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2024-06-06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精选11篇)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第1篇

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

单元复习课是对已学内容的再回顾,再组织,再应用,再反思,复习课的设计既不能在学生原有的水平上打转,也不能使学生因内容难以理解而一头雾水。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更大范围的系统化和对数学思想方法与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集中的提炼,从而发展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进一步感悟数学。

一、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新授课阶段的学习是分散的、相对独立的,一些知识也是比较零星的。在延伸课上,我们要对一章或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梳理,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思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在各自体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

二、合作探究,深化提高,问题探究是引导学生认识逐渐深入的手段。教师要营造问题探究的情景,帮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并诊断知识、能力、思维和情感,寻求思维碰撞,形成完整思想方法,师生间、生生间进行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生生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教师要围绕本节课的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并归纳总结。教师设计探究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习题演变,一题多变

从学生熟悉而又简单的问题出发,通过不断演变,逐渐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避免了机械模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复习中,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而系统的复习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的演变有:条件适当的变化;结论进行延伸和拓展;基本图形的变化;部分条件和结论的互换等。

2、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公式来描述、表达或模拟所研究的客观对象或系统在某一方面存在的规律。在延伸课上,教师可有意识的将存在某一规律的几个题目或都存在某一基本图形的题目或涉及某一数学思想的题目等由易到难进行设计,让学生探究,以便总结规律,构建数学模型。

3、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审视分析同一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不同的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教师可选取与本章有关的典型题目,让学生多种解法解答。学生要迅速搜索与之有关的知识点,复习基础知识,又能激发思维火花,然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从而形成更系统的知识,更全面的解决问题方法。

4、“问题”组题

教师将本章中学生在平日练习或上交作业中常见的思维不全面的,易漏解的,忽视隐含条件等易错的题目,加以整理,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在讨论和争鸣中解决问题,以便加深学生对这些易错点的重新重视。

三、讲解点拨,知识巩固

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和学会数学学科思考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的核心目标,数学思想方法是对程序性知识的再概括,学习难度大于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学习必须经历从内隐的学习到外显的学习,再变成内隐的经验的过程,这是对思考过程的再概括,是思想方法的升华。

通过问题探究环节,学生对题目的解答方法有了深浅不一的认识,这时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反思领悟,反思解答不出来的原因或者顺利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什么,反思其他同学的想法对自己的影响,领悟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悟出规律,悟出灵感,感悟失败的辛酸,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愉快,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有时又能再次打开思维,创新解题思路方法。

四、归纳整理,提炼升华

讨论的问题中,学生没有思路的题目或者解答困难的题目通过小组交流后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这时学生有必要将这些题目以完整的步骤进行整理,对必学题目都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一题,对于选学题目,学困生可不做,其余学生要整理出详细步骤。

总之,科学有效的进行复习,会使学生对数学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也会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得以高度发展。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但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学习与反思,就会少一点“遗憾”,多一点“成功”。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第2篇

通过几次视频和讲座的学习,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成长和收获。

1、在教学中要注意数学思想的指引、方法的指导。数学教学不是机械的教学,不是常识性知识的教学,而是能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教师在讲题时,把每一道题目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知识考点都指出来,以及其中所揭示的规律和方法都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我们的讲解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在教学中老师讲题过多,学生自学和展示的过少,学生中的问题暴露的就少,学生得到的学习时间就少,所以把课堂教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有时候学生会有更好、更适合学生的解题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3、一节课成功与否不在教师讲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参与多少。教师讲解的时间过多,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会低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应主要去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果,而更应该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4、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没有死知识,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

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初探 第3篇

通过这样的复习让学生比较容易看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一个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接下来是题海战术, 满堂灌, 但这种复习整理干巴巴的, 学生没有兴趣, 不愿听.这样的复习课, 显然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那么, 如何才能上好复习课, 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益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谈谈自己对上好复习课的一点体会.

一、章节复习需要打破常规

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好向导,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使学生学有方向, 学有所获.去年我上了一节八年级数学“中心对称图形 (一) ”的复习课, 头天晚上备课时就一直很纠结, 这节课应该怎么备?以往在复习这节课的时候, 总是先罗列知识点, 从平行四边形到矩形、菱形、正方形, 最后复习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等所有的知识点都复习完, 大半节课就过去了, 老师讲得枯燥乏味,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复习效果可想而知, 我不想再这样上了.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 应该怎么处理复习内容才能让学生既感觉有新意不厌倦, 又能达到复习提高的效果?怎么设计教学才能上好这节复习课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经过反复推敲, 一个全新的备课思路在我脑海里逐渐清晰: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切入点, 设计一节与中点四边形有关的复习课.我是这样引入的:A

师: (提出问题)

1.△ABC中, 点D, E分别是边AB, AC的中点, DE=4 cm, BC=cm.

生1:8 cm.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师:若再取DB, EC的中点F, G, 则FG=cm.

生1:6 cm.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 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以小题带出理论知识, 三角形的中位线巧妙地为梯形的中位线知识搭了一座桥, 过渡自然.紧接着, 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师: (提出问题)

2.四边形ABCD中, 点E, F, G, H分别是边AB, BC, CD, DA的中点, 则四边形EFGH是.

生2:平行四边形.

师:你会证明吗?

生2:会的.连接AC.由题意可知EF和HG分别是△ABC和△ADC的中位线, EF和HG都平行于AC且都等于AC的一半, 所以EF和HG平行且相等, 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师:你用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哪种判定方法?

生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师:很好.除了这种方法, 谁还有别的证明方法?

生3:连接AC和BD.由题意可知EF和HG分别是△ABC和△ADC中位线, EF和HG都平行于AC, 所以EF和HG互相平行;同理EH和FG也互相平行, 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师:你用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哪种判定方法?

生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生4:我也是连接AC和BD.由题意可知EF和HG分别是△ABC和ADC的中位线, EF和HG都与AC的一半相等, 所以EF和HG相等, 同理EH和FG也相等, 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师:你用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哪种判定方法?

生4: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师:刚才大家都用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证明了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从边的角度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除了这三种方法以外, 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 (齐声) :有,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用中点四边形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打破了以往“先复习性质再复习判定”的传统复习方法, 证明时用到了前面复习的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 一环紧扣一环, 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让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得到了巩固.接着通过设置四个简单的小题, 从对称性、边、角、对角线四个方面不重复、不遗漏地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为下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的复习提供了模板, 指明了方向, 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与平行四边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继续沿用中点四边形的模型, 只不过增加了对角线的若干条件, 所用的知识还是已复习过的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 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本节课借助小题带出知识要点, 通过师生合作梳理知识脉络, 理清知识纵横关系, 搭建了知识结构图, 通过例题加深了知识, 最后, 通过变式训练拓宽了所学内容.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串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而学生的参与面广, 参与意识也很强, 课堂效果较好.

二、专题复习需要载体引领

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会有某些知识点学得较强, 某些知识点学得较弱.比如:有的方程学得非常好, 但是函数却学得不好;有的虽然数学成绩很好, 但是也会有一些知识模块难以攻克.由于考虑到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 所以专题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专题复习, 就是按照知识点的划分来复习, 按照知识专题进行强化, 针对性强, 能帮助学生短期内提高.我听过一节“探究二次函数图像中的面积问题”的专题复习, 印象深刻.教师以一道题作为背景, 在各个模块中反复出现, 以它为载体,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问题1)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y=x2-2x-3.

(1) 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A (____) , B (____) (点A在点B的左侧) , 与y轴的交点坐标C (____) , 顶点坐标D (____) ;

(2) AB=____, OC=____, 点D到x轴的距离为____, 到y轴的距离为____, S△OCD____.

在回顾了这些简单的知识点以后, 教师接连设置了四个问题, 每个问题下又有若干小题:

(问题2) 在问题1的背景中, 设E为该抛物线上的一动点. (1) 若E (4, 5) , S△OCE=_____. (2) 若E (x, y)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 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S△OCE. (3) 若S△OCE=3, 试求点E的坐标. (4) 若S△OCE=m (m>0) , 你能找到几个符合条件的点?

(问题3) 在问题1的背景中, (1) S△ABC=____, S△ABD=_____. (2) 若E (x, y)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 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S△ABE. (3) 若S△ABE=8, 试求点E的坐标. (4) 你有什么发现?

(问题4) 在问题1的背景中:

(1) S四边形OCDB=______, S△BCD=_______.

(2) 设点E是该抛物线上位于C, B之间的一动点, 求S△BCE的最大值及此时点E的坐标. (3) 设点E是该抛物线上的一动点, 若, 试求点E的坐标.

(问题5) 在问题1的背景中, 点E (4, 5) 为该抛物线上的一定点. (1) 若点F (2, -3) 为该抛物线上的另一定点, 求S四边形AEFD.

(2) 设点F是该抛物线上位于D, E之间的一动点, 求S四边形 AEFD的最大值及此时点F的坐标.

这堂专题复习课注重了知识的系统引领, 以二次函数y=x2-2x-3作为载体贯穿始终, 五个问题的设置层层深入, 步步递进, 充分挖掘所有信息, 融合了二次函数中经常接触的问题, 把学到的有关二次函数的知识点整合在一道题目上;小题融入了运动的观点, 培养学生用运动的观点看待事物通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获得成功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培养探索精神.

三、综合复习需要提炼基本

综合复习一般指期末或中考复习, 范围大、知识面广、易混淆的知识点又多, 这种复习课的教学具有基础+提高+综合的特性, 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 所以“一刀切”的模式, 对很多同学是不适用的.新课标强调在新课程实施中,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 开发其潜能, 培养其特长, 使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一技之长, 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 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所以笔者认为这种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革, 使基础在中、下的学生也能跟得上.那么该如何教学才能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呢?我认为在拓展提高综合复习的过程中应注重基本知识的提炼.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探索 第4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复习概述;现状分析;优化措施

一、初中数学复习课概述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且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将新的知识点生动而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外,还应该通过复习课的有效开展,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提升。

初中数学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重复,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系统的知识梳理和巩固的过程。通过复习课,使学生对于一些相对生疏的内容变得熟悉并熟练应用,并将一些复杂困难的问题转化成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形式为学生所掌握。这种复习课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加深其记忆,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认识的角度出发,复习课的开展是其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其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形成一种条理化、理论化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对于新的知识能够更快地理解、掌握和应用。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分析

复习课的重要性为许多学校和教师所认识到,但是,教学实践中,初中数学课的开展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

1.一些教师简单地将复习课等同于题目练习课

在复习课开展的过程中,一些教师采用题海战术的形式,以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作为其讲课的主要内容,并以此作为学生能力提升的方式。但是,这种复习方式过多强调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及其对复杂题目的综合分析,忽略了基础知识在学生能力提升中的综合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缺乏自己动手和思考的时间,使得其自主解決能力等无法得到应有的锻炼。

2.教师所选用的题目缺乏一定的梯度

复习中,变式训练成为较多的选择,但是选择的题目、难度及梯度的设计等无法满足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复习课的气氛相对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

4.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梳理和总结不够完善

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优化措施

为实现初中数学复习课的目标,便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

1.要明确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开展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梳理,在课程开展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水平,使所有的学生通过复习课都能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其内容设计上,要满足初中教学大纲及其中考要求的同时,也要满足新课改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

2.注重教学技巧的应用

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该应用一定的教学技巧使课堂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同时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等,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从而使学生深化理解,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实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3.注重师生互动

数学复习课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总结,在对学生总结知识给予客观评价的同时,教师将自己树立、建立起的知识体系提供给学生参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互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形成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叶立军,陈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偏差及其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5).

(作者单位 贵州省三都县交梨中学)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第5篇

在九年级数学几何专题复习中,怎样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怎样采取得力的措施和高效的方法,大幅度、快节奏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后进生吃的消,中等生吃的饱,优等生吃得好,使复习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是所有处在一线数学教师普遍关注和思考的课题。而平时如果大量毫无章法,不从根本揭示规律和方法的题海战役,即便时间加汗水,甚至以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也并不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本文试图从优质教学观的理论对课堂的结构和教师专业素养以及结合多年一线教学实践经验作出阐述、探究,举例谈几何专题复习的几点策略

策略一 建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保证高效的复习效果的前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进行先自学、探究和及时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通过自学,进行探究、研究,教师则通过给出学习目标,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导的:“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的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相吻合,它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复习中,学习的知识点由单一渐变为繁多,几何图形由简单渐变为复杂,学生的思维品质由低级变为高级,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容易上成“满堂灌”的填鸭式课堂,学生容易听到“云里雾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一定要按教学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来教学,优质教学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角色定位中解放出来,立足在“促进”上做文章。促进表现为:第一,激励。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应通过列举典型、说明意义、明确目的,使学生感到有学习和探求的需要,从而提高学习自觉性并增强学习责任感;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造成知识冲突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只有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以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使学生能深刻地体验到惊奇、欢乐、自豪和赞叹的教学才是优质的教学。第二,引导。教学之功,贵在引导,引导的核心是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的启示和点拨。教师的引导能够保证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思考路线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从而避免学生盲目的瞎猜和无效的活动,这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关键。当堂训练则检测和反馈学习效果。

策略二 专题内容的设计应遵循教与学的认知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凸显方法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

用心

爱心

专心

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关于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的原理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在成熟的过程。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教师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下面的一组题都是以中点为条件构造全等三角形这一根本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它在近几年的各类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例题的选取从学生认为最熟悉、较简单的问题切入,由简变难。案例1:学习目标:以中点为条件构造全等三角形。例

1、已知:如图,,AD为△ABC中BC边上的中线,(AB>AC)

(1)求证: AB-AC<2AD< AB+AC;(2)若AB=8cm,AC=5cm,求AD的取值范围.

FAAAFCBAECBEDBEBDCHED DCF

例1图 例2 图 例3图 例4图

2、如图,已知ΔABC中,AB=AC,E是AB的中点,延长AB到D,使BD=BA,求证 :CD=2CE.

3、.如图△ABC中,D为BC的中点,∠EDF=90°,交AB、AC于E、F两点,求证:BF+EC>EF.

4、如图是梯形ABCD的两内角的平分线AE,DE恰好交于腰BC上的E点,求证: AB+DC=AD 评析:例

1、例2是典型的倍长中线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学生可以很快完成,而例3例4就不一定能够很快的找到作辅助线方法,思维的碰撞就出现了,这时,发动学生探讨例3的解法,不能再倍长中线,但是可以试着以图中某个与中点相关的ΔBDF为依据构造与它全等的三角形,作法:倍长FD至H,连CH,或者延长FD,过点C作CH//BF可证ΔBDF≌ΔCDH, 并结合∠EDF=90°从而将三条边BF、EC、EF集中到ΔCEH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得结论。例4先推断E是EF中点,从而易得结论。

总结规律,推广一般,上叙4例实际都是以中点为条件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的,其题干的核心图形部分就是呈中心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结论如下图1,(虚线部分需要构造)

用心

爱心

专心 2

CADBE

图1 从一般到特殊: 抛砖引玉,解决问题

例5(2008年武汉市5月调考题)如图所示,△OAB,△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

(1)如图2,点C在OA边上,点D在OB边上,连接AD,BC,M为线段AD的中点.

求证:OM⊥BC;

(2)如图3,在图2的基础上,将△OCD绕O逆时针旋转α(α为锐角),M为线段AD的中点.①线段OM与线段BC是否存在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写出并证明你的结论;②OM⊥BC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变形改编:如图4,在图2的基础上,将△OCD绕O顺时针旋转α(α为锐角),M为线段AD的中点.上叙有关结论还成立吗?

AAANANCMODMABBCMCNMCBDCBDOMDEBODE

图2 图3 图4 图5

评析:第一问方法较多,但是第2问则先猜想BC=2OM,证明则要突破OM为△OAD的中线这一条件,同前几题的规律,从猜想的结果看需要构造2OB这样的线段,故可倍长OM,从而可先得ΔMDO≌ΔMAN,再证明ΔAON≌ΔOBC,即可得BC=ON=2OM,第3问同理。

例6(2010年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考试题)如图5,在等腰△ABC中,AB=AC,∠ABC=α,在四边形BDEC中,DB=DE,∠BDE=2α,M为CE的中点,连接AM,DM.(1)在图中画出△DEM关于点M成中心对称的图形.(2)求证AM⊥DM;(3)当α=________,AM=DM 评析:例6可谓经典的好题,但已由简单变到复杂,将中点这一条件运用得出神入化,先由中心对称得ΔMDE≌ΔNMC,从而再证明ΔABD≌ΔACN可得第二问,难点突破在于证对应角∠ABD=∠ACN,第三问又逆向思维反推α=45°

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首先要掌握深刻的知识。深刻者,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教师的教育智慧首先就表现在能够独立钻研、分析教材和试卷,从而挖掘出教材教法的精髓内涵。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从而让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并学有所获。

用心

爱心

专心

策略三 设计专题内容时考虑建立几何模型,体现思想方法,让学生驾轻就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几何,常常因为图形变化多端,方法多种多样而被称为数学中的变形金刚。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每一道几何题目背后都有着一定的法则和规律,每一类题都有着相似的解题思想,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便是模型。得模型者得几何,而模型思想的建立又并非一朝一夕,是需要同学们在大量的实战做题和不断总结方法中培养出来的。九年级后期,对于专题复习,建立几何模型是非常有效果的,对于模型的理解和认识,分为很多层面,最浅的是基本的形似,看到图形相仿或相似的题目,能够有意识的联想以前学过的题型并加以运用,套用,这是最简单的模型思想。高一些的是神似,看到一些关键点,关键线段或是题目所给条件的相似便能够联想到所学知识点,通过推理和演绎逐步取得正确的解法,记住的是一些具体模型,这是第二种层次。最高的境界是,心中只有很少几种基本模型,这些模型就像种子,看到一道题目就会发芽,开花结果,随着对于题目的深入理解,不断地寻找适合的花朵,每一朵花上面都有着一种具体的模型,而每种模型之间,都会有树枝相连,相互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借由其他条件贯穿连接的,达到这样的理解才能算是包罗万象,驾轻就熟。下面以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为例,具体谈建立几何模型在解几何难题中的高效作用。

案例2:学习目标:以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为突破口解题 例:如图(基本图形),四边形ABDC中,给出三个论断:①AD平分∠BAC,②∠BDC+∠BAC=180°,③DC=BC,我们可以得出这三个论断“知二推一”,即知道任意2个论断都可以推出第三个论断。

“深挖洞,广积粮”:进一步丰富性质,若AD平分BAC,D是角平分线AD上的任意一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则相关结论 ABAC2AE; ABAC2BE;ABAC2ADcosBAD; AB-AC=2 BD cos∠ABD;当图中有关角取特殊角时,还有更特殊的关于边的结论。比如,当BAC60,90°,120°时,分AB+ACAB+AC别有AD=3,AD=2AB+AC,AD=1。有时此图形还会在正方形、圆内接四边形中出现。因此要求学生认识此图形,并在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此图形,在证题中快捷运用基础知识证明相关结论。

ADPEA(E)NPDFCDEPADAEBBFCB

FMCB

FC

基本图形 变形1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变形1:变一般四边形为特殊四边形,如图,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或其延长线)上任一点,E为AB上任一点,连PE,过P作PFPE,则PE=PF。同时,由于对角线BD是角平分线,根据基本图形,可得相关结论。如果点E(或F)与正方形的顶点重合,还会有基本图形中的所有结论,武汉市2008中考数学第24题即是以此图为基准。

变形2:添加外接圆,四边形ABDC是⊙O的内接四边形,若D是弧BC的中点,则此图形完全回到基本图形上来,丰富的性质也随之而来

FCOAEBBDEGAOFC

变形2图 变形3图

变形3:变内角平分线为外角平分线,如图,△ABC内接于⊙O,且AB>AC,①∠BAC的外角平分线交⊙O于E,EF⊥AB,垂足为F。则②EB=EC, ③BF=AC+AF,三个论断之间也存在因果关系 变形4:深度运用,将某些已知条件化“动”为“定”,化“隐”为“显”。

图 6 图7 图8

1、如图6,以原点为圆心作⊙O交坐标轴与A、B、C,D是半圆AC上的一动点,当D在半圆上运动时,DADC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DB2、如图7,以半径OB的中点为圆心建立直角坐标系,交坐标轴与A、B、C,D是优弧ADC上一动点,DADC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DB3、如图8,以半径OE的中点为圆心建立直角坐标系,交坐标轴与A、B、C,D是劣弧AC,上一动点,DADC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DB评析:挖掘隐含条件,由垂径定理,三道题都揭示B为所在弧的中点,无论D如何运动,总有DB平分∠ABC,∠ABC分别为90°,120°,60°。由此可发现它们就是基本图形的变形和深化,利用模型-------角平分线的性质很快可以解决问题。

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模型的把控,不应当仅限于会用于具有明显模型特征的题目,对于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5

些特征并不明显的题目,要培养学生有能力添加辅助线去挖掘图形当中的隐藏属性。平时只有“深挖洞,广积粮”,战时方可有备无患,胸有成竹。这要求学生对于每一种基本图形的理解要十分深刻,不仅仅要认识模型,还要会补全模型,甚至构造模型来解决问题。

总之,“倒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在几何专题复习中,教师事先要通过大量的收集、整理、归纳各类问题,并形成体系,凸显规律和方法。这要求教师不断的自我提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由拥有知识到拥有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常常表现在对教材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从心理学角度说,独到见解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结果,独到。独到者,独具慧眼也。这种思维的特点之一是首创性。它拒绝雷同和模仿,鲁迅先生最欣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即这个道理。特点之二是独创性。独创性是思维最宝贵的品质,任何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都是独创性思维的产物,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有智慧的教师对教材、教参决不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而是力求有自己的见解。独到的东西才能给人特别的、难忘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作者:于春祥 出版: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04月(2)《高效课堂22条》 作者:李炳亭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用心

爱心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 第6篇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

要上好数学复习课,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应该把复习课变成不仅仅是让学生复习知识,让学生掌握、巩固、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它更大的空间应该是让学生在复习课上,感受它与新授不同的另外的一种风景,让他们感受复习课的魅力.从内容上,难度上来讲,都应该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

初中数学复习课评课稿 第7篇

平时授新课,新鲜有趣;复习时,要重复已学的内容,有的学生会觉得单调、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复习的认识,主动进行复习;另一方面,要以“新”提高复习的积极性。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意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复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学生施展“点金术”等等。

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中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因此我在复习课开始前,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两天的时间归纳本章节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并制作相关的复习提纲,让他们在归纳整理的工程中相互交流讨论,通过这一交流讨论让学生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及它们的联系有个系统的了解。课上公布各小组的成果互相查漏补缺,对本章节的知识又有了第二次复习的机会,加深印象。通过复习提纲,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但是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可以引导学生按教材顺序,分单元梳理出各单元的知识点,特别要抓出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和自己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复习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辩。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学生复习了知识后,体验到了学习数学和获得成功的快乐。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归纳这些知识点,并说说各概念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抓住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将学生的作业本上平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归类,并拟出了针对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学生通过练习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或者采用合作互助的方式先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做错的题进行归类,还要试着找相关类型的题做一做,同桌互相检查、辅导,然后教师将自己拟定的题出示到黑板上让学生练习,检验一下学生掌握得如何。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另外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让他们练习,以达到分层学习、分层辅导的目的。这样的复习,即弥补了学生的薄弱环节,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更进一步地得到提高。

精选例题和练习

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平时我有一个记载本,每次作业批改后,我认真记录学生作业中错误的题目及错误的原因,复习时我从记载本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错题,让学生先练,让再次出现错误的学生说出或写出他的想法,由学生评讲、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纠正过程中易于接收,学生爱讲、爱听,效果要比教师讲好得多。另外精心选择或自编一些综合性较强但不一定繁的例题,题目设计到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帮助学生薛泽一些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另外选择的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

巩固知识是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应当把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策略——“精讲多练”。复习时,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理清要点,说明常见的错误的防止和策略外,应大胆放心地让学生自己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获得提高。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及时测试检查复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设置综合训练题,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每次测试之后,教师要认真整理并分析卷面情况,找出普遍性或较多人犯的错误,统计出错误情况,成绩好的、有进步的、不及格的、问题大的各是哪些人,然后有效地进行评讲。评讲课上,要大力表扬进步大的学生,激励他们介绍学习经验,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同时将错误率高的题目评讲完以后模仿出题上作业本继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补缺和提高的效果。

初中数学立体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第8篇

一、“点”式复习课

把每一单元或每一章节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习题进行集中复习, 是一种以追求双基的覆盖性、典型性, 让学生从“会”到“对” (技能性) 、从“大概”到“肯定” (概念性) 的强化性认知体验 (或训练) 的教学模式, 旨在提高双基落实的有效性.

1.“点”式复习课的设计原则

覆盖性原则:“点”式复习课意在呈现每一个独立的知识点, 因而课前教师要梳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将所复习的基础内容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尽量覆盖到, 力争无遗漏.

典型性原则:复习课例题的选择, 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 应能突出重点, 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

公平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 使人人都能参与, 都能得到及时反馈.

2.“点”式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上好“点”式复习课应遵循“短频快”策略, 即完成习作或思考有时间限制要求的问题并即时进行反馈、检测.“点”式复习课是具有反复性或螺旋性的过程, 应注意错误率比较集中的问题, 做好改错反思, 寻找错因, 及时进行总结, 以利于吸取教训, 力求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二、“线”式复习课

把某一个知识, 沿着知识结构的纵向分布及递进的脉络进行例题 (习题) 设计, 是一种以追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向纵深拓展, 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的重点、难点从“一般掌握”到“熟练掌握”、“一般认识”到“深刻认识”的认知体验与过程的教学模式.

1.“线”式复习课的设计原则

发散性原则:注重题目的发散性, 善于将例题变式:从单个知识点向多个知识点发散, 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 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 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 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聚向性原则:注重习题的本质属性, 善于将习题归类——考查同一知识点,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 作出多种不同的命题, 往往多个答案聚向一个方法.

2.“线”式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线”式复习课要注重变式教学的研究, 即题目表达方式不同, 但本质基本相同, 数量关系, 解答方法基本一样.通过这样的归类训练, 学生便能在平时的学习中做有心人, 加强方法的积累和归纳, 并能分析异同, 把知识从一个角度迁移到另一个角度, 最终达到常规图形能熟悉、常规结论要记忆、类同方法全套用、独创解法受启发的层次, 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面”式复习课

按数学思想方法的某个层面展开例题 (习题) 设计, 旨在追求让学生正确 (较好) 地把握数学思想方法, 是以数学思想方法为载体的一种教学模式.

1.“面”式复习课的设计原则

综合性原则:力求将知识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全部呈现.不但注重知识的章节内容本身, 更要重视知识的迁移使用.

开放性原则:开放性问题的本质是问题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 其特征是对问题只有原则性的要求, 这类问题是依赖于解决问题者的水平转化为确定性问题的, 常蕴含多个确定性问题.

探究性原则: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相互配合训练、协调发展, 注重预感、尝试、归纳、猜想等问题的训练, 让学生获得数学探索的经历和体验.

2.“面”式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面”式复习课要注重合作学习、演讲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的使用, 并且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能体现“通性通法”, 并注重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针对性、典型性、灵活性要强.

四、“锥”式复习课

以课题学习、项目学习为载体, 旨在培养学生社会综合实践能力及更高要求学力, 是以一个支点出发, 让学生围绕这个支点主动探索扩散到各个领域的知识 (类似于圆锥体) 的一种复习提高模式.

1.“锥”式复习课的设计原则

综合性原则:综合开展研究, 强调知识间融合、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联系, 引导学生综合地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合作性原则:“锥”式复习课要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 在教学设计时有意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间的合作, 促进共同认知, 全面提升.

2.“锥”式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由于学生的能力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探索、理解及运用程度, 因而巧妙利用没有定论的数学问题, “将疑激疑”, 启发学生的思考, 尽力去发现、发掘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及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探索 第9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复习课;概述

做好复习课教学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主要采取题海战术的方法来进行数学复习,学生忙于做各种题目,负担很重。不少学生因为无法忍受这种枯燥无味的机械式练习而讨厌数学,很多学困生更是见到数学就头疼,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量机械式的训练确实是无法全面提高数学复习的教学质量,只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在初中數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做好复习课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初中数学复习课概述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且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将新的知识点生动而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外,还应该通过复习课的有效开展,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重复,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系统的知识梳理和巩固的过程。通过复习课,使学生对于一些相对生疏的内容变得熟悉并熟练应用,并将一些复杂困难的问题转化成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形式为学生所掌握。这种复习课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加深其记忆,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认识的角度出发,复习课的开展是其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其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形成一种条理化、理论化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对于新的知识能够更快地理解、掌握和应用。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分析

复习课的重要性为许多学校和教师所认识到,但是,教学实践中,初中数学课的开展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①一些教师简单地将复习课等同于题目练习课。在复习课开展的过程中,一些教师采用题海战术的形式,以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作为其讲课的主要内容,并以此作为学生能力提升的方式。但是,这种复习方式过多强调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及其对复杂题目的综合分析,忽略了基础知识在学生能力提升中的综合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缺乏自己动手和思考的时间,使得其自主解决能力等无法得到应有的锻炼。②教师所选用的题目缺乏一定的梯度。复习中,变式训练成为较多的选择,但是选择的题目、难度及梯度的设计等无法满足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③复习课的气氛相对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④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梳理和总结不够完善。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优化措施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起到授业解惑的作用,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教好数学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复习课也应该如此,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就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就会照搬老师讲解的方法,题目稍有变化就会误解或者错解。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一题多解的方法进行训练。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步提高应变能力。(2)重视知识的前后联系。复习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并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牢靠地掌握有关知识。比如,在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时,要适当地帮助学生复习一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某些学困生来说,还应该帮助他们回忆一下合并同类项的知识。(3)重视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有着强大的展示功能,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多媒体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传统的板书是很难解决几何图形的分解与重组的,但用多媒体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比如,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利用多媒体是很方便的。此外,多媒体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在复习课上的板书内容很多,消耗了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特别是在复习几何内容时,不少老师徒手画几何图形时耗了很多的时间,而且画出来的图质量也不高,如果利用多媒体就方便了很多,极大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4)重视集体备课。个人的智慧肯定小于集体的智慧。新课改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老师应该首先合作起来,如果老师能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设计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在集体备课中,一些老教师有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是很值得年轻教师学习的;而年轻的老师知识新,思路活也是值得老教师学习的。因此,开展集体备课,各教师之间能取长补短,从而能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总之,复习课教师要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不按部就搬,墨守成规,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达到整理有序,复习有效,复习一块,掌握一类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获取数学知识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叶立军,陈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偏差及其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5).

[2]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中学数学杂志,俞剑波,2007.

如何上好一堂初中数学复习课 第10篇

初中数学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如何才能提高复习效率?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基本概念习题化

数学概念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建立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死记硬背,要会解决问题。例如,初中数学中涉及到有关“式”的概念比较多,有“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分式”、“有理式”、“最简分式”、“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等概念,教师要针对这些概念编1至2个习题引导学生弄清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知识结构系统化

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和把知识系统化,把知识系统化可通过将知识列表或画出知识结构图来进行。例如,初中所学方程的知识庞杂,分布较广,可引导学生把所学主要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方程知识结构图”。

三、例题习题模型化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是数学教育理念。为此应该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些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就是要使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了促使数学教师尽快实现数学教育理念的转变。因此,初中数学复习教学中例题习题的设计特别要加强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以补平时教学之不足。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构造数学模型,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定关系(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这里的“实际问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际问题,而是已经“初步数学化”了的实际问题)和具体要求,考察主要因素和有关量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利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语言刻画这种关系。

四、训练方法科学化

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使复习取到抓纲务本、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和考标,正确处理记忆、练习、测验的关系。同时进行训练时还应渗入乡土气息,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心本地的经济生活,关注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五、在复习中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数学复习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是21世纪的未来的建设者,在需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需要一种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1、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创新的机遇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备复习课的重点就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

2、提供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大凡不是某一个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3、给予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活动

创新需要时间,创新更需要空间。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离开了空间、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本、无源之水。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第11篇

以“乘法公式”复习为例谈谈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

黑龙江省虎林市杨岗中学 黄春霞

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并产生新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复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复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目的是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复习必然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结果是学生乏味,教师烦恼,不能达到复习课的目的要求。其实在“复习课的重点、授课顺序;复习课的习题量、难易比例、类型分层”等问题上都要充分思考,以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对初中数学中《乘法公式》的复习说一说自己的一点方法:

一、有效的组织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前提

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状是:不少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不高,通常与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不高、数学思维不好有关。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做到以思想方法的分析来带动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复习,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活生生的数学,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能真正理解相关的数学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不仅能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也能领会内在的思想方法。对教学内容作合理、恰当重组,通过情境引入,使学生对乘法公式产生兴趣,带着疑问走入课堂。

1.通过复习更进一步理解数学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数学公式反映了数学对象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公式中的字母则是数学对象的具体量的代表。在不同的数学公式中对字母虽有不同的限制,但字母却始终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它不仅可以代表具体的数字,而且还可以代表代数式。只要符合公式的要求与限制,任何代数式均可代入公式进行运算。本节课的复习先利用图表代入数据,通过学生互动来复习两个乘法公式;再利用几何图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如图)

使学生明白两个乘法公式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知识、及勇于探求科学规律的意识;最后再提升完全平方和平方差公式的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和应用公式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知识、及勇于探求科学规律的意识。

2.通过数学公式的逆用、变形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所学的数学公式只会从左到右,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逆向思维缺乏灵活性,影响了公式应用的灵活性,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复习教学中就必须加强公式的逆用、变形用等几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所学公式。不仅要能准确的应用公式,而且还应熟悉公式的各种变化形式。对公式的掌握不仅要熟悉公式的.结构特征,而且要熟知公式的各种变化功能。

二、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唯一任务,没有问题教育,忽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既不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也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就是多让学生提问,多让学生回答。复习中同学们肯定有很多疑问,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在提问、讨论、交流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应该适当选出学生出错的题目来,让他们说出自己的错误,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特别是让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同时不能忽视了学生的智慧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三、复习不仅要梳理知识,而且要在复习中总结知识,揭示规律,获得新鲜见解

这节复习课围绕着平方差公式,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就是两个因式中的符号问题,(a+b)(a-b)=a2-b2,两括号中 第一个数(式子)同号,第二个数(式子)异号, 完全平方公式要强调是两数的和的平方是三个单项式的和,并逐一强调每个单项式的情况,旨在加强学生们对公式的理解及计算速度、正确率,并培养学生较薄弱的“选择适当公式进行运算”能力。课改的宗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针对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等特点,要对选择公式一个一个突破,说一个公式练习相关的习题,加深学生对各个公式的印象,随后安排探索训练,有意识的与将要学习的内容相结合,为学生将来的思维发展创造空间,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公式的复习有一个较好的认识,无论是数学公式,物理公式都必须注意公式中字母的意义。对公式的应用、公式的特点正确应用熟练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分层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能力

复习课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应进一步了解班上学生对“乘法公式的”的掌握情况:前后差距较大,解题速度不快、正确率高低不平衡等。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中切不可为营造复习气氛,在班内出现“领头羊”高谈阔论,中、下生目瞪口呆的局面,一定要为学生搭建好有序交流的平台。如,判断题的回答,①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②提倡用手势来示意对错;③再组织有序地交流。另外还要做的是通过一系列办法,唤起全体同学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变得乐意去学,主动去做练习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从简到难,从少到多,时常安排些小练习,小竞赛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还要在作业布置中,采取分层布置的手段。先分两段,几个特别后进的学生每天减少作业量,降低难度,务必使他们掌握最基础的内容;然后再考虑班上较好的学生,给他们加一些额外补充练习。同时利用好课余时间让学生熟记熟背公式,补充些例题,满足好同学的需要。另外要重视复习阶段学生的情绪,要加强对学习困难生的指导要多关心学习困难生,多鼓励,多帮助,多与他们交心,从心理学上排除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在分析反思中总结,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上一篇:难忘的景色作文250字下一篇:议论文范文有益的格言