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与水的反应教案

2024-05-26

钠与水的反应教案(精选12篇)

钠与水的反应教案 第1篇

钠与水的反应

授课班级:高一(7)班

【 课

题 】 钠与水的反应

【教材章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 课

时 】1课时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材分析】

1、在五千年前我们就开始使用金属材料,金属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属知识也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初中介绍的金属主要是铝、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铝、铁与氧的反应,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章没有过多的重复初中学过的知识,而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2、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关于金属元素单质的第一节课,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作用。这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要性。【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在高中必修一第一章中进一步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2、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因此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钠与水的反应,知道钠着火后的处理方法;(2)掌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总结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体验化学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对 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相信科学 的精神;

(2)

通过对钠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

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包括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响、红及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这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学好这一点,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高中生有对新事物、新现象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但是他们观察得不够仔细全面,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他们说不出其中的原由。因此,突破这一难点,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注重实验的研究。【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仪器: 烧杯、镊子、滤纸、小刀、玻璃片、水、金属钠、酚酞、试管 【教学过程】 【复习】

练习:钠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情境引入】

通过新闻事件,请同学们思考钠着火为什么不能用水灭火? 【新知探究】

(一)学生分组实验

1.在烧杯中放入3/5的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2.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3.用小刀切取绿豆大小的钠(注意:取用的钠要小,过大易发生刚才视频上所看到的爆炸现象)

4.将剩余的钠放回原瓶 5.将钠放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啊?

【板书】钠与水的化学反应现象:浮、熔、游、响、红 【讲解】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浮——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钠与水反应放热,熔点低

游——产生气体,使小球受力不均而四处游动 响——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气体 红——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NaOH 【讲解】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证明: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写出反应方程式:

2Na + 2H2O = 2NaOH + H2 ↑ 钠与水的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请同学们认真掌握。

【联系生活】同学们,我们了解了钠与水的反应是非常剧烈的,那如果钠着火了,怎么办?用水扑灭?请同学们思考,可互相讨论。【讲解】用沙土扑灭

(三)思考交流1:金属钠和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吗?

(四)思考交流2: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中是否能置换出铜?

1.金属钠在投入水中的时候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和钠与水反应时现象一样,钠熔化成小球,游走。2.生成气体。

3.而后与硫酸铜反应,2NaOH+CuSO4=Cu(OH)2↓+Na2SO4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其中还有少量Cu(OH)2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课堂总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这节课有两个知识点: 钠与水的反应,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钠与水反应生

成氢氧化钠与氢气,注意方程式的写法,反应现象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浮、熔、游、响、红; 如果钠着火了,应该用沙土扑灭,而不能用水扑灭 【随堂练习】

1、完成下列方程式

Na与H2O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Na的熔点低

B、Na的硬度小 C、Na的密度小

D、有强还原性

3.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

①钠浮在水面上;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④小球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⑤

B.全部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⑥

【课后作业】配套练习P47 基础达标1、3 【板书设计】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一、金属钠与水的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

密度比水小 熔

熔点低,反应放热

产生了气体,气体推动小球迅速移动 响

反应剧烈、有可燃性气体生成 红

生成了碱性物质

反应原理:2Na + 2H2O = 2NaOH + H2 ↑

钠与水的反应教案 第2篇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在正式探究钠的物理化学性质之前,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位农村女士,他的弟弟长病不起,看了很多医生都不见好,他非常着急,于是去请了一位大仙,大仙说他家有水鬼,他要施法才能驱除水鬼。一位大仙说他会捉鬼。他往装有半碗水的碗里滴了几滴他所谓的仙水,再把他所谓的吸血丹放到碗里。只见那吸血丹立刻在水面上乱窜,那大仙美飞色舞地说:看!我那吸血丹在动,说明这周围有鬼,它正在吸鬼魂;听!那“嘶嘶”的声响,正是鬼临死前的呻吟;再看!水变红了,那是鬼被我的吸血丹吸收后,化作了血水„„相信鬼神的人听了后肯定会信以为真,但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世上并没有鬼,但大仙那所谓的吸血丹和仙水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了这一章就知道了!

【提问技能】我们生活中有些常见的金属与水都不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呢?

今天我们学习钠这一章,现在我们来这个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啊? 钠浮在水面,说明什么?。

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说明了什么问题? 熔化需要温度,那热量从哪里来呢?

刚才我们看到了钠在水中游来游去,为什么? 反应中发出了嘶嘶的声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最后一个现象,溶液变成了红色,这又说明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看到有气体产生,那这个气体是什么? 我们要怎样收集它?要怎样检测?

最后我们与生活相联系,钠着火时能否用水扑灭?为什么?该用什么灭火? 【课堂讲述】 一.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演示】完成氢气吹肥皂泡的实验。

【提问】我们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这说明了氢气具有什么性质?此实验还能说明氢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回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氢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难溶于水。[教师活动]:展示一瓶新制的氢气由学生观察。

【设问】氢气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气体?这属于氢气的什么性质?氢气还有什么其它的性质呢?氢气又有何用途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101KPa时氢气在-252℃时变成液体,在—259℃

变成雪花状固体,它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结课技能】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这节课有四个知识点: 1.实验室常将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2.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轻、软、导、低

银白——银白色 ; 轻——密度小; 软——硬度小,质软; 导——导电性导热性能良好; 低——熔点低

3.钠与水的反应,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钠与水反应生 成氢氧化钠与氢气,注意方程式的写法,反应现象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浮、熔、游、响、红; 4.如果钠着火了,应该用沙土扑灭,而不能用水扑灭。

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 第3篇

1.钠的金属性较强, 与水反应剧烈, 直接投入水中会出现钠粒乱溅的现象;

2.通过实验, 学生只能确认反应有气体生成, 实验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这个结论对学生并不具说服力;

3.实验是在烧杯或水槽中进行, 较难收集气体产物。氢氧化钠为强碱, 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则会腐蚀操作者的手。

因此, 笔者通过对钠与水反应实验进行研究和多次操作验证, 提出了本实验方案, 使上述问题得以很好地解决。

一、实验用品

1.仪器:微型仪器一套、注射器一支;

2.药品:钠粒、酚酞试剂、肥皂水。

二、实验装置图 (省去铁架台及铁夹)

三、实验步骤及现象

1.按上图所示连接好实验仪器, 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添加药品:往微型气体发生器里添加一定量的水, 再加入两滴酚酞试剂, 保证液体液面不与内套管底部接触, 再在内套管内加入钠粒。针筒内留有一定体积的空气, 尖嘴管口沾有肥皂水。

3.慢慢推动注射器的推手, 使微型气体发生器内的液体与钠粒接触。反应有气体生成时, 尖嘴管有气泡逸出。通过点燃吹出的气泡即可检验气体的纯度。若氢气纯净, 能听到“噗”的一声。若不纯, 则会有尖锐的爆鸣声。此时微型气体发生器内的液体由无色变成红色。

4.当听到“噗”的一声时, 装置中的空气已被排尽。此时, 将尖嘴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时会看到尖嘴管口处安静地燃烧着长条形的黄色火焰 (这是由于玻璃中含有钠元素) 。反应结束后触摸微型气体发生器, 有发热的感觉。

四、实验成败的关键

1.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否则收集不到纯净的氢气。

2.加入试剂时, 微型气体发生器内的内套管必须是干燥的, 确保实验一开始现象就很明显。

3.尖嘴管的口径不宜太大, 否则氢气的燃烧时间就会过短。

4.在实验过程中, 需根据气体的产生速率随时调节针筒的推手, 控制反应速率。若反应速率太慢, 氢气燃烧现象就会不明显;反应速率太快, 微型气体发生器内的金属钠会自燃。

五、改进实验的优点

1.利用微型仪器, 实验药品用量少, 环保且安全。

2实验仪器简单, 实验时间较短, 现象明显。不仅适合教师在课堂上演示, 也适合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3.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便、简单且可靠。手轻轻一按, 根据尖嘴管处肥皂水是否冒泡即可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4.反应装置中, 钠粒与水的反应在微型气体发生器中进行, 避免了钠粒乱溅、收集气体时腐蚀手等情况的发生。同时通过巧妙调节注射器内的空气, 可随时控制钠粒与液体液面的接触, 从而控制产生氢气这个反应的进行与停止。

5.验证了产生的气体就是氢气以及钠和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改进 第4篇

在人教版的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三章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存在氢气的生成检验,氢气燃烧时间短,现象不明显,效果不佳等问题。试剂用量也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有必要对该实验进行改造。

微型实验具有装置简单便携、试剂用量少、安全性高并且成功率高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且微型仪器成本低,能够满足普通学校对实验操作的需求。本实验正是利用了微型实验的这些优点,将常规的钠与水的反应改进为微型实验,使该实验更加符合中学化学实验的要求。

一、实验原理

2Na+2H2O=2NaOH+H2

二、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两个10ml废旧注射器、橡皮管、胶塞、大头针、止水夹,镊子等。

实验试剂:绿豆大小的钠、酚酞。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步骤及现象

1.按图装配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用镊子将金属钠固定于大头针上,大头针穿插于橡皮塞下方,并让金属钠接近橡皮塞,从右边的注射器中注入滴加有酚酞指示剂的水,调节注射器的高度,打开尖嘴管与短玻璃管相连处的止水夹,当水与钠接触的瞬间,迅速关闭止水夹。

2.钠与水接触时,立即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脱离大头针而浮在水面上,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同时,左边注射器针筒内的液面下降,钠周围水溶液变成红色,并不断地沿橡皮管扩散到右边的注射器内,最终,整个装置内的水溶液变成红色。

3.当反应完毕后,打开止水夹,点燃产生的气体,并在火焰上方罩上干燥的小烧杯,从干燥的烧杯壁上观察到水珠,由此可验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从酚酞水溶液变红,可验证有氢氧化钠生成。

五、注意事项

1.确保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钠粒取绿豆大小。如果钠粒太大,生成的气体多,放出的热量多,容易发生爆炸。

3.生成物中有碱性物质,对皮肤有腐蚀性。

六、改进后的优点

1.取材容易,装置简单,不仅节约实验用品,也使得实验更加安全。

2.该装置将验证产生气体的实验融于其中,节省了教学时间;收集到的氢气比较纯净,增加了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9-50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第5篇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年级:2010级化学(师范)二班

姓名: 冯华 学号: ***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钠与水的反应选自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 节第二课时的内容通过钠与水的反应,进一步认识金属与水反应的实质。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解释和分析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2.能够正确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 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解释现象,通过讨论得出反应的产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学生观察并学会总结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

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分析 四.教学过程:

在新课前,首先对上节课学习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非金属的反应进行回顾之后与学生一同观看钠与水反应实验的视频,并吩咐学生记录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并解释该验,最后得出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知识回顾】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新课引入】钠除了能与氧气反应之外,能否跟水反应呢?其他的金属能否与水反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金属与水反应的问题。我们来做一个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看看钠到底能不能跟水反应呢?反应又能生成什么物质?

【实验指导】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首先,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2的水,滴入1~2滴酚酞,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水中,盖上玻璃片。注意观察现象,观察时应注意几方面内容:钠在水中的哪个部位反应,形态有何变化,如何运动,发出怎样的声音,溶液颜色有何变化?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对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进行指导。)【讨论交流】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尽量用规范的化学语言来描述。从这些现象能得出怎样的实验结论?

1.钠浮在水面上(浮)──钠的密度比水小。

2.立刻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熔)──钠的熔点较低,钠与水反应放热。

3.在水面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最后完全消失(游、响)──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气体。

4.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红)──钠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是什么?之后再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答案。

五、教学反思

作为元素化合物课,这一节课有它自己的课型特征:(1)以实验为基础,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2)充分利用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旧教材的教学多以元素周期律理论为指导进行,新教材把元素化合物知识安排在周期律之前,所以我们在授课时紧紧抓住金属活动顺序表来进行总结。在钠和水反应的实验中,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时,我们发现学生的化学语言非常贫乏,描述不规范,以后应着重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效果,改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进行爆鸣实验,收到很好的实验效果。

六.板书设计:

钠与水反应

一:现象及解释 浮: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钠的熔点低且放热反应

游:生成气体

响:发出声音:反应剧烈

红:溶液显碱性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参赛教案 第6篇

河洲镇中心小学 陈艳芳老师

一、教学内容:

科学四年级下册《盐到哪里去了》中的实验内容。

二、实验目的: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一次分离食盐和水的活动,掌握这一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能力目标:能按要求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与水,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体验探究的乐趣,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其中掌握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是本次实验教学的重点。

三、实验器材装置说明:(1)本节课实验所需器材有:酒精灯、石棉网、蒸发皿、三角架、火柴、放大镜、吸管、量杯、铁架台、薄铁片、玻璃棒等。(2)实验装置说明:石棉网:使容器均匀受热。蒸发皿:用于盐水加热分离。三角架:固定石棉网和蒸发皿。吸管:用于吸入盐水到薄铁片加热。薄铁片:放载浓盐水,蒸发水,分离盐。放大镜:用于查看白色物质盐。试管夹:用于夹住加热的薄铁片。酒精灯:用于加热。

四、演示实验原型:

(一)、做用蒸发皿加热食盐与水的分离实验 实验器材:

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实验步骤:(1)、取好三角架,在桌面上平放,在三角架上面摆上石棉网。

(2)、将10ml浓盐水倒入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3)、取酒精灯,打开灯帽平放在桌面上,点燃火柴侧面点向酒精灯,双手托好酒精灯平移至三角架下中央,对蒸发皿进行加热。

(4)、随时用玻璃棒对浓盐水进行搅拌,加快食盐析出。

(二)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

蒸发皿加热食盐与水的分离实验,实验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出实验结果。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加快实验速度,能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结果,所以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

五、演示创新实验: 做加热薄铁片分离食盐与水的改进实验

创新实验所用器材: 吸管、铁架台、酒精灯、薄铁片。

改进的理由:

选用薄铁片做实验,它导热快,受热后水份容易蒸发,便于观察实验 现象。而且薄铁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容易寻找,可废物利用,又可循环 使用,既经济又环保,也很安全。实验步骤:

1、取铁架台,平放在桌面上。

2、将薄铁片安装在铁架台上。

3、取酒精灯,打开灯帽,点燃酒精灯,放至铁架台上。

4、调整薄铁片的高度,移至酒精灯外焰加热。

5、预热后在薄铁片上添加浓盐水,用吸管将浓盐水滴在薄铁片上,随 时准备在薄铁片上添加浓盐水

6、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7、实验结束,整理好器材

五、实验效果:

创新实验:薄铁片上已经有了一层厚厚的白色晶体,实验现象已经非常明显。

实验原型:浓盐水还在沸腾,还没有明显看到析出的食盐晶体。

六、创新实验的意义: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案设计 第7篇

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

科学技能: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分离出来的物质就是盐。【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蒸发皿、火柴、滴管、小烧杯(含盐水)、烧杯(清水)、放大镜、白纸、药匙、食盐盒、毛巾、筷子(每组各一份)教师材料:一杯饱和的盐水溶液(125毫升)、清水(50毫升)、药匙、食盐、笔 【教学建议】

1.为使加热分离实验更为简便快捷,可以用汤勺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

2.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使用酒精灯,所以应在课前或课内对酒精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作详细的讲解。

3.用比较的方法来确定白色物质是不是食盐有些困难,建议用近距离的放大照片进行比较。

4.在用加热的方法分离盐与水时,当水快蒸发完时,蒸发皿的盐粒会四溅,很不安全。建议用一种透明的安全罩罩在蒸发皿的上方。

【教学过程】

一、加水使杯底的盐溶解了

1.教师出示一杯已饱和的盐水。

师导:这是一杯盐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别吗?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看谁想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

2.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3.师生交流采用加水的方法。

4.学生上台演示。

二、盐水蒸发后留下了白色物质。1.师导:(出示已溶解的盐水)水是会蒸发的,如果杯子里的水全部蒸发完了,原来溶解在水里的盐会怎样呢?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

2.师导:同学们的猜想很不错,但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你有办法证明盐是不是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

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4.小组内活动,用筷子沾一点浓盐水涂在手指上,轻轻吹气,加快水的蒸发。观察手指上盐水的变化。

5.采用加热的方法。

师导:对,给盐水加热加快它的蒸发,这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加热的材料。(师介绍材料)同学们能用这些材料给盐水加热吗?你准备怎么做?

6.师导:同学们可真聪明!那么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请各组材料员领取材料。

(提示:加热后勿碰;盐水未完全干,熄灭酒精灯;酒精灯的使用)

7.酒精灯的使用:(师示范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学生上台演示)

8.学生分组实验。

三、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

1.师导:同学们都差不多完成了实验,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蒸发皿上留下了白色的盐)

2.师导:你怎么能确定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一定是盐?或许盐水加热后变成了另一种白色的物质呢?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它就是盐呢?(比较)

3.师导:对!拿它和生活中的盐比较一下!为了方便研究,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盐、放大镜。同学们可以用药匙把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取到白纸上,和盐比较一下是否相同。请各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4.交流汇报:

师导:从外部特征看,白色物质和盐很相像,那它是否具有盐能溶解于水的性质呢?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5.师导:请同学们把白纸上的白色物质放入烧杯中搅拌几下,看它是否溶解了?

6.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它肯定就是盐了。现在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

四、海水是怎样变成盐的

1.师导: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播放海水变成盐的幻灯片)

2.师导:对呀,说起海水中的盐,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一个惊人的数字,你们想听吗?如果把海水中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将达5亿亿吨。这是多少盐啊!如果把这些盐平铺在陆地上,全世界的人和房子都将被埋没,只剩下几幢特别高的摩天大楼露在外面,因为盐的厚度将达到150米。

五、了解更多溶液的分离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课外自制一杯糖溶液或味精溶液,并能用加热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开来。

(板书设计)

问题

方法 结论

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 第8篇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1节“研究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产物”这个实验时, 课本上所设计的实验内容是:在烧杯中加一些水, 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 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钠浮在水面四处游走, 熔成闪亮的小球, 同时发出“嘶嘶”的声音, 滴有酚酞的水变红。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可以得出以下事实:钠的密度比水小;它的性质非常活泼, 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时放出热量, 放出的热使钠熔成小球;反应后得到的溶液显碱性。

二、原实验装置存在的缺点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 一般情况下都是直接切下一小块钠, 然后将其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虽然这样做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烧杯中钠与水的反应, 但是却不能证明实验所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到底是不是氢气。其次, 该实验的剧烈程度也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教师做实验的过程中稍有不注意, 很可能会由此引发事故。为了检验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氢气, 并且使实验安全化, 笔者通过思考后对该实验做出了如下的改进。

三、实验的改进

1.实验用品

(1) 仪器:V型侧泡反应管一支、注射器一支、棉花团、酒精灯。

(2) 试剂:金属钠、肥皂水、酚酞粉末、蒸馏水。

2.实验装置图 (图中略去铁架台)

3.实验步骤与现象

(1) 配置酚酞指示剂:称取0.5g酚酞粉末, 用95%的乙醇溶液溶解, 并稀释至100mL, 配置成0.5%的酚酞乙醇溶液。

(2) 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蒸馏水, 并抽取几滴配置好的酚酞指示剂, 放好待用。

(3) 用镊子取出一小块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 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 用刀切去表面的氧化膜, 再切下一小粒备用。将余下的钠全部放回试剂瓶里, 并将切好的钠夹取后放入V型侧泡反应管的第一个凹面中, 同时, 在反应管V型处加入肥皂水 (用来吹出氢气气泡) , 如图所示。

(4) 取一小块棉花并揉成团, 放到金属钠块的上面。

(5) 如实验图所示连接好装置。

(6) 实验开始, 压下注射器, 使含有酚酞的水通过注射器被注射到棉花团上。棉花团逐渐湿润, 最后湿润到下面的金属钠后立即变红, 而金属钠接触到滴有酚酞的水后发生明显的反应, 并伴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可以听到“嘶嘶”声。待末端管口有气泡吹出时, 用点燃的酒精灯靠近, 明显听到发出的“噗”的一声响, 并伴有黄色火球出现, 说明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四、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1.采用微型实验进行操作, 节省了药品。

2.改进后的实验方法简单, 操作容易, 不会影响实验现象, 最重要的是成功避免了实验教科书上钠与水反应剧烈、钠粒四溅、生成的气体难以验证的缺点, 并将原来在书本上需要几次操作才能完成的实验合为一体。

《钠与水反应》实验改进 第9篇

【摘 要】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常这个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完成的。多数教师在演示这个反应的时候都是按照教科书里的步骤:将小块金属钠上的煤油擦干后直接投入盛有水的水槽或烧杯中,虽然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浮、熔、游、嘶、红),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钠的金属性较强,与水反应剧烈,直接投入水中难以控制反应进程,可能会出现钠粒乱溅的现象;

2、通过实验,学生只能确认反应有气体生成,而不能验证该气体是不是氢气;

3、实验是在烧杯或水槽中进行,较难收集气体产物。

因此,我们对本实验做了改进,使上述问题得以很好地解决。

【关键词】 钠与水反应;实验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1

一、实验用品

1、实验仪器:微型实验仪器、注射器

2、实验药品:钠粒、酚酞、肥皂水

二、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步骤及现象

1、按上图所示连接好实验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添加药品:先将切好的钠放入内置管中,再将内套管装于U型管右侧(带支管一侧),接着用针筒吸取一定量的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以备用,再将小烧杯装好肥皂液,导管伸进肥皂液中。

3、慢慢推动注射器的推手,使U型管内的液体与钠接触。反应有气体生成时,导管有气泡逸出。当肥皂水中产生较多肥皂泡时,将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可检验气体纯度。若氢气纯净,能听到“噗”的一声。若不纯,则会有尖锐的爆鸣声。此时U型管内的液体由无色变成红色。

四、改进实验的优点

1、用内置管装钠,可防止加溶液时钠马上与水反应了(即当钠与水反应时,U型管内已经形成液封),钠粒不会乱喷溅出来。

2、气体能从右边导管出去,可观察肥皂水形成气泡后,再点燃气体进行检验并对氢气验纯,从而降低实验的危险性。

钠与水的反应教案 第10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到增加水分可以继续溶解食盐,蒸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这种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了解海水晒盐的方法。

科学探究:

1、会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再溶解食盐和从食盐溶液中分离盐的实验。

2、会用观察方法比较盐的结晶与食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食盐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与水。

教学难点

了解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用:①玻璃棒、食盐的饱和溶液;②蒸发皿、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废物盘、湿抹布。

学生分组实验用:①食盐的饱和溶液、清水、玻璃棒;②蒸发皿、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小勺、湿抹布、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联系旧知

1、观察导入:学生观察上节课做实验留下了一杯食盐溶液,发现了什么?(杯底有盐没有溶解)

2、学生讨论:用那些方法可以使杯底的食盐溶解?

3、学生汇报(板书:搅拌、加水)

4、实验验证:用那些方法可以使杯底底食盐溶解

说明: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加水要一点一点慢慢加

5、汇报实验现象。

补充讨论:搅拌为什么不能使杯底的食盐溶解?

6、小结:可以通过加水的办法使食盐继续溶解。

板书:食盐+水 能溶解

二、合作探究,分离食盐与水

(1)讨论减少溶液中的水分方法

1、扫地时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干了,这是怎么回事?

(板书:蒸发水分)

2、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预测食盐溶液放在教室很长一段时间,会有什么变化?

(A水蒸发,杯底有食盐 B水和食盐一起蒸发到空气中)

3、小结:预测是否正确需要实验证明

4、学生讨论:水自然蒸发速度太慢了,你可以用什么方法使水蒸发快一些?

5、汇报方法并板书(加热、太阳下晒等)

6、选择分离方法

(2)介绍实验器材及注意事项

介绍实验器材,教师演示实验步骤。

(3)分组实验 填写记录表

(4)汇报交流

1、提问:对照记录表,说说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现象说明了什么?

3、解答疑问:还会认为盐会随水分蒸发掉了吗?(生答)

(5)师生小结

三、观察比较食盐与盐的结晶

1、提问:那分离出来的盐和平时吃的食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2、学生观察比较。

3、学生汇报。

4、小结

四、联系生活,拓展探究范围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了盐的结晶。

2、学生阅读海水晒盐、生产盐的画面。

3、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及疑问。

4、课后延伸。

板书内容: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溶解》一章中的一篇课文,这一课的问题是由上一课“杯底还有一些盐未被溶解”而得到一个新的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杯底的盐溶解?”从而引发对增加和减少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会有什么变化的问题进行思考,经历并观察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因而这一课的设计思路是: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再解决问题。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这篇课文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加速食盐的溶解”,了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等知识后的再学习。

根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二、说教学目的科学知识:

1、认识到增加水分可以继续溶解食盐,蒸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这种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了解海水晒盐的方法。

科学探究:

1、会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再溶解食盐和从食盐溶液中分离盐的实验。

2、会用观察方法比较盐的结晶与食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食盐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与水。

教学难点

了解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用:①玻璃棒、食盐的饱和溶液;②蒸发皿、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废物盘、湿抹布。

学生分组实验用:①食盐的饱和溶液、清水、玻璃棒;②蒸发皿、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小勺、废物盘、湿抹布、记录表。

三、说教法

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受益无穷。因此,我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因素融为一体。结合本课特点,我将采用观察、实验法,既使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便于理解理论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辅以实物演示,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四、说学法

小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应捉住他们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分组实验法,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五、说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一上课就让学生观察水中没有溶解的食盐颗粒,这样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引出问题:水中的食盐为什么没溶解?你能想出使这些食盐继续溶解的方法吗?)

2、学习新课

通过小组完成“食盐+水能溶解”和“加热蒸发水分可以分离食盐”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形成完整的“增加水分可以继续溶解食盐,蒸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这种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这一科学概念。

3、巩固应用

在学生明确理解了“蒸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食盐的来历——“海水晒盐”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的认识。

教学反思

“教师不应该是扬声器,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多为孩子创造探究的情境,发现的机会。”

在本课实际教学中,我注重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教学完“食盐+水能继续溶解”这一环节后,让学生预测食盐溶液放在教室很长一段时间,会有什么变化?在我的教案预测中只有两种:A水蒸发减少,杯底有食盐;B水蒸发减少,杯底没有出现食盐。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学生汇报了三种,即:C水和食盐一起蒸发到空气中。

钠与水反应实验教学实录与反思 第11篇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是认识、学习金属钠部分性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解决化学问题能力,因此备受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1,2,3],然而,实验中由于钠与水在接触面反应有气体产生,由“钠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直接得出“钠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大小关系”[4,5,6]值得商榷,基于此,我进行了实验探究教学。

2. 课前准备

教师、实验员准备以下相关材料:

(1)药品、试剂:金属钠(绿豆粒大小保存于煤油中);蒸馏水;酚酞。

(2)实验仪器、用品:小烧杯;25mL量筒;25mL酸式滴定管;表面皿;镊子;滤纸。

说明:以上仪器、试剂、用品等各按两人一套准备,用于学生分组实验。

3.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组织并指导学生有序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整理、填写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所观察实验现象和相应的可能原因。

教师:思考、讨论“由钠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直接得出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是否合适”,为什么?

学生:不太合适, 因为钠非常活泼, 遇水即在接触面发生反应产生气体, 气体对钠球产生一种向上的推力, 钠处于水面上不完全是水对钠的浮力大于金属钠的重力的原因。温度 (℃) 0 20 80 81 82 83 84 85 86密度-30.9998 0.9982 0.9718 0.9712 0.9705 0.9699 0.9693 0.9686 0.9680

教师:回答得很好, 那么我们如何确定金属钠的密度小于水呢?

学生:查数据。

教师:影响物质密度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学生:温度和压强。

教师:金属钠的密度[7]:20℃, 0.971g·cm-3;水的部分密度表:

教师:对于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来说,气压对其体积影响不大,所查数据未标明气压。

[演示实验]演示20℃的金属钠投入到82—85℃的水中反应实验。现象:金属钠投入到水中的瞬间浮于水面非常剧烈的反应,多次实验最后均发生燃烧。实验表明,忽略金属钠投入到水中瞬间,金属钠温度的变化,尽管当水温大于82℃时,水的密度小于20℃时金属钠的密度,然而金属钠投到水中的瞬间并没有沉于水面以下,证明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对金属钠浮于水面的作用。

教师:结合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思考精确的金属钠密度是如何获得的呢?

学生:最好在无水、无氧的环境下测定,因为金属钠在室温下容易与水或氧气发生反应,从而影响金属钠的质量、体积的精确测定。

教师:简单介绍一个无水、无氧条件下的有机实验装置,连接的氮气或氩气气球,反应溶剂的无水处理,此实验对测定金属钠的密度有什么启示?还有哪些不足?

学生:测定金属钠的密度可以在氮气或稀有气体的氛围下进行,并对用到的液体进行无水处理;装置太小,无法将仪器放入进行操作。

教师:展示烧杯、量筒和滴定管。

学生:通过观察三种仪器的分度值来得知精确度最高的是滴定管。

教师:图片展示手套箱,介绍手套箱概念,即:手套箱是将高纯氮气或惰性气体充入箱体内,并循环过滤掉其中的活性物质的实验室设备,介绍其仪器结构和功能:对O2、H2O及有机气体的清除,广泛应用于无水、无氧、无尘的超纯环境,操作功能:对温度、气压控制等,讲解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除去溶剂中的氧气,加入干燥分子筛的方法除去溶剂中的水。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图示仪器,讨论金属钠的密度精确测定主要程序。

学生:首先对所用溶剂进行无水、无氧处理,然后将试剂、仪器放入手套箱,通氮气或稀有气体,调整温度为20℃和压强一个大气压,戴上手套进行操作,广口瓶内取出钠块,擦干切去氧化层,放入小烧杯在电子天平(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上精确称量,再将钠块放入装有一定量煤油的滴定管中,观察滴定管内液面变化,计算出钠块体积,进而计算出该条件下金属钠的密度。

学生:整理本节课收获:观察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现象,认识了金属钠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探究了“确定金属钠密度小于水”的关键因素,了解了活泼金属的密度测定可以在手套箱内完成。

4. 教学反思

通过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观察了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而且探究了“确定金属钠密度小于水”的关键因素,即需要在同温同压下,分别对二者的密度进行测定。结合金属钠密度测定的外界影响条件,加深了对金属钠的部分化学性质的认识,此探究实验也有助于理解以后学习中遇到的“尽管金属钠密度大于乙醇,然而乙醇与钠反应的过程中钠粒会在其中上升”的现象,学生深入思考的态度得到了培养,遗憾的是:首先,没有查到不同温度下金属钠的密度,所以金属钠与82—85℃的水反应演示实验比较粗略;其次,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学生未能亲自在手套箱内完成金属钠密度的测定,然而本次探究的意义并非获得准确的数据结果,而重在深入思考分析的过程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叶凯航, 陈迪妹, 元立亭.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2) :95.

[2]曹广雪.钠与水 (或无水乙醇) 反应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育, 2011, (2) :64.

[3]刘文明.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1, (1) :26.

[4]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必修1) [M].第3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50.

[5]姚子鹏主编.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拓展型课程 (试用本)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17.

[6]武汉大学编.无机化学 (下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第3版, :795.

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 第12篇

1.钠的金属性较强,与水反应剧烈,直接投入水中会出现钠粒乱溅的现象;

2.通过实验,学生只能确认反应有气体生成,实验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这个结论对学生并不具说服力;

3.实验是在烧杯或水槽中进行,较难收集气体产物。氢氧化钠为强碱,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则会腐蚀操作者的手。

因此,笔者通过对钠与水反应实验进行研究和多次操作验证,提出了本实验方案,使上述问题得以很好地解决。

一、实验用品

1.仪器:微型仪器一套、注射器一支;

2.药品:钠粒、酚酞试剂、肥皂水。

二、实验装置图(省去铁架台及铁夹)

三、实验步骤及现象

1.按上图所示连接好实验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添加药品:往微型气体发生器里添加一定量的水,再加入两滴酚酞试剂,保证液体液面不与内套管底部接触,再在内套管内加入钠粒。针筒内留有一定体积的空气,尖嘴管口沾有肥皂水。

3.慢慢推动注射器的推手,使微型气体发生器内的液体与钠粒接触。反应有气体生成时,尖嘴管有气泡逸出。通过点燃吹出的气泡即可检验气体的纯度。若氢气纯净,能听到“噗”的一声。若不纯,则会有尖锐的爆鸣声。此时微型气体发生器内的液体由无色变成红色。

4.当听到“噗”的一声时,装置中的空气已被排尽。此时,将尖嘴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时会看到尖嘴管口处安静地燃烧着长条形的黄色火焰(这是由于玻璃中含有钠元素)。反应结束后触摸微型气体发生器,有发热的感觉。

四、实验成败的关键

1.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否则收集不到纯净的氢气。

2.加入试剂时,微型气体发生器内的内套管必须是干燥的,确保实验一开始现象就很明显。

3.尖嘴管的口径不宜太大,否则氢气的燃烧时间就会过短。

4.在实验过程中,需根据气体的产生速率随时调节针筒的推手,控制反应速率。若反应速率太慢,氢气燃烧现象就会不明显;反应速率太快,微型气体发生器内的金属钠会自燃。

五、改进实验的优点

1.利用微型仪器,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且安全。

2实验仪器简单,实验时间较短,现象明显。不仅适合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也适合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3.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便、简单且可靠。手轻轻一按,根据尖嘴管处肥皂水是否冒泡即可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4.反应装置中,钠粒与水的反应在微型气体发生器中进行,避免了钠粒乱溅、收集气体时腐蚀手等情况的发生。同时通过巧妙调节注射器内的空气,可随时控制钠粒与液体液面的接触,从而控制产生氢气这个反应的进行与停止。

5.验证了产生的气体就是氢气以及钠和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本实验除了具备以上优点外,还将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有力地结合起来(利用物理学科中的大气压知识,有效地解决了化学实验中控制反应速率的问题),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值得推广。

上一篇: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700字下一篇:行政人员工作报告精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