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中作文800字

2024-06-27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中作文800字(精选18篇)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中作文800字 第1篇

满树的金黄,灿灿的色彩是夕阳遗漏的最后一束光芒。银杏树下有一对老人,他们在霞光下伫立,这便是我记忆中最动人的风景。

随着学校的转变,我离开了熟悉的故乡,踏上漫漫求学路。许久一次才会回去看看爷爷和奶奶,想起他们,总会忆起那些零碎的片段。

“伢儿,这就走了啊?”我接过奶奶手中一袋又一袋的蔬菜、瓜果,抬眼却跌进奶奶眼中的那些不舍复杂的情绪里,有点点亮光,亮晶晶的,迎着夕阳,奶奶有些混沌的双眼让我心头一颤。“嗯,明天一早还要上学。”我无奈地点点头,把后备箱关上,满满的全是奶奶让带的,每一次回来都由一种搬家的错觉,就差让她自己也跟过来。爷爷不像她,开口便是:“好好学习,要听话!”我不耐烦地挥挥手,转身就往车里钻,却忽略了他眼里那抹暗淡的色彩。

车开了。熟悉的风景一遍一遍,路边的高杆女贞纷纷向后跑,这满眼流动的绿,在这肃杀深秋可真不容易。我转过头卧在座位上透过车窗朝后看去。只见两个身影依旧停在那里,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相互紧紧依偎着,在霞光下泛出点点金光,像两个雕塑一般。他们朝着这边望,也不知是瞧没瞧见。银杏的叶子从上方的树上落下,落在他们的肩头,镶在他们泛白的鬓角。我蹲累了,回过身来坐下,车开了很远,我却从反光镜里猛然瞥见,那两个个小小的黑点,在天边最后一抹夕色里里被吞噬。只看见那棵古银杏,孤单地伫立着,在这无数个彩霞满天的夕阳里,一站就是千年。爷爷奶奶亦如那棵古银杏,伫立在夕阳里目送我的离去。

直到最后,车子拐了弯,转了几条街,我向后瞧,什么也看不见了,来来往往只有那些纷杂的车辆。心中猛然有什么在潜滋暗长着,空落落的极大的失落从心底感蔓延开来。我轻叹,那人,那树,那风景常驻心头。

时间的年轮转呀转,岁月的指针摇啊摇。数万次的回眸,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你的身后还有那么一个人默默注视着你。他们满心期许,亦是满心不舍,他们不能自私的挽留你,因为你的终点永远都在远方,不属于他们。于是你渐渐的,随着时间的冲刷,忘记了自己身后的那个人,数年后你再回头时,他们早已是白发苍苍。恰是如此,惊鸿之间我才明白这最美的风景一直在我的身后,就差我一次回头。

兜兜转转,寻寻觅觅,原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中作文800字 第2篇

秋天,有些寒意,有些高爽。晨雾在清晨的阳光下消散了。人们也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我起了个大早,踏上了那条不是水泥也不是沥青的小路。我心里很舒服。阳光从野菊花上的露珠反射到我的心里。哦,我已经一年没有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了。

眼睛所能看到的,都是在画布上静静的显示着,带着一抹黄绿。一条温暖的小路,一片蓝天,一缕阳光,一阵微风,偶尔有几只胆小的鸡绕过我的脚,转向路边的草地。

感觉自己真的站在了希望的田野上。

“这不是老张家的琴姑娘吗?”刚到天头的邻居李阿姨看到了我。

“嗯。”我笑着看着她。

“嘿,你已经长大了。你小的时候,我抱过你!”李阿姨拍了拍我的手,粗糙,棕色,茧覆盖的手温暖地握着我的手。

“李婶,你这么早就来地里干活了?记住,这个领域不是你的家!”我有些疑惑。

“咦,秦姑娘,昨天村里的赵姨娘生病了。她让我帮她收小米。”我跟着她的手,期待着去。金黄色中有一些绿色。

“这大米这么多,你一个人在哪里收?还是应该请父母帮忙?”

“没什么,结束了,你李叔叔还在收小米呢!”

徐有着天生豪放的庄稼人,他们的声音很大,让远处树上的几只鸟惊得飞走了。李殊从稻田里直起身来。“姑娘!”

“李树浩!”

“你为什么这么渴望收割水稻?”感觉很奇怪。

她笑了,夹杂着收获的喜悦和黎明的美好:“我,听了天气预报,过几天就要下雨了。如果你不早点收割水稻,那就不好了。我要去外地,晚上来我家!”说完把自己埋在稻田里。

我继续沿着小路漫步,周围是浓浓的米香。在村上认识了——的“老好人”张大爷。回到家,手里拿着一篮菱角。月经问:“这是谁的?”

“张是送来的。”

“老人家真暖,屋里银杏熟了,一家人吃不下。还不如给街坊!”说着,便提着沉重的竹篮,向各家各户走去。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中作文800字 第3篇

那么,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应该如何将基于理解层面的“悟课文”和基于运用层面的“会表达”这两个教学的旨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呢?近期, 我上了一篇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伊索寓言》, 以“会表达”为旨向, 带领着学生在熟悉的地方找到了更多的风景。

第一步, 导入文本。让学生联系实际, 说说“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的意思;抛出“课文如山, 从不同的角度去研读, 每读一遍, 就会有新的收获”。

第二步, 讲述故事。要求学生按照三种要求讲述故事, 一是携手课文讲故事———我模仿, 要求学生忠实于原文讲故事, 这是课文后面的学习要求;二是三言两语讲故事———我提炼, 要求学生用更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三是添枝加叶讲故事———我创造, 将预先拓展好的寓言故事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评价改编后的“寓言”与教材文本的异同。

第三步, 比较明理。小结三种讲述故事的方法, 让学生找到最喜欢的方式, 并说明理由。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课文不采用“添枝加叶讲故事”的方式, 把寓言故事写得更精彩, 更生动, 更富文采?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得出寓言的文学特征。

第四步, 创编寓言。先投影“添枝加叶讲故事”的段落和相对应的原文, 进行对比阅读, 让学生感知寓言故事语言简洁精练的“度”, 知晓对于揭示寓意和故事人物个性表达有关键作用的情节。接下来, 利用第一则寓言故事进行创编———狐狸吃到葡萄了, 反复强调语言特点和故事的最后一定要用一句话点明寓意。学生的故事创编十分精彩, 不仅仅语言基本符合寓言故事的特点, 其中的寓意也是比较准确的, 得出了如“团结就是力量”“只要努力, 就会成功”“狡猾的人永远改变不了本性”“有付出才有收获”等寓意。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 将理解层面上的“悟课文”和运用层面上的“会表达”有效地融合在了一起, 体现了我对从“悟课文”到“会表达”的三点理解。

一、“悟课文”是“会表达”的基础工程。要让学生“会表达”,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表达才算是“会表达”。这需要给学生一个“会表达”的范例, 而这个范例就是学生手中的教材文本。因此, 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文本“讲了什么”“怎么讲的”, 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悟文本”。对于“讲了什么”, 我们并不陌生, 因为我们几乎在所有的阅读教学中都确立了“知晓文本内容, 了解写作意图”的目标, 而且每一节课下来, 我们都会用这样的目标检测教学效果。对于“怎么讲的”, 我们也不陌生, 过去我们理解为“写作特点”或者是“写作特色”, 着重从写作的技巧上进行分析。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 我想“怎么讲的”应该就是让学生知道作者的“话语图式”, 即作者的写作路径。当然, 对于小学生而言, 我们不可能教给他们这些专业名词, 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说话———按照要求把意思表达清楚, 做到有重点, 有条理。这节课中, 三个层次的“讲述故事”, 就是给学生指明了“如何表达”才是“会表达”———用两三句话讲, 按照原意讲, 添枝加叶讲。这三种讲述方式, 都是在“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提出第一种和第三种讲述要求时, 都是在与原文的比较后进行的。特别是在学生的生成过程中, 我时刻不忘紧扣“讲述”50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4.6的要求, 提醒、纠偏、引领学生。这样的教学, 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 学生一定会形成“本我”的话语体系, 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也就会水到渠成。

二、一定要按照文本的特点寻找言语训练的点。叶圣陶先生说,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过去, 我们的理解就是“举一反三”, 即通过一篇文本的教学, 让学生掌握回答相关问题的技巧, 以应对相似文本的分析。因而, 也就有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条分缕析”, 教师讲得辛苦, 学生学得无味。结果, 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提高了, 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却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递减, 特别是学生的言语能力“一代不如一代”。我们选进教材的文本无论从内容还是语法, 应该都是些精品, 为什么学生学了之后言语能力反而得不到提高呢?个中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希望立竿见影的教学得到的往往是高耗低效的结果。我相信, 这三则寓言故事对学生而言, 在寓意的理解上是没有任何难度的, 即使我们不讲, 学生自己也一看就懂。因而, 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更多的应是让学生知道文本的用语特点, 能够让学生在每一节阅读课课堂中接触一个言语的方式。长此以往, 日积月累, 学生的言语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不要刻意追求“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而必须按照文本的特点给学生寻找言语训练的一个点。我在这节课上的言语训练是很明确的———解构寓言体裁的话语图式并学习创编寓言故事。这样的“点式”训练, 让学生知晓并获得了如何讲寓言故事、如何创作寓言故事的能力。一节课一个训练点, 一本教材十余篇文本就会有数十个训练点, 学生6年的学习就有了数百次言语训练。如果我们将这些点抓扎实了, 就会真正地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三、要让学生在言语训练中实现精神的建构。学生的言语训练必须要建立在一个在场的语境中, 这个语境的基调必须是积极向上而富有张力的, 必须让学生在言语训练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敞亮和人格的熏陶。虽然是异校借班上课, 但课堂让我明显地感觉到我和学生的真性在场———学生的表达是个性化的, 具有“异构”的特征和趋势。就拿学生创编寓言来说, 几位学生的创编不仅符合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 而且体现了学生在道德情感、社会价值方面的正确体认, 丰盈了精神世界, 提升了人格品位。这是因为, 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氛围———没有刻意规定创编的方向, 学生赋予了狐狸更多的品性———正面的、负面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这样的创编使得学生经历了“从公共话语到私语再到公共话语”的训练过程, 克服了传统意义上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没有“私语”权利、被动接受公共话语的教学弊端。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第4篇

再一次来到阳朔,在阳朔攀岩节的时候。《户外探险》杂志应邀连续三年报道阳朔攀岩节,因此阳朔攀岩节于我就像一个老朋友。每当北方的第一场冷空气来袭,我的心里便装进了它,如候鸟般。

2011年12月1日,我像所有报名参加第四届阳朔攀岩节的攀岩爱好者一样,首先来到阳朔体育馆进行签到和检录。体育馆外,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让气温骤然直下,尽管背囊中的轻薄羽绒服迅速派上了用场,却依然感受到几分凉意。体育馆内,定线员正在抱石墙上为明天的比赛做着准备,参赛者则陆陆续续来到签到台前注册以及领取礼包。三年了,阳朔体育馆的样子似乎从没有改变过,那有些斑驳的地板、那有些生锈的座椅……与相距不远的西街恍然隔了几个年代。不过,明天它将被唤醒,或许一年之中,也只有岁末攀岩节的这两三天,它才焕发出最为光鲜与年轻的光芒吧。

当我们笑着说每年的阳朔攀岩节都仿佛节气一样准确带来坏天气的时候,谁也没有料想到—12月2日,阳光明媚得竟晃得人有些睁不开眼。于是,阳朔公园简短的开幕式后,大家便迫不及待地把礼包中的路粮换成三明治,而后疾步走到单车点挑选一辆适合自己的自行车,向岩壁出发。工作人员早已在酒瓶山、瑞士奶酪、矮山、太空站、同门山、大榕树岩区等候着大家。

酒瓶山,因位于岩壁的右侧有一座类似酒瓶的山体而得名。但是,好像需要喝下几瓶酒之后再看它,它才更像酒瓶。这里有着很多简单又有意思的线路,难度由5.6~5.11d不等,是阳朔最好的攀岩地之一。它的对面是阳朔著名景点蝴蝶泉。

岩壁上,钟齐鑫的速攀首先将现场的热情点燃。随着工作人员的一声“开始”,只见他敏捷迅速如猴子般攀上岩壁,就在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触摸到线路的顶点,转身向大家挥手微笑了。一条30米的线路,他仅用时1分15秒。这刺激也蛊惑着人们纷纷一试身手,于是每条路线前都排起了攀爬的队伍。与此同时,岩壁前的一处空地上,CMDI学员针对初学者的攀岩培训也开始了。

为什么今天的酒瓶山人气如此之高呢?我想,一方面是这里离阳朔最近,岩壁就在公路边不远处,交通便利;另一方面是精彩的节目不断上演,无论是钟齐鑫的速攀,还是钟齐鑫与Ines的竞技,或是CMDI的培训,内容丰富;此外,这也是酒瓶山纠纷发生后的首次正式解冻。尽管你依然可以在岩壁上看到“攀登者20元/人”的油漆字迹,但据阳朔攀岩联合会的工作人员讲,经过与承包者近半年来的协调与沟通,酒瓶山岩区今后对自由攀登者免费开放,对商业队伍每人收取10元。如何区分自由攀登者和商业队伍,或许不是一个难题,但却是一个未来可能发生纠纷的隐患,就连最新版的Yangshuo Rock Climbs(目前只有英文版)上也在关于酒瓶山的介绍旁标注了“Attention:Access is a problem here,may get asked for money”的提示。

由当地11家攀岩俱乐部组成的阳朔攀岩联合会是阳朔攀岩节主办方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比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攀岩者更关心阳朔攀岩的兴与衰。因为阳朔与我们,是一种写满美好岩壁与自由生活的假期;而与他们,则是留下青春的热土与填满现实的生活;假期可以随时开始与结束,而生活总是要一天一天地过下去。所以,在阳朔,他们的努力也正成为这里的一道风景。他们努力尝试与修建一种与当地农民、与土地承包者双赢的可持续的关系。他们努力开发新的岩区,并为具备开线能力的攀岩者提供电钻、挂片以及交通补助费,因而这两年中阳朔共增加四个新岩区两百多条新路线。

当时间以一种安静的姿态恣意地又流过一年,我相信熟悉的地方依旧有风景。

与往届相比,本届攀岩节增加了多爬多得大赛、自然岩壁接力赛、走扁带大赛、引体大赛、上升器大赛、打绳结大赛、耐力PK大赛、岩友创意表演以及攀登音乐节、攀岩节摄影大赛和攀岩节历史文化展。其中“多爬多得”是本次攀岩节最有突破性的活动,线路不分难度,根据完成线路的数量,得到的不同价值的奖品,这或许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公平分配原则。而新增的攀岩文化展,则希望有更多人了解认识攀岩运动,从而加入到这项户外运动中来。

第四届攀岩节嘉宾

KAILAS攀登队员 钟齐鑫

2004年9月进入江西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就读,2005年5月开始在该学院进行攀岩训练。2007年4月入选国家攀岩集训队。2007年,在世界攀岩锦标赛上他以8秒76的优异成绩获得了男子速度比赛冠军,并且创造了速度攀岩世界纪录。现为中国国家攀岩队队长。

KAILAS攀登队员 谢卫成(阿成)

1999年开始进行攀岩训练,十多年不懈地攀爬,至今已完攀难度为5.13以上的路线超过50条,中国内地第一个完攀5.14级别的攀登者。现为国家攀岩一级运动员、国家攀岩教练员、国家攀岩裁判员。

KAILAS攀登队员 刘勇

从事登山、攀岩、攀冰运动多年,具有丰富的攀登经验,多年来在世界各地进行攀登旅行,开发及首攀过多条大岩壁线路及未登山峰新线路。2011年10月,与曾山、苏荣钦、美国高山摄影师Tim Bolter组成的小型登山队首登央莫龙峰。

VAUDE赞助运动员 Ines Dull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中作文800字 第5篇

在中国这片幅员辽阔的大土地上,风景名胜数不胜数,我最熟悉的就数内蒙古大草原了。

我站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久立四望,并不茫茫,有平地,也有小丘,但不管有什么,眼帘中的只有无边的绿色,那要到哪里,才是个尽头啊?

再往前走走,后面的和前面的没有多大区别,一直都在草原之上。眼前只有碧绿的草原,轻悠旷远的天空,白如棉花的云。再走,走得再久些,终于多了一些颜色。紧接着的就是一条迂回的`河。走近看,河水清澈见底,只见水草在水下招手,鱼儿在水底畅游,上面的鱼儿不时溅起水花,又匆匆游下去,好像在找自己的伙伴玩耍。蓝如宝石的天空中,小鸟正自由飞翔,好不快活。绿色的大草原上,出现了羊群,牛群,马群……它们的叫声聚合在一起,成就了一曲隆重而沉稳的交响曲。

来吧,抛下一切烦恼,好好欣赏这草原的风光吧!瞧,不远的前方有几座蒙古包,渐渐地,出现了人影。不用再靠近了,就在远处吧,白色的羊群,为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棕红色的马群,给无边的绿毯添上了鲜艳的玫瑰,远看,火红火红,多么惹人喜爱,牛群,骆驼群点缀其中,为草原增添了色彩。你看,刚刚还平淡的草原瞬间就变得不平淡了,变得多彩,生机了,令人看了心旷神怡,心驰神往。

这是草原,这是内蒙古的大草原!它多彩多样,它生机勃勃,它匆匆变幻。这是草原,这是一个极其平凡的草原,但这又不平凡,这又是一个极不平凡的草原。为什么?我告诉你,因为这片草原,是一片壮丽的草原,它会产生一种奇怪的境界,这种境界,使你惊叹,叫你舒服。如果你看到了,你一定会沉浸其中,甚至情不自禁的哼一首小诗来赞美。在这种境界中,你一定会战栗在这浓郁的风景中,你一定会静立不动,回味草原带来的无限乐趣,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中作文800字 第6篇

熟悉而又乏味的公交站台!我无趣端坐,忽掸雨珠,忽视时间,焦躁不已,为这枯燥如潮水般涌来一阵烦闷。忽的,眼光聚焦,是一张纸,为这熟悉的地方抹上一股异样风景。它无助地横躺路间,在雨水洗礼下逐渐扭展身子,好像要与沸腾般的水流融为一体。枯叶纷飞,狂风不止,无情地搅动它的身姿,也揉碎了树影和思绪。回头,只见身旁女孩也同我一般。她眉头紧锁,眼光焦距,紧握双拳,无力的垂在空中;小腿紧紧并拢,如根般扎在大地,嘴止不住嘀咕,似纠结不已。环顾四周,人们或站或蹲或坐,无不紧盯手机,吝啬到不愿施舍那纸团一个目光。挣扎不已。那纸团似在雨中瑟瑟发抖,哀求人们,奢望一个眼神。雨珠夹杂着尘灰,渗透微粒,宛如万马奔腾,轰击斑驳树枝。

每迈动一步,背后都仿佛有刺人的寒骨目光,似在地上伸出无形的巨手,拖拽我的身子,终究是放弃,却只得为自己找借口。没事,反正大家都不愿行动,我想。回头,又瞧见那小女孩,她乌黑的青丝随风飘忽,白皙的皮肤也镀上一层金红,衣着干净整洁,看得出崭新。她紧咬嘴唇,小手颤栗,而后长舒一口气,眼神忽而清明。她迅速站起,轻掸尘泥,撸起裤腿,便往雨中冲去……若在这熟悉之地添上华彩的风景。

她没有伞,此时雨虽稍收敛,却也在路面积上厚厚一层,宛如透明水帘。缥缈雾气荡涤尘埃,似将世界纯净。她一步步,从水中搬起双腿,又落下,终弯腰,张开双手,拥入纸团。发丝在风中狂舞,白净的小腿也布满泥水,尘灰似无赖的孩子,趴在她衣上,矮小的身影逐渐清晰。她的鼻尖缀了一点红,眉却舒展,嘴角也绽开抹抹浪花,仿佛心已融化在她的浅笑里,融化在她的敢于向不良现象发出行动里,原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中作文800字 第7篇

外婆的头发已经有很多银丝了,但眼睛依然闪闪发亮,一对小的不能再小的耳朵,被她的花白头发给遮得一点儿也看不见了。我小时候最喜欢外婆的头发,像斑马一样,我每次看到总会伸手去抚摸一下。

到了暑假,我恳求我妈妈带我去外婆的老家——涵江。妈妈皱着眉头,想了快一个小时,才回答说:“好吧,但是你得把作业先做完。”我激动地说:“保证完成任务!”

一路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动车的到达。到了火车站,我吓了一跳。因为以前火车站是用水泥做的,没有电子告示牌,只有人工报站。火车站周围全是沙土、漫天的灰尘和臭水沟。但现在呢?整个火车站都铺上了瓷砖,并且闪闪发亮。每个车站都装了电子告示牌,方便人们确认火车什么时候到站,有没有延误。车站周围全是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草树木,好看极了!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下了动车,头脑里还是想的是一路走到外婆的家。但是出了站口,已经有到外婆家的公交车了,车内的环境非常好,车上还有LED的电视,我看得津津有味。在小县城里,竟能有这么好的公交车,变化可真大呀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到了外婆家楼下,我才发现,外婆的房子已经焕然一新。我惊讶地合不拢嘴,看到外婆,我忍不住跑上前抱住她。她关切地问我:“最近你学习怎么样?身体有没有什么不舒服?”我边抚摸她那依然是斑马一样的头发,边向她一一汇报,接着她便说:“快来吃饭吧!”我吃着外婆做的菜,心里特别的开心,因为太好吃了,感觉外婆就是一个“五星级大厨”。第二天,我依依不舍地与外婆离别,希望以后能经常来外婆家玩。

熟悉的路上也有风景 第8篇

就在最近, 我们家楼下来了一个卖酱香饼的, 不论风吹雨打, 每天都会准时叫卖, 搅了我的好梦。 我仔细听着这低沉而沙哑的声音, 应该是个老人。 我往窗外探了探脑袋, 今天风和日丽的, 我一骨碌爬起床, 情不自禁地循着声音走下去。 哇, 好多人呀, 生意这么好, 怪不得天天都要来。我看人群中有一个瘦削的老人, 个子不高, 围着一件油腻腻的脏围裙, 他正在忙碌地招待着客人。

我想反正我也没吃早饭, 不如尝尝他的手艺怎么样。 我好不容易挤进人群, 看着他娴熟的手法, 虽然旁边人在叫着快点, 他却毫不慌乱。 他先在锅上均匀地抹一层油, 把擀好的面摊上去, “嗞嗞嗞”的声音伴随着香味一起蹿了出来, 撒上绿绿的香葱, 香喷喷的饼就出炉了, 最后再涂上一层秘制的酱。 闻着这扑鼻的香味, 我迫不及待地付给老人钱, 拿起饼就咬了一口, 满嘴的酱香味, 心中不觉多了几分对老人的赞赏。

我一边吃一边往回走, 可刚走了几步, 背后就被人拍了一下,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转过身, 原来是老人。他伸出黑黑的手, 手里有三块钱, 说:“小姑娘, 你刚刚走得急, 忘拿钱了。 ”原来我光顾着吃, 连钱也忘记拿了。 我接过钱, 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 老人就搓搓手, 急匆匆地跑回去了。我握着还留有余温的三块钱, 看着老人的背影, 心里暖暖的。

我又跑回去, 现在人不多了, 还剩下一些饼, 我说:“爷爷, 您做的饼真好吃, 我还想给爸爸妈妈买一些。 ” 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绽开一抹笑容, 像天上暖洋洋的太阳。他把切好块的饼递给我, 说:“小姑娘, 你买了这么多饼, 这还有一些剩下的饼, 就当我送给你的吧。 ”

原来,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人的美不只是通过肉眼可以看到的, 还有通过肉眼看不到的那颗火热的心。 只有走进一个人的心, 你才能看到他真正的美。

熟悉的路上也有风景。

点评:小作者是生活的有心人, 从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 以小见大, 窥见了小人物身上的动人之处, 折射出平凡生活的美。 本文详略安排得当, 描写细腻, 尤其是对老人做饼时一系列的动作描写, 在细节的咂摸中流露出小作者那颗热爱生活的心。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第9篇

我的家乡位于崇山峻岭之中的会稽山麓,这里层峦叠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里的雾有它独特的魅力。

家乡的雾白得美,白得朴素。像瑞雪一样的白吗?它没有。它白中略灰,白里泛青,比白雪美多了。可不是,浓雾沉睡在青山秀水之间,汲取了山间草木的灵气,不要打扮得更秀美了吗?这样的白雾只配乡村才拥有,任何丹青高手,也很难调得出来吧?家乡的雾白得自然,白得真诚,我真想抓一把在手中,甚至拥它入怀,把它点染在画纸上,不时地欣赏它。

家乡的雾浓得深,浓得纯,丝毫没有城市中的雾那般含有油烟味。它很可爱,尽管行人相隔几步时,只能闻声,而不能见人,吸入一丝雾气,清凉清凉的。我们背着书包上学堂,浓雾飘上了我的前额,和我亲吻,我没法回避,这个多情的女子啊,你是在渲染你的热情和好客吗?望望四周,雾茫茫的一片。或许有人会感到憋闷,看不到连绵逶迤的群峰,看不到苍翠茂盛的竹木,可我不在乎。

浓雾变幻着,一会儿化做了凉风,一会儿变成了小露珠,沾在我的发梢上,沾到我的睫毛上。我轻轻合上眼,清凉的感觉使人心旷神怡,经雾水的洗礼,我似乎明眸含“泪”了。

家乡的雾柔得真美。它韧如白云,剪不断扯不断。它轻轻敷在小草上,草也真爱雾姐姐,尽情地吮吸着甘汁。

太阳渐渐升起,雾渐渐地变淡了。一轮红红的圆日高悬在半空中,高山、峰峦、树木渐渐露出了轮廓,经雾水洗涤的山川大地,充满着勃勃的生机。那奄奄一息的枯木似乎也滋润了,有了洒脱的生命。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中作文800字 第10篇

家乡的小路虽然没有城市的马路繁华,但那里空气清新;家乡的小路虽然没有城市的马路宽阔平坦,但那里的林间小道别有一番风趣。

独自一人漫步在家乡的小路上,与风,与树为伴,听着树叶沙沙的交响曲,走在坑坑洼洼的石子路上,回想起以前在老家的点点滴滴。

小时候,在老家住过一段时间,每天爷爷都会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出门溜达,有那么一次,我和爷爷出去玩回来,在半道上,天公不作美,就突然下起了雨,幸好我和爷爷早有准备,带了雨衣和伞。小路上瞬间变泥潭,连地上坑坑洼洼的石子都看不清了,我和爷爷只能推着车子走了,我帮爷爷挽起裤脚,爷爷穿着雨衣一步步推着车子走,我在旁边打着伞随着爷爷走,每走一步,鞋里都会灌满水。回到家,我和爷爷的鞋早就成泥巴了,奶奶边骂我俩,边帮我们刷鞋。

现在的我,又一次走在这条小路上,虽然我已不是当年那个小姑娘,但人变路未变,还是承载着我的回忆。小路的两旁长满了野草和野花,还有几朵蒲公英,风一吹,蒲公英如小伞状的种子随风飘扬。

小路直通农田,那年正值麦穗成熟的季节,麦穗挺拔的屹立在田里,风吹过,就想麦穗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我和爷爷就专拣人家割完掉地上的麦穗。

农田旁边的石子路上流淌着清澈的小溪,里面的石子看的一清二楚,耳旁还有鸟儿欢快的叫声伴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使人心旷神怡。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中作文800字 第11篇

我骑着单车在这个生活了十六年的古城中穿梭着。熟悉的风,熟悉的胡同,熟悉的花香。风中夹杂着淡淡的青草味儿以及微微的湿意,在我鼻尖萦绕,勾走了我的魂儿。

在转角处我又看到那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夕阳西下,在光辉的渲染下她似乎成为了一尊塑像。熟桃般红肿的双眼里布满了焦急和慈爱。每一次路过时,总见她深深地凝视着我,嘴里咕咙着,不知说着什么。

月上柳梢头。明镜般的月亮悬挂在天空,如水的清辉静静地倾泻在大地上。我独自在宁静的`古道上散步,在转角处又再次停留,因为老太太家里飘来的花香牵引着我。走近一看,门口处黄米粒般的花儿一簇簇,散发出馨香,月光给它们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细纱,朦胧又别致。“姑娘进来吧。”沉醉在花香里的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孩子,你要花吗?”老太太满脸皱纹的笑脸像深秋的黄菊。“嗯,这花真香!”我情不自禁地答道。“是呀,是我孙子带回来的!”欢快却带着深沉的叹息。“您孙子呢?”我不禁为自己的冒失吐了吐舌头。“他走了,永远也不回来了,永远也不回来了……”老太太低下了那满头白发的头,陷入了迷茫,但我仍可以看清她那噙满泪花的双眼,我忍不住问道:“那您呢?”“人老了,死也死在故乡,落叶归根!”我也陷入了沉思中,花儿的香气一股劲儿地往我鼻里钻,却弄得我酸酸的。

“孩子,这花送给你吧!”说完老太太便艰难地蹲下身子准备去摘。“不,老太太,那是您孙子给您留下的,我不能要!”“不用,它已经在我这里扎了根。”老太太指着自己的胸口。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中作文800字 第12篇

当我再次回到母校,走在那通往教学楼的小路上,看着道路两旁的植物,又引起了我的回忆:当这些植物开花之时,我经常和我的同学在来到这里散步,我们说说笑笑,那时是多么的快乐啊,这小路有太多太多的回忆……

不知不觉,来到了教学楼前,这是我学习的地方,来到我曾经待过的教室,以前学习的画面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这里有我和同学们还有老师的共同回忆,上课时,我们认真的听老师讲课,下课时相互嬉戏,和老师聊天,那时的一切是多么的令人难忘,在一间教室里,有着许多美好的回忆。

漫步在校园里,这里的一切是多么的难忘啊,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是多么的熟悉,校园里的一砖一瓦是那么的亲切。

在学校里的某些地方,是我非常有回忆的地方。比如寝室,虽然我再也不能回到那熟悉的地方,但是在我的心里,寝室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

操场虽然不是很大,但是那里有我们童年最烂漫的回忆,时常在那里玩一些游戏,也是我们追逐打闹的地方。可是现在呢?不知道操场上还有没有我们之前那样的场景。这友谊也是熟悉的地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只是我的眼前再也没有这样的“景色”只是单纯的回忆。

教室,是一个早读充满郎朗书声的地方,老师不在的时候,教师当然是属于我们的了。可是老师从窗前一闪而过的时候,同学们都会拿出一本书装装样子,可是他们也有分开的时候呀。我当时鼻子酸酸的。那熟悉的风景也不能出现在我的眼前。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第13篇

一、目标重设——从内容理解到形式发现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体裁为散文,作者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叹。作为一篇写人的文章,学生已经在原先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知晓了作者写作的主要旨趣。如果复习课上以复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为目标,那么这样的复习课肯定就是停留在“炒冷饭”的层面上,是没有办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因此,我们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重设,将复习的重点从对内容的关注转移到研究作者写作艺术。

师:天游峰的扫路人勤劳、朴实,你们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读出来的?

生1:“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师:有同学说老人很慈善,显得很有精神,又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2:我从“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读出了老人的慈善。

生3:“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师:想想我们平时在写人的作文中,一般也会先写人物的——(生齐)外貌。但我们在写作时,一般只会写一次人物的外貌,但作者却写了——(生齐)两次。仔细比较一下,这前后两次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生4:一处写的是衣着,一处写的是脸部。

师:继续找找,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5:第一次作者写的是傍晚时分看到老人的,第二次是作者借着淡淡的星光仔细打量老人的。

师:作者观察的时间不一样。

生6:作者第一次看到老人是在武夷山的石阶上,这是在远处观察老人。第二次,作者是在老人的小屋里,这时已经走近了老人。

生7:第一次,“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远处观察老人。第二次,作者是“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这时就在老人面前了。

师:作者的用词非常精准,你的眼睛也很亮,能从作者用词的差别中感受到作者观察的角度不一样!

生8:第一次,作者是粗略地看,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主要写了老人的穿着;第二次,先总写老人的脸部,再具体写脸上的神情,而且看得很仔细。

师:你在前面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好的补充,知道作者为什么第一次就是粗略地看,第二次却要细细地打量呢?

生8:因为第一次作者还不认识天游峰的扫路人。而第二次,作者是在老人引他进了小屋进行了交谈之后。

师:武夷山有那么多人,但作者的目光就仅仅锁定在扫路人身上,不仅是一般看看,还仔细打量呢。这是为什么?

生9:想更好地了解老人。

师:那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想进一步了解老人呢?

生9:因为作者与老人交谈之后,知道老人每天一上一下要扫一千八百多级台阶,感到很吃惊。

师:除了吃惊,更多的是——(生齐“佩服”)。作者前后两次对老人进行的观察,情感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这样一品读,还真的有了不少收获。其实,再仔细看看,这两段文字中还藏着共同的秘密呢!

生10:作者在远处看到的老人很精瘦,仔细打量时,看到老人还是很瘦削。

师:是呀,作者两次都提到老人很瘦。这个瘦就写出了老人的特点。今后,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除了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更要突出人物的主要特点。作者写扫路人,第一次是粗略地观察,但随着对老人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吸引他走近了老人,并仔细打量,观察更为细致了,对老人的敬佩之情也就溢满字里行间。

这样的复习教学,将关注点从对文本内容的关注转移到对写作形式的关注,让学生在重复阅读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发现——原来这篇课文还有新的秘密等待着去发现,并从对内容的温习中发现写作的技巧,不仅仅为学生打开解读文本密码的又一条途径,更让学生从教材的“这一例子”中学会了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内容重设——从单一文本到主题文本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对某一篇课文的再读再议,更应该引导学生观察与“某一篇”相似的“某一类”,以期发现更多的信息。《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写人的散文,这一类文本在教材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在复习《天游峰的扫路人》时,可以让学生对这一册教材中特别是已经学过的其他教材出现的类似文本进行新观察。《只拣儿童多处行》《我和祖父的园子》《理想的风筝》等课文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样,都以文字清丽优美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复习《天游峰的扫路人》时,可以将这些课文进行呈现,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发现相似点和不同点,以提高学生鉴赏性阅读能力。

师: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不仅写了扫路人,还写到了“天游峰”。能迅速找出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吗?

生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生2: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师:课文明明写的是扫路人,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笔墨写天游峰的景色呢?

生3:这样可以衬托出老人在这么高和险的天游峰扫石阶非常辛苦。

生4:我补充,从中可以看出扫路人的豁达开朗。

师:第二次写天游峰的时候,还有这样一句话(出示——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作者还写了谁?

生5:作者写游客辛苦爬山是为了和扫路人进行对比。

师:作者越是把天游峰写得高,写得险,游人攀登是那么不容易,就越能显示出老人的不怕辛苦、豁达开朗。其实,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也有这样的写法,写人不仅仅是写人,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景物描写,以此来衬托主人公。能举例子吗?

生6: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中,作者冰心多次写了园子里美丽的充满生机的海棠花,表面上在写园子的美,其实是在衬托儿童的烂漫、充满生命活力。

生7:《我和祖父的园子》里,作者萧红在文章的一开始就写到了园子的景色,到了课文后面又写了园子里的景色,这些景色写得很美,其实是反映祖父带给萧红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

师:这些课文的作者,在写人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写了与人物与事情相关的景物,你们发现这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吗?

生8:写人不能单纯地写人,还可以通过写与人物相关的景色,衬托人物。

生9:写人的文章如果写景,这个景色一定是为写人物服务的。

……

因为有了相似文本的链接,使得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写人文章的写作技巧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也提示我们,复习“某一课文”时,如果有“某类课文”的链接,会让复习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厚和丰富,可以避免在单一的课文中机械地“重复”甚至“啰嗦”,可以打开学生仓库的大门,让语文的“积累”作用真正发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三、策略重寻——从机械训练到智慧建构

字词抄写、内容重温、题海训练是复习课的最大弊病,使得学生对复习课充满了畏惧。所以,对教师而言,必须给学生寻找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机械训练中解放出来。《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对于字词篇章而言,只需要学生通过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解决了,如果课堂上需要检测复习效果的话,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随机抽查便可。因此,在复习这篇课文时,一是可以从“微习作”入手,让学生仿写某种写作技巧,或者仿写某个片断,或者续写几年后再见扫路人的情景;二是可以从“泛阅读”入手,让学生继续寻找已经学过的类似文本的其它写作技巧,或者阅读更多的相似的写人类的文章,让学生远离机械训练,重构新的语文知识,提升更高层次的语文能力。

师:在写作中,景物描写一定不是纯粹的写景,而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当中,才能恰到好处地为表现人物形象服务。这篇文章中,作者两次写扫路人的外貌,也有两处写天游峰的景物。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先写远处的景,看到的是扫路人大概的形象;然后走近天游峰,看得更真切,仔细打量老人,并与老人有了更多的亲切交谈。因此,在作者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扫路人。现在,如果让我们再来写一写写人的文章,你是不是有些构思或打算了?

生1:我观察的是一位清洁工,准备细致地写好她清扫路面时的一系列动作,并通过写与她的对话,表现出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特点。

师:对,我们要善于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来写,不可面面俱到。

生2:我准备通过一两件具体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这样才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醒,选取典型事例很重要,这可以让你的作文与众不同,独具特色。

生3:在写作时可以尝试进行适当的景物描写,融情于景,以更好地衬托人物的形象。

师:是的,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刻画,如果能在行文的过程中,巧妙地用上衬托或对比的写作方法,就可以更好地凸显人物形象,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推荐大家阅读两篇文章:一篇是季羡林先生的《我的女房东》,还有一篇是冯骥才的《挑山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读懂文章“写了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现在,请大家写一写自己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那个人,可以模仿这些课文的写作方法,当然,老师更希望看到你们有自己的表达方法。

这样的复习,从重新认知开展,关注了语文学习的一个“点”,并让学生在“点”的认识上主动构建新的习作策略,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既没有“炒冷饭”之嫌疑,也没有“工具化”之倾向。面对“某一课文”,需要我们牵“一”而动“全”身,让学生在复习中主动开启经验之门,敏于发现类似文本的更多写作奥秘,智慧地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新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中作文800字 第14篇

随着心中那一种莫名情愫地牵引,我便迈进了这无限绿意之中。初晴的空气湿润清凉,带给我一片宁静,心中的烦躁与故作成熟的愁绪也一并消失。

嗅着泥土的芬芳,看着那一片一片绿叶上的点点晶莹,顿时觉得十分欢喜,想要伸手去感受一下它们的美丽,分享一下它们的快乐,却又担心惊扰了它们。这一刻,便有了种“探头倚门窥,唯恐惊佳人”的羞怯。

一阵喝彩声传来,我才惊觉那无限绿意已经退去身后,前方是一群热爱篮球的同学。地上的积水还没有随风而干,篮球的每一次拍打都会沾上一点泥水,但他们依然是活力十足,对那飞溅的泥水是毫不在乎,看他们那被泥水染色的衣服便可得知。

我静静地站在球场边,看着他们追逐着篮球挥汗如雨,看着他们释放着青春与热情,我便觉着全身的血液都沸腾了起来,它们呼啸着,奔腾着,在我的血管里涌动着,打破了先前的宁静,却又不似雨时的躁动。此时此刻我突有一种俯视众生万物,指挥千军万马的豪情。

没有来地想看一看太阳究竟是何等模样,就抬着头,直直地与它对望。它依旧那般光芒万丈,不可直视,可我却依旧顶着眼睛的劳累,固执地想要看清它。眼睛的干涩让我不由自主地闭了闭眼。再次睁开双眼,早已蕴满雾气,在阳光的照耀下,放出五彩华光。此时,我想起了一个古老的故事,说太阳初时在天空行走,所有人都盯着它看。它怀着羞怯去请教了大公鸡。大公鸡给了它一把针,人们再盯着它看时,就丢出去。自此之后,太阳便成了金光闪闪的,令人不敢直视。以前听了一笑而过,现在却另有一种感悟,或许它真的是羞怯了吧!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今日所见都是平日里常见的事物,只是平日里在虚浮之中躁动着,没有今日的平静心境,因此看不到这些美景。只有保持着心灵的平静才能更好欣赏这世间。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中作文800字 第15篇

中秋,还是回了故乡。远远的看见那孤兀的青山,我便知道,故乡已近了。虽然近了,却没有什么“近乡情更怯”的情感,更提不上激动、兴奋,因为这个地方与我心中之故乡差之甚远。转过山去,便到了故乡,仍与过去差别不大,道路两旁,电线杆上的电线低垂着,几乎要触到低矮的灌木,刚下过雨,路面上也是泥泞的,常有汽车驶过而溅起许多的泥,说普通话的人仍是少之又少,像是从泥里长出来的乡音杂乱地响着,回响在每一片天空。

回了家,鞋上和裤角上都沾了许多呢,既然如此,那就索性再转转吧。故乡的屋后有一片野地,杂草肆虐的生长着,有一个小孩那么高,这是我小时候与小伙伴玩捉迷藏的地方。再往前走,穿过野地,有一堵墙,但并没有什么作用,只是一段残骸,走两步便可以绕过去。

我绕到墙的背阴面,停住了脚步。

好美的几株夹竹桃!枝虬曲地缠在一起,茂茂腾腾的绿叶自然地垂着头,浅浅地低语着,在树的顶部,一串串的花朵吮饱了露水,娇艳地舒展着身姿,红的白的,一个个鲜嫩欲滴,一个个姿态万千,只着浅妆,便明媚了半个世界,像画布上随意点染的几点红,像阿尔卑斯山上偶然飘下的几片雪,无意间触动了人的心,见了这样的景,人也变得轻盈了,仿佛轻轻一跃,便可在那枝头做一朵花。

我喜欢夹竹桃,因为在城市的街道上时常可以看见,我便认为这夹竹桃是城市才有的花,可今日在故乡见了这花,心头莫名产生了一丝悲哀。其实我也是故乡人吗?到了城市,怎就成了城里人呢?就好比这花,原是开在在乡间的,带着乡村泥土的清香,到了城市,沾染了几丝城市的俗气,怎就变成城市的花呢?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中作文800字 第16篇

过年那段时间,外婆家从初一到十五基本上天天都有人来拜年。外婆的子女多,床是必不可少的,总共加起来有九张,平时家里闲着六张,但在过年的时候还必须要有人打夜牌,不然睡不下,家中是特别的热闹。厨房做饭也十分热闹,外婆、舅妈、我妈和两个姨妈,这个宠大的阵营在厨房劳动着。早中晚三餐必须要办两桌饭菜,因为人太多,挤不下。

白天,大人们打麻将去了,我和哥哥们就去放鞭打扑克,如果下雪了,我俩还会去摔跤,或者打雪仗。

在农忙时节,也会别有趣味,姨妈们会叫上我们一家去帮外婆割谷子。那时我们就会多带上几套衣服,因为到田里割谷子的时候,身上会很痒很难受,必须要洗澡换衣服才能舒服,那时站在外婆家门口居高临下地看大人们在田里割谷子,可谓别有一番情味。

上星期外公过生日,我和爸爸妈妈又来到了这儿,因为姨妈们都没来,没什么意思,在吃完中饭后,我和爸爸就上去找大舅,商量着带狗一起去捉野猪。准备就绪,大舅一唤,就跟来了几条狗。因为是第一次去,我还特地看了一下时间——13:30分。我们顺着才修好的公路向前走,一路上走走停停,为的是给狗留出时间寻找猎物。

我们走进了深山里,大舅说:“这里原来没有路,现在长住这里,我把它砍砍就成了路。我们从这条路走,这边路近些。”我们跟着大舅穿越树林,一路上有很多的刺藤子和刺树,大舅在那儿上演“特技”,一跑然后单手向树枝上一勾,就越过沟到了对面的路上。我也学他,看也没看就冲过去,手按在刺树上,人是过去了,可手掌被刺了几个洞。

一路上我们跟着狗前进,手上又被挂了几条伤口。好不容易爬上一块巨石,前方突然出现城镇,我问爸爸是什么地方,爸爸说是仙居。

“那有水的地方是不是南河啊?”

“嗯!”

绿水环山,漂亮的美景仿佛人间仙境。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第17篇

上班的日子,早出晚归,两点一线的生活,听听都觉着乏味,其实——并不尽然。一路上,可以看绿树葱茏,闻花儿飘香,可以听鸟儿啁啾,风儿吟唱,这是很美的事情吧?然而还有更美的风景,我把它叫做“执子之手”。那是一次上班的路上,就快迟到的我偏偏遇到红灯,无奈地停在十字路口。我看见一位老太太,颤颤巍巍地想过马路。快点啦,我心里想,要不然,等那边绿灯一过,你还没到中央呢,这边就是汹涌的车流。正着急着呢,就看见一位小伙子,左手拉着老太太的手,右手扶着她的肩,很快地过去了。呵呵,原来她有孙子作伴,多亲热的祖孙哪!可是,再看过去,老太太正在向小伙子道谢,小伙子则笑着向她招招手……那一刻,从此在我脑海中定格。

到了学校,迷人的风景更多。喜欢看孩子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这个说“我认为”,那个说“我觉得”……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候听得频频点头;喜欢看孩子们动情地朗诵诗文,比如读“再别康桥”的时候,徐志摩的那份依依之情,同学们感同身受,他们的语调时而舒缓柔和,时而喜悦兴奋,时而低沉惆怅,那眷念,那不舍,都从他们的眼中尽情流露出来……还有辛弃疾、陆游,从孩子们的表情和声音里,我知道,他们读懂了这两位爱国词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炽热情怀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忧愁……

课间,常有被学生包围的时候,听他们急急地询问、叙说,慢慢地给他们提示、讲解,看他们若有所思或恍然大悟的神情,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偶尔,还会有一只手伸过来:“老师,给你糖!”抬头,是一双热切的眼,这时,又会有暖流漫过心头。

办公室窗前,有一排香樟树,我最喜欢看那些新生的树叶在阳光下闪烁,它们就像我的学生,快乐,活泼,生气勃勃。我看着它们,总觉得有说不尽的妙处。是啊,其实只要有心,有爱,再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而我,会每日徜徉其中,乐此不疲。

【同题PK】

在评析两篇文章之前,首先说说“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这道题。这是多好的一道题,其质感与韵味远比许多高考题还要棒。首先,题目传递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它是可以成为座右铭的一句哲言。其次,题目体现了一种写作的创造之美,可以成为写作命题的典范。

“熟悉的地方”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生活中充满无限情境的集合,可以因不同的人而产生无限的列举,但必须是“熟悉的”,而“地方”本身又是一个可实可虚的自由时空,这就是第一关键词。第二个关键词是“风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视觉意义上的美丽的景色,即自然风景,仅仅如此,也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写作对象;也可以引申为体现美好的人格和洋溢着人性光芒的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即社会风景,这也是一个写不完的话题;当然,还有前两者的结合,这样作文就更为完美。每个人的理解或写作的兴趣与欲望不同,“风景”的意义就不同,作文的主题也就五彩缤纷了。家庭、学校,常经过的林间小道、烟柳池塘、弄堂小巷,留心观察,总能发现意外之趣;一棵树、一株草,一抹残阳、一轮明月,亲友、师长、同学、街坊邻居,稍加润色,总可以成为你风景的主角;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抹微笑,一个生命不为人知的奇迹,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都可以为属于你的风景添上精彩的一笔。

但要真正写出这道题的味来,千万不能忽略的是这个副词“也”,它不只是关键词,更是“题眼”。你书写的“风景”存在一种相对照的“风景”,有一点类似于物理学上的参照物。结合上下文,这个风景应是就在身边的、本应非常熟悉的、却被长期忽视的、最终又恍然大悟的一种美的存在,“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由此想到这两篇同题的文章,应该说都写得不错。学生文章重点写了两幅风景,语言清新优美,读之打动人心;老师文章,文笔老到、自然,信笔所至,风景迷人。但两篇文章读后,总有那么一丝遗憾:所写是“熟悉的地方”,所写也是“风景”,总觉得这题目好像被写成“熟悉的地方有风景”,套用一句话,就是“也”字不知到了何处,“熟悉”依旧共“风景”。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中作文800字 第18篇

一座教学楼和另一座教学楼,由一个美丽的走廊连接着——几株紫藤顺着柱子一路攀缘,攀到了走廊上面,珠帘一般地盖住了走廊顶,一层接着一层。粗壮的藤条上,不断地抽出新芽,生机勃勃;到了缤纷夏季,它吐出的一串又一串美丽的紫色小花压弯了枝条,格外壮观。

不过,这只是晴天的景象,雨天,可就大相径庭了——走廊几乎没什么挡雨的作用,明明有着厚实的铁板,雨水却仍是接连不停地漏下来。每每我雨天经过这里,都只是感叹廊顶的不固,却总没有想过真正的原因——我连看都不看走廊顶,就断定是铁板生锈的原因。

那天早上,雨下的正大。狂风卷着又重又密的雨点,暴躁地呼啸着。我浑身都被雨水打湿了,书包更是湿得不成样子。但走到这走廊下,我又被浇了一头的水!我恼怒地抬起头,瞪着头顶上那漏着水的铁板。然后,我愣住了。这一刻,满肚子的气全消了,留下的只有感动。

“漏水”的原因绝对不是我之前武断的铁板生锈那么简单,因为学校刚又在之前的板下装了一层板。而且这些板竟都是坚固的不锈钢,不会生锈。我看到,在大块大块不锈钢板之间那微小的缝隙中,几条藤蔓探出了头。而那些雨水,便是顺着藤蔓留下来的!

园丁多年辛勤栽培,走廊上小小的一方土地早已承受不住紫藤旺盛的生命力,它们伸出无数条手臂,向着两边的教学楼上攀爬着,以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下方的藤条也在努力啊,它们拼尽全力,向缝隙下探索,即使未达到目标,就已花光所有力气而枯死。那些幸运的,也有钢铁一般意志的藤蔓,成功地发展到了走廊下面。虽然已经被磨成了畸形,可它们还是成功了!

许许多多的、奇形怪状的藤蔓布满了走廊顶,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宿将身上的瘢痕,悲壮;也像书法家笔下的汉字,苍劲有力。这是一道独特而又美丽的风景。

上一篇:2024国庆活动总结下一篇:穷人续写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