些可选的资源配置方式?这些方式有效么?公平么?

其次,加大参与型教学的比重,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来。西方经济学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的总结,它来源于经济生活,又反过来指导经济运行。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可以设置不同的背景,让学生代入经济主体做决策。对于消费者论,可以让同学分享生活费花费的计划和安排。对于生产者理论,可以带学生参观工厂的生产过程或者让学生去调研周边的企业,餐饮、蛋糕店、快餐店等都可以增加感性认识,然后进行理论教授。

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功能,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讲述经济学相关原理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知识点的视频,如: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大型纪录片《货币》中的一集,《通胀之殇》可以让学生明白通货膨胀的根源及通货膨胀的后果。其他还有央视录制的纪录片《大国崛起》,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世纪大讲堂》、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经济视频课程以及国内各名校的全国精品课程经济类视频课等,都可以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养成经济学思维。

(四)转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针对应用型高校学生自制力有限的学情,要从传统的考核方式转变为多种灵活的考核方式,要注重考核学生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首先,加大平时的考核力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平时考核除了出勤率外,要将练习题、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对经济现象的评析等方面纳入考核中。其次,针对部分重点、难点,设计一些练习题,或者一些案例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堂的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如何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后,期末考试题型中要增加主观题型的比例,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经济学思维能力的余地。除了考察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作者:黄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思品课情感教育论文下一篇:农户专业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