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镇远古镇随笔

2024-06-13

游镇远古镇随笔(精选7篇)

游镇远古镇随笔 第1篇

游西塘古镇随笔

初见西塘,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两岸衬着柳树的小桥,垂柳如同女孩家头上戴的碧玉发簪,甚是迷人。接着,一条又一条小河展现出来了,河水清得如水晶一样透,绿得似翡翠一样美,还有那一条条美丽的鱼儿,在小河水中畅游,没有一丝忧虑。

白天的西塘是宁静的,無论什么地方都似歌如画。站在桥上,俯瞰大地,是一片又一片的明清风格古建筑,这些建筑保存了数百年的`历史文化。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的确,站得高,便看见了处处是绿波荡漾,每户人家都是临水入影。

午间时分的西塘,更是热闹起来了,许多游客开始举起手机拍摄着两岸的风景,或者小桥流水和鱼儿。整个古镇就在此时喧闹起来。

夜晚,西塘热闹非凡,一丁点儿也没有安静下来的意思,夜餐店、酒吧、礼品屋,都打开五光十色的吊灯,门口挂着老板自己写的个性语录,都深包各种寓意。

离别西塘,便离别了绿波,离别了小桥流水,离别了瓦屋的倒影,和一种不可触摸的古老……

游镇远古镇随笔 第2篇

网上查询,去同里的交通,还有景点与住宿。心里有谱了,决定一人行。

周六上午,起早床,用过早餐。学生华兵执意要送我去苏州汽车南站,我真不忍心他花宝贵时间送我,我坚持说自己能行。可他还是坚执意送我到车站,直到8点15分,苏州开往同里的班车发动了,他才离开。

网上查询说苏州到同里仅20多公里路程,坐班车只需三十多分钟。没料到,这班车在路上一直慢慢腾腾地开,简直像老牛拉破车似的,车上乘客这么形容的。有乘客不满意了,直接对司机说,为何把车开这么慢?司机说,车子是坏的,不好开快的,好像很有道理。另一乘客不满地说:车坏了为何还开出来?司机不理睬了,照样慢慢开。结果,短短的路程花了乘客的一个多小时才到终点。

一下车,转乘五元的电瓶车去同里景区。购一张50元的老年优待门票。在景区外,等待“泰来宾馆”服务员接我。

接我的服务员接过我的背包,放在她的电动车上,让我跟她走。我下意思地有些不放心,于是说背包我自己背好了,她明白我的意思,便告诉我说:我是老板的妹妹,请放心,我是专门来接你的。我仍不放心,就让她慢慢骑,我好跟上。过了一座石桥,左拐也不过一两百米的距离,就到了泰来宾馆。宾馆就在景区内,离大门不远处的商业街上,整条街都是青石板铺就的,一看那些不规整被岁月的脚步磨得油光光的青石板,就知道自己到了古镇。

初冬时节,已经不是旅游旺季,入住的宾馆几乎不见一个住宿的客人,没有一点人气,显得格外冷清。由于事先定好的大床房,没辙,人再少也只能硬着头皮住下了。120元一间,条件极其一般,24小时供热水,有空调,对此我也知足了。

此前,没来过同里,一放下行李,就背着相机包,汇入了游同里的如织的人群。虽然不是旅游旺季,可是来同里的游客仍然很多,大多是一日游。

周末,天气又好,街上的游客很多,都操着不同的口音,还有黄头发蓝眼睛的游客与我擦肩而过。无论男女老少,有的脖子上挂着尼康的相机,有的挂着佳能的相机,有的手里拿着卡片机,还有的是手机,每到一地,必然要拍照留影。这与我在其他景点看到的情景没什么区别。

曾到过江南有着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的浙江的乌镇,也到过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山西平遥古城;在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于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疆域的“五溪苗蛮之地”的凤凰边城,也留下过脚印;还梦回云南的丽江古城,与这个被誉为茶马古道的香格里拉的南大门,也是玉龙雪山脚下的曼妙水城有过亲密的接触;都是慕名而去的。

总想穿越时空去感受古镇、古城那古朴的风韵,看看时光是否还带着久远的淡淡的金黄色浸染着那些白墙黛瓦的古宅与厚重的城墙。

每当身临其境,不禁感慨,感慨先人们的智慧与闲淡的生活境界。更加感慨,沧桑岁月镌刻在旧房屋上的老时光正慢慢消失。眼前看到的不再是原滋原味的古朴风韵,斑驳的老墙、风雨侵蚀的朽木……已渐渐逝去,只因开发AAAAA景区,免不了过度的`现代修饰,早已将悠久历史沉积下来的瑰宝粉饰的面目全非,这些不得不令人感到遗憾。

当然,同里也不例外。

不过也有令人感到欣慰的,同里古镇内还有不少原住民。商业街有很多的小店,几乎都是前店后坊,而且是上了年纪的老同里人在经营手工制作的糕点店,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承袭的是一种传统。尤其是见到满头白发满脸邹纹背也有些佝偻的老者,一人打理着“林家铺子”,倍觉亲切,我便忍不住要品尝他的传统食品芡实糕。这点让我觉得同里人是认真的,可亲的,他们把自己的传统真实地展示给了八方游客。挺叫人怀旧的。这与乌镇的西栅没有原住民是大不相同的。

这里很多店铺还保留着传统的店铺门板,没有了棱角,没有了油漆的光泽,那一片片窄而长的叠靠在墙柱边的门板,它留住了旧日的时光,给人很多回望历史的怀旧遐想。在人群中,我会多看它几眼,有如传奇的歌词唱的那样,“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而那种现代的冰凉的金属卷帘门,我早已熟视无睹了。

再来说说同里的桥。同里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水网纵横,有风格迥异的桥梁四十余座,而且多为自宋代到清代所建的古桥。

其中桥龄最古老的为思本桥,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历尽沧桑的古桥仍坚固地跨越于川清水秀的河巷之上。

古镇第一高大的桥为泰来桥,同里人习惯称之为好运桥。其桥面由三块长长的石板铺就,桥有多长石板就有多长,此为泰来桥的一大特点。站在桥上,视野开阔,望尽桥下长长河道,悠悠绿水。我入住的宾馆与桥同名,也许泰来宾馆老板是想讨个好彩头,期盼生意好运来。

古镇尤为著名的有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成品字形架设于河道上。这三桥在同里百姓心中是太平、美满、吉利的象征,同里人家添丁,婚嫁,做寿都有“过三桥”的习俗。因此,许许多多的游客也入乡随俗,成群结队地过三桥,把美好的希望寄托于此。这倒成了风景区的一景。

这次来同里,我不会错过退思园。是因读过中国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的《园林清议》,其中一文便是《同里退思园》。说到这本书,还得感谢女儿,是她送给我的礼物。

我来苏州后,前前后后游了苏州不少园林。女儿见我对园林感兴趣,便在网上为我掏了两本很有价值的书:《园林清议》、《梓翁说园》均为陈从周着。初知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退思园也是今年的事了。从文章里还了解到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同里出生了一位名为计成的人,他在中国造园史上享有不朽的盛名。其着作有《园冶》一书,是造园学的经典着作。不难想象,为何江南园林盛名扬天下,原来造园学说的祖师爷就在同里。

同里的退思园集清代园林之长,小巧精致,清淡雅宜,亭台掩映,趣味横生,堪称江南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园内的亭台楼阁及山石都紧贴水面,故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称退思园为“贴水园”。我选了后花园内一幽静处小歇,虽有游客往来不息,但我却能静享这江南精致园林里的优雅与恬静,心无杂念,目无他景,静静的我仿佛入了画。

同里与水有不解之缘。正如陈从周先生高度评价同里的水:“同里以水名,无水无同里。”在地图上看同里,可以把它想像成犹如一朵睡莲浮躺在水乡泽国,更像是镶嵌在湖泊环保中的绿宝石。若有机会在飞机上俯视这块绿宝石,也算又添一美梦成真。

这次来同里,可舍得花银子了。闲逛到中国苏州同里王绍鏊纪念馆,见有一人在经营名为茂竹园的金石微刻,便驻足观赏他的金石微雕作品。石头种类很多,有青田石、巴林石、寿山石。小小石头形状各异,色泽花纹种类繁多。

摆放在精致的小长方盒里多数是刻好的名人诗词,透过放大镜能清晰看到那娴熟的行书跃然在小小手指大的石头上,甚是喜欢,动了买的念头。选了四款不同的诗词,再续雕上姓名,打算送给自己,还有喜欢的人。一结算,哇,“五百大洋”就从腰包里花出去了。

同里初冬的夜晚,多数店铺早早打烊,安静,一点也不张扬。游客不多,你可以找一小店,买点吃的,便能与店老板随意地聊聊,听听他们说同里的故事。总能感觉他们生为同里人的自豪。

同里的街巷、同里的名人、同里……本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无法掩卷,就揣在怀里继续重温吧。

游镇远古镇随笔 第3篇

古镇, 如天女散花般点缀在山水之间或碧野之角,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 古镇作为一种悠久的历史遗迹默默地守护着千百年来固有的传统民俗、人文建筑。拥有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 以其独特的魅力、古老的遗韵吸引着人们纷纷踏上古石板, 或划一叶扁舟去感受体验, 从而达到放松自我、品味经典的目的。

一、“游”元素现状

(一) 、古镇旅游“游”元素类型

1、生态休闲型

即古镇旅游中对其原有生态环境进行休闲体验的旅游项目。如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的浙江乌镇, 完整保留着原有水乡古镇的风貌, 其原生态的自然风光 (“小桥、流水、人家”式的石板小路、古旧木屋、清澈湖水等) 形成一种水镇格局, 营造休闲情致氛围;又如拥有明清古建筑群的西递, 其保存完好的120幢明清邸宅、高超精巧的徽派三雕是我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马头高墙、石雕漏窗、门罩门额的当地常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2、文化底蕴型

即古镇旅游中深厚人文积淀、缤纷民俗节日、亘古不变生活方式等因素吸引游客的旅游项目。如作为中原文化与南亚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碰撞窗口的云南和顺, 其间屹立着全国藏书最多的乡村博物馆、保存完好的八大宗祠、流传至今的族谱和民俗活动、荟萃六百年历史的大量诗词、牌匾、对联、著作等, 其丰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区别于现代化的旅游景点使游客最直接便捷地了解历史、感受历史、学习历史。

3、民俗特色型

即古镇旅游中蕴含鲜明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典型民族氛围的旅游项目。如天津北塘古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结随风飘摆的民俗表演广场氛围下, 纯正北塘土特产店、闽南茶庄、汉沽手工木匾雕刻、民间老艺人漫画、泥人、杂耍看家本领等当地特色项目形成了一个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旅游体系。

(二) 、古镇旅游“游”元素问题

1、古镇共性明显, 缺乏自身吸引点

旅游开发业中的古镇旅游普遍问题在于古镇之间, 特别是同一区域内的古镇, 两者共性明显, 自身特征区别较少, 古镇失去自身个性和魅力, 形成了“千镇一面”的格局。如江南六大古镇 (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 都拥有耐人寻味的桥、依河而建的廊棚、悠长细碎的河道、曲径通幽的小巷, 在很多游客眼中上海周边的江南水乡古镇虽一口气能报上无数, 但无一例外都以廊棚、老街构成, 周围满溢流水, 一般人很难分辨各种细微差别, 古镇游趋向同质化竞争, 雷同点过多。

2、重开发、轻保护, 有效资源被破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带动古镇旅游业的同时, 由于游客的数量、开发商的急功近利对古镇风貌、建筑格局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历史遗迹本就是时间留下的财富, 有效资源也是用之则无的恩赐, 然而, 现阶段重开发、轻保护逐渐成为古镇游问题的顽疾之一。如同里古镇的建筑遗存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各类旅游资源出现破坏或丧失;沿雅上公路新修建筑为现代建筑风格, 层数和体量较大, 对古镇形象破坏明显, 开发程度远超于保护程度且开发方向错误, 资源破坏无法弥补。

3、吸引点未形成统一体系, 缺乏体验性

部分古镇未规划游览吸引点, 无法成功串联各个观赏景点、贯通整条旅游路线以及聚集古镇文化灵魂。如在一些游过古镇的游客眼里, 古镇游除了观历史建筑、吃农家饭、购旅游产品外, 几乎没有其他游乐体验活动。且古镇吸引点体验五感各自分散、形成凌乱无序感, 缺乏一个主导线索予以串联, 没有统一格局。

4、文化内涵表面化, 知识感受浅层化

仅依靠建筑风格、生态氛围、历史际遇等因素呈现的风貌加之优越的地理优势, 而缺乏自身文化内涵挖掘无法打动当今挑剔的游客, 不是一个旧址就能打动人, 而是其背后的精神文化意义。如靖港古镇虽修复了如宁乡会馆、宏泰坊青楼文化博物馆、中共湖南省委旧址、江南民俗馆、靖港族谱馆等13个景点和古建筑, 却面临着稀疏游客漫步张望的冷清结局。针对这一现象, 专家建议靖港古镇的开发, 应该像平遥古城和凤凰古城那样保证原住民的参与性, 保持其原有的活生态和原真性, 以保证古镇原有的真实内涵。

5、线路模式单一, 缺乏功能多样性

作为古镇, 其吸引人之处无非文化、美食、建筑、氛围, 对于有些缺少功能多样性的古镇, 游客只需半天时间便可将整座古镇游览完全。如去过未开发前的震泽古镇的游客普遍反映上午逛了古镇, 中午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新申农庄午餐, 下午基本没事干了。较单一的旅游线路无法留住游客的步伐, 自然也带动不了当地的旅游经济。

二、古镇旅游“游”元素发展对策——以震泽蚕丝文化旅游为例

(一) 、震泽镇简介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西南部的震泽镇, 在历史上是一个蚕桑重镇, 蚕丝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震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农副产业发达、栽桑养蚕, 为江南五大桑镇之一。值得一提的是, 震泽曾占据了苏州蚕桑产量的80%的比重。震泽不仅是丝绸之母——费达生的生养之地, 还拥有师俭堂、慈云寺两个国宝级单位。

震泽新申农庄作为震泽生态游开篇大作, 仅用了一年时间成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另外, 震泽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1.3724万亩, 其中水域面积6500亩, 陆地面积7224亩, 这是生态休闲方面的表现。

震泽蚕丝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 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并先后获得了“中国蚕丝被之乡”、“中国蚕丝被家纺名镇”、“江苏省品牌集聚地”、“苏州市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等荣誉。当地蚕丝被企业有100多家, 拥有一条完整的蚕丝被产业链, 涌现了“太湖雪”、“慈云”、“辑里”、“山水”、“丝立方”五大知名品牌, 产量占国内总量的两成。这是文化底蕴方面的表现。

震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蚕丝被行业逐步从家庭式生产发展为工厂化、规模化生产, 形成了一条从养蚕→抽丝→制棉片→翻制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品生产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其销售目前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26%, 这是民俗特色方面的表现。

(二) 、震泽古镇“游”元素发展对策

1、树立特色化开发理念

震泽镇镇长陆斌提出“一丝兴三业”的发展构思, 即“一片桑叶、一根丝线、一条蚕丝被、一个蚕丝产业”串起震泽镇的生态游、工业游、古镇游三大旅游旋律。震泽作为一个千年古镇地处古镇群中间 (西边是南浔、南边是乌镇、东边是同里和黎里) 如若比品牌知名度、软硬件成熟度等因素必定不能在古镇群中突出重围。针对这一现象, 震泽依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并有效结合特有的生态资源与产业优势资源, 与周边古镇拉开差异, 将彼此间共性缩小化, 自身特色要素扩大化, 从而实现1+1+1>3的理想效果。

2、利用资源化优越特征

全镇有各级文保单位及控保建筑30多处, 传统明清建筑规模更是达到3.5万平方米, 且这些古建筑的完好程度达到了85%, 历史为这座古镇留下了诸多建筑遗迹构成了如今的古镇游;震泽现有11个500亩优质原生态河荡, 这些河荡与太湖相连, 水质优良, 给震泽旅游注入了无限灵气, 如今的震泽省级湿地公园更为生态游赋予了新内涵;从古至今形成的蚕丝产业链、鲜明的产业集群、卓越的产业成绩使震泽镇在2012年苏州市“十大知名丝绸品牌”评选中一举夺得四席, 其丰厚的蚕丝产业资源结构牵动了当地工业游。可以说, 震泽镇根据其自身固有的三大优越资源有针对性地找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旅游道路。

3、开创主题化体验参与

鲜明的蚕丝文化意象 (景观意象、文化意象) 、浓郁的蚕丝文化气息、神秘的蚕丝文化概念都是震泽镇古镇旅游关注的焦点。围绕“蚕丝”一词相关负责人大做文章, 将一根丝牵动三游, 即震泽蚕丝文化创意产业园以震泽现有蚕丝产业为基础 (工业游) , 以震泽湿地公园规划区为载体 (生态游) 带动震泽景观旅游业 (古镇游) 。当然, 震泽镇选取主题方向正确, 蚕丝文化既结合自身特色, 又绿色环保, 其参与体验度高且使古镇游区别于其他, 具有相对的唯一性。

4、建立教育化工业流程

震泽镇预期用3年时间建成国际知名的蚕丝被家纺名镇。未来蚕丝文化创意产业园将包括现代化蚕桑农业示范园、蚕桑文化主题游乐园、优质蛹虫草生物科技产业园、费达生纪念馆、优质蚕丝创意产品展示馆、蚕丝文化科普教育基地, 即“三园两馆一基地”。预期建成后,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蚕丝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最为直观的方式零距离地了解从种桑到缝衣制被的整个过程。将传统工业制作巧妙地以科教展示的方式体现, 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增加相关蚕丝文化知识和古老的蚕丝习俗, “游”与“学”的结合势必会成为古镇旅游业的新风尚。

5、挖掘多元化精品路线

据悉, “三园两馆一基地”中蚕桑文化主题游乐园重点以蚕丝文化为主线, 在园内建设农家乐园等休闲娱乐场所;优质蛹虫草生物科技产业园重点开发蚕桑衍生产品;费达生纪念馆重点展现苏州蚕桑文化历史, 缅怀蚕桑先辈;优质蚕丝创意产品展示馆重点鼓励和带动企业加大产品创意设计和文化融合力度, 助推产业发展;蚕丝文化科普教育基地重点设立蚕桑丝绸文化馆、蚕桑丝绸产业展示厅和体验馆。游客除了看到江南古镇历史遗存、品尝太湖农家菜美味、体验原生态休闲惬意这些原有游乐项目外, 更可根据自身要求安排时间进行选购蚕丝用品、观摩工业制作过程、感受蚕丝文化熏陶等活动, 震泽镇为每一位游客提供多条集古镇风情游、蚕桑文化传承、农业科普教育、绿色生活体验、时尚趣味娱乐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 扩大旅游吸引人群范围、建设体验式、互动式旅游内容。

(三) 、总结

游青岩古镇 第4篇

古镇方圆3平方公里,镇容布局依然沿袭了明、清时期的格局,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

镇内祠宇林立,建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共30多座庙宇祠堂,雕梁画栋,工艺精妙绝伦。其中不少虽年久失修,但大部分仍风韵犹存,很有些观赏的价值。

春节时,古镇一般不会有太多的人。小镇收拾得极其干净,家家户户都洋溢在“年”的喜悦中。我们迈着悠闲的脚步,轻轻地踏着被岁月磨砺得十分光滑的青石板街,从一条街走到另一条街。

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两边分列着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在一条叫做“背街”的小巷,我们突然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垒的墙,仿佛是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同行的人们甩出点燃的火炮,“哔!嘭!”,“哔!嘭!”,声音在隧道中清脆而悠远。我喜欢这种携裹着年的烟火的味道。

日落时分,小镇上渐渐会有袅袅的炊烟从青瓦的屋顶上升起,暖洋洋的灯光悄悄地透过一扇扇窗户,点染在石板街上,宁静而安详。

我们徜徉在这个由600多年的历史文化浓缩的这个小镇里,体会着600多年的世事变迁刻画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中的点滴,仿佛穿行在这散发着古韵的历史久远的童话里。

在已经修复的定广门城墙上,我们还来不及品味古城墙的遗址残迹,还来不及联想当年古镇作为军事要塞重兵屯集驻守的雄姿。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镇上买来的鞭炮噼噼啪啪放开了。

女儿抓起一个小火箭,在手上点燃,哔!嘭!小火箭在她手上冒着火花飞了出去。“爽啊!”女儿大喊起来,声音很快就飞散在古城墙下那空旷的田野之中。“一起来嘛。”我们几个人排成一排同时点燃手中的烟花,魔术弹冲向天空,“嘭!嘭嘭!”炸开无数火花,往不同的方向落去,“啊!”大家叫着蹦着,相互击掌,快乐着孩子般的快乐。

那些年,青岩的爆竹种类很多,有旋转升空类、喷花类、音乐烟花类、小炮弹类、地面旋转类、火箭类、昆虫类等等,还有我久违了的儿时的电光炮。只可惜,最近一两年不准放炮了,虽然有些遗憾,但小镇的小吃还是很令我无比神往。

在青岩的街上见得最多的便是豆腐,一样的品质,不同的工艺,让你看到豆腐的花样翻新。豆腐皮、豆腐块、豆腐丝,长形、大小方形、白的、黄的、暗绿的,叫人好生喜欢。也不知道是水好还是豆子好,反正豆腐在青岩最负盛名,豆腐质地细嫩,味道鲜美。

在青岩街边的一豆腐摊上,文火烤成的豆腐果颜色金黄,外脆内酥,“吱吱”地冒着香气,据说,这小小的豆腐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叫“翻天印”。四方形的豆腐块,烤出来的形状似印章,因此得名。最简单的吃法是蘸着青色带黄的双花醋做的“辣椒蘸水”,吃一块,香、辣、甜、酸全入口。卖豆腐的大婶告诉我们,青岩的豆腐有十几道工序,为了能让豆腐做成干货远走四方,青岩人花了不少心思,所以,烘、烤、炒的手艺都是一流的。

青岩还有一玫瑰园,所以当地人有取玫瑰做甜点的习惯。

一般来讲,青岩人做糖果,做果酱,做冰粉都会放一些玫瑰做的原料,香气四溢。在黄老伯家品尝玫瑰檐时,那种感觉仍然值得回味。淡淡的玫瑰香、软软的口感、甜而不奢、香而不夸张,刚入口用牙咬的感觉仿佛像是小时候吃的“叮叮糖”,我记忆很深的是那种糖比较粘牙,所以一直敬而远之。而黄老伯递过来的玫瑰糖入口,却丝毫不粘牙。玫瑰与糖的结合也终于在玫瑰糖入口的这一瞬间得到了升华,原来,玫瑰做食竟是这样的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据说这种玫瑰糖的手工工艺在这小镇上已经有了三百年的历史。黄老伯的制糖人生就是从青岩开始的,在他以前,黄家已经有10代人以制糖为生。12岁时,黄老伯就跟着父亲学制糖,到21岁时,他正式上灶熬糖。黄老伯说,制糖是考验体力和耐力的活儿,泡麦芽是第一步,接下来是碾米粒、淘洗芝麻、熬糖、拉糖……整个工序要用整整两灭的时间。没有耐心和体力是做不好糖的。做了一辈子的粘,年逾古稀的黄老伯现在还在做,每次都亲自上灶,每个细节,每个工序都恰到好处,几十年来,没有一丝错漏。

而做果酱,做冰粉,做糕杷稀饭也都是要用玫瑰的了。冰粉的做法是:碎冰,加上凉冻,撒上红绿丝,最后浇上玫瑰果酱,又甜又凉,那玫瑰花的香味是令人回味无穷的。

青岩的卤猪脚远近闻名,被人去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状元蹄”。相传清朝时期,青岩赵以炯,为上京赴考,常温功课至深夜。一日,忽觉肚中饥饿,便信步走到北门街一夜市食摊,点上两盘卤猪脚作宵夜,食后对其味赞不绝口。摊主上前道:“贺喜少爷”。赵问:“何来之喜?”。排主不失时机道:“少爷,您吃了这猪脚,定能金榜题名,蹄与题同音,好兆头,好兆头啊。”赵听后大笑,不以为然。不日,上京赴考,果真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回家祭祖时,重礼相谢摊主。此后,卤猪脚便被誉名为“状元蹄”,成为赵府名食,后经历代家厨相传,扩至民间至今。所以,凡到古镇游览者,皆以品尝此蹄为快,并对此美味赞不绝口,以至,“游青岩古地,品青岩美蹄”,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旅游文化现象。

咏镇远古镇的诗句 第5篇

(一)

轻岚疏雨小风斜,短棹石桥挽浪花。

鸥鹭翩翩穿碧树,峰峦袅袅近人家。

飞檐流韵墨如黛,曲水涵清影似纱。

柳巷依稀羁客梦,因缘乘醉枕烟霞。

(二)

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

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

盘陟崩石来无端,山前突兀复有山。

肩舆十步九扶掖,不尓倾蹶肤难完。

传闻雨后更险绝,时有奔泉掣山裂。

此行幸值晴明来,峻坂驰驱九已折。

不敢俯睨千丈渊,昂头但见山插天。

健儿撒手忽鸣炮,惊起群山向天叫。

——林则徐《镇远道中》

(三)

驾车西上自由行,高速何须翻雪峰。

古镇桥头人入画,舞阳河畔雀开屏。

两岸楼台流彩溢,一江灯火照天明。

千年府卫沧桑在,神韵迷人是古风。

(四)

一湾碧水飞长空,古镇桥头万岭同。

九曲回廊垂细柳,舞阳画舸戏东风。

林峰吐雾星天外,城阁含晖隐约中。

念我家乡多少日,春秋美景露真容。

(五)

荆蛮要塞锁西东,重镇明清势正雄。

仰首滇黔云蔼蔼,遥看湘楚雾蒙蒙。

舞阳碧水穿城郭,石岭青屏抱邑空。

夜泊河桥沽老酒,更深寂寂听孤鸿。

(六)

大田溪洞秀,舞阳河水思。

北南两岸望,远眺太极奇。

固若金汤里,屏山卫城池。

五溪荆蛮聚,百越先人基。

欲据滇楚地,必占镇远之。

千载沧桑变,古韵依旧持。

(七)

岭秀风轻共泛游,云泉雨瀑碧悠悠。

环山旖旎禅台静,曲水蜿蜒古洞幽。

巷陌沧桑皆入画,城垣远邃正凝眸。

舞阳河岸迷人韵,暖霁清流醉叶舟。

(八)

为有娘兄梦里牵,欣从遂愿六十年。

心关伯舅裁缝铺,影摄舞阳夕照轩。

碧浪和风桥榭旧,重檐故事小窗悬。

归来未解思亲绪,幸有一程已叩安。

(九)

一把泛光口琴,掉入河心

怀揣一把清风,我去了他乡

归来,石上爬满青苔,乡愁漫道

鼻翼凉凉,滴水潜行

百色野露,闪烁不语。琵琶声幽

水帘隔世,低眉素女,渐行渐远

河风再起,万鸟朝贺频传,明珠撒散

蹦跳脆响,原有硕大孔雀东处飞来

傲视群芳欣然开屏,天地嘘唏瞠目

卧佛在上,醉眼已渺迷,冥冥可入净

落叶恍如雨,群花于身后自坠

忽有数尾黑脊之鱼,将扁舟引入龙王峡深处

山峥嵘,一线天洞开两岸混沌

天火袭过,赤壁烈火征兆早万年

夕阳,骤然破雾而出

红了船舷同行一行白鹭

碎了归心,染了归程……

(十)

制酥妹子,你木棰砸碎了啥?

米粉大哥,你开心伤心粉卖给了谁?

木雕师傅,你刻刀刻活了啥?

酿酒老爹,你米酒醉倒谁了?

画画假小子,你素描勾了啥?

酒楼老厨子,你酸汤留住了谁?

啥是啥噢,谁为谁噢?!

有天有地有山有水有日有月

看石板看脚板看热闹看你看我

镇远古镇导游词 第6篇

镇远古城位于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民族自治州,自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设县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在这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城内舞阳河自西向东呈“S”形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独特的太极图古城风貌,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镇远古城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是一座“以军兴商”的城市,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镇远自古以来就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屯兵2.8万人,有四宫殿以及石屏山上的古长城和众多的关、屯、堡等历史的鉴证;镇远,也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至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历史上的“八大会馆”、“十二戏楼”至今仍有部分保存完好。

镇远,一座散发着宽容、自在、和谐的古城,走在镇远的青石板路上,你会恍若隔世,以为自己穿越时间隧道,来到了2000多年前的江南水乡……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走进的是有‘歪门邪道’之称的古巷子,这里的巷子,有北京胡同的幽静而无循规蹈矩的刻板;有江南巷子的水乡秀色,却又没有平坦无坡的布局;有重庆“山巷子”的风格,但又无城市喧闹的气氛、巷中有巷、巷中有井、巷下有沟,巷对码头、巷通驿道、深宅大院。脚踏两百多年前的青石板路,眼观明清时期修建的卫城垣,手轻抚过巷道两旁高高的封火墙,去寻找清代商贾留下来的古民居,有如穿越时空,回到古时!

接着带您走进全国爱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平村”旧址。“和平村”旧址,原为政府贵州省第二模范监狱,自1938年12月迁至镇远,在镇远的时间长达6年之久,曾关押日军俘虏600多人。由前院和后院组成,大家请看前院两侧的两栋单坡层檐砖木结构平房为哨兵室、米库等。办公楼一楼一底,设有办公室、会客室、职员室和反战同盟训练班、研究班、新生班、女俘宿舍等,办公楼后面是大礼堂;后院设有病房、厨房、医务室、食堂、岗楼、哨所等建筑物。这里是一个改造思想,学习进步理论“让罪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让歹徒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地方。

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早期革命党人周达文故居,周达文同志在李大钊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留共产国际工作,被誉为“中国的马列主义理论家” 1937年7月,在苏联肃反运动中,被迫害致死,时年35岁。

朋友们,下面我将带领大家走进石屏山风景区,领略古城的魅力。大家请随我一同攀登我们的苗岭长城――府城垣,府城垣全长 3公里,高5米,宽2.8米,城墙全是青石细凿砌筑,用糯米凝结石灰砂浆而成。经过600多年的风雨侵蚀, 自今仍屹立于古城,在府城垣上眺望,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被称为”远离大海的妈祖庙”的天后宫和四宫殿。

漫步舞阳河岸,这里群山耸翠,诸水流青,古老而美丽的舞阳河旋绕在府卫两城中间静静的流淌,两座大石拱桥犹如两条纽带横架河上。现在,位于我们面前的就是祝圣桥和魁星阁,七孔半圆桥墩在碧绿平静的舞阳河水的倒映下宛然形成了一个个自然圆,我们不能不赞叹这天塑人造的完美结合,《祝圣桥楹联》 “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去;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更让人去寻觅古城的悠久厚重的历史。走过祝圣桥,我们眼前的就是全国著名的建筑群――青龙洞。

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镇远县城东端,是贵州境内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群落。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入黔第一洞天”,这是刻于青龙洞内的一句题辞。青龙洞建筑群由青龙洞、中元洞、紫阳洞、万寿宫、香炉岩等九处景观组成,现留下来的有山门、正乙宫、吕祖殿、观音殿、斗姥宫、玉皇殿等7栋单体建筑。它既有园林韵味,又具寺院风格,宛如一组鬼斧神工的巨型浮雕,又像一幅淡抹素描的水墨画卷。在悬崖上采用“下吊”、“借用”、“附岩”、“嵌入”、“筑台”等多种建筑工艺,使其呈现出“洞中建搂”、“楼中藏洞”、“欲露先藏”、“欲扬先抑”、底层吊脚、阁楼悬空的独特风格。是中原建筑形制与贵州苗村侗寨吊脚楼、于栏式建筑的巧妙结合并集佛教、道教、儒家文化遗址于一山,错杂而不乱,有层次而又各自独立,是将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它与山西悬空寺、甘肃麦积山并称中国古代三大“空中建筑”。

傍晚天黑时分,灯火点燃了整个古城,色彩缤纷的古城变得更具魅力。在五颜六色的灯光照耀下,平静的舞阳河水波光粼粼,河面上倒映着的房屋垂柳变得异常美丽动人,镇远古城仿佛成了天上人间。

镇远古镇导游词 第7篇

第一张金名片就是“文化之州”。镇远历史悠久,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县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公元前2,汉高祖刘邦就在这里设立了元阳县。直到宋代年间,取“威震四方”的寓意,将这里称为镇远。请大家看车窗外,碧绿如带的舞阳河水穿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倒“S”型,把镇远城一分为二,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天人合一的太极图古城风貌。所以很多朋友也把镇远称为“太极古镇”。

第二张金名片是“生态之州”。镇远县自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主要为黔东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地区。镇远县的森林面积1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4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58%。野生植物非常丰富,含有国家多种一级保护植物,比如说南方红豆杉、银杏等。

第三张金名片为“美酒之州”。整个贵州目前一共有两大酒谷,我们镇远的舞阳河青溪镇就是其中之一。镇远现在最有名的酒当数花酒,它不添加任何东西,是用鲜花酿造出的一种美酒。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浓郁的鲜花芳香,又有甘醇的白酒气息,这种酒无色、清澈、透明。目前贵州花酒酒业有限公司可是中国唯一一家用可食用纯鲜花酿造白酒的企业,它的鲜花酿酒工艺是贵州黔东南州镇远县苗族祖传下来的,到现在已有近3的历史了。

这最后的一张金名片就是浓郁的民族风情。目前在镇远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衣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到现在这里还保存着几百年前“寨寨有长号、户户吹唢呐”的尚寨乡土家民族部落,侗民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和端午龙舟节等,都是世代相传的万人盛会。在县城南39千米处,还有一个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侗寨一~报京。这是中国最大的北侗村寨,是贵州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村寨,也是人们体验古朴民族风情的最佳选择。接下里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步人镇远去感受一下这里特有的古镇风情吧!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桥就是有名的祝圣桥了,它是一座历经600多年历史沧桑的古桥。祝圣桥全长135米,宽8.5米,高14米,原来叫作“溪桥”,之后因为要给康熙大帝祝寿,所以就把改成了“祝圣桥”。

我国著名的清代爱国名将林则徐曾经就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之下。发出了“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破”的绝佳赞叹。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依山而立的古建筑群就是当地著名的青龙洞古建筑群了。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城东中河山,是贵州境内建筑规模最大、构造最精巧、融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它修建于明朝中期,到现在差不多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古建筑群一共包括“七寺八阁九座庙”,是由青龙洞、紫禅书院等6个部分36座单体建筑组合而成。

上一篇:关于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下一篇:学校扶贫对照检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