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

2024-06-22

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精选8篇)

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 第1篇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2课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材分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二框题。本框题主要通过介绍哲学存在与发展的具体形态,让学生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

本框题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通过介绍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课时主要通过介绍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前面的内容,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哲学知识。但是,由于哲学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应该结合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论断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等形式,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的层次性,由具体到抽象,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识别不同的哲学派别,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及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学习、生活、工作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重点难点 重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的主张。难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教学设计

(预备铃)在上课之前,我先把大家分成四组,四组的每个同学都可以举手回答或直接站起来回答问题,在这节课上完之后我们看哪一组加的分最多,哪一组就胜出,大家要把握住机会哦。

(正式铃声)(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那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基本形态。那么谁愿意充当一下喜羊羊,告诉大家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读)

(过渡)从学习目标中我们知道,这节课我们依然要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学习,那么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一起探讨一下。

(课件)展示“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学生活动)当我们上了半天课没有吃东西的时候,我们肚子空空的,这个时候我就会有饿的感觉。

(教师问题)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还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才空空的?

(学生)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

(教师点拨)肚子空空的属于物质的范畴,饿的感觉属于意识的范畴,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所以,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第二框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那么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呢?我们先来看一位学者和民工的对话。

(学生活动)展示“学者与民工的对话”。(学生表演)

(教师问题)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吗?谈谈你的看法。(学生回答)不同意。因为①唯物主义者承认物质(存在)决定意识(思维),但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承认意识决定物质,但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过渡)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哲学的两大派别是什么?谁能起来告诉大家。(学生活动)填表格。

(过渡)唯物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古代的哲学家们的唯物主义观点是怎样的。

(课件)五行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课件)

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2、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

3、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五行”原指“五材”,即金、木、水、火、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

(问题)上述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哪一种基本形态?这种基本形态有什么合理性和局限性?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2页的相关内容,并和组内同学探讨研究一下。

(教师活动)很明显,它是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的,它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或者“气”等等,这些观点都是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认为的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缺乏科学依据。

(过渡)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到了近代,这时候与古代相比较,自然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越来越科学化。我们知道,自然

科学的发展会推动哲学的发展,所以到了近代,出现了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基本形态。

(课件)“ 原子说”

1、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1803年他发表了“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2、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学生)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

(问题)上述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这种基本形态有什么合理性和局限性?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2页的相关内容,并和组内同学探讨研究一下。

(学生活动)这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肯定世界本原是物质。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教师小结)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是一个对子,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客观世界,而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个世界。在这本书的第三单元我们会详细地学习辩证法。

(过渡)哲学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到了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好,谁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

(学生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因而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过渡)好,到这儿呢我们就把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学完了,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课件)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比较: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主义(基本观点和局限性)(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局限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正确性)

(过渡)既然大家学习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小试牛刀呢?(课件)“小试牛刀”(学生做练习)略

(过渡)看来大家对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掌握的不错,那么我们继续学习古今中外的唯心主义观点。

(课件)王守仁(明朝)的“心外无物”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学生活动)读“花的苦恼2”

(学生活动)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博士散步,讨论“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问题,不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约翰生博士便问道:“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否存在?” 贝克莱说:“存在即是被感知”。

(教师活动)这就是著名的“存在即被感知”的观点。那么按照贝克莱的说法,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真的能这样吗?(不能)

(问题)讨论探究:王守仁和贝克莱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这种观点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这些观点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它的基本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过渡)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我们来看唯心主义的第二种基本形态的典型观点。

(课件)朱熹:理在事先。柏拉图:理念世界。黑格尔:绝对精神。各种“神创论”。

(问题)讨论探究:朱熹、柏拉图、黑格尔以及神创说等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这种观点有什么特点?大家结合教材第13页探讨一下。

(学生活动)这些观点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它的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

神的外化和表现。

(过渡)到此我们已经把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学完了,那么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好吗?

(知识总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比较。(学生回答)

(过渡)既然大家学习了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再试牛刀呢?(学生活动)“再试牛刀”(四张幻灯片)

(教师小结)(讲清楚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也有局限性,例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有其局限性;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的作用,认识到了人的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世界。那么,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有什么关系呢?

(课件)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教师小结)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其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由此形成了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回答的是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课堂小结)好,这节课的内容就上到这儿,那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课件)“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看一下四个小组的得分情况。

(多余时间)剩余时间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我校师生的风采和尼勒克的美丽风光。板书设计:

第二课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布置作业:

《优化方案》里面这节课所学内容的相关练习。

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 第2篇

Apple的工业设计一直都是走在业界的最前端。 它的产品设计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呢?ID公社曾指出Apple的设计可以分为”浪漫主义“和”后浪漫主义“。按我的理解,”后浪漫主义“如果用”理性主义“来描述可能会更加容易理解(划分标准是以产品形态特征上作为依据的),下面就展开分析一下在这两个不同时期,Apple产品的一些特点。

浪漫主义时期(-) ,产品设计的爆发和探索时期。

Apple的设计真正意义上的起点,应该是在,在这一年,iMac G3发布。同时也标志着Apple 设计的Jonathan Ive时代的到来。在此之前,Apple的产品在工业设计并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虽然有运用到圆弧线条,但是没有鲜明特征。跟一堆pc产品放到一起,很难分辨得出哪些是Apple的产品。

iMac G3的出现,打破个人电脑在人们心目中的一贯的死板生硬形象,让人眼前为之一亮。这个产品上,曲线是绝对的主角。饱满挥洒的线条和圆角构成一个有着迷人曲线的主体,在任何的角度你都能看到圆润的线条。除了无处不再的曲线之外,iMac身上还带着另外两个Apple在浪漫主义时期所具有的重要特征:半透明塑料质感,多变的色彩。iMac的惊艳造型曾一度引起其他厂商争相模范,刮起一股iMac风潮。

从这个产品上,我们看到Apple压抑已久的设计灵感一下爆发的情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肆意奔跑,挥洒自在。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让这人们对电脑产品有了一个新的认识,iMac的设计让个人电脑更具亲和力和生命力。同时这个产品更加是成为了时尚和潮流的一个符号。

iMac G3之后,具有“浪漫主义”血统的产品陆续出现。舒展的线条,半透明的塑料外观,丰富的色彩都是他们共有的特征。

在不断进化的产品中,我们也看到设计上细微变化。

在推出的Cube主机,开始了往更厚重稳固的方向发展,曲线的运用有所收敛,外观变成正规简洁的的立方体。大家会发现,这个产品上的线条直线已经比曲线更多了,曲线也由肆意的自由曲线过度到基本曲线,更加趋向理性。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平面,而不是曲面。比如正面边框的四个圆角面。Cube虽然在Apple的历史上一个款失败的产品,但是它的外观设计上的成就无可质疑(多项国际性的工业设计奖,以及成为一些科技博物馆的馆藏),Cube的设计也影响了Apple本身的设计。Cube的出现可以看做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个转折点,表明Apple的设计风格正慢慢地在收敛和沉淀,往更简洁和稳重方向靠拢。

,PowerMac QuickSilver版本发布,对比起之前powerMac G3版本,颜色变成了透明和纯白,外观上的修饰进一步减少 (连机箱前面板的apple的logo都被拿掉),产品看上去更加稳重和浑然一体。这个进化版本的出现,预示着Apple产品的设计方的渐渐转变。

同年,PowerBook Titanium G4(俗称“钛书”)发布了,这是Apple在首次产品外壳上大量运用金属材料。简洁方正的外观更像是Cube设计风格的进化。在这个时候,大家已经感觉到这款有Apple血统的产品跟之前产品有明显的不同了:金属的外壳提升了产品的厚重感,线条的运用更加简洁紧凑, 更为简约的外观 。这些特征,都被apple后来的笔记本所继承了,这款笔记本的设计奠定了macbook及macbook pro的设计基础,也成为了“理性主义”时期开始的一个标志产品。

同年的也发布第一代的iPod,它的外观设计,是“钛书”风格继续升华,同样有金属外壳,更加简洁的线条,更加厚重的外观,平面跟圆角的完美结合,

它的出现表明了Apple的设计风格已经完成了一个成功的转变过程,“理性主义”已经慢慢渗透到各个产品的设计当中。

理性主义时期(2001-现在) ,产品设计的稳定时期,设计更为稳重,简洁,更加注重实用。

,powerBook G4 Aluminum(俗称“铝书”)发布。这款笔记本是现在apple系列笔记本经典之作。可以说,时至现在最新macbook pro,在外观设计都是在powerBook G4的基础上做减法,更少的曲面,更少的线条。

同年,power Mac G5发布,全铝的外壳,直线和圆角的结合让整个产品刚柔并进。在这个产品上,我们看到了更加锋利的线条,更加稳重的外观和更加简洁的设计,外观上没有一丝多余的装饰,更加有力的诠释了Apple在“理性主义”时期所具有有新特征:“实用”。这个机箱同样是经典之作,时至现在的Mac pro,除了机箱后面的接口有改动之外,外观上几乎没有任何的改动。

20这个两个铝金属外壳产的产品的发布,表明Apple已经全面进入了“理性主义”时期。后期的产品越来越多地使用了铝金属作为外壳材料,以表现产品的外观质感和高贵的气质。

”理性主义“设计理念也在不断进化,很长一段时间,硬朗的线条和锋利的直角被大量使用。从版本的iMac开始,大家得到一个全铝外壳iMac的同时,也得到一个锋利的90度的边缘。这样的外观设计让apple的机身在复杂的光照环境下依然显示清晰锐利的线条轮廓。macbook air ,新一代的macbook,macbook pro的边缘也成了华丽的90度刀锋。笔记本上的90度的直角边缘,除了具有之前说的优点之外,也让笔记本在合起的状态下显得更加严密和稳固,但是对于用户来说算不上是好消息,过于锋利的边缘让用户在使用笔记本过程中会有可能被割伤。

还好,最新的iPad发布了,我们可喜地看到了边缘的变化,依然拥有锐利的线条轮廓,但是多了一个过度面,让边缘角度变大了。跟有圆润边缘的iPhone相比,舒适度不减,多了一份硬朗和简洁。从这个边缘的进化我们可以看到,Apple的设计依然在不断地进化,更为人性,更为实用。

最后,要说明一下的是,在”理性主义“时期,“浪漫主义”依然存在,这个也是Apple产品如此具有魅力的源泉,只是在绝大多数时候,“浪漫主义”所带来的设计变得更加理性了。比如最新的MacBook和Magic Mouse,我们看到了“浪漫主义”的回归:舒张流畅的曲面,半透明的塑料质感。同时,纯洁的白,极简的设计和稳固的外形让他们在设计上显得更加理性。

后现代主义与皮革服装设计 第3篇

一、后现代主义概述

后现代艺术思潮从20世纪末产生以来, 广泛影响到世界各个角落、各种领域, 它的概念广泛而模糊, 到目前尚无定论。“后”即反的意思, 表示对现代艺术的反叛。一般认为, 它是从现代的不合理现象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是对现代颠覆性的延续。

后现代主义由建筑设计产生, 它本身是一个含混复杂、矛盾纠合的文化现象, 纵观后现代主义的设计, 它们以幽默、叛逆、和奇思妙想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展现给我们一个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性的乐观年代。后现代主义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成为当今最时尚的思潮。它是人们在经受有高度单一化的国际风格营造出来的单一社会生活环境时, 对前工业社会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怀念和追忆, 是人们重新呼唤人文化愿望的觉醒。

二、后现代主义皮革服装设计

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皮革服装设计也产生了重大变革。一些过去被视为“另类、不合理”的设计概念也被运用、导入皮革服装设计中, 表现出“冲突性结合”、“零乱破碎感”等逆向思维。后现代皮革服装设计的显著特点就是反现代主义, 反传统主义, 否定了理性和经验的时装设计。抛弃了比例、人体、协调、线形等基本要素。还抛弃了时空的深度模式。不考虑历史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历史的式样尽可以与现代式样“混杂”。虽然后现代主义风格流行的时间很短, 但它给服装设计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反传统的解构

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里有一句经典名言“奇异就是美”, 也许这种观点正好暗合了德里达的宇宙与万物的生成是一种生生灭灭的运动, 是无休止的结构———解构———重构;毁灭———再创造的万物生成过程的理论。

解构就是肢解一切传统。这刚好符合皮革服装设计中服装内分割线较多的特点。解构它是后现代艺术的基础, 旨在捣毁一切社会化的权威和地位, 消除功利与欲望, 追求自我和个体精神的释放。它是人类文化, 从个体走向社会之后, 又试图从社会回归个体的第二次飞跃的引擎, 它强大的动力性把服饰艺术的传统形象肢解得面目全非。

解构主义服装以其独特的外观冲击着我们的视野, 开拓着我们的思维, 让服装界震撼, 它在原款式的基础上, 将皮革进行不同部位、形状的分割, 然后在分割的基础上又进行组合, 使皮革服装结构具有耳目一新的特色。而人体美不再是服装审美的唯一基础, 皮革服装设计的结构和功能也不再以适合人体的需要为基准。

当今日本最著名的女性服装设计师川久保龄是时装界的创造者———一位具有真实的原创观念的时装设计师, 凭借她最重要的观念———解构, 在最近的几十年席卷全球。她把未完成的服装和纸样, 贴着艺术家权威的“解构”邮票, 在时装界发起解构主义运动。这一灵感, 影响了整整一代时装设计师。

2、混杂与拼凑

后现代对传统的反叛与肢解的所产生的各种结果, 并没有引起设计师对现实更深的思考, 相反, 却将皮革服装设计带入了更加没有深度、没有理性、没有风格的境地, 它掀起了皮革服装界混杂、拼凑、堆砌的设计风潮。

后现代皮革服装种类混杂的特点体现在集传统、民族、现代、超前、科技、艺术于一体。皮革服装种类的混杂、皮种的混杂、民族文化的混杂、自然与科技的混杂等使后现代皮革服装成为集大成者, 繁复多变, 丰富多彩。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真实与虚幻形成后现代皮革服装设计种类混杂很好的感官刺激效果。旧物再利用, 重新加工, 拼凑制成新的服装, 服装上留下大量未完成的痕迹, 这是后现代皮革服装拼凑典型。

3、模糊性设计风

后现代时期是继古典时期与工业化时期之后的第三个时期, 它具有独树一帜的新文化逻辑:个体以一种坦白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 展示出对这个社会极为敏感的自我意识, 撕裂历史、失去信仰、漠不关心一致性和连续性, 在全球文化商品的综合购物中心里, 任意将新旧符号整合, 建构出一种象征性的模拟情境。这种无背景的象征情境造成社会身份的相对紧张和不安, 并驱使个体试验各种外观, 从而产生一种模糊的外观。

它的设计上首先表现在性别的模糊。20世纪晚期至21世纪以来, 服装设计大师们不断翻新朋克文化, 玩弄着混合性别符号的游戏。模糊传统性别角色界限的确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新鲜感、趣味性和神奇的刺激。但由于男女角色符号既不能混合也不能分解, 所以达成阴阳合一的方法只有并列和对立。最典型的是1998年春夏Jean Paul Gaultier的女装发布会, 其灵感来自于日本大学教授小池一子的画展。无独有偶, 2002年春夏法国高级成衣流行发布会上, Karl Lage rfe ld的女皮装系列与当年Jean Paul Gaultier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其表现手法稍含蓄一些, 更具有高级成衣的时尚感。从19世纪上半期至今, 社会对模糊两性符号的宽容度日益增大。无论天桥时尚还是都市生活, 服装中性化风格都愈演愈烈。

其次表现为种族的模糊。主流文化不断收集亚文化中奇奇怪怪的东西, 它们奇特、诡异、震撼人心, 时时带给设计师灵感, 成为当今时尚的主流。但这些亚文化大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实用价值而变成了脱离情境的象征符号, 各民族间符号的混用是造成种族模糊的主要手段。

后现代主义教学设计与设计教育 第4篇

【关键词】后现代教学观;学习情境设计;设计教育

在后现代的教育观念中,对话是课程发展的动力,课程的发展是教师不断对话之后所发生的改变,学习是师生与学生合作不断对话的结果。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的是建构教师专业的对话机制,而不是单向度的研习活动。邀请专家来对话,创造思维系统的干扰,才会创造思维“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提供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老师也要提供学生发表对话的机会,当对话的机制被启动时,学生的思绪才会飞扬,学生在这历程当中,自我组织的能力会快速增强。

一、后现代教学观与德国“学习情景设计”

后现代主义思想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例如对传播和教学的系统方法进行解构,提出了对教学设计的建议:1)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出发,“条条道路通罗马”,要达到某一目标,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途径。因此对于每一个教学设计问题,都应该试图寻求多种可能性。2)后现代主义推崇对技术效果进行多方面审视,通过教育鉴赏和教育批判,从多方面吸取经验和教训。3)对技术进行解构,考察技术是否解决了问题,是否产生了新的问题。4)作计划时不仅要考虑技术问题,还要考虑需要,要认识到设计所要解决的是真实世界的问题。5)从俯仰多元的角度看待信息,寻找自己的信息和他人信息之间的矛盾。在德国,我们所见到的建立有助于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等等很多方面跟上述观点是吻合的。近年来,高等职业学校一直在学习德国的课程设计,而德国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是基于后现代课程观建构的课程设计,老师在课程设计时有很大程度的灵活度。在课堂上,老师自己能决定:1、讲什么(内容)2、怎么讲(方法)3、讲不讲(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上而下更新教育观念,对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

二、后现代教育观给高职设计教育的启示

为了避免艺术设计系在教学管理上和教学组织上与工科教学看齐,为此,高职的设计教育在教学设计中,应该体现和重视如下方面:重视学科属性,艺术类的学科理论知识相对的含混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我们不能工科类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安排艺术设计类课程,就美学和对设计的理论而言,又很多动因制约着审美的判断,绝不是非此即彼的论证。很多设计专业课是围绕形式美的感受问题而开展教学的。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渗透。无论是哪类的视觉设计,都是对抗视觉常态与视觉固化,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设计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探讨的过程,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实施差异化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给学生合理的建议,这种建议经常只是针对某个同学的,比如:某个学生在设计的时候有一个偏好,喜欢用卡通图案设计老师给的所有的题目,这些问题往往不具有共性,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而且是在制作过程中就要纠正,等到学生做完了,再指出来,学生往往不领情。而且会拒不改正。

三、后现代教学观念下的设计教育实践

在后现代课程观念的影响下,学校艺术课程更注重艺术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设计一种开放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艺术课程,成为世界各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焦点。

1、工作室教学与学习情景设计。在后现代课程观念的影响下,学校艺术课程更注重艺术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设计一种开放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艺术课程,成为世界各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焦点。工作室教学即是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也与教学内容相关。如广州美院的“导师工作室”制。本科教学中,它的核心是“导师”以导师的能力及知识结构为核心,建立教学组织形式,而“学习情景设计”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学习科学知识和创造技能。在德国,设计“学习情景”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使学生身处其中,强烈的感受到学习对自己成长的价值;2、贴近学生的生活;3、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的原则;4、开放的原则;5、成就感原则。

2、从当代艺术到设计教育思考——《字体设计》课程案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代艺术家们就从未停止过对文字、对书写、对阅读的思考。徐冰 ,是中国当代最早蜚声海外且至今仍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在自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创作的成名作《天书》系列中,他亲自设计刻印数千个“新汉字”,以图象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基于对本土文化的追溯与篡改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内容,这对当代设计的本土、民族性也是一种启发。文字作为传达的重要介质,在文化传承表达和信息传达上的优先性已经被广大设计师所重视。短短10年,已经走到了高速发展时期,商业上文字设计的大量应用更是铺天盖地,国际全国平面赛事中国文字元素的运用成为设计在《字体设计》教学中,基于问题设计学习情景,学习的目标为引导学生进行发现——整理——篡改。文字感知体验。首先,要求学生进行文字存在形态的寻找与收集,把拍摄图片进行归类、分析,启发他们发现规律,并从亲身体验角度去发现字体与生活及设计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许,该教学实验未达到实际的“技术能力”目标,但是,只要学生有回应,肯思考,我们应该也可以认为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结语

在高职设计教育中,提倡“对话”形式的教学设计,以拓宽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的教学目标,并不是把教学目标仅仅理解为知识、技能的掌握,这是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多元文化积极的呼应。从构建的角度来说,后现代的教学设计在工科或行不通,或困难重重,但是对于艺术学科却具有积极的建设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志伟,欧阳谦.西方哲学智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37.

作者简介

建构主义理论与大学英语课堂设计 第5篇

建构主义理论与大学英语课堂设计

新世纪的.高等英语教育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科学教育理念.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行性策略.本文在分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新视野英语教学经验,探索了建构主义与公共英语教学的结合,旨在更加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作 者:刘粉绒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710028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年,卷(期):2007“”(9)分类号:H3关键词: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教学 支架 合作学习

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 第6篇

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

——《小学英语教学系统(彩虹)》

摘要:本系统主要依据行为主义其中涉及到环境设计,开发了一个供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师使用的教学系统。主要内容是教学生认识彩虹及其七种颜色,文章包括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软件的设计分析。关键词:行为主义、学习环境、教学系统

1.引言

1.1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网络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各行各业中都应用到了计算机这种现代技术工具,目前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已经开始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以下简称CAI)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寓学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教育在教育阶段中尤为重要,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应用多媒体课件,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兴趣以及学习动机的培养,从而有助于学生从小就养成学习英语的习惯,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

结合小学英语教学,以及一次偶然的机会陪朋友去面试小学英语教师的经历,我开发了一个题为《小学英语教学系统(彩虹)》的课件,旨在帮助教师更好的调动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更加多样化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从而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1.2系统开发流程

2.需求分析

在需求分析这一块上,其实当下小学的教学中,城镇级别以上的学校基本都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乡村还是不能跟上这个步伐(无论是师资,设备还是学校的重视程度上)所以这里只分析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的情况。虽然大多数教师上课的时候都会运用多媒体课件,但是那些课件都只是注重教学的其中一个方面,比如内容,却很少能综合各方面来设计出一堂完整的课。如果能针对某一门课或者是一节课,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系统,这样对教学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有促进作用的。

对学生来说当然是通过这个教学系统能学到知识,但是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对教师来说就是既能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也讲得比较轻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学校来说就是要求教师教好,学生学好,与家长沟通好。对家长来说无非也是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那么针对不同的学习者,综合起来,系统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只要学生学好了,各方面的需求就都解决了。集中体现为下面这个需求分析表: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教师通过运用《小学英语教学系统(彩虹)》课后学生可以表现出来的目标归纳为一下:

装订线

4.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这个课件教小学生认识彩虹的七种颜色,学会读和说”What’s this in English?””What color is it?”这两句话,知道自然界中彩虹的形成和彩虹的故事,还会有儿歌,练习的涉及。通过这些教学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端正学习知识的态度。

5.学习者分析

这个《小学英语教学系统(彩虹)》主要是给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用的,教师是主要的使用者,但是学生是主要的利益干系人,因为只有学生才真正在应用这个系统的时候学到知识。集中体现为下面这个学习者分析表:

6.软件分析与设计

6.1指导理念

《小学英语教学系统(彩虹)》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的小步子程序教学,当然也涉及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设计。在教学程序上是由浅到难,逐渐切入到课堂的重点,但是也不缺乏必要的环境建设,比如讲彩虹的形成,彩虹的故事,还有一首彩虹歌。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通过给小学生讲简单易懂的原理,讲故事,学唱歌等方式让他们在轻松地环境中逐渐掌握彩虹的颜色,学会读和说”What’s this in English?””What color is it?”这两句话。

6.2结构分析

6.3设计分析

这个系统主要是用authorware实现的。每个页面的图片都是用photoshop处理过,有些图形是用corelDRAW画的。打开主页就清晰展现系统的五个模块。Authorware中都是以流程图整合内容的,每个模块的主页前都有一个计算图标,通过EraseAll()清空前面的页面。

(1)彩虹的形成:点击进去通过右下角的上页下页按钮一步一步展现彩虹的形成过程。由于小学生英语知识比较薄弱在适当的位置会给出中文的英文单词,虽然他们不会写,但是先给他们一个大概印象,对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在上一页按钮中CurrentPageNum@“framework”>1让在第一页的时候它是灰色的,不能点击。下一页按钮CurrentPageNum@“framework7”

(2)彩虹的颜色:这是系统的主要模块。首先呈现彩虹以及彩虹七种颜色的单词,通过点击相应的单词会在右边出现相应图片,让学生能比较形象的理解单词的含义。下一页就是单词颜色的进一步强化,鼠标移动到什么颜色块上就会出现相应颜色的单词。最后一页就是这节课主要短语的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具体字体用英语怎么说,是什么颜色,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了本节课主要的两个句子。

(3)彩虹的故事:跟模块(1)类似,只是在里面用到了一个移动图标,让文字可以移动着出现,减少学生前面学习的疲乏感,为后面彩虹歌的学习先热一下身。(4)彩虹歌:导入一个flash,教小学生这首有关彩虹颜色的歌曲,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页面上有三个按钮,CallSprite(@“Flash Movie...2”,#play)控制播放,CallSprite(@“Flash Movie...2”,#stop)控制暂停,GoTo(IconID@“Homepage”)控制返回首页。

(5)练习:设置了5个题目,选择之后点击“交卷”如果选择对了就会出现“回答正确!!”否则就是“回答错误!!”。每个选项对应一个计算图标,交卷对应一个页面用来判断回答的正误,每道题大体是这样设置:Checked@“a”:=1, 装订线

Checked@“b”:=0, Checked@, Checked@“d”:=0, answer:=“Q:a”,回答{Test(answer=“Q:a6”,“正确”,“错误”)}控制选项的选择, 并且设定正确答案。CharCount(answer)=3,控制当没有选择的时候不可以点击“交卷”。

7.总结

本次实验是自主选择一个小知识点来开发一个智能教学系统,由于上次和朋友去面试时听她讲的一个小知识点开发了这个《小学英语教学系统(彩虹)》。运用的技术选择主要是因为上学期学习了《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这门课程,想好好巩固并加深一下对authorware这个软件的掌握程度。开始的时候其实真的不知道该怎么下手,老师说要体现自适应性,我觉得我的这个系统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够好。然后就去图书馆借书、上网查资料等等。在做的过程中,我找了很多资料,也遇到过不少问题,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返回”的问题,开始的时候总是做不到任意返回,后来运用了框架那个图标以及一小段代码就解决了。还有就是在做的时候由于要用到很多背景图片,我都是使用photoshop来处理背景图片,其中还运用了corelDRAW来自己画图。

其实开始做的时候只是很单纯的一个想法,因为讲课的是我的好朋友,每次想到她我就很舒心可是已经很久没见她了,做系统的时候就只是惦记着她,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坚持做完,即便做的不好。记得有个老师说过:“坚持到最后的就是最好的。”authorware这个软件虽然存在很多的缺陷,但是我用它做出了一个自己觉得开心的作品。没有完美的,只要喜欢就好,开心就好。一个作品,我学习接触到了很多种的软件也学到了很多。纠结是有的,开心却是最多的,想办法解决一个个问题,收获其中的成长,真的很不错。总的来说,我认真做了,做出来了,还是很开心的。

参考文献

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 第7篇

显然,设计适时反映当下时代的价值观、社会生活与流行现象。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的商品,其设计都是反映社会价值的一种表现,但这种社会价值也同时是存在这个社会中的个人所秉持的价值观的集合体。后现代的差异消费现象与设计的表现相互反映,后现代的差异消费现象也同样存在于设计的现象中。

由于全球经济市场的变动,后现代主义的生产者导向、消费市场的变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后现代社会里,经济体系逐渐从“生产者导向”走向“消费者导向”,意味着工业产品消费已然从产品的功能满足进入到消费者对“产品意象的心理满足”。依此,现代主义设计所强调的“形随机能、与合理(高效)主义”已经被渐次超越,被一种产品意象的心理满足、风格差异消费所取代。这样在推向后现代消费者导向的市场新趋中,凸显了设计市场行销形态的改变。

①表现为将设计转向为以消费者沟通、互动为目的特色。设计的沟通性即设计专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会趋于更加细致,通常也有所谓的“消费者使用者中心”这样的设计理念出现。不过,沟通性的趋势是比使用者中心更为复杂且更为精致的概念。诸如:网站网页设计里,就很强调动态画面与选择性点入;此外,一个成功的网站之所以吸引人,往往是因为经营者随时能调整更新网站内容,而又不失原设立主题,所以小至计数器、留言板、讨论区的提供,大至网站登入的个人化招呼、留言板的自动回函、网上购物付费系统等都是为了增加沟通的互动性。

②差异消费的概念对设计最大的冲击在于催促了民族风格与地方风味的兴起,特别是在网络、资讯消费与资讯流高度发达之后,追求“差异”的需求更为明显。而风土、语言、民族性,将成为提供差异的最终源头。

③如果从与现代设计的差异来看,差异消费对于设计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和结果就是“希望设计能够有更丰富的表情与意象”。这就是设计业界里所称的设计语意学派。而这些设计的表情与意象并不是毫无缘由的,而是透过设计者对设计产品与消费受众之间相互关系的体会和认识形成的。消费转化为各种差异化的符号为媒介的一种文化行动。从符号学传播学角度来看,新的设计策略遂转向对符号价值的差异性的追求。

譬如,二战后冒出的众多新生事物,诸如新生的家电用品、通讯器材、个人电脑等,这些具有新功能与新形象的产品的建构都需要一个实质的意象。新时期的材料科学与电子学科的迅猛发达,许多新旧事物越加趋向轻薄短小,促成新旧事物都需要一个“新形象”,这些新生事物更加促成了“物品辨认的需要”与“表情的需要”。

这样使得在设计策略中产生市场分化的现象,将分别区分同质化和异质化的市场组成,各类市场存在着不同的偏好,最重要的就是影响设计本身的形式与内容,针对特定市场表现才能掌握全盘的影响力。

(2)设计对于差异消费的反动。

商品要获得最大市场,就必须迎合群众,而为了继续扩大市场,就必须同时改变更多的人的欲望趣味使他们变成群众。现代社会不仅设计商品,设计消费,而且设计群众,这样地多重地设计,对人们的生活经验的破坏和重新建构是不可估量的。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把由大众传媒引导的消费概括为“一个符号参照另一个符号、一件物品参照另一件物品、一个消费者参照另一个消费者”。由此可以看出大众消费文化显然密切相关于现当代都市的,密切相关于现当代大工业的,是一种受制于现当代传媒介质下大批量生产的现当代文化形态和处于消费时代,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并且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现当代文化消费形态,是一种现当代工业和市场高度发展后的产物。

所以不管设计策略如何地在理性上去细分市场,原本都只是差异消费本身的需求而已,而最大占有市场的资本本性却决定了设计只能是在不断地作“圈地运动”――把尽可能多的人们变为自己的市场里的群众。

比如说电视频道的细分,有电视剧、电影、戏剧、曲艺、体育、新闻、娱乐、综艺、军事、科技、教育、人文、历史、农村等等各种各样的频道,而且每个频道又有更为细分化的节目和栏目。这些细分的频道细分了节目也细分了群众,当然也就细分了消费群体的广告目标群。因此,设计策划的细分市场化只能是一方面满足了群众的差异性消费的选择性,另一方面也把群众圈进了这些预先设计好的圈子中。由此可见细分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为了更好地集中,细分走到最后却成了对于差异性的反动方式的一种。

譬如,我们满目可及的策划设计正在通过娱乐新闻(“天气预报”)、春节联欢晚会、时尚指南、娱乐指示、肯德鸡、麦当劳、超级市场、肥皂剧、流行、奥斯卡风向标、信用卡、留言电话、软饮料、体育比赛、排行榜、广告、传媒等等可以触及的任何范围和方式来使更多的人们成为群众,从而使得群众们高高兴兴得到了各种现代化的消费享乐。但是群众们也会发现别的人也都有拥有了这些,即使有些没有得到的东西,那也是早已看得烂熟的东西,意义早已经被消解剥夺了。这也就如俗话说的好那样――“没吃过猪肉我还没见过猪跑吗!”。

由此,就设计言,其一方面迎合了差异消费的导向;另一方面,对于差异性而言,设计本性上来说就是差异的反动和灾难。这就是矛盾差异消费与设计二者的关系,当然对于二者我们也完全可以持乐观的态度,毕竟事物总是在矛盾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前行的。

参考文献

[1]@周宪.读书、身体、意识形态、文化研究第3辑[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未来主义与现代版式设计 第8篇

现代版式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导致版式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工业革命、发明创造、现代艺术流派的影响等方面,都能找到现代版式设计产生的根源。

20世纪初,欧洲已经走上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使客观世界的面貌和社会生活的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火车、汽车、飞机、轮船和工厂接连闯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以巨大的精神刺激,人们旧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都受到了猛烈冲击。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瓦解,人的精神获得了更新。正如未来主义者们所声称的:“时间和空间已于昨天死亡。”19世纪的时间观和空间观已经陈腐,必须彻底予以打碎。

版式设计上的革命发生在一个印刷工业本身也在超越传统的时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生产,已经创造了各种新的印刷需求。首先是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随着生产的扩大和竞争的增加,接下来还要通过广告来创造和刺激需求。

现代版式设计的根基是与20世纪早期现代主义绘画、诗歌和建筑的根基缠绕在一起的。摄影与印刷技术的进步,新的复制技术、社会变革和各种新观念、新态度的不断涌现,也有助于消除平面艺术、诗歌和版式设计之间的界限,鼓励着版式设计朝着更加视觉化的方向转化。

“现代版式设计并不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突然发明。它的出现,回应了19世纪提出的一些新要求、提供的一些新机会。现代版式设计猛掷在20世纪早期纸页上的暴力,反映着各个领域的艺术和设计中新概念的暴力,这暴力把疲惫的陈规席卷而去,对那些不认同更为工业化社会的态度提出了挑战”。①而推动这场革命的人主要是一些从印刷工业之外而走向印刷的画家、作家、诗人和建筑师。这些人因为新的社会、艺术观念而兴奋不已,他们头脑中充满了各种想法,他们知道印刷作为传达观念和信息的有力工具,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能被强有力地听到,他们首先要夺取印刷这个阵地。

虽然19世纪70年代发生于西欧的“艺术印刷”运动中孕育有现代版式设计的种子,但是这场运动的意义和潜力却因为它过于讲究与文本自身没有什么关系的装饰而被遮蔽,使得这种子落入了不生长的土壤中。到了20世纪初期,绝大多数印刷业者不是深陷于贫乏的老套观念,就是玩弄一些技术花哨,他们设计制作出来的东西,不是乏味就是莫名其妙。正是为了与这种情况相对抗,未来主义者们使用他们具有战斗性的新技巧,把自己的新理念引入印刷。

马里内蒂1909年《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的发表揭开了现代版式设计的序幕,这篇文章用让人震惊的声音提出了艺术与设计的新理念,对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有着巨大而直接的影响,现代版式设计的新时代随着此宣言的诞生而到来。未来主义者所使用的那种煽动性、暴力般的技巧,随即在整个欧洲得到模仿——有达达主义在法国、瑞士和德国,有构成主义在俄国,有风格主义在荷兰等。这些发源于不同国家的运动,虽然目标各不相同,有时甚至发生冲突,然而,各个运动都用自己的方式对现代版式设计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这些现代版式设计先驱的努力下,新的版面处理和平面设计与古典印刷版式传统毅然分离。版面处理和平面设计的新语汇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铸成了。从探索与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来看,现代版式设计在20世纪早期达到了顶峰。顶峰过后,它进入了一个巩固的新阶段,因而不再具有先前的革命性和实验性。

马里内蒂的版式设计理念与实践

未来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产生于意大利的现代艺术运动之一。它是立体主义在意大利的一种延伸。未来主义首先从文学与诗歌开始,很快发展到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和戏剧等领域。

1909年2月20日,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宣告“过去艺术(过去派)的终结和未来艺术(未来派)的诞生”。宣言一方面讴歌了现代工业文明、科学技术使传统的时间与空间的观念完全改变,“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美”,②主张未来的艺术应当反映现代机器文明、速度、力量和竞争;另一方面诅咒一切旧的传统文化,扫荡从古罗马以来的一切文化遗产,主张摧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学院。他们高喊:“干起来吧!点燃图书馆的书架!把河水引来,淹掉一切博物馆的画廊。啊!看着那些自命不凡的古画被撕破了、褪色了,在水面上随波逐流地飘浮是多么的开心!举起斧头铁锤毫不手软地捣毁那些被人奉若神明的城堡吧!”③

未来主义是对当时的状况以及传统重负的强烈反抗,它热情地拥抱现代文明,强调机器之美、运动之美。未来主义者寻找那些能够使他们打破两维限制,不必求助虚幻视觉效果就可以表现“革命与运动”的新形式。

未来主义艺术家们的创作兴趣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艺术样式,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诗歌、戏剧、音乐,甚至延伸到烹饪领域。不过未来主义最主要的创作还是在出版和展示设计方面。

未来主义艺术家和设计家在版式设计上进行着他们宣称的“独创性的尝试”。未来派成员认为写作格式或印刷版式本身都可以成为表达未来主义观念的视觉符号,用来传递特殊的精神信息。马里内蒂曾于1909年这样写道:“书籍将成为我们未来主义意识的未来表现形式。我反对那种所谓的要与背景和谐。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在一栏上使用3栏或4栏和20种不同的字体。我们会用斜体来表现匆忙的感觉,用黑体来表现尖叫……一种新的、绘画般的平面表现形式将会诞生在印刷页面上。”④1911年,另一个未来主义大将波丘尼在佛罗伦萨出版名为“Lacerba”的期刊,把版面设计拉上艺术战场。“Lacerba”1913年6月号刊登马里内蒂的文章,号召对古典传统的印刷版面进行革命。他们抛弃了以和谐作为设计的特征,而力求整版的爆炸和跳跃式的风格。一个版面利用3到4种油墨色彩和20种字样,且各有含义:斜体代表快的印象,黑体代表剧烈的噪声和声音。他们认为词的表达能力可以通过诸如此类的形式加倍。由此,一种新的像绘画一样的印刷版式“自由印刷版式”出现。与此同时,他们抛弃了传统的句子结构、文法和标点法。

在欧洲历史上,自从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以来,大多数印刷版面设计有严格的横与竖的结构,未来主义者成功地突破了水平排列的牢笼。远在照相排版和干法植字发明之前的许多年,他们就在概念上制作出了本质上是非线性的版面。作为作家和艺术家,他们观看页面的眼光不是原来那些印刷师所惯有的生产者的眼光,而是接受者的眼光。在未来主义者的早期创作中,对比是通过各种字体的组合来完成的,这些字体在粗细大小上差异很大,作为设计材料很不相同。脱离了对称和水平,体现在这些构图中的是运动之感和活力之感。为了决心要让印刷出来的形象是动态的,这些未来主义者对印刷师提出了一些非同寻常的要求,他们说服、哄骗甚至是威逼排字工,在排版材料的运用上体现了令人赞叹的独创性。

以马里内蒂为代表的未来主义者作品中被排版印刷的视觉信息与作品内容的语义信息,以及作者所具有的强烈个性风格之间,具有惊人的一致性。我们透过这些图像信息和内容信息,看到了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心态和时代生活环境。

未来主义对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影响深远

未来主义的艺术观点虽然带有一些片面性和极端性质,在其发展流变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政治倾向、文艺态度等方面的衍化变异,但它的确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止,西欧改革思潮中最激进、最坚决的一部分,其观点也最肯定、最鲜明、最少含糊和妥协。它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改革者的零散思想的集大成和深化的产物。

马里内蒂的思想不仅引发了未来主义运动,还直接影响了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因而成为一个在现代版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也反对任何仅仅玩弄形式的观念或版式设计上的为创新而创新,要求用形式去强化内容。这种思想对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直接影响。未来主义的贡献使人们普遍认识到版式设计不单单传递记物叙事的信息,它还应当承载观念、思想甚至感情等意识方面的信息。

未来主义作为一种文化运动,对现、当代人类的生活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未来主义所倡导的一些元素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主义对年轻、速度、力量和技术的偏爱在很多现代电影和其他文化模式中得以体现。马里内蒂近乎疯狂的智慧和破坏性的创造力具有动人心魄、夺人眼目的光芒,以至于几十年后的今天,仍有很多思想上的追随者。比如,他的“人体金属化”的艺术主张在日本电影导演冢本晋也的影片中有所体现。未来主义对网络化的现代社会也产生了影响,所谓的“赛伯朋克”就是在未来主义的影响下出现的。

将现代设计的出现置于大工业生产的扩张和现代化背景下,对未来主义计划实现的、实际实现的以及其深远影响进行梳理、分析,使我们在对未来主义这个重要流派有了更加清晰认识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设计的更广泛的社会效力或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注释

1[1][4]赫伯特·斯潘塞著,王毅译:《现代版式设计先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上一篇:小班幼儿的一周评语下一篇:季羡林的书法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