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泸山作文

2024-06-16

美丽的泸山作文(精选7篇)

美丽的泸山作文 第1篇

我的家乡在西昌,西昌是一个春天栖息的城市,这里有一个吸引国内外游客、风光秀丽的地方,它就叫泸山。

春天,泸山变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万物复苏的仙境。一眼看去,山路两边嫩黄色的迎春花争先恐后地露出了笑脸,迎接着春天的到来。在贵如油的春雨后,可爱的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小脑袋,嫩绿的小叶子也从枝干中伸出了小手。在朝阳的照射下,小草就更加快活了,好像在说:“好暖和呀!”此时,漫山的大树也抽出了嫩绿的叶子,随着时间的流失,花草树木变得一天比一天美艳挺拔。夏天,泸山上的小草将大树的树枝当成了自己的大伞,用来遮挡大风和烈日。风一吹,哗——哗——哗,满山大树的枝干开始摇摇摆摆,多么像在广场上跳舞的老婆婆、老爷爷呀!秋天,泸山就更美了,山上有火红的枫树林,有碧绿的松柏,还有金黄色的银杏树。秋姑娘一吹口哨,火红的枫叶从树上飘飞下来,仿佛是一只只红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瞧,金黄色的银杏树叶也从树上跳到了地上,为大地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黄地毯。听,下雨了,“沙沙沙”的雨滴不断地打在树叶上,晶莹的水珠淘气地从树叶上滚落下来,掉到地上、落叶上、石头上,发出了嘀答、嘀答的音乐声。雨刚停,太阳公公就露出了笑脸,彩虹姐姐也出现在了我的眼前,这时的泸山就更美了。山林中的`那些寺庙如同沐浴后的孩子,换上了艳丽干净的衣裳,游人们纷纷在庙中烧香拜佛,祈求平安。袅袅的香烟,悠扬的钟声,古色古香的庙宇,可爱机灵的猴子,让泸山又变成了仙境一般。

泸山,一个风景秀丽,美不胜收的地方,真不愧是名扬中外的景点呀!家乡的泸山,你真美啊!

美丽的泸山作文 第2篇

这里天高云淡,空气清新,月光皎洁,更有湖光山色相依,民族风情相伴,在邛海泸山赏月、观鸟、探访古寺,你会找到出世的静谧感觉……

邛海位于西昌市东南5公里处,因地层断裂而形成的天然湖泊,是四川省独自拥有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湖面27.678平方公里,最深处18米,常年蓄水约3.2亿立方米。邛海是史前地质构造运动时断陷形成的。湖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最佳旅游季节

西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晴好天气多。常年平均气温17°C,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也在10°C,最热的七、八月平均气温也不过24、25°C,素有“小春城”之称,四季适合游玩。

邛海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理想的“御寒避暑胜地,休闲度假天堂”。

邛海赏月

古人云:“清风雅雨建昌月”,说的就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三个重镇各具特色:清溪风大,雅安城的细雨情意绵绵,西昌城的月亮明。因此,西昌也得了“月城”的美名。每当夜幕降临,一轮皓月便从恬静邛海的尽头爬过远山、爬过枝头挂在清朗的空。撒下的银光犹如一张温暖的大手抚摩着村庄、小船、静谧的邛海。

碧波泛舟

邛海四面环山,水天共碧,芦苇萧萧,杨柳依依。选个阳光明媚之日,泛舟湖上,远山如黛,近水微浪。真是山因水而增幽,水因山而添秀。

邛海观鸟

邛海有着丰富的淡水生物资源,有浮游生物70多种,鱼类40多种,底牺生物约40种,水生锥管束植物40多种,

资料

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为鸟类的生存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秋末冬初,鸟儿为了躲避北方的严寒,成群结队陆续飞到冬如春天的邛海,享受邛海温暖的阳光。鸟儿们在明丽的湖空舞蹈,在浅水游弋,在湖滩上嬉戏,在草滩上觅食,姿态万千,逗人开怀。

泸山

泸山山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濒临邛海、拔地而起的泸山,以“半壁撑霄汉,宁城列画屏”的气势与邛海构成川西南一大景区之一,被誉为“川南胜境”。泸山主峰(纱帽项)海拔2317米,与邛海水面相对高差约800米,从山脚登上山顶约八公里。泸山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是西昌的`天然绿色屏障,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二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形态奇特,世上绝无仅有。

古刹殿宇

这里灵气所钟,又为僧道赞为悟道佳山。泸山佛寺创于晚唐,明清达到鼎盛。十余座古刹殿宇依山而立,各领风采,巍峨壮观。然则茂林深处只见檐角,不见整体,只听松涛,不见风动,只闻钟磬,不见僧侣,若隐若现,妙不可言。山上有寺庙五座,道观四座,共九座古刹,体现了唐代武后“三教合一”的宗教懿旨。峨眉皆佛,青城纯道,惟西昌泸山别开生面,佛、道、儒三教并存,构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齐集的旅游胜地。去过的人这么说大城市难见的自然山水。

《美丽的声音》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第3篇

现在我们首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请先听老师说:1.我喜欢听滴水穿石的声音。2.我喜欢听“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声音。3.我喜欢听“30秒、20秒、10、9、8、7、6、5、4、3、2、1、点火!起飞!”的声音。请仿句。

生1:我喜欢听破茧成蝶的声音。

生2:我喜欢听“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声音。

生3:我喜欢听妈妈深情呼唤的声音。

生4:我喜欢听温家宝总理站在汶川地震废墟前书写“多难兴邦”的声音。

生5:我喜欢听奥运赛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的声音。

生6:我喜欢听花苞轻轻绽放变成花朵的声音。

……

师:同学们思维触角涉及到自然社会等方方面面。正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我们在作文中只是对声音进行描摹, 可以吗?

生:我认为不可以。因为只描摹声音, 文章的立意不深刻。

师:所以我们应该透过各种声音现象, 去发现它们美丽的实质。请听例句:我喜欢听妈妈呼唤女儿的声音, 她的美丽在于包含了妈妈对女儿一片温暖慈爱之心。

生:这个例句前半部分选定一种声音, 后半部分点明声音的实质。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思考, 然后填出句子的后半部分。1.我喜欢听水滴石穿的声音, 它的美丽在于——

生:让我们知道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师:我喜欢听陈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声音, 它的美丽在于——

生:告诉我们要精忠报国

生:不准确, 应该是告诉我们要有远大志向。

师:我喜欢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声音, 它的美丽在于——

生:开国大典上这个振聋发聩的声音, 使中国人民群情振奋,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仿照刚才例句的结构形式, 自己写两个完整的句子, 两分钟后交流。

(学生写作)

师:时间到。现在请在你所写的两句中, 挑出你认为最好的一句来展示。

生1:我喜欢听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声音, 它的美丽在于表达了作者心系天下的旷达情怀。

生2:我喜欢听奥运赛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的声音, 它的美丽在于凝聚了运动员万千训练苦, 点燃了中国人满腔爱国情。

生3:我喜欢听林黛玉吟诵“葬花吟”的声音, 它的美丽在于曹雪芹笔下这位锦心绣口、博学多才的少女吟出了惜春之情, 吟出了身世的慨叹, 吟出了对封建制度的控诉。

……

师:怎样才能把声音的美丽多姿表现出来呢?请看名作片段之一: (多媒体展示)

《明湖居听书》片断作者:刘鹗

王小玉便启朱唇, 发皓齿, 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 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 像熨斗熨过, 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 像吃了人参果, 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 渐渐的越唱越高, 忽然拔了一个尖儿,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 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 又高一层, 接连有三四叠, 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 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 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 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 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 陡然一落, 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 周匝数遍。从此以后, 愈唱愈低, 愈低愈细, 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 不敢少动。

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运用了侧面描写, 写出了王小玉说书的精彩场面。

师:还有一种修辞叫通感。就是把人一种感官上的感觉转移到另外一种感官上来进行描写。例如:“铁砧声尖尖似针”, 将听觉转化成了视觉, 就是运用了通感的修辞。

生:刚才文中的句子声音“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也是通感。

师:很好。下面请看片断二: (多媒体展示)

《听潮》片断作者:鲁彦

没有风。海自己醒了, 喘着气, 转侧着, 打着呵欠, 伸着懒腰, 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 它狠狠的用脚踢着, 用手推着, 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 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 发出抵抗的嗥叫, 击碎了海的鳞甲, 片片飞散。

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 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 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 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 金锣声, 呐喊声, 叫号声, 啼哭声, 马蹄声, 车轮声, 机翼声, 掺杂在一起, 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 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 响雷般地怒吼着, 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彦, 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 “我怕!”

“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生: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把潮水的声音写活了。

生:这段文字没有运用通感, 而是用听觉来写听觉。

师:如果说通感是以形写声, 这个片段则是以声写声。虚实结合, 同样把声音写得非常美妙。现在同学们听一听石老师写的作文片断。刚才我给大家说例句的时候, 选择的是妈妈呼唤女儿的声音, 现在我把这句话扩展成一段话, 注意我用什么手法, 看看石老师写得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 (教师朗读)

我喜欢听妈妈呼唤女儿的声音:“小敏, 回家了——”那么绵长, 那么深情。就像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 轻轻的, 像落花飘在水上, 一下子就钻进了女儿的心扉。那美丽的声音, 包含着妈妈那一片温暖的慈爱之心。你听, 那美丽的声音, 是归来后, 妈妈为我端上桌来的饭菜浓郁的升腾着的香气吗?那美丽的声音, 是临行前, 妈妈为我披上的那件厚厚的外衣吗?是的, 那美丽的声音, 是妈妈对女儿反复的叮咛, 是妈妈对女儿永远的牵挂, 更是天下母亲写给儿女的一首越读越长的情诗。

(学生掌声)

生1:老师写得很精彩, 运用了联想想象把声音立体化了, 内容更丰富了。

生2:老师的角度选得很好, 用声音来写母爱的伟大, 立意很深刻。

生3:我觉得老师写得特别有感情, 听了之后让人很感动。

生4:老师也运用了比喻、通感等修辞, 语言生动形象。如果在落花那句的前面再加上“像微风拂过水面”, 读起来可能会更顺畅一些。

生5:老师在结尾升华了主题。

师:谢谢同学们对我的评价。通过分析以上几个片断, 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写作美丽的声音应该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

1.选准角度巧构思, 使立意新颖深刻。

2.运用修辞细描摹, 使声音生动形象。

3.想象联想展双翼, 使内容丰富具体。

师:请写出三个声音片断, 构成文章主体, 再加上漂亮的开头结尾, 连缀成整篇文章。开始!……

教学设想:《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会和独特感受,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因此, 教师要注意给学生铺设一条写作之路, 使学生有话可写。通过“赏—思—练—导—写”的教学环节设计和有效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形成独特的感受。使写作教学处于撞击心灵、思维活跃的状态, 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尽情释放出来, 从而使学生写作水平得以快速提高。

泸山 佛道儒三教并存的川南胜境 第4篇

这里灵气所钟,又为僧道赞为悟道佳山。密林深处高低错落地露出梵宇、佛宫十余座,古刹殿宇因地就势,各据幽境,巍峨壮观,雕梁画栋,令人神往。素有“观音阁曲折迂回,瑶池宫高敞向阳,玉皇殿势险雄伟,五祖庵僻静幽深”之谓。佛教、道教、儒教共建庙宇于山中一条道上,山上有寺庙五座,道观四座,共九座古刹,体现了唐代武后“三教合一”的宗教懿旨。峨眉皆佛,青城纯道,惟西昌泸山别开生面,佛、道、儒三教并存,构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齐集的旅游胜地。

TIPS

门票:

泸山:5元/人

索道单程票:20元/人;双程票:25元/人

滑道单程票:25元/人;双程票:30元/人

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门票:30元/人

交通:

乘车:在成都乘坐汽车或火车到达西昌,再转公车或出租车进城,到达泸山邛海。

自驾:成都—雅安—西昌—泸山邛海

作文教学中的美丽记忆 第5篇

在语文教学中, 我最想谈的就是作文教学。每次翻开孩子们的作文本时, 总感觉无论是学生的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情感都显贫乏。作为教师, 我想是否应该多反省反省自己的教学呢?学识贫乏, 也许是我没有很好的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生活积蓄的贫乏, 可能是由于我还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思想情感的贫乏, 那一定是我还未拨动学生心灵的那根琴弦。

于是, 我开始尝试在教学活动中有所改变, 有所突破。

一.从学生们最感兴趣处入手, 来激活学生的创作激情

正值四月,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此时也正是学生们一年一度的外出春游时节。但是, 学校考虑安全问题, 有可能会取消外出春游的计划。学生们嘴上不说, 心里却憋着一肚子话。

于是, 我决定从这个敏感问题入手, 在我的一堂作文课上, 开始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现在窗外阳光明媚, 绿意袭人, 鸟语花香, 此刻你们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问。

“春游……”学生异口同声。

“可是这……安全问题, 再说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 依我看, 还是取消这次活动吧。”

“老师, 为什么?”

“为什么不让我们去?”

“为什么要取消?”

“别的学校都去了!”

……

教室里群情激愤, 吵吵嚷嚷, 有些拍着桌子, 有些脸胀得通红, 有些趴在桌子上直生闷气。

“这样做可解决不了问题, 只会激化矛盾!”我调整着学生的情绪。

……

一位同学站了起来, “那我想问老师, 你到底为什么不让我们去?”

“那我也想问你, 为什么非去不可呢?”我巧妙地将话语引入正题。

大家陷入了沉默。看的出来, 他们正在缴尽脑汁, 准备用N条理由来说服我。

“你们也许不愿意说或者还没想好用什么样的方式说, 没关系, 把你们的理由写出来吧!”

此时的学生, 不再似以往写作文那样, 一脸的不情愿, 笔如千斤而难以下笔。他们带着诸多不满、些许悲壮, 将自己的意愿, 心中的希望, 写进了他们的作文里, 好象不吐不为快似的。写下他们的作文。

几十分钟下来, 我便看到了一篇篇有理有据, 条理清晰, 情理并茂的作文。通过文字你完全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情感激荡、浩气四射。

有的这样写道:“我理解老师您的心情, 您也是为我们好, 想让我们在学习上多用点功, 多花些时间, 能够有所突破, 可是作为一个老师, 您却不理解我们的心情, 一味地强调学习, 这将给教育和教学带来多大的损失啊。你常常告诫我们有张有弛, 劳逸结合。可是现在您自己却把我们的弦给绷紧了。……”

有的则写道:“每年我们都会去春游, 在蓝天白云下, 在青草地上, 师生同游, 促膝谈心, 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老师, 难道您不记得了吗?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我们彼此相互了解, 而且也增进了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 让我们贴得更近了。在初三紧张而枯燥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能够时时回味我们曾经的快乐, 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和值得回味的事情啊!”

有的则有理有据:“我们读过许多游记, 《醉翁亭记》让我们明白“志”趣, 《满井游记》让我们明白“春”趣, 这次的春游一定有我们的“情”趣, 在祖国的怀抱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陶冶我们的情操, 从而培养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这老师不会反对吧?”

……

这种方法讲究相机而动, 随机应变, 求变出奇, 奇中有新。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时, 他们会忘记了是在写作文, 而不过是在急切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已。

二.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激发学生的创作真情

我曾布置学生写过以《感悟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当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时, 教室里发出了一种奇怪的声音。我扫视全班, 发现他们的表情大都是不置可否, 不屑一顾的。这让我备感意外, 也有些措手不及。难道这些新生代果真对于亲情毫无感悟?面对父母的全心付出如此麻木?

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我相信, 他们应该不至于如此冷漠吧, 于是把求助的目光扫向他们, 发现有些低下自己的头颅, 有些做出与己无关的姿态, 有些似乎还意犹未尽, 似乎还有话说。于是我喊了一位我认为还比较有感情的同学起来说一说。她嗫嚅着而且还有些怯生生地说:“其实亲情……”还没说完, 便听见下面一片“切……”的声音。

我相信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处最为柔软的地方, 关键是你善不善于发现。这时候, 我想到了大家曾经学过的一篇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于是, 在课堂上, 我与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心理攻坚战。

“大家还记得《背影》吗?”

同学们有些茫然地点了点头。眼睛里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有谁记得那是谁的背影?又有谁能告诉我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学生们开始做回忆状, 好像在那儿若有所思。

一个学生站起来, “老师, 那是朱自清先生的父亲的背影。他的背影很……”

“很胖, ”他的同桌着急了, “而且过车站的月台时是爬过去的, 因为太胖了, 特困难。”

“那他为什么还要过去呢?有什么急事吗?是非去不可吗?”我又继续问到。

“他要给儿子买橘子。”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霎时, 大家都安静下来, 不再说话, 陷入了沉思。

文中那肥胖的背影犹如电影画面般慢慢淡出, 影愈淡而情愈浓, 人愈远而心愈近。

“父亲如此费力, 艰难地爬过月台, 只是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 生怕儿子路上口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们想过没有?”看到学生们开始思索, 我赶紧趁热打铁。

“在你身上, 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想想平日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 你们的父亲、母亲是如何的爱你们的?”停了一下, “有谁听过满文军的《懂你》?”

大家都使劲地点了点头。

“那么有谁会唱吗?要不, 老师起个头, 好吗?”

当我哼唱起那首饱含深情的《懂你》时,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跟着我, 开始很小声, 渐渐的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动情了。我希望学生们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现在应该已经奏效了, 他们能够体验到人世间那令人潸然泪下的父子情深, 便可以去感悟亲情的可贵。

“我想, 每位同学都或多或少的记起了什么。回去以后, 老师希望你们能与自己的父母一起读《背影》, 并写下读后感。可以家长写, 也可以学生写。好吗?”

结果所有的家长都写了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期望, 他们有的从中想到了自己的父辈, 有的想到了自己的读书时代等等, 实在令人感动。而所有的学生不仅写了对文章的理解, 而且也通过父母的文字体会了父母心底的亲情。我想, 沟通永远是人与人走向和谐发展的方式。

接下来, 我让学生观察生活, 体验真情, 并以《感悟亲情》为题写一篇课外练笔, 学生不仅写作兴趣盎然, 有的还用电脑打印下来, 写作对于他们来说, 再也不是被老师要求的了。

美丽的泸山作文 第6篇

采用绘画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起夏夜的美丽景色, 有层次地描述星星、动物、花草、月亮的状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作文课, 我们要学写《美丽的夏夜》。这是一篇描写夏夜景物的文章。怎样写好它呢?我有两个办法, 一是“画夏夜”, 二是“演夏夜”。我先来“画夏夜”。你们仔细看, 我画下了什么? (在黑板一角画下一个不规则图案。随后说明“这是一颗星星”。并且问:“样子像什么?”)

(学生开始有点疑惑不解, 好奇地看着黑板上的图形。可是当教师先说明“星星”, 再提问“样子像什么”后, 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激活, 纷纷回答:“像闪电”“像一把勺子”“像一把刀”“像烟斗”……气氛热烈起来。)

师:天上的星星是各式各样的。请各位同学也来画一画。这样, 每组第一个同学先上黑板画, 五秒钟画好, 然后像接力赛一样把粉笔传给第二个同学, 直到最后一位。每个同学都画一颗星星后, 黑板就变成“星斗满天”啦。只是你要先想想, 该画怎样一颗星星。 (稍后, 教师问:“有问题吗?”)

生:老师, 我有一个问题。要画不一样的星星么?

师:当然。不但和老师画的不一样, 还要和同学画的星星形状都不一样。好好想想啊, 画怎样的星星? (学生正思考着, 教师走向座位, 轻声提问学生:“你画了啥样子的星星?”学生起身和老师“咬耳朵”, 似乎在讨论着什么。而教师却有意大声说“啊!想得真有趣!”引得其他学生好奇猜测。一分钟后, 各组学生以接力赛形式依次在黑板上画星星。学生上上下下川流不息, 煞是热闹。大约两分钟后, 黑板上画满各式各样的星星。)

师: (指着黑板问) 这片“天空”怎么样?

生: (迟疑一下) 星星漫天, 浩瀚无际。

师: (转身板书“星空”) 请大胆想象, 此刻你正坐在哪里观赏这片星空?

(学生似乎有点不解。当即, 教师果断地喊出口令:“全体起立!走出座位, 自己找地儿, 1、2、3———坐下!”学生嘻嘻哈哈地席地而坐, 多数学生坐在黑板前, 也有的坐在座位过道, 还有的坐在桌面上。)

师:想象一下, 此时的你坐在哪里观赏星空呢? (板书:坐哪里) 要各想各的, 各说各的, 自言自语地说说。

(学生纷纷回答:“我坐在草地上……”“我坐在柔软的沙土上……”“我坐在公园亭子里……”“我坐在茂盛的 大树下……”“我坐在房顶……”“我坐在秋千上……”答案不一。)

师:现在夜色浓郁, 四野宁静。请大家注意倾听自己的心跳。好, 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了。此外, 再想象, 你似乎能听见什么声音? (板书:夜深人静)

生1:能听见水滴答滴答的声音。

生2:树叶甩来甩去的声音。

师: (竖食指贴住嘴唇, 示意“要安静”) 是啊!夜深就会人静, 静得能听见最细最轻的声音。请大家仰望着“浩瀚无际的星空”, 低声回答我, 星星多不多啊?

生:多!数也数不清。

师:星星美不美? (板书:星星多而美)

生:美!

师:请细细看看星星的形状, 很有趣呢。它们的形状让你产生想象, 一颗颗星星像什么?

(学生依次回答:像一道闪电!像一只袜子!像一把勺子!还有的像茶壶!一朵小花!一个海星!……)

师:哦!星星很美。请大家回到原位。

(学生纷纷坐到座位上。)

师: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 动物们乘机热闹起来。先来听听蛐蛐是怎么叫的? (教师信手一指一组同学) 来!你们这群蛐蛐先叫唤叫唤, 给夏夜添些音乐。 (板书:动物音乐会)

(那组学生“蛐蛐———蛐蛐”地叫起来。有一个学生大叫:“老师, 还有鸟叫。”)

师:是呢, 现在我们就来开一个动物音乐会。这一组学猫叫, 这一组学狗叫, 你们一组学青蛙叫, 加上蛐蛐, 很热闹了。先自由地学着叫唤叫唤, 看哪一组是小动物达人?预备———叫!

(教室里顿时闹成一团, 这里“喵喵”, 那里“汪汪”, 还有“呱呱”和“蛐蛐”。学生们相互笑着, 各种“动物”叫个不停。)

师: (示意打住) 各位“动物”, 请服从我的指挥表演“音乐”。我说“远”, 你们叫唤的声音就要“远一点, 轻一点”, 我说“近”, 声音则要“响一点, 猛一点”。先请“青蛙”们做个示范。

师:各位“青蛙”准备好了吗?看老师的手势, 听指挥“, 远———”

生:呱……呱……呱……

师:近一点。

生:呱!呱!呱!

师:再近一点。

生 (用力地)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好!青蛙组叫得顶呱呱。以下, 小狗组、小鸟组、蛐蛐组都准备好, 根据老师指挥, 留心先怎样叫, 再怎样叫, 后来怎样叫, 要叫出层次和花样来啊。

(学生开心地转变成小动物角色, 教师指挥着他们轮着叫唤, 再此起彼伏地相互呼应, 声音先由远到近, 再由近到远, 先由急到轻, 再由轻到急……学生很投入很快乐地叫唤着, 俨然是在排练一场音乐会。)

师:叫得好!现在,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 思考:要写哪些内容?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写作要注意什么?想好就动笔。时间13分钟。

(板书呈现的写作脉络十分清晰, 再加上课堂上的亲身体验, 学生明白描写星星的多和美能突出夏夜的安静, 也明白描写动物的叫声能表现夏夜的热闹。此外, 教师还强调写作时要注意多分小节。随后, 学生伏案奋笔, 多数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写作。)

第二课时

师:继续感受夏夜。请想象:一阵风吹过来……哦, 谁上黑板来画一画风呢?

(一生走上前来, 在大家的注视中, 他先是画下一棵向一边倒去的树。)

师:这位同学没有直接画风, 而是画了树。可是, 我们明显感到了风正吹过来, 树枝正在摇晃, 这叫衬托法。谁也来运用这个方法, 画一画小草?

(又一生画下两丛草叶, 各自往左右倾倒。最后在黑板一角斜着画下有力的两道斜杠, 以示“风刮过来了”。)

师:我请两个同学来表演风中的花朵。 (叫起两名学生站在讲台前, 转身问一名学生:你是含苞欲放的花, 还是已经盛开的花?那学生答道:“我是盛开的花。”教师又打趣地说:“你这朵花是在风中盛开的吗?”那学生爽快地说:“是的。”教师又问另一学生:“你是怎样的花?”那学生答道:“我是花骨朵。”教师又问:“花骨朵在风中有什么表现?”那学生笑着没有回答。)

师: (又叫起两名学生, 让这四名学生确认所要扮演的角色。) 好啊, 我们来观看这些“大树、小草、花儿”在凉风中的奇异表演。 (又对他们说“当我们全体同学“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地刮风时, 你们这些“大树、小草、花儿”就要开始表演啦!四名学生笑着点头。)

师: (面对全体) 好!老师说“风刮过来啦”的时候, 所有同学就一起喊 “哗啦啦 ———哗啦啦———哗啦啦———”地刮风, 同时仔细观察“大树、小草、花儿”的出色表演。

生: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

(讲台前的“大树“”小草“”花儿”开始表演了“, 大树”把手用力往左右伸展, 似乎展开很大的树冠。手臂和五指还不断地颤动, 表示“风吹来了”;“小草”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地摇摆, 表示“前俯后仰”;那朵“盛开的花”正一点一点地展开双臂, 表示“绽开”, 而“花骨朵”只是使劲晃动。)

师:“大树”“小草”“花儿”的表演很生动。请愿意挑战这些“大树”“小草”“花儿”的同学起立。然后, 我指挥剩下的同学“刮风”, 你们就得演出“风吹草动, 树起舞, 花绽开”的情景。好吗? (生:好!) 预备———起!

(教师一次又一次地说“风刮过来啦”, 学生便一次又一次地“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地喊起来, 扮演“花草树木”的学生站起来开始舞动, 各有各的姿态、表情、动作, 虽然不知道他们演的是什么意思, 但从投入的神态可以看出, 他们正在表演夏夜风景。大约一分钟后, 学生嘻嘻哈哈地结束表演。)

师: (采访大树) 风刮过来啦, 大树, 怎样了?

生:树叶飘落, 枝干摇晃……

师: (采访小草) 风刮过来啦, 小草, 怎样了?

生:前俯后仰, 都贴着地面了……

师: (采访花朵) 风刮过来啦, 花儿, 感觉如何?

生:凉爽快乐!绽开花苞……

师:好!如果请大家把这些花草树木的景象用并列的三个小节写出来, 每一小节开头都可以写同样一句话, 再加上象声词, 可以吗?

生: (异口同声) 可以。

师:对, 谁来画月亮?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下一弯朝着左边的钩月, 还在月牙上画上笑脸。)

师:画得真好!这是一弯新月, 一弯有表情的新月。

生:月亮在笑呢。

师:这弯新月是怎样的?

生1:弯弯的, 像把镰刀。

生2:像眉毛。

生3:像一个钩子。

生4:像一只小船。

生5:像豌豆!

生6:还像牛角!

师:像得很呢!这是一弯新月, 它朝着左边, 如果是朝着右边, 那叫残月。这新月像什么呢?好!新月为什么笑得那么高兴?请结合当时的情景来想象。

(学生想了一会儿便陆续回答:它看到美丽的花草树木的舞蹈;它听到了悦耳动听的叫声;它被风吹得很凉爽呢。)

师:对!请问, 能不能将月亮的样子和表情, 以及内心写进文章呢?

生:能。

师:我们一起来整理写作提纲: (接住上节课所写的内容) , 继续要写的内容有:用并列的段落, 写出阵风中花草树木的动态;采用拟人句式写出月亮的样子、表情和内心。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

师:那就快写吧。

(学生写作, 教师边巡视边在学生的作文上画下红色波浪线, 并且与学生低声交谈。15分钟后, 多数学生基本完成写作任务。)

师:多数同学已经完成写作任务, 少数没有写完的请在课余抓紧。下课!

【教学反思】

这节作文课的内容是学习描写“夏天夜晚的景物”。课堂教学活动自始至终以“绘画”为主线, 可以称之为“绘本作文”, 也可以称为“游戏作文”, 因为“绘画”中有“游戏”。

我在开始讲课时就告诉学生:写好本文要用到“画”和“演”两种方法。

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方式, 是因为我在乎: (1) 学生是否能够进入“教学境界”; (2) 学生能否通过教学活动写出层次分明、内容生动的文章。

我很清楚, 不但要将教学活动设计得让学生“快乐”些, 还要把写作的内容塞进活动中去, 在形式和内容一致的情况下, 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有以下三个亮点:

1.引领作画。

上课伊始, 为了激发学生观察“星空”的快乐情绪, 我领先一步, 先行在黑板上画下一颗形态鲜明的“星星”。这“宕开一笔”为学生拓开了“想象云天”的基础。当黑板上满满地出现所有学生亲手画下的各式星星时, 想象的快乐思绪就汩汩而来了。

2.体验角色。

课堂上, 我用尽心思让学生获得各种体验的快乐。

比如:我要求学生随意地坐在地面上, 想象自己在何地抬头看“星空” (画满云朵的黑板) 。学生们怎么会不感到新鲜有趣呢?

又比如:我要求一半学生扮演“风”, 夸张地喊“哗哗哗———哗哗哗———哗哗哗———”, 另一半学生扮演“花草树木”表现出“享受凉爽”的意思。“大树”在阵风中舒展、摇晃;“小草”在阵风中颤抖、仰俯。它们夸张地钻到桌子底下, 表示“恨不得钻进泥土里”。如此夸张的戏剧动作怎么不令他们感到“好玩”呢?

事实上, 学生在体验景物的同时, 脑子里已经想象出一棵大树、一丛小草的鲜明形态, 写作情绪已经激发出来了。

3.模拟声音。

夏天的气象特征是有声有色。因此教学活动现场是不能够没有声音的。

我想起了夏天夜里小动物的生动叫声。备课时, 我曾经考虑采用“录音”制作出虫鸣、蛙叫、犬吠的声音, 但很快就被否定了。理由是:其一, 让学生旁听动物“录音”, 学生缺乏对声音变化的体验, 写作成文字有一定困难。其二, 请学生模拟动物的叫声, 在课堂上会营造出快乐的气氛。重要的是, 我可以“指挥”这些“动物”表演出“音乐会”的层次和高潮, 和文章内容的详略高低吻合起来。其三, 我内心里希望作文教学设计少些“洋气”, 多些“土气”, 希望形成“随心拈来, 徒手一绝”的教学风格。

在课堂上, 学生开心地转变成小动物的角色, 在我的指挥下, 他们先轮着叫唤, 再此起彼伏地相互呼应, 声音先由远到近, 再由近到远, 先由急到轻, 再由轻到急……学生很投入很快乐地叫唤着, 俨然是在排练一场音乐会。我内心非常得意。

教学中的“快乐”活动是有意义的。

首先, “快乐”设计的要义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而不是单一地让学生“高兴”, 甚至“得意忘言”。文章的写作内容有什么要求, 就要把含有“快乐”因素的教学活动与写作内容吻合起来, 让学生在其中摄取到写作素材, 甚至形成构段谋篇的写作思路。

美丽的泸山作文 第7篇

一、口要广泛阅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活动范围毕竟有限, 基本上囿于学校、家庭、上学路上。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 以获取更多的知识积累。单凭语文课内阅读, 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 分量就不能太多, 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 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 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 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 越多越好。”

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就必须给学生创造阅读的空间和时间。因此, 我每周安排2节自由阅读课, 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我还在班内设置了一个读书角, 鼓励学生到小书摊买过期杂志, 如《意林》、《读者》、《视野》等, 一元一本, 学生基本能接受, 发动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书放在书架上, 与大家资源共享, 并定期更换。这样就解决了书源, 涉及生活、学习、自然、科技等, 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好书可看。至于名著, 我不鼓励阅读, 因为一般学生很难欣赏, 更很难有所收获;亦不反对, 毕竟有些学生文学修养不错。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 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拿到一本书, 快读目录, 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阅读的内容, 反复诵读, 在读中感悟, 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 进行分类整理摘在笔记本上。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 学生的知识面扩大, 视野也变得开阔了。

二、眼要学会观察

作文源于生活, 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 可惜, 有些学生对此熟视无睹。由此可见, 无话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鼓励他们关注社会, 关注时事;“于无声处听惊雷”, 正如无数妈妈给上学的孩子送过伞, 可每个妈妈送伞的情形都不相同。引导他们体会生活的细节, 时时刻刻做生活的有心人。对观察到的现象, 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 多问几个为什么, 并勇于向别人请教, 要进一步分析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把此时的收获记下来。同时, 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要有真情实感, 不可人云亦云, 鹦鹉学舌。经过长时间的积累, 学生作文不再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很多学生的作文不再内容空洞、缺乏情感, 有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三、耳要善听电视

我们往往告诫孩子说:看电视不好, 视力会下降, 学习会退步。我的孩子常常运用电视上学来的知识, 语出惊人。虽然如今电视节目令人眼花缭乱, 很多节目少儿不宜, 但只要善于正确引导, 扬长避短, 就能充分发挥电视的积极作用。我建议学生看《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今日说法》、《挑战主持人》这几档栏目, 《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今日说法》能让学生了解世间百态, 扩大视野, 积累写作素材。《挑战主持人》则能使学生欣赏到不同的语言风格, 或幽默, 或深沉, 或激昂, 或优美, 无形中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四、心要常忆勤思

确实, 坚持写日记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但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 引起他们反感, 更不符合规范办学的精神。与其要求学生记日记, 不如要求学生入睡前用心细数一下一天中经历的事, 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 想想可以写成什么作文, 用一两句话记下来, 防止遗忘。这样, 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而且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 每每诞生佳作。

五、手要以“写”为快

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难免有矛盾, 产生误解。于是, 我在班里开设了一个心里话信箱。学生对班级管理有意见, 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寻求解决, 想给老师提建议, 与同学之间发生了摩擦, 犯了错误不敢当面承认等等, 一句话, 就是如鲠在喉, 不吐不快的时候, 就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畅所欲言。这样, 以信箱为中介,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心灵沟通, 使情感更融洽, 班级更和谐, 凝聚力增强。另一方面, 信箱无形中成为他们感情宣泄的媒介, 激起了学生写的欲望, 使学生潜意识中的情感无意流露笔端, 锻炼了学生书面表达力。这些信是学生在感受特别强烈、表达欲望也特别强烈的情况下完成的, 因此很多都是内容真实、情感丰富的好文章。开设心里话信箱的妙处出乎意料, 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近年来, 我在作文教学上注意以上的几个方面, 可谓收获颇丰。尽管路有坎坷, 但大多数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比以前大增, 作文水平大有提高。学生的作文题材新颖了, 形式多样了, 语言也优美了, 写法亦灵活了, 抄袭现象几乎绝迹了, 有6人在不同报纸杂志上公开发表习作。可见作文教学之路绝不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虽然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夕之功, 但只要坚持不懈, 勤于练笔, 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美丽牧场”, 作文教学定会收到百花齐放的理想效果。

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 针对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结合亲身教学实际, 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语文,阅读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美丽的泸山作文】相关文章:

坦然的美丽作文05-23

美丽的临安作文05-25

美丽的音乐作文05-26

美丽的书包作文06-07

美丽的小桥作文06-21

美丽的一角作文06-30

美丽的家乡作文08-20

美丽的田野的作文05-20

美丽的雪景命题作文05-17

美丽的燕山岭作文05-21

上一篇:幼儿数学大班优秀教案参考下一篇:2019学校后勤部门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