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寒的传统习俗活动

2024-05-15

2022小寒的传统习俗活动(精选14篇)

2022小寒的传统习俗活动 第1篇

小寒的传统习俗

1.喝腊八粥

腊八节一般是在小寒和大寒的两个节气之间,所以有了小寒和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吃腊八粥最初是为了庆祝丰收,一直流传到现在。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记载0:“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2.南京:吃菜饭

古代的时候,南京人对小寒有一些重视,但随着时代的不断改变,现已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的时候,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其实是不一样的,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而且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以和腊八粥相媲美。

3.熬膏方

到了小寒时节的时候,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的时候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4.羊肉汤

很多人平常的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近些年来,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的食俗。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的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的时候,那么很多人就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小寒的由来

小寒是一年最冷的时间,也是因为小寒期间人们也是能够完全的彻底的去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不过在气候上面小寒也是一年里面最冷的时候,气温开始处于冰冷的状态。小寒标志着即将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之内。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小寒的时候往往最冷的时候。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可做佐证。如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讲法。

古时候叫做大雁南飞,小寒的时候,也就是雁子南飞的时候,算是彻底的进入最寒冷的时候,人们开始享受年尾的欢乐。小寒之日“雁北乡”,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在这个时候阳气已动,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进入小寒一般就进入了腊月,离年关就快不到一个月,所以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小寒的特点

当太阳黄经达285度的时候,小寒节气开始。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中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的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中国隆冬最冷的地区是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低海拔河谷地带,在那里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的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

小寒节气,东亚大槽发展得最为强大和稳定,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也达到最为强大且稳定,西风槽脊尺度达到最大,并配合最强的西风强度。小寒节气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但达到寒潮标准的并不多。

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好正好在小寒节气内。但这只是一般性的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人们记忆犹新的1975年冬,气温最低的节气竟是大雪!

华南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生产,也适和发展多种经营。“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柑桔,生长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温高于15℃,华南内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满足,副热带植物也几乎应有尽有。只所以如此,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022小寒的传统习俗活动 第2篇

到了小寒的时候,就是完全的进入过年的氛围,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一天吃很多的腊八粥,补充平时身体没有补充的营养,坚果类的食物也是小寒的必备。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吃糯米饭

到了美食之都广州,吃糯米饭就是很常见的了,糯米的食物在节日期间吃已经是一种传统了,而且到了年尾的时候,大部分的地区还是会选择做糯米饭,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迎接新年

到了小寒的那一天,预示着完全进入到过年的氛围里面,很多人开始置办年货,准备大量的年货食物,也是完全放松的状态。很多人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

小寒节气吃菜饭的由来意义

传统习俗的建筑设计应用 第3篇

一、当前传统习俗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

在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社会功利化在各行业中表现的极为明显, 在建筑设计领域时常表现为盲目的“仿古”, 或表现为地域民族特色的延续, 或表现为对设计者艺术灵魂的超脱, 总之当前传统习俗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显得尤为被动, 在设计布局上主要为框架、符号的勾勒, 在设计系统上主要表现为室外设计为主室内装潢为辅。

(一) 商业模式下“仿古”的建筑设计采纳

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当前建筑设计越来越急功近利, 缺乏必要的创造性和外在的文化移植, 建筑的外观设计大体上以模糊的仿古形式为主, 基本上缺乏类化与具体范畴, 就目前商业模式主导下建筑设计的仿古主要表现为:一是惯性建筑群的模仿, 比如:在傣族等少数民族村寨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建筑时为了整齐划一, 扩大寨子的商业链[3], 自发性地在建筑设计当中模仿象征性的建筑群, 这种惯性建筑群的模仿一方面更好地体现了建筑设计的统一性布局, 另一方面则违背了建筑设计的文化原生性。二是专一文化艺术的盲目嫁接, 比如:城市房地产仿古构造, 部分设计者在学校周围开发学区房时小区外周配套建筑则依照孔林等儒学典范为模板, 导致在商业化的载体上显得不伦不类[4]。三是内部设计的复古, 为了吸引群众的眼球, 设计者的内部设计同样仿照故居名宅的布局形式, 进而迎合了群众的盲目从众和相互攀比的心理使得这种特殊形式非常迎合大众的心理。

(二) 传统建筑格局在典型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建筑格局在典型建筑设计中的涉及也是目前传统习俗在建筑设计方面的表现之一, 传统建筑格局受农耕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明显。比如:在建筑设计格局上主要表现为封闭式独立建筑单元的构建, 在庭院具体功能区设计方面则依旧保留了小农经济的生活观念, 在室内设计方面文化理念符号依然随处可见。同时在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较为浓烈的地方建筑设计中够对称等原始设计手段随处可见, 在南方江源小城, 建筑设计师们不忘江南水乡的韵味, 在建筑设计中常常注重依山傍水的建筑设计[5]。这些建筑设计于北方封闭式建筑群相比, 具有错落感和开放性。总之, 传统的建筑布局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表现最多的就是建筑主体环境的取舍和建筑群体内部色彩的配置。

(三) 传统观念对设计主体的影响

建筑设计不但是设计者的艺术创作也是设计者的感情释放。建筑设计在迎合当前消费市场和区域民族建筑风格外更多地依靠对传统观念的取舍, 因此传统观念对设计主体的影响程度也制约着传统习俗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采纳的成分。首先, 传统观念影响着设计师的感情寄托, 在墓地、宗祠等建筑设计方面设计者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更多的体现着内心的寄托, 设计品的细节较为明显, 在三维设计图当中作品的色彩和情感寄托物的巧妙搭配也是孝道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其次, 在寺庙等建筑设计中设计者则强调虚实结合、飘渺不定[6], 在作品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是对信仰的寄托或者说是对大众敬畏观念、迷信心理的迎合, 可以说这样的建筑在外部框架设计上则显得虚无, 在内部装饰设计上特别是色彩方面表现的较为光明, 极大地体现了所谓“极乐世界”的虚无遐想。

二、传统习俗在建筑设计采用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习俗在建筑设计采用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盲目性, 传统习俗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使用装潢, 比如:就同一材料在不同建筑载体中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比如:农村四合院和寺庙屋基上面的瓦片数也有区分, 但是在当代仿古建筑群当中建筑设计者们往往忽略, 使得建筑物的艺术性大打折扣。二是商业化动机明显, 当前社会功利化倾向在建筑设计领域愈加明显, 商业化的模式主导着建筑设计的总体趋势, 在传统习俗的建筑设计采纳方面商业买点决定了建筑设计的布局和室内建筑单元的装饰, 同时商业模式下对建筑设计的传统文化也不断抛弃甚至扭曲。三是设计者在建筑设计作品中缺乏相对应的创造性或者艺术性的张扬[7], 除了色彩设计的区别外其他形式的差异在同类设计中并不明显, 这在设计品中既看不到设计者自身情感的流露又看不到设计者对于作品与传统习俗主动靠拢的动机。总之, 在商业化的模式下传统习俗在建筑设计中的合理采用至少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传统习俗的建筑设计应用方式探究

(一) 传统习俗与当前建筑理念的合理融合

农耕文化与儒学文化是传统文化习俗的精髓, 一方面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忽略其他社会因素弊端较为明显, 而且设计者与施工主体缺乏有效的沟通, 纸上精品往往不能转化为现实佳品, 建筑设计只能成为艺术中破烂。另一方面古代社会建筑设计基本上是指令式的官宦专属, 缺乏实效性[8]。同样当前建筑设计理念受当前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基本上忽略建筑设计的文化附属, 只是徒有虚名, 或者说这为传统习俗与当前建筑理念的合理融合提供了可能。总体而言:传统习俗的建筑设计应用首先要建立科学理念的基础之上, 在坚持传统设计手法的同时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载体注入时代文化的因子[9], 比如:在墓穴建筑和寺庙建筑的设计方面既要注重原生态传统习俗的采纳又要结合绿色设计理念。其次, 要将传统习俗付诸于建筑设计作品的灵魂当中, 同时设计者在传统文化的利用不能过分的夹杂个人情感。再者, 在利用传统文化习俗修饰建筑设计作品时也不能摒弃设计者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设计者个性的张扬也是建筑设计作品艺术所必须接受和承载的形式[10]。

(二) 建筑设计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当前的建筑设计绝非铅笔时代的素描作品而是智能设计软件的算法及排列, 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吸纳传统习俗观念使得建筑设计作品具有穿越复古气息, 或者说在智能软件设计过程中能够利用较为明显的地域符号和民族特色使得建筑设计作品在实效性上仿古表现的更为自然[11]。

参考文献

[1]刘治保.论东北传统民居对现代居住设计理念的启示[D].沈阳理工大学.2010

[2]刘芳芳.云南迪庆藏族建筑门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

[3]邹治豪.密斯·凡德罗极简主义设计理论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

[4]王宾.村镇木结构住宅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

[5]余穆谛.云南清真寺建筑及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6]卢峰.重庆地区建筑创作的地域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4

[7]刘艳艳.侗族鼓楼艺术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

[8]王月玖.张家口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

[9]兰云凤.邯郸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更新[D].河北工程大学.2010

[10]张赛勇.从全晋会馆探究传统砖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D].北京服装学院.2010

亲属立法与传统习俗的关系 第4篇

一、婚约财产纠纷现状

有关婚约财产纠纷案件,北大法宝共收录1262件。笔者统计了自2013年11月至今的68起案件,并依据基本案情描述划分了10个类别,分别是:未订婚未同居(2件)、未订婚同居(2件)、订婚未同居(4件)、订婚同居(5件)、订婚同居与否不明确(6件)、(结婚)典礼未登记(38件)、未(结婚)典礼未登记(同居)(1件)、登记与否不明确同居(2件)、登记后离婚(4件)以及均不明确(4件)。数据统计显示,举办过结婚典礼但并未办理结婚登记引发的婚约财产纠纷比例最大,为55.88%。其他各项合计占比44.12%。從该项统计可以看出,现阶段婚约财产争议纠纷主要涉及的是订婚或结婚彩礼的返还纠纷,同时还涉及诉讼当事人主体是否适格、婚约是否存在以及给付钱财的行为是给付彩礼或无偿赠与等。此类案件法院多依第10条的规定,结合当地风俗习惯处理。

二、婚约的性质变迁

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时代,即“六礼”: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在中国传统的婚姻关系中,婚约本身就是婚姻关系的一部分, 是家族结合的标志, 婚约订立之后的所有行为都是为婚姻关系内的行为, 婚约必须履行, 故而毁婚约即为毁婚姻。①在古代,无论中外多将婚约视为婚姻的必要程序,并具有强制结婚的法律约束力,若违反婚约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如《元史·刑法志》规定:诸有女许嫁,以报书既有私约,或以受聘财而悔者,笞三十七。直至民国初年,婚约作为婚姻必要程序的性质仍未改变,“订婚为成婚之前提,据继续有效之前清现行律裁,男女订婚,写立婚书,依礼聘娶。”。因而,从婚约性质变迁的纵向比较来看,中外古代多将婚约视为亲属法上的契约行为。国外契约理论发展较早,认定为亲属法上的契约行为并无不妥;中国古代婚约多有“红贴”、婚书等形式为证,但因重刑轻民,违反婚约多用刑事法律制裁,且只涉及返还已给付彩礼问题,与单纯契约行为略有不同。

我国学者大多将婚约认定为是一种道德约束或情谊行为,类似于将其认定为事实行为,并用侵权责任进行规范。如杨大文教授认为婚约是无配偶的男女之间达成的具有道德约束力的协议;②王洪教授、黄松有教授、杨遂全教授均认为婚约并非法律行为,仅是一种事实行为,不能产生法律效力;④余延满教授认为定义婚约的行为只是一种情谊行为。⑤但在世界范围,婚约的法律定性却不一致,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瑞士等均采取非契约说,即认为婚约是一种事实行为。婚约是结婚的一个阶段, 是一个事实过程, 不是结婚的必经过程, 也不是独立的契约。⑥违反该事实行为产生相应的侵权责任,由侵权责任法调整。我国澳门地区民法典也采次说。英美发泄国家多采契约说,认为婚约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契约约定。契约说又有分歧,有认为是债法上契约者, 有认为是亲属法上契约者, 还有认为是债法及亲属法上契约者。③由此产生的是违约责任,受债法法律规范调整。债法契约说认为婚约是双方当事人订立的未来应缔结婚姻的债权债务合同;亲属法契约说认为婚约应由亲属法调整,是一种准亲属关系,双方在订立婚约后互负不向第三人订立婚姻的义务;债法兼亲属法契约说是前两者的折中,认为婚约兼具债法和亲属法双重性质。史尚宽先生就认为婚约是债法兼亲属法伤的契约。

由于现在阶段婚约当事人未结婚并无任何身份关系,因此发生的纠纷大多仅涉及财产关系,即彩礼等的返还问题。但我们从第一部分的分析看到,我国现阶段的婚约财产纠纷与传统婚约财产纠纷并不完全一致,司法实践中解决的更多是已举办结婚典礼但并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产生的纠纷。因此,我们需要认定此类婚约是否仅为一种事实行为抑或债法上的契约行为?笔者认为并非如此。已举办结婚典礼并未登记的婚约财产纠纷中有的是因为不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而不能办理结婚登记,但此类案件相对较少,仅有2-3起,如谷某甲等与张某婚约财产纠纷上诉案⑦。更多的案件是可以办理结婚登记而并未办理,此种情形和我国历史传统习俗有关。自古中国婚姻讲求三媒六聘,大红花轿迎娶过门,因而我国农村地区多将结婚典礼视为婚姻的开始,并不重视婚姻登记这一形式,尽管我国的婚姻法已经实施多年,在笔者统计的38起已举办婚礼但并未登记的婚约财产纠纷中,双方当事人现行举办婚礼而后准备结婚登记的案件占了绝大多数。纠纷的起因包括一方不愿办理结婚登记而导致婚约破裂,如何明某诉王付云等婚约财产纠纷案⑧;或因共同生活不合导致双方不再愿意办理结婚登记,如张某等诉孟某甲等婚约财产纠纷案⑨。此外,在笔者统计的婚约财产纠纷中,无论是否举办过结婚典礼有同居事实的案件达到50%以上。如果将同居视为双方有共同生活的意愿,宜将婚约的性质认定为兼具债法和亲属法双重属性。同时,由于中国的传统观念,不愿将婚姻和契约等同,但现实中的诉讼争议多由彩礼返还而引发,只有极少数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因而笔者认为宜将我国现阶段的婚约视为兼具亲属法和债法属性的契约更为妥当,且婚约的双重属性更偏重于债法而非亲属法。此种认定也是符合我们现在的一般观念的。

三、婚约的形式变迁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为“六礼”中的前五项,均属中国古代的订婚程序,也是比较完备的订婚程序,明确了婚约订立的形式要件。清末以来,我国婚约的订立形式逐渐发生了变化,不再如以往那么严格。婚约订立的形式要件也因各地风俗的差异有着不同的判断标准,大体可以包括以婚书作为婚约成立的形式要件和以彩礼作为婚约成立的形式要件。民国初年,“订婚是否必须婚书以习惯为主”“红贴是否即为婚书,应调查习惯”。有些地区必须以婚书作为婚约成立的形式要件,双方的生辰八字贴是不具备婚约成立的要求的;也有一些地区将给付彩礼作为婚约成立的形式要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大范围的移植苏联法律,取消了有关婚约的规定,更加使得婚约的订立形式从制定法转为由传统习惯约定。

笔者从统计的68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中看出:将订立婚书或其他书面形式作为婚约确定的标准几乎消失殆尽了,更多的案件中是在双方家庭同意的基础上举办订婚仪式,并由男方给付女方一定数额的彩礼作为婚约订立的形式要件。⑩因而,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婚约财产纠纷多为婚姻或婚约关系破裂之后产生的彩礼返还问题。司法实务中认定的主要案情为某些金钱或财物是否作为彩礼给付,也有极少数案件女方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或案件当事人主体是否适格的问题。笔者下面将着重讨论彩礼的性质认定以及返还问题。

(一)彩礼的性质认定

中国古代的彩礼是作为一种订约的信物而存在。到了唐代,六礼的核心就是财礼,又称聘财,女方以接受男方聘财的方式表示许婚,即所谓的“婚礼先以聘财为信”。若已受聘财,男方悔婚,则女家不退聘财,若女方悔婚,男方同意,女家须退还聘财,男方不同意,则婚姻仍成立。?古代男女双方地位极不平等,给付彩礼涉及更多的是两个家庭之间的财产交换。撕毁婚约也会发生除返还彩礼以外的刑事惩罚,因而处理起来相对简单。但现在婚约彩礼问题并不涉及刑事处罚,仅需民事法律就可解决,因而对彩礼性质的认定涉及彩礼返还问题的解决。对给付彩礼行为的认识包括两种,一是一般赠与;另外是附条件的赠与。一般赠与即无偿赠与,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此种赠与需符合法定条件赠与人才得以撤销。

(二)彩礼返还问题

“马小东诉马建国婚约财产纠纷案”?中,原告主张彩礼4.8万元且经被告确认,双方举办结婚典礼未办登记同居8个月后分手,法院判决返还彩礼3.4万元,具体计算依据不详。“王彦平与王小燕等婚约财产纠纷上诉案”?中,法院认为结合审判实践及农村习俗,原告给付二被告较大钱、物皆应认定为原告给付的彩礼。此外,双方未登记举办结婚典礼后同居且育有一子,在女方坐月子期间发生争吵,男方将孩子抱走,法院据此认定应将彩礼减半返还;原告主张的见面礼4800元、压箱錢1200元不属于彩礼范畴,不予返还。“连晓晓与李雪、李振峰婚约财产、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案”?中,法院认为双方同居时间较长,且又生有孩子,综合考虑双方实际情况,李雪、李振峰应返还连晓晓彩礼款29900元(原告主张为59800元)。

笔者以为,彩礼是指以结婚为目的迫于当地的风俗习惯,在婚前向另一方赠与作为订立婚姻的标志的财物,彩礼在解除婚约时应予返还。?但具体返还的数额应按以下办法处理:第一,对于已经发生同居关系的婚约,在返还彩礼的过程中应当酌情考虑双方同居的时间进行计算;第二,对于直接给付的彩礼,其他形式的金钱或实物给付应当区分是否应纳入彩礼返还,应当考虑该行为是否为表达情意等给付,同时综合考虑该给付行为是否会给给付人的生活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第三,对于未发生同居关系的彩礼,一般而言应当全部返还;第四,结婚时间较短的离婚案件,彩礼数额应当同第一种情形酌情考虑,若该金钱已用作婚后双方共同生活则不需返还,若并未用于共同生活而归女方所有则应折价返还。具体折价计算比例可以由各法院自由裁量确定。

四、传统习俗与制定法冲突的解决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婚约财产问题已不同于建国初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模式的束缚,如经典电影《刘巧儿》中所展现。我国现阶段农村婚约财产案件有四大特点:男女认识时间极短,闪电缔结婚约;彩礼数额较高,蔚然成风;媒人多系亲属,难以认定案件事实;同居情况多发,女方权利难受保护。?因而,面对随着时代演进的传统习俗,我们的法律也应该与时俱进,对此做出相应规定,而非避而不答。

笔者认为,基于现在司法实务中的婚约财产问题,应于法律中对婚约问题予以明确规定,侧重点应在于对违反婚约的救济。但对于违反婚约的救济,应限于对彩礼的返还以及现阶段情形下的双方家庭关系的解除,并不应扩及一方对另一方的损害赔偿。因为在对婚约解除的救济方面,虽然婚约是契约,但是这种具有人身关系的契约不得被强制履行。对于婚约内容的效力,法律并不对此进行调整,因为婚约纯粹是一个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之所以对婚约进行调整的关键原因是婚约的解除所带来的社会纠纷和问题,婚约的效力只能依靠当事人的自我规范和伦理道德来约束.

注释:

①刘昕杰:《从身份到契约的尝试:民国婚约制度的法律实践——以民国新繁县司法档案为佐证》,载《中西法律传统(第八卷)》,陈景良、郑祝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杨大文:《亲属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③王洪:《婚姻家庭法》,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黄松有:《婚姻家庭司法解释实例解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年版;杨遂全:《亲属与继承法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④余延满:《亲属法原论》,法律出版社2007版。

⑤陈柏峰:《关于我国婚约制度的立法思考》,载《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1 年第3 期,第68页。

⑥史尚宽:《亲属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⑦【法宝引证码】CLI.C.2635971。

⑧【法宝引证码】CLI.C.2457444。

⑨【法宝引证码】CLI.C.2349883。

⑩如“曹利燕等与毛自坤等婚姻家庭纠纷上诉案”,【法宝引证码】CLI.C.2398453。

?刘新力:《浅谈彩礼返还问题》,http://hnhcf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15,2014年6月19日。

?【法宝引证码】CLI.C.2452471。

?【法宝引证码】CLI.C.2453990。

?【法宝引证码】CLI.C.2204437。

?韩志永:《婚约的性质及责任形态研究》,《公民与法》2012年第3期,第40-41页。

?秦磊、慧秋、晟镪、赣榆县检察院:《农村婚约财产案件凸显四大新特点》,《江苏法制报》2014年3月17日。

小寒节气传统习俗 第5篇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顾名思义,小寒,冷也,因为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就在小寒和大寒之间,而且与春节前的腊八节也“连”在一起。所以说,到了小寒,就说明春节快到了。

小寒天气酷寒,南北地域跨度大,形成不同的生产农事、生活习俗。农事上,北方大部分地区地里已没活,都要进行歇冬,主要任务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积肥等工作。过去,牛马等牲畜就是一家的主要劳力,需特别养护。小寒天气最冷,更要注意牲畜的保暖。民间多在牛棚马厩烧火取暖。小牲畜御寒更加谨慎——单独铺上草垫,挂起草帘挡风。讲究的人家会用温水饮牲畜,尽量减少牲畜的体能消耗,预防疾病,并且在饮水中加入少许盐,补充冷天牲畜体内盐分的流失,增强牲畜的免疫力。平日我们到见牲畜舔墙根、喝脏水的现象,就是牲畜缺盐,以舔舐墙根泥土中盐碱、或从脏水中摄取盐分的表现。南方地区小寒节气需要做好油菜清沟、小麦追肥等工作,倘若遇到强冷空气,则在地里洒草木灰、作物秸秆或盖粪等帮助作物度过最冷时节。根据多年农事经验,人们往往会以小寒气候推测来年的气候变化,早早做好农事计划,如山东地区就有“小寒无雨,大暑必旱”、“小寒若是云雾天,来春定是干旱年”的俗语。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使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这个节气年轻人注意不要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长出痤疮。到了小寒,广州传统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小寒时节养生原则

1、起居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适当锻炼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3、饮食补肾

小寒天气寒冷,进补应该以补肾驱寒为主。比如以“当归生姜”为主要原料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非常适合慢性疲劳、亚健康状态较为严重的白领一族;而有严重腰膝酸软、畏寒怕冷、性功能减退症状的人群,则适合进补“羊肾红参粥”,有益气壮阳、填精补髓的作用,具体做法为:羊肾1只,红参数克,均切成碎末,放入大米100克,熬粥。

4、泡脚驱寒

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所以小寒养生做好驱寒非常重要。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脚凉,即所谓寒从脚下起。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中药泡脚,可以用当归、红花、鸡血藤等中药材放于锅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温水中泡脚使用。泡脚之后可以用5分钟揉搓足心涌泉穴,可以收到较好的驱寒效果,还可以促进睡眠。

5、按摩保养

小寒有什么传统习俗 第6篇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汉应劫《风俗通。义》云:

“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谷雨传统习俗和农事活动2022 第7篇

喝谷雨茶

谷雨茶就是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制成的茶叶,而且要上午采的。谷雨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气宜人。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赏牡丹

“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清顾禄《清嘉录》曰:“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都会在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观赏游玩。

祭仓颉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当天下了一场谷子雨。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墓门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每年的谷雨,“仓颉庙会”都会在陕西白水县如期举行。

“吃春”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鲜椿芽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维生素C,其叶、芽、根、皮和果实均可入药,具有健胃理气,止泻润肤等多种功效。

祭海

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在中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海祭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这一习俗在今天胶东荣成一带仍然流行

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谷雨贴

谷雨贴,禁杀五毒,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清乾隆六年《夏津县志》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禁蝎”的民俗反应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平安的心情。

谷雨贴,属于年画的一种,上面刻绘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还附有诸如“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持七星剑,单斩蝎子精”等文字说明,寄托人们查杀害虫、盼望丰收、安宁的心理。

赏花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

谷雨的相关农事活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谷雨是反映降水现象的一个节气,谷雨节气后,天气较暖,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非常适合谷类作物的生长。

谷雨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蕴涵着“雨生百谷”之意,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谷雨时节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多雨,此时的雨水不仅多且下得急,所谓雨生百谷,正是播种的好时机。谷雨时节也是越冬作物冬小麦的抽穗扬花期,春播作物玉米、棉花的幼苗期,这些作物都需要充沛的雨水来促进发育生长。

有关谷雨的诗句

1、三月二十八日也谷雨晴。——元·邵亨贞《法曲献仙音·寄寿云西老人,时吴与张石隐》

2、谷雨贡黄封。——宋·曹勋《诉衷情》

3、谷雨收寒。——宋·陈允平《过秦楼》

4、谷雨只微寒。——唐·王贞白《芍药》

5、谷雨风前。——宋·元绛《映山红慢》

6、谷雨才耕遍。——宋·范成大《蝶恋花》

7、山寺馈茶知谷雨。——宋·陆游《春日》

8、谷雨茶香院院夸。——宋·陆游《闲游》

9、谷雨初匀牡丹。——宋·李石《扇子诗》

复活节的传统与习俗 第8篇

复活兔(邦尼兔)

依据欧洲古老的传说,野兔是一种终日不闭眼的动物。它们能在黑夜里,观看四周其他的动物,因此,野兔就代表着黑夜中一轮皎洁的明月。再加上复活节日子的计算是以春天月圆为基准,于是就将春天繁殖力强的野兔视为复活节的一个象征。这习俗传入美国后,美国人还为兔子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叫它复活节的邦尼兔!

The Easter Bunny or Easter Hare is a character depicted as a rabbit bringing Easter eggs, who sometimes is depicted with clothes. In legend, the creature brings baskets filled with colored eggs, candy and sometimes also toys to the homes of children of Christmas, as they both bring gifts to children on the night before their respective holiday.

复活节彩蛋

蛋象征新生命。坚硬的蛋壳无法限制里面正在孕育的新生命。耶稣基督为了我们的罪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葬在坟墓里,但坟墓无法关住他。他第三天复活了,使相信他的人得到新的生命。蛋,便成为复活节常用的象征物之一。蛋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及新生命的诞生,并象征着耶稣由死复活走出石墓。

Easter eggs are special eggs that are often given to celebrate Easter or springtime. The egg is a pagan symbol of the rebirth of the Earth in celebrations of spring and was adopted by early Christians as a symbol of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复活节百合花

百合花象征神圣与纯洁。人们喜爱以在春天、复活节左右盛开的百合花来代表耶稣基督的圣洁。另外,形状像喇叭的百合花,也像是在大声宣扬耶稣基督复活的好消息。

Lily stands for the holiness and purity. Flowers blooming near the Easter Day seem to tell us the good news that Jesus has resurrected from the death.

关于小寒节气的习俗活动都有哪些 第9篇

画图数九

二十四节气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

吃菜饭

小寒吃菜饭是老南京的习俗。南京人对小寒颇为重视,人们会用糯米加生姜、矮脚黄、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一起煮成菜饭。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节气,也是阴气最盛的时期。

南京菜饭中糯米补中益气,健脾暖胃,能增强机体抵御寒邪的能力;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肺散寒之功效。再加上南京特产矮脚黄、香肠、板鸭,药食双补,美味可口,冬日里吃完后特别暖和,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腊八粥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小寒节气气候特点

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中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

华南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生产,也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柑桔,生长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温高于15℃,华南内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满足,副热带植物也几乎应有尽有。

只所以如此,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应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022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 第10篇

白露是9月的头1个节气。露是因为温度的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代表着天气已经慢慢变凉了。

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以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昼夜温差非常的大。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这个时候就会兴起。

到了白露的时候,阴气就会逐渐的加重,清晨的露水就会随之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被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之后,就是白露,就不要赤膊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那么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生产生活的关系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寒露呒青稻,霜降一齐倒,这是我国江南地区描述水稻成熟期和节气关系的俚语。白露时节水稻正值扬花期(开白色小花)望上去好像是白茫茫的一片,到秋分的时候水稻已灌浆结实,(秀齐),寒露时节的时候水稻就会基本上熟,棵粒由青变黄。一到霜降,所有的稻都要被割下来了。(割倒了)。

2022盘点秋分的六大传统习俗 第11篇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2、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失败者虽然多,成功者也不少,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有专家称,鸡蛋确实是可以竖立的,且并不仅限于春分、秋分时节,春分、秋分这两天,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竖蛋”成功的关键在蛋壳上面。鸡蛋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以及三点决定一个平面的原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三角形,那么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另外,最好选择生下四五天的鸡蛋,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最有利于“竖蛋”。

3、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4、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5、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6、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在春寒季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升阳健脾。但糯米黏滞、难消化,多食容易导致食滞。搭配葱、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汤圆的滞缓效果。

秋分是什么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秋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秋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每年公历的9月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昼夜平分

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因为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将会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一样长的,也就是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都是12个小时。等到秋分节气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逐渐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在北半球就开始出现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的时间开始短于黑夜;而在南半球则正好相反,白天的时间长于黑夜。

秋色平分

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因为古人把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称为四季的划分,也就是立秋到了秋天就到了。而每个节气之间是15天的时间,一个季节有6个节气,秋分节气正好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秋分日这天刚好把秋季平分了。

气候平分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简介以及寓意

2022小寒的传统习俗活动 第12篇

防小人方法一:黑衣裤

黑色具有挡光效果,黑色衣物可以隔绝灵异、防小人近身。夏天怕黑色衣服太吸热,不妨考虑黑色内衣裤。

防小人方法二:茶晶阵

如果是工作上的小人,可以在办公桌或书桌上放茶晶阵。在大门上挂茶晶、黑碧玺、黑曜石等装饰,也具有挡煞作用。

防小人方法三:仙人掌

虽说带刺的仙人掌在命理方面有挡运一说,但是如果身边小人围绕,它也可以充当防护罩。特别是人际或外部业务方面的小人,可以在大门外楼梯间放盆仙人掌。

防小人方法四:挂辣椒

在大门口掛一串红辣椒装饰,有镇邪挡煞之意,当然小人也就无法靠近。

防小人方法五:挂风铃

用油性签字笔在风铃上写个“罡”字,彻底风干后挂在大门或阳台窗外,可驱邪、避小人;挂在卧室窗外则可挡烂桃花。

防小人方法六:戴尾戒

手掌尾指掌管人际公共关系,可以佩戴贵金属材质的戒指,男左女右,也有一说在尾戒上绑红线可以添财纳福。如果要挡小人,建议可以戴有茶水晶或黑碧玺装饰的尾戒。

防小人方法七:垃圾桶压名片

如果你知道小人是何方神圣,想办法跟对方要一张名片(最好是对方亲手拿给你),然后压在自己家里的垃圾桶下方(厕所的垃圾桶效果更佳)。这个方法可以求自保,预防对方找麻烦,不过千万可别让对方知道你要搞啥把戏,以免反而惹事上身。

惊蛰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惊蛰吃梨

民间有农民流传俗语“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梨与离谐音,民间相传,惊蛰吃梨可以和庄稼虫害远离,寓意祈愿风调雨顺丰收有余。

惊蛰炒豆

在一些地方,有惊蛰日农民吃炒豆的习俗,人们将黄豆浸泡在盐水里一段时间,然后在锅里炒出噼啪之声,意思是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所发蹦跳声音。

惊蛰蒙鼓皮

在一些农村惊蛰这天要蒙鼓皮。相传惊蛰时节雷神敲响鼓,唤醒万物,春神到人间,民间也要顺应天时蒙鼓皮,以助神威。

惊蛰祭白虎

农村老人讲,惊蛰这天祭白虎能够祛百邪,除百害。如果觉得年头不顺犯小人,要在惊蛰之日祭白虎,祈求一年平安顺利,驱除小人和病害。

惊蛰吃烙饼

在部分农村,惊蛰之日烙的饼子上要有龙鳞的图案,包的饺子上要有龙牙,用龙在人间的寓意期盼吉祥平安。

惊蛰祭雷神

农村老辈人说,惊蛰是雷神节日,有俗语云,天上雷公,人间舅公,说的是雷公地位的重要性,惊蛰祭雷神,以盼雷神唤醒万物,春满人间。

惊蛰打小人

农村里,在惊蛰这天会用清香,艾叶烟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家中虫害和霉味,妇人将准备好的衣纸小人拿到路边用鞋子拍打,用剪刀剪断小人舌头手脚并点燃,以示把小人赶走,不受小人纠缠。

惊蛰戴龙尾帽

在有些地方农村,惊蛰这天,用线串起彩色布条和秸秆连接成条形状,戴在小孩的帽子上,以示龙体在此祛邪避灾。

惊蛰咒雀

在农村里惊蛰这天清晨,乡村孩子要拿上脸盆在田埂上敲打,唱咒雀词,目的是让鸟雀在庄稼成熟的季节,不要啄食谷物,表示农民爱惜谷物的表现。

惊蛰有什么含义

惊蛰这一天的时候,是干支历卯月开始的时间;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相继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

2022芒种节气传统习俗 第13篇

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人们认为,芒种已过,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是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来为花神饯行。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按照古老的说法,芒种过后,各种盛开的鲜花开始凋落,花神退位,人们便会隆重地为她践行,以表示感激之情,期盼来年再次相会,这就是送花神。如今,送花神这一习俗已经不存在,而名著《红楼梦》里却有关于为花神饯行场面的精彩描写:“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钱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绞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这里大概说的是,大观园中的女孩儿们为花神饯行,首先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其次是为花神准备好上路的交通工具(轿马)以及庄严而堂皇的仪仗(“千旄旌幢”)。

这段话中的“千旄旌幢”给大家解释一下:千,指的是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施是旗杆顶端缀有旋牛尾的旗,族与旋相似但另有五彩折羽装饰,幢之形似伞。从中可看出,大户人家在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华丽场面,同样也展现出了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感,表现出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很值得现代人思考与学习。

芒种节气养生饮食

增苦

唐代孙思邈:“是月(芒种、夏至)肝脏气休,心正旺,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增加味道苦的食物,如:苦瓜、猪肝、羊肝、菊花、槟榔、陈皮、荷叶、茶等,可补益肝肾,降火消暑。

祛湿

还要注意防止暑湿,可在做饭的时候,加入少量薏米、红豆(大便干燥不要用红豆)、绿豆、茯苓等祛湿的食物。

清补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所以夏季可以多用些杂粮、南瓜、山药、红枣、桂圆等煮粥。

减酸

减少味道酸的食物,如:醋、杨梅、菠萝、橙子、樱桃、西红柿、酸梅汤等。《济世方》(农历)五月不可多食茄子,损人动气,茄属土。油腻、精白米面、辛辣等容易上火耗气的食物要少吃。

忌贪凉,少韭白

虽然天气渐热,万万不能贪凉,喝冰镇饮料,也要在口中含温后再咽下,出汗后用温茶,温蜂蜜水解渴。吃什么都要适度,不可一次大量的吃太多。古人提示不可食或少食:韭菜、大白菜、蛇鳝、鲤鱼等。

芒种什么意思?

芒种忙种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古代划分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代表意义

2022中元节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第14篇

1、放天灯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得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2、烧街衣

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4、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5、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6、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7、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中元节的忌讳

一、在这一天床头不可以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二、夜游。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三、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四、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还会给自己招来厄运。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是由古代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上一篇:对学校的环境的建议书下一篇:公园的湖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