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解析几何

2024-05-24

第七讲解析几何(精选6篇)

第七讲解析几何 第1篇

第七讲 几何中的计数问题

(一)几何中的计数问题包括:数线段、数角、数长方形、数正方形、数三角形、数综合图形等.通过这一讲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养成按照一定顺序去观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逐步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探寻事物规律的能力.一、数线段

我们把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称为线段,这两个点称为线段的端点.线段是组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等最基本的元素.因此,观察图形中的线段,探寻线段与线段之间、线段与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对于了解图形、分析图形是很重要的.例1 数一数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条线段.分析 要想使数出的每一个图形中线段的总条数,不重复、不遗漏,就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观察、去数.这样才不至于杂乱无章、毫无头绪.我们可以按照两种顺序或两种规律去数.第一种:按照线段的端点顺序去数,如上图(1)中,线段最左边的端点是A,即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两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一条,所以上图(1)中共有线段2+1=3条.同样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观察图(2)中,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三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BD两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一条.所以上页图(2)中共有线段为3+2+1=6条.第二种:按照基本线段多少的顺序去数.所谓基本线段是指一条大线段中若有n个分点,则这条大线段就被这n个分点分成n+1条小线段,这每条小线段称为基本线段.如上页图(2)中,线段AD上有两个分点B、C,这时分点B、C把AD分成AB、BC、CD三条基本线段,那么线段AD总共有多少条线段?首先有三条基本线段,其次是包含有二条基本线段的是:AC、BD二条,然后是包含有三条基本线段的是AD这样一条.所以线段AD上总共有线段3+2+1=6条,又如上页图(3)中线段AE上有三个分点B、C、D,这样分点B、C、D把线段AE分为AB、BC、CD、DE四条基本线段,那么线段AE上总共有多少条线段?按照基本线段多少的顺序是:首先有4条基本线段,其次是包含有二条基本线段的有3条,然后是包含有三条基本线段的有2条,最后是包含有4条基本线段的有一条,所以线段AE上总共有线段是4+3+2+1=10条.解:①2+1=3(条).② 3+2+1=6(条).③ 4+3+2+1=10(条).小结:上述三例说明:要想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所有线段,必须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的去数,这个规律就是:线段的总条数等于从1开始的连续几个自然数的和,这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的最大的加数是线段分点数加1或者是线段所有点数(包括线段的两个端点)减1.也就是基本线段的条数.例如右图中线段AF上所有点数(包括两个端点A、F)共有6个,所以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中最大的加数是6—1=5,或者线段AF上的分点有4个(B、C、D、E).所以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中最大的加数是4+1=5.也就是线段AF上基本线段(AB、BC、CD、DE、EF)的条数是5.所以线段AF上总共有线段的条数是5+4+3+2+1=15(条).二、数角

例2 数出右图中总共有多少个角.分析 在∠AOB内有三条角分线OC1、OC2、OC3,∠AOB被这三条角分线分成4个基本角,那么∠AOB内总共有多少个角呢?首先有这4个基本角,其次是包含有2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3个(即∠AOC2、∠C1OC3、∠C2OB),然后是包含有3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2个(即∠AOC3、∠C1OB),最后是包含有4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1个(即∠AOB),所以∠AOB内总共有角:

4+3+2+1=10(个).解:4+3+2+1=10(个).小结:数角的方法可以采用例1数线段的方法来数,就是角的总数等于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这个和里面的最大的加数是角分线的条数加1,也就是基本角的个数.例3 数一数右图中总共有多少个角?

解:因为∠AOB内角分线OC1、OC2…OC9共有9条,即9+1=10个基本角.所以总共有角:10+9+8+…+4+3+2+1=55(个).三、数三角形

例4 如右图中,各个图形内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 可以采用类似

例1数线段的两种方法来数,如图(2):

第一种方法:先数以AB为一条边的三角形共有:

△ABD、△ABE、△ABF、△ABC四个三角形.再数以AD为一条边的三角形共有:

△ADE、△ADF、△ADC三个三角形.以AE为一条边的三角形共有:

△AEF、△AEC二个三角形.最后以AF为一条边的三角形共有△AFC一个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的个数总共有4+3+2+1=10.第二种方法:先数图中小三角形共有:

△ABD、△ADE、△AEF、△AFC四个三角形.再数由两个小三角形组合在一起的三角形共有:

△ABE、△ADF、△AEC三个三角形,以三个小三角形组合在一起的三角形共有:

△ABF、△ADC二个三角形,最后数以四个小三角形组合在一起的只有△ABC一个.所以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总共有:4+3+2+1=10(个).解:①3+2+1=6(个)

② 4+3+2+1=10(个).答:图(1)及图(2)中各有三角形分别是6个和10个.小结:计算三角形的总数也等于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其中最大的加数就是三角形一边上的分点数加1,也就是三角形这边上分成的基本线段的条数.例5 如右图中,数一数共有多少条线段?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在数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上几例总结的规律,明确数什么?

怎么数?这样两个问题.数:就是要数出图中基本线段(基本三角形)的条数,算:就是以基本线段(基本三角形)条数为最大加数的从1开始的连续几个自然数的和.①要数多少条线段:先看线段AB、AD、AE、AF、AC、上各有2个分点,各分成3条基本线段,再看BC、MN、GH这3条线段上各有3个分点,各分成4条基本线段.所以图中总共有线段是:

(3+2+1)×5+(4+3+2+1)×3=30+30=60(条).②要数有多少个三角形,先看在△AGH中,在GH上有3个分点,分成基本小三角形有4个.所以在△AGH中共有三角形4+3+2+1=10(个).在△AMN与△ABC中,三角形有同样的个数,所以在△ABC中三角形个数总共:

(4+3+2+1)×3=10×3=30(个).解:①在△ABC中共有线段是:

(3+2+1)×5+(4+3+2+1)×3=30+30=60(条)

②在△ABC中共有三角形是:

(4+3+2+1)×3=10×3=30(个).例6 如右图中,共有多少个角?

分析本题虽然与上几例有区别,但仍可以采用上几例所总结的规律去解决.∠

1、∠

2、∠

3、∠4我们可视为4个基本角,由2个基本角组成的有:∠1与∠

2、∠2与∠

3、∠3与∠

4、∠4与∠1,共4个角.由3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

1、∠2与∠3;∠

2、∠3与∠4;∠

3、∠4与∠1;∠

4、∠1与∠2,共4个角,由4个基本角组成的角只有一个.所以图中总共有角是:4×3+1=13(个).解:所以图中共有角是:4×3+1=13(个).小结:由本题可以推出一般情况:若周角中含有n个基本角,那么它上面角的总数是 n(n-1)+1.习题七

1.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

2.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角?

3.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

4.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习题答案

1.①在AB线段上有4个分点,所以它上面线段的总条数为:5+4+3+2+1=15(条).②在线段AB上有3个分点,所以它上面线段的总条数为:

4+3+2+1=10(条).在线段CD上有4个分点:所以它上面线段的总条数为:

5+4+3+2+1=15(条).∴整个图(2)共有线段10+15=25(条).③在线段AB上有3个分点,它上面线段的条数为:

4+3+2+1=10(条).在线段CD上有2个分点,它上面线段的条数为:

3+2+1=6(条).在线段EF上有2个分点,它上面线段的条数为6条.所以图(3)上总共有线段10+6+6=22(条).2.①在∠AOB内有4条角分线,所以共有角:

5+4+3+2+1=15(个);

②在∠AOB内有9条角分线,所以共有角:

10+9+8+7+6+5+4+3+2+1=55(个);

③周角内含有6个基本角,所以共有角:

6×(6-1)+1=31(个).3.①(3+2+1)×7=42;

②(6+5+4+3+2+1)×4+(4+3+2+1)×7

=21×4+10×7=84+70=154.4.①有线段:(4+3+2+1)×3+(3+2+1)×5

=30+30=60(条)

有三角形:(4+3+2+1)×3=30(个);

②有线段:(5+4+3+2+1)+5×2+(2+1)

=15+10+3=28(条)

有三角形:(5+4+3+2+1)×2+5

=15×2+5=35(个).

第七讲解析几何 第2篇

一、文艺接受理论:把视线转向公众

1、研究舆论接受理论的原因

当我们谈论“舆论导向”时,几乎是理所当然地把传播者置于主导的一方。如果考察一下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我们会发现一个被人们忽略的事实:人类80%的语言行为都属于信息接受性质,即由人听或阅读;只有20%的语言行为具有发出的性质,即对别人说或写。甚至是媒介信息的传播者,也是如此!

比如:新闻联播中的主持人,你不要看他们每天准时准点的在那说,感觉他们的“说”的能力非常强,其实他们说这三十分的内容,他们要准备多少倍的信息来为这些做准备。并且听众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向他们了解情况、获得信息,你看新闻时想同主持人进行交流,那他肯定听不到;但也有以聊天为主要形式的广播节目,那主持人和听众就可以进行交流,人们向主持人倾诉自己的烦恼,主持人采取适当的方式为其排忧解难。

从这个方面讲,人类对信息的接受能力要远远大于发出信息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公众接受不同形态信息的特征,把重心移到公众如何接受的方面,对于媒介引导舆论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2、文学艺术对舆论转变的影响

就具体的传播内容而言,人们对新闻的偏好虽然能够对观念现代化起塑造作用,但强度远不如传统娱乐节目大,比如像文艺作品(包括影视作品)等,由于这些东西所具有的特殊的情感力量,对现有舆论的影响力大于直接的信息传播和劝服性传播。

(注意:这里所说的“观念现代化”不是指“穿得比较光鲜,吃得比较丰盛,住得也比较奢华”,而是指文化方面的现代化,也就是说人们的文化素养。)

举例:我举个简单的例子,电视的公益广告中天天再讲“全面戒烟”、“禁止吸烟”等,但是有几个人能听的进去,能有几个人看这个受到了影响并开始戒烟。同样的,如果这些言语出现在《非诚勿扰》,所有女嘉宾都说,“我不喜欢吸烟的男人”,那看到这个的男同胞们肯定就想了,我要戒烟了,不戒烟连媳妇儿都找不到啊!如果这些言语出现在《职来职往》中,所有用人单位都要求求职者不能吸烟,那看到的人,肯定会想“赶紧戒烟吧,要不然连个工作都找不到了啊,那么以后还怎么生存?”

也就是说,文学艺术对舆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又是深刻而长远的;对于情绪型舆论的影响,它也显示出特别的效力。我们强调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为了使舆论从传统走向现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因此,文学艺术在形成积极舆论、转变消极舆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中,我国的作家们早在80年代就注意到接受理论对时下创作的意义,著名的当代作家、红学研究家刘心武说:“我在寻求什么?这不能不涉及到接受主义美学对我的启示。过去我们习惯的古典作品,是由作者独立完成的。作者往往把作品写得很完美,很周到,很富于情感,他能够引导读者随着他的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沉浮。这样,读者几乎等于被作者所控制。接受主义美学,则反对这种控制„„读者再创造的越丰富多样,作品也就越成功,它的价值也就越体现得充分。”

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公众生活的背景,文艺接近读者转化为一种现实。把文学艺术影响舆论的视角转移到公众方面,将有助于改善我们的一些简单的政治宣传式的引导方式,这对于有效地转变社会变迁时期我们舆论的惶惑、浮躁和不稳定等问题,促进生成健康、稳定的良性舆论的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公众文艺接受的特征

1、目前我国公众的文艺接受特征:

那么,目前我国公众的文艺接受表现出哪些特征呢?如果从不同角度归纳一下,可以有以下几点:

⑴ 提供丰富的感情,成为对文艺作品的首要要求。

当舆论表现出惶惑、浮躁和不稳定的特征时,公众在社会竞争中需要文艺提供的是温情、诗意的精神解脱。文艺主要通过大众媒介而接近了大众,但是它面对的已不是过去数量不多但审美素养较高的中高层公众群体,而是数量巨大、每天围坐在电视机、电脑旁边的普通公众。他们没有较高的文学艺术的眼光,但是情感要求却很强烈,没有持久的耐心但有强烈的享受动机。

比如:现在非常热的微博,微博不是权威人士的专属品,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心情,宣泄自己的感情。但是同时人们在看到别人的微博信息时,也不会去细细地品味,大部分都是一扫而过、一笑而过,除非是自己特别关注的人和事!

⑵“直观—感知”成为主要的接受方式,过去文化精英式的“阅读—思考”接受,转向了凭借大众媒介直接感知艺术。

当前,现实生活中的物欲膨胀,也有一种取消人们的理性空间、减弱创造性的趋势;现阶段的生活享受和消费的丰富诱惑,掩盖了精神领域深度追求的匮乏、文化历史感的衰退。

例如: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文学创作方面应用的开始,创作者不必对自己所写的作品负责,而接受者对文学作品的批评也是无所顾虑的,但是现在网络文学也是鱼龙混杂,精品与糟粕同在。从事网络文学创作的人大多都是一些青年人,这些人或者出于爱好,或者处于新奇,他们或者有文学功底,或者只是高中毕业。总之,毕竟不是专业的作者大家。能写出好的作品我们当然需要夸奖,写不出好作品我们也无可厚非。所以利用网络这种表面看来很自由的环境,很多作品粗俗滥造,出现了很多可以称得上是无任何意义的“垃圾之作”。

⑶ 审美包装化。

随着网络技术和大众传播的持续泛化,文学艺术与大众日常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了,原有的艺术“审美”失去了它的独特精神价值和惟一性,普遍地成为整个社会文化和大众日常生活本身的直观形式。

举例:11月26日,报告厅讲座:关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春青的讲座,“从贵族审美到大众审美”,说得就是类似于这种现象。

现在阅读小说、看电影和电视文艺节目、听音乐等等,不仅仅是“审美活动”,而且人们还用以证明自己生活方式的“审美化”。

比如:看到电视中的哪个明星,穿的什么款式的衣服非常漂亮,然后自己在现实中也要去买一件类似的。咱们在淘宝网上挑选东西时,经常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出现“此件衣服与某明星在某部电视剧中的衣服为同款,一个月销量已超过上千件”等字样。这时,我们肯定也会考虑到是不是把它列为首选?

⑷ 自由选择所要接受的文艺作品,成为公众的态度。这也是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

市场经济造就了一类规模化的、工业流程式的大众文化,它们在数量上占据着文化市场的较大份额。在目前公众的审美素养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它们的选择对于文学艺术家和文化商人的反馈作用,蕴育着一种较低层次文艺作品的循环再生圈。

也就是说,开始是一小部分大众需要审美素养相对较低的作品,那么文化商人就迎合这些大众的口味,加以大量的复制生产。这些艺术作品流传到市场上之后,又调动了一部分人的兴趣,这样就促使商家进行更进一步的生产。如此循环往复。

以上几种文艺接受的特征,从不同角度潜在着对人文关怀、生命价值意识、理性和永恒历史的拒绝。在拒绝这些“沉重”的接受之时,公众实际上也以十分矛盾的心态承受着生命中的“轻”,“拒绝意义”的危机中萌发着对意义更强烈的需求。因为解脱式的情感需求、直观的轻松接受、形式主义“审美化”的包装,以及跟着感觉走的选择,往往使人在丰富的文艺感性陶醉之中无所依傍。于是随后便出现了第五种文艺接受的特征。

5、对社会生活、自身生存状态、发展前景的意义需求,以及对社会文化的批判要求,也变得强烈起来。

面对上面提到的一系列现状,这时人们需要理解和评价自己,在文艺接受的时候把其中的世界同自己的世界组织在一起,镜式地反观自身,构造自己生存状态的形象,希望得到当下的精神依托,以及对未来的把握。

2、我国公众传统的文艺接受特征:

这些当代的文艺接受特征,形式上几乎是对我国传统文艺接受特征的否定。但是在实际接受中,传统的接受心理依然不知不觉地支配着公众。

⑴ 伦理化

扬善惩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一向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和作品的基调,道德批判往往高于文艺欣赏本身。当人们接受文艺作品(包括影视),在为主人公叹息、唏嘘、请命之时,其判断标准多少还是固有的伦理观念的延续,诸如忠孝节义之类的当代泛化。如果出现一些人们所不能接受的道德内容,无论作品是否经典,是否革命的主旋律,最初都会受到抵制或遭到明显的曲解。例如:《红楼梦》,只是改变了“好人全好、坏人全坏”的道德论写法,于是便出现了鲁迅所说的情形:“反对者却很多,以为将给青年人以不好的影响。这就是因为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鉴赏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11月26日,报告厅讲座:南开大学教授王志耕,“人文主义的前世今生”,讲鲁迅不希望青年人读中国作品,认为这些中国作品会使青年人失去个体意识。)

在这里,除了说明接受中的伦理化特征外,也引出了另一个接受特征——实用化。

⑵ 实用化

我国传统的儒家信息传播观念中,实用理性是十分突出的,对于文艺作品,同样要求文以载道,特别讲究映照人生世态。发展到现代,便有接受中的对号入座、要求立竿见影,读了就要有收获等等表现,还有一些较为极端的,甚至能够将几部文艺作品的功用,在较长时期内与兴邦、丧邦联系起来。市场经济条件下则出现另一种表现,审美的现实感变成了“有用性”的愉快感,“美”在艺术话语里变成了一种“对快乐的承诺”。

⑶ 故事化

文艺作品艺术性表现应该是多样化的,但是我国传统的文艺作品,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叙事套路:有头有尾的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时间、地点、人物明确无误;故事结构则讲究对称。(例:这从我们小学学习的叙事性文章都能看的出,一提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种历史传统也造就了习惯于这类故事套路的读者或观众,人们追求真相大白或大团圆的结局。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现象呢?其深层的原因如同鲁迅所说:“中国人底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所以必至于如此,大概人生现实底缺陷,„„倘在小说里叙了人生底缺陷,便要使读者感着不快。所以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往往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骗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的问题。”

⑷ 正剧化 由于我国传统的文艺作品大多需要体现现世观念,因而内容以严肃著称,很少震撼人心的悲剧,缺乏幽默、意味深长的喜剧。于是,受这种氛围熏陶的普通读者或观众,很难从审美角度欣赏世界著名的悲剧和喜剧,倒是传统的插科打诨式的丑角喜剧小品更能吸引人们的兴趣。

(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喜剧:引起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是一种“含泪的笑”,以达到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的效果。)

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需要轻松愉快而得到迅速发展,以致“生活成了一堆小品”。这也许是在传统内的对正剧化的一种现代回应。当然,也存在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正剧化作品。

例如:“宫斗正剧化”,前段时间热播的《甄嬛传》就是一部宫斗戏,我个人认为郑晓龙导演的《甄嬛传》这部宫斗戏拍得就非常不错。绝大多数宫斗戏着眼于争宠的技术层面,《甄嬛传》也把大段笔墨投注于此。在勾心斗角的后宫生活中,甄嬛由只求自保的文艺女青年,演变成了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猎杀者。不管是论计谋还是论虐心,这部剧不比任何同类剧更温婉,可能还更激烈。

但《甄嬛传》没有停留于暴露层面,而是在甄嬛嬗变的过程中焕发出一种悲剧感和批判性。甄嬛貌似剪除了所有的对手,以太后之尊母仪天下,但她深爱过的皇帝早已变心,她最爱的果亲王死在她怀里,她的儿子一辈子不知道父亲是谁,她的姐妹们几乎全成了她的敌人。这个没有胜利者的结局是对争宠哲学的深刻批 判:一大帮环肥燕瘦的女人成天围着一个心不在焉的中年男人转,挖空心思博取欢心,狡计百出残害同类,这是极其扭曲的价值观,可悲可恨可笑可怜。

《甄嬛传》的另类还体现在它有写史的用心。通常的宫斗戏都会建构完全架空的时代背景和戏剧环境,把那些血淋淋的厮杀提供给观众就完了。《甄嬛传》这部小说写得也是没有明确所指的朝代,皇帝也是风流潇洒的多情种子,但经过郑晓龙团队的改造,电视剧落定在雍正年间,登基时即已43岁的雍正由年龄相仿的陈建斌来演,一下子就颠覆了小说的青春偶像气味。不仅如此,它在服装、器物、礼仪、陈设等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在影像格调上沉稳朴实,力求营造出浓郁的历史感来。尽管剧中的戏剧冲突多为虚构,但经过导演的二次创作后,它紧紧依托人性脉络和历史氛围,具有很大程度上的本质真实。

穿越剧把皇帝弄成心有千千结的男青年,那是古装偶像剧。有些宫斗戏安排一个“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的姑娘在深宫里传扬自己的价值观,那是一相情愿的幻想剧。“一夫多妻制”的宫廷里,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不可能和谁有天长地久的爱情。因为“宠幸”这一资源的稀缺性,后宫妃子的争斗是永恒的。《甄嬛传》较为可信地表现了后宫之争,是一部比较成功的“正剧化”作品。

⑸ 从众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公众对于当代文艺的接受往往缺乏独立的审美意识,多数人在接受文艺作品时习惯于追随社会上一时的阅读或观赏时尚,缺少富于个性的文艺兴趣,于是在近十几年内形成一个接一个的某一小说或某种文学“热”、某部电影或电视剧“热”。

举例:回顾电视剧的流行趋势:一开始流行皇上,像《康熙微服私访》、《雍正王朝》;后来又有关于太后《慈禧西行》、《孝庄秘史》;紧接着是《还珠格格》、《刁蛮公主》;再后来又出现了《金枝欲孽》、《甄嬛传》等后宫嫔妃争宠;现在终于有拍太监的了,电视剧《大太监》。

(小笑话)2012年最奇葩分手理由:一个朋友,因为在丈母娘家亲戚的婚礼上了跳了江南style,被女方爹认为此人不正经,被退婚了。

这些传统的接受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公众审美能力的逐渐提高,有些正在消亡,但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不会很快消失,会以各种新的形式再生。这里很难用正确和错误、进步和落后等是非标准来衡量,需要的是融入现代审美意识和民族特性。

三、依据文艺接受特征引导舆论

研究文艺接受的目的,强调的是读者通过接受中的自我创造获得一种“净化”,既包含文艺的陶冶和审美的提高,也包含增强理解世界的能力,从而作用于社会行为。就此,德国的文艺理论家、接受美学创始人尧斯提出:文艺接受既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补偿”,更是“更新对于外部现实和自身内部现实的感知认识方式,获得看待事物的新的方式和经验”。在这个意义上,根据公众的现实文艺接受特征,讨论媒介如何引导舆论,将有助于使舆论引导科学化。

1、构造文艺文本的召唤结构,无形中促进舆论的转变

目前我国大众媒介渠道的文艺作品,有不少属于“好看”的作品,它们能够适应读者的接受特征,或者用铁血动作直接刺激感官(如:一些动作很激烈的美国动作大片儿)、或者用言情酿造温情的氛围(像一些台湾偶像剧、韩剧等泡沫剧、肥皂剧),或者实话实说地复原现实大众生活的烦恼与无奈(如:前一段时间热播的《蜗居》、《裸婚时代》等,就折射了现实状况的沉重)。可以说,现在的文艺文本,从各个方面都努力地贴近日常生活。这些都说明作者确实有很强的“读者意识”,对于读者的现实接受特征是清楚的。

但是这些文艺作品只能满足公众一时的情感幻想或情绪宣泄,而实际效果却强化着人们的浮躁情绪,并不利于对舆论的正确引导。究其原因,是由于完全抹平文艺作品与大众生活之间的距离,完全顺着读者的接受情绪,虽然好看,但不经回味,因为读者接受中很少发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当代许多作者的“读者意识”基本是一种商业眼光,与注重读者的艺术接受尚有距离。(其实这是市场经济对文学创作的负面影响之一,而艺术应该是来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

可以说,文学作品具有这种能力,即努力构造文本的召唤结构,形成适中的美学距离,调动读者与文本交流的积极性,既要好看,又令人回味,有所感悟。例如表现公众的日常生活,如果完全地复现就等于时事报道,而能够引起与读者交流的文艺文本,则是具有使日常生活陌生化的结构特征,留有空白,提供给读者对既定经验和观念带有否定意义的成分,这就比纯粹的审美包装更容易在读者“直观—感知”的接受方式中,首先留住他们的目光,促使读者不知不觉地参与文本的创造,重新构造自己的经验和观念,这种效果就是前面讲到的“通过读者的心灵,经历一种受到引导的转化”。不仅要实话实说地再现生活的的烦恼与无奈,更要通过文艺文本,将反映的公众情绪,通过公众自己转化为带有理性色彩的情感认知。

例如:现在网络文学缺乏真情描写。不管是任何题材的小说,离开了情的描写,就像是没有了灵魂的空壳。然而现在的网络文学,太多的“一男配多女”的现象,太多的滥情,太多的虚情假意,让人看来完全没有真实感。主角身边的女人全都是天生尤物,不是公主就是美女,有意思吗?我们写小说,可以脱离现实,但是太脱离了,就没有意义了。

长篇武侠小说《诛仙》在网络中的评价不菲,而且也已经被改编成了游戏,受到广大网友的推崇。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段感情在里面,或许这情对于一些人来说不值一提,但是却打动了不少人。

其实,文学文本也可以通过平常生活小事对读者产生引导作用,即描写普通人生活的文学文本中设置较好的召唤结构,激发读者参与较高层次的创造,而不是仅仅追随读者较低层次的需求。

2、减少文艺文本的教诲意味,用艺术魅力感染人。

目前通过大众媒介传播的文艺作品中,有不少内容虽然健康,但却很少有人阅读或观看,其主要原因是教诲意味浓厚,而艺术制作却很粗糙。

例如:有这样的节目叫做《法律大讲堂》,上面就是一个知识渊博的老教授,开始说一些规规整整的法律条文,我估计大部分人不会去看这样的节目。相反,如果让一些年轻的面孔做主播,在讲这些法律条文的时候,加上适当的案例,将氛围弄得生动活泼一些,那看得人就会很多了。

在这方面,文学接受理论的分析将有助于说明这类作品失败的原因。任何文艺文本的材料都含有两种成分,即社会规范与文学引喻。前者构成了我们常说的文艺能够引导舆论的基础,而后者则构成文艺引导舆论的特殊方式。

从欧洲中世纪的虔诚文学、教诲文学到当代的各种主题小说和宣传文学,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都含有教诲意味。

文艺文本的教诲意味:

⑴ 通过主人公揭示必须遵守的规范。

无论次要人物缺少什么,都会得到主人公的补充,而不论主人公缺少什么,他都学着为自己补充。它们的功用不是展现外部与外部思想体系竞争的审美客体,而是为特定思想体系的缺陷提供一种补偿。

也就是说,主人公是完美的,让人们反思自己,去向主人公学习,将自己变成完美的形象。

⑵ 作者将自己的理解和优良教养的法则,清晰地表现出来。

这种情形会造成文本的单一意义,结果便把审美效果等同于意义汇编,审美经验很可能导致非审美的经验,带来读者的厌恶。看过这样一部动画片没有,《米奇妙妙屋》,在每集的最后都会有这样一句台词,“今天是完美的一天,让我们一起来跳米奇妙妙舞吧”,怪不得影视评价说只适合“3岁以下的小孩子看”。

⑶ 完整地接受读者已经熟悉的、规范的思想体系,以适应读者。文艺的接受与一般的信息接受很不相同,前者出于情感和享受的需要,后者是出于积累资料的需要。文艺在本质上是反对说教的,在艺术的一切功能中,审美作用应该是艺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功能。特别在当代,人们接受文艺的出发点是愉悦,接受方式是自由选择,只有找到了适应自己需要的作品,才谈得上引导和效果问题。鲁迅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他说:“文艺之所以为文艺,并不贵在教训,若把小说变成修身教科书,还说什么文艺。”

随着读者鉴赏能力的提高,这类教诲性的文艺作品往往成为一种特殊的舆论客体——公众嘲讽的对象,公众可能警惕地封闭心灵,拒绝这类本文,连同其中包含的正确“意义”在内。那么,作者的最初目的也就落空了。

3、利用传统的文艺接受特征,融入引导舆论的正面内容。

我们不可能摆脱传统,那么利用传统的文艺接受特征影响舆论,就是题中之义。

⑴ 文艺接受特征中有对道德的关注,可以用来引导舆论,尤其是特殊社会情境下的道德提倡,可以净化公众的心灵。

⑵ 文艺接受中的实用性可以用来为读者构建他们能够接受的各种正面形象。因为读者的行为很多时候就是对文艺作品中形象地模仿、响应、回答、反叛等。

⑶ 故事化的接受特征“大团圆”结局的这种接受心理,尤其是在社会变迁时期,可以起到弱化人们的心理不平衡,稳定舆论的作用。

⑷ 围绕社会主旋律的作品形成一定程度的从众化,对于影响舆论是有意义的,但是知识需要把握分寸,避免再度造成不正常的“舆论一律”。

第七讲推拿功法及推拿手法(一) 第3篇

推拿功法源自古代的导引术。导引乃调呼吸、摇筋骨、动肢节、长气血的健身运动, 具有强身、防病、治病作用, 常与按跷配合应用。由导引衍化而生的各种健身功法名目繁多, 其中许多功法成为推拿疗法的一部分。

(一) 推拿练功的基本内容

目前, 一般主张推拿专业人员的练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身体基本素质训练:通过一定形式锻炼, 如跑步、纵跳、俯卧撑、仰卧起坐、下蹲起立、哑铃、杠铃等, 增强肢体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 使身体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的发展, 保证身体健康, 以适应推拿临床的要求。

2. 推拿专业基本功训练:如站桩功、臂功、指功等, 进一步提高身体各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增强内脏机能, 为从事推拿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3. 传统功法训练:选用我国传统的推拿优秀功法易筋经、少林内功为主进行锻炼, 其他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和太极剑等也可选练, 有较好的强身健体和医疗保健作用。

(二) 推拿练功的基本特点

推拿练功有很好的强身健体、防治疾病作用, 能够明显增强人体肌肉力量, 提高内脏机能。推拿练功具有以下特点:

1. 动作明确, 锻炼全面:推拿医生工作的性质是运用各种手法, 帮助患者进行各种被动活动来治疗疾病。为此, 推拿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这就需要一个自我锻炼的过程。推拿功法中的徒手功法, 如易筋经与少林内功等, 对身体素质和力量的提高都很显著, 针对性较强。

2. 注重“意气”强调“内劲”:根据中医气血理论, 气是人体生命之根本,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不依赖经脉气血的濡养。推拿临床工作的特殊性质, 要求推拿人员必须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所以推拿功法强调“养气蓄力”, “外练筋骨皮, 内练精气神”, 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生理状态, 做到“以意领气, 以气贯力”, 使人体产生 “内功、内劲”, 手法操作时达到“气力深透”的根本保障。

3. 医练结合, 增强疗效:推拿临床工作中不仅重视治疗疾病, 而且非常重视预防疾病。通过传授患者练功, 提高其身体素质, 增强其对疾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促进疾病康复。

(三) 推拿练功的具体要求

1. 练功的运动量:除科学、系统地安排练习内容外, 还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灵活地安排各自适宜的运动量。① 练功强度:指练功过程中运动的程度, 要求以练功者自身体质及生理适应程度而定, 不可一概而论。② 练功密度: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练功训练中常以密度作为一个因素, 表示运动量的大小。③ 练功时间:指在一次练功中, 练功的总时间和单一功法完成的时间, 上一次练习与下一次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等。④ 练功数量:指一次练功中, 重复练习的量或练习的总量。⑤ 练功的项目特性:指各种功法对人体的影响, 所以在安排练功运动量时也应考虑这个因素。

2. 练功前的准备活动:在练功前通过各种练习,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使其达到适宜水平;同时, 加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 克服各种功能活动的惰性, 为正式练功做好充分准备。这样, 可以使人体在正式练功时, 能较快地进入练功状态, 防止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练功前的准备活动一般包括:走、慢跑、跳, 全身各关节、各方向较大范围的放松运动。准备活动持续时间、强度应适当, 不必做得过久, 以免引起疲劳, 影响练功效果。而且, 一般准备活动与正式练功之间, 应有2~3 分钟间隔为宜。

3. 练功后的结束活动:结束活动又称整理活动, 是消除疲劳, 促进体力恢复的一种良好方法。在练功之后进行整理活动, 可以使人体更好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如果练功结束后不做整理运动而突然停下来, 身体的静止状态就会妨碍较强的呼吸动作, 影响氧气的补充, 同时也会影响静脉血回流, 心脏血液的输出量就会减少, 血压必然降低, 这样就会造成暂时性脑贫血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 整理运动不是可有可无, 而是练功后一定要做的活动。一般整理运动包括呼吸运动和较缓和的全身运动, 量不可过大, 并且逐渐由大到小, 尽量使肌肉放松, 使内脏器官和肌肉等组织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4. 练功的呼吸:呼吸是生命活动的根本, 也是推拿练功重要环节。练功中调整好呼吸, 才能保证取得较好的练功效果。练功时的呼吸,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 自然呼吸法:指练功时保持平时的呼吸形式, 但要求柔和一些。自然呼吸法包括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式呼吸。胸式呼吸是指呼吸时胸部随呼吸起伏, 多见于女性。腹式呼吸是指呼吸时腹部随呼吸起伏, 多见于男性。混合式呼吸是指呼吸时胸腹部都随呼吸起伏, 且起伏较为明显, 多见于运动员、歌唱家等。

② 腹式呼吸法:这是练功常用的一种呼吸方法, 指在身体放松基础上, 逐步把自然呼吸变为腹式呼吸, 并且要求做到呼吸细、缓、匀、长。

③ 停闭呼吸法:是在腹式呼吸法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呼吸方法, 指在一呼一吸之间, 或一呼一吸之后有一停顿时间, 或适当延长呼气、吸气时间, 或呼长吸短, 或吸长呼短。

④ 提肛呼吸法:是指在吸气时, 用意念提起肛门;呼气时, 自然放松, 其可在各种呼吸法基础上练习。

推拿练功的呼吸方法很多, 练功时要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病情和功法要求等情况灵活选择。一般自然呼吸法多适用于初练者或体弱者, 长期训练或身体强壮者多选用腹式呼吸法、停闭呼吸法或提肛呼吸法。练功中选用合理的呼吸方法有利于内气的培养, 对提高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5. 练功的营养卫生:营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物质基础, 而练功则可以增强机体的功能, 二者科学配合, 可更有效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一般来说, 推拿练功过程中, 要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食物摄入, 如鸡蛋、鱼、肉等动物性蛋白食物, 并要注意练功后的进食时间。练功结束后, 一般应休息30分钟以上再进食, 以确保练功的效果。

(四) 推拿练功的注意事项

① 首先要树立信心, 明确练功目的, 勤学苦练, 持之以恒。

② 练功前认真做好各项准备活动, 防止肌肉、韧带和关节等在练功中损伤。

③ 练功时应情绪稳定, 排除各种杂念。若遇恼怒不快之事难以摆脱, 可暂时不练功。

④ 练功宜在清晨进行, 尽量选择光线适宜、空气新鲜、风景宜人和避风场所。

⑤ 练功时要求动作准确缓慢, 舒适自然, 意守丹田, 呼吸均匀, 不可屏气。

⑥ 练功时要宽衣松带, 穿软底平跟运动鞋, 摘去手表、眼镜等物, 以利全身放松, 呼吸通畅。同时应注意保暖, 忌汗后当风。

⑦ 过饥、过饱或酒后, 不宜练功。

⑧ 女子月经期间, 应停止练功或适当减少练功量。

⑨ 练功结束后, 应做全身或局部的整理放松运动, 以解除疲劳, 促进体力恢复。

二、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种类繁多, 大多以其动作形态命名, 如按法、摩法、擦法等。根据手法的主要作用可分为松解类和整复类;根据手法用力的方向可分为垂直用力类、平面用力类、对称用力类、对抗用力类、复合用力类等;根据手法的应用对象可分为小儿推拿手法和成人推拿手法。本讲座以手法的动作形态作为手法的命名分类原则, 将推拿基本手法分为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等六大类。

(一) 摆动类手法

以前臂、腕、掌作协调连续摆动而形成的一类手法, 包括一指禅推法、扌衮法和揉法等。

1. 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指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 通过前臂及腕关节的协调摆动, 带动拇指指间关节作屈伸活动的手法。

动作结构:① 手握空拳, 拇指自然伸直盖住拳眼, 使拇指位于食指第二节处, 分别以指端、指面、偏峰自然着力。② 以肘为支点, 前臂作主动左右摆动。③ 在前臂及腕关节带动下, 拇指指间关节作屈伸活动。腕关节向外摆动时, 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 指间关节伸直。腕关节向内摆动时, 拇指与其余四指靠拢, 指间关节屈曲。

要领及注意事项:① 沉肩 (肩部自然放松, 不可耸肩) 。② 垂肘 (肘关节自然下垂, 不可上抬, 肘关节略低于腕关节) 。③ 悬腕 (腕关节要自然屈曲、放松, 不可用力) 。④ 掌虚指实 (“掌虚”是指除拇指外其余四指与手掌放松, 握空拳, 不能用挺劲;“指实”是指拇指着力部位要吸定, 不能滑动、摩擦或离开治疗部位) 。⑤ 紧推慢移 (保持手法操作的固有频率和形态不变, 缓慢沿经脉的循行走向或筋肉的结构形态移动) 。

总之, 本法操作要贯串一个“松”字, 只有肩、肘、腕各部充分放松, 方能蓄力于掌、发力于指, 使手法刚柔相济, 平稳深透。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 次。

临床运用:一指禅推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 具有接触面积小, 深透性强特点, 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及压痛点, 具有疏经通络, 行气活血, 调和营卫, 理气消积, 健脾和胃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头痛、失眠、面瘫、胃脘痛、关节酸痛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常用操作方法有:① 指峰推:拇指与操作面垂直, 屈腕, 以指端 (峰) 着力。多用于肌肉较丰厚部位, 如腰背、下肢等。② 指面推:腕关节稍尺偏, 以拇指指面着力, 多用于胸腹部。③ 偏峰推:腕关节微背伸, 以拇指桡侧缘着力, 也称少商劲, 多用于头面部。④ 屈指推:以屈指后的拇指指间关节背侧着力, 也称跪推。此法刚劲有力, 多用于颈项部及关节骨缝处。⑤ 缠法:当一指禅推法的频率加快到每分钟200 次以上时, 称为缠法。其与常规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相同, 只是接触面积更小、速度更快。缠法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作用, 适用于热证及外科痈、疖、疮、肿, 临床上常用以治疗咽喉肿痛等病症。

2. 扌衮法: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着力, 通过前臂旋转摆动及腕关节屈伸活动, 作连续不断往返滚动的手法称为扌衮法。

动作结构:① 肘关节屈曲120~140°, 腕关节自然平伸, 手指微屈, 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着力。② 以肘为支点, 前臂主动旋转摆动发力。③ 在前臂带动下, 腕关节作连续屈伸活动, 即前臂旋后时屈腕, 前臂旋前时伸腕。

要领及注意事项:① 肩、肘、腕充分放松, 特别是腕关节的屈伸活动应随前臂旋转自然而行, 不可出现折刀样突变动作。② 扌衮动时要紧贴体表, 不可跳跃或摩擦。③ 扌衮动时压力要均匀, 不可时轻时重, 特别不能有在屈伸时施加下压的动作。④ 来回扌衮动要协调而有节律, 不可忽快忽慢。扌衮动频率每分钟140 次左右。

临床运用:扌衮法为扌衮法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 接触面积较大, 刺激平和, 多用于颈项部、肩背部、腰臀部及四肢关节, 具有舒筋活血, 祛瘀止痛, 缓解痉挛, 滑利关节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痹证、痿证、肌肤麻木不仁、肢体瘫痪、半身不遂、颈椎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四肢关节筋伤、坐骨神经痛及肢体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等病证, 也是常用保健手法之一。常用操作方法有:① 掌背扌衮: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着力, 多用于接触面积较大、肌肉较丰厚部位, 如腰臀部。② 小鱼际扌衮:也称侧扌衮法, 以掌侧小鱼际着力, 操作和掌背扌衮相似, 但接触面狭长, 动作柔和, 刺激量小, 适用于前额、颈项、肩背及上肢。③ 掌指关节扌衮:也称立扌衮法, 以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突起和第一节指骨背侧着力, 前臂做左右摆动, 带动腕关节屈伸活动。本法以掌指关节突起为操作中心, 刺激量大, 多用于腰臀、大腿等肌肉丰厚处及关节凹陷处。

3. 揉法:用指面或掌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 带动被操作部位做回旋转动的手法称为揉法。

动作结构:① 肩、肘、腕关节放松, 以指面或掌面自然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② 前臂做主动回旋摆动, 连同腕、掌、指协调摆动, 带动吸定部位一起做环旋转动。

要领及注意事项:① 揉法应吸定于被操作部位, 并带动其皮肤及皮下组织一起回旋转动, 不可在体表上摩擦。在治疗部位移动时, 应在吸定基础上进行。② 所施压力不宜太大, 以能带动被操作部位一起回旋转动为度。③ 肩、肘、腕等关节的摆动要协调、连贯, 动作要灵活、轻缓而有节奏, 速度每分钟120~160 次。

临床运用:揉法是常用手法之一, 其特点是轻柔缓和, 刺激量小, 适用于全身各部, 也是小儿推拿和保健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 具有醒脑明目、宁心安神、舒肝解郁、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消积导滞、活血祛瘀和缓急止痛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晕、视物不清、失眠、口眼歪斜、胸闷胁痛、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软组织损伤、筋肉痉挛及萎缩等病证。揉法能缓解强刺激反应, 常与强刺激手法组成复合手法, 如按揉、点揉、拿揉、掐揉等。由于着力部位不同, 揉法又分为:① 大鱼际揉法:以大鱼际为着力部位, 多用于头面、胸腹部。② 小鱼际揉法:以小鱼际为着力部位, 多用于颈项、肩背部。③ 掌根揉法:以掌根为着力部位, 多用于腰背部、臀部、四肢部。④ 掌揉法:以掌面为着力部位, 常用于腹部、腰背、四肢等接触面积大的部位。⑤ 单指揉法:以拇指或中指的指面为着力部位, 多用于全身穴位和痛点。⑥ 双指揉法:以拇指与食指或拇指与中指或食指与中指为着力部位, 多用于头面、颈项、四肢等部位位置对称的腧穴。⑦ 肘揉法:以尺骨鹰嘴突起为着力部位, 多用于体格健壮者肌肉丰厚部位的操作。⑧ 前臂揉法:以前臂尺侧为着力部位, 多用于腰背部。⑨ 关节突起揉法:以拇指指间关节突起、食指或中指的第一指间关节突起为着力部位, 多用于足底或手掌部操作。

(二) 摩擦类手法

以掌、指或肘贴附于体表作直线或环旋摩擦的手法称摩擦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

1. 摩法:用掌面或指面贴附在体表作环形摩动的手法称为摩法。

动作结构:① 以指面或掌面自然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② 以前臂及腕关节回旋摆动, 带动掌面或指面在被操作部位作环形摩动。

要领及注意事项:① 肩、肘、腕关节放松, 肘关节微屈, 指面或掌面自然着力, 不可用力下压。② 操作时平稳均匀、缓和协调, 每分钟120 次左右。③ 摩法与揉法都是环形操作, 应注意区别:摩法操作时不带动皮下组织;揉法要吸定于一定部位, 并带动该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应用中, 两者可结合运用, 摩中带揉, 揉中兼摩,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化。

第七讲解析几何 第4篇

孔子一生坎坷,长期辗转于各诸侯,始终未被重用。到中年开创私学,其言论由门徒记录整理后编成《论语》;晚年整理文化典籍,曾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这成为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贡献。

一、孔子的教学思想

《论语》一书开宗明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把知识的学习和传播,看作是儒人的一大乐事和崇高品格,他一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一)“知构”的分层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局动乱,生产高速发展,一方面推动知识的下移,造成社会对教育普及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加速了知识的分化,随着权势浮沉而造成知识鸿沟的扩大。在此情况下,孔子提出把人的知识结构分成“生知”“学知”“困学”“不学”四等,从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进行分析。他在《论语》中说: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阳货》)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孔子根据社会文化的分化,看到了当时知识结构的等级差距,他认为上、中、下三等先天认知能力不同,对待学习的基本态度不同,所以在进行教育时也必须有所不同。所谓“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阳货》)。对不同知识结构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是非常有道理的。

(二)“切磋”式的学习方法

孔子在《学而》开头强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孔子提倡朋友之间切磋式交流,提出了互动式求知的观点:

1“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敏于事而慎于言。”

他要求人们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主张不要固执己见,提出求学上谦虚谨慎、防止主观片面的“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在教学上,孔子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相互启发。

(三)“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孔子非常善于针对不同人之间具体的学习目标,把同一个道理具体化,使每个人结合自己的实际去理解。孔子有这样的解释: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子路和冉有请教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好的意见,是否要马上去执行?孔子对两个人作了不同的回答。他对子路说:你家里有父兄在,先要征求他们的意见。而对冉有却立即加以肯定:应该马上去做。站在边上的公西华想不通了,孔子告诉他: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要加以抑制。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在中国教育史上有很大影响。

(四)“学”“思”与“行”的辩证关系

孔子一贯认为多请教、多见识、多思考、多实践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他又不主张盲目实践,他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他强调耳听目见、博闻广识,提倡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教育学生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关于“思”,提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眼睛看东西,用心思才能看得明;耳朵听声音,用心思才能听清楚;待人接物,用心思才能脸色温和、态度谦恭;说话用心思,才能忠实;做事用心思,才能谨慎;心有疑虑,通过思考才能发问;遇到不顺心的事,应该想着患难;有所收益,应该想着道义。总之,凡事要把学习、思考和行动结合才是。他还以宰予白天睡觉的事为教训,指出言语有时也不可靠,存在欺骗性,真正坚定一个人的思想还要看行为。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

(五)“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孔子说:“有教无类。”(《卫灵公》)他认为人有善恶,但善恶不是天生的,是接受教育的结果。所以孔子主张加强教育的广度和力度。首先他提出“仁”是鉴别好人和坏人的标准。“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里仁》)又指出人不可能不犯过错,任何过错都与他交往的人和社会环境有关,所以“人之过也,各干其党。观过,斯知仁矣”(《里仁》)。只有犯了错又不改的,才是真正的错,“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

在孔子的学生中有各种不同社会地位、身份和不同生活经历的人,有的家境贫困,有的出身豪门,有的来自市民,有的没落贵族,他们经过孔子的教育,后来都活跃在各个领域,成为当时的杰出人才。

二、孔子的正名思想

上古时期有一种注酒用的酒器叫“觚”,长身哆口,多角棱形,相传自尧舜时代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延续至商周。可是春秋时,觚不仅变成了多棱角形状,也失去了礼器的作用。在孔子眼里简直无法容忍,因此感叹说:“觚不觚,觚哉!觚哉!”(《雍也》)朱熹指出这是孔子在借题发挥,意思是“觚”的外形和功能都改变了还能叫“觚”吗!表示他对当时名不副实的体制的感叹。

(一)为政之先,必正名

孔子对“政”下过许多定义,他认为“政”是一种行政的措施,是一种较长期的行政行为,故而“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所以推行政令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贪图眼前的功利,要有远大的政治目标。孔子不主张暴力统治,他给当时的执政者指出了挽救岌岌可危政局的为政道路,那就是统治者自身要“正”,要做善事,用自己的作风去影响自己的百姓。所以他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候。”(《颜渊》)

孔子把个人的政治修养归为一个“敬”字: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

因为“敬”是“正”的前提,是为政的基础,所以孔子主张“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颜渊》)。

(二)名正言顺,事方成

孔子把“知”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如宇宙天地这样的事物,一类如鸟兽草木等事物。孔子认为前者一般人是无法认知它的,因此也无法命名,唯有圣人的伟大德量,才能理解并与天确立准则。孔子赞叹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至于对一般的事物的认知,必须先经过学习,尤其是学习《诗经》,所以孔子又对他的学生们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在孔子眼里,《诗经》不仅仅是一本“思无邪”、教育人修身养性的经书,而且是一本向人们传播百科知识的教科书,所以他郑重地宣布:“不学《诗》,无以言。”(《季氏》)

(三)名之可言,言必行

凡是心中理解的事物都可以用言语表述出来,凡是用言语表述出来的内心思想都必须付诸行动。孔子在《论语·宪问》中对“言”与“行”的关系作了这样的分析: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同:“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孔子多处提醒他的学生,说话要谨慎,做事要敏捷而不鲁莽。所以“言”不在于累赘,而在于“忠信”;“行”不在于果断,而在于“笃敬”。“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卫灵公》)

孔子的学生子张把这段话记录在自己的袖管上,以志铭记。孔子坚持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四)君子于言,无所苟

孔子提出“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为政》),把认真办事、谨慎言语看作是一个人好学的重要标志之一。有些人花言巧语、察言观色,却很少做正经事。《论语》中反复出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一句话,就是反对花言巧语。

那么怎样才算是君子之言呢?孔子指出,言语的核心内容“礼”,也就是孔子言论的中心思想,他把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落实到言语交际的角色意识、信息沟通、礼仪情感的互动传播中,主张“非礼勿言”(《颜渊》)。言语的标准形式是“雅”,它是孔子言论中的主体模式,所谓“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述而》)。“雅”就是规范化,“雅言”就是先秦时期规范化的语言,即经过“正名”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但孔子提出的“雅言”的含义除了语言形式的规范外,还包括思想内容的规范和行为的规范。所以孔子主张“非礼勿言”(《颜渊》),曾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明确指出了言语不仅仅服从于现实的交际需要,还有一个传之久远的追求。

孔子还总结了一些言语传播的戒律,例如“不说空话,实实在在去做”“少说招怨的话,少做后悔的事”“不要轻易说话,以免招来耻辱”“说话不知羞耻,那么做事就寸步难行”;指出与人交际的三大禁忌:1、不知道的事偏插嘴,叫浮躁;2、知道的事故意不说,叫诡秘;3、不观察客观情况乱说,叫糊涂。

孔子认为言语虽然是考察一个人知识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表征,但是也不能仅仅从言语上去取人,从“正名”的辩证关系看,既听其言,又观其行;既不能因人废言,也不能因言废人。

企业文化讲座 第七讲 第5篇

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序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企业文化形成过程都不相同。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从各单位的实践经验看,他们有以下共同特征。

一、建立领导机制、分析和规划。

1、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挂帅。

2、建立工作部门。中远集团宣传部同时叫企业文化部。

3、制订计划,编制预算。

4、深入调查研究:上层、中层、下层;过去、现在、将来;观念行为、器物各层次的文化表现;了解公司的内外部环境,把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主体的员工队伍的基本情况,然后规划出公司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案。中远集团已制订出推行方案。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订推行计划,并在实践中狠抓落实。

二、确立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它决定着公司文化的基本形态。确定公司价值观念,要考虑到企业的属性、行业特点,公司历史特点,员工状况等因素。中远集团总公司专门组织力量总结提炼了“服务客户最优、回报股东最大“的价值观念,要广为宣传,指导公司工作。

三、提炼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风貌的体现,它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起到引导、鼓舞和激励员工的积极作用。公司精神鲜明地体现出本企业的价值观念,具有本公司的独特性、时代性,并为大多数公司所认同。我们中远在中远成立40周年和走进新千年的新时期,组织力量对原“艰苦创业、爱国奉献”企业精神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的基础上重新提炼的企业精神是“求是创新,图强报国”。这个企业精神,是符合新形势要求的,也是符合中远的实际情况的,它将激励广大员工为实现中远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拼搏。

四、强化员工的公司意识。企业精神确立后,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将企业精神深入人心,以强化员工的公司意识。为了加强员工的公司意识,要确定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方针,明确公司每个成员为实现目标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权利、义务;同时,加强民主管理,召开职代会,鼓励员工参与公司生产、经营决策和活动,从各方面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

五、确立公司领导自身的模范行为。在这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中也专门对管理经营管理者的行为规范作了规定请大家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同时魏家福总裁在中远集团加强监督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专门做了论述,按魏总裁的要求执行。

六、开展各种文化仪式活动。文化仪式活动是公司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文化仪式活动,就没有企业文化。许多的文化观念,正是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活动才得以体现。如每天升旗仪式,可以强化员工爱国、爱厂、爱企的热情;定期举行奖惩活动,可以弘扬公司正气。生龙活虎的运动会,可激励员工的竞争意识等等。因此,在公司文化建设中,要精心设计、组织各种文化仪式活动,以增强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七、树立英雄人物。所谓英雄人物,指的是群众公认的品德高尚、工作成绩显著,在职工中享有威信的人物。英雄人物作为公司职工评判自己思想、行为的镜子,在培育公司文化工程中起着特殊的引导作用。他们的事迹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对培养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化“三学一创”活动,发现、培育更多的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明星业务员等,并且大力开展比学赶帮超的活动。引导员工为实现企业的整体价值而努力工作。

八、建立利益共同体。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公司全体员工共同利益和意志在文化层面上的体现,必须依靠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行为来实现。因此,必须建立新型的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利益的共同体,使广大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协力同心、共建家园。要建立公司利益共同体,关键环节在于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制度,理顺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同等条件下,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不同条件下,不患寡而患不公;同时,要建立职工民主管理体制,让职工参加企业管理,是建立利益共同体的有力保证。同时要探索建立利益共同体,即企业与货主相关单位成立共同体,有利于业务稳定发展。

九、建立完善的文化网络。实践证明,文化网络能传递大量的信息,在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往往起着正式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当文化网络传递积极的信息时,它能产生无穷的威力,促进健康文化的发展;当文化网络传递消极信息时,它能产生极强的破坏力。因此,要抓好网络建设,要重视和发挥各个群众文化团体的作用,抓好各个协会、联谊会的作用,最关键是要建立信息反馈渠道,保证言路畅通。

护师(儿科护理)第七讲 第6篇

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原始心脏于胚胎第2周开始形成,4周时心房和心室是共腔的,8周房室中隔形成,成为具有4腔的心脏。所以,胚胎发育2~8周为心脏形成的关键期,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期。

二、正常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

1.心脏重量 在整个小儿时期,心脏重量的增长速度并非匀速生长,出生后6周内心脏重量增长很少。此后,心脏重量增长的速度呈持续和跳跃性增长。新生儿的心脏相对较成人大,其重量约为20~25g,1岁时心脏的重量为出生时2倍;5岁时为出生时的4倍;9岁时为出生时的6倍,青春期后心脏重量的增长为出生时12~14倍,达成人水平。

2.心脏容积 出生时,心脏4个腔的容积为20~22ml,1岁时达到出生时的2倍,2岁半增大到3倍,近7岁时5倍,约为100~120ml;其后增长缓慢,青春期始心脏容积仅为140ml;以后增长又渐迅速,18~20岁时,心脏容积已达240~250ml,为出生时的12倍。

3.心脏位置 小儿心脏的位置随年龄而变化,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室,2岁的以后,小儿心脏由横位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五肋间隙,心尖部分主要为左心室。2~5岁时左心界位于第四肋间左锁骨中线外1cm处,5~12岁在锁骨中线上,12岁以后在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4.血管的特点 小儿的动脉相对较成人粗。动、静脉内径比在新生儿为1:1,成人为1:2。随着年龄的增长,动静脉口径相对变窄,在大血管方面,10岁以前肺动脉直径较主动脉宽,至青春期主动脉直径超过肺动脉,12岁始至成人水平。在婴儿期,毛细血管特别粗大,尤其是肺、肾、肠及皮肤的微血管内径较以后任何年龄时期都大,冠状动脉相对较宽,所以,心、肺、肾及皮肤供血较好,对这些器官的新陈代谢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5.心率特点 小儿的心率相对较快,主要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给,而心搏量有限,只有增加心脏的搏动次数,才能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婴幼儿迷走神经兴奋性较低,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脏搏动较易加速。随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减慢,新生儿时期,心率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小儿的脉搏次数极不稳定,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进食、活动、哭闹、发热等,因此。测量脉搏时,应排除干扰因素,在小儿安静状态下测量。凡脉搏显著增快,安静状态下或睡眠时不减慢者,应考虑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

6.血压特点 动脉血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每心搏输出量和外周血管的阻力。婴儿期,由于心搏量较少,血管管径较粗,动脉血压较低。随着小儿年龄增长血压逐渐增高。1岁以内的婴儿收缩压80mmHg(10.67kPa),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可用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公式计算,小儿的舒张压=收缩压×2/3。1岁以上小儿,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2.67~5.33kPa),婴儿期,上肢血压比下肢血压略高。

静脉血压的高低与心搏量、血管功能、循环血量有关。上、下腔静脉血液返回右心室是否通畅也影响静脉压。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第1页 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 儿科护理学

一、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5‰~8‰左右,年龄越小,发病数越高。致病因素可分为两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特别是染色体畸变,房、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干畸形等与第21号染色体长臂某些区带的过度复制或缺损有关。环境因素很多,重要的原因有宫内感染(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孕母缺乏叶酸、与大剂量放射线接触、药物影响(抗癌药、甲苯磺丁脲等)、患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或能造成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所以,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是胎儿周围的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根据左右心腔或大血管间有无分流和临床有无青紫,可分为3类:

1.左向右分流型 在左、右心之间或与肺动脉之间具有异常通路,正常情况下,体循环的压力高于肺循环的压力,左心压力高于右心压力,血液从左向右侧分流,故平时不出现青紫。当剧烈哭闹或任何原因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室时,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可出现暂时性青紫。常见房、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

2.右向左分流型 为先天性心脏病最严重的一组,因心脏结构的异常,静脉血流入右心后不能全部流入肺循环达到氧合作用,有一部分或大部分自右心或肺动脉流入左心或主动脉,直接进入体循环,出现持续性青紫。常见有法洛四联症、大动脉错位等。

3.无分流型 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或分流。通常无青紫,只有在心力衰竭时才发生。常见主动脉缩窄和肺动脉狭窄等。

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一)室间隔缺损(VSD)

室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25%。根据缺损的位置分为四种类型:①流出道缺损;②流入道缺损;③膜部缺损;④左室右房通道缺损。

1.发病机制 室间隔缺损主要是左、右心室之间有一异常通道,由于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缺损所引起的分流是自左向右,所以一般无青紫。哭闹时,可使右心室压力增加,缺损分流是自右向左,出现暂时性青紫,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分流时,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即称艾森曼格综合征。

2.临床表现 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小型缺损(缺损直径≤0.5cm),多发生于室间隔肌部,因分流量较小,患儿可无明显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中型缺损(缺损为O.5~1.Ocm),左向右分流多,体循环血流量减少,影响生长发育,患儿多有乏力、气短、多汗、生长发育缓慢,易患肺部感染。大型缺损(缺损>1.Ocm)常有生长发育迟缓。左向右分流量增多,体循环减少,婴幼儿常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为乏力、气短、多汗、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当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时,可出现青紫。查体可见: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3~5/6级全收缩期反流性杂音,第二心音(P2)增强,伴有肺动脉高压者P2亢进。

室间隔缺损易合并发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和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预后:30%~60%膜部室缺和肌部室缺可自行关闭,多在5岁以前,小型缺损关闭率高。中、重型缺损者,婴儿期可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形成重度肺动脉高压,逆向分流形成艾森曼格氏综合征而危及生命。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小、中型缺损者心影大致正常或轻度左房、左室增大。大型缺损者,肺纹理明显增粗增多,左室、右室均增大。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大为主,肺动脉段明显凸出,肺门血管呈“残根状”。有“肺门舞蹈”征。

第2页 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 儿科护理学

(2)心电图:小型室缺心电图正常。分流量大者左房大、左室肥厚或双室肥厚,重度肺动脉高压时以右室肥厚为主。

(3)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示: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可判定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和缺损的直径大小;心室水平有左向右分流束(晚期肺动脉高压可出现右向左分流);可探测跨隔压差,并计算出分流量和肺动脉压力。

(4)心导管检查:必要时行右心导管检查。可计算分流量、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对鉴别诊断、判断病情和选择手术适应证均有重要参考意义。VSD右室平均血氧含量较右心房血氧含量高0.9百分容积以上,即有诊断意义。

4.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强心、利尿、抗感染、扩张血管及对症治疗。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强心苷、利尿剂改善心功能。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用血管扩张剂,控制潜在肺部感染,争取早期手术。

(2)外科治疗:小型VSD不需手术治疗,中、大型VSD可手术治疗。

(3)导管介入性堵闭术:①适应证:膜部缺损:年龄≥3岁,室缺距主动脉瓣≥3mm;肌部室缺≥5mm或术后残余分流。②禁忌证: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有赘生物、血栓;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者。

(二)房间隔缺损(ASI))

房间隔缺损,约占小儿先心病20%~30%左右。按缺损部位可分为原发孔(一孔型),继发孔(二孔型)

1.发病机制

出生后随着肺循环血量的增加,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压力,分流自左向右,分流量的大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两侧心室顺应性。分流造成右心房和右心室负荷过重而产生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循环血量增多和体循环血量减少。分流量大时可产生肺动脉压力升高,晚期当右心房压力大于左心房压力时,则可产生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性青紫。

2.临床表现

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随缺损的大小而不同。缺损小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婴儿和儿童期多无症状。缺损大者,由于体循环血量减少而表现为气促、乏力和影响生长发育,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右心房压力可超过左心房,出现暂时性青紫。查体可见体格发育落后、消瘦,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扩大,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见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或亢进,并呈固定分裂。

预后:小型房间隔缺损(直径<3mm甚至<3~8mm),1岁前有可能自然关闭,儿童时期大多数可保持正常生活,常因杂音不典型,而延误诊断。缺损较大时,分流量较大,分流量占体循环血量的30%以上,不经治疗活至成年时,有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

3.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心脏外形呈现轻、中度扩大,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为主,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可见肺门“舞蹈”征,肺野充血,主动脉影缩小。

(2)心电图:电轴右偏+90°~+180°。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部分患儿尚有右心房和右心室肥大。

4.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导管介入堵闭术堵闭ASD。①适应证:二孔型ASD年龄≥3岁,直径≥5mm,≤36mm;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②禁忌证: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出血性疾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

(2)外科治疗:一孔型。ASD及静脉窦型ASD,一般外科手术治疗,一旦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即为手术和介入治疗禁忌证。

第3页 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 儿科护理学

(三)动脉导管未闭(PDA)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出生后动脉导管持续开放,血流从主动脉经导管分流至肺动脉,进入左心,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动脉导管未闭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5%~20%,女性较多见。

1.发病机制 动脉导管在胎儿期是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正常血液通路。小儿出生后,随着呼吸的开始,肺循环压力降低,血氧分压提高,动脉导管于生后10~15小时在功能上关闭。若持续开放,血液自主动脉经未闭导管分流至肺动脉,使肺循环血量增多,左室容量负荷加重,产生病理改变即为动脉导管未闭。根据未闭的动脉导管大小、长短和形态不一,一般分为三型:①管型;②漏斗型;③窗型。

2.临床表现 患儿女多于男,男女之比为1:2~1:3。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导管管径粗细和分流量的大小。动脉导管较细,症状较轻或无症状。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表现为气急、咳嗽、乏力、多汗、生长发育落后等。偶见扩大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而引起声音嘶哑。婴儿期发生心力衰竭。严重肺动脉高压时,产生差异性发绀,下肢青紫明显,杵状趾。查体可见: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伴震颤,传导广泛。分流量大时心尖部可闻高流量舒张期隆隆样杂音。P 2增强或亢进。周围血管征阳性:脉压增大≥40mmHg、可见甲床毛细血管搏动、触到水冲脉、可闻及股动脉枪击音等。

预后:动脉导管的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常见并发症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分流量小者可正常;分流量大时左房、左室增大;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也明显增大。

(2)心电图:四种改变可反映分流量大小和肺动脉压力变化,1/3病例正常;分流量大左房、左室大;双室增大;肺动脉高压者右室大为主。

4.治疗原则

(1)手术根治:晚期艾森曼格综合征为手术禁忌证。

(2)保守治疗:前列腺素抑制剂,强心、利尿、抗感染。

(3)导管介入堵闭术:①适应证: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年龄通常≥6个月、体重≥4kg、动脉导管最窄直径≥2mm,通常≤14mm.可根据大小及形状选用不同的封堵器。②禁忌证:依赖PDA生存的心脏畸形;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败血症等。

5.外科手术结扎 手术适宜年龄为1~6岁,小于1岁婴儿反复发生心衰,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者应手术治疗。

(四)法洛四联症(TOF)

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10%~14%。以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以肺动脉狭窄为主要畸形。

1.发病机制 肺动脉狭窄,血液进入肺循环受阻,引起右心室代偿性增厚,右心室压力相对较高;右心室压力与左心室相似,此时,右心室血液大部分进入主动脉。

由于主动脉跨于两心室之上,主动脉除接受左心室血液外,还直接接受部分右心室的静脉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因而出现青紫。同时肺动脉狭窄,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的血流减少,加重青紫程度。由于进入肺动脉的血流减少,增粗的支气管动脉与肺血管之间形成侧支循环。

动脉导管未关闭前,肺循环血流减少的程度较轻,青紫可不明显。随着动脉导管关闭和漏斗部狭窄逐渐加重,青紫日益明显,出现杵状指(趾),红细胞代偿性增多。

2.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青紫,其程度和出现早晚与肺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多于生后3~6个月逐渐出现青紫。见于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如唇、指(趾)、甲床、球结膜等处。因患儿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中,可使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也增生性肥大,出现杵状指。

蹲踞症状:患儿活动后,常主动蹲踞片刻,蹲踞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同时,下肢动脉受压,体循环阻力增大,使右向左分流减少,使缺氧症状暂时得到缓解。

第4页 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 儿科护理学

缺氧发作:婴儿期常有缺氧发作史,表现为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发绀加重,重者发生晕厥、抽搐、意识丧失,甚至死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哭闹、排便、感染、贫血或睡眠苏醒后均可诱发。

查体可见:患儿发育落后,口唇、面部、外耳廓亦有青紫,舌色发暗,杵状指(趾)。心前区略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有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杂音响度与狭窄程度成反比;肺动脉第2音减弱。

3.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均升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

(2)X线检查:心影呈“靴型”,肺血减少,肺野清晰。

(3)心电图:电轴右偏,右室肥厚,右房肥大。

4.治疗原则

(1)缺氧发作处理:①立即予以膝胸体位;②吸氧、镇静;③吗啡O.1~O.2mg/kg,皮下或肌内注射;④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每次0.05~0.1mg/kg加入10%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15分钟后再重复一次;⑤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给予碳酸氢钠(NaHCO3)1mmol/kg,缓慢静脉注入,10~15分钟可重复应用;⑥严重意识丧失,血压不稳定,尽早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2)外科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可施行根治术。轻症患儿,手术年龄以5~9岁为宜。根治有困难可做姑息手术,即体-肺分流术。

每天摄入足够水分。腹泻、发热、及时补液。对缺氧发作频繁者,应长期口服普萘洛尔预防发作,剂量为2~6mg/kg·d,分3~4次口服。

5.预后 本病未经治疗者,平均存活年龄12岁。常见并发症有:脑血管栓塞、脑,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红细胞增多症。

四、护理

1.休息 是恢复心脏功能的重要条件。因休息可减少组织对氧的需要,减少心脏负担。可使症状缓解。所以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时间,保证睡眠,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减轻心脏负荷。

(1)学龄前儿童患心脏病时,易烦躁,哭闹,加重病情,此时须遵医嘱给镇静剂,以助病儿安静入睡,减轻心脏负担。

(2)学龄儿童虽患心脏病,但没有思想顾虑,自我控制能力差,活动量大,护理人员须对病儿进行宣教,争取得到病儿的配合。

(3)对心功能衰竭的重症病儿,如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烦躁不安、肝大、水肿等情况须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给镇静剂,须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尿量、严格记录出入量。

2.病室环境设置及要求

(1)室内温度适宜,20~22℃,湿度55%~60%,空气新鲜,环境安静。

(2)室内备有抢救设备,如急救车、吸痰器、吸氧设备、心电监护仪等。

(3)轻、重病儿分别放置,轻症病儿放置大房间,重症病儿放置抢救室。

(4)病儿衣服要合身,暖和、轻柔,床垫上放海绵垫,被褥要轻而暖和,床单平整,床头可抬高。

3.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观察病儿情绪、精神、面色、呼吸、脉率、脉律、血压等。病儿突然烦躁,哭闹、呼吸加快,拒奶,听诊或数脉发现心律不齐,期前收缩,心率加快,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对症处理,详细记录病情变化。

(1)注意观察、防止法洛四联症患儿因活动、哭闹、便秘引起缺氧发作,一旦发生应将小儿置于膝胸卧位,给予吸氧,根据医嘱给予吗啡及普萘洛尔抢救治疗。

(2)法洛四联症患儿血液黏稠度高,发热、出汗、吐泻时,体液量减少,加重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因此要注意供给充足液体,必要时可静脉输液。

第5页 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 儿科护理学

(3)观察有无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吐泡沫样痰、浮肿、肝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如出现上述表现,立即置患儿于半卧位,给予吸氧,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按心衰护理。

4.饮食护理 心功能不全的病人需准确记录出入量,饮食应是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少量多餐为宜。注意控制水及钠盐摄入,注意营养搭配,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营养需要。对喂养困难的小儿要耐心喂养,可少量多餐,避免呛咳和呼吸困难,应根据病情,采用无盐或低盐饮食。

5.对症护理

(1)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呼吸加快、青紫等症状,让病儿半卧位休息,生活护理须护理人员协助。出现三凹征或点头呼吸,指、趾甲、口周发绀,烦躁不安,给予氧气吸入,烦躁者遵医嘱给镇静剂。

(2)水肿病儿护理:①给无盐或少盐易消化饮食;②尿少者,遵医嘱给利尿剂;③每周测量体重2次,严重水肿,每日测体重1次;④皮肤护理:每日做皮肤护理2次,动作要轻,毛巾要柔软,如皮肤有破损应及时处理;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将病儿床上铺海绵垫,保持床单、衣服的清洁、平整、干燥。

(3)咳嗽、咯血的护理:心脏病患儿并发肺部感染,须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备好吸痰器、痰瓶,必要时协助病儿排痰;详细记录痰量、性质。应送痰培养检查,咳嗽剧烈的,应遵医嘱给止咳药物,发生病情变化,立即配合医师抢救;危重病人应设专护,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

(4)注意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病儿超过2天无大便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遵医嘱给缓泻剂,禁止下地独自排便,防止发生意外。

6.用药护理 服用强心苷类药物后,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如:呼吸平稳、心音有力、脉搏搏动增强。观察强心苷毒性反应,如:胃肠道、神经、心血管反应。服用利尿剂,注意患儿的尿量的变化。

7.预防感染 注意体温变化,按气温改变及时加减衣服,避免受凉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做小手术如拔牙时,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8.心理护理 对患儿关心爱护、态度和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儿的紧张心理。对家长和患儿解释病情和检查、治疗经过,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9.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日常护理,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合理用药,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定期复查,调整心功能到最好状态,使患儿能安全达到手术年龄。

上一篇:中秋节赏月推荐下一篇:银行车贷办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