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反思范文

2024-06-25

手工反思范文(精选12篇)

手工反思 第1篇

手工活动反思

材料所幼儿园

金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心灵方能手巧。手巧促使心灵。动手、动脑。二者是联系在一起的。这话一点都不错。

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进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亦能有效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开发右脑智力潜能,促进左右脑均衡发展。

通过一年的手工活动教学实践让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对此有些感慨和反思。

在活动中老师的讲解和引导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而更重要的是应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不能因为看不惯或其它原因而帮做或替做。这样的结果是——老师累,孩子没有得到锻炼。孩子回到家,所学的东西经不起家长的检验而使得家长对我们工作产生置疑,对我们的工作不支持等现象。

其实,最好从一开始就教会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幼儿自己动手,不管做的好否,只要动手做了就是好的。就应给予适当的鼓励。没有谁生来就会的,都有一个开始的过程。如小班的幼儿他不可能开始就会独立完成一件成形的作品。幼儿刚开始学习粘、折、剪、画时,难免做得不好或不完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但不是动手代替幼儿去做。)幼儿通过反复练习而循序渐进不断进步的。通过反复运用,幼儿便会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到了中、大班孩子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学前班时孩子就能完全独立的完成作品了甚至会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了。

当然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在活动中的要求也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而定。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除了降低要求外还要耐心帮助和指导,并要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让其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行。特别是刚开始学习的孩子首先应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特别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为要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动手(老师不帮、不替、只做引导和启发),那么家长所看到的作品可能会与他们的期望值有所差距。如作品不干净、不漂亮,不精致、不完整等。家长也许就会觉得比较失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与家长沟通,尽量与家长达成共识,让他们理解孩子的动手能力、技能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慢慢地进步和提高,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得到家长的理解与配合,我们在教学中总担心家长不满意的压力就会减小。其次,老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能力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征得家长的配合,让孩子在家多多练习。必要时家长予以指导。因为孩子仅在幼儿园

一、两次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力争做到选材合理、准备充分、明确目标。认真做好讲解和耐心指导工作,给孩子们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尽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快乐的同时动手操作能力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一双双小手变得灵巧起来。

手工反思 第2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点自主,让他自己去选择。我本来想示范,又一想还是别示范的好,所以我一开始没有做。因此,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发挥想象,做出了各式各样的纸桌。虽然有个别幼儿没有成功,但是他们也经过了一个思维与操作、实验的过程。

孩子们的作品让我出乎意料,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在制作过程中,我不断听到孩子们惊喜的声音:“老师,瞧,我的桌子也站起来啦。”“老师你看我的桌子腿是方的,和他们的不一样!”这一声声兴奋的报告声透着孩子的自我成就感。因为,这纸桌是我自己创作的,不是跟别人学的。

手工反思 第3篇

一、手工课的定义及特点

手工课, 主要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 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 进行设计与制作, 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 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它的选题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 学生易于理解, 然后通过动脑、动手等实践活动, 做出各种小制作成果。因此, 它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其创造意识、设计思维、动手动脑制作能力的教育活动。手工课, 如果教学得法, 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的记忆力, 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而培养和提高其创造能力。让学生从小就有意识地为美化生活及生存环境动手动脑, 从而对其今后的生活、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手工课教学创意

(一)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起引导作用

教师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的学习品质和个性。而学生在探究时, 教师并不是放手让学生随意地、没有目的地探索, 笔者在教学中分了三步走:首先,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初次探索。例如:在教学《美丽的树》时, 我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这是一张纸, 谁能让这张纸站起来。”学生顿时来了兴趣, 一个一个动手试起来……一会儿, 学生纷纷举起手来, 老师我知道:有的说将纸折一下, 有的说将纸卷一下, 有的说在纸的背后做个小支撑, 有的说…… (办法真多啊!) 我把握机会, 让同学展示自己的办法, 既讲评了作业, 又让学生自己简单地展示了制作的方法, 我重点介绍了一种最难的纸筒的做法,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既有趣味性, 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其次, 利用各种方式。如直观的演示、简洁的谜语、儿歌、再次引领学生观察, 既帮助学生了解、回忆, 又便于学生在制作时抓住特点, 为创作积累素材, 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再如《美丽的树》这课, 紧接着, 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能用站起来的“纸”, 做一棵树吗?”这下, 几个小脑袋又凑在一起……一会作品出来了, 虽然制作得比较“拙”, 但是抓住了树的特征, (不错、不错, 我及时地鼓励了大家) 。随后, 我说:“为了表杨大家, 老师准备了一样礼物, 每组都有, 你们想看看吗!” (揭开幕布, 露出我做好的许许多多的纸树) 精美的作品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 “哇~~”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 我让每组的小组长拿一棵自己组员喜欢的树, 和自己的组员一起去欣赏, (因为我没有将作品粘贴死, 所以学生们可以自由地拆看、组装) 了解其中的秘密。再进行大组交流, 看谁发现的秘密多。在学生发现秘密后, 我着重介绍了树杆的变化方法、树枝的变化、树叶的变化方法 (着重介绍学生没有想到的和操作有难度的地方) 。作业要求以小组的形式, 集体做个小树林, 并添加合适的小道具, 如折纸的小动物、画的小昆虫、小鸟等) 最后, 利用生动的课件等形式, 刺激学生的感官,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总之, 教师的引领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太重要了。

(二)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起促进作用

“合作探究”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差异, 比如有的想象力丰富一些, 有的设计能力强一些, 有的绘画水平好一些, 有的制作技能巧一些等等。根据我对学生各自能力的了解, 我把不同特长的学生安排在一个组, 组成“合作探究”小组, 让小组同学对手工材料如何搜集, 手工作品如何创新进行探究。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我采用了“拆———做———玩———赏”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既有趣味性, 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尤其是让学生在小组中, 拆装老师的作品, 这样学生既观察掌握了制作的基本技能, 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寻求知识的方法。时间相对缩短, 作业的质量也提高了, 学生的技能也增长了。在《美丽的树》这课作业设计时, 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制作沙盘———美丽的小树林, 促使学生去交流、商讨……所以, 作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既促进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同时还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同伴的重要性, 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

(三) 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激发作用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手工课中, 教师必须要有大量的范例来启发学生创作, 那么, 这些范例一一出示, 花费的时间太久,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肯定不行;不把这些范例展示给学生看, 又有所遗憾, 毕竟每样范例都藏有制作的小窍门, 有些作品, 学生通过观察就能明白制作的方法。所以就可以将这些范例, 做360度旋转拍摄, 并制作成课件, 滚动播放, 让学生在制作中, 遇到困难可以受到启发。所以, 在手工课教学时, 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起到激发作用。

幼师美术教育中手工课的教学反思 第4篇

一、把握教学理念,“与幼儿园接轨”

幼师手工课的开设与幼儿园五大领域中艺术类的活动项目相照应。想开设好手工课,必须先了解幼儿园五大领域艺术课的内容,才能更有利于手工制作所学内容的实用性提高。把握住教学理念,把所讲手工课与幼儿园接轨,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结合实际,摆正幼师手工课与幼儿园活动课的关系

在幼儿园的活动课中,五大领域课程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影响、联系的,而不是单独存在的。手工课是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又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手、眼、脑、口并用,促进儿童的智力开发。幼师手工课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

(二)学以致用,幼师手工课与幼儿园活动课接轨

幼儿园的教育提倡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学,让孩子们在成长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更注重于品质教学,学习的品质融入到五大领域,没有脱离具体的学习环境是抽象的学习品质,手工课也一样,幼儿教师在幼师学校学习的手工制作技巧,如何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中,与幼儿园的教学相接轨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手工制作前,应明白这节手工课的意义所在?需要做哪些准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达到那种预期目标?整个手工制作课程应如何设计?第二,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应该照顾到动手能力不同的学生,如何解决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项?如何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乐于动手、乐于思考?如何让不会制作的学生主动地和老师、同学沟通?第三,在手工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把废弃物主动地放到垃圾桶里,从而加强对学生爱护环境的教育。幼儿教师在幼师学校学会了手工制作之后,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还要加以整理和设计,这样幼儿教师才能把在幼师学习的手工课与幼儿园的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

二、扎实课堂内容,“向四十五分钟课堂要质量”

幼师手工课的课堂时间安排一般是一节课45分钟,两节课连在一起上课,中间下课10分钟。在每小节课的45分钟之内,既有教师的讲解示范,又有学生的练习制作,只有合理分配好教师和学生的制作的时间和内容,才能使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幼师手工课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学习的内容要与将来的实际应用相衔接,为将来的幼儿园工作服务。所以,对教学内容选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趣味性强、儿童较容易接受的、简单容易制作的题材,表现形式要易于操作,符合幼儿园小朋友的制作能力和条件。比如:折纸、剪纸、废弃物的制作、编织、简单的橡皮泥制作等,都比较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学习。

(二)示范教学的“启发性”

幼师手工课属于技能性很强的操作课,所以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以示范教学为主,在示范教学之前,教师要熟悉教材,熟练掌握所授新课的操作技巧,在直观的教学过程中能把讲解和示范相结合,各种教具应用自如。在示范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善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在接受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又能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发现新的问题,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内容。比如:在讲解折纸玫瑰花时,教师讲解了玫瑰花之后,又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不同的技巧制作了山茶花。果然,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们用同样的方法不同的技巧又制作了满天星。学生制作的作品非常好,教师给予肯定和积极的引导,更增强了学生创作的兴趣。

(三)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性”

幼师手工课的开展,主要是为幼儿教师将来到幼儿园的工作做准备的,而幼儿园的手工课又不是单纯的手工课,所以在幼师开展手工课要与其他学科积极结合起来。如做《小熊盖房子》的纸贴画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小熊盖房子的故事,让孩子对小熊为什么盖房子,盖什么样的房子,怎样盖房子等,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进行纸贴画制作。这样与讲故事相连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开展课外活动,“延伸课堂学习”

开展手工课课外活动是手工课课堂学习的延伸,能补充课内教学的不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技能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幼师手工课的教学特点,采取以下课外活动形式:

(一)鼓励自主学习,开办手工兴趣小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兴趣小组就是把各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进行手工制作活动,互相交流,共同学习,既增长学生的手工知识,又增强了学生手工制作的能力。兴趣小组经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動,活跃校园艺术气氛,为校园的学习建设增加了不少色彩,同时让学生所学的手工制作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既锻炼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倡相互学习,举办手工作品展览

作品展览是学生进行手工学习的互相提高的一个捷径。手工展览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课内的作业展览;第二,课外活动展览。

首先课内作业展览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自己班内的小型展览,每做一次作业之后,教师应该选出一部分好的作品,在班内的合适位置进行展览,对程度好的同学,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对程度差的同学,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手工制作学习。其二是开展大型的校内展览,让整个学校的学生都能参观学习到他们的成功作品,更好的参观学习,有利于整体学生的制作水平提高。

第二,课外活动展览。主要指兴趣小组展览,或者以重大节日为题材进行的全体学生作品评选展览,组织师生进行欣赏、评选、颁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展览让学生相互学习,广泛交流,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增加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总之,关于幼师手工课教学的三点反思,是我经过长期的手工教学实践探索,并结合当今幼儿园手工活动课的基本情况,总结得出的。还望有机会能应用到幼师的手工教学中,提高幼师手工课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的幼师教育事业增添一份力量。

大班手工反思 第5篇

第1篇大班手工反思

本节课以生动的动物形象,向孩子们讲述了小气球帮助小鸟、小鸡脱离困境的情境。在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听听、学学、说说、演演、亲身体验的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懂得当别人碰到困难时应想办法帮助,同时让幼儿明白帮助别人也可以给自己带来满足和快乐的道理。

在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认真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时间把控上较合理,上课流程较清晰,各环节衔接得自然流畅。在让幼儿听故事录音时,幼儿较安静投入。但是在第二环节根据图片讲述故事的时候,直接提问幼儿角色对话内容,有些难度,只有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能回答出来。幼儿练习对话的机会较少。理解完故事就让幼儿进行表演难度较大,表演的成分也较少。

针对以上问题,大家在评课时积极地提出宝贵的建议。

一、应先让幼儿分段欣赏故事后再进行有实效的提问。

二、出示图片时应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每个画面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三、提供更多地机会给幼儿练习对话。在借助图片理解故事后,要把对话单独拎出来练习几遍,使大部分幼儿掌握对话内容,并加上动作引导,为后面的表演做铺垫。

第2篇大班手工反思

纵观小学美术教材,有多篇课、色彩课、创作设计课、手工课等,其中手工课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一种课型,但总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使手工课无法圆满完成,这也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遗憾。

每次上手工课,走进教室的一刹那,发现小朋友们的桌子上零零碎碎地放着些上课要用的资料,有些有,有些没有,感觉这样的课总有些力不从心。当我问和小朋友们准备美术资料用具的情况时,有的学生说忘记带了,有的学生则说找不到资料。随之“响应”的有好几位学生。今天美术课是要求学生用手工纸、剪刀等工具创作,上次美术课结束时,我特意关照同学们要记得带各种资料。这么多学生没有资料,这课还是否按计划继续上呢?我暗暗地想道。全班同学都随着我的深思而恬静地等待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手工制作内容,学生没有资料或准备不充沛,再好的教学思路和设计也是在“纸上谈兵”。象今天这样的情形已是屡见不鲜了,相信所有的美术老师都遇见过这样的情况,是件令教师比较头痛的事。

当遇见这样的情形,我们是该放弃还是该继续呢?假如放弃的话,是不是要等到学生都把资料准备充分后才干上课呢?这样,我想,不只打消了已经带了资料的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要浪费的时间就不止是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了。所以,还是继续的好。那如何继续呢?我们此时就可以改独立操作为小组合作,通过确定筹划组长、讨论构思、分配制作任务、合作完成作品,解决局部学生资料的缺乏,同时也解决了想象、构思的单一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对于那些未带资料的小朋友,单靠批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鼓励其参与小组的设计构思,协商其他同学进行制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但我们不能单靠小组合作来完成美术教材中的所有手工课,小朋友难免有时候会准备不充沛。所以,从另一面看,我个人认为对于美术教材的编排,也应该有城乡差别,有一些美术手工资料在农村是购买不到的,或者,能否考虑在编排美术教材时,对于手工课的资料作适当的布置,以减少学生为购买手工资料而烦恼的问题。

第3篇大班手工反思

手工课既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又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想象创作能力。但我也发现了手工课上的一些不如人意的小问题,如处理不当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现将这些问题进行反思,采取如下改进措施:

一、准备“百宝箱”,积累创作材料。

如有的手工课需要准备的材料太多,太杂,难以在短时间内准备齐全,因此影响了学生的手工创作。

我采用的方法是这样的:教学生将自己的小鞋盒做简单的装饰,写上名字班级,以及鼓励自己的一句话,变成“百宝箱”,专门收集各类材料,可以是平时的一些废旧材料,比如各类塑料瓶、化妆品瓶(盒)、易拉罐、糖纸、旧笔杆等等,也可以是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材料(比如漂亮的彩色纸、毛线、麻绳、各类小珠子、小梳子、小亮片、小扣子、小卵石等),有了这只“百宝箱”就是,学生就有了进行工艺创作的源泉。

二、自制“垃圾箱”,保持室内卫生。

学生在进行专心的进行手工制作,甚至是得意忘形的时候,产生很多的碎片垃圾,并落到地上是很正常的事情,让学生去捡,并扔到分类垃圾箱中,常常会让教室很乱。

我会教孩子上课制作手工时把大的塑料袋垫在桌子上,制作手工时直接接住掉下的碎纸片。等下课时再全部扔到分类垃圾箱中,即保持室内的卫生,又保持了教室的秩序。

三、共享“无用的材料”,获取“有用的材料”

有些孩子却常常因为彩纸的颜色不够,影响了自己的手工创作而苦恼。

因此我在课堂上一方面教育孩子要节约使用彩纸,剩下的碎纸片不直接扔掉而是单独包在纸包里,以便需要小块时用。另一方面,号召同学们共享资源,色彩搭配不开时同桌交换彩纸,这样同学们就可以互相帮助,又可最大程度上得使用了材料。

第4篇大班手工反思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思路:

近阶段,我们开展的“我爱我家”的主题进入到了“爸爸本领大”这一阶段。在前期活动中,我们进行了“我的爸爸”、“爸爸调查表”等活动。

在前期活动中,孩子们进一步关注了自己爸爸的外貌特点、了解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感受到了爸爸有许多许多的本领。特别是在“爸爸调查表”的交流活动中,孩子们在说到爸爸本领时候,都显得非常的自豪,但是孩子的表达比较简单。我们分析,爸爸的本领这一内容能比较综合的促进幼儿去关注自己的爸爸,激发幼儿爱爸爸的情感。为了帮助孩子能够比较丰富的进行有关经验的表达,我们又进行了“爸爸的大手”调查活动,收集了“爸爸的大手”调查表,让孩子聚焦于对爸爸本领的关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孩子的有关信息的了解。

从“大手调查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比较多的关注的、获得的爸爸本领的信息为一些客观实在的,如爸爸会修理很多东西、爸爸能拿很重的东西、爸爸会做家务、会烧菜等。但是很少有情感上的表现,如爸爸的大手也经常在关心和爱护我们。

在以上的背景基础和分析中,我根据新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我首先让孩子自主的交流“大手调查表”中的内容,可以引导幼儿回归自身,调动经验,并在幼儿表述之后适时的进行相关经验的引发。随后,让孩子们来体验感受PPT中爸爸大手关心我们的内容,通过对图片内容的观察理解,让孩子们的经验获得在情感上更提升一步。最后用散文的形式来梳理和重现幼儿的表达,让幼儿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激发幼儿尝试自己改编散文的兴趣。

内容与要求:

了解爸爸大手的本领,增进对爱爸爸的情感。

感受散文的优美,初步尝试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完成散文。

活动准备:

调查表“爸爸的手” PPT 背景音乐

活动流程:

[分享交流]--[体验感知]--[欣赏理解]--[尝试改编]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

1、引导:谁的小手本领大(对答儿歌)

2、我们的小手本领很大,还有谁的手本领也很大呀?

3、爸爸的手长的怎样呀?

4、我们回去都做了爸爸大手本领的调查表,谁来说说爸爸大手的本领?

5、请幼儿交流小结:爸爸的大手又大又结实,真是了不起。刚刚我们都说了自己爸爸大手的本领,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爸爸的大手,我们看看他有什么本领好吗?

二、体验感知

1、照片中的小孩怎么了?你怎么知道的?

他的爸爸会怎么做呢?

冬天的时候,我的小手凉凉的,爸爸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小手变的暖暖的。

2、爸爸的照片在做什么?

3、还有呢?

小结:原来,爸爸的大手不仅会做很多事情,还经常关心、爱护和照顾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呢?

三、欣赏理解

1、今天,老师把爸爸大手的本领变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散文,你们想听吗?

2、欣赏散文

四、尝试改编

1、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爸爸大手的本领也变成好听的散文呢?

2、个体尝试、展示。

教学反思:

《爸爸的大手》是基于幼儿生活的一个主题活动。活动开始首先让幼儿从PPT中发现了自己的爸爸,接着通过PPT中的小游戏找到并介绍了自己的爸爸,并体验感受了PPT中爸爸的大手关心我们的内容,通过对图片内容的观察和理解,幼儿和爸爸之间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最后幼儿与爸爸在教师的配乐诗朗诵下,感受了散文优美的意境,融合了父子、父女的情。

第5篇大班手工反思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颇有哲理的标语挂于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它说明了无论做什么事光听是不行的,过后不久就会忘记。光看也还是不行的,虽然比光听的效果好,能记住一些,但能理解吗?也不一定。如果亲自尝试了,其中道理就能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一 吊起胃口,让幼儿主动去探究。

课堂上,好多老师总是担心幼儿听不懂,上课总是自己在上面讲啊讲啊,结果幼儿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很不好。所以中幼儿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首先让幼儿产生制作的欲望。只有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自学。活动伊始,我并不急于让幼儿动手制作,而是通过网络让幼儿欣赏世界各地的风车,欣赏老师制作的各种漂亮的风车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几分钟下来幼儿学习动手制作的胃口已被吊得高高的了。趁着这股热乎劲,我开始把幼儿引上正题,要求幼儿先自学书本,然后自己制作。如果有个别幼儿觉得无从下手,就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辅导,把他们引上路。

二 鼓励幼儿质疑,解疑。

问题是幼儿学习的起点。幼儿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因此,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幼儿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在玩风车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并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小风车会转而风筝不会转?为什么有风的时候风车会转得快?为什么自己的风车侧面吹比正面吹要转得快,而老师的却相反?为什么老师的两个风车转的方向不一样?……对这些问题教师必要重视,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老师特别应该耐心听取一些看似荒唐的问题,给他展示的机会,可能会从中发现幼儿创新的火花,使幼儿的学习收获远远高于预期的效果。

第6篇大班手工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幼儿泥塑教学活动,我看到了幼儿对橡皮泥的欢喜之情,在每一次的泥塑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为依据,以儿歌、游戏等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看啊,老师要变魔术了。”边搓边说:“搓一搓,搓一搓,来去来去搓一搓,搓成一根小小棒,变变变!”他们个个睁大着眼睛,看着我手中的橡皮泥,当看到橡皮泥真的变成了一细长条时,都拍着小手欢呼:“哦,变!哦,变!”借势引导,我鼓励他们也来试试。孩子们学我的样子,取了一小团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用小手在上面来回滚动,嘴里还念念有词“搓一搓,搓一搓,来去来去搓一搓,搓成一根小小棒,变变变!”可是他们的五个小手指不会并拢,细长条变不出来。当我将“五个手指并并拢,手心伸平搓呀搓。”告诉他们后,大部分小朋友很快变出长条,个别小朋友则还是近似“椭圆形”,但他们也为橡皮泥的形状有所改变而欢呼、自豪。

手工制作教学反思 第6篇

看得出来,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早就按捺不住了。开始制作后,我发现,尽管我给他们看了多种吊饰的图样,还提醒同学们做多样的小吊饰,可是同学们更喜欢做我演示的那种小吊饰,这让我很没有办法,因为我能感觉到的是,他们不是不想做别样的小吊饰,而是兴奋的只想马上做它一个出来,才够痛快的劲头。我没有因此而打断他们的兴奋,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需要一个过程。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只要能够在活动中,愉快地参与了,就会有收获。

我记得二年级时有一课叫《头饰设计》,我没有做现成的头饰给他们看,而是带了一些平时刻字剩下来的边边角角的零碎卡纸,稍作改造,就成了小头饰。只要两分钟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做成个头饰,同学们都觉得很简单也很有意思,因此积极性也是很高的。所以趁机设置情境,并引导同学们,做自己想做的头饰。还可以带着自己做的小头饰讲个故事,唱个歌什么的。就此头饰制作开始了。

大班手工教学反思 第7篇

1、发现了什么问题?当幼儿掌握一定的折纸活动规则时,他们很愿意对自己和同伴的活动做出评价,这时要善于抓住引导幼儿掌握良好的活动规则的好时机。于是我就设计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你不满意,说来大家评一评。”对幼儿所提出的问题,我总是让幼儿展开讨论,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来提高规则意识。

2、你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的吗?幼儿在折纸活动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我总是先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由于幼儿生活经验比较浅薄,我也让幼儿在评价时提出自己的困难,并鼓励幼儿共同商量,从多方面探讨解决的办法。

3、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折纸活动评价的最后一环节,就是为下次活动出谋划策。鼓励幼儿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幼儿协作创新,为下次活动做出明确的导向,发挥折纸活动的魅力。

手工反思 第8篇

关键词:多极化;和谐之美;和而不同;艺术生态化

无论在生活层面还是艺术领域,“和谐”与“美”都是人们经常提及的词汇,辩证唯物主义观认为: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积极而健康的,是令人愉悦和向往的,而广义上的“美”也指具有这种特点的人物、事物、空间或状态。因此,二者间存在不可割裂的逻辑关系,“和谐”是“美”的前提,客观上表现为对多元事物关系的协调处理;“美”则是“和谐”的体现,是人们在道德、工作、生活、艺术等方面致力追求的理想狀态。和谐与美,小到个人,大到世界,概莫如是。

综观当代世界,随着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的瓦解,国际力量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美国、欧盟、亚太等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发挥着各自的影响力,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新的相互作用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世界多极化已成为当今国际格局的大势所趋。面对日趋多元化的世界和充满矛盾冲突的现实,和谐的意义变得更加重要。离开和谐,美将无从谈起。要实现和谐,首先必须承认和尊重客观存在的若干对立事物,建立调和矛盾、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生态型秩序。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其发展是各种对立事物关系的优化协调,是构建和谐、美好世界的唯一途径;而霸权主义行为则是以单一的意识形态凌驾于多样化的世界,是对世界和谐秩序的破坏和对美的挑战。事实证明,世界多极化既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各国人民的利益,又有利于和平民主秩序的建立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也为艺术创作者追求手工艺作品的和谐之美提供了深刻启示。

与世界多极化局面颇见异曲同工之处是:手工艺作品之“美”,是对一系列对立、对比或趋同元素关系的组织与构建,使其达到互惠、互补或制衡的状态,从而形成多样化的情感调性和样式风格,最后依托特定的程序、工艺和形象将这种调和状态表现出来,得到观众的共鸣和赞赏。换句话说,手工艺作品之美是不同元素间对比与调和关系的和谐呈现。杂乱无章的对比或单调乏味的统一都不是真正的和谐,当然也不能称其为美。

手工艺作品中的美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创作者和观者之间借助作品达到心灵默契沟通的一种状态和形式。具体来说,手工艺作品之美主要表现在感官、工艺、意境、语义、功用五个方面的和谐体验。

“感官美”基于观者的视、听、触、嗅等生理反应及心理感受,其中涉及多种事物的对比与调和,如:材料、形状、结构、质感、图案、色彩、肌理、声音、光线、气味等,以及点、线、面等构成视觉形象的基本元素。创作者根据创作的主题和内容需要,将这些事物和元素加以取舍、排列、组合,形成相互对比与协调的一种依存关系,营造出手工艺作品丰富多样的形式,为观者提供各种身心愉悦的感官体验。

“工艺美”是手工艺创作的重要内容,工艺可以理解为“技”,指的是艺人成就一件手工艺作品的手艺。“技”包括了技能、技巧、技术、技艺四个层面。“技能”是指创作者具有差异化的个人心智、能力、才情与“技”的融合,以此创作作品,解决问题,并创造出千变万化的美;差异化的基因会造就无法复制和推广的个性化才艺,因此技能与创作者的个人素质关系密切。“技巧”指创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践,具备了劳作的熟练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的最有效能的个人经验;技巧具有一定的个人色彩,也可以作为经验和方法分享与推广。“技术”是指实物形成系统和规范的理论体系的程序和方法,是手工艺创作中通行的实践规范和指南;技术具有统一性、规范性、稳定性、普及性特征,适合向大众推广和普及。“技艺”则是带有褒义的名词,指代创作者将其他三技融会贯通后,所形成的独到的和谐之美。

“意境美”是指手工艺创作者和观众主观的意图和联想与客观的“境”调和后,所形成的一种高级的艺术境界。“意”与“境”是情与景、神与形、虚与实的对立统一,二者在相互制约与融合中相生相映,彰于意,隐于象,形成富有抒情意味的和谐之美。

“语义美”是指手工艺作品基于一系列对应客观事物的数据、解释、含义,以及这些含义所反映出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追求,具有潜在的语言传播功能。“语义美”是在特定时、空、物、人组成的维度下对手工艺作品中差异化语言的和谐解读,不仅包括题材所表达的内容、主题、意义,还包括作品所处的语境(社会背景),形成的语脉(历史文化),以及依托的语风(表现风格)。

“功用美”指的是使用者与手工艺作品功能之间形成的协调关系。手工艺之美的终极性质是“用”,是善意的物化体现。人对器物的感情往往建立在长期使用与磨合的基础上。器物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功能和效用的需求,人在使用特定器物过程中,逐渐形成从心理到生理的习惯性、依赖性和固恋性,从而培养出人与器物的特殊情感,形成和谐互动的关系。

可见,手工艺之美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每个因素又包含若干细分要素的对比与统一关系,其多样化、差异化、对立化、协调化是生成美的基本条件、核心原则和普遍规律。中国古代先贤深知思想的对立统一是和谐发展的基础。《论语·子路》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指真正的君子与小人不同,在交往时并不强求别人的观点与自己时时处处保持一致,反而对不同的见解持理解、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不独断,不附和,做到坦诚对话、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在不同要素的磨合中寻求真理,这就是“和而不同”的精神。这里的“不同”是指保持事物各自的特性和本色,避免机械的同化,而“和”则是调和了不同因素而实现的和谐统一。从手工艺创作角度理解,“和”就是和谐之美,其基础是承认事物的客观多样性和彼此的差异化,并在保持事物“不同”的同时,用智慧驾驭差异和冲突,创造并经营共生互动的和谐。

“和而不同”的思想透射出自然而然的处世态度、客观科学的行动原则、对立统一的辩证精神、多元互动的文化脉络。“和而不同”是孵化手工艺之美的精神温床,是具有生态特征的手工艺创作背景。“生态”一词,原指生物的生存状态及其与物种、环境之间的链状平衡发展关系,常被引申为和谐、美好的事物。多样的自然离不开多样的物种,多元的世界需要多元的文化,同样,手工艺作品也不能没有生态化的创作、鉴赏、应用和传播环境。如果说,世界的多极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在手工艺领域,则是人们对艺术生态化的自觉选择。

小班下学期手工反思 第9篇

活动中,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集中,成功主要体现在:

1、活动的内容取决于幼儿生活,活动中的彩旗、绳子等废旧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幼儿在美工区域中经常接触的、非常熟悉的、感兴趣的。

2、此次的手工活动前期,正值圣诞节,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庆祝节日的经验,班上围绕圣诞节积极讨论布置环境,所以手工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说他们都体验到了不同成功的体验。

不足之处:

教师在引导幼儿粘彩旗时,应该提出要求,明确“要一面接一面”,选择颜色时也要一深一浅,正因为如此,三分之一的幼儿在进行粘贴时拉开了距离,且有的重叠在一起。教师应该强化语言的提示,比如:相邻彩旗的颜色搭配要不一样菜显示出美观等。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很多小朋友一开始围着我说“我不会,我不会”,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胆子大起来,大胆尝试各种方法。小朋友在互相比较中,激发了制作的兴趣,从而激励了他们将作品完成,没有半途而废的现象。

我觉得对于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还比较差,安排一些让幼儿容易完成的手工作品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首先要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才能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手工书设计课后反思 第10篇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

作为农村初中,学生在准备一些材料时有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手工书设计》这一课,有学生就使用纸箱子来制作书页,材料易得还有创意。所以学生是否在学习中探究,完全看教师是否给予他们学习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我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机会,给予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我认为教师不应该只教会学生某种单一的本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使他们获取更多的本领。

但在这一课中,我讲的理论知识过多,课堂有点枯燥,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会注意这个问题,尽量精化知识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上好每一堂课。

《做手工》活动教学反思 第11篇

《做手工》是部编本语文第三册《语文园地三》里的口语交际内容。本组的教材都是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方面出发,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为出发点的。这次训练是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前,我布置了做手工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每人都要做一个手工作品。课堂上,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段特点,在教学的实施的过程中,内容安排的顺序上体现了说一句话说几句话说一段话的梯度。我先让学生介绍我作品的名称和所用的材料,接着,我拿出我的一件小制作进行了示范介绍,让学生评价从而引出说话的要求和听话的要求。同时指导学生介绍时要注意从三方面去介绍:小制作的名字、所用材料、制作步骤。在介绍过程中尽量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这类词语。通过学生小组交流后,我请了两名平时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上台来介绍,介绍完后再请学生评价,她们介绍得还真不错。通过他们的带动大部分学生都跃跃欲试了,一个个眉飞色舞,抢看介绍的自己的小制作。

本次口语交际虽然达到了教学目的,但也有许多细节问题处理得不好,如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培养、说话的连贯性、个别不注意听课的学生的及时提醒等做得都不好。特别是在学生评价的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用挑剔的目光在评价,努力的在寻找别人的缺点,而没有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身上的优点,再用委婉的语气给别人提出诚恳的建议。而我也缺乏适当的引导,致使本节课留有遗憾。这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要加强指导。

手工客:手工爱好者垂直社区 第12篇

哇噻后期,赵径文开始思考如何在移动端聚集手工爱好者。赵径文对《创业家》记者坦言,从哇噻网到手工客的过渡是顺其自然的过程。经过3个月筹备,手工客在2013年11月上线。赵径文将它定位成社会化手工分享社区,也是一个原创的手工创意市集,这里聚集着大量的手工创作人,展示和售卖原创的纯手工制品。

赵径文认为,尽管哇噻网和手工客都面向手工爱好者,但二者的生态体系完全不同。“以前网站完全是商业化的,用户进去就要比价格,他关心你这件衣服多少钱、为什么卖那么贵。但在手工客这里,他看到的是这件商品背后的故事。”手工客中每件作品的制作过程都被拆解得非常详细。比如有店主发布了一款银饰的制作过程,从设计到拉模,再到浇铸、打磨,十几个步骤下来,用户就会明白手工艺品到底贵在哪儿。

赵径文回忆,手工客上线初期也曾有过定位上的动摇,但后期他和团队决定将重心放在手工教程积累上。“手工客就是让用户来学习的,所以我们把所有精力放在教程上。如果这里有用户特别欣赏的达人,用户收藏的教程全在这儿,他要学就得关注,这样才有每天使用手工客的动力。”赵径文表示,教程这类内容会每天再发酵,这样沉淀下的用户关系很难迁移。

用攻略或教程的方式聚拢用户的办法,在其他行业里已经被验证效果。比如旅游领域的蚂蜂窝和穷游、美食领域的豆果和下厨房,这些社区都在用教程和攻略增强用户黏性。赵径文颇有自信:手工客将在设计、创作领域里再次验证这套打法的作用。在手工客,未来只要加进支付链接,每个达人主页都能成为一家商铺,完成手工制品的销售。同时每个教程都能配套材料包,用户不再需要去淘宝搜索七零八落的手工材料,配套的材料包将由手工客发售,用户只需要回家打开App学习教程即可。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手工客已经开始尝试举办线下活动,充当起组织者角色。在手工客上发起的活动帖子,往往会有上百人申请去做志愿者,且不计报酬,这让赵径文感到意外。“这是在PC端做电商网站所不能想象的。顾客是上帝,觉得既然掏钱买你的东西,就不能要求我做别的事情了。”但在手工客上则完全不一样,用户会觉得这是自己的家园。

经历过从PC端到移动端的过渡,赵径文深有体会。他说做社区产品还是要切中一个点,越纯粹越好。相对PC互联网时代的社区而言,移动端产品反而是个包袱。很多门户时代垂直网站的无线端产品,往往还在吃着PC的红利,一旦有更垂直的社区出现,产品形态和用户一定会发生迁移。赵径文认为,未来移动端的垂直社区将会替代垂直电商,在手机端直接实现达人化的推荐和对比购买。在钟表、收藏等需要深度交流的领域,用户在没有商业利益的前提下全都聚合在一起,用社区做背书再推电商会成为一种趋势。“也许未来的一到两年,手工客会完全替代哇噻网也说不定。”赵径文说。

上一篇:致敬青春主题班会下一篇: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