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2024-06-02

个人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个人教学反思 第1篇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5篇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

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何来上好三年级的语文课,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了一点收获。

一、认真备课,提高教学效果

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开始上课的时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觉得孩子总不认真的听课,不专心,常开小差,常常半路停下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反省后觉得是自我纪律没抓好。之后看了一位教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才有所感悟。这位教师在里面写到“在我们班上课,孩子想开小差都难!”这是因为她有足够的自信让孩子必须愿意听自我的课。我开始反思课堂纪律不单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也是教师的问题。我开始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备课。你的课有活力,同学们就容易被你的活力所带动;你的课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课堂,乐于学习。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变化最大,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理解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要让学生先学会预习。语文预习简单而实用,编首打油诗,仅有二十字:读思存疑问,课前十分钟。用心能坚持,等同半天功。具体分析有:

(一)、细读。课前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读准字音,读清字形,读明字义,读对节奏,读懂情感,读出诗文的音乐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二)、深思。预习中边读边思,读后深思,由表及里,理清文章的层次,总结文章的资料,鉴赏文章的技法,思考文章的哲理和蕴含的情感。

(三)、疑问。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了课文里的问题,提前在心中存留疑问,然后在课堂上有心听讲,有的放矢,就能解决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如此这般,容易和教师互动交流,就能够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预习的好处很多:能够强化听课的针对性,以便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能够提高课堂笔记水平。当学生学会如何预习时,那么他们的自主学习本事也将有所提高。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2

看着儿子做作业时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忍不住想,我们教师都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训,给不堪重负的小学生留下没完没了的作业。我们认为只有没完没了的作业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致使小学阶段要掌握的那2500个汉字就足够让学生手忙脚乱了。一个汉字一定要写上几十遍吗?这是一项极为枯燥的作业,小学生因此就足以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情绪了,再加上那些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条文,段落等,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说严重点,这甚至对孩子们是一种催残。

对作业问题认真反思,我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汉字有汉字的特点,也一定有其记忆特点和记忆规律。比如,通过对比形近字认识新字体,像学了“浸”再学“侵”,学了“魄”再学“愧”,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比记忆;通过猜字谜学习,像“巫”,出谜语“两个工人背对背”,嗅——“口臭”;联系生活常识学习,比如,旱——让学生想,太阳当空照,地面会怎样?这种现象就是干旱……教学生掌握了这些习字方法,完成写字作业就容易多了。

学习汉字如此,那么,学习其它语文知识也一样有规律可寻。心理学界对记忆规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证实记忆是需要重复,但重复的数量是有规律的。超过这个量的规律就成为过度记忆,对记忆是有负面影响的。因此,我们在留作业前应当先搞清楚想通过本次课外作业使学生掌握哪些本领。如果这种做法得以进行和推广,那么再剔除掉那些无谓的作业负担,减负就会按照教育规律真正落到实处。反过来,这一问题不解决,那么桌面上的负担减了,但这些负担会转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长再给补上这一“课”。第二,要研究作业与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的关系,要使作业既能激发学生思维,保持学习兴趣,又不加重学生负担。这不但有作业量的因素,也有作业方式的因素。比如,教学《趵突泉》、《长城》、《倔强的小红军》……等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西湖的绿》、记金华的双龙洞》、《山雨》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多积累,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教学《太阳》、《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等课文时,让学生动手制作作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总之,作业布置要正视学生差异,关注学生主体、兴趣、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3

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收获颇丰,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指导,下面来说说我的感受。我的一个很深的感受就从中体会到了一种宽容的理念。

一、教师角色的改变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宽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几乎每一个学校都举起教育改革的大旗,政府将教育改革和学校改进纳入政府优先考虑的议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作为参与者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教师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分享他们成功的快乐。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师独白,而是教师和学生不断地进行对话。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个体不断探究。其中,教师主要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并获取积极的体验,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主体性的展现需要自由,宽容则是自由的保障,没有宽容也就没有自由可言。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我们主动和积极营造宽容氛围的表现。

对学生而言,教师对学生内心深处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更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对教师而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通讯技术使得教师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优势,这种角色的转变也是对教师个体能力有限性的宽容。

二、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宽容

课程结构具有选择性,课程设置出现了多样性,教学组织制度具有灵活性,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形成一种宽容的文化创造了条件。从短期看,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为学生学业的自由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而从长远看,这能使学生在迈向社会前,尽早地学会认识自己、尊重自己和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给学生选择的自由也就是承认了学生的差异,并宽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

三、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了学科间的宽容

新课程强调综合性,克服了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因此课程中所体现的这种融合,能使学生间接地从综合学科中学到宽容,也能在经历综合的学科教育后,以全面的观点和多元的视角来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宽容、共同努力。基础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前行。

由此更深刻理解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1,解放孩子的头脑;2,解放孩子的双手;3,解放孩子的嘴巴;4,解放孩子的空间;5,解放孩子的时间。”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必然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改革必须适应甚至超前于社会的发展。因此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变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素质教育中我们在探索中前行,在发展中创新,中创新中寻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不断推进我们的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4

我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 反思是一种手段

反思后则后进,存在教学中的问题就要整改。在教学实践中,把反思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 教学反思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我。

尤其是课后中的反思,即一场课下来就要总结思考,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从而达到避免以后教学中发生类似的”缺陷“。这我认为对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非常重要。

* 一节课的典型。

作为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偏多,因此在执教过程中必须压缩时间,紧凑在完成教学,如果掌握不好的话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发挥的空间会比较少。尤其注意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学生的操作时间,不到合适的时机不能让学生操作,否则会很难控制教学过程。

在请学生演示的活动中,尽可能挑选程度好的学生,避免浪费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师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他们乐观的认为自己能够积极地影响教学实践。

然而,我们说学习反思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那么我认为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5

我国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做到这三方面的。

传道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我要牢牢把握这一点,做一个“道”的传授者。比如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的时候,除了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体谅自己的母亲,感受自己的母亲,所以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谈一谈母亲对自己性格的影响,从而将学生引到“孝”道。此外,胡适还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在无疑处有疑,有疑处无疑”,我要告诉学生这句话的深意,让学生做一个敢于质疑的人。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的大写的人。

授业

正所谓教书育人,教书是教师的最本职工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超周备课,背好课,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学以致用。同时,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下找问题学生谈心,走进他们的心里,从根本上找到症结所在;关注各地中考试题,每周做一篇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命题方向,答题思路和方法;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多读教学理论书籍,报纸和杂志,时刻为自己充电。

解惑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敢提问题,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答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提出的各种疑惑,有耐心。

我要在教学中尽职责,孜孜不倦,无愧人师。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6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这节课我创设多种情境,如在教学第一、二小节时,通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西西的痛苦。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在课的结尾,我又回归到“神”字上来。变相的总结课文:马良的笔“神”在哪里?不仅要引导学生答出“画什么有什么”,还要结合实际说出马良是通过对画画的执着、刻苦的锻炼才得到的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还要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假如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当然,在教学中个别学生对讨论的问题积极性不够高;对马良的这些做法是体现马良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渗透的还不够完善;在板书的设计上还需精炼!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7

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一年来,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认真回顾这一年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下:

第一、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改变了自己在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角色:将要讲述的内容为自己编好“剧本”,然后自己在讲坛上尽情演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现在是给学生编好“剧本”,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作地获取知识。事实证明,这一教学理念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师生各自信息无互动的枯燥学习模式,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在新课标的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做一做,从中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培养合作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第二、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要让学生演好主角的角色生设计好适合学生演绎的剧本。

第三、尊重个体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提倡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别,不挖苦、不讥讽,相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能主动参与,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或有能者有大作为,小能者有小作为的练习。

第四、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

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但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

第五、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逐步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与形式: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本学期所任教的班的学生生性好动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形成双差生,为此,我在反复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有些同学平时不太安份,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多,我及时在我所教的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较为积极。另外也有十几个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8

这是我在兴宁跟岗学习中,有教学实录的一节课。也是自己感觉上的比较成功的一节课。本节的知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基础上引进的,通过点斜式方程的学习,学生已具备独立推导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方程的生成过程,通过“设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整理并检验”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为以后“曲线与方程”的教学做了铺垫。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学案上完成,教师点评并表扬学生。另外教学过程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突显强调每种形式方程的特征,并让学生领悟记忆。引导学生小结2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3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特征,并板书方程。

本节课的思想方法:

1.分类讨论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1.逆向思维;

2.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在补充的例题练习中有几道易错题,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体验”将会有助于加深记忆,所以可将应用公式的前提条件等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以便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这样教学设计,不仅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习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例题2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积极主动的探究,理解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之间是否可以互化,答案是否唯一。使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和交流,每一位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情感的体验。本节的推理逻辑性较强,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去推导方程,让学生参与一个“开放性例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老师,我有必要在一些细节上更加完善地做好细节工作,比如每个环节衔接的打磨等。同时还必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过头来再寻求更好解决途径的过程。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9

这是我来到锦城小学的第一次公开课,知道有同行专家来听课,感觉也比较紧张,虽然也上了不少公开课,也算是有自己的风格吧,比较清楚自己的思路和特点,但看到录像机还是不由得紧张。原本课前我反复看了教材,也看了整章的内容,因为这是声音这一章的第一节,它对后面的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好像是很熟悉的东西,但有没有学生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呢?有没有思考过他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为了了解学生关于声音的认识情况和引发学生关于声音问题的思考,教科书设计了这一节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倾听声音,动手实验,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声音的不同,并进行真实的描述。这一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讨论他们已有的声音知识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产生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几课对声音问题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课前我也仔细的做了构想,对整个流程把握了一下,我的初步构想就是让学生倾听感受声音的缤纷多彩,能对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哪些是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明白声音的产生依附于物体,离开了物体声音是不存在的,并且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产生声音,不同的物体产生的声音是不同的。然后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声音的大小变化,高低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声音的欲望。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后,有一个问题:关于声音你还有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做好铺垫,但根据学生的反应,并没有做到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我的预想有很大的差别,我原以为学生会问出很多很有意思的问题,可是却很少有问题,这是我认为本节课很失败的地方。最后环节,我设计了:如果我们听不到声音,你会怎么样?意在对学生进行感恩的教育,基本达到了我的要求。总体来说,我个人对这节课基本满意,只是时间安排的还不够好,前面用的时间较长,后面呢有些仓促,而且在小结的时候过渡不是很自然,另外就是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在以后的工作,看来还应该在备课方面多做些努力,多思考。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0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上册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中学生已接触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必须列综合算式。在学习本单元时,部分学困生,还停留在一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难度较大。只有个别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如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时,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好多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我就在练习课中,增加对小括号的专题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训练题型如下:

列出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的:2813=41。41-12=29在列综合算式之前,我先让学生分析两个分步算式的特点,找出两个算式中的中间量,即第一步的得数41,然后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减法。书写顺序根据41-12=29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减12,说明先写加法再写减法,2813-12=29,加减混合运算中,先算的加法就在前面,不需要加小括号。特别注意强调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数“41”列在综合算式里。和本题类似的题还有:(1)90-13=77,77+23=100(2)6×5=30,30+28=58(3)7×7=49,49-27=22

列出的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的:2812=40,90-40=50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基本一样,就是考虑书写顺序怎么写,这是个关键。40是第一步的得数,说明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根据90-40=50这个算式得出:90减去的是两个数的和,说明书写时,先写减法,再写加法,90-2812,但是根据计算顺序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后面时,必须在加法算式上加一个小括号,来改变计算顺序。如果不加小括号的话,90-2812,就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这样就不符合本题的计算顺序,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题的计算顺序。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体会加小括号的必要性。例如:27-19=8,738=81;1912=31,3831=71;14-5=9,9×6=54;53=8,8×4=32。

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分三步:首先根据中间数确定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顺序,最后根据计算顺序观察一下整个综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号。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1

随着我们对课堂教学认识的提高,教学怎样面对全体学生,怎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教育管理者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教师对我说:“现在的课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会教了!”这是一种教学观念还未更新的现象。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更新自我,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要体现四个“度”。

1、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第一,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课堂教学中,教师课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多不多,要看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有没有“差生”发言和参与教学活动。第二,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教学中,要看学生能不能向教师提问题,同学之间能不能争论问题。如果一节课上下来,学生都“懂”了,这要么呈现出的是教学的假象,要么就是教学没有深度。

2、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心理的调适度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教师精心准备的课,教下来效果不好”的现象。有的教师常找的原因是“学生不配合”。其实,任何一次教学的不成功,原因都应在教师身上找。教师备课,要“备学生”,要备知识技能以外的东西。课堂上,教师是否激发学生饱满的情绪;是否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紧张的心境;是否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的干扰因素等,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如教师一句“就你笨!”那么这名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便会就此停滞。相反,如果教师引导激励恰当,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这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会增强。

3、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情感的内化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三维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能忽视学生情感的培植和内化。专家研究证明: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知识的迷恋,被教学内容所感动,为探索真知而追求……这是学生情感内化的表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创设情境、启迪心智等方式,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情感的迸发和内化。没有情感推动认知的教学、不是真情实感的教学、不能引起师生心灵共鸣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

4、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语言的鲜活度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课堂教学的智能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鲜活度,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课堂上,有的教师只注意学生回答的对、错,而不太注意学生答问语言的流畅性和表达方式的鲜活性。这样的教学,是“应试”的教学方式,是不完整的教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回答知识的正确性,而且要评价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性、规范性、流畅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倡导学生发言、说话:大声、大方,敢说、敢问、敢争。中小学正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课堂教学千万不能忽视学生语言训练这一重要内容。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2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此刻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本事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获取新知识的本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本事、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头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资料,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到达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并且也经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齐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趣味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趣味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应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

需要地理教师冷静、进取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

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异常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贴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构成本事、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我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3

一、自我分析:

作为一名新教师,注定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所以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把握教材。同时自身的教科研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具体措施:

1、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教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活。因为这份工作面对的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并且还没有定型的孩子。老师一定要有师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要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自己而留下任何遗憾。因此作为老师要做学生的榜样,树立自身的行为规范。

2、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积极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多听,多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大家学习。对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及时进行教学感悟反思。

3、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

能够自如的驾驭教材,了解教材特点,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研究能力方面更要力求逐渐做到: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认识教育规律,然后联系教学中的亲身经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教材改革、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比较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4、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积极参加网络教研。

电脑现已被运用到教学中,电脑的运用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向40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课件使用,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做好课后小结、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古人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简而概之,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我要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为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给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认真撰写个人发展规划。

2、熟悉、钻研教材。

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反思、案例,鼓励自己多动笔,多思考。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多向前辈学习,多和同事交流,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5、认真研究适合班级学情的教学方法,总结各种课的讲授方法,如复习课。

面对新学期和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4

青春是美丽的。

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出美丽的火花。

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壮丽的成年。

这就是我的青春格言。

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从成为教师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唯有勤奋才能让自己从一个新手成为能手;唯有谦逊才能让自己由“孤军奋战”到“博采众长”,只有二者兼备才会有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工作中,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绝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

20xx年刚参加工作,学校就安排我担任两个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兼九(17)班的班主任,兴奋中夹杂着惶恐和不安,但我很快冷静了下来,将压力转换成动力,积极投身于工作和学习中。

教学上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极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

此外,我还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经常阅读各类专业书籍,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并适当加以改变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时刻做到学以致用。

我还积极与备课组其他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交流,向他们虚心请教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复习的方法策略,汲取他们的教学经验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不知不觉一学期下来,听课次数达到了56节。

教学之余,我也经常与同事一起探讨教学科研方面的问题,了解教学改革的新动态,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不让自

教师教学反思

己所教的内容成为滞后产品。

我们学校的物理平均分排名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名列全县第一。

我取得的成绩与学校的培养和物理组这个优秀的团队是分不开的。

我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一丝不苟,教学以实为本,育人从实际出发。

我深信只要踏实肯干,定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同。

今年我接手八年级(12)班的班主任工作,以及四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

经历了毕业班工作的“洗礼”,再一次身处班主任的位置上,我的工作开始变的得心应手起来。

在接班以前,我就了解到,这个班在陆老师的管理下,各项考核指标已达到年级组前列,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好班”。

在信心与压力俱在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现代班级建设理念,我对班级进行了多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是着力打造班级管理团队,从班委会、值周组、小组长以及团委,实行竞聘上岗和监督机制。

班级内部有班委会和值周组两套管理体系,班级日常管理有值周组负责,班委领导和考核值周组,团委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要负责考核班委。

管理者之间合作与竞争达到了平衡,有效提高了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其次是制定了《希望12弹性惩戒制度》,把学生被动挨训变为主动接受惩罚,体现了自我教育的理念,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管理,班风有了很大的改善,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同时也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谓一举两得。

针对学风不浓的现状,结合学校“打造书香校园”的契机,在班级展开了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取得了显著地成果。

在学校一年一度的评优树模活动中,我也荣获20xx-“优秀班主任”称号;所带班级也获得了“文明班集体”殊荣。

日常生活方面,我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地做好领导交给自己的每一项任务。

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秉承“才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同事及学生面前做出表率,力争成为一名大家公认的合格乃至优秀的青年教师。

在完成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希望能挖掘展示出自己更大的潜力。

马克思说,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追求的。

我坚信这句名言。

因此,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渴望有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所以从进入三中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让自己在三中的舞台上能有所成就。

在学校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也是积极准备和参与,获得了校级二等奖。

当然,在前进路上,总有坎坷与不平。

回顾自己近两年来的工作,还是留下了许多遗憾:有些学生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起初设定的学习计划也没有如期完成??教学中还有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不能很好地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没有做到收放自如;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加强学习等等。

别人站得远,我们就走进,距离便会缩短;别人若冷漠,我们待以热情,就会逐渐热络。

唯有主动付出,才有丰盈的果实得以收获。

世间任何事,纵然前路布满荆棘,只要你倾注全部热情,用心去做,总会有最丰厚的回报。

这就是我心中始终不变的信念。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5

1.目标定位是让学生直观认识余数和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新课引入设计了猜气球颜色和摆草莓两个活动,是为了顺利引入新课并激发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课结束之前,破解开课留下的悬念,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了动力。

3.重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余数的意义和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其它活动和练习都是围绕这两个内容展开。

4.引导学生全面经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加强直观教学,摆草莓、小棒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余数的产生,学生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巩固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感知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懂得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并让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了根据除数确定余数的范围。

5.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强化余数要比除数小。

(1)判断,填空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开发的练习都在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及根据除数确定余数的范围,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2)回忆开课留下猜气球颜色的悬念,破解猜气球颜色的秘密,强化有余数除法知识的运用价值,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动力。

个人教学反思 第2篇

这是我在兴宁跟岗学习中,有教学实录的一节课。也是自己感觉上的比较成功的一节课。本节的知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基础上引进的,通过点斜式方程的学习,学生已具备独立推导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方程的生成过程,通过“设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整理并检验”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为以后“曲线与方程”的教学做了铺垫。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学案上完成,教师点评并表扬学生。另外教学过程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突显强调每种形式方程的特征,并让学生领悟记忆。引导学生小结2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3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特征,并板书方程。

本节课的思想方法:

1.分类讨论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1.逆向思维;

2.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在补充的例题练习中有几道易错题,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体验”将会有助于加深记忆,所以可将应用公式的前提条件等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以便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这样教学设计,不仅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习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例题2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积极主动的探究,理解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之间是否可以互化,答案是否唯一。使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和交流,每一位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情感的体验。本节的推理逻辑性较强,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去推导方程,让学生参与一个“开放性例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老师,我有必要在一些细节上更加完善地做好细节工作,比如每个环节衔接的打磨等。同时还必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过头来再寻求更好解决途径的过程。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2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觉得极富“活力”。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活力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活力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经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进取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做操》这篇课文时,我用一张画了太阳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站起来,面向太阳,跟我一齐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又把图片拿到教室的另一个地方贴上,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齐说,一齐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欢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那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我”。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活力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向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我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并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异常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必须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当是很多的实践,仅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本事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并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经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向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我的情感。

比如《桂林山水》描述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经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我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我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我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我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欢乐的时光!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3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此刻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本事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获取新知识的本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本事、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头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资料,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到达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并且也经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齐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趣味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趣味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应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

需要地理教师冷静、进取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

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异常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贴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构成本事、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我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4

一学期匆匆而过,还来不及驻足观赏一路上的风景,学期已尽。回忆这一学期,不禁想好好的回顾:什么自己抓住了,什么自己错过了……

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学生喜欢充满快乐的课堂,欢迎亲切幽默的老师,向往实用生动的知识。所以,我在班里组织竞赛,给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自学在前面尝试完成作业,评选进步奖。并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能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努力做好“教学六认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评,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我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为工作繁忙,我一直没有好好静下心反思教学,许多常规工作也没有落实好。

所以,最后还是用我上学期说过的话作为结尾吧:回顾昨天,我百感交集;面对今天,我信心百倍;展望明天,我任重道远!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5

做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工作踏实认真,方法得当,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得到学生和校领导的一致好评、班主任工作是艰巨而又重要的、从我当上班主任时间起,我一直尽心尽力地为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努力工作、从此,我早来晚走,品尝尽了作为班主任的酸甜苦辣、但是,如果让我再次选择,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班主任工作、因为我在与孩子们交往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与可爱;我在经历着一次次痛苦和失败的同时,也在迅速地成熟、我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学生们可喜的成绩;我燃烧了自己火样的青春,收获的是学生们丰厚的感情、回想着几年的点点滴滴,我真的无怨无悔;面对着几年充实的生活,我真的无怨无悔!

一、用爱心感染学生

作为班主任,关心学生就应该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是否懂得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这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爱心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例如每天早晨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照料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早上是否都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总之,同学们在学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几乎事事关心、学生生病时,带他去看病、家长感激,学生感动,我认为:这些看起业很平常,因为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其实这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二、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班级各项工作的基础、

我一直把思想工作置于班级工作的首要问题来抓、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有关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并在班内积极开展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找到目标树立理想,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斗志!我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分浓,从未出过一起严重的违纪事件,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思想工作的成绩、

三、善于组织和管理学生

班主任必须善于组织和管理学生,我感受最深的一点、作为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多而繁杂如果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班团委,各项工作就很难顺利的开展下去、所以每一新学期的开始,我都会花很大的心思培养班组的骨干力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不仅班主任轻松,而且可以培养了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就拿现在的班级来说吧,现在班里的一般事情都由班长负责,但各项具体工作分工到各个班委成员、早读、早操等日常工作都由班长负责;教室内的黑板报由宣传委员负责,老师作适当指导,学习上由学习委员和各科代表负责、当然班主任要随时随地作检查指导、这样以来,班内的工作形成了程序化和制度化,各项工作就更能顺利的得到开展、

四、善于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在学生管理方面,我认为班主任的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1、尖子生的培养、

2、中等生的促进、

3、后进生的转化、相比前两条后者更难也更重要,因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希望,越是后进生越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我首先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我班原有几个调皮学生,整天起哄,课堂上也从不安宁,自己不守纪律,还经常汇报别人、无论课堂作业,还是课后作业从来不做、无论老师还是班长检查作业他们都不在乎,反正躺在泥里不怕水,谁都拿他们没办法、我并没有首先用纪律和制度处罚他们,而是从接近学生入手,找尽理由和他们套近乎、设法找他们的闪光点,找到一点就大力表扬、后来他们对吉老师产生了感情,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以前的缺点要随之给改掉了,这样以来这几位调皮同学的进步,整个班级也都进步了、我所带的班级连续被评为优秀班级,同学们在学校的表现演出深受老师们的赞扬、

五、做好联系班级和任课老师的纽带

作为班主任必须有意地向学生介绍任课老师的一些优点、如性格、爱好、特长、教育教学方面的成绩等,以博得学生对任课老师的尊敬和信任,使他们因尊其师而重其教、同时自己要与任课老师密切配合,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以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课堂纪律如何,学习态度如何,是否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等、对于这些班主任心底都要有数,因为这样有利于更好的、恰当的抓好班级工作、有利于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以便在学中练、练中学,以练促学、例如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经常开展各种班会活动、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竞争欲、同时师生间交流了感情,增进了了解、

六、学生和家长的朋友

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所以应该也必须成为学生的朋友、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与许多学生家长打过交道,可从来没有和他们红过脸,无论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给带来多大的麻烦,肚子里的气有多少,只要见到家长总是笑脸相迎,从不把气撒在家长身上,却是用商量的语气向他们解释,与他们交谈,商量教育孩子的最佳办法、不仅得到了家长的信任,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从思想教育入手,以提高为核心,以纪律管理为手段,达到了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来,我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绩,在20xx年中考我所带班级95班考入阳城一中12人、20xx年我所带班级101班考入阳城一中7名,20xx——20xx年,我所带的125班又考入阳城一中7人,并连续几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考核我五次获得优秀等次,并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校优秀教师、我深知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愿意将自己火热的青春献给这神圣的事业,愿意刻下皱纹、染白双鬓去成就学生们事业的辉煌和人生的绚烂!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6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我认为,数学预习有以下四个优点:

一、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本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本事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教师看来十分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

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我能够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我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理解。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一样,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一样的角度提出不一样的见解,运用自我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到达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我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本事。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的改变教学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的使用课本供给的素材。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景,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资料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浮浅。所以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供给适宜的空间。学生的心理结构、理解本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课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样分?重点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为了防止学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能够改为: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

诚然,小学生年龄小,还不明白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辅导。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生(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能够在一节课结束时流出5分钟时间来一齐预习下一节课的资料,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如何预习给予示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本事和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能够经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进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我解决问题。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7

一、个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堂上讲的太多,学生自己动手时间太少。上课时,讲的太多太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上课时也仅仅是记笔记,自主学习的间太少,没有时间对知识进行思考,导致很难记住知识,即使记住了这个知识点,放在具体的情景中还是不知道怎么用。另外,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的思维就受到极大的限制,学习的主动性也比较低。

第二,重点、难点不够突出,特别是易错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备课时,我总想把每一个知识点所涉及到的所有细节一次讲完,导致课堂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讲解这些细节上,从而使整堂课的重点得不到重点的讲解,难点得不到足够的时间来突破,难点突破的方法单一,导致虽然讲解了很多遍,但效果不佳。对于易错点,总以为强调一遍,学生就会注意,实际是依然不断的犯错。

第三,课后作业的督促、反馈没有落实到位。虽然每天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但是没有严格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常常迟交,甚至是不交,新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复习。虽然每次做完的试卷或者是课时作业,都批改了,但是没有及时的反馈批改结果,学生做错的题没有弄明白错误原因,不会做的题依然不会做,做作业的效果差。

第四,对学困生的关注和辅导不到位。在教学工作中,觉得学困生难于沟通,极少关注他们,使学生感觉老师漠视他们,慢慢就放弃了化学的学习。

第五,备课时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学情分析不够重视。缺乏学情分析,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经常出现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情况。课堂上重视知识的讲解,不注重方法的传授,很多学生一个学期结束了还没有摸清化学学习方法,直接导致了整体学习效果都比较差。

第七,工作中缺少总结与反思。很多教学中的问题都没有花时间去思考,及时思考了也还是零散的,简单的停留在表面,没有总结提炼,导致后面在教学中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直接降低了教学效果。

第八,缺乏耐心,对于讲了很多次的问题,学生还不会就有些不耐烦,导致一些学生有问题都不敢说出来。另外教育方式过于粗暴、简单,没有用心去教育,使部分学生对我反感,从而也放弃了化学的学习。

二、针对以上问题,今后教学中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改进:

第一,重点重点讲,难点多种方法讲,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今后备课时加强课标和考纲的研究,做到对每个知识点都心中有数,在课堂上,必须根据学生接受情况、学习能力有选择性的讲解,重点知识重点讲,难点多种方式讲解。对于易错点多次讲解,每次学生出现错误时都及时指出,并给予纠正,问题严重的学生应找来谈话,或

者是单独辅导,把问题及时解决。针对重点、难点、易错点,精选习题,有针对性的练习。

第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增加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课堂效果好不好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习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让他主动去学,才能有效果,所以,下学期每堂课都拿出至少5分钟,让学生讨论、交流,及时解决课堂上的问题。

第三,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监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本学期中开始时有少数人不交作业,我觉得不是问题,没有及时的纠正,到后面作业就变得越来越难交齐。下学期必须严格纠正这种不交作业的风气,只要出现不交作业的同学就及时给予处理,对那些作业做的差的学生也应该严格要求,及时纠正,并进行相应的惩罚。

第四,在保证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应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及时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对于较为突出的问题应及时再次讲解,力争使大部分学生掌握,并总结经验,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学生做的试卷尽快安排时间讲解,及时解决试卷中的疑惑和问题。

第五,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学困生,及时和他们交流沟通,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和错误思想,并在化学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支持,对于个别同学,单独辅导,提高他们的基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六,备课时将更多精力集中于学情分析和学习方法的研究。通过批改作业,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知识水平,再结合阅读他人的教案,准确把握学情,针对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科思维的传授,在习题课时,应该介绍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七,努力学习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尝试,寻找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多与同事讨论,包括不同学科的老师,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使我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时间安排,学习方法,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

第八,工作中应多思考,多总结,多关注身边优秀教师的做法,多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有效做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下功夫,狠抓课堂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自主学习能力。遇到问题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及时改进教法,使每个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力争在下学期期末我所带的班级取得好成绩。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8

今年是我第一次教数学,与我一齐任教四年级的教师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心里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当然这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也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

我力求使教学结构贴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此刻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潜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年级组长对我的教学也起了很大的帮忙,经常和我讨论教学和互相听课,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数学教学的正轨,一个学期即将过去,下头就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反思总结一下。

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本学期有幸参加了数学教研活动,但不管是上公开课也好,还是平常的“常态课”,我始终有一个感觉,自我对课堂如何把握、对怎样才能到达最好的教学效果、对如何准确严密的使用数学语言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对教材、教法、教学中就应注意的问题的处理以及和学生的融合等方面。

课堂上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很严密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有些问题需要合作学习,然后探讨得出结论的,我缺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因为我担心放手让让他们去做了,他们会太自由,从而讲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

其实正确的做法就是就应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因为我明白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的,他们喜欢“玩”,有时候不防让学生也“玩一玩”数学。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发现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课堂纪律得不到保证。这个学习态度包括他们平时上课的表现和对待作业的态度。

有些学生对自我参与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无所谓,上课吊儿郎当,想听就听,不听就干自我的“事”,做小动作、找旁边的同学讲话,自我不认真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待作业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审题上不够细心,解题时书写不够规范。

务必严格要求自我,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必须要先做好表率。小学生很会看样,他很会关注教师怎样做,我经常听到有学生说“教师说话不算话,答应我们的事自我没有做到”。是啊,教师可能是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学生,但这样的事情不能出现太多,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当然也不要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该完成的作业,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让学生有拖拉的不良学习习惯。

总之,数学教学充满学问充满魅力,数学课堂更是魅力无穷.教师仅有做有心人,善学善钻善创新数学课堂就会生机勃勃,课堂会更精彩.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9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 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英语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运用为主,让英语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课堂教学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精神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 。在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上好每一节英语课呢?

一、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实施新课程,首先要进行的是观念的改革。教师应突破框架,抛弃落后的、违背规律的传统理念 ,尽快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精神的现代教育观。现在中学英语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懂得如何在这两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承认学生是有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人。英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 自己后面亦步亦趋 的习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动意识,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才能真正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

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对我们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初中英语的教学现状,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因此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恰 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 出色、越新颖 ,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自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 内容、教学 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在课堂上穿插游戏活动,使原本较枯燥、机械的单词学习和句型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因为实物最能吸引学生视线,实人情景更能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教师还可以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他们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中学阶段形成英语概念,一种是在大量英语现象 的基础上归纳 、总结得出来的,即实验型概念;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即推理型概念。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 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 的时间,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英语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才能真正体现 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趣味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 ,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四、教师对学生要有合理的评价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 不可低估 的调节作用 。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 向,自觉或不 自觉地传导给学生。评价可 以使学生认识 自我,树立 自信,有助于他们反思及调整 自己的学习过程 。评价可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平时要重视形成性评价。教师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掘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 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 以学生的综合运用 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尽量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 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 ,少批评 ;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

总之 ,反思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 断更新 自己的教学理念 ,逐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 自己的教学风格 ,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者型、专业型、研究型的教育者。实践证明,教学行为与反思行为有效结合,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体验事业的成功,获得劳动的快乐 ,能促使教师专业化地成长。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0

一、教学成功之处

1. 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让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

2.教学方式多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挂图和卡片使所授知识直观、生动。

3.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评价每一个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存在的不足

1、由于学生来自农村,对于信件、笔友、邮箱等事物很少接触,对于本课的理解不够深刻,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2、由于课前部分学生没有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在设计名片这个环节时,有部分学生设计没有按时完成,设计也较为粗糙,没有达到相应的学习效果。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我仍需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向优秀的教师请教,大胆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加强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优化课堂设计,满足新时代教学要求。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1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从至今一直从事初三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四、加强中招、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招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 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2

看着儿子做作业时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忍不住想,我们教师都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训,给不堪重负的小学生留下没完没了的作业。我们认为只有没完没了的作业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致使小学阶段要掌握的那2500个汉字就足够让学生手忙脚乱了。一个汉字一定要写上几十遍吗?这是一项极为枯燥的作业,小学生因此就足以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情绪了,再加上那些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条文,段落等,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说严重点,这甚至对孩子们是一种催残。

对作业问题认真反思,我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汉字有汉字的特点,也一定有其记忆特点和记忆规律。比如,通过对比形近字认识新字体,像学了“浸”再学“侵”,学了“魄”再学“愧”,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比记忆;通过猜字谜学习,像“巫”,出谜语“两个工人背对背”,嗅——“口臭”;联系生活常识学习,比如,旱——让学生想,太阳当空照,地面会怎样?这种现象就是干旱……教学生掌握了这些习字方法,完成写字作业就容易多了。

学习汉字如此,那么,学习其它语文知识也一样有规律可寻。心理学界对记忆规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证实记忆是需要重复,但重复的数量是有规律的。超过这个量的规律就成为过度记忆,对记忆是有负面影响的。因此,我们在留作业前应当先搞清楚想通过本次课外作业使学生掌握哪些本领。如果这种做法得以进行和推广,那么再剔除掉那些无谓的作业负担,减负就会按照教育规律真正落到实处。反过来,这一问题不解决,那么桌面上的负担减了,但这些负担会转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长再给补上这一“课”。第二,要研究作业与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的关系,要使作业既能激发学生思维,保持学习兴趣,又不加重学生负担。这不但有作业量的因素,也有作业方式的因素。比如,教学《趵突泉》、《长城》、《倔强的小红军》……等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西湖的绿》、记金华的双龙洞》、《山雨》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多积累,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教学《太阳》、《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等课文时,让学生动手制作作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总之,作业布置要正视学生差异,关注学生主体、兴趣、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3

一、考试基本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A班(69人)成绩稳定,保持着定位考时的优势,其中,最高分127分(理科班的最高分),110分13名(比其他A班多10人),100分以上38人,不及格仅4人。

B班(77人)成绩不够理想,并有小幅度下降,其中不及格人数多达31人,110分以上0人,100分以上仅10人与考的好的B班有不少差距。

二、原因分析

教师原因

1.没能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和复习及计划,以至于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对许多学生兼顾不到。

2.学困生的“困难点”抓得不够准,也不够全面,导致他们在考试的过程中对有些做过的类型题仍束手无策。如,XXX`。

3.练习不够,强化不够,检查不够,如:平时讲诗歌鉴赏题,总是让学生口述出来,或问几个简单的意象的理解,让学生将具体的答案写出来的机会不多,因此,考试中出现语意表达不清,回答逻辑不强等现象,导致失分。 试卷分析

选择题:A班错误多在2道左右,且多在病句和成语。B班多在5道上下,错题多在文言、成语和病句。由此可见,学生对成语,文言字词的积累还不够,病句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做题只是靠感觉。

主观题:文言文翻译、古诗鉴赏是两班的弱项,A班两句得分均在7分居多,B班多在4分左右,总分8分及以上寥寥无几。反映出学生翻译习惯不好、文言基础差、根据语境推断实词含义的能力低下等问题。如:“再”翻译成“两次”的凤毛麟角。“疾恶”理解成“有罪恶的人”或“百姓的疾苦”,的人居多。诗歌题术语回答较少,多喜欢“跟着感觉写”,造成理解意思却得分甚少。

文学类文本阅读:A班多在18分左右,B班多在14分左右。问题在于,答案含糊,用词不准,分析不够全面。学生不懂“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的基本答题模式。

作文方面:A班多字体工整,立意准确,分值在46分左右,但上50分的不多。B班多字体潦草,立意模糊,分值在42分上下。

三、改进的措施

1.抓准每一个学困生的“困难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辅导计划。用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树立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和兴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里变化,从精神上给予鼓励,使其时时都有“向前冲”的动力。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作为老师,应要求学生,多读,多写,多练,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理解,在练习中总结,反思。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力争在期末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4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涉及到的不仅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社会文化素质。那么,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谈几点思考:

一、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可以启迪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教故事类文章时,可以先对故事细节、实事等向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回答,最后提问推断归纳性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提问,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教材,层层推进,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陶行知先生也说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会怎样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这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以前在课堂上是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跑,现在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学生踊跃参与,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为此,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要做到:

(1)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

(3)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譬如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3、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理解材料内容,如可以归纳动词,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突出重点人物等等,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增加语言实践量,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应该说,高中每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精品文章,他们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等都唤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兴趣。但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做法之一:每周选择三到五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做法之二:在高中开设英语作品选修班。首先从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也可采用一些有声读物和视听读物(VCD,MTV,Videotapes,etc)。这些材料的特点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且能把握时代特色,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英语阅读教学应渗透人格教育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高中英语阅读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1班的英语教学,并且所使用的教材都是课改后的新教材,对我们有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反复揣摩教材和努力向资深的老师们学习后,对高一英语教学有了更多的反思。

反思之一:多媒体应用,及网络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我们还在费力地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当我们还在吃力地翻看字典编写教案的时候,我们没见过“金山词霸”能如此轻松的查找英文单词,自动给出发音,中英文对照的例句及同义词和反义词;我们没见过“Word”能如此奇妙的编辑文章,它可以自动查出英文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帮助自动修改错误。在你写完一篇英文作文之后,可以自动为你计算字数,自动显示你的作文等级;我们没见过“听霸”中如此丰富的英语听力教学功能,它能让学生听道地的名人演说,观看原版好莱坞电影片段,进行有趣的听力游戏,在电脑上和老外面对面练习英语对话;我们的英文教师中更有相当一批人没见过国际互联网上如此众多的英语教学网站和如此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料。你想写论文吗?你想查找教案实例吗?你想了解英语教学新动向吗?你想知道英语课堂教学游戏吗?这些都可以轻松地在国际互联网上找到。

可以想见,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们外语教师提出了怎样的挑战。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使得网络英语成为现代英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教师观念落后,知识老化,教学手段陈旧是摆在教育战线面前的严峻现实。

反思之二:外语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

谈起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的英语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中国城市的孩子们,尤其是乡镇的孩子常常从小学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学习英语的时间近十年,而最终大多数收效甚微。原因到底是什么?可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语在中国只能算是foreign language(外语)而不是second language(第二语言)。这是长期以来,一直被我国中、小学教师所忽视的一个问题。

外语教学有着与第二语言教学完全不同的自身的特点,中国学生学习外语更有其特殊的地方。我们要问: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多,英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我们的学生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是对外语感兴趣的,有强烈的自我动力的;他们尽管一周有4--6节的外语课,总数加起来,不过4--5个小时,这点时间的外语接触够吗?在45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外语环境,有多少学生父母懂外语,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外语的机会又有多少?学生在初、高中阶段6年中只学习12本英语教材,而他们课外英语阅读量又有多少?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外语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英语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天衣无缝,听说读写的操练样样俱全,加上朗诵,短剧,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语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这本帐,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明白的,说到底,我们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至今大多数仍随着升学考试指挥棒在转,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

反思之三:英语教师急需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学校是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基地。“跨世纪人才”是指懂得外语和电脑操作的人。“复合型人才”是指懂外语,会使用电脑,又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学生可以在电脑上随时查询学习中遇到的生词和问题,所有这些电子词典都具有查询方便,快捷并能拷贝到你所需要的文件中。有的字典还提供发音指导和测验功能,帮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记住更多的单词。

电脑的普及和使用,使得每个学生的知识源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学生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课堂、教师、书本,而电脑将学生和世界信息知识库连接了起来。

教师和学生同在浩瀚的英语世界海洋里漫游,真是趣味无穷!这样强烈的文字、图象和音响效果,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成为学生自我的需要和乐趣。用电脑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更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电脑为教师和学生打开了世界世纪之门,提供了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为随时掌握世界最新信息创造了先决条件,课堂教学再也不会枯燥无味了。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5

说来惭愧,上次写东西应该还是上高中的时候,尽管自己每天都在上课,但很少进行反思。工作一年多以来,每天都会产生些感悟,但也只是在脑海中一闪,很少动笔写出来。说实话,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有一种切切实实的仪式感。

去年参加工作,好不容易从学生到教师这个社会角色的关系转变过来,可接手的两个毕业班,真是亚历山大。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把这两个班级带出点成绩顺利毕业了,本以为这个学期可以带初二学生,相对来说升学压力没有这么大,但暑假开学后,一个相当“令人高兴的”事情是今年所带班级还是初三,而且是5个班,真的是让我吃了一惊。

个人数据保护若干问题的反思 第3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持续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存在方式。在人们尚不知云计算为何物时, 大数据就已迫不及待地浸入了人们的生活;在人们刚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之时, “棱镜门”事件一下子就将人们吓了一身冷汗: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不止是愉悦体验, 更有着莫测的风险。李国杰院士领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之信息技术领域”课题组表示, 个人产生的数据占到大数据总量的75%, 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中的个人数据保护, 业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2 立法现状

在中国, 涉及个人数据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有70余部, 地方性立法200余部。如2009年2月公布的《刑法修正案 (七) 》规定了严重侵犯个人信息的刑事责任, 首次将刑 事责任引 入个人人 信息保护 领域。工 信部2011年12月发布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 (以下简称《若干规定》) , 首次对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作了描述, 并规定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基本规则及违反规定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在工信部《若干规定》之前发布的《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电信服务规范》等立法亦曾涉及个人信息保护, 但《若干规定》是第一次 有针对性 地对公民 信息的保 护作出法 律规定, 在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度建设方面具有标志性意义。

201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以下简称《人大决定》) 与2013年6月工信部通过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信息保护国际立法的原则, 如信息收集限制原则、公开原则等。此外, 宪法、行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部门及金融、教育等行业规章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亦是我国当前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组成部分。就整体而言, 我国个人数据保护立法凌乱分散, 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安排滞后于现实的发展需求。

3 个人数据保护立法中的主要问题

3.1 个人数据的定义

OECD在其1980年的《隐私与个人数据保护指导原则》及其2013年的修订版中, 将个人数据定义为“与一个身份已被识别或可被识别的自然人相关的任何信息”, 欧盟与OECD采用了相同的定义方式。而美国由于没有统一的个人数据保护法, 也没有关于个人数据统一的法律定义, 分部门的个人数据保护立法往往只对本部门法调整的数据类型进行界定, 其较为常用的是“个人识别信息” (Personally Identifying Informaion, PII) , 该概念相比欧盟1995指令中的“个人数据”范围要小很多, 那些没被纳入专门立法的保护范围的个人数据, 并非一概被认为不受保护, 而更多地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得以保护。

2013年6月我国通过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第四条指出, 该规定所称用户个人信息, 是指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收集的用户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电话号码、账号和密码等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用户的信息以及用户使用服务的时间、地点等信息。2012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以下简称《人大决定》) 第一条规定, 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上述两则法律关于个人信息的定义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了OECD的思路。但仔细回味, 上述关于个人数据概念的界定上, 有几点需要进一步探究。

(1) 个人数据的最小单元。

能够“单独”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 其中的“单独”该如何理解, 此间是否涉及到一个关于信息的计算单元问题, 也就是说, 个人数据的最基本单元是什么?

(2) 个人数据的权利内容与权利边界。

当前, 个人数据保护中呈现了知情同意原则、目的限制原则等权能的弱化、个人数据的保护管控的重点从数据收集向数控使用环节转移的趋向, 我们在讨论我国的个人数据权利的内容时, 对这些现象应有足够的重视。此外, 关于个人数据的内容认定, 在当前新技术、新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的背景下, 应该避免采取那种非此即彼的判定方式, 而应建立一套判断标准, 针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3) 个人数据与个人隐私的关系。

1) 对于隐私一词的阐释 , 当前学界引用最为广泛的是张新宝教授的定义, 但是不可否认, 对隐私及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处于建构阶段。而我们当前面临的窘境恰是, 要将个人数据这个未有准确定义的概念与个人隐私这个同样不是很清晰的的概念作出区分。

具体而言, 在个人数据与个人隐私的关系上, 个人隐私不仅包括私生活秘密, 亦包括私生活安宁, 因此, 就概念所涵盖的面而言, 个人隐私要大于个人数据。但当二者均以数字化方式存在, 个人隐私应是从属于个人信息的范围之内。概言之, 个人隐私与个人数据是有着广泛交集的, 其二者间并非是重合或者从属性的关系。

2) 是否存在不涉及身份信息的个人隐私。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其《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 将个人信息分为能够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与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 这种对个人信息的概念界定是否合理? 具有私密性的个人信息, 如果不能与特定的主体发生关联, 还可以称之为隐私吗?

3.2 个人数据权利的法律定位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洗礼, 尤其是二战中纳粹集权主义对于人们自由及生命的戕害, 使得欧盟对涉及个人隐私及自由的个人数据极为看重。在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指令3的立法说明中, 强调了个人数据保护立法对于守护和平、增进自由及促进宪法意义上的民主等重大社会价值的积极意义。

《欧盟基本权利宪章》第八条就明确了个人数据权 (The Right to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Data ConcerningHim or Her) , 赋予其宪法层面的意义。而美国法上隐私权概念较为开放, 普通法中所认为的肖像权、姓名权等都被纳入到了隐私权之中, 在对于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关系方面, 美国法采取将个人信息以隐私形式分别在金融、电信、消费者权益与儿童隐私保护等领域以分散立法的形式加以保护。就中国的文化背景、制度环境而言, 欧盟和美国的个人数据保护立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不大。

国内学者就个人数据的法律定位一直争论纷纭, 未能达成统一的意见, 其中有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杨立新教授认为, 隐私权就是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保护的权利基础。作为一个具有较大弹性的具体人格权, 隐私权有能力将公民个人电子信息的保护涵盖在其内。

刘德良教授则认为, 个人信息权应被视为信息财产权, 其中包括两类:一类是狭义的知识产权, 即以独创性信息的商业价值为客体的权利;另一类即是狭义的信息财产权, 即以非独创性信息的商业价值为客体的权利;两者加起来就是广义上的信息财产权。

王利明教授基于对个人信息的内容的界定, 认为个人信息这一概念远远超出了隐私权的范畴, 应当将个人信息权单独规定, 而非附属于隐私权之下。

个人数据具备人格权特质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财产价值, 这些学界已基本认同。问题在于是将其纳入到隐私权的范围内, 还是与构建一个从属于人格权、与隐私权并列的个人信息权, 亦或是另辟蹊径, 将其定位为一项独立的数据财产权。

当前我们对个人数据、个人隐私等基本概念都难有清晰的界定, 且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也一时难以作出准确的预判, 更为重要的是, 人们在传统社会中所享有的各项权利的权能, 如占有、控制、支配、利用等, 在网络空间已经被极大地稀释、分散, 人们基于传统生活场景所抽象出的各类法律概念及对相关的利益切分方式, 在网络空间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过早对个人信息权利的内容与性质作出判断, 未必契合未来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3.3 个人数据保护立法的价值导向

我国现有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中的突出问题在于立法价值取向侧重于行政管理, 忽视个人信息私权保护。

不论全国性的立法还是地方性的法规, 均是如此。学界的一些个人信息保护法建议稿亦采取了类似的进路。其多为基于行政管理的立场, 从公法角度强调对个人的管控。如2012年的《人大决定》中规定用户接受信息服务时要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 2013年工信部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中要求, 一旦用户个人信息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泄露、毁损、丢失的,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 服务提供者应当立即向电信管理机构而非信息主体报告。

个人数据保护的公法规制是为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但行政资源的有限及行政权力行使着自身可能出现的权力恣意, 提醒我们不应忽视个人信息的私权保护, 构建个体对抗信息服务提供者及国家机关的权利机制将是个人数据权利实现的根本所在。

3.4 个人数据立法的位阶

立法分散是当前我国个人数据保护相关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究其原因, 或许就是在更高位阶法律的缺失的背景下, 不同部门、地区对个人数据保护扮演“救火队”的结果。根据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现状、行政管理模式及民众的信息权利意识, 在个人数据保护立法方面, 我们可能需要更高位阶的国家层面的立法, 其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 有利于对行政机关及其他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制约。行政机关掌握及一些公共服务机构掌握着当前最庞大、最精准的个人数据信息, 目前这些数据部分处于即将“唤醒”的状态, 如目前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中, 将离不开对于公众个人数据的挖掘使用, 而金融业已经着手对自身客户数据的挖掘分析。而当前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 大多出自这些行政机关及行业服务提供者之手, 作为立法者, 在其制定的规定中缺乏对自身的规制。而其恰恰是个人数据的做大威胁者所在, 正在发酵的“棱镜门”事件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其次, 更高位阶的立法有利于既有法律的整合。当前, 各部门立法、地方立法均不同程度体现着立法者的利益诉求, 通过更高位阶的立法或许能够实现对各部门立法的规范与整合, 给公众提供一个简洁、明晰的行为规范。

再次, 更高位阶的立法是有利于个人数据权利的实现。一方面, 基于历史与文化传统, 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等概念在多数民众心目中还比较模糊, 民众的信息权利意识相对薄弱, 更高位阶的立法一方面有利于加强的公众信息权利意识, 对信息权利的侵害者也易形成震慑。另一方面, 随着数据跨境流动的加强, 个人信息保护已经不少一个国内法的问题, 通过国家层面的立法, 更便于与国际规则的协调、接轨。

最后, 更高位阶的立法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发展。当前学界的一个普遍共识就是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与产业发展要保持平衡。但是实际上, 更高位阶的立法可能会更有利于有实力的产业组织“走出去”, 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信誉保证。反之, 如果我们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依旧处于较低的层级, 那么有可能导致国内外的商业组织将其自身的数据转储于域外保护标准更高的云服务商, 不利于我们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中把握先机。

3.5 个人数据保护的专门机构

设立专司个人数据保护的机构是当前的一个关注点。欧盟1995年指令要求其成员国应建立专门机构专司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监督, 此举在我国香港地区也有借鉴, 国内学者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建议稿中也对此作了介绍。但结合我国的法治环境, 我们很难真正建立像欧盟那样专门的独立监督机构。

当然, 在个人数据保护的初级阶段, 尤其是在我国当前个人数据保护立法令出多门的背景下, 我们可以尝试建立起一个个人数据保护的综合协调部门, 其可以面向用户、企业提供服务, 并能代表国家参与相关事务的国际协调, 但其性质、定位可能与欧盟的独立且权限广泛的个人数据保护机构迥异。

4 个人数据商业化机制的构建

大数据时代, 个人数据权不应再是被动的保护对象, 我们有必要尝试构建有效的商业机制, 促进个人数据的生产与流通, 在这种机制中, 个人数据信息的分类存储并根据不同经营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 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充实完善自身的数据库, 充分发挥个人数据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用。

促进个人数据的数量增长与权益实现。在个人数据的构成来源中, 既有对个人自然状况的记录, 亦有对人们生活、行为过程的描述, 前者相对而言是个稳定的常量, 而后者则是一个可控的动态变量。一旦个人数据财产价值有了产生实现的渠道, 必将有力促进个人及社会的数据总量的增长, 在大数据时代, 这亦意味着社会财富总量的增长。

促进产业的发展。有效、精准的个人数据也是经营者梦寐以求的重要资源。在大数据时代, 数据之“大”, 并非仅仅指数据的规模, 亦指数据分析、挖掘等数据加工过程的纷繁复杂, 从粗糙杂乱的原始数据中提取自身所需要的信息耗费了经营者的大量成本, 在个人数据商业化机制的构建, 经营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索取自身所需要的数据资源, 减少数据加工过程的资源投入。

对于个人数据的商业化利用, 已有域外商业组织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些许进展。欧盟2012年修订的个人数据保护指令中所确立的个人数据“被遗忘权” (Right to be Forgotten) 、“可携 权” (Right to DataPortability) 也为其个人数据商业化机制的构建奠定了法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长喜.中国个人信息之立法保护.中国法律, 2013年4月.

[2]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群众出版社, 2004年5月.

[3]Directive on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regard to the processing of personal data and on the free movement of such data. (95/46/EC) .

[4]Charter of Fundamental Rights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00/C 364/01) .

[5]杨立新, 陶盈.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保护的法理基础.法律适用, 2013年第8期.

[6]刘德良.信息财产化及其对传统民法学基本理论的挑战.http://www.iprcn.com/Rdjj_Show2.aspx?News_PI=329.

[7]王利明.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现代法学, 2013年7月.

个人记忆和民族反思等 第4篇

在历史记忆方面,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国家记忆错误,也就是抹除或制造错误的记忆。这种所谓“记忆错误综合症”,往往是文化退化的标记。

在记忆错误的几种形态中,“完全性失忆”是具有代表性的病症,比如日本教科书完全抹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而无独有偶的是,我们正在忘掉文革带来的历史性悲剧,由此导致了民族反思的重大空白。忘却历史造成了一个严重后果。

“选择性失忆”是只记住对维护自己形象有利的东西。这是对“完全性失忆”的一种补偿。它要求民众记住那些有益的事物,而忘却那些有害的事物。但这种选择不是民众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由管理体系提供的罐装食品。它们很像是那种伪劣奶粉,制造着营养不良的畸形文化婴儿。

“错忆”,顾名思义是一种错误的记忆,但这种错误不是蓄意制造的,而是对历史误判的结果。例如中国人关于三年“自然灾害”的错误记忆。

在所有记忆错误的形态中,“记忆伪造”是我们的最大敌人。面对上述记忆的敌人,对个人记忆的需求变得急迫起来。我们不能指望官方历史学家能够提供太多的正确记忆。惟有民间的个人自由记忆,才能成为历史守望的真正主体。耐人寻味的是,从2005年开始,中国出现了个人记忆的潮流,其中不仅有大量政治老人的回忆录,还有底层个体的口述实录,而与那些重大历史节点相呼应,还涌现了80年代的回忆思潮、文革结束30年的反思潮流,以及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浪潮,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热烈的话语活动,都旨在帮助我们从流逝的历史中汲取养分。

在记忆的浪潮里有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记忆的多样性形态已经形成。例如,在政治学者的论域里有“两种文革”,而在更多人的记忆中,文革的形态变得更加丰饶多姿。它们的色彩是截然不同的,却又能够被拼缀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地图。正是这种集体性和多样性,保证了记忆的相对准确。

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自己的记忆遗产。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记录了反面乌托邦的历史。他去年被授予俄罗斯国家勋章,这从另一侧面,表达了俄罗斯民族对这个人的优秀记忆的谢意。

我们每个人并不必成为索尔仁尼琴。但我们都有望成为记忆的战士,在文化离乱的时代,捍卫并经营自己的鲜活记忆。尽管大多数记忆必然是残缺的碎片,而关于记忆的转述,也会因缺乏修辞而变得笨拙起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建构自己的记忆文本。在我看来,最笨拙的记忆,总是拥有最真实的力量。

超越“夷夏之防”思维模式

作者:姜义华来源:《新华文摘》

华夷之辨,夷夏之防,这是中国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华夷、夷夏,不仅是一个种族的概念,而且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其核心观念是华夏文化远高于夷狄文化。

在先秦时代,它指中原农耕文化高于周边游牧文化;后来则长时间地沿续了这一观念。清代以来,这一观念被用来抵制西学的渗透与影响。近年来响起了一片反对西化、反对西方渗透的呼声。从这中间,不难看到“夷夏之防”这一思维模式是多么顽强。

的确,在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太热衷于同传统思维、传统文化“彻底决裂”。但是,我们也不必因为当前的“国学”热,就视西学为洪水猛兽,视“西化”为“以夷变夏”。

中国古代的所谓夷狄文化,主要是游牧文化、草原文化,它们曾冲击和破坏了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但也为中原农耕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新的活力。后来,印度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输入中国,经过双方的磨合,不仅产生了中国特有的佛教宗派,而且有力地激发了中国传统思想、学术和文化的转型,直到宋、明理学的创立。近代以来,中国所广泛吸收接纳的西学,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成功而带来的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师法西方并没有使中国丧失自己,反而使中国所固有的思想、学术和文化获得了新的营养,从固持走向流动与创新。

大时代里的文学出路

作者:谢有顺 来源:《南方都市报》

这是一个大时代。说其“大”,是因为它问题丛生,有智慧的人,自可从这些问题中“先立其大”。确实,以文学为例,很多的写作,日益流于耍小花样,或者讥讽道德,或者刻薄人事,惟独缺乏宽大、温暖、公正的眼光,缺乏以真性情立世,并从真我里发出的生命理想,说到底,缺乏精神的创造力。

我以为,这些即是这个时代的“大”——文学需要一个立场,一个理想,一种肯定,一种气魄,有了这个大方向上的翻转,其他问题才能随之获得解答。

我现在能明白,何以古人推崇“先读经,后读史”—— “经”是常道,是不变的价值:“史”是变道,代表生活的变数。不建立起常道意义上的生命意识、价值精神,一个人的立身、写作就无肯定可言。

所谓肯定,就是承认这个世界还有常道,还有不变的精神,吾道一以贯之,天地可变,道不变,这就是立场。

“五四”以后,中国人在思想上反传统,在文学上写自然实事,背后的哲学,其实就是只相信变化,不相信这个世界还有一个常道需要守护。所以,小说,诗歌,散文,都着力于描写历史和生活的变化。把常道打掉的代价,就是生命进入了一个大迷茫时期,文学也没有了价值定力,随波逐流,表面热闹,背后其实是一片空无。所以,作家们都在写实事,但不立心;都在写黑暗,但少有温暖;都表达绝望,但看不见希望;都在屈从,拒绝警觉和抗争;都在否定,缺乏肯定。

从其大体为大人。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守住生命的立场,肯定这个世界的常道,使文学写作接续上灵魂的血管,这是文学的根本出路,古今不变。“立其大者”的意思,是要从大处找问题、寻通孔,把闷在虚无时代里的力量再一次透显出来,只有这样,整个文学界的精神流转才会出现一个大逆转、大格局。

真正属于自己的歌

作者:雷颐来源:经济观察网

在历史叙述中,以个体经验为基础的 “私人叙事”(Private Narrative)与以群体抽象为基础的“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构成了一对相互紧张的对应关系。尽管从理论上说二者并不必然相反,但由于“宏大叙事”居于强势地位,经常(当然不是任何时候)具有一种强迫性,所以往往构成对“私人叙事”的侵犯、涂抹、覆盖或清除,使自己成为惟一的历史记忆或历史叙事,结果必然会造成历史记忆的“缺失”。

提起“知青歌曲”,多数人会想到“豪情壮志”、“兵团战士胸有朝阳”一类充满“宏大叙事”的歌曲。但在私人场合,知青们却很少唱这类歌。知青们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歌,那种由心灵淌出、只在自己的私人生活中才能唱的歌,像《从北京到延安》、《告别北京》、《我到山西当农民》、《我独自等待天明》、《重庆之歌》等等。

这些真正的“知青歌曲”的社会意义,则如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戴嘉枋所说:“文革时期——‘知青歌’,以其特有的哀歌悲吟,形成了对当时乌托邦式的‘到处莺歌燕舞’的主流音乐的反叛,也是知识青年以自身的情感体验,对于生活现实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批判”。 (《乌托邦里的哀歌》)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更真实的“私人叙事”往往不被记述,在时间的过程中极易也正在一点点地被吞噬、被忘却,正在被当时的“宏大叙事”所覆盖。如果查阅当时的报刊或影像资料,人们看到的只是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的“宏大叙事”,并且正在被拷贝、复制、放大。而许多家庭经历过的悲欢离合,许多个人经历过的难以想像的痛苦,都将永远被此遮盖。而且,这些很可能成为惟一的历史叙事。君不见,才不过短短二三十年,各种文艺演出、畅销书及“肥皂剧”等商业行为,都无不充满当年“宏大叙事”的种种符号和象征,以此营造一种虚假的怀旧氛围。

《视图》教学个人反思 第5篇

教学片段一、

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数码相机,给一位小朋友拍一张照片。

请仔细观察,老师是从哪些角度拍的?

教师从正面、侧面、上面拍照,其中左面、右面各拍一张。

2.将拍好的照片导入电脑,演示。

每张照片分别是从什么调度拍摄的?

从正面拍的这张图片我们也可以叫它“正视图”

从侧面拍的这张图片我们也可以叫它“侧视图”

从上面拍的这张图片我们也可以叫它“俯视图”

3.

这些照片拍的都是一位小朋友,但是为什么拍出的效果不一样呢?

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往往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板书:视图)

教学片段二、

探究各人眼中的壶

1、观察猜测。

看,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亚、小巧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四人围做在一起看得真仔细,你知道这些图是谁看到的呢?

(媒体播放)请小朋友猜一猜

2、实践验证。

究竟猜得对不对,我们给四个小朋友作为编上号,请小朋友交换一下座位亲自去体验一下。

师:同一把茶壶在四人眼中却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讨论交流。

小结:这是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片段三、

上升为各人眼中的积木

多媒体演示:小亚、小丁丁他们搭积木,如果把小亚看到的这面当作正面的话,小丁丁看到的是积木的哪一面?(侧面)小鸟呢?(上面)

(操作积木)按图上摆法。

师:请你们也搭一个跟图上一样的积木图。从三个方向仔细地观察一下,他们三个小朋友会看到怎样的形状?并画一画。

反思:

视图这个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些生活经验,但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比较抽象。我在教学时以学生数学活动为主线开展,以学生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猜想,实践,验证,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认识获取知识。

这节课我充分运用教材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我采用了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拍照引入,把不同角度拍出的照片马上直观的演示在他们的眼前,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马上就集中了,并且能很快理解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使学生初步理解了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在教学教材第一个例题看壶时。学生结合观察、想象、辨别、选择,和刚才学到的知识已经理解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观察到的物体往往是不同的,所以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接着是教学教材的第二个例题从实物观察,自然而然过渡到几何体,有了上面的铺垫,比较抽象的几何体学生就能较准确把握不同方向观察到不同图像,再次自己搭一搭、看一看、画一画,亲身验证在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个人教学反思 第6篇

一、认为只有教学失败才需要反思

“反思”一词被教师们认为具有贬义的性质,因为工作出错或者教学失败才需要反思,而成功是不需要反思的,个人教学反思。这是一种对反思的误解,教学反思《个人教学反思》。

二、认为与同伴交流反思影响自己的威信

不少教师认为,在同事面前能够谈谈自己成功的经验,得到大家的认可很有面子,如果在同事面前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剖开,会影响自己的威信。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却不敢苟同。关键是学校形成的是一种怎样的教研气氛。

三、认为反思就是个人思辨

一些教师认为,反思就是自己“苦思冥想”。

教师的反思不是一种纯粹性的思辨,而是一种谋求改变自己的行动。这种思考具有两个特点:

(一)思考对象是自己

教师的反思总是指向自己,教师既是反思的对象,也是反思工作的承担着。他担任着双重角色——既是教育者,也是被教育者。

(二)反思目的是改变教育教学行为

上一篇:怎样做学生思想工作下一篇:《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读书心得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