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社区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2024-06-12

在全区社区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精选6篇)

在全区社区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1篇

同志们:

这次全区社区建设工作会议,是区委、区政府根据当前全区社区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表彰先进、总结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区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整体深入快速推进全区社区建设工作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规模大、参会人员多,会议内容丰富,是我区开展社区建设工作以来的第一次。会议将表彰一批社区建设先进集体和社区工作先进个人。一会儿,石部长、马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配合,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全区社区建设几年来的工作情况和下一阶段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我区开展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区社区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原则,围绕构建和谐社区的总目标,整体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2002年我区被命名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2003年中城滨江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XXX被中央组织部、民政部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西华师大、西城社区服务中心XXX被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评为“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2004年我区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社区建设示范区”,XX、XXX、XXX、XXX被省委组织部、民政厅评为“全省优秀社区工作者”。我区社区建设取得的成绩受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回顾几年来我区社区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社区建设工作

随着我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建设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抓手,其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我区各级都加强了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一是区四套班子领导多次深入社区调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各级都将社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要工作,常议常抓。二(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是社区建设组织领导体制和机制健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都分别确定了一名领导分管社区建设,区级部门明确了职责和负责人,明确了目标任务。三是区委、区政府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在建设DC样板区中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制定了发展规划,把社区建设纳入了社区建设的总盘子。四是把社区建设纳入了区委、政府重点督办的事项。

(二)改革体制,调整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

为“便于服务管理,便于资源开发,便于居民自治”,我区合理调整了社区街道、社区的管辖范围,将城区49个居委会调整为27个社区居委会,各社区均建立了党总支或党支部,依法选举了社区居委会,制定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公开考选、竞争上岗等方式,调整充实了社区干部队伍,年龄大幅下降、文化程序大幅度提高、社区干部补贴大幅提高等,月人均达到500元左右,还解决了养老、医疗保险、办公经费等。营造了拴心留人的环境,为提高社区干部的工作能力,加强了对社区干部的培训,社区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普遍得到大幅提高,特别在城市管理与服务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如2003年的非典和日常的稳定工作,社区干部的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三)加大投入,改善社区基础设施

过去受条件制约,我区社区基础设施普遍简陋,社区的办公用房和活动场地匮乏。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社区基础设施实施方案。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功能,区财政每年都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广泛开辟渠道,争取划拨闲置国有资产。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创建了以学院街社区等一批文体、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法律为特色的“特色社区”和以滨江社区等“星级社区”7个。截止五月底,全区37个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平均达到135平方米。

(四)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也是社区工作的基础和核心,为抓好社区服务工作,我区初步构建了区、街、社区三级服务网络体系,目前建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便民服务网点867个。通过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大力兴办服务实体和完善服务网点,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社区公益性的保洁、物业管理、保安等劳动就业岗位促进再就业。近几年我区服务累计吸纳1.68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齐抓共管,形成社区建设合力

在社区建设发展过程中,我区有关部门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配合支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组织部针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形式,提出了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财政部门加大了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区财政从2001年起每年列支近200万元专项用于社区建设,司法行政部门加大了街道社区法治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热点、难点”问题的整治,建立健全了街道社区法律服务网络;公安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和社会治安状况,改革警务工作运行机制,警务工作前移,狠抓了“一区一警”的工作落实;文化部门制订了社区文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通过三至五年努力,实现城市社区文化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基本相适应的目标;卫生、计生、体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分别提出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城市社区体育事业发展、完善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工作意见和要求;民政部门作为社区建设的牵头单位,充分发挥了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工青妇、残联和老龄办等组织也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扶老、助残、救助弱势群体等工作。驻社区单位也积极支持社区建设,为社区捐款、捐物,并将服务设施等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合力推进社区建设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我区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

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社区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原则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新型社区为目标,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政府推进为主导,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拓展服务,完善功能,推进自治,推动全省社区建设整体快速向前发展,努力建设一批经济文化繁荣、环境舒适优美、管理规范有序、服务设施配套、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治安良好的现代文明的和谐社区。

根据市委、市政府5月31日召开的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实现上述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社区建设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社区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托。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我们要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建设和谐XX的高度,充分认识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将社区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整体深入快速推进全省社区建设。

目前,我区建设的发展不平衡,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部门、街道、社区对社区建设的认识不足,社区建设跟不上全国发展速度,社区意识培育不够,社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参与度不够高;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交办行政事务多,社区负担偏重;社区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落实,全区还有6个社区居委会无办公场地;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社区建设的发展,务必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理顺关系,完善社区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完善“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组织领导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明确社区自治权、协管权和监督权。按照政社分开、责权统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和责任,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政府依法行政、街道办事依法指导、协调,社区依法自治,使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逐步完善,做到既保证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又避免出现社区工作过分行政化倾向。各级要实行权利下放,重心下移,促进管理职能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行政指令向具体指导、下派任务向积极扶持的转变。充分调动各种社会群体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共驻共建、共享共用。驻社区各单位要自觉服务和服从于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参与、支持社区建设,努力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力度,实现配套服务

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文件要求,建立社区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保证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干部补贴和保险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的增收逐年增加。区委、区政府决定,提高社区居委会干部的补贴标准,增加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和活动经费。要继续加大对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从今年起,区财政预算给城市社区书记、主任每月补助360元,副主任补助340元,其余人员补助按原政策执行。上述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按原政策执行。每年为城市社区每个解决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5000元。今年对纳入市上标准化建设安排的学院街、兵马堂、燕儿窝、花园坝四个社区财政每个一次性以奖代补10万元;对纳入市上重点建设安排的柳林路社区一次性以奖代补2万元;对其余纳入市上市级示范社区安排的每个社区一次性以奖代补2000元。努力拓宽社会投资渠道,进一步完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资机制,利用、整合现有设施,实行辖区内包括社区服务、文化、体育场所在内的各项资源共享。

统一规划,分批建设,逐步构建起区、街、社区三级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为低保对象、老年人、残疾人和各种优抚对象提供特殊服务。大力兴办中介服务、家政服务实体,完善服务网点,开发居民生活服务、社区环境卫生、保安、公共设施管护等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进一步完善有关扶持社区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社区服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巩固成果,深化各项工作

我们要在巩固“十进社区”成果的基础上,细化措施,扩大“十进社区”工作覆盖面。继续推进警务进社区,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实行群防群治。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搞好民事调解。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为居民(本文来自文秘

[1][2]下一页

在全区社区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2篇

同志们:

为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社区工作,推进城市发展,区委、区政府在认真准备、加强调研和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召开今天这样一个规模、层次的工作会议。这是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社区工作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我区“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狠抓下半年全区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社区建设而采取的具体工作步骤,同时,表明了区委、区政府加强社区工作,推进社区建设的必成信念和坚定决心。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社区工作非常重视,丁市长和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亲临今天的会议。马上,丁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在绍泉同志讲话的基础上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推进社区工作,提高认识是前提

推进社区工作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工程,是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的基础工程,更是一项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民心工程。新的历史时期,社区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社区工作的要求更加规范,加强社区工作,不仅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作为主城区的海陵服务中心城市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同样也是提高我们整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根本途径。社区工作发展的经历是个不断推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既不能以现在的思维观念来评价过去的社区工作,这是不客观、不公正的;也不能以过去的思维定势来衡量现在的社区工作,这是低层次、低要求的,必须以发展的眼光谋划、指导社区工作,只有认识有了突破,工作才能有动力、有飞跃。当前,增强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党员干部、广大社区工作者做好社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光荣感,必须切实解决好“四个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四个方面”的共识:

“解决好摆上党委、政府的全局工作地位问题,进一步形成抓社区就是抓发展的共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基层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一方面,大量的“单位人”变为“自由人”流向社会;另一方面,大量的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涌向社区。由此带来的是企业剥离给社区的职能不断增多,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不断加大,城市的社会管理问题日益突出,社区工作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闻报道的热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抓社区工作,努力打造民主自治更加完善、社区服务更加便捷、社区文化更加繁荣、社区治安更加良好、社区环境更加优美、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实质就是在提高城市档次,提升城市竞争力,就能对外产生吸引力,集聚各类生产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好社区工作也就是为发展造环境,为发展打基础。因此,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将加强社区工作摆到中心工作和全局工作的特殊地位,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研究解决社区工作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推进社区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纵深发展。

“解决好机关部门的服务前移问题,进一步形成推进服务社区就是实践为民宗旨的共识”。社区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它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使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可以说,为民是社区工作的宗旨,服务是社区工作的根本。全区各机关部门都要从思想认识入手,把服务社区作为部门工作的延伸。既要解决“不进社区”问题,将部门服务前移,工作下移,将教育引导工作贴近群众,深入群众,推进党建、文化、卫生、计生、法律、科普等项工作深入社区,进一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也要防止以服务之名“滥进社区”问题,把一些本应部门承担的职能推向社区,把工作压向社区,使服务进社区简单变成了工作任务进社区。总之,各机关部门都要结合自身职能,不仅要落实“工作进社区”问题,更要思考“服务怎样跟上”的问题,把我们的工作真正体现在服务上,通过服务来体现我们的工作质量。

“解决好街道的职能定位问题,进一步形成从事社区工作就是履行职责的共识”。街道是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是代表党委、政府直接服务群众的,其工作的全部是社区,工作的唯一也是社区。不难看出,社区工作是街道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抓住了社区工作这个街道工作的“牛鼻子”,就能够带动街道各项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因此,各街道的党政班子和全体街道机关干部都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能,强化工作责任,对街道在社区工作中应该做什么?必须怎么做?达到什么样效果等进行研究和探索,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真正发挥街道在社区建设中的主阵地和生力军作用。

“解决好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发挥问题,进一步形成奉献社区岗位同样大有作为的共识”。社区居委会是城市最基层的自治组织,居委会主任也被誉为“小巷总理”,其在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搞好社区服务、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尤其是在架设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纽带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小天地”里照样可以有“大作为”。这几年,我区的城西街道江洲社区、城东街道新桥社区和红枫老年公寓、城北街道通姜社区分别在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发展居办经济以及为老年人服务、为弱势群体服务、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等方面成绩突出、形成特色,就是最好的例证。只要我们大家都把居委会工作作为一项光荣的职业来看,当作一份崇高的事业来做,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推进社区工作,创新发展是动力

社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工作内容新,探索性强,社会意义大。尤其是当前,社区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既定目标,坚持创新发展,努力做到“一个明确”和“四个强化”:

“一个明确”即:明确工作目标。今天会上下发的《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已经明确了我区2006年创建成“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区”、2007年创建成“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的总体工作目标以及关于开展创建活动、完善社区服务、健全三级平台等方面的具体工作目标。目标就是标杆,就是责任。当前,围绕实现目标,各有关部门和街道社区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认真分解落实好目标任务。只制订目标而不能有效落实,就会失去目标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就会使目标有落空的危险。因此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搞好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和街道社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分解落实到每个街道、每个社区,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坚决杜绝软任务难考核的思想,真正做到目标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压力传递到位。二是要靠实拟订工作措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06年创建成“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区”,2007年创建成“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靠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扎实有效的工作积累来保证,必须从眼前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好基础性工作。各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做到长远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将既定目标分解到,细化到季度,增强目标的可操作性,从现在起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规划的要求不断向前推进。

“四个强化”即:

1、强化基础阵地建设。社区的办公、活动用房是社区建设的载体和依托,没有这个阵地,社区建设也就失去了基础,有了这个阵地,也就解决了社区有地方办事的问题。对照有关标准,我区社区硬件设施配套水平不高,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面积普遍偏小,有些甚至没有社区用房。可以说,我区落后的社区基础设施已经严重制约着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步伐。因此,完善社区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多渠道解决社区用房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和工作重点。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前一阶段,区有关职能部门已经展开了调查研究,按照总体规划,分实施的工作思路,着手制定我区《社区用房达标建设规划》,力争用2-3年左右的时间,解决所有社区用房达标问题。为此,区委、区政府将在全区开展“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通过整合现有社区用房资源,以合并、置换等方法,解决一部分;出台相关规定,以保证社区用房必须首先满足办公和活动之用,挤出一部分;争取市委、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的支持,针对暂不改造的老小区、列入拆迁改造范围的老城区社区、新建住宅小区和单位型社区等几种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新、扩建一部分。

2、强化服务平台建设。社区工作的根本在服务,社区工作的生命力仍然在服务。要拓展服务领域。“居民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政府及部门要围绕群众需要将服务前移、下移,街道和社区必须坚持从社区居民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着眼、入手,努力拓宽社区服务领域,进一步完善社区三大服务网络建设,即:面向社区困难群体的帮困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同时,要坚持贴近群众、深入群众,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要创新服务载体。开展社区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着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许多社区服务的新载体、好办法。这方面,我区城东街道学习借鉴盐城亭湖区的经验,创新城市扶贫帮困载体,成功创办了“爱心超市”。在探索社区服务中心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创新社区服务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努力实现零距离为民服务。要争创服务特色。服务特色是社区服务的亮点和品牌。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积极构筑起以区级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以楼道单元服务组织为基础的社区服务网,做到民思我想,民忧我解,民求我应,民需我做,民难我帮。在此基础上,各个社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找准优势,扬长避短,突出个性,形成特色,努力打造精品社区、特色社区,不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

3、强化社区党的建设。在社区各种组织中,只有坚持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建设社区的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要树旗帜。要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以及这次“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结合社区党员分布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组织设置,延伸组织触角,健全和完善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党建工作研究会等工作载体,有效地加强对社区“双新”组织的管理,努力做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和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要亮身份。针对社区党员的结构特点,进一步强化党员属地化管理,把占比例较大的退休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作为工作重点,按不同年龄、身体状况和专业特长进行分类教育,分开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党员亮旗”活动,努力把社区党员凝聚起来,切实改变党员管理断层现象,壮大社区党员队伍,使社区党的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要做表率。社区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围绕社区建设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对社区党员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教育,通过落实“党员责任区”、“机关干部进社区”等载体形式,广泛引导社区党员开展为民服务,参与社区建设,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的宗旨和社区党建的效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组织在社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

4、强化居干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其素质、能力和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社区工作的成效。我们要以“职业化”为方向,努力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要以公开选聘的方式选人。坚持把“选聘什么样的人、如何选聘人”作为加强社区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实现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管理规范化的首要环节,严格把好“进口”,通过机关下派、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渠道选拔社区干部,进一步优化年龄和文化结构,力争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青年为主体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要以优胜劣汰的机制用人。应该说,我区社区干部队伍通过这次第六届社区居委会换届调整得到了优化提高,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都有了明显改善,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是完全能胜任工作的。但是,由于刚到社区工作,不少同志可能暂时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思想准备不足:对社区事务的繁、多,工作的难、苦,对待遇的情况思想准备不足,一部分人解决就业的想法多,奉献的思想不够。业务知识准备不足:对社区知识和实情、对居委会性质、地位、任务、职能、工作方式、方法,缺少感性知识和经验。作风准备不足:对社区工作的特点、规律不了解,单位性习惯多,社区性作风少。所以,对我们这支社区干部队伍,我们的职能部门绝不能一选了之,而是要加大对社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引导力度,切实带好、管好、用好这支队伍。为此,要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居干队伍激励机制,定期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符合条件的,列入区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作为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后备人选,使社区居干成为街道干部的重要来源,真正形成选干部从街道选,用干部放到街道用的选人用人导向。同时,对经过一段时间实践,确实不称职或不能胜任社区工作的社区干部坚决予以辞退或解聘,做到疏通“出口”,保持社区干部的整体活力。要以职业收入的待遇留人。经过区委、区政府的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目前,全区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已经得到进一步改善。改善待遇是必要的,今后,居委会干部的工资等方面待遇还将会逐步提高,这样才能引得来人,留得住人。但我们也要同步研究如何打破平均主义,把社区干部的工资水平同工作资历、工作年限、工作业绩挂钩,实行基础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的合理工资补助制度等问题,克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倾向。

三、推进社区工作,狠抓落实是关键

社区工作成效的好坏,离不开各级党政组织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各部门、单位的协调配合,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社区工作的各项目标,牢固确立“三种意识”,狠抓工作落实。

1、抓落实,必须确立全局意识。社区工作不是哪一个单位、哪一个部门的事情,全区上下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善于从大局的高度思考社区工作,努力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排忧解难。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社区工作中发挥牵头带动作用。区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围绕社区工作、为了社区工作,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提供服务,自觉克服小团体意识,坚持小局服从大局,舍得放弃部门利益和局部利益,齐心协力推进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各街道、社区要利用面向基层、熟悉情况的优势,以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为中心,在管理创新、服务创优上下功夫。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领导、职能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社区工作的整体合力。

2、抓落实,必须确立群众意识。广大居民是社区建设的主体,也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力量。在社区建设实践中,我们要牢固确立群众意识,工作依靠群众,服务为了群众,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部门要广泛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把社区居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把社区居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作为推动社区工作的源泉;把社区居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判断社区工作取得成效的依据。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与民争利,以实际工作业绩赢得群众的尊敬和拥护。

3、抓落实,必须确立争先意识。作为一个老城区,我区城市社区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较差,在打造精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方面难度相对更大一些,困难也会更多一些。但是难度不是借口,困难也不应成为理由,越是有难度,越是困难,我们就越应当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争先、领先、率先的勇气推进社区工作的发展。要围绕“争创品牌,争创特色,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工作要求,在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社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工作基础,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对照目标,对照先进,扎实工作,奋起直追,使我们的优点更优、亮点更亮,着力塑造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社区工作品牌。

在全区社区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3篇

刚刚过去的2008年极不平凡, 大事多、喜事多、难事也多, 任务繁重。一年来,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正确领导下, 全区建设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加快推进城镇化为主线, 强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 继续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创新思路, 克难攻坚, 扎实工作, 全区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归纳起来主要是取得了“三个新突破、三个新进展、四个新成效”的显著成绩。

(一) 建设工作取得了三个新突破

主要体现在城镇化建设、建设经济发展和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等三个方面。

1.强化城乡规划调控功能, 城镇化水平实现新突破。一年来, 我区深入实施城镇化核心战略, 城镇规模逐步扩大, 城市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至2008年底, 我区城镇化水平达到38.2%, 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成为我区城镇化水平提高最快的一年。一是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为重点的规划编制迅速推进, 调控功能进一步增强。二是以《城乡规划法》实施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三是村镇规划积极推进, 相关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年内, 全区完成乡镇总体规划86个, 村屯规划4366个。自治区重点镇动态调整取得阶段性进展。

2.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和建筑业, 建设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一是建设行业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建设等三项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 达到1081.9亿元, 同比增长21.5%, 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28.6%, 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23.6%。二是建筑业、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增强。房地产业、建筑业共实现增加值691亿元, 占全区的9.64%, 直接拉动全区GDP增长0.95个百分点。

3.加快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率取得新突破。通过强化治本性工程措施, 我区治污减排工作取得突出成效。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大幅提高, 双双猛增约8个百分点, 全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0%,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46.70%。

(二) 建设事业发展取得了三个新进展

主要体现在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房地产市场管理和建筑节能等三个方面。

1.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 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区各地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 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管理, 确保以崭新面貌迎接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一是加强领导, 进一步明确深化拓展任务。二是注重与民生结合, 整治“脏乱差”。三是推进“穿衣戴帽”工程, 提升城市形象。四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 提升城镇服务功能。

2.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房地产市场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廉租住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全区获得廉租住房保障共9.11万户 (其中租赁补贴7.75万户, 实物配租6597户, 租金核减5140户, 其他2003户) , 分别超额104%、10.3%完成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部下达的任务。

二是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建设加快。2008年, 全区在建经济适用住房项目315个, 完成投资35.4亿元, 竣工项目146个、2.6万套、269.1万平方米, 占年度计划的141.7%, 超额41.6%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建设任务。

三是住房公积金管理加强。住房公积金专项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监督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各项业务进一步规范。通过提取住房公积金和发放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 解决了20多万户职工的住房问题。

四是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各地注重抓好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及时研究提出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对策。加大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力度, 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鼓励房地产开发向县城和重点镇发展;着力增加中低价位的普通住房和保障住房供应量。

3.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新进展。组织开展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督促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 2008年全区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80%, 建筑节能累计完成30万吨标准煤。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组, 认为我区建筑节能工作做到了认识到位、目标分解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考核评价到位、工作成效到位, 建筑节能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三) 建设工作取得了四个新成效。

主要体现在建筑市场、重点工程建设、民生工作和队伍建设、法制工作等方面。

1.加强建筑市场管理, 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强建筑业、勘察设计业企业资质监管, 严格准入与清出制度。二是完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管, 维护建筑市场秩序。2008年全区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发包4230个, 总造价402亿元。三是抓好工程质量监督检查, 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年内,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28%。四是加强防震减灾管理工作, 提高防灾意识。

2.强化对自治区重点工程的施工组织、协调和服务, 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2008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新开工重大项目130项, 计划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76项, 全年完成投资856亿元, 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 我们积极配合自治区有关部门, 全力做好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 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 确保了项目落地和工程顺利推进。

3.稳步推进建设系统民生工作, 在保民生保稳定上取得新成效。各级各地建设部门努力落实廉租住房制度, 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 推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把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与关注民生相结合, 疏堵并举, 既方便了群众生活, 又加强了管理, 维护了社会稳定。

4.抓好人才教育、法制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队伍建设、立法工作和精神文明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强行业队伍建设, 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二是加强法制建设, 立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营造了建设系统健康、和谐、向上的氛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中, 我区建设系统组织了46人的救援队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 援助灾区30万元的环卫设备, 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90多万元, 得到受援地区的好评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充分肯定。在自治区50大庆项目民族博物馆的建设中, 我们临危受命, 发挥团结拼搏精神, 在30天内完成了半年的工程量, 为自治区50大庆活动的成功举办贡献了力量。自治区领导赞扬我们“是一支十分优秀的队伍, 一个特别能打硬仗的团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建设行业发展不快, 城镇化水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业发展等, 与东部省区相比差距很大。二是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的力度不够, 住房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三是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薄弱, 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四是建筑市场监管渠道、手段和方法不多,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五是党风廉政建设有待加强, 地方建设部门个别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问题教训深刻。这些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9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是广西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关键一年, 也是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抓住机遇, 大力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一年。全区建设系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及自治区的决策部署, 着力推进项目建设, 发挥建设行业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积极作用;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构建住房保障体系, 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着力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 加大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创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 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建筑节能、建设经济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建设系统和谐稳定工作, 实现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我区城乡建设主要预期目标是:

——城镇化水平比2008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力争提高1.8个百分点, 达到40%, 提前一年完成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目标。

——房地产开发、廉租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城镇危旧住房改造等完成投资730亿元, 同比增长17.4%。

——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00亿元, 同比增长29%;

——村镇农房建设完成投资160亿元, 同比增长14%。

——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10个百分点, 达到30%, 力争达到3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10个百分点, 达到57%。

——建筑节能33万吨标准煤, 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85%以上;新型墙体材料产量突破135亿块标砖。

——抓好自治区重大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和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促进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新开工、续建和竣工投产三大类重大项目994亿元年度投资计划的完成。

围绕上述工作目标, 今年要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 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 组织“项目建设年”活动, 促进全区建设系统投资目标的全面完成

中央提出, 要把扩大内需、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作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自治区决定开展“项目建设年”, 力争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亿元的目标, 努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我区建设行业是扩内需、保民生、促发展的主战场之一, 在“项目建设年”活动中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 组织最强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年”, 把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

“项目建设年”的主要任务是,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 组织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30亿元 (包括住房和房地产开发投资730亿元, 市政公用设施投资400亿元) , 协调推进村镇农房建设完成投资160亿元, 配合相关地方和部门推进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项目建设等完成投资约710亿元;抓好广西城市规划展示馆等六大社会重大公益项目建设;做好全区重点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协调服务和质量安全等工作。一要进一步树立信心, 提振精神。以时不我待、争分夺秒的精神, 凝心聚力、真抓实干, 通过“项目建设年”内生凝聚力、外增吸引力、焕发创造力、提高战斗力。二要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我厅设立“项目建设年”指挥部, 由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 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各地各级建设部门也要设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 一把手要亲自抓, 分解和落实工作任务, 强化协调、配合、督查、奖惩机制, 加强项目管理, 规范建设程序, 把好项目进度关、质量效益关和安全生产关。三要突出抓好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和管理工作。今年, 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共563项, 年度安排投资1304亿元。要重点抓好自治区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项目的督查和专题调研, 加强协调, 完善服务, 严格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部署, 协调推进六大社会重大公益项目建设, 确保完成自治区交办的任务。四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围绕推进和服务于项目建设, 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机制, 建立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在项目选址、规划许可、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监管、项目竣工, 以及自治区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最佳的服务, 促进项目建设。

(二) 加强城乡规划调控, 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加强城乡规划综合调控作用,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改革和健全城乡规划管理, 加快推进支撑我区发展的新型城镇化。

一是突出发展中心城市。以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契机, 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为重点, 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城镇发展, 推进南宁五象新区等城市新区、工业区污水垃圾处理、城市道路和市政公用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快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和实施等问题。加强桂林、柳州等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或审批;加快发展城镇经济, 打造一批强市强镇;加紧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开展城镇重点地区、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 抓好边境国门城镇高标准规划建设和风貌改造。

二是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抓紧完成我区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草案的上报审批;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备案制度;开展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试点;完善城乡规划内容;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

三是切实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开展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试点, 完善县 (市) 总体规划中的村镇体系规划内容;加强自治区重点镇的规划编制、实施和动态管理;开展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评定、保护和合理开发;加强村镇规划和村庄整治工作。

(三) 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完善政策措施。今年全区计划廉租住房保障10万户, 新建廉租房2.7万套、经济适用住房3.15万套, 加快已审批的市场运作方式建房的项目建设, 启动城镇危旧住房改造100万平方米, 并组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各地要按照自治区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任务安排, 落实建设任务, 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管理, 健全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和轮候机制, 加强保障家庭入住后的管理和服务。

二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 提高实物配租的比例, 抓好廉租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 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 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 积极探索新的住房供应模式, 组织实施危旧房改住房改造。

三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市场, 落实和完善促进住房消费的财税、信贷政策, 加大对自住型、改善型住房消费的信贷支持, 减少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赋, 减轻居民购买普通商品住房负担。

四是加快农民住房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协调推进村镇农房建设完成投资160亿元的任务。

(四) 进一步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 提高城乡综合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着力在提高城乡发展环境竞争力上深化拓展;着力在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上深化拓展;着力在形成城镇风貌上深化拓展;着力在便民利民上深化和拓展;着力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深化和拓展, 推动“城乡清洁工程”由突击型向常规型转变, 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确保所有市县和自治区级以上园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在年内开工建设。切实加强项目管理, 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系, 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严格把好设计、施工、监理关等。

三是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积极组织开展第七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活动, 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推进市场化城市管理改革试点;加快中心城市“数字城管”建设;建立健全建设系统应急管理体系, 完善建设行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五) 加快推进建筑节能, 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建设

一是加强建筑节能监管。加强对新建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情况的监管等。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管理和节能改造工作。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 形成建筑节能激励约束机制。

二是实施示范工程。组织开展60项建筑节能示范工程, 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扶持;完成26个市、县路灯的节能改造等。

三是加快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广西建设科技行动计划和建筑节能试点示范项目为载体, 大力推广各种先进适用技术, 加强新建建筑、既有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及改造, 争取太阳能、浅层地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

(六) 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完善以质量和安全为核心的建筑监管机制

我区今年的建设任务繁重,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建立以质量和安全为核心的建筑监管体系, 引导建筑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 安全优质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力争全区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00亿元。

一是着力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加强建筑市场的治理整顿。严格执行建筑市场失信惩戒制度, 加大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等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的处罚力度, 加强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动态监管。

二是规范招标代理机构行为。依法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实行招标代理合同备案制度及招标代理项目负责制, 加强招标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对招标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坚决清除出建筑市场或撤消招标代理资格。

三是严格建筑市场清出与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大建筑行业的管理力度。发挥有形建筑市场的监管作用, 加强信息化建设, 拓展服务功能, 确保工程交易活动有序、集中、公开、透明。

四是支持建筑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一批具备条件的骨干企业申报建筑业特级、一级资质, 引导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的方向发展, 或转型为劳务企业。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 重点发展交通、市政、钢结构、建筑智能化等专业企业, 鼓励骨干企业提高大型公共建筑的施工能力等。

五是严格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工程建设标准宣贯培训, 加大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执行力度。抓好住宅工程逐套验收, 努力消除质量通病, 全区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要达到100%。加强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 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探索取消工程质量监督收费之后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新模式, 努力把监督模式从监督检查向执法检查推进。

六是进一步提高全区建设系统防震减灾能力。落实广西建设系统防震减灾工作部署, 全面提高我区建设系统防震减灾能力。

(七) 加强法制建设、人才培训与技术指导工作, 提高发展软实力

一是继续开展在职干部的全员培训, 提高全员素质。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强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交流活动。认真抓好注册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建筑师、建造师等十三类执业资格的考试组织协调以及继续教育, 继续加强建设行业农民工技术培训, 提升全区建设行业队伍素质。

二是加强法制工作, 推进依法行政。全力以赴确保《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立法计划的按时完成;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筹备组建广西建设稽查执法机构, 强化对全区建设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开展相关法规规章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完善建设执法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 提升技术水平。加快出台《提高广西建筑设计水平的指导意见》, 着重加强小城镇建设、改造的技术引导工作, 重视抓好民族特色的挖掘、提炼和培育, 促进我区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延续。

(八) 加强重点环节监督, 教育、预防、惩治相结合, 扎实推动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 是确保我区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党委 (党组) 作为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 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坚持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同时布置、同时检查, 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要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来促进行风政风和干部作风的转变,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切实用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和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要进一步推进作风建设, 突出抓好对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扩大内需政策措施情况的督查, 强化对住房公积金、建安劳保费、建设项目招投标、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审批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 加强城镇房屋拆迁管理, 预防和制止城镇房屋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维护建设系统稳定大局。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激发工作热情, 营造积极、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 增强建设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转变作风, 坚定信心, 振奋精神

(一) 将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

我们要把应对挑战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 把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领导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思路解决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突出问题, 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实事求是, 统筹兼顾, 努力消除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 着力解决建设事业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采取非常的办法、非常的措施、非常的力度、非常的政策, 积极推动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 切实坚定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要在准确把握建设事业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上来, 把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转化为加快住房保障体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机遇, 坚定信心, 科学发展。一要反应快、出手快、行动快。及时发现和把握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及时研究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地落实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最大限度地加快建设行业的发展。二要把握准、决策准、措施准。要准确把握、深刻领会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精神实质, 确保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 找准着力点, 选准突破口, 使中央和自治区的政策和投资落到实处。三要严明纪律、严肃要求、严格管理。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激励机制, 加强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工作责任, 制定合理的考评奖惩措施, 加强投资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四要上下齐心、左右协调、形成合力。抓好超前谋划、有效对接, 扎实搞好项目前期工作, 力争项目能批、能建, 确保项目落实。

(三) 坚持务实、团结的作风, 扎扎实实抓工作

在全区社区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4篇

1.要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德政之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的宏伟工程。自2006年以来,我省始终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和总的抓手,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事业进步,基础设施改善,干群关系融洽,农村安定和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上下不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各个方面密切协作、合力攻坚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结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全省新农村建设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已由过去几年的面上部署动员、点上探索实践,开始向大范围抓点带面、试验示范和点面结合、完善提高、整体推进转变。因此,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更加严格,我们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当前,在具体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尤其是各级领导同志要坚决克服以下四种倾向。一是坚决克服忽冷忽热的倾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推动“三农”、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并坚持中心不转、力度不减、要求不变。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重视程度忽冷忽热,导致工作责任落得不实,帮扶任务抓得不紧,甚至个别地方和单位出现了虎头蛇尾的现象。因此,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不断强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始终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坚决克服短期行为的倾向。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既有近期工作目标,又有中期和长期建设任务,我们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搞好统筹规划,区分轻重缓急,扎实有序推进,坚决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短期行为。三是坚决克服畏难厌战的倾向。新农村建设任务点多面广,投入大周期长,而各级财力有限,实际困难较多,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我们必须勇敢的承担历史任务,不断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以贯之地把新农村建设抓紧抓好。实际上,在近些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国家向“三农”的倾斜政策越来越多,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含金量也越来越高,只要我们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进一步宣传、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帮扶,就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和新业绩。四是坚决克服与己无关的倾向。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市和农村,发展工业和农业,推进农民和市民相互融合、共生共荣、平等进步的历史性任务,这项工作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大专院校、部队建设息息相关,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社会各界都要履职尽责、积极参与、努力工作,不断营造全社会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坚持做到高度重视不动摇,加大投入不动摇,合力共建不动摇,常抓不懈不动摇,不断开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2.要始终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

当前,农村改革日益深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农村建设正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又好又快推进。

2.1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任务,包含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体现了城乡统筹、工农联动、经济与社会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要统筹兼顾,科学把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当前,就全省整体而言,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认真落实新时期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市文明逐渐在广大农村和广大农民中得以体现。具体讲,就是要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快乡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综合信息、农民危房改造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搞好农村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养老保险、扶贫救助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等,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使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关系明显改善。

2.2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关键性问题 一是统筹城乡,必须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即:要下力量建设好长、吉两个特大城市,7个市(州)所在地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四个层面构成的城镇化发展体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县城、中心镇,以及中心村和重点屯共同发展,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同步建设。具体说,既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要考虑农村人口不可能都转移到城市居住的实际,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二是推进“三化”,必须打牢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基础。也就是说,在同步推进“三化”中,不能忽视农村、冷落农民、弱化农业,要坚持把“三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加快农村繁荣进步。三是改善民生,必须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建立农村新型社区,就是要改变过去村落分散、管理落后、服务匮乏的农村社会结构,着力推动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活环境优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吉林市九座农民新村,集中了6个行政村、2851户、近万口人,探索了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商贸、服務和农村社区管理的新模式,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城镇郊区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实践证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有利于节约土地、节省投入、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3认真遵循新农村建设原则要求 我省东、中、西和城市郊区经济基础、地域特点、民俗文化、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新农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更不能齐步走、一刀切,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分步实施;既要体现差异性和代表性,又要突出区域特色;既要明确主攻方向,又要选准突破口;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原则要求贯彻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以求真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昂扬的干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要切实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也是直接受益者。农民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主要靠农民群众艰苦奋斗努力完成,社会各界积极帮扶。第二,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规划设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等等,都要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和赞成。第三,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也要保障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这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在实践中,各地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农民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普遍存在,其原因有体制机制问题,也有我们工作方式方法问题。从体制机制看,一方面,过去“大帮哄”时期遗留的影响在农村还比较深,许多人一定程度上存有依赖政府的心理习惯;另一方面,实行家庭承包后,不少农民集体观念淡化,加之固有的小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合作与联合产生碰撞和摩擦。尤其对公益事业主动参与兴办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在工作中,我们通常强调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在哪些方面主导,农民承担哪些主体责任,如何确保社会主动参与,都需要进行深入实践、积极探索、巩固提高、不断完善。从工作方式方法看,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和单位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这样和那样的一些问题,有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有的注重形象、做表面文章,有的忽冷忽热、缺乏持久热情。加之,工作中宣传教育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甚至引发一些群众不满。农民问题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建设新农村,不重视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不考虑农民的真情实意,不尊重农民的意愿,新农村建设不但建不成,即使少数地方建成了也持久不了。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不断激发他们参与建设的熱情,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许多政策措施都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比如,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重大农业技术补贴、牧业小区补贴、农业产业化补贴、农业保险、棚膜蔬菜)等几十项;在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有:农业综合开发、耕地深松深翻补贴、重大水利、土地整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标准良田建设、黑土地治理)等十几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有:乡村道路、农村电网、扶贫开发、信息工程、绿化美化等若干项;在农村公益事业和民生方面的政策有:泥草房改造、安全饮水、清洁能源、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兴边富民、农村教育、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家书屋等几十项。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已经覆盖了农业和农村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最近中央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又出台了一系列推动防灾减灾、农田水利、民生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等诸多方面政策措施,全国未来十年总投入4万亿元,年均比2010年水利投入高出一倍。这些重大强农惠农政策可以说对新农村建设将起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扶持力度。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把新农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问题。去年我省选择了9个试点县,今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已经全面铺开,这项政策涵盖小型水利、村级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要项目,并按照“先干后补、多干多补、据实补贴”的原则兑现,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解决资金短缺的重要政策,必将有利于广泛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希望各地一定要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好这项政策,推动新农村建设更加深入扎实地展开。

4.要注重发挥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典型的作用是无穷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即使新农村建设是在新形势、新阶段和新的环境下展开的,注重培育和推广典型,靠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和培育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靠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工作。一是要按照不同区域和不同层面发现和培育典型。省里实施的“千村示范”是根据各地多种类型特点,经过层层筛选确立的,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希望各地要按照全省的总体部署要求,集中力量把1000个示范村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和标杆村。市(州)、县(市、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也要从实际出发,精心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二是要注重典型的集群式发展和连带效应。实践证明,典型虽少但并不孤立,集群式、组团式培育典型往往更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这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实践中已经得到印证,新农村建设也不例外,这可能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各市(州)和县(市、区)要遵循规律,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强化措施,精心培育和打造一批集中连片、具有区域特色、深受农民群众认可欢迎的样板村和示范区,以此引领和带动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组团发展。三是要加强典型的宣传和推广。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新闻媒体要广泛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大力宣传典型经验,烘托典型效应,使典型经验在面上开花结果,以此推动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健康发展。

5.要注重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

在全区社区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5篇

—、深刻认识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全面开展社区建设工作是省委为加强城市现代化管理、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投资环境、树立福建新形象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三明市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事关我区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件大事。省、市、区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下足决心抓社区建设工作,绝不是心血来潮,头脑发热,而是深思熟虑,深谋远虑的。社区建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市走向文明管理的客观要求,是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长期工作。因此,要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开展社区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老百姓的吃饭、穿衣、住房问题解决了之后,就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包括文化环境、卫生环境、医疗环境等,对所居住的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政府,如何为社会、为居民群众创造一个文明进步、祥和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政府在这方面是做了大量工作的,但政府也不是万能的,不能事无巨细地将所有基层问题全部包揽下来。要达到这个目标,过去,企业办社会的那—套行不通;今后,政府也不可能包揽一切,而只有通过开展社区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找到出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开展社区建设,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深入到社区这一城市最小的单元,去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既具体又实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且发动社区社会力量去解决诸多社会矛盾,使社区真正成为广大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因此,不仅要把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作为探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环境优美、秩序稳定、生活方便、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的大事来抓,而且还要作为新时期,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和人民政府如何全心全意去为人民服务,如何去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城市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治任务去完成。

第二、开展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和促进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社区建设的目的是服务群众、造福社会,因此社区建设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社区建设已成为党和国家领导密切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不该管或管不好的事情正逐步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寻找它新的承载体;而企事业单位开始走向市场,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弱化了。“单位人”开始向“社会人”转变,社区成为居民群众的重要活动场所,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托和落脚点,成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最前沿。通过开展社区建设,发动社会力量,建设发育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社区,使居民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在社区得到解决。把社区建设成为广大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改善居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就会缓解诸多社会矛盾,就会得到居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会提高党和政府的形象,就会促进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第三、开展社区建设是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保障。街道和居委会是我国城市的基础和细胞,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和依托。开展社区建设必然要全面加强街居建设,加强城市基层组织建设,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模式,使城市管理中的许多政府行为逐步转变为社区居民自治行为,以更加顺应广大居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同时有效地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上推进基层民主,就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第四、开展社区建设是我区加快迈进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明确了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区委五届八次会议上,我们确立了提前三年翻两番,在全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明确,我们所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惠及农村又惠及城市。从当前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来看,下岗职工再就业、贫困居民救助、计划生育管理、离退休职工管理、社会治安管理、改善生活环境等等社会问题都还不同程度影响着发展。搞社区建设就是要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发挥出来,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城市工作出现的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创建生活便利、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为我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二、全面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在全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宋德福书记对全面建设新型社区提出了五项目标任务,指明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努力方向。我们必须按照省、市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来开展工作。我区的社区建设已有了初步的成效,如何全面推开,应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基础性工作。

1、完善组织体系,实现社区自治。社区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当前要注意理顺三个关系:一是区、街与社区的关系。社区居委会是自治组织,要实现社区自治,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各部门要端正思想观念。社区居委会不是基层政府的“腿”,也不是政府部门的办事机构。要清理附加给社区的不合理任务,努力减轻社区居委会的行政负担。我们讲政府转变职能、重心下移、工作进社区,就是要求政府把基层管理与服务的职能落实到社区,服务到居民,而不是把工作推给社区,更不是建机构、挂牌子、占房子。反过来说,社区是城市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基层政府对社区事务负有管理的职责,社区居委会具有自我管理的任务,要研究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区居委会自我管理的衔接。要特别强调尊重居民的自治权利,发挥居委会自治功能,确立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和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地位。社区内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不论社区管理体制怎样改革,社区居委会都应坚持三个不变:自治的性质不能变,自治的功能不能变,政府与居委会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不能变。二是社区居委会与驻区单位、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社区与驻地单位要加强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前者是以做人的工作为主,是居民利益的法定代表,后者是以管物为主,是企业行为,决不能用物业公司代替社区居委会。目前,我们物业管理工作方面还不成熟,外地有较好的经验,我们要根据梅列的实际认真进行研究探索。三是社区内四层组织之间的关系。社区党组织是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是自治组织,社区议事委员会是监督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是决策机构。社区居委会要向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定期述职,接受居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同时,完善社区事务公开制度,建立开放式、参与式的社区管理框架,加强社区成员对社区事务、社区干部和基层政府工作的有效监督。

2、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灵魂,也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之所在。社区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搞好社区服务,就是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要充分挖掘社区服务资源,大力开发服务设施和项目,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今后,要让居民群众自己来评判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他们真正感受社区、享受社区,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二要积极探索社区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路子。区委提出了“优

三、壮

二、精一”的发展思路,其中“优三”就是要优化第三产业,社区服务业就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一步优化。为此,社区服务要考虑公办民助、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制、合作制等办法,对那些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的服务项目,如托老幼服务、家政中介服务等,应根据居民不同层次的需要,引入市场的经营机制,独立核算,独立经营,逐步实现实体化,从社区服务中心直接经营管理下剥离,使其成为社区服务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对于那些已有市场需求又有发展潜力的服务项目,重点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逐步返还扶持资金并对其他服务项目有所帮助;对于那些纯粹公益性、福利性的服务项目,则通过资金补贴的方式维持正常运转;对于特困群体,则通过资金转移支付的方式保证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服务。三要创新服务方式。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的社区服务投入机制,鼓励个体、私营、民营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合伙经营等形式,开办社区服务项目,促进社区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同时,要建立社区民意记录本、社区政策宣传本、服务网络告之本,促使社区建设过程中底子清、群众明。

3、创新共建体系,共创社区文明。社区文明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是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各部门都要围绕这个重点,创造条件促进文化、体育、科普、教育等工作尽快进社区,促进社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社区氛围,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上档次、上水平。一要抓教育,重点是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抓好思想道德、科学普及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要在社区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大力倡导信用观念,增强信用意识、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二要抓活动,重点是抓好各种文明创建活动。要在社区深入持久开展“社区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活动,努力创建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开展社区单位与社区贫困家庭结对济困活动,特别要坚持开展“九进社区”活动,因地制宜,精

在全区社区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6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去年社区工作,部署今年和谐社区建设任务。会前,区委常委会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刚才,忠华区长作了工作报告,五个单位进行了表态发言,市民政局潘局长也到会提出了明确要求。会后,希望大家迅速行动,认真落实。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值得总结和庆贺的一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三年倍增、五年再造一个新广陵”的奋斗目标,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全面小康率先达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各项事业协调并进。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社区建设强势推进,成效喜人。主要表现在:社区大党建格局日臻完善。培植5个“三名工程”示范点,依托名景点建立20个党员示范岗;成立9个社区党委,设立7个党员服务中心、12个党员服务点、214户党员中心户,实现党员服务网络全覆盖。社区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建成6个社区邻里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和基础设施全部达到省颁标准,乡镇街道创业就业中心全部挂牌;深入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7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覆盖率近89%;新建5家托老所,所有社区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大力实施社区信息化建设,全区有近50%的社区开通了社区网站。共建共享成效不断彰显。去年我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先进城区”称号,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创建工作通过省考核验收,计划生育率先通过省“十一五”人口和计生工作先进区中期评估,文昌花园社区创成社区当中全市唯一“全国文明单位”,荷花池、琼花观社区获得“省创建文明社区工作先进社区”,宝塔社区创成“省和谐示范社区”,联合村创成“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广大社区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劳动,也凝聚着全区各个方面、市区各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和关心帮助。

下面,就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认清形势,牢记使命,紧紧把握社区建设的时代脉搏

社区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石。加强社区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和谐的发展大局。当前,广陵正处于加速奋进,率先跨越的关键时期,发展经济、关注民生、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都赋予了社区建设新的使命。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以强烈责任感、使命感,推进社区建设新突破、新提升,实现与经济社会同发展、同跨越。

1、建设现代化的新广陵,要求社区建设率先跨越。区委六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今年是实现三年倍增的收官之年,也是广陵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阔步迈进的崭新之年。在区“两会”上,我们也提出要“立志率先、拼搏争先、奋勇当先、实干为先”的“四先”要求。最近,我们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展“抓住新机遇、率先新跨越”的专题调研,进一步谋划广陵的发展定位、思路和目标。社区建设一直是广陵的特色品牌,也是广陵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社区的作用愈来愈凸现。经济发展遇到的征地拆迁、信访稳定等问题,需要社区配合做工作;城市管理遇到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问题,需要社区配合来解决;关注民生遇到的公共服务、困难群众生活照料、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等,需要社区来保障。在广陵率先跨越的进程中,社区工作必须强化率先意识,提升标杆,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的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关系上的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良好环境上的促进作用,全力推动广陵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2、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要求社区建设率先跨越。最近,全国上下都在推进城乡统筹,近日,市委主要领导专门就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赴各县(市、区)进行视察调研,要求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就广陵来说,推进城乡统筹,就是要加快城市化、城市现代化进程,就是要强势突进两城三区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城乡空间布局。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化推进的重要工作,已经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关键举措。对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加速教育、卫生等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基层的延伸,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在改变生活习惯,提升文明素质上多下功夫,形成城乡居民支持发展,参与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3、提升居民百姓幸福感,要求社区建设率先跨越。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社区服务,是社区工作的核心内容。当前,随着广陵全面小康的率先建成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日益增强,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对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日益关注,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日益向往。这些新的变化,对社区的管理手段、服务形式、工作标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社区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自我加压,创新实践,全力提升社区在基层组织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劳动就业保障、维护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工作水平,提供精品服务,打造金牌服务。同时,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寓引导于服务之中,通过不断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群众广泛参与、管理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生活便利舒适、治安秩序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争先创优,提升标杆,致力打造社区建设的一流品牌

多年以来,社区建设是广陵对外展示的窗口和品牌,各项工作在全市领先,在全省有位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围绕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的目标,坚持树一流品牌、创一流特色,锐意进取,争先创优,让广陵的社区建设在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

一是要构筑一流的惠民平台。完善的设施是为民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建立起功能完善的服务平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普惠于民。要放大琼花观、文昌花园等邻里中心的示范作用,加快推进新一轮邻里中心建设,优化功能设臵,提升运行质态,更好地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提升社区品位和老百姓的生活品质,真正将邻里中心打造成为民服务的平台,群众生活的乐园,文明和谐的窗口,到今年底每个街道新建邻里中心2-3个。要着力完善教育卫生、文化娱乐、居家养老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和社会单位“三级四方”服务网络的支撑和辐射作用,让居民百姓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要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形成集社区管理、社区事务、社区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不断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是要提供一流的品牌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也是社区工作的灵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实现从扶贫济困向保障民生权利转变,从局部救济向全体普惠转变,从满足生存性需求向更加关注发展性需求转变。一是借助乡镇、街道行政便民服务中心,拓展一卡通、一键通、一站式等面向全体居民的便民和行政事务服务;二是充分发挥慈善超市、托老所等载体功能,开展分类帮扶、慈善救助、居家养老等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三是依托乡镇、街道就业创业辅导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创业辅导、就业援助、医疗保险等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要优化服务方式,坚持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通过贴近实际、灵活多样的服务,让所有居民和驻区单位都能感受到社区服务无所不有,无处不存,无时不在。

三是要创设一流的运行机制。完善的机制是社区建设的根本保障和强大动力。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运行机制是社区建设的努力方向。要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切实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建立起“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分工科学、协作有力”的新型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实现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有机衔接。要进一步营造宽松环境,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规范部门工作进社区的方式方法,解决好重心下移、费随事转的问题,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负担,让社区有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做好管理和服务。要进一步创新自治模式,完善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决策听证会和成效评议会等“四会”制度,推进楼幢自治、院落自治,促进居民对社区事务从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建设者、管理者、受益者。

四是要营造一流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感染力。多年来,广陵在社区文化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连续12届“社区文艺节”、持续4年的“社区邻里节”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居民群众。在新的时期,我们要不断创新载体,丰富内容,通过社区文化进一步凝聚民心,展现活力。要通过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素质,依托市民学校、阳光学堂、社区图书室等阵地,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科学文化学习、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要通过文体活动陶冶居民情操,广泛开展文艺表演、书画摄影、棋艺球类等文体活动,以及举办全区性的社区文化汇演、社区文艺节、邻里节等主题活动,使不同群体的居民在共同参与中陶冶情操、引起共鸣。要通过典型示范提升居民境界,深入开展特色楼幢、友好邻里、文明市民等创建活动,以及各类主题活动,进一步把社区建设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促进和谐稳定的主阵地。

三、共建共享,群策群力,倾心凝聚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头绪繁多,内容复杂,只有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社区建设才能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调动各方参与热情,让社区全体成员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1、强化社区党建,充分发挥核心作用。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探索社区党建的新思路,坚持大社区、大党建、开放式的理念,放大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成效,推进社区党委“一委三部”工作体系的建立,全面实现党建工作区域化、党员管理属地化、党员活动一体化。要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联席会、党员议事会等有效载体,让不同领域的党建资源优势有效整合起来,让不同行业的党建队伍更加凝聚起来,让不同所属党组织的合力汇聚增强起来,着力构建共驻社区、共谋发展、共享资源、共建文明的社区党建新平台。要扩大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广泛开展 “党员中心户”等创建活动,大力实施“三名”工程,真正把党建工作融合到社区活动里、延伸到工作实践中、深入到服务百姓上,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优势。

2、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提升能力素质。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社区建设的关键。要以能力提升为重点,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加强社区干部队伍管理,实行职业认证和凡进必考制度,开展经常化业务培训,着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管理社区事务的政策水平。要以改进作风为根本,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串千家门,知千家情,理千家事,解千家难,暖千家心,真正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让广大居民群众感到温暖。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量化考核与民主评议结合起来,将为居民办实事和组织居民自治的成效作为社区工作者述职、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完善动力与压力并存、激励与约束相联的社区工作考评体系,促进工作重心转向贴近居民、服务群众,充分释放广大社区工作者的热情。

3、强化整体联动,形成协同奋进氛围。社区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不断推进的整体合力。要提升部门服务水平,区直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相互支持,通力协作,把基层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落实到社区、服务到居民;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结合工作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身位臵,积极组织活动;各乡镇、街道要加强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推动社区建设深入开展,指导和帮助社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要凝聚社区各方力量,发挥社区建设的整体效能,充分利用社区单位的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特别是要重视和调动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条块结合、资源共享。

上一篇:超声质量控制下一篇:2024年安全公司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