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摘抄《周恩来选集》

2024-05-25

【读书札记】摘抄《周恩来选集》(精选17篇)

【读书札记】摘抄《周恩来选集》 第1篇

【读书札记】摘抄《周恩来选集》

1912年10月,关东模范学堂隆重举行建校两周年纪念会。当时,14岁的周恩来感慨万分,挥笔写了一篇《关东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的作文。他在文中明确写道:“学生读书应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己任。这篇优秀作文,收录在《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中。

后来,周恩来转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他和同学们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

在会刊《敬业》上,他发表了许多诗篇和文章。其中有一首诗写道:“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抒发了他忧国忧民和发愤图强的情怀,表达了他立志革命到底的崇高理想。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远涉重洋到日本留学。临行时赠给同学一首诗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富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表示他决心钻研社会科学,挽救国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种“面壁十年”的刻苦精神,来改造当时的社会,即使壮志难酬,蹈海而死,也不愧为中华儿女,充分表现了他年青时代的远大抱负。

山西太原清徐县清徐县南营留小学五年级:陈小川

【读书札记】摘抄《周恩来选集》 第2篇

秋日山居晏起

南宋·陆游

年年睡债苦相关,好梦长随苦角残。作意归来偿宿负,透窗遮莫已三竿。

秋日睡起

南宋·陆游

白露已过天益凉,练衣初覆篝炉香。天其闵我老且惫,付以美睡声撼墙。离骚古文傍倦枕,砥柱巨刻悬高堂。睡余一读搔短发,万壑松风秋兴长。

秋日闻蝉

南宋·陆游

断角斜阳触处愁,长亭搔首晚悠悠。世间最是蝉堪恨,送尽行人更送秋。

秋日徙倚门外久之

南宋·陆游

舍前烟水似潇湘,白首归来爱故乡。五亩山园郁桑柘,数椽茅屋映菰蒋。翻翻小繖船归郭,渺渺长歌月满塘。却掩柴荆了无事,篆盘重点已残香。

秋日小雨有感

南宋·陆游

七月江边暑已微,虚窗卧看雨霏霏。凄凉蛩伴草根语,憔悴鹊从天上归。志士酒酣看宝剑,美人泪尽倚鸳机。嗟予亦有新秋感,遥忆苍苔满钓矶。

秋日杂咏

南宋·陆游

都门初出若登仙,弄水穿云喜欲颠。只恐光阴巳无几,不知又过十三年。

秋日杂咏

南宋·陆游

五百年前贺季真,再来依旧作闲人。一生看尽佳风月,不负湖山不负身。

《老子》读书札记 第3篇

首先, 老子的国家观是:消解国家, 返回远古。老子所处的时代阶级对立严峻:统治者“服文彩, 带利剑, 厌饮食, 财货有馀” (五十三章) ;人民“以其上食税之多, 是以饥。” (七十五章) 所谓人间世无非是:“损不足以奉有馀。” (七十七章)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 老子认为:“和大怨必有馀怨” (七十九章) 。即与其和解对立, 不如从根本上将之消解:“长而不宰” (五十一章) 、“其政闷闷, 其民淳淳” (五十八章) ……模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界限, 取消阶级, 从而取消国家;进而回到“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八十章) 的原初社会。

此外, 老子的政治观是:删繁就简、无为而治。老子反对繁苛的政令。他多次强调“不言”:“圣人……行不言之教” (二章)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五章) 、“悠兮其贵言” (十七章) 。这里的“言”即政教法令;同时认为:“治人事天莫若啬” (五十九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六十章) , 认为治国要简省, 不宜多繁扰。

与反对繁苛相对, 老子倡导“无为而治”。“无为”是“自然”的孪生概念。正所谓:“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六十四章) “圣人”所要做的只是充分尊重事物本然状态或遵循其发展规律去做, 以至“我无为而民自化” (五十七章) 。否则, 就是“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六十四章) 的妄自作为。

再者, 老子的伦理观是:绝仁弃义, 尚“道”贵“德”。首先, 老子对当时社会占主导意识形态地位的“礼义”道德是贬斥的, 他认为:“大道废, 有仁义” (十八章) 、“失道然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三十八章) 那么在老子看来, 什么样的人叫有“道德”呢?首先, 这里的“道”是指从天道引进到人生层面上的“自然”、“无为”、“不争”之道。如:“稀言自然” (二十三章) 、“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二章) 、“圣人……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六十六章) 其中的“圣人”, 即老子认可的有“道”之人。

至于“德”者, “孔德之容, 惟道是从” (二十一章) 、“道生之, 德畜之” (五十一章) , 是形而上之道落实到物质或人生层面的称谓。可以说, 在人生层面上, 老子所谓的“道”和“德”是二而实一的。如“常知稽式, 是谓玄德” (六十五章) , 有“玄德”的人, 就是能使人民无知无欲顺乎自然的人。

简言之, 老子所尊崇的“道”、“德”, 实质就是将其所体察并认可的“自然”、“无为”、“不争”等天道观对应为人生层面的行为及价值判断准则。符合这些准则的人, 即所谓有“道德”的人。

总之, 老子把“弃赘去疣, 返朴归初”作为解决国家、政治、伦理等方面矛盾的根本方法。这种方法, 被历史证明是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但老子的深邃之处在于:他看到了文明社会的弊端, 并鞭策着我们去反思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关系;从而探索真正合乎人类本性的生存方式。

参考文献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译介》, 中华书局1984年版。

读书札记两则 第4篇

溫家宝总理向大学校长讨教,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杰出人才。提出的缘由是“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于是,国内外的一些著名大学诸如清华、诺丁汉等名校的“掌门人”,纷纷献策,最后得出一个共识。那就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就是教师。”窃以为,当下之急,还应该关注和探讨的是,读书的氛围和读书的内容。

最近一个时期,“国学热”甚嚣尘上,中央电视台利用特有的优势,架起“百家讲坛”的大舞台,替“国学”鸣锣开道,不仅有让“电视人”喜出望外的收视率。而且造就了几个家喻户晓的“明星教授”。易中天先生就是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之一,易教授凭借教书的知识底蕴和“说书人”的三寸之舌,酷评《三国演义》,把原本是小说中的事件,诸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娴熟地运用余秋雨教授倡导的“证伪机制”。翻江倒海,证明诸葛亮的“无能”和曹操非“奸雄”也。……日前又有一位“四岁开始读《论语》”的才女。已然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于丹博士,大谈《论语》的真谛,倡言“论语‘心’得”,“解析中国历史上最具权威性的文献典籍。体味古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现实价值”(广告词)。据悉,接下来就要开讲《庄子》了……。我也试着追赶着时髦,希望重温学生时代听先生讲课的旧梦,正襟危坐地听过几堂课,然而,实在是有一种云山雾罩听“说书”的感觉。传说“评书”大家要买断“易中天品三国”的版权呢!不知可转让否。我倒期盼成交,“说书人”“品”起“三国”来更有舞台效应。我不敢说听“评书”的善男信女们都“好糊弄”。但我实在为他们花费过多的时间“听书”而荒废了学业。因为他们不像“有钱又有闲”的“老大妈”那样可以听着“红楼”去落泪。听着“论语心得”去信“儒教”。当务之急是学习就业的本领。

国人当务之急缺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近年来,一个影视界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戏,就像“五鼠闹新京”,热火朝天了;再加上接连不断地“品三国”、“讲红楼”、“感悟论语”……我们的国民素质就能幡然提高吗?我绝无意一概反对“戏说”、“酷评”,乃至“胡说”之类的言论自由。但必须适可而止,“该住手时就住手”。目前,影视业者过于看重“票房价值”和“收视率”,出版商贾一味地追求丰厚的利润,实在是见利忘义。只顾眼前,不管未来,饮鸩止渴。《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分析得极为透辟:“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当其冲的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电视制造出版热点的背后,不是鼓励人们对问题的思考,反而凸显了文化原创力的薄弱和匮乏,表现出的是出版人对把握市场趋向的跟风和不自信。讲到底,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积累。是靠原创和原著来支撑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文联、作协”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条件下,要不断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在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用这样的指导思想来对照检查我们的文化工作,总感到当前我们的文化工作在着力点上,尚须在“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培育民族精神”、“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等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和力量。

胡锦涛总书记引用朱熹的《春风》诗——“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以为就是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更应该唱响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旋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那些“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让出更多的“时空”,为“当代英雄”树碑立传;少一些哗众取宠的“扯闲篇”,多一些言之有物的“好文章”。“失去了现在,也就失去了未来”。须知,“只有与时代同步伐。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领会时代精神的本质,文艺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这是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

《诺贝尔家训》的启示

我每天“打工”的路上都要经过中关村广场,金色的DNA双螺旋结构——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志,那是奇迹和梦想的象征。触景生情。这金色的标志经常让我联想起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精心合作,优势互补,因研究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殊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故事。国人对诺贝尔奖的厚望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在那闭关锁国的年代,“政治家”对诺贝尔奖是不以为然的;然而“老百姓”却心知肚明,诺贝尔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体现当代科学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影响着今后世界发展的走向。

在最近的“国学”热中,我无意随波逐流,却遵照鲁迅先生“多看外国书”的指导,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美国作家华森编著的《诺贝尔家训》,洋洋20多万字。不觉其长;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王华夏翻译,诚实可信,文笔流畅,可谓“信雅达”兼备。实际上这是一部“影响诺贝尔奖得主的家教故事”。我之所以爱不释手,是因为这些平平淡淡的真实记录,满足了我的“诺贝尔情结”中的神秘感,破解了疑难,指出了一条清晰可见的路。全书“没有说教,只有榜样和趣事;没有冗言,只有精华和哲理……全面揭示诺贝尔奖大师的成长之路、培育方法和家教秘诀。”

诺贝尔奖得主生来就是天才吗?他们又是如何成为大师、巨匠的?《诺贝尔家训》全面展现了获奖者的成长之路,特别是导师、父母、环境在他们成长中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揭示了他们独树一帜的培养方法。全书从21个方面,用平常却生动感人的事例。展示了诺奖得主的成才之路。就是小标题也不乏精彩之笔。诸如:“目标——生的梦想”,“早教——天才的启蒙”,“名师——高徒的肩膀”,“真爱——成功的动力”,“智慧——处世的技巧”.“优秀——卓越的需要”,“细节——成功的开端”,“失败——成长的代价”,“环境——身教的力量”,“品德——生命的基石”。“勤奋——后天的聪明”,“动手——科学的基础”,“兴趣——永恒的心跳”。“呵护——心灵的鸡汤”,“读书——丰润的人生”,“性格——命运的主

宰”,“想象——成功的风景”,“思维—一真理的捷径”。“吃苦一人生的需要”,“方法——生存的智慧”,“榮誉——生活的点缀”……这诗一般富有哲理的标题,把读的故事升华凝结为座右铭,让读者久久不忘。

《诺贝尔家训》的一个显著特色是编辑的功力跃然纸上。当我们悉读诺贝尔奖得主的动人故事之后,还有幸读到“编稿人语”的“点点评评”,立论明确,力透纸背,文字简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在“动手——科学的基础”篇里,读完“从小帮家人干活的诺奖得主”朱棣文和米利肯的故事,又欣喜地看到编辑的点评:“据社会学家统计,孩子爱劳动与不爱劳动相比,犯罪率为1:10,失业率为1:15,所以爱劳动、爱动手干事,对孩子一生是很有用的。即便不成为科学家,就是做一个普通人也须要如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动手实验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孩子爱干活、爱劳动的习惯,要让孩子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

在“勤奋一后天的聪明”篇里,讲完“两届获得诺奖的鲍林。付出常人两倍努力的故事”后,编辑巧妙地写道,“爱因斯坦曾谈过自己的成功秘诀,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达出来:×=A+B+C。其中×,代表成功;A,艰苦劳动;B,正确方法;C则是少说废话。这段既谦逊又实在的话,展示了大师们的基本要素。”

在“环境一身教的力量”篇中,我们读完杨振宁的家教故事后,编辑又附言,“杨振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态度。也许因为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欣赏数学。我欣赏数学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学家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技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虑。而且,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在“失败——成长的代价”篇中,当读者读完那个“不堪造就的低能儿”瓦拉赫,改学化学后成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故事后,我们又看到了编辑的感言,“实际上,不同人的智力才能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有的擅长抽象思维,有的擅长动手实验……这样正好满足了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学者、作家、演员,并非每个人都能发明火药,但每个人应当成为自己行业上的能手——此乃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细节—-成功的开端”篇里,我们读完了拉姆赛在“找到了只占空气25万分之一的氦气”的故事后,编辑动情地说。“要找出微量的氦气确实不容易。但如果足够细心,一切都有可能。科学需要仔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认真一些,我们的生活一定是非常精彩的。”

【读书札记】摘抄《荷塘月色》 第5篇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散所在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天里的星星。轻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似乎远处高楼上迷茫的歌声似的。这时辰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哆嗦,象闪电般,顷刻传过荷塘的何处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一了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品质了。

月光如流水一样平常,悄悄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似乎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固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以是不能朗照;但我觉得这恰是到了甜头--酣眠固不行少,小睡也是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少的倩影,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匀称;但光与影有着调和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读书札记】《马小跳》简介摘抄 第6篇

1、如果世界上有关于玩的比赛,马小跳不得冠军至少也能得个亚军。马小跳不仅爱玩,而且会玩,能玩得花样百出,能玩出聪明与机智。马小跳的老爸也爱玩,他不仅有童心、有爱心,能理解马小跳,而且还能和马小跳玩到一块,甚至两个人比着玩。“贪玩老爸”玩出了许多发明创造,成了大名鼎鼎的玩具设计师„„马小跳居然要和他的“贪玩老爸”互换角色,让爸爸当儿子他当爸爸„„

2、轰隆隆老师是马小跳最崇拜的老师,因为他会变魔术,他总是穿着有许多口袋的衣服,每个口袋都装得鼓鼓的;他还喜欢穿一双大皮鞋,走起路来咚咚直响。马小跳居然去刺探轰隆隆老师变魔术的秘密„„马小跳最喜欢的老师是美术老师,他认为她是全世界最漂亮的老师,所以他最喜欢上美术课„„马小跳肚子痛,在秦老师的办公室休息,这时进来一个贼,马小跳怎么样才能抓住这个狡猾的贼呢?

3、安琪儿是马小跳门对门的邻居,也是马小跳的同班女同学。她长着塌鼻子、厚嘴唇,同学们都不大喜欢她,马小跳也不怎么喜欢她,可如果有人欺负她,马小跳一定会挺身而出去帮她的。大家都认为安琪儿是个笨女孩,安琪儿自己也觉得自己比较笨,但在做脑筋急转弯考题时,安琪儿却能对答如流„„安琪儿以前崇拜表哥林子聪,可后来却开始崇拜马小跳,这是怎么回事呢?

【读书札记】《水浒传》摘抄 第7篇

李逵一惊,寻思此处如何又有一个黑旋风?定睛一看,只见那人面黑如炭,如烟熏火燎一般,手持两柄大斧,倒也威风凛凛。李逵大怒,心想天下或有同名同姓之人,岂有绰号、兵刃都相同的?眼见得是冒俺之名,坏俺的名声了。他心头火发,怒喝一声:“何处小贼,敢冒俺的大名,在此拦路抢劫!”挺着手中朴刀直冲过去。李逵原想这家伙既敢单独劫道,必然有些武艺,谁想刚一交手,那汉便手忙脚乱,撑持不住。转身欲逃之时,被李逵腿上一刀,砍翻在地,李逵一脚踏住,大声喝问:“你这毛贼可认得老爷?俺便是江湖上黑旋风李逵!你冒名打劫,罪实难容。俺今要为此地除害!”说罢举刀便砍。那汉连连求饶:“好汉饶命,若杀我一人便是杀我两人。”李逵听他说的蹊跷,便住了手,问:“你快实说,是怎么回事?”这汉子贼眼看了看李逵,便花言巧语哄骗说:

“小人名叫李鬼,只因家境贫寒,上有九十几岁的老母,无力赡养,没办法才脸涂黑墨,出来干这短命的营生。因黑旋风在江湖上名头厉害,神鬼皆怕,人百无一能,想借老爷的名号吓人,得些财物,孝养老母,实不曾杀害一人。如今老爷要是杀了小人,家中老母定然饿死。”这李鬼一席话,连拍带哄,说得杀人不眨眼的李逵既舒服又心酸,肚里寻思,听此人之言,倒是一个孝顺的人。我只因娘在家受苦,才特地回乡来接母亲到山寨享福,岂可又杀孝母之人?若杀了他,恐天地也不佑我。想到这里,顿生恻隐之心。“俺看你是一个孝子,今天饶你性命。我再给你十两纹银,速去改做别样营生,赚钱赡养老母,再不可如此伤天害理,败坏俺的名声。”李鬼喜出望外,接过银两;千恩万谢地走了。

天已放明,李逵行路辛苦,觉得又饥又渴。只见远处山凹里隐隐冒出几缕炊烟。李逵大喜,刚到附近,正好看见一个村妇到溪边淘米。李逵便道:“大嫂,俺是过往客人,行路饥渴,又不见酒店。我给你一贯足钱,烦大嫂给我做些酒饭。”

那村妇见李逵相貌凶猛,不敢不依,只说没酒,躲到灶间烧火做饭去了。李逵坐了一会儿,自往房后净手。眼望不远处沂岭山脉连绵起伏、山高林密,想到山那边就是自己的家乡,今晚就可见到老娘,心中高兴非常。猛然间,李逵听到屋里有人说话:“哎哟,我说当家的,你这是在哪摔坏了腿,一瘸一瘸的?”“咳!差点和你见不上面。”一个汉子恨声恨气地说,“实指望出去劫个单身客商,也好得些财物,不想今日丧门星值日,偏偏碰上真的黑旋风李逵,是他砍了我一刀。要不是我能说会道,三言两语骗过这黑贼,我此时早巳是刀下之鬼了。我怕这天杀的没走远,在外面躲了一会儿,现在才回来。”那妇人忙说:“不要高声。刚才一个黑大汉手提朴刀来我家要吃饭,莫不正是他?我见他包裹沉重,定有金银,此人不能放过。”“不论是他不是他,饭里放些麻药,杀了他,得了金银,到沂水县城里作买卖,怎不强似这里!”

李逵一听大怒,心想我饶你性命,如今又合谋害我,看来真是天理难容。大喝一声,挺起朴刀冲进去。这李鬼魂飞魄散,转身欲逃,早被李逵一刀砍死。

再去杀那恶妇时,已不知去向。这时锅里米饭已熟,李逵尽饱一吃。临行之时,心想这贼窝决不可留。于是放了一把火,转瞬间几间草房便烧为平地

读书、札记 第8篇

作 者:[美]帕梅拉?S?威格茨 [美]凯文?L?佑克

译 者:薜夏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每个人都可能患上拖延症,无论是总裁还是前台,司机还是白领。时至今日,拖延已经成为我们最亲密的敌人。你是不是拖延症患者?你是否想摆脱它?你是否曾经尝试摆脱,最终却功败垂成?你是不是觉得很沮丧?拖延症简直无所不在,不可战胜。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副教授、认知治疗学院注册院士帕梅拉?S?威格茨博士和焦虑及恐惧症治疗中心共同负责人、认知治疗学院注册院士凯文?L?佑克博士通过多年临床治疗和研究,总结了大量方法和经验,治愈多名严重拖延症的患者,并帮助了众多具有拖延恶习的人。他们的方法和经验十分可靠,包括正念训练、暴露疗法、制定目标、时间管理、改变关系等等,甚至包括防止治愈后复发的方法。解说极尽浅显易懂之能,步骤也详细周到。仔细阅读和练习,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

现代危机

作 者:詹姆斯?麦克亚当斯

译 者:曹磊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1939年到1962年之间,那一批杰出的,使这本刊物成为不朽的美国和欧洲移民知识分子的经典文章。对于当时的学术精英们来说,德国和俄国新型独裁政体的出现以及对其他政体的威胁更具有毁灭性,欧洲的战争要求人们重新审视那个时代的哲学前景与人性困境。他们的观点以及这本刊物本身所体现的“知识分子良心的模式”,在今天仍然有着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人类存在的性质该如何理解?

我们对于自己的生命能够了解多少?

在一个遍布和我们一样的人类的世界里

我们应该怎样生活?

—詹姆斯?麦克亚当斯

中国天机

副标题:王蒙跟你讲政治 作 者:王蒙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五岁到十一岁,我的追求是当一名好学生。十一岁开始,我的追求是当一个革命者,而且是职业革命家。不到十四岁,我已经离开学校,成为青年工作干部了。十九岁我开始了我对于文学的义无反顾的追求。二十三岁,我却又在反右斗争中落马……

如此这般,我与政治难分难解。是我的幸运还是不那么幸运呢?

我是中国革命、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与发展的追求者、在场者、参与者、体验者、获益者、吃苦者、书写者与求证、作证者。我喜欢追忆、咀嚼与研讨中国的政治,我有责任说出真相,我必须泄露一些“天机”,而不能听信各式的信口雌黄。

作者简介:

王蒙,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祖籍河北南皮龙堂村,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共第十二届、 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人民文学》主编 。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和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2002年4月任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

热门评论:

时代出版韩进:由安徽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的王蒙《中国天机》一书销售喜人,在网络与地面实体店持续热销,受到了知识分子一族的热烈追捧,销量不断攀升。同时,《中国天机》一书受到了国内各大传统纸媒与网络媒体的超乎寻常的关注。

皱眉公子:面对转型,我们国家民族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资本主义的普世,还是封建传统的国之四维?随后在书店偶然购得一本王蒙老先生的《中国天机》,以为解。

【读书札记】摘抄《名著好段》 第9篇

对有信仰的人,死是永生之门。(《失乐园》)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荆棘鸟》)

离开一辈子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那个地方的目击者。(《尤利西斯》)

同上帝保持联系是一码事,他们都赞同这一点,但让上帝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身边就是另一码事了。(《第二十二条军规》)

在甜蜜的梦乡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当太阳升起,生存的斗争重新开始时,人与人之间又是多么的不平等。(《总统先生》)

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基度山伯爵》)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诗选》)

悲伤使人格外敏锐。(《约翰?克里斯朵夫》

我在女人跟前经常失败,就是由于我太爱她们了。(《忏悔录》)

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生活的寂寞。她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样,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包法利夫人》)

我听见美洲在歌唱,我听见各种不同的颂歌。(《草叶集》)

【读书札记】摘抄《周恩来选集》 第10篇

农历六月初十,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盛夏热闹纷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来;连一些最爱叫唤的虫子也都悄没声响了,似乎处在一种急躁不安的等待中。地上没一丝风尘,河里的青蛙纷纷跳上岸,没命地向两岸的庄稼地和公路上蹦窜着。天闷热提像一口大蒸笼,黑沉沉的乌云正从西边的老牛山那边铺过来。地平线上,已经有一些零碎而短促的闪电,但还没有打雷。只听见那低沉的、连续不断的嗡嗡声从远方的天空传来,带给人一种恐怖的信息——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

这时候,高家村高玉德当民办教师的独生儿高加林,正光着上身,从村前的小河里趟水过来,几乎是跑着向自己家里走去。他是刚从公社开毕教师会回来的,此刻浑身大汗淋漓,汗衫和那件漂亮的深蓝涤良夏衣提在手里,匆忙地进了村,上了佥畔,一头扑进了家门。他刚站在自家窑里的脚地上,就听见外面传来一声低沉的闷雷的吼声。

【读书札记】摘抄《周恩来选集》 第11篇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他在30年间,为我们写作和翻译了600多万字。大家都说鲁迅有天才,可是鲁迅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为了爱惜时间,总想在一定时间内多做一些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了一个人的生命。”

鲁迅工作起来是不知道疲倦的。他常常白天做别人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到天亮。到了老年的时候,对时间抓得更紧。在他逝世前不久,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40公斤,仍然拼命地写作和翻译文章。他临死前三天,还替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日记。鲁迅一直工作到他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从来就没有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他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谋财害命没有两样。”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爱惜时间的精神,要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也要爱惜别人的时间,不让宝贵的时间浪费掉一分钟。

读书札记五则 第12篇

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及政府单位和个人收藏。主要展览:笔墨东方2013中国书法艺术大展,2012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展优秀奖,2012文字文明——纪念中韩建交20周年中韩艺术家交流展,2011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邀请),2011“藏经”全国书法名家写经展,2008 全国第六届篆刻展,2007中国美术馆当代篆刻大展,2007西泠印社篆刻展三等奖,2006首届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展二等奖,2005广东首届篆刻展一等奖,2005首届中国杭州国际草书邀请展,2005全国第五届篆刻展提名奖,2004西泠印社第五届书法篆刻展,2003“同人道”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十三人展,2003全国第二届行草展等。

一、“新体”的概念

“新”本意为初,见《广雅·释言》记,《淮南子·齐俗》:“而刀如新剖硎”,注:“新剖,始制也”。再为更旧曰新,修旧曰新。“体”的本意为身体,形状也。易系辞曰:“故神无方易无体”,注曰:“方体者,皆系于形器”。又为规制格式曰体,如国体、政体、文体、字体。又为成形也,《诗经·大雅·行苇》曰:“方苞方体”,笺曰:“成形也”。在几何学上具有长阔厚三度者谓之体。而“新体”者,为修旧体而为新范式。出于旧式,而又有别于旧体,是前不见古人的新范式书法。无论是结构体式还是笔画形态、体势,都继承古人书法之源,综合古人书写规律,得其本质又有区别。

二、为艺在真

《池北偶谈》中言到:“林艾轩论苏、黄云,譬如丈夫见客,大踏步便出;若女子便有许多装裹,此坡、谷之别也。”为艺在真,踏步便出,毫不矜持,不尚修饰,执之本色,心无所住,唯率真矣!

三、态度

读陈子昂诗句:“且歌玄云曲,衔酒舞薰风。”又读到“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其诗意义彰显,前句写情,后句写思,此见子昂真性情,直追魏晋建安风。又看到任继愈先生谈到熊十力先生时说:“熊先生的抽象思维、辨析名相的功力为常人所不及,《因明大疏删注》即是明证。但熊先生的著作中反复申明的,倒不在于抽象思维的训练,而是教人端正学习的态度。他指出学问的精髓不在于言说文字,而在善于体认言说文字之外的中心恻怛的心怀(超乎小我的感情),他一再教人不要把学问当作知解看待,要学会体认心之本体”。这与陈寅恪先生不谋而和,都要体悟体认 。

四、 论巧拙

割之鸿蒙,最初本念。王夫之认为优秀的作品“内极才情,外周物理。至文生于至情。”,也是“才、胆、识、力”,“理、事、情”。陈廷焯认为“造境未深,运思多巧;境不深尚可,思多巧则伤大雅矣。” “语不必深,而情到至处,亦绝调也;惟措语近曲,终欠大雅。” 以魔口说佛事,为大乘最上义。如论巧拙,拙即整,巧则碎;拙大而巧小,拙通而巧断;拙率真于道,而巧留心于技;拙而不粗,尚见大巧之用,巧争见人爱,久则生腻;细审之,拙难于精技,巧易得于细腻,失之在内,巧形于外;拙乃通透澄明,巧乃陷于股掌而得俗人赞;拙近于大美,可壮其胆魄,巧近于秀美,可拈花庭间;得拙可谓之高处不胜寒,故人多易于得巧而沉醉其中,无力回天;真巧大拙,真拙大巧;巧为常住而无新者多,拙为无常而有新者罕;得拙者,心拙也。

五、读海德格尔《诗·语言·思》

海德格尔强调真理是敞开的、光照明朗,而不是存在物和存在物的相符;真理是明亮而不是正确,更不是存在物和存在物的相符;同样,艺术作品是通过真理作为明朗光照的发生,而不是看作一尺度作为所有尺度的尺度,即根据存在物的相互从属于正确和适宜的基本领会。

对书法的理解不应是“正确”,应该理解为“澄明”。这种“澄明”是书写者在书写过程的积累后,所显现的真实心境理解和思考范式图样。书法的媒介是文字,而文字的功用是书法起初存在的依据,说是文字产生的前提条件,说即指示出、让听,而文字文本是让看;文字和书写本身以显现、敞开、照亮的方式呈现,这就是说这种呈现具备思想性。

巴门尼德说:“思想和思想为之而发生的东西是同一的。”而海德格尔进一步阐释为:“思想是为存在的目的而发生的”,“思想领悟存在的显露”。海德格尔指出:“美学对艺术品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把艺术置于对一切存在者的传统解释的统辖之下,不过,动摇这种传统的追问法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擦亮眼睛,看看只有当我们去思考存在者的存在时,作品的作品因素,器具的器具因素和物的物因素才会接近我们。”

书法的存在与语言的存在是相依的。“人的思考凭借语言能够说出思考的是什么。”真正思考的语言的天性是诗意,它不需要采用诗行的形式(书法也具有此性质)。

1.为什么书法有生命、思想、哲理的存在?

2.书写本身的表现、构成、技法意义何在?

3.书法语汇的基本表现元素分析如:点画、结体、章法。

4.材质:纸张的性能与表现要求的相适应,工具为表现所提供的要求体现了要表现下的对工具的依赖性、以及这种依赖性下对工具的制作要求意义。

5.书法语汇在书写内容上的形式感受,即诗化的思维语汇。

6.如何亲近书写即心的作用,这也包含了书法自身存在的意义。

7.风格的书写语汇因素和形式相合。

8.书写与思考的语汇媒介联系。书写本身与书写过程,不是依靠自我产生,而是依靠于不同成员相互隶属,并帮助实现书写自身,而每一个隶属关系成员都可以认识到这种隶属性。

创造想象的事物,构造它、想象它。书法也是一种创造活动,有它自身的构造和想象的元素构成。诗词、书法、绘画、思想,都是可表达物的存在,而书法以一种相近的方式与吟唱和思想一致。例如:苏轼与《寒食帖》、李白与《上阳台帖》、颜真卿与《祭侄稿》、王羲之与《兰亭序》、李斯与《琅琊石刻》、黄道周与《孝经小楷》等等。所道超过所言,意义超过表达,语言的所是与所为这是语言的相关性,也是艺术的能指和所指以及诗行的形式和诗的言说,书法本体形式和书法语汇形式的变化感与交错感。

“思,就是使你凝神于专一的思想。”艺术品的风格乃是思想自身。书法先看起来是新的、怪的、难的东西,而当进入传统,深入传统,就响起了一纯然精美,清晰澄明,使人开始倾听思想的声音。但是,很少人充分体验到学识的对象和思考的事情的差别。

美学谈论的是表象、体验、判断、绝对有用和令人愉快的东西。令人愉快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建立在以快乐为基础之上,正如悲剧的美和崇高的美。

书法不从“时代的偶像”束缚中彻底解脱出来,就有可能成为书写“自我意志坠落的无意识化”。聚集的古代思想陷入了遗忘,而抽象存在和频频现身的近代思想取而代之,占据了思想的显著位置。(书者进入书写的原初发现,正是物的本性最真实的东西,因此,它是处于和源于生命体验的可知性存在。书写的原初发现是很难保护,然可以再次发现它依旧存在,书写实践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原初发现,这是与意志和艺术不相矛盾的,它是最具创造性的艺术感悟性发现的刹那间停留。它是体悟的,而非理解性获得。)海德格尔根据现象学的初始观念,即真理作为显明、敞开、澄明、光照,存在物不断地在自我显现;他的思考不断归回到物、作品、真理、存在意义的诸多问题上。

海德格尔在《诗人哲学家》开篇就是与思考有关和學问研究相关的思考之思考:

道路与思量,

阶梯与言说,

在独行中发现。

坚忍前行不息,

疑问与欠缺,

在你独行路上凝聚。

【读书札记】摘抄《周恩来选集》 第13篇

《回音》——席慕容

站在湍急的流水前,向着对岸的山谷,我一次又一次地高声呼唤,为的是想要聆听,那婉转而又遥远的声音。

那种比我原来的呼唤要美丽上千倍百倍的声音。

是不是也正因为如此,记忆中的一切演出,才总会完美得令我们落泪?不知道这样是生命给我们的惩罚呢?还是奖赏?

在时光的幽谷中,不断反复回响着的,是你我心中无数次呼唤的回音吧。一次比一次微弱,一次比一次遥远,却又一次比一次地更让人诧异。原来曾经是多么粗糙和狂烈的音质,时光如何能将它修饰得这样精致和优雅?

像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欺骗吗?

在真正的深谷里,潭水的水色碧青,好像假的一样。

在真正的爱里,说出来的话也永远令人无法置信。

真实的现场,我们总是无法接受。

唯一的方法是将它放进历史之中。

或者是——写在诗里,画在画上。

德尔浮就真的画过“回音”。

月光下,洛神的女子举起手来,仿佛有所追寻,同样的人体,同样惶惑的姿势重复了三次,一次比一次稍稍缩小,一次比一次稍稍退后。在画前,我几乎想开始大声呼唤。

当然,没有人会准许我这样做。

甚至我自己也不同意。

于是,我只能夜里,在我的灯下安静等待。

等待那遥远的声音,从时光的幽谷中向我轻轻传送回来。

【读书札记】摘抄《周恩来选集》 第14篇

四月最残忍,从死了的土地滋生丁香,混杂着回忆和欲望,让春雨挑动着呆钝的根。(《荒原》)

世间的一切虚伪,正像过眼烟云,只有真理才是处世接物的根据。虚伪的黑暗,必为真理的光辉所消灭。(《一千零一夜》)

昨晚,我梦见自己又回到了曼陀丽庄园。(《蝴蝶梦》)

我不能想象这样一个人,他认为开棋的时候先走马而不是先走卒对他来说是英勇的壮举,而在象棋指南的某个犄角里占上一席可怜的位置就意味着声名不朽,我不能想象,一个聪明人竟然能够在10年、20年、30年、40年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他全部的思维能力都献给一种荒诞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把木头棋子王赶到木板棋盘的角落里,而自己却没有发狂成为疯子。(《象棋的故事》)

挺起英勇的胸脯前进!/看,无数的旗帜满天飞舞/谁在那里向右转?/向左!/向左!/向左!(《马雅可夫斯基诗选》)

水里照出的是自己的脸,内心反映的是自己的为人。(《圣经?旧约》)

【读书札记】摘抄《周恩来选集》 第15篇

1、我感动得哭了,并不是因为他不计较我打碎了他的眼睛,而是为他的宽容微笑。我固执的认为,男孩子最优秀的品质就是宽容。能宽容别人的过失,说明他有一颗仁爱的心。

2、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两旁的梧桐树一片新绿,新修的马路又平又直,单车骑起来很轻松。

3、天空布满湿漉漉阴沉的雾丝,太阳没有出来,天气一点也不热,恰恰相反,还有些凉意。我晓得,妈妈是心里烦躁,内心炽盛,所以才觉得浑身均热难受。

4、我们所在的位置离马路仅隔一条长方形花坛,我听到车门开启和碰栊的声响,听到皮鞋踩地的橐橐声由远而近。

读书札记二则 第16篇

记得有年春节晚会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合演了一个小品。节目结束时,赵本山一面走向台侧,一面玩着手里的帽子,说:“送我的帽子还是绿的。”台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全笑了。因为,“绿帽子”是啥意思,国人皆知。

“绿帽子”这个词儿,颇为不雅,故一般词典都不收入。“绿”,本是大自然昂扬生命的本色,怎么配上“帽子”就变成了骂人的话呢?

凡物稀则贵,多则贱。也许是因为绿色太普通、太常见,所以在帽子上染其色作为低贱职业的“工作服”。其发轫至少在西汉。

《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了一件颇具情趣的事,事情有关馆陶公主的私生活。馆陶公主是窦太后之女、汉景帝的姐姐、汉武帝的姑妈。她在丈夫、堂邑侯陈午死后即寡居。后来,她包养了一个十三岁的美少年董偃。董偃十八岁时,馆陶公主已五十余岁,两人同居了。揆之以当代流行语,董偃就是“家鸭”。他颇为神气,“出则执辔,入则侍内……号曰董君”。这可谓我国古代“富婆与少夫”之一例。汉武帝这人很有意思,得知此信息后,居然提出要见见姑妈的这位情夫。汉武帝很尊重姑妈,提要求时说“愿谒主人翁”。虽是亲侄儿,但是贵为天子,馆陶公主不得不听命,不得不尽人臣之礼,“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曰”之后,“之东厢自引东君”。董偃惶恐无状,着工作服来拜见皇上:“董君绿帻傅(按,戴绿头巾,着袖套子),随主前,伏殿下”,随即自报身份:“馆陶公主庖人臣昧死再拜谒。”汉武帝其实就是见一见,把个老妻少夫吓了一身汗。请注意,“主人翁”这一长期流行于政治、文艺领域的词语,系汉武帝“御撰”,它的初始意思是“馆陶公主的老公”。

着帻者在西汉已是身份低贱的人。蔡邕《独断》引应劭《汉官仪》:“帻者,古之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帻染绿色,更为低贱。唐朝颜师古在《汉书·东方朔传》中“绿帻”作注曰:“绿帻,贱人之服也。”

董偃大约是我国古籍中第一个有名有姓有事迹的戴绿帽子的人。

唐朝时,如手下吏员违法,则主管官员要被“问责”,受到的惩处之一,是用绿布裹其头。到了元朝,绿帽子开始反映在家属关系上。《元典章》载中书省所上折子云:“娼妓穿着紫色皂衫子,戴角冠儿。娼妓之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按,青头巾即绿头巾,《说文》:“绿,帛青黄色也。”)到了明朝,规定乐人用绿巾裹头;官府设妓院,隶属乐籍。推而广之,人们遂称妻子有婚外性行为之丈夫为戴绿头巾。清末郑志鸿《常语寻源》一书有“绿头巾”条,说:“《国宪家猷》:春秋时有货妻女求食者,谓之倡夫,以绿巾裹头,以别贵贱。”《国宪家猷》笔者未曾谋面,所言春秋之史实亦不知是否可靠,但至少在清末,绿头巾之义已广泛为人所知,该词成为“常语”,则是可以肯定的。

英语亦有词汇“绿帽子”,甚至与男女之情也有一点关系。不过,这帽子是女人戴的。它源于1920年英国出版的一本畅销小说Green Hat(《绿帽子》),作者是原籍亚美尼亚的迈克尔·阿伦(Michael Arlen)。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位喜欢戴绿色时装帽、为人放荡不羁的潇洒女性,结局是因爱情而死。后来,小说被米高梅公司拍成电影,由嘉宝扮演戴绿帽子的女主角。一下子,在欧美,女性戴绿帽子者多多,颇有哥德《少年维特之烦恼》饮誉文坛之时,男青年著维特自杀时的服装——“长靴、青色燕尾服、黄色背心”成风之势。

还可一提的是,斯大林的妻子阿利卢耶娃生前读的最后一本书就是《绿帽子》。据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拉娜在《致友人的二十封信》一书回忆:“我看到他(斯大林)在拼命寻找原因——寻找,然而没有找到。忽然间他会开始谴责那本‘罪恶的书’,她死前不久读过的一本书,当时十分流行的,迈克尔·阿伦的《绿帽子》。他认为这本书在她身上起了重大作用。”是不是书中戴绿帽子的女主人公之死启诱了斯大林的妻子而使她选择了开枪自杀?其心理,当时和现在均无法揣测。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若迈克尔·阿伦居住在原籍亚美尼亚的话,斯大林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的。

榆槐之误

俞平伯先生的书斋名“古槐书屋”。这当然是就地取材、因树名斋,与清人之寒松堂(魏象枢)、二十七松堂(廖燕)、紫竹山房(陈兆仑)、红榈书屋(孔继涵),今人之三松堂(冯友兰)等相同。而且,俞先生有几本书也与槐树有关,即著名的“三槐”:《古槐记梦》、《古槐书屋词》、《槐屋梦录》。所以,黄裳先生一篇记俞先生的文章,题目就叫《古槐书屋》。

黄裳先生这篇文章收在《榆下说书》里。书名为什么叫“榆下”呢?该书《后记》说:“榆,说的是我家后面的一棵参天老榆树,它的树梢比四层楼还高。”原来,也是因树而名书。《榆下说书》是本颇受称赞的好书。舒芜先生说:“整个《榆下说书》,好也好在它善谈‘世道人心’,都是好杂文。”马茂元先生谈及书中一篇《关于柳如是》时说:“几笔就把一个柳如是写活了。真没想到,天下文章,竟可以写到这样活的!”(以上二例,均见舒芜《书与现实:谈〈榆下说书〉》。)

但黄裳先生很快就发现自己把树认错了。书出版后,他寄了一本给俞平伯先生。在附信中,他写道:“我家屋后的那株大树,被我一直当成了榆树的,后来发现好像并不是。”因为,他在几处发现相同的树,问园林工人,知道都不是榆树;又从苏州拙政园里树上钉的牌子上得知,树实为“枫杨”,还从园内游客口中得知,此树北方俗名“平柳燕”。俞先生很快复信了,原来俞先生有着同样的失误。信中感慨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诚非易事。”说自己也把树认错了,把榆树认作槐树,但俞先生“责己重以周,责人轻以约”,说:“若吾兄之误枫杨为榆,枫杨冷僻,固属无妨,弟之不辨榆槐则其事颇怪。”对于早年几本书以“槐”为名,则云“今不可复正矣”,深深地感到遗憾(黄裳《珠还集》)。

很有意思,两位大学者都把树认错了:一位把榆树认作槐树,一位把枫杨认作榆树。

文人学士不是专门家,误认“鸟兽草木”的事并不少见。就笔者所知,杨花柳絮不分,梅和蜡梅相混,自古及今多矣哉。以传世名句论,韩愈之“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把柳絮误作杨花;杨万里之“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初夏睡起》),把杨花误作柳絮。梅花和蜡梅是两码事,前者属蔷薇科,后者属蜡梅科。古人诗词中,咏梅花特多,咏蜡梅极少。

《论语》有云:“君子坦荡荡。”乾嘉大师阎百诗云:“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俞、黄二先生关于误认榆槐的通信,堪为文坛佳话。笔者读时,禁不住为二位先生虚怀若谷之气度、光风霁月之胸怀而逸兴遄飞,以为反映了他们的文品、人品。

【读书札记】摘抄《周恩来选集》 第17篇

梦想是我们行动的起跑线,知识是我们前进的加速器,坚持是我们不停的步伐,智慧是我们成功的法宝。

跌到不算是失败,爬不起来才算是失败;行走不算是成功,只有坚持不懈才算是胜利。

平凡的工作要用不平凡的态度来完成,简单的问题要用全面的思考来决策,当今的事情要用将来的目光来审视,遥远的理想要靠现实的努力来实现。

如果你认为工作是乏味的,那么业绩将与你无缘;如果你认为生活是无聊的,那么快乐将与你无缘;如果你认为读书是无用的,那么知识将与你无缘;如果你认为朋友是多余的,那么笑声将与你无缘。

人生道路是一条螺旋上升的路径,只有昂首阔步,灵活弯转,才能上升至理想的峰顶。

大海因波涛而美丽,人生因挫折而完美。学习因探究而深入。工作因创新而精彩。

小溪,从不自卑。它坚信,只要不停地奔流,终会流入浩瀚的海洋;小草,从不自叹。它深知,只有扎根大地,才能绽出一片新绿。

纵比者易得到满足,横比者则易感到失落;满足者则易裹足不前,失落者则易选择奋起。

如果你感到平凡的工作不快乐,那么失业的滋味将使你更苦恼;如果你认为平静的生活不舒爽,那么病痛的日子将使你更痛苦。

少一分烦恼,就会多一分快乐;忘却了烦恼,就会时时快乐。

了解自己的长项,才能选准人生的职业方向;练好自己的长项,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有时失败并非是你没有努力,而是选错了方向;有时成功并非是你有能力,而是借助了别人的力量。

没有学不好的知识,只有不好学的知识;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只有不好做的事情。没有改不了的恶习,只有不愿改正的态度;没有垮不过去的门槛,只有不奋起的腿脚。

喜欢探究可活跃思维,喜欢运动可健全体魄,喜欢山林可返朴归真,喜欢孤独可安心读书,喜欢风雨可练就筋骨。

如果你想博学些,就请勤奋些;如果你想尊严些,就请自强些;如果你想荣耀些,就请努力些;如果你想健康些,就请环保些;如果你想长寿些,就请宽心些。

上一篇:职称技术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社团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