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义教心得体会

2024-06-12

英语教师义教心得体会(精选7篇)

英语教师义教心得体会 第1篇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英语教师义教心得体会

这10天来的义教活动,我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惭愧and感动!

惭愧一

当我真正站上讲台,面对一群性格各异的孩子时,我顿时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一方面,我要教给他们一些有用的东西.另一方面,我又要调节课堂气氛,同时我还得维持好课堂纪律.说到课堂纪律,当我真正用心去管学生时,突然回想才发现自己以前中学时是一个多么“可恶”的学生.之前我上课时会睡觉,讲话甚至不听课而做其他科目的习题,现在想起来真是惭愧至极,很对不起老师!

惭愧二

说真的,上了这么多天的课,我不知道学生们跟我学到了多少东西,抑或是什么都没学到.所以我第二惭愧的事是没能够运用好方法把自己该教的或是能教的奉献给大家,感觉很愧对这帮学生.惭愧三

这十几天来,我既负责高效咨询会,又指导英语话剧,最重要的还有义教.这段时间我可以说真的很忙很累.虽然我可以骗自己说日子过得很充实,但其实我还是很惭愧.我惭愧自己上课居然迟到了;我惭愧自己教案写得真的很烂;我惭愧我没有好好带三下乡来的同学好好逛逛雷州……

感动一

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不认为自己称得上是一名老师.我是抱着体验教学的心态来的,严格上我只能算是一个姐姐而已,而不是一名老师.可是每当学生微笑地跟我说老师好时我就忍不住感动,尤其是在二中的时候,1班的一位学生每次见到我都会说:“无赖的老师(他给我起的,我也承认了.)最近有没有无赖呀?”听到这些我会很开心,因为这代表着我影响了他,他记住了我!

感动二

我自认为自己没为学生做过多惊天动地的事,可是当3班的一位女同学在临离开之前跟我说:“老师,你暑假还来教吗?”我说不一定,然后她就说:“我明天就回珠海上课了,老师,如果你暑假还教的话,我就回来参加这个义教活动!”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值了.我真的感动到无话可说.我没给她上过课,只是带她找了两次级长,只是带她去跟模特走秀队请假,只是带她逛了一下操场,她就记住了我.我想说—姐姐真的很感动!

感动三

我总觉得自己很累,但是当昨天下午我不回家,而是留下来跟涯飞姐姐讨论晚上聚会的事时,我才觉得其实涯飞姐姐,级长,部长们更累!我想到他们牺牲了一个个午休,下午来开会,准备相关事宜,处理各种杂事……真的觉得他们更辛苦!比起他们,我还算得上是轻松呢!我为他们的敬业,辛勤而感动!

I am far from a qualified teacher.But I will try my best to be a real one!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英语教师义教心得体会 第2篇

玉梅,舒缇,婉琳,田凤和我5个人组成一组,我们要教的是一年级。我们为了能让这些小孩子在短短的两堂课里面学到一些东西,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到了那天中午,我们都很兴奋,把这次义教当作一次学习和见识的好机会。但是当我们到达了这个地方,我们被这里的环境惊呆了,首先的是一大片的田野,还看到了我们平时很难有机会看到的牛,我们沿着田间小路走到这所小学,这所小学叫贵德小学,占地面积很小,只有一层楼,跟我们学校的体育馆差不多大。每个课室都很小,破破烂烂的,是最原始的那种矮小的房子,厕所也是惨不忍睹,除了课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设施,虽然我一早就知道这是个贫困学校了,但是这里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落后得多。我看着那些小孩子,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到了真正要教的时候了,我们5人进了教室开始了我们的教学。我们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教会了他们两个单词的读法,还教了他们字母歌和一些简单的体操,他们反应热烈,很开心。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是他们反应太热烈场面很难控制,他们全班一齐回答我们的问题,全班一齐唱歌,完全不能让某一人回答或表演,我们很难让他们安静下来,我们每个人嗓子都喊哑了。

在我们上课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就是有一个女生闷闷不乐地趴在桌子上,过去问她怎么了,她一声不吭,旁边的学生告诉我她拉屎了,而且他们在不停地取笑她,我们让她上厕所,但她还是不动,最后是她的班主任把她抱到厕所去的。还有的是,有一个女生打一个男生,男生哭了,我们就教导哪个女生打人是不对的,并让她向那个男生道歉,最后就解决了这件事了。

在义教的过程,我们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都觉得很开心,因为我们帮到了人。我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他们让我觉得做老师的责任重大,你的一句话或一个小小的动作就会影响到他们。他们有的很好学地把他们新学的字母和画的画拿给我们改分,虽然写得一般,但是我们都赞扬了他们,看着他们开心的表情我也开心了,因为在我小时候,我被老师赞扬的感觉比吃了蜜糖还要甜,从此还会更加努力,所以我很清楚一个老师对一个小孩子的影响有多么大。在义教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都感到震惊和感动。很多学生连一支笔都没有,当我拿出我的笔袋拿笔出来未一个学生改分的时候,她问我能不能给他一支笔,我两秒钟之后先反应过来,一名为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当时恨不得把全部笔都给他了,因为我知道我不能,因为我知道这样会导致学生一哄而上的,而且也不能有些有有些没有啊,我当时真的震惊了,怎么真的穷得连一支笔都没有,我突然觉得我很幸福了。到了他们排队搭校车回家的时候了,我看见有很多学生的书包链子没有拉上,我就想上去帮他们拉,但是我发现原来不是没有拉上,是根本就没有拉链,我当时又是震惊。到最后我们要走了,他们都依依不舍地跟我们说:“姐姐拜拜。”看着他们纯真清澈的眼神,真的觉得他们很可爱,希望他们过得幸福快乐。

英语教师义教心得体会 第3篇

邢福义:你的说法恐怕有些夸张了。我一直在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 教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硕士生和博士生, 研究领域也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方面, 《语文教学与研究》是一本面向中学语文教师的刊物, 我在这个特定的读者群中不会像你说的, 有这么高的知名度。

晓苏:我刚才的话没有丝毫夸张的成份。您应该记得, 《语文教学与研究》开辟学生版《读写天地》的时候, 我们开了一个栏目叫“语文三家村”, 约请您和王先霈老师, 还有黄曼君老师, 每期为这个栏目写一篇文章。那一年, 您为这个栏目写了十二篇, 虽然文章都不长, 可以说都是小文章, 但影响却非常大, 我们编辑部收到了好多好多的读者来信, 大都是赞美的, 称之为小文章大学问, 也有人说小文章大学者。还有, 您十年前曾为我们的读者作过一次报告, 地点在湖北宜昌, 参加我们会议的代表有六百多人, 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点中学, 把一个大礼堂都坐满了, 是真正的座无虚席。那天上午, 您手上一张纸片也没拿, 却一口气讲了三个半小时, 其间笑声不断, 掌声不断, 惊叹声不断, 所有的听众都如坐春风, 胜读十年, 对您佩服得五体投地。那天我还特别注意到, 三个半小时没有一个代表去卫生间, 等您报告结束时, 人们都慌慌张张往厕所跑, 却一个个都用手捂着小腹, 腰都直不起来了。

邢福义:您说的这两件事, 我都有比较深的印象。那十二篇小文章, 虽说发表在一本供中学生阅读的刊物上, 但在语言学界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一年的专栏写完后, 语文出版社很快把这十二篇文章结集出版了, 书名叫《语言运用漫说》。关于去宜昌作报告, 我还是带着病去的, 当时痛风的老毛病犯了, 脚肿着, 一走一跛的。不过那次我很高兴, 认识了那么多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 让我有了一个难得的与中学语文进行对话的机会。

晓苏:您那年在宜昌作的报告, 可以说影响深远。您讲到的许多例子, 至今还在我们的读者中口口相传, 比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中的动词运用, 老虎一搞, 武松一搞;又比如既能说上馆子又能说下馆子, 却只能说上厕所不能说下厕所;还比如杨白劳唱词中的没钱和钱少的问题……您列举并分析的这些语言现象已在我们的读者中成为经典, 广泛传播, 深入人心, 经久不衰。由此, 我想到了一个问题, 您的报告为什么能够吸引人, 打动人, 说服人?作报告, 从广义上说也是讲课, 作报告的人, 从广义上说也就是教师, 我上面的问题实际上也可以这样表述, 即:您是怎样成为一个好教师的?事实上, 您在我们华中师范大学也是一个有口皆碑的好教师, 无论是本科生, 还是研究生, 一说到您上课, 没有谁不翘大拇指的。下面, 邢老师能不能对我刚才这个问题作一些回答?

邢福义:好的。你这个问题我有过一些思考, 也乐意回答。我1958年正式登上大学讲台, 上本科生的课。1981年开始带硕士研究生, 1991年开始带博士研究生。几十年来, 我一直这么告诫着自己:一个好的教师, 必须是一个好的学者。大学教师是这样, 我想中学教师也应该是这样。

晓苏:一个好教师必须是个好学者, 邢老师说得太精辟了。现在, 我终于明白您为什么是个好教师了, 因为您首先是个好学者。但是, 这里有个问题, 学者是要有天赋的, 好学者恐怕需要更好的天赋。然而, 并不是每个教师都有成为学者的天赋, 有好天赋的教师就更少了。如果说好学者是好教师的前题, 那成为一个好教师就太难了。

邢福义:我不同意你这种说法。成为学者固然需要一定的天赋, 但更多的是靠勤奋。勤奋是一种品质, 也是一种方法。老实说, 我能成为一个学者, 主要依靠的还是勤奋。勤奋可以激发兴趣, 勤奋可以滋生智慧, 勤奋可以创造奇迹。

晓苏:照您这么说, 学者并非天才, 成为一个学者也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接下来, 邢老师能否给我们具体描述一下您的学者之路?

邢福义:可以。坦率地说, 我走上汉语语言学研究之路, 有相当大的偶然性。我从小特别喜欢画画。1952年到1954年, 在海口广东琼台师范学校专师班学习, 时间2年, 主要便是学的画画。原想毕业后当个小学教师, 业余搞点绘画创作, 从那个方面求发展, 没想到毕业时学校让我报考师范大学。当时, 因为经济困难, 我决定报考时间较短的2年制专修科;又因为喜欢画画, 我决定报考华中师范大学的美术专修科。可是, 按要求, 考美术必须加试“术科”, 而要参加“术科”的加试, 必须去广州, 那里才有试点。我没有去广州的路费。思来想去, 决定报考华中师范大学的中文专修科, 希望考取报到之后能转到美术专修科去。

1954年9月, 到华中师范大学的中文专修科报到之后, 我提出转到美术专修科, 但没有得到批准。好在我对文学也很有兴趣, 于是安下心来, 课余时间读了不少中外名著, 并试着写点儿童文学。1955年的一个傍晚, 我走进中文系资料室, 翻看一本《语文学习》, 读到了几篇讨论主宾语问题的文章, 立即对语言里居然存在那么神奇奥妙的规律大感惊讶。于是, 我也试着思考一两个问题;于是, 越思考兴趣越浓, 觉得有一股子力量吸引着自己。1956年7月中文专修科毕业之后, 中文系领导宣布把我留在系里当助教。一个专科学生能留校, 这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有一天, 一位中文系领导召集留校者开会, 要求我们表明希望分到哪个专业的意向, 我毫不犹豫地在表上填写了“汉语”──当时大家都不愿意搞的一门被认为十分枯燥的学科。

晓苏:您的学者之路就是从留校当助教开始的吗?

邢福义:可以这么说吧。从1956年到现在, 半个世纪过去了, 我总结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 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偷学阶段。我把不交学费而能学到知识和提高能力叫作“偷学”。这个阶段在1956年至1965年之间, 整整十年。从1956年一参加工作起, 《中国语文》上每发表一篇重要语法论文, 我都要潜心于“悟道道”:作者是怎么抓到这个题目的?是怎样展开这个题目的?在方法上有什么长处?在材料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 终于养成了无言中求教于众多高明学者的习惯, 众多高明学者也就在“函授”中成了我的导师。就靠这“偷学”, 在不认识编辑部一个人的情况下, 经历了“投稿-退稿-再投稿”的多次循环反复, 1957年, 也就是22岁那一年, 我在《中国语文》上表发第一篇文章。在这个阶段里, 我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知道了应该充分发挥两只眼睛的功能。一只眼睛用来看懂别人文章的表面、正面和一行行文字, 另一只眼睛用来探视别人文章的背面、反面和字里行间里隐藏着的奥秘。二是学会了处处留心抓问题, 重视了捕捉论题的敏锐感, 开始了做小专题研究的自我训练。1957年到1965年, 《中国语文》发表了我的7篇文章, 还不包括报道性文章。之后, “文革”开始, 《中国语文》停刊。“偷学”阶段就此结束。

晓苏:如此说来, 您在第一个阶段真够勤奋的。下面该讲第二个阶段了, 您把这个阶段叫什么阶段?

邢福义:第二个阶段是自悟阶段。自悟阶段包括“文革”10年和“文革”之后的13年, 共23年。我主要作了三件事, 这三件事对我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一件事, 是学会写好万字文。“文革”前, 我在《华中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过2万多字的长文, 但在《中国语文》上发表的, 都是数千字的文章。这成了我的“心事”。文革期间, 尽管不能集中精力于专业, 但我不但一直没有放弃过问题的思考, 而且时不时偷偷地写点东西, 练练笔。特别是, 1969年到1971年, 我被抽调到新组建的湖北省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组。教材编写组组长, 就是当时的全省军宣队总指挥长。这位将军, 要我们编写组的成员别管社会上诸如“武斗”之类的事, 专心编写好教材, 我因此有机会联系中小学实际继续钻研某些问题, 并且一有空隙就钻研1975年起开始注意到的一个现象, 这就是定名结构充当分句的现象。“文革”之后, 《中国语文》于1978年复刊, 我花了12年时间、经过多次推敲修改才定稿的《论定名结构充当分句》, 1万多字, 在《中国语文》1979年第1期上作为重点文章发表出来了。吕叔湘先生于1979年9月28日给了我一封信, 其中写道:“你的文章我看过不少。你很用功, 写文章条理清楚, 也常常很有见地, 如今年发表的《论定名结构充当分句》就很好。”后来, 吕先生答应我的请求, 为我的第一个论文集《语法问题探讨集》 (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作序。在1984年8月30日写成的序中, 吕先生说:“福义同志的长处就在于能在一般人认为没什么可注意的地方发掘出规律性的东西, 并且巧作安排, 写成文章, 令人信服。”我大受鼓舞。自从发表《论定名结构充当分句》以后, 我在《中国语文》上发表的文章便一般都是万字文了。第二件事, 是学会读好一本书。“文革”期间, 我既偷偷写文章, 也偷偷读书。当时, 有个信念:读别人的书, 是为了写自己的书。于是, 在“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上下了功夫。读什么书呢?学生时代, 我没有机会听逻辑课, 因而一直深为遗憾。“文革”期间, 有位同学送我一本旧书———苏联维诺格拉多夫、库兹明的《逻辑学》 (三联书店1951) 。我如获至宝, 反复地读, 反复地消化, 在书中写批注, 画红线蓝线, 打上这种那种符号。我又联系汉语实际, 检验逻辑定律和语言运用的联系和区别, 有了不少收获。这本《逻辑学》至今珍藏。“文革”后期, “复课闹革命”, 我提出开逻辑课的建议, 得到领导的同意, 便在中文系给当时的工农兵学员讲逻辑, 实际上讲的是包含有我的心得体会的“语言逻辑”。1979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我的《语法知识及其应用》, 就是根据讲稿整理而成的。不仅如此, 我在汉语语法研究中, 还不断引进逻辑方法, 写出了好些文章。这一点, 引起了语言学界同行的注意, 也引起了逻辑学界部分学者的注意。凡是“文革”以后出版的中国语法研究史, 都提到了这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国际刊物《语言研究问题》2010年第2期 (Волросы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xнаук№2[42]2010г) 译载了我1991年在《中国语文》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译文未写明俄语翻译者是哪位学者。译文开头有一段作者介绍, 其中说我是“汉语逻辑语法学派奠基人”。这跟我上面述说的事实显然有关。当然, “学派奠基人”的提法, 过于溢美, 不符事实, 令我汗颜。第三件事, 是在建立学术根据地上下功夫。我以为, 一个好的学者, 必须有反映自己特长和优势的领域。“文革”以后, 我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把复句研究作为“据点”, 希望以点带面, 摸索出能反映自己研究特色的道道。这一时期, 我在《中国语文》上发表的文章, 大都是复句研究方面的。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我的《汉语复句研究》, 近50万字, 大部分文字其实是这一时期写的。这本书, 连续获得了三个一等奖:2003年, 获武汉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 获湖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 获中国高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晓苏:那第三个阶段呢?从时间上看, 您的第三个阶段应该是从1990年开始的, 从这一年开始, 您已经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了。当时, 我们华中师范大学的博导还屈指可数, 不像现在, 路上走的差不多都是博导了。

邢福义:我把第三个阶段称为有我阶段。这个阶段,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注重学派意识, 在理论与方法上进行探索, 不仅要自己走路, 而且要走自己路。1990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为博士生导师。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 我提出了一些带有个性的见解和主张。这就是:1990年提出“两个三角”说, 1991年提出“主观视点”说, 1995年提出“小句中枢”说, 2001年提出“句管控”说。1998年出版《汉语语法学》, “导言”中指出:本书的语法系统, 是“小句中枢”语法系统。在这些“见解和主张”中, 最受关注的应是“小句中枢”和“两个三角”。“两个三角”的提出, 早于“小句中枢说”。1990年, 我发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两个“三角”》 (《云梦学刊》1990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9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0年第6期) 。第一次提出并解释“两个三角”这一概念。所谓“两个三角”, 一指“表里值小三角”, 主张表里互证、语值辨察;二指“普方古大三角”, 主张以方证普、以古证今。我先后出版过系列性论文集五本, 这就是:《语法问题探讨集》 (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 《语法问题发掘集》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 , 《语法问题思索集》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 《语法问题追踪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 《语法问题献疑集》 (商务印书馆2009) 。《探讨集》收录的是自悟阶段的论说。《发掘集》中, 收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两个“三角”》, 排为最后一篇, 具有总结性, 意在强调前边各组文章实际上都在贯彻“两个三角”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这部《发掘集》, 获得了首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发掘集》之后, 从《思索集》到《追踪集》再到《献疑集》, 不仅收入了《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的两个“三角”的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小三角”和“三平面”》和《语法研究中“两个三角”的验证》等理论性文章, 而且有一组组描述具体事实的文章, 或者分别应用了小三角和大三角的研究, 或者综合应用了小三角和大三角的研究。特别是, 到了《献疑集》, 研究视野进一步突破了汉语语法构造本身, 或者把视线投射到社会与文化, 或者把视线投射到中文信息处理, 或者把视线投射到国学。仅就国学问题而言, 就相继在《光明日报》国学版上发表了《国学精魂与现代语学》《“救火”一词说古道今》《“人定胜天”一语话今古》《漫话<有所不为>》《“X以上”纵横谈》《说“广数”》《“十来年”义辨》等等文章。正如汪国胜《读<语法问题献疑集>》一文所指出:“这类雅俗共赏的文章, 既是语言学, 又走出了语言学。诚然, 邢先生在研究汉语语法问题的同时, 还在有意识地做着‘大语学’的研究尝试。” (《光明日报》2009年12月7日) 前不久, 《献疑集》已经获得了武汉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最早较为系统地阐释“小句中枢”这一理论的, 是论文《小句中枢说》 (《中国语文》1995年第6期) 。以“小句中枢”为理论基础建立起一个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专著, 是《汉语语法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67) 。论文《小句中枢说》, 2001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著作《汉语语法学》, 1998年先后获得中国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对于“小句中枢”的理论, 李芳杰教授明确表示支持:“小句中枢说是对小句三论的引发和发展, 无论是突破还是发展, 其核心是创新。小句中枢说是富有创意的理论。” (《小句中枢说和句型研究和教学》, 《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3期) 许嘉璐先生更从汉语语法研究发展史上检视过这个理论。许先生指出:“邢福义先生的新著《汉语语法学》的第一章就是‘小句’, 在该书《导言》中作者更直截了当地宣称:‘汉语语法系统中各类各级语法实体以小句为中枢。’‘本书的语法系统, 是小句中枢语法系统。’……黎锦熙的‘句本位’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短语中心’说所代替。但是, 近来后者引起的怀疑越来越多。从黎氏到邢氏, 恰好盘旋着往上走了一个圆圈。” (《语言文字学及其应用研究》68-69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004年, 《汉语学报》开辟专栏开展“小句中枢”理论的讨论, 讨论从2004年第1期开始直至2005年第4期终止, 历时一年半。参与讨论的, 既有中国大陆学者, 也有美国、新加坡、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学者们从语法体系的构建、相关理论的比较、汉语的韵律层级、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翻译、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对“小句中枢”理论进行了多角度深入的讨论。有学者指出:“小句中枢说”是一个按照汉语的面貌建立起来的语法理论。无论从研究方法还是从语法体系的本质来讲, “小句中枢说”都提出了清晰的、概括性的见解。 (邓思颖《从生成语法学观点看“小句中枢说”》, 《汉语学报》2005年第1期)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上个世纪的“文法革新讨论”是我国语法学史上第一次有关汉语语法革新的讨论, 那么这一次《汉语学报》发动的“小句中枢”问题的讨论也有可能形成为我国语法学史上的第二次汉语语法革新的讨论。 (范晓《关于构建汉语语法体系问题———“小句中枢”问题讨论的思考》, 《汉语学报》2005年第2期) 这次讨论的成果, 由《汉语学报》编辑部结集成为《小句中枢说》一书, 于2006年12月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近40万字。到2011年3月, 我发表大小文章450多篇;其中, 1990年以后发表的299篇;出版书籍50本 (个人独著21本) , 其中, 1990年以后出版的34本 (个人独著15本) 。我三次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三次获得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国图书奖、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多个奖项。2001年出版的《邢福义选集》, 为季羡林主编《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丛书》之一, 该丛书2003年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2010年11月, 被褒奖为13名“首届荆楚社科名家”之一。所有这些, 都是1990年以后的事, 都跟我论著中的“有我”存在因果关联。

晓苏:通过您对自己学者之路的回顾与描述, 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个大学者的成长史。您的勤奋, 以及您勤奋之中的“偷学”、“自悟”和“有我”, 都为我们广大的教师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我相信, 只要我们的教师向您学习, 就有可能成为学者, 至少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最后, 我还想问您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好教师, 肯定希望教出一批好学生来, 据我所知, 您教的好多学生, 现在也是学者了。请问, 您作为一位教师, 是如何教书育人的?

邢福义:前面我说过, 一个好的教师, 必须是一个好的学者。其实我的话还没说完, 只说了一半, 后面一半是, 一个好的教师还必须是一个好的长者。具体说来, 我一直把下面三句话, 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第一句话:引导学生站到问号的起跑点上。句号比喻结论, 问号比喻疑问。我要求自己, 千万别让学生做句号的俘虏, 一定要引导他们不断发现新的问号, 不断有新的开始。上课不搞满堂灌, 不用宣讲式。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 加强研究示范, 避免教师的研究工作同学生的研究工作互不沟通;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 注意发现他们的长处, 诱发他们的潜在优势。在我看来, 只有让学生不断站到问号的起跑点上, 才能使他们的才智闪光。第二句话:师生关系, 亦师亦友。教师要起“指导”的作用, 首先必须是“师”;另一方面,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讨科学问题, 而在科学面前是人人平等的, 是可以教学相长的, 因此, 更重要的, 又应该是“友”。我曾经同三位硕士生合作, 写出了论文《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 又同三位博士生合作, 写出了论文《形容词的A A BB反义叠结》。为了互相促进, 我还写出了论文《“由于”句的语义偏向辨》, 以严谨的态度, 跟我的博士生认真地交换不同的看法。我以为, 师生之间发扬学术民主, 利于形成良好学风和氛围, 因而利于人才的造就。第三句话:最大的希望是学生超过自己。近几年, 经常有人问我:您现在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我总是这么回答:作为一个学者, 我的最大希望是能够永远不断地自我超越;作为一个教师, 我的最大希望是我的学生能够超过我自己, 一个个都比我更会走路和爬山。如果到了那么一天, 我没有力气了, 坐在二十米的高度上, 听到上头大声地喊:先生, 我们已经爬到了四十米的高度!先生, 我们已经爬到了六十米的高度!那么, 我会摸着白胡子欢快地笑:啊, 他们上去了!

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第4篇

一、首先来交流一下如何进行中考英语总复习。中考是对学生初中三年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每年的中考牵动着无数人(包括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心。所以考前总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为突出。那么,如何进行事半功倍的有效复习?如何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张学位老师为我们提出复习要领——依据课标,有效复习。

张学位老师像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复习方向,且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依据初中每年课本的编排以及新课标的引导,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中考总复习:

(一)点面结合、查漏补缺,精讲多练、面向全体

首先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第一轮的系统复习主要复习基础知识,应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一阶段应紧扣中考纲要,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讲透语言点运用,对各个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依据课标,整合话题,分类教材。

同时应注重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并通过配套练习、复习检测形成能力。复习方法主要是以点带面进行系统复习。以一个单词或语言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找出与之相关的词语和用法。把过去三年里学过的语言知识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建立相对完整的综合性知识体系。通过本轮复习,力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能熟练掌握,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

其次进行专项训练。进行第二轮的分块复习即语法专项复习。根据中考说明“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分语音、词汇、语法。通过这一轮的复习,有效地对中考的知识点、语法要求和能力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点拨和训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最终提升他们的知识能力。应力求保基础,抓中档,争高分,稳住好学生,积极鼓励并转化差学生,重点抓中等生,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辅导和提升,力求遵循“全面复习,有所侧重”。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自主复习放到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导作为辅助手段。要将冠词、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动词、句子等作为复习的主体内容,对学生已掌握内容的讲解要做到精简,重点讲解学生不够熟练的内容,对于每一个项目的复习,要让学生创设与之相关的问题,做到专项训练。做到每节课复习都有复习目标、要点、课内追踪练习、课外巩固练习等,做到项目有专练,人人有所得。

最后进行综合训练。第三轮综合复习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能力。考前指导与适应训练,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是适应中考要求,侧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时要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从中考题型来看,近年来对听、读、写能力的考查有所加强。

这一阶段着重于中考题型的模拟训练,传授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让学生熟悉题型,减少学生对考试的压力和消除紧张的心理,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自信心,提高得分效率。

综合练习,进入模拟冲刺阶段。大约20天左右,完成10套模拟题。主要紧扣题型,讲练结合。专项训练仅仅是就某一个知识点的单纯训练,在此基础上,我想我们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即有选择地进行听力、笔试为一体的成套试题的训练。通过对学生限时测试,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上升为综合运用能力,逐步适应中考要求。

(二)梳理词汇,归纳句型,总结美句

如果把初中三年所学的词汇、短语进行梳理,这样便于学生复习、记忆,而且在复习教材的过程中把这三年所学的精美句子总结出来重点记忆,在英语口头式书面表达中便可以脱口而出,运用自如。

(三)链接中考,分层训练,强化作文

在中考英语试卷中,书面表达占15分,分值也相当高,该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按照命题要求,依据有效信息完成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上近几年英语作文贴近生活,题材多变,一直是广大考生的痛。于是如何提高英语作文得分已成为了各大学霸的争论点,所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势在必行。当然这离不开平时语言基础方面的训练,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只有通过由易到难逐步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才能使学生达到作文下笔时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如果我们按上述这样的策略去组织复习,并且配上教师精挑细选的练习题不断强化,夯实基础,相信在英语考试中学生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其次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也深深地了解到中、高考虽然是初中英语学习的指挥棒,但也不能完全为了应付中考去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质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界最令人瞩目的热点话题。

在相应学段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综合体现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注重学生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感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因此,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便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设计,以语言为载体,达到思想上的交流,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但一个人的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学成的,需要一直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教师只有建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核心能力。

短暂而有意义的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已经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作为一线教师,教学路漫漫,我所能做得,所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再次感谢县教育局及张学位老师给我搭建了这样一个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

小学英语义教总结报告 第5篇

CM1008

本周四,我们在外语系的领导下,我们乘着北大学园外语学校的专车,去到大岭山的校区,进行筹备己久的义教活动。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3班,在义教开始之际,我们就遇到了一些状况,教室里的投影仪出了问题,不能播放PPT,这就使得我们组显得有点尴尬。后来就只好跟别的组一起上课,这就造成一种不良的局面,其他组的对象是另一个班级,造成了我们班级被忽略的感觉,其次,上课的内容大打折扣,最后,留给我们上课的时间相当的有限,我们组的一位组员,基本上没讲上几句。这是我们这次义教遇到的一些问题,其突发性和紧迫性让我们组有点难以应付。总的来说,本次义教不算失败,但算不上成功,而且让我认识到了我们组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正的地方。

第一点,PPT做得好和上课上得好是两回事。在义教之前,我们经过几次培训,其主要内容就是教我们怎么做好PPT。我们第一次做PPT的时候,经验相当不足,第一次做出来就给老师否定了不少地方。她指出,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清楚明白自己要向学生传递什么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制作PPT的时候需要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重新修改了我们的PPT。经过修改的PPT,我们组对此比较满意,而老师也肯定了我们的课件。不过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表现却很一般。首先,我们的时间十分有限,大部分内容只能一带而过。其次,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生四年级的同学,其学过的内容与我们所教的知识会有出入。有时,我们认为很难的单词,他们却己经学过了;而有些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单词,他们可能不懂。最后,如果遇到了突发事件,你的教学内容就需要调整了。比如我们这次义教,我们教到一半,那台笔记本没电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好跟学生互动一下,复习我们刚教过的内容。

第二点,要把握教学内容与学生互动性的关系。给小学生上课,给我们的第一感觉,他们很活跃、很积极。我们上课的目的,主要是传授知识。而学生通常的表现,是嘻嘻哈哈、大吵大闹,整个课堂教都会在吵声和笑声中进行。这就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清楚自己的教学内容,又要兼顾好课堂的气氛。在我们组开始教学之际,我们也没有想到同学们会这么活跃,这使得我们不得不调整了下教学内容,因为我们不能一直只说一些生硬的理论知识。如果单纯只说一些理论,他们会觉得很枯燥很无聊,从而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在这两者之间,我们处理得还不够妥当。看到前面一组的表现,他们班的同学就很积极地回答问题,整个课堂呈现出活泼热闹的气氛,相比之下,我们组就显得有点沉闷。下一周义教的活动,我们组将会注意这个问题。

第三点,细节问题。外语系筹集了一些额外的礼物,打算分发给每一组的成员,让他们上完课后发给同学们。后来我们才发现,我们组没有分发到这些礼物。不过,他们也给我们几份礼物,总体来说没什么差错。因为我们组所教的班级摄影仪出了问题,所以只好跟别的组一起上课。不过我们的台上表现却不足。比如说,我们的讲话的语速、讲话声音的大小、站姿、手势等,没有达到一个合格的老师的标准。在我们讲完课之后,我派礼物给同学,叫他们直接过来拿,他们一哄而上,个个抢着要。在这里,我们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同学没有礼物,有些同学有一个或者几个礼物,而那些比较自我的同学会不顾其他同学,就算自己有礼物了也会过来抢。后来,我们发现有一个同学闷闷不乐,其原因应该是没有拿到礼物。这些都是细节问题,我们会在下一次的义教中改进。

当然,我们组总的来说,表现得还算不错。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不寻常的情况,课室电脑出问题、两个班一起上课、笔记本电脑没电,这些问题恐怕是其他组难以想象的。最后,我们还是把课讲完,虽然讲得有点仓促,但总算完成了任务。我们组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坚持到了最后一秒,即使当时困难重重,我们组还是调动了课堂的气氛,讲完了课件的主要内

义教心得体会 第6篇

在大一下学期,我开始了义教,是在xx小学教二年级的学生。之前听其他的义教同学说那些学生很调皮,很吵,我怀着兴奋以及害怕的心情走向xx小学的大门。

第一次来到xx小学,学生还没有下课,当我们走向教师办公室的时候,我发现了二年级的教室,那时听到一个老师在骂一个学生,我有些同情他。下课了,我和我的搭档梁柳媚去二年级的教室,那些可爱的学生热情地围过来,“老师,你是义教的吗?”“老师,你上什么课呀?”“老师,下一节是音乐课,你是来教音乐的吗?”她们完全不怕我们。上课铃响了,教室里还是吵吵闹闹的,我们喊了好几次安静下来,但教室还是那么吵,我们第一节是教音的唱法和唱名,我负责管纪律,柳媚负责教学,那些学生跟着学了,但是她们没有注意到音高方面,柳媚强调好几次音高,她们还是没有注意。这说明学生没有很注意这个方面,同时她们是盲目学习,没有去主动思考。

后来,我们就开始了这个学期的义教活动,那些学生在课堂上很吵闹,有些学生特别调皮,即使我在后面盯着他,他也视若无睹,完全不怕我。对于这个,我应该检讨,我应该凶一些。但是在班上还有很多好学的孩子,有些同学会主动提出学习哪首歌。[课~件]

最让我难忘的是,班上有个女同学很调皮,很让人头疼,后来有一次换座位,她从前头换到最后的座位,或许是因为刚刚换了座位,她没有之前那么吵闹,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她,说她比上节课进步,我表扬她的时候她坐得端端正正的,之后,她没有那么调皮了。我发现,表扬一个学生比批评更好,即使没有别的同学好,但是只要进步,就不要吝啬表扬,同时表扬是鼓励学生做得更好的最好方法。后来我又用同样的方法表扬其他同学,他们做得也很好,因为他们希望再次得到表扬。

到目前我们已经义教到11周了,在这段时间,我和柳媚想了很多提起他们学习兴趣的方法,比如,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或者是小组比赛,或者同学轮流唱一句话来接龙。。但是我们也会让他们站起来罚他们。

义教心得体会 第7篇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带去了快乐,也收获了快乐。这段时间让我们学会了很多,也成长了不少。

一, 准备阶段

经过初试和复试的两轮面试,我很荣幸的被留在“惠来社会实践团”的后勤组~可谓是比较少工作的一组啦!所以,在此阶段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协助文娱组的文娱工作。在此期间也是给大家熟悉同团的机会。每个节目组也在紧张的进行排练时不忘给自己的组员交流的机会!大家出来吃吃夜宵什么的.所以在结束时大家已经都可以认出人了!虽然不能全部叫出名字来! ; 在节目验收那晚,尝到失败的滋味,我们的手语因服装不统一被踢掉了!恰好,那天大家都穿着白衣服…除了我,穿着淡黄的班服!那次真不敢面对队友和教我们的师姐,毕竟,大家每天都抽出自己休息时间去练习!师姐也辛辛苦苦从广中医赶到广工来!只是,因为自己的一个小细节!大家的努力都白费了!那几天心情真的很黑,做什么都不起劲了。 也许自己并不是一个沉溺于自己悲伤的人啦。一个人沉默了几天,很快就想通了。失败只是暂时的!从哪跌倒就从哪站起吧! ;

二,实践阶段

第一天,在集中时我便迟了到!被罚了一千字的检讨。在漫长的车途上努力构造人生中的第一封检讨书的日子也不错!在下午,当看到西埔小学时仿佛看到了自己以前读的小学一样,不过,那间比西埔小学好多了!不难想象自己将要在这里度过五天!床是由课桌拼起来的,上面加张三块半钱的草席,加个背包当枕头!晚上就是这样睡的!下午的澡就是一群男生提个桶,在井边打井水洗,还一边吹着海风。于是当结束去到惠来一中住时有了那么一句话“没有课桌怎么睡觉,没有井怎么洗澡”西埔留下太多不可思议的事了

调研 。因为某天没事做,所以参加了调研。我是一位客家人,不会潮汕话,也听不懂潮汕话。那次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对牛弹琴”他(被调查人)听不懂我,我听不懂他,两人只能在呵呵笑,不过也领略到潮汕人的好客。那时在一家店里喝了不少茶!幸好,最后一位当地人帮忙,解决了手中的问卷,他(帮我的人)问别人“你会讲普通话吗|?”会的就让我用普通话交流,不会的话就找下一个!在那次,我感受到了民苦!生活困难~住宿也差!他们痛斥着政府,而我只能在一边附和!我不会说话,也说不出什么能安慰人的话。我只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个政府官员,如果只为自己牟利,而忘记下面的黎民百姓,他迟早会垮的!

而后的是晚会工作.那天晚会并不好!灯光太暗,人数太少,嘉宾迟到,工作人员懒······一堆问题。我们也不想的!而,在晚会结束后,在操场上,领队看见我们在喝酒解闷就批评几句了。更说了那么一句话“今天的晚会你们搞得那么差!”注意,他用的是“你们”·····他把自己的责任推到我们身上了!!!那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很不服!只是,最后一晚了,希望能平静的度过。所以没人反驳他!这种领队,有谁会服他呢!

上一篇:团务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市场进入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